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二期手术治疗论文

2024-10-01

一期、二期手术治疗论文(共8篇)

一期、二期手术治疗论文 篇1

腰椎结核在脊柱结核中发病率最高, 患者一般患病时间长, 经济负担重, 身心压力大, 重者常导致残疾, 丧失劳动能力, 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对于伴有明显死骨形成、椎旁脓肿的腰椎结核患者保守治疗往往效果不佳, 需手术干预。本院2009年7月~2013年10月对34例符合手术指征的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术,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7月~2013年10月收治腰椎结核并手术患者34例, 手术指征为:1较大椎旁脓肿形成;2脊柱存在明显不稳定;3严重或逐渐加重的神经受压症状;4>40°的侧、后凸畸形。其中男14例, 女20例, 年龄22~67岁, 平均年龄49岁, 病程4~20个月, 平均病程11个月。术前均行2周以上HRZE抗结核治疗, 待全身情况稳定后手术。

1.2手术方法全身麻醉生效后, 患者俯卧于手术台上, 常规消毒铺巾, 取腰背部后正中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 剥离双侧骶棘肌, 撑开自动椎板拉钩。分别在椎体两侧椎弓根钻孔并置钉, 放置预弯螺棒及横连, 于髂后取髂骨, 处理椎间关节及椎板, 应用髂骨植骨并取髂骨块备用, 放置负压引流管后缝合切口。侧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 取侧腹部切口, 逐层显露至肾后脂肪, 显露腰大肌并切开, 处理节段血管, 显露腰椎椎体侧方, 刮除病灶及死骨, 减压至后纵韧带, 彻底清除后, 椎间植入合适自体髂骨, 固定牢靠, 放入雷米封注射液, 逐层缝合切口。

1.3术后处理术后遵循联合、足量、长程的抗痨原则, 应用HRZE四联抗结核治疗并积极营养支持, 术后2周佩带支具下地活动。

1.4疗效评价术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VAS评分) 、腰椎畸形矫正情况 (Cobb角) 、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frankel分级) 。

2结果

34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900 ml, 手术时间3~7 h, 平均手术时间4.2 h, 住院时间25~65 d, 平均住院时间35 d, 出院后均获得随访, 时间1~2年, 术后末次随访X线均显示骨性融合。术后改善情况均取末次随访结果。见表1。

3讨论

3.1腰椎为血运末梢, 骨质疏松, 承受压力较大, 为结核细菌易侵蚀的部位, 侵蚀后分布于椎体及椎间, 流注形成椎旁脓肿, 但即使是前路手术, 对病灶的清除也是相对的, 化疗药物是治疗疾病的基础[1], 规范化疗应该贯穿结核治疗的始终。相对彻底的病灶清除, 术后牢固固定, 是结核患者康复的必要条件[2]。

3.2结核作为一种消耗性疾病, 术前及术后的营养支持亦极为重要;术者需熟悉腹部前路解剖, 因腹膜解剖特点, 长期混合感染者易形成瘢痕, 分离过程要注意防止腹膜破裂。对于存在较大畸形的患者, 有必要长节段固定以获得较好的稳定性, 对波及2个椎体的结核可采用跨椎间隙长节段固定;作者主张患者卧床2周后再下地活动, 可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3.3一期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的优势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还存在着单纯前侧入路、单纯后侧入路及前后联合手术的争议。一期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的优点如下:1术野清晰, 在清除脓肿及死骨方面可获得较后路清除明显的优势;2腰椎后路固定并植骨融合可以获得更佳的腰椎三维稳定性, 患者可较早下床活动;3可避免前路内固定物的排异反应、病灶扩散、内固定失败等风险;4在矫正脊柱畸形并维持度数方面有明显优势;5L5因解剖原因只能采取此种术式;单纯前路手术的方式, 往往获得的稳定性较差, 且内固定易发生排异反应;单纯后路手术, 往往减压及清除脓肿困难, 容易伤及腹膜, 对于需要截骨矫形的病例, 操作困难且风险大。对于结核的治疗, 在安全的基础上保证疗效的最大化是最重要的目标。一期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术固然有2个切口, 术中需翻身、手术时间长、出血量较大等不足, 但在术后稳定性和脓肿清除率方面均得到最大化, 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及手术条件逐渐进步的情况下, 是目前治疗腰椎结核较为理想的方案。

参考文献

[1]Yang SF, Chen J.Thoracolumbar tuberculosis treatment by one stage of debridement and screw-rod system via aterior approach.Sichuan Medical Journal, 2008, 29 (10) :1349-1350.

[2]Jain AK, Jain S.Instrumented stabilization in spinal tuberculosis.Int Orthop, 2012, 36 (2) :285-292.

一期、二期手术治疗论文 篇2

北京“云”一期通过鉴定二期于2010年完成

本报讯日前,北京市计算中心建设的北京云公共计算平台一期工程(即20万亿次公共云计算平台)通过专家鉴定。该平台与“2812”科技北京行动计划的对接,将进一步推动北京区域经济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北京市制造业“两化融合”。据悉,北京“云”二期扩建工程将于2010年完成,届时将达到100万亿次的计算能力,而500万亿次的三期扩建工程也计划在2013年完成。

华胜天成助力甘肃电信领跑全业务竞争时代

本报讯 日前,华胜天成完成了甘肃电信“针对性营销系统”、“维系挽留”和“实时ETL改造”建设项目,为甘肃电信领跑全业务竞争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悉,华胜天成承建的这个项目是甘肃电信2009年企业信息化部的重点工程。其中,“针对性营销及维系挽留”项目是中国电信集团的建设重点。新上线的项目让甘肃电信可以利用客户消费需求、消费特征等信息对客户进行细分,进而针对不同需求特征的客户群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套餐和服务,提升了甘肃电信的营销成功率。

BUFFALO推出3.5英寸外置硬盘

本报讯 近日,BUFFALO推出HD-CXU2外置硬盘,该产品容量设为500GB、1.0TB、1.50TB、2.0TB四个档次。具有等同于军用级别的数据自动加密功能,储存在硬盘上的数据在写入数据时即会自动加密保存; 内建ECO省电管理软件,能够智能化地进行供电或断电。据介绍,HD-CXU2硬盘有望在月底上市。

