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机械专利分析(精选7篇)
渔业机械专利分析 篇1
1 国内外草莓采摘机械专利现状分析
根据国家专利局的相关数据统计, 截至2013年7月底, 涉及草莓采摘机械的专利申请共109件, 其中, 国内申请11件, 占总申请量的10.1%, 国外申请98件, 占总申请量的89.9%;对申请人所在国的统计 (国内申请除外) , 排名第一的国家是日本 (28件) , 其次是俄罗斯 (26件) 、美国 (19件) 及德国 (14件) 。
对上述109件专利申请分析之后发现, 1995年之前的草莓采摘机械均是果实和茎叶不加选择的一起收获, 然后再将果实和茎叶进行分离, 1996年公开的日本专利文献JP特开平8-275655A公开了一种将工业机器人应用于农业, 利用视觉信息对果实加以识别然后再采摘的草莓采摘机器人, 开创了草莓采摘机械的先河。本文主要研究的就是这样直接采摘草莓果实的采摘机械。经过分析, 这样的采摘机械国外专利申请共25件, 其中, 日本22件, 美国1件, 韩国1件, 澳大利亚的PCT申请1件。国内申请均为直接采摘草莓的机械, 排在前列的是, 中国农业大学5件、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2件、河南理工大学2件, 国内申请人主要集中在大学和科研院所, 以大学居多;国外申请量排在前列的是, 日本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8件,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6件, 涩谷精机 (SHIBUYA SEIKI) 3件, 以企业和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居多。
一般来说, 采摘草莓作业流程是, 先寻找成熟的草莓, 在不碰坏果实的前提下将其与枝丫分离, 然后放到托盘中, 要让机器人来实现这一作业, 需要以下技术要素。 (1) 根据草莓的成熟度判断是否可以采摘; (2) 判断采摘草莓的位置; (3) 切断草莓的果梗, 并接住草莓; (4) 将草莓移动到放置位置。一个完整的草莓采摘机器人应该包括, 机械本体 (Manipulator) 系统、视觉系统、行走系统、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由于草莓果实的特殊性而导致难以实现机械采摘, 同时也更具有挑战意义的是其机械本体系统和视觉系统。下面将从上述几个系统方面对国内外专利进行相关分析。
1.1 机械本体系统
日本专利文献JP特开平8-275655A, 采用气吸式机械手, 吸管端部具有切口来容纳草莓果柄, 钩状切刀切断果柄。多采用直角坐标系机械手, 如JP特开2000-92952 A, 采用3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手, CN101015244 A采用4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手。
由于草莓果实采摘的特殊性, 导致草莓采摘机械的末端执行器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 如JP特开2011-211969 A, 公开了果柄的切断和去除机构, 以减少搬运过程中果柄对果实的损伤, JP特开2012148380A, 公开了草莓采摘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 抓果手上设置填充有凝胶状液体的袋体, 袋体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来检测压力, 以控制液体在袋体和液压缸中流动。以此避免对果实的损害。此外, 对末端执行器进行着重研究的还有CN202009581U、CN102217461 A、CN102187766A、CN102550217A。对果柄切断机构进行着重研究的还有JP特开2012-239386A、WO2010063075A1。
1.2 视觉系统
视觉系统一般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 硬件也就是识别的工具, 目前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 利用传感器来识别目标。如JP特开平8-275655A、JP特开2000-92952 A, 特别的JP特开2009-5587A, 采用超声传感器监测果实的有无和距离, 采用颜色传感器监测果实的成熟度。
(2) 利用1个CCD摄像机来识别目标。如JP特开2001-145411A和JP特开2001-145412A。
(3) 采用2个摄像机。如JP特开2008-206438 A, 其中一个摄像机从下方采集图象, 另一个摄像机从前面采集图象, 以此判断果实的三维位置, 因此可以对重叠果实中后面的果实位置同时判断出料, 可以对重叠果实减少损害, 并减少对后面果实的重新识别。
(4) 将摄像机和超声距离传感器结合。如JP特开2004-180554A, 采用CCD摄像机检测果实的成熟度、方向等, 采用超声距离传感器检测果实的距离;JP特开2009-27976A和JP特开2009-27977 A, 包括距离传感器, 内部摄像机和外部摄像机, 内部摄像机用于检测视野内存在的果实的位置, 外部摄像机用于检测果实的着色度 (即成熟度) ;JP特开2001-95348A, 包括2台摄像机和距离传感器, 一台摄像机识别图象范围内的全部果实的位置, 另一台摄像机识别果实形状和果柄位置, 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果实距离。
视觉系统的软件方面也开展了一定的研究, 主要是对图象处理模式进行研究, JP特开2001-95348A采用Lab色系来进行图象处理;JP特开2008-22737A将RGB图象转换为HIS图象, 来对目标果实进行识别;JP特开2001-145412A着重强调了单独果实的收获方法, 公开了进行图象处理的方法为利用RGB图象, 通过判断R-G和R-Y的值、二值化、面积判断及果实位置判断等多种处理过程来精确判断目标, 进行单独果实的收获。
特别是JP特开2012-110256 A, 公开了通过果柄检测摄像机和软件处理方法来检测果柄的位置。
在草莓采摘过程中, 如果同时进行草莓的分级, 将减少后续处理, JP特开2003-251282A公开了草莓的分级装置, 包括2个固体摄像装置, 通过检测草莓的大小来进行分级, 综合判断因素为颜色、糖度和质量。而JP特开2004-198296A, 公开了通过多个与光纤相连的镜头对草莓多个部分进行同时识别、迅速判定, 从而进行草莓的分级。
1.3 行走系统
目前公开的专利申请中, 行走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 采用轮子轨道行走系统。如JP特开2000-92952 A。
(2) 采用轮式小车的行走方式。如JP特开2004-180554A。
(3) 沿着固定于地面的轨道运动。如JP特开2006-34257A, JP特开2009-27976A和JP特开2009-27977 A。
(4) 滚筒传送带式的行走方式。如CN203040200U。
1.4 针对不同栽培系统
草莓常用两种不同的栽培系统, 高架栽培系统和垄作栽培系统, 针对不同栽培系统设计了不同的采摘装置。针对高架栽培系统的, 如JP特开平8-275655A、JP特开2001-145411A和JP特开2001-145412A、CN102577747A;针对垄作栽培系统的, 如JP特开2000-92952A、JP特开2004-180554A、CN102577755A。特别的, CN101015244 A, 针对垄作栽培草莓自动采摘装置, 采用龙门式跨行收获, 增加了草莓采摘机械的稳定性, CN101317516 A针对采用A型梯架结构的高架栽培草莓, 对高架草莓中低层的草莓进行自动采摘。
2 关于专利信息的利用和知识产权保护
每一篇专利文献都提供了丰富的专利信息, 专利信息蕴含重要的技术、法律和经济信息。专利文献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和摘要等部分中, 披露了发明创造的技术内容, 其中的技术信息便于阅读、检索, 追踪技术发展动态。而法律信息包括, 权利要求的范围大小、专利审查、复审及无效的结果;与专利权的授予、转让、许可、继承、变更、放弃、终止和恢复等法律状态有关的信息;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发明人或设计人的信息, 以及专利申请日、公开日、授权日等信息。经济信息包括, 专利信息中的专利许可、专利转让或受让等信息, 还可以反映出申请人或专利权人的经济状况、市场占有率等;另外, 通过专利申请的国别、申请人、专利权人、发明人或设计人等信息, 可以了解某领域的市场分布、主要竞争者或合作者的状态等。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 世界上创新成果的70%至90%都出现在专利文献中, 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可以节约60%的研发时间及40%的研发经费, 而且可以避免开发的盲目性和技术的重复研究, 还可以有效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除了有效利用专利信息, 还应该注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对核心技术及时申报专利, 一方面获得专利保护,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专利在融资、合资和合作等方面获得更大的收益。
根据对于草莓采摘机械的专利现状研究, 通过对1995年申请了第一篇关于草莓采摘机器人专利 (JP特开平8-275655A) 的日本井关农机株式会社的发明人有马诚一 (ARIMA) 和近藤直 (KONDO) 的追踪, 发现其直到1998年才发表草莓采摘机器人的相关论文。对国内申请量最大的中国农业大学在CNKI进行了追踪, 发现其至少在2004年前已经对草莓采摘机器人开始了相关研究, 但是直到2007年才开始申请专利, 不过, 目前这种状况已经有所改变, 中国农业大学于2012年2月申请专利CN102577747A, 于2012年9月才发表相关论文, 说明国内高校已经开始意识到及时申请专利的重要性。
黑龙江省种植机械专利检索与分析 篇2
黑龙江省是我国种植机械制造及使用大省,在目前国外大型农机企业的先进创新技术大量涌入我国的大环境下,知识产权就如同一把利剑,剑握谁手,谁就能掌握主动权。这就需要加快步伐,全方位做好种植机械的专利检索与分析工作,进一步开拓创新,加强专利制度的管理,全面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稳步发展。
1 黑龙江省种植机械专利检索
1.1 边界界定
种植机械是指按一定的农艺要求将作物(包括树木,花卉)种子、种块、种苗等种植物料播种或栽植在土壤中的农业机械。
按照种植对象和工艺过程的不同,种植机械分播种机械和移栽机械两大类。播种机械的种植对象是作物的种子或加工后的丸粒化种子、马铃薯等作物的种块等。移栽机械的种植对象是水稻、棉花、烟草、蔬菜、玉米、高粱等作物的秧苗和带营养钵或带土的秧苗。根据播种方式的不同,播种机械可以分为撒播型、条播型、穴播型、精密型和联合型等。其中,穴播型播种机排种器还包括气吸式、气压式及气吹式3种类型。移栽机械可分为插秧型、抛秧型、撒秧型等。
播种机械是指按照一定的播量或者株穴距,将农作物的种子均匀播入种沟、覆土、施种肥,同时可适当进行镇压的农业装备。
移栽机械主要由喂入器、导苗管、开沟器、扶苗器和覆土镇压器等部件组成。作业时,将秧苗投入喂入筒内,待其转动到导苗管上方时,活门即打开,秧苗由于重力作用落入导苗管内;导苗管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可将秧苗导入由开沟器开出的垄沟内;利用扶苗器使秧苗直立,然后在覆土流的作用下进行覆土镇压,完成整个秧苗移栽的全过程。
1.2 检索策略
本次检索内容为黑龙江省2003-2014年申请的种植机械专利文献。检索采取分—总的方式进行,即先把二级分类的数据分别检索出来,然后相加形成一级分类种植机械的检索数据。
由于播种机械和移栽机械的边界清晰,分类号比较集中,根据其文献特点,制定以下检索要素表,具体的检索策略如下:首先,播种机械和移栽机械都有准确的分类号,该类分类号在检索过程中无需加入关键词限定,直接可获得目标文献,且去噪方便,只需将具体的涉及手动工具的分类号的文献批量去除即可;同时,将申请日限定为2003-2014,地址限定为黑龙江省,此为第1 层检索。由于除以上准确分类号外,有部分分类号,在涵盖目标文献的同时,还包括非目标文献在内,如A01C17便包括了播种机和施肥机。对于此类分类号,在检索过程中需加入关键词进行限定,此为第2层检索。检索要素如表1所示。
1.3 查全查准验证及检索结果
1.3.1 查全查准验证
在播种机械的第1层检索过程中,可对噪音文件进行批量去噪,即将噪音分类号A01C5/02 和A01C7/02的文献去除,因为这两个分类号都是涉及手动播种机的分类号;在关键词去噪时,由于考虑到许多专利文献同时适用于畜力和拖拉机牵引,所以没有采用“畜力”或类似词去噪。
采用申请(专利权)人为入口进行查全验证,截取2005-2010年申请的专利文献进行查准验证。检索验证的结果如下:查准率96.3%,查全率97%,如表2所示。
1.3.2 检索结果
本次检索内容为黑龙江省2003-2014年申请的种植机械专利文献,共计792项。其中,发明专利145项,实用新型624项,外观设计23项。
2 黑龙江省种植机械专利分析
2.1 专利申请量总体趋势
黑龙江省2003-2014年种植机械专利申请总量为792项,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如图1所示。根据种植机械领域近10年的专利申请量变化,可将其发展分为缓慢发展期(2003-2005年)、快速发展期(2006 年)、调整期(2007-2008 年)及稳步发展期(2009-2014年)4个时期,每个时期都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1985年10月21 日,黑龙江省种植机械领域申请了第1项专利,即由黑龙江省绥化地区汽车配件厂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剪夹式插秧器(见图2);接着,直到1989年6月17日,黑龙江省鹤岗市农机管理局申请了第1 项发明专利—水稻抛秧盘播种机(见图3);继而,黑龙江省种植机械领域专利申请量逐步增加。
