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知识和能力

2024-07-25

英语知识和能力(精选12篇)

英语知识和能力 篇1

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与此任务相呼应, 高考测试中, 语篇测试题占着相当大的比例。在英语教科书中, 集语篇信息和语言知识为一身的最佳载体莫过于课文了。因此, 课文教学从过去到现在都是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如何教好课文也一直是老师们探究的课题, 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树立正确的课文整体教学的意识

面对一篇课文, 原来只重语言知识而不挖掘文章内涵的“分块教学”早已销声匿迹, 现今的教学中, 老师们也生怕犯此禁忌, 对语言知识的讲解“不敢多说一句话”。其实, 任何事物本身都有着辩证的两个方面。“分块教学”虽然没有突出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但对语言知识的传授清晰全面, 这是语言学习尤其是外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没有量的积累何谈质的飞跃?但脱离开文章的整体线索, 孤立地学习语言知识, 无异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那么, 如何在接收理解语篇信息的同时, 学好基础知识、获得基本技能呢?这是课文整体教学面临的双重任务, 这两项任务不是孤立地分别去完成的, 而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承, 同时完成的。

二、课文教学系统化才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统一

课文整体教学应由紧密相关的几个环节组成, 环环紧扣, 通过师生的默契配合来共同完成。

1. 加强预习, 这是英语学习的良好开端 (Preparat ion)

高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预习既能促进和提高自学能力, 也有助于培养阅读能力。为加强预习的针对性, 教师应先将文章读懂吃透, 摸清文章脉络, 把握文章主旨, 然后, 在此基础上设计出3~5个对全文有概括性的问题, 让学生在预习中解决问题。为保证预习的质量, 教师应要求学生将回答的问题落实到书面并上交检查。对于预习作业教师要认真翻阅, 以便把握学生理解中的共性问题, 并及时鼓励预习认真的同学, 对忽视预习的同学加强督导, 以此避免学生在预习中走马观花、应付了事的现象。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又为下一步阅读教学铺平了道路。

2. 从解题入手, 激发阅读兴趣, 进行课文信息的整体接收 (Recept ion)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中心思想的集中体现, 是点睛之笔。根据语篇选择文题也是阅读考查中常设的题目。因此, 对课文整体信息的理解应从题目入手。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一面出示与问章内容相关的图片、简笔画, 一面巧妙设问、点拨;一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面启发学生抓住题目揣测文意。这种做法反过来也训练了学生根据文意拟定题目的技能、技巧。

3. 由表及里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Comprehension)

在此环节中要让学生根据上一环节的节构图细读课文、勾划重点词句, 并进一步思考、回答预习中老师提出的问题。结构图与预习题是紧密联系、浑然一体的, 共同构成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4. 在运用中升华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Applicat ion)

实践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最好途径。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些重点词句、短语潜词造句, 进行对比归纳。此外, 还要引导学生将学得的语言知识运用到文章的讨论复述、细节理解等语言实践中去。

总之, 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知识, 在知识的掌握中提高能力, 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课文整体教学。我坚信这一课题的研究会在教师们的不懈探索中开出越来越绚烂的花朵。

英语知识和能力 篇2

第一部分:语言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第二章: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第一节:语言学机器与英语教学的相关基本概念

一、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一)、语言学:语言学就是把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领域或一门学科。(二)、普通与杨学与应用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Linguistics)是对人类语言的看法和研究结果的理论概括,是研究与样的本质、发展和起源的类型和分类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是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语言分支。边缘学科: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生理语言学(Physiological Phonetics)、计算机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语体学(Stylistics)、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词典学(Lexicography)、翻译(Translation)、言语病理学(Speech Pathology)、言语矫治(Speech Therapy)。

(三)规定语言学(Prescriptive Linguistics)与描写语言学(Descriptive Linguistics)(四)历时语言学(Diachronic Linguistics)与共时语言学(Synchronic Linguistics)(五)口语与文字

(六)语言和言语:语言(Langue)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一个语言集团所共有的语言系统;言语(Parole)则是人们运用语言这种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或结果,指说话者在具体的场合下可能说出或理解的具体话语。(七)语言能力与语言行为

二、外语教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1、认定语言时间的异同

2、降低学习的难度

3、决定教学重点

4、预测错误的发生

(二)错误分析

1、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指语言教学中,母语模式妨碍学生学习外语的模式。

2、过度类推或概括错误(over-generalization)

3、语用错误(pragmatic failure)按照本民族文化的习惯用目的语来表达,结果违反了目的与国家的文化习俗或交际规则。第二节: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

一、语言学语言教学:语言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石。

二、语言学家与语言教师

第三章:语言能力目标要求

第一节: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一、语言表达能力:

(一)教师语言的含义:是指教师再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使用的语言。

1、口头语言

2、书面语言

3、体态语言

(二)教师语言的功能:教育功能,示范功能,能力训练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二、沟通能力

(一)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1、师生沟通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2、师生沟通能优化学生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师生沟通能丰富学生心理和生活体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师生沟通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三)教师与教师的沟通

第二节:获取资源和信息的能力

一、资源和信息的内涵

二、获取课程资源和信息的目的与意义

(一)为课程资源开发提供直接的资源保障

(二)为二次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依据和准备

(三)未开发本校课程,建立学校特色体系服务

(四)为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服务

三、获取资源和信息应具备的能力

(一)筛选与鉴别的能力

(二)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

(四)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获取资源和信息的途径

(一)积极开发教材资源

(二)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三)注重利用校外资源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

第四章: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知识 第二部分:语言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英语教学理论 第一节:语言观

语言观是人们对语言体系的基本看法,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焦急和思维工具,语言的交际性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语言观实际上就是语言的社会功能本质观。

一、语言的概念及特征

(一)语言的概念:语言是人类用以交际的具有任意性的语音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

(二)语言的本质特性(design features)

1、任意性(arbitrariness)

2、二层性(duality)

3、创造性(creativity)

4、移位性(displacement)

二、语言的结构及功能

(一)语言的结构

1、音系学(Phonology):即研究语言的语音系统的一门学科,研究语音的组合关系及规则。

2、形态学(Morphology):研究语素组合关系和规则,包括词缀与词根的组合,词根与词根的组合。

3、句法学(Syntax):研究语言的句子结构,研究词汇之间的序列关系,即组合关系。(二)语言的功能(function of language)

1、指示功能(referential function)

2、指使功能(directive function)

3、信息功能(information function)

4、应酬功能(phatic function)

5、元语言功能(metalinguistic function)是指用于发去解释语言的功能。

6、疑问功能(interrogation function)

7、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

8、召唤功能(evocative function)

9、行为功能(performative function)

三、语言学角度下的语言观

1、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下的结构主义语言观——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

2、认知心理学理论下的转换成语言观——认知教学法(cognitive approach)

3、社会理论下的功能主义语言观——交际教学法、第二节 语言学习观

一、语言学习观的基本概念及意义

(一)语言学习观的基本概念:语言学习观就是指人们对语言学习理论、目的、模式、方法。和策略的认识、看法和观点。

二、语言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热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反应的过程,所以强带哦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模仿、强化、重复。

2、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依赖自身的内部状态,对外界情况进行知觉、记忆、思维等一系列认知活动来进行学习,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重新组织认知结构的过程。

3、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许多行为模式都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鸡后果而来的,认为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不仅手直接经验的影响,而且也受间接经验的影响。

四、外语学习的规律和模式

(一)英语学习规律

(二)英语学习模式

五、外语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一)外语学习的策略

1、采取语言学习观的折中认知策略

2、采取正确的结构——功能交际策略

3、采取多元文化的包容策略

4、采取低过滤、少监测的心理策略、(二)外语学习的方法 第三节 语言教学观

一、语言教学观的基本概念:

语言教学观就是指人们对语言教学活动的本质、方法、模式、等要素的理解、认识、观点和态度,对后形成语言教学理论。

二、语言教学理论及其教学法

(一)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与听说法 听说法:

(1)听说法的教学特征:按照听说读写顺序学习语言;对话是语言呈现的主要形式;强调模拟、重复、记忆和句型训练;语言结构有顺序的呈现,一次只教一个结构;教学要点基于对比分析;重视基本技能训练;极力避免学生出现语言错误。

(2)听说发的优势:重视听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和自然地语言语调;通过句型训练,能够利用有限的语言材料使学生较快的学会口语表达;在加强听说,提高学生外语实践水平上有一定的作用。

(3)听说法的不足:只注意句型本意,护士物质意义和情景意义,从容造成学生往往并不了解句子的确切含义;一般不指明语法规则,是学生对语言体系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概念,加上机械性重复练习,学生的语言创造生成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发挥;他是一个脱离语境,忽视意义的模式体系,所以不利于培养学生进行自然的语言交际的能力。

(二)认知教学理论与认知教学法 认知教学法:

(1)认知教学法的特征:依据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强调叫语言看作是意义的系统;强调有意识的语言认知习得,鼓励学习者思考,而不是机械重复;对应语言结构的认知随着语言结构的学习而自动发展;语法教学采用演绎法;认为语言错误不可避免;允许使用母语和翻译手段。

