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共12篇)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篇1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信息资源有决定性的作用, 而信息资源管理业稳定发展的根基建立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之上, 如此大量从事该专业工作的人才将为信息社会所利用。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方向分析
1.1计算机管理范围。
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涉及的范围极其广阔, 包括事务的及时处理、管理利用信息、知识工作、办公应用信息、决策上的支持、群决策支撑及经理管理支持等系统, 具体管理功能 (如生产运作、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人力资源) 是信息系统针对的范围。在这方面, 了解计算机应用的领域针对范围是学科探索的重中之重, 以使繁复的计算机技术上的大体逻辑得以应用。
1.2信息系统的开发法则。
研究以何种低廉的成本组建可靠而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信息系统是该学科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创建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信息系统, 以便为组织提供更多的可利用的、有价值 (提高运作的效率、提升组织在市场主体上的竞争能力或创造新的价值) 的信息进行研究, 这是早前研究的重点;随着发展, 软件技术的提高和商品化软件市场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 研究的重点又渐渐发生转移———信息系统的开展执行及与之有关的管理问题。
1.3信息系统的管理。
大型计算机主机是尚未发展成熟的信息系统的建立主体, 因此聚合式的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管理也就在非人力的干预下而自由发展。此后, 功能多样的微型计算机和相关应用软件陆续面世, 而在管理分布式的信息系统功能上, 用何种方法, 就出现分歧。与此同时, 信息系统的“对外承包”成为新的焦点, 这是基于软件市场和信息系统服务的兴盛。因此, 本学科提出了“信息系统”的可控制性、建立在合同上的信息系统供应、购买关系等的探索问题。
1.4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可行性。
现今信息系统已被公认为是现代组织运行的根本条件, 这是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 但从计算机被加入管理的层次方面起, 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价值就一直为人们所质疑。信息系统的评价, 是该学科长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包括评价的准则、方法和过程。真实的情况是, 初期用以代替人工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有一定的价值的, 这是极其明显的。
1.5信息系统对社会和组织的影响。
自该学科“诞生”, 人们就长期致力于研究信息系统对社会福利、工作模式及生活模式所受到的影响。对除了信息系统的成本、 效益和风险对于组织中或组织的不同人员的不同影响上的探索, 以及不同的信息系统对组织的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受到的不同种影响; 对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所受到信息系统产生的影响进行考察。另外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还有: 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及对社会民主生活人的隐私和身份认同的影响等。
2.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措施
2.1打牢基础寻求突破。
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科学和其他信息技术等都是一些基础的学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首先都应该对此类学科具有良好的学习基础, 但如果要求达到精通的程度的话, 对于学生来说, 则是不太可能的。但要成为专业人才, 该专业的学生理应达到对此对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的程度。
2.2创造环境因素。
日本人对此的观念是“人才是经济的支柱, 信息是经济的生命”。日本经济的发展有着令人惊讶的速度, 主要是由于日本对于充分开发人才潜能和挖掘储备国内外的优秀的人才资源、信息资源有独到的见解和作为。但是, 有关此的信念、观念和意识, 只被我国的少数人意识到, 不少人还处在尚未完全了解和未知的意识状态。所以, 我们应当认识到, 强化信息意识, 提高我国人民的整体信息意识的问题, 是十分紧急和严重的。
2.3深入改革, 创新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以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为主的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为目的, 需要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这个问题就更需要彻底解决。而用户日益增多的需求是不断改变和前进的, 而稳定性, 是对于有关信息资源开发整理综合的过程及原理方法的重要核心课程的要求, 使该专业在不同的时间阶段, 具备不同的偏重, 取决于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及学生因素的影响, 产生必然的变动性就是在教学上的课程体系的呈现。
2.4思想与时俱进。
教师必须具备现代化教育的思想, 结合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进行充分利用。相互呼应、相互牵制是教育的思想、技术现代化的准确关系描述, 是促使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有利因素。有了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 实现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规模和教学方式就会成为现实。因此, 教师必须改变思想, 认真研究探索现代教育的理论知识, 大胆研究摸索新的教学模式, 其目的是将更为优秀的现代教育技术引入。为了知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更要努力地引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2.5对专业实验室的加强建设。
为了组建涵盖如知识信息构建、信息系统设计采集、信息解析模式、信息网络整理管制、对计算机信息目录的检索等, 用于专业研究的实验室, 必须按专业教育涵养知识, 并对信息技术实施应用构建实验教学结合的模式, 是我们应该采用的正确合理的方式。其目的是:确保实验课程与教学实现配套; 完整地结合专业实验室对与其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开放, 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3.结语
高速前进的信息化正迎来新的发展, 这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不可回避的问题, 因此为了培养人才, 必须展开一个全新的课题。对于人才的栽培, 必须做好, 也必须在深度上有一定简单的和根本的理论, 并且对于一些问题进行深刻的认识, 尽管没有实践经验可以参考及社会承认认知不高。
参考文献
[1]张玫, 谢秀颖, 段培永.建筑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04) .
[2]陆林, 杨钊, 黄剑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酒店实习教学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04) .
[3]程先富.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教学方法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02) .
[4]庞建勇.土木工程专业《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4 (05) .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篇2
[摘 要] 本文根据现实物流领域的实际应用需要,解释了建立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撑环境,分析了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业务需求,说明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和基础保障,研究了我国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物流;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发展研究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alysis
ZouTingting201193250223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real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logistic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build support environment of the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alyzes the business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illustrat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target and basic guarantee,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our country.Key words: logistics;Logistics information;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development research
1引言
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推动着物流行业产生全方位、多层次的巨大变革,特别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向物流领域的渗透,凸现了信息的巨大价值,对物流信息的识别、捕捉、传递、处理、存储的能力及其在物流信息技术与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直接影响到物流生产、经营、决策领域。
当前,物流领域正在发生一场革命,这就是物流要借助新思想、新技术对传统的运输业务、仓储业务、搬运装卸、包装分拣活动进行改造,实现不断地提高货物流通速度、降低货物流通成本、提高物流品质、加快资金周转、保证货物安全的目标。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由人和计算机组成的人机系统。它不仅要考虑技术问题,而且要考虑组织问题和人的行为问题。应当指出,拥有信息不等同于理解信息,理解信息需要进行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然后采取行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QR(快速响应)、JIT(即时)、ECR(有效客户响应)。
2物流必须依靠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撑才能良好发展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建设。必须依靠各个行业、地区、企业的协同配合,借助于技术、管理、通讯和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分步骤、分层次逐步建设。由于物流生产地与需求地存在空间差异,物流生产力的布局也不够均衡,为了做好物流生产业务,必须在物流信息捕捉上下功夫。目前,在各个地区建立公共的物流信息发布交流平台,对于降低找货成本、优化物流站点与线路就显得至关重要。
信息技术是物流系统应用的基础。在物流领域常用的信息技术主要有:信息采集技术、识别技术、信息传递与转换技术、存储技术、查询技术等,采用这些技术可以改善物流业务流程,提高物流质量。
在物流企业内部,在生产与运作、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借助于信息或信息系统,能够有效
地实现物流业务目标。比如,通过使用GPS 技术与GIS 系统,能够对车辆和货物进行跟踪,保证了货物安全,也便于客户随时随地查询。
3我国物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3.1取得的成绩
(1)物流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利用已开发建设的网络资源库,建立了交通运输信息网络(CTInet)网管中心,交通科技信息资源网的建设也推动了物流信息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
(2)物流企业信息化正在向实用方向发展物流、电子商务的开展已经将运输与信息化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货运信息系统的开发成功,为企业构筑了货运信息平台,提高了运输效率。
(3)港口和航运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我国港口企业已基本实现了生产调度、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的计算机管理,骨干运输企业集团在实现网络互通,信息共享的基础上,重视自身IT 资源的增值服务,提高了竞争力。
3.2存在的问题
由于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再加上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非常迅猛,客观上使得物流信息管理存在不少问题,概括起来是:一是信息化覆盖的广度不够,与物流建设粘结力不够强;二是信息资源缺乏统筹开发,共享率低,更新速度慢;三是行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不健全;四是统筹规划力度不够,重复建设比较严重;五是信息类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物流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六是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4我国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物流信息信息系统的建设要立足于物流业务本身,充分分析现实的物流业务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利用先进技术或实用技术来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分析、设计、实现、测试、使用与维护,使其成为既能支持生产又能支持管理、决策的有效工具。
4.1 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
