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教育的有效性

2024-08-06

时政教育的有效性(精选12篇)

时政教育的有效性 篇1

时政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很多政治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在时政教育的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或是时政材料的时效性不佳、代表性不强, 或是时政材料的简单“堆砌”, 或是教师对时政材料的分析不深入, 或是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不强等。那么, 怎样才能提高时政教育的有效性呢?通过多年的实践, 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能有效地提高时政教育的有效性。

一、要从观念上重视时政教育

“观念指导行动。”因此, 我们只有在教育观念上有所更新或者突破, 才能引导行动上的变革。同样, 只有充分认识到时政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才会在行动上努力提高时政教育的有效性。

(1) 时政教育入课堂是增强课堂教学活力的要素之一。教材是死的, 但时政是活的;教材是不可任意选择的, 但时政材料是有很大的可选余地的;教材上的事例永远都是过时的, 时政材料永远都是新的。因此, 我们有必要把时政渗透到课堂, 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

(2) 时政教育入课堂是高考形势所“逼”。现在的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特别是在政治考试中, 绝大多数试题都是以时政材料作为背景, 考查学生收集、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理解、归纳等方面的能力。因此, 教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时政教育, 增强学生对时政的了解, 并通过实践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

(3) 时政教育入课堂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措施之一。学生的素质是多方面的, 但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素质。通过时政教育, 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形势, 深刻领会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认同感, 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要注意时政材料的时效性

提高时政材料的时效性, 有利于提高时政教育的有效性。为了提高时政教育的时效性, 平时应该有意识地收集时政材料, 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新的、最恰当的时政材料用于课堂教学。

(1) 平时做个有心人, 有意识地收集时政材料。在看报的时候进行剪报, 在看电视的时候进行记录, 在上网的时候进行下载等, 有意识地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时政材料, 以备不时之需或供择优选用。

(2) 要及时更换用于课堂教学的时政材料。如果某一行为或者事情重复出现但每次的内容不同, 教师应该及时更换时政材料。譬如, 每年都开“两会”, 如果教师将“两会”的内容纳入课堂教学, 那么每年都要及时更新时政材料。

(3) 要注意时政材料的选择。在教学效果相同的情况下, 选择时政材料要遵循时效原则。也就是说, 在教学效果相同的情况下, 应从众多的同类时政材料中选择离授课时间最近的。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进行时政教育时, 也许教师收集了很多材料, 此刻必须注意材料的筛选, 选出最具代表性、最具说服力、与学生联系最密切、与教学内容联系最密切、离授课时间最近的时政材料用于课堂教学。只有这样, 才能增强材料的新鲜感, 为课堂注入新鲜血液;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才能使时政材料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 使两者融为一体, 最终提高时政教育的有效性。

三、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

在时政教育内容确定的情况下, 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也可以提高时政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根据时政的内容、重要程度、涉及知识面的大小等方面选择时政教育的具体形式。

(1) 嵌入式时政教育。就是以新课内容教学为主体, 把时政融入课堂教学, 实现时政教育和新课内容的有机结合。嵌入式时政教育有多种具体方式, 可以有选择地运用于课堂教学, 主要有三种形式: (1) 五分钟新闻发布。课前确定相关主题, 让学生找最近的、自己感兴趣的时政作为材料, 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时政材料加以分析。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大大加强, 课堂气氛活跃, 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得到了提高。 (2) 运用时政作为新课的导入。把时政作为新课的导入, 必须考虑时政与新课的衔接——时政材料能有效地导入新课。如在教学全国人大的职权的时候, 以剪辑过的全国人大开幕式的录像作为新课导入,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把时政材料作为例子阐述课本上的基本原理、理论、观点。这是我们运用时政材料的最主要方式。但一定要注意时政材料和基本原理、理论、观点的内在联系。

(2) 专题式时政教育。这主要是以一个重要的时政作为一节课或者连续几节课的教学内容, 运用课本知识分析时政, 从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上把握时政和课本知识。专题式时政教育主要适合于高三时政专题复习阶段, 主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分析。如党的十七大及各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每年召开的“两会”等重点时政最适合于采取专题式时政教育的形式进行教学。专题式时政教育有利于学生理清时政的脉络,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全面掌握时政和相关知识。

要提高时政教育的有效性, 教师必须明确时政教育的必要性, 从思想上重视;必须肯花时间, 肯花精力, 收集时政材料以备不时之需;精心选择时政, 使之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注重时政教育的形式, 使之产生最大的教学效果, 最终实现提高时政教育有效性的目标。

时政教育的有效性 篇2

毛姓另一来源,是周武王封聃到毛邑,即现在河南宜阳 灵宝一带。聃是周文王的独生子,是个伯爵,人称伯聃。其子孙亦以邑为姓。这两支毛姓其实同出一源,都是周文王一族后人。

周文王的这支后裔,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著名人物。较早的是周代的毛公亨,后来是战国时代的毛遂,以及传《诗经》的“大毛公”毛亨和“小毛公”毛苌等。

南北朝时期,毛姓也有少数民族的血统加入,这就是《姓氏 考略》所说的:“又氐酋有毛氏,苻键将有毛贵,见《后秦录》。”

世居北方的毛氏,南迁江南各地,据后来的学者考证,约在汉唐时期。一支毛姓人从中原迁居今江西吉州龙城(江西吉水),其后便在这里发展繁衍。其中的一些人在毛太华的率领下迁居云南澜沧卫(今澜沧县),明朝立国之后,毛太华又率长子毛清一 第四子毛清四北上做官,居住在湖南湘乡北门外绯子挢(今湘乡火车站附近)。十余年后,毛清一 毛清四又迁湘潭三十九都(今韶山),并最终在此定居下来。不久,又有一支毛姓人在毛命传的带领下迁到这里。从此,上述两支毛姓人便在今湖南韶山一带生息繁衍,辛勤劳作,默默耕耘,直到由毛太华下传20代,才出了一位改写中国历史的杰出人物毛泽东。

