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结构体系

2024-08-15

分层结构体系(精选12篇)

分层结构体系 篇1

1、引言

分析型CRM如今已被广泛运用到企业的日常运转中去,为企业带来了高效的管理分析功能。如何开发实现分析型CRM也成为了当今一个热门话题。三层架构模型位分析型CRM开发带来很多便捷之处,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易于开发和维护的软件架构体系。

民航业作为我国较早应用信息技术的行业,CRM系统已成为行业的命脉系统。随着客户需求的增加,软件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也随之提高。软件体系结构的选择成为比数据结构和算法的选择更为重要的因素。分层模式体系结构为企业级CRM系统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框架,是建立企业级系统的最佳选择,是一种主流的软件体系结构。

2、分层模式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系统设计的高级抽象,体现了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和系统开发中的早期决策,对系统具有深远的影响。软件体系结构在明确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同时,也限定了各部分间的交互方式。软件体系结构研究的是系统构件、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软件系统构造、约束、语义、分析、属性和系统需求。

构件是软件的构成元素,具有一定的功能和结构,并符合一定的标准,可以完成一个或多个特定的服务。构件隐藏了具体的实现,通过接口对外提供服务。数据、被封装的对象类、软件构架、文档以及测试用例等都是构件。[1]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就是使用一个定义良好的实现了的且经过严格测试的构件来搭建新的软件系统。开发构件的目的是为了复用,而层次化软件构造方法则是为了充分利用构件技术而提出的。分层模式体系结构为企业级CRM系统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框架,是建立企业级系统的最佳选择。

分层的系统组织成一个层次结构,每一层向其上层提供服务,并利用下层的服务。在有的层次结构中,只有最外部的层次和一些经过精心选择的输出功能可以为系统外部访问,其它的内部层次完全被隐藏起来。在这种系统中,组件是在层次结构中实现的一些虚拟机,连接是层次与层次之间交互的协议。[2]

通过分析研究及实际工作经验,我们总结出分层模式体系有以下几点优点:

(1)分层模式支持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逐级抽象。在进行系统设计时,从功能上把一个复杂的系统按递增的步骤进行分解,并将这种功能上的逐级变化体现于系统设计之中。

(2)分层模式的系统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分层模式系统中某一层次的功能和实现的变化仅与它的上层和下层有关,对其相邻的层次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3)分层模式支持软件复用。目前很多标准化组织采用分层模式的思想方法,对一些标准的功能层次接口进行定义,但不限制具体的实现方法。这样,在遵守标准接口要求的前提下,不同的软件可以自行开发,而且开发完成的产品还可以和其他软件产品实现无缝结合。

3、航空销售分析系统的分层模式体系结构的设计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采用分层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根据系统的业务功能,把软件体系结构定义为三层:表示层、业务处理层和数据层。表示层主要负责系统与用户的接口,接收用户对软件使用的操作,只需注重人机界面的设计,不必关心业务逻辑和数据库的访问;业务层根据用户提出的软件需求,对用户提交的指令进行分析处理调用的业务逻辑规则,然后向数据层提出数据请求的操作,以完成业务操作。业务逻辑改变时,表示层可以不做变化;数据层被中间业务逻辑层调用,负责向整个系统提供对数据库进行各种操作的方法,完成业务逻辑。每一层内都使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在层内,根据各构件之间的关系,提取抽象类,使层内结构相对比较规范。这样层内各小组成员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接管其他成员未完成的或者对已完成的代码进行维护。同时由于各层内设计规范,也相应简化了各层间接口设计的复杂性,提高了构建的可重用性。系统的分层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在航空销售分析系统设计中,表示层主要提供用户输入和系统的输出,包括显示器输出以及打印机输出等。业务层主要提供业务流程管理模块、对象的转换以及与其他系统的接口管理模块。由于销售分析系统的数据来自各个不同的系统,例如机票销售系统,旅客信息维护系统,财务系统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系统时要对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接口和数据的传送有很好的管理和维护的方法。因此在三层结构中的中间业务层,我们定义了一个接口管理器用来管理所有的系统接口。数据层主要向表示层和业务层提供基本数据,然后经业务层处理,最后在表示层输出或者更新数据库。

4、系统建模

统计功能是销售分析系统的一个重要、强大的功能,具体要求如下:

(1)每一个模块都必须支持统计查询。

(2)每一种统计查询结果必须支持导出和打印。

(3)每一种统计查询结果必须支持多形式的表现方式,如图表,图像,网页等。

由于系统在每一层中都用到了面向对象的理念,因此根据上述要求,系统将DataGrid控件重新进行了包装,新的控件命名为SumDataGrid。该控件支持将列表中的结果通过切换开关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展现。另外该控件还能支持列表结果的打印。

以大客户统计为例,其建模结构如图2所示。

在业务层的面向对象设计中,抽象一个基类AbstractSum,该类实现所有统计都需要的公共功能,比如:打印,导出等。GraphicSum是AbstractSum的子类,具体实现以图像为表现形式的统计;HTMLSum同样继承于AbstractSum,具体实现以网页为表现形式的统计。这样每个模块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建立多个统计子类。这些子类可以根据每类统计的需要,动态生成相应的SQL语句。

当数据层收到业务层的SQL语句后,交给数据库服务器来执行,然后将结果返回部署在数据层相应模块的SumDataSet类,该类负责接收统计的结果。每个模块的SumDataSet类都继承于AbstractSumDataSet抽象类。该抽象类抽象了公共方法,用来将每个模块的SumDataSet转换成相应模块的GraphicSum或者是HTMLSum类。图3给出了以大客户为实例的时序图。

5、结束语

在软件系统设计过程中,体系结构的正确选择至关重要。在分层模式的体系结构指导下,航空公司销售分析系统开发周期短、费用低,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高,得到用户的广泛好评,为系统的进一步扩展、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本文针对航空公司销售管理系统的需求, 在分析、研究CRM技术的基础上, 设计与实现了基于分层模式软件体系结构的民航业CRM系统, 不但降低了开发难度, 而且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可维护性以及可扩展性。

关键词:CRM,软件体系结构,分层模式

参考文献

[1]杨芙清, 梅宏, 李克勤.《软件复用与软件构建技术》.电子学报, 1999, 27 (2) :68-75

[2]秦怀斌, 官学彪等.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研究及应用.福建电脑.2008年第3期

分层结构体系 篇2

科技奖励体系分层研究

科技奖励的有效与否直接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快慢,因而有效的科技奖励对科技水平比较落后的.中国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科技奖励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健全的科技奖励体系,而客观存在的多种心理需要和多种激励因素决定了健全的科技奖励体系必须具备多层次、全方位的激励功能.一个健全的科技奖励体系应包含有四个层次:保健层、基本承认层、提高层和特别奖励层.这四个层次在功能上各不相同,同时又互相补充、互相支持,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目前,我国的科技奖励体系在这四个层次上均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科技人员的社会保健水平普遍偏低;知识产权制度不健全;社会等级晋升渠道不畅和特别奖励制度不完善等.为加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尽快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科技奖励体系.