根据实际需求,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交通产业、仓储产业等的升级。主要目标是:借助于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充分挖掘信息资源,在获取物流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信息识别与捕捉、分析与处理,关键是能够理解信息,借助于信息系统,进行快速响应,从而实现物流业务目标。
4.2 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保障
引入竞争机制,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效率和效益,使其在快速、持续、健康的轨道上不断前进。为此,要努力做好五个保障。
(1)组织保障
政府各级部门应大力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制。要加强各级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其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宏观调控和决策的作用。
(2)政策和法规保障
重要的政策和法规,主要由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制定。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措施保证,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环境,促进社会各部门间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使物流信息与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3)资金保障
资金保证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物流信息化建设,需要发挥行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层次、多渠道地筹措资金,多方位地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缓解信息化建设资金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
(4)人才保障
人起着基础性作用,要培养既懂物流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5)技术保障
实施物流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强物流信息化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
4.3 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实施重点
近几年,物流信息化建设应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和完善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方案。以建设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相应数据库为龙头,推进公路、水路、铁路交通电子政务的建设。
(2)利用GIS等技术,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和共享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
(3)以管理部门、设计公司为主体,强化物流软件系统的应用工作。
(4)建设智能化的运输系统。
(5)以物流企业为主体,充分应用电子商务的新成果,加快物流系统的建设。
(6)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电子政务建设,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权威、可靠的政策、法规、经济与技术等信息。
5结论
物流企业是信息系统建设的主体。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坚持“总体规划、阶段实施、不断完善、逐步升级”的原则,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企业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改造生产工艺,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建立和完善企业内联网(Intranet)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网络化。在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鼓励企业进一步开展电子商务,利用电子商务改变传统的交易方式,并建立与之配套的现代物流系统。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信息化市场正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基础信息化建设仍然是当前需求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陈柳钦.现代物流应加强信息系统建设[N]中国信息报,2002-10-28.[2] 邵举萍物流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篇3
[关键词] 物流 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发展研究
一、概述
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推动着物流行业产生全方位、多层次的巨大变革,特别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向物流领域的渗透,凸现了信息的巨大价值,对物流信息的识别、捕捉、传递、处理、存储的能力及其在物流信息技术与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直接影响到物流生产、经营、决策领域。
当前,物流领域正在发生一场革命,这就是物流要借助新思想、新技术对传统的运输业务、仓储业务、搬运装卸、包装分拣活动进行改造,实现不断地提高货物流通速度、降低货物流通成本、提高物流品质、加快资金周转、保证货物安全的目标。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由人和计算机组成的人机系统。它不仅要考虑技术问题,而且要考虑组织问题和人的行为问题。应当指出,拥有信息不等同于理解信息,理解信息需要进行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然后采取行动,因为只有
这样才能够做到QR(快速响应)、JIT(即时)、ECR(有效客户响应)。
二、物流必须依靠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撑才能良好发展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建设。必须依靠各个行业、地区、企业的协同配合,借助于技术、管理、通讯和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分步骤、分层次逐步建设。
由于物流生产地与需求地存在空间差异,物流生产力的布局也不够均衡,为了做好物流生产业务,必须在物流信息捕捉上下功夫。目前,在各个地区建立公共的物流信息发布交流平台,对于降低找货成本、优化物流站点与线路就显得至关重要。
信息技术是物流系统应用的基础。在物流领域常用的信息技术主要有:信息采集技术、识别技术、信息传递与转换技术、存储技术、查询技术等,采用这些技术可以改善物流业务流程,提高物流质量。
在物流企业内部,在生产与运作、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借助于信息或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物流业务目标。比如,通过使用GPS技术与GIS系统,能够对车辆和货物进行跟踪,保证了货物安全,也便于客户随时随地查询。
三、我国物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1.取得的成绩
(1)物流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利用已开发建设的网络资源库,建立了交通运输信息网络(CTInet)网管中心,交通科技信息资源网的建设也推动了物流信息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
(2)物流企业信息化正在向实用方向发展
物流、电子商务的开展已经将运输与信息化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货运信息系统的开发成功,为企业构筑了货运信息平台,提高了运输效率。
(3)港口和航运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我国港口企业已基本实现了生产调度、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的计算机管理,骨干运输企业集团在实现网络互通,信息共享的基础上,重视自身IT资源的增值服务,提高了竞争力。
2.存在的问题
由于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再加上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非常迅猛,客观上使得物流信息管理存在不少问题,概括起来是:一是信息化覆盖的广度不够,与物流建设粘结力不够强;二是信息资源缺乏统筹开发,共享率低,更新速度慢;三是行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不健全;四是统筹规划力度不够,重复建设比较严重;五是信息类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物流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六是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四、我国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物流信息信息系统的建设要立足于物流业务本身,充分分析现实的物流业务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利用先进技术或实用技术来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分析、设计、实现、测试、使用与维护,使其成为既能支持生产又能支持管理、决策的有效工具。
1.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
根据实际需求,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交通产业、仓储产业等的升级。主要目标是:借助于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充分挖掘信息资源,在获取物流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信息识别与捕捉、分析与处理,关键是能够理解信息,借助于信息系统,进行快速响应,从而实现物流业务目标。
2.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保障
引入竞争机制,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效率和效益,使其在快速、持续、健康的轨道上不断前进。为此,要努力做好五个保障。
(1)组织保障
政府各级部门应大力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制。要加强各级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其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宏观调控和决策的作用。
(2)政策和法规保障
重要的政策和法规,主要由国家信息化領导小组负责协调制定。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措施保证,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环境,促进社会各部门间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使物流信息与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3)资金保障
资金保证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物流信息化建设,需要发挥行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层次、多渠道地筹措资金,多方位地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缓解信息化建设资金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
(4)人才保障
人起着基础性作用,要培养既懂物流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5)技术保障
实施物流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强物流信息化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
3.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实施重点
近几年,物流信息化建设应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和完善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方案。以建设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相应数据库为龙头,推进公路、水路、铁路交通电子政务的建设。
(2)利用GIS等技术,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和共享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
(3)以管理部门、设计公司为主体,强化物流软件系统的应用工作。
(4)建设智能化的运输系统。
(5)以物流企业为主体,充分应用电子商务的新成果,加快物流系统的建设。
(6)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电子政务建设,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权威、可靠的政策、法规、经济与技术等信息。
物流企业是信息系统建设的主体。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坚持“总体规划、阶段实施、不断完善、逐步升级”的原则,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企业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改造生产工艺,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建立和完善企业因特网(Internet) /内联网(Intranet)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网络化。在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鼓励企业进一步开展电子商务,利用电子商务改变传统的交易方式,并建立与之配套的现代物流系统。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信息化市场正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基础信息化建设仍然是当前需求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邵举萍: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简述 篇4
20世纪70年代后期, 只有少数企业接触到计算机, 用于设备管理和维修的更少。20世纪80年代初, 设备管理与维修的一些系统在企业的小型计算机系统中出现。在国外, 备件库存实现计算机管理及修理计划在计算机系统中出现。此后, 我国首先突破这一领域的是当时的电子工业部。其所属雷达局组织开发了全国第一个计算机控制的设备管理软件, 并在部级鉴定上受到很高评价。这是第一代设备管理计算机系统。
