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文

2024-06-07

小作文(精选12篇)

小作文 篇1

新接手的是一批四年级学生, 对于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 我这个有着2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 不说知根知底, 也可以说心有明镜。但是, 在第一次批阅他们的习作时, 我这个老手就犯难了, 这真是不遇不知道, 遇了才心跳。

那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语文课, 我深知“初次见面”尤为重要, 于是, 我着实认真地准备了一番。我上了一堂关于“老师·语文·我”为主题的口语交际课。选择这个话题, 我还是颇有用心的, 我希望从今以后, 通过语文, 能把自己和学生的关系拉近, 心贴心了, 才有望让他们更喜欢语文, 喜欢我这个语文老师。

我跟学生说:我想知道“语文”在你心中的分量, 想知道你们在语文课堂上难忘的回忆, 想知道你们对我这位新老师有什么希望?我是有心“蹲下身来”和学生交流, 学生也感到意外的惊喜, 他们畅所欲言, 那么激动, 那么坦然, 课堂沸腾, 我暗自窃喜, 有点得意, 看来我的预设奏效了。接着, 我让学生记录这堂课, 写一篇作文, 题目就是“老师·语文·我”。因为是第一次作文, 我没作过多、过高的要求, 只是希望他们尽力写。结果交上来一看, 多数学生只写两行, 写5行的已经不错了。

我傻眼了, 这是怎么回事啊?一个班, 总有几个优等生的嘛, 他们该知道作文的基本格式, 应该有头有尾。三年级学生的作文要求, 应该是写一段话了, 少说也得有150个字左右。再说只要把那堂课, 即便是流水账似地记录下来, 起码也有300多字。

我着急, 这问题可严重了!课后, 我好好寻思、分析, 发现学生作文有以下特点: (1) 选材单调, 不知道写什么。 (2) 三言两语, 不够具体。 (3) 照本记录, 缺少创意。这不正是作文的基本要求吗?看来, 孩子们连门都没有入!我想, 我没有时间, 也没有理由去责怪学生, 我需要做的是, 如何把他们领进门!

该怎样下手呢?作文的规范有很多, 我不可能数管齐下, 短时间就把他们教得下笔如有神。但我又不可能由他们任其自然, 得赶快引上路才对。

于是, 我决定连续上两堂作文课, 让他们写写最常见、最不起眼的小东西, 一来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力, 因为这是入门作文最少不得的能力, 二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让他们产生一种感觉:那么小小的东西, 我都可以把它写成一篇长文章, 以后, 还有什么文章我怕写呢!

我先找了《语文报》上一篇写蚂蚁的文章, 给学生仔细介绍, 这样让最差的学生也有个模样可学。然后布置任务:到操场上与小蚂蚁亲密接触一次, 用老师给他们准备的糖果、饼干、水果等去和小蚂蚁玩一玩, 观察一下小蚂蚁搬食物……而且要使点坏, 绝不能让蚂蚁一次就成功搬走你提供的食物。这一次, 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特别具体、特别生动有趣。如“会走动的瓜子”“蚂蚁军团”等等, 一看题目就很有创意。有些文章, 我看了都忍俊不禁:我把饼干放在一只小蚂蚁前, 它竟然转身离去, 好个不领情的家伙!我耐着性子等了一会, 看它转来转去, 就是不碰饼干, 我再忍, 倒数“5———4———3———”, 终于急死我了, 我捏起小蚂蚁, 把它扔在饼干上, 乖乖, 它竟然连滚带爬地逃走了……

后来, 我又专门带学生到多媒体教室去, 好好地上了这篇作文的讲评课。当学生欣赏着自己图文并茂的佳作时, 神情是那样激动, 笑脸是那样灿烂, 原来, 作文课也可以这么开心啊!我呢, 则在一旁更是偷着乐!

从这一次、这一课、这一篇作文开始, 很多学生有了转折性的变化。以后的每次习作, 都有让我相当满意的文章。更重要的是, 每次作文, 学生不再愁找不到材料可写, 因为他们懂得细小的事物, 只要用心观察, 照样可以洋洋洒洒地写。而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身边, 鸡毛蒜皮的事, 要多少有多少!他们还懂得了“折腾”的效果, 故事越折腾越曲折, 越曲折越写不完, 越写不完越想写。引进源头活水来, 哪愁笔底无材写!

我把这次教学的体会写成文章, 发在我的教育博客上, 有的学生留言:这次作文课让我明白, 原来小事物也可以写得那样精彩。有的老师留言:就这样一次小玩玩, 竟然能玩出一方天地来。这也让我对作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作文入门很重要, 但是急不得, 更大意不得, 必须找准一个小入口, 在你精心的预设中, 不经意地把孩子引进作文大堂。这样的教学, 学生即使一次没长进, 但他不会厌烦, 好戏尽在后头。作为教师, 若能悟得教学之道, 何愁学生精彩不现!

小作文 篇2

假如我闹着玩儿,变成一盏小小的台灯。站立在桌子上,跟铅笔兄弟做游戏,和橡皮姐姐一起跳舞。妈妈,您认得出是我吗?

您肯定会叫唤:“我的孩子,你在哪儿啊?”我会暗自好笑,一声不吭。

我要悄悄地变得明亮,暗暗地看着您工作。

您洗完衣服后,拿着一本书,走到我这边来,我要把我那小小的影子投在您的书页上,希望您能发现我。

午餐过后,您又回到了我的身边,打开了我,您大概不知道,这盏为您照明的`灯,就是您的那个小小的孩子啊!可是,您却一点儿都没有注意到我。

黄昏时分,您在门口焦急地等待,盼望我能快点回来。这时,我要重新成为您的孩子,拍一下您的肩膀,您会大吃一惊。

您会奇怪地问:“你这个调皮的孩子,你上哪儿去了?”

