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发展安全管理

2024-11-07

信息系统发展安全管理(精选12篇)

信息系统发展安全管理 篇1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信息资源有决定性的作用, 而信息资源管理业稳定发展的根基建立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之上, 如此大量从事该专业工作的人才将为信息社会所利用。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方向分析

1.1计算机管理范围。

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涉及的范围极其广阔, 包括事务的及时处理、管理利用信息、知识工作、办公应用信息、决策上的支持、群决策支撑及经理管理支持等系统, 具体管理功能 (如生产运作、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人力资源) 是信息系统针对的范围。在这方面, 了解计算机应用的领域针对范围是学科探索的重中之重, 以使繁复的计算机技术上的大体逻辑得以应用。

1.2信息系统的开发法则。

研究以何种低廉的成本组建可靠而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信息系统是该学科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创建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信息系统, 以便为组织提供更多的可利用的、有价值 (提高运作的效率、提升组织在市场主体上的竞争能力或创造新的价值) 的信息进行研究, 这是早前研究的重点;随着发展, 软件技术的提高和商品化软件市场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 研究的重点又渐渐发生转移———信息系统的开展执行及与之有关的管理问题。

1.3信息系统的管理。

大型计算机主机是尚未发展成熟的信息系统的建立主体, 因此聚合式的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管理也就在非人力的干预下而自由发展。此后, 功能多样的微型计算机和相关应用软件陆续面世, 而在管理分布式的信息系统功能上, 用何种方法, 就出现分歧。与此同时, 信息系统的“对外承包”成为新的焦点, 这是基于软件市场和信息系统服务的兴盛。因此, 本学科提出了“信息系统”的可控制性、建立在合同上的信息系统供应、购买关系等的探索问题。

1.4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可行性。

现今信息系统已被公认为是现代组织运行的根本条件, 这是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 但从计算机被加入管理的层次方面起, 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价值就一直为人们所质疑。信息系统的评价, 是该学科长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包括评价的准则、方法和过程。真实的情况是, 初期用以代替人工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有一定的价值的, 这是极其明显的。

1.5信息系统对社会和组织的影响。

自该学科“诞生”, 人们就长期致力于研究信息系统对社会福利、工作模式及生活模式所受到的影响。对除了信息系统的成本、 效益和风险对于组织中或组织的不同人员的不同影响上的探索, 以及不同的信息系统对组织的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受到的不同种影响; 对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所受到信息系统产生的影响进行考察。另外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还有: 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及对社会民主生活人的隐私和身份认同的影响等。

2.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措施

2.1打牢基础寻求突破。

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科学和其他信息技术等都是一些基础的学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首先都应该对此类学科具有良好的学习基础, 但如果要求达到精通的程度的话, 对于学生来说, 则是不太可能的。但要成为专业人才, 该专业的学生理应达到对此对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的程度。

2.2创造环境因素。

日本人对此的观念是“人才是经济的支柱, 信息是经济的生命”。日本经济的发展有着令人惊讶的速度, 主要是由于日本对于充分开发人才潜能和挖掘储备国内外的优秀的人才资源、信息资源有独到的见解和作为。但是, 有关此的信念、观念和意识, 只被我国的少数人意识到, 不少人还处在尚未完全了解和未知的意识状态。所以, 我们应当认识到, 强化信息意识, 提高我国人民的整体信息意识的问题, 是十分紧急和严重的。

2.3深入改革, 创新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以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为主的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为目的, 需要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这个问题就更需要彻底解决。而用户日益增多的需求是不断改变和前进的, 而稳定性, 是对于有关信息资源开发整理综合的过程及原理方法的重要核心课程的要求, 使该专业在不同的时间阶段, 具备不同的偏重, 取决于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及学生因素的影响, 产生必然的变动性就是在教学上的课程体系的呈现。

2.4思想与时俱进。

教师必须具备现代化教育的思想, 结合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进行充分利用。相互呼应、相互牵制是教育的思想、技术现代化的准确关系描述, 是促使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有利因素。有了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 实现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规模和教学方式就会成为现实。因此, 教师必须改变思想, 认真研究探索现代教育的理论知识, 大胆研究摸索新的教学模式, 其目的是将更为优秀的现代教育技术引入。为了知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更要努力地引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2.5对专业实验室的加强建设。

为了组建涵盖如知识信息构建、信息系统设计采集、信息解析模式、信息网络整理管制、对计算机信息目录的检索等, 用于专业研究的实验室, 必须按专业教育涵养知识, 并对信息技术实施应用构建实验教学结合的模式, 是我们应该采用的正确合理的方式。其目的是:确保实验课程与教学实现配套; 完整地结合专业实验室对与其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开放, 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3.结语

高速前进的信息化正迎来新的发展, 这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不可回避的问题, 因此为了培养人才, 必须展开一个全新的课题。对于人才的栽培, 必须做好, 也必须在深度上有一定简单的和根本的理论, 并且对于一些问题进行深刻的认识, 尽管没有实践经验可以参考及社会承认认知不高。

参考文献

[1]张玫, 谢秀颖, 段培永.建筑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04) .

[2]陆林, 杨钊, 黄剑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酒店实习教学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04) .

[3]程先富.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教学方法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02) .

[4]庞建勇.土木工程专业《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4 (05) .

信息系统发展安全管理 篇2

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姓名:xx

学号:xx

班级:xx

专业:xx

学期:xx

任课教师:xx

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企业的竞争能力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为实行计算机科学化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以管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被应用到中国工业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中。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探讨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和目标以及它对企业战略和竞争优势产生的深刻的影响。本文从管理信息系统概述、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作用、信息系统的风险与对策分析等几个方面影响,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应用 发展

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目前,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步入中国工业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中。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的结合给当前企业管理思想带来的新的变化,它对企业生产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带来效益上的极大提高,特别是对企业竞争优势产生了积极而明显的变化,进而更深层次地影响到了企业的战略实施,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信息系统的应用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1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1.1 管理信息系统定义

信息系统,是与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存贮以及信息利用等有关的系统。所谓MIS(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1.2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1)管理信息系统是继管理学的思想方法、管理与决策的行为理论之后的一个重要发展,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它必须能够根据管理的需要,及时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帮助决策者作出决策。

(2)综合性从广义上说,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对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一个组织在建设管理信息系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作用

1.3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作用

(1)参与市场竞争的工具;

(2)对企业经营运作机制和结构的影响;

(3)促进内部革新的催化剂。MIS的建设是一种在需求、开发和应用中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其效益将在不断建设、不断应用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增强,最终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2.1 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有着间接的和直接的作用,从间接方面讲,它提高了企

业的无形资产和形象的知识含量,从直接方面来讲,它通过对企业管理人观念、常规管理活动的作用,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水平。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两个贡献来作用管理人的观念:一是对管理人个人的贡献,二是对企业的贡献。对管理人个人的贡献是指提高管理人的办公效率,可从实用和心理两个方面来考虑,“实用”考虑是指供管理人使用的办公软件必须简单、易用和好用,“心理”考虑是指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满足管理人的权威感、名誉感和优越感。

2.2 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分析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不断运用信息技术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改善竞争地位的过程。从短期看,信息化建设能否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手段,既取决于信息技术应用是否是以改善企业竞争地位为导向及其应用的持续性,还受制于信息技术创新、竞争对手的行动等因素。从中长期看,信息化建设能否转化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则取决于企业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战略管理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基础架构、信息技术应用与扩散过程和产业竞争基础变化的一致性。企业信息系统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通过三个层面表现出来:一是信息系统应用对企业的一项或多项关键业务活动所形成的竞争优势的影响;二是信息系统应用对企业竞争战略的影响,三是信息系统基础架构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2.2.1信息系统应用的竞争战略