20世纪80年代初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的普及, 在维修咨询公司的推动下, 一些包括内容较广泛的设备管理计算机系统开始出现。这些系统基本上包括了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各个方面, 这时的系统称为设备管理与维修计算机辅助系统 (CAMM, Computer Ai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 。当时在欧洲市场上约有4~5种商品软件。这种系统比起第一代系统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是设备管理与维修计算机系统的第二代系统。
20世纪80年代中开始有一些带有动态管理内容的系统出现, 但由于只能使用小型计算机运行而不能推广。1986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第八次欧洲国家维修团体联盟 (EFN-MS) 大会上介绍了以米兰大学为主开发的使用PC机运行的设备维修计算机管理系统。这一系统的出现推动了设备管理与维修的计算机管理进程。由于这个系统已把动态的管理放入系统内, 如工作令系统, 形成了以PC机为操作系统的, 包含有动态管理内容的新系统, 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一步。这种系统经过完善以后被称为计算机维修管理系统 (CMMS) , 是第三代计算机维修管理系统。这个系统经过不断完善, 为相当多的企业采用, 20世纪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期, 多数企业采用这一代的系统, 有的使用到现在, 尤其在欧洲。
计算机维修管理系统 (CMMS) 是根据企业的维修具体情况开发的, 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可以满足企业在维修管理方面的基本要求, 是个成熟的系统, 使用的企业较多。
由于设备管理不只是管理维修, 资产管理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因此这一部分内容被逐步包含进计算机系统中, 经过改进、研发、试用及和企业共同研讨之后, 一个新的模式出现了, 这就是企业资产管理系统 (EAM) , 即第四代的设备管理与维修计算机系统。
目前, 在国际上是第三代系统 (CMMS) 和第四代系统 (EAM) 并存, 以第四代为主的局面。有的企业应用CMMS系统时间较长, 对其比较熟悉, 所以CMMS目前尚有不少用户, 但新建立的系统多数采用EAM系统。
随着技术及管理的发展, 现在又有趋势把一些操作性的内容加进EAM系统, 使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篇5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炙手可热,各种信息管理软件层出不穷,但发展水平和实现技术总是受管理思想认识程度、系统软硬件等条件的制约。而且,这些信息管理软件往往只是停留在概念上的炒作,多数企业在对管理信息系统没有一个比较全面深人的认识情况下,盲目应用信息化软件系统,给企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只有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发展动因以及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后,企业才能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适合自己的信息化发展战略。
一、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主要历程
管理信息系统被认为是指以管理科学、经济理论为基础,以信息、计算机为手段,综合利用数据、信息模型,有效地进行计算机信息管理,向用户提供信息的人机交互系统。管理信息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为适应生产方式及组织管理的要求,按照时间顺序,出现了IC(InventoryControl),MRP(MaterialResourceplanning),MRPⅡ(ManufactureResourcePlanning),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SCM(SupplyChainManagement)等主流体系(见表1)。
随着管理环境的变化与技术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又在功能上不断扩展,近期的发展主要有:
1.注重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加强对合作伙伴与客户信息的管理。在已有的市场管理、销售管理、售后服务管理的基础上,发展成影响很大的客户关系管理
(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即CRM)。
2.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和知识管理,加强信息与知识的收集、创新、传递与利用已成为许多企业增强竞争能力、提高其市场价值的战略措施。
3.加强决策支持功能,采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工作流管理技术。
4.加强系统的集成性与开放性,应用Intenret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促进与电子商务的集成。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的动因
(一)技术的发展
随着数据仓库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以及各种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发生着变化:一是主机2终端模式,这是实现信息共享的最初模式。二是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这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全新的计算模式。它一方面利用了服务器的共享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客户机的本地资源,可以支持大规模应用。三是WEB/三层
体系(B/S)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所有应用服务都有专门的应用服务器处理,它一方面减轻了数据服务器的处理负担,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服务器群集技术,支持大规模用户的应用。
另外,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也对管理信息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
随着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市场机制的形成,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质量、速度、成本和特色,已成为企业存亡的关键因素。这就诞生了许多新的管理思想:全面质量管理(TQM)、计算机集成制造(CIM)、精益生产(IP)、敏捷制造(AM)、下一代制造(NG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化大生产(MC)、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等应运而生。这些管理思想的实现需要有网络和计算机作为其运行的支撑体系,需要公共数据库为基础的集成环境,即需要支持他们运作的信息体系。另外,任何一个管理信息系统都蕴含着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由于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收集、传递、加工和信息输出方式都与管理方法、管理体制密切相关,因此,任何一种管理信息系统都是其具体管理思想的缩影。
(三)竞争环境的变化
企业的盈利模式经历了追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直至追求聚合经济三个阶段。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也从追求规模效益时的只限于企业内部流动,发展到追求范围经济和聚合经济时,相关的信息流是在企业内外同时流动的过程。而且聚合经济的信息流动已从范围经济的单纯“链式”流动扩大到整个复杂的信息流动网络。因此,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流的流动,经历了以企业内部为中心,到以供应链系统为中心,直至以整个合作网络为中心的三个阶段。
在电子商务的大环境中,企业的客户可能分散在全球各地,企业不可能对其情况都了如指掌,所以必须有一个系统来收集客户信息,并加以分析和利用。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高瞻远瞩的战备眼光,认清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清楚地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信息化建设使企业在面对以顾客、竞争和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时,能够从容不迫地从系统中获取决策依据,做出准确及时的决策后迅速由管理信息系统将决策理念付诸行动。
(四)企业经营理念的变化
任何一个经过长期发展的经济都不可避免地经历着这样一个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的转变。传统经营模式是以产品为竞争基础。企业关心更多的是企业内部运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以此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竞争的加剧,产品同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产品的价格和质量的差别不再是企业获利的主要手段。企业认识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的重要性,甚至能超越客户的需要和期望。以客户为中心、倾听客户呼声和需求、对不断变化的客户期望迅速做出反映的能力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企业的生产运作开始转到完全围绕以”客户”为中心进行,从而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这就产生了以合理高效利用企业资源的EBP系统和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理念的CRM,兼顾以及追求供应链优化的SCM的整合。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一)各种管理思想的信息化融合管理信息系统,其实质就是各种管理思想的信息化实现,因此,有不同的管理思想,相应的就有与之对应的管理信息系统,这就使各种类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层出不穷。管理信息系统蕴涵的管理思想可以归纳为三种:面向企业功能(如办公自动化OA、OperationAutomation)、面向企业过程(如MRPⅡ)、面向产品生命周期(如SCM)。
随着电子商务思想的成熟,管理信息系统逐步会发展成为一种融合各种管理思想的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集成系统(如图1)。它在ERP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商业智能(BI,BusinessIntelligence)、电子商务(EC,ElectronicCommercial)、决策支持系统(DSS,DecisionSupportSystem)等功能全面集成,以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享、适应网络经济的充分柔性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化、组件化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且管理思想越来越复杂,以至于超出了软件开发者在合理的时间和价值内设计、描述、开发和验证它们的能力。因此,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时候,需要利用可靠的构件,或者是以前开发的很小但经过验证的较小的程序模块,在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组建出可靠而复杂的软件系统。
一般情况下,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采用自上而下的纵向分层、横向分块来设计实现。分层为管理软件的复杂度及重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在分层系统的等级组织形式中,每一层都给下一层提供服务,对其下层则要求得到服务。分块指按信息系统软件实现的功能将软件分为若干块,每一块既是一独立的子系统,又是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块与块之间通过数据表进行耦合。
在确定的分层分块的体系结构中,再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首先,对最底层的功能模块,对该功能模块包含的管理思想标准化、模型化,使其具有通用性,再进行构件化设计,并按照软构件应该具有的可移植性、互操作性、扩展性、可配置性和可维护性等特点,进行参数化设置;其次,对该功能的上一层进行构件化改造,减少模块间的重叠,这样层层改造之后,对于类似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只需要针对该企业的个性,对某些局部的构件进行改动就可以完成了(如图2)。
另外,对于不同的企业,很多部门或者过程所包含的管理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针对这些功能或过程设计的构件就可以直接复用,或者是应用Agent技术进行间接复用。
(三)平台式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企业建模思想的成熟,必然在面向企业功能,面向企业过程以及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企业模型,在这些企业模型的基础上,对这些模型按照行业进行分类,然后在逐步按照行业大类,行业小类进行逐步细化,最后就可以建立面向行业、面向行业大类、面向行业小类的企业参考模型。
在企业参考模型的基础上,再对每种模型所蕴涵的管理思想进行自上而下的分解,按照软件复用的思想对每部分程序化,构件化,并根据通用的目的进行参数化。这样随着各类模型库的丰富和面对特定对象(企业功能、过程、产品生命周期)的构件的完善以及管理思想的日益成熟,就可以构建平台式的管理信息系统,它能够针对具体的企业,在参考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稍做修改,就能在大量的构件库中快速组装出具有个性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四、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它受企业经营环境、经营理念、资源状况、技术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短时间内构建出能够适应企业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显得迫切紧要。众所周知,新老系统的整合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最为困难的问题,以软件复用思想为指导的平台式管理信息系统将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篇6