时政教育的有效性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B-0059-01

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其思想还不成熟,且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高中的政治教学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时政类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政资源不但能使学生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时政资源概述

1 时政资源的种类

时政资源依据资源所呈现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文字类、图表类、音频类、视频类等。依据时政资源所发生的地区以及影响的范围的不同,可以分成:国内时政资源、国外时政资源。

2 时政资源的取得

从取得的方式不同,时政资源可以分成教师自主开发、教师合作开发、学生自主开发、学生合作开发以及师生合作开发等。从时政资源取得的途径来看,可以分为电视、广播、报刊、网络以及亲身经历等。而网络因其开放性、便捷性以及内容丰富性,已经成为师生查询时政资源的首选。

3 时政资源的作用

一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加深学生对相关政治理论的理解。二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关注身边所发生的事,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时政资源的有效利用

1 关注时政报导,理论联系实际

只要教师细心地对时政报导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能够援引到课堂上的时政资源有很多,比如:汶川地震,能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领导核心的坚强力量;“禁塑令”的推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美国次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这些时政资源都可以引入到课堂上,使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同时,教师还要注意的是,新闻资讯并不能直接应用于教学。它必须要经过教师的深入加工,将时政资源与政治理论相结合,才能达到加深理论、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 时政资源的引用必须紧密围绕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教师引用时政资源要有针对性,所引用的资源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契合,绝不可以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同时,教师不应单单是对时政材料进行宣读,还要对其所反映的政治理论进行深层次的解读,这样才能达到引用时政资源的目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以高速度进行传递,这就使时政资源的数量非常庞大,教师要紧密围绕着教学目标来挑选典型进行教学。比如笔者在讲解“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时,就选择了“毒奶粉”事件作为案例进行讲解,分析了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将会造成怎样的恶果,在激发学生的学习联想的同时,也完成了教学目标。

3 教师设置问题时要巧妙,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教师只有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有的放矢,才能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时政案例相结合,既对时政资源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同时也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如果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过于泛泛。这不但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使时政资源与课本知识相关性不大,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够深入。比如笔者在讲解“人生价值”的相关问题时,援引了“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的例子,并且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沈浩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哪里?(2)能否用一个人的贡献来界定其人生价值?(3)社会应该给予沈浩什么?(4)贡献与索取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唯物辩证法中的什么知识进行分析?(5)作为矛盾双方,贡献与索取哪一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几个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最终得出了“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关键性结论,在讲解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德育,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要上好高中政治课,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要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作用,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要重视时政资源的运用。对时政材料进行选择时,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必须要层层递进、抽丝剥茧,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能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时政教育的有效性 篇4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升, 互联网+时代到来, 不仅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更反映在教学上, 引发教学热议与变革。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征主要为开放性、共享性、多元性与主动性。正是这些独有的信息特征使得现代信息技术培养成为教学的大趋势。而互联网+时代下的初中思品教学特别是时政教学也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层面发生质变。其开放性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搜索信息, 了解最新的时政热点, 把握时政动态, 不再受课堂教学限制, 学生时政学习的范围加大。其共享性使得信息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借助网络各种信息资源交换共享, 实现信息的全球传递, 学生不出家门便可以获知国内国际的时政热点与新闻事件, 信息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频繁。其多元性的特征使得信息呈现多面化, 同一个热点事件可能有不同的解读, 不同人的见解不同, 不同的思考角度获得的认知不同, 正是因为信息的多元化使得关于时政热点的碰撞更加激烈。其主动性则在于以微博、QQ、微信等交流载体实现了交流互动, 不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输, 更多的是双向多元的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方式的新颖让更多的初中生愿意主动参与到时政学习中。因此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培养学生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提高时政课堂有效性十分必要。

二、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与时政课堂教学整合的优势

1. 提升学生时政关注热情, 激发学生时政学习兴趣

如果是传统的时政课堂呈现, 学生缺乏时政学习热情。信息技术的课堂引入打破原有授课模式及呈现方式, 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型教学方式的衍生让学生获得课堂主导权, 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让更多的中学生主动了解当下时政热点, 将时政关注融入到思品学习中。互联网+环境下可以尝试课前新闻播报, 教师以学生为主体, 弱化教师课堂主导地位, 学生在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下就时政热点组织开展新闻播报, 满足初中时政教学的时效要求。教师可以提供对应的内容资料, 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运用信息技术搜集整理并筛选时政内容, 激发时政关注意识, 锻炼学生实践探索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时政偏好去组织搜索对应资料, 发挥个人优势, 通过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升时政教学有效性。例如在日常时政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轮流对一周发生的时政热点总结播报, 有的学生用“新闻联播”的方式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图文并茂, 音视频自由切换等让同学获得直观体验, 打破理论学习的局限,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时政关注热情并促进学生交流学习。让互联网成为信息搜集整理的工具, 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2. 创新时政课堂展现形式, 丰富时政学习真实体验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时政教学的结合更侧重创新型与实践型人才的培养, 这也是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一大方面。在时政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探究与实践, 发挥自身的能力, 更好地学习时政,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时政本身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与时效性, 如果呈现方式不理想或者教学时间把握不当, 会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而信息技术在时政教学中的融入使得课堂呈现更加多元, 除了图文并茂的介绍, 更有丰富生动的音视频展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 虚拟教学情境也在时政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例如进行时政知识复习时, 有的学生就利用网络上盛行的“我的世界”等游戏, 结合语文的“桃花源记”内容, 对时政知识做了精彩回顾, 并巧设问题, 运用闯关环节, 让同学沉浸在课堂游戏中, 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开发学生的思维, 寓教于乐, 丰富了学生时政学习的方式, 更好体验吸收知识。