(1)成本领先

与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相对应,信息系统应用必须致力于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响应速度,为客户提供产品与服务。典型的成功企业是零售业中的沃尔玛。

(2)差别化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简单的只拥有结构和组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成功的管理一个企业必须在其中投入一些技术。单纯的管理信息已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必须将管理信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融合起来,扩大管理的范围和深度,建立起对变化反应敏捷、灵活的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的基础架构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主要表现为三种效应:

(3)效用增进效应

IT基础架构可以大规模地降低信息通讯和处理的成本,并基于此形成特定的规模经济效应。当然,这里的效用增进并不涉及IT对业务流程的改造而产生的更为经济和更高效率的运营成果。

(4)依赖效应

如果IT基础架构成为企业制定竞争战略和业务规划的基础性、支撑性平台,这就意味着,那些缺乏这一IT基础架构的企业,将无法实施某些竞争战略和业务规划。此时,就可以说,企业竞争能力对IT基础架构产生了依赖效应。

(5)使能效应

所谓使能效应,即IT基础架构的建立与实施,可以为企业带来全新的业务运营模式和商业机会。比如,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化就带来了电子商务。3 信息系统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3.1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风险问题的提出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的种种好处,特

别是信息系统给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在竞争中的优势,固然信息系统的建设确实给企业带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信息化,我们也就发现了其在信息化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项目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因此建设过程中的风险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

(1)动机风险

所谓动机风险,即企业引入信息化的动机,也是企业进行信息的目的,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风向标,正确的动机不一定能带来正确的结果,但是错误的动机肯定不能带来正确的结果。目前很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用信息化提升管理、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是:a.为了所谓的“领导工程/面子工程”,迫于行政或舆论压力;b.为了炒作,以期在资本市场获利;c.为了向老总或者高层提供“信息简报”。

(2)管理变革风险

信息化文首先是一个管理问题,其次才是技术问题。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整个企业信息化的变革,从而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信息化建设要从我们的管理变革开始,而管理变革必然伤及企业的核心,其风险性是必然的。

(3)组织风险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涉及范围广、知识综合性强、涉及的部门广,是一个全员参与的项目。企业信息化化建设项目除了涵盖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外,成功的信息化项目还表现在全员的参与,其项目组织的难度之大,细节之多是一般项目很难比拟的,因此企业信息化项目的组织风险是显然的。

(4)技术风险

信息的安全性、唯一性、集成性和共享性是所有关键技术中的难点,它涉及设计数据、生产控制数据、营销数据、财务数据及管理数据等等,如何去整合这些数据是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投入巨大精力去关心的。

(5)服务商选择的风险

企业建设信息化的技术方案确定后,即将面临的风险就是服务提供商的选择,企业在选择信息化服务商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服务商选择不当,给整个信息化的建设带来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6)合同风险

企业在选定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后,在签订相关合同时企业往往只注意到价格等因素,而忽视了其它的如服务等细节问题,如果不注意很有可能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带来不必要的纠纷,将会直接影响整合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效果。

3.2 应对企业信息化中风险对策

(1)用变革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思想来指导整个信息化的建设;

(2)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信息化所带来的巨大变革;

(3)按照项目管理的思路来进行整个信息化项目的管理;

(4)引入独立的第三方的监理机制;

(5)创建电子商务模式财务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良好环境

(6)改进和完善电子商务模式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

(7)制定企业建立电子商务模式财务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

项目实施完成后用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强制实行。要规避风险,企业就应

在信息系统构建之时,应将企业方方面面的问题考虑上来,系统而又细致地进行分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信息系统的构建,这才是信息系统成功的关键所在。

结论

综上所诉,本文从管理信息系统概述、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作用、信息系统的风险与对策分析等几个方面影响,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作用。企业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并在日常业务中进行使用,有利于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企业的竞争能力。当然,管理信息系统也存在一些风险,但企业只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信息系统的构建,并用相应的对策解决,相信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知强.管理信息系统.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6

[2]仲秋雁刘有德.管理信息系统[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小瑞芒德·麦克劳德.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第八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信息系统发展安全管理 篇3

[关键词] 物流 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发展研究

一、概述

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推动着物流行业产生全方位、多层次的巨大变革,特别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向物流领域的渗透,凸现了信息的巨大价值,对物流信息的识别、捕捉、传递、处理、存储的能力及其在物流信息技术与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直接影响到物流生产、经营、决策领域。

当前,物流领域正在发生一场革命,这就是物流要借助新思想、新技术对传统的运输业务、仓储业务、搬运装卸、包装分拣活动进行改造,实现不断地提高货物流通速度、降低货物流通成本、提高物流品质、加快资金周转、保证货物安全的目标。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由人和计算机组成的人机系统。它不仅要考虑技术问题,而且要考虑组织问题和人的行为问题。应当指出,拥有信息不等同于理解信息,理解信息需要进行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然后采取行动,因为只有

这样才能够做到QR(快速响应)、JIT(即时)、ECR(有效客户响应)。

二、物流必须依靠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撑才能良好发展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建设。必须依靠各个行业、地区、企业的协同配合,借助于技术、管理、通讯和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分步骤、分层次逐步建设。

由于物流生产地与需求地存在空间差异,物流生产力的布局也不够均衡,为了做好物流生产业务,必须在物流信息捕捉上下功夫。目前,在各个地区建立公共的物流信息发布交流平台,对于降低找货成本、优化物流站点与线路就显得至关重要。

信息技术是物流系统应用的基础。在物流领域常用的信息技术主要有:信息采集技术、识别技术、信息传递与转换技术、存储技术、查询技术等,采用这些技术可以改善物流业务流程,提高物流质量。

在物流企业内部,在生产与运作、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借助于信息或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物流业务目标。比如,通过使用GPS技术与GIS系统,能够对车辆和货物进行跟踪,保证了货物安全,也便于客户随时随地查询。

三、我国物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1.取得的成绩

(1)物流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利用已开发建设的网络资源库,建立了交通运输信息网络(CTInet)网管中心,交通科技信息资源网的建设也推动了物流信息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

(2)物流企业信息化正在向实用方向发展

物流、电子商务的开展已经将运输与信息化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货运信息系统的开发成功,为企业构筑了货运信息平台,提高了运输效率。

(3)港口和航运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我国港口企业已基本实现了生产调度、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的计算机管理,骨干运输企业集团在实现网络互通,信息共享的基础上,重视自身IT资源的增值服务,提高了竞争力。

2.存在的问题

由于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再加上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非常迅猛,客观上使得物流信息管理存在不少问题,概括起来是:一是信息化覆盖的广度不够,与物流建设粘结力不够强;二是信息资源缺乏统筹开发,共享率低,更新速度慢;三是行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不健全;四是统筹规划力度不够,重复建设比较严重;五是信息类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物流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六是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四、我国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物流信息信息系统的建设要立足于物流业务本身,充分分析现实的物流业务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利用先进技术或实用技术来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分析、设计、实现、测试、使用与维护,使其成为既能支持生产又能支持管理、决策的有效工具。

1.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

根据实际需求,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交通产业、仓储产业等的升级。主要目标是:借助于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充分挖掘信息资源,在获取物流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信息识别与捕捉、分析与处理,关键是能够理解信息,借助于信息系统,进行快速响应,从而实现物流业务目标。

2.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保障

引入竞争机制,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效率和效益,使其在快速、持续、健康的轨道上不断前进。为此,要努力做好五个保障。

(1)组织保障

政府各级部门应大力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制。要加强各级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其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宏观调控和决策的作用。

(2)政策和法规保障

重要的政策和法规,主要由国家信息化領导小组负责协调制定。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措施保证,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环境,促进社会各部门间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使物流信息与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3)资金保障

