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制种

2024-07-11

合作制种(精选7篇)

合作制种 篇1

摘要:介绍了汉阴县蚕种场原蚕区合作制种模式, 分析了该场近5年来生产情况, 总结出原蚕区合作制种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 就此展开讨论, 提出了有关改进技术措施。

关键词:原蚕区,思考,措施

汉阴县蚕种场是陕西省定点的桑蚕良种繁育单位, 是原安康地区为缓解当时蚕种供需矛盾于1996年创办的原蚕区合作制种型蚕种场, 1997年开始蚕种试制, 1998年12月通过省、市专家小组验收。自建场伊始, 该场就在原蚕区开展合作制种, 探索出了一些原蚕区合作制种的管理经验。截止2007年底, 该场累计生产合格蚕种52.3万张, 其中来自原蚕区合作制种的49.7万张, 占总生产量的93.24%。近年来, 务工潮进一步冲击安康市传统的种养产业格局, 青壮年民工纷纷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外出务工, 作为劳动密集型的蚕种场制种工作依赖的熟练技工外流严重。如今“削茧难, 鉴蛹难, 找制种劳力难”的问题己成为制约安康市各蚕种场家的一个"瓶颈"。原蚕区合作制种作为蚕种生产的一个有效补充形式, 但因制种户房屋简陋, 温湿度难以控制, 发蛾调节难度大, 有关技术措施难以贯彻, 回山消毒因点多面宽被迫放弃。笔者认为, 原蚕区合作制种有其"短板", 但也有其长处, 现将10年来原蚕区合作制种的技术和经验作以小结。

1 汉阴原蚕区合作制种模式与管理措施

1.1 生产模式

生产组根据当年生产规模, 在当地原蚕饲育户中精选有养蚕经验, 办事公道, 有一定管理经验及组织能力且房屋宽敞, 有足量蚕具的原蚕饲育户为合作制种户, 每户承担6~8张, 300~500 kg种茧范围内的制种任务, 每点4-6户, 每户承担一个品种, 两户为一对交批, 相互交换雄蛹的办法, 并承担该制种批的小蚕共育任务, 形成小蚕共育批-饲育批-制种批的组织模式。待上簇后, 场方组织种茧调查, 收购种茧于各制种户。由制种户调配必备蚕具组织削茧, 鉴蛹, 捉蛾制种, 之后由场方根据制种张数按一定价格支付费用。

1.2 有关管理措施

1.2.1 加强原蚕区基础建设, 增加原蚕区投入

在原蚕区基础建设方面通过在各饲育户每5-7户由场出资建1个消毒灶, 每个饲育户由场半价配备压杆式喷雾消毒机1台;对原蚕区加强桑园管理, 老劣桑改造, 严格冬季、春初、秋季3次统一药液配比, 统一药品供应, 不漏户的防虫措施, 奠定良好的桑叶基础;通过对各饲育户健蛹率达99% (大户98.5%) 奖励实物, 根据省检情况给予制种户无毒蚕种每张0.7元, 带毒合格蚕种每张0.4元奖励, 通过增加原蚕区投入, 调动了各户养好蚕, 防蚕病的积极性。

1.2.2 强化原蚕饲养管理, 提高茧质

在原蚕区通过推行小蚕联户共育, 在各点组织80 g蚁蚕左右的规模, 交通相对便利的饲育户集中在一起, 各自饲育各自小蚕, 共室不共育使得各户能精心操作, 技术人员也能管理到位且经济实惠;通过控制技术人员管理规模, 即技术员不超过400 g, 辅导员不超过150 g, 使得技术人员能每日两次以上到各户指导各项技术处理, 贯彻有关技术要求, 切实提高了种茧质量。

1.2.3 严格做好发蛾调节

发蛾调节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制约合作制种千克茧制种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针对制种户一无冷库二无降温设施的状况, 我们的做法是编制好发蛾调节表, 按各品种全龄日差确定出库开差, 在蚁量安排上紧缺品种多养5%;以蚕期调节为主, 通过控制饷食, 中日系不同温度要求, 控制两对交品种上簇日差1.5 d, 同时蚁量大致对等;以种茧期调节为辅, 主要做好日系提头, 中系留尾工作, 对发蛾涌的品种如871、873在出库时就前后分批, 上簇再拉开发育时差, 分散至3 d以上;在种茧保护和制种期认真观察蛹体发育和雌雄蛾发蛾情况, 对中日系进行升温或降温处理达到发育快慢一致、出蛾数量大体对等。这些措施的推广落实, 大大降低了原蚕区制种生产损失。