爱国者联手成龙发布电影相框

本报讯 1月20日,华旗资讯召开 “爱国者携手成龙推出醉八仙全球首款手办模型”的发布会,宣布与成龙第100部担任主角的电影作品《大兵小将》达成深度合作。据爱国者数码相框总经理陈利军介绍,这款电影相框是全球首款能够播放高清电影的数码相框,能够支持1920×1080分辨率影片播放,支持1080P的全高清播放。

Salesforce.com 推出Spring '10方案

本报讯 1月18日, Salesforce.com推出第31代Spring’10 方案,为多项系统提供崭新功能,包括Sales Cloud 2、Service Cloud 2和 Force.com。Spring '10同时为salesforce.com引入全新设计的用户界面,新界面一方面保留屡获殊荣的功能,另一方面带来新颖的外观和感受,令用户更容易寻找所需项目。Salesforce.com通过实时云端基础架构,一年将进行三次季度发布,确保近7万名salesforce.com客户能利用最新的云计算技术发展业务。

神码QIC智能多媒体会议室主打高清

本报讯 1月19日,神州数码携手华夏电通共同推出了“神州数码QIC智能多媒体会议室解决方案”。该方案具有高质量、高集成、高便捷的特点,能够实现好的多媒体会议室质量,可应用于高清视频会议室、特型会议室、培训室、临时会议室等没有专业人员支持的会议室等。颇有意义的是,该方案将复杂的会议室建设需求变成简单的、模块化的、可统一管理和复制的解决方案,是神码对会议室建设行业的尝试。据悉,神码将在广州、成都、上海、西安、长沙等城市进行一系列的推广活动。

AOC发布14款新品主推时尚

本报讯 近日,AOC在全球发布了从15至24英寸全系列LCD宽屏显示器新品14款,其中包括全球惟一的广视角“IPS炫彩硬屏”iF23、节能超过50%的“绿宝”e936、升级WLED背光的“锋·尚”V24t LCD TV Monitor等,还有尚未在国内发布的“37”、“39”、“40”、“41”等系列新品。

民政部与英特尔联合启动“芯世界”公益创新奖

一期、二期手术治疗论文 篇3

1 临床资料

本组118例, 男性81例, 女性37例;年龄最小5岁, 最大65岁;其中低位脓肿 (皮下脓肿32例, 肌间脓肿28例, 肛管后间隙脓肿16例, 坐骨直肠间隙脓肿18例) 94例, 高位脓肿 (直肠后间隙脓肿14例, 高位马蹄形脓肿4例, 高位粘膜下脓肿2例,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4例) 24例。

2 手术方法

2.1 一次性切开根治术

(1) 适应证:低位脓肿。 (2) 麻醉:骶管麻醉或鞍麻。 (3) 操作方法:病人取截石位或侧卧位于手术台上, 在脓肿波动明显处, 做一放射形切口, 切开皮肤, 皮下组织至脓腔, 排出脓汁, 伸手指入脓腔内探查, 遇有间隔者予以去除, 有异物者取出之, 用双氧水冲洗脓腔, 使脓汁排净, 用球头探针或长弯止血钳向齿线方向轻缓试探, 左手食指伸入肛内引导下寻找到内口, 将肛门外切口与内切口间组织一次性切开, 向外延长切口, 同时切断部分内括约肌、外括约肌皮下层至浅层, 扩大创面, 用刮匙去除脓腔内的坏死组织, 修剪创缘, 使之呈棱形开放, 术毕, 油纱条填塞引流。

2.2 一次性切开挂线术

(1) 适应证:高位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2) 麻醉:骶麻或鞍麻。 (3) 操作方法:病人取截石位或侧卧位于手术台上, 于脓肿波动明显处或穿刺针批示切口部位, 行放射形获弧形切口 (直肠后间隙脓肿应在5点~6点~7点之间放射切口, 坐骨直肠间隙脓肿或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应在肛缘外2~5cm处弧形切口) , 切开皮肤, 皮下组织, 用血管钳钝性分离肌层至脓腔, 排出脓汁, 适当延长切口, 切断部分内括约肌、外括约肌皮部、浅部, 扩大创面, 若为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应延肛提肌纤维方向扩大创口, 使创面内窄外宽, 用手指伸入脓腔探查, 分离间隔, 双氧水冲洗脓腔, 用刮匙轻刮脓腔去除坏死组织。然后用球头探针或弯止血钳向齿线方向及齿线以上脓腔的顶端方向轻缓试探, 并在伸入肛内食指引导下找到内口, 切开齿线以下的脓腔部分, 若脓腔顶端未找到内口为盲端, 可在针指间最薄弱处人造内口, 同时与切口之间做胶圈挂线处理, 修剪创口边缘, 使创面底窄上款, 内小外大, 充分开放引流, 术毕放置油纱条引流, 常规包扎固定。

3 治疗结果

本组118例病人均采用脓肿一次性切开或切开挂线治疗, 全部治愈, 近期效果满意, 随访3年仅1例术后复发肛瘘。本组病例疗程最短14d, 最长37d, 平均15.5d, 术后无并发症及后遗症, 肛门功能正常。

4 体会

4.1 病例的选择首先要明确诊断, 根据脓肿的高、低和部位的不同, 而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 不能千篇一律的切开或切开挂线等。

4.2 切口的选择首先要明确诊断, 根据不同部位的脓肿的大小来选择切口:放射形、横形、弧形。

4.3 麻醉的选择适宜骶麻或鞍麻。镇痛效果好, 术野暴露清晰, 便于探查脓肿范围及内口的位置, 局部浸润麻醉镇痛效果差, 且易造成感染扩散。

4.4 找准内口和引流通畅是治愈肛周脓肿避免后遗肛瘘的关键寻找内口的方法很多, 一般还是遵循与肛瘘内口位置分布相似的规律, 即“索罗间氏定律”。在具体寻找内口时, 可以从脓腔最凹处轻缓插入球头探针或弯细长止血管钳, 另一手指在肛管内探触, 当触到只隔一层薄的粘膜之探针头或钳尖时此处即为内口, 有时探针可自然探出。保持引流通畅是根治周围脓肿的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术中要充分切开, 创面要内小外大, 底窄上宽, 且长度要够, 不要使皮肤内翻, 保证引流通畅。术后放置引流物要把引流物压到创面基底部或近原切开的内口部位, 松紧要适合, 避免过浅把引流物堵塞创口, 逐渐减少置入引流物的数量或大小, 以防假愈合。

