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市级电视台

2024-08-23

州市级电视台(精选7篇)

州市级电视台 篇1

党的十八大提出,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各级媒体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州市电视台要充分利用接地气的优势, 践行“三贴近”“走转改”要求, 将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身边化, 提高人们的认同感。

1 充分发挥贴近性优势, 讲述好身边好人的故事

从受众心理学来讲, 人们往往容易对那些与自己经历相仿或者相近的人产生心理触动, 引起共鸣。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宣传工作上提出:“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 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 达到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之目的”。州市级电视台就是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方法, 充分发挥好接地气的优势, 讲述好老百姓身边自己的事情, 大力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经过前期认真策划和采访准备, 2014年1月1日, 玉溪电视台在重点新闻节目《玉溪新闻》中推出《身边的感动》栏目。栏目以“聚好人力量为善者喝彩”为主题, 讲述身边人、身边事, 报道展示凡人善举。节目播出后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和好评, 很多观众纷纷拨打新闻热线电话或发短信留言, 表达对《身边的感动》栏目的支持, 观众、乃至市领导还主动提供新闻线索, 要求对身边的凡人善举进行报道宣传。

《身边的感动》栏目之所以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好评, 正是栏目定位为《身边的感动》, 突出“身边”, 讲述的是老百姓身边的好人好事, 讲述的是老百姓身边的凡人善事。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 让观众从小事中品味大爱, 在平凡中发现崇高。正如观众在留言中所说, “把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搬上电视, 看了以后我们觉得真实、可信、可学。”2树立长期意识, 形成规模声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宣传弘扬核心价值观, 必须树立长期意识, 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①与各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办公室等相关部门联系, 请他们提供先进人物的线索;②结合各地广泛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 安排记者深入社区、厂矿、农村, 广泛收集素材;③利用好新闻热线电话, 及时采访报道观众提供的好人好事。

随后的实践证明, 只要深入基层, 就会发现许多好人好事的素材, 足以满足栏目长期开办的需要, 比如:记者深入基层采访后发现, 各地都在广泛开展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活动。按照“让善行义举上榜, 为凡人善举立传”的工作思路, 在社区、村组公共场所显要位置设置“善行义举榜”, 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目前, 玉溪全市已建立善行义举榜300多个, 8 000余人上榜。

3 抓好细节, 讲好故事

在具体采访报道中, 要避免假大空, 不要对所报道人物进行人为拔高, 而要以细节展示, 以细节感人, 让人感到可信、可敬、可学。如《马红英:不离不弃用心守护》, 讲述了一位普通市民马红英二十多年不离不弃, 精心照顾因公致残的哥哥的感人事迹。报道以马红英照顾哥哥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 通过洗脸、喂饭等细节, 展示了一个勤劳、善良的普通人形象。报道以细节打动人, 以亲情感染人, 给观众一种强烈的亲和力, 觉得这样的人真实地存在身边。

4 利用节庆日氛围, 有针对性地宣传报道

在节庆日, 人们往往会更多关注与节日有关的人物, 因此, 要充分利用好各种节庆日, 推出与之相关的人物报道。例如:在五一期间, 推出《劳动者风采系列》;在六一期间, 推出《美德少年》系列;在七一期间, 推出《美丽玉溪服务先锋》系列;在敬老节推出《最美家庭》系列等。

5 创新节目形式, 突出宣传主题

为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主题, 《身边的感动》栏目从形式上进行了创新, 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设计了贴近老百姓生活的片花和朴实响亮的定位语 (聚好人力量为善者喝彩) 。此外, 在每条新闻前, 以配音出字幕的形式, 给所报道的人物配上感动词。在编后记中, 把当期报道的人物和事迹提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24字进行点评、升华。

6 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 州市级电视台除开设栏目外, 还要充分利用各种电视手段和形式, 如专题报道、访谈节目、宣传标语等, 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放在重要位置, 贯穿于新闻宣传始终, 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为建设和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摘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筑起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是新闻媒体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本文就州市级电视台如何充分发挥优势, 践行“三贴近”, 更好地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合电视新闻工作实践进行思考, 提出方法及建议。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州市级电视台,好人好事

云南:州市级统筹走出稳健之路 篇2

1. 职工医保州市级统筹的理论探索

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2009年5月,云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州市级统筹工作列入省委、省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省厅党组高度重视提高统筹层次工作,提出“立足我省实际,满足发展需要,理论指导实践”的工作思路,由分管副厅长牵头,与省财政厅、云南财经大学合作,首先开展了云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州市级统筹的课题研究。通过对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群、缴费基数、基本待遇、基金收支结余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筹集医疗保险费、有效使用医保基金的理论和方法,对理性地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州市级统筹提供决策依据。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省厅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召集州市医保负责人就提高职工医保统筹层次工作进行可行性研讨,在全面听取州市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借鉴省外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经验,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州市级统筹管理的意见》(云政发[2009]148号,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核心内容列入了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实施方案之中,明确提出要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按照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完善措施、规范管理、积极稳妥的总体思路统筹制度设计。提出实行单基数缴费管理、合理筹集统筹基金、统一社会保障卡、统一信息系统、在统筹区内实行统一的医疗保险待遇等政策措施,在全省逐步推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州市级统筹。

2 职工医保州市级统筹方案的实践

依据“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云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州市级统筹先在6个州市开始试点探索,其余州市稳步推行。各地按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既定的“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注重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政策和措施开展探索。截至2011年3月,全省已全面完成州市级统筹实践工作。全省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统筹单位从134个缩减为17个,17个医疗保险统筹区主要以4种模式筹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主要实行“一集中,五统一”的统筹管理运作规程。

首先,“一集中”。就是根据州市级统筹的本质特征,打破传统的财政、税务和银行管理体制,医疗保险基金实行全额集中预算管理。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积累、风险储备”的总体要求,通盘计划、分级管理、综合协调并归集和调配基金,实行基金全额集中预算编制管理。通过目标管理考核,预留调剂基金,审定、预拨周转金到县(市、区)级经办机构,进行分级管理,及时进行审核支付,建立州(市)、县两级责任分担奖励机制。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州(市)级统筹”的原则,各统筹地区应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州(市)级风险储备金,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用于基金出现较大风险时的临时周转。