1)2003-2005年为专利申请的缓慢发展期。专利申请的数量不大,专利市场的管理也不佳,没有形成一个有序的市场管理机制,对专利价值的评估、市场开发前景预测等方面的研究基本没有形成。
2)2006年为专利申请的快速发展期。专利知识的大力宣传使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快速提高,不再认为专利是难以高攀的事物,加上国家政策制度的大力扶持,知识产权申请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创造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包括服务机构、人员数量也迅速提升。
3)2007-2008 年为专利申请的调整期。 经过2006年的快速发展期,大量质量不高、科技含量低的专利涌出,许多专利在申请人手中难以转化为生产力,抑制了专利申请的有序发展,由此专利申请进入为期两年的调整阶段。
4)2009-2014年专利申请进入稳步发展期。专利申请人理智申请专利,注重专利质量,同时国家对仿冒专利或盗用专利的打击力度增强,使专利申请人的合法利益得到有效保护。国家政策导向是影响专利发展一项十分重要的原因,使专利申请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稳步发展。
2.2 专利种类构成
黑龙江省2003-2014年种植机械专利申请按专利种类分类,实用新型专利占79%,发明专利占18%,外观设计专利占3%,如图4所示。
专利申请中技术创新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专利和不属于技术上创新的外观设计专利合计占比达82%,而国外申请的专利大部分都是针对发明专利这一类型。可见,单纯的专利申请数量上的优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优势。一些企业对专利的市场价值认识不足,而高校和科研院所则存在“重申请、轻运用”这一突出问题,于是,专利“流失”与“沉睡”的现象层出不穷。有数据显示:我国专利信息利用率约为35%,充分利用率约为1%,而日本企业为92%。 因此,专利指标研究的重点不应只集中在专利的数量增长方面,更集中在专利的质量评价和利用率上,关注专利质量是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研究专利发展问题。
2.3 专利种类趋势对比及影响因素
黑龙江省2003-2014年种植机械专利申请总体呈上升趋势(见图5)。其中,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上升趋势明显,发明专利和外观专利申请量较少,仍在持续发展之中。根据检索结果分析,黑龙江省种植机械专利申请趋势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1)国家对知识产权发展的逐步重视,出台了针对专利申请的各项政府补贴政策及有关技术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金融、关税等优惠政策,利用这些利好政策鼓励企业进一步增加科技投入,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
2)知识产权司法受理案件与专利行政执法案件数量增多,为应对“专利战”,必须建立自己的专利池,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对立方的知识产权攻势。
3)中小企业数量大,基础加工、贴牌利润低,企业需要通过专利申请提升自身科技含量,向高精尖端转型。
4)国家宣传普及的力度逐步加大,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高;建立综合性质的、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利用信息、网络等现代化的手段,及时准确地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等。这些技术创新环境的形成都引导和推动了专利的进一步发展。
2.4 专利战略分析
专利战略指的是当高校、科研院所尤其是农机企业在市场变化剧烈、挑战严峻的大环境下,要充分利用专利制度所提供的法律保护依据及其他各种便利条件来保护自己,同时及时掌握专利最新的情报信息,分析研究竞争对手的目前状况,以推进自身新技术、新专利的开发,为控制市场、取得竞争优势,为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而进行总体性、战略性的谋划。专利战略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求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竞争类型的经济,各个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主要表现就是其产品的竞争;而产品竞争的背后其实质上是技术领域的竞争,技术领域的竞争就是创新技术的竞争,即取得专利权的竞争。
2)有助于推进技术方面的创新。专利战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战略过程。第1步就是要鼓励发明创新,利用各种奖励政策,促使技术的发明创新源源不断、永不枯竭;再者,要形成激励和保护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利用国家的利好政策增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使其有动力致力于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同时,还要保护好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不轻易地被假冒伪劣产品所侵占。
3)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目前,我国专利技术创新含量还较低,单纯的专利申请数量上的优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优势。企业要具备国际竞争力,就必须研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科技附加值的新技术、新产品。所以,只有做好专利战略分析,提高专利质量,才能够进一步增强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专利战略包括专利申请战略、专利进攻战略及专利防御战略。
2.4.1 专利申请战略
1)专利申请权选择。 由于有的技术成果不必要申请专利,以“秘方”的形式来保护更为有利,如我国传统的“祖传秘方”一类的产品。再者,如美国的饮料“可口可乐”的配方,作为一个企业的技术秘密,可以保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而有的发明也可以部分技术申请专利、另一部分作为技术秘密实行保密;又或者在专利申请文件中掩盖、不提及一部分技术诀窍。
2)专利申请时机选择。对于大部分的基本发明,一般要待其应用研究及其周边研究趋于成熟之后再提出专利申请。这样做可以有效防止其他企业以这项基本发明为基础作继续改进性的研究,或者在基本发明未授权之前抢先申请应用发明专利。但是,如果竞争对手非常多,或者市场的需求量很大,又或者产品或技术容易被模仿,则应尽快申请专利。针对本企业保持领先且不容易被模仿的技术,则可以在竞争对手即将赶上时再申请专利,这样做既延长了保护期,又能防止因过早公开技术给对手可乘之机,只是这个时机不是很好把握。
3)专利申请类型选择。
(1)基本专利。基本专利是指技术创新含量高的发明专利,具备独创性,同时具有广泛应用的可能性及获取较大经济效益的良好前景。
(2)外围专利。外围专利是围绕基本专利申请的改进类型的专利,其原理或主要技术手段与基本专利相同或相似,旨在巩固和扩大自己基本专利的权限,或与基本专利权所有方向制约和抗衡,已达到实施“交叉许可”的目的。
(3)防卫专利。有时部分发明自己企业暂时不实施或没有能力实施,但是可以作为一种技术储备先做申请,这样可以在自己想实施的时候随时应用,也避免被其他企业抢先申请而造成对自己的限制。
(4)迷惑专利。有时为了防止对手通过专利申请了解自己企业的技术创新及发展方向,可以有意申请一些非企业发展方向的技术专利,这样可以迷惑竞争企业,让其无法跟踪和预测自己的发展。
2.4.2 专利进攻战略
专利进攻战略指的是为了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要积极、主动、及时地申请专利并取得专利权。专利进攻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基本专利战略。这需要企业能够准确预测未来种植机械技术的创新发展方向,将其核心技术或是基础研究作为本企业研究方向的一种专利战略。
2)外围专利战略。指的是围绕基本专利申请多项不同的改进专利,虽然基本原理或主要技术手段与基本专利相同或相似,但能够形成由层层专利围织成的“网”,即使受到冲击,也可与对方形成“交叉许可”,达成协议而不互诉侵权。
3)专利转让战略。指的是在本企业所取得的专利权中,对于那些没有实施产业化的专利技术,可以向其他企业实行专利转让,这样双方共赢,也提高了专利技术的利用率。
2.4.3 专利防御战略
专利防御战略是指为了防御其他竞争企业的专利进攻或防止其专利对本企业的发展造成妨碍而采取防御措施,达到降低本企业损失目的的一种战略。专利防御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专利地图战略。在专利申请前期,检索相关领域专利文献并充分利用,制成专利地图,可以直观、有效地分析、了解其他企业当前的专利状况,确保本企业的新产品研发不会被诉侵权,同时也可以推测其他企业的技术发展方向。
2)异议干扰战略。针对对方专利的漏洞、缺陷,可以采取提异议、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无效等程序,使对方所取得的专利宣告无效,不再阻碍本企业的技术发展。
3)文献公开战略。当一项技术没有取得独占权的必要,但如果被其他企业抢先申请专利又会对本企业的发展造成妨碍时,就可以选择将技术内容在报刊、杂志等公开的文献公开战略。
4)交叉许可战略。指的是企业双方技术领域交叉,为了防止互相造成侵权而将各自的专利权相互交叉许可使用的一种战略。
3 结论
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研究 篇3
农业机械化是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克服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农业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载体,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大面积运用,加快了科技兴农的进程,为农业高效优质高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
农业机械化技术就是指实现农业机械这一过程所采用的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专利则是受法律规范保护的发明创造,它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审批机关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该国内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并需要定时缴纳年费来维持这种国家保护的状态。专利权是一种专有权,这种权利具有独占的排他性,非专利权人要使用他人的专利技术必须依法取得专利权人的同意或许可。专利保护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可以规范农机市场中的行为,限制和打击非法侵权行为的发生,从而保护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和农机产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在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切实加强农机技术产业的专利权保护已刻不容缓。
1 专利保护的必要性
1)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可以优化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由于农业机械化技术具有高效益性,其进入市场后可以转化为高效能的农业生产力,给农机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一方面它激励着科研人员的技术创新积极性,使得更多更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诞生并服务于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争夺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权的现象,由此滋生出一系列的财产权益纠纷问题,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变得十分不稳定,使得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的整体发展受到损害。因此,必须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从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各个环节对其进行专利保护,避免不法分子非法侵占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科研成果,合法确定农业机械化技术成果的归属,进而切实保障科研人员和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的合法利益,提高科研人员研发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创新积极性,推进农业机械化企业开发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市场积极性,从而保证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机市场中的有效应用,更好地推动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在健康的发展环境里持续发挥其社会效用。