4.5 术后紧线问题:肛周脓肿挂线的松紧及紧线的时间、多少不宜参照肛瘘的挂线原则, 前者局部组织处于急性炎症期, 组织水肿脆弱, 而肛瘘局部组织处于慢性炎症组织增生期, 挂线处有较多的纤维结缔组织, 且无脓腔的存在, 故可采用一次性紧线处理。而对肛门脓肿要根据脓腔的大小、深浅而采取一次性挂线或分次紧线的原则来处理, 对脓腔较大、较深者要采用分次紧线的原则来处理。根据创面的愈合情况及引流情况来决定紧线时间, 根据被挂组织的多少来决定紧线的程度, 充分利用挂线的良好引流、标志, 慢性勒割的作用, 配合抗生素及局部引流的使用, 待炎症消退, 内在创面与外露创面处于同一平面时再予紧线。本组28例病人, 一次性挂线脱落者6例, 紧线1次12例, 2次6例, 3次4例。

4.6 传统对肛周脓肿的治疗多采取先切开引流, 待以后形成肛瘘后进行第2次肛瘘手术。笔者认为此法多为姑息性切开法, 不仅不能一次根治疾病, 且病程长, 反复发作, 而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第2次肛瘘手术还存在同一部位重复切开的可能。一期手术根治肛周脓肿, 通过临床观察, 凡是手术中找到内口, 且术后引流通畅的病例, 炎症一般在2~3d基本消失, 5~7d脓汁逐渐减少, 肉芽组织也逐渐形成, 愈合较快。此种方法大大地缩短了疗程, 避免了第2次手术,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与经济负担, 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是值得推广的疗法。

关键词:一期手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参考文献

[1]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 (M) .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 2002.5.

一期微创手术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2例, 男67例, 女35例, 年龄16~72岁, 平均45岁。双侧输尿管结石56例, 一侧输尿管结石对侧肾结石25例, 一侧肾结石伴双侧输尿管结石1例, 双肾双输尿管结石1例, 以上病例, 输尿管中下段结石92侧, 输尿管上段结石39侧, 双肾结石19例, 其中双肾铸型结石5例, 多发结石7例, 输尿管结石大小 (0.6 cm×0.8 cm) ~ (1.2 cm×1.8 cm) , 肾结石大小 (0.8 cm×1.2 cm) ~ (3.0 cm×4.5 cm) 。

1.2 方法

输尿管结石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 全麻或硬膜外麻下截石位, 直视下经尿道插入输尿管镜, 在输尿管导管引导下进入输尿管见到结石后, 拔除输尿管导管, 插入直径0.8 mm或1.0 mm的气压弹道碎石探杆, 其前端压住结石, 启动碎石机碎石, 结石粉碎后, 留置F5 双J管。

肾结石、部分输尿管上段结石应用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采取全麻或连续硬脊膜外麻醉, 患者先取截石位, 患侧逆行插入F5输尿管导管, 并与留置的气囊导尿管固定, 接生理盐水持续滴注制作人工肾积水。再取俯卧位, 垫高腰部。将超声探头置于腰背部扫描患肾, 了解结石部位及肾盂肾盏结构。 穿刺点以考虑取净结石为目的, 以 11 肋间或 12 肋下腋后线至肩胛线之间为穿刺点, 用 G18 肾穿刺针穿刺目标肾盏, 通过输尿管导管向肾内注入生理水, 有清亮液体自穿刺针溢出, 即置入导丝。沿导丝以筋膜扩张器自F10、F12、F14、F16顺序扩张, 留置F16 Peel-away 鞘, 套叠式金属扩张器逐步扩张至F22, 置入F20.8肾镜行气压弹道碎石;2009年以来应用EMS 第四代超声弹道清石系统, 气压弹道频率为8~12 Hz, 超声能量为50% ~60%, 对于较大或硬度较高的结石, 首先使用气压弹道碎石, 在短时间内将结石碎成小块, 再联合超声系统将结石进一步粉碎吸出。反复肾镜检查并经超声检查确认无明显残留结石。顺行放置双 J 管, 置F20肾造瘘管, 术后7 d复查腹平片, 视情况行二期碎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拔除肾造瘘管, 1个月拔除双J管。

2结果

本组102例, 行一期微创手术治愈93例, 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56例, 其中术中因结石逆行进入肾盂或进境困难改行经皮肾镜碎石例9例, 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联合经皮肾镜碎石术27例, 行双侧经皮肾镜碎石术19例, 无中转开放手术, 手术时间30~150 min, 平均75 min, 1例一侧输尿管上段结石 (并重度积水) 对侧肾铸型结石患者术中出血明显, 经夹闭造瘘管、应用止血药不缓解, 给予急诊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止血;8例术后复查KUB显示有结石残留, 6例二期局麻下经肾造瘘口取石, 2例体外碎石;9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术后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术后Cr维持在120~420μmol/L, BUN维持在8.5~18.7 mmol/L之间。

3讨论

双侧上尿路结石治疗目的在于及时解除梗阻, 恢复尿流, 挽救肾功能。以往大多采用分期手术, 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在条件许可时应尽量行双侧上尿路一期手术治疗。王学军[1]等选择性应用腹腔镜或结合输尿管镜一期手术处理双侧上尿路结石 (双侧输尿管结石或一侧输尿管结石合并对侧肾盂结石) , 杨光斌[2]等探讨了输尿管镜下经皮肾微造瘘一期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 认为在B超引导下穿刺建立经皮肾微造瘘应用输尿管镜治疗位于第4腰椎以上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一期微创手术处理双侧上尿路结石术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理:①输尿管结石时尽可能应用输尿管镜完成:输尿管镜手术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理想选择;技术熟练者, 对大多数输尿管上段结石亦可以处理, 尤其适用于炎性包裹性结石、嵌顿性结石、并发息肉结石;②处理上段结石时, 不必强求将结石完全粉碎, 如果结石上行至肾脏, 只需置入双J管行内引流, 达到解除梗阻的目的, 如结石导致其下方输尿管严重迂曲成角使输尿管镜无法上行解除梗阻, 或因前列腺突出膀胱等原因导致无法进镜者, 可考虑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③对于双侧输尿管结石梗阻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解除梗阻, 恢复肾功能是首要任务, 采用急诊输尿管镜取石或者输尿管镜直视下将结石推回肾盂再择期ESWL;④对于双侧复杂性肾结石一期手术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一侧手术经过平稳, 可继续施行对侧手术;⑤病情过于复杂的双侧肾结石预计手术时间过长者或合并严重感染及严重肾功能不全者, 或有严重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的、重要脏器有器质性病变和体弱的患者, 充分术前准备后仍以分期手术为宜。

