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广播电视台

2024-08-04

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共10篇)

地市级广播电视台 篇1

1 当前媒体形势分析

当前,媒体发展总体上呈现出“新媒体异军突起而广播电视媒体不可或缺”的特点。新媒体和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拥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不能说新媒体的发展马上就会取代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相反,新媒体与广播电视媒体互相借鉴,互相促进,大有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新媒体虽然在传播信息时有着速度快、信息量大、信息类型多样的优势,但也无法掩盖其信息内涵肤浅、信息可信度低和信息不安全等缺陷。广播电视媒体也有其信息传播的优势,首先它对受众的信息接收条件要求不高,信息传播的覆盖范围更具有纵深性;其次,广播电视的信息相对来说更具有内涵和可信度;最后,广播电视所拥有的信息渠道和信息资源相对更为成熟。由此可见,新媒体的出现并不预示着广播电视媒体的消亡,反而为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新形势下,各级媒体单位应该学会迎合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地方市级的广播电视更应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新媒体这一传播工具,提升自身传播信息的速度与内涵,打造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新媒体品牌。地市级的广播电视台之所以要积极与新媒体融合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受众对信息的消费需求逐渐多元化,更倾向于娱乐化与快餐化的信息消费,与新媒体的融合可以进一步满足受众的信息消费需求;其次,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时代发展之大势所趋,只有广播电视媒体借鉴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新媒体借鉴广播电视媒体的内涵,二者相互合作才能推动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最后,地市级广播电视可以借用新媒体这一平台,突破地域限制,面向更广阔的受众群体进行信息传播,提升地市级广播电视的传媒竞争力。当然,要实现地市级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必须首先对地市级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现状作出恰当的分析。

2 西部落后地市级电视台的现状

我国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市级的广播电视,由于政治经济等因素,发展相对落后。地市级电视台由于受众范围比上级电视台小,资金不足,技术缺乏,举步维艰。首先,是电视台资金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差。一般西部地级市电视台所在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经济实力不强,并间接影响当地的城市化水平和消费水平,导致电视台缺乏相应的资金,所以无法给人才提供优厚的报酬,导致地方市级电视人才流失。第三,受众范围较小。地市级电视台的天生瓶颈就是受众范围局限于地方市的范围,无法拥有广阔的受众市场。第三,地方市级电视台无法保持稳定的可观的收视率,收视率起伏较大,造成电视台收入也不稳定。第四,地方市级电视台节目创新性很差,节目定位模糊,没有核心节目,节目电视台节目总是盲目跟风,缺乏特色和亮点。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新媒体独特的传播方式给地方市级电视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地方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将会推动地方广播电视的发展。

3 应对的方案

3.1 地方城市广播电视可以拓展网络媒体业务

地方城市广播电视虽然天生受到狭窄的受众市场的限制,但是,如果与新媒体进行合理融合,可以有效改变这种状况。地方城市广播电视台可以通过创新广播电视网来传播信息,推出网络版的广播电视节目。这样就能有效利用网络终端传播信息的传播范围广特点,打破传播范围地域限制的瓶颈,使受众范围进一步得以扩展。其次,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一方面广播电视的信息传播范围被扩大,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信息内涵也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可谓双赢。

3.2 在与新媒体融合的基础上打造特色媒体品牌

广播电视媒体应该在利用好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信息内涵优势。新媒体之间的传媒竞争也十分激烈,然而要想吸引网络终端的流量,新媒体的内容必须富有特色和创新。因此,在借用新媒体平台基础上,广播电视媒体应加大其信息的深度加工制作,打造富有地方特色,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反映普通受众问题和需求的节目品牌,在此基础上,通过媒体品牌吸引并发展出稳定的网络终端流量,进而增加自身媒体的价值,拓展出新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3.3 紧跟新媒体的发展潮流,不断调整发展思路

以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技术和产品在不断升级换代,而地方市级广播电视也应紧跟新媒体的最新发展动向,推出与新媒体技术和产品相互融合的信息产品。例如,为配合手机媒体兴起的手机新闻、手机电视、手机微博和手机微信等新媒体技术和产品,地方城市广播电视媒体也应及时推出相应的手机媒体产品,不断适应受众的消费方式和消费需求,以保障地方城市广播电视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传播媒介多样性、传播信息速度快、传播信息交互性强、传播信息量海量化、传播信息类型多样性、传播范围全球性等优势和特点,对广播电视的广告市场、受众市场和人才市场形成强大冲击,也给广播电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新形势下,地市级广播电视台更应抓住机遇,适时转变,通过与新媒体的融合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地市级广播电视台,新媒体,融合

参考文献

[1]王安平.浅谈市级广播电视的生存与发展[J].理论界,2004,(6).

地市级广播电视台 篇2

摘 要:9月,因收视率下滑,CNN、NBC两大高管双双下台。毋庸讳言,现在对收视率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记者、栏目甚至媒体的前途。但是,长远地思考,对收视率的过分追求有害无益。其害有二:一是带来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二是对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那么,该如何在重视收视率的前提下,坚持品位,坚持节目的思想性,由此,绿色收视率应运而生。本文着重就地市级电视台如何打造能带来本土特色“绿色收视率”的节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绿色收视率;  地方台;  节目;  可持续发展

正如中国的经济建设在飞速发展、GDP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不能忽视由此而带来的问题和付出的代价,不能忽略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强调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和谐统一的“绿色GDP”概念应运而生。同样,电视业在激烈竞争、白热化追求收视率的过程中,也造成了荧屏上盲目跟风、品位低俗的恶性循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央电视台率先提出了“绿色收视率”的概念。绿色收视率,是在常规收视率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它在重视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的前提下,坚守品位,抵制低俗,坚持节目的思想性,从而确保主流媒体对观众的影响力和对舆论的引导力。

“绿色收视率”的实质就是以正确的节目手段提高收视率,这是业内人士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形象地说就是以“绿色节目”来吸引广大观众的眼球。它所体现的是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但是,绿色节目并不是意味着节目就是“阳春白雪”、就是“板起面孔说教”、只求“叫好”而不求“叫座”。绿色节目首先应当是受到广大观众喜爱的、贴近百姓生活、反映百姓呼声的电视节目。

那么作为地市级电视台如何来打造本土特色的“绿色收视率”节目?笔者认为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频道和栏目要体现人本思想,尊重人性

人民的心声、人民的利益与幸福才是最值得关注的,也是媒体赖以生存的根本。以前,中国电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受众等同于接受者,媒介就是单一的传播者,而忽略了每一个受众的个性、参与性与耐受性。所以强调绿色收视率,必须注意扭转这一点。中央电视台的《每周质量报告》抓住普通人生活中离不开的油盐酱醋,把对老百姓的关心摆在了屏幕上,这都是人文精神独到的体现。同样,他们在收视率上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功。

“把节目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是近年来在电视圈里被广泛实践的一种节目形态。从地方台特别是城市台的情况看,凡是民生新闻节目做得好的,节目的收视率就高,节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好。所以如此,是因为民生新闻的视角集中于日常状态下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反映了民众心声、服务了百姓生活、体现了地域文化、传承了本土精髓。以南阳电视台为例,由于南阳农业大市,南阳台适时推出了《乡村纪行》栏目。栏目定位在“贴近三农、表现三农、服务三农”,“串乡里门、说乡里事、展乡里情”把作为《乡村纪行》表现的主要内容。栏目开办一年多来,因其表现形式新颖,贴近实际,内容实用而深受农民朋友们的喜爱,被他们称作是“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求技学艺”的良师益友。

2记者要为生活注入更多的理性思考

电视是一种人的创造性活动,是人的艺术,是一种主体精神的艺术,镜头的背后能够传递理念与宽泛性的思考。失去了这一功能,电视的表现必然显得苍白无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承认,电视是长于表达形象而不善于传递观念和理论的,因此这些理性思考的成功表达不仅需要记录本身,更需要作者思想里的人文精神关怀,需要记者要有独到的视角,见地和思想。

要构建我们自己的思想媒体,首先要求我们的记者必须突破惯性思维,建立创新性思维。在我们平时的采访中,要有质疑性、求异性的创新思维,能从人们习以为常,甚至曾经认为是正确和进步的事物、做法和观念中洞察出其不合理性,从而对作法和观念加以矫正。例如现在大城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严重,有的.地方提出要限制私家车,但有媒体则提出:“抑制私车,不如限制公车”,诸如此类,都是一种求异思维,逆向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

其次要突破封闭性思维,建立开放性思维,要由一元、二元思维扩展到多元思维。在新闻报道中,要多些视角、多些宽容,正视多重现实,尊重多种存在,分析多种可能,进行多种选择。南阳电视台《宛都播报》曾报道了“小庄的变迁”这一消息,当时记者是为报道小庄拆迁引起纠纷这件事的,在编发稿件时,编辑觉得应该做一篇把小庄的过去和将来进行对比的报道,这样新旧一对比,拆迁的矛盾可能就会化小或化了,现在只所以有矛盾,主要是群众看不到将来小庄的样子,将来的小庄一定会胜过今日的小庄,使群众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这组报道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再次,记者不仅要有现实思维,更要有前瞻思维。我们的报道既要立足今天,又要着眼明天,甚至后天的发展趋势和可能,进行前瞻思维,超前引导。例如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方针。全会刚刚闭幕,南阳电视台立即根据南阳楚汉文化这一文化优势,在南阳电视台《发现》等栏目开办专栏,挖掘和宣传南阳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策划报道具有超前思维意识。