作文小长廊 篇3

许一程

暑假里的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去登狼山。

狼山位于长江边,是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一。从车里眺望狼山,只见狼山一片翠绿,雄伟的宝塔屹立于狼山顶上,十分壮观。到了山脚下,一座刻着“江海第一山”的石碑映入眼帘,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狼山的雄伟气势。

从大门进去,我们沿着石块筑成的台阶,拾级而上。山路两边长满了苍翠挺拔的绿树,山风吹来,茂盛的树冠好像一片片翻腾起伏的绿云。树底下开着一簇簇美丽的山花,它们仰起笑脸,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來。

欣赏着美丽的景色,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半山腰的望江亭。站在望江亭俯瞰浩浩长江,只见江上白帆点点,长江犹如一条金色的带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离开望江亭,我们继续向山顶进发,不多时就来到了山顶的大雄宝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上的对联:“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这副对联充分写出了狼山的恢弘气势。宝殿中的佛像神态各异,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看,慈眉善目的观音神态安详,面带微笑;那十八罗汉,有的闭目养神,有的窃窃私语,有的笑容满面,望着来来往往的游人……让人感觉像是进入了神话的世界。

狼山风景秀丽,令人心旷神怡,怪不得那么多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呢!

(小作者系江苏海门市通源小学三·1班学生,指导老师:季萍)

作文要做到小而美 篇4

相信大多数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花了大量的时间批改学生的作文,却很难发现有让人精神一振的佳作。因为学生写作,一写亲情就是父母雨中送伞,雪夜送医;一写自己,就是考试失败,花草提醒。题材雷同,思想肤浅,角度单一。记叙文只见记叙,不见描写、 抒情和议论。入题意识差,文章无明确主题等等。搞得作文写作,学生怕,老师头疼。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先学会写活写深“小”材料,通过“小”素材揭示人生大智慧。这样,学生不但会提高写作兴趣,写作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何谓“小而美”?“小”就是要专注于“小事件”“小人物” “小场景”,用“众小”来表现社会、人生两大主题。“美”就是说文章要“语言美”“构思美”“素材美”“体裁美”“内涵美”等, 要力求精致地刻画身边人物的动情画面,以谋求阅读老师的青睐。

那么,作文如何做到“小而美 ”呢?

首先,人物视觉要“小而美 ”。

初中作文,以写人记事、描景状物的记叙文为主,写作中往往离不开人物形象的刻画。其实,写人并非都要聚焦“高大全“,而要关注“小而美”。

芸芸众生,大多平凡普通,这就要求我们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时, 要抓住平常人身上最具个性色彩的一点,这个点可能是看似卑微的某个行动,而这行动可能蕴含常人未必能做到的高尚品质;也可能是平时看到的一个微表情,人间冷暖,爱恨情仇,在喜怒哀乐中表现人物最真实的心理;当然,还可能是富有鲜明性格特点的某句话,从一个侧面体现人物思想。

“记忆中最清晰的是妈妈烧早饭的背影,无论春夏秋冬,不管刮风下雨,每天早晨我都在锅碗瓢盆轻微碰撞中醒来,在迷离的眼神中,妈妈穿着睡衣给我做早餐。那时,她还梳着两根大辫子,现在为了方便,剪成了短发。晨曦中,灯光下,从三十岁到四十岁,背影从挺直变得微躬了。” (习作 《永远的青春》)

“我蹑手蹑脚地走向奶奶,悄悄地把手伸向冒着热气的清明馃, 奶奶一边伸出满是青筋,粗糙得如同老树皮的手,一边满脸慈爱地嗔怪道:‘拿双筷子,烫!’看着奶奶那双眼睛,仿佛看到了她内心深处的自豪 , 心疼 , 怜爱 。” (习作 《又是清明》)

两个片段的材料都来自生活, 学生都有切身体会,写的都是寻常小事,抓住背影、手、眼神等细节表现浓浓的亲情,再加上修辞方法的运用,做到了素材美,语言美, 内涵美等。

总之,写人时要抓住夺人眼球的事例,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下功夫,除了运用语言、动作、心理、 神态等细节描写外,还要恰当运用反衬、烘托、对比等表现手法,彰显人物品质,体现人物精神,这就是人物视觉“小而美”。

其次,画面视觉要“小而美”。

好文章总会给阅读者很丰富的 “画面感”,这时我们可以采用第二人称对描写对象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可采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等修辞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也可采用景物烘托渲染一种气氛,我们也可采用人物外貌、 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 力求达到语言美,构思美,内涵美。

“虽然油菜花的香味没有桂花那样醉人,那样沁人心脾,但在那时却觉得是世界上最清新最怡人的味道。记忆中,我们躲在那片花海里自由嬉戏,跟着蝴蝶在漫天花粉间追逐吵闹,乘着春风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和着鸟鸣声在金色海洋中放声歌唱……一直吵,一直闹,直到夕阳在天边染红了一抹酒红,洒下金黄色的光,我们一群人才酣畅淋漓地、恋恋不舍地回家。” (习作 《那片花海》)