(2)认知法的优势:依照转换生成理论,助长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符合认知规律和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练习,并使外语教学过程情景化,交际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认知法容忍学生的语言错误,有利于提高交集的流利程度,同时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减少对学生自信心的破坏。

(3)认知法的不足:转换生成理论主要针对母语习得,对于外语学习的指导力没有对母语习得的解释力强,因此,我国外语学习过程和原则只能借鉴该理论的部分原理;认知法主要强调语言学习者如何获得语言能力,对语言的交际能力认知不足,强调不够。

(三)社会语言学理论与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

(1)交际教学法的特征:语言活动应与现实生活一致货模拟真实的生活情景,新语言呈现前明确语境;语法服从功能,重点在语言功能上,而不是在语言形式上;语言技能要综合发展,而不是分别发展;语言错误被视为自然行为,可以容忍;重视流利性和得体性,而不是准确性;学生自由使用母语和外语;鼓励即席反应。

(2)交际法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引用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意识;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互动性;课堂上的交际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钻研精神和自学能力。

(3)交际法的不足:交际法要求根据学生的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额去顶教学要求,这对于我国实际情况来说是不现实的,我国的学生需学习英语不是目前生存的需要,没有融合型冬季,大部分许生的需求只是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交际法主要是和小班型教学,学生使用于洋的机会多,而我们国家目前中学的班型都是45人左右,甚至更多,学生使用外语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不利于表现出交际法的优势。

第四节 教学基本理论对应于教学的指导作用

一、结构主义语言学与语言教学观下的中国外语教学原则

(一)强调认知教学,特别是知识的系统性和结构性

(二)强调模仿,特别的是语言语调

(三)强调语际对比,提高学习效率

二、转换生成语言学及语言教学观下的中国外语教学原则

(一)强调培养并运用演绎、观察、发现等思维品质

(二)强调语言规则的生成与创造

(三)强调重视语法规则

三、社会语言学及语言教学观下中国的外语教学原则

(一)强调将交际能力作为其教学目标,强调对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培养。

第二章 高中英语课程基础知识

第一节:高中英语课程性质与基本概念

一、高中英语课程的性质

二、高中英语课程的基本概念

(一)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

(二)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要

(三)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五)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第二节 高中英语课程目标

一、高中英语课程总目标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许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第三节 高中英语课程内容标准

一、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反概念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

二、语言知识: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三、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四、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

五、文化意识:主要指对应于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的认识。第四节 高中英语教学建议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

二、鼓励学生学习选修课程,加强对选修课的指导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五、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七、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1、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而且要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2、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3、教师要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4、教师要形成开放的教学和研究的工作方式,经常开展教师间的合作与研究,共同反思,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业务素质

5、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努力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专业还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第五节 高中英语评价建议

一、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二、建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

三、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反面的发展做出评价。

四、终结性评价要注重与考察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五、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六、评价赢体现必修课和选修课的不同特点

七、注重实效,合理恰当地使用评价手段

八、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第三章 英语语言知识教学

第一节 语音教学

三、语音教学原则

(一)模仿为主,加强实践

(二)适当讲解,掌握发音要领

(三)对比分析,突出重点

(四)在英语语流中练习语音

(五)调查研究,因材施教

四、语音教学策略

(一)采用多样化手段

(二)提供多样化材料

(三)在情境中进行

(四)体现趣味性

(五)让学生接触不同口音 第二节 词汇教学

三、词汇教学原则

(一)语境化

(二)调动多种感官

(三)语块化

(四)组块无限化

(五)兴趣激发

(六)策略原则 第三节 语法教学

三、语法教学策略

(一)选择适当的语法教学方法

1、演绎法(Deduction)和归纳法(Induction)

2、显性与隐性教学

3、任务型语法教学

4、情景语法教学

(二)遵循教学原则,设计语法教学

动机原则,实践性原则,交际原则,多样性原则 第四节 语篇教学

二、语篇教学的功能及特点

整体性效能,预测性特点,图式化构建

三、语篇教学的方法

(一)整体教学法

(二)线索教学法

(三)背景知识介绍法

(四)段落提问教学法

(五)讨论教学法 第五节 功能教学

三、功能知识的教学方法

(一)精心设计、(二)循序渐进、(三)在语境中进行 第六节 话题教学

二、话题知识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一)有利于促进教师角色的的转变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三)有利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话题教学的特点

集中性,包容性,广泛性,互动性,探究性

第四章 英语语言技能教学

第一节 听力技能的教学

三、听力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1、运用预制语块教学,掌握常用词汇

2、创设虚拟情景,又发学生的呃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语言习得功能

3、以问激智,这几具有信息沟的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小组讨论,形成学习者群体

4、加强阅读教学,丰富语言文化,5、重视口语,肢体语言的辅助作用

6、开展泛听教学,丰富听力训练途径

7、课堂外合理不知听力家庭作业 第二节 口语技能的教学

二、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

1、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氛围

2、改进教学方法,促进主动学习

3、注意纠错艺术,克服心理紧张

4、创造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5、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6、及时表扬,强化成功体验

四、口语教学的注意点

1、熟记常用习语和句型,变复用为活用

2、口语教学应和听读写相互渗透

3、教学过程交际化,教学活动任务化

4、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5、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6、培养英语思维习惯,加强英语文化渗透

7、注重形成性评价,促进口语技能发展 第三节 阅读技能的教学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原则

1、通过创意的导入,激发兴趣和求知欲

2、注重非感知输入,介绍文化背景,清除阅读障碍

3、整体性教学原则,4、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原则

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选择适当的呃阅读教学模式

1、自上而下的模式(the top-down approach)

2、自下而上的模式(the bottom-up approach)

3、交互补偿模式(the interactive-compensatory approach)(二)养成有效的阅读策略 略读(skimming)、寻读(scanning)、精读(intensive reading)、猜测生词意思(guessing meanings of new words)、预测(prediction)、识别指代关系 第四节

写作技能的教学

二、写作教学原则

过程性原则,交际性原则,学生主体原则

三、高中写作常见的方法

1、结果定向写作模式(Product-oriented approach)

2、过程写作教学模式(Process-oriented approach)

3、内容定向写作教学模式(Content-oriented approach)

4、任务型写作教学模式(Task-based approach)

四、设计多样的写作教学活动

1、控制性写作(controlled writing)

2、指导性写作(guided writing)

3、交流性写作(expressive writing)第五章 英语文化背景下知识、技能的教学与训练

第二节:英语知识、技能的教学实施

一、介绍相关的西方文化知识

二、介绍语言运用的规则

三、设计跨文化教学活动 第三部分

教学设计

第一章 教学要素分析 第二章 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情境的创设

一、情景教学的基本概念

情景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景,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

二、创设教学情景的原则:

开放性原则,生活性原则,价值性原则,时代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学科性原则,品味性原则,区别性原则

三、创设教学情景的策略

(一)教学预计预设情境

(二)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情境创设,探究新知的情境创设,突破语言难点的情境创设)

(三)课堂语言要有幽默感 第二节 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教材,学生,教学需要,教学条件,教学媒体,教学评估,课堂活动的预设与生成

二、教学活动的原则

学生主体原则,体验原则,习得原则,变化原则,综合原则

三、几种常见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法

(一)、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

1、任务型教学的理念: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机,以完成任务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一种教学理念。

2、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的原则:

(1)设计要体现教学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2)设计真是、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语用能力的任务型教学途径,关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注重师生的交往互动。

(3)设计要体现情景的支架作用,重视问题情的创设

(4)设计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关注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和体验性(5)设计要体现对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评估

3、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法(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

(二)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

1、自主学习的概念: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的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

2、设计自主学习活动的原则:

体验成功,明确目标,培养兴趣,融洽关系

(三)谁家合作学习的活动

1、合作学习概念: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组成单位,以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性活动喂载体,以小组共同达成目标为目的,以小组总体成绩和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为萍姑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四)设计探究学习的活动

1、探究学习概念: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获得科学素养,以类似或模拟科学探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活动。

2、设计探究学习活动的原则

(1)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计划,包括制定明确的探究目标,选择正确评估方案。(2)教师要选择和组织恰当的教学材料(3)教师要做好组织实施

(4)教师要把控整个教学过程,做到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完美结合。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安排

二、新知学习

(一)导入:任务导入,情节导入,知识导入,学生类似生活经历导入,新闻导入

(二)呈现

(三)语言学习:老师的讲解、例释;学生的操练、巩固

(四)语言学习中的情感、策略、文化指导 第四节 教学材料的筛选

二、教学材料筛选的原则

1、时代性原则

2、思想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发展性和拓展性原则

5、基础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节 教学设计的编写

第三章 教学有效性及评估

第一节 教学有效性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有效教学是教学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以最优的过程和最大的效率、效益镀金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额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的实现预期的教学木不熬,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二、有效教学的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维形性统一的原则