1.2.4 严格回山消毒

在各季制种结束后, 由场技术员负责, 场提供器具、药品对制种期所用房屋、蚕具、辅助用具、院坝, 及时全面进行不漏死角的严格消毒, 方法步骤同蚕前消毒一样, 严格防止污染物及病原扩散, 确保下一季的蚕作及制种安全。

1.2.5 灵活调整茧价政策

该场种茧调查主要控制健蛹率和千克茧粒数两项, 从建场开初的两项指标分级调查 (每个级差相差5%) 到近年确定收茧标准 (健蛹率95%, 千克茧粒数中系600粒、日系650粒) , 收茧后第一步仅付丝茧综合价之后根据省检情况再上浮10元/kg和兑现每张种防微奖励, 拉开了蚕农收入差距, 调动了蚕农养好蚕交售优质种茧的积极性。

1.2.6 按照“利润均沾, 风险共担”的原则, 加强蚕种质量管理

安康市范围内组建康虹公司后, 对蚕种“四率”严格分级, 我场根据康虹公司标准, 将杂交率、良卵率两项指标纳入对制种户的管理中, 对杂交率高低不受精卵多少对制种户适当奖罚, 同时对制种期温度控制, 袋蛾及蛾袋管理与制种户挂勾, 保证了合作制种的质量。

2 原蚕区合作制种几点体会

2.1 汉阴场2003-2005年合作制种与场内制种有关数据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 该场原蚕区合作制种生产成绩与场内制种生产成绩相当, 部分年份略高, 这与原蚕区合作制种管理精细不无关系。二是该场微病检疫合格率达98%以上, 表明合作制种对防微成绩影响甚微。

2.2 生产体会

2.2.1 原蚕区合作制种优点多

原蚕区合作制种具有房屋投资少, 劳力分散组织难度小, 各制种户量小管理精细, 千克茧制种量高, 生产效益明显等优点。

2.2.2 原蚕区合作制种制约因素

原蚕区合作制种发蛾调节完全依赖技术员控制, 风险高, 一旦发蛾失调, 无冷库、贮蛾冷藏设备, 极易造成损失;合作制种有关温湿度受房屋条件限制, 难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有关技术措施和杀蛾时间难以完全贯彻。

2.2.3 合作制种的长期性

合作制种作为场内制种一种补充形式完全可以长期存在, 且能有效解决目前劳力紧缺问题。

3 有关改进措施

3.1 继续加大原蚕区投入, 精选养蚕户, 提高茧质

对原蚕区加大消毒池, 方格蔟方面硬件投入, 同时适当提高饲育原蚕门槛, 达到"户好、量少、茧质优、蚕种质量高"的目的。

3.2 制种户配备有关硬件, 提高生产效益

为解决温湿度控制问题, 对制种户采取半价配备制种用、民用兼用的空调, 合理控制温湿度, 减少因此产生损失, 切实提高千克茧制种量。

3.3 继续加强质量管理, 全面提升综合质量

在杂交率、良卵率纳入制种户管理及经济指标体系后, 对蚕种孵化率的奖罚二成与制种户挂勾, 促使自发合理控制温湿度, 按时杀蛾;对制种户按净种量结算制种费用, 督促制种户精细操作, 严格把关, 减少各种不良卵的发生。

天蚕制种技术 篇2

兴安盟林业科学研究所与兴安盟蒙天天蚕科学研究所共同研究的天蚕制种科技成果, 是在黑龙江省研究天蚕成虫交配技术的基础上, 改变了原有的交配形式, 同柞蚕交配形式相同, 成虫交配率100%。在应用该项成果技术时, 从兴安盟蒙天天蚕科学研究所引进九州天蚕3号、九州天蚕4号种卵, 养殖春天蚕, 繁育天蚕种茧制种, 养殖二化天蚕幼虫生产商品茧, 验证了该项成果技术的可靠性, 达到了生产天蚕种卵的规范化、实用化程度。

1 天蚕种茧选择与穿挂

1.1 养殖春天蚕品种

养殖春天蚕主要是繁育秋天蚕种, 养殖了春天蚕的九州天蚕3号、九州天蚕4号的繁育母种, 生产秋蚕用种, 为生产秋天蚕商品茧, 用于缫丝或生产天蚕绢纱奠定了种源基础。

1.2 天蚕种茧选择

茧型端正, 茧衣、茧柄完整, 茧色纯正, 按九州天蚕3号、九州天蚕4号固定茧色选择, 群体茧型大小均匀。

1.3 应用种茧数

养殖春天蚕收茧总数是120 326粒, 选用种茧11.89万粒, 种茧利用率98.8%, 淘汰阴阳茧率占1.2%。其中优质种茧九州天蚕3号5.92万粒, 九州天蚕4号5.97万粒。

