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知识论文

2024-10-15

领会知识论文(共7篇)

领会知识论文 篇1

反比例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以反比例函数为背景设计的新题型也随处可见,现结合中考试题分类说明,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一、考查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

例1 (2013·邵阳)下列四个点中,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像上的是( ).

A.(3,-2)B.(3,2)

C.(2,3)D.(-2,-3)

【分析】根据函数y=-6/x,得到xy=-6,只要把点的坐标代入上式,成立即可.

【解答】∵函数y=-6/x,∴xy=-6,

分别把各点的坐标代入上式,等式成立的点就一定在函数图像上.

只有A成立. 故选A.

【点评】这类问题主要考查对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的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横纵坐标的乘积是一个定值k.

二、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例2 (2013·衢州)若函数y=m+2/x的图像在其所在的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 m<-2B. m<0

C. m>-2D. m>0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得m+2<0,再解不等式即可.

【解答】∵函数y=m+2/x的图像在其所在的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

∴m+2<0,解得m<-2,故选A

【点评】此类问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当k>0时,在每一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每一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增大而增大.

例3 (2013·陕西)如果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与一个反比例函数y=6/x的图像交于点A(x1,y1),B(x2,y2),那么(x2-x1)(y2-y1)值为______.

【分析】因为A点在双曲线y=6/x上,所以x1y1=6,再利用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得到坐标之间的关系即可.

【解答】∵A点在双曲线y=6/x上,∴x1y1=6,

又∵A(x1,y1),B(x2,y2)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所以,x2=-x1,2=-y1,

∴ (x2-x1)(y2-y1)=(-x1-x1)(-y1-y1)=4x1y1=4×6=24.

【点评】充分利用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交点的对称性. 解题过程充分体现了整体思想的运用.

三、考查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

例4 (2013·张家界)如图1,直线x=2与反比例函数y=2/x和y=-1/x的图像分别交于A、B两点,若点P是y轴上任意一点,则△PAB的面积是______.

【点评】此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和图形的等积变形转化等知识.

另一解法:先求A、B两点的坐标,从而得出AB的长和高OD的长即可求得面积.

四、与反比例函数有关的综合问题

例5 (2013·南充)如图2,函数y1=k1/x与y2=k2x的图像相交于点A(1,2)和点B,当y1<y2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 x>1B. -1<x<0

C. -1<x<0或x>1D. x<-1或0<x<1

【分析】由交点A坐标可确定两函数解析式,再解方程组求出另一交点B的坐标,观察图像即可直接写出当y1<y2时所对应的x的取值范围.

【解答】将点A(1,2)代入,可得:y=2/x,y=2x,联立方程组,解得x=-1,y=-2,得到另一交点B(-1,-2),观察图像可知,当y1<y2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1<x<0或x>1. 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解答此题时,采用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例6 (2013·铁岭)如图3,点P是正比例函数y=x与反比例函数y=k/x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PA⊥OP交x轴于点A,△POA的面积为2,则k的值是______.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也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同时考查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例

例7 (2012·安徽)甲、乙两家商场进行促销活动,甲商场采用“满200减100”的促销方式,即购买商品的总金额满200元但不足400元,少付100元,满400元但不足600元,少付200元,……乙商场按顾客购买商品的总金额打6折促销.

(1)若顾客在甲商场购买了510元的商品,付款时应付多少钱?

(2)若顾客在甲商场购买商品的总金额为x(400≤x <600)元,优惠后得到商家的 优惠率为p(p=优惠金额/购买商品的总金额) ,写出p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p随x的变化情况;

(3)品牌、质量、规格等都相同的某种商品,在甲、乙两商场的标价都是x(200≤x<400)元,你认为选择哪家商场购买商品花钱较少?请说明理由.

【分析】(1)根据题意直接列出算式510-200即可.(2)根据商家的优惠率即可列出p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能得出p随x的变化情况.(3)先设购买商品的总金额为x元,(200≤x<400),得出甲商场需花x100元,乙商场需花0.6x元,然后分三种情况列出不等式和方程即可.