3塑造绿色审美文化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审美活动是塑造人的灵魂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渠道。电视在塑造这样一种高雅审美文化时可以说有着非常充分的优势。除却一般的表层娱乐,电视人应当重视将主体的自然情感积淀到审美情感中,超越低俗的欲望性快感,而创造出真正的美感,将真正优秀的文化元素揉和到自己的创造中去。绿色收视率中“绿色”二字的真正内涵也正在于此。通俗地讲,也就是要从创新品牌、创新选题、创新策划、创新人才等方面寻求更大的突破。

其次要变常态节目为特别节目,要善于在内容上变常规为特别,在形式上化腐朽为神奇,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有机的统一和功能的互动。当一个品牌栏目步入成熟期、达到鼎盛之时,求新求变的预案就应该超前谋划,随机推出,抢占市场商机,满足观众新的收视期待。以南阳电视台为例:在《乡村纪行》栏目实现正常播出、步入成熟期的前提下,又抽出百十位精兵强将,在《乡村纪行》栏目之外推出了“春秋两季走进乡村”大型直播活动,把科技、欢乐、服务送到乡亲们的家门口,使电视人心灵的绿化得以充分的彰显;而这种打造绿色收视率的做法也实现了“叫好”与“叫座”的双赢—————————品位高、收视率高。

4科学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作为企业化管理与运营的地市级电视媒体,要直面竞争,生存发展,不可能不讲求效益。但广播电视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社会效益永远是第一位的。

在过去,电视界有一个误区,就是节目办得越好越赔钱,社会效益好的节目往往经济效益低。于是,为了多创收,一些地方台大量播放粗制滥造的广告,当把大部分的时段安排成广告,整个频道也便有可能成为垃圾频道。这就把如何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经过几年的具体实践,“经济效益来自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拉动经济效益”正成为大多数媒体的共识,纷纷在节目质量、社会公信力等方面各显神通。在提出绿色收视率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关注绿色广告,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健康发展,才能真正促进电视频道品牌的建设。

首先要拒绝垃圾广告。要严格审查广告的真实性、可看性等相关指标,杜绝虚假广告、低俗广告和有悖社会道德的广告;其次要正确引导广告客户,将广告提高品位;再次广告与节目的设置应当更加科学化 。从经营的角度看,绿色收视率与绿色节目和绿色广告息息相关。绿色节目可以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绿色广告可以净化广告经营环境,同时提高广告本身的收视率。这两者达到一致时能够产生出巨大的品牌效应,从而达到良性循环。

论地市级电视台的包装艺术 篇3

一、地市台电视包装现状及问题

不得不说,地市级电视台的包装事业还处于萌芽阶段。随着非编的普及,地市台的编辑模式逐渐由线性编辑模式转变到非线性编辑模式,编辑操作技术也趋向由繁到简,熟练掌握运用的学习过程逐渐缩短,使大多数专业制作人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但对于电视包装,具体分析存在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电视包装的认识不到位

首先,很多地市台决策者在对电视包装的认识上存在着误区,认为电视包装就是做个片头,平时不注重,只有在栏目改版时才会想起。片面追求片头视觉表象上的华丽,而往往忽略对宣传片、ID、导视系统等其他电视包装体系的重要性。

(二)缺乏预期策划

地市台对其频道进行整体形象包装时,并没有长远规划,给人的感觉总是一蹴而就,为包装而包装,而不是为品牌而包装,不是为营销而包装,更不是在营销目标下的包装,这种缺乏预期策划和脱离营销目标的做法,目前在地市级电视台包装方面很显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人才瓶颈

普遍地市台没有专职的电视包装人员,大多是由后期制作人员担当,此类人员没有经过全面、系统的电视包装训练,专业技能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在地市台做电视包装的人员中,大多数只能操作简单的非编,对3DSMAX、MAYA、AE等三维合成软件不够熟练,对美术感觉欠缺,特别是对整体包装的体系不熟悉,体现在实际操纵过程中,就是综合素质人材的欠缺。电视包装设计人员大多是电视机构的制作人员、广告制作人员或美术、计算机等专业的毕业人员,他们普遍缺乏系统综合的市场营销、品牌策划、创意、前期拍摄、后期制作等专业知识,从而造成包装作品问题多多。

(四)漏洞百出的细节

色调杂乱,风格不统一,在电视包装中贪大求全地穿插了许多繁琐的非主题的元素,过分追求大气磅礴,超越自身定位,形成“假、大、空”作品。如:很多包装片中都出现过高山、大海、长江、黄河、蓝天、白云、立交桥、高速路、摩天楼等“大气”等元素。其实这些元素并不是不能用,而是要用得贴切、用得合适。脱离了包装定位,就会造成包装错位,文不对题,词不达意。

二、地市台电视包装的标准与定位

在中国电视媒体四级金字塔中,地市级电视台作为第三级电视台,一样要在竞争中求发展求生存,一样也得给自己做件漂亮的外衣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作为地市台如何避免电视包装相互间的雷同非常重要,因此频道包装的理念不仅要定位准,还要有表现民族或地域文化特色的元素,能够彰显自己的个性,打好特色牌,才能在众多的频道中站住脚。所以电视包装应遵从主题突出,画面对称,视觉上体现出较强的美学、审美特征,还应强调正规化、品牌化和服务化。

我个人认为,地市台电视节目包装宣传应突出本台文化、本土特色。

三、电视包装要素

(一)画面

它对电视包装的成功与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是电视包装中表情达意的最基本依据。电视包装的画面要做到简洁明了,每个画面都应该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二)颜色

根据频道、栏目、节目的定位,确定包装的主色调。主色调可能是单色,也可能是复合色。它的基本要求应该是颜色协调、鲜明、抢眼,但不刺眼,能与整个节目、栏目或频道的基调相吻合,能保持和节目、栏目、频道的风格相一致或给予有效的补充。

(三)声音

声音在电视包装中起着非常突出的作用。在好的电视包装中,音乐应和形象设计、色彩搭配有机地成为一个整体,无需看到画面,观众就能判断出是什么频道和什么栏目。要做到这一点,一是在设计时要符合频道或栏目定位,力求达到高质量;二是要保持相对的长久和稳定,因为时间能培养观众,能最终塑造声音的形象品牌。

(四)节奏

电视包装中的节奏包含画面的节奏和声音的节奏,两者要相互统一。节奏决定着作品的整体风格。因此要把确定好主题的节奏基调,在此基础上安排好节奏变化的轻重缓急。新闻类包装为了体系稳重、大气,在节奏上要处理得稍微缓慢一些,而资讯类和体育类的包装就要把节奏放得快一些。

四、地市台电视包装的体系

(一)频道ID

它以最简短、最快的方式告诉观众这是什么台。如“你现在收看到的是楚雄电视台新闻频道”、或“这里是楚雄电视台”等等。

地方台频道ID的制作应该注重应用本地的音乐元素,品牌标识的声音,包括主题音乐和人声。应突出地域、民族、人文特色,汲取多年流传的音乐精华,尤其要使声音的节奏与自己的节目、频道风格和节奏的统一。

(二)电视台形象宣传片

它主要是用来树立电视频道的品牌形象,它虽不能直接导致观众的收视行为,但它更多的是影响观众的收视倾向。

地市电视台的形象宣传片第一要突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形象元素;第二要突出具有本土文化色彩的主色調;第三突出独特的与画面和谐的声音形象。

(三)导视系统(收视宣传片)

1.预播菜单

它的作用就是直接提醒观众本频道下面准备播出的内容,地市台应注意在设计节目预播菜单时,预告的节目数量为1--3个,再多则容易扰乱观众视线,削弱节目预播菜单应起的提示作用。

2.广告导视标版

广告导视标版是专门为广告商设计的广告促销标版,一般包含企业名称(品牌名称)和“赞助播出”、“特约播映”、“冠名播出”以及“××企业提示您精彩节目即将播出”等字样。这类温馨提示具有较强的公关作用,它可以突破电视观众的广告收视障碍,强化广告传播效果。用以提示电视观众下面的节目马上开始,可将观众锁定在该频道。

(四)栏目包装

这一块比较庞大,栏目的包装应该不仅仅是片头片花,而应选择恰当的时机,适时进行栏目改版包装,对原有栏目包装重做分析、定位。打造本土化的新闻节目是地市电视台生存和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地市台在新闻栏目包装上要特别重视与各个卫视新闻栏目包装的差别。分析如今全国所有卫视新闻栏目片头的包装,几乎都脱离不了地球、地图、玻璃透明字、绚丽的光效这些元素,而地市台的栏目包装应慎用地球的元素,应找出本土最具特色的一些地标性建筑、图腾、人文,经过三维软件勾勒,做深加工、特殊处理后,作为片头主元素,忌讳片头直接用图片,处理得太实落入俗套。

1.栏目片头

栏目片头主要起收视引导作用,告知电视观众本栏目已经开始,欢迎收看。有时,在某些电视栏目中,整个栏目还会分成几个小段落,每个段落一个小主题。为适应这种需要,还会创作一些片花。在片头、片花的创作中,应注意它们的风格统一、形象统一,并在统一中彰显个性、突出卖点。

2.栏目片尾

栏目片尾主要是向观众展示栏目的演职人员表使得栏目片尾对挽留电视观众起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随着电视频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地市台应该利用栏目片尾多做文章。