关键词:房产测绘;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中图分类号:U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7-0075-01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房地产行业逊色发展和住房制度的改革,房地产行业需求业务增多,各行各业对房地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房产测绘管理不仅要求采用先进的技术,还需要完善的网络化的测绘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房产测绘管理及完善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房产测绘概述
1.1 房产测绘的概念及其內容
房产测绘是专业测绘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个分支。房产测绘是使用全站仪等测绘仪器和GPS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等技术对房屋和房屋相关土地的权属状况、自然状况、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情况的测绘。房产测绘主要可以分成两类:房地产基础测绘和房地产项目测绘。
房产测绘的内容相当复杂和广泛,主要包括房地产平面控制测量、房地产调查、房产要素测量、房地产图绘制、房地产面积测算、房地产变更测量、房地产测绘成果资料的核查和验收。
1.2 房产测绘在房地产管理中的作用
首先,房产测绘为房地产管理资料档案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保证。房产测绘的结果包含的资料非常广泛,给房地产管理的相关部门提供了房地产面积、位置、权属等资料,方便查阅和档案建立。同时,也给房地产管理相关部门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
其次,房产测绘资料可以在权属争议纠纷中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房产测绘的结果明确了权属的界限和产权的归属,当产生权属争议和产权纠纷时,这些资料就能发挥“证据”的作用,为纠纷的处理提供了合法的依据,很好的保护了房产归属人的权益。
最后,房产测绘工作有利于房地产管理部门对房地产的动态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住房面积逐渐增大,房产权属变更频繁,导致房地产管理部门面临着巨大的管理难题。房产测绘工作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根据有关部门的需求,对房地产进行补充测绘,获得最新的数据,而这些新数据会录入管理部门的系统中,方便了管理部门对房地产的动态管理。
2 房产测绘管理的发展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房产测绘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将被现在的高新技术处理模式所代替。房产测绘管理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人工房产测绘管理、计算机辅助房产测绘管理和房产测绘管理系统[1]。
2.1 人工房产测绘管理
人工房产测绘管理,顾名思义是一种以手工绘制房产图、人工实地或在地图测量计算面积,大部分资料以纸质形式保存的测绘管理方式。这种方式测量的数据准确性较低,保存的资料不方便查阅、审核、统计和分析,正在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2.2 计算机辅助房产测绘管理
在传统的人工房产测绘管理中引入计算机技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计算机主要负责存储测绘的相关资料,方便查询和计算分析,但是测绘工作涉及到复杂的图纸资料,不仅有文字资料,还有更多的图画资料,计算机不能够自动的将文字和图画结合,还是需要人工的参与,因此计算机主要是辅助人工进行管理,称之为计算机辅助房产测绘管理。不可否认的是,计算机辅助房产管理方式减少了很多人工繁重的工作任务,计算结果也较为准确,资料储存更加完善,是人工房产测绘管理向房产测绘信息系统过度的一种方式。
2.3 房产测绘管理系统
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房产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GIS有着独特的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强大的图形处理和表达能力和复杂的查询功能等技术优势。GIS与测绘学有着紧密的联系,GIS根据房产测绘的数据,可以将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联合处理和储存,能够很好地解决计算机辅助中存在的不同数据不能联合处理的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房产测绘管理引入先进的GIS技术,极大的促进了房产测绘管理自动化的发展,对房产测绘管理系统的建设产生重大的影响。
3 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发展分析
房产测绘信息系统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以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单用户模式阶段、多用户模式阶段和广义用户模式阶段[2]。
3.1 单用户模式
单用户模式的出现开创了房产测绘引入计算机技术的新纪元。传统的手工房产测绘管理的资料都是纸质保存,文档和图像资料数据容易被涂改,并且经常会存在错、遗漏或丢失。单用户模式针对这种情况,有专业人员将资料上传到单独的微机上保存和打印,不仅美观而且便于查询,也不易涂改。有些微机还具有简单的绘图功能,可以绘制和打印出房产配证图。但是单用户模式也存在以下弊端:非但没有提高工作效率,反而增加了一个工作环节,增加了工作量,没有真正的实现计算机辅助办公。
3.2 多用户模式
多用户模式引入Client/Server模式,在管理部门内部采用局域网连接的方式,使资料共享,供多人一起使用和协同处理。房产测绘的有关资料在多用户模式中流动性较强,更加方便查询、计算和统计,提高了工作效率。有些系统引入了GIS技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图形绘制和数据处理能力。多用户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集成了数据、文字和图形功能,但是集成度远远不够,各用户之间还是处于独立和相互割裂的状态,没有真正实现办公一体化。再者,资料文件流动性加强,但是数据安全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多用户模式对提高工作效率,改善计算机处理功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存在系统维护和升级做得不到位的情况。
3.3 广义用户模式
广义的用户模式满足了房产测绘管理网络化和数字化的需求,采用Browser/Server模式,将各级政府、各级房产管理部门、房产开发商、客户和市民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数字城市整体建设的要求。其次,随着GIS技术逐渐完善和大众化,并且与CAD、MIS紧密结合,使得办公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这个阶段,图、文、表一体化办公模式成为可能。通过广义用户模式,房产测绘相关资料统计和分析更加精确、保存更加安全、查询更加便捷。但是就我国目前经济情况而言,对于宽带使用、网络维护和系统升级的费用不理想。尽管如此,基于Browser/Server广义用户模式的产物依然是目前市场的主导产品,也必将引领我国房产测绘信息系统走向计算机科学技术新时代。
4 结 语
综上所述,房产测绘的结果与千家万户的利益紧密相关,必须结合自身和社会的实际情况,完善房产测绘管理体系的建立,并且规范房产测绘市场准入制度,确保测绘市场可持续发展,保证房产测绘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保障每个人的利益。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应用在小中型城市的使用规模很小,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投入,促进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我国房产测绘管理及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发展前景广阔,发展趋势良好,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对其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发展过程依然存在问题,因此房产测绘管理和房产测绘信息系统一定要联系实际情况,脚踏实地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莉莉.房产测绘管理及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发展探讨[J].黑龙江科 技信息,2013,(25).
[2] 颜英任.房产测绘管理及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发展研究[J].城市地理,2015,(6).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篇7
一、信息与管理信息系统 (MIS)
(一) 信息
“信息化”“信息社会”“信息资源”“信息产业”等名词充斥着整个社会, 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信息。所谓信息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它和物质、能源在一起, 构成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资源。信息的作用在于把物质、能源构成的浑浊、杂乱的世界, 变成了一个有序的世界。减少了人的不确定性, 增强了世界的有序性。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传统的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 使企业的各种资源达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但在现代企业中, 信息已与人、财、物等资源一样, 成为企业的一种基本资源。忽视了对信息的管理, 就不能提高效率, 难以保证企业的竞争力, 难以提高良好的服务, 也就谈不上现代化管理。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 而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信息掌握的过程。因此, 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信息的掌握、控制和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说企业管理的过程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
(二) 管理信息系统 (MIS)
对于管理信息系统, 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在《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给管理信息系统下的定义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送、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从定义中可以看出,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 计算机作为辅助管理工具是为人的管理活动服务的。
一般来说, MIS是指在管理工作中建立以数据库为核心的数据平台的计算机应用, 是信息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数据平台作为MIS的核心, 是MIS建设的关键。数据平台是指分类组织到数据库的大量具体数据。基于数据库的数据平台, 通俗的讲究是分门别类存放起来的数据。企业的数据处理过程是多变的, 其基本的数据却是相对稳定不变的。固定信息约占企业管理系统中周转信息量的75%, 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工作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固定信息的组织。因此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利用过去的数据对未来做出预测;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二、管理信息系统 (MIS) 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在企业管理中要经常不断地收集信息, 组织、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因此, 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MIS) , 是为科学的决策、行之有效的管理服务的。
(一) 管理信息系统给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人才是企业的支柱, 信息是企业的生命”。在国际、国内市场千变万化的大形势下, 企业要生存发展, 必须要依靠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信息如果不及时, 企业的管理者就会无法对企业的生存经营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信息如果不准确就会造成指挥失误和混乱。对于管理信息系统来说, 它们不仅仅可以全面完整、及时准确、科学地在当时当地收集发生在实体上的原始信息, 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目的地选取所需要的信息, 并正确解释所取得的信息在不同场合所代表的含义。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收集、处理、存储和扩散信息, 来支持组织的管理、决策、合作、控制、分析活动。
(二) 管理信息系统有助于企业制定新战略, 是参与竞争的工具
许多企业正在考虑如何通过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改善其在本行业中的竞争地位。通常可供企业采纳的全面竞争战略是:总成本领先战略;产品的分异作用;恰当的市场定位。总成本领先战略是以成本作为制定战略的基础。通过远低于竞争对手的经营费用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增加利润。借助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各项主要费用, 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压缩库存、减少原材料利用中的损耗和浪费, 支持这一战略的实现。产品分异作用则是基于采取与竞争公司的同类产品不同的服务的战略, 利用信息系统为客户提供及时的和有以指导企业寻找和确定特定的市场。利用价格的领导地位或产品分异作用占领市场。总之, 采用全面的市场竞争战略需要得到现代管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成的信息系统的支持, 确定企业与竞争者、供应商以及客户的关系形式, 进而达成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 管理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效率
如何克服企业管理效率低下问题, 一直是企业管理专家所关注的重点。企业管理从某一角度讲, 很大程度是对信息的处理。由各个管理层相互联系形成等级链、矩阵链, 链条上的某一环节只是发挥着信息的收集、挑选、重组和转发的“中转站”作用, 这就是管理组织中存在的大量“岗位”。如果这些工作由正规的信息系统来承担, 反而会更快、更准、更全面。缩短等级链的长度和矩阵链的规模, 简化了人为的协调, 即可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为管理服务的。它的开发和建立使企业摆脱落后的管理方式, 走向现代化管理正轨。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的改革道路上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三、在企业中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 国际竞争和贸易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MIS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也越来越普及。但由于我国信息化起步晚, 故我国开发的MIS系统存在较多问题。