摘要:目的 探讨双侧上尿路结石一期微创手术的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 对102例双侧上尿路结石患者应用-期气压弹道碎石术和/ (或) 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结果 所有102例双侧上尿路结石, 行一期微创手术治愈93例, 1例术中出血明显, 经夹闭肾造瘘管、应用止血药不缓解, 给予急诊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止血;8例术后有结石残留, 其中6例二期局麻下经肾造瘘口取石, 2例体外碎石;9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术后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术后术后肾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一期微创手术具有安全、创伤小、利于肾功能恢复的优点, 适合大多数双侧上尿路结石的治疗。

关键词:气压弹道碎石术,经皮肾镜碎石术,上尿路结石

参考文献

[1]王学军, 陈岳兵, 周京高.选择性双侧上尿路结石的一期微创手术处理 (附22例报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0, 10 (1) :86-88.

一期、二期手术治疗论文 篇5

关键词:多节段,脊柱结核,手术方式

脊柱结核是常见的肺外结核,起病隐匿,致残率高。虽然现代脊柱外科技术、内固定器械及抗结核药物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脊柱结核的治疗仍较为棘手,特别是多节段脊柱结核[1]。目前对多节段脊柱结核的定义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般认为病变累及3个节段以上称为多节段脊柱结核。2005年11月~2008年6月间,我院治疗17例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本文对其病理特征、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15~65岁,平均35.8岁。病变节段:3节段7例、4节段4例、5节段3例、6节段2例、11节段1例,结核病灶位于胸段8例,胸腰段6例,腰段3例。所有患者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盗汗、消瘦、乏力、背部疼痛等,经脊柱X片,MRI及CT扫描诊断为胸椎或胸腰椎结核,并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8例合并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D级3例,A级1例,C级4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42.6。

1.2 治疗方法

术前准备:1例患者合并双肺粟粒性肺结核,抗结核治疗2月后手术,其余患者均无活动性肺结核。术前均行脊柱X片,MRI及CT扫描,了解各病变节段破坏情况,主要明确病椎破坏范围、病灶位置、有无神经压迫、是否伴有后凸畸形等,并根据上述情况确定各病变节段的手术处理方式。对前柱受到病变破坏,中柱大部分完整的节段,行病灶清除,颗粒植骨;对前、中柱均受到严重破坏的节段行病灶清除,自体肋骨、髂骨或钛网支撑植骨,内固定;对前、中柱均受到严重破坏伴后突畸形的节段行病灶清除,矫形,自体肋骨或钛网支撑植骨,内固定术,有脊髓压迫的同时行脊髓减压。根据病变节段破坏的特点拟定不同的处理方式。手术前常规进行2~4周4联抗结核治疗,加强全身营养支持,患者结核中毒症状改善,体温≤37.5℃,血红蛋白>100 g/L时,进行手术。

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病人侧卧位,沿需要显露椎体的上一肋切口,切开并分离肋骨膜10cm,距肋骨颈约2 cm处切断肋骨,向下剥离并切除肋骨,沿胸膜外分离,在胸膜外显露出病变段脊柱,结扎处理椎动、静脉,沿椎体骨膜下分离,此时大多可见脓液溢出,吸尽脓液后,充分显露病变节段,行病灶清除,若病变范围超过5个椎体或有远处的流注脓肿,单切口难以完成彻底的病灶清除,则按同样方法另外切口,本组12例患者单切口完成病灶清除,4例双切口完成病灶清除,1例3个切口一期完成病灶清除,根据病变破坏的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对仅有前柱受到病变破坏,中柱大部分完整的节段,行病灶清除,颗粒植骨;对前、中柱均受到严重破坏的节段行病灶清除,自体肋骨、髂骨或钛网支撑植骨,内固定;对前、中柱均受到严重破坏伴后突畸形的节段行病灶清除,矫形,自体肋骨或钛网支撑植骨,内固定术,有脊髓压迫的同时行脊髓减压,病灶局部置链霉素3~4 g,逐层缝合关闭切口并置引流管进行引流。

术后处理:切口引流管24~48 h后拔除,绝对卧床休息1周,2~3周后在有效胸腰支具保护下起床活动,3个月内以”多卧床休息,少活动”为原则,3个月后逐步加强功能锻炼,6个月可去除支具。

继续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及抗结核治疗,手术后2周内异烟肼静滴,并口服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2周后改为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4联口服抗结核治疗12个月,3个月内每个月复查血沉和肝、肾功能,以后每2~3个月复查1次。

随访和观察:所有患者均进行门诊随访,了解一般情况变化,神经功能恢复,手术相关并发症,药物副作用等,拍摄脊柱X片或CT扫描,了解内固定位置、植骨愈合情况和cobb角变化。

2 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5.2 h(4.1~7.2 h),平均出血量650 m L,输血平均400 m L,本组5例采用椎体单钉棒内固定,2例用椎体双钉棒内固定,10例用侧方鈦板内固定,11例用自体肋骨或自体髂骨支撑植骨,6例采用钛网支撑植骨。切口均甲级愈合,3例并发胸膜破裂口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痊愈。17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3.5月,手术后1年,1例患者扶拐行走Frankel分级D级,其余患者脊髓功能均恢

图1:男,32岁,胸4~腰2脊柱结核伴双侧椎旁脓肿,右侧腰大肌脓肿,胸11后凸畸形,(1)~(4)手术前影像学检查,其中胸4~胸8主要破坏前柱和部分中柱,胸10,胸11前中柱均有严重破坏,腰1,腰2前柱和中柱部分破坏。(5)~(6)一期完成所有病灶清除,胸10~胸11节段,腰1~腰2节段自体肋骨支撑植骨,后凸矫形内固定术。