2)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可以增强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的竞争力。我国国内农机市场每年的农机技术产品销售量十分庞大,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农机技术产品在世界农机行业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农机市场中假冒、盗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制造伪劣的农机产品等不正当竞争侵权行为大量存在,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是严重损害了农业机械化企业在农机市场上的的技术竞争力。因此,必须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从法律和制度上切实保障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的合法权益,规范农机市场的农机产品竞争,使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能够在国内外农机市场中凭借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获得优势竞争地位,在应对国内外市场中出现的专利侵权现象时,可以运用法律武器更坚决地打击侵犯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的不法行为,进而提高我国农机技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3)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可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可以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其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机产品的质量和农业机械化的作业水平,实现消费者和农机企业双赢,而且还有利于整个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我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的进程。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需要先进的农机产品,更需要高技术含量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来推动先进农机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因此,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鼓励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可以极大地推动我国科技兴农的进程,使更多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而提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产出,不断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专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法律认识薄弱。
首先,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申请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法律意识不够。许多科研人员和农业机械化企业的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重视大都放在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推广运用上,忽略了及时有效地申请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以致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常常是出现了侵权事件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许多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对申请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负责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专门机构。科研人员研发出新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后,权利主体在申请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过程中不够严谨,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未完全取得专利保护前极易泄露被窃取,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被抢占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其次,相关人员和企业运用专利权保护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法律意识不够。农机市场中存在的假冒、盗用农业机械化技术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愈演愈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关人员和企业没有及时有效地运用专利保护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正是因为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和法律认识薄弱,由此可能引发更多的假冒、盗用农业机械化技术等侵权行为,在应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侵权行为时,也常常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自我救济能力较弱。不仅不能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避免损失的扩大,甚至一些企业放任侵权行为的存在,这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2)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法律规定不完善。
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起步较晚,在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许多欠缺的地方。目前并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来对农机行业进行统一的规范,对农机行业中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更是缺少相应的法律管理和保护。虽然各省市都颁布了《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但涉及农机机械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规定还比较少,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立法严重滞后,制约了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工作的开展,迫切需要完善相关立法,形成有效的法律保护体系。
同时,在我国现有《专利法》的规定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一方面,专利保护的成本过高,使得许多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为节约成本而不愿申请专利保护;另一方面,专利申请的审批期限过长,效率不高,一些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因此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申请专利保护;再者,对侵犯专利权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较弱,这使得许多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认为申请专利保护的意义不大,从而放弃申请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有些取得了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权的企业在面对侵权行为时甚至放弃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都严重地影响了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申请和运用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积极性。
3)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力度不够。
我国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力度十分有限。首先,缺乏有效的专门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维权机构。许多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自身的发展不够完善,企业内部缺乏相应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配套制度,在应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侵权行为时,不能及时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整个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专利保护来看,我国也缺乏统一的专门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维权机构,农机主管部门内部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维权机构,能够处理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侵权事件的专业人员也十分缺乏,因此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中出现的专利权纠纷提供的维权帮助十分有限。其次,由于缺乏专业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维权机构,我国在应对国际农机市场中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侵权纠纷时,国际维权之路也走得十分艰辛。因此,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农机市场出现的大量专利侵权案件,急需一个权威性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维权机构来引导科研人员和农业机械化企业运用法律途径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再次,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执法力度也远远不够。许多地方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行政执法权有限,主管部门多而杂,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不够,因此很难形成统一的执法保护行动,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执法力度显得十分薄弱,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并不完全到位。甚至有些还会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导致主管部门在农业机械化技术侵权事件处理中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农机企业的维权显得十分艰难。此外,虽然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中的专利侵权事件大量存在,但农机企业采用诉讼方式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现象却相对较少,农机行业中发生知识产权诉讼案件多数以法庭调解和民间调解的形式结案,也存在着诉讼数年之久的专利侵权官司以不了了之而告终。一些法院和仲裁机构在农业机械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处理中不能及时、公正地裁判,使侵权纠纷无法及时得到解决,这不仅无法有力打击侵权行为,也使得许多农业机械化企业对诉讼维权丧失信心。