(二)启发性原则

(三)直观性原则

(四)巩固性原则

(五)循序渐进原则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七)因材施教原则

(八)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相统一的原则

三、有效教学的策略

第二节、教学有效性的评估

一、有效教学评价的概念

二、有效教学评价的内容

(一)教师的评价标准

1、教学理念

2、教学素养

3、教学艺术

4、创新意识

(二)学生的评价标准

1、学习常规

2、课堂氛围

3、思维状态

4、创新精神

(三)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1、目标达成2学生面貌

第四部分 教学实施与评价

第一章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接本步骤与方法 第一节 教学基本步骤

一、课前备课

(一)备课:实际上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

(二)教师教前备课的内容和方式

1、尊重文本,研读教材

2、超越文本,开阔视野

3、了解学生,以学定教

(三)积极参与集体备课

1、个人初备——集体议课——专人整理——反思修改

2、集体研讨——分工备课——集体完善——形成个案

(四)集体备课必须坚持的原则: 统一性原则,超前性原则,完整性原则

二、课堂教学操作步骤

(一)热身或导入

(二)语言呈现

(三)巩固练习

(四)实际运用阶段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二)形式/功能原则,(三)连贯性原则

(四)可操作性原则

(五)实用性原则

(六)趣味性原则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操作模式

(一)任务前活动

(二)任务环活动(任务、计划、报告)

(三)任务后活动(分析、评价、操练)第二章 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第二节 语言呈现讲解的方式

呈现讲解是指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如挂图、手势、实物、表演等创造情景,讲授新的语言知识,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行为。

一、语言呈现的原则

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有机结合;过程生动形象;内容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遵循循序渐进规律;语言准确规范;体现整体性;面向全体学生;力求多样性

二、语言呈现的方法

利用正式情景呈现;利用肢体语言呈现;利用直观教具呈现;利用电教手段呈现;利用问答呈现;利用股市呈现;利用游戏、角色扮演呈现;语言描述 第三节、探究互动活动的设计

二、探究互动活动设计的基本程序

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形成解释;评价结果 第四节 提问与反馈的教学技巧

一、提问的教学技巧

(一)课堂提问的意义

1、增进学生对教学的参与

2、启发学生思维活动

3、获得教育学的反馈信息

4、提示教学重点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1、审时度势,注意适时性

2、明确目的,具有针对性

3、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

4、角度新颖,激发趣味性

5、面向全体,注意广泛性

6、逐层递进,关注探究性

7、适当肯定,反馈激励性

(四)课堂提问的功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平稳过渡;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培养能力;反馈教学信息

二、反馈的教学技巧

(二)教学反馈的原则

1、教学反馈要体现参与度

2、教学反馈要体现层次化

3、教学反馈要有目的性

4、教学反馈要有启发性

5、教学反馈要有激励性

(三)教学反馈的方法

1、口头反馈:指对学生的口头活动,书面作业或者测试提供信息。方法有:教师直接改错,启发学生自己改错,启发学生互动改错。

2、非语言反馈

3、书面反馈

第三章 课堂管理

第一节 课堂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纪律行为规范管理

(一)纪律管理

(二)行为规范管理

二、课堂教学环境管理

1、在选材上贴近现代生活

2、交际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

3、教师在课堂上用英语授课

4、营造民主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

5、帮主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

6、让兴趣贯穿课堂

五、及时制止不良行为

(一)软管理办法:

运用幽默;创设情境;目光交流;肢体语言暗示;面部表亲配合;转换教学方式;声音调控;提问同桌

(二)硬管理手段

1、互相制约

2、突然发问

3、停止讲课 第二节 课堂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课堂活动形式的设计原则

交互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多样性原则

三、课堂活动实施的三项策略

1、抓好“三度”,有效活动:活动的广度,活动的深度,活动的延展度

2、关注细节,讲究技巧

3、正确对待口音错误 第三节 教师的角色与作用

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些策略的促进者;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建构者;课堂教学的调控者;交际活动的合作者;语言环境的营造者;教学活动的反思者

一、课堂总结

(一)课堂总结的意义

归纳总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拓展延伸;设疑回应;画龙点睛;提高注意力,升华思维

(二)课堂总结的方法

归纳式总结;巩固练习式总结;悬念式总结;前呼后应式总结;图表式总结;比较异同式总结

(三)课堂总结的类型

口头汇报的总结;摘抄板书的总结;笔录老师的总结;默记式总结;独立完成式总结;专题式总结。

第四章 现代辅助教学手段 第五章 英语教学评价与反思 第一节 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内涵: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评价方法

(一)形成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的任务

调整学习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发现存在的问题;提供学习的矫正处方

2、形成性评价常用的方法

(1)量化评价法:调查表;评价量表

(2)质性评价法:优秀作品;概念图;录音或录像;创建与使用成长记录;教师观察;访谈或座谈;读书笔记;项目和预演;

(二)终结性评价

1、终结性评价御用中应注意的问题:(1)淡化分数,提倡等级评分(2)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3)要注重评价体系的过程而非结果 第二节 课堂教学案例评析

一、课堂教学案例的概念和内容

(一)课堂教学的概念:就是指包含着某些决策和疑难问题的教学情景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可以反映出教师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体现教师反思的能力和水平,表达教师的教育主张。

(二)课堂教学案例的内容

课题;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重点;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二、课堂教学案例平息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

(二)坦率诚恳原则

(三)兼顾整体原则

(四)激励性原则

(五)差异性原则

(六)讲究方法原则

三、课堂教学案例评析过程中的方法

(一)综合分析法

(二)归纳平依法

(三)片段评议法

(四)寻找特点法

(五)诊断评议法 第三节 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改进教学而对教学进行反思的行为,包括收集有关教学的数据,对自己的信念、态度、价值观、知识、假设,教学时间以及社会所给予的机会和限制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寻求其他方法以更有效的达到目的和目标。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一)写教学体会(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写下自己的败笔之处)

(二)写教学机智

(三)写教学反馈(记录学生的学情;保存学生的创新;分析学生的作业和试卷)

英语知识和能力 篇3

一、正确认识语言知识与运用语言的关系是基础

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不同侧重,实际上是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语言本质观。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知识性系统,那么掌握语言的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则成了外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交际系统,那么在教学中则会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前一种知识性系统语言观左右了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许多年,它的影响渗透到了语言教育的许多方面,其影响是深远的。“聋哑脖”和“高分低能”症均是这种语言教学观的产物。尽管一些学校经过努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然而毕竟是曲高和寡,影响不大。再者由于测试的反拔作用,外语教学仍旧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操练上。后一种语言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因许多教师不了解语言知识在能力形成中的作用,虽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但是效果并不太理想。如果辩证地来看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它们实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语言知识是进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这个基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就难以实现。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之上的。然而知识不等于能力。那种认为掌握了语言知识就等于掌握了语言的观点是错误的。

衡量一个人外语水平的高低,其标准是看他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何。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语言知识也只有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才能得到巩固和被牢固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中只要缺一,语言的信息交际就会中断。语言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另外,语言知识的掌握不是靠讲,而是靠练,它只有进行言语操练,在情景中加以运用才能被理解和掌握。英语课是实践课,它必须要通过听说读写的反复操练才能形成自动化的习惯。语言形成习惯,也仅仅是掌握运用外语的一个条件,并不等于掌握了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语言知识是外围,形成语言习惯是中围,培养创造性的言语交际能力是核心。

二、教师是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关键因素

如果从事物发生发展的内部规律看,从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有一个中间媒介,即语言形成自动化习惯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但是,促使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它的外部因素在起作用。在这里,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决定知识向能力能否成功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强调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并不与当前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相悖。“以学生为中心”论其实质就是要教师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学识水平、动机、兴趣,以便能因材施教。目前,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是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外语教师尤甚。这主要体现在职业道德不够高;外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不够熟练;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三个方面。

英语教师如果具备了良好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教育理论知识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那么促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化,亦将不是什么难事了。教师一口流利得体的英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听到的都是英语,按克拉申的观点,只有大量可理解输入才能导致大量的输出。学生只有英语听多了,他才能开口说。传统的教学存在几个主要弊端,一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语言信息量少。要克服这一点,教师就应增大信息量,多让学生接触一些外语材料。一年级的学生可多听一些生动有趣的小短文,二年级学生可多读一些简易有趣的初级读物,并逐步提高听读外语材料的质量。二是学生外语实践的量少和面窄。如果能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能动性,主动参与课堂中各项实践活动,就能改变这种消极被动的局面,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操练的机会。三是学习和操作的节奏缓慢。快节奏要求教师的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语速正常。学生操练外语的频率要高,速度要快。教师的提问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学生的回答节奏加快。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富有紧凑感,从而克服从前那种上课懒懒散散,智力活动松弛的现象。由此可见,英语教师的素质高低,是决定英语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也是能否有效促成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条件。对那些自身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教师,可以采取进修或自学或在职提高的方式进行。通过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写出全英文教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素质,还能提高自己的组织教学能力。