其次,“五统一”。就是按照统一制度安排、统一能力建设、统一缴费待遇、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信息系统,着力推进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州市级统筹。

统一制度安排。我们从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出发,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制度安排,在统筹区内统一具体政策,包括统一缴费基数和缴费费率,统一待遇标准(起付线、最高支付限额和共付比例),统一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办法、两定机构服务协议及管理办法等。

统一能力建设。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是州市级统筹工作成败的关键。在全省加强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站)“2113116”建设,即配备2名工作人员、1间办公室、1间档案室、3台办公设备(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1个服务窗口、1辆执法监察车、6项工作职责。明确各级政府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解决经办机构必需的人员编制,增加业务经费,配备工作设备的内容,建立与服务人群和业务量挂钩的机构、人员、经费保障长效机制。

统一缴费待遇。在实施医疗保险州市级统筹过程中各统筹区抓住医疗保险缴费基数的“双”改“单”和缴费机制的“拨”改“缴”两个关键环节。明确用人单位的退休人员,达到规定最低缴费年限的,其单位和个人均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实行单基数缴费,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负担。各统筹区将财政供养单位的缴费方式由财政核拨方式改为单位依法缴纳,财政供养与其他参保单位一样共同遵守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准则,医保负责核定,税务负责征收,单位负责缴费。在强调各尽其责,完善医保费征缴机制的基础上,从根本上杜绝财政供养单位欠费问题。统筹区内实行统一的医疗保险待遇支付。

统一服务标准。统筹区范围内,执行统一的费用结算办法;执行统一的用药范围、诊疗和服务设施标准;执行统一的经办流程,统一规范市、县两级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基金财务管理、经办服务、会计核算、票据使用、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的填报等方面的工作。

统一系统开发。为避免造成信息管理系统的重复建设,从而带来制度运行的高成本,要求各州市按照“部核心平台”改造完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并将信息系统最大程度地延伸到乡镇、社区,为最广泛的实现持卡即时结算搭建信息平台,实现统筹区“数据大集中”;我们还坚持社会保障卡统一制发原则,在全省逐步推广发行社会保障卡,到目前,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的参保人员使用了社会保障卡,2010年底,全省持卡人数达到708万人,为实现医疗保险即时结算构筑了统一的媒介;同时,我省还坚持异地持卡就医购药联网结算统一规划,从2009年起至2011年,分三个步骤开展全省异地持卡就医购药联网结算试点工作,统一优化升级信息系统,不仅实现统筹区内的持卡即时结算,也实现了全省范围内不同统筹区内流动参保人员的持卡即时结算,实实在在的减轻了参保人员的垫付压力,也大幅度地提高了我省医疗保险的即时结算率。

3 职工医保州市级统筹是建立省级统筹的关键环节

职工医保州市级统筹是医疗保

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城乡统筹是一个系统工程,关乎亿万人的健康福祉,涉及社会多方利益格局的调整,非常重要,也非常敏感。它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加大政府财政补助力度、提高待遇水平、缩小保障差距的过程,更是一项需要对制定政策制度、规范管理运行、优化信息系统、整合管理经办等一系列体制机制建设问题进行统筹谋划的宏伟事业。我们不仅要把它当作一项“为民办好事”的民生工程来抓,更要把它看作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基本制度建设来推进。因此,需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深入调研,冷静分析,尊重客观

实际,尊重基层创造,尊重其内在规律,科学决策、稳步推进、跟踪评估、逐步完善,用严谨、严肃、严格的态度,根据现有的工作基础和现实条件的可能,在继续巩固和完善现有的“四大板块”保障制度的前提下,把握轻重缓急,抓住重点,循序渐进,把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抓实、抓好,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整体健康有序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作出贡献。

——摘自王东进《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历史跨越》,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把医疗保障城乡统筹惠民工程建设好

险事业发展改革的必经之路,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延伸和深化,也是实现省级统筹的一个中间环节,这个环节起着承上启下、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州市级统筹的不断实践、完善医疗保险政策体系,探索路径,总结经验,才能为最终过渡到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省级统筹创造必要条件。

云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州市级统筹的探索、实践,改变了原多个统筹区域政策不一,最高支付限额不一,报销比例不一,信息系统、社会保障卡不一,两定机构资源不能共享等问题。实行州市级统筹,缩小了地区之间不平衡的差距,如各地缴费费率控制在6%—10%加2%之间,而绝大部分是8%—10%加2%之间,扩大了政策的覆盖人群和同等待遇享受人群,提高了医保制度的公平性和普惠性;实行州市级统筹,推动了全省范围内参保人员持卡异地就医购药和医保关系转接,截至2011年6月,全省异地持卡就医208,447人次,共发生异地持卡就医医疗费用1.6亿元,全省累计办理医保关系转移接续44089人次;实行州市级统筹,“大数法则”得以充分体现,增强了医保基金的支撑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了医保基金运行平稳,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得以明显提高。

市级电视台农业栏目的品牌经营 篇3

“品牌”本是企业产品经营的一个概念, “它是指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形成的那些有稳定品质、独特理念、鲜明标识及有较强竞争力、较大影响力、广受欢迎和瞩目并产生较高价值的那些产品。” (1) , 电视节目是一种文化产品, 其重要的不是能卖多少钱, 而是要打造出优秀的节目, 提高收视率, 扩大影响力。目前很多市级电视台节目的制作生产都离不开广告收入, “电视媒体的生存靠的是广告收入, 而广告经营必须依托品牌, 否则就失去了立足的根基。” (2)

经营电视品牌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 电视对农栏目的品牌经营也是如此, 可以分为品牌塑造、品牌推广和品牌维护三个阶段。

一、品牌塑造

1. 建立品牌的基础——确定栏目定位

从品牌学的角度来说, 定位是品牌之母, 鲜明准确的定位是市级电视台农业栏目塑造品牌形象的第一步, 也是关键的一步。栏目定位即把握市场需求, 首先要针对本地区农民观众的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等结合本地区的地域文化, 进行调查策划, 只有准确定位, 才能比较准确地了解目标受众的观看期待。