(一) 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信息系统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积极性
建立企业的MIS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讲究系统实用性而非盲目跟风, 为了装门面, 赚面子。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正确认识是企业开发应用MIS成功的前提条件。
信息化的实施过程是一个长期不断的过程, 往往要连续一年以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 对企业的相关人员, 尤其是领导的积极性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有些企业因为看不到暂时的成果, 对信息化的实施产生了疑问, 更有的领导急于求成, 擅自修改实施进度规划或终止信息化项目的建设。
在企业管理中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它就一定会给企业的管理带来巨大的冲击, 它会影响到原来的利益分配问题, 必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阻力, 如果没有企业领导的高度热情、全力支持以及切实的行动, 建设MIS必定成为空话。
(二) 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
MIS的生命周期包括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开发, 系统运行与维护。但一般人们只看到了购买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费用, 对系统投入运行后的维护费用, 却不做预算。资金不足的后果或是开发中断, 或是系统无法投入正常使用, 这将严重影响系统效益的发挥以及企业现代化的进程。
(三) 缺乏一支既懂经济管理又懂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开发MIS的目的是借助计算机更好地为管理服务, 有效的沟通决定了系统开发的成本, MIS系统的开发者不见得就是系统的最终使用者, 为了使开发出的系统能满足用户需求, 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就需要一支既懂经济管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在需求分析阶段可以作为系统使用者和开发人员之间的桥梁, 以求开发出更高质量的系统。
需求变更贯穿了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 MIS系统也经常需要二次开发, 而这种开发主要是智力开发, 拥有自己的复合型人才可以及时地改进、完善管理信息系统, 使MIS得到长久的应用。
四、解决方案
任何国家在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实现企业现代化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要想办法解决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的解决方案如下。
(一) 对企业的各级、各类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培训
所谓对计算机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 即“使用”和“利用”。对企业领导者来说, 学会“使用”设备区生产固然很好, 但必须掌握的则是“利用”设备去经营管理企业。
(二) 明确管理信息系统要实现的目标是企业发展的总目标而不是某个单项目标
这是MIS系统与计算机单项应用项目 (系统) 的重要差别之一。所以建设MIS系统, 就一定要考虑企业管理信息的总体规划, 考虑企业管理功能的整体优化问题。
(三) 采取科学的方法和软件工程的思想来开发系统
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是依靠管理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以及具体的技术科学有机组成的, 要提高系统开发的科学性,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如系统开发过程中, 开发人员与用户保持有效的沟通;选择科学的系统开发工具与开发方法;一定要经过充分的系统分析, 设计阶段后, 才进入下一阶段的编码, 测试;要实施严格的项目管理和风险分析机制;高度重视系统维护阶段。
五、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已产生了许多实际的应用系统, 如制造资源计划系统 (MRP)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ERP)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CRM) 、电子商务系统等, 只有将现代管理方法融入到信息系统中, 管理信息系统才会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摘要:管理信息系统 (MIS) 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是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决策和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一个国家管理信息的建立和发展水平, 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管理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文章论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价值, 以及企业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时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决策,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郭东强.现代管理信息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李杰, 韩旺.积极利用MIS系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天津燃气, 2002 (3) .
[3].董素玲, 陈骏.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J].广西轻工业, 2009 (1) .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篇8
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与发展, 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的科学生产管理中去, 使得复杂的工作信息简单化, 更易于操作使用, 进而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但是, 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在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过程追踪以及系统的软件升级结构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为这些问题的出现, 导致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没有出现预期目标, 给工作带来阻碍。通过对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运用技术支持对其进行改善, 以此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提高其工作效率。
二、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MRPⅡ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生产管理中去, 为企业的生产长远计划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 但是, MRPⅡ技术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 其系统有很大的管理问题和漏洞。交货期不确定是其一个弊端之一, 导致计划的发展不能够科学地适应市场的动态变化, 导致企业的生产出现窘迫现象, 不利于企业有效地进行组织生产[1]。计划排产和能力约束之间在宏观上不存在大问题, 但是在微观上漏洞百出。企业的生产实际与计划并不是能够做到完全一致的, 批量提前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使得生产计划很难实行。MRPⅡ技术不够灵活, 不能随着生产过程中动态的数字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 与实际数据脱轨, 阻碍了计划的发展运行。缺少对生产过程的活动追踪, 管理功能, 不能有效地实现活动中的人、组织有效地集成, 在系统中不能够体现人的作用价值。系统的发展变化还不能够满足不同规模大小的企业的生产管理需要, 适用范围比较小。MRPⅡ技术是制定长期的计划, 但是企业生产环境比较复杂, 容易出现各种状况, 不能够很好地制定出一个灵活的能够对以外状况做出调节的系统, 进而对企业中长期的生产计划的顺利运行造成了阻碍。在生产过程中, 没有及时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优化, 对企业产品的交货期、质量以及价格的相关产品的基本指标造成影响, 导致生产时间延长, 产品的质量水平普遍不高, 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企业要想长久发展, 要想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实力, 既要以优质价格低的产品来吸引市场, 进而提高其销售量, 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生产必须要对其工艺进行改革, 缩短生产周期, 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为市场提高优质的服务。为了帮助企业实现这一目标, 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未来要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1. 智能性和协同性
企业生产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会发生许多出乎意料的变化。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要提高其灵活性, 对生产过程中的有关系数及时地根据环境变化做出调节, 立足于实际生产, 结合计划数据, 恰当地对生产环境中的动态数据进行反馈, 使得网络制造信息系统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的生产状况。企业的制造策略随着生产模式和组织管理形式的变化, 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转化为了企业内部独立自主功能之间的合作, 形成了以合同契约, 供应链上合作的扁平化合作形式, 对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协同性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
2. 过程化与重构集成性
在企业的生产管理中, 生产过程管理具有很大的必要性。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要加强对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计划制定和调度, 对生产过程中的人、信息、活动以及组织进行高度地集成, 加强对企业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改造, 以此来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不同的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样, 对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也不一样, 所以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应该要提高其重构能力, 以此来应对不同生产规模不同生产需求的企业的发展需要, 以此来提高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适用范围[2]。要提高系统的集成性, 进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延长系统的使用周期, 减少系统的开发使用成本, 为用户的运用选择提供多样的选择空间。
3. 可视化、自治性以及分布式互操作
企业的生产过程在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下, 能够通过视图界面完成对企业业务过程的描述, 并依照相关的规范性原则将其反馈到管理系统中去, 形成了能够被用户广泛接受的具备有相应功能的应用生产管理系统, 进而提高了对系统的利用效率, 有利于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普及与推广。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应该要具备高度的自治性以及分布式互操作, 才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异地生产计划进行有效的调度, 并对异地生产计划进行综合控制, 使得任务、时间以及地理位置这三个三维空间能够形成一种自组织以及自我协调的高效机制, 使得异构数据库之间的互访具有高度的透明性, 能够在用户层面上实现互操作形式, 对构件技术进行信息化系统式的开发, 进而提高企业管理的工作效率[3]。
四、结语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企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 促进了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模式的转变。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去, 尤其是近年来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相关软件的迅速崛起以及被广泛应用, 使得企业实现了先进的制造模式, 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 信息技术深入到生产方式以及人类生活中去, 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便利。网络信息技术系统被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以及其他相关日常工作运行中去, 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从企业的角度对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展开探讨。
关键词: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现状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伟良, 张旭东, 唐晓庆.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15 (18) :165-168.