3 讨论

3.1 术前影像学检查对准确估计脊柱破坏情况的重要性及意义

脊柱是骨与关节结核的好发部位,影像学检查复正常,后凸畸形平均矫形72.5%,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时间平均4.3月,结核症状消失时间平均3.6月,1例并腰大肌脓肿患者手术后1月下腹切口出现窦道,超显示腰大肌有较大液性暗区,再次手术,见原脓肿处有大量浑浊积液,清理后严密缝合,加强抗结核治疗后痊愈。对准确估计脊柱破坏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十分重要。常规X线摄片、CT及MRI扫描各具优势,互补充分且不能代替。X线摄片是了解脊柱整体情况的基础,但对术前准确判断病椎在病灶清除后所能保留的程度却需要加密CT扫描。脊柱CT对了解病椎有无空洞、死骨、脓肿形成及破坏范围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对病段脊柱进行CT三维重建非常有必要;MR检查对脊柱结核不但可早期诊断,且更能准确地判断病椎椎体数目及病椎冠状面破坏范围。术前根据椎体加密CT扫描及MRI检查结果,可以很准确地了解椎体破坏情况,计算椎体破坏程度及前、中柱破坏百分比,由此制定手术方式,并按椎体破坏情况及前、中柱破坏百分比,拟定术中病椎是否行内固定、内固定类型、钛网使用长度及直径。短节段内固定矫正脊柱畸形已成为脊柱矫形的重要趋势[5],多节段胸椎结核的内固定也同样如此。行病椎内固定可减少内固定范围,术前影像学检查是指导内固定的有效依据,本组17例患者均在手术前进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并根据影像学改变明确病灶位置、病变破坏范围,制定手术方案,避免手术中遗漏病灶。

3.2 多节段脊柱结核病变破坏的不均一性和处理方式选择的多样性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及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椎结核,已逐渐被国内外学者认同[2,3,4]。对于外科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内固定材料的选择目前也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但是怎样选择固定的范围,以达到在尽可能缩短固定范围内的前提下、确保内固定的可靠性、减少因内固定过长导致脊柱生物力学改变而出现邻近节段退变加速,脊柱活动性降低,减少患者医疗费用等常是脊柱外科医生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多节段的脊柱结核。一般认为多节段胸椎结核存在着累及节段长、脊柱稳定性破坏严重的特点。在本组病例中,多节段脊柱结核各节段破坏特征表现出明显的不均一性,即各节段病变破坏的范围,脓肿的大小、位置,是否伴有后凸畸形和脊髓压迫等方面的特征常常各不相同,可见多节段脊柱结核不一定所有病变节段都需要进行内固定,这就要求医生在手术中应根据各节段病变的不同特征采取合理的手术处理方式。在选择手术处理方式时,我们主要根据:(1)对前柱受到病变破坏,中柱、后柱完整的节段,行病灶清除,颗粒植骨;(2)对前、中柱均受到严重破坏的节段行病灶清除,自体肋骨、髂骨或钛网支撑植骨,内固定;(3)对前、中柱均受到严重破坏伴后突畸形的节段行病灶清除,矫形,自体肋骨或钛网支撑植骨,内固定术;(4)有脊髓压迫的同时行脊髓减压。根据病变节段破坏的特点拟定不同的处理方式。本组17例患者应用上述原则选择各病段的处理方法,采用不同处理方法的组合形式一期处理所有病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经随访未发现钛网或植骨快移位、内固定松动,无结核复发,避免了不必要的长节段固定,也减少了病人的医疗费用。

3.3 经胸廓胸膜外入路病灶清除联合钛网或自体肋骨植骨内固定术的优缺点

目前,治疗脊柱结核主要有三种手术方式:(1)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术;(2)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联合前路内固定术;(3)后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植骨内固定术。采用何种手术方式,一般认为主要根据脊柱结核的类型、破坏程度及手术可能造成的脊柱稳定性改变等来选择。我们认为术式较其它手术方式有其优越性:(1)显露充分,能彻底清除病灶,减少术后复发;(2)可充分利用病椎残留部分,实现短节段固定。但是,此手术方式也有其优缺点:(1)手术经胸膜外入路,容易损伤胸膜,导致气胸。本组3例出现胸膜损伤,行胸腔闭式引流愈合;(2)病椎残留部分很少时,难以进行前路固定,需结合后路手术进行固定。脊柱结核的外科手术治疗只是脊柱结核治疗的一部分,规律、正确的抗结核化学治疗是外科治疗不可缺少的保证。不能片面扩大某种手术方式的优点及缺点,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或是否行外科干预要根据脊柱结核的具体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ZHANG HG,GUO CF,XIAO XG.One-stage surgical manage-ment for multilevel tuberculous spondylitis of the upper thoracicregion by anterior decompression,strut autografting,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and fusion[J].J Spinal Disord Tceh,2007,20:263-267.

[2]王文军,曹盛俊,刘利乐.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重建治疗腰椎结核[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732-735.[2]WANG WJ,CAO SJ,LIU LL,et al.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spinal tuberculosis by single stage anterior vertebrectomy and re-construction with titanium mesh cage[J].Chinese Journal of Spineand Spinal Cord,2004,14:732-375.Chinese

[3]徐松,解京明,王迎松.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J].脊柱外科杂志,2006,4:8-11.[3]XU S,XIE JM,WANG YS,et al.Surgical treatment of spinaltuber-culosis[J].Journal of Spinal Surgery,2006,4:8-11.Chi-nese

[4]CHRISTODOULOU AG,GIVISSIS P.Treatment of tuberculousspondylitis with anterior stabilizationand titanium cage[J].ClinOrthop Relat res,2006,444:60-65.

一期、二期手术治疗论文 篇6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组31例, 男25例, 女6例;年龄60~87岁, 平均64.5岁。术前经直肠指检、腹部平片、腹部超声、CT、肠镜等相关资料结合病史而明确诊断。合并高血压病7例, 肺心病3例,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9例, 糖尿病6例, 脑血管病1例。

1.2手术方法

(1) 均系急性肠梗阻急诊入院, 经过8~12h术前观察, 保守处理无效, 即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根据肿物大小、部位、外侵情况以及有无转移扩散, 尽可能保证切除范围, 同时兼顾切除后肠管吻合无张力, 25例采取一期切除吻合术, 2例行Hartmann手术Ⅰ期肿瘤切除, 近端结肠造口, 远端关闭, Ⅱ期造口还纳, 4例经肛门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减压、灌洗去污后, 经过3~5d的支持治疗, 施行了限期一期切除吻合手术。 (2) 术中顺行结肠灌洗方法:切除肿瘤后于阑尾根部 (切除阑尾后) 或回肠末端缝一荷包插入22F气囊尿管, 使尿管的气囊进入盲肠, 扎紧荷包, 气囊内注水10ml, 轻轻提曳, 使水囊填住回盲瓣口。将结肠断端提出切口, 手术野用外科保护膜保护, 然后导尿管接灌洗液灌洗结肠直至流出液清亮为止, 再灌入0.5%甲硝唑溶液200ml后拔管, 修补造口插管处。 (3) 吻合口冲洗和消毒步骤:顺行结肠灌洗后, 分别以两把肠钳夹闭距断端5~10cm处肠管, 然后以0.5%甲硝唑溶液分别冲洗两断端肠管3次后两断端碘伏拭净, 端侧或端端二层间断或用吻合器吻合。 (4) 关腹。