另外, 清晰明确的定位必然会形成严格的选题筛选标准, 一般市级农业栏目的节目内容比较混乱, 缺乏明确的选题标准, 既有介绍农村致富榜样, 又有讲授最新农业技术, 还有农业职能部门的农业政策、工作成绩等等。随着电视产业的发展, 农民和城市观众一样也进入到了“不知看什么”的时代, 况且电视现在是一个“分众时代”, 任何一个电视栏目既不可能面向“所有”观众, 也不可能在栏目中包罗万象, 这样反而不利于受众的选择, 培养他们的收视习惯, 所以市级电视台的农业栏目必须细化定位, 更加突出栏目的服务价值和实用价值, 凡是与栏目定位不相符的选题要坚决舍弃。

2. 建立品牌的根本——栏目应具有相对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市级电视台农业栏目应该突出与央视、省级电视台农业栏目的差异化, 办出特色, 办出个性。电视生产出来的电视节目产品与其他物质产品不同, 观众今天看了这个节目, 明天不想再看同样的节目, 在这个频道看了一个节目, 不想在别的频道看到雷同的节目。所以市级电视台在办农业栏目的时候不要盲目跟风, 必须要敢于创新。

现在农民的文化水平已经有了显著提高, 但与城市受众相比还是有很迥异的特点的, 他们喜欢通俗易懂, 贴近农村生活、具有实际价值的内容, 而且希望看到更具“农味”的电视节目, 所以应该从贴近性上突出栏目的独特风格和特点。贴近性包含地域贴近性和内容贴近性。我国农村分布广, 在地域文化、方言土语、观众接受心理、审美习惯等方面有较大差异, 而这正是市级电视台塑造品牌的优势所在。央视和省级农业栏目因为受众的广泛, 所提供的信息对某个区域的受众来说针对性较弱, 农民观众必须从中寻找适合自己的信息, 而市级农业节目很好规避了这一弱点, 例如一些本地成功的致富典型, 种养新技术, 当地农民接受应用起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拿来主义”的“水土不服”, 更具借鉴性和模仿性。

在内容上要贴近本地区农民的接受习惯, 站在农民的角度上, 创新节目内容、形式, 通过生动有趣的节目吸引农民的关注, 努力做到节目故事化、叙事平民化, 同时为了增加亲切感, 可以在节目中适当运用本地方言、俚语, 增加乡土气息。

3. 品牌制胜的法宝——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主持人的知名度关乎节目的收视, 全力打造能代表栏目风格的知名主持人是创立品牌栏目的一条有效途径。

主持人是栏目的引导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他/她就是一个符号, 一个标识, 是树立栏目形象的一种方式, 所以在形象定位、语言定位上要让农民接受, 要让农民感觉亲切。形象要简单大方, 不能太潮流、太前卫、太时尚, 否则会与农民观众产生距离感。

在语言上, 不能用都市化的形式去表达乡土化的内容, 不能高高在上, 用冷峻生硬的语言来介绍农业政策、农业科技。主持人必须用特定的语言方式来应对特定的观众群。可以尝试利用农村个性化的语言, 用当地农民熟悉的表达方式来表述, 真诚地面对他们, 多运用口语, 像唠家常一样亲切自然, 好像就在家里近距离地说话, 有轻松的感觉, 同时能让观众对主持人产生信任感, 增加收看欲望。

除了演播室的主持人外, 现在很多市级电视台的农业栏目也在节目内容中增加了节目现场主持人, 主持人出镜体验能增强信任感和实证性, 也能带给农民观众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使节目更具有故事性、戏剧性, 这样的主持人形象更贴近普通农民, 好好把握更容易提高主持人的知名度。

二、品牌推广

创立一个农业品牌栏目时, 在具备了个性特色、品牌主持人等内在质量的基础上, 还要增强市场营销理念, 扩大节目市场, 扩大市场开发的过程有一个投入期和成长期, 在这期间要强化栏目的包装, 应该强调的是, 在栏目包装里, 标识是最重要的识别系统, 就像名牌产品的商标, 最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名牌产品的商标对顾客来说意味着优质的产品、可靠的信誉。市级电视台往往由于制作水平有限, 对节目的标识、形象不够重视, 但品牌是个集合名词, 它包含名称和标识两部分, 品牌名就是“品名”, 是指可以用语言称呼的部分, 在电视节目中就是栏目的名称;而品牌标识是指某种图案或符号, 容易识别和记忆, 但不能用具体语言表达出来, 简称“品标”, 如栏目形象包装。

市级电视台的农业栏目要对栏目的宣传语、片头片尾、演播室装饰、声画造型、音乐、节奏、色彩、色调、字型等等细节做规范定位, 使之有确定的统一风格, 能凸显栏目的形象, 使观众即使不看内容, 从形象上就能识别出来。

在品牌推广中还要引入市场营销理念, 不能让农业节目与市场脱节, 用市场观念办节目, 注意栏目的营销, 可以通过开展大型活动来提升栏目的品牌影响力, 以大型活动吸引农民参与, 增强节目的可视性和互动性。

农业栏目还可以运用商业策略, 延伸节目产业链条, 可以兴办论坛、网站, 与农业企业、农业媒体合作, 进行农产品、农资产品等的冠名, 还可以把节目内容制作成音像制品出版发行, 在扩大品牌影响力的同时增加创收, 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品牌维护

创品牌难, 守品牌更难, 电视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 有一个长期积累、发展和不断自我调节的过程, 这其中就涉及了品牌维护的问题, 尤其是在品牌得到了观众的一定认可后, 要加强维护, 否则品牌就会消失。

“制作标准化、播出契约化、传播人格化是电视栏目制作与传播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3) , 品牌的维护意味着电视产品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节目质量、制作标准和艺术品格, 稳定的标准和质量依赖于专业化的创作队伍, 目前市级电视台农业栏目的从业者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 需要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积累。其中需要突出解决的就是要更具农民情结、农民视角, 深入农村办节目, 与农民打交道, 交朋友, 掏心窝, 不脱离农民, “接地气”的节目才能保持生命力和质量, 才能让农民觉得始终亲近, 始终“有用、可学、受益”。

一个农业栏目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统一性、连贯性, 观众在不断收看过程中, 品牌形象就会不断演化并加深, 留存于观众的头脑中, 这样, 品牌关系就会逐渐形成, 并牢固地植根于观众的收视习惯中, 建立起观众对于品牌栏目的忠诚度和信任度。