1.4 天蚕种茧穿挂

分品种穿茧, 斜穿茧衣使茧柄向外稍向下倾斜, 呈六棱形, 不穿破茧层。每串100粒。

茧串两端各挂一长5 cm, 直径0.6 cm的小棍, 以便于挂茧和上下倒茧。穿种茧方式与柞蚕穿种茧方式相同, 茧粒紧密度合理, 不能呈松懈状态。

1.5 种茧光照时间

穿种茧结束后, 把茧串挂树林中, 高度为茧串下端距地面1 m, 茧串间距10 cm, 防止阳光照射茧串, 保持种茧8 h明, 16 h暗状态[1]。

2 天蚕制种技术

2.1 制种技术要点

2.1.1 场所消毒

在确定制种场所之后, 把地面清理干净, 然后对所占地面积进行消毒, 向地面撒布生石灰, 撒灰厚度以不见地面土壤为准[1], 2 d撒布1次。

2.1.2 工具消毒

洗刷工具时配制3%的氢氧化纳液, 把制种工具洗刷干净, 采用3%甲醛浸泡消毒30 min, 然后取出置于已消毒的室内存放。制种用具存放室内后, 采用3%的甲醛药液进行喷雾复式消毒, 室温25℃, 密封24 h。

2.1.3 交配温度

成虫交配适宜温度20~22℃[2], 最低极限温度15℃, 最高极限温度25℃, 相对湿度65%~70%。

2.1.4 成虫羽化

成虫羽化时间为17∶00~23∶00, 羽化高峰期是19∶00~21∶00, 因此在此羽化时间内要集中捉蛾, 不可忽视捉蛾工作。

2.1.5 捉蛾方法

捉蛾方式同柞蚕捉蛾方式基本相同。在雌、雄蛾翅生长结束后, 双翅尚未展平之前捉蛾, 然后放入交配容器内。可用高23 cm×长44 cm×宽32 cm的塑料水果箱, 每箱装雌蛾50只、装雄蛾60只, 雌雄蛾分装, 然后封盖防止逃逸。

2.1.6 交配方法

成虫羽化高峰期 (23∶00) 过后, 在雌、雄蛾双翅展平后, 雄蛾活跃即要交配时, 首先震动装雌蛾交配箱, 促使雌蛾排尿, 交配雌、雄蛾双翅展平微微扇动[2], 雄蛾双翅扇动声大时, 把50只雌蛾放入装60只雄蛾的箱内, 雌、雄蛾为1∶1.2。

2.1.7 交配光线

成虫在交配期, 严禁强光照, 要在黑暗、通风良好的的环境条件下交配, 有利于提高交配率。

2.1.8 提对时间

把雌、雄蛾装入同一箱内后, 经10 min可提取箱内的交配对, 在提取交配对时以手捏雌蛾双翅基部为准, 防止开对。对未交配的雌雄蛾再交, 经10 min后再提对, 然后淘汰未交尾及异常蛾。

2.1.9 晾对方法

把提取的交配对放入晾对棚内的网面上, 逐对排放, 晾对密度以蛾翅展平不相碰为宜, 雌蛾在上, 雄蛾在下。晾对棚内要求光线黑暗, 空气新鲜, 通微风, 无异味, 无震动、低噪音。

2.1.10 交配时间

晾对棚内的蛾对交配时间5~6 h, 一般在自然开对时即可达到受精蛾目的。但要保证交配时间不能少于20 min以上, 否则容易产生不受精蛾。

2.1.11 选蛾标准

雌蛾体形端正, 体色鲜艳, 环节紧凑, 健壮活泼, 鳞毛整齐, 有筋力, 成熟卵多, 脂肪饱满。脂肪、肌肉、卵管上无红褐色针尖状小渣点。血液清晰, 不混浊。背脉管两侧无红褐色渣点的蛾。

2.1.12 剪翅剪足

雌蛾经剪翅剪足 (剪去2/3) 后[1], 天蚕雌蛾剪翅剪足与柞蚕雌蛾剪翅剪足相同, 置产卵纸上产卵。

2.1.13 纸上产卵

采用柞蚕单蛾纸上产卵程序, 纸上产卵结束后, 以卵面相背挂于室内, 等待检验病毒。

2.1.14 产卵温度

产卵室内保持空气新鲜, 光线均匀[2], 要通微风, 防闷热, 防高温, 产卵温度为20~22℃, 相对湿度75%。

2.1.15 产卵时间

雌蛾产卵48 h, 雌蛾产卵净度达到80%以上, 可确定雌蛾产卵时间为72 h, 达到雌蛾完全产卵的目的。

2.1.16 检验病毒

采用600倍的光学显微镜 (目镜15×, 物镜40×) , 检验天蚕微粒子病毒, 检验天蚕雌蛾病毒程序与检验柞蚕雌蛾病毒相同。

2.2 天蚕制种技术应用结果

2.2.1 羽化蛾数

羽化总蛾数是118 900只, 其中雌蛾49 938只, 雄蛾68 962只, 在制种期淘汰了早批和晚批羽化的雌雄蛾、人为损伤不能交配的雌雄蛾合计983只和827只, 交配利用率分别为98.0%和98.8%。

