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地市(共5篇)
17地市 篇1
公平性是卫生系统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卫生服务公平性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即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和卫生服务筹资公平性[1]。作为卫生服务利用公平的前提和基础,卫生人力资源的公平配置是居民健康权的重要保障。如何利用有限的卫生人力资源,使卫生人力资源得到公平合理的配置、使用,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已成为卫生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2]。
在我国,湖北省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但仍存在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均的情况。本研究在对2013年湖北省17地市州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服务人口数量和地理分布的角度,对湖北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分析、评价,旨在为合理规划、配置卫生人力资源提供参考和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次调查以湖北省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为基本单位,采取函调的形式对各地市州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进行普查。湖北省卫生计生委下发卫生计生机构调查表至各地市州卫生计生委,各地市州卫生计生委负责填写本地属地化管理的医疗卫生机构各类卫生人员数,并下发调查表至所管辖地区的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局;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局负责填写本地属地化管理的医疗卫生机构各类卫生人员数。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调查表填写完整后,逐级上报至湖北省卫生计生委进行数据汇总。
1.2 分析方法
绘制洛伦兹曲线并计算基尼系数,分别对湖北省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的人口分布公平性和地理分布公平性进行分析评价。洛伦兹曲线弧度和基尼系数范围不同,其所代表的意义也不同。
洛伦兹曲线与绝对公平线(对角线)间的区域越小,表示公平性越高,反之则表示公平性越低。基尼系数取值介于0〜1。国际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介于0〜0.2,表示高度平均;介于0.2〜0.3,表示相对平均;介于0.3〜0.4,表示比较合理;介于0.4〜0.6,表示差距较大;高于0.6,表示高度不平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警戒线”[3]。
2 结果
2.1 卫生人力资源数量分析
调查显示,截至2 0 1 3年底,湖北省共有卫生人员381883人,其中卫技人员278408人,占卫生人员总数的72.90%;管理人员20514人,占卫生人员总数的5.3 7%;工勤技能人员25612人,占卫生人员总数的6.71%;其他技术人员10908人,占卫生人员总数的2.86%;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6441人,占卫生人员总数的12.16%。各地区人均卫生人力资源占有量差异显著,以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数为例,湖北省各地区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数由高到低依次是:武汉、宜昌、神龙架、十堰、黄石、潜江、鄂州、荆门、咸宁、襄阳、恩施州、孝感、随州、黄冈、荆州、仙桃、天门。详见表1。
2.2 湖北省卫生人力资源人口分布公平性分析
将湖北省17个地市州每千人口各类卫生人员(卫生人员、卫技人员、医生、护士)拥有量由小到大排序,以各地区服务人口累计构成比为横坐标,以各类卫生人员数累计构成比为纵坐标,绘制湖北省卫生人力资源按人口分布的洛伦兹曲线(图1),并计算基尼系数。
结果显示,将湖北省卫生人力资源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由小到大排序,依次是:卫生人员(G=0.174)、医生(G=0.204)、卫生技术人员(G=0.224)、护士(G=0.25),与洛伦兹曲线结果一致。按卫生人力资源人口分布评价,湖北省卫生人员公平性最佳,医生、卫生技术人员公平性次之,护士公平性最差。
2.3 湖北省卫生人力资源按地理面积分布公平性分析
将湖北省17个地市州按每平方千米各类卫生人员(卫生人员、卫技人员、医生、护士)拥有量由小到大排序,以各地区辖区面积累计构成比为横坐标,以各类卫生人员数累计构成比为纵坐标,绘制湖北省卫生人力资源按地理面积分布的洛伦兹曲线(图2),并计算基尼系数。
结果显示,将湖北省卫生人力资源按地理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由小到大排序依次是:卫生人员(G=0.34)、医生(G=0.35)、卫生技术人员(G=0.3 5)、护士(G=0.37),与洛伦兹曲线结果一致。按卫生人力资源地理面积分布评价,湖北省卫生人员公平性最佳,医生、卫生技术人员公平性次之,护士公平性最差,与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分析结果一致。
3 讨论
3.1 湖北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整体相对公平
湖北省卫生人力资源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分析显示,2013年湖北省卫生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医生、护士的基尼系数均低于0.3,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相对平均;按地理面积分布的公平性分析结果也显示,卫生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医生、护士的基尼系数均介于0.3〜0.4。整体而言,湖北省卫生人力资源分布比较合理,相对较均衡。
3.2 护士分布公平性差,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湖北省卫生人力资源人口分布和地理面积分布结果均显示,在各类卫生人员中,分布的公平性由优到劣依次是:卫生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医生、护士。护士分布公平性最差,且无论是人口分布还是地理分布,护士分布公平性均差于医生分布公平性。就医护比指标来看,黄石市医护比例配置相对较好,为1∶1.53;其次是天门市,医护比为1∶1.52;神龙架林区医护比例最低,仅为1∶1.04。湖北省各地医护比均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2最低标准,这与长期以来医疗卫生领域重医轻护的理念密不可分,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针对当前护理人才缺乏、医护比例失调的情况,需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级政府项目资金,适当提高护理人员薪金待遇,改善其执业环境,多策并举,以吸引并留住实用护理人才,稳定现有护理人才队伍[4];同时,加强护理人才培养,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通过学历、培训和交流,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护理队伍服务能力。
3.3 各类卫生人员配置区域性差异明显
总体来看,湖北省各类卫生人力资源布局整体情况较好,但差别依然存在,各地区差异显著。大部分卫生人力资源集中在武汉地区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武汉、鄂州、黄石、宜昌等地每千人口卫生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相对较高,而天门、仙桃、随州、黄冈等地人均卫生人力资源占有量相对较低。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数最多的武汉(9.87)是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数最少的天门(3.36)的2.94倍,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最多的宜昌(8.99)是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数最少的天门(2.21)的4.07倍。由此看出,湖北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区域性差异明显,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均衡性有待优化。
这种区域间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公平性,大多是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一方面能够为各类卫生人员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薪金待遇,另一方面也能为其提供更多职称晋升和培训交流的机会,能够较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这进一步增大了区域间的差距。为此,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时,需采取行政调控手段,增量调控,针对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不同的卫生人才引进政策,引导卫生人力资源在区域间有序流动,逐渐缩小地区间的差距[5]。
3.4 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标准亟待优化
研究发现,与按地理位置分布的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相比,湖北省卫生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医生、护士按人口分布的洛伦兹曲线相对更为接近公平线,且基尼系数相对较低,卫生人员、医生、卫生技术人员、护士按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均在0.3以上,且接近0.4的警戒线,卫生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医生和护士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普遍优于按地理分布的公平性。以每平方千米卫生人员数为例,每平方千米卫生人员数最多的武汉(9.55)甚至是每平方千米卫生人员数最少的神龙架林区(0.18)的53倍。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均以人口配置标准作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和卫生政策制定依据,而很少考虑地域因素对卫生服务公平性的影响[6],卫生人力资源大多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
为优化我国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标准、评价指标,促进卫生人力资源地理分布的公平性,就需首先摒弃以往仅考虑卫生资源人口拥有量的观点,将地理面积对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影响同时纳入标准设置范畴中[7]。综合考虑区域卫生服务人口、服务面积服务半径等对卫生人力资源需求的影响,适当增加人口稀少农村偏远地区的卫生人力资源数量[8],实现卫生人力资源合理布局。
摘要:目的:在全面了解湖北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对2013年湖北省各类卫生人力资源人口分布公平性和地理面积分布公平性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对湖北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进行普查,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利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对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评价。结果:按人口分布的Gini系数由小到大排序依次是:卫生人员(G=0.174)、医生(G=0.204)、卫生技术人员(G=0.224)、护士(G=0.25);按地理分布的Gini系数由小到大排序依次是:卫生人员(G=0.34)、医生(G=0.35)、卫生技术人员(G=0.35)、护士(G=0.37)。结论:湖北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整体相对公平,但人口分布公平性优于地理分布公平性,各类卫生人员配置区域性差异明显,有待优化。
关键词: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卫生人力资源,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修燕,徐镪.卫生服务公平性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20(6):328-329.