三、克服听说读写脱节的问题是重中之重

听说读写脱节可以称为“文盲英语”,听说能力似乎尚可,然一旦动手就错误百出,患了一种“半身不遂”病。就是这种所谓“还可以”的听说能力也是一派虚假的繁荣。究其原因,其一是基础知识未过关;其二是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各环节侧重不一,很多因时间分配不够而忽略了读写这一环节,时间一久,也就自然形成了几种技能的相互脱节。

听说读写几种技能本是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由于相互之间的脱节,从而导致了作用于彼此之间的能量浪费。那种以整体结构发生作用的能量往往大于个体相加的和的能量,才能使学生的四种技能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使学生的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化,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和能力。

浅谈英语知识向英语能力的转变 篇4

1 现状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虽然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明显, 但基础教育不尽如人意, 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没有得到纠正。英语教学还是把英语作为一门知识来传授, 课堂教学被看成是一个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即教师讲、学生听, 搞填鸭式、满堂灌等依然不绝于耳。这些课堂不能巧妙而有针对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 重语法轻交际, 重文字轻口语, 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特别是注重传授语言知识和讲解语法规则, 而忽视了听说水平的训练,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运用语言的能力, 导致学生的英语多带有“聋哑症”。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时期适应了应试教育的需要, 也会考出不少高分, 也能围绕词汇和句法结构学英语, 但这些学生缺乏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也缺乏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 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提出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 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基于此, 在教学过程中, 探索有效提高促进英语知识向英语能力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2 知识与能力的形成过程

英语知识的内容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结构、功能的知识、社会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交际策略、资源策略等知识以及各种有关世界的知识。学习外语的人有两种知识, 一是记忆了的知识 (memorized knowledge) , 这些知识是有意识的知识。记忆的知识通常是通过书本和教师讲解语言的知识, 如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结构、功能的知识获得的。另外还有非语言的知识, 如交际策略、背景知识、跨文化交际的知识等。当然也可以是学习者通过反思、总结经验或自学等获得的知识。学习者可能会陈述这些知识, 但并不一定会在真正交流时使用。也就是说, 这类知识并没有转化成为能力。只有通过一定的真实的语言使用, 通过大量的互动活动, 才能使这类知识转变为能力。另一类知识可以称为内化了的 (internalized) 知识。这类知识可能是通过有意识的语言学习之后, 又通过大量使用语言的机会, 最后被 (无意识地) 存储在语言习得机制中 (LAD) 。这一类知识实际上已经变为能力。

能力并非仅仅包括语言方面的成分, 实际上还包含许许多多其他方面的成分, 除了将知识内化过程需要的能力外, 还有情感与个性, 如本人原有的个人交往能力, 冒险精神, 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知识, 如推断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换句话说, 有些能力是通过学校的正式学习培养出来的, 而有些则是学习者本人特有的, 或在其他环境中获得的。可以说, 能力不仅包括各方面的知识, 也包括各方面素质以及天资。

知识与能力的掌握不是同步的, 他们的发展也不是成正比或反比的关系。知识是可以传授并记住的, 而能力则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及教师指导由学生自主掌握。即使学习者有了各方面的能力, 还需要把各种能力与知识集合起来用于交际活动, 这就需要运用能力或交际语言能力。最后, 还需要通过适当的活动, 即能力表现, 使学习者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只有当学习者能够融会各方面的知识、贯通各方面的能力, 调动情感因素、素质以及天资并将其运用于创造性的语言交流活动, 用于解决交际时的各种问题, 完成各种任务, 能力才可被称为“运用能力”。应该说, 通过让学生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 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能力与知识, 将能力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需要达到语言的准确性、流利性与复杂度的综合目标, 需要运用各种功能、词汇、语法、文化的知识, 也需要利用情感、态度等其他非语言的因素。就是说, 假如单纯传授有关语言知识而没有提供给学生足够运用语言知识的机会, 学生难以真正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的实际交际活动。

3 提高英语知识向英语能力的策略

1) 教师要解放思想, 彻底领悟课标精神

教育教学理念是支配一切教育教学行为的指导思想。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换言之, “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的教学理念。为此教师应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信心,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观念放在教学的首位。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 应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 交际能力, 推动学生整体外语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新课程下的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通过英语教学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 处理信息,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获得会学习的基本能力、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以及通过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 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 灵活运用任务型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版的高中英语课本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话题, 但某些话题过难或要求过高。地区差异导致一些学生对一些话题无话可说, 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逐日减少, 对英语课堂的参与也会日渐稀少, 直至放弃对英语的学习。因此, 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补充与拓展, 注意与其它学科进行适当的相互渗透, 以改变传统的按部就班地使用教材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以任务型的教学方式取代传统的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由过去的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由教给学生学转变为教给学生会学;由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由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转变为注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由教师居高临下的权威性讲解转变为师生之间的平等融洽的互动交流;由师生之间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交流转变为多向信息交流, 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3) 开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培养学生有一辈子的自学能力”。所谓学习方式, 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这两种学习方式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而传统学习方式强调接受, 建立在人的客观性、依赖性上, 从而导致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消失, 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消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性的学习态度, 把学习转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是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辅相成, 水乳交融, 有机结合。学生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 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 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使知识文化得到积累。只有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 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调动, 潜能才能得到开发, 主动的地位才能得以真正体现, 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达到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目标。

4) 多创设语境, 提供学生参与实践机会

杰斯珀森说道:“教好外语的首要条件是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外语。学外语就像学游泳一样, 学生必须泡在水中, 而不是偶尔沾沾水, 学生必须潜入水中, 并感到得其所在;这样, 他最后才能够像一个熟练得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英语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其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课堂里多练。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 更要保证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的交际活动, 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语言学习的交际活动过程中来,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运用能力。通过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 学生掌握了学习英语的规律, 就能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水平。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景, 让学生独立思考、实践或探究发现, 在做好准备的基础上, 开展结对子或小组讨论或其他活动, 进行交往合作学习。结对子活动能给予学生面对面交谈和独立运用语言的机会, 产生信息的交流, 并且在双方的交互活动中获得反馈, 给予修正。小组活动能使班上更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投入到活动中去, 更能营造一种互动的课堂效果和交互的情感气氛, 题材更多样, 使学生觉得更自由, 有更多的选择、更好的机会说他们想说的话, 也就更有责任感, 更能发挥自主性。结对子或小组等学习方式可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率。所以, 教师要设法为学生创造交际活动情境, 开展多种形式交际活动,

4 结束语

总之, 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 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形成有效地英语学习策略,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根本目的, 有效实施教学策略, 并最终实现把学生的英语知识转向英语能力的目标。

摘要:该文从当下英语教学现状入手,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教育教学目的的要求, 分析知识与能力的形成过程, 提出一些有效提高教学中促进英语知识向英语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现状,知识,能力,策略

参考文献

[1]罗少茜, 龚亚夫.外语教学研究中的知识、能力与运用能力[J].课程·教材·教法, 2005 (6) .

[2]余宪林.谈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C]//外语教学与研究论文集.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 1996.

高中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 篇5

第一节

一、概念

指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做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

二、原则 1.目的性

是指一堂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目标不是教师在课上想做什么,而是指学生在课堂结束时能做什么。2.多样性

是指语言输入材料、输入方式、教学安排及练习形式的多样化。目的: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具体体现:课堂活动不能过于单一,要有多样性; 组织形式要多样化,既有个体活动,又有小组活动;

感官刺激要多样化,既有视觉、听觉活动,又有触觉、动觉活动; 产出要多样化,既有语言产出又有非语言的产出。3.灵活性

在教学设计中设计额外的教学活动或设计更多的活动选择,以应对课堂突发情况。4.可习得性

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活动难度要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既不可太难也不可太简单。5.联系性

课堂中每一个教学步骤环环相扣。

第二节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学生

要求:1.根据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

2.根据学生实际设定教学目标

3.设定具体的、可测量的教学目标

4.设定过程和结果相统一的教学目标。

(不仅要设定课堂教学目标,还要注意设定每个教学环节的目标,使得教学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过程达到统一和协调。)

怎么写: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包含哪几方面:knowledge,ability,emotional,learning strategies,cultural awareness

第三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简称“双基”。

二、确定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内容

学情

学生学习难点的成因

1.认知困境。学生基础不牢。

2.知识的正负迁移。已学习的知识干扰新知识的学习。3.复杂的教学内容。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突出教学重点

(1)教学时间合理安排,主次分明。

多花时间用于重点的讲解。(2)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突出重点,有详有略。

(3)板书要突出重点

用板书呈现要点。

(4)针对重点布置习题。

第四节 教学情境的创设

一、含义 广义: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

狭义: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

我们所说的教学情境,指教师以教材为依据,为达到既定教学目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

二、原则

价值、开放、生活、区别、趣味、学科、品味。

三、策略

1、教学过程创设情境 多媒体;

活动:小组竞赛、上网查询、社会调查、游戏活动;

语言:语言+肢体语言 针对、趣味、贴近生活、可操作性 问题:利用知识的关联性

利用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看法

联系生活实际和热点

焦点问题

学生典型错误 活动直观演示 生活素材; 实物;