作 者:尚宇红 SHANG Yuhong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 刊 名: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3(1) 分类号:N06 关键词:科技奖励体系   功能   分层  

分层结构体系 篇3

关键词:分层教学;课堂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4.1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由于初中教材难度不大,表述形象通俗研究对象是常量,侧重于计算和形象思维,学生易于接受,而高中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许多内容难度大,方法新、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从而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特别是刚升入高中对这些变化往往不能很快适应。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極为必要。对学生进行分层目标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分层目标教学是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存在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大纲要求,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和个性差异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分析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及其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子目标,并确定知识点的不同层次要求,分层施教、分层推进、分层提高。分层目标教学中可以减少中、差生的思维障碍。让每一个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

一、为什么要进行分目标教学

我国正在实施教育体制改革,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注重素质的提高。而实施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注意弘扬学生主体性,形成健全人格为特征的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从思想上接纳这些智力、兴趣、爱好、情感及个性心理不同的学生并从行动上帮助他们。在承认差异、把握差异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分析,因材施教。教师在施教时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而分层目标教学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二、如何进行分目标教学

就学校教育而言,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战场,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中心环节。因此,高中数学的课堂分层目标教学要讲究一定的策略性。

1、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将学生分成不同类型。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结合学生自愿报名进行分层共分ABC三个层次。各层次内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3-4位同学构成,并任命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中途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请求可以随意调整一次。

2、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分层次。教学目标要依纲扣本,结合学生的实际,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目标分层是实施分层目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台阶。按照学生的3个层次,可将教学目标分为3类:A基础目标——大纲的基本要求,为后进生制定;B提高目标——大纲的较高要求,为中等生制定;C深化目标——大纲的最高要求,为优等生制定。

3、教师授课要分层次进行。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做到有的放矢。即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层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集体备课时就体现出来。把学生分层的目的,在于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依照教学目标起步低层、面向中层、顾及高层。所遵循的原则:

教师在一节课的授课中先采用集体观察、集体思考、集体讲授及归纳的方法,而后让学生分类自学、分层质疑、分层练习、分类指导。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有的学生听懂了,又得浪费时间重新听一遍。而有的学生已经把初中数学的知识遗忘了,这时要求老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理解新知识。

整个课堂教学做到“分合”有机结合,分而不散,合而不死,较好地解决各层学生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使各类学生的思维都处于活跃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强化目标意识,使各层次的学生都主动为达标而努力。例如在讲线面垂直判定定理时,首先采用多媒体演示其形成、推理过程,它有助于观察力强、归纳能力强的同学掌握。画出定理的的结构图,有助于观察力强的同学掌握,再加多媒体三次闪烁强调,有助于记忆力好的同学掌握。对于难点,多设问,降剃度,或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减少思维的难度。下课前,检测目标达成情况。这样目标明确,该讲则讲,该练则练,该详则详,该略则略,减少了盲目教学的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4、针对差异,因材施教。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较大悬殊,这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迫于升学压力,只重视对优等生的培养,忽视了中、差生的提高,传统的数学教学已经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受到严重冲击,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变过去的填鸭式教学为师生互动,分层施教,教学相长的教学新模式,使学生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在各自所在的层次中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潜力得到最好的发挥。

5、为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课后作业要分层次布置。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在对学生各层上课后对作业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基础题,全班做;提高题,中等生、优等生必做,后进生选做;深化题,优等生必做,中等生选做;还可以设计附加题让优等生做。这样就不至于优等生一下把题目做完了,坐在那里没事干。

分层结构体系 篇4

一、基于分层理论的两主体、五层次财务分层管理体系的内涵

分层理论认为, 提高效率和降低系统复杂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实现系统的分层管理, 这一思想可以使复杂的系统易于管理和实现。基于此, 笔者提出了两主体、五层次财务分层管理体系。两主体指股东集团和公司法人财务两个主体, 五层次指股东大会财务层次、董事会财务层次、高级经理人员财务层次、财务经理财务层次和监事会财务层次。

其中, 股东大会自己掌握主要的财务收益分配权, 并通过组织安排, 采用授权的形式将财务监控权、企业财务决策权等权力授予董事会和监事会, 因此股东集团财务包括股东大会财务层次。公司法人财务主要依靠公司管理层的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经理人员和财务经理人员等层次的共同作用一起实现的, 因此它包括以下几个层次:董事会财务层次、高级经理人员财务层次、财务经理财务层次和监事会财务层次, 其中监事会财务层次又独立于其他三层之外, 属于企业内部的监督部门。

二、财务治理机制选择的影响因素

现代企业在解决各级管理人员和其他投资者之间关系的实践过程中会不断受到内、外因素的制约, 前者主要包括企业的规模及发展进程、董事会制度、经理制度以及其他公司内部的组织体制;后者主要包括国家的法律规章制度、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和产品市场。在这些因素中, 公司财务治理机制的选择主要有下属六个因素决定。

1. 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

不成熟的资本市场会造成信息披露制度得不到有效遵循, 进而造成股票信息的失真或获取真实准确信息的成本过高。为了保障自身利益, 股东集团会将公司的重大决策权掌握自己手中, 并将自己的意志反映在公司的决策中。在有效的资本市场里, 股票的市场价格提供了公司管理效率的信息, 反映了公司高级经理人员决策, 如此观察估价就可以获得公司经营信息, 降低了获取公司经营信息、评价经理人员业绩的成本。此时, 高级经理人员掌握了更多的公司经营决策权。

2.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可忽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财务治理机制中各个财务层次的权、债、利的配置上, 它对于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将会直接影响到公司财务治理机制的选择。通过与国外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比较, 就不难发现这一点。

3. 股权结构

它通过股权的集中度、股东的特性和稳定性及高级经理人员的持股比例等形式来影响财务治理机制。例如, 集权型公司, 大股东积极参与公司管理, 他们有权从事代理权竞争、选派董事、提议召开股东大会及起诉损害股东利益的经营者等, 在公司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会出现个人股所占比例过大, 导致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出现;分散型公司, 高级经理人员持股, 他们是股东, 又是管理者, 这能从激励机制上改善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在目标和责任上的不协调, 但极易出现监督不力的现象, 形成内部人控制。

4. 产业技术特点

在技术要求较低的产业中, 低技术壁垒导致劳动力的可替代性大, 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资源的利用和成本的控制,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主要由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承担, 因此, 股东集团集中控制决策权和控制权;而对于高技术产业, 技能的要求高和更新速度较快, 人力资本质量往往决定着公司的发展程度, 它的流失会导致公司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因此, 为了保障公司利益, 减少经营风险, 决策权和控制权往往更多地掌握在人力资本所有者手中。

5. 公司规模及发展程度

公司发展初期, 规模较小, 权力集中, 再加上市场环境单一、稳定, 这时公司内部的活动易于协调和管理, 高级经理人员的人力优势无法体现, 而股东集团的参与经营管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随着公司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 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 生产经营中不确定因素增多, 股东难以提供大规模生产所需的实物和金融资本, 此时, 人力资源的优势得以体现, 公司的部分决策权和控制权逐渐由高级经理人员获得, 从而优化公司的整体决策。

三、两主体、五层次管理模式中财务管理机制建立的合理性

这种模式下的财务管理机制建立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和保证了各层次之间财务关系的协调。

1. 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财务关系的协调

股东大会不仅是股东集团最直接的权力行使者, 还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 企业的一切重大事项都需要它的参与和决定;董事会是股东集团在公司法人内部的直接代理人, 在公司非程序化和重大财务事项上集决策权、财务执行权于一身。因此, 一方面, 要强化规范董事会行使权力的程序规定;另一方面, 要完善股东大会的召集制度、股东提案制度及表决制度, 并监督其运行过程。

2. 董事会与高级经理人员之间财务关系的协调

现代企业中, 高级经理人员的人力资源作用越来越大, 他们控制了企业的部分财务决策权和控制权, 而他们思维中存在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又决定了企业会对他们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限制他们的行为。所以, 高级经理人员的任免对公司的发展十分关键。

3. 高级经理人员与财务经理人员之间财务关系的协调

现代企业公司财务部门的工作主要是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自身不同阶段的需要来预测、计划、分析和评估财务活动, 保证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能够获得充足的财务信息。在这一过程中, 应当预防财务经理人员与高级经理人员沆瀣一气, 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事件的发生, 损害股东利益。因此, 应当建立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互配合的配套制度, 以有效地约束财务经理人员的行为。

4. 监事会与董事会、高级经理人员和财务经理人员之间财务关系的协调

设立监事会的目的是为了密切监督、查核公司经营、财产状况, 保障股东集团的利益不受侵犯, 充分发挥董事会的监督职能不仅可以有效减少董事会、高级经理人员及财务经理人员的专权、越权行为, 还能够防范严重滥用职权情形的发生。

四、结论

分层结构体系 篇5

4.结论与建议

4.1通过特尔斐法确定的.篮球专修课学生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由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等3个一级指标和所属的11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多层次模糊评价系统,各指标间相互独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4.2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将教学能力的定性评价内容量化,起到合理、全面、客观评价学生教学能力的作用。作为完整反映教学效果、反映学生培养中实际问题的测评工具,通过实际测试反馈结果可以有效反映出篮球实习活动的实际状况,能有效地反馈学生的培养水平。

4.3教学能力评价的量化方法比较繁琐,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有待改进其操作过程,使其更简便,以利于实际操作。

参考文献:

[1]欧岳山.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设置的溯源与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10):48-50.