【解答】(1)顾客在甲商场购买了510元的商品,付款时应付510-200=310(元).

(2)p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p=200/x.

∵200>0,∴p随x的增大而减小.

(3)购x元(200≤x<400)在甲商场的优惠额是100元,乙商场的优惠额是x-0.6x=0.4x.

当0.4x<100,即200≤x<250时,选甲商场购买商品花钱较少;

当0.4x=100,即x=250时,选甲、乙商场一样优惠;

当0.4x>100,即250<x<400时,选乙商场购买商品花钱较少.

【点评】在实际问题中要学会构建反比例函数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领会知识论文 篇2

首先,要洗菜。将菜放进水里,轻轻冲洗。就像孩提时代一样,一出生,就沐浴在爱的圣光下,接受灵魂的洗礼。不过要小心,用力不能过猛,稍不留神,营养就会流失。小心翼翼地洗去尘埃,洗去污垢,只留下一片赏心悦目的纯洁……

第二步,切菜。切菜是要非常小心的,要不然弄伤的是自己。切得要整齐,要均匀。生活也是如此,被切成这样的方方块块,一些分给亲人,另一些分给朋友,还有一些,则要分给陌生人,是他们组成了你五彩缤纷的生活。

接着在锅里加点儿油,放菜入锅。炒菜也是需要技巧的。要不断翻炒,使它们变得有光泽,却不能使它们被烧焦。就像生命中出现的大大小小的困难一样,需要你勇敢去面对,耐心去解决。然后你会变得独立,坚强。当然,其中必然包含你挥散的泪水和汗水。泪水与汗水的结晶,是炒菜的不二秘方,也是必不可少的成长历程。

其次,就要调味了。你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选择相应的调料。不过,这个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各种调料都要适可而止,放多了味太重,放少了味太淡,所以得格外小心。而生活就像是调料盘,不小心打翻了,酸甜苦辣样样俱全。好心办了坏事,是酸;帮助他人,是甜;为考试挑灯夜战,是苦;迟到被罚站,是辣。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要自己去尝试,去品味,才能挑选出这道菜的主调料来。

领会精神 灵活运用 篇3

1.合理地使用教材。

首先,用好书上的例题。教材中很多例题设计得很好,要充分利用。记得有一次听了三年级的一节课“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始,师生谈话:秋天到了,同学们到郊外去游玩,中午开始休息吃饭。(师边说边出示挂图:两个同学坐在草地上,面前放着4个苹果、2瓶矿泉水、一个蛋糕)这时教师提问:他们两个人怎样分这些东西才能使每人得到的东西同样多?由学生的回答(每人得到半个蛋糕)引出课题,进行新课。像这样的例题设计得很好,就不需要教师再重新去找其他材料引入新课。

其次,注重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动脑、动手、动眼,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建立起形和数之间的关系,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理解知识,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7的分与合”时,教师提问:“把7根小棒分成两堆,一共有几种分法?”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操作活动,能很快发现6种不同的分法。这种做法容易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再经过师生共同的分析、综合,不难有条理地概括出6种分解与合成。

像这样的动手操作内容在新教材中有很多,低年级有,中、高年级也有。有的教师认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课堂通过动手操作,领会知识,学习知识很有必要;一到中、高年级,特别是高年级往往会把操作安排省去了,直接由老师演示了,甚至就是教师的口头表述。这样的做法很不好,表面上节省了一些时间,而实际上学生领会得不透彻,印象不深,甚至不明白,那怎么能很好地运用呢?