2.2.2 交配率

成虫交配48 955对, 交配率100%。受精蛾数48 955只, 受精蛾率100%, 交配率100%, 同前人研究的结果相同, 但交配形式不同, 解决了人工养殖天蚕繁育种卵技术的限制, 创造了天蚕制种的新方式。

2.2.3 单蛾产卵数

随机抽取单蛾产卵样本, 占产卵蛾数的35%, 即17 134只蛾, 平均计算单蛾产卵数是315粒。

2.2.4 检验病毒

采用常规柞蚕检验形式, 对产卵后的天蚕雌蛾进行全部检验, 检验结果, 无微粒子病毒蛾卵实物的存在, 属于无毒天蚕种。

3 天蚕制种技术应用

综上所述, 在天蚕制种过程中, 完全应用兴安盟蒙天天蚕科学研究所提供的技术, 经2 a的生产实践, 认同该研究成果所形成的关键技术, 完全解决了天蚕制种存在的关键性技术, 经济指标达到实用化程度。

3.1 天蚕品种

独特的九州天蚕3号、九州天蚕4号种, 填补了珍惜经济昆虫天蚕物种的新品种, 在野蚕自然纤维界达到实用化而固有的深绿色蚕茧实属稀有罕见。

3.2 交配形式

天蚕成虫交配形式与柞蚕成虫交配形式相同, 攻破了人工制天蚕种的技术瓶颈, 交配率达到100%, 受精蛾率100%, 解决了人工养殖天蚕史成虫交配技术受限的格局, 创造了天蚕成虫交配的新技术。

3.3 单蛾产卵

单蛾产卵数高, 平均315粒, 基本与柞蚕优良品种产卵数相同, 产卵数明显高于野生天蚕物种的产卵数。

3.4 茧质优良

茧色纯正, 无杂色茧, 茧层厚而均匀, 阴阳茧甚少。九州天蚕3号、九州天蚕4号茧色呈深绿色, 前者千茧重8.4 kg;后者千茧重9.6 kg。

参考文献

[1]陈连忠.2004柞蚕生产技术规程DB23/T798[S].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 篇3

1选隔离区

选隔离区的目的是防止异系或异地花粉传入制种区,引起天然杂交,使得种子不纯,隔离方法包括空间隔离、时间隔离及自然屏障高秆作物隔离3种方法。

2规格播种

规格播种即根据雄花情况、植株高度和水肥条件来确定父母本行比,使父本有足够的花粉。 如果父本散粉时间长,可增加母本行数,同时注意调节父母本播期,使二者花期相遇,母本抽丝盛期与父本散粉初期相遇,错期播种天数因杂交组合及生育期长短不同而不同;种植密度因亲本栽培水平和土壤肥力而不同,一般来说,植株高大的中晚熟品种,种植密度适当小些。

3去杂去劣

去杂去劣是保证制种质量、获得优质纯正杂交种子的关键,在分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和收获后等几个时期去杂去劣。苗期主要在4~5片叶时与间苗相结合进行,把长势过强﹑过弱及长相不一的杂苗或可疑苗去掉,保留整齐一致具有该品种特征的苗,但苗期去杂不太明显;拔节期是玉米迅速生长时期,根据长势旺盛与否、异株型等去杂去劣。抽雄前期,植株已经充分长大,根据植株生长势、叶片生长状态、宽窄、颜色深浅和雄穗形态等拔除杂株劣株;收获后,根据穗形、粒形、粒色除去。

4母本去雄

母本去雄也是杂交制种成败的关键,以前对母本去雄的要求是及时、干净、彻底。及时是指在母本雄穗刚刚抽出尚未散粉前及时拔除,不能过早或过晚;干净彻底指将整个制种田母本植株一株不漏地将雄穗拔出,不能留断枝,而且拔出的雄穗要带出制种田,不能留在隔离区内。在抽雄初期可以隔1d去1次,但在盛期必须每天进行,风雨无阻,当剩下7.5%左右时,全部拔除。去雄工作一般持续10~14d。