3.栏目角标

地市级电视台栏目在设计栏目角标时,应注意栏目角标的风格要符合栏目的风格,要以栏目的品牌定位为中心,既要突出栏目的品牌个性,又要维护频道品牌的共性。

4.字幕系统

地市台的字幕系统很容易被后期制作人员忽视,往往就在字下面颜色条,应特别重视它的颜色搭配,特别是要给观众看清楚,另外可淡淡的加入一些片头中的小元素,使其做到整体统一。

5.收看连接系统

如:《您正在收看的是×××节目》、《中国移动提醒你30秒广告后继续》、《广告也精彩》等等,这种形式用于节目内插播广告的情形。由于观众的广告收视抵触心理,观众一看到电视广告就想换频道,这时如果在广告的下方插播正在播出的电视节目的相关信息,可以起到留住观众,进而达到传递广告信息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五)公益广告

电视公益广告能塑造频道良好的公益形象。电视公益广告的制作和播出淡化了电视频道的商业利益,使电视观众更易于接受。同时,观众在欣赏公益广告之余也能体会到电视频道的公益心和社会责任感,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对电视频道产生信赖感、依赖感,从而为电视频道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应考虑加大投入制作自己的、有创意的、精品的公益广告。

(六)演播室包装

演播室包装的元素一般包括演播室的形状、结构、大小、材质、光线、色彩、道具、主持人和嘉宾的位置、电视频道或电视栏目的品牌标识、摄像机机位等。而在地市台,近年来由于体制的变化,无时无地不得不考虑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演播室元素中加入赞助厂商的LOGO也自然成了演播室的包装设计的一部分。在演播室包装过程中,要注意科学合理地处理赞助厂商的LOGO与电视栏目的品牌元素的关系,特别要注意颜色搭配和大小比例,使之不失衡。

五、地市台电视包装的发展趋势

(一)追踪服务的趋势

现在电视台一般多与包装公司合作做媒体包装,这种合作有一个鉴别、磨合的过程。首先要对其进行考察,看它是否有实力,推进你的整体经营,看他的包装思想是否符合你的思路,尤其是地域文化的差异,对本土文化特质的理解是否到位。这个过程不是一时能完成的,而要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电视台的节目会随着观众的需求而改版,但是频道包装作为媒介品牌却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在此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补充和完善,只有进行这种周期性的有生长阶段的包装改变,才能真正地起到推动媒体整体经营的作用。

(二)人文化包装,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要使节目让你的目标观众喜欢满意就必须强调亲近感、亲和力,自然而然反映在频道包装里更强烈的人文化色彩。这种人文化色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受众感受得到尊重,强调受众的接受状态,强调受众状态就要强调人的符号,而可以把人的感受作为主体凸现出来。另一方面,现代传媒人际传媒特点加强,越来越多的台做主持人的宣传片。加强对主持人的宣传是媒体营销的重要策略,主持人通常是作为媒介代言人出现的,而“人”的强化传播越来越要求媒介的人格化,因而主持人宣传片的比例激增。中央台生活频道的主持人包装显然是颇为成功的,以服务百姓生活,引导百姓消费为定位的生活频道,不仅注重主持人形象片的宣传,同时也在栏目中加大主持人说的成分,并强调主持人自己的感受。这样主持人给予受众的感觉不再是表象的,空洞的,肤浅的,而是可感的,生动的,有内涵的,主持人个性有效地凸现出来,成为区别于其他频道的重要标志。

(三)个性化和单纯化

电视包装的个性化和单纯化是相互依存的。个性必须依托单纯才能张扬,得以实现。从接受心理学来看,简单明了的东西更让人容易接受。在电视包装中,就应该去掉繁杂非主题元素,突出单纯主题元素,包括单纯的色调系统,单纯的音乐旋律。但是提倡单纯简约并不排除手法上的丰富,创意上的现代。形象片中意向的单纯是非常重要的,意向要做小,忌讳大而全。

(四)主题系列的推出和公益广告的有机运用

地市台的电视包装,必须要很好地反映本地文化的特质。把地方文化、历史资源作为系列,带有公益意识,不单纯是传媒的自我宣传,在受众的感受中更容易接受,被认可。“抗震救灾”、“反腐倡廉”、“环保”等有关社会公益类事情在节目包裝中有所表现。这种公益性的系列宣传片近来十分看好,有亲和力,避免了媒体急功近利的自我炒作色彩。

(五)逐步加强完善离播包装的运用

地市台的电视包装也将利用电子网络、平面媒体、办公用品、转播车、采访车、采访话筒、员工制服、名片、信封、稿纸、工作证、宣传册、水杯等为载体,作为播出外的包装手段,主要目的在于建立良好社会公共关系,拉近与观众、广告客户、合作伙伴的距离。

六、结语

对地市级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思考 篇4

一、地市级广播电视媒体的综合优势

地市级广电媒体的弱势地位, 是相对于中央及省级媒体而言的。对于一个区域市场, 广播电视与同城纸质媒体比较, 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1. 地市广电媒体具有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形象直观等特点, 同纸质媒体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首先从媒体的品种来看, 纸质媒体的品种单一, 而广电媒体在声、屏、报、网四大领域均可涉足。其次从区域覆盖面来看, 广播电视的混合覆盖率一般都在95%以上, 而地市报纸发行量都不大。再次从发展趋势来看, 纸质媒体市场份额下滑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广电媒体既可以巩固现有的强势地位, 还可以利用传统优势, 在新媒体的市场争夺战中分得一杯羹。

2. 地市广电媒体在节目制作和内容选择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能够提供更符合当地百姓口味的产品。

虽然以规模和经济实力而论, 地市广电媒体没办法与中央或省级广电媒体同等竞争, 但能够顺应区域市场的特点。这种优势主要表现为地域贴近性, 具体节目制作过程中能体现本地的新闻性、和本地民众的参与性和服务性。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 地市广电媒体如果能够扬长避短, 利用区域优势, 充分挖掘本地的新闻资源, 就能够结合本地情况努力制作出适合本地受众口味、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新闻大餐”。可以用话筒和镜头记录社会现实, 以真诚平和的态度, 朴实通俗的语言, 强烈的现场画面冲击力, 生动感人的细节,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与百姓心灵互通, 真正实现以媒体影响力推动公众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这一理想的目标。同时, 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耳目喉舌”, 地方广电媒体也能够更具体贴切地履行广电媒体的社会责任, 切实加强舆论监督, 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地市级广播电视媒体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地方电视和广播面临的压力更多的是来自日渐丰富的频道和频率资源。由于推进了数字电视整体转换, 一般市民可以收看到100多个频道, 对地方频道构成了强大的压力。从理论上, 数字电视可以传输500多套节目, 如果节目资源足够丰富, 频道品种日趋多样, 地方频道的竞争对手将越来越多。

1. 受地域局限覆盖范围小。

在中国特色的媒体结构中, 广电媒体的覆盖范围往往取决于其行政级别。中央电视台覆盖全国市场没有任何政策障碍, 省级电视台可以通过卫视走向全国, 而地市广电媒体只能面向区域市场。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地级市, 由于辖区居民购买力强, 广电媒体的经济实力仍然可观。对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市, 由于受覆盖范围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双重局限, 经济实力则相对较弱。

2. 受体制束缚, 事业发展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撑。

一直以来, 因为广电媒体特殊的“喉舌”作用, 在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中, 形成了宣传、事业、管理三位一体, 以事业性质为主, 事业产业不分的管理体制。以管理新闻宣传的方式管媒体、管传播、管事业发展, 甚至管产业经营, 对产业功能的认识和开发都不充分。广电媒体是重装备、高科技、高投入、高消耗的产业, 其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来支持。地市广电媒体, 由于财政投入极为有限, 自身创收能力不强, 事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援。

3. 因机制不活面临人才瓶颈。

长期以来, 由于很多地市广电媒体在用人上没有严格执行标准, 近亲繁殖严重, 造成一方面人员急剧膨胀, 另一方面人才却寥若晨星。一些“人才”由于不满意于地市广电的收入水平和发展环境, 在条件成熟时往往会跳到更高的发展平台, 地市广电则被动地成为中央或省级媒体的“人才输出基地”。“人才”的引进机制和“人口”的退出机制是地市广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才是有价值的, 让一个“人才”和一个“庸才”在同等条件下熬工龄计算工资, 这事实上就是对“人才”的不尊重。但由于历史原因, 地市广电的用人结构非常复杂, 有正式的, 有台聘的, 有栏目聘的, 还有临时的等等。“做事的拿钱少, 不做事的拿钱多”在很多地市广电成了见怪不怪的事。地市广电改革的局部盘活机制已不是难题, 而全局盘活机制, 真正实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还有赖于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三、推动地市级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广播电视业同时具有“经济属性”和“政治属性”, 也就是说同时具有“产业功能”和“喉舌功能”。正确理解和妥善处理好“两种属性”和“两种功能”的关系, 是决定广播电视产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地市广播电视一方面要发挥好广播电视的喉舌功能, 努力为地方创造长治久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 保证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政策信息及时传播, 确保地方经济和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在激烈的“内挤外压”竞争形式下, 广播电视只有走产业化道路, 才能解放和激发广播电视本身潜在的发展活力, 才能在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通过产业化经营迅速增强竞争实力, 才能既保住原有的宣传阵地, 又可迅速提高覆盖率和收视率以扩大新的宣传阵地, 同时大幅度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和传输质量, 从而确保广播电视政治喉舌功能和社会效益的实现。