结语: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 农村受众精神、文化、科技需求的迅速增长, 以及农民创业和致富热情的逐步高涨, 市级电视台农业栏目的制作和播出拥有越来越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市场, 如果在品牌经营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相信一定能赢得更多当地农民的喜爱和支持, 也更能体现市级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所在。

注释

1 吴克宇.电视媒介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4.P24

2 任金州.中国电视与市场经济对话[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4.P213

县市级电视台数字电视机房建设 篇4

电视信号数字化是不可逆的发展趋势, 数字电视凭借其更清晰信号, 更多频道选择、更丰富、便捷个性服务, 已成为观众和电视台双赢的选择, 国家也在政策上予以扶持, 对于县市级电视台, 通常也只有1至2个自办频道以及插播个别频道, 因此, 数字电视信号整转应该依托市一级电视台功能完善大前端基础上, 构建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小前端机房即可。

1 系统总体设计

肇庆市高新区广播电视中心 (以下简称我中心) , 从肇庆市接收射频下传节目作为节目源, 我中心接收肇庆电视台下传主备两路RF信号, 并在本地完成对4套节目的广告插播和自办节目的插入。为了确保肇庆市下传信号源故障时不至于所有电视节目中断, 我中心还通过卫星机接收6套卫星数字电视节目作为节目备分。为及时了解数字电视信号情况, 还建设一套完善的监控系统, 对数字电视信号的质量和各项指标进行监控。数字电视机房系统建设总体分为传输系统、插播系统、监测系统三大部分 (图1) 。

如图1所示, 由于肇庆市下传2路主备射频信号, 因此首先需要射频切换设备完成地市下传信号的切换, 输出1路射频信号。在切换后的射频信号中, 对4个频道插入广告。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1.将这4套节目所在频点解调解扰生成清流数据;

2.将清流数据通过数字广告插播机插入广告, 经QAM调制设备调制到一个新的频点输出, 该频点与地市下传节目的频点不冲突即可;

3.为避免这4套插入广告节目与地市下传射频信号中的4套节目重复, 需在本地平台上加设1台QAM调制设备, 使其调制频率与地市下传信号中这4套节目所在调制频率一致, 并发送较高电平的空包数据, 从而实现对地市下传信号4套节目的覆盖;

4.本地自办节目通过编码后与插播四套等节目复用后输出;

5.上述节目不加扰输出;

6.6台卫星机输出的备份节目复用后调制输出;

7.EPG信号统一由地市进行描述, 中心所有复用器应具备中文EPG生成功能, 输出中文SDT表。

2 传输系统

两路RF信号源互为冗余备份, 通过KG-S201自动射频切换开关同时接收这两路信号, 平时输出主链路信号, 当主链路信号丢失时, 切换开关会自动检测到故障, 并会自动切换输出备链路信号。

插播节目经过调制输出射频信号, 和下传射频信号、空包调制信号混合后分配成两路信号, 分别送到两个前置放大器, 放大器输出信号送到自动射频切换器, 切换器只输出其中一路信号, 当主路前置放大器出现故障时, 则切换到备路前置放大器的信号, 避免了前置放大器的单点故障 (图2) 。

3 插播系统

我中心对肇庆市下传四个节目进行插播, 由于四个节目在同一个流上, 可以通过一台解调器很方便把四个节目流解调解扰出来, 以清流的方式送入插播系统。使用广告插播机, 直接在SPTS/MPTS流中进行插播, 而不需要将视频信号从TS流解码成SDI信号然后再编码, 插入处理在压缩域 (DCT) 完成。即可以充分保证视频质量又可以降低这类内容插入设备投资和连接复杂度。

4 数字电视监测系统

对数字电视IP前端监测, 主要针对中心机房接收的下传QAM射频信号进行指标的分析、报警、监测数据的记录、查询等功能, 从而全面有效监护节目传输过程, 全实时监测信源码流及视频内容故障。采用AD988HP多通道监管主机配合IPM68Plus多画面处理器完成信道、码流层实时指标监测及报警功能;16个频点的射频信号, 进入AD988HP多通道监管主机, 进行信道层、码流层的各种指标监测及TR101.290三级监测等功能 (图3) 。

AD988HP多通道监管主机配合IPM68PLUS多画面处理器完成故障录像功能。当系统检测到指定的信号出现异常时, 自动录像, 直到警报解除后5秒停止录像, 并将录像转换为H.264格式并存储下来, 同时可将存储的内容进行自动或手动删除, 操作人员还可以将录像内容调度到专用存储系统, 以备查询和分析。

5 结束语

县市级电视台在数字电视机房改造过程中, 往往考虑到配置功能完备的系统, 这样建设成本会大幅提高, 大大影响了数字信号整转工作开展, 针对县市级电视台的实际情况, 应该依托市一级电视台数字前端提供服务支撑, 根据自身业务量和业务需求规划建设数字电视机房建设, 来降低成本, 确保系统安全性和系统可拓展性即可。

摘要:数字电视信号整转, 机房建设是一大关键, 本文介绍肇庆高新区广播电视中心数字电视机房改造项目, 对项目的设计和效果进行了详细描述。

州市级电视台 篇5

媒介融合又称为“媒体融合”, 指在现代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飞速发展的基础上, 以信息消费终端的需求为指向, 由内容融合、网络融合、传播平台融合和接收终端融合所构成的媒介形态演化过程。i媒介融合一词最早来源于20世纪70年代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尼古拉·尼葛洛庞蒂利用绘图向学生演示, 在新科技的发展下, 计算机产业、新闻传播领域和出版印刷产业三者之间产生媒介融合的新关系。

近年来, 我国媒介融合承载国家意志加速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2014年8月重点强调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 这无疑为进一步突破体制壁垒注入动力。除了政策支持外,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也是催生媒介融合出现的重要原因。据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4年12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 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ⅱ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手机、pad等移动终端接触媒体内容。

总的来说, 媒介融合在我国的发展, 经历了新旧媒体之间竞争博弃、传统媒体借力新媒体发展等阶段之后, 正逐步步入新旧媒体共荣共生的深层融合阶段。媒介融合的发展既给各种形态的媒体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也带来新的挑战, 甚至引发传媒业发展的重新洗牌。