3. 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推动学生时政分析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时政教学中的融合使得课堂展现更加多元与丰富, 在提升课堂讲解趣味性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与探究意识。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多个维度的思考方向, 学生在媒体教学资源的展示下, 获得生动直观的课堂体验, 不断积累感性经验,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思考, 课堂延伸, 使得学生观察、记忆、想象、思维及创造等智力因素得到全面开发。针对一些时政热点, 教师弱化课堂主导地位, 通过启发学生就时政热点探讨, 简要点评, 与学生零距离互动, 切实提升时政教学实效。此外信息化技术的时政课堂融入也使得时政从政策号召成为论坛话题, 学生就当下的时政热点开展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交流探讨, 不受时间与空间局限, 学生更加自由地发表看法, 在思维的碰撞中获得更为深刻的思考, 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有的学生针对神舟11号的成功发射, 建立时政论坛网站, 制作发射视频, 观看航天员的访谈, 依据自愿的原则, 让同学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小组讨论, 以时政论坛的形式分析评论, 探讨神舟11号发射成功的原因, 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及民族自豪感, 从而树立奉献与责任意识, 提升对祖国的归属感。通过这些方式, 让学生获得对新闻更深层的认识与了解,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也实现了创新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 提高时政有效性应注意的问题

1.求新:新理念、新思路、新思想、新教法

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在时政教学中必须积极做好理念、思想、思路及教法的创新, 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中摆脱出来, 更侧重于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时政教学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更应该是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过程。做好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的转变, 从学生认知掌握实际出发, 从时政教学的特点出发, 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 让时政关注成为学生自觉性行为, 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更契合时政课程及社会发展的需求, 时政教学成为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方法上, 应综合信息技术的特点, 尝试微课教学及翻转课堂教学, 教师主导地位弱化, 学生成为课堂主导, 教师就时政热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找资料, 延伸课堂, 就时政热点进行讨论, 得出对时政热点的客观看法。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 对学生的时政思考点评知总结, 让时政教学最终回归到思品教学中。

2.求形:主题准、目标清、重点显、难点凸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思品时政教学结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把握教学方向和主题, 明确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完成对时政重难点的内化。教学主题清晰, 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搜索资源, 了解时政热点, 但必须做好主题明确, 信息能力提升与信息素养培养结合起来, 时政热点的学习应符合思政教学的大方向, 正确使用信息技巧, 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促进时政教学, 而时政教学也更契合思政培养的目标。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要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明确时政学习的重难点, 哪些是应该重点关注的?哪些是应该一笔带过的?同一个时政热点哪个维度的学习才是最佳的?对于初中生来说, 在自身认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做好信息筛选。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技能提升最终服务于时政学习, 重难点突出才能让信息技术教学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求法:善取舍、会分析、有把握、拿捏准

借助信息技术推动初中时政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捕捉时政热点, 可以引导学生从多维度其看待分析问题,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交流探讨形成对时政事件的科学看法。但信息技术在时政教学中取舍不当很容易导致其滥用, 因此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上应做好适当取舍, 有把握, 会拿捏。一方面如果时政热点单纯地以图片或者音视频呈现, 多元的展现形式在激发学生时政学习热情的同时也容易导致学生课堂学习点的分散, 学生被外在的课堂形式所吸引忽视了时政本质内容的学习思考。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在开展时政教学时, 对信息技术依赖过大, 忽视了传统板书设计在脉络展示上的教学优势, 学生面对纷繁的信息资料难以形成系统完整的时政学习理论框架, 思路不清晰也降低了初中时政教学的实效性。在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并带动时政教学时, 教师必须适当取舍, 根据时政教学实际选择合理的呈现方式, 通过精准的课程资料选择与把握, 让学生获得最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 而不是迷失在信息化教学的形式中。

四、结语

初中时政课程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而信息技术融合其中可以更好地满足时效教学需求, 带来教学实效。本文通过论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与时政教学的整合, 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技术在时政教学中的优势, 而互联网+时代下做好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也成为初中时政教学改革大方向。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的一大方向。本文在论述互联网+时代特征基础上阐述培养学生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必要性, 然后以初中时政教学为例分析了其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 最后从新、形、法三个维度为时政课堂实效性提升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信息技术,互联网,时政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龙.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整合的教学模式及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张晓英.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6.

时政教育的有效性 篇5

“廉政办公室”能否有效遏制腐败?