[2]赵彩虹.体育教育专业艺术体操专修生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

[3]张勇,何剑,李俊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散打专项学生训练技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79-82.

[4]张海灵,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篮球必修课学生基本教学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5).

[5]周勇.基于加权模糊逻辑推理对高校体育教师业务水平综合评价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8):19-22.

[6]樊耘,等.管理学[M].陕西人民出版社,5月.

[7]张学研,王崇喜.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评价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6):15-18.

[8]李锦荣.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师教学技能分解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2).

分层结构体系 篇6

一、自主阅读,明确文言文学习方向

高中文言文难度相对较大,部分学生感到阅读起来有压力是正常的。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降低学生的不适感,激活其主动阅读的热情。设计悬疑问题、展开背景解读、发动学生搜集材料、展示相关历史影像材料、播放朗读音频、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都是重要的学法应用。学生一旦明确了学习方向,掌握了适宜的学习方法,可以迅速提升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自觉性。

学习《劝学》时,教师给出导学案。首先是学习目标设置:掌握重点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其次是学习过程展示:合作探究文言虚词、特殊句式,精讲点拨、思考交流;再者是归纳课文要点,列出结构框架。最后是总结文章的论证方法,并举例说明,提出问题:说说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写法,写一个片段。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积极展开自主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展示时,学生大多能够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效果显著。

二、个性诵读,探索文言文主题内涵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诵读产生的奇妙效果。文言文阅读也是如此,诵读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训练内容。教师不妨多给学生示范朗读,或者组织学优生诵读,给学生树立榜样,也可以播放朗读录音,或者给学生制作配乐朗读音频,让学生自我欣赏,自我改进。为提升学生的朗读热情,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竞赛活动,小组竞赛、班级竞赛,为学生朗读创造更多展示机会,以提升学生文言文朗读的品质。

韩愈的《师说》非常适合展开诵读训练,教师在组织学生诵读时,可以让学生分段诵读,然后开展诵读评价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语气、语意、语调、停顿、节奏等方面进行评价,还要找出诵读文段的中心句子或者是关键句子,领悟作者的论证思路。诵读与讨论结合起来,学生参与主动性大大提升,特别是在诵读评价活动中,学生给出的评价大多是展示其优点。教师也跟进给出客观评价,体现鼓励为主的原则。学生诵读训练动力充足,课堂学习讨论气氛和谐。

教师在学生诵读训练中介入评价活动,这是对学生而言比较敏感的话题。高中学生大多有比较强的自尊心,学生展开互评大多说优点,其实是其虚荣心理决定的。教师让学生展开互评活动,重点强调诵读优点,也是关照了学生的心理。诵读与赏析有机结合,诵读一段分析一段,赏读贴近,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学习效率将大大提高。

三、多元互动,提升文言文学习品质

课堂互动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教学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成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体系。特别是文言文学习,学生普遍感觉难度更大,合作学习尤为重要。借助集体力量解决学习难题,发挥集体智慧赢得学习胜利,这正是合作学习追求的目标。在设计合作学习形式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注意改变合作学习方式,自然带动学生改变学法。同桌相互检查文言现象掌握情况、同桌进行文本对译、小组分工整理文言现象、小组搜集整理相关信息材料、请学优生展开小组辅导、教师深入小组进行讨论、学生质疑教师解答等,都属于合作学习学法、教法应用。科学选择教法学法是文言文阅读的必由之路。

课堂合作学习形式众多,教师在具体选择时,需要观照多种制约因素。首先是分组,最好是男生、女生分开编组,或者是自由组合。其次是明确合作任务和分工,以提升合作学习效率。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成5人小组,并给出合作学习任务:梳理文本实词和虚词,找出例句,说说其特殊用法;体会课文情景理交融的特点,具体说说作者的抒情、写景、表理的方法。学生快速行动起来,先组成自由小组,然后由组长负责进行具体分工,最后是集体讨论综合学习成果,提交学习成果。教师在班级内展示各个小组学习成果,并进行点评总结。

四、拓展训练,巩固文言文学习认知

文言文阅读训练是学生认知成长的重要环节,教师不仅要科学设计课堂训练内容,还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学法指导。文言文学习有大量文言现象需要掌握,还有作者作品简介等内容需要积累,特别是涉及文本主题、情感、哲理等要素,学生很容易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为此,教师在学法指导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展开:筛选重点内容集中训练巩固,适合中等偏下的学生;分类分条展开记忆巩固,适合学优生学习。教师进行不同引导,给出不同要求,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学法传递效果。

课堂阅读训练设计没有固定格式,教师要根据阅读教学实际,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需要展开设计。

学习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时,教师给出一组阅读训练任务,并给每一个任务设定了属性,必做还是选做:①古今异义(选做):未始、累积、然后、于是、更、彼、就、向、志、是等;②一词多义(必做):异、独特、为;③通假字:(必做)自余为僇人。④简答题(选做):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悟?作者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的?⑤课外阅读(必做):课下搜集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展开自由阅读,选择一个点进行赏析。学生拿到阅读训练内容后,主动展开阅读学习,自发进行讨论,很快就解决了文言现象和简答题。教师进行抽查检测,查看学生训练情况,并给出点评。

教师设计众多阅读训练内容,而且规定了必做和选做等属性,给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机会。学生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其训练参与的积极性大为提升,不同群体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训练内容,其训练效率也随之提高。教师阅读学法传授方式不拘一格,让学生自主选择学法,这是非常理性的学法指导。

《喜福会》的分层叙述结构 篇7

关键词:喜福会,分层叙述,视角转换

《喜福会》是作家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 作为谭恩美的处女作《喜福会》发表之后, 反响强烈:成为1989年美国四大畅销书之一、连续9个月高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获得多项大奖、改编为电影。作者根据自身的经历 , 选取移民母亲和生长在美国的女儿之间的矛盾冲突作为题材, 描写了新中国成立前夕从中国内地移居美国的四位女性的生活波折以及她们与美国出生的女儿之间的从误解、冲突到理解的故事。表达了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的心路历程。《喜福会》一经发表, 便引起了许多批评家的注意, 关于《喜福会》的作品研究相关论文比较多, 其中以后殖民主义研究、文化冲突研究和叙事学研究为主, 分为翻译与语言研究 (47篇) , 后殖民主义研究 (69篇) , 接受批评 (4篇) , 生态主义批评 (4篇) , 心理分析研究 (38篇) , 性别研究 (64篇) , 叙事学研究 (64篇) , 东西文化冲突研究 (151篇) , 综述性质研究 (10篇) 。总的来说, 由于华裔作家的特殊身份和作品本身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从文化角度阐释作品的论文为大多数, 本文着重从叙事结构上解析《喜福会》的分层叙述。

一、喜福会的分层叙述

1、分层叙述的定义

热奈特给叙述分层下的定义:“一个叙述讲出的任何事件, 高于产生这个叙述的叙述行为的层次”。一部作品可以不只一个叙述者, 在薄伽丘的《十日谈》中, 分别有是个叙述者讲述故事。同时这些叙述者不仅保持平行, 同时又置于叙述框架之下进行分层叙述。叙述分层一般即指上一叙述层次的任务是为下一个层次提供叙述者或叙述框架, 也就是说, 上一叙述层次某个人物成为下一叙述层次的叙述者, 或是高叙述层次某个情节, 成为产生低叙述层次的叙述行为, 为低层次叙事设置一个叙述框架。

2、《喜福会》的麻将式叙述分层

全书由十六个故事组成, 分四个部分, 每个部分有四个故事, 分别由吴、钟、苏、圣四家的母亲一代或女儿一代叙述。四部分的第一部分千里鸿毛一片心, 由母亲一代叙述, 第二、三部分由女儿一代叙述。最后一部分又回到母亲一代, 由母亲叙述, 母女关系也达到了和谐。题目为《喜福会》, 即暗指了它的重要性, 文本在含义上和叙述结构上都围绕着“喜福会” (麻将) 的结构叙述, 同时也展现了母女两代的麻将人生。从全文来看, 喜福会的叙述如麻将桌上的四方, 轮流做庄, 各家的故事也轮流做庄中娓娓道来。看似短篇, 实则长制, 全文每个章节的故事分开来读亦开, 合二为一读亦可, 散而不乱, 围绕母女关系的关键命题不断辐射出各个家庭的故事。谭恩美匠心独运的叙述结构, 让人不由惊叹。