[2]龚向光,胡善联.各省、市、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5,24(3):67-69.
[3]张倩,李贞玉,孔祥金.基于基尼系数与洛伦茨曲线的辽宁卫生资源公平性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2,33(8A):49-51.
[4]韩瑜.洛阳市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D].河南:郑州大学,2012.
[5]王晓曼,朱海珊.广东省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及配置公平性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3(1):38-40.
[6]姚云,侯万里,卢祖洵,等.湖北省城市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4):37-39.
[7]毛瑛,刘锦林,杨杰,等.2011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8):35-38.
[8]罗艾,毕玉华,王丽娟,等.青海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6):426-428.
17地市 篇2
(一)2013山东临沂中考作文题
写作表达(50分)
有人说:“走着走着,我们就长大了。是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过程。走在路上,我们欣赏春夏秋冬;走在路上,我们辨别美丑;走在路上,我们品味酸甜苦辣;走在路上,我们抒发喜怒哀乐„„请以“走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语要求:
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戏剧外)
②不得照搬所提供的作文材料。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地名、校名。
(二)2013山东东营中考作文:“ _____的树”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参天大树,始于种子;静水深流,树大根深;花在树上开,别忘地下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枯树发芽,铁树开花„„亲爱的同学,自然界的什么树哪株树是你熟悉或是令你赞叹敬仰,抑或给了你生命的启迪呢?自然之外,你是不是也得到了生活之树或像树一样的人给予的恩泽与荫庇?其实啊,你不就是一棵小树吗?在阳光雨露和俯仰艰辛的人生经历中,你的思想是否因吸收了天地的精华而变得身骨坚硬了?你葱绿的枝叶间,是否已经开出了灵魂的灿烂花朵,结出智慧的芬芳果实?„„
要求:1.以“的树”为题。
2.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三)2013山东济南中考作文: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
作文写作要求:
1、字数不少于600字
2、命题作文
(四)2013山东济宁中考作文:成长的快乐
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烦恼也有快乐。请以“成长的快乐”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在内容和表达上有创意者,可获得1—5分的加分。
(五)2013山东泰安中考作文:朋友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以“朋友”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果需要,请用“***”代替。4.字数不少于600字。
(六)2013山东潍坊中考作文题
材料作文,大意为:有个种树的农夫,在一个丰年时,有人对他说今年树一定长得很好,农夫却说,如果不经历干旱,树根肯定扎得不深;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一个菜园里的南瓜全部用铁丝圈起来,看南瓜能承受多大压力。请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自拟题目,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七)2013年滨州中考作文题目:
下面两个题目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生命中不能没有你
2、以“疼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作文要求:
1、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
2、题材除诗歌外均可。
3、字数600字以上。
(八)2013年德州中考语文卷作文题目:窗外有蓝天
台湾歌手齐豫的歌曲《窗外有蓝天》,歌词如下:
如果我的祝福,能够让你不再感到孤独,这属于春天的音符,我最美的祝福,是送给你
成长的礼物。如果我的付出,能够让不再傍惶无助,我愿将所有的希望,化成亮丽的阳光,照亮你心灵最深处„„擦亮你心窗,抹去尘埃,喔,你将会看见——窗外依然有蓝天!
请以“窗外有蓝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书写规范。
③不得抄袭
④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敏感信息。
(九)2013年聊城中考语文卷作文题目:提醒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他失信了,你可以提醒他“言必行”。他沮丧了,你可以提醒他“不可夺其志”。他困惑
了,你可以提醒他“走自己的路”。
我受挫败了,我应该提醒自己“自己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我想逃遁了,我应该提
醒自己”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不容易的”。我要颓废了,我应该提醒自己“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提醒”真的那么重要吗?
请以“提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
③不少于600字。若写成诗歌,不少于15行
(十)2013年烟台中考语文卷作文题目:成长,因**而精彩
要求:①请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文体不限,不少
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学校名。
(十一)2013年淄博中考作文题目
“我的座右铭”和“给xxx的一封信”,题型为“二选一”,即考生可从两个作文题目中
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十二)2013年青岛中考语文卷作文题目
23.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半命题作文
题目:找回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题目补充完整,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
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2)自命题作文
“告别”意味着离别、分手。告别粗心,我们变得严谨;告别懦弱,我们走向坚强;告别青葱岁月,我们日趋成熟;告别昔日师友,我们开启新的征程„„
请根据理解,以“告别”为内容,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十三)2013年威海中考语文卷作文题目
四、写作(50分)
24.有一首歌中写道:不管大花小花,我们都是世界上唯一仅有的花,每朵花都拥有自
己的精彩,为了让那朵花盛开,努力着就好„„
请以“活出自己的精彩”为题目作文,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 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
名、校名
(十四)2013年菏泽中考语文卷作文题目
22.冰心在《春水》中写道:青年人,珍重地描写吧,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
请以“写好人生每一页”为题写一篇文章,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十五)2013年日照中考语文卷作文题目22.阅读下面一首短诗,根据要求作文。(50
分)
繁星·二
冰心
童年呵!