据《广州日报》报道,全国第一个整合惩防腐败相关职能的机构——廉政办公室9月8日在珠海市横琴新区揭牌成立,该办公室将统筹纪检、监察、检察、审计等部门职能联合防治腐败,为反腐倡廉体制机制的创新探索经验。

根据广东省纪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横琴新区成立“廉政办公室”,意在“惩治预防腐败方面实现信息等资源的共享,形成‘一体化’防治腐败格局,利于凝聚反腐合力。”不可否认,将多个部门合并为一个部门,更有利于统一思想和行动,反腐的效率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

我国一贯不缺反腐倡廉中“执行力”,从历年来落马的贪官小到科员大到省部级高官就可见一斑。但如何有效遏制腐败,体制机制至为关键。无论是纪检、监察、检察、审计等部门机构分设,还是整合这些部门职能而成立的“廉政办公室”,都必须面对少数官员结成的利益“小圈子”,在现实当中,官员之间彼此睁只眼闭只眼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可能影响到反腐的效果。

时政教育的有效性 篇6

一、时政资源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运用的目的和意义

1.通过时事政治在课堂中的运用,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电脑利用网络下载一些有用的图像、声音、文本等材料,做成“色香味俱全的营养大餐”(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展开教学活动,其效果显而易见。

2.通过时事政治在课堂中的运用,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

在政治课上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时事评论”或“时事演讲”等活动,结合本课的知识点,针对某一重大时事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以达到澄清模糊认识,提高思想觉悟的目的。评论需要正确的观点,这就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书本原理和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促使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课堂的时事评论需要充分的根据,在这过程中促使学生在课后翻阅报纸,查找有关资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评论要言之成理,又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探究能力和其他多种能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可以使他们较全面地接受思想教育。

3.通过时事资源在课堂中的运用,有效地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使“教”与“学”的结合

一方面通过时事政治教育,教师从“教”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德育工作。当前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尤其是价值观念的缺失、道德滑坡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当代的中学生,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因此,教师在教学上应充分利用时事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从时事事例中引发学生的自我思考,让学生给自己确立一个正确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通过时事教育,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展素质教育。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其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已经逐渐认识到学习对今后成长的意义。利用这一情况,可以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起来,让“教”与“学”成为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好朋友”,从而使师生的关系统一起来,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时政资源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有效运用的具体策略

1.以时事热点为话题导入新课教学

创设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新鲜的时事热点开场往往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如在经济生活模块中讲述市场经济调节时,笔者首先播放了关于当前食品、药品安全的热点新闻视频,这样的开场使学生由陌生、好奇转为主动认真地对待学习,因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时政资料进行时政快讯发布

采用时政快讯活动,让学生把每天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并对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活动重在参与,重在锻炼,重在评说,并组织学生进行点评。时政快讯活跃了课堂气氛,开阔了学生视野,使学生树立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想。如在政治生活模块里《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这一框题的教学中,笔者曾经开设了模拟“外交部发言人就中美关系问题答记者的新闻发布会”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中美关系的重大时事新闻,而且还使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书中所学的政治生活道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开设专题讨论会,用所学过的政治理论综合评述某种时事政治现象

这一活动的开展适用于高三年级总复习阶段,可以让学生选择喜欢或关注的某个时事问题或者现实生活中的某个话题,用所学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的观点分别进行判断、分析。时事政治中蕴藏了许多理论知识,如何去挖掘,不是完全靠教师,而主要是靠学生,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围绕时政材料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在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改变了过去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

实践证明,把以上多种教学形式灵活运用于课内、课外,彻底改变了传统政治课留给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拓宽了视野,发展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时政教育在初中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篇7

一、时政教育应用目的

关于时政的应用目的, 根据不同的作用对象, 从三个方面来概述, 即师生对象, 教育对象以及社会。

师生作为教育的主体, 时政教育的应用对于他们而言是最直接关联的, 是时政教育应用效果的直接反射体。在初中政治教育中, 仅有理论教育是无法使学生感受到教育的真谛, 无法学以致用, 纸上谈兵

只会让他们感受教育的枯燥乏味、了无生趣。时政教东育犹如一潭活水, 会让水中乏味的鱼儿们感受到活

力与生机。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积极莒

性。比如在时政教学中, 可以把当前相关国际时事拿

到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探讨, 分析, 让学生了解国际事●

件, 时政作为客观的存在, 在锻炼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移的同时, 还培养了学生的思想政治观、时局观与爱国安主义情怀。刘

时政教育在初中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使得老师对于自己的知识不仅仅是“温故而知新”, 更能“知新而温故”。在教学过程中, 以新的知识来充实完善固有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 时政教育也使得老师年复一年的理论讲解有了新的话题, 也提升了教育积极性。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学以致用, 时政教育正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会学生寓学于用。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是教育的思想, 指出, 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必须与生活相联系, 甚至必须与生活打成一片。时政教育在初中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使教育更接近本质, 使其得以升华。社会的向前发展是需要矛盾的存在、需要思想的碰撞。时政教育的应用使得新的思想力量诞生,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思想的创新, 时政教育的应用能从思想方面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时政教育应用

应用方法也分为两个方面:时政材料的正确选择以及时政教育方法的正确运用即是准备与实施。

材料的选择。时政材料有时间性、空间性, 作为老师要从如此繁杂的时政材料中选出适合学生学习思考的材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所选择的材料必须具有时政教育价值

即是与现时代的时政紧紧联系, 不能与时政教育脱节。与此同时, 还要注意时政材料要紧扣教材知识体系和进度, 与教学主题相吻合, 运用这样的时政材料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 锻炼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时政教育所应达到的教学效果。

2. 要注意材料的时效性和新颖性

政治时事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变化, 用于时政教育的材料必须是反映最新政治形势的信息, 因此必须具备时效性和新颖性。

3. 不能因为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

与其让学生在众多的时政材料中机械迷茫, 不如让学生在一个材料中得到思想的锻炼和提升。

4. 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和突出性

时政远比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复杂得多。一个时政材料中会包含各种各样的复杂信息, 为了避免学生分心、跑题, 要选择主题突出的

摘要:体育与健康新课标要求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基本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变化, 体育课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 是要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科学指导、带动师范, 让学生认识到体育不仅是一门课程, 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从心理上认为体育是身体健康的必修课, 锻炼好身体是将来更好地工作的基础。