资金保证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物流信息化建设,需要发挥行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层次、多渠道地筹措资金,多方位地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缓解信息化建设资金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

(4)人才保障

人起着基础性作用,要培养既懂物流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5)技术保障

实施物流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强物流信息化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

3.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实施重点

近几年,物流信息化建设应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和完善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方案。以建设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相应数据库为龙头,推进公路、水路、铁路交通电子政务的建设。

(2)利用GIS等技术,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和共享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

(3)以管理部门、设计公司为主体,强化物流软件系统的应用工作。

(4)建设智能化的运输系统。

(5)以物流企业为主体,充分应用电子商务的新成果,加快物流系统的建设。

(6)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电子政务建设,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权威、可靠的政策、法规、经济与技术等信息。

物流企业是信息系统建设的主体。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坚持“总体规划、阶段实施、不断完善、逐步升级”的原则,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企业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改造生产工艺,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建立和完善企业因特网(Internet) /内联网(Intranet)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网络化。在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鼓励企业进一步开展电子商务,利用电子商务改变传统的交易方式,并建立与之配套的现代物流系统。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信息化市场正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基础信息化建设仍然是当前需求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邵举萍: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简述 篇4

20世纪70年代后期, 只有少数企业接触到计算机, 用于设备管理和维修的更少。20世纪80年代初, 设备管理与维修的一些系统在企业的小型计算机系统中出现。在国外, 备件库存实现计算机管理及修理计划在计算机系统中出现。此后, 我国首先突破这一领域的是当时的电子工业部。其所属雷达局组织开发了全国第一个计算机控制的设备管理软件, 并在部级鉴定上受到很高评价。这是第一代设备管理计算机系统。

20世纪80年代初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的普及, 在维修咨询公司的推动下, 一些包括内容较广泛的设备管理计算机系统开始出现。这些系统基本上包括了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各个方面, 这时的系统称为设备管理与维修计算机辅助系统 (CAMM, Computer Ai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 。当时在欧洲市场上约有4~5种商品软件。这种系统比起第一代系统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是设备管理与维修计算机系统的第二代系统。

20世纪80年代中开始有一些带有动态管理内容的系统出现, 但由于只能使用小型计算机运行而不能推广。1986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第八次欧洲国家维修团体联盟 (EFN-MS) 大会上介绍了以米兰大学为主开发的使用PC机运行的设备维修计算机管理系统。这一系统的出现推动了设备管理与维修的计算机管理进程。由于这个系统已把动态的管理放入系统内, 如工作令系统, 形成了以PC机为操作系统的, 包含有动态管理内容的新系统, 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一步。这种系统经过完善以后被称为计算机维修管理系统 (CMMS) , 是第三代计算机维修管理系统。这个系统经过不断完善, 为相当多的企业采用, 20世纪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期, 多数企业采用这一代的系统, 有的使用到现在, 尤其在欧洲。

计算机维修管理系统 (CMMS) 是根据企业的维修具体情况开发的, 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可以满足企业在维修管理方面的基本要求, 是个成熟的系统, 使用的企业较多。

由于设备管理不只是管理维修, 资产管理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因此这一部分内容被逐步包含进计算机系统中, 经过改进、研发、试用及和企业共同研讨之后, 一个新的模式出现了, 这就是企业资产管理系统 (EAM) , 即第四代的设备管理与维修计算机系统。

目前, 在国际上是第三代系统 (CMMS) 和第四代系统 (EAM) 并存, 以第四代为主的局面。有的企业应用CMMS系统时间较长, 对其比较熟悉, 所以CMMS目前尚有不少用户, 但新建立的系统多数采用EAM系统。

随着技术及管理的发展, 现在又有趋势把一些操作性的内容加进EAM系统, 使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信息系统发展安全管理 篇5

房产测绘管理及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发展研究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房产测绘的相关工作经验,以房产测绘管理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房产测绘管理与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发展,论文首先分析了房产测绘的内容与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意义,而后详细介绍了房产测绘管理的发展历程,指出现阶段房产测绘管理采用了房产测绘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笔者基于工作实践,研究分析了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的理论总结,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作 者:梁进程 作者单位:海口市房产测绘所,海南海口,570208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7)分类号:P2关键词:房产测绘 信息系统 管理 发展

信息系统发展安全管理 篇6

关键词:房产测绘;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中图分类号:U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7-0075-01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房地产行业逊色发展和住房制度的改革,房地产行业需求业务增多,各行各业对房地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房产测绘管理不仅要求采用先进的技术,还需要完善的网络化的测绘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房产测绘管理及完善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房产测绘概述

1.1 房产测绘的概念及其內容

房产测绘是专业测绘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个分支。房产测绘是使用全站仪等测绘仪器和GPS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等技术对房屋和房屋相关土地的权属状况、自然状况、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情况的测绘。房产测绘主要可以分成两类:房地产基础测绘和房地产项目测绘。

房产测绘的内容相当复杂和广泛,主要包括房地产平面控制测量、房地产调查、房产要素测量、房地产图绘制、房地产面积测算、房地产变更测量、房地产测绘成果资料的核查和验收。

1.2 房产测绘在房地产管理中的作用

首先,房产测绘为房地产管理资料档案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保证。房产测绘的结果包含的资料非常广泛,给房地产管理的相关部门提供了房地产面积、位置、权属等资料,方便查阅和档案建立。同时,也给房地产管理相关部门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

其次,房产测绘资料可以在权属争议纠纷中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房产测绘的结果明确了权属的界限和产权的归属,当产生权属争议和产权纠纷时,这些资料就能发挥“证据”的作用,为纠纷的处理提供了合法的依据,很好的保护了房产归属人的权益。

最后,房产测绘工作有利于房地产管理部门对房地产的动态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住房面积逐渐增大,房产权属变更频繁,导致房地产管理部门面临着巨大的管理难题。房产测绘工作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根据有关部门的需求,对房地产进行补充测绘,获得最新的数据,而这些新数据会录入管理部门的系统中,方便了管理部门对房地产的动态管理。

2 房产测绘管理的发展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房产测绘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将被现在的高新技术处理模式所代替。房产测绘管理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人工房产测绘管理、计算机辅助房产测绘管理和房产测绘管理系统[1]。

2.1 人工房产测绘管理

人工房产测绘管理,顾名思义是一种以手工绘制房产图、人工实地或在地图测量计算面积,大部分资料以纸质形式保存的测绘管理方式。这种方式测量的数据准确性较低,保存的资料不方便查阅、审核、统计和分析,正在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2.2 计算机辅助房产测绘管理

在传统的人工房产测绘管理中引入计算机技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计算机主要负责存储测绘的相关资料,方便查询和计算分析,但是测绘工作涉及到复杂的图纸资料,不仅有文字资料,还有更多的图画资料,计算机不能够自动的将文字和图画结合,还是需要人工的参与,因此计算机主要是辅助人工进行管理,称之为计算机辅助房产测绘管理。不可否认的是,计算机辅助房产管理方式减少了很多人工繁重的工作任务,计算结果也较为准确,资料储存更加完善,是人工房产测绘管理向房产测绘信息系统过度的一种方式。

2.3 房产测绘管理系统

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房产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GIS有着独特的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强大的图形处理和表达能力和复杂的查询功能等技术优势。GIS与测绘学有着紧密的联系,GIS根据房产测绘的数据,可以将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联合处理和储存,能够很好地解决计算机辅助中存在的不同数据不能联合处理的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房产测绘管理引入先进的GIS技术,极大的促进了房产测绘管理自动化的发展,对房产测绘管理系统的建设产生重大的影响。

3 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发展分析

房产测绘信息系统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以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单用户模式阶段、多用户模式阶段和广义用户模式阶段[2]。