小说一、四部分由母亲叙述, 二、三部分由母女叙述, 形成一个母亲保护子女的一种结构模式, 这种对立模式又展现了母女之间的矛盾、对峙以及之后的理解和交流。这种结构形成了一个个故事环, 实现了分层叙述, 同时结构和顺序又不凌乱。同时, 每个部分有一个导语, 相当于中国古典小说的“楔子“, 统领每一部分。所有故事又按照时间顺序围绕母女关系向前推进, 形成一个完整的长篇叙事结构, 这种叙事策略实现了分层叙述的严谨有序。

在母亲吴素云去世之后, 父亲让她代替母亲麻将桌上的位置, “没有任何人指点我哪只位子是妈妈的, 甚至在其他三人还未就座前, 我就有种感觉, 那靠着门口的位子, 一定是我妈妈的。那位子在桌子的东首” (P20) 。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 故事最初由女儿吴精美代替吴素云叙述, 最后又通过叙述视角转换, 由母亲吴苏素云作为第一人称叙述者进行讲述自己的故事。文中在叙述中运用了倒叙、插叙, 讲述了吴素云在抗争时期被迫扔下双胞胎女儿的故事。这种倒叙、插叙的运用使分层叙述时间界点清晰。如在第一个部分第一、二节中是由吴精美讲述母亲关于创办“喜福会”故事, 第三小节就用直接引用的第一人称由母亲吴素云亲自讲述“喜福会”的来历。在第一部分故事结束之后, 紧接着由许安梅、龚琳达、映映.圣克莱尔讲述自己的故事, 讲述的顺序也一一对应着麻将桌上的位置。按照文中“坐在左边的安梅姨”和“琳姨在对面问我”可知, 轮流做庄的顺序也应该是许、龚、映, “而我, 则坐在麻将桌上妈妈以前的座位上, 那是在桌子东首, 万物起源之处”。这样就形成了轮流做庄、轮流叙述的模式。这种麻将式的分层叙述, 看似是并列, 没有关系, 实则是连缀的分层结构。每一个故事为下一个故事提供背景和情节, 同时和之后二、三部分女儿的叙述遥相呼应, 形成结构紧密的分层叙述。第一和第三部分均按照座位的方式进行叙述, 第三部分顺序与第一部分刚刚想反。

3、视角转换式的叙述分层

麻将讲究东、南、西、北风, 文中第二部分根据“映姨掷骰子, 琳达姨是东风, 我则是北风, 最下家, 映姨则是南, 安梅姨是西。”麻将规则骰子掷到谁, 就由谁出牌, 与此对应的是第二部分女儿的叙述顺序, 分别是薇弗莱 . 龚、丽娜.圣克莱尔、许露丝和吴精美。第四部分由吴精美代替母亲叙述, 与第二部分顺序相反。这些叙述结构形成一个麻将结构, 同时又实现了叙述的分层。如在第二部分“丽娜.圣克莱尔:凌迟之痛”中讲述了母亲圣克莱尔具有一种奇异的能力, 在最初女儿并不理解这种能力, 直到第四部分由映映.圣克莱尔讲述了自己被丈夫抛弃以及之后怎样来到美国的故事之后, 女儿才明白了母亲确实具有未雨绸缪的智慧。叙述视角的转换形成分层的界定, 同时每个部分作为第一人称的叙述又为下一部分叙述提供背景, 使文章娓娓道来, 层次分明, 散而不乱。同时, 作为分层结构, 往往会导致叙述者在下一层中成为被叙述者。如, 在许安梅和许露丝母女的故事当中, 第三部分由许露丝讲述自己婚姻的失败, 母亲让自己放弃心理医生, 向她倾诉的一些情感纠葛。在第四部分中, 由母亲讲述自己的母亲作为姨太太的悲剧来说明自己对这个世界以及女儿婚姻的看法, 这部分为上部分许露丝的叙述在内容上互为因果, 实现对话, 在叙述结构上互为叙述者和被叙述者。在四对母女的分层叙述中都存在这种类似的结构, 形成一个叙述环, 层层相扣。

总的来说, 《喜福会》存在母女两代的视角转换, 吴素云与母女吴精美, 许安梅和许露丝, 龚琳达和薇弗莱 . 龚, 映映.圣克莱尔和丽娜.圣克莱尔的视角转换, 通过视角转换实现分层叙述。通过母女轮流做庄叙述, 实现母女之间的对话, 使母女之间的矛盾冲突得以突显、展开、解除。

二、总结

谭恩美以其东西文化的双重身份.将东方文化的魅力融人“自我探寻、自我表露”的写作中, 使《喜福会》成为东西合璧的优秀作品, 赢得了西方的尊重、亲睐、赞美以及认同。从内容上看, 母亲教给女儿的那些制敌之道与麻将中顺势而为、紧逼要害的策略不谋而合, 也适应了华裔这个弱势群体在美国社会趋利避害、因势利导的生存策略;从结构上看, 麻将相生相克、生生不息的规则隐喻了华裔母女之间、中西文化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碰撞。

分层教学促学生认知结构形成 篇8

1997年, 我校开始实验研究当时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梁威所长主持的教育科研课题“初中生数学学习障碍研究”的重要成果——《数学分层测试卡》, 通过三年的探索使用, 我认为《数学分层测试卡》能促使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正向迁移, 帮助学生在新的更高一级的层次上, 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从而不断地获得新知识, 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一、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 形成认知结构的正向迁移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特别强调“学科知识结构”, 这是因为知识不形成结构, 也就不可能进行迁移, 但是学科知识结构必须转化成认知结构, 才能使外部的逻辑转变为内部的逻辑, 从而提高认知水平, 所以教师必须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数学分层测试卡》第一层是对学生当堂所学新内容的掌握情况的检测, 特别注重抓好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 这也是学生认知准备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家认为, 只有完成了认知准备, 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数学分层测试卡》的第二层是对学生新旧知识结构有机结合情况的检测, 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局部片面的认识, 找到知识整体的内部的联系,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悟化”把握知识整体的精华, 领悟其中的规律与实质, 并以简练的形式把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 把“无意识”转化为“有意识”。

《数学分层测试卡》的第三层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检测, 可以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在信息交流和动态平衡中不断地突破旧的模式, 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从而增强认知结构功能, 提高思维水平。《数学分层测试卡》循序渐进的习题安排, 遵循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数学分层测试卡》是教材内容与结构的补充

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教材认知结构转化来的。”目前初中生的数学教材偏重于数学知识逻辑演绎体系的严谨性、科学性和思维的深化性, 而忽略了学生学习数学认知的心理过程, 只重视数学思维结果, 往往忽视数学思维过程, 梯度偏大。比如北京市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 (实验) 数学教材中有关求作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 (6) :求作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使它的两个根是;习题 (7) :已知α和β是方程2x2-4x-3=0的两个根, 求作一个以α2β+αβ2和 (1+α) (1+β) 的值为根的整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这两道题的梯度显然是偏大了。而《数学分层测试卡》则补充了“已知二次方程x2+3x-1=0, 求作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使它的两个根分别是原方程各根的平方”这样的题。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一些。这些补充习题对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数学分层测试卡》根据每个学生认知基础、教育环境、心理特点的不同, 做到既照顾数学知识的科学性, 又能面向全体学生, 照顾到个体差异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 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既考虑到数学知识的结果, 又考虑到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解题思路和技巧的形成过程;既体现数学的基础与技能, 又体现数学的精神与思想方法。《数学分层测试卡》梯度小、范围广, 我认为它是教材内容与结构的补充。

三、巧用《数学分层测试卡》, 优化认知结构

优化和发展学生认知结构的途径和方法, 一是教师对教材的内容与结构进行补充, 二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构。