农村的学生,都见过成片的油菜花。文章的小作者写作水平原先在班上只是中等,但引导他注重 “小而美”,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 也写出了画面感极强的片段,我们读了以后,完全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画面“小而美”的魅力。

再次,议论抒情角度要“小而美”。

学生文章往往只有记叙,不见抒情议论,出现主题不明的情形。 此时,除了让学生明白点题的重要性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点题,要让学生明白,即使是说同一件事,也要显得比其他学生更有见地,议论角度要新颖独到,否则,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机械模仿他人。这一点我们可以学学莫言的文章 《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人不哭》 的写法。原文节选如下:

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 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们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有位同学, 脸上没一滴泪,嘴里也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

多年之后,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而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经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莫言在文中写的也是一件生活小事,他却从小事中换个角度进行思维,悟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道理。 写浅不如写深,挖掘生活小事的哲理美,就需要议论抒情视角的“小而美”。

现在的学生,不管年纪大小, 无关男女性别,无论写作还是生活,都很喜欢用网络语言,面对网络用语,老师意见也是众说纷纭。 有一次,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 让他们在随笔中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结果学生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

比如网络流行语“就是这么任性”,有人说“任性背后写着‘资本’二字,只要有了资本,任性一下又有何妨?”很明显,“任性” 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富含调侃意味。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挖掘一下网络流行语的深意,也可达到“小而美”的效果。有学生说,所谓任性,就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敢于坚持不被主流认同的观点,敢于非主流,敢于向安逸的生活要跌宕起伏的精彩,敢于要自己想要的东西, 拿不到绝不空手回家。也有学生说,任性的孩子会得到什么呢?当你把叛逆当权利,你就挡住了照亮你的阳光;当你把固执当个性,你就失去了温暖你的炭火;当你把暴躁当性格,你就失去了支持你的臂膀,任性会让你遍体鳞伤。你看, 同一个问题,只要注意角度的变化,小处入手,就会闪现出智慧的光芒。学生的思想其实很活跃,如果老师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敢说敢写,日久天长,会形成深而美的思维习惯。

互联网时代,人们崇尚“小而美”的理念,“小而美”的产品更加专注,更加精致。如果我们的作文也能做到“小而美”,自然会引起阅读老师的高度关注,让他眼睛一亮,精神一振。

小作文 篇5

小鸽子可漂亮啦!它的小嘴儿红红的,尖尖的。它有一双像?瓜子似的眼睛,镶嵌在脑袋的两侧,没劲时总是东看看西瞧瞧,好像在找美食一样。它身穿白色衣裳,如果和雪花比都比雪花白!它的翅膀虽然小,但飞行起来都是靠这对翅膀在空中拉开着比它身体还长哩。身体下方是它可爱的小腿,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

如今,我已经和小鸽子成了世界上最亲密的伙伴了。记得有一次晚上,我和小鸽子一起玩“找米”的游戏,“开始!”随着我的开始声,小鸽子冲了出去,一颗一颗地去找了。游戏结束了,我想把找来的米拿出来,可小鸽子……原来小鸽子把找来的米吃光了。

话题作文拟题小技巧 篇6

一、拟题的基本要求

新颖别致、文采飞扬的标题,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首先,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合理出新,也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对主标题加以限制。其次,标题要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再次,拟题时要善于联想,联想能加深阅卷教师对文章内容的印象。

以“友情的力量”为话题拟题,可以拟出如下让题目:《友情的跑道》《友情的呼唤》《友谊,给我动力》《友情伴你人生路》《友情·力量》《这是为什么》《新龟兔赛跑》等。这些题目,能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令阅读者产生遐想,还有助于作文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获得评卷教师的青睐。

二、拟题的具体方法

(一)定文体,扬长避短。

话题作文也只是要求文体不限,并非不讲文体。紧扣话题,调动积累,选用自己的“拿手文体”写作是快速拟题的基本前提。例如,作梦,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但梦的内容却是异常丰富,形式是异常多样的。以“梦”为话题的话,《这一幅风光,如梦》《比梦更美》等,宜写成抒情散文;《美梦成真》《想起了那个暑假》等,宜写成记叙文;《说说课文中的“梦”》《梦的成因》等,宜写成说明文;《梦想中国足球》《让美梦成真》等,宜写成议论文。又如,树,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无论是自然界还是园林绿化都离不开它。以“树”为话题的话,如果想写记叙文,标题宜为《树下》《记一次特别的植树活动》等;如果想写成抒情性的散文,可拟题《松树赞》《我爱那片小桃林》等;如果要写成议论文,就要拟这样的题目:《给我一片绿阴》《植树,为了子孙后代》《小议“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

(二)善补题,以小见大。

在宽泛的话题前面或后面作适当的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是最常见的快速审题和拟题技法。例如,语文课不单是语言训练课,更是人生教育课,它使我们明白许多道理,提高做人的修养。以“语文课”为话题,可拟出以下几种标题:感受激情,《多味的语文课》;发挥想象,《虚构的语文课》;片断组合,《语文课剪影》;联系实际,《语文课之我见》;等等。又如,手,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真正得力的助手,是我们吃、住、穿、玩的主要工具,纤纤玉手,是女性美的象征。可这样拟题:《一双灵巧的手》《一次难忘的握手》《对手》《精巧的手工艺品》《从手指的长短说开去》等,这些文题从各个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选材范围更明确集中,极利于学生写作时从小处着眼,从而顺利展开思路。