3.1 单用户模式

单用户模式的出现开创了房产测绘引入计算机技术的新纪元。传统的手工房产测绘管理的资料都是纸质保存,文档和图像资料数据容易被涂改,并且经常会存在错、遗漏或丢失。单用户模式针对这种情况,有专业人员将资料上传到单独的微机上保存和打印,不仅美观而且便于查询,也不易涂改。有些微机还具有简单的绘图功能,可以绘制和打印出房产配证图。但是单用户模式也存在以下弊端:非但没有提高工作效率,反而增加了一个工作环节,增加了工作量,没有真正的实现计算机辅助办公。

3.2 多用户模式

多用户模式引入Client/Server模式,在管理部门内部采用局域网连接的方式,使资料共享,供多人一起使用和协同处理。房产测绘的有关资料在多用户模式中流动性较强,更加方便查询、计算和统计,提高了工作效率。有些系统引入了GIS技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图形绘制和数据处理能力。多用户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集成了数据、文字和图形功能,但是集成度远远不够,各用户之间还是处于独立和相互割裂的状态,没有真正实现办公一体化。再者,资料文件流动性加强,但是数据安全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多用户模式对提高工作效率,改善计算机处理功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存在系统维护和升级做得不到位的情况。

3.3 广义用户模式

广义的用户模式满足了房产测绘管理网络化和数字化的需求,采用Browser/Server模式,将各级政府、各级房产管理部门、房产开发商、客户和市民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数字城市整体建设的要求。其次,随着GIS技术逐渐完善和大众化,并且与CAD、MIS紧密结合,使得办公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这个阶段,图、文、表一体化办公模式成为可能。通过广义用户模式,房产测绘相关资料统计和分析更加精确、保存更加安全、查询更加便捷。但是就我国目前经济情况而言,对于宽带使用、网络维护和系统升级的费用不理想。尽管如此,基于Browser/Server广义用户模式的产物依然是目前市场的主导产品,也必将引领我国房产测绘信息系统走向计算机科学技术新时代。

4 结 语

综上所述,房产测绘的结果与千家万户的利益紧密相关,必须结合自身和社会的实际情况,完善房产测绘管理体系的建立,并且规范房产测绘市场准入制度,确保测绘市场可持续发展,保证房产测绘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保障每个人的利益。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应用在小中型城市的使用规模很小,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投入,促进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我国房产测绘管理及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发展前景广阔,发展趋势良好,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对其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发展过程依然存在问题,因此房产测绘管理和房产测绘信息系统一定要联系实际情况,脚踏实地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莉莉.房产测绘管理及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发展探讨[J].黑龙江科 技信息,2013,(25).

[2] 颜英任.房产测绘管理及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发展研究[J].城市地理,2015,(6).

信息系统发展安全管理 篇7

一、信息与管理信息系统 (MIS)

(一) 信息

“信息化”“信息社会”“信息资源”“信息产业”等名词充斥着整个社会, 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信息。所谓信息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它和物质、能源在一起, 构成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资源。信息的作用在于把物质、能源构成的浑浊、杂乱的世界, 变成了一个有序的世界。减少了人的不确定性, 增强了世界的有序性。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传统的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 使企业的各种资源达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但在现代企业中, 信息已与人、财、物等资源一样, 成为企业的一种基本资源。忽视了对信息的管理, 就不能提高效率, 难以保证企业的竞争力, 难以提高良好的服务, 也就谈不上现代化管理。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 而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信息掌握的过程。因此, 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信息的掌握、控制和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说企业管理的过程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

(二) 管理信息系统 (MIS)

对于管理信息系统, 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在《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给管理信息系统下的定义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送、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从定义中可以看出,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 计算机作为辅助管理工具是为人的管理活动服务的。

一般来说, MIS是指在管理工作中建立以数据库为核心的数据平台的计算机应用, 是信息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数据平台作为MIS的核心, 是MIS建设的关键。数据平台是指分类组织到数据库的大量具体数据。基于数据库的数据平台, 通俗的讲究是分门别类存放起来的数据。企业的数据处理过程是多变的, 其基本的数据却是相对稳定不变的。固定信息约占企业管理系统中周转信息量的75%, 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工作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固定信息的组织。因此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利用过去的数据对未来做出预测;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二、管理信息系统 (MIS) 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在企业管理中要经常不断地收集信息, 组织、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因此, 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MIS) , 是为科学的决策、行之有效的管理服务的。

(一) 管理信息系统给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人才是企业的支柱, 信息是企业的生命”。在国际、国内市场千变万化的大形势下, 企业要生存发展, 必须要依靠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信息如果不及时, 企业的管理者就会无法对企业的生存经营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信息如果不准确就会造成指挥失误和混乱。对于管理信息系统来说, 它们不仅仅可以全面完整、及时准确、科学地在当时当地收集发生在实体上的原始信息, 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目的地选取所需要的信息, 并正确解释所取得的信息在不同场合所代表的含义。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收集、处理、存储和扩散信息, 来支持组织的管理、决策、合作、控制、分析活动。

(二) 管理信息系统有助于企业制定新战略, 是参与竞争的工具

许多企业正在考虑如何通过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改善其在本行业中的竞争地位。通常可供企业采纳的全面竞争战略是:总成本领先战略;产品的分异作用;恰当的市场定位。总成本领先战略是以成本作为制定战略的基础。通过远低于竞争对手的经营费用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增加利润。借助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各项主要费用, 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压缩库存、减少原材料利用中的损耗和浪费, 支持这一战略的实现。产品分异作用则是基于采取与竞争公司的同类产品不同的服务的战略, 利用信息系统为客户提供及时的和有以指导企业寻找和确定特定的市场。利用价格的领导地位或产品分异作用占领市场。总之, 采用全面的市场竞争战略需要得到现代管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成的信息系统的支持, 确定企业与竞争者、供应商以及客户的关系形式, 进而达成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 管理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效率

如何克服企业管理效率低下问题, 一直是企业管理专家所关注的重点。企业管理从某一角度讲, 很大程度是对信息的处理。由各个管理层相互联系形成等级链、矩阵链, 链条上的某一环节只是发挥着信息的收集、挑选、重组和转发的“中转站”作用, 这就是管理组织中存在的大量“岗位”。如果这些工作由正规的信息系统来承担, 反而会更快、更准、更全面。缩短等级链的长度和矩阵链的规模, 简化了人为的协调, 即可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为管理服务的。它的开发和建立使企业摆脱落后的管理方式, 走向现代化管理正轨。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的改革道路上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三、在企业中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 国际竞争和贸易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MIS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也越来越普及。但由于我国信息化起步晚, 故我国开发的MIS系统存在较多问题。

(一) 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信息系统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积极性

建立企业的MIS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讲究系统实用性而非盲目跟风, 为了装门面, 赚面子。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正确认识是企业开发应用MIS成功的前提条件。

信息化的实施过程是一个长期不断的过程, 往往要连续一年以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 对企业的相关人员, 尤其是领导的积极性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有些企业因为看不到暂时的成果, 对信息化的实施产生了疑问, 更有的领导急于求成, 擅自修改实施进度规划或终止信息化项目的建设。

在企业管理中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它就一定会给企业的管理带来巨大的冲击, 它会影响到原来的利益分配问题, 必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阻力, 如果没有企业领导的高度热情、全力支持以及切实的行动, 建设MIS必定成为空话。

(二) 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

MIS的生命周期包括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开发, 系统运行与维护。但一般人们只看到了购买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费用, 对系统投入运行后的维护费用, 却不做预算。资金不足的后果或是开发中断, 或是系统无法投入正常使用, 这将严重影响系统效益的发挥以及企业现代化的进程。