5花期调节

玉米杂交制种使父母本花期相遇,原则是宁可“母等父,不愿父等母”,为了延长父本散粉期, 可以将父本分两期播种,使母本在盛花期父本有足够的花粉。平时通过定期检查叶片数来预测花粉,发现花期不遇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母本早于父本,即母本抽出花丝过早时,应剪短母本花丝,对父本浇水、追肥,促进其生长发育;父本早于母本时,父本抽丝较早,可对父本控制水肥,抑制发育,同时要对母本提早去雄,剪短其果穗的苞叶,促进雌穗抽丝。

6收获储藏

西瓜杂交制种技术 篇4

㈠制种地选择严格选择在空间隔离区1000m以上的地带, 在此区域内严禁种植同类作物。应选择小麦、豆类等前茬且连续5a未种植过瓜类、蔬菜的地块, 要求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灌方便、地势平坦、肥力中上等的沙质壤土为宜。

㈡播种前准备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2次~3次, 整平灌水, 翌年春结合耕耙将优质有机肥75m3/hm2~90m3/hm2和磷肥750kg/hm2~900kg/hm2混合翻压。根据西瓜的生长发育特点, 采用水、旱塘种植, 开沟覆膜的方式。做成的旱塘呈鼓瓦形, 顶宽1.70m~1.80m, 水塘口宽0.60m, 深0.40m, 一般用70cm~80cm的超薄膜75kg/hm2左右覆盖, 以沟下40cm、沟上30cm为宜, 播种线离旱塘沿10cm。

二、播种时间及播种方法

㈠播种时间气象指标为终霜期已过, 土温上升到15℃以上, 气温稳定在10℃以上, 极限最低温度不低于5℃。

㈡播种方法制种父、母本播种比例为1:5~1:10。父本一般提前5d~7d播种, 采用高密度, 不起塘, 就地宽窄行播种。母本保苗25500株/hm2左右, 播种要求是播深一致, 穴距一致, 以利于出苗均匀整齐。

三、苗期管理

播种7d以后开始出苗, 此时每天早晨及时破膜放风, 防止高温伤苗。苗期必须预防晚霜的冻害, 根据当地的气象情况, 采用放烟及豆、麦、胡麻草覆盖幼苗等措施。发现病害, 应及时拔除病害苗, 灌根或喷药。苗期一般不浇水, 但若地力较差、幼苗生长弱、墒情差时, 应早追肥灌水。开花前5d~7d浇水一次, 授粉时不宜浇水, 若发生枯萎、疫霉或炭疽病等时要控制浇水。制种西瓜的父本一般不整枝, 母本采用单蔓或双蔓整枝, 将选留蔓拉向旱塘中心, 反侧培一半圆形土堆, 促使瓜蔓定向生长, 之后暗压1次~2次, 压蔓的轻重与深浅应视植株的生长情况而定, 结合整枝压蔓, 及早摘除母本瓜蔓上的雄蕾。苗期防病防虫4次, 授粉前后各2次。在西瓜500m内忌用“六六六”杀虫剂和“2, 4-D”除草剂, 以防发生药害。

四、制种技术

㈠田间去杂制种田应在授粉前结合田间管理进行严格检查, 彻底清除杂、异株。

㈡选花、去雄选择第二、三朵雌花坐果为宜, 即选择7节~13节的雌花产果。确定适宜的授粉期后, 应提前1d对母本已开的雌花、雄花 (蕾) 进行一次彻底清除。

每天下午选择第二天能够开放的雄花进行去雄, 去雄时用摄子轻轻将花冠撕去, 然后去掉柱头周围的强弱雄蕊 (去雄一朵花消毒一次摄子) 。注意:在操作时要特别小心, 去雄要干净彻底, 不要伤柱头, 以免影响授粉结实, 去雄后套上隔离帽, 插棍棒、长杆等作为第二天授粉标记;结合去雄, 要对母本植株上的雄花 (蕾) 随时摘除干净, 以防自交。

㈢授粉授粉前, 应将母本的雄花再清除一次, 确认无开放的漏花时, 将前1d去雄套袋的雌花取下隔离帽, 用已开放散粉的父本雄花轻轻均匀地点在柱头上。授粉完毕, 随手套上标记环和隔离帽, 如发现去雄不彻底的雌花应果断摘除, 做到杂交完全、标记明显。

五、中后期管理

授粉结束后, 结合灌膨瓜水进行一次追肥。在膨瓜期应用磷酸二氢钾喷叶2次~3次, 提高种子的千粒重。

六、采种

辣椒杂交制种技术 篇5

播种前用50%多菌灵100倍液喷洒床土, 用药量0.5kg/m2, 再用塑料布密封2~3 d。用0.1%高锰酸钾浸种15 min, 再用清水浸泡6~8 h后冲净, 捞出稍晾后拌沙待播;也可用55℃热水浸种15 min, 为使种子受热均匀, 注意要不断搅拌[1]。播种后用拌过多菌灵的药土盖籽1 cm左右, 再用地膜覆盖苗床, 一般白天保持气温30℃左右, 晚上15~20℃。当幼苗开始出土时, 要及时揭除地膜并覆薄土, 以弥补床面裂缝和带帽出土, 干旱时浇水。定植前10~15 d逐渐揭膜至夜间完全不覆盖, 对苗进行低温锻炼, 培育壮苗[2]。