(三)妙用修辞,匠心独运。

灵活巧妙地使用比喻、拟人、设问等修辞手法,不仅可以使文题生动形象,精练传神,还可以增加文章的美感,使文章含蓄隽永,余味无穷。例如,以“音乐”为话题作文,就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拟题。(1)利用比喻拟题,可以使题目新颖生动,收到过目难忘的表达效果。如,“心灵变奏曲”“生活中的阳光”“锅碗瓢盆交响曲”等。(2)运用对比拟题,可以使对比项各显其妙。如,“一个没有乐队的指挥”“一个没有指挥的乐队”等。(3)借用设问拟题,往往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刘禹锡何以调‘素琴’而恶‘丝竹’”等。

(四)巧点化,妙趣横生。

对影片名、歌曲名、古诗句以及成语、俗语等适当点化,进行套装、借用、仿造之后作为文章的题目,常常显得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是考场中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以“我”为话题,可活用歌词《真我的风采》《我想唱歌不敢唱》《最近比较烦,比较烦》等。以“假日”为话题,可引用歌曲名《自从有了你》等。以“同学”为话题,可拟题目《长相忆》《别时容易见时难》等。写教师晚年坚守教坛的文章,可引用诗句《夕阳无限好》作题。

(五)捕捉新视角,别开生面。

考场作文的拟题,要克服思维定势,利用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拟出能让阅卷教师一见钟情或怦然心动的好文题。

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违反常情式。例如,以“学校生活”为话题作文,可以拟题为“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等;(2)借用数字式。例如,抒写音乐情怀,可以拟题为“1234567i”;以“品德”为话题作文,可以拟题为“忍让≠懦弱”;等等。(3)想象拓展式。例如,以“传统文化”为话题作文,可以拟题为“8与发”;以“弘扬民族精神”为话题作文,可以拟题为“‘雷锋’出国了”;等等。这些文题不落俗套,展现了新视角、新思路,容易迷住阅卷教师,使他心甘情愿给高分。

浅谈小作文训练方法 篇7

小作文,又称小练笔,是作文训练的基础。“练笔”通常编排于课文后面,与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具体化。“练笔”又不仅限于课后的安排,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一闻一见、所感所思,都是小练笔的材料。小作文篇幅短,内容少,难度低,易为学生接受,可减轻作文对学生的压力,因此,加强小作文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应当重视。在平常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小作文训练。

一、激发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心理学也告诉我们,情绪是对客观事物和需要之间的反映,小作文训练首先得激发学生动笔的兴趣,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才行。

1. 创设情境

如有心设置些课堂小品、突发事件、小游戏等,让学生当堂观察,即时练习。

2. 题小篇短

要把小作文与大作文区别开来。命题小,内容少,篇幅短,以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

3. 自由写实

小学生对于生活的感受和认识水平不尽相同,我鼓励学生动手写自己身边喜闻乐见的事、人和写他们之爱写,做到有话可说,有言可写。

4. 佳作欣赏

介绍优秀习作片断,激发学生练笔欲望。

5. 竞赛比好

经常开展小作文竞赛活动,评出优秀练笔或新颖有趣的日记张贴于班级中的学习园地,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写作的兴趣。

二、开拓题源

作文是学生认识能力的一种体现。学生对于生活的感知越多,越深,作文水平就会越高。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课余生活入手,组织参观访问,养花草动物、集邮、手工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并在活动中设置一些问题,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使之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解决问题,写观察日记,逐步丰富经验,丰富作文的材料。除此之外,还要指导学生多读课外读物。正如鲁迅所说:“正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通过读书,不仅可以积累知识,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提高认识,更可以积累语言。

三、从读学写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其中有许多细节描写,都有血有肉,读了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一些体现读写训练重点的细节,应充分发挥这些细节描写的训练功能。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内容和思想感情的。例如,《全神贯注》中有一段描写罗丹修改塑像的细节,详细地描写了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的神态、动作。这个细节是课文的详写部分,可引导学生在读懂内容的前提下,进一步使学生读懂课文是“怎样具体表达”这些内容的。这是学生从读学写的重要的环节,教学中应充分重视。首先,可引导学生熟读细节,学习课文是怎样详细描写罗丹修改塑像的动作和神态的。然后,再次引导朗读这段课文,着重体会这样写对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品质有什么作用。最后,安排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进行小练笔,如以“操场上,拔河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为开头,写一个表现同学们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片断,要求详写拔河选手、拉拉队员的神态、动作。这样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学用结合,学习效果好。

四、丰富语言

语言表达是作文的外在形式,好的作文应达到“我手写我口”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 要重视儿童语言

儿童语言新奇、有趣,恰能体现他们的心声。如有学生这样说晒过的被子:“冬天的被子暖暖的,有阳光的味道。”有学生这样写中秋月:“月儿胖胖的脸上,有几道皱纹。”我经常鼓励他们记下这样的好句子。

2. 摘记优美词句

让学生准备一本记“优美词句”本子,专门摘记课文或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以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词源。组织开展阅读交流会,让学生把摘抄的优美词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并把这些词句背下来,这样在以后的习作中才能得以运用。

3. 时常训练

作文的内容要具体,必须学会细节、场面描写。要经常让学生进行典型场景的片断描写训练,如“饿、忙、急、慌、雨大、热闹”等,通过图片、表演、回忆或借助于声像等一系列方法,引导学生用恰如其分的措辞和适当的修辞细致地描绘场景,化静为动,化不可视为可视,提高语言表现力。