(三) 缺乏一支既懂经济管理又懂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开发MIS的目的是借助计算机更好地为管理服务, 有效的沟通决定了系统开发的成本, MIS系统的开发者不见得就是系统的最终使用者, 为了使开发出的系统能满足用户需求, 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就需要一支既懂经济管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在需求分析阶段可以作为系统使用者和开发人员之间的桥梁, 以求开发出更高质量的系统。

需求变更贯穿了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 MIS系统也经常需要二次开发, 而这种开发主要是智力开发, 拥有自己的复合型人才可以及时地改进、完善管理信息系统, 使MIS得到长久的应用。

四、解决方案

任何国家在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实现企业现代化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要想办法解决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的解决方案如下。

(一) 对企业的各级、各类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培训

所谓对计算机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 即“使用”和“利用”。对企业领导者来说, 学会“使用”设备区生产固然很好, 但必须掌握的则是“利用”设备去经营管理企业。

(二) 明确管理信息系统要实现的目标是企业发展的总目标而不是某个单项目标

这是MIS系统与计算机单项应用项目 (系统) 的重要差别之一。所以建设MIS系统, 就一定要考虑企业管理信息的总体规划, 考虑企业管理功能的整体优化问题。

(三) 采取科学的方法和软件工程的思想来开发系统

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是依靠管理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以及具体的技术科学有机组成的, 要提高系统开发的科学性,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如系统开发过程中, 开发人员与用户保持有效的沟通;选择科学的系统开发工具与开发方法;一定要经过充分的系统分析, 设计阶段后, 才进入下一阶段的编码, 测试;要实施严格的项目管理和风险分析机制;高度重视系统维护阶段。

五、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已产生了许多实际的应用系统, 如制造资源计划系统 (MRP)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ERP)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CRM) 、电子商务系统等, 只有将现代管理方法融入到信息系统中, 管理信息系统才会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摘要:管理信息系统 (MIS) 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是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决策和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一个国家管理信息的建立和发展水平, 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管理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文章论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价值, 以及企业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时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决策,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郭东强.现代管理信息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李杰, 韩旺.积极利用MIS系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天津燃气, 2002 (3) .

[3].董素玲, 陈骏.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J].广西轻工业, 2009 (1) .

信息系统发展安全管理 篇8

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与发展, 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的科学生产管理中去, 使得复杂的工作信息简单化, 更易于操作使用, 进而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但是, 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在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过程追踪以及系统的软件升级结构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为这些问题的出现, 导致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没有出现预期目标, 给工作带来阻碍。通过对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运用技术支持对其进行改善, 以此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提高其工作效率。

二、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MRPⅡ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生产管理中去, 为企业的生产长远计划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 但是, MRPⅡ技术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 其系统有很大的管理问题和漏洞。交货期不确定是其一个弊端之一, 导致计划的发展不能够科学地适应市场的动态变化, 导致企业的生产出现窘迫现象, 不利于企业有效地进行组织生产[1]。计划排产和能力约束之间在宏观上不存在大问题, 但是在微观上漏洞百出。企业的生产实际与计划并不是能够做到完全一致的, 批量提前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使得生产计划很难实行。MRPⅡ技术不够灵活, 不能随着生产过程中动态的数字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 与实际数据脱轨, 阻碍了计划的发展运行。缺少对生产过程的活动追踪, 管理功能, 不能有效地实现活动中的人、组织有效地集成, 在系统中不能够体现人的作用价值。系统的发展变化还不能够满足不同规模大小的企业的生产管理需要, 适用范围比较小。MRPⅡ技术是制定长期的计划, 但是企业生产环境比较复杂, 容易出现各种状况, 不能够很好地制定出一个灵活的能够对以外状况做出调节的系统, 进而对企业中长期的生产计划的顺利运行造成了阻碍。在生产过程中, 没有及时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优化, 对企业产品的交货期、质量以及价格的相关产品的基本指标造成影响, 导致生产时间延长, 产品的质量水平普遍不高, 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企业要想长久发展, 要想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实力, 既要以优质价格低的产品来吸引市场, 进而提高其销售量, 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生产必须要对其工艺进行改革, 缩短生产周期, 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为市场提高优质的服务。为了帮助企业实现这一目标, 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未来要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1. 智能性和协同性

企业生产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会发生许多出乎意料的变化。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要提高其灵活性, 对生产过程中的有关系数及时地根据环境变化做出调节, 立足于实际生产, 结合计划数据, 恰当地对生产环境中的动态数据进行反馈, 使得网络制造信息系统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的生产状况。企业的制造策略随着生产模式和组织管理形式的变化, 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转化为了企业内部独立自主功能之间的合作, 形成了以合同契约, 供应链上合作的扁平化合作形式, 对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协同性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

2. 过程化与重构集成性

在企业的生产管理中, 生产过程管理具有很大的必要性。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要加强对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计划制定和调度, 对生产过程中的人、信息、活动以及组织进行高度地集成, 加强对企业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改造, 以此来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不同的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样, 对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也不一样, 所以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应该要提高其重构能力, 以此来应对不同生产规模不同生产需求的企业的发展需要, 以此来提高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适用范围[2]。要提高系统的集成性, 进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延长系统的使用周期, 减少系统的开发使用成本, 为用户的运用选择提供多样的选择空间。

3. 可视化、自治性以及分布式互操作

企业的生产过程在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下, 能够通过视图界面完成对企业业务过程的描述, 并依照相关的规范性原则将其反馈到管理系统中去, 形成了能够被用户广泛接受的具备有相应功能的应用生产管理系统, 进而提高了对系统的利用效率, 有利于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普及与推广。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应该要具备高度的自治性以及分布式互操作, 才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异地生产计划进行有效的调度, 并对异地生产计划进行综合控制, 使得任务、时间以及地理位置这三个三维空间能够形成一种自组织以及自我协调的高效机制, 使得异构数据库之间的互访具有高度的透明性, 能够在用户层面上实现互操作形式, 对构件技术进行信息化系统式的开发, 进而提高企业管理的工作效率[3]。

四、结语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企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 促进了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模式的转变。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去, 尤其是近年来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相关软件的迅速崛起以及被广泛应用, 使得企业实现了先进的制造模式, 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 信息技术深入到生产方式以及人类生活中去, 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便利。网络信息技术系统被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以及其他相关日常工作运行中去, 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从企业的角度对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展开探讨。

关键词: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现状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伟良, 张旭东, 唐晓庆.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15 (18) :165-168.

[2]王辉, 彭小波, 吕志刚, 等.国内外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及展望[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2013, 12 (15) :78-80.

信息系统发展安全管理 篇9

关键词: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非法入侵,攻击,病毒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各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工业控制系统的巨大保障。一方面, 工业控制领域为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 因为工业控制系统的防御工作做得还不是很到位, 很多的非法入侵事件屡见不鲜。这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整个国家的安全战略的实施也提出了挑战。如何做好工业控制系统的防护工业, 保障各个领域的有效发展, 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目前, 世界各国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攻击和干扰, 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因此, 在第一时间发现威胁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方面的问题, 并在第一时间解决这些问题, 为了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 还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这是全世界各国都在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1 典型工业控制系统基本结构

简单来说, 各种组件构成了工业控制系统, 这些组件有些是自动的, 还有一些是带有过程监控性质的, 两种组件成为了工业控制系统的主体部分。这个系统之所以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在第一时间内实现对数据的采集以及监测控制全部的工业生产流程。其结构如图1所示, 主要分为控制中心、通信网络、控制器组。

工业控制系统包括过程控制、数据采集系统 (SCADA) 、分布式控制系统 (DCS) 、程序逻辑控制 (PLC) 以及其他控制系统等。一直以来, 这些系统被应用在不同的工业领域, 在国家的重点基础工程项目的建设中, 成为了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无论在何种工业控制系统中, 工业控制过程都包括控制回路、人机交互界面 (Human Interface, HMI) 及远程诊断与维护组件。图2为典型的ICS控制过程。