指导学生学习

1、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长短期目标)

2、指导学生养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课堂提问与反馈技巧 课堂问题的类型

1、课堂程序性提问

2、课文理解性提问

展示性问题 display questions 就文中的字词句或某个重要细节向学生发问。参阅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s 此类问题需在学生理解表层意义后进一步理解课文,无明确答案。评估性问题evaluative questions 对课文相关内容进行深层次思考,对课文信息进行拓展,无明确答案。

3、现实情境性提问

比如根据学生现有生活经验进行事实性提问,要求学生依据实际情况作答。

课堂提问策略

1、审时度势,注意适时性

课前提问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课中适时提问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新知识,以及集中学生注意力; 课末提问能有效消除学生精神疲乏,以及巩固授课内容作用;

2、明确目的,具有针对性 提问必须符合教学目标需要;

提问需要考虑学生知识基础以及认知特点等;

3、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

提问要考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

学生答不上或答错时,如果是暂时性的失误或口误,需提醒学生让其自己改正,必要时教师稍加点拨。

4、角度新颖,激发趣味性

灵活采取问题方式,多运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

5、面向全体,注意广泛性

每一个问题都能引起所有学生思考;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照顾到所有人。

6、逐层递进,关注探究性 问题设计要层层递进;

提问要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于动手,主动解决问题为前提; 教会学生乐于探究,善于合作的精神。

7、适当肯定,反馈激励性

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恰如其分的反馈;对回答的好的学生,要鼓励;回答困难者,要引导;回答片面至错误者,要给予补充,具体指出错误所在。不可冷嘲热讽,恶语伤人。

高效提问的策略

1、把握三“适”

适度,适时,适量。

2、提现“四优先”

先提问,后点名。先向全班提问,然后再向学生点名。

先思考,后回答。给出问题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

3、先讨论,后结论。

对学生的回答不立刻表态,可以让别的学生补充、纠正、赞同、反对,提出不同的答案。

4、先激励,后更正

学生回答错了,需表扬其积极回答问题的精神;

学生回答不全面,着重表扬他回答对的部分,并提醒其注意不足之处。

教学反馈的方法

1、口头反馈 教师直接改错。启发学生自己改错。启发学生互相改错。

2、书面反馈

给学生的作业或测试提供书面评价符号或评语。

3、非语言反馈

教师通过声音、表情、目光、手势等为学生提供信息。

纠错方法

1、直接就错法ecplicit correction

2、间接纠错法implicit correction(1)重复法(repetition)pardon(2)

重述法(recast)

S:I have a glass of milk yesterday.T:You had a glass of milk yesterday,did you?(3)强调暗示法(pinpointing)S:I have a glass of milk yesterday.T:You have a glass of milk yesterday?

课堂管理的基本方法 1.纪律与行为规范管理(1)纪律管理disciplines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规则,制定了规则要坚守。

维持策略:教师促成策略、集体促成策略、自我促成策略、任务促成策略。指令给予策略:清晰、演示、检查、时机、先行组织、指令完备、起止清楚。(2)行为规范管理regulations of classes 教师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成为课堂规范,促进学生自律。2.调控课堂节奏

(1)控制教学节奏adjust the pace of teaching(2)调控学生的参与面adjust students’participation(3)调节学生情绪adjust students’emotions(4)调控教学反馈adjust teaching feedbacks

3、及时制止不良行为(1)软管理办法

1、运用幽默use humors 教师可以讲个小笑话

2、创设情境create situations 创设活动情境,如小竞赛,小表演,以激趣、提效率。

3、目光交流eye contacts 用目光来传达责备、或赞许,让学生触目知错、触目会意。

4、肢体语言暗示hint by gestures 对于违纪的学生,不直接点明其错误,而是直接走近他身边,什么都不说。

5、面部表情配合use facial expressions 理解性的微笑和思考方式的点头,流露出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

否定的微笑式的摇头,流露出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的宽容,可达到移情传神的功效;

6、转还教学方式change teaching methods 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引用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来举例或导入课文; 给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表现机会; 创设合作学习活动;

7、声音调控use different volumes of voice 变化讲话的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

对于不听讲的学生,可提问其邻桌,以提醒和警告他;(2)硬管理手段

1、互相制约mutual supervision 同桌之间互相监督

2、突然发问 abrupt questioning 有学生不听讲时,突然提问他刚刚讲过的问题(该问题需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注意听就能答上来),这可引起学生重视,提醒他集中注意力,但若学生答不出,千万不可讽刺挖苦。

3、停止讲课termination of class 若各种暗示均不起作用,可停课片刻,注视着那名学生,这样可引起违纪学生的重视,但时间不宜过长。

课堂活动的组织形式

全班活动、小组活动、配对活动及个人活动。

课堂总结的方法

1、归纳法

最常用的课堂教学总结方法。

2、理序法

适用于叙述事件或介绍人物生平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教学。有利于理清学生思绪。

3、延伸法

将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延伸,拓宽学生知识面。

4、讨论法

在一堂课快要结束前,进行适当讨论可以减轻学生疲劳,又能强化知识、巩固技能。

5、悬念法

在一节课结束前设置新的悬念,可以引起学生对下节课的向往。

作业布置的原则

1、量的适中性

不可太多也不可太少

2、难度的层次性

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布置三个档次的作业:基础作业、提高作业、拔尖作业。

3、内容的针对性

首先是针对学生的不同基础,确定作业类型和形式; 其次是根据每次作业的重点来确定作业的类型和形式。

4、完成的有效性

要懂得有效监督和检查

5、形式的多样性

初中英语教学知识与能力问题浅探 篇6

[关键词]:语言知识 语言能力 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许多初中英语教师遇到一些问题,如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知识如何向能力转化,关键因素是什么,等等。笔者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从理论上和实践方面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的关系

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不同侧重,实际上是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语言本质观。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知识性系统,那么掌握语言的知识,如语音、词汇、语法等,则成了外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交际系统,那么,在教学中则会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前一种知识性系统语言观念左右了我国中学外语教学许多年,它的影响渗透到了语言教育的许多方面,其影响是深远的。“高分低能”就是这种语言教学观的真实写照;后一种语言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因许多教师不了解语言知识在能力形成中的作用,虽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但是效果并不太理想。

语言知识是进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这个基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就难以实现。英语的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之上的。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其标准是看他运用英语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如何。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语言知识也只有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才能得到巩固和被牢固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中缺一不可,否则,语言的信息交际就会中断。另外,语言知识的掌握不是靠讲,而是靠练,它只有进行言语操练,在情景中加以运用才能被理解和掌握。

二、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关键因素

从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有一个中间媒介,即语言形成自动化习惯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在这里,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决定知识向能力能否成功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强调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并不与当前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相悖。“以学生为中心”论其实质就是要教师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学识水平、动机、兴趣,以便能因材施教。目前,初中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是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1)职业道德不够高;(2)外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不够熟练;(3)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英语教师如果具备了良好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教育理论知识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那么就能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运用能力。教师一口流利的英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听到的都是英语,按克拉申的观点,只有大量可理解输入才能导致大量的输出。学生只有英语听多了,才能开口说。同时,教师通过运用“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原则,能极大程度地加快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进程。

对那些自身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教师,可以采取进修或自学或在职提高的方式进行。通过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做出全英文的教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素质,还能提高自己的组织教学能力。外语教师的素质高低,是决定外语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也是能否有效促成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克服听说读写脱节问题的方法

听说读写几种技能本是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由于相互之间的脱节,从而导致了作用于彼此之间的能量浪费。那种以整体结构发生作用的能量往往大于个体相加的和的能量。要想使学生的4种技能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使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运用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促进学生做到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有机统一

听说读写几种能力既是教学的目的,同时又是教学的手段。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必须通过4种技能得以实现。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多地尝试让学生领会和掌握阅读的方法,关注英语句子,尤其是结构相对复杂的长句的主谓宾等构成成分的分析,在反复中形成学生迅速找到“句眼”,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将学生主动思考贯穿于每一个环节中,注意給学生预留思考时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要有“对话”。不能用英语对话,就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责其片面、不责其错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看法和意见,在思考中、辩论中,真正把握语句、段落、文章的内在含义。

2.深刻理解和领会外语教学原则

教学中应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以及潜能的发挥,提倡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操练、认知和语言体验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可以放任自流,相反,学生在许多环节上需要教师的指导,也需要接受教师在总体范围上的组织和管理。当学生的活动出现不合总体目标的偏差时,教师应运用可行的管理手段予以纠正。特别是在小组和全班活动中,教师应起积极的主导作用,做到放得开,收得拢,既热烈活泼,又井然有序。教师为了获得驾驭课堂、管理好课堂的主动权,平时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创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参与和配合,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明确这些道理,才有可能使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高屋建瓴,站在宏观的角度来俯视教学中的问题。

3.增加阅读和写作的数量

教师可适当地增加抄写、听写和一定量的语法练习,以解决文字读写能力差的问题。

做到以读带写,充分发挥范文对写作的指导作用,读为写引路,读为写创造条件。大体分为两类,一是引导学生模仿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和表达手法。二是以课文为素材进行缩写、扩写、改写、写读后感等练习。这些练习不仅使学生练了笔,还可以促使他们仔细研究原文,提高概括分析能力,学习原文中的某些写作特点。同时,做到读写结合。教学实践证明,学习一种方法,经过一两次练习不一定能掌握好,只有在读与写的反复交替训练的过程中,才能掌握一时难以掌握的东西,并转化成能力。

四、结语

针对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客观情况,在英语教学中,要正确认识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的辩证关系,以高素质的教师为中间媒介,促进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前提下,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同时,要克服听说读写脱节的问题,做到语言基础知识与语言技能并重的前提下,加强听说读写技能各个环节的训练,从而使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2]吴国华.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问题[J].外语学刊,1990,(3).