3 完善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途径
1)完善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法律体系。
首先,应尽快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立法。在专利保护法律体系上,需要完善《专利法》的相关内容,以适应现代社会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的需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积极性。一是需要从立法层面改善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申请和审查期限过长的问题,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取得专利保护的法律规定,从而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获得专利保护的效率,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申请专利保护的积极性。二是需要在立法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力度。一方面针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权纠纷中常见的权利归属纠纷应有更加完善的规定,便于司法部门更好地处理相关纠纷,合法认定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权的利益主体;另一方面还应提高农业机械化专利技术侵权者的违法成本,给执法部门严厉查处侵权农业机械专利技术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从而保障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的专利权。三是,还应通过法律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相关配套制度,全面地维护农业机械化技术从研发到推广各个阶段的专利保护权益。部分省市在《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中大力推行农机新产品推广许可证制度,通过对农业机械化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及成果进行鉴定,给予成熟的可用于推广的农业机械化新产品颁发推广许可证,以保护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的技术成果不受侵犯;同时,配以完善的农业机械化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制度,促使消费者购买获得质量认证的农机产品,坚决抵制假冒伪劣的农机产品,可以减少农机市场中侵犯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权的违法活动,进而达到保护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权的目的[2]。
2)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
(1)应当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的专利保护法律意识,农机企业应当建立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在研发和应用阶段全程监督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工作。注重对新研发出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进行专利保护,农机企业应当及时申请专利保护,设置专业人员统一管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申请工作,在申请过程中做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保密工作,以便顺利取得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权,取得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权之后还应当加强对已取得的专利权进行维护,防止不法分子窃取和滥用本企业已取得专利保护的技术,提高防范意识,及时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2)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应制定有效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战略。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要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保护方式,防御其他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专利进攻或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对本企业的妨碍。在实践中,可根据情况保留部分技术内容作为技术秘密掌握,而配合公开的专利技术达到对市场的占有和独占。对于本企业没有必要取得专利权但若被其他企业抢先取得专利又会对自己不利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可采取抢先公开农业机械化技术内容而阻止其他企业取得专利。当国外大型农机企业的先进技术不断进入我国,国内各农机企业竞相进行技术创新之际,知识产权战略就像一把利刃,谁拥有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因此,农机企业有必要全方位人手做好以上专利战略制定工作,才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3]。
3)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执法水平。
(1)农业机械化技术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强化行业专利保护工作。针对农机行业主管部门内部缺乏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问题,应当建立专门机构并确定专业人员来加强对农机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并不断地推进机构建设和人员建设,以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工作的需要。
(2)应当加快专利机构的建设工作,建立素质过硬的专业知识产权保护队伍。这就要求提高专利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工作人员的作风建设,落实相关执法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工作的妨碍。特别是应当加强专利机构的专业素质建设,提高专利机构处理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申请的工作效率,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在专利保护申请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
(3)应当加强司法工作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的保护力度,提高司法部门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责任心,依法及时有效地处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纠纷问题,保护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的合法利益,严厉打击侵犯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权的违法行为,给侵权者以法律震慑。特别针对司法工作中存在的不公正、不及时处理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纠纷的问题,予以高度重视,逐渐完善对知识产权侵害立案授理及审理的有关规定,重点解决执法力度不够的难点问题,以维护司法的公正性和效率性,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对司法部门的信任度。
4)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政策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作用。
(1)国家可以通过政策鼓励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通过降低专利申请费、审查费和年检费等来支持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专利申请工作的开展,鼓励农机企业对新研发的农业机械化技术积极申请专利保护。同时,在农机市场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工作重要性宣传的力度,普及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工作的法律知识,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的专利意识,从而避免一些农机企业因为法律意识淡薄而侵犯到他人的合法权益。
(2)要充分发挥农机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农机行业协会可以参与组织农业机械企业进行有关专利保护对策与方案的经验交流,共同探讨农业机械化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权问题的维护和管理,并对侵权行为加以打击与防范。行业协会还可以代表农机行业与外国政府企业就知识产权侵权进行谈判,帮助支持受害企业维权。行业协会可以帮助受害企业,组织专门人员就侵权行为进行协调,提供人员、信息、技术和法律服务[4]。
(3)通过社会监督来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为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工作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此,应充分利用大众媒体更好地宣传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鼓励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监督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的专利保护工作。对侵犯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权的违法行为进行曝光,让公众更清楚地了解到这些侵权行为,从而更好地规范自身的市场行为。同时,还可以设立公众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公众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侵权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可以更为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农业机械化技术侵权行为,避免享有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专利权的企业损失进一步扩大,由此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
摘要: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在发展农业机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只有更好地保护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的科技成果,才能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已经十分迫切。为此,就农业机械化技术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专利保护
参考文献
[1]赵匀,张国凤.产学研相结合,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机械装备——浅谈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43.
[2]彭传权.论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J].湖北农业机械化,2003(3):25-27.
[3]金攀.农业机械专利战略浅谈[J].研究探讨,2010(8):18-19.