2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现状及策略

2.1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现状

在开发设计之初, 工业控制系统就要考虑很多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在完成之后, 工业控制系统运行的状况, 是否能在第一时间体现出其整体的效率性, 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除下体现其效率性和实时性, 同时, 还要考虑工业控制系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应用以及当问题发生的时候, 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风险的系数控制到最低, 并很快的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而这些问题都是传统的网络与信息系统在设计的时候不用考虑的, 这是工业控制系统的优势, 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如何能够避免一些威胁到工业安全方面的问题以及在数据通信的过程中, 怎样能够保证数据信息传递的安全性, 是当下的工业控制系统需要加强的。尤其是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由于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 工业化进程不断地加快, 工业控制系统中到处体现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优势。

但是, 不得不承认的是, 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工业控制系统带来便利的时候, 同时, 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木马、网络攻击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 这对工业控制系统的生存和发展极为不利。根据相关统计,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 通用协议和通用软、硬件应用在过程控制和数据采集监控系统方面的安全事故与以往比较起来, 正以10倍的速度在增长, 这对工业控制系统的管理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也埋下了许多的隐患。据相关资料显示, 2011年以前, 仅就攻击工业控制系统的事故就有200多起, 这不得不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图3为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事件统计图。

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攻击主要威胁其物理安全、功能安全和系统信息安全, 以达到直接破坏控制器、通信设备, 篡改工业参数指令或入侵系统破坏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获取商业信息等目的。目前, 对工业控制系统造成破坏的方式有多种, 但最主要的还是非法入侵整个系统。这类非法事件的出现并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领域, 还涉及电力、制造业等多个行业, 由于这都是国家的重点行业, 一旦出现恶性事件, 对整个国家来说, 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估量, 而且从战略安全防御的角度来说,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缺口。

进入21世纪以来, 基本上每年关于入侵ICS的恶性事件都在发生, 具体来说, 有以下几件典型的事例:

2000年, 黑客对Gazprom的非法入侵就对俄罗斯国家和相关的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主要的方式是把底层控制指令使用木马程序加以修改, 一举摧毁了俄罗斯国家的安全防护系统。

2001年, 澳大利亚昆士兰Maroochy污水处理厂的控制设备的功能异常问题发生了近50次, 使得供水系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一大批的污水进入了供水系统,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2003年, 美国俄亥俄州的戴维斯-贝斯 (Davis Besse) 核电站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了核电站在维修的过程中, 使得控制网络曾经近5h面临瘫痪的境地,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电脑上携带了SQLServer蠕虫病毒。类似的由于蠕虫病毒入侵的事例还有美国, 导致多家汽车厂被关闭, 美国造成了100多万的经济损失, 这一事件发生在2005年。在2006年的时候, 美国的一家核电站由于对控制网络的操作不当, 对反应堆的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同样损失惨重。在水利系统中也会发生类似的事件, 通过安装恶意软件对2007年的加拿大的河水调度工程造成了巨大的威胁。2008年, 铁路系统同样遭受了破坏, 这一事件发生在了波兰的罗兹市, 仅仅用电视遥控器就造成了四节车厢脱轨的恶性事件的发生。实际上, 获取商业信息和工业数据也是除下直接的非法入侵以外的恶性事件, 这两年表现的尤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 近年来发生的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事件 (主要以恶意入侵、攻击为主) , 除水利、电力、交通运输等公共设施领域外, 更为集中的发生在诸如石油、石化等能源行业。如图4所示为主要领域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事件统计。

2.2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策略

在新形势下, 全世界都在研究如何能够保证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 因为自从Stuxnet病毒的出现, 这就成为了相关人员一直在学习和研究的事项, 并在不断地分析问题的同时, 有针对性的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随着越来越多的不法入侵事件的发生, 采取哪些措施能够降低这类恶性事件发生的频率, 中西方多数国家都在努力着。

就美国来说, 针对工业控制领域经常出现的问题, ICS-CERT应运而生, 实际上, 在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应急小组没有成立之前, 美国的计算机应急小组就成为了解决威胁工业控制领域安全的重要职能部门, ICS-CERT的出现, 使得处理问题的方式更加的全面和完善, 是对工控问题处理解决上的一大补充。为了避免和降低威胁工控领域安全的类似事件, ICS-CERT对之前已经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 以便研究出更好的措施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对其中的恶意软件也进行全面的分析, 它成为了造成问题事故的关键因素, 同时, 提供对事件相应和取证分析的现场支持等。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国内外都在继续努力着:卡巴斯基、金山网络将安全防护作为主要的研究事项, 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很多的有效的解决措施, 目前, 人们已经领会了他们所做的一系列努力。随着和类似中石化、中石油这样的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我国的青岛多芬诺公司针对不同的控制系统出现的问题做出了全方面的分析, 并给出了防护的策略, 对我国开展工业控制领域信息系统安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发展趋势

不得不承认的是, 工业控制系统通过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在为人类谋福利的同时, 其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 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进入21世纪以来, 虽然中西方各个国家都在学习和研究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威胁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事件依旧层出不穷。根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 目前, 最为广泛的通信方式是以太Profi NET, 对于工业控制系统来说, 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因为新形势下下使用通信协议的现状过于的单一化, 要想使其变为多元化, 还要下多番功夫。事实上, 现在仍然有很多的公司和企业认识不到态势的严重性, 将工业控制领域提供的技术和服务看得并不是十分的重要, 这就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难题。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上, 我们得知: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保障问题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和企业都十分关注的, 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说, 我国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障方面的工作开展的还不够到位, 在理论研究上, 与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相比, 还没有完备的知识体系, 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仍然层出不穷。因此, 要想做好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保障工作, 除下及时的发现问题, 还要从提高整个工业控制系统的物理安全、功能安全及信息安全主要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入手。如何将这些方面投入到实践当中去, 还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 评估目前整个的工业控制系统即将面临非法入侵的恶性事件的概率有多大, 对可能遇到问题的原因予以分析, 对包括结构、漏洞等方面的相关方面予以查看, 最后确定发生故障的等级系数;

(2) 根据第一步的发现和评估, 制定相关的计划和解决措施, 要从技术性以及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例如对工业控制系统网络的准入机制进行严格地规定, 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 想法设法地对病毒加以避免和防范;对一些传统的方法应该加以改进, 务必要跟得上现代发展的步伐, 升级相关的系统和设备都是需要考虑在内的, 对于高危漏洞要在第一时间进行修复等等;

(3) 管理好工业控制系统内部的组件, 要不定期的进行检查, 加强维护和管理工作, 检测其功能的完备性, 禁止使用一些威胁工业系统运行的相关设备, 对不符合规定的设备要严格排查, 切勿滥用, 对一些特殊的设置也不能掉以轻心, 要定期的进行查看, 务必将设置都定义在安全状态;

(4) 要想做好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保障工作, 对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就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首先, 工作人员首先要具有敬业和奉献精神, 树立安全保障意识, 这是后期开展工作的先决条件, 相应的组织部门也应该定期的举办相关的活动, 使得他们能够融入到工业系统保障的大环境中去;做好培训工作, 这是优化工业领域的技术保障;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关人员要时刻学习和遵守。

4 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威胁工业控制系统方面的安全事故频发, 这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保障工作的开展, 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项目。在对问题处理的过程中, 要深刻分析现状以及对未来发展造成的严重后果。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理论, 与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相比, 还不够完善。因此, 未来工业控制领域方面的研究还是重点的研究方向, 相信通过相关人员的不断努力, 我国在工业控制系统方面的研究还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欧阳武.顺势而行, 切实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12 (03) .