五、训练思维

训练逻辑思维。安排缩写、改写、调整句、段的小作文训练。这类练笔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概括性、条理性和准备性,使学生作文言之有序。例如,缩写练笔《小英雄雨来》,可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中心,抓住重点,学会合理取舍,留主干,去枝叶,即让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缩写成一篇一二百字的短文。

训练形象思维。我让学生细读课文,从内容空白处扩写情节或于课文结尾进行续写。训练时一要忠于原文的基本内容,二要进行合理想象,以此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教学第七册《巨人的花园》时,在学生读懂内容的情况下,安排小练笔:“巨人推倒围墙后,巨人和孩子们过着怎样幸福的生活呢?”让学生充分展开合理的想象,根据原文内容,各自想象巨人和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生活的情景,并写成一篇百字左右的短文,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持之以恒

我要求学生从我任教起,就准备“小作文练习本”。每篇课文阅读教学后五至七分钟给学生,或摘抄好词句、优美片断,或写读后感,或模仿课文片断小练笔。每星期写三篇日记,记录日常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不可不写。对学生的“小作文练习本”,随时抽查,及时评议,定期展览。这样一来,日积月累,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作文题材,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同时养成了“随时随地”动笔的良好习惯,受益无穷。

小练笔, 为作文搭建平台 篇8

但一谈起写, 大部分老师便把重点放在了习作上, 认为孩子的语言能力从其作文中显而易见。但是, 一个学期八个单元, 一个单元一篇习作, 貌似数量很少, 可对于孩子来说, 每次习作似乎都是一次痛苦的开始, 且在此情况下单元作文的质量也并不见高, 原因何在?我们翻开学生三年级上册的课本, 第一单元的习作题———《我们的课余生活》赫然映入眼帘!学生尚且不明白啥叫“作文”的时候, 却在单元检测的时候要求其具备写一篇作文的能力。这就好比在小孩还没学会走路的时候, 我们却要求他跑步, 无疑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写作文好恐怖!

小练笔这一形式, 无疑给了作文一个巨大的台阶。小练笔不拘形式, 字数不限, 一般在100字左右即可。《荀子·大略》有云:“夫尽小者大, 积微成著, 德至者色泽恰, 行尽而声问远。”小练笔“体型”虽小, 但是, 经过长期的积累, 也有积水成河之势。长此以往进行此项训练, 还怕学生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吗?

三年级到六年级的课程, 我都教过, 而且是带班上。在作文的教学上, 我尝试了以小练笔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 经过多年尝试, 形成了以下几个实施步骤。

一、仿写文章, 自成一体

学生刚开始接触习作, 不知从何下笔, 仿写是最有效的措施。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爬天都峰》的教学中, 我给孩子认真地分析了课文的结构, 指导孩子:写一件事, 要写明时间、地点、人物;重要的是事情的经过。爬山, 对于福永的孩子并不陌生, 因为美丽的凤凰山对于孩子来说, 就是爬山的好去处。我对孩子们说:“看着课文, 动笔写写小练笔‘爬凤凰山’。写多长?就看你想不想把你爬山的美好经历和大家分享!”话音刚落, 刚刚接触习作的孩子们便拿起笔, 对照着课文, 一板一眼地写道:“上个星期天, 爸爸妈妈带我去爬凤凰山, 我很高兴……”尽管后面的内容不一, 但是孩子们一下子就学会了开门见山———把事情点明的写作方法。在以后的习作中, 我再没有看到本班孩子们写作时为了凑字数而从起床、穿衣等生活细节一连串地写起。这就是仿写的魅力!我们倡导孩子仿写, 当学生学会仿写了, 自成一体, 有了自己的作文模式和作文素材, 作文就不再是难题了。

作文, 真的不怕仿写。如果没有仿写, 就没有所谓的美文和范文。就好比在写景文章中,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典型的范文, 不仅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还用了总分的结构, 非常清晰明了, 这就是很好的写作要点。上完课文, 点拨完文章的写作特点, 我当时就让学生试着用这样的结构和记录的顺序, 写《美丽的校园》, 不苛求字数, 在课堂上, 以一对一的方式, 检查每一个孩子的小练笔, 并当堂反馈, 这就在孩子们的心中形成了写景文的一些写作方法。

二、续写课文, 延伸课文

录入小学生语文书的文章, 一般都有其代表性, 有的是彰显文字的魅力, 有的是凸显人物的精神, 有的是让学生游览美丽山河。学课文, 不单单学习文字, 更要看到课文的延续性。作为一名语文老师, 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去挖掘可以从课文中延伸出的小练笔。如在上《听听, 秋的声音》一课, 我这样引导孩子———“听听, 秋的声音, 秋天的声音, 可不仅仅是课文写的这几样。孩子们, 你们也静心‘听听’, 你们还听到了秋的什么声音?在小练笔本上写一写!看谁最用心, 谁最擅长倾听!”结果, 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童真的语言让我大吃一惊———“听听, 秋的声音。稻田里, 谷穗笑弯了腰, 拾稻穗的小女孩, 留下了一串串铃铛般的笑声!”记得当时我还把好几个学生写的一小节诗歌串在一起, 形成一首完整的崭新的《听听, 秋的声音》, 孩子们当时看着他们亲手写的小诗歌, 心里乐开了花, 乃至有的回家后还继续写, 一个聪慧的孩子甚至写了篇《听听, 春的声音》。