制革机械的专利申请及其研究进展 篇4
我国制革机械工业起步较晚, 但发展迅速, 尤其是随着国内制革行业的发展, 我国制革机械顶住了国外同行的猛烈冲击, 不仅稳住了阵脚, 而且开始整体走向成熟, 初具国际竞争力[4,5]。目前, 我国制革机械行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有去肉机、转鼓、剖层机、削匀机、挤水机、伸展机、干燥机、熨平压花机、拉软机、抛光机、量革机等, 规格完善, 质量稳定, 机器性能能够满足猪皮、羊皮及牛皮制革工艺的要求。从近几年的国际市场来看, 我国制革机械制造业已经引起了世界制革行业的关注与认同[6,7]。
本文以外文数据库 (以下简称V EN) 中有关制革机械的专利申请为基础, 分析了世界范围内制革机械发展的趋势;同时以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 (以下简称C N A B S) 中的相关专利申请为基础, 对我国主要制革机械的研发情况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促进我国制革机械的发展提供指导。
1世界制革机械专利申请的进展
技术的发展创新往往与专利申请密不可分, 为了认识制革机械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 本文对V EN数据库和C N A B S数据库中有关制革机械的专利申请, 包括申请国家分布、不同时期的申请量等进行了统计分析 (以下数据统计更新于2015年12月31日) 。
1.1专利申请国家分布
在V EN数据库中用IPC分类号C 14B (注:制革机械分类号主要为C 14B, 内容涉及皮革、毛皮的制造、所用的机器或装置等领域) 进行检索, 并以C C字段限定国家, 统计各个国家制革机械的专利申请量。制革机械领域专利申请量排在前20位的国家和地区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 专利申请量位于第一的是美国, 德国、法国分别位列第二、第三, 中国位列第四, 意大利、英国、日本分列第五、六、七位, 前苏联第八, 捷克和西班牙分别位列第九和第十。这说明在美国制革机械的研发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在德、法、英、意大利、捷克、西班牙等传统欧洲国家制革机械的研发也发展较好。此外, 日本、中国这两个亚洲国家的研发人员针对制革机械设备也开展了大量的研发工作。
1.2专利申请量随时间的变化
在V EN数据库中用分类号C 14B+进行检索, 并以A PD字段限定申请日, 统计1901年至2015年制革机械的专利申请量, 结果如图2所示。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 制革机械的专利申请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长;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 有关制革机械的申请量有所降低;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 专利申请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迅速增长, 并在80年代达到高峰期, 这是因为在该时期内,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涌现了大量的优秀制革企业, 为了满足这些制革企业对制革机械的需求, 这些国家的相关机械公司加大了在制革机械方面的研究投入, 从而很好的促进了制革机械的发展;进入90年代后, 制革机械方面的专利申请量逐渐降低, 这可能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制革企业迫于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和环保要求的提高, 迁往了中国、越南、印尼等发展中国家, 这样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制革机械市场发生了相应的萎缩, 导致总体申请量逐渐降低。
1.3不同年代主要申请国家分布
为进一步探讨不同年代世界各国在制革机械领域的研发情况, 作者对各个年代每个国家的专利申请量进行了统计, 结果如图3-A至3-L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 随着时间的推移, 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了制革机械领域的研发工作, 且各个国家在不同年代的制革机械发展状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如图3-A所示, 在1901~1910年间, 制革机械首先在法国、英国、德国和奥地利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且法国的发展较优;如图3-B所示, 在1911~1920年间, 除了法国外, 英国、美国、德国涌现出大量有关制革机械方面的专利申请, 制革机械在这三个国家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这也是1911~1920年比1901~1910年专利申请量显著上升的重要原因;如图3-C所示, 在1921~1930年间, 美国有关制革机械的申请量最大, 占总申请量的38%, 而法国、德国、英国紧随其后, 前苏联的制革机械企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专利申请量占总申请量的5%;如图3-D所示, 在1931~1940年间, 美国有关制革机械领域的申请量最大, 占申请总量的47%, 法、德两国的申请量比重有所降低, 而前苏联的专利申请量的所占比例却有所提高;如图3-E所示, 在1941~1950年间, 美国的制革机械企业在制革机械方面的研发仍旧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他们有关制革机械领域的申请量已经达到世界申请总量的48%, 法、德两国的申请量比重继续小幅降低, 英国的申请量比重变化不大;如图3-F所示, 在1951~1960年间, 更多的国家开始申请制革机械方面的专利, 美国的专利申请量依然位列第一, 但所占总申请量的比重开始降低 (只占24%) , 与1941~1950年的申请量比重相比减少了50%, 而法国、德国、前苏联的申请量占总申请量的比重却有所升高;如图3-G所示, 在1961~1970年间, 更多的国家申请了制革机械的相关专利, 这是导致此阶段专利申请量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说明更多的国家开始注重制革机械领域的发展, 相比与1951~1960年, 此时各个国家的专利申请量分布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美国的专利申请量占总申请量的比重继续降低, 仅占14%, 法国和德国两国的专利申请量则显著增加, 分别占总申请量的19%和20%。
如图3-H所示, 在1971~1980年间, 注重制革机械领域发展的国家继续增加, 而且各个国家的专利申请量的所占比重又呈现了新的变化, 日本有关制革机械的专利申请量增加显著, 跃居世界第一, 而传统制革机械强国法、德两国分别位列第二、第三, 至于近年来在制革机械领域实力最强、所占市场份额最大的意大利在这期间也开始崭露头角, 有关制革机械的专利申请量占总申请量的11%, 位列世界第四, 至于传统制革机械强国美国、英国的专利申请量则显著降低, 尤其是美国申请量所占比重只有6%, 这是因为美英等国的制革机械产业发生了转移。如图3-I所示, 在1981~1990年期间, 意大利的专利申请量继续增长, 所占比重增至15%, 说明在此期间意大利的制革机械产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这与80年代意大利的制革机械深受世界各国制革企业欢迎是相吻合的;日本紧随其后, 位列世界第二;捷克、德国、苏联的专利申请量所占比重相差不大, 在7%~8%;法国、西班牙所占比重在5%~6%;美国制革机械领域的专利申请量所占比重进一步降低, 只占4%;此时中国开始申请制革机械相关的专利。如图3-J所示, 在1991~2000年间, 意大利的制革机械申请量仍居世界首位, 所占比重达到了26%。事实上, 在这期间, 意大利的制革机械所占的市场份额达到了50%以上[8,9], 可见意大利的专利申请量与其所占有的制革机械市场份额息息相关。这也说明市场利益会驱动创新, 同时不断的创新与研发也是保证良好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值得一提的是, 在这10年间, 中国在制革机械领域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相关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四, 占总申请量的7%。如图3-K和图3-L所示, 进入21世纪后, 中国制革机械领域继续蓬勃发展, 其专利申请量超过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制革机械强国。这是因为一些传统的制革机械强国随着制革产业的转移而逐渐减少了对制革机械的研发, 且有关制革机械方面的生产和研发已经相对比较成熟;而中国由于在制革机械领域的研发起步不久, 许多国内制革机械企业还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求发展, 希望通过创新来促进发展, 所以近10多年来中国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一。
总的来说, 美、英、法、德四国在1901~1970年期间的专利申请量一直位于世界前列;当代制革机械强国意大利专利申请量在1971~1980年间位列世界第四, 在1981~2000年期间的专利申请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从2001年至今, 中国的专利申请总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由此看来, 制革机械的研发创新与制革产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如美、英、法、德、意大利这些传统的欧美制革强国, 同时也具备强大的制革机械技术研发能力;而近年来随着制革产业聚集地从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行迁移, 与制革产业密切相关的制革机械研发中心也逐步从欧美发达国家向中国大陆转移, 从而为中国制革机械企业的创新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我国制革机械的专利申请及研究进展