1. 努力实现广播电视栏目品牌化和节目本土化, 把地市级广播电视媒体打造成区域第一强势媒体。

广播电视品牌, 是媒体品质和价值的标识化体现, 是一个媒体区别于另一个媒体的重要标志。广播电视品牌的特点是社会性强而稳定性弱。因此, 地市广播电视媒体打造广播电视品牌的关键是建设品牌栏目, 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努力打造地市广播电视的品牌栏目:首先, 必须对栏目的受众进行定位, 并根据受众定位来决定节目的风格和内容, 进而确定相应的广告商;其次根据受众需求, 用受众喜欢和容易接受的方式对栏目进行人性化的包装;再次, 在栏目的播出时段上要处理好黄金时段与非黄金时段的关系, 在充分利用有利因素的同时尽量避免不利因素;最后, 要保持栏目的新颖性, 不断创新。这样, 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收视效果, 进而巩固栏目的品牌地位。广播电视本土化战略是城市广播电视以内容生产和服务上的地方特色来满足地域意义上的当地受众。广播电视的优势在于其本土影响力、本土资源和本土文化, 这三个优势也决定了本土化战略的内涵。实施本土化战略, 实际上就是要努力抓住当地受众群体非常关注自己所生存的环境及相关信息的心理。本土化要求在广播电视服务中做到:第一, 必须加大力度改进会议报道, 少说套话和空话, 避免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第二, 强化广播电视新闻的民生意识和平民意识, 关注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 多报道与普通市民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事;第三, 根据当地文化和受众需求, 打造本土化品牌节目, 如适度地推出方言类节目等。具体说就是要加强新闻本地化制作, 围绕政府的工作要点, 搞好日常性宣传报道;另外要关注国际、国内的最新动态, 增强策划意识, 强化立体思维, 做好新闻事件的本地化解读, 将新闻做深做透;还要关注民生新闻, 把目光转向城市里最广大的基层平民百姓, 从他们的切身利益出发, 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问题, 倾听他们的诉说, 感受他们的生活, 反映他们的呼声。

2. 顺应城市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发展趋势, 完善自身的媒体品种结构, 打造属于地市广电自己的网络媒体。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都明确要求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 国务院连续三年将广播影视数字化纳入了国务院工作要点。2006年, 李长春、曾培炎、陈至立等分别到深圳、杭州、青岛视察有线数字电视, 广播电视数字化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 成为国家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要求在实现城市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中, 努力做到群众接受、用户满意、社会支持、平稳转换。地市广电媒体要将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既要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 确保公益性服务, 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 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 走本地化服务、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之路, 逐步实现双向、交互、多功能、多业务发展。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依照法律推进网络整合, 走共赢发展的道路。

纵观中国传媒, 对网络开发的重视程度似乎广电媒体不及纸质媒体。有一定实力的报纸或报业集团都建有自己的网站, 有的甚至不惜投入巨资用于报业的数字化改造。相比较而言, 报人对未来发展的危机感显然要强于广电人, 因此, 他们对新媒体的来临给予了足够的关注。而新媒体最有可能冲击的市场, 恰恰与广电行业密切相关。如IP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等, 技术难题已经逐步得到解决, 一旦政策壁垒获得突破, 对传统电视市场的冲击是可以预见的。地市广电打造属于自己的网络媒体, 并不单纯是一种“装潢门面”的行为, 所以完善自身的媒体品种结构, 让视频、音频信号实现网上传播, 在网络上开展新业务, 积极应对新媒体的挑战, 这才是地市广电打造网络媒体的战略思考。

3.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以改革、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 走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的道路。

面对市场经济、信息经济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地市广播电视业必须选择以发展为主题, 多元化经营战略和联合发展道路, 坚持以广播电视为主, 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大力拓展其他相关产业, 逐步实现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的多元化经营。一是调整产业布局, 整合广电资源;二是明确产权关系,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三是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首先, 妥善解决产业发展的投、融资问题。广播电视业是一个高知识、高技术、高投入的现代产业部门, 其发展和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 如果地市广播电视业还像过去一样完全靠国家财政投入, 或者主要靠自身的积累逐步发展, 就不可能快速发展。广播电视产业快速发展所需巨额资金的问题, 必须走建立广泛的战略合作关系, 通过市场多渠道融资的道路。其次, 多种经营, 大力推进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步伐。所谓多种经营有三层含义:一是经营好广播电视节目;二是经营好广播电视产业内部的收费电视 (有线电视) , 改变吃大锅饭的思想和做法;三是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开展多种经营, 经营与广播电视产业并无直接关系, 但是对增强广播电视产业实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经营项目。根据CSM媒介研究历年数据显示, 面对来自中央台、省级卫视的强大压力, 地市电视台的市场份额在逐年下降, 阵地在一步步缩小。为应对此种局面, 近年来, 地市广电集团加大产业开发力度,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在以广告、网络资源、广播电视内容经营为主业的同时, 走上了广播电视多产业并进、多功能开发、多元化经营的新路子。具体在产业发展方面, 一是立足自身比较优势产业, 以资本为纽带, 以控股、参股等形式拓宽投资渠道, 成立经营实体。二是进军文化创意产业, 切入广电相关领域, 如影视制作、文化旅游开发等领域, 打造文化产业链。许多地市广电集团通过产业化运作所创造的经济价值远远超过集团的广告创收, 不失为地市广电产业化发展的成功范例。

论地市电视台节目的编排 篇5

从大的方面来讲,电视台一套节目的编排时序受两方面因素制约:一是上级主管部门、职能部门颁布的强制性规定和国家的有关法令。这些必须遵守,否则你就会触犯国家法令,出现舆论导向错误,如各省、市电视台必须确保转播中央台的《新闻联播》。各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所安排的电视剧,国产率须达到75%,对广告播出的种类及长度的限制等。二是受制于电视传播本身的客观规律。如立台宗旨、传播市场的结构状况、不同群体的收视习惯等。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节目编排的重要依据,充分地研究和利用这些规律和数据,是我们争取更多的观众,提高收视率,树立媒体良好公众形象的必要手段。

立台宗旨。是决定这套节目做给谁看,要达到什么传播效果的准则。它决定了媒体,即电视台在这套节目中留给观众的形象、内容和角度。可以说,立台宗旨决定了一套节目的整体风格。因此,在节目编排时,首先要考虑的便是立台宗旨。我们的宗旨是什么,是纯新闻频道还是以新闻为主的综合频道,是经济频道还是文艺频道,根据立台宗旨来决定栏目的设置和播出时序。

观众的收视习惯。不同类型的栏目在不同时段对观众的刺激强度各不相同,同一栏目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地域的观众的刺激强度也各尽不同,甚至不同职业的观众对同一栏目的反应也不一样。所有这些因素,都是我们在编排播出节目时要考虑的。一般来说,文化层次低的观众对文艺类、娱乐性的栏目和电视剧的兴趣大些,其次是服务性和新闻类的栏目,再次是社教类栏目;而文化层次较高的观众则对新闻类和信息类的栏目兴趣较浓,并喜欢有深度的报道,其次是富于人生哲理的社教类节目和服务性栏目,对文艺类和电视剧的选择,则决定于该节目的时事背景和艺术价值。如果说有例外的话,便是体育节目,特别是体育直播节目,80%以上观众的认同是一致的,这除了它强烈的现场参与感之外,便是它的结果的不可预知性,正是基于这一点,现在各电视台的直播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越办越多,各类请你参加的栏目也是五花八门。

就电视收视对象而言,女性观众多于男性,年龄层次则集中在30岁至50岁。这个年龄层次是电视收看的主体,且家庭型的多于事业型的。观众对电视剧的兴趣,其地域差异较大。总的来说,农村观众比较喜欢古装戏、武打片;城市观众较喜欢言情片,其次是连续剧和系列片。

另外一点是观众对节目的认同和刺激强度还取决于栏目与观众的亲近程度。如栏目所反映的人和事就发生在观众的身边或观众曾有过的类似经历,观众对栏目就会很快认同;否则,收视率就会大打折扣。当然,观众的收视习惯还跟地域、季节、民族等因素有关,对此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对传播市场其他媒体的调查。我们在制定详细的节目播出时序时,不但要研究观众的收视心态,也要详细地了解本地域所有传播节目的种类及特点。了解对方的长项和短处,然后依此制定相应的对策,使我们的节目在传播时占据有利位置。如访谈类的节目要避开中央台的《焦点访谈》,这一时段可安排具有地方色彩和与观众联系紧密的《观众点歌》之类的节目。而对于有影响力的栏目并能击败对方同一类型的栏目,我们则把它安排在同一时段,与之抗衡。电视剧的安排应尽早,最好早于对手5分钟以上,使观众尽早入戏,留住观众。在选定传播区域内的竞争对手时,应遵循由近至远,先本地、后外地的原则确定播出时序。

节目的特点及收视现象。对于栏目的编排时序,我们要知道栏目的特定收视对象,以便使栏目的播出时段与收视对象的最佳收视时段尽量吻合。如少儿节目最好是安排在晚饭前;农村类的栏目最好安排在21:00左右;而以城市收视对象為主体的栏目可安排在他们集中在自己居室内活动时的时段;对重点栏目和名牌栏目,特别是新创的栏目,要实行定时定点播出。