渐渐地, 孩子们的习作水平有了一定的进步。通过小练笔充实他们的课堂的时候, 我也继续寻找着小练笔的契机。如《小木偶的故事》续写小木偶接下来的境遇, 《中彩那天》父亲归还车辆后一家人的表现, 《穷人》里的桑娜掀开蚊帐后的故事……正是对课文有了深入的学习, 孩子们的写作欲望才被激发了。所以, 适当给孩子一个契机, 孩子们就会顺着你的引导往下写。

三、捕捉生活, 调动兴趣

习作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因此, 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 善于捕捉生活素材, 是非常重要的, 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说明文, 要求比较科学和严谨, 读来也比较枯燥无味。在上完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说明文, 准备进行习作之前, 为了检验孩子是否掌握了说明方法的运用, 我取出了一个蓝色水晶工艺品, 里面是一只海豚在游玩, 放在讲台上, 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的眼球。我把工艺品放在讲台上, 先是给学生仔细欣赏, 让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 并从视觉、听觉、触觉方面感受, 接着把工艺品传递给孩子, 让孩子自己去摸索……结果, 小练笔写着写着, 因为兴趣使然, 孩子们居然纷纷表示时间不够, 意犹未尽!那是孩子第一次写说明文, 却不觉得枯燥无味, 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完整的作文, 而且写得非常生动, 出乎我的意料!

还记得有一次, 一只可爱的小鸟飞进了教室, 在教室里面“困”住了, 我和孩子们一起想办法把它“驱赶”到窗边。这一个过程非常有趣, 孩子们既兴奋又小心翼翼, 直到把小鸟送出教室。我趁热打铁:“孩子们, 今天我们教室来了这么一位特殊的客人, 难道你们不想把它的到来记录在我们的小练笔上吗?”话音刚落, 孩子们纷纷拿出小练笔本, 饶有兴趣地写起来, 有的侧重于对小鸟活动的描写, 有的则抓住了同学们的活动, 还有的则对我的所作所为进行了详细刻画……你一个片段, 我一个片段, 一下子把刚才有趣的情境再现了出来。

四、拓展练笔渠道

小练笔的练习渠道, 不仅可以从课文、生活中寻找, 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 也是很好的一个记录。善于把握孩子每一次情感的宣泄, 让孩子把自己的心理活动记录下来, 这也能为孩子积累写作素材!同时, 让孩子记录每天的所见所闻、读书心得、每日反思, 像微博一样, 字数简短, 100~150字左右, 帮助孩子细心感受生活, 无形中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以我班课代表的小练笔为例。“当‘官’的滋味真不好!哎呀, 听闻马老师又外出学习了, 顿时, 整个班级像炸开了的锅一样。猫不在, 老鼠就造反, 现在我可知道情况了。瞧, 陈义和的大嗓门又开唱起来, 刘航居然冲上讲台扭秧歌……我这边才制止了, 那边又躁动起来……什么杀手锏都出了, 总算安静了一些, 而我的喉咙, 居然开始疼痛了。哎, 以后再也不当啥‘官’啦!”孩子还真敢写, 而这些“板上有名”的调皮鬼, 居然更敢写, 把他们的“为所欲为”都一一暴露在小练笔中, 不得不说, 这就是孩子们的真情实感!我们要求孩子写真写实, 孩子愿意写、有的写, 生活中就到处是写作素材。

用小日记助力学生大作文 篇9

我们知道, 课内作文常常有条条框框的限制, 学生有很多的话无法倾诉出来, 而日记则不需那么严格, 可以留给学生一个自由吞吐的地方, 学生有什么话就说什么话, 完全符合叶老所说的“我手写我心”;日记的形式也很灵活, 它可长可短、可大可小, 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练习, 弥补了正式作文“战线过长”的不足。如果把课堂作文比作主食的话, 那么日记就像是“辅食”或者“加餐”, 只有重视日记的作用, 才能让学生的作文肌体更健壮。那么, 中学生该如何写好日记呢?

一、多阅读积累

古人云: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这是苏轼关于读书作文的名言, 意思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 施展作为。从中可见多读书、多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大诗圣杜甫也曾有“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的诗句, 告诉我们博览群书之后, 学识渊博了, 写作时落实到笔下, 运用起来有如神助一般得心应手。借鉴前人的经验,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以丰富知识, 开阔视野, 更应指导学生注意积累, 形成知识储备。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写读书笔记是阅读积累的好方法。学生在阅读时可以利用日记进行有目的地摘录, 比如名言警句、优美句段、名家事例、写作知识等, 以积累素材, 为我所用;也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把自己读书过程中的收获或感悟随笔记下, 形成读书心得, 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会观察思考

观察生活是写作的源头, 是获得作文材料来源的重要渠道, 有了生活才有题材。要想日记写的好, 观察体验少不了。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和大自然的亲近, 人的智力发展是不可思议的。”所以,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美丽的风景, 去捕捉生活中的小镜头, 多问多记多思考, 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当然为了提高观察的效率, 学生还应了解观察的方法, 要知道观察不只是会用眼睛看, 还要会用耳朵听, 用鼻子嗅, 用心去感受, 用头脑去思考, 需要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合作完成。观察还要按照一定的层次或顺序, 要抓住人、事、景、物的特点, 要细致而全面, 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灵敏的心。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时, 最好先布置相关的题目, 提出要求, 让他们带着一个目的去, 这样学生在观察的时候就会格外地留心。观察之后, 马上把自己的所得写下来,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又训练了写作能力, 真可谓一举两得。