2 地块选择

宜选择3年内未种过茄科、瓜类作物, 土质疏松, 土层深厚, 地势平整, 排灌方便, 有机质含量高的砂壤土, 并要求与其他辣椒品种隔离300 m以上, 就近地埂无树或高杆作物[3]。

3 施肥、覆膜

底肥施腐熟厩肥60 t/hm2、磷酸二铵复合肥600 kg/hm2、过磷酸450~750 kg/hm2。水旱塘栽培, 水旱塘宽1 m, 其中旱塘宽0.4 m, 水沟宽0.6 m, 沟深0.4 m, 起塘时喷适量甲基异柳磷农药防治地下害虫。制种田在定植前7~10 d覆膜, 旱塘坡面两侧按株距0.35~0.40 m留穴, 用百菌清800倍液对穴内喷洒灭菌。

4 定植

选择晴天定植, 将苗块置入穴坑, 待灌水渗干后从沟底取土填平穴坑, 压好苗周围地膜。前期如地温低, 定植水不宜过大, 5 d后轻浇缓苗水1次, 及时中耕以促进发根壮秧[4]。

5 肥水管理

根据甜、辣椒喜温喜水、不耐高温、不喜浓肥、忌积水的特点, 灌水应掌握勤灌、少灌、沟灌水位线应不超过垄高2/3处。视椒苗长势结合灌水, 在距苗10 cm外开穴追施肥料。

辣椒移栽后, 因地温偏低, 灌缓苗水后要及时中耕翻土, 提高地温, 促进发根, 当制种田约50%的植株门花开放时, 结合浇水施尿素150 kg/hm2。开花初期摘除门花及下部侧枝, 促进植株发棵。花期喷施0.25%硼砂2~3次, 对提高杂交坐果率和种子产量有明显的效果。果实长至纽扣大后要勤灌水, 重施果肥, 施磷二铵复合肥225~300 kg/hm2, 此后每隔10 d灌水1次, 保持地面湿润。果实将红熟时控制灌水, 喷施0.2%磷酸二氢钾2~3次, 提高种子千粒重。

6 授粉

采粉前应将父本杂株、可疑株全部拔除, 授粉前一天下午或当天7:00—10:00, 采集父本上充分发白、未开裂至刚开裂的花蕾, 取出花药, 在常温遮光条件下晾到8成干时筛出花粉并装入授粉管[5]。当天所取的新鲜花粉生活力最强, 授粉结实率较前一天提高5%~10%。授粉前拔除母本田中的杂株、劣株, 并将植株上已开放的花和果实全部清除, 去掉门椒及门椒以下全部侧枝, 以利于发棵, 促进辣椒快速生长。

授粉一般在7:00—10:00进行, 选择母本雌花花冠已由绿白转为乳白的大花蕾, 用左手轻捏花萼基部, 右手拿镊子拨开花瓣, 用摄尖轻轻夹取每个雄囊, 做到既去雄干净, 又不夹破雄囊, 更不碰伤柱头。去雄中遇到劣质花蕾 (短花柱) 、已开药散粉花蕾和已开放的花朵, 要及时摘除。镊子碰到花粉时, 要及时用酒精消毒。

授粉时将母本雌花柱头插入授粉管孔中粘满花粉, 授粉后在果柄上拴线或撕萼片做标记。授粉须在12:00前结束, 阴天全天可以进行授粉, 遇雨天要重复授粉。去雄、授粉以第3、4层果枝为主, 田间授粉结束后, 摘除没有授粉的花和无标记果实, 摘心抹芽, 使养分集中供应。

7 病害防治

辣椒制种田主要有疫病、枯萎病、白粉病等病害发生。酒泉地区辣椒疫病主要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发生, 连续阴雨天时发生程度较重, 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褐色病斑甚至萎蔫、脱落, 上部枝、叶枯死, 果实软腐脱落[6]。一般采用58%多米尔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10 d喷1次, 共喷2~3次。

枯萎病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发生, 排灌不便、田间积水时容易发生, 症状主要表现为病株叶片由下向上凋萎脱落, 根系呈水浸状软腐, 最终导致整株枯死, 根茎部维管束变褐色是其区别于其他病害的显著特征[7]。一般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防治, 7~10 d灌药1次, 共2~3次。枯萎病发生后传播极快, 除药剂防治外, 还可采用排积水、勤中耕、拔病株、撒石灰等措施予以防治。