[2]徐绍衡, 周文友, 张卿.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ETN分布数据库DCS平台及PPC200万能PLC, 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5分会场:绿色船舶与海洋装备创新发展及产业化论坛论文集, 2012, 09.

[3]许东阳.国内外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标准及政策法规介绍.自动化博览, 2013 (01) .

[4]冯伟.我国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的信息安全挑战及措施建议.信息安全与技术, 2013 (02) .

信息系统发展安全管理 篇10

关键词:信息,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挖掘,标准化,规范化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使用的日益普及, 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型图书馆已逐步使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管理, 但因缺乏建设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Libra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LMIS) 的理论指导, 以及人们对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这一概念理解过于狭隘, 将计算机的使用仅仅局限于图书日常加工和流通的各环节, 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计算机在图书馆工作中的深入使用。本文对如何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成功地进行系统建设, 并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图书馆等问题做了进一步研究, 并提出以下论点:

(1)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可持续性工程”, 系统建设必须分阶段进行, 系统目标应同信息化程度相适应。

(2)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LMIS) 的建设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更是管理层面的问题, 成功地进行系统建设必须要有信息管理体系 (IMS) 的支持。

(3)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面广, 要求系统本身必须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

1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面临的问题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

1.1 建设规划和总体目标不稳定。

新的信息管理方式会给管理带来革命性变化, 会有一段不适应期;此外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需要很大投资、获益周期长且经济效益不直接, 因而不少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不足。

1.2 缺乏健全的信息管理体系。

良好的信息运行机制是成功建设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提。

1.3 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管理人员若不会运用计算机管理信息, 就谈不上具备自主和协助开发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

2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对图书馆各种图书资料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计算、分析, 为图书馆管理人员提供管理决策、采购计划、文献编目、图书流通所必须的信息的软硬件环境。它通过对各种数据的处理来获得有关信息以控制利用过去的数据和相应的模型对未来的情况进行预测。

2.1 系统构成

管理信息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单元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基本单元为:

(1) 信息源。亦即信息的来源, 此处指系统处理对象。信息源可分为内部信息源和外部信息源。

(2) 信息处理机。信息处理机获得数据, 将其转换为信息并提供给接收器的一组装置 (也可是人) 。一般来说由四部分组成: (1) 用于收集、筛选、汇录有关数据资料的数据采集装置; (2) 用于整理、计算和处理数据资料的数据变换装置; (3) 将数据从信息源输送至处理中心和将信息从处理中心输送给接收者的数据传输装置; (4) 把数据和信息存储以供随时查询的数据存储和检索装置。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初级阶段, 这里的自动装置一般是指人。

⑶信息主管。负责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运行, 与有关方面协调配合的人员。

⑷信息接收器。主要包括存储媒体和用户两部分。

2.2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职责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职责主要包括:

⑴图书采访。包括以下功能:订购管理:包括馆藏与正在订购图书的查重、订购登记、编辑打印订单、打印订购目录及过期订单的处理 (催询未到图书或撤消预定) 。验收登记:包括到书验收、赠书登记、打印财产账等。经费管理:包括发票登记、经费使用报告等。

⑵图书编目。包括以下功能:编目查重:核查新到图书是新书还是复本或多卷本, 复本不必重复编目。著录:抽取主题词, 产生登录号、分类号、索书号, 并将相应的数据输入计算机。打印:打印书标、卡片目录、新书通报等。典藏处理:将新书入馆, 进入流通或阅览。

⑶图书流通。包括以下功能:借还图书:包括借书、还书、过期处理、污损处理、丢书处理、罚款处理。读者管理:包括建立读者档案、颁发书证、书证挂失、调离消证、查询读者等。查询:包括查询图书信息、图书去向、读者借书情况及预约情况等。打印统计报表:打印各种统计报表。

⑷网上检索及预约。读者可以通过Intranet在自己的办公室查询、预约图书。查询可以按书名、分类号、索书号、内容提要等进行。

⑸数据安全及数据库维护。系统应有相应的安全机制, 对不同人员有不同的权限。如读者只能查询及预约, 而图书管理员可以进行读者管理、流通借阅等。数据库维护包括对数据文件记录的增加、删除、排序索引、备份及恢复等功能。

2.3 管理信息系统的可持续性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可持续性工程”。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次上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管理机制的问题。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按照不同时期系统建设的内容和要求来分段。系统建设只有分批分阶段完成, 才能使系统的阶段性目标与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程度、人员素质、信息编码工作的进展情况相适应, 从而取得阶段性成果。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包括信息管理组织机构及其运行体系的设计或再设计, 及在此基础上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开发。LMIS对静态信息应能实现“一次存储、定期更新、随时备查”;对动态信息应能跟踪维护、及时响应。为保证信息的及时响应, 必须解决四个问题: (1) 信息的准确性; (2) 信息传递的畅通性; (3) 分析决策的正确性; (4) 提供信息的及时性。

3 未来发展方向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它是一个进程, 而不是一个事件。因此它的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 步步见效”的原则, 故做好信息管理基础性建设是当前和未来的首要任务。

3.1 信息挖掘与重组

随着LMIS建设初级阶段的完成, 各种类型信息运行的有关数据基本实现计算机管理, 初步解决基础信息的存储、查询、统计等问题。当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去审视这些数据, 就会发现这些数据过于分散, 数据量越来越大, 并难以整合, 因此若要进一步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 将之直接用于辅助管理, 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就是对已有的基础信息进行二次开发、重组。信息挖掘就是按照整体管理目标, 对计算机系统中大量的已有信息再进行多次深层次的分析, 在已有的信息中提取二次信息, 直接用于管理、决策和建立预测模型。

3.2 要求计算机系统智能化、网络化

从系统功能上讲, 先进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不仅包括先进的信息处理软件, 还包括信息收集的自动化系统。今后的LMIS的建设不可能再象单项系统管理一样, 必须走由单项系统管理到系统集成 (System Integered) 的道路, 包括硬件集成、软件集成与信息集成。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的过程, 就是按照系统工程方法, 针对特定的功能需求, 把各个部件、构件、子系统等进行综合, 形成一个高效的有机体, 实现最佳的整体效果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晓敏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08-107.

[2]杜文霞等.新世纪医学图书馆展望[J].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 2000:15-16.

信息系统发展安全管理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发展前景;经济效益;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各企业之间的人员管理、工作管理都需要一个现代化的新型企业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因此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是必然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以计算机为主体,进行收集、传输、分析和处理来得到使用者所需要的东西。只有应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系统才能使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如目前各个公司所使用的ERP.OA.CRM都是运用现代化技术做成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这些管理模式可以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加快公司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使公司迅速健康的发展。

一、当前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发展情况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公司的人员流动量比较大,企业对管理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模式也越来越重视。企业管理体系是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的总称,对企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先前的信息管理模式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脚步,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目前来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效率过低,某些企业不会选用国产的企业管理系统,而是向国外购买,这一情况下无形之中就带动了国外的经济增长。

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目前所应用的管理系统中很多信息的准确性不高、查询不方便、数据过大,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能很准确地到达接收终端。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的信息量很大一部分是固定的,因此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取决于固有的信息量。在经过调查表明,想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对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严格的创新和改进。

二、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带来的经济效益

随着外商企业的进入,对我国的国内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只有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才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占有一席之地。而这个管理体系所创造出的经济效益分为间接经济效益和直接经济效益。

(一)间接经济效益

间接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公司的整体形象和设备上,首先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大大提高,以及在应用计算机管理模式时为公司带来的正面改革。例如,公司使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引起企业的一次变革,使企业向合理化、人性化方向发展,原本在处理公司考勤和制度的人员都投入到具有创造性的价值的劳动中。这些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都是间接的,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会显现出来的。