三、写真情实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真, 中学生写作文的基本要求是:说真话, 抒真情。那么学生的真情实感从哪来?叶圣陶先生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空口念着是没有用的, 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 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是作文取之不竭的源泉。因此, 学生在日记中写人、记事、状物、抒情时, 一定要学会从自己的生活中找“米”。

人可以写“我”, 写与“我”有关的人, 这些人每天生活在自己身边, 他们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对“我”来说真是再熟悉不过了, 即使是不在眼前也能清清楚楚浮现在脑海中。只有是自己比较熟悉的人, 写出来才会得心应手;有话可说, 写得才会真实。也只有把自己熟悉的人写像了, 才能把其他人也自然而然写活。事儿可以写学校里的、家里的、大街上的、菜场上的、新村里的等等。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听到的、看到的、碰到的、想到的, 不论大小好坏, 都可入文, 都可作为作文的素材。抒情当然是写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人们常说:真情最可贵。一篇文章一旦融入作者真实的喜怒哀乐, 才能抓住人心, 感染读者, 打动人的心弦。

四、能持之以恒

写日记, 贵在坚持。写好一篇日记容易, 难在每日必记。鲁迅曾言:“文章该怎么做, 我说不出来, 因为自己的作文, 是由于多看和练习, 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了。”由此可见坚持写日记是有益于写作的。

历观中外, 鲁迅从1912年5月5日开始, 到1936年10月17日逝世前两天为止, 前后共二十五年, 鲁迅先生写日记从未间断, 即使因特别的事故中断, 他也会补记。他除了写下大量的爱憎分明的杂文著作外, 还留下了厚厚的两大卷《鲁迅日记》, 成了珍贵的新文学史料。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从十九岁开始, 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他的日记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检查学习计划的执行情况;二、整理一天生活中得到的感想;三、记录所接触的人的举动、思想、感情。他早年的短篇小说《昨天的事》, 就完全是从日记里脱胎出来的。日记, 伴随着作家度过了漫长的一生。

两位文豪作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如果学生能做到天天写, 日日记, 持之以恒, 不半途而废, 不但能培养毅力和恒心, 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也一定能提高学生写作文的水平。

总之, 写好日记的方式是多样的, 非常灵活。课标说:“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 少写命题作文。”以上的倡导和希望, 在日记中可以很好地实现。写日记时没有了教师设置的这样或那样的限制, 学生可以放开手去写, 从而减少了对作文的畏惧感, 增加了写作的兴趣, 也能真正体会到写作的快乐。

一段时间以后, 学生写日记的水平逐渐提高, 也必定会带动作文的不断进步, 小日记真正起到助力大作文的作用。

摘要:写好日记的方式是多样的, 非常灵活。中学生要写好日记, 就应多阅读积累、会观察思考、写真情实感、能持之以恒。

小作文 篇10

一注重单词积累, 丰富作文词汇

初中生之所以写不好小作文, 其原因有以下几种:单词拼写错误、词汇贫乏、语法不通、时态不准确、句型乱用、条理不清晰等, 这些都表明学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词汇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学生在写作时经常会忘记单词的拼法, 其错误主要集中在一些形相似、音相近的单词上。因此, 在英语教学时, 教师应注重词汇教学, 引导学生区分易混淆的单词, 增进学生的记忆效果。例如:在英语作文教学中, 我经常给学生整理一些易错的词汇, 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如同音词:weather和whether、father和farther、there和their等, 还有同类词:表示球类的football、volleyball、basketball等;表示月份的January、April、February等, 还有表示职业类、水果类的单词等。此外, 我还坚持让学生听英语课文录音、收听英文广播、观看英文电视节目等。词汇教学的关键在于重复, 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反复训练, 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记忆, 扩大学生的词汇储备。

二梳理常用词组, 进行短句训练

英语的写作思维、语言结构和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汉语毕竟是学生最常使用的语言, 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常常会把汉语词汇直接翻译成英语单词, 即“汉语式英语”。因此, 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 可以加强学生对英语五种基本句型的教学, 帮助学生梳理常用词组, 避免学生出现原则性错误。还有, 要让学生多翻译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语句, 对有关学生生活、学习和交往的常用语句, 做到心中有数。在写作时, 我发现有些学生会出现汉语式的错误, 如“我今天玩得很高兴”, 学生会写成“I played happily”, 而不知道运用词组“have a good time”。梳理常用词组, 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写作基础, 避免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 让学生写出的文章更加出彩。

三强化仿写训练, 做到潜移默化

仿写是对初中生英语作文最基本、最有效的训练方法。学生在写作的时候, 经常会觉得不知如何下手, 主题如何构思、句式如何安排等。实践证明, 仿写能让学生写有模板、练有目的, 是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 教师可以加强学生的仿写训练, 让学生在理解范文的前提下模仿其句式、内容等进行写作。在仿写训练时, 学生可以对范文的立意、选材和结构等方面进行模仿, 但引导学生要灵活运用, 切记死记硬背, 符合英语表达形式。例如:在教学译林版牛津英语7A Unit 2《My day》时, 我让学生根据范文内容, 仿写一篇小作文《My school life》, 格式如下:“Hello!My name is.I study at.I love my new school”.又如, 在教学牛津英语9B Unit 1《Life on Mars》, 让学生仿写一篇关于生活的其他内容。实践证明, 仿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 通过强化仿写练习, 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