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感悟,以“含泪的微笑”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不少
于600字,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十六)2013年莱芜中考语文卷作文题目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杨澜在微博中说:“每个人都有幸福,而我认为幸福的追求包含三个阶段:第一,能够
真正地放下伤痛;第二,知道如何应对不顺和磨难;第三,享受当下。每阶段都有方法,也都需要能力。”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要有真情实感;④600字以上。
(十七)2013年枣庄中考语文卷作文题目25.题目:打造一片亮丽的天空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山东省17地市2012年中考语文之作文试题
一、(2012年泰安市)
作文
题目:成长的烦恼与快乐
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果需要,请用“XXX”代替
2.字数不少于600字
提示:命题者倡导朴实的文风
二、(2012年德州)
结合下面场景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地点:街道
时间:夏天
天气:雨
人物:15岁的中学生小州等
要求:①标题自拟,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书写规范④不得抄袭⑤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敏感信息
三、(2012年聊城)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女孩生下来就是唇腭裂,六岁时她发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女孩:“妈妈,我为什么与别人不一样呢?”
妈妈:“孩子,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缺陷,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
你有缺陷吗?你是怎样面对自己缺陷的呢?别人有缺陷吗?你又是怎样面对别人缺陷的呢?
请以“面对缺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②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
③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
四、(2012年山东临沂)
倾听是增长知识的捷径,倾听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倾听是陶冶情操的妙法,倾听是修样品德的良方„„
听师长的教诲,听自然的乐章,听历史的回音,听未来的呼唤„„
倾听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倾听在人生中意味深长!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①可以叙写故事,也可以发表看法,题目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戏剧外)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五、(2012年烟台)
请以“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言之有理,表达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学校名④不少于600字
六、(2012年滨州)
从下面两题中任意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我的心中有个梦
题目二:四季,色彩斑斓,草长莺飞的春,阳光绚烂的夏,天高云淡的秋,雪花纷飞的冬,给你遐想,让你向往人生也是如此,天真烂漫的童年,活泼快乐的少年,追求独立的青年„„令你难忘,让你憧憬每一个“季节”都是风景,每一个“季节”都令人回味
请以“我最喜欢的季节”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得以此话题为题目
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以上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七、(2012年东营)
以下两题,任选其一,完成写作
(1)仔细观察右面徐悲鸿的画作《逆风》,按要求作文
要求:①领会画作的含意,以此生发联想,调动积累,表现你对自然、人生、社会的认识与思考②可以描写人物、叙说事件;可以阐述观点、发表议论;可以写景状物,寓情寄志„„③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不少于600字
(2)题目:之根,扎在心田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八、(2012年潍坊)
请以“生活,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抄袭和套作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九、(2012年日照)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无论是相貌平平还是帅气美丽„„只要昂起头来,就会使你变得美丽!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以“昂起头来真美”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十、(2012年莱芜)
题目 :积攒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要有真情实愍;
④600字以上
十一、(2012年威海)
请以“还有别的风景”为题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十二、(2012年济宁)
写作(共40分)
读了上面的文章(《 如果你足够优秀》周海亮),你一定得到了一些启示和教育,请以“微笑面对生活”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学习从生动的叙事中感悟人生道理的方法要写出真情实感,在内容和表达上有创意者,可获得1——5分的加分
十三、(2012年枣庄)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题目1:做我的榜样
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温馨提示:横线上可以填“妈妈”“老师”“同学”“哥哥”“杜甫”„„)题目2:走出来,就好了
十四、(2012年青岛市)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 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我终于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
要求:
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②文中最好灵活运用相应的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以表达自己真切的体验与感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2)自命题作文
魅力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气质;魅力在于外表,更在于内涵;魅力可以表现人的一言一行,也可以表现在人的一颦一笑„„
我们身边总不乏有魅力的人,让我们欣赏他,信赖他,亲近他„„
请以“魅力”为内容,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十五、(2012年淄博)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只要真心喜欢,每一种生活都会拥有无限精彩;只要心存感激,每一段经历都会留下美好回忆;只要积极面对,再艰难的日子也会充满希望的阳光以“我的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题目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认识深刻
(3)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
十六、(2012年菏泽)
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的一封信说:“成功地将一个好主意付诸实践,比在家空想出一千个好主意更有价值”
请以“现在就去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十七、(2012年济南)
人生的体验,来源于多姿多彩的生活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校园,无论是在街巷,还是在田野,哪怕是一抹微笑、一本好书、一颗竹树、一只飞鸟┅┅都可以引发我们对真、善、美的观察,体味与思索细细咀嚼,你就能品味到生活的真味
17地市 篇3
1 山东省概况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黄河下游,东临黄海,北濒渤海。总面积15.67万km2, 年平均气温约11~14℃,年平均降水量约710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08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亩均占有量少,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剧烈,地表水和地下水联系密切等是山东省水资源的主要特点。