1997年, 我听了梁威所长在房山做的有关《数学分层测试卡》的报告, 开始接触并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起初我只是在练习、检测时用, 注意把学生分为A、B、C三层, A层为成绩在85分以上的学生, B层为成绩在60~84分的学生, C层为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根据分组不同, 让他们做相应的练习题和测验题。所有学生都有获得100分的机会, 所以他们做卡时非常积极。可是我发现他们的积极性只是局限在做卡上, 对课上听讲及课后作业还是不太关心, 因此不能形成良好的认知系统。接着, 我改进策略, 采取课前备课分层, 课上提问分层, 课后作业分层的新方法, 力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创造不同的认知情境, 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 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 课后完成不同的作业。

比如, 在讲圆周角的第一节课时, 我原来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 使学生掌握圆周角的概念及其度数定理。 (2) 使学生利用定理熟练解题。 (3) 使学生了解分类讨论的思想。目标明确后, 我认为分类讨论思想是本节课的难点, 所以上课后先复习一些与定理有关的知识, 然后就开始引导学生怎么分类、证明推出定理, 进而让学生自学例题, 并进行练习。这样, 一节课下来, 大部分学生对前两个目标完成较好。可是在讲弦切角定理时, 全班就只有1~2个同学在教师提醒后才想起分类讨论, 其他同学已没有什么印象了。这说明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些死知识, 并未学会主动思考。

我依据《数学分层测试卡》采取分层授课后, 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 使全体学生掌握圆周角的概念及其度数定理的内容。 (2) 使C层学生能在比较复杂的图形中认出圆周角, 会解简单的求解题, A层、B两层学生熟练运用定理解题。 (3) 使A层学生了解分类讨论的思想。目标制定后, 上课我先不急于分类, 只是先给出几个图, 让学生观察图中圆周角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关系。

如图1中的 (1) , 已知:AB为⊙O的直径, C为半圆上一点。求∠C的度数。全体学生依据直径上的圆周角是直角知∠C是直角, 请C层学生来回答。而∠C的度数恰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的一半。

如图1中的 (2) , 已知:⊙O中OB⊥OA于点O, 延长AO交⊙O于点C, 连结CB。求∠C的度数。在半圆上取一点D, 连结AD、BD, 求∠D的度数。学生容易知道∠C=45°=A⌒B, 教师引导学生得∠D=∠C=45°=A⌒B。

如图1中的 (3) , 已知:⊙O中当∠AOB不是直角时, 求∠C、∠D、∠E的度数。有了前两图作基础, 学生容易猜想它们的度数应等于A⌒B的度数的一半。此时, 让学生观察圆心O与∠C、∠D、∠E三个角的位置关系。教师提出:要想研究圆周角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之问的关系, 图应当怎样画?学生很容易画出三种情况。

接着我再引导学生完成图2中 (1) 图的证明, 其余两图的证明由学生自己完成。得出定理内容, 再分层举例、分层练习、分层检测, 结束此堂课。整堂课由特殊到一般, 再由一般到特殊, 学生为课堂主体, 参与发现课堂全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利用原认知结构, 通过认知活动, 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 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分层检测、分层作业, 我了解到第1、2个目标完成得很好。在以后讲弦切角度数定理时, 学生通过互相研究, 班中已有7~8个同学能够想到分类讨论进行证明, 这说明他们已初步理解了分类讨论的思想并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通过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 我认识到不要把它只当成分层练习、分层检测的工具, 它还起到了引导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关键作用。它能促使教师由浅入深、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过程, 以达到不同教学目标的要求。它还可以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下表是2001届本校两个学习困难生班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前后, (初二期末与初三期中) 数学成绩比较表 (见表1) 。

四、《数学分层测试卡》的实施效果

数学教学过程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复杂的心理过程, 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过程。这个过程的心理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认知过程直接有关的 (智力因素) , 另一类是与认识过程有关的 (非智力因素) 。通常所说的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广泛的兴趣、积极的情绪、良好的学习动机、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主动进取的心理品质。而《数学分层测试卡》恰恰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激励学生去学习, 去实现自我。

《数学分层测试卡》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没及过格的学生得到100分, 使学习被动的学生尝到主动学习的甜头, 使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进而使他们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 将会产生巨大的认知能力。学习兴趣会帮助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 主动地进行思考, 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 会促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绪, 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教学信息。所以数学教学的成效,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强烈的情感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有自信心的人, 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目标, 变不可能为可能, 变可能为现实。这样,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浓, 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从而形成数学学习习惯的良性循环。

构建分层递进的PLC实验体系 篇9

可编程控制器 (简称PLC) 是直接为工业生产过程控制而设计的一种自动控制装置, 已成为工业自动控制领域的三大支柱之一, 在全国各类综合性大学或工科院校中均相应地设立了PLC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PLC应用技术, 应当协调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环节。尤其是要构建科学的分层递进的实验体系, 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目前影响PLC实验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如下:

(1) PLC实验课时有限。

(2) 实验条件有限。目前开展的实验项目, 大多选用PLC模拟挂箱, 只能开展一些基础型实验, 开展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项目不多。

(3) 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操作动手机会不多, 大多停留在CAD绘图设计。

(4) 实验考核的机制不够严格和完善。

2. PLC分层递进实验体系

要解决制约PLC实验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 首先构建分层递进的PLC实验教学体系。目前国内高校对PLC课程的实验教学方面, 多是进行基础型的实验, 综合设计型、创新型实验项目开设得很少, 使得PLC实验教学体系不够科学, 不够符合学习应该循序渐进的规律, 因此急需构建分层递进的实验体系指导实验教学的实施。

PLC实验项目应该按照基础型、设计型、综合型类型逐步开展, 这样按照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的程度进行安排,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逐渐锻炼PLC设计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分阶段更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开展教学。PLC实验教学的形式已经不仅仅包括最初的课后实验, 还应包括PLC课程设计、PLC综合选题的毕业设计指导, 因此构建PLC分层递进的实验体系, 以此作为指导思想开展实验教学, 是保证实验教学成功的前提。通过实验教学环节,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PLC工作原理及编程指令的理解, 更主要的目的是要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获得PLC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力。

构建分层递进实验体系, 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是实验室里的硬件模型有限, 不利于开展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项目。因此, 急需提出一种新的实验手段来克服传统实物实验设备不足、经费不足、直观性差、实验内容单调等问题。近年来, PLC虚拟控制实验系统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虚拟被控对象实现实际设备或传统教学模型的结构、动作和性能, 将虚拟被控对象与可编程控制器、控制台等一起构成PLC教学实验装置, 为PLC的实验教学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3. PLC虚拟实验

由于PLC课程与工业控制结合紧密, 具有应用广泛、实践性强、动手能力要求高的特点, 因此, 国际上的工科院校非常重视综合实验项目的开发工作, 同企业界联系密切, 共同制定一些设计型、创新型实验项目, 贴切工业现场需要, 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并时常由企业资助实验被控对象的硬件模块和提供实验场地, 设有鼓励机制让教师、学生将优秀实验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近几年, PLC虚拟控制实验系统逐步应用到PLC课程教学实验中, 通常可以采用组态技术虚拟被控对象开展PLC设计型、创新型实验教学研究, 建立PLC虚拟实验系统, 结合工程应用背景开发设计综合设计型、创新型实验项目。

PLC虚拟实验解决了传统的实物实验系统很难开设综合设计型、创新型实验项目教学的瓶颈难题, 保障了分层次递进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采用组态技术搭建PLC虚拟实验平台, 不仅能提供形象的被控对象, 丰富的人机交互功能和悦目的动画演示, 使实验者直观地验证自己的程序并进行调试, 同时可以便捷地实现实验项目更新, 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大大能提升了PLC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 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PLC虚拟实验教学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 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确保可持续发展。

4. PLC分层递进实验体系的实施

为保障PLC分层递进实验体系的顺利实施,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对PLC实验内容进行设计。实验的内容应该体现实用性, 因此教师应该结合专业特点, 选取侧重专业的典型应用设计实验项目。尤其是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的选题最好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 因此教师为了设计出好的实验项目, 必须走进企业和工厂了解和调查。

(2) 强调以学生为主。目前实验教学普遍存在教师过多地参与指导, 学生依赖性强, 缺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现象, 因此提出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 把实验的主动性交还给学生, 并且注重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将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转向主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验指导过程中, 杜绝直接给出控制系统的参考程序, 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法实现控制要求, 并一定要留出部分空间给学生做扩展的思考和尝试。

(3) 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项目为抓手, 实施实验教学。PLC课程应用性极强, 涉及应用的领域很广, 应该抓好综合型、设计型项目的实施。在不同专业常常有有关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基础比较好的同学甚至可以自己申报创新项目,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设计实践, 这些活动都十分有意义。

(4) 完善PLC实验考评系统。传统的通过批改实验报告和记录学生实验表现的考核方式, 不完全能够公正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 也不太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增加上机考试的方式, 采取抽题的方式, 随机考核学生PLC应用能力。建立综合的评定方案, 摒弃以往部分学生混实验的不良现象。

5. 总结

结合PLC课程的发展前沿, 构建分层递进的PLC实验教学体系, 强化综合型、设计型实验项目的开发, 构建分层递进实验教学体系, 将有利于实现实验教学内容上不断递进, 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上不断深入, 真正实现PLC教学与应用需求的无缝对接。

摘要:通过对PLC实验教学效果进行调查研究, 提出以实验能力为主线, 采用组态技术构建虚拟被控对象, 开发综合设计型、创新型实验项目, 形成体现实验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便于最佳发挥实验教学功能的分层递进的实验教学体系, 将大大提升PLC实验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分层递进实验体系,PLC,虚拟实验

参考文献

[1]廖常初.《PLC的编程方法与工程应用》.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9.