[3]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

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迁移能力 篇7

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更是十分重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并作了如下几点探索。

一、培养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学习理论十分重视学习的迁移问题, 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我们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要重视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学会归纳整理和捕捉信息, 实现智慧技能的迁移

学生要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 并从各种调研结果中归纳自己的观点。在这些过程中, 最主要的知识迁移就是智慧技能的迁移, 原先习得和在此阶段习得的各种智慧技能将得到不断的练习, 并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迁移, 从而使学生具备很强的迁移能力, 即学会了学习。

三、构建知识网络, 实现知识点间的灵活转换和联系

通过知识网络的构建, 在新旧知识间和所学知识与新问题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 使新问题、新情境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这样, 这个新问题、新情境变成了“旧”问题、“旧”知识, 减少了学生对该问题的陌生感, 在不自觉中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训练中彰显语文知识和能力 篇8

听力应主要是听新闻、听广播、听故事、听录音带。应是听完后即刻抽查 (新闻30分是晚上听早晨查) , 比一比, 哪一位能用最简洁的文字最准确概括某一内容, 全班同学为他鼓掌。此项训练, 必须持之以恒, 形成习惯, 听力才能得到真正提高。除此以外, 学生不仅养成了从小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好习惯, 而且增强了概括力和记忆力。

说与听联系密切, 听通过说来体现, 所以说的训练也很重要。说有口头和书面两种, 这儿重点谈口头训练。口头训练即看图说话、看人说话、看物说话, 遇事说话。说话训练最初的要求不高, 只需实话实说, 正确表意即可, 训练到一定程度, 再交给他们技巧。其实, 每天的语文课堂都在训练。说话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最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它能综合看出一个人的素质水平。说话训练力戒好高骛远, 试想:一个小孩子连路都走不稳, 你就叫他跑步, 结果会怎样呢?那种违背事物规律的做法是千万要不得的。

读分朗读和默读, 这里主要说朗读。

朗读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要求是:正确、流利。也就是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不读破句, 停顿恰当, 吐字清楚, 音量适中, 速度合宜。关于散文诗词之类的文体, 朗读的要求则更高些, 要求学生一定要读出形象感、节奏美与感情色彩来。当然, 要读得到位, 那就要教师提前搜索和讲解相关文体的知识, 尤其是节奏、音律方面。

写包括书写和写作。先谈书写, 字是一个人的门面, 有装饰性。端正、整洁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老师们在教给学生有关字书写知识 (包括坐姿、运笔、框架、笔顺、笔锋等) 之后, 应安排一系列训练加以巩固和发展, 使之成为学生的能力。字的训练非一日之寒, 书法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培养高雅的情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虽然没有安排书法课程, 可还是应有针对性的安排。作业的书写一律清楚、匀称, 否则打回来重写。“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能反映长期训练的收获。

关于写作, 首先培养健康的作文心理素质。有的同学一听说作文, 不是叫苦不迭, 就是惊恐万状, 好似遇上了洪水猛兽。在讲一节作文课时, 我说, 作文是最容易的, 你们看看, 班上是否有人不会讲话?没有。那么我高兴地告诉大家, 你们都会写作文。所谓作文, 就是把大白话加工成书面文字, 如同把蔬菜做熟加些佐料罢了。同学们见我这么一说都喜笑颜开, 认为作文再也不是那么可怕。我在思想上给他们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 斗志昂扬。这是对作文心理习惯进行培养。

知识链链出智慧和能力 篇9

在教学中, 有些教师会困惑于这样一种现象:当引入一个新知识时, 学生全部的注意力都会围绕新学的知识, 遇到问题会立刻想到用该知识去解决。但当新知识变为旧知识, 或是在一段时间后遇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却难以从脑海里众多的已学知识中检索出可用来解决问题的知识。此时, 教师常会抱怨学生“学过就忘”。

反思这种现象的出现, 我认为, 这是因为学过的众多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大多以点状孤立地存在, 相互之间是离散的, 并没有穿成一条相互关联的知识链。教师在教学中有责任为学生知识链的形成搭建有效的思维平台。下面, 我以《一维数组的引入》这一教学片段为例, 阐述在知识链的建立和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上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师 (提问1) :请同学们写出能解决“用键盘输入5个学生的成绩, 求出平均分”这个问题的两个程序。第一个程序要求使用顺序结构, 第二个程序要求使用循环结构。

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两个程序。

顺序结构程序:

循环结构程序:

教学意图:回顾已有知识链, 巩固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 为新知的诞生以及新知识与已学知识的链接做好铺垫。

师 (提问2) :你认为这两个程序哪种方法好, 为什么?

没等我问完问题,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第二个程序好, 原因是当人数增加时, 循环结构的程序易扩展。我肯定了大家的说法, 学生开始得意起来, 潜意识中对顺序结构的算法更不屑一顾了。

教学意图:我料到学生会说循环结构的程序好, 因为循环结构是后学的知识, 在学生的思维中, 后学的知识肯定比先学的知识强。学生意见的一致性反映了学生思维的单一性, 同时学生因“成功”选择而呈现的兴奋状态为我下面的提问提供了可贵的撞击学生思维的力量。

师 (提问3) :哪位同学能设计一个问题, 让我们看到顺序结构程序的优势呢?

学生全愣住了。在学生看来, 后学的循环结构肯定比顺序结构更具优势。没有学生回答。

我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 教室里一片寂静。但遗憾的是, 学生都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我。

教学意图:我想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 于是用这个问题来触动学生。课堂上是需要有触动学生的时刻的, 这是他们思维能力蜕变提升的关键时刻。同时, 让学生“设计一个问题”是一种逆向思维训练, 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师 (提问4) :老师设计的问题是“求出5个学生各自与平均分的差距”。请大家分别修改两个程序。

学生修改顺序结构的程序, 很快完成。但对于循环结构的程序, 他们无从下手。

我问他们原因, 学生回答说因为前四个学生的原始成绩无法保留, 因此只能求出第五个学生与平均分的差距。我趁势告诉学生, 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势, 要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最佳的方法。

教学意图:通过这个问题, 让学生重新审视这两种算法的价值, 修补知识链中缺少的关联, 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采用多元的思维方式。

师 (提问5) :用顺序结构的程序解决“求出学生各自与平均分的差距”, 会有哪些局限性呢?

学生立即回答:当人数增多时, 要用的变量太多了, 很不方便。

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回答, 并带领学生共同归纳出:顺序结构在解决“数据多且数据都需要独立保存”的问题时不很方便。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冷静地反思已学过的知识在解决问题时的作用和局限性, 对能解决“数据多且数据都需要独立保存”的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期待, 为知识链的延伸做好了准备。

师:下面, 老师用今天将要学的新知识来解决“数据多且数据都需要独立保存”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程序中变化的内容。

我在黑板上写下程序:

写完后, 请学生将该程序与前面循环结构的程序进行比较。学生发现, 只是将x换成了a[i]。接下来, 我用翻译成中文的方式解释程序中的语句, 如当循环变量i为1时, 读入的分数就存入a[1]单元;i为2时, 读入的分数存入a[2]单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先接纳新程序, 为下面引入数组的学习扫除心理障碍, 产生认同感。

教学意图:在已有知识链中追加新知识的链接。在引入数组这一新知识时, 我没有按常规先讲数组定义、下标变量等, 而是先亮出能解决问题的程序。我认为让学生先看到新知识在解决问题中显现的身手比先听新知识的概念更有价值。另一方面, 让学生在熟悉的程序框架中学习新知识, 心理上会感觉更踏实, 消除畏惧感。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获得知识只是学习的一个目的, 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和能力, 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在学习过程中, 知识是不同时间段一部分一部分地获得的。如果将它们随意地储存在大脑里, 就会变成一盘散沙。教师需要通过教学设计搭建思维平台, 帮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构成完整的知识链, 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1.新知识只有从旧知识中诞生、成长, 新知识才会有根, 才会有生命力。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接受新知识, 而新知识必须通过旧知识来理解。新、旧知识之间既存在着概念上的差异, 又存在着特定的联系。教师的任务是, 在二者之间的断层建立起连续性逻辑关系, 使之成为一个连续的、完整的知识链。