2 公式选取
2.1 水资源相对承载力计算公式
(1) 相对人口承载力计算公式
式中:CP为研究区水资源相对人口承载力(万人),I为水资源承载指数(人/万m3), Q为研究区水资源量(亿m3), Cpo为参照区人口数量(万人),Qo为参照区水资源量(亿m3)。表示当研究区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达到山东省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时,研究区的水资源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
(2)相对经济承载力计算公式
式中:Ce为研究区水资源相对经济承载力(亿元),U为水功效系数(元/m3),表示每立方米水能产出的生产总值(元),Q为研究区经济用水量(亿m3), Ceo为参照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Qo为参照区水资源量(亿m3)。表示当研究区经济用水的水功效系数达到山东省平均经济用水的水功效系数时,研究区的水资源能够承载的经济能力[3]。
2.2 水资源承载强度计算公式
2.2.1 人口承载强度的计算
式中:Lp为研究区水资源人口承载强度,Cp为研究区水资源相对人口承载力,P为研究区实际人口数。
2.2.2 经济承载强度的计算
式中:Le为研究区水资源经济承载强度,Ce为研究区水资源相对经济承载力,E为研究区实际经济量。
3 相对承载力和承载强度计算及分析
3.1 相对人口承载力及承载强度的计算
根据公式CP=I×Q, I=Cpo/Qo, Lp=Cp/P的意义,Q选取17地市的水资源量,Cpo选取山东省多年平均人口数,Qo选取山东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P选取17地市人口数,得出17地市相对人口承载力CP以及承载强度Lp,结果见表1。
承载力分析: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类别地区相对人口承载力差异显著,实际人口数及实际的水资源量是影响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山东省17地市的相对人口承载力从强到弱可分为3类:
(1)威海、烟台、日照、临沂相对承载强度较高,尤其是威海承载强度高达2.84,一方面城市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烟台、威海属于山东半岛,濒临渤海,日照东临黄海,年降水量较多,水资源较丰富,承载力较高,而临沂市为沂蒙山地区,降水量也较丰富。另一方面与各城市的人口密度有关,烟台、威海、日照的人口密度较全省平均水平都较小,承载潜力较高。图中可以看出这几个地方相对于山东省的水资源平均状况来说属于丰盈地区,水资源承载潜力较高,水资源不会成为制约地区发展的因素,反而是这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有利因素。
(2)莱芜、枣庄、青岛、济宁的水资源相对承载力处于中等水平,其中青岛,枣庄虽为沿海和山地地区,降水量较多,但其人口密度也较大,所以承载强度并不是很高,济宁市人口较多,但其境内湖泊也较多,水资源承载力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和有效应用。
(3)潍坊、菏泽、泰安、淄博、东营、滨州、济南、聊城、德州承载强度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是水资源短缺城市,其中济南、聊城、德州的水资源人口相对承载力处于全省最低水平状态,水资源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3.2 相对经济承载力及承载强度的计算
根据公式Ce=U×Q, U=Ceo/Qo, Le=Ce/E的意义,Ceo选取山东省多年平均生产总值,Qo选取山东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Q选取17地市的水资源量,得出17地市相对经济承载力Ce以及承载强度Le,结果见表3。
数据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 (2008) , 参照区山东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08亿m3, 多年平均生产总值16161.52亿元
承载力分析:
从上图可以看出,山东省水资源相对经济承载强度可以分为3类:
(1)经济承载强度高的地区:包括临沂、菏泽、日照,从表3可以看出菏泽,日照的生产总值与山东省的平均水平相差很多,经济较落后,水资源经济相对承载力很高,水资源的经济发展潜力很大,而临沂地处山地地区,降水丰富,水资源相对其经济量来说还有很大的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低于山东省的平均利用率,发展潜力高。
(2)经济承载强度中等地区:主要包括枣庄、莱芜、济宁、烟台、威海这5个城市,其中枣庄、莱芜、济宁地处山东省的内陆地区,为欠发达地区,单位水资源的经济产量低于省平均水平,相对承载力处于中等水平。烟台、威海虽属于经济发达地区,但其为沿海城市,年降水量较多,水资源丰富,相对经济承载力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3)经济承载强度低的地区:包括潍坊、泰安、青岛、聊城、滨州、德州、淄博、济南、东营9市,占了山东省地市数的一半之多,其中济南作为省会城市承载力处于低水平状态,一方面因为济南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连接全省东西部的枢纽城市和山东向内地拓展的腹地,经济较发达,水资源的利用程度也很高,实际经济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地水资源可以承载的经济量。青岛市作为全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存在严重的缺水现象,承载强度较低。这些地区的经济量均超过了水资源可以承载的经济量,水资源相对短缺成为发展的主要问题。
4 山东省水资源相对人口承载力和相对经济承载力综合分析
图3可以看出,山东省一半地区的水资源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均较弱,水资源短缺较严重,也说明这些地区的经济和人口的发展均已超过了当地水资源可以承载的量,人口和经济的发展潜力相应较低,在以后的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适度发展,适当的控制人口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优化水资源的利用结构,实现人口,经济,水资源的和谐发展。
较强的地区只有临沂和日照两市,一方面说明这两市的经济发展较落后,相对于水资源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利用水资源相对富余这个优势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缩小与全省经济实力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两个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应引进先进设备,改善利用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而人口与经济承载力均处于中等水平的地区有枣庄、莱芜、济宁,烟台、威海,这些地区的人口和经济的发展与水资源的协调度较好,能够适当的利用的水资源,既没有过度的超载也没使其浪费,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也应注意发展的力度。图中还可以看出菏泽市较特殊,属于人口承载力弱而经济承载力强的地区,一方面因为人口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越是贫困的地区,人们的观念较落后,早生多生的现象严重,造成了菏泽市的人口超过了全省的平均水平,而另一方面由于菏泽市经济基础薄弱、资产投资不足、对外开放相对滞后以及经济结构不合理,导致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相对经济承载力强,因此应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大力发展经济,使人口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与全省的平均水平相一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陈英姿, 景跃军.吉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研究[J].人口学报, 2006, 1:42-43.
[2]丁世刚, 王立本.济南市区水环境承载力现状和可持续性发展对策[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7, 23 (11) :995.
[3]王传武, 杨舒娟.济宁市水资源相对承载力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 2009, 19 (2) :66-68.
[4]张丽.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生态需水量理论及应用[M].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5, 5:6-7.
[5]田丰泽, 徐跃通.济南市水资源承载力可持续利用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8, 3:79-80.
[6]范玉枝, 韩美.济南市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4, 20 (3) :195-196.
[7]谢高地, 周海林, 鲁春霞, 甄霖.我国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15 (5) :93-97.