构建教师分层发展的塔型结构 篇10

一、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夯实塔基

1. 加强入职培训,明确教师使命感

我校将小学教育规律、教师工作现状和未来前景客观地告知新入职教师,让其对此有明确认知。然后,我们通过定时、定点、定活动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开展青年教师沙龙,为青年教师尤其是新入职教师提供交流平台,同时邀请名师来校培训,以加强和巩固青年教师对职业的认同心理,明确和增强青年教师为祖国教育事业添砖加瓦的崇高使命感。

2. 实行分层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1)规范见习教师培训

我们制订了系统的培训方案,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组建培训指导团队,将集中培训和对教师的个性培养相结合,事先指导和事后点评相结合,单一指导和团队指导相结合,紧扣培训内容,落实培训制度。通过规范化培训,见习教师们从合格到胜任、从青涩到成熟,迈出了入职转型的第一步。

(2)加强1~5年青年教师团队建设

第一,我们运用“师徒带教、反思成长”的培训方式,要求加强师徒之间的互动交流,特别是鼓励互相听课,规范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常规,使其掌握教育教学基本功。第二,“沙龙活动、文化浸润”,我们每月定时定点开展沙龙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主题论坛、案例讨论、读书交流等方式进行学校文化浸润、教育教学基本功培训、职业感悟和师德修养培训等,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第三,“课堂打磨、技能突破”,我校领导班子考察青年教师的随堂课,在课堂打磨的过程中让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有所突破。

(3)注重35周岁以下教师校本研修活动

第一,自主研修、互动交流,教师在教研组内分享交流学习体会和实践经验。第二,进行教学评比、教学展示,以学校教坛新秀为领头羊,以办学理念和目标为指导,在校级、区级平台上展示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第三,关注问题、研究课题,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聚焦课堂,分学科进行教学实践和经验分享,促进教师把握学科进展的脉搏,关注身边的教育现象,不断学习实践,发现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二、提升成熟型教师的专业素养——强固塔身

1. 优化管理方法,培植教师的归属感

“敬业乐群”是我校打造优秀师资队伍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我校通过“景贤”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提高教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进而提高其幸福感和职业认同感。例如,我校后勤部门开展系列暖心工程,做好教师的保障工作;各部门经常组织教师文化活动,增进了彼此交流和理解,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我校还通过团队激励机制,即捆绑式绩效考核,促进教师增强团队意识、工作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2. 关注校本研修,提升专业素养

(1)师德建设,落实核心价值观

师德建设在“强师兴教”中具有核心与灵魂的地位和作用,为此我校师生一起开展“四有”主题教育活动,进行“感恩、宽容、诚信、责任”大讨论。教师在讨论中领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深刻内涵。在讨论中,教师明晰职责,传播身边的正能量,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实施方案》,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升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2)教研活动,提升专业能力

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专家引领、校际合作、同伴互助和教师自我反思的研修方法,开创以“教学、科研、师训”为一体的教师发展模式。

第一,“六定”常规教研活动。我校两周一次“定时、定点、定人、定主讲、定主题、定内容”地开展教研组活动,活动方式有自主研讨教材教法、学情学法;有邀请专家学者来校指导,引领教师们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教育教学的技能;有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如开展中小衔接研讨活动;有与共同体学校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有组织教师进行网络研讨活动;还有结合课题研究开展说课、磨课、听课、评课活动。

第二,“三随”非正式教研活动。在常规校本研修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随人、随时、随地”的非正式教研活动。办公室里、走廊上、教室门口、食堂里,教师们相互碰撞思维、生成智慧,大大地改变了以往教师独立研究的局面。大家群策群力,备课组内呈现出浓厚的教研氛围。这样的模式使研修更具有及时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带动了组内所有人共同进步,教育教学成绩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第三,“十二五”职务培训。我校组织教师参加市、区、校三级培训,每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申报校本研修课程,实施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使常规的教研活动真正成为校本培训的重要载体。

通过加强校本研修,我校不仅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而且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赢得了社会、家长的肯定,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在近几年的办学质量评估中,我校成绩优异。

(3)课程建设,打造个性教师

我校依据课程方案,基于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落实三类课程。确立了“三育”课程项目,以教研组为载体,让有特长的教师积极参与,打造学校“景贤”特色校本课程,即“四有”育德课程、“五会”育能课程、“四力”育力课程,现已开发如“小鹿会感恩”等二十多门课程。同时,在课程建设中教师发挥特长,展现风采,形成鲜明的个人教学特色,成为了具有个性魅力的教师。

(4)科研兴校,建设雁阵队伍

我们认识到,开展课题研究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好方法。因此,我们积极做好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和管理工作。近三年来,我校共有12个课题成功立项为区级课题,有3个课题立项为市级课题,近一半的课题现已结题。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活动,提升了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教师从教学能手型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例如,2012~2015年,我校申报的市级课题“城市化进程中区域传统名校面对的问题及对策的个案研究”立项成功,围绕学校总课题,在学校工作的各条线上确立了相应子课题研究,由分管领导和研究生团队组合领衔,提升了教师的科研素养。又如,从2013年起至今,我校积极参与实践共同体学校课题“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行为改进的研究”,着力从“明学情、研教材、调课堂、用资源、重评价”来改进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构筑塔尖

1. 任务驱动,明确骨干责任

通过不同层面的评选,我校形成了三级骨干教师梯队,即区级首席、名师团队,中高、准中高职称教师团队和校级骨干教师团队。我校制订了《中山小学骨干教师管理手册》《中山小学中高、准中高团队管理手册》,要求骨干教师承担示范、辐射、引领的责任,骨干教师在任期内必须完成一系列带教、教学展示课、科研等任务;要求具有中高职称的教师带领一支团队,领衔一门学科。这些教师在引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逐步成为学科领军人物。

2. 搭建平台,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1)成立名师工作坊

我校七位区级名师在共同体内成立了七个名师工作坊,跨校招募相关成员,开启了课堂研究、师资建设的新途径。名师们从课堂上来,到课堂上去,与青年教师同台上课,开设名师讲坛,旨在通过课堂率先垂范,在进行课堂改进研究的同时为广大教师作示范,影响共同体学校教师的课堂行为,带领教师们研讨学科教学,促进广大教师对学科教学的思考。同时针对教学目标模糊不恰当、教学方法呆板、教学策略单一、练习设计缺乏针对性等种种现象,名师引领骨干教师着手修订单元教学计划,以此给共同体内教师提供借鉴的资料,推进各校基于标准的教学的落实。名师工作坊的开展,在区域范围内受到了高度的评价。

(2)成立中高、准中高工作室

分层结构体系 篇11

一、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回顾

我国公务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始于干部人事考核制度。如1949年的《关于干部鉴定工作的规定》、1979年的《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1982年原劳动人事部下发《关于建立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的通知》、1984年中组部与劳动人事部联合下发《关于逐步推行机关工作岗位责任制的通知》等文件为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94年,人事部制定出台了《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人核发〔1994〕4号),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之上,对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和标准、方法和程序、结果的使用以及考核的机构进行了规定。根据《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各省市迅速制定了适合各自情况的考核办法,比如湖北省国家公务员考核试行意见、四川省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办法等,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建立起来。