[2]王辉, 彭小波, 吕志刚, 等.国内外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及展望[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2013, 12 (15) :78-80.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篇9
关键词:信息,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挖掘,标准化,规范化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使用的日益普及, 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型图书馆已逐步使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管理, 但因缺乏建设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Libra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LMIS) 的理论指导, 以及人们对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这一概念理解过于狭隘, 将计算机的使用仅仅局限于图书日常加工和流通的各环节, 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计算机在图书馆工作中的深入使用。本文对如何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成功地进行系统建设, 并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图书馆等问题做了进一步研究, 并提出以下论点:
(1)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可持续性工程”, 系统建设必须分阶段进行, 系统目标应同信息化程度相适应。
(2)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LMIS) 的建设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更是管理层面的问题, 成功地进行系统建设必须要有信息管理体系 (IMS) 的支持。
(3)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面广, 要求系统本身必须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
1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面临的问题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
1.1 建设规划和总体目标不稳定。
新的信息管理方式会给管理带来革命性变化, 会有一段不适应期;此外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需要很大投资、获益周期长且经济效益不直接, 因而不少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不足。
1.2 缺乏健全的信息管理体系。
良好的信息运行机制是成功建设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提。
1.3 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管理人员若不会运用计算机管理信息, 就谈不上具备自主和协助开发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
2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对图书馆各种图书资料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计算、分析, 为图书馆管理人员提供管理决策、采购计划、文献编目、图书流通所必须的信息的软硬件环境。它通过对各种数据的处理来获得有关信息以控制利用过去的数据和相应的模型对未来的情况进行预测。
2.1 系统构成
管理信息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单元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基本单元为:
(1) 信息源。亦即信息的来源, 此处指系统处理对象。信息源可分为内部信息源和外部信息源。
(2) 信息处理机。信息处理机获得数据, 将其转换为信息并提供给接收器的一组装置 (也可是人) 。一般来说由四部分组成: (1) 用于收集、筛选、汇录有关数据资料的数据采集装置; (2) 用于整理、计算和处理数据资料的数据变换装置; (3) 将数据从信息源输送至处理中心和将信息从处理中心输送给接收者的数据传输装置; (4) 把数据和信息存储以供随时查询的数据存储和检索装置。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初级阶段, 这里的自动装置一般是指人。
⑶信息主管。负责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运行, 与有关方面协调配合的人员。
⑷信息接收器。主要包括存储媒体和用户两部分。
2.2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职责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职责主要包括:
⑴图书采访。包括以下功能:订购管理:包括馆藏与正在订购图书的查重、订购登记、编辑打印订单、打印订购目录及过期订单的处理 (催询未到图书或撤消预定) 。验收登记:包括到书验收、赠书登记、打印财产账等。经费管理:包括发票登记、经费使用报告等。
⑵图书编目。包括以下功能:编目查重:核查新到图书是新书还是复本或多卷本, 复本不必重复编目。著录:抽取主题词, 产生登录号、分类号、索书号, 并将相应的数据输入计算机。打印:打印书标、卡片目录、新书通报等。典藏处理:将新书入馆, 进入流通或阅览。
⑶图书流通。包括以下功能:借还图书:包括借书、还书、过期处理、污损处理、丢书处理、罚款处理。读者管理:包括建立读者档案、颁发书证、书证挂失、调离消证、查询读者等。查询:包括查询图书信息、图书去向、读者借书情况及预约情况等。打印统计报表:打印各种统计报表。
⑷网上检索及预约。读者可以通过Intranet在自己的办公室查询、预约图书。查询可以按书名、分类号、索书号、内容提要等进行。
⑸数据安全及数据库维护。系统应有相应的安全机制, 对不同人员有不同的权限。如读者只能查询及预约, 而图书管理员可以进行读者管理、流通借阅等。数据库维护包括对数据文件记录的增加、删除、排序索引、备份及恢复等功能。
2.3 管理信息系统的可持续性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可持续性工程”。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次上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管理机制的问题。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按照不同时期系统建设的内容和要求来分段。系统建设只有分批分阶段完成, 才能使系统的阶段性目标与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程度、人员素质、信息编码工作的进展情况相适应, 从而取得阶段性成果。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包括信息管理组织机构及其运行体系的设计或再设计, 及在此基础上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开发。LMIS对静态信息应能实现“一次存储、定期更新、随时备查”;对动态信息应能跟踪维护、及时响应。为保证信息的及时响应, 必须解决四个问题: (1) 信息的准确性; (2) 信息传递的畅通性; (3) 分析决策的正确性; (4) 提供信息的及时性。
3 未来发展方向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它是一个进程, 而不是一个事件。因此它的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 步步见效”的原则, 故做好信息管理基础性建设是当前和未来的首要任务。
3.1 信息挖掘与重组
随着LMIS建设初级阶段的完成, 各种类型信息运行的有关数据基本实现计算机管理, 初步解决基础信息的存储、查询、统计等问题。当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去审视这些数据, 就会发现这些数据过于分散, 数据量越来越大, 并难以整合, 因此若要进一步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 将之直接用于辅助管理, 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就是对已有的基础信息进行二次开发、重组。信息挖掘就是按照整体管理目标, 对计算机系统中大量的已有信息再进行多次深层次的分析, 在已有的信息中提取二次信息, 直接用于管理、决策和建立预测模型。
3.2 要求计算机系统智能化、网络化
从系统功能上讲, 先进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不仅包括先进的信息处理软件, 还包括信息收集的自动化系统。今后的LMIS的建设不可能再象单项系统管理一样, 必须走由单项系统管理到系统集成 (System Integered) 的道路, 包括硬件集成、软件集成与信息集成。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的过程, 就是按照系统工程方法, 针对特定的功能需求, 把各个部件、构件、子系统等进行综合, 形成一个高效的有机体, 实现最佳的整体效果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晓敏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08-107.
[2]杜文霞等.新世纪医学图书馆展望[J].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 2000:15-16.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篇10
关键词:社会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化
1 背景及意义
在当今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中, 信息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部分,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 而社会信息化涵盖的领域很广, 从行业上看, 包括旅游行业、文化体育、教育信息、环境监测、流动人口、医疗信息等, 因而能否准确地、及时地掌握大量的信息是做好当代统计工作的关键。社会的信息化要求统计的信息化, 统计的内容、对象、渠道发生了重大变化, 对统计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行业要求统计工作实现信息化, 要求统计政务实现信息化, 统计工作流程实现信息化, 统计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大大提高了统计信息产品的时效性, 大幅度降低统计数据技术性差错, 统计整体工作水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因而, 建立一个对社会信息化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的系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对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然而目前, 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在社会管理服务中旅游行业、文化体育、教育信息、环境监测、流动人口、医疗信息等方面存在分散建设、重复投资“、信息孤岛”、管理困难、缺乏量化的应用数据, 没有形成建立在客观统计数据上的科学决策系统和工作模式, 各部门的信息无法互通。
由相关文献可知, 孔晓飞 (2009) 利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将原有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和资源转变为可共享的标准服务, 实现了对原有电子政务系统集成、信息共享。印小冬 (2015) 探讨了基于SOA架构的信息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利用SOA架构, 实现信息共享, 充分调动了信息系统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处理。然而无论是电子政务系统还是信息管理系统, 其子系统均缺乏对各类信息的统计分析功能。
基于社会信息化对统计工作的需求, 为有效解决各行业“信息孤岛”、管理困难等问题, 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手段以及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建立一个较完整的、可扩展、开放式的社会信息统计管理系统, 强化信息资源关联整合与综合复用, 为各行业的统计分析提供了便利。
2 系统特色
社会信息统计管理系统, 不仅信息的来源是最关心的问题, 架构的建立也非常重要。如何依托云计算来实现将原本相互隔绝的各类应用系统、信息资源与当前建设和未来建设的各类应用和数据构建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的交互服务是本系统的关键, 因而, 社会信息统计管理系统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 开放性。社会信息统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持社会内部的联系与协调, 收集、整理和传达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 从而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因此, 它必须对内形成有效的传播渠道, 对外伸出普遍的触角。开放性是社会信息统计系统执行其功能的一个重要前提。
(2) 标准与规范。标准与规范支撑体系是保障整个社会信息统计管理系统实施成功的软性因素, 也是保障成功实施最重要的一环, 除了贯彻国家有关的标准外, 还需要制定用于指导社会信息统计管理平台进行整合、集成、协同的实施规范, 并依照规范科学合理地进行应用实施。
(3) 集中运行。平台硬件由一组高性能的服务器 (服务器云) 和储存设备 (储存云) 组成, 运行一套“云计算”模式的政务业务软件, 为各部门提供政务业务应用服务。
(4) 统一维护。平台化 (相对于分散的多套系统) 降低了维护的难度和工作量, 便于提高维护质量, 大大降低维护成本。单一并且集中的硬件设备, 便于实现冗余, 保障高可用性和数据安全;单一的软件, 方便运行维护, 同时方便今后的扩展与升级。
(5) 分别应用。平台为每个部门提供一个应用账户, 每个账户是一个逻辑上完整、独立的业务系统, 提供完整的政务办公功能, 并有自己的系统管理员, 可根据本部门的需求独立进行设置与管理, 账户之间逻辑隔离互不影响。!
(6) 逻辑隔离。各个账户逻辑上完全隔离, 由各部门自行管理本部门的办公设置和办公内容, 保证了部门内部办公的独立性, 完全符合办公规定。!