观众反应强烈的另一个便是广告,广告太多、太长。广告目前是各电视台的主要收入,是事业发展的物质保障,观众的这种反应大多源于广告时间编排不当,因此,处理好这个问题,既可不干扰观众正常的收视心态,也可改善广告的传播效果,稳定客户。一般来说,应控制好最佳的广告播放时间长度,时间太长,有的观众可能会换频道;时间太短,则是一种浪费,而播出时间应是广告的消费对象或潜在的消费对象的收视时间。广告栏目安排得当,可以使之成为一个赏心悦目的欣赏性节目。

当然,影响电视节目编排的因素远不止这些。而随着不断出现的新的电子制作技术的运用,其电视传播节目的编排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你的心目中必须自始至终有观众。

(作者为濮阳电视台副台长)

地市级广播电视台 篇6

全媒体是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与不同媒介渠道 (广播、电视、纸媒、户外、网络、手机媒体等) 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

最近, 中共中央出台《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那么, 在媒体融合、全媒体时代, 地市广播电视台该何去何从?发展方向和路径在哪里?笔者结合鹤壁市广播电视台的实践和思考, 在这里和大家作一个沟通交流。

一、地市台全媒体转型面临的挑战

尽管个别地市台对全媒体发展也有思考和布局, 但总体来看, 地市台的全媒体发展依然是困难重重, 面临着巨大挑战。

缺战略:不少地市台在全媒体发展上缺乏清晰的战略规划, 目前基本上是走一步看一步, 想到哪做到哪, 导致全媒体发展抓不住关键, 没有成效。

缺整合:许多地市台全媒体业务基本上是单兵作战, 经营主体过于分散, 与广播、电视业务缺乏整合和协同, 没有实现资源最大化。

缺机制:地市台仍存在经营管理机制不活、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较弱, 自主运营能力较差。

二、全媒体时代地市台发展方向和路径

根据对地市广播电视台和全媒体的了解分析, 笔者认为, 拓宽渠道、整合协同、抓住要害、机制创新是全媒体时代城市台谋求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路径。

1.拓宽渠道:构建全媒体发展格局, 适应市场和受众多变需要。从传播的受众对象, 广告客户的需求上来讲, 碎片化是目前各种媒介的通性。在碎片化的时代特征下, 任何一家媒体都不可能靠单一的形式、单一的途径传达给所有的人, 这就要求我们地市台要树立全媒体发展的视野, 打造全媒体发展的渠道和平台。近年来, 鹤壁市广播电视台在全媒体发展战略布局上, 突出重点、把握平衡、拓宽渠道、量力而行, 取得较好效果。

加大主业比重, 做强基础业务。新增加一个电视频道和一个广播频率, 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对鹤壁台门户网站-鹤壁网重新定位, 着力打造鹤壁第一声频新闻网。

跨界经营, 不让竞争对手一花独放。申办一份发行量5万份的直投DM报媒《广电传媒》, 重点围绕大客户做增值服务, 抢占中低端客户市场;并以资源置换等方式, 与户外广告公司置换300块街区广告牌, 为鹤壁台大型活动及品牌广告宣传营造户外氛围。

顺应时代之变, 主动与新媒体融合。着力打造微信公共平台、微博、论坛、二维码等传播途径, 着手考虑鹤壁广电APP客户端, 向全方位、全时空互动式与参与式传播转变。台里通过本土信息采制、活动吸引、抽奖拉动以及互动话题参与等手段, 使得这一平台迅速成为鹤壁本土最具人气和影响力的第一微信公众平台。

2.整合协同:整体作战、多样表达, 实现媒体资源1+1+1>3效果。在今天, 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向全媒体转型时, 其实是这样一个格局:所有媒体渠道是打通的, 形成一个集成业务平台, 在一个强大的“脑”中心统一指挥下, 以不同形式, 在广播、电视、报媒、互联网、手机上分发, 实现更多受众族群的覆盖和最佳宣传效果。这就好像交响乐演奏, 每首曲子需要不同的乐器各展所长, 但必须在统一指挥下, 才能合奏出优美的旋律。

鹤壁台对重大活动和重大新闻报道要求全媒体联动, 做到统一指挥、整体参与、多样表达、精彩呈现。今年6月份, 我台启动《欢乐沙滩周末秀》大型选秀活动, 在前期招商宣传中, 广播电视、报媒和户外联动, 营造声势;活动进行中则以广播、电视、网络的直播或录播为主, 进行全过程展示;针对新媒体优势, 首次将微信报道、节目展示、人物专访、大众评审投票、微视频展播与活动同步放在935微信公众平台, 便于微友随时观看、参与互动并和朋友分享。这场活动历时三个半月, 微信网友总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次, 真正搭建起一个空中的舞台、一个现场的舞台、一个互动的舞台、一个商家联动的舞台, 使得这次活动大放异彩、深入人心、好评如潮。

3.抓住要害:祭起公信力大旗, 打造核心竞争利器。当前, 各类网站、微信、博客等新兴媒体, 由于把关制度相对宽松, 信息量传播过度, 导致充斥其间的新闻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不具备权威、公正、客观的立场, 让受众的选择和信任变得很茫然。与这些新媒体相比, 传统广播电视媒体长期积累起来的公信力优势, 则是新兴媒体不能匹敌的。

公信力是广播电视媒体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 也是新旧媒体激烈竞争中媒体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利器。鹤壁台把媒体公信力当作第一要务, 服务大局、关注民生、做好本土精品节目。强化时政、民生新闻, 积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重力打造鹤壁好声音、鹤壁好味道、有忙就帮、道德在线精品栏目;大力开展爱心茄子大型义卖、让爱在春天里飞扬、爱在鹤城等公益活动;并围绕鹤壁丰富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 开设《淇河上下五千年》大型文化访谈节目, 重磅推出纪录片《正月古庙会》、城市MV《一个仙鹤居住的地方》、电视文学《秋落淇河》等系列精品, 这些作品在网络和微信平台播出后, 获得数以万计网友的转发和称赞, 鹤壁市广播电视台的权威性、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

4.机制创新:为全媒体一体化运营提供强大动能和保障。地市台推动全媒体的发展, 不仅需要技术升级、平台拓展、内容创新, 也需要对运营理念、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做出调整和完善。

通过去行政化, 减少行政管理层级, 形成扁平化管理架构, 激发创新发展活力。

围绕全媒体战略实施内容生产流程再造, 努力实现一次采集、动态整合、多个渠道、多样呈现、整合传播。

建立与市场对接的选人用人机制。眼下各类媒体对精英人才的争夺更加激烈, 地方台长期事业体制下的人才管理方式必须转变, 否则难以吸引精英人才, 调动全员创新的热情。

创新发展模式, 探索一体化运营机制。全媒体转型的关键在于实现全媒体生产、多元化传播、全方位经营。未来全媒体集团的生存与竞争最终落实到综合一体化运营上。

地市级广播电视台 篇7

关键词:地市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创新能力

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新闻媒体的多样化,互联网等新媒体在适应时代的要求下应运而生。面对新媒体的优势,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必须改变传统的思路,结合时代的要求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引领时代的潮流。

1 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树立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关键,而勇于并善于质疑是树立创新意识的关键。新闻编辑记者必须有质疑的能力,善于质疑既要掌握科学的方法也要敏感地察觉到新闻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对新闻材料有敏锐的专业判断,才知道该质疑什么,在什么样的问题中可以准确地挖掘到所需要的新闻点。因此,电视新闻编辑记者必须有深厚的新闻理论知识来引领质疑这一过程,在理论的指导下对新闻材料进行准确有效的加工。电视新闻编辑记者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强化,对一个电视节目能否取得成功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电视新闻编辑记者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努力提升自己的新闻理论素养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新闻素养,并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充分运用,不断丰富和充实自身的新闻素养。在信息社会中,大众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这就要求新闻编辑记者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受众的需要,将新闻材料以创新的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充分满足大众的多方需要,吸引更多受众,不断提高节目质量和收视率。

2 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优秀的电视新闻编辑记者必须具备的三项基本能力之一,在当今社会显得更为重要。提升创新能力需要的是积累和升华,要注重在日常的新闻实践中积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创新电视新闻的播报形式,在形式上推陈出新,融入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元素,改变传统的电视新闻播报模式,在不断的探索与尝试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播报我国申办2020年冬季奥运会成功这一条电视新闻时,在编辑的时候,就不能仅仅对具体的时间进行简单的报道,还要对过程中较重要的环节进行现场直播,可现场直播我国代表的发言过程,还要可现场采访这些发言人,询问他们的感想,另外,还可以采访这些发言人紧张的准备过程,了解他们的幕后故事,并跟踪报道该新闻,在得知申报结果后,新闻编辑记者要对这一结果进行跟踪播报,及时播报发言人的激动心情、我国各地人民听到这一消息后的激动心情和举动,让观众感同身受,与此同时,还可以邀请有关的权威专家,到节目中对这一新闻事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说,让观众了解得更加全面深刻。

3 加强创新实践

电视新闻编辑记者要积极地进行创新的实践,积极地参加组织协调工作。广播电视编辑记者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组稿。这就需要电视编辑记者对稿件有非常敏锐且专业的判断,明确这一稿件在具体的播报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图片,需要运用什么样的播报节奏和语速,怎么样来进行穿插播报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这些都需要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的组织和协调,对这些稿件进行灵活的安排、巧妙的组织,取得最大的效果。此外,电视编辑记者还需要协调组织好不同类型的新闻在电台播报的时间和频率,要及时准确地掌握第一手的时政类的新闻,及时准确地将有关的信息进行公开,让民众及时了解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信息。同时,要发掘有价值的新闻,并进行艺术性的播报,这就要求电视记者不断挖掘新闻的深度与广度。如近期的“电梯伤人”事件,记者在编辑这条新闻时,就可以从电梯的日常管理与维护、目击者的感受以及有关单位的责任方面进行播报,在播报的时候要还原事故现场,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在播报的时候还可以和其他类似的事故进行比较,提醒广大的观众朋友在乘坐电梯的过程中要小心,同时提醒有关的管理部门要及时定期地对电梯进行检修与维护。

4 结语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记者要充分认识到电视新闻传播的变化,认识到社会对电视新闻传播的新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广播电视独有的特点,创造性地进行新闻的编辑与传播,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新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琴琴.地市电台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探讨[J].科技传播,2014(17).