例如,在第十一册教材中关于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要求学生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体积不等的长方体,并按要求根据所拼的情况填表,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如果不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整体看上去掌握了,肯定会有一部分学生还糊涂;但通过动手操作,学生非常清楚地看到一行是多少块,一层有多少块,总共的层数是多少块,并且能很容易发现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学生既知道了结果,又知道了这个结果的由来,所以学习效果非常好。

第三、要联系生活实际。新教材中有许多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我首先问学生:同学们单独买过东西吗?都买了些什么?是怎样付钱的?然后引出新课。在活动课中,让学生当小顾客、小营业员,体验买卖东西的过程,更好地认识人民币,并学会买卖东西,最后布置课后用10元钱到商店买东西,看看10元钱能买到那些东西。

再如学习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后,题目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根据生活实际计算物体的表面积的题目,如计算制作鱼缸需要多大的玻璃、计算做排气管需要多少铁皮、做火柴盒的内盒与外盒需要的硬纸板等等。这些题目都来自生活,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观察实物,如果没有实物让学生直接观察,也要尽量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这样学生就不会把表面积的块数算错了,并且也能理解要去掉的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当然在进行新教材教学时,我们也不能机械地把眼光放在教材的素材上,而要在认真分析钻研教材、考虑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在教学连加时,书上的情境图以运南瓜为素材,但实际上学生对南瓜很陌生,这时我就用学生熟悉的物品西瓜取而代之,既体现了教材的基本意图,又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效果很好。

变静为动,促进思维发展。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总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却是动态的。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到学数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愉快的探究过程。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同时也经历、体验了获得知识的过程,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领会知识论文 篇4

每年的3月, 笔者所在的学校都要举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 今年数学第一学段的“比武”主题是“认识小数”。为此, 青年教师们可谓是“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有些认真研读教材教参, 也有些寻找着他人的课堂预设进行整合梳理。其中笔者随堂听了一位教师的课, 颇有感想。

【教学片段一】

课件出示6个小数 (5.9, 15.6, 0.85, 36.00, 2.60, 18.18)

师:这些小数可以怎么分类?

生1:按最后一位是不是0分类, 可以分成两类。

生2:按整数部分有没有数进行分类, 可以分成两类。

……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小数, 分类方法肯定也和“小数部分”有关系, 再想一想。

(部分学生一脸茫然, 部分学生苦思冥想, 终于——)

生:小数点后是一个数字的分成一类, 是两个数字的分成一类。

(教师终于长舒一口气, 接着往下讲)

师:像这样小数点后只有一个数字的小数, 我们把它叫做一位小数, 有两个数字的小数, 就把它叫做两位小数。

思考: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对小数进行了分类, 分类的结果只是为了说明“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那是不是到了第二学段, 我们还得分出“三位小数”“四位小数”?

翻阅教参可以看到这样一段话——例1以一组同学测量身高为题材, 教学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其写法。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笔者认为这段话应该理解为:让学生知道小数点后的数位可以是多位, 位数不同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让学生理解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而“一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的所谓概念只需在教师心里明确就可以了, 没有必要让学生花大量时间进行分类与概念提炼。

【教学片段二】

课件出示课本插图。

师:读一读这些价格, 想一想, 如果要买2.60元的面包应该付多少钱?

生:应该付2元6角。

师:你怎么知道应该付2元6角?

生:因为小数点前面是2, 所以应该付2元……

师:小数点前面的数表示元数, 小数点后面一位数表示角数, 第二位表示分数。

(学生完成表格填写)

思考:应该这么说, 实在是佩服这些学生, 面对“你怎么知道应该付2元6角”这样的问题, 也能出现极其标准的答案, 不得不对他们说声“赞”。要知道我们的学生并非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 即使没有学数学, 也应该知道“2.60元”需要付2元多, 这分明就是一种生活经验的积累。

思考执教教师为什么会问这样一个问题, 笔者认为, 她可能是想要着重体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元、角、分”进行教学吧。那么这样的结合是不是太过生硬了呢?