(7) 数据自动交换。平台配有数据公文交换服务器, 实现各部门业务数据直接交互和交换。
(8) 提供灵活的自定义功能。各个使用部门可以灵活地定义自己的组织机构、表单格式、工作流程、文件管理体系、访问权限、打印格式等等, 自定义项目丰富, 能够充分满足各个使用部门的具体办公需求。
(9) 良好的易用性。平台使用部门众多, 使用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易用性尤其重要。应实现完全浏览器操作, 操作界面直观易懂, 符合日常办公习惯。实现可视化表单定制和智能化流程定制等, 避免复杂的概念和术语, 使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也能胜任账户管理工作。
(10) 统一安全认证机制。平台除一般性安全机制 (用户名+密码身份认证、用户身份锁二次认证、文档加密等) 之外, 还可建立统一的电子签章和CA认证, 进一步保证办公的认证性和保密性。
3 技术优势
本系统平台基于SOA架构, 采用组件化开发的框架及面向服务架构的设计理念, 采取Web Service技术、Portal技术、WEB2.0技术等开发技术, 并基于LDAP协议, 实现统一用户管理、统一身份认证;集成中间件系统, 保障快速开发、应用环境;集成CA认证, 保障认证和传输安全;同时平台采用“先进、标准、开放”的技术以及“高性能、高质量、成熟的”产品进行建设, 以确保平台的品质和后期运维扩展。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 业务流程重点保护原有模式、简化业务流程, 确保原有工作模式不被改变或打乱, 着重应用新技术、新手段简化繁杂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实现原业务流程与新业务流程、原信息系统与新建系统间的平滑过渡, 具体操作办法、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4 系统功能
基于面向服务的设计理念设计本系统, 以服务的形式划分系统的各个模块, 基于web服务开发系统, 能够很快实现系统的分层次结构, 使系统具有松散耦合、可重用性, 更加符合软件体系结构模型。系统的基本架构是以网络服务为基础的设计, 其总体框架图如图2所示。
4.1 用户层
系统的用户包括系统管理人员、个人用户、企业端用户及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者。
系统管理人员:对个人、企业及政府监管人员账户权限分别进行管理, 对系统进行维护等。
个人用户:实现对信息的查询、网上投诉建议等。
企业端用户:管理对应的功能模块, 包括基本信息上报、查询、统计分析等。
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者:主要通过对社会信息统计管理系统涉及的活动主体 (个人和企业) 的进入、退出、资质及涉及国民健康、生命安全、可持续发展等行为进行监督。
4.2 应用层
应用层包括16个系统, 分别为3个基本信息系统、7个社会信息相关统计系统和6个相关服务类系统。
4.2.1 基本信息系统
包括个人信息管理系统、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财务状况管理。个人基本信息包括个人的年龄、性别、地区、联系方式、个人收入等, 企业基本信息包括名称、地址、类型、组织机构代码、注册资金等, 并且个人和企业能实现账户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等功能。
4.2.2 社会信息相关统计系统
包括涉旅行业统计系统、文化体育统计系统、教育信息统计系统、环境监测统计系统、流动人口统计系统、医疗信息统计系统以及交通信息统计系统。
各统计系统又分别包括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运营管理子系统、统计分析管理子系统等。
(1) 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实现对各行业基础信息的统一收集, 包括人员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等。
(2) 运营管理子系统。实现对日常运营的管理, 各行业收集的日常运营数据都存在差异。
(3) 统计分析管理子系统。实现对信息的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可以获取到日常运营的基础信息, 同时生成图表、报表, 并支持导出功能, 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其包括以下基本功能。
表单定制。提供各种类型的工作表单、输出表单定制功能。对于工作表单, 动态设置其录入选项, 并将其与用户角色绑定。
表单的输出。将其与被统计事项和字段绑定, 实现智能化统计。
查询。提供建立查询模板的功能, 通过定制查询模板, 相关人员在业务应用系统中可以直接使用定制好的查询, 方便快捷地查询出所需要的内容;对于每一个查询, 可以设置查询条件、查询相关业务、查询相关人员和查询明细。
统计类型定义。通过统计类型功能模块, 可以方便地定义各个业务类型的各种统计, 例如统计周报、月报、和年报等;并定义这些统计的使用权限, 哪些部门可以统计, 哪些部门可以查看统计结果等;统计类型可分为配置实现统计和自定义统计。
4.2.3 相关服务类系统
包括社会保障、信用体系、政策法规、GIS服务、短信平台和监管平台。
社会保障。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社会保障相关通知、公告、诉求及咨询服务等。
信用体系。在各层面为各级部门信息系统提供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身份鉴别、防抵赖等信用服务。
政策法规。相关部门对内或对外发布政策法规有关通知、文件等, 并对所发布的历史信息进行管理与维护。为用户提供相关政策法规类咨询服务。
GIS服务。通过网络向外提供GIS处理功能的Web服务, 服务处理的数据既可以来自本地数据, 也可以来自网络或者其他GIS数据服务, 通过网络返回给调用的用户或应用服务。
短信平台。实现与平台所有用户短息管理, 通知、消息等可以短息发送, 提升社会信息管理服务效率。
监管平台。政府相关监管人员通过此平台对社会系统统计管理系统全方面进行监管, 主要是对个人和企业的相关活动信息是否规范, 并对是否涉及国民健康、生命安全、可持续发展等行为进行监管。
应用层系统各角色通过系统的功能模块实现特定的操作服务, 功能模块通过系统平台和后端数据库交换数据, 以获取必要的数据返回给请求者。
4.3 支撑层
支撑层为系统的运行和相关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软硬支撑, 包括网络、云服务器、数据中心、网络安全等。
网络。为系统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网络基础环境, 提供了可靠、有效的信息传输服务通道。
云服务器。提供云应用服务平台, 与市政府云计算中心深度融合, 解决已有系统的数据迁移、配置工作流引擎、ELT组件, 搭建SOA框架体系, 实现统一权限认证、数据集中管理与交换标准、数据采集及挖掘、数据源和运维管理等。
数据中心, 与相关系统对接, 如教育系统、医疗系统、旅游政务门户网站等, 并对数据进行管理, 实现数据间资源交互。
网络安全。为各级部门信息系统提供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网络安全服务。
通过以上完整的支撑架构, 形成了“社会信息统计管理系统”, 各种分布式应用系统和网络资源, 就被完整地组织在一起, 起到了相互数据沟通、相互服务调用、相互业务协同的无缝结合。
5 社会意义
社会信息统计管理系统所涉及的行业有涉旅行业、文化体育、教育信息、医疗信息、环境监测、流动人口、交通信息等各方面统计, 实现相关信息收集、审核及汇总自动化, 并且可以在计算机上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复核, 保证进入系统后信息的准确性, 并且自动汇总, 生成各种统计报表从而使得信息处理过程更加方便、简单和规范。
在教育方面, 统计相关人员可以通过教育统计平台 (与校内网数据对接) 收集信息, 实现现代教育统计信息分析和预测决策自动化, 保证在完整收集信息的前提下能自动提供分析报告, 并且基于SOA框架下, 实现跨部门的综合信息库, 可以解决校内存在着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资金浪费严重, 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在医疗卫生信息统计方面, 从信息来源可以实现在医院内部、医院之间、地区之间对相关医疗信息进行横向或纵向统计分析;从时间上可以实现定期和随机分析, 形成统计分析报表;从内容上看, 可以实现医疗工作效率分析、医疗工作质量分析、疾病构成分析, 从而发现问题加以改正, 并为各级领导提出有针对性的决策。在信息化时代, 借助流动人口统计平台,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分发账号给各地区流动人口管理统计工作人员, 实现对日常流动人口基本信息的录入, 包括流入人口、流出人口、育龄妇女、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人数等信息, 并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统计分析和预测。
系统在文化体育、交通、环境监测方面的统计工作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同时, 社会信息统计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旅游行业等相关指标数据的对接。如通过教育与医疗之间的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 可以研究教育与医疗之间的关系, 如文盲率和婴儿死亡率是否有着一定的联系等, 教育如何更好地为医疗事业服务, 医疗的发展是不是可以促进教育的进步;再如文化与旅游产业密不可分,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研究文化与旅游业之间的相关分析, 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共同繁荣提供科学决策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社会信息统计管理系统是集多种系统于一体的, 能够实现各部门及相关产业信息资源的互通互信, 将统计工作由单一的汇报职能转变成预测、监督、控制为一体的多职能相互结合的综合工作, 对企业的发展、政府的决策提供较大帮助。
参考文献
[1]孔晓飞.基于SOA的现代电子政务系统的构建[J].2009 (3) .
[2]印小冬.基于SOA的信息管理系统架构研究[J].软件开发与应用, 2015 (16) .
[3]罗铁军.基于SOA架构的区域政府信息交换体系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2 (12) .
[4]穆晓青, 张金环, 任子毅.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及开发[J].统计研究, 2010.
[5]刘爱芸.论信息化社会中统计的全方位电子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5 (23) .