二、我国地市级电视台发展现状

1983年, 我国制定了中央、省、市、县“四级办台、全面覆盖”的方针。众所周知, “四级办台”的格局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关键作用, 但与此同时造成的无序竞争、资源浪费等情况也制约了中国电视事业的健康发展。尤其对于处在“夹心层”的地市级电视台来说, 上有中央台、省级台的无情挤压, 下有县市台的无序竞争, 总体发展处于被动地位。

(一) 竞争环境:多重竞争压力大, 受众有限

在我国“四级办台”的格局中, 地市级电视台首先受到软硬件实力皆雄厚的央视和省级卫视的挤压, 传播范围受到严格限制, 传播力先天不足, 影响力仅局限于本地, 广告模式相对单一, 覆盖范围狭窄, 相关的社会拓展业务也无法做到广泛传播。同时, 地市级市电视台还面临着县市级电视台的冲击, 市场份额逐步萎缩, 这对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地市级电视台来说无疑是严峻的挑战。

另外, 随着近年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冲击, 地市级电视台也不例外。新媒体凭借其传播渠道多样、传播内容丰富快捷、互动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在短时间内就吸引了大批受众。新媒体的出现直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因此, 地市级电视台在面对多级电视台的“蚕食”下, 又遭到新媒体的大量分流, 整体表现出多重竞争压力大, 受众有限的竞争环境。

(二) 经营管理:双元体制, 市场积极性不强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 我国市场经济观念的增强, 电视台逐步被确定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制度模式, 在运营过程中, 存在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现象。这种状况下, 对于地市级电视台来说往往表现为市场化不足, 缺乏资金支持的情况。这对于需要高投入、高消耗的电视业来说无疑是很难经营运转的。

同时, 我国电视台在计划经济时代曾长期为事业单位性质, 这使得地市级电视台在企业化管理上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意识, 在如何进一步进行市场化运行、提高传播力方面表现欠佳。因此很难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考核体系, 用以核算成本, 准确投入等。

(三) 节目制作:人才流失, 无品牌节目

一档品牌节目对于一个电视台的影响力来讲至关重要, 如湖南卫视打造的《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等就是其有稳定收视人群的重要保障。但是和中央、省级电视台不同, 地市级电视台很难形成品牌节目, 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人才的流失。

处在第三层级的地市级电视台往往给予员工的待遇较低, 这使得其很难引进一线的编辑、记者、制作人等, 即便是千辛万苦培养出的一批优秀的电视人, 一般也会想办法跳槽进入省级甚至中央电视台。人才的流失直接导致节目质量不稳定、节目内容不创新、员工缺乏积极性等问题, 形成了地市级电视台发展受限与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

综上, 由于多种原因, 我国地市级电视台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 并且随着新媒体的冲击, 极有可能会进一步缩小其受众范围。因此, 对我国地市级电视台来说, 站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 积极探索“地市级电视台+新媒体”的发展模式显得非常有必要, 换言之, 媒介融合战略对地市级电视台发展来说将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地市级电视台发展策略

近年来, 我国媒介融合正逐步步入新旧媒体共荣共生的深层融合阶段, 地市级电视台可借此契机, 探索发挥自身特色, 把握时代机遇, 适应更加丰富的媒体环境, 打造多元媒体形态的互动与联合, 借助新媒体成功转型。

(一) 充分挖掘地方潜在资源, 办好特色节目

相比中央台和省级台, 地市级电视台有一个竞争优势就是受众目标明确, 与当地市民在语言、文化、生活习惯上有着更加天然的亲和力与接近性。因此, 地市级电视台应充分挖掘地方潜在的资源, 找好定位, 办好本土特色节目。同时地市级电视台应积极适应新媒体发展, 着手利用网站、微信、微博、网络社区等新型媒体传播方式, 通过参与互动, 使受众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发生了改变, 多屏互动时代已经到来, 受众开始进一步细分。一档本地的特色节目对于本地市民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媒体的关键在于内容, 内容的关键在质量, 质量的关键在于 (下转第26页) 创新, 这时候, 地市级电视台更应该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自身特色, 利用新媒体做好“快+互动”, 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二) 经营多元化, 优化人才管理

在我国, 对于“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管理模式下的地市级电视台来说, 管理层次多、冗余多、效率低等问题的确已成为比较普遍存在的难题。和其它的传统媒介一样, 地市级电视台的经费来源除了财政拨款外, 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广告创收。对此, 地市级电视台应直面经济效益, 优化财务管理与人才管理, 从经营多元化的角度完善电视节目管理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增强自身经营创收能力, 为电视台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另外, 地市级电视台一方面必须重视本台现有人员各方面能力的挖掘与提升, 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使原有的人才具有符合新传媒时代需要的技能与素质, 同时也应该重视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 适当提高待遇, 设立鼓励创新机制, 把优秀的人引进来, 留得住。只有适应新传播环境的媒体人才才是节目质量和节目创新的保证。

(三) 扩展传播渠道, 细分受众

站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 地市级电视台应积极发掘人群覆盖上的盲点, 拓宽传播渠道, 不再局限于电视机, 而是将目标受众扩展到各种传播终端, 并实现多元媒体的联动。如地市级电视台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加强与受众的互动, 借力微博和微信的平台优势, 实现社交化传播, 既利用新媒体提高了传播效率, 又吸引到更多人的关注。

除了传播渠道, 地市级电视台在节目制作方面也要有主动融入媒介融合的意识。通过利用大数据挖掘受众数据, 对受众市场进行精细化管理, 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定期对受众展开针对性的调查, 及时了解受众构成、需求及偏好, 以此制定差异化的传播策略, 培养本土受众的忠诚度, 并探掘潜在的新媒体用户。ⅲ在节目的制作上, 不论是内容策划还是风格呈现都要考虑到PC端或移动端等不同媒体平台的区别, 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四、结论

总的来说, 媒介融合大背景下, 要想在激烈而复杂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无疑给地市级电视的技术水平和人才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介融合已进入深度融合阶段, 地市级电视台面临着激烈和残酷的竞争, 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我们只有正确分析地市级电视台所面临的困境, 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积极应对, 找准地市级电视台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并强力实施, 才有可能在新的传播环境下找到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在竞争中不断开拓进取, 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汪震宇, 张小强《论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极其应对》

[2]《第35次CNNIC报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http://news.mydrivers.com/1/381/381898.htm