1995年,人事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人核培发〔1995〕1号),对公务员几类特殊人员的考核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在试用期间的考核、转任国家公务员的绩效考核、挂职锻炼的国家公务员、单位派出学习培训的国家公务员、因病事假累计超过半年的国家公务员、接受立案审查尚未结案的国家公务员和受警告处分的国家公务员的考核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1996年,人事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人发〔1996〕9号),对实施《关于实施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以来出现的众多问题进行了补充规定,主要是针对合理确定考核等次问题、对考核不称职而又无职可降人员的处理、对拒绝参加考核人员的处理问题、关于受处分人员确定考核等次的影响期限问题、关于调入和从军队转业到国家行政机关工作的人员的考核问题进行了细化规定。并首次对考核等次过程中介于称职与不称职之间的人员,规定暂缓确定等次,给予3-6个月的考验期,待考核期满后,有明显改进的,确定为称职;没有明显改进的,则确定为不称职。

在以上三个综合性法规和政策指导性文件基础之上,各地区、各省市、各部门先后根据有关规定制定了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法规政策,如考核工作实施办法或细则。有些省市还针对一些重点工作环节,制定了专门的规定,如关于年度考核审核备案制度的规定、考核测评参照标准以及关于将目标管理个人考评与公务员年度考核相结合的规定等,增强了考核工作的可操作性,保证了考核工作步入健康的良性发展轨道。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人事部于2000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公务员考核工作的意见》(人发〔2000〕106号),从充实内容、改进方法、增设考核等次、加强考核结果的使用、严格备案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006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务员法》将公务员的职位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三大类别,将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并将领导职务划分为十个层次。2006年7月中央组织部印发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此试行办法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考核、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检验标准,要求综合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和综合评价等具体方法进行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

2007年1月实行的《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中组发〔2007〕2号)对非领导职务公务员考核的内容、程序、结果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进一步细化了公务员考核的流程,为公务员绩效考核提供了依据。

二、公共精神价值观与分层分类的公务员绩效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民主的不断拓展,公共精神逐渐成为推动公务员绩效考核深入发展的价值性动力,它涵盖的内容包括公平性、效率性、责任性、服务性和参与性。公务员绩效考核主要是针对公务员的行为方式和思想状况展开的,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公务员的公共精神成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公共精神不仅体现在公务员个体绩效中,还体现在对公务员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在建设和谐社会和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满足公众的共同需求是对公务员绩效的最终检验和评价,由此,构成公共精神的各种价值便成为公务员的行动准则,也成为公务员绩效考核的主要标准。分层分类的绩效考核体系体现了公共精神的各种价值:

(一)公平性价值

主要体现为考核过程的公平性和考核结果使用的公平性。要求将公务员工作绩效与工作激励有效结合在一起,能够综合考虑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共性标准和指标、特性标准和指标,在标准和指标的量化以及等级化基础之上,将公务员考核纳入到统一的体系内,精准公平测定公务员绩效,将公平性贯彻到绩效考核的过程之中,这就要求分类分层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结果是对公务员进行培训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取得同等业绩和具有同等行为表现的公务员应具有一致的考核结果,并根据考核结果获得合理的奖励,考核结果使用的公平性是推动公务员绩效考核的重要因素。

(二)效率性价值

体现为公务员考核的效率性和公务员个体的工作效率性。分类分层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能够迅速根据公务员的行为表现确定其个体绩效,集中力量有针对性地解决公务员个体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公务员个体存在的工作绩效差距,使公务员个体在提高工作绩效的过程中具有导向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部门机构的效能。

(三)责任性价值

体现为岗位责任制和公务员个体职责的细化。对公务员岗位责任制的考核不应只局限在日常的工作范围之内,还应将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也纳入到这一范围之内,有利于更加明确地确定公务员个体对部门的贡献率,彰显出公务员个体职责的责任性。由此,当公务员的行为给国家或社会造成重大损失时,也可以根据具体的责任规定追究其相关责任。

(四)服务性价值

体现为公务员工作的服务特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围绕政府职能转变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逐渐向构建服务型政府发展,分类分层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将每一个岗位的服务职责内容、流程及其优劣标准进行了细化。它对公务员的职责范围、工作方法、服务的程度、服务优劣的评价、划分等次标准等,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规范程序。

(五)参与性价值

体现为上级领导、考核部门、公务员自身和公众对公务员个体绩效考核的参与。绩效考核标准往往具有形式化特点,而分类分层绩效考核就是需要上级领导、考核部门、公务员自身和公众共同对公务员个体绩效进行考核。对公务员自身而言,通过积极有效地参与完成绩效考核,能够更加适应规章制度、工作程序以及管理环境。

公务员分类分层绩效考核是手段而非目的,通过科学化和量化的考核,对公务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进行改进。分类分层绩效考核机制的完善可以增强公务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以及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切实贯彻履行好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从而为公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三、建立分层分类的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体系

我们认为,针对公务员不同职位和职务建立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将为有效推进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提供精细的分析框架,而在公务员绩效考核的过程中,指标体系细化的能力素质模型与主观评测的结合使绩效考核更加具有活力。

(一)公务员类别和层次的确立

基于能力模型的公务员个体绩效考核体系主要是通过公务员的工作行为表现来确定其胜任力。对公务员的考核要突出工作绩效,根据单位性质和公务员的不同岗位,建立上级对下级、同级之间、下级对上级、服务对象对公务员的分类考核体系,按照实际情况确定参加测评的人员及指标权重,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对公务员进行分类,主要是根据部门的不同特色和工作特点设计具体的细化目标。部门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是公务员分类的主要依据,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的公务员岗位特点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各个科室之间的目标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个体公务员从事的职位和具体岗位工作都不相同,比如办公室的科员和财务科的科员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就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针对不同层级的相似部门职位、不同部门的相似工作岗位所设计的共性指标体系和特色指标体系,必须体现本部门的工作特点和部门特色,这样指标的设计才具有针对性。

对公务员的分层主要体现在不同政府部门层级单位中的不同职位侧重不同的能力素质。行政性职位侧重于领导能力、应变能力、信息管理能力、检查监督能力和宏观把握的能力;辅助行政性职位侧重的是分管业务能力、信息管理能力、管理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事务性职位注重业务工作能力、基本工作技能和协调沟通的能力。

(二)不同类别层级细化指标确立

在通用能力模型基础之上,根据各部门的特色,可以制定出相应的部门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并根据不同的岗位和职位开发出分层和分类的能力素质模型,从而形成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的模型系统。在不同类别和层级的能力素质模型中,通过部门特色和层级特点及整体公务员绩效提出核心的一级指标,通过设置若干关联度强的关键性二级或多级指标支持核心指标,而处于最基础层级的指标体系则结合部门、岗位和职位的特点成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或多级指标的支撑。由此可以看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以及多级指标是一种分类性标准,而基础指标体系则是一种指向性标准,由此通过确定各级标准的权重和指标的分值就可以反映每类指标对整体绩效的贡献度。

由此可见,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的主旨在于通过构建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和指标体系确立公务员个体的绩效,找出公务员本身存在的问题,提升公务员个体的胜任素质和能力,进而促进部门整体能力的提高。

四、推行分层分类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必须克服两大障碍

目前,基于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的分层分类的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体系还面临着现实紧迫性、理论薄弱性、考核技术单一性以及考核实践零散性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思想意识、技术功能等障碍。

(一)思想意识型障碍

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和公务员意识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和策略行为。

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在政府部门运用可能会受到官僚主义的抵制。政府机构内部的官僚主义痼疾仍然存在,在运用量化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必将损害某些部门或者某些团体以及个人的利益。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政府内部相关利益方可能会以使用这一新方法缺乏明确的量化评估,或以评价标准难以把握、评价困难的名义进行有意或无意的抵制。因此,各个部门要做好新方法的宣传工作,通过明确领导者、管理者和参与者各自的责任来推进其实施。

运用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可能会面临公务员的策略性应对行为。某些公务员为了迎合量化绩效考核的要求和指标,往往会采取一些“策略性”行为来实施这一要求,使这一先进的考核方式流于形式。