2.新知识是用来延伸已有知识,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不是对旧知识的否定和贬低, 更不是对旧知识的抛弃和忘却。在新知识引入前, 有必要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程度。这就好比我们站在比原来高的山峰上, 回头看身后矮的山, 由于角度和高度不同, 我们会看得更全面、更透彻。这样, 就会在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起更广泛的联系, 而学习了新的知识后, 学生又能从新的高度获得对旧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

3.学习是承前启后、逐步爬坡、不断丰富知识链的过程。在教学中, 对任何新知识, 都切不可用“空穴来风”的形式呈现, 不然知识链就会断裂。

4.知识链既是可将知识融会贯通, 建立起多向关联的知识网络, 又是学生获取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源泉。知识链的融会贯通是一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英语知识和能力 篇10

一、教学好单词, 短语和语法等基础知识, 奠定好写作基础

(一) 小学低、中段教学好单词和短语

单词和短语是组成英语句子的基本要素。从小学英语起, 教师就要抓好英语单词和短语的教学, 让学生牢牢掌握其拼写规则, 哪怕字母的大、小写及其书写格式都必须让学生准确掌握。所学的单词、短语一定要用背诵加听写的方式去落实, 同时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它们的重要性:它们就是构成英语句子的基本材料, 也是英语学习中最基础的基础。而在英语写作中, 不会写单词和短语就无从谈写句子。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 他们敢于大胆地向全世界宣布自己学会了I, my, me, mother, walk, on foot, by bus, love等单词和短语时, 他们回家时也许就会说:亲爱的father和mother, 我在学校读book, 门门功课都good, 唯独English古 (goo) 不得 (d) !这时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抓住孩子的好奇心, 及时地把他们想学英语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尽量引起他们对英语更大的热情以便建立英语学习持久的兴趣和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千万不能给他们头上泼冷水。就算他把“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说成“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我们首先也要肯定他单词掌握的很好, 但可以告诉他这种翻译不对, 以后学句子时就知道了。

(二) 小学高段教学好简单的句子写作

小学阶段教学好最基本的写作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包括句子首字母要大写, 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缩略号在四线格中的正确位置等, 都要使学生记得一清二楚。引导学生在四线格的作业本上正确抄写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等基本句型。对学生不正确或者不规范的书写格式决不姑息, 要让学生知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对他们要爱在心里, 严在行动上, 小学高年级就要教学简单的句子翻译, 为他们进入初中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例如上文的“亲爱的father和mother, 我在学校读book, 门门功课都good, 唯独English goo不得!”就可以教给他们翻译“Dear father and mother:I am studying at school.I am good at/do well in all the subjects except English..由于已经学习过一般现在时态、现在进行时态和祈使句等项目, 可以让学生在大量朗读课文并已经获得一定的语言基础之前提下, 让学生练习翻译以下句子:

1.不要在阳光下看书。

2.她正在阳光下看书。

3.她经常在阳光下看书。

学生就会写祈使句、含有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的句子, 坚持练习, 他们就会写越来越多的英语句子。

(三) 中学阶段教学好时态, 语态, 非谓语动词和从句等语言项目

学好英语的时态、语态和非谓语动词等语法项目是学好英语的基础, 也是写句子要扎牢的基础工程。初学者一定要学好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式, 一般将来时等时态, 当然也包括相应时态的被动语态。学生掌握好了相应的时态, 才有能力用笔头表达发生在今天, 昨天或明天的事。英语不好的学生对be动词的变化 (am, is, are was, were, be, being, been) 是弄不清楚的, 有的连have, has, had也不会正确运用, 更不用说被动语态, 非谓语动词和从句了。作文中出现下列错误并不少见:1.You is my best friend.2.My daddy usually drive me to school.3.Neither he nor his sister have been to the Great Wall.要想叫他们说明白下列句子中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简直就不可能:The hospital being built over there will have been built by September.他们对这些句子也是难以理解的:1.It was 1949 when China was liberated.2.It was in 1949 that Li Ming was born.3.It was in 1949when China was liberated that Li Ming was born.4.He is no hero who has n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5.I, who am your English teacher, will help you with yourEnglish.

二、教学好句子和段落写作, 努力提高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

(一) 从写句子入手引领学生进入写作天地

教学生写句子, 我一直采用了大家都常用的方法:仿译。并将其广泛应用到简单句, 并列句和复合句的写作教学之中。

A.简单句写作教学示例。

1.主语+谓语

(1) Bill is often locked at home on weekends.

仿译:我们周日上学。

(2) Tom stayed up late last night.

仿译:我弟弟今早上很晚起床。

(3) They are leaving for Beijing tomorrow.

仿译:我父亲下周要动身去重庆。

2.主语+系动词+表语

(1) Mike is a hardworking boy.

仿译:莉莉是一个开朗的女孩。

(2) The tea tastes delicious.

仿译:这墙面摸起来很光滑。

3.主语+谓语+宾语

We are required to save the earth.

仿译:要求我们车洗之后才能进城。

4.主语+谓语+双宾语

Tony offered us a cup of tea.

仿译:国王赠给她一座城堡。

5.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

(1) You have kept your mother waiting for long.

仿译:她叫我担心了一整天。

(2) The flood kept the holidaymakers stuck there.

仿译:昨天他留下作业未做。

6主语+谓语+主语补足语

(1) He is often seen beaten by his father.仿译:她常被发现被锁在家中。

B.并列句写作教学示例。

1.Work hard, and you will make great progress.

仿译:早点出发, 你就能赶上早班车。

2.Start early, or/otherwise you will miss the early bus.

仿译:赶快, 否则我们可能迟到。

3.He was tired, however, he felt happy.

仿译:虽然爷爷年事已高, 但他还是坚持干活。

C.复合句写作教学示例。

1.If you work hard, you will make great progress.

仿译:如果早点出发, 你就能赶上早班车。

2.You will miss the early bus unless you start early.

仿译:除非早点出发, 你就会赶不上早班车。

3.You will make great progress once you work hard

仿译:你一来到长城, 就会流连忘返。

4.The man who stole money from the company has been sent to the police.

仿译:在地震中受伤的人已经被送到附近的医院。

5.What he said made us surprised.

仿译:他说的和他做的不一致。

祈使句、感叹句、倒装句和强调句等其它句型都可以采用仿译法进行教学。

(二) 加强连接词教学是学生写好段落的法宝

学生掌握了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祈使句、感叹句、倒装句和强调句等相关知识后, 再学习一定量的连接词, 正确地运用表示并列, 递进, 因果等关系的连接词, 就可以将句子连成段落了, 也就有写出整篇文章的能力了。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接词有:and, but/however, or/otherwise, neither---nor, not only---but (also) 等。

2.表示递进关系的连接词有:besides, what is more, what is worse, furthermore等。

3.表示因果关系的连接词有:so/therefore, as a result, as a consequence等。

三、作文“提分亮点”教学

为了增加作文的“亮点”, 更好地培养优生以达到“提分”的目的, 可以采用多种手段。第一, 加强同义词和同义短语教学, 如:build/construct, thankful/grateful;stand/endure/put up with, get on/along with, like/be fond of等。第二, 加强近义词的辨析, 如:country, nation, land, state.第三, 加强同义句、强调句和复合句等复杂句型教学。第四, 适当地运用谚语, 名言警句等。让优生大胆的使用难度较大的词汇、短语和句型就能使其作文熠熠生辉。

英语知识和能力 篇11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业务知识;能力结构;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123-02

1 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步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新一轮课程方案已全面实施 ,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职校工作要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有机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能力结构指教师在全面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应具备的完善合理的能力及其程度 ,它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总共查阅各类有关文献资料几十余篇。

2.2 调查法

(1)访谈法。走访40位教师(高讲10人、讲师20人 、助理讲师 4人、实习指导教师6人)。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初步确定职校教师能力包括的内容。

(2) 问卷法。第一次发出问卷 66份,收到 42份,其中无效问卷 2份,有效回收率为60.6 %。涉及职校4所。第二次发出问卷 120份,收到 88份,有效问卷 86份,有效率为71.67%,经信度、效度检验 ,符合本课题的要求。

3 研究结果

3.1职业学校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

调查表明,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教学方法的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而仅有16.11%和19.43%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与能力。

3.2 职业学校教师已具备的能力

目前职业学校教师已具备的能力呈现不平衡状态 ,教学方法的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等的现状显示较好,思想教育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现状显示较差,另外有78.67%被调查者认为缺乏创新意识,有65.88%的被调查者认为缺乏科学研究能力。

3.3 职业学校教师所需能力和已具备能力的比较

通过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教师所需能力和已具备能力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教师比较重视且显示较强的能力 ,如教法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二是教师较为重视但显示一般的能力,如思想教育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三是教师普遍不重视同时反映很差的能力,如领导和管理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及继续学习能力等。

3.4职业学校教师获取能力的途径

调查表明,有59.72%的教师认为能力是通过大学奠定基础且参加工作实践这一途径提高发展的,另有25.12%的教师则认为能力主要在工作实践中获取。由此可以说明,实践是提高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知识是能力得以发展的根本,能力是在获取一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训练而培养与形成的,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与训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4 分析与讨论