二、观而思索

没有深入研读教材, 真正领会教材意图便仓促而就的课堂, 不仅教师讲得累, 学生学得累, 作为旁听课的笔者也觉得很累, 那么如何才能正确把握“认识小数”一课的精髓?笔者认为需要通过以下几点进行把握。

1. 课标对“小数的初步认识”的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要求: (第一学段)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 并能读、写小数。结合具体情境能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第二学段) 结合具体情境, 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 (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 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和分数 (不含带分数) 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 (以两步为主, 不超过三步) 。能解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也就是说, 课标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小数;第二学段理解应用小数。那么“初步认识小数”需要认识哪些内容, 认识到什么地步?人教版教师用书对此给出了解释——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 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 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限于一位小数, 并且结合元、角进行计算。由于本课是“小数初步认识”单元的第一课时, 那么这个“初步”便可以基本锁定在“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笔者认为, 只有通过对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充分理解、严格把关, 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心明确不偏题”。

2. 对“认识小数”的教材阅读

(1) 读懂本课知识内容。

在课堂教学之前, 读懂本课的知识内容——这一节课需要解决的知识点有哪些?这些知识点都是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的?知识点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就拿“认识小数”一课为例, 来解读课本的深意。

(2) 读懂课堂学习过程。

看看下图, 教材又想提示我们什么呢?图中的这些孩子围坐在一起, 取出各自带来的物品, 寻找身边的小数。

笔者认为这张图给出了以下几点提示: (1) 在学习方法上:可以组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 让学生主动参与, 读读小数; (2) 在学习内容上:可以选择学生身边能够找到的小数; (3) 在学习目标上:讨论以读数为载体, 思考小结出读小数的一般方法。

不要小看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 在读透课标的基础上对过程性插图进行深入解读, 会对课堂有更宏观的掌控。

(3) 读懂学习品质培养的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培养目标, 在以往的教学中经常处于“看起来重要, 做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 但是在新一轮课改中特别强调了这方面的培养与引导。

如本课教学中透过下面的插图, 可以清晰了解编者意图——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提出相关问题进行展开解惑, 让学生做一个会质疑的人, 这便是对学习态度的一种培养, 作为教师要能够透过文本读懂教材深意, 读懂编者在教材中渗透的对学生学习品质培养的目标。

三、三思而动

经过反思与琢磨, 笔者也对“认识小数”这一教学内容进行了片段设计实践。

1. 通过元、角、分来初识小数

师: (课件出示商品价格) 知道这些是什么数吗?

引出本课主题

师:你会读这些小数吗?

规范小数读法

师:这些小数的长相有点特别, 你觉得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

引出“小数点”“整数部分”“小数部分”, 并进行认识。

……

设计思路: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 通过元、角、分来初识小数, 既是对“小数是十进分数”的一种肯定认识, 也为后续第二学段学习“启蒙代数”奠定基础。

2. 认识生活中的小数

师:橡皮每块0.50元, 可是我们没有0.5元这样面额的钱币呀, 那就是要付多少钱呢?钢笔呢?尺子呢?

师:拿出你课前准备的超市购物小票, 和你的同桌说说物品价格的表现方式。

学生反馈:0.1元, 0.2元, 0.3元, 0.4元……

师:完成课本第88页的表格填空, 想一想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小数?

学生举例, 引出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设计思路:通过对超市小票上价格的描述, 及之后的小数序列渗透,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 也进一步理解十进小数的意义。

3. 进一步认识小数

师:想一想, 如果把一个长方形当成1元 (将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发给学生) , 购买橡皮的0.5元应该怎么在这个长方形上表示呢?你可以拿出学具折一折、画一画, 也可以和同学们讨论交流。

学生反馈:把1元 (长方形纸) 平均分成10份, 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0.5元。

师:刚才这个平均分, 得到5份的过程在什么时候我们也用到过?

生:学分数的时候。

师:想一想, 这个5份可不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呢?

生:5—10

师:你还能找到这样相等的分数与小数吗?

军训心得领会 篇5

朱梦瑶

绚烂明丽的阳光,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此刻,我们正在承受军训的最后检阅。为期一周的军训,在不知不觉中完毕,但是它却给予我们甚多。那划一有序的步伐,那昂头挺胸的魄力,那响亮恢弘的口号,无一不在展现我们锻炼的成果。是的,短短的七天军训,教会我们的恐怕不只是那稍息立正的军式锻炼,更多的,它让我们承受了一次意志的沐浴,肉体的洗礼。