[2]焦昕.记者编辑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刍议[J].科技传播,2014(24).

[3]安继玲.浅谈如何提高电视台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J].新闻传播,2014(5).

地市级广播电视台 篇8

作为全国现有的1 900多个市县台的一员,成立于2009年12月的四川省江油市广播电视台也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发展困境,但该台从领导到基层员工,都意识到“作品为王”“作品立台”的发展宗旨,呈现出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值得对此开展深入研究与探讨。

1 市县级广播电视台面临的四大危机

据统计,全国86万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中,80%在市县广播电视媒体,承担着繁重的节目制作、新闻宣传、发展运营等任务,随着传媒市场的激烈竞争,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流失问题”。

1.1 市县级广播电视台受众流失严重

我国城乡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是由卫星传输信号、直播卫星直接覆盖、高山无线发射、地面无线发射、有线电视整体联网覆盖、移动多媒体覆盖和互联网广播电视接入等多元化、数字化与传统模拟信号相结合的覆盖体系,加之书籍报刊发行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传播方式,导致原有市县广播电视固定受众的注意力成为越来越稀缺的资源。

市县广播电视台的受众从空间上说,主要指市县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信号可以覆盖的区域中的人群,从现实情况看,基于信号覆盖而建构起的收视竞争门槛,在互联互通时代已经基本瓦解,原先只能收看市县级广播电视节目的受众,现在已经大量流失到互联网平台、上星卫视及其他信息端口,其受众基数受损严重。

1.2 市县级广播电视台广告流失严重

正如约翰·费斯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一书中所建构起的“两种经济”理论一样,在金融经济方面,广告主购买的是媒体受众的注意力,并为之支付相应的广告经费,否则就是无效支出。受众流失严重,用以购买受众注意力而花费巨额广告费就得不偿失,广告主从传统媒体,包括市县级广播电视大量撤资就成为必然。

根据CRT发布的《2015中国广告花费总结》数据可见,2015年,传统媒体跌幅创出-7.2%的历史新低,其中,电视媒介广告刊例花费比同比降低4.6%。2由此可以推算,市县级广播电视机构的广告流失状况十分严重。

1.3 市县级广播电视人才流失严重

据统计,全国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有86万之众,其中80%都在基层,然而,由于体制僵化、任务繁重、低水平重复等问题,导致市县级广播电视台呈现出人浮于事、混在基层的情况并不罕见,基层广电人员中有想法、有能力的人才大多选择了向更高平台、更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人才流失情况严重,对本已举步维艰的市县级广播电视机构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1.4 市县级广播电视台话语权流失严重

话语权是文化与传媒研究中的专业术语,指的是一种信息传播主体潜在的现实影响力。市县级广播电视机构的话语权流失是与上述所说的观众流失、广告流失和人才流失伴生的,其根本还是受众流失直接导致的。由于缺乏足够的受众群,其传播与服务就缺乏目标,更遑论其影响力。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市县级广播电视台话语权的流失还会直接影响到市县级基层宣传工作的执行与传达,间接影响到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关系维系与沟通。

2 市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运营核心:作品为王

由于缺乏与其他媒体竞争的平台、资金、机制、设施、影响力等资源,市县级广播电视台在发展运营中要找到根本点,本文认为,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以“作品为王”的战略思想。

江油市广播电视台的良性发展,与其拥有一批坚守在创作一线的广播电视人密不可分,同时,江油市广播电视台也给予了他们充分的创作自由与创作空间,形成了以“作品立台”的发展宗旨。江油台多年来制作播出的纪录片、专题片、形象片、微电影、MTV、电视剧、综艺晚会等广播电视作品,呈现出四个显著特点。

2.1 作品策划:小切口、大境界

在信息超载时代,注意力已然成为稀缺资源,信息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作为受众流失严重的市县级广播电视台更是要注意研究当前受众的接受喜好与模式,而非一味只关注自身的宣传需要,即在电视作品策划中要充分考虑如何切入、何时呈现主题这样的“结合性问题”。

江油台的电视作品体现了巧妙策划的主动性,表现出强烈的故事编辑意识,尤其在强调主题先行、主观性强的作品中,都巧妙地采用了小故事的切入方式,先用“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再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观众思考,最终实现其宏大主题的宣传任务。以2009年拍摄的系列专题片《豫江情》第一集《风雨彩虹》为例,该片主要是表现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中央制定了援助地震灾区的全国帮扶计划,即中东部19个省市援建四川省受灾最严重的18个县,其中,河南省对口支援江油市。这本是一个宏大的选题,可以有多种表现方式,但在《豫江情》的创作中,将“河南援江指挥长的孩子在江油诞生”这样人情味极浓的镜头放在开头部分,不仅意味着婴儿的新生,更是隐喻了河南与江油情深相依的深情,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此后,再用访谈与镜头组接的方式串接起河南援江干部中的其他典型,升华出他们面对工作与生活的两难抉择时的奉献精神,呈现中央及各地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制度优势,这种从事实抽象出理念的“梯度式策划”,对于观众来说是合理有效、顺理成章的,其策划功底可见一斑。

2.2 作品生产:精编码、声画合

电视作品生产采用的是空间叙事语言,即用二维光电平面表现三维立体空间所采用的特殊影像手法,其中包括以多种方式排列组合可能进行叙事的重要元素,如景别、景深、方向、角度、光影、色彩、运动,可以说,电视作品就是采用声音与画面相结合的屏幕空间创作的编码。屏幕空间的主观性非常明显,正如马尔丹所说:“一方面,它是一架能准确、客观地重现它前面的显示的机器自动运转的结果;另一方面,这种活动又是根据导演的具体意图进行的。”3江油台在电视作品创作生产中,采用了各种电视创作元素,体现在形象宣传片与公益广告片中,比如在《诗意中国·美丽江油》中,创作者采用了大量的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在后期剪辑中采用了大量蒙太奇手法,同时配以书法式屏幕语言、深远柔美的音乐、诗意深情的画外解说等,最大限度地呈现其主题。而在公益广告片《相守陪伴》中,创作者则有意识地选取了一些看似平淡质朴的画面,表现一位独自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与老年痴呆的妻子的老先生的日常生活,并将其与老先生近于直白的访谈语言相配合,短片呈现的“情义无价、陪伴是福”的中国传统美德自然流露,让人深为感动。从中可见,在不同题材风格的作品中,自由转换屏幕语言,精心编码的能力十分娴熟。

2.3 作品目标:接地气、为本土

市县级广播电视创作者更重要的、或者说是要经得起“大主题、大创作、大资本”的诱惑,放弃自己不擅长、难以触及的领域,在技术、平台、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把主要精力放在本土人群与事件中,在“贴近性”上大做文章,最终调动本土受众的接受意愿与兴趣,甚至让他们主动充当市县级广播电视作品的再传播者。

江油台创作了大量以本地重大事件为主题的作品,如文艺类节目《江油春晚·家在江油》,片头选取了年关将近时江油车站匆匆归家的游子,镜头捕捉出不同年龄、不同口音、不同性别、不同着装的人说出统一的话“我是江油人”,这样的“微感动”对于本土人群来说极有亲切感和认同感。另外,以本土题材、本土编剧、本土选角、本土拍摄、本地创作,为特色方言电视剧《黄颜色绿颜色》开创了市县级广播电视台拍摄电视剧的纪录,既规避了制作资金短缺的问题,又通过演员“海选”拉动了事件营销带来的关注度,即使因其制作受限于技术、设备、资金、场地等原因稍显粗糙,直至今日,这部电视剧在江油本地还有极大的影响,可谓坚守本土化的优秀作品的典范。

2.4 核心创作者素质:多面手、全统筹

由于电视创作、生产和传播的特殊性,围绕作品都是以团队为单位,包括制片、策划、编导、摄像、脚本撰写甚至后勤服务人员,当然,不容否认,其中一定有一个或几个是电视作品的主导者,其创作和审美观念是整个作品最终形成的核心力量,并指导着其他创作成员的工作。

对于市县级广播电视台创作者而言,受制于各种主客观因素,毋庸讳言,其整体滞后于大规模、类型化、流水线、全球化电视制作模式,面对复杂多元的创作要求,这些创作者不可能专注于单一领域、单一环节、单一类型,更多是通过观摩、模仿、学习、研究电视成品的制作手法、生产方式、作品风格与表现内容,涉猎几乎所有的电视作品类型。这是基层电视生产制作的要求,也正因为如此,市县级广播电视台创作者必然要负责统筹全部的业务工作、自己也得是作品生产的多面手,换句话说,他们不仅要为节目筹资、提出创意、组织队伍、创作脚本,还需要亲自拍摄、剪辑配乐、后期制作、生产发行、安排播出甚至节目交易,完成所有的环节。