17地市 篇4
党的十七大把“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政府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需要积极介入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2009年山东省扎实推进了新农合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重点改革,公共卫生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明显增强。
1 山东省17地市公共卫生水平测算
1.1 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山东省17地市公共卫生水平均等化的现状,采用因子分析对山东省17地市公共服务服务水平均等化程度进行评价。因子分析法是将指标体系中基层的信息转存到选择的因子中,转存的信息量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问题要求的精度不同,通过控制主因子个数达到要求,而其他评价方法是不能做到的[1]。
依据全面性、可行性、可比性原则的指标设计原则,并结合山东省17地市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山东省17地市公共卫生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共筛选出12项指标,分别是:人均卫生经费(X1)、卫生经费占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比重(X2)、每万人床位数(X3)、每万人卫生技术人员数(X4)、每万人医生数(X5)、每万人护士数(X6)、每万人医院数(X7)、卫生经费占GDP比重(X8)、每万人妇幼保健院数(X9)、每万人疾病控制中心数(X10)、每万人卫生机构数(X11)、居民医疗保健支出(X12)。这些指标分别从公共卫生资源、居民生活、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来反映山东省17地市公共卫生水平的现状。
1.2 山东省17地区公共卫生水平实证分析
本文以山东省所辖的17个地区为研究对象,根据上述指标对17地市公共卫生水平进行测算评价。因获取文献的局限性,文中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2010)以及2010山东省年各市统计年鉴。在评价方法上,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1.5。
1.2.1 KMO检验以及球形Bartlett检验
因子分析的目的是从众多的原有变量中综合出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因子,这就有一个潜在的前提要求,即原有变量之间应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通常进行因子分析的检验采用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KMO越接近于1,越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s球体检验的X2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小于1%,适合做因子分析,反之,不适合做因子分析[2]。根据SPSS11.5运行的结果,其中KMO统计量为0.726>0.6,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为0.000<0.05,说明本文的数据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1.2.2 求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提取公因子
首先将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剔除各指标量纲的差异。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既可以消除量纲差异,又可以得到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R[3]。利用因子分析得到R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特征值大于1的前3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已达到87.673%。经过旋转后的3个因子的方差贡献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3个因子总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并没有改变,依然是87.673%。因此,决定提取3个公因子(F1、F2、F3),其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如表1所示。
1.2.3 公因子分析
每万人卫生机构数(X11)、每万人医院数(X7)、每万人疾病控制中心数(X10)、每万人妇幼保健院数(X9),在第一因子F1上有较强的负荷;也表明公共因子在医疗机构指标上有较高的相关度,因此把这一因子命名为公共卫生机构因子。它综合了全部变量33.255%的信息,如表2所示。
指标每万人卫生技术人员数(X4)、每万人医生数(X5)、每万人床位数(X3)、每万人护士数(X6)在第二因子上有较强的负荷;这些指标往往医疗人员和医疗设施有关,因此把其命名为医疗人员及设施因子。它综合了全部变量29.315%的信息。
指标卫生经费占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比重(X2)、人均卫生经费(X11)、居民医疗保健支出(X12)、卫生经费占GDP比重(X8)在第三因子F3上有较强的负荷;这些指标往往与各地市的经济实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把因子F3称为公共卫生支出因子,它综合了全部变量25.102%的信息。
1.2.4 公因子得分及各市公共卫生水平综合得分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根据各个公共因子在不同单项指标上的载荷,导出其旋转后的因子得分表达式,如表3所示。
公因子的得分公式如下:
用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对因子值进行加权平均,分别计算山东省17地市公共卫生水平的综合得分,模型如下:
通过计算得到山东省17地市的公共卫生水平的综合得分及排名,如表4所示。
2 17地市公共卫生水平综合评价
2.1 各公因子分析
在F1(公共卫生机构因子)方面,威海、东营和淄博分别以1.822 9、1.793 5和1.747 5名列前3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聊城、临沂和菏泽,后三者位于山东省17地市的后三位,说明前后三者在公共卫生机构建设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威海和东营作为地区发展的后起之秀,近几年来凭借着国家的优惠政策和便利的交通位置,在经济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带动的是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2010)及2010年各市统计年鉴相关数据。
尤其是需要强调的是,威海市综合经济实力位于全国前50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十分注重公共卫生水平的提高。到目前为止威海市已建设了4处疾病控制机构,其中市级疾病控制机构1处,3个县级市各1处,其设备装备水平与检验能力均达到部颁基本标准;设置4处卫生监督机构,5处妇幼保健机构;基本健全了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市基本建成网络健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适应社会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并在镇政府驻地卫生院和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防保站,建立了规范化妇幼保健门诊及预防接种门诊,积极鼓励乡镇卫生院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资源整合。
在F2(医疗人员及设施因子)方面,威海排在首位,菏泽市仍然排在最后一位。在公共卫生人员和设施方面威海和菏泽仍然分别位于第一位和最后一位,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公共卫生人员及设施总是和公共卫生机构息息相关的,没有广泛的公共卫生机构纵然就没有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人员。
济南市是山东省的省会,同时作为山东省的政治、文化、经济、金融、公共卫生中心,公共卫生资源及其丰富,并且拥有有山东大学、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等一大批高等医学院校,使其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公共卫生人才条件。与济南形成鲜明对比的菏泽市,由于经济基础落后,缺乏必要的人才制度建设和人才激励机制,导致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同时也制约了当地公共卫生卫生事业的发展。
在F3(公共卫生支出因子)方面,青岛、潍坊和威海位列前三甲,而菏泽、临沂和聊城位于后三位,这同时也充分说明了地区经济发展与卫生事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与相互促进的关系。青岛、潍坊和威海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内陆地区经济发展要高,这些沿海开放地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公共卫生卫生事业的投资力度,使得公共卫生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反过来,公共卫生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因为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人口生产的质量和水平,而人口作为生产力中的最为活跃和最为积极的因素,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进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2 聚类分析
综合得分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公共卫生水平,得分大于0,说明该地区的公共卫生水平高于平均水平;其得分小于0,说明该地区的公共卫生水平低于平均水平。根据山东省17地市公共卫生水平的综合得分(C),将全省17地市分为3类:第一类,C>1:威海、东营、济南;第二类,0
威海、东营、青岛、烟台这些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公共卫生事业上的投入较大,故较内陆地区而言,无论是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水平还是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都有很大的进步;而济南市凭借着在山东省会地区的独特优势条件,公共卫生发展水平也位于全省的先进行列。威海市初步建立起了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卫生信息网络体系、疾病救治体系、财政经费保障体系七位一体的新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建设状况显著改观。淄博市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全国15个较大的市和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区地区之一,工业基础发达,经济实力雄厚,经济综合实力位列前50强,这位淄博市公共卫生水平的持续不断地提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应该引起关注的是,菏泽市作为鲁西南较落后的地级市,不仅经济发展水平低较,公共卫生水平也很滞后,这直接影响了山东省整体公共卫生水平和当地的经济发展。
3 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来看,公共卫生供给的水平主要由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来决定,因此山东省各地区间公共卫生水平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一是地区间存在不平衡,东部地区公共卫生水平普遍高于西部地区,沿海城市的医疗水平整体上高于内陆城市,这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密切相关的。二是地区内部结构不平衡,同一地区在公因子F1、F2、F3以及综合得分上的不同排名,说明地区自身在公共卫生不同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除了经济因素之外,地理位置也会影响公共卫生水平,尤其是对F1、F2这两个公因子影响较大。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更能吸引公共卫生人才。
为了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地区间均等化,主要做好以下两点:第一,合理调整财政预算结构,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财政对公共卫生服务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应根据财政收入状况,在增加财政支出绝对数额的同时,还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逐步提高财政在公共卫生事业支出方面的比重。同时,积极拓宽公共卫生服务的资金筹集渠道,充分利用民间资本,进而为社会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针对目前的社会形势,为了适应市场化改革的需要,同时改变公共卫生支出项目不合理的局面,必须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对公共财政介入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机制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4]。第二,让公共卫生服务惠及贫困人口。依据罗尔斯“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原则,对弱势群体利益进行补救是起码的正义。当然贫困人口未必就一定是弱势群体,但从公共卫生服务来看,贫困人口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状况实际上更糟。对于贫困人群来说,不用说高昂的住院费用,就是一般的门诊费用许多贫困人口也负担不起。在全国的城市中,自我感觉患病但因为经济困难而放弃门诊服务者的比例,在1993年仅仅为微不足道的1.8%,但到1998年就猛增到16.1%,而到了2003年底更是高达20.7%[5]。贫困人口享受到公平的公共卫生服务对缩小地区差距的效果明显。印度以较低的公共卫生投入赢得了很好的产出效果,主要是由于印度政府将有限的政府投入公平地补给最需要医疗服务的需方,而中国政府的卫生补贴和社会保障的主要受益人是高收入群体。中国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了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剩下的13亿人只能分享20%的医疗资源[6]。很明显,这样使用医疗资源既没有效率也缺乏公平。要实现公共服务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均等化,面临的难度更大,因为均等化很容易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制约和阻挠。改革任重而道远。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公共卫生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地区差异较大。以2009年山东省17地市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出各地区公共卫生水平的总体得分,并通过聚类分析将各地区公共卫生状况分为三大类别,总结出各类别地区公共卫生的总体特点与差异,提出促进公共卫生地区间均等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卫生,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公因子,地区差异
参考文献
[1]张黎,银路.区域科技中心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的探讨[J].科技与管理,2003(2):33-35.