2.1我国制革机械专利申请的统计分析
为了探讨我国制革机械领域的专利申请的结构组成, 本节以C N A B S数据库、IPC分类号C 14B为检索基础, 对1985~2014年期间相关的专利申请总量 (未包括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 、实用新型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以及发明专利授权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如图4所示, 从1985~2014年, 我国的专利申请总量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特别在2005~2014年, 我国的专利申请总量急剧增长。但从专利申请类型来看, 发明专利申请量虽在逐渐增加, 但与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量相比, 其增加相对缓慢, 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在发明专利总申请量中所占的比重也不高, 这说明我国制革机械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 尽管很多企业加强了对制革机械的改进与创新, 但是技术上存在着一定的重复性, 特别在国外制革机械发展更成熟的背景下, 我国制革机械的创新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渔业机械专利分析 篇5
1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1.1专利计量的研究成果
专利计量研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专利计量研究兴起于1949年,其概念是由美国学者Seidel率先提出的, 然而在当时这一理论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到20世纪70年代, 美国知识产权咨询公司(CHI Research Inc.)与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对专利文献的相关指标进行确定,并将这一套指标运用到了公司价值的评估工作中。Pavitt(1985) 对专利计量与技术创新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F. Narin(1994)在其所发表的“Patents Bibliometrics(专利文献计量学)”一文中,提出了专利计量的概念,同时也最早将专利计量作为独立领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自此,专利计量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兴研究领域,理论界开始对这一研究领域进行了共同关注。Narin可以说是专利计量与分析的创始人。而专利计量研究在Narin等学者的持续关注下,其研究范围和深度开始不断扩张,并开始成为国际科学计量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随着世界科技竞争和经济竞争的加剧, 信息计量研究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科技领域、产业领域、公司企业和研究者们的重视,应用范围日益广泛。
我国专利计量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初见雏形, 尽管当时的研究并不成熟,但也开始为国内情报学、科技管理等相关研究领域学者的共同关注。近年来,对于专利计量的相关研究成果开始增多。总体来看,我国专利计量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利信息计量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介绍和分析,从邱均平、栗春娟、叶鹰等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二是专利计量指标和方法的研究,主要对专利计量的指标以及方法进行偏实证研究,这从黄庆、曹津燕、刘洋、高继平、陈琼娣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三是对专利计量工具和软件系统的研究, 主要是对国内外专利分析软件和工具的介绍和分析,这从张静、王敏、刘桂锋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
1.2专利战略的研究成果
国际上对于专利战略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这一概念是从军事战略而来的,Knight从产品、技术以及创造发明三个层面对专利战略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随着专利战略在企业中的广泛运用,学者们开始关注专利战略的动机研究。Glazier认为企业专利战略管理的目标就是保护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并通过技术转移或许可获取收入;为未来的开发取得法律上的垄断权利;保护研发投入;获得谈判的筹码。就国外的研究成果来看,尽管Cockbum和Kortum、Grahanl等学者已经开始尝试对专利申请和诉讼领域的专利战略应用之间的研究进行联系,然而,对于这些领域的系统性研究仍然较少,研究范围较为广阔和松散,缺乏系统性研究。
我国对于专利战略的研究成果还很少,大部分是基于专利战略的理论研究。而专利战略在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上都具有广泛性的特点,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在专利战略的重要性研究中,李国强、任桂芬、黄庆等学者对于专利战略对于企业和国家的重要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认为专利战略已经成为攻克国际技术壁垒的关键。在专利战略的概念研究上,目前我国对于“专利战略”的概念并没有进行统一定义,然而,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基本涵盖了“利用专利制度”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和保持优势地位”的“总体性谋略”等关键词。在专利战略的特点研究上,我国学者冯晓青(2001)认为专利战略具有全局性与长远性、 法律性、保密性、非独立性、地域性、时间性、实用性等特点。
2专利计量与企业专利战略概述
2.1专利计量概述
专利信息计量研究涉及到图书情报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 法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领域,是一个综合性交叉研究领域。 专利计量的研究对象是专利文献和专利信息,其中,专利信息计量主要是指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对专利信息的定量研究,而专利文献的计量则是对与技术、经济和法律等极为重要的专利信息相关的文献的计量,具有其独特性。总的来说,专利计量的研究内容包括专利数量分析、专利引用分析和专利关联分析三个关键领域。
2.2企业专利战略概述
专利战略是指企业在竞争激烈、充满挑战和威胁的市场环境下,通过利用专利制度提供的法律保护、便利以及专利优势来维护自身利益,通过获取专利情报信息,对竞争对手的专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开发适合自身发展的专利技术,开拓和抢占市场,为获取专利竞争优势,获取长远发展而针对专利开发制定的总体性谋划。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需要制定和实施合理有效的专利战略。企业专利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技术性工程,涉及数据整理、文献计量、统计分析和专业知识等诸多内容。专利战略被普遍认为是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据、获得市场竞争优势,谋取经济效益的秘诀之一,是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在全球化环境中,制定专利战略也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是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也是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3利用专利计量分析来制定企业专利战略
专利战略种类很多,涉及多学科知识,要合理运用和实施各种战略需要相当高的技术。企业在制定专利战略时需要对自身规模、 技术水平、资金、管理能力以及竞争对手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从而研究出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专利战略,而专利战略制定的前提工作是专利计量分析。
3.1专利计量分析
本文对专利计量的分析是基于情报分析的基础之上的,企业需要对国内外相关专利文献信息进行检索和分析,特别需要掌握主要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和拥有情况,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涉及法律、应用情况、有效期限、相关技术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画出统计比较分析曲线,掌握与本企业主导产品和技术相关问题,如专利的数量及分布,技术的先进性,专利的保护区域以及相关的法律状况,并针对收集到的专利计量数据绘制适用的专利图表, 通过专利计量图表清楚地发现企业专利申请的机会和成本,优势和威胁,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主导产品的专利技术进行分析和预测,对竞争各方势力范围的划分、竞争对手的市场专利战略意图、剩余市场、有关技术的空白领域等得出定性和定量的结论。目前很多企业都在运用技术生命周期图对某一产业或技术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判断技术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理论上,专利申请数量多且非常集中,则表示该专利技术的研究方数量多,竞争强度较大;而如果专利申请量呈下降趋势,则说明该专利技术已经开始普及,如果无法进行创新突破,则不宜进行研发投入。而通过历年专利申请日的计量分析则能够发现该技术从兴起到发展停滞这一期间的动态。针对技术领域竞争力量的市场分析,通过检索统计各个国家在该领域申请的专利数,结算比例,分析该领域拥有专利数量最多的国家。