3 以作品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综上所述,市县级广播电视机构在制定发展策略时,一定要坚持作品为中心,使其成为与其他媒体机构竞争的核心武器。江油台的电视作品,以及该台领导层与管理层制定的以创作者为主的宽松创作环境,是一个值得高度认同和研究的现象。在此,以“江油现象”为契机,为市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策略。

3.1 以作品为中心,关注本土受众的用户思维与体验

在体验经济席卷全球的时代,电视作品也不例外,当体验式、参与式时代到来时,对市县级广播电视台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弯道超车”机遇。由于与本土受众距离更近、了解更深,市县级广播电视台在制定发展策略时,一定要以本土受众为核心,抛弃原有的以单向传播、被动接受的观众思维,替之以“用户观念”统筹生产制作,深度开发本土受众在空间与方式上的体验可能性。江油台的《黄颜色绿颜色》“演员海选”就是非常典型的“用户体验”产品,通过电视作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影响力,带动后期的用户体验,为江油台发展树立本土用户高度认同的金字招牌。

3.2 以作品为中心,将节目转化为可深度运营的产品

有人曾将“作品”与“产品”对立起来,认为产品关注的是消费,作品关注的是创作者,但辩证地看,这二者并不矛盾。当前,电视创作者在生产制作过程中,一定会在作品中注入自己认可的精品观念,而在文化消费时代,创作者还要有用户意识,通过研究现有受众的思维模式和接受喜好,将作品转化为可以深度运营的文化消费产品。

江油台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正面效果,比如在方言电视连续剧《黄颜色绿颜色》第一集中,就设置了“诗仙阁酒”的品牌植入,从剧本角度看,它符合作品角色的设置,更重要的是它有产品意识,有效地宣传了本土品牌,起到了良好的广告效果,这种作品中植入广告的做法还可以延伸到更深层的运营中,包括电视作品的本土衍生产品生产、与本土品牌联动开展事件营销与节目制作等,大有可为。

3.3 以作品为中心,将市县广播电视单一渠道转化为多媒体运营平台

据江油市广播电视台台长陈爱民介绍,单一渠道型的江油台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以传统媒体为中心的多媒体运营平台,包括江油市高清频道、新闻综合频道、文化教育频道3个电视频道,影视、影院和股市3个信息频道,江油人民广播电台(阳光调频FM976),江油传媒网(www.scjygd.com),手机客户端(i江油),运营公众微信号3个、微博1个,实现了“声、屏、网、微视频、客户端、官方微信、微博”多种传播形态的现代化全媒体矩阵。这为以作品为中心的多渠道传播提供了多元可能,也就是说,在优秀的、接地气的节目基础上,平台间不同媒体的传播效力叠加,远比单一渠道实现传播合力和影响合力更强。

3.4 以作品为中心,将广播电视业改造成为一个开放型的生态圈层

说到底,市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发展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即寻找和把握现有媒体市场竞争与受众注意力市场之间的矛盾,以电视作品为中心,寻找有效观众、有效抵达观众市场,并以此开拓广告市场、支撑广电发展。为此,市县级广播电视台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事业或者产业单位,而要变为一个开放型的生态圈层,这其中,作品是核心引擎,以此带动观众市场、广告市场、平台市场,更重要的是它是开放的、变动的,与观众和时代共进的。

当然,媒体转型离不开管理模式的转型,以作品为中心的广播电视生产机构要有效平衡其事业性与产业性的双重属性,对以作品为中心的市场化运营要给予足够的支持,为此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包括对节目制作、广告业务、平台维护、管理层各种人员的成绩考核与绩效发放。

注释

11.WC Clark.The Impact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America[C]//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tical&Social science,1968(1).

22.DIGTOWN.CTR发布《2015中国广告花费总结》:2015中国总体广告支出下降[EB/OL].(2016-02-17)[2016-07-05].http://www.duanmu.net/ArticleDetail.aspx?InfoID=18039

地市级广播电视台 篇9

1 需求分析

徐州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调度中心搬往市新城区进行办公, 必须建设新的安全播出监测机房, 以满足对辖区内广播电视播出情况进行监管的需要。而徐州市有线电视网内现传输的节目信号形式多样, 包括数字信号、模拟信号、高清信号等, 并且播出的节目数量众多, 为了更好地对辖区内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进行监测, 担负起广播电视安播中心的重大职责, 局里决定在新城区建设的安播中心监测机房, 以便对辖区内播出的所有电视节目进行监测, 采用电视墙的形式对辖区内播放的电视节目进行全方位、多画面、多频道的监测。

2 方案设计

江苏省安播监测平台是由省监测台在全省统一建设的能够对全省广播电视播出情况进行监测的系统。该系统采用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嵌入式架构监测前端, 开创性地实现监测、解扰、IP网关三合一。整体系统是由省中心、地市分中心和全省县级播出机构监测前端构成的三级指挥调度、三级监测网架构。省监测平台已具有监测辖区内各播出前端播出的电视节目的功能, 可以查看实时视频及录像, 并可进行多画面查看, 十分方便。市监测机房建设考虑将省监测平台信号投放到电视墙上, 从而通过电视墙对平台信号进行监测。同时考虑到辖区内播放的电视信号众多, 监测任务艰巨, 单纯依靠省监测平台稍显不足。设计人员考虑在机房内增加多路信号, 加强对辖区内播放的电视节目进行监测。但是作为市级监测中心, 建设资金不足, 因此, 如何建设一个功能全面、经济高效的监测机房成为摆在设计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

在省监测平台信号的基础上, 设计人员考虑增加接入监测机房的信号, 并实现多画面以同时对多个频道进行监测。如果从有线电视分配网中获取信号的话, 5台电视机组成的电视墙就需要购买5台画面分割器, N路显示画面就需要N个机顶盒, 设计图如图1所示。这将需要购买大量机顶盒及画面分割器, 需要大量资金。但市级安播中心资金不足, 只有放弃这种设计, 转而考虑采用将市台播出的节目信号打包成IP数据包后再通过光纤直接传至监测机房, 然后通过软件进行数据解包、画面分割播放, 这就大大节省了费用。这种设计需要在原有网络设计中再加一条光纤进监控机房。另外, 辖区内仍有部分模拟信号和高清信号播出, 设计人员又将模拟信号和高清信号接入监测机房。市新城区行政中心距离市台奎园机房较近, 因此铺设光纤只需连接新城区和奎园机房即可。由于局办公用公文传输系统及省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也采用省安播监测平台网络, 所以为了局办公方便, 设计人员又将线路引入到办公室及会议室。完整的网络线路如图2所示。

3 项目实施

3.1 网络建设

由于新城区行政中心距离市台达20km, 局现有光纤收发器不能满足需要, 只能新采购可长距离传输的光纤收发器。经考察, 选择了D_link品牌的DMC-530SC, 该型号是单模光纤收发器, 最大传输距离达30km, 完全满足需要。而局内原有光纤收发器用于1楼至5楼的连接。光纤、交换机和其他设施局内已有, 不需要另购。在网络建设实施过程中, 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光纤的铺设及熔接。遵守的主要标准是《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和《通信电光缆综合布线工施工安全质量控制标准》。

3.2 安播机房硬件组成

安播中心监测系统硬件主要由安播平台主机、数字信号解码主机、VGA矩阵控制主机、VGA矩阵、KVM切换器、VGA分配器、高清机顶盒、交换机及电视机等组成。

(1) VGA矩阵

VGA矩阵可以将各主机信号的画面任意切换到各电视机上。本系统的VGA矩阵为8×8矩阵, 可以有8个输入、8个输出, 该系统中使用矩阵的5个输入和5个输出。5个输入为2台数字信号解码主机和3台安播平台主机, 5个输出分别对应5台电视机。

(2) 电视机

电视机安装在电视墙机架上, 用来显示各主机信号画面, 机房内现有5台电视机, 分别对应矩阵输出编号1、2、3、4、5。

(3) 安播平台主机

安播平台主机是连接省安播平台的电脑, 现在机房内有三台安播平台主机, 安放在控制台内。安播平台主机也是矩阵的输入端, 输入编号分别为5、6、7 (8备用) 。

(4) 数字信号解码主机

数字信号解码主机是用来解包市台传送的电视信号IP数据包的, 该主机内装有相应的解包软件。现在机房内有两台数字信号解码主机, 安放在电视墙下, 为矩阵输入端, 输入编号为1、2。

(5) 矩阵及LED控制主机

矩阵及LED控制主机是用来控制VGA矩阵和LED显示屏的电脑, 该主机内装有矩阵控制软件和LED操作软件。现在机房内有一台, 安放在控制台内。

(6) KVM切换器

KVM切换器的作用是可有通过一套键盘、鼠标和显示器控制连接切换器的多台主机。本系统的数字信号解码主机1、数字信号解码主机2和矩阵控制主机就是采用了一套键盘、鼠标和显示器, 这样可以节省控制台的空间。

(7) VGA分配器

VGA分配器的作用是将主机的VGA信号进行分配, 使得主机的VGA信号可以在多个显示设备上进行显示。本系统中主机信号既可以在显示器上显示也可以在电视墙上的电视机上显示。