[2]宋丽平,张翔.黑龙江省上市公司业绩综合评价的因子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7(5):16-19.
[3]胡永宏.综合评价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83-87.
[4]张娟.论公共卫生改革中的公共财政支持[J].财会研究,2008(18):6-8.
[5]顾昕,高梦滔,姚洋.诊断与处方:直面中国医疗体制改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8-9.
17地市 篇5
张冬平、赵翠萍(2005)[1]研究认为,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较往年普遍有所增加。陈薇(2006)[2]基于河北省的调查表明,近40%的农户因粮食补贴政策而预期未来粮食生产会得到政府更多的支持而选择扩大种粮面积。张红玉、赵俊兰(2008)[3]实证研究表明,无论是粮食主产区还是非主产区,直接补贴政策对农户种粮行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粮食补贴较好地刺激了土地资源的投入,激励农户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但是,马彦丽、杨云(2006)[4]研究认为,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增加、种粮面积的扩大均影响较小。刘小春、翁贞林等(2008)[5]基于江西省种粮农户的调查表明,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种植面积影响不大,多数人增加种植面积的原因是粮食价格上涨。乔旭华、张建杰(2008)[6]研究显示,现行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粮作经营行为的激励效应有限。周清明(2009)[7]研究表明,粮食补贴政策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补贴政策给农民带来的收益不足以让农民大幅度提高种粮积极性。蒋和平、吴桢培(2009)[8]基于湖南省汨罗市的农户调查表明,现行的粮食补贴模式不能有效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食种植面积并没有因此而增加,现行的粮食补贴模式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激励作用不大。
那么,当前实施的粮食补贴政策究竟是否对农户的粮食种植行为产生影响呢?不与粮食种植面积挂钩的补贴以及与粮食种植面积挂钩的补贴是否会对农户粮食种植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呢?现有的研究文献没有很好地解释上述问题,相关研究也缺乏理论基础和融入政策的分析框架,导致研究的结论存在一定的分歧;此外,实证分析大都是基于调研数据的统计性描述,缺乏经济计量模型分析。鉴于此,笔者从农户种植决策行为的视角出发,尝试构建嵌入补贴政策的农户种植决策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安徽省17个地市421户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种植决策行为的影响。
一、理论模型构建
农户是粮食生产的行为主体,其种粮行为受到国家粮食补贴政策的影响。农户种植行为决策的理论模型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户,在耕地资源约束条件下追求收益最大化。在不失一般性和现实性的条件下,为简化分析,作出如下基本假设:
(一)理论模型的基本假设
1. 农户是理性经济人,其生产决策行为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追求收益最大化;
2. 农户所拥有的土地为稀缺要素,且全部土地等级相同,而劳动力及其他要素投入充分;
3.农户仅仅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而且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商品率较高,除少量用于自己消费外,大部分用于市场出售;
4. 农户对种植结构调整具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自由选择种植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不存在进入和退出障碍;
5.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价格为外生变量,分散的农户只是价格被动接受者,而无力去影响价格;
6.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产量和成本分别都与土地和其他要素投入有关,而且在耕作技术不变的情况下,边际要素成本固定不变且等于其平均成本;
7. 补贴与种植面积有关,可看作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函数。
(二)模型的一般均衡分析
基于上述前提假定,可以得到农户收益的目标函数
上式中,农户的收益(Y)包括粮食作物净收益(Y1)、经济作物净收益(Y2)和政府的粮食补贴收入(V)。P为作物收购价格;Q为作物产量;L为作物种植面积,Wt为单位面积土地成本,I为其他要素投入量(如劳动、化肥、农药、农膜、机械灌溉等),C为单位面积其他要素投入成本,δg和δe分别表示单位面积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补贴标准,下标g为粮食作物,e为经济作物。
将(2)、(3)、(4)式代入(1)式得到:
其中L代表农户所拥有的总耕地资源
求解上述农户收益最大化的问题,可以得到农户种植决策的反应函数:
上式中,λ为拉格拉日乘数,整理(7)式和(8)式得到:
在式(9)中,Pg·鄣Qg/鄣Lg为粮食作物土地边际产品的价值(VMPg),Pe·鄣Qe/鄣Le为经济作物土地边际产品的价值(VMPe)。同时,根据前提假定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其平均成本,则:粮食作物单位面积的其他要素投入成本Cg等于其边际成本(MFCg),经济作物单位面积的其他要素投入成本Ce等于其作边际成本(MFCe),将其代入(9)式,得到:
边际产品的价值减去要素边际成本等于边际净收益,得到粮食作物的边际净收益(MPRg)和经济作物的边际净收益(MPRe)分别为:
将(11)式代入(10)式,得到在耕地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农户收益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根据目前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实际操作情况,分下面几种情况考察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种植决策行为的影响:
第一种情况:只有种植粮食作物才给予补贴,种植经济作物不予补贴,即:δg>0,δe=0,从理论上讲,在该种补贴政策操作方式下,粮食补贴水平的提高能激励农户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第二种情况: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同样给予补贴,而且两者的补贴标准相同,即:δg=δe,该种补贴政策操作方式类似于一般性的转移支付,理论上认为不会对农户的种植决策行为产生任何影响。
第三种情况: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都给予补贴,但是补贴标准不相同。当δg<δe时,农户更倾向于种植经济作物,而减少粮食种植;当δg>δe时,农户更倾向于种植粮食作物而减少经济作物种植。
因此,粮食补贴政策是否能够刺激农户增加粮食种植面积,需要通过实证计量模型进行检验。
二、影响农户粮食种植决策因素的实证分析
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在粮食补贴政策引导和耕地资源约束条件下,确定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以实现收入最大化。农户的种植决策行为是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根据以往文献对农户种植行为决策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本研究实地调查情况,笔者选择如下变量作为影响农户粮食种植行为决策的解释变量(见表1)。
备注:[1]粮食种植面积以每户一年内种植的三种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和小麦的总面积来衡量;[2]粮食收入补贴指每户获得的实际粮食补贴金额,亩均粮食补贴用粮食补贴总额除以农户家庭耕地面积;[3]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是指相对于上一年,购买的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平均上涨的百分比;[4]粮食作物价格以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农户实际销售价格的简单平均来衡量;经济作物价格以大豆、油菜和棉花三种安徽省主要的经济作物的农户实际销售价格的简单平均来衡量;[5]抚养系数用家庭非劳动力人数占家庭总人口的比重,是反映家庭的负担程度的一个指标;[6]户主是否具有某种手艺是指户主是否精通泥瓦匠、木匠、竹匠、裁缝等之类的技能;[7]户主健康状况是户主对自我健康状况的评定,1表示优,2表示良,3表示一般,4表示差;[8]本地非农市场状况以在当地寻找非农就业的难以程度衡量,1表示很容易,2表示一般,3表示不好找;[9]本地雇工市场状况以被调查者对农忙时,当地寻找雇工的难易程度评价来衡量,1表示很容易,2表示一般,3表示不好找。