3.2制定专利战略规划
企业完成专利计量分析后,需要针对企业自身情况制定适合企业的企业专利战略规划,其内容涉及专利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人才培养、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等方面。
在专利战略制定前,首先需要成立知识产权(专利)管理机构。 该机构应设立在企业核心管理层内,既可以将信息部门、技术服务部门、法律事务部门融于一体,也可以设立协调上述部门的综合机构。该机构具体实施企业专利战略,使专利工作内容渗透进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并能影响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动机和行为。因此,企业内部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和意识。
在以上前提工作完成后,第二步需要企业针对专利计量结果以及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以下专利技术开发策略之一或综合使用。
一是领先型策略。企业要抢在竞争者之前占有技术垄断权,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保持自身市场竞争优势。具有资金、技术、 设备、人才、管理等优势,和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敢冒风险又有能力分散风险的企业可以采取这种策略。
二是跟随型策略。这种策略适合具有一定研发能力,但并不侧重发明创造的企业。该策略主要是对自身已有产品和其他企业已采用的新技术加以改进提高,以低成本、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占领市场。
三是引进型策略。利用其他企业的专利技术和研究成果为自身服务的一种策略,投入成本低,收效快,风险小。要具体说明如何采取上述策略,比如利用专利文献和非专利文献检索、做专利图等。
第三步是专利申请。在这一步骤中,企业需要结合专利申请和布局的计量结果制定策略,考虑内容包括近几年各类专利增长率,到达区域(或国内外布局)的效果。然而确定申请种类、申请国以及申请的时机,在专利申请后,需要对答复过程进行监控,包括和专利代理机构的联络、监控审查意见书的答复以及有关费用的支付等,及时专利得到成功授权,也要对授予的专利进行运用和保护等。
第四步是专利权的运营,运营方式主要包括专利技术许可、技术入股和对外合作、专利权抵押或担保、兼并重组以及筹资上市等。
摘要:专利文献的数量十分庞大,基本覆盖了世界上所有的创造发明,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相关报告,目前,世界上有近95%的创造发明能在专利文献中被查阅到,同时,一些发明只有通过专利文献才能查阅。专利是创造发明最重要的成果表现形式,具有数量庞大,内容广博等特点,而专利也是世界各国法律规范的一种描述知识产权的法律文件,是反映国家或企业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专利计量的研究,能够了解到某一技术领域重要专利的时空分布,进而能够分析企业的成长衰退,从而为企业制定和改进专利战略提供建议对策。专利计量作为国际科学计量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日渐为更多的专业学者所关注。
渔业机械专利分析 篇6
本文基于Innography分析平台,对枸杞生产技术领域开展专利搜索及分析,以促进我国枸杞生产企业的发展,为其参与国际竞争、抓住枸杞发展的机遇寻求技术突破。本文对枸杞生产行业促进技术发展,寻找研发方向,规避知识产权风险,提高其创造与运用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等方面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为达研究目的,我们对1996-2016年国内外枸杞相关产业的发明专利进行检索分析,掌握该领域国内外专利分布态势,并了解国外主要枸杞生产研发企业的专利申请情况。
枸杞专利分析
主要参与机构分析
通过主要参与机构分析对枸杞专利进行检索,共检索国内外专利数1298件,653个机构及个人申请了枸杞相关专利。由图1、图2可知,未分配的枸杞专利数为1032件,主要都是个人申请,并未依托单位或者机构作为专利申请人,其专利内容涵盖面广泛,包括枸杞种植、枸杞研发、枸杞深加工等多个方面,说明枸杞相关产业的研究受到全社会多方面的重视。可查询到的机构及个人的枸杞专利申请数为266件,排在前五位的企业或个人分别是余内逊(24件)、宁夏农林科学院(21件)、欧莱雅(19件)、孙村镇传统中药材种植技术协会(18件)、宁夏红中宁枸杞制品有限公司(17件)。其中,浙江省杭州市的余内逊以24件专利居个人专利申请量的首位,其专利主要是枸杞作为添加物与其余中药配伍的保健品生产方面。宁夏农林科学院和宁夏红中宁枸杞制品有限公司是宁夏本土的枸杞知名研发和生产企事业单位,主要的专利申请涉及枸杞种植、精制枸杞、枸杞酒、枸杞叶茶等原料及深加工产品。值得注意的是法国欧莱雅公司和雀巢公司的专利,欧莱雅公司枸杞将枸杞提取物作为美颜抗皱复颜补水等高端化妆品的有效添加物进行相关专利申请,雀巢公司将枸杞提取物作为抗炎症保健品的有效成分进行相关专利申请,例如:欧莱雅公司2009年申请的专利《枸杞提取物用于保持和/或恢复皮肤张力和/或紧致的用途》(申请号:CN200980122908.7)等,说明国际大公司已开始重视枸杞产业副产品开发和研究。
有限申请年度趋势统计分析
通过有限申请年度趋势对枸杞统计分析,共检索国内外专利数2225件,涵盖20年(1996年~2016年)专利有效年度。从图3专利申请量来看,枸杞子专利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96到2008年,该区间专利申请量很少,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年申请量不足百件,呈锯齿状起起落落,但总体变化不大;第二个阶段从2009年至2012年,该区间专利申请量有所增加,申请量上升到100-230件之间;第三个阶段,进入2013年后申请量开始出现较快增长,尤其是2013~2015年间,申请量出现了大幅攀升,2013年申请量293件,2014年申请量317件,其中2015年达到申请量最高峰,申请量达到327件。2013~2015年这3年的专利申请总量超过了1996至2008年这13年的专利申请总量,但2015年之后,专利申请数量有所下滑。
依据有限申请年度趋势对枸杞统计分析的情况来看,由于国内研究者和机构及企业早期申请专利保护理念较差,因此自1996至2011年申请的国家专利并不多,但从2012年开始,专利申请和认证数量逐步递增,尤其2015年申请专利的数量出现凸显,以个别研究机构及研究人员的申请专利为最多。
枸杞专利保护国统计分析
通过枸杞专利保护国对枸杞产业统计分析,共检索国内外专利数2225件,涵盖17个地区和国家。从图4可看出,对于专利保护国来说,中国作为枸杞种植发源地是主要的产地和专利申请的国家,专利申请量达到2075件,国外来华申请的专利数量共计150件,占总专利申请量的6.6%。其中申请国最多的三个机构和国家分别是是韩国、全美包装专家学会(WPO)和法国,韩国专利申请量为93件,全美包装专家学会(WPO) 11件、法国11件。从专利保护国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中国作为枸杞种植发源地是主要的产地和专利申请的国家,专利申请数拥有绝对优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国外很多机构都已经开始重视枸杞行业的发展以及枸杞深加工的研发价值,比如法国很多国际知名化妆品公司,诸如欧莱雅、香奈儿、娇兰等知名化妆品牌,已经注意到枸杞产业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开始针对枸杞深加工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并进行了前期的专利布局。
按研究内容统计
通过国际专利分类号对枸杞产业统计分析,共检索国内外专利数2330件,161个类别。从图6看出,前15个类别主要是枸杞食品(20.8%)、不含酒精的枸杞保健饮料(14.8%)、含酒精及其余成分的枸杞保健饮料(13.7%)、枸杞茶(9.8%)、枸杞保健药品(9.8%)、枸杞种植(6.4%)、枸杞牛奶(3.4%)、枸杞美容化妆品(2.4%)、枸杞果蔬食品(2.4%)、枸杞种植园艺(1.9%)、即食枸杞甜食(1.9%)、枸杞采摘及烘干机(1.6%)、枸杞果醋(1.6%)、枸杞中药(1.4%)、枸杞酒(1.6%)等。由以上可知,枸杞食用价值类别非常广泛,包括食品、保健酒、饮料、茶叶、牛奶、果醋等;近三分之一的专利申请量都与枸杞药用价值的保健品和化妆品有关,同时还包括枸杞园艺和采摘烘干机等专利。
枸杞产业专利地图、文本矩阵分析
通过专利地图、文本矩阵对枸杞产业统计分析,矩阵模块共有133个。图7表明,枸杞功效主要集中在健康保健、枸杞酒、枸杞子原材料等方面,按照枸杞的营养价值和功效申请专利的包括医用类和食品类,以枸杞作为中药配伍的发明专利非常多,例如:a.枸杞与党参配伍的中药;b.枸杞与丹参配伍的中药;c.枸杞与黄芪配伍的中药;d.枸杞与当归配伍的中药;e.枸杞与茯苓配伍的中药;f.枸杞与山药配伍的中药等。还包括有利于人体其他功效的医药产品及其食品,比如:纯枸杞、枸杞保健酒、枸杞果茶、枸杞口服液、枸杞鲜汁、枸杞泡腾片、枸杞油胶丸和含有枸杞的复合保健食品等。
结语
枸杞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是枸杞深加工,影响枸杞产业发展的发明专利申请和技术也集中在枸杞深加工领域,枸杞专利分析的战略意义就是要围绕深加工领域展开,结合专利分析,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战略分析。
一、加强枸杞深加工发明专利申请,形成核心专利保护网
枸杞产业领域的基本专利,是以枸杞深加工产品为重点的核心技术,包括食品、饮料、功能成分提取及应用等几个方面
1.枸杞食品、饮料基本专利申请。枸杞食品、饮料的制备,技术水平单一、专利申请较多,技术具有普遍性,并不具有核心技术价值,但如果将食品、饮料领域与枸杞药用价值、保健功效的有效功能提取结合,就可以开发出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例如宁夏红公司推出的杞浓保健酒系列和解酒护肝的保健饮料系列。