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那么,军训的生活便是书中最美丽的彩页;如果说人生是一台戏,那么,军训的生活便是戏中最精彩的一幕。的确,几天的军训是短暂的,但它给我们留下的美好回忆却是永恒的。几天睡了一个长觉,而这一觉醒来,望着窗外晒得发烫的篮球场,忽然觉得,军训,就如梦一样,匆匆地来,又在我没有细细品味那份感觉的时候悄然而逝,几天的疲劳在肩头隐隐告诉我,已经结束了。很累,而且有酸酸的感觉。教官走了,那么匆匆,却留给我们深刻的回忆。阳光照进来,落在堆在角落的军训服上,军训的记忆一股脑全翻了出来,我在呆呆地想着,想着那整齐或凌乱的踏步声,以及同学们的窃笑声。军训究竟带给了我什么,有吗?唉,军训,真像一场梦啊!记忆已经在疲劳的压迫下变得愈发模糊,对于军训,我能说什么,是从崇高的为保卫祖国而刻苦训练来说,还是充斥在这期间的铁骨柔情。当然,这些都是值得回忆和怀念的,但是否还有更重要的呢?

其实我觉得军训几天,我们学到的不仅是站军姿,走正步,练队形。而是在磨练我们一种意识,一种吃苦的意识,一种坚持的意识,一种团结的意识,一种遵守纪律的意识!其实这些已经太多太多,足以让我们一生享用。

有位哲人说过:无法回味的感觉才是最美妙的感觉。对于军训,有些感受真的不能言传,只能在淙淙的意会中回味。那味道就如品一味很浓郁的茶,只有尝过的人才知晓其中的蕴味,然后才能和有同样经历的人相对一笑,让美妙的感受在彼此之间传递。就如有多少个读者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一样,军训,对于每个人,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而对于我,军训,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其本身的单纯上的意义,它已经成为一种宝贵的难得的一种经历,写进我的记忆中,而成为不可抹杀的一部分,它已经成为一种力量,一种在困难时给我的动力,一种生命的支持力,支撑着人生旅途的各种风雨中动摇的心灵。

它教会我什么是刚强的意志。那笔直的腰身,挺起的胸膛,高昂的势气,通知我那是军人的飒爽英姿;那骄阳下伫立的身影,那汗水中神采奕奕的双眼,那支撑着繁重身躯却照旧丝毫未动的双腿,让我为之震动,为之打动。他们有着铁铸的信心,钢焊的意志。他们,这群耿直而不乏潇洒、严肃而不乏诙谐的教官们,将他们铁的纪律带到我们面前,教会我们什么是军人的风范,什么是钢铁般刚强的意志。

领会老板的潜台词 篇6

类似的潜台词还有很多,现代的老板不再简单粗暴地发号施令,而是客客气气地讲出自己的要求,一副欲说还休的样子。这就要求聆听者足够聪明,能将老板没说透的指令彻底领会。这其实也是一种能力。

另外,老板为了考察一个人,或者为了尊重部下,有时候,往往不将自己的意图说得那么明显,不把话点透。这时候就需要多一点心思,仔细去领会其中的潜台词,才有可能同上司达成默契。

小王就有过这方面的经验。他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规模挺大的公司,在领导、同事中的口碑都很不错。最近,公司的一个部门领导辞职了,老板准备在小王和另外一个同事中选择一个接任。小王对此胸有成竹。

那天,老板把小王叫进去谈话,他先夸了小王的业绩不错,接着,说起最近行业不景气,公司利润和去年相比下滑得厉害。最后,老板问小王,如果他做了部门主管,会不会考虑裁员。小王说不会,很多同事都和自己同时进公司,彼此间都有深厚的感情。当时,老板的脸色就有点变了。第二天,同事升任部门主管。小王这才明白,老板问那个问题不是没道理的,老板的意思就是想裁员。如果当时他不是凭个人感情用事,而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去考虑,那么升职的就会是他。

老板说话各有各的特点:或简或详、或快或慢、或直或曲,千差万别。有时,他说了,就认为你懂了。事实上,我们听到的与老板头脑中想的总有一定的差距。如果我们一知半解,懵懂着去干,不是不周全,就是把事情弄拧了,后果可想而知。

佳琪是某广告公司的文案,她的业务能力很强。有一天,她正在为一个方案费神,公司老板走过来,关心地问她:“还好吗?工作进展得怎么样?”