关键词:教学观念;体育;教学;改革

纵观传统的体育教学, 我们都能认识到, 传统的体育教学应该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多都是进行运动技巧的传授。实际上运动技能教学, 不代表体育教学的全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主体, 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使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新课标对高中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最根本的是教学观念必须得到更新,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必须得以改变, 要把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 变成主动学习的状态, 也就是把学生从“要我学”的状态变成“我要学”的状态。本文从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角色的转变方面对高中体育教学改革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教师应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做好终身体育的启蒙工作

众所周知, “生命在于运动”, 从生理学角度讲, 人的一生离不开科学的体育锻炼。在学校期间的体育教学, 只能是人的一生体育锻炼的很小一个阶段, 高中体育只是这个小阶段当中的一部分。学校阶段是学生身体成长较快、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 我们怎么能够利用这有限的时间, 上好体育课呢?结合新课标的要求, 教师应该走出完成教学目标的局限性, 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把整个高中体育教学作为终身体育的启蒙教育, 把学校体育作为学生终身体育的起点和连接家庭体育、全民体育的桥梁和纽带。为此, 高中体育教师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住学校体育的机会, 不但传授给学生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 而且应该着力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 强化终身体育的观念, 不断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对体育锻炼的浓厚兴趣。二是教师不能再单纯地传授知识, 讲授运动技能, 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三是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 应该做到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家庭体育兼顾, 尽量达到学生主动性和教师传授体育技能的完美结合。总之, 通过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 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 树立终身体育的体育观, 让学校体育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起点。

时政材料。

三、教育方法

1.教育形式多样化

时政教育本身对于学生来说就具有一定吸引力, 通过多样的教育形式更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自主探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都是进行时政教育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

刚开始时可以由老师来找材料供大家学习, 老师在授课之前就要做好准备, 如何引导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 可以由学生自己找材料, 自己分组思考。老师只给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时事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 如主题班会、时事报告、时事专栏、专题讲座、影视收看、时事政治课、参观考察等。

2.思想平等化

师生思想平等化, 老师要做的并不是将自己的思想灌输给

二、教师应树立生活体育的观念, 做好体育锻炼的宣传工作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 要使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 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身体基本状况的情况下, 在他们已有的生活阅历和运动技能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生活当中有利于体育锻炼的各种条件, 尽量利用学生的兴趣, 进行体育教学。通过合理地引导和体育教师的精心策划, 使传统的体育教学, 向能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生活体育、休闲体育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转变。让学生在趣味中培养观念, 观念驱使下锻炼身体, 逐步使体育锻炼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社会因素来看, 越来越显现通过合理的、科学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重要性。但是, 运动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短时间内得到社会的认可、使人们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还需要大量的宣传工作。体育工作者的言谈举止, 对学生来说, 可以起到导向性作用。体育教师不但是体育运动技能的传授者, 也应该是体育意识、体育观念的倡导者和宣传者。通过宣传栏、专题报告、运动会等多种宣传形式, 使终身体育的观念得到家庭、社会的认可, 形成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 使体育教学走上全民化、生活化的轨道。

三、教师应树立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观, 做好体育教学的组织工作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问题、判断是非的能力, 从心理和生理上逐步趋向成熟, 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从内心深处也特别渴望掌握科学的运动技能、合理的运动习惯和必要的保健常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不应该是采取“配发制”, 用条条框框来限制学生, 而应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各种知识组成的体育教学“超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 到“超市”中有选择地“领取”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时候, 教师的角色就是体育教学活动组织者、指导者。

综上所述, 新课标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改革, 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对体育教师来说, 最根本的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要在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角色的转变上多下功夫。使体育依托学校的课堂教学, 又不局限于传统的体育教学, 使体育锻炼终生化、全民化, 生活化、社会化。

参考文献:

[1]季浏, 汪晓赞.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 2008 (5) .

(苍梧县第一高级中学)

学生, 而是在理论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然后将思想分享给对方。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老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旨在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觉悟能力。

3.长期进行时政教育

时政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在平常的时候就应该和学生们探讨时政问题, 坚持长期教育, 耳濡目染的影响是最长久深远的。

时政教育的有效性 篇8

一、注意收集较新的材料

首先, 初中生尚处于对于很多事情都好奇的年纪, 容易对一些当下较为时髦的信息发生兴趣, 如果老师收集的信息较新, 学生很容易就提起兴趣, 例如在讲起政府职能的时候, 老师可以举例在最近我国引起较大影响的“天兔”台风中, 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分别在这个台风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们在平时的新闻当中经常会听到关于天兔的信息, 所以在课上听到老师用一种政治的角度来分析的时候, 肯定会非常有兴趣, 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 时政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很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就失去了其自身的意义, 甚至在一段时间之后会产生与之前相反的影响, 例如我国的城管, 在几年前城管所具有的权利和现今城管所具有的权利是不同的, 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形象也是不同的, 所以老师用之前的形象放在现在教学中的时候, 很容易产生相反的效应。

二、注意收集材料的来源

政治老师作为教师, 一定要注意自身教学的严谨性, 所以对于时政信息的来源一定要确保真实有效, 选择正规的渠道、正规媒体来进行手机, 例如, 每日的《新闻联播》、《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权威节目, 这些节目的材料不但与时下的焦点一致, 且其立场和观点对于政治老师也有很大的启发。例如每天的《焦点访谈》中所播出的内容, 不但涉及当前的社会局势, 也会涉及到法律、民生等细节内容, 这些内容正是初中政治教学中所迫切需要的素材。当讲到哲学中事物的两面性的时候, 老师可以举例当前的房地产业, 一方面这些房地产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带动了整个国家的GDP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对很多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不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注意材料的影响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 心理尚不成熟, 环境对其有着很强的影响, 很多时候一些细节问题就有可能对其产生一生的影响。所以老师在收集材料的时候, 还要注意材料本身带来的影响, 避免一些暴力、黄色、政治因素过强的材料, 选择一些积极向上、具有正能量的材料。例如在讲授法律部分的时候, 选择的案例尽量模糊犯罪细节环节, 着重讲授后期的法律解释, 强调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给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法律观念。