[6]张波, 张杰.基于SOA的高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J].信息科技, 2013 (2) .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发展前景;经济效益;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各企业之间的人员管理、工作管理都需要一个现代化的新型企业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因此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是必然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以计算机为主体,进行收集、传输、分析和处理来得到使用者所需要的东西。只有应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系统才能使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如目前各个公司所使用的ERP.OA.CRM都是运用现代化技术做成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这些管理模式可以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加快公司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使公司迅速健康的发展。
一、当前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发展情况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公司的人员流动量比较大,企业对管理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模式也越来越重视。企业管理体系是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的总称,对企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先前的信息管理模式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脚步,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目前来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效率过低,某些企业不会选用国产的企业管理系统,而是向国外购买,这一情况下无形之中就带动了国外的经济增长。
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目前所应用的管理系统中很多信息的准确性不高、查询不方便、数据过大,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能很准确地到达接收终端。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的信息量很大一部分是固定的,因此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取决于固有的信息量。在经过调查表明,想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对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严格的创新和改进。
二、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带来的经济效益
随着外商企业的进入,对我国的国内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只有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才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占有一席之地。而这个管理体系所创造出的经济效益分为间接经济效益和直接经济效益。
(一)间接经济效益
间接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公司的整体形象和设备上,首先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大大提高,以及在应用计算机管理模式时为公司带来的正面改革。例如,公司使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引起企业的一次变革,使企业向合理化、人性化方向发展,原本在处理公司考勤和制度的人员都投入到具有创造性的价值的劳动中。这些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都是间接的,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会显现出来的。
(二)直接的经济效益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产生最直接的经济效益就是提高了劳动的生产率、增加了产品的数量、减少了原材料的浪费、提高了产品质量。例如,最原始的企业管理是利用笔和纸进行记录和管理的,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人力和财力。而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信息体系完全是由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操作的,简单、快捷。
三、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在网络普及、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其主要方向还是向客户方向发展,因为企业系统主要是针对企业,所以,一些大、中型的企业都会选择采用这中先进的管理模式对公司进行改革和管理。
(一)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将会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目前网络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个人计算机的使用量也大幅度增加,并且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企业管理模式也不断进入其他领域。这标志着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走向了多极化。
(二)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将会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的应用和普及将会把人们带入一个更加先进的时代,这也是我们国家一直努力的方向。智能化包括图像的识别、声音的判断、系统的生成,也就是说未来很有可能不用人为地去控制电脑,而是企业的管理系统自己去记录所需要记录和修改的内容。
(三)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将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网络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又一重要趋势,是将单独的企业同整个行业相连接,组成一个大规模的企业管理系统。目前,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已经实现了资源共享,并逐步被大、中、小企业所认同。
四、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重大意义
(一)提高企业产品的效率和质量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会在产品的质量和效率都提升的情况下更加注重公司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会加大对公司员工的管理力度。
(二)使企业与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成为开放式企业
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绝不能固步自封,要与世界和其他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在竞争中不断的向前发展。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时,会实现整个区域的互联网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很快就能了解企业所从事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方向。
五、结束语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是非常有发展的,其中也暗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计算机网络和企业管理系统应不断地进行创新,融合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企业的管理模式人性化,要将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断向开放式管理靠拢。综上所述,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化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会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陈素敏.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25):244-245.
[2]林文孚.强化仿真训练实现工学结合[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112-113.
[3]赵保才,王勇军.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及其评价[J].东北电力技术,2003(01).
[4]黄盛仁,马孝春,罗云.地质工程经济效益分析及模型研究[J].地质科技报,2009.
[5]杜湘红.面向CIMS的矿山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J].矿业研究报,2001(10).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篇12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测算及农业机械化统计信息,是农业机械化管理的重要科学依据。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测算必须依赖于科学的农业机械化信息统计,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衡量某地区机械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但目前两项密切相关的工作是分别独立完成的,存在重复劳动和容易出错等问题。为此,建立了一个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测算和农业机械化信息统计于一体的信息体系。借助数据库及VB强大功能,将复杂的测算工作由计算机来完成,同时自动生成农业机械化信息统计报表,将农机管理人员从繁琐的、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办事效率及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1,2,3]。
1 系统方案设计
1.1 系统开发模式
本系统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将所有数据存放在服务器上,通过网络传输数据,服务器为所有用户管理数据,真正做到数据的集中管理与分布式处理特性,使数据更加容易存储、管理、维护,增强了数据的共享能力、通信能力和更新能力,提高了用户平台集成化水平[4]。
1.2 系统开发环境
Visual Basic 6.0是一个32位的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环境。VB6.0以其快速的程序开发环境,方便的程序界面设计流行起来。它在数据访问、Internet应用、控件和语言等方面有很强的功能,且具有快速的程序开发环境,能迅速有效地编制程序界面,可以作为前端的开发功能强大的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因此,本研究采用VB6.0作为开发平台。
SQL Server 2000是美国Microsoft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平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对数据库中的数据提供有效的管理,并采用有效措施实现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由于其执行效率高,占用资源少,适合中小型客户使用,故本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服务器[5]。
1.3 数据库访问技术
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系统对数据库的访问是通过VB6.0集成的ADO对象模型来完成。ADO是基于OLE DB的面向对象的数据访问接口,是一种用于开发访问OLE DB数据源应用程序的API。OLE DB提供了直接访问OLE DB数据源的低级的方法,ADO提供了更为高级的、易理解的访问OLE DB数据源的机制。ADO借助OLE DB可以访问任意数据源,通过ADO对象编程访问数据库给数据库应用程序带来了很大的方便[6]。
1.4 系统结构模块
根据系统目标以及应实现的功能设计系统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2 系统功能的实现
2.1 测算模块
用户输入数据,点击计算按钮可计算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A1)、农业机械化综合保障能力(A2)、农业机械化综合效益(A3),界面如图2所示;继而计算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如图3所示。根据计算结果得出发展阶段,并按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程度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进行排序,生成Word形式的报告单,报告单按排序结果输出一级指标和前6项二级指标。由于将计算中间结果保存在数据库中,使得3个部分的计算没有先后顺序,可在不同时间完成,并且可进行批量计算。以陕西某县2008年的实际数据测算,农机化发展水平测算值为67.17%,表明该地区农机化发展水平总体上已进入中级阶段[7]。
2.2 数据管理
该模块可对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表、农业机械化综合保障能力表、农业机械化综合效益表、地区表、权重表进行浏览、录入、修改和删除。该部分还可点击计算按钮计算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农业机械化综合保障能力、农业机械化综合效益,继而计算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2.3 数据汇总
该模块可对县一级数据进行汇总形成市一级数据以及省一级数据。农业机械化综合效益市一级统计汇总如图4所示。
2.4 打印报表
该模块可对3个表县一级数据进行报表预览、打印,可对市一级汇总数据以及省一级汇总数据报表预览、打印,并且所有报表都可导出成Word文档,用户在Word中对其进行再编辑和打印输出。
2.5 查询模块
该模块可以对3个表(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农业机械化综合保障能力、农业机械化综合效益)的县一级数据进行多条件查询,还可对汇总数据查询。
2.6 系统管理
该模块可添加用户、修改用户、删除用户,可以在各个标志性的时间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备份,避免因为各种人为及其它原因所引起的数据丢失以及数据损坏等,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对已备份的数据库进行恢复,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数据库在操作过程中一些致命的弊端。
2.7 帮助系统
该帮助是网页形式帮助文件,是用Microsoft公司的HTML Help Workshop软件制作的。其对每一个模块都有详细的使用说明,并且有上下文帮助,对用户熟悉本系统有很大帮助。
3 结束语
所开发的基于C/S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测算及信息管理系统具有4个特点: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测算和管理信息统计一体化;人机界面简洁、友好,操作简单;系统中的数据有较强的安全性,各类人员具有自己相应的权限;实用经济,所采用的软硬件平台能够满足当前需求,且有较高性价比。
本系统实现用计算机完成发展水平测算及阶段分析,生成分析报告,并实现将水平测算和信息统计及相关信息管理集成在一个系统中。但系统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一般用户查询信息时必须安装软件,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系统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摘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测算以及相关信息统计及管理是一项极重要且繁琐的工作,传统的手工方式效率低、又容易出错。为此,采用SQL Server2000数据库和VB开发工具,开发了C/S模式架构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测算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够测算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并判断出所处阶段和生成分析报告,并且能够完成农业机械化相关信息的采集、管理、汇总、报表生成打印及查询,给省、市、县(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测算,管理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杜璟,李道亮.基于Web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决策支持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05,36(5):53-56.
[2]骆健民,郑文钟,何勇.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J].浙江大学学报,2007,33(2):217-221.
[3]李骅,尹文庆.农业机械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937-5938,6025.
[4]邰建华,记玉玲.基于三层C/S结构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3):429-432.
[5]彭莉.在Visual Basic中访问SQL Server数据库的实现方法[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8(2):34-37.
[6]涂承胜.VB中基于ADO的数据库编程技术[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19(4):89-93.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推荐阅读:
信息系统发展安全管理11-07
2023-2028年中国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10-18
管理信息系统08-01
机械管理信息系统管理12-3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习总结10-02
直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08-28
管理信息系统改版08-28
护理管理信息系统10-14
管理信息系统评价05-09
林权管理信息系统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