州市级电视台 篇6

1 媒体融合发展已成必然之势

“媒体融合”之说,最早由美国教授浦尔提出,原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简单地说,就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和互联网站的采编作业有效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集中处理,并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因此可以说,实现媒体融合发展,就是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长,推进二者的优势互补、一体发展,打造更高更快更全面的立体融合型媒体,使媒体的宣传功能更为多面而广泛,既让受众有了多方位的体验,也使媒体拓展了发展空间,始终保持对社会舆论的引领作用。

当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渠道,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新闻传播和新闻生产的方式,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尤为重要、迫在眉睫。在市场需求和全球大潮流的驱动下,媒体间除了融合别无选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刻不容缓。

2 当前媒体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单一性。从目前地方新闻业态来看,各类媒体均呈单一运行状态。市级电视媒体仍然依托新闻图像通过电视媒介说事、市级报刊仅仅依靠一两张报纸固守传统阵地、新兴的网络媒体虽然来势汹汹但毫无章法,大部分媒体各成一体、各自为政,虽有自身之特长,却无系统性、规范性。

二是片面性。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淘洗,媒体的受众逐渐分化,各类媒体逐渐拥有固定受众,受众之间甚至有较明显的界线。比如当成年人端坐电视机前时,年轻人却围在电脑旁追剧、浏览新闻、听音乐或玩游戏。这就是媒体的片面性问题。各类媒体只为本媒体受众服务,更多讲述这些人关心的事,因此而有意无意地划出了“势力范围”。

三是杂乱性。随着各类媒体的加快发展,为了占领市场,一些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采取比较偏激的方式发布新闻信息,其中存在不少虚假信息,有的网站甚至专门报道负面消息,为了吸引眼球不惜违背新闻准则,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的是较为纷乱的舆论空间。这些现象,从技术层面来看,破坏了新闻规范,容易引起受众的视点混淆、认知混乱;从政治层面来看,舆论口径不一,则有误导公众、影响社会稳定的危险。

3 市级电视台打造融合型媒体的途径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摆在各级媒体面前的一道崭新课题,毋庸置疑,目前媒体融合发展的态势已形成新闻传播领域的又一次“革命”。一方面,作为传统媒体,必须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精神,及时推进媒体融合进程,争取早走一步、先跨一步,牢牢把握主动权;同时,还要精准谋略、科学规划、积极实施,让媒体融合的理念变成现实、落地见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从层级体系来看,市级电视台上下左右面临上一级媒体媒体、县级媒体和网络新媒体的资源挖掘与触角扩张,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为此,作为市级媒体必须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超前思维、积极行动,大胆改革创新,着力探索实践,走好融合发展的每一步,切实把握住未来舆论阵地的主导权、话语权。

3.1 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搭好媒体融合的台子

充分利用市级电视台旗下台、报、网初具规模的优势,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平台,实现台、报、网的高度融合,以此推进融媒体的深度发展。一是要打造好新闻前台。集合电视、网络和自办报刊各项要素,打造一个总的新闻发布前台,统一舆论导向,分层分类发布新闻信息,实现新闻内容的高度融合,做强新闻主业。首先,要把群众关心的政策、民生信息通过融合的新闻平台解读到位,以权威性提升公信力、掌握话语权。其次,要精细化规划发展融媒体,突出地域特色,形成区域品牌。近年来,泸州电视台积极探索实践融媒体的实现形式,通过融媒体平台精心打造了“泸州现在时”、“酒城新报”等多个媒体融合的载体,全方位、多角度报道泸州的民生民情,受到广大观众和网民的关注与喜爱。第三,强化媒体的互动性、及时性、服务性,摒弃“我说你听、我写你看”的无互动模式,体现媒体报道的个性化,为受众量身打造贴心的信息服务和新闻套餐。比如在大时段新闻“泸州现在时”栏目中,泸州电视台专门设置了一个新媒体主编岗位,负责电视平台与新媒体平台互动环节的设计和操作,使一直以线性传播为特点的电视节目更具贴近性和互动性,节目的服务性得以增强。二是搭建信息融合平台。充分运用网络现代技术,建立融媒体采编播中心,搭建信息多元、资源共享、口径一致的交融平台,实现一件新闻产品的多介质、全方位传播。以泸州电视台为例,目前正在发展“5+1”信息平台,即以电视传播为主载体,将泸州网和泸州电视台官方微博、微信、微视以及“掌上泸州”、“爱城市+”手机客户端等统揽于一体,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和新闻信息统一生产、统一发布。其中,泸州电视台与中国电信合作运营的“爱城市”手机客户端,在短短几个月里,用户已从30万增加到了70万,泸州频道的活跃度与成都频道不相上下。泸州电视台旗下的酒城新报开放的“掌上泸州”手机客户端目前也拥有了12万用户。三是建好统筹调度平台。应加强对融媒体建设的组织指挥,建立领导机构,形成媒体融合运行的“总司令部”,增强媒体运作的统筹协调力度。配套建立一系列融媒体管理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落实工作责任,构建融媒体目标考核体系、责任工作体系和指挥运转体系,确保媒体融合运行规范有序。

3.2 强化互联网思维,放下传统媒体固有的架子

长期以来,作为主流媒体的市级电视台,形成了规范、严肃的新闻“表情”,新闻播报有章法、有深度,但灵活性、互动性不够,少数员工还有固步自封的思想,还存在“我是媒体老大”的自负意识,“板起面孔”讲新闻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在新媒体涌动、自媒体活跃的今天,这种新闻发布方式和传统落后思想已不适合社会形势的发展要求。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必须转变落后观念,重新找准定位。首先,要转变新闻传播方式,紧跟互联网发展步伐,树立“受众为本”的理念,根据观众需求生产形式新颖、活泼而又丰富的新闻产品,提供让受众可以参与、可以分享的新闻报道。应该视受众为合作伙伴,甚至与受众一起共同参与新闻线索搜集、新闻来源确认、报道角度选取等各个环节,形成受众置身其中的“三维新闻空间”。其次,要用互联网的思维、眼光来组织新闻、报道新闻,积极改变新闻的采访手段与报道形式,减少中间环节,用好用活微信、微博、微视平台,通过最简单、最便捷的方式传播新闻。第三,要敢于放下身段,抛弃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老套的新闻表达方式,用群众的视角来报新闻,用最平民化的语言来说新闻,争取受众的回应与支持。