四、正确的利用时政信息

其实很多老师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时政信息丰富自己的课堂,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们感觉时政材料似乎并未对其课堂带来较大的好处, 无法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其实这主要还是他们没有正确的利用政治信息。很多老师利用时政信息是仿照中考中的题目, 将时政信息做成一系列的习题在课上提出, 并要求学生对此进行分析和回答, 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潜意识的对时政信息产生反感, 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此老师要改变以往做法, 将时政信息作为一种教学素材加入课程之中, 引导学生利用本堂课所学知识来分析某个事件, 这种分析不同于之前的分析, 是一种非刻意的分析, 例如在讲各国家部门职能的时候, 老师可以先讲述一下各部门的职能, 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负责一个职能, 并假设现在是“天兔”发生前, 气象部门应当做什么, 各级政府应当做出什么反应等等, 受到他们生活阅历的限制, 他们肯定有很多不足, 但是老师应当在旁适当的提醒和引导, 并做出鼓励, 不要求学生一定做出正确答案, 只要方向正确、思路正确, 那么学生就应当获得正面的评价。这样利用时政信息, 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习效率。

五、结语

论如何加强中学生的时政教育 篇9

一、加强时事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 把握时代脉搏, 适应当今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今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今天也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 这些都使中学生的社会实践领域不断扩大、认识领域不断扩展、获取信息的途径不断增多。而对于世界观尚在形成、知识结构还不健全的中学生来说, 就必须有正确的疏导和点拨, 引导他们对时事问题进行全面、辩证的分析, 引导他们去关心政治, 关心国家大事, 关注社会的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使他们胸怀祖国, 放眼世界。

2. 提高整体素质, 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当前教育改革就是要重视素质教育的内涵。因此,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就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提高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强时事教育, 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学以致用, 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 时政教育也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 它是帮助中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养中学生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 是中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窗口”。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渗透时事政治教育, 充实教材, 才能更好地增强其德育功能, 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培养出更高更好的新时代的人才。

3. 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来源于学习的兴趣。然而, 学习的兴趣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现行教材由于多种因素造成内容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从而影响思想品德课的“信度”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然也就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要不断丰富教材内容, 满足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新材料、新成就、社会热点问题, 以及国际社会的重大时事、热点问题, 等等, 贴近生活实际, 中学生非常关注。这些材料生动、具体、时代特色鲜明, 在授课中适当运用, 可以弥补教材之不足, 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达到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益的目的。

二、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强时政教育

科学的方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时政教育必须有灵活多样、科学有效的方法。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 我们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1. 学校、教师在确保积极性、健康性的前提下, 为学生开

放全方位的信息来源, 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等信息媒体。学生可以从各种媒体上获取广泛而丰富的时事政治内容及其相关知识, 在此基础上自己动手、动脑,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具有操作性、实践性、探索性的学习, 以获得最优质的学习效果。

2. 运用电化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经常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和《时事报道》等节目。

3. 订阅时事报刊杂志。

班集体订阅一些关于时事的报刊杂志, 如《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半月谈》等, 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传阅, 使他们能通过多渠道获得信息, 树立一种“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的主人翁精神。

4. 举办“时事专题论谈”。

发动全体师生关注时事, 搜集资料, 精心准备。每两至三周进行一次专题讲座, 对国内外重大时事和热点问题进行分析, 既使学生了解社会, 同时又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进去, 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最近进行的几场讨论, 如《预防H1N1病毒我们能做些什么?》、《你如何看待国家的家电下乡政府补贴政策》等, 由于切点精准, 外延信息量大, 在学生中产生了热烈的反响。

5. 课前5分钟举行“热点新闻聚焦”, 让学生自己搜集、整理时事资料, 走上教坛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通过这一形式, 不但能增加学生对时政的关心, 培养敏锐的时事触角,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6. 举行班级时事知识竞赛, 这样既能活跃学习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又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7. 重视宣传栏, 加强时事宣传教育阵地的建设。

主要体现在学校、教室的墙报、橱窗要定期更新, 内容应反映时事热点, 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透过现象剖析本质。另外, 墙报主要安排学生负责, 在提高动手能力的过程中也能够促进他们更自觉地学习。

8. 鼓励学生以剪报的方式保存时事素材, 指导学生以撰

写时事小论文、制作时事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论时政报刊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 篇10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素养现状分析

1. 时政类知识的缺乏。

根据有项调查数据显示,48%的高校大学生不了解国家当前的政治经济状况,也不会主动关心国际上的重大事,对国际国内的时政信息保持无所谓的心态,52%的学生决得有必要关心时政新闻,29%的人会主动对时政动态进行了解。可见,我国大学生对时政信息的掌握远远不足,导致很多大学生缺乏政治素养和观念。

2. 政治参与率较低。

每一个成人的中国公民都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与义务,而当前很大部分大学生对国家的重要政治事件有一种漠视的情感,少数学生根本不愿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类活动。青年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承担建设国家的重任,拥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是其必备的条件。因此,对大学生的政治观进行科学教导,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当前高校的重要课题。