2.研究并及时申请枸杞在药用、保健、化妆品方面的应用专利。按照枸杞的营养价值和功效申请专利有医用类和食品类,以中药及其中草药为例大致分为:a.有利于人体血液流通的医药产品及其食品;b.有利人体肝肾的食品及其中药;c.对人体抗炎症相关的复合药等;d.滋润皮肤的相关保健产品;e.枸杞多糖消炎抗菌、护肤抗皱等化妆品。
3.研究并及时申请枸杞多糖在治疗各种不同疾病方面的应用专利。包括有利于人体的其他功效的医药产品及其食品,例如:有利于人体的眼睛、肺、缓解肺气肿、有利于降血糖、降血压、有利于缓解高血脂、抗癌、有利于加黑毛发的产品、有利于辅助治疗胃溃疡、有利健康的调料等产品。
二、实施外围专利申请战略,构筑枸杞深加工领域现有产品专利保护网
外围专利是指围绕基本专利技术所作出的改进发明创造专利。主要指以核心技术的基本专利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技术含量不高但实用性强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以枸杞酒产品包装为例。全美包装专家学会(WPO)也针对枸杞包装、酒瓶设计等发明专利进行了申请,相比国内宁夏红等企业只将此类发明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来说,WPO公司更好的引导和占据了包装等附加专利的市场,鉴于酒类产品的特殊性,应重点在酒类产品的瓶型、外包装上加大设计力度,改变枸杞酒瓶型单一、包装过于大众化的弊端,设计不同的瓶型,通过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在枸杞酒制备工艺核心专利外围构筑强大的专利保护网。
实施科技文献信息利用战略,促进枸杞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枸杞深加工领域技术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是专利文献,枸杞深加工领域的最新、最前沿技术的90%以上集中在专利文献中,通过查询专利文献,科技避免信息不顺畅、低水平重复研究、重复投资等对行业发展带来不好影响的情况出现,重点产品技术研发离不开科研院所的研究,其最新技术、研究主题和重点研发方向、研究方向等都需要查阅相关技术文献,通过文献跟踪分析,可以对项目的定题、方法、进展等多方面进行指导,为枸杞产业深加工寻找新的突破方向。
渔业机械专利分析 篇7
随着我国专利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我国专利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局面。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提高知识产权的应用能力,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将是空前的, 为更好的保护自主知识产权, 国家已经规划建立知识产权法院, 这使得知识产权将在司法层面上得到更加有力保护。2015年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 (2014—2020年) 》, 其中明确提出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 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行动计划》中规划了到2015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件, 到2020年达到14件。可见,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 我国专利将进一步优化布局, 一方面, 要进一步提高专利申请量, 同时更进一步注重专利质量的提升, 实现量质并举;另一方面, 着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和管理能力,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专利信息服务和调查统计是知识产权服务的基础工程, 专利资源区域分析和产业分析是专利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助于地方政府全面了解本地区专利资源状况, 能为政府进一步优化专利区域和产业布局提供基础性导向参考。而在专利资源区域与产业分析中, 专利质量状况分析是区域和产业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在专利分析中, 关于专利质量状况评价的指标较为单一, 本文作者试图构建专利质量评价模型, 综合多个专利质量指标来综合评价区域产业专利质量状况, 以更为客观、全面反映区域、产业专利质量状况。
2 模型构建
发明占比是表征区域或产业发明专利类型占有比值, 我国发明专利是经过实质审查程序, 实用新型不经过实质审查, 发明占比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专利资源的总体质量状况。专利授权后, 专利维持的时间长短一定程度表明专利权人对专利技术的维持应用状况, 也从侧面反应专利质量的状况, 理论上质量好的专利, 专利权人会更好加以应用和保护, 一些研究中将区域专利维持的时间长短划分几个等级, 对应反应区域专利质量现状。专利授权量与申请总量占比直接反应该地区或产业的专利整体创新水平, 对整个区域或产业的大数据分析来说能一定程度上说明专利质量状况。专利投入市场应用的方式有质押融资、实施许可等方式, 专利投入市场的应用量反应了专利技术的市场应用效益能力, 从大数据分析来说, 专利投入应用量的多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专利的质量状况。
本文的专利质量评价模型将综合发明占比、专利维持时间、授权量占比、专利应用量4个指标来评价区域或产业专利质量状况, 上述4个指标相对来说哪个指标能够更好反应专利质量状况, 哪个指标对专利质量状况表征更为合适, 其存在差异性, 因此, 采用层次分析法给每个指标匹配权重, 用权重来反应各个指标在评价专利质量状况的相对重要性, 计算专利质量总体评分值, 评分值的高低直接反应区域或产业的专利质量的优劣。专利质量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
3 专利质量评价
层次分析法 (Analytial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 是一种能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问题分成不同的组成因素, 按照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将其分层聚类组合, 形成一个层次结构, 然后对每一层因素两两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依据客观现实的判断给予定量表示, 再用数学的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的权重。
3.1 评价模型指标权重分配
第一步:构造判断矩阵A:通过征询专家意见, 对层次中各个指标两两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判断, 重要性的差别分为九个层级, 如表1所示。
判断矩阵A中的元素为aij=1/αji (i, j=1, 2, …, n) , 矩阵A为正交矩阵。
第二步:通过计算特征向量确定权重。计算正交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λmax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珨W={w1, w2, …, wn}, 则w1, w2, …, wn即为对应指标的权重。
3.2 专利质量评分值计算
将发明占比、专利维持时间、授权量占比、专利应用量4个指标分别用A1~A4来表示, 按照表1对A1~A4指标来构造矩阵, 矩阵中的元素aij (i, j=1, 2, 3, 4) 表示ai对aj的比较结果, 通过多个专家打分讨论后我们可确定出判断矩阵A。
求取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λmax, 最大特征值λmax对应的特征向量珨W={w1, w2, w3, w4}, 特征向量值w1、w2、w3、w4即为上述四个指标的权重值, 得到指标权重值后, 专利质量评分值求和公式:E=w1×A1+W2×A2+W3×A3+W4×A4。
为了使得权重分配能够合理计算出评分值, 在计算专利质量评分值之前, 需要对上述四个指标A1~A4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然后进行评分值求和计算。
3.3 区域与产业专利质量评分值计算
采用上述层次分析法对指标分配权重, 以综合考虑各个指标因素对专利质量评价的衡量, 应用于区域和产业的大数据专利质量评价将更为客观, 最后只要将评分值E进行排序, 就能得出专利质量较高的区域和产业领域, 直观反映区域和产业专利质量状况。图2展示了区域和产业的计算结论。
4 结束语
本文尝试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综合考虑反映区域和产业专利质量的各个度量指标, 建立相对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评价模型, 用综合评分值的高低直观反映专利质量状况。本文提供的区域和产业专利质量评价体系为专利区域产业分析中质量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估思路和方法, 相比于单指标专利质量评价将更为客观合理。
(作者孙付东、杨林对作文做了同等贡献, 为等同第一作者。)
参考文献
[1]肖国华, 王春, 姜禾等.专利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 2008, (3) :96-99.
[2]袁林, 齐凯, 谭文.企业专利创造能力评价体系的跨层次构建[J].技术经济, 2014, (4) :28-32.
【渔业机械专利分析】推荐阅读:
渔业机械化复习题08-14
渔业养殖分析07-19
施工机械保养分析09-08
机械制图教学分析08-28
机械制图有效教学分析07-19
冶金机械应用分析07-19
机械振动与模态分析06-15
工程机械维修分析06-26
矿山机械安全分析08-31
现代机械设计技术分析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