3.3 强化作风建设、队伍建设,打好适应社会需求的底子

打好媒体融合战略,核心在人。实现媒体融合,从业队伍是基础、是底子、是关键,需要尽快培养一支集采编摄播于一体的、作风过硬的融媒体新闻队伍。首先,必须高度重视新闻记者的作风建设,用好新闻战线“三贴近”的“传家宝”,在媒体融合的实践中塑造新闻队伍的良好品格和先进性,通过新闻队伍的艰苦努力促进媒体融合有序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奉献高品质的精神食粮。其次,要着力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建立常规培训制度,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促进新闻记者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新闻报道理念,提高思想认识、从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作为传统媒体从业者的我们,要敢于大胆打破传统的报道思路和报道方式,运用好我们身边的多重工具,做一名名副其实的“背包”记者,用好包中每种“工具”的优势:一张新闻图片可以提供新闻现场的视觉聚合信息;一段声音可以让新闻报道内容权威可信;一段视频可以直击新闻现场;一个图表可以让数字和数据一目了然;一段三维动画可以实现报道的耳目一新。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泸州电视台以新闻宣传中心为试点,开展融媒体型“背包记者”培训计划,要求新闻记者在一线采访时,现场即时编发微博,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在一条条新闻报道播出前,一个个碎片式信息被及时传往信息交互平台,而随着泸州电视台官方微博内容的不断丰富及时,粉丝的数量和关注度也随之快速增长。截至目前,泸州电视台的腾讯、新浪官方微博粉丝数量共计达到了13万余人,实现了微博作为新闻报道第一落点的传播功能。

3.4 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迈好走向媒体融合的步子

首先,要通过各层级的调研论证,把握规律、放眼长远、因地制宜,周密制定市级电视台融媒体发展规划,合理安排融合的步骤与方式,提出融合发展的目标点、路线图和时间表。其次,要根据新的态势和新兴媒体的特点,制定媒体内部机构改革方案,树立扁平管理思维,建立起“中央新闻厨房”和集成信息处理系统,实现采编流程融合、机构交融整合、人员合理流动。机构改革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没有管理方式和内部机构设置的改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就是简单物理堆砌的假融合,而不是产生化学反应的真融合。第三,要强化制度建设。在机构改革的基础上,要着重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运行机制,配套推进人事制度、采编制度、薪酬和考核办法等领域的改革和调整,强化对媒体融合的资源集聚和要素保障,确保媒体融合顺利、有序实施。

4 结语

媒体融合既是市级电视台抢抓未来舆论主动权的一次战略机遇,也是传统新闻生产和播报方式的一次艰难蜕变。正如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中写到的那样,“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传统主流媒体不仅需要澎湃如昨的热血,还需要刮骨疗伤的意志,甚至是壮士断腕的勇气。”我们唯有把握潮流脉搏、掌握科学规律、抓住时代机遇、积极融合变革,才能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将市级媒体打造成为“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使市级媒体成为现代传播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庄严《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州市级电视台 篇7

当今时代电视产业发展已经展现出新的趋向和特征, 包含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以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电视观看需求。在如此激烈的新闻媒体竞争之中, 如何能够在电视广播领域中找寻其发展的新突破, 是当前广播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首要任务。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内容体现在广播效果的达成以及广播技术的实时通信。本文以苏州吴江电视台的现场直播技术发展为研究内容, 进而探索出未来电视广播事业发展的新动力。

1 电视台现场直播技术发展

1.1 采用电话线方式传递实时信号

由于最初的技术条件现实, 所以采用电话线将现场直播的信号传递给电台, 是实用性特别强的操作方法。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选择两台直播设备, 其接收端的构造是包括着双向开关、音频变压器以及接收调音台, 采用50V直流电压、通过推拉电位器进行信号的实施控制。优点是抗外界干扰能力强, 但缺点表现在电话线本身的技术特点, 使得信号传送精度低, 抗干扰能力差。[1]

1.2 采用射频机方式传递实时信号

由于调频广播距离和发射天线以及接收天线的位置设置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根据现实的情况合理布置天线的方位和高度, 一般标准视距约为42千米, 如果采用的调频发射机的输出功率为50W, 可以增加两倍的视距。它的优点是可以改善电话线方式的缺点, 但其存在的缺点是表现在使用过程中将会占用有效频段, 所以难以进行远距离现场直播, 天气等自然原因对其影响很大。

2 市级现场直播技术要求

2.1 市级广播电视台现场直播的特点

由于市级电视台的工作和居民日常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所以从技术以及效用上进行分析, 需要具备以下几点特征:1.具有广播的规模性, 能够有效扩大现场直播的范围。2.实时同步性好, 能够显著提升传播的时效优势。3.操作可行性高, 有效控制运作成本。4.现场互动性强, 具有直观性以及真实感特点, 让观众能够在观赏的过程中将感情融入到节目当中。[2]

2.2 现场直播时需要的设备构成

作为综合性的电视广播内容, 在进行现场直播时, 需要采用多种具有针对性效用的设备。其中包括着以下几个方面, 分别是实时信号的收集设备、信号加工处理设备、模拟和数字信号的转换设备、信号传输设备, 信号接收设备, 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导播控制构件。其中也包括现场直播中需要的工作设备。譬如电源供给, 灯光、音响设备以及便于移动运输的工具等。

3 市级现场直播技术应用与设计

3.1 现场直播技术设计原理

如果从广义角度进行分析, 电视直播过程中体现的是通过现场的设备以及信息传送系统的作用, 在保证高清晰画面以及实时通信的基础上, 将新闻工作现场和导播室进行有机的融合。后者是起到控制和调节的作用, 前者是起到新闻工作顺利进行的效果。需要通过摄像机的艺术化拍摄, 现场设备的有效运作, 再通过视频、音频信号的综合处理。将数字信息通过相应的信号传输系统, 精准的传达给机房, 经过切换设备的信号选择, 进而通过前端有线设备和发射台的使用, 将电视信号传达给观众。