(一)变量选择说明
1. 国家政策变量
笔者选取粮食补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市场收购价格、农资价格上涨幅度作为政策变量。粮食补贴是本研究重点关注的解释变量,粮食补贴水平与农户粮食生产收益相关,直接影响农户的粮食生产行为。笔者以农户家庭亩均补贴水平来衡量,理论预期对粮食种植面积有正的影响。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价格直接关系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较收益,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户,选择种植比较收益大的作物。理论预期粮食作物价格对粮食种植面积有正影响,经济作物价格对粮食种植面积有负影响,笔者以上一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价格比来衡量。
农业生产要素成本的上涨直接影响到下一期的农业生产投入,农民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会综合考虑农业成本和收益,决定下一期的农业生产投入规模。笔者选择上一期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平均上涨幅度来衡量,理论预期对粮食种植面积有负的影响。
2. 户主个人特征变量
户主个人特征变量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具有某种手艺、健康状况等。
3. 农户家庭特征变量
农户家庭特征变量包括家庭人口、抚养系数、劳动力数量,家庭农业和非农业收入。其中家庭人口和参与农业生产的人数对农业生产规模有影响、家庭农业和非农业收入影响到农户的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决策,农民作为理性经济人追求家庭收入(效用)最大化,非农收入的比较优势直接影响到农户的农业生产行为。
4. 其他变量
其他变量包括样本农户所在地区的非农就业状况和雇工市场状况等。非农就业状况对农户的资源配置行为产生影响,即是否投入农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投入水平都会有影响,从而影响到粮食生产行为;本地雇工市场状况反映的是本地市场寻找雇工的难易程度,影响到农户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的意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农户的粮食种植规模。
(二)计量模型构建
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笔者采用双对数函数模型分析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种植行为的影响。在实证模型中以“农户的粮食种植面积”作为模型的被解释量,选择“亩均粮食收入补贴”、“化肥、农药等农资的价格上涨幅度”、“上一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价格”、“家庭总耕地面积”、“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家庭抚养系数”、“上一年人均农业和非农业收入”、“户主特征”和“本地劳动力市场状况”因素作为解释变量。模型主体部分采用双对数形式,涉及到的其他变量采用线性形式,实证模型基本结构如下:
模型中Planti代表农户i的粮食播种面积,作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Subsidyi代表粮食补贴政策变量,用农户实际获得的亩均补贴水平来衡量;Pricei表示价格变量,用农户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两者的价格比来衡量;Landi代表农户的总耕地资源,包括农户家庭承包土地和租赁土地;Nonfarmi代表农户的非农收益,用农户家庭人均非农收入水平来衡量;Farmi代表农户的农业收入,用农户家庭人均农业收入来表示;Otheri表示其他因素,涉及到一组解释变量,包括农户个人和家庭特征、农资价格上涨幅度以及本地劳动力市场状况等。α、β、γ、φ、μ、ν、θ为待估参数,ε表示残差项。关于模型变量的统计性描述,见表2。
资料来源:调查数据整理。
实证计量模型的被解释变量是农户粮食实际播种面积,指样本农户一年内三种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和小麦的实际总种植面积,2007年样本农户的粮食种植面积平均为0.368184公顷(5.52亩),2008年样本农户预期粮食种植面积平均为0.370185公顷(5.55亩),比2007年的样本均值高0.002001公顷(0.03亩),说明预期播种面积将增加,但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的幅度不大,可能与调查的小规模农户样本有关。
补贴政策是本研究重点关注的解释变量,2007年样本农户的粮食补贴总额平均水平达到了292.49元。安徽省粮食补贴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地区的粮食补贴与家庭土地承包面积挂钩、部分地区与计税面积和计税常产挂钩,还有部分地区又与实际播种面积挂钩。因此,笔者采用亩均补贴水平来衡量粮食补贴水平,2007年样本农户的亩均补贴水平为63.34元。
农产品价格是影响农作物收益水平的一个重要变量,其中粮食作物市场销售价格以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简单平均价格来衡量;经济作物的市场销售价格以大豆、油菜和棉花的平均价格来衡量,缺省值用总体样本均值代替。样本农户上一年的粮食销售均价为0.405元/公斤,经济作物销售均价为1.075元/公斤,粮经作物价格比为0.38;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是反映农业生产资料成本变动的指标,以实际购买的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相对于上一年平均上涨的百分比来表示,农资价格上涨幅度高达45%,可以看出粮食补贴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很大程度上被农资价格上涨所侵占了。
样本农户的耕地总面积不仅包括自家土地承包面积,而且还包括农户租赁别人的耕地面积,2007年样本农户家庭耕地总面积为0.42公顷(6.36亩);家庭参与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直接影响农业的劳动投入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的生产规模,样本农户参与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平均为3.48人。家庭抚养系数反映农户的家庭抚养负担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庭参与农业劳动和非农业劳动的决策,间接地影响农业生产水平;非农收益的比较优势影响农户的种植行为,考虑到家庭人口的影响,用家庭人均的非农收入水平来衡量,2007年样本农户人均非农收入均值为3 026.22元,人均农业收入均值为1 662.25元。
户主是家庭生产行为的主要决策者,户主的人力资本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户的粮食种植决策行为。样本农户户主的受教育年限平均为6.67年,年龄平均为48.98岁,户主是否具有某种手艺的均值为1.92,反映了样本农户户主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手艺相对缺乏。另外,本地劳动力市场状况也影响农户的种植行为,以本地非农市场状况和本地雇工市场状况来衡量,根据难易程度分别赋值,其中1表示很容易,2表示一般,3表示不好找。样本地区非农市场状况的均值为2.45,雇工市场状况为2.39,说明本地劳动力市场状况一般。
(三)数据来源
笔者选择安徽省作为调研对象,安徽省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也是率先开展粮食补贴政策改革的试点省份,同时也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因此,选择安徽省进行调研分析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笔者所用数据均来自于农户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涉及2007年度农户家庭的粮食补贴情况,家庭收支情况、劳动力情况、投入产出情况及本地生活和环境特征。此次调研共获得有效问卷421份,其中皖北地区(包括宿州、蚌埠、阜阳、亳州、淮南、淮北)有效问卷128份(30%),皖中地区(包括六安、巢湖、合肥、滁州、安庆)有效问卷168份(40%),皖南地区(包括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黄山、宣城)有效问卷125份(30%)。样本中,被访者男性318人,女性103人;户主年龄集中在31岁-70岁(94.05%),文化程度集中在小学和初中(79.57%);农户家庭经营规模集中在小规模和中等规模(80.05%)。关于样本基本信息见表3。