4.1教师能力的类型

我国古代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正确的观点组织教学 ,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影响学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1)教学能力

教学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在这一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应组织好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要真正做好这些,教师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需的个体心理特征,是通过实践将个人智力和教学所需知识、技能转化而形成的一种职业素质。教师缺少了这种职业素质,则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很难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假若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那你尽管放心:他们全会站在你这一边,决不会背弃你。……相反地 ,不论你是多么亲切,你的话说得多么动听,态度多么和蔼,不论你在日常生活中和休息的时候多么可爱,但是假如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失败,假如处处都可以看出你不通业务,假如你做出来的成绩都是废品和‘一场空’,——那么除了蔑视之外,你永远不配得到什么。” 因而,教学能力应成为教师能力结构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

(2)管理能力

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随着现代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管理在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学校的教育对象是正處在发展变化之中、具有较强可塑性的青少年学生,学校对学生开展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教师工作带有较多的管理成分。美国《威斯康辛州教师资格专业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应“具有管理课堂的能力,理解个人和群体动机及行为,以便创造一个鼓励积极的社会交往、主动参与学习与自我激励的学习环境” 。苏格兰则将“组织班级和课堂,确保所有学生在个人、小组或班级学习时安全和有效地学习”,“使用适当的奖励、惩罚等手段,公正地、慎重地和体谅地管理学生的行为,并知道何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建议”等班级组织与管理的能力,作为教师重要的专业技能列入 《苏格兰职前教师教育标准》。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也无不十分重视教师管理能力的培养。 但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对管理却持有一种片面的看法,认为管理只是领导的事,教书才是自己的事。实际上,教书也需要管理,教师的各项工作均需通过良好的管理才能得以实现。不仅班主任工作、年级组工作、教研组工作及第二课堂活动等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有效管理,就是任科教师的课堂教学,也离不开教师的周密计划与合理组织。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精心设计、果断决策、严密组织、适时调控、及时矫正、不断实现教学目标的科学管理过程。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教师还要努力做好校内外各种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力量在教育学生中所起的作用。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占有各种教育信息,合理运用时间,及时调控自己的情绪,注意搞好自我管理。由此可见,教师的各项工作均需教师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是教师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条件。一个缺乏管理能力的教师,不仅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优秀的学校领导者,而且也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科任教师。

(3) 创造能力

教师的创造能力是指“教师综合已有的知识、信息和经验,产生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教育设计、教育技能和新成果的能力”。国内外不少教育专家曾一再倡导教师要具有创造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师的成功就在于能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比做创造未来的雕塑家,是不同于他人的特殊的雕塑家,认为教师的职业就是创造真正的人。在当代日本,尤其重视教师的创造能力 ,许多教育家都把开拓创新能力视为教师能力素质的“核心”。再就现代社会人才观念来看,社会需要的是创造型人才。因为“没有创造性,就谈不上人才。无论是专业技术人才,还是普通劳动者人才,都必须在工作中表现出创造性,从而取得突出的成绩,创造是人才之本” 。而要把学生培养成创造型人才,就需要教师具有相应的创造能力。教师应依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富有成效地开展创造性的工作,而不能“倾向于按照学校教科书和学科教学法参考书已规定好的路子来进行工作” ,从而成为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创造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或完全凭借他人的经验去做事。这不仅造就不出在教学上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在工作上充满灵感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而且也难以培养出适应 21世纪要求的创造型人才。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重知识传授、

輕能力培养尤其是忽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整个教育界也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着一系列的改革。教师理应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4.2教师能力结构的内在联系

在教师的能力素质中,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创造能力之间,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互相交叉,呈现出内在的联系性。教学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但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与教师的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创造能力密切相关。一个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创造能力较差的教师,很难说会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而教师良好的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创造能力,则会促使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科研能力体现出一种较高的创造性要求,是教师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的提升,是教师的教学与管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催化和深加工,它不断使教师的教书育人活动形成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良性循环。管理能力既是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外在表现,又是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内在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活动,还是教师的科研活动,均离不开教师一定的科学管理活动。因而,教师的管理能力自然也就成为教师有效地实施教学与科研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创造能力是教师能力的最高体现,是教师能力素质中最核心的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理应包含鲜明的创造成分。总的说来,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创造能力基本上包括了教师能力的主要要素,这几种能力的有机结合与搭配,便可形成较为合理、优化的教师能力结构。

因此,本文将上述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创造能力确定为职业学校教师能力结构的四个一级指标,它们共同组成教师能力结构的基本框架。

参考文献:

[1] 林存华,再议听课的作用,信息与管理,2006,11.

[2]齐桂莲,高峰,信息化时代教师能力结构的构建,中国成人教育,2005,10.

[3]夏冬生,新世纪体育教师能力结构新要求,辽宁体育科学,2002,2.

[4]肖玉红,郑贺,金瑞静,新时期体育教师能力结构体系研究,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4.

[5]王小安,杨垣,体育教师能力结构与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湖北体育科学,2007,3.

[6]周奇,论现代教师能力结构,江西社会科学,2002,5.

[7]陈维科,论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能力结构及其培养,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10.

[8]李斌,关于教师能力结构的分析研究,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5,6.

[9]罗春祥,构建教师能力结构重视提高教学水平,地理教育,1999,1.

[10]邓永贵,“体验式”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体验,教育艺术研究。

英语知识和能力 篇12

我从实际观察发现, 班上那些非常热爱劳动的学生, 具有灵巧的双手的学生, 都颇具聪敏、好钻研的智慧。由此可以看出, 手指运用得越充分, 学生就越聪明, 他对事实、现象、规律性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就表现得越鲜明。通过这一点就告诉我们, 在学生还没有具备掌握知识工具的能力的时候, 教师不能把源源不断的新知识硬塞给他, 要给学生时间和机会让他们的能力和知识基本均衡, 具备很好的接受新知识的条件。

我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 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一个学期要组织学生去两次图书馆, 在图书馆中的学习, 关键任务就是默读和摘抄, 然后用所学的课外知识结合近期的课本学习, 做一份图文结合的手抄报, 班级大众评委评出优秀作品, 最后在班级展出。一个学期下来, 学生们的成绩和素质有明显的提升, 尤其是对语文燃起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们不仅有机会在语文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而且感受了中华文化的魅力。这看似简单的程序, 里面蕴含着学生和教师的细心努力, 体现着学生能力和知识的有序结合, 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 均衡小学生能力和知识的关系, 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一、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和默读是完善逻辑思维重要的条件之一

阅读能力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能力, 是一个人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可以说, 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为起点。从这一意义上说, 学校的各科教师都是阅读教师, 都负有指导学生阅读活动,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 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 更是学生阅读的启蒙教师。在小学阶段, 养成的阅读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终生, 通过该项调查, 以更好地进行阅读教学, 实现阅读教学最优化。现在提倡小学利用早晨得时间进行经典诵读。可是诵读应该作何解释呢?如何才能让诵读贯彻的更有时效性呢?诵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 是感官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文字转化为声音的前提是对读物的深入研究、理解和体验。文字转化为比蕴含在文字之中的更为有思想感情。诵读本身就是一个追踪过程, 是对于作品的再理解和再创造。学生在诵读时会自觉地发现自己对文字作品的理解和体验。因此, 应该说, 诵读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朗读引导朗读者和听者走向文字作品的更深的去处。

二、书写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技能

据我对学校低年级学生作业的调查, 大部分小学生都不能规范地进行书写。在这样的形势下, 教师对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人普遍认为电脑普及了, 不用再练习写字了, 其实这种观念是极端错误的。古人云:“心正则笔正”。写字不仅仅是手下工夫, 还关系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气质。写一手好字能提高人的自信, 能陶冶人的情操, 免除性格上的一些坏毛病。因此, 教师在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的同时, 还应该指导学生欣赏名家书法, 在他们受到精神陶冶的同时, 进行思想教育。还可以通过举行一系列的活动, 比如写字比赛等, 让学生体会成就感, 以此来提高学生写字的兴趣。

三、为了更好地保持记忆的内容, 教师还可以采取一些外部记忆手段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课堂上, 我经常用听写的方式让学生做笔记, 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手脑心的配合能力, 允许有拼音的出现。需要注意的是, 做笔记不是抄书或者抄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 而是外部记忆的一种手段。

四、要使学生能力和知识的关系均衡, 还要遵循小学生智力发展的规律

智力的发展是受神经系统、社会环境、文化教育的发展而成熟的。学生对自己也有一个认知的过程, 例如, 我班的学生在和我谈心交流的时候经常提到“我知道自己的记忆力比别人差”“我知道自己能力不如别人强”“我知道自己的语文强但是数学差”“我知道自己的观察力差但是动手能力强”……由此可以看出, 在小学阶段, 尤其是低年级阶段, 孩子的能力比较外显, 他们的主体意识还处于低水平, 所以, 要通过对孩子阅读和记忆等能力的培养, 来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上一篇:正平衡法下一篇:女工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