二、时政报刊的分类及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作用

目前我国时政类报刊从级别来分有三类,一为中央级,例如《经济日报》《人民日报》等报纸和《求是》等杂志;第二等级别的是省市级,例如《成都晚报》、《前线》杂志等;第三等级的是地方各级党组织所属的时政类的报纸及期刊,如《宜宾日报》等。这些报刊杂志,以其独特的政治敏锐性和迅速的反应为大家解读当前时政热点,引领行业动态,并附上经典的评论而深受人们的热爱。

时政类报刊杂志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办的,在选材方面,都是当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当前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以及国际社会所发生的各类时事热点,具有即时性;同时在报到过程中,也最大程度进行如实报道,具有真实性,对人民群众具有很好的引导和教育功能。高校利用此类资源开展对大学生的时政类思想政治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了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

三、利用时政报刊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1. 在思政教育课程中引入时政报刊信息作为辅助性的教学资源。

由于时政报刊有及时传播的功能,它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对时政动态进行发布,并且其敏锐的政治嗅觉总能挖掘出热门新奇的话题,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理,容易受到新鲜事物或者话题的影响,因此,这种突发性的时政事件足以引起大学生的好奇心理对时政事件进行关注,高校思政课程教师则应抓住这个契机搜集时政素材对大学生开展思政辅导。另一方面,思政教师对于时政素材的选取要合理,最好是选择那些当下正热的时政新闻,将其与思政课堂里面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为学生解读热点并用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的点评,对于课堂外的思政作业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诸如寻找学生感兴趣的时政新闻当作下一节课堂的教学资源进行讲解,逐步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观念。

2. 合理利用网络和各种媒体获取时政报刊信息资源。

现代社会已经普及了网络化技术,当前绝大部分的学生都离不开网络,他们对网络知识的把握相当优秀,这为大学生在网上搜集时政信息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当前的时政报刊开始了新的改革,所有的纸质媒体都有电子版面,所有的新闻素材都会进行网络发布,并且还建立了时评功能,为馆主与读者进行交流互动提供了便利。大学生利用自身的特点可以在网络中搜集相关的时政新闻热点进行关注,并且还可以从思政课堂中学到的一些理论知识进行对新闻的评论,增进和馆主的互动,从中掌握更多的时政信息。信息时代下出现了各种新兴媒体,手机、移动PC等网络终端设备开始普及,而大学生是人手一部手机以及其它的移动设备,搜索信息比电脑还要方便,因此时政报刊可以通过这样的传播渠道为学生传递热点新闻事件,以开拓学生的眼界,时刻培育学生的时政心态。也可以将时政信息通过短信、微信的形式传播到学生面前,使学生利用闲暇的时间就培养时政阅读的习惯。

3. 利用图书馆内报刊资源传播时政信息。

高校图书馆内有专门的报刊杂志阅览室,以便师生随时掌握变化着的时政动态。对于大学生来说,通过图书馆报刊资源获取时政信息是相当便利的事情,这为思政课的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条件。

4. 利用社团等学生组织宣传时政信息。

各大高校中拥有各种学生社团的组织,这些组织以同类兴趣爱好将学生集合在一起,去寻求学生的共同爱好,是一个庞大的社团组织群体。相关指导老师可以利用诸如读书活动的机会,定期将学校的时政报刊发放到这些社团组织中,让学生社团组织阅读讨论,发表相关的时政观点,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阅读时政信息的兴趣。

摘要:时政类报刊和其他新闻媒体一样,发挥着信息传播的作用,是信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特殊性主要在于时政报刊了其政治素养。

关键词:时政报刊,政治素养,作用

参考文献

[1]徐东辉,孙丽芳.论大学生政治参与对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作用[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刘虹.时政报刊对大学生思政工作的促进和引导[J].中国报业,2014年06期.

初中政治课堂中的时政教育 篇11

(1)时政教学还是世界格局提出的需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正处于复杂多变的状态之中。就表面看来,世界格局还维持在较为平静的表象之下,但实质却是暗潮汹涌,有朝着更加恶劣局势发展的趋势。初中政治课堂强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使学生充分地了解我国的发展现状,并对世界变化情况进行初步了解,从而养成与时俱进的先进观念,通过不断调整自己,使自己能够很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并对自身未来的发展前景作出规划。

(2)时政教学满足市场运行需求。市场经济正处于不断发展的趋势中,竞争压力尤其明显,许多企业与个人为获取到更多经济利益,会传播一些有害的思想。初中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在行为和心智方面还存在着不成熟的问题,因此容易受到外界思想影响,部分学生就会形成极端主义、个人主义以及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保护中学生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初中政治课堂中必须重视的课题。引入时政教学,选取典型性社会案例当做反面教材,使学生从中领悟到相关知识的同时,对自身进行反思,防止误入歧途,并使学生的法律修养得以有效提升。

(3)时政教学同时还是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初中政治课堂同时还强调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以引入时政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获取到德能教育。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人,中学生渴求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通常情况下,获取信息也可以从各种渠道实现,而在各种方式的实践过程当中,学生能知晓到一定信息量的事实,在学生充分关注时政的前提之下,经由长时间的发展与积淀,学生思想也能够从量变成功地过渡为质变,最终朝着德才兼备的目标前行。

2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

2.1大力开展新闻播报活动

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在科学、合理地指导下,于初中政治课堂中大力开展新闻播报活动,以促进时政教学应用的有效性。①教师通过提供相应的内容资料与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筛选新闻内容,激发学生对时政方面的兴趣,并锻炼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②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对某领域浓厚的兴趣,例如,某些同学偏好于国际新闻,某些同学偏好于科技新闻,某些同学偏好于娱乐新闻,某些同学偏好于体育新闻等。教师需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新闻收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③教师于每节课之前,可利用3~5min时间,让学生轮流对近一周来发生的重要新闻进行简单的报道,以此方式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的同时,还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2.2鼓励学生开办时政小报