(二)技术功能型障碍

主要包括绩效考核能力素质模型运用中存在的技术困境和指标量化的客观性不足。

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在政府机构的绩效管理中运用存在技术困境。这种技术困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务员绩效行为具有不可测定性和无法衡量性,导致量化绩效考核法无法测定其自身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公务员的绩效行为的观察和收集也存在困难。

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的量化指标设置以及指标权重分配缺乏客观性。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实施的关键在于量化指标的设置以及指标的权重分配。政府部门在实施公务员个体绩效考核时,偏好使用定性标准而不重视系统明确的定量标准,量化指标之间的权重分配以及关联度缺乏一定的信度,使公务员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和权重配置进行测定。

综上,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级机关、不同职务层次对公务员进行分类分层,通过确立合理的指标和标准,建立一个基于过程控制和结果管理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从绩效考核过程中发现公务员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公务员个体的能力,这一量化绩效考核关系到公务员本人和政府部门绩效的提升,推广和应用这一体系应成为量化绩效考核的重要任务。

分层结构体系 篇12

关键词:网络资产管理,物理资产,逻辑资产

有线电视事业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 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国内有线电视网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革新与普及, 凭借用户优势和高带宽的网络基础, 有线电视网络逐步成为信息社会信息交换的主流网络, 因此其面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的日常业务主要有两点, 一是建设与维护有线电视网络;二是发展用户, 普及有线电视业务及其增值业务。在当前形势下, 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迫切需要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手段来进行网络运营管理与决策支持。不管是网络维护, 还是发展用户, 所有这些日常业务均与有线电视网络资产密不可分, 因此建设有线电视网络资产管理系统就很有必要, 资产数据作为系统的核心部分, 合理地设计其模型是系统建设的关键点, 本文是笔者对有线电视网络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分层管理结构的认识, 供业内人士探讨。

在有线电视业务领域, 大量信息的数据包含地理成分, 特别是网络分布数据, 其分布与走向均与地理方位相关, 建设有线电视网络资产管理系统需要充分应用地理信息技术, 进行信息的地图标示化管理, 因此基础地理资产数据是该系统最基本的数据层。有线电视网络需要架设在线杆上或管道中, 对管道与线杆的管理非常重要, 我们对其进行单独的分层组织与管理, 称为数据中间层。对于有线电视网络本身, 我们将其数据分为两层, 即物理资产层和逻辑资产层, 物理资产是指光缆网、电缆网等基础设施网络, 它由多个物理对象所构成, 而逻辑资产则是在这些物理对象上建立的电视业务平台、业务数据平台等业务逻辑平台, 有线电视网络的业务逻辑平台由一条条路由与通道所构成。有线电视网络资产管理系统的分层数据结构如图1所示。

以下对每层数据结合其自身特点, 就其结构作具体阐述。

1 地理资产数据。

在有线电视网络中, 同轴电缆干线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电缆的衰减特性与长度密切相关, 通常情况下, 在设计电缆时其长度精度需要≤5米, 因此选用1:2000比例尺地图作为其地理资产数据较为合适, 城市密集区可以考虑1:1000或1:500比例尺地图, 困难地区可以部分使用1:5000比例尺地图。在使用这些地形图前需要进行相应的分层数据处理, 并综合取舍, 原则上在满足有线电视日常业务需求前提下使地理资产数据的结构更加简洁实用, 如果覆盖网络区为丘陵与山区, 需增加等高线及等高程点注记等数据层。建议其分层表如表1所示。

在地理资产数据中, 除房屋外, 所有其它地标物均无属性数据项目。房屋的数据属性分为两部分, 即身份和结构属性, 身份属性由楼名、产权单位、所属街道办事处等构成, 便于房屋名称的查询、检索与统计, 而结构属性由单元数量、楼层数量、每门每层用户数量、楼层高度、单元间距离等构成, 提供楼栋设计布线时使用。

2 管线资产数据

管道是中间层最主要的资产数据, 每条管道均敷设在两个检修井之间, 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因此作为中间层的管线资产数据包含了线杆、检修井与管道等三层数据, 其分层如表2所示。

通常情况下, 线杆的属性项由类别、材质、型号、杆号、产权单位等构成。管道属性项由名称、长度、所在道路名、用途、材质、容量、孔径、埋深、产权单位等构成。检修井属性项由编号、名称、位置描述、井深、种类、权属类、产权单位等构成。管道一般由多家使用单位共同建设, 各单位拥有部分管孔的所有权与使用权, 也有由个别单位独立建设, 其它使用单位租用管孔的情况, 因此管道及管道内管孔的权属相对比较重要, 在设计管道的属性数据表时对管孔的权属还要单独建立子表。

3 网络物理资产数据

有线电视网络以光纤同轴混合网 (简称HFC网) 为主, 主要包括了光缆、电缆、熔接盒、光接收机、放大器、分支分配器、供电器等设施设备, 其网络结构示意如图3所示。

网络中的一个个物理对象构成了系统中的物理资产层, 描述物理资产层信息的数据即构成了物理资产数据, 通常情况下HFC网中每个设备均具备身份、空间、状态、工程等多重属性信息。身份属性由设备型号、设备编号、生产厂家、各项技术指标构成, 在整个网络中设备编号具有唯一性。

空间属性主要描述物理标示的地理坐标位置, 能够实现干线设备的位置管理以及干线设备的长度管理。依据空间属性, 能够对设备进行检索定位, 尤其是在进行网络设计时, 系统能够自动计算各线设备的长度和与线设备长度有关的各项技术指标, 使网络设计简便易行。

状态属性则描述资产管理系统中各物理设备当前所处的状态, 分为规划期、设计期、建设期、运营期、维护期等, 它反映网络设备的现有状态。有状态属性作依据, 可以针对不同状态的网络作不同的应用, 如:在系统中进行网络规划管理时, 只对规划状态的网络进行操作, 而提供其它状态的网络作为参考;在进行网络运营分析时, 只能对已经投入运营的网络进行分析, 即状态为运营与维护的网络, 而其它状态的网络是现场没有敷设的网络, 不能参与运营分析。在系统中靠科学的运行机制有效地维护网络的状态属性, 可以保证资产管理系统数据的现时性。

工程属性描述某个设备所属的具体工程项目信息。在有线电视公司网络内部, 网络的建设和维护、业务发展等工作, 均以多个工程的形式展开, 某个支网什么时候由谁设计、进网设备是由谁安装的, 又是谁在什么时候进行了检修等等都有记录, 每个设备均含有丰富的工程信息, 工程信息不仅包含工程实施人、工程实施日期、工程完工信息, 同时还包含相应的工程图纸、报表等数据。完整地描述工程属性可以对网络建设情况与运行状况进行分析与统计, 便于做出投资决策与全网运行稳定性评价。

4 网络逻辑资产数据

在HFC网中, 不仅能够传输有线电视节目, 同时还能够提供宽带数据业务, 从事不同业务的路由与通道信息便是逻辑资产数据。网络物理资产与逻辑资产对比如图4所示, 示意图上部为一个机房、一条光缆和一台光接收机构成的一个简单的物理网络, 下部显示的是在该物理网络基础上形成的逻辑网络, 光缆中每条光纤的一端与前端设备的端口连接, 而另一端则与末端的光接收机的业务端口相连, 由有线电视前端设备端口—光纤—光接收机电视业务端口构成的路由可以从事有线电视业务;由数据业务前端设备端口—光纤—光接收机数据业务端口构成的路由就可以从事宽带数据业务, 这一条条路由形成了网络逻辑资产。

逻辑资产表现为网络路由的关系、业务属性, 关系属性表述设备端口间的连接关系。业务属性则表述路由与通道是否被占用, 以及被哪类数据业务所占用。

采用分层管理手段能够科学地组织有线电视网络数据资产, 为有线电视网络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同时建成后的系统也容易扩展, 方便地为有线电视公司的网络用户管理系统、器材管理系统、系统网管等外部计算机管理系统提供数据。

参考文献

[1]龚智星.现代有线电视宽带网络设计、施工、调测与维修.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59.

[2]关亚林, 牛亚青, 王晖.有线电视网络与传输技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53.

上一篇:零件中心孔加工下一篇:水质监测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