她诉苦道:“这家广告客户真够蠢的,艺术感不强,业务经理又混……也许事情总是物极必反,越大的公司越容易走下坡路。”

这次简短谈话后,佳琪发现,自己不再是重要广告案的其中一员。她请老板解释其中的原因。老板说:“我怎样才能相信你能处理大案子?你根本无法专注于工作,还带着挖苦的态度对待客户,我能放心吗?”

当老板询问员工“还好吗”或者“工作还顺利吗”时,他们并非想探究你目前的状况,而是表现友善,并希望你的回答是“一切都很好”。他们并不想听到诸如工作中的不顺利,如“无法解决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因失恋而心情不好”等等这些丧气的话。佳琪当时显然误会了老板的意思,她以为老板问她“还好吗”是想了解她的工作状况,结果她说得太多了。

很多老板通常喜欢借着问东问西来了解员工的工作状况,员工如果搞不懂他究竟是什么意思,最安全的做法是,进一步问得更明确:“请问您的意思是什么?”这比起你贸然开口要好得多。

用心领会英语教学改革 篇7

1.教学方法的改革

⑴词—句—文双向教学法

以往针对高中课堂教学中处理重点词汇和语法时多是教师讲笔记、学生抄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这种课堂模式的弊端是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存在记了抄了但就是不会用的现象,进而出现哑巴英语,英语学习事倍功半。

现在我校的大部分教师通过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词汇和语法多的问题。因为所学重点词语来自课本,要求学生通过课文语境理解这些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通过模仿、套用教师提供的含有重点词语的句子,学会在新的语境下使用这些词语,达到当堂初步掌握这些词语,能造出新句子,进而用这些词语先口头后笔头组织一篇短文。这套方法收到不错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提高了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⑵分层次教学法

在每个教学班中必然存在学生英语水平不一致的情况。那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采用不一样的方法。例如,同样的词汇识记,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要求口头作文,而对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要求情景造句。分层教学还可以体现在作业布置上,也有不错的效果。

2.教学观念的转变

⑴外语教学要着眼人的全面发展。以往的外语教学偏重传授知识,以语法教学为主线,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语法翻译法教学在我国已延续多年。经过几年的努力,从单纯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这一转变已深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不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我们已完成第一步教学观念的转变。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的是第二步外语教学观念的转变。这就是从基础教育的大教育观出发,重新认识外语教学的任务,即不仅要教会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主动发展,如何做人,着眼于人的培养。

3.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开拓外语教学改革新局面

(1) 明确各学段外语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小学开设外语课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并通过聆听、模仿和朗读奠定语调、语音基础;通过朗读、观察和归纳奠定拼读基础;通过表演奠定记忆和表达基础。所以,为达此目的,在小学三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英语测试应以口试和听力为主,笔试为辅。

初中外语课学习应注意在小学的基础上发展理性学习和简单的系统学习。基本目标应是巩固辨音能力、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学习一定的语音、语法和词汇基础知识;掌握推知语言规则的能力和自我修正的能力;掌握为交际所需的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

高中外语课应在打好语音、语法、词汇基础知识和掌握语言规则,培养自我修正能力的基础上,侧重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包括听、说、读、写技能)、双语转换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讲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的了解。高中三年的教学中要处理好会考和高考两种不同性质考试的关系,并把握好相应的教学策略,合理把握考试对教学的作用。

(2) 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

现在的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现象已不多见。这是教改后外语课堂教学的主流和基本局面,充分反映出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有待提高。

今后主要应该解决的问题是:深入了解、分析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规律,发现、推广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质量的具体做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效性,避免流于形式。

总之,英语教学改革体现了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课程体系和结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显而易见,新一轮基础英语课程改革具有鲜明的特点和趋向。冷静面对,用心领会,积极参与并实践,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

上一篇:药品零售连锁下一篇:声乐教学中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