2结果

本组病例, 术后持续胃肠减压, 腹腔负压引流,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营养支持和应用抗生素。继续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肺部感染、定期扩肛。25例采取一期切除吻合手术的病人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 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经肛门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减压后限期一期切除吻合的4例病人, 术后恢复顺利, 无并发症发生, 1个月内全部治愈出院。

肿瘤所在部位、Dukes分期及治疗结果见表1、病理情况见表2。

3讨论

结直肠癌梗阻, 特别是低位的左半结肠癌梗阻是闭襻性梗阻, 是一种需要急诊处理的外科急腹症, 如不能及时有效解除梗阻, 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肠壁缺血坏死穿孔、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1]。过去手术是唯一的有效处理方法, 手术治疗方式有多种[2]。过去对梗阻性低位结肠癌的病人都是行分期手术, 即先结肠造口解除梗阻, 一般情况改善后再行肿瘤切除术, 最后将造口还纳。但是分期手术住院时间久, 费用高, 病人要忍受多次手术的痛苦, 且易引起肿瘤的转移, 失去根治的机会。有学者报道, 分期手术者5年存活率仅为18%, 并且3次手术累计病死率及并发症亦较高, 所以分期手术已逐渐被淘汰[3]。

右半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治疗采用一期切除吻合已趋一致意见[4], 而左半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是否行一期切除吻合仍存在有高达5%~30%吻合口瘘[5]等严重并发症, 而心存疑虑。近年来, 随着术中肠道处理方法的改进, 对重症病人监护治疗水平的提高, 强效抗生素的开发应用及术后全胃肠外营养 (TPN) 的支持治疗, 左半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施行一期切除吻合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胃肠外科同仁的认同[6]。

一期切除吻合手术主要有以下优点: (1) 避免了病人经受多次手术的痛苦, 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费用降低。本组施行一期手术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3d, 明显低于文献报道分期手术的总体住院时间 (平均为28.5d) 。 (2) 手术并发症及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Zorcolo[7]报道分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4.3%, 主要与肠造瘘口相关;而一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3.6%, 本组一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7.41%, 低于文献报道。 (3) 一期手术病人因切除了原发病灶且无需结肠造口, 术后5年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提高。文献报道一期切除和分期切除的5年存活率分别为48%和21%。

为减少术后吻合口瘘这一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我们的体会是应做到以下几点: (1) 严格遵循“上空、口正、下通”和“引流放过危险期”的原则[8]坚决贯彻术中顺行肠道灌洗。 (2) 断端5~10cm肠管的冲洗和消毒十分必要, 以抗生素盐水仔细冲洗后碘伏反复消毒可有效降低吻合口处细菌数量, 减少吻合口感染的机会, 从而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 (3) 术后放置肛管或扩肛, 可有效降低肠腔内压力, 保证吻合口的顺利愈合。 (4) 合理的引流管的放置。引流管的放置对于吻合口漏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术后晚期吻合口瘘多发生在第7~9天, 引流管放置时间以超过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期为宜。 (5) 保证吻合口无张力。吻合口良好的血运及术后娴熟的吻合技术对吻合口的顺利愈合非常重要。

经肛门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治疗结肠、直肠癌并肠梗阻的一种新方法, 我们认为该方法是一种速效、简便、安全的肠管减压和肠道准备的方法[9], 是对一期肠切除吻合术的有效补充。

综上所述, 老年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手术治疗, 对于选择性病人, 一期切除吻合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因其与分期手术相比有诸多优点, 应作为首选, 对无法耐受急诊手术的病人, 肠镜下经肛门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结肠减压灌洗去污是对一期肠切除吻合术的有效补充。

摘要:目的 总结老年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老年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1例行一期肠切除吻合25例, 行姑息性结肠造口2例, 另4例经肛门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减压去污后行一期手术。术后切口感染2例, 无吻合口瘘发生, 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老年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治疗中, 选择性一期肠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经肛门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结肠减压, 灌洗去污是对一期肠切除吻合术的有效补充。

关键词:结肠肿瘤,肠梗阻,老年,一期手术

参考文献

[1]Dionigi G, villa F, Rovera F, et al.Colonic stenting for malignant dis-ease:review of literature.Surg Oncol, 2007, 16 (suppll) :153-155.

[2]李为苏, 黎介寿.左半结肠癌梗阻外科治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 7 (6) :533-534.

[3]徐美东, 姚礼庆.结肠低位梗阻支架置入后的再手术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 29 (4) :365-366.

[4]高枫.低位肠梗阻的诊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 (8) :462.

[5]殷朔.大肠癌致肠梗阻和外科处理.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 21 (2) :100-101.

[6]朴大勋, 朱安龙, 姜洪池, 等.左半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急诊治疗策略.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7, 27 (8) :640-641.

[7]Zorcolo L, Covotta L, Carlomagno N, et al.Safety of primary anastomosis in emergency colorectal surgery.Colorectal Dis, 2003, 5:262-269.

[8]夏穗生.论低位结肠梗阻与急诊一期切除术.实用外科杂志, 1988, 8 (1) :1.