(8) 高清机顶盒

用于对高清节目进行收看。

(9) LED显示屏

LED显示屏用于显示各种信息。

(10) 预警信息接收机

用于接收省局发送的安全播出预警信息。

各设备安装布局如图3、图4所示。

3.3 安播机房软件组成

安播中心监测系统软件主要由省安播监测平台系统、JSC-IPWALL软件、矩阵控制软件及LED控制软件组成。

(1) 省安播监测平台系统

省安播监测平台采用博汇科技推出的TrinityAres数字电视监管系统, 该系统是新一代广电监测产品, 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嵌入式架构监测前端, 开创性地实现了监测、解扰、IP网关三合一, 监测管理全部采用IP网络架构。该系统是为实现从省中心, 到市、县级的三级监测监管, 在省广电SDH干线网和市级传输网上构建全省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网。

各县级信号通过光纤SDH网和2M路由传输到相应的市级节点, 全省13个市级监测站再分别通过SDH网和4M路由传输到省监测台数据中心。县级数据到省数据中心的传输不依赖于市级监测站的服务器。

通过对市、县级机房末端的模拟、数字信号的监测和采样, 实现安全监测、质量监测、内容监测的三大功能。通过对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中播出信号的实时监测, 及时了解网络运行情况, 对未经批准播出的频道非法插播信号和有害干扰进行实时监测, 从而实现安全监测。通过在各本地有线广播电视分配网前端射频输出口的自动监测设备和数据采集传输设备, 对前端播出中出现的重大停播事故和播出质量进行监测, 及时发现前端各套节目播出中的重大异态, 汇总、处理、分析监测数据, 从而实现对广播电视的质量监测。通过安置在各本地有线广播电视分配网前端射频输出口的自动监测设备, 对各前端播出的各套节目内容进行巡回和锁定32个频道监测, 及时了解播出的频道和播出的节目内容, 从而实现对广播电视的内容监测。

徐州安播中心是市级监测中心, 具有监测权限和职责。监测机房有三台主机连接省监测平台, 用于通过省监测平台对辖区内有线电视信号进行监测。

(2) JSC-IP Wall

该软件是北京金数信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 该公司根据数字电视前端中开始大量使用TS over IP新技术的新情况, 并结合数字电视监测的特点, 通过自主技术研发及产品代理, 推出了数字电视TS over IP的监测理念与产品, 成功应用于江苏省省网。在对码流IP化监测的同时, 北京金数信公司还为客户提供了TS over IP码流存储的信源及IP传输的信源。另外, 公司还为客户提供IP Wall多画面监测墙。IP Wall可以将市台传到监测机房的IP数据包解压后播出。该软件功能强大, 可以进行画面分割, 实现多画面监测, 并可以设置多种不同的多画面数目, 从而灵活地实现同时对多个频道进行监测。同时该软件可以设置黑场、丢帧等报警参数, 从而实现智能监测。另外该软件还可以对播放的电视节目进行录像, 方便后期查询。该软件被安装在数字信号解码主机内。市台通过光纤将播出的节目以IP数据包的形式传至数字信号解码主机内, 再通过该软件对数据包进行解压播出、画面分割及智能侦测播出情况。该软件的使用避免了大量采购机顶盒和画面分割器的问题。图5所示为该软件运行界面。

(3) 矩阵控制软件

该软件用来控制矩阵, 可以操作矩阵进行输入输出信号的切换、轮循等, 从而实现将任意主机信号投放到任意电视机上。该软件被安装在矩阵及LED控制主机内。

(4) LED控制软件

该软件用来操作LED屏的显示方式、显示内容。该软件被安装在矩阵及LED控制主机内。

3.4 机房线路连接

各设备连接线路如图6所示, 将所有设备连接后, 任意主机的信号都可以投放到任意电视机上, 且可以进行轮询, 将不同主机信号循环显示到各电视机上。另外通过对电视机信号源的切换可以对数字信号、模拟信号和高清信号进行监测, 从而实现了既全面又经济的监测。建成后的安播监控机房效果如图7所示。

4 结论

省安播监测平台将监测系统、电视电话会议和公文传输共用一个网络, 合理地提高了网络利用率, 减少了重复性投资。该平台监测功能强大, 能够实现实时监测、录像查询、多画面监测、参数监测等功能。本文介绍的市级广电局内部网络及监测机房建设方案, 能够方便且充分地发挥省安播监测平台的功能, 同时又对其应用进行了扩展。将市台的有线电视IP数据包信号做为省安播监测平台的有益补充和后备信号, 另外也加入了对模拟和高清信号的监测, 实现了对辖区有线电视网内播放的所有信号进行监测。实践证明该方案不需要大量采购的新设备, 但是功能却很全面实用, 是经济高效的方法。

摘要:本文介绍了市级广播电视安播调动中心机房的建设方案, 为了局办公方便及更全面地监测辖区内广播电视的播出情况, 确保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 在充分利用省监测平台的同时, 对省监测平台的应用进行了扩展探索, 建成了功能全面、经济高效的市级广电安播监测机房。

关键词:网络,安播,监测,机房,建设

参考文献

[1]朱磊, 李元康.多信源广播电视监测安全播出调度系统的实践与技术特点分析.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 2009年第6期.

[2]徐淳宁, 于宝波.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控系统设计.

[3]孟繁博, 武爱敏, 刘延元.依托集中管理平台实现多种制式广播电视信号统一监测.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0年第6期.

地市级广播电视台 篇10

1市级广播电视时政新闻采编存在的问题

由于市级媒体本身的滞后性导致其在新媒体改革大潮中步子稍慢。对新媒体的理解不深入, 再加上本地媒体缺少竞争, 人员素质不高以及管理传统化等各种因素叠加, 导致部分市级广播电视台暴露出很多问题。

1.1传统媒体色彩过重, 对新媒体应用不足

在2014年8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就明确指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 强化互联网思维, 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但是有些地方广播电视台自己的微信号和自媒体平台, 即使开通也是内容更新慢、界面设置混乱, 不能反映民众的呼声, 不能解决民众的难题,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步调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更不用提媒体管理方式、新闻采编方式和稿件撰写的创新。

1.2采编模式落后, 难出精品新闻

由于对媒介融合的理解不深入,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能较好地实现融合发展, 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时政新闻的采编模式落后, 依然是传统的短视频、几张简单的照片, 再加上固定的模板, 这样的时政新闻难以吸引百姓的注意力, 而一些报道更是远离了百姓生活, 不能反映百姓生活面貌, 缺少对百姓生活的详细记录和真实反映。百姓的难处, 记者采访不到更不用提能够有效解决, 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1.3采编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知识更新慢

市级广播电视台的时政新闻采编人员总体素质不高, 缺少一定的专业性, 并且后续的自我学习能力较差, 不能跟上新媒体发展的潮流, 往往满足于今日做了几条新闻, 拉了几个广告, 拿了多少绩效等, 对于新闻属性、媒介运营、时政新闻特性、新媒体传播特点等全然不顾, 深度新闻几乎处于一片空白。在栏目设置方面除了几个广播台和音乐台、民生台之外, 存在新媒体传播渠道缺乏, 微信公众号粉丝数量不多、后台回应民众留言积极性不高、推文界面设置杂乱无章、色彩搭配眼花缭乱等各种问题。2提高市级广播电视台时政新闻采编水平的方法

时政新闻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时效性, 但只有真正到达民众经常接触的渠道, 时政新闻采编工作才算是达到预期效果, 实现有效传播。

2.1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协同发展

市级媒体一定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切实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增强整体传播效果。因此, 时政新闻的采编既要满足传统媒体播报需要, 更要适应新媒体传播渠道和民众心理, 安排专门的新媒体人员进行新媒体平台的搭建和推广, 积极适应新媒体发展时代要求, 让民众最快了解到本地最新信息, 保证他们的知情权和信息获取权, 逐渐培养本地民众从本地新媒体平台接受信息的习惯。

2.2创新采编模式, 提高采编人员的素质

面对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技术, 时政采编人员首先要不断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采编模式, 了解人民日报、新京报等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生路径, 学习他们是如何利用新媒体进行采编和传播的, 要组织学习小组, 分享学习经验, 提高采编人员自身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 采编人员还要加强自我学习, 除了学会全新的采编方式方法, 还应该把自己打造成复合型人才, 既能采编, 更能运营和设计、推广, 以获得良好的时政新闻传播效果。

2.3时政新闻采编应该坚持几个原则

首先, 要坚持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与灵魂, 失去真实性就失去了新闻立命的根基。其次, 坚持新闻的时效性原则, 尤其是在今天快速阅读的时代, 谁掌握了最新、最快的资讯谁就能够收获大批的忠实粉丝, 进而使粉丝形成时政新闻阅读和接触习惯, 增强本地新闻的传播效果。再次, 坚持新闻多渠道传播原则。面对各类新媒体传播平台, 传统的广播、电视台受制于时空的非便捷性而逐渐失去原来的光环, 因此, 时政新闻的采编人员一定要利用多渠道、多媒体传播平台进行大力推广传播, 比如:开通本地微信公众号, 入住搜狐自媒体、腾讯快报、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度大家等各种受众面较广的自媒体平台, 好好进行推广和营销, 通过逐渐积累受众来拓宽媒体收入来源。

摘要:新媒体不断改变着传统的媒体生态环境, 导致传统媒体愈发力不从心, 尤其是传播能力本就先天不足的市级广播电视。本文主要详细分析了市级广播电视时政新闻采编存在的几个问题并结合广播电视发展实际现状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广播电视,时政新闻,采编,新媒体,环境

参考文献

[1]孔丽娜.县级广播电视台时政新闻采编工作浅析[J].记者摇篮, 2016 (6) .

[2]叶琳, 李洁莹.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的采编技巧[J].新闻传播, 2016 (17) .

上一篇: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论文下一篇:计算机联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