为了能够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教师除了可以应用新闻播报、热点透视、时政论坛等措施之外,还应当鼓励中学生自主开办时政小报,以促进学生形成极高的积极性以及参与性。①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权利,并充分尊重其思维与意见,使其在开办时政小报时,能够自主地选择时政新闻,收集时政材料。②在教师正确思维与方式的引导下,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进行时政小报的设计、编排、剪辑、排版等工作,从而在培养学生对时政知识熟知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③让学生结合自己完成或者是合作制作而成的时政小报,与班级同学之间、全校学生之间展开必要的交流与讨论,并鼓励所有学生全部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并从中得到自我锻炼与自我提升。

2.3建立合理的初中时政小论坛

初中政治课堂引入时政教学,其所涉及到的时政知识涵盖广泛,教师仅凭自己单方面的讲解很难满足学生对时政知识的多方面渴求。鉴于此,在教师积极有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借小组合作以及新闻分类合作等方式建立合理的时政小论坛,以此方式透析时政热点与时政知识。根据自愿原则,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组成若干小组,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或是当下社会的热点新闻资料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各种渠道对其进行搜集、整理。然后,学生根据所收集的新闻资料,以时政论坛的方式,对时政新闻内容展开研究、分析、讨论。而通过学生对自己观点的提出与自我评论,以及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沟通、辩论,最终对时政新闻有正确、具体的认知,并提升自身鉴赏能力。于时政教学当中建立初中时政小论坛,在教师合理地引导下,可以使学生对时政新闻形成更深层次、更进一步的认识以及了解。此外,学生通过论坛探讨形式,也有效地培养起了自己的大胆创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及能力,促使自己朝着综合型人才目标发展。

2.4指导学生对社会热点透视分析

教师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时候,除了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对时政新闻高度的敏锐性之外,还需根据学生目前的认知范围与认知状态合理地引导,培养学生对社会热点的透视与分析能力。例如,前段时间十分紧张的“中菲黄岩岛事件”,让学生通过对黄岩岛及相关历史进行简单了解,探索菲律宾袭扰我国渔船,给黄岩岛改名,以及提出国际仲裁,煽动全球菲律宾侨民反华游行等一系列小动作的背后居心。再譬如,针对我国的“十二五”规划展来透视分析,引导学生探索“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对我国社会起到积极意义。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透视分析的同时,也需结合目前的初中政治课程教材,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充分地应用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实际应用方面。

3结束语

时政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篇12

时政教育是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政治课堂中融入时政教育, 才会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理解高中政治课的学科性质, 从而更加关心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通过这种方法分析、提炼教材的中心思想和教育意义, 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通过时政教育进课堂, 使师生之间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与探究合作,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优化高中课堂教学结构, 为今后开展研究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这种教学方法, 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 这也是高中政治课吸引学生的独特的地方。

有人这样认为, 高中生年龄还小, 每天的学习任务都十分繁重, 哪有时间看新闻、读报纸。笔者觉得, 学习文化课与关心时事政治一点也不矛盾, 我们可以利用政治课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了解每天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 时政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将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呢?下面笔者结合这些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第一, 在每节课课前五分钟设置时政教育的一些活动。每节课开始前, 笔者都利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总结近几天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 利用投影显示时政事件的图片及具体内容, 然后简单评论一下自己对这个事件的看法, 最好是结合学过的高中政治课的基本原理进行解说。通过这种活动, 既可以让学生喜欢枯燥的政治课, 增加学习兴趣, 又可以及时复习政治课的原理, 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为高考奠定良好的能力基础。

第二,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引入时政材料,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前几分钟能否抓住学生的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因此在导入新课时, 笔者会精心选择近段时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在选择重大事件时, 不能太随意, 必须选择与本节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事件,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要特别细心, 注意平时的素材积累, 每天必须看新闻, 及时浏览网页, 阅读一些与时政息息相关的杂志及评论。对于独到的观点要记录下来, 仔细分析, 把这些总结之后的内容提供给学生, 做到师生之间信息共享。

第三, 在讲授新课环节有针对性地引入时政材料,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 而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电影导演的角色很相似, 讲授新课各个环节的安排必须结构优化, 时间安排合理, 内容贴近高中学生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全方位调控教材,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处理好教材,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抓住中心, 用凝练的语言精确地传授知识, 探究教材知识间内在的有机联系, 教会学生在宏观中把握知识。千万别忘记合理地利用课本上的图片、名言、故事, 深入了解这些图片、名言、故事所反映的原理。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有些高考题就是课本上这些图片、名言、故事的直接再现或者变式形式。此时此刻, 需要寻找时政热点材料与教材结合的最佳切入点。最好的方法是运用情境教学, 即创设一个与教材相关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身临其境, 自觉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巴尔扎克也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 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是逢事问个为什么。”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教材的特定内容引入时政材料, 创设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情境。久而久之, 学生对教师的授课就会形成一种心理期待, 愿意参与到这种情境中来,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教师又在不经意间传授了深奥的道理, 一举两得。为了提高时政材料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教师要在备课环节博采众长, 从电视、广播、报纸、网络中搜集信息。笔者几乎每天都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海峡两岸》《军事连连看》《经济半小时》《直播港澳台》《每周质检报告》《远方的家》等节目, 并注意在网上积累素材。

上一篇:交互动画设计下一篇:网络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