一期、二期手术治疗论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41例, 其中男26例, 女14例;年龄34~78岁, 平均年龄60.2岁;梗阻病程4 h~3 d, 平均病程20 h。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 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有22例患者触诊检查腹部可触及包块。查体:左腹部膨隆, 有轻压痛或伴有腹肌紧张, 腹部听诊可闻及气过水声或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X线提示肠胀气, 有多个液气平面。梗阻发生部位:结肠脾曲2例, 结肠肝曲2例, 升结肠7例, 降结肠7例, 乙状结肠17例, 直肠乙状结肠交界6例。病理组织结果:高分化腺癌6例, 中分化腺癌7例, 低分化腺癌21例, 粘液腺癌5例, 未分化癌2例。Dukes分期结果:A期4例、B期21例、C期16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先行保守治疗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如胃肠减压, 抗生素消炎, 补充液体,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所有患者在全麻下剖腹探查明确病变部位, 按照左半结肠癌的根治原则行肠段游离, 于肿瘤远端5 cm处切断, 将游离肠段置于腹腔外, 以无菌塑料袋套近端结肠, 将肠内容物由近至远轻柔挤压经塑料袋排入备好的容器内。然后切除阑尾, 经阑尾残端将气囊导尿管插入肠腔内, 以荷包缝合固定, 于回盲部回肠侧用无创肠钳夹闭肠腔, 经盲肠造瘘管快速注入温热生理盐水5000~10000mL以持续顺行冲洗结肠, 直至肠腔内容物排除清水为止, 接着再注入0.5%甲硝唑液200 mL加庆大霉素24万U混合液, 再次灌洗;灌洗时注意保护好手术野, 防止腹腔及切口的污染;灌洗完成后拔出导尿管收紧荷包, 缝合造口。提起结肠两断端再用碘伏反复消毒后行Ⅰ期结肠吻合。关腹前吻合口旁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扩肛, 全身应用足量、有效抗生素及营养支持治疗。

2 结果

本组4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均治愈或好转出院, 无围手术期死亡, 无吻合口漏及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切口液化感染7例, 经换药治疗后均痊愈;术后住院时间10~20 d, 平均13 d。

3 讨论

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是结肠癌晚期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属于急性肠梗阻中的特殊类型。由于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多发于恶性程度高、发展快的浸润性癌和高龄体弱或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若处理不及时, 可出现肠坏死穿孔、腹膜炎、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后果[1]。因此需行急诊手术。手术的主要目的就是解除梗阻, 根治肿瘤, 提高生存率。但是传统的分期吻合手术大大降低了患者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的机会, 而且患者还要承受多次麻醉, 多次手术的痛苦及风险, 另外该术式的住院时间较长, 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近年来, 随着外科技术、麻醉、抗生素肠道减压、营养支持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术中结肠灌洗技术和方法的改进, 还有对重症患者监护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术后胃肠外营养的普遍开展, 许多学者认为, 无论是右半结肠抑或左半结肠所致的急性肠梗阻, 施行一期切除吻合术对绝大部分患者来说是安全可行的[2]。

然而, 并不是全部的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都能够接受一期切除吻合术的, 必须要符合下列条件者才能够施行一期切除吻合术:①全身情况良好, 没有低蛋白血症和中毒表现者;②没有严重并发症且能够耐受根治手术者;③发生梗阻的时间不长, 肠道污染较轻, 肠管水肿较轻血运好且远近端肠管口径相近者;④在术中肠管减压及灌洗良好者;⑤患者吻合口符合上空、口正、下通条件者;⑥肿瘤无广泛转移者[3]。而对于身体一般状况较差, 有消瘦和贫血等症状者和有严重心肺疾病者;结肠浆膜破裂, 肠管高度扩张, 肠壁菲薄者;以及有弥漫性腹膜炎且伴感染性休克者的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均不宜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

我们在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时应当注意:①术中充分结肠灌洗是保证吻合口一期愈合最重要的环节[4]。结肠灌洗能够减少毒素所导致的病理变

化, 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分辨对吻合口所产生的张力, 使近端扩张结肠明显缩小, 恢复正常的肠壁色泽以及明显改善血运, 以有利于吻合口愈合;在结肠灌洗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保护手术野, 防止腹腔及切口的污染;②盲肠造瘘减压能够使小肠液及气体经过回盲瓣后绝大部分被盲肠造瘘的负压吸去, 从而明显减少肠内容物, 还能够有效减轻吻合口张力, 保持吻合口的良好血运、促进生长, 从而有效地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③在术后应当立即应用肛门支撑管支撑, 能够刺激直肠黏膜引起排便反射以促进梗阻解除, 同时持续肛管减压能够降低肠腔内压力, 减小肠壁张力, 改善肠壁血循环, 让肠道可以得以充分的休息以及黏膜组织得以充分的再生与修复。本研究中, 我们应用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的41例患者, 全部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均治愈或好转出院, 无围手术期死亡, 无吻合口漏及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虽然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切口液化感染, 但经换药治疗后均痊愈。

综上所述, 对于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治疗, 选择好适应证, 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术中充分结肠灌洗并实行预防性盲肠造痿, 在术后进行正确处理, 一期切除吻合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李焕雄, 周雄清, 张红红, 等.一期肠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梗阻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 (6) :694-695.

[2]HSV TC.Comparison of one-stage resection and anastomosis of a-cute complete obstruction of left and right colon[J].Am J Surg, 2005, 189 (4) :384.

[3]郝希山, 王殿昌.腹部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13-418.

一期、二期手术治疗论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患者38例为研究组,男28例,女10例,年龄35~70岁,平均55岁。其中原发胆总管结石10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28例;有腹痛症状者22例,伴黄疸者12例,有发热症状者10例;均无腹部胆道手术史;术前经B超、CT、或者MRCP检查胆总管直径大于或等于10 mm,平均胆总管直径为12.5 mm。另选取对照组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30~80岁,平均58岁。其中原发性胆总管结石12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28例;有腹痛症状者24例,伴黄疸者18例,有发热症状者11例;同样无腹部手术史。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研究组38例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腹腔镜手术系统及器械一套,纤维胆道镜器械一套。对照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1.2.2 手术方法

1.2.2.1研究组患者手术经过:常规消毒、铺巾,于脐孔下缘做一个1 cm的弧形切口,插入气腹针,建立气腹致压力达到14 mm Hg后插入套管针置入腹腔镜,直视下按4孔法放置套管:剑突下选用10 mm Trocar,右腋前线肋缘下切口及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切口选用5 mm Trocar,置入操作器械,其中剑突下孔为主操作孔,其他孔为辅助操作孔。取头高脚低左倾斜位,经脐下观察孔全方位观察腹腔情况,使用电凝钩仔细解剖胆囊三角,确定胆囊管与胆总管的汇入关系,如果合并胆囊结石,仔细游离出胆囊管及胆囊动脉,距胆总管0.5 cm(如有结石嵌顿可用分离钳轻推入胆囊)于胆囊管依次施1枚可吸收钛夹、1枚钛夹夹闭胆囊管,于两者之间剪断胆囊管,于胆囊动脉近端施1枚可吸收钛夹夹闭胆囊动脉,远端电凝钩离断胆囊动脉,再常规切除胆囊。经右腋前线肋缘下操作孔置入吸引器协助术者显露胆总管以及吸除胆管切开后胆汁、渗血及结石等,仔细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显露胆总管前壁并用细针穿刺证实后,术者使用微型剪剪开胆总管前壁约2 cm,打开胆总管,可直接使用取石钳经剑突下操作孔取石,也可经胆总管内置入导尿管反复加压冲洗,自剑突下操作孔置入电子胆道镜,直视下观察胆总管结石情况,并使用取石篮取石,取除结石全部放入预先准备的乳胶袋中。取净结石后,再次使用胆道镜明确胆道情况,确定胆总管下端通畅、结石取净,oddi括约肌功能正常后,用普通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胆总管前壁或者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胆总管前壁后,经剑突下操作孔取出标本袋,确定胆总管缝合处无渗血或胆漏后,于winslow孔处放置腹腔引流管一根引出固定于腹壁。探查腹腔无活动性出血,再次明确胆总管连续性存在,消除气腹,退出Trocar及操作器械,间断缝合腹壁戳孔,术毕。