3.2 现场直播技术运作方式

现场直播需要达到信息化处理和观众感受的协调统一, 所以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 应该保持传输的图像信号在其色度、亮度以及信噪比方面具有协调统一性。故此本电视台选择摄像机是Panasonic的P2HD设备, 它的性能特点非常卓越, 这是拍摄质量保障的前提, 同时电视台采用的是具备双路视频输入和单路视频输出的JVC CM31531—A01设备, 切换机选择的是Pj Time.COM矩阵切换器, 视、音频分配器, 录像机等设备的选择均是现在一流的产品, 进而可以保障其直播效果达到最优化。

其现场信号的处理过程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主摄像机、左右两侧摄像机和游动摄像机的操作, 将采集的视频信号通过监视器, 进行统一化运作以及信息化处理。因为在统一时刻呈现在大众面前的只能是一种摄像机的拍摄结果。所以需要根据现场的环境, 视频的剪辑以及活动目的等方面的综合影响, 进而选择合适角度, 具有动感的镜头组合。视频信号传输的过程中, 需要有相匹配的现场调音设备, 它的工作包含着两个方面, 一个是需要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达到同步。另一个方面则表现在音频信号精度的准备把握, 同时可以配上能够营造氛围的背景音乐。

将采集的信号通过切换台的作用进行信号的分离, 在此过程中可以实现视频画面配有字幕的效果, 所以需要有高精度的字幕机。最后将综合的信号通过视音频分配器, 进行信号的重组和分解。其中一路是通过微波发射机直接广播出去, 另一路是进行录像, 并最后到达监视器的屏幕, 进而可以进行实施的监控。同时需要直播现场和直播室之间进行及时的通信, 保障信号和节目运作的双向同步。

3.3 现场直播技术使用规范

在现场活动举行的过程中, 需要根

云南省大理州苍山电视转播台 (以下简称苍山台) 是于1975年4月25日经云南省委批准, 省计委行文, 决定在大理地区建立的一座滇西广播电视骨干转播台。

1基础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建设情况

1.1发射机房建设

1979年6月首先在距海拨4092米高地约30米处建盖一间临时机房转播云南电视台节目。山顶机房始建于1981年, 位于苍山中和峰与小岑峰之巅海拔4092米的峰顶, 座西面东, 为三层 (约730平方米) 石混结构建筑。从1982年至今, 山顶机房经历恶劣天气影响, 不同程度遭到损坏, 出现了严重漏水和裂缝情况。期间分别两次用6厘米厚钢板对机房屋顶进行了钢结构改造, 有效解决了渗水漏水问题。

1.2铁塔建设

2006年由于遭受罕见的暴风雪灾害, 于1981年在山顶建设的一座30米高圆型钢管拉线铁塔倒蹋。

2007年, 山顶铁塔恢复重建例入中央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项目, 由国家广电总局和地方政府联合投资, 并于同年10月顺利完成建设, 该塔为圆型钢管直立式结构, 高38米, 建在发射机房南侧。2009年, 又在发射机房北侧新建了一座20米高的角钢直立式钢塔用于发射省级广播节目。

1.3天馈线系统

1981年, 在30米高的钢塔拉线塔上安装9层蝙蝠翼天馈线。后来多次更换过天馈线系统, 从2007年至今重新架设4层4面双偶极子电视天线, 新架设一幅3层4面偶极子调频天线。在38米铁塔上新装4层4面偶极子17频道电视天线, 在20米角钢铁塔上新安装2层垂直极化天线。

2012年, 苍山台完成了5KW4层FM单偶垂直极化宽带天线的安装、调试工作。从而解决调频发射机无备伤天线的问题。同时, 完成了双层单偶极子垂直天线的安装、调试工作, 作为另一套调频发射备份天线使用。

1.4发射机

1976年, 安装一部100瓦单通道彩色电视差转机, 后安装第一台10千瓦双通道彩色电视发射机 (主机) 及第二台10千瓦彩色电视发射机 (备机) 。

2002年, 对10 KW主机前级进行技术改造, 用1千瓦固态发射机替换了10千瓦发射机的前级设备, 并改为单通道工作方式。2008年, 新购了一台全固态彩色电视发射机, 替代了原来10千瓦彩色电视发射机。

2007年至2009年随着中央和省级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项目的完成, 先后安装了1KW调频发射机2台和3KW电视发射机1台。

1.5传输设备

1979年, 用2频道5单元八木天线接收梁王山发射的2频道信号, 送入发射机经二次变频后, 用11频道播出。1984年11月, 开通了楚雄紫溪山到大理苍山1.4G大微波线路传送电视信号。后来利用卫星地面接收天线, 接收云南电视台节目

广播电视高山转播台站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探讨

文丨高毅

摘要:通过对广播电视高山转播站台的调查研究, 根据现在在广播电视技术在本地的发展状况, 结合现在广电技术, 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 并在此基础上, 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一些分析。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网络媒体;高山转播台

据特技切换工作的实时要求, 进行事先的特技切入操作。监视器控制4台摄像机和1台音频设备的输入信号。将现场的信息获取之后, 进而通过字幕机的叠加产生出音频配字幕。同时需要注意现场环境的照明效果。在节目进行之前, 进行充分的准备, 包括节目的安排, 节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即兴表演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后续延展。调整现场直播过程中用到的各种设备, 使其均能够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

在信号处理的过程中, 要能够有效降低信号的白噪声, 以及保证信号在传输以及微波发射过程中不产生失真的现象。同时要注重各个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其具有的操作特点, 以及综合效果达成的有机衔接。并充分考量在节目直播中可能会出现不可预测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方法, 进而在高质量以及高水平的运作中能够达到节目播放的预期效果。

在节目播出之中需要考虑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抗干扰的能力, 包含着自然因素的影响, 以及整体效果实现的技术特性。进而在预知的情况中, 呈献给观众最好的视听享受。

4 总结

有人称电视生活已经是人类精神活动不可替代的重要内在驱动力。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开展多元化的电视节目是非常有必要的, 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正是在此大背景下, 以市级广播电视台的现场直播为研究切入点, 通过信号信息技术角度进行分析, 把握现场直播过程中的技术特点。并通过实例进行相应的解析, 介绍现场直播的原理, 并辅之以实例, 在此基础之上, 从实际的效果出发, 分析现在市级广播电视台现场直播技术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俭旗, 王丽娟.焦作电视台新闻直播系统[J].中国有线电视.2005 (07)

上一篇:业余短跑论文下一篇: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