白粉病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都会发生, 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时发病重, 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正面出现黄绿色病斑, 背面密生白色霉斑, 严重时全株病叶脱落[8]。一般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1%白大夫多抗霉素水剂1 000倍液、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 5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 7~10 d喷药1次, 共喷2~3次。

8 采收

采收前, 先对母本植株进行检查, 清除自交果、无标记果、烂果及病株, 待果皮全部变成红色即可采收, 收获后果实置于通风阴凉处后熟3~5 d再行采种, 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剥离种子时不用水淘洗, 经水洗晾晒后的种子色泽多呈灰白色, 且遇连阴天时种子不易晒干, 还容易发霉变质[9]。种子干燥时放置在通风处的纱网上晾晒, 忌在水泥地或金属器物中曝晒, 最后拣净混入的杂质装入布袋通风干燥保存, 待晴天精选加工。

参考文献

[1]黄江涛, 张焕丽, 韩建明, 等.辣椒露地有性杂交技术[J].中国种业, 2005 (7) :49.

[2]丁枯, 胡齐赞, 张古文, 等.高山辣椒越夏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 2010 (5) :26-27.

[3]冯丽芳.冬春茬辣椒覆膜无公害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10 (9) :195-197.

[4]尚雪峥.甜椒对外杂交制种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与信息, 1999 (4) :16-17.

[5]张生清, 李方华.辣椒杂交制种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 2008 (22) :36-37.

[6]赵桂民, 金保伟, 付成高.冬春拱棚辣椒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 2010 (8) :32-33.

[7]刘洋.辣椒的肥水管理[J].农村实用科技, 2005 (3) :26.

[8]朱毅兴.辣椒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 2010 (6) :84.

高粱高产制种技术 篇6

关键词:高粱,高产,制种技术

一个好的杂交种通过审定以后能否顺利大面积推广与种子生产速度和质量有关, 也与成本效益有关。因此, 提高制种产量, 降低成本显得尤为重要。高粱制种产量高低一方面取决于亲本自身性状, 如不育系的丰产性, 柱头外露情况, 柱头的生命力;恢复系的散粉能力, 花粉量, 花粉活力等;另一方面取决于制种技术。

1 严格选地整地, 建立制种基地

要获得高产, 选择地块很重要, 土壤瘠薄、盐碱地很难获得高产, 因此一定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疏松、不重茬、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的地块制种[1]。严格整地, 施足底肥, 提高整地质量。整地质量好有利于齐全苗, 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制种产量, 降低成本, 培肥地力。同时培养一批制种技术熟练的农户, 以提高制种产量, 降低成本, 更好地激发制种户的热情。

2 严格选用纯度高、质量好的亲本

亲本种子纯度不高, 有以下2个方面影响:一是影响去杂, 增加工作量, 同时也影响质量;二是影响株数, 去掉的株数多自然影响制种产量。要求所供亲本种子纯度在99.0%以上, 发芽率在90%以上。

3 合理密植, 适当增加母本行数

制种产量受到父、母本配比的影响, 比例大, 授粉结实性差;比例小, 母本行数少, 导致产量下降。因此杂交制种田的父、母本配比要根据父本高度、父本花粉量、单性花的发达情况、花粉粒大小、不育系柱头外露情况等因素进行确定, 一般为1∶5~8, 根据田间情况均可适当增大或缩小父、母本配比, 以实现制种产量的最高[2,3,4]。双亲同期播种时, 先间母本, 后间父本。增加母本密度时应考虑调整株行距, 保证株数, 65 cm垄距播双行, 40 cm垄距播单行。

4 适期播种, 提高播种质量

播种期对高粱制种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依据制种地气候、土壤墒情和品种特点确定播期。高粱制种的适播期以地表5 cm地温稳定通过12℃时为宜。播种过早, 一是地温低容易坏种, 对出苗率产生影响;二是在开花期、孕穗期出现阴雨天, 容易发生母本雌花败育;三是种子成熟早, 易早衰, 收获晚, 容易发生粒霉病, 种子表面灰暗不亮, 对种子商品性、产量产生影响[5]。播种过晚, 北方出现降霜早, 缩短了生长期, 对种子质量和产量都有很大影响。

播种要均匀, 播深和覆土要一致。由于高粱不育系种子根茎短, 芽鞘软, 顶土力弱, 应适当浅播, 一般播深以2.0~2.5 cm为宜。播种后要重镇压。

5 施足种肥, 适期追肥

种肥很重要, 是苗壮的重要因素;适当多施种肥, 但要防止烧种烧苗, 搞好种肥隔离;可以施二铵或复合肥200~300 kg/hm2。追肥要适当提前, 拔节初期追肥, 特别是追施尿素;依据土地情况和苗长势确定追肥量, 一般可施尿素200kg/hm2。高粱生育后期是指灌浆到成熟, 对产量影响也较大。如果田间发现有脱肥现象 (叶子发黄) , 可进行根外追肥。