(二)直接的经济效益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产生最直接的经济效益就是提高了劳动的生产率、增加了产品的数量、减少了原材料的浪费、提高了产品质量。例如,最原始的企业管理是利用笔和纸进行记录和管理的,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人力和财力。而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信息体系完全是由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操作的,简单、快捷。

三、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在网络普及、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其主要方向还是向客户方向发展,因为企业系统主要是针对企业,所以,一些大、中型的企业都会选择采用这中先进的管理模式对公司进行改革和管理。

(一)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将会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目前网络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个人计算机的使用量也大幅度增加,并且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企业管理模式也不断进入其他领域。这标志着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走向了多极化。

(二)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将会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的应用和普及将会把人们带入一个更加先进的时代,这也是我们国家一直努力的方向。智能化包括图像的识别、声音的判断、系统的生成,也就是说未来很有可能不用人为地去控制电脑,而是企业的管理系统自己去记录所需要记录和修改的内容。

(三)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将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网络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又一重要趋势,是将单独的企业同整个行业相连接,组成一个大规模的企业管理系统。目前,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已经实现了资源共享,并逐步被大、中、小企业所认同。

四、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重大意义

(一)提高企业产品的效率和质量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会在产品的质量和效率都提升的情况下更加注重公司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会加大对公司员工的管理力度。

(二)使企业与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成为开放式企业

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绝不能固步自封,要与世界和其他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在竞争中不断的向前发展。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时,会实现整个区域的互联网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很快就能了解企业所从事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方向。

五、结束语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是非常有发展的,其中也暗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计算机网络和企业管理系统应不断地进行创新,融合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企业的管理模式人性化,要将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断向开放式管理靠拢。综上所述,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化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会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陈素敏.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25):244-245.

[2]林文孚.强化仿真训练实现工学结合[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112-113.

[3]赵保才,王勇军.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及其评价[J].东北电力技术,2003(01).

[4]黄盛仁,马孝春,罗云.地质工程经济效益分析及模型研究[J].地质科技报,2009.

[5]杜湘红.面向CIMS的矿山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J].矿业研究报,2001(10).

信息系统发展安全管理 篇12

1.1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

水资源信息系统的基础是水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 水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包括:相关水资源信息和报表的公开、与水资源相关的网页、水资源的结算体系、水资源的总管理体系以及水资源维修系统的设计。某市, 从年初启动的较为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 不仅加快了各级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而且重点取用水户监控网以及地下水位动态监控网建设, 基本建成水资源管理框架体系。下一步, 某市将进一步推进建设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网, 将对地下水的开采进行严格管理, 达到或超过预警线时, 将限制或停止开采地下水, 力争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1.2管理系统的设计性能

1.2.1系统的管理

在管理数据时要做好备用数据, 以防万一数据丢失了可以恢复, 管理用户和建立新的用户, 设置相关的密码以及增加或者删除的权利。

1.2.2相关用户的管理制度

对相关的数据进行保密, 把所有的用户分成不同的等级然后逐个下方。

1.2.3研究并汇总相关的系统数据

数据的计算、排列以及生成的表格总称为数据研究汇总, 这体现了系统数据的走向以及原因。

1.2.4对相关数据的管理

数据有传送、输出、打印以及修改等功能, 数据的传送包括传送文字和导入文件的功能, 数据的输出指因不同需求而形成不同的语句或者是保存下来的最有效的文件。

1.3水资源系统的设计技术

相关的技术人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来满足水资源信息系统的管理, 一些相关的软件和一些服务器的终端与客户形成一个端口, 通过客户端来进行相关的数据变换, 再发给使用者。

2 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为了加强有关项目的管理, 缩短水资源信息管理开发的周期, 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在不同领域的技术专长, 根据系统目标以及功能, 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系统的控制

主要是通过人机的相互操作, 管理各个系统间的接口, 检验数据的传递, 保证各个系统的正常运作。该系统用来检验使用用户的身份, 防止非法用户的操作, 并且完成系统最基本的操作:输入、输出等。

2.2有关数据的维护

利用桌面地理信息系统 (如Mapinfo) 对地图数据进行日常的维护。WRMIS数据的维护除了具备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输入、整编、存储功能外, 也具有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提供数据库与其它模块系统间的数据传输接口。

2.3水资源现状的分析

主要是利用WRMIS中基础数据库和地图数据库中的资料, 进行统计分析, 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评价, 借助GIS操作, 将分析结果以地图、表格、专题图、图像等直观形式表现出来。

2.4供需水的相关管理

在水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对今后不同时期内的经济发展势头来进行有关的分析, 科学的预测工业用水、农业用水、林牧渔用水、生活用水、环境用水等相关水资源的使用情况。

在对长水文系列统计的基础上, 提供保证率不同的供水量。将GIS和水资源系统联合调度模型有机结合起来, 建立多水源、多河流、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的供水仿真模型。通过仿真模拟, 为水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优化配置、节约保护提供支持。

2.5水环境的相关管理

在水体功能区划分和河段水质目标以及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及控制等水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 预测各年度的污染负荷等相关状况, 在考虑水库运行调度以及河道水位流量等相关条件的约束下, 运用数值模拟等相关的手段, 对水体环境进行一个总体的评价。

2.6职能管理

职能管理方面是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主要功能模块。主要是用于辅助使用的用户完成日常的管理职能, 如取水许可证的管理包括:地表水、水资源费收缴管理、地下水、污水排放管理以及统计报表的自动生成等等。

2.7水资源的动态监测

水资源的动态监测, 主要是用于水资源恶性事件, 是为了防止地表水、地下水的盗采、超采以及不达标的排污和突发污染物泄漏等, 恶性时间发生前、中、后, 对水资源事件造成的后果来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价。

初步的想法是尽可能把经常遇到的事件、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的严重程度、事件后果等进行分析、归类, 作为数学模型:地表水地下水水流模型、水质模型等的输入条件。在系统运行的时候, 通过简单的人机交互操作, 快速完成计算、分析, 提供定量依据。动态监测的内容包括:地下水水位监测、地下水水质监测、地表水水位监测、地表水水质监测、地下水取水预警、地表水取水预警、排污预警等。

2.8水资源公报

对年度内的社会经济、水质、水资源用量、蓄水、调水等各项指标以及水资源的变化来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辅助管理者编辑和出版有关水资源的公报、年报。

2.9文档管理

为使用的用户提供与相关的政策、技术规章、法规、规程的来查询水资源的有关管理, 以及辅助生成的水资源的年报、公报等。

2.10成果发布

把政府发布的法规和水资源的年报、公报以及有关水资源报表内容自动生成相关的网页, 允许通过网络向公众发布。

3 系统的相关更新和维护

想要让人们方便快捷的使用系统就必须保护数据和系统的安全性, 设置不同级别的权限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能够增加安全性, 还能便于系统的管理, 在日常的系统维护中, 备份资料是最基础的, 此外, 系统还需要不断地更新, 这样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才会与时俱进。

4 结语

在进行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时, 从系统的模式、结构功能等进行相关的分析与研究, 并且在处理系统的细节过程中, 需要应用管理系统的设计等方法, 建立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有经济效益, 还能够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这对水资源的建设工作有很大借鉴作用。

摘要:在20世纪, 中国用水量以成倍的速度增加, 加上工业化、城市化等进程的加快, 严重污染水资源, 使得中国已被列入13个缺水的国家之一。本文研究了水资源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对水资源信息管理的编辑、统计, 有助于水资源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应用。

关键词:水资源,信息系统,管理应用,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1]张肆红, 路晓光, 叶勇等.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0, 12 (25) .

上一篇:数据分配器论文下一篇:避免免疫失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