1.2.2.2对照组患者手术经过:常规消毒、铺巾,取右肋缘下斜切口,长约20 cm,常规切除胆囊,仔细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显露胆总管前壁并用细针穿刺证实后切开,取净结石,置入胆道镜观察无残余结石、胆总管下段通畅,胆总管内置入18~24号T管,缝合胆总管切口,winslow孔处放置腹腔引流管与T管分别另戳孔引出腹壁缝合固定,冲洗术野,查无活动性出血,分层关腹,术毕。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T管)留置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4 h引流丢失体液量及住院时间等一般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瘢痕长度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一般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T管)留置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4 h引流丢失体液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3个月~3年均未发现结石残留。研究组未发生腹腔脏器损伤、大出血,无中转开腹。手术后1例发生胆管炎,予以抗感染后缓解,2例发生胆漏,经积极保持引流管通畅后治愈。对照组切口感染或皮下脂肪液化积液8例,2例因剧烈咳嗽切口裂开二次缝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疝,3个月后行切口疝修补术。研究组术后并发症轻微,发生率为7.8%(3/38),低于对照组的27.5%(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术后腹部瘢痕残留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胆总管结石是外科常见病,约占现代外科住院患者的11.5%,大体构成分为胆色素结石、胆固醇结石(约占95%以上)和混合性结石;从部位上可分为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CBDS)、肝内胆管结石(Hepatolithiasis)及胆囊结石(Gallstones)。胆总管结石是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它是目前胆道疾患的第二大发病率,来源上可分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原发形成于胆总管内的结石)和来源于胆囊的继发结石(形成于胆囊并通过胆囊管排入胆总管内的结石)。胆总管结石(CBDS)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由胆总管梗阻的程度和有无胆道感染所决定,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上腹部绞痛、寒颤发热、和黄疸(Charcot三联征),还可引起胆源性胰腺炎,严重的引起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本病有急性胆管炎的Charcot三联征外,还有休克、神经系统抑制症状,称为Reynolds五联征,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及胆总管引流术治疗,手术切口一般要在右肋缘下切一个约20 cm的切口,术后疼痛明显,切口易感染,有切口疝发生的可能,T管放置时间一般三周左右,住院及康复时间较长[3]。

20世纪80年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展以来,很多国内外学者已用腹腔镜完成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的损伤明显降低,T管引流确实减少了探查术后胆道压力过高等原因导致的胆漏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显示出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是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胆汁的大量丢失,消化酶的丢失,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术后疼痛程度及时间延长,T管导致的不便及并发症等已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同时使得腹腔镜微创手术的优势得不到全面体现[4,5]。随着腹腔镜技术在临床的大力发展以及术中胆道镜使用、手术技术及缝合材料的成熟,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提供了技术支持[6]。殷子等[7]学者对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及T管引流情况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处理方法对术后结石残留、切口感染、腹腔积液均无明显影响,但是一期缝合术后并发症及胆管相关并发症明显低于T管引流者;张日新等[8]学者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一期缝合较T管引流患者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天数短,腹腔引流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术后并发症低,表明一期缝合较T管引流具有较高价值,对于并发症的降低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及显微缝合技术的成熟,国内外很多术者开展了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手术,笔者通过对3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的临床研究,认为技术可行,术后安全。在腹腔镜放大下操作较开腹手术更能清晰辨认胆道及周围组织结构,手术缝合牢靠,不易发生胆漏,术中胆道镜的应用,不仅可以探明胆总管内有无结石残留,并可用网篮取石,同时可以于直视下看清胆总管下段有无炎性狭窄,可提示一期缝合的可行性,但是并非所有的胆总管结石都适用于一期缝合,结合经验体会,一期缝合的适应证为:(1)术前均经彩超、CT或MRCP检查明确诊断为单纯性胆总管结石或者合并胆囊结石;(2)MRCP检查无胆管狭窄,十二指肠乳头功能良好,无炎性水肿;(3)胆总管直径大于10 mm,胆结石非泥沙样;(4)胆总管结石≤15 mm,胆道镜能取出结石。禁忌证:(1)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需要行胆肠吻合术;(2)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炎;(3)合并急性胰腺炎、壶腹部肿瘤等疾病;(4)凝血功能严重障碍或者有明显出血倾向;(5)心肺肾功能障碍不能耐受全身麻醉或气腹者。

综上所述,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有恢复快,痛苦轻的特点,能缩短患者术后引流时间,手术安全可行。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方法、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38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传统开腹取石术的4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3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T管)留置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4 h引流丢失体液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8%(3/38),低于对照组的27.5%(11/40),且研究组术后腹部瘢痕残留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有恢复快,痛苦轻的特点,能缩短患者术后引流时间,手术安全可行。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胆道镜

参考文献

[1]陈德兴,刘奇,董加纯,等.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术[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11):1013-1014.

[2]陈春洲,潘志坚,唐刚,等.T管引流术后并发症20例临床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3,21(1):67-68.

[3]陈景繁.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临床研究[J].微创医学,2007,2(5):458-459.

[4]Boughey J C,Nottingham J M,Walls A C,et al.Laparoscopic treatment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J].Current Surg,2003,60(2):103-107.

[5]章卫根.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对胆石症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9):802-804.

[6]樊献军,谭黄业,张立峰,等.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2):275-277.

[7]殷子,徐康,孙健,等.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1,11(6):404-412.

上一篇:我们的祖国下一篇:讲故事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