6 花期调节

为保证制种田花期相遇, 调节时使母本开花期比父本开花期早1~2 d。分期播种时要根据芽或苗的大小确定另一亲本播种时期。在苗期, 由于幼苗生长不整齐, 通过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花期调节。生长慢的亲本植株, 为促进其生长, 进行早间定苗、去分蘖、留大苗等;生长快的亲本植株, 为适当控制其生长, 迟间定苗、留分蘖等。为满足母本花期的授粉要求, 父本行可采用大、中、小留苗的方法。高粱在拔节后, 为调节其花期, 可适当调节水肥的供应。一般可根据花期预测情况, 对发育早的亲本减少甚至不施肥水, 对发育晚的亲本适当增加肥水, 以促进其发育。

7 人工辅助授粉

为提高授粉效果, 增加结实率, 提高制种产量, 生产上常根据亲本的花期状况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一般父母本行比配置不合理、亲本花期相遇不好、父本植株矮小等情况下需进行人工辅助援粉。一般花期基本相遇时, 辅助授粉3~5次;花期相遇不好时, 辅助授粉不少于7次。辅助授粉注意天气情况, 选择花粉能够向上飘散的天气, 有利于授粉提高结实率。人工授粉晴天、阴天分别在10:00—12:00、13:00—14:00进行。

8 及时彻底去杂与化控

间苗时将杂株去掉, 保证亲本系的株数。在去杂过程中发现杂株尽早铲除, 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产量。为促进高粱早熟高产, 可在开花末期喷洒乙烯利等激素, 可加快籽粒灌浆速度提早成熟。

9 做好病虫草鼠鸟害防治

病虫草鼠鸟害对高粱制种产量影响很大, 要特别注意防治。播种时注意预防丝黑穗病和地下害虫, 用种衣剂、毒谷等进行防治;防治杂草时注意除草剂种类和浓度, 预防药害;在生育中后期还要注意防治粘虫、蚜虫、玉米螟;有些地方鼠害、鸟害较严重, 也应注意防治。

1 0 及时收获

为提高高粱种子的质量, 要根据田间亲本的生长状况进行收获。收获晚, 种子千粒重、生活力下降, 易出现霉变病, 种子灰暗无光泽, 使种子的产量、商品性受到影响;收获早, 籽粒还没有完全成熟, 造成种子商品性、生活力、千粒重下降低, 最终导致产量下降。收获时将父、母本分期收获, 先收父本, 将其运出后, 整理田地里遗留的父本穗, 再收母本。一般高粱杂交制种在蜡熟末期及时割倒晾晒。无霜期短的区域应注意防霜冻, 提前收割。

参考文献

[1]但松柏.杂交高粱宽垄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7) :11, 15.

[2]孙家国, 兰运财.高粱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4) :114, 119.

[3]石红梅.夏高粱高产制种关键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08 (21) :37-38.

[4]高忠, 张建华, 高士杰.吉杂123杂交高粱高产制种技术[J].种子世界, 2009 (7) :45.

白灵菇制种方法 篇7

1 母种制备原种

1.1 材料准备

试管母种、啤酒瓶 (按照1个试管种接种10个啤酒瓶的用量准备) 、玉米粒 (按照1个啤酒瓶盛250~300 g的用量准备) 。

1.2 操作过程

首先处理用料 因玉米粒种皮较厚, 不易泡透, 需将其煮熟后使用 (煮玉米粒时要把握好火候, 既不能让玉米粒"开花", 也不能外熟内生) 。进行装瓶, 待瓶内装入用料约4/5瓶时, 再用棉塞封口, 且外用牛皮纸包裹, 以防高温灭菌时蒸汽浸湿棉塞。将瓶子摆放到蒸锅上进行高温灭菌, 约12 h左右。灭菌完成后, 待瓶温降至30℃左右, 再将其转移至无菌操作箱内进行接种, 即用接种针从试管内挑起少许菌丝, 并快速放入啤酒瓶内, 同样棉塞封口, 外用牛皮纸包裹好, 进行培育。把接种好的啤酒瓶放在25℃的室内保存, 以促发菌丝生长。原种长满瓶之后, 需立即扩大为栽培种, 否则一旦营养耗尽, 菌丝就会出现衰老, 甚至死亡。

2 原种制备栽培种

上一篇:Let’s教学模式下一篇:公平正义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