四边阅读边写作, 抒写阅读感受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 和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多数初中生尽管能够掌握一些常用词汇、句型、句式、语法等知识, 但在实际写作时, 对知识的运用却不够灵活, 有生搬硬套的现象。如果边阅读边写作, 就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并从阅读中获取丰富的语言。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9B模块二《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时, 我给学生推荐一篇《独角兽 (unicorn) 》的文章。西方人眼中的独角兽和中国人心目中龙的地位很相似, 很多西方人认为独角兽是西方文化的形象, 就像是中国的图腾崇拜。因此, 在阅读时, 学生要先从第一段关于独角兽的总体分析, 了解独角兽的特征。接着就是谈论降服独角兽的技巧以及独角兽角的用途。然后, 我再让学生把文章中的精彩语句记录下来, 以便在写作时能够运用。最后, 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 再结合课外阅读的《独角兽 (unicorn) 》写一篇关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小短文, 不限字数。边阅读边写作, 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 明确文章的结构, 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作文素材运用小策略 篇11

【关键词】素材;积累;运用;多例一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背景分析:

从我班实际情况看来,一提到作文,学生就绞尽脑汁、搜遍枯肠。怎样让我们的学生作文时不再有无米之炊的苦恼呢 ?针对学生的作文现状,我想除让他们平常多积累课内外素材外,更该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能围绕话题或观点多角度选取已学过的课内外作文素材,做到“多例一用”。于是,我上了一节课,和学生一起探讨作文选材的技巧“多例一用”。

过程描述:

多例一用

3月月考,高二考的是去年成都零诊的作文。针对学生作文的实际,我准备把这次作文讲评的侧重点定为材料的选取,即围绕观点多角度选材。评讲前,我选印了三篇作文:一篇文章内容单薄,空洞说理,总体看算三类文;一篇文章有材料,但选材的角度窄了,材料类型单一,算二类文;一篇选材角度广,材料典型充分,算一类文。

上课了,我把这三篇文章发给他们,让他们过把老师瘾,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来点评并打分。评价时,一定要找到每篇文章的亮点和不足,针对不足还要找到补救的措施。学生兴趣来了,阅读后相互讨论,然后都争先恐后地发言,在我的意料之中,大家都意见一致地评出了三篇文章好中差的等次。我灵机一动,立即要求学生上来板书,把三篇文章的亮点和不足分别写出来。

我趁机引导学生,针对两篇二三类文,我们先来解决它素材少的问题,看看围绕这次普遍的立意“经历磨难,收获幸福”,我们打开思维,看还有些什么素材可用进这篇文章的呢?学生苦思冥想,然后发言,根据学生选材的角度和来源,我边在黑板上归纳“课本素材”“新闻人物事件”……“古代”“现代”等等,学生纷纷发言,我边做归纳,如下:

课内素材:《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论述、勾践灭吴的故事、史铁生的故事。

歌词名言名句:《真心英雄》的歌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生活见闻:即将面临的高考或其他学习或生活经历,感动中国里的众多人物。

我观察写中等文的那位同学的神态,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似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便立即请他起来谈谈针对同学们的发言,对作文选材有什么新的感悟,他很感慨地说,要把思维打开,围绕观点多角度选取。

我兴奋了,赞扬这学生说他道出了我的心里话,我把他说的话板书在黑板上,并说这就是这节课的重点,希望大家学会这种“多例一用”(板书)的选材技巧,其实我们多数同学脑里都有许许多多的素材,只是思路狭窄,没从多角度去选取罢了。

趁热打铁,我给学生“认清自我”的话题,提示学生从“课本与生活、时间与空间、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凡人与名人、物质与精神、自己与他人”(板书)等等角度思考,有哪些材料可用。

我要求学生先在草稿本上拟出素材。然后请学生发言,最后我很欣喜,仅必修选修中的素材,学生就列举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发现错误,坦率承认,勇于改过;“满招损,谦受益。”“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谏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等。

我趁机强调选取课内素材的好处:将课文里的材料巧妙地引入自己的考场作文,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因为课文里的材料非常具有典型意义。阅卷老师不仅因为熟悉这些材料会产生一种亲切感,更因为这些材料运用到考场的作文里,能反映出考生本人对课文掌握的熟练程度、反映出考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而刮目相看、备加青睐。

这节课快结束了,我说,作文选材犹如买米,品种不同、新旧不同、质量不同的米,做出的饭的味道就有区别,所以做饭选好米是第一步。那么我们作文又该如何选材呢?最后我送给学生“选材口诀”(如下),要求学生牢记并运用。

“选材”的口诀:

选材熟悉最重要,材料真实才可靠; 典型事例有意义,新颖有趣为最好;

围绕题旨选材料,感情真挚得分高; 考场作文时间紧,选材原则要记牢。

总结反思:

我们要做好一顿软硬适度、可口好吃的米饭,首先要有米,且要会挑选米、会烹饪。那么,在挑选米的时候,米的产地、品种、颜色都要考虑;而做饭时,加多少水、煮多少时间、用什么工具、火候的大小等也需想好。

要写好一篇让老师、同学赞赏的优秀作文,首先要有材料,且会选择材料,会运用材料。“多例一用”给学生提示了选材需要注意的一些方法,重点是围绕观点,要真实典型,角度要广、忌窄,要新、忌落窠臼,材料要多样、忌单一,要充实、忌单薄。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2] 周正逵.语文教育改革纵横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晏雪梅,女,1978年生,四川双流人,成都市籍田中学,中学一级。

小作文 篇12

小读者填写

姓名:______性别:______

省市:______学校: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邮编:______

上一篇: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下一篇:前列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