资料来源:调查数据整理。
(四)估计结果
笔者基于安徽省421户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Ewiews5.0软件,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LS)对上述模型进行回归估计和假设检验,具体结果见表4。
从模型估计结果来看,F统计值都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虽然调整后的可决系数R2只有0.791,但对于截面数据来说可以接受。另外,根据解释变量Correlation Matrix计算结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4以内,多重共线性问题能够控制在有效范围内;异方差White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估计不存在严重的异方差现象。模型整体估计结果较好,估计系数可靠性较强。
粮食补贴作为本研究重点考察的解释变量,是农户粮食播种面积决策的关键变量,对刺激农户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从模型的估计结果来看,亩均补贴水平的弹性系数分别通过了1%和5%的水平,按照2007年粮食补贴标准,亩均补贴每提高1%,将刺激农户增加本年粮食种植面积0.112%,预期下一年增加粮食种植面积0.006%,由此可以看出,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的粮食种植行为决策产生显著影响,激励和引导农户分配更多的土地用于本年粮食生产,但对农户下年的粮食生产的激励效应相对较弱,这可能与补贴水平较低以及农民的政策预期有关。
备注:*、**和***分别表示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
从各变量系数t值显著性检验来看,家庭耕地面积、家庭抚养系数对农户粮食种植面积的影响程度最大,且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每增加1%的家庭耕地面积,本年粮食种植面积增加0.818%,预计种植面积将增加0.851%,说明土地资源禀赋越丰富的农户,在补贴政策激励下,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的动机越强。农户家庭的抚养系数反映了家庭的负担程度,家庭负担程度对粮食种植面积的影响显著,家庭中15岁以下子女和65岁以上老人的比重每提高0.1,将导致粮食种植面积减少0.0025346公顷(0.038亩),这可能是由于家庭的负担程度越大,要求家庭生产者有更高的收入来保障家庭生活需要,而非农生产的比较优势吸引他们从事非农生产行业。
本地非农市场状况以及非农收入比较优势都对农户粮食种植行为有显著影响。本地非农就业的难度越大,越有可能促进农户从事农业生产,从而增加粮食种植面积的可能性也越大,模型的系数达到0.358,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另外,非农收入的比较优势对农户从事粮食生产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非农收入比较优势越强,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可能性就越小,其中上一年农户人均非农收入每增加1%,农户本年的粮食种植面积减少0.614%,下一年粮食预计种植面积将减少0.387%。
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反映的是农业生产资料成本的变化,对农户本年粮食面积影响不显著,但对农户下一年的粮食种植面积有负面影响,并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这可能与农资需求价格弹性为刚性有关,只要有农业生产就必须有农资投入,而不管价格涨幅程度,农户本年粮食种植行为已经发生没法改变,然而,农户可以选择下一年的生产行为,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大,农业生产成本大,可以选择从事非农业的生产,从而对农户下一年的粮食种植面积有影响。粮食作物价格和经济作物价格比对农户粮食种植行为影响不显著,这与理论的预期不相符,可能是由于价格选取只是一年的截面数据,不能反映因为价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所以对农户粮食种植面积的影响不大。
户主作为家庭经营活动主要决策者,其个人特征对粮食种植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素。根据模型估计,户主的年龄和受教育年限对粮食种植面积影响不显著,但户主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是否具备某种手艺对粮食种植面积影响显著,并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这可能与粮食作物的特征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有关。
三、结论与讨论
笔者通过构建嵌入补贴政策的农户粮食种植决策行为分析框架,并利用安徽省17个地市421户微观农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种植决策行为的影响,得到了如下研究结论:
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的粮食种植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并在动态趋势上表现出显著的“土地投入”激励效应。其中,亩均补贴水平每提高1%,将刺激农户增加本年粮食种植面积0.112%,预期增加下一年粮食种植面积0.006%。
粮食补贴政策激励农户分配更多的土地用于粮食生产,能够起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然而,粮食作物的比较效益低下,补贴政策促进粮食增产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与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相背离。而且从最近两年农产品成本收益来看,补贴已经占到粮食纯收益很大的比重,未来补贴的增长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限的。当前的粮食补贴多属于“普惠制”的政策,粮食补贴变成了对农民的福利补贴,未来的粮食补贴政策是否可以考虑实行生产挂钩的补贴政策,确保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民粮食生产的激励作用。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都是政策制定者在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时值得深思的问题。
摘要:粮食补贴政策旨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粮食补贴政策对激励农户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粮食补贴政策在动态趋势上表现出显著的“土地投入”激励效应。
关键词:粮食补贴政策,种植行为,安徽省
参考文献
[1]张冬平,赵翠萍.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效应、问题及建议[J].河南农业2005,(1):5-6.
[2]陈薇.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效果评价与改革探讨——对河北省粮食直补试点县的个案分析[J].农业经济,2006,(8):12-14.
[3]张红玉,赵俊兰.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增产路径及其优化[J].学术交流,2008,(7):87-91.
[4]马彦丽,杨云.粮食直补政策对农户种粮意愿、农民收入和生产投入的影响——一个基于河北案例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5,(2):7-13.
[5]刘小春,翁贞林,等.江西种粮农户的粮食补贴政策认知特征与生产经营行为的调研分析[J].商业研究,2008,(11):13-15.
[6]乔旭华,张建杰.粮食主产区农户粮作经营的行为取向与政策效应——基于河南省的调查实证[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142-145.
[7]周清明.农户种粮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9,(5):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