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结构开发

2024-06-14

体系结构开发(共12篇)

体系结构开发 篇1

0 引言

当今软件的主流开发方法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 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逐渐成熟。而在这种开发方式发展的过程当中, 也形成了不少相对比较复杂的开发方法。UML作为一种通用的用于建模的语言, 把OOSE、OMT和Booch的概念结合了起来, 是可以对软件密集型的系统的制品来进行构造、详述、可视化和文档化的一种计算机图形语言。它相对于传统的计算机语言, 不仅融入了最新的思想和方法, 还可以让开发出来的软件具有更加强大的功能, 供用户使用。下面就探讨一下基于UML的软件体系结构的开发方法。

1 软件系统模型

基于UML的软件系统包含着几个模型, 分别是用例分析模型、静态结构模型、动态行为模型和物理结构模型。

1.1 用例分析模型

用例分析模型的作用是对软件系统的需求进行初步的分析, 分析一下软件可以做到的方面和被期待去做的方面, 以及不可以做的方面, 具体的情况可以用用例来进行描述。

1.2 静态结构模型

静态结构模型的作用是进一步对软件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 确定类和类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个类的作用, 把软件系统的静态结构确定下来, 一般用对象图和类图来描述。

1.3 动态行为模型

可以通过活动图、协作图、状态图和顺序图来对软件系统的动态行为模型进行描述。主要用于描述系统基于时间的变化, 对象之间会发生的协作行为和系统的交互关系。

1.4 物理结构模型

通常使用部署图和构件图来描述物理结构模型, 作用是清楚描述软件系统的物理结构和内部的系统构建。

软件体系结构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以上四种模型来做一个相对平稳的过渡。在软件系统的开发当中, 软件系统模型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 是软件系统开发的基础。

2 软件体系结构中的基本元素

绝大部分的软件体系结构由5部分来构成, 分别是组件、连接器、配置、角色和端口, 其中最基本的元素是组件、连接器和配置。

2.1 组件是软件体系结构中最基本的元素, 主要用于数据储存和作为一个计算单元

还带有类型、接口、约束、语义、演化和非功能等属性。如server、client、filter和GUI。

2.2 连接器是用于完成组件和组件之间的连接以及对他们的 交互进行支配

连接器相对独立, 可以不对应系统中的编译元, 与组件不同。如pipes和browser-server等。

2.3 配置则是表现了对组件和连接器的约束以及拓扑逻辑

3 软件体系结构在 UML 中的具体描述

3.1 组件的描述

组件作为软件体系结构中一个封装的实体, 它的类可以描述为一个包含接口的集合。组件要想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 就要通过它的接口来进行, 而接口则对组件和外部环境的交互和行为进行了描述。每个端口都包含了有一组端口, 而每个端口都对应一个交互点。其中要注意的是:一是在组件的描述中, 组件接口的类型至少要有一种;二是在接口的描述中, 端口的类型至少要有一种;三是在系统的运行中, 组件的实例至少要有一个;四是每一个组件都应该要有一个用于辨别是符合组件还是原子组件的标签。

3.2 连接器的描述

在软件体系结构中, 连接器作为一个主要的实体, 接口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连接器的接口的组成单位则是角色, 每一个在连接器中的角色都对与该连接器交互的参与者进行了定义。要注意的地方前三点和组件的描述类似, 第四, 组件和与组件项链的地段连接器来决定连接器的顶部接口;第五点和第四点有相似之处, 组件和顶端连接器来决定连接器的底端接口。

3.3 配置的描述

一个软件体系结构的风格由它的配置来决定, 还能够根据配置的信息来确定系统内的组件和连接器是否可以正常通信等等。要注意的地方有:一是软件体系结构的风格类型由配置来定义;二是配置与软件体系结构的连接器和组件相关联;三是至少要有一个实例在配置的系统当中。

3.4 自身的描述

组件和连接器的实例组成了软件体系结构, 因为系统的高层设计问题由体系结构关注, 因此软件体系结构的用model类来进行定义。要注意的地方有:一是构成软件体系结构的类必须要是它的模型元素;二是在组件端口中, 至少要参与一个连接器的角色;三和二类似, 至多由一个组件端口来实现每个连接器角色;四是软件体系结构的内部各组件不参与其它软件体系结构的关联。

4 平稳过渡各模型

要将基于UML的软件体系结构的开发方法很好地应用到系统的建模当中, 就要寻求合适的方法, 来实现模型和模型之间的平稳过渡。首先, 开发者应该获取用户的需求, 然后根据用户的需求创建一个用例分析模型, 然后以这个模型作为切入点来将其中的用例转化成各组件和连接器之间的关系, 来导出相应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型。在导出的过程中, 对模型的问题进行修正, 达到最好的状态。最后, 根据已有模型, 再进一步精化模型, 创建相应的静态结构视图, 再创建出相应的动态行为模型, 最后再根据已做的所有工作, 创建出对应的物理结构模型。

5 结语

以上通过了以UML作为软件体系结构模型的语言, 来开发一个软件体系结构。此方法的核心就是以软件体系结构模型作为中心, 并让用例分析模型放在它之前, 其他设计模型则安排在它之后, 这样的话, 用例分析模型模型就搭起了一座连通与其它模型的桥梁, 这样就可以有效改进各模型之间的平稳过渡问题。

摘要:当今软件的最主流的开发方法是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 相比于以前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而在这种开发方法 发展的途中, 也形成了很多相对复杂的开发方法, 而UML作为一种通用的建模语言, 是可以对软件密集型的系统的制品来进行构造、详述、可视化和文档化的一种计算机图形语言。本文将会详细探讨一下基于UML的软件体系结构的开发方法。

关键词:软件体系结构,UML,面向对象

参考文献

[1]韩幸才.基于UML的ICU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2.

[2]朱贤友.基于UML的公共选修课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0.

[3]李庭磊.基于UML描述的软件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

[4]石琳.探讨基于UML的软件体系结构开发方法[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

体系结构开发 篇2

在B/S体系结构系统中,用户通过浏览器向分布在网络上的许多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对浏览器的请求进行处理,将用户所需信息返回到浏览器。B/S结构简化了客户机的工作,客户机上只需配置少量的客户端软件。服务器将担负更多的工作,对数据库的访问和应用程序的执行将在服务器上完成。浏览器发出请求,而其余如数据请求、加工、结果返回以及动态网页生成等工作全部由Web Server完成。实际上B/S体系结构是把二层C/S结构的事务处理逻辑模块从客户机的任务中分离出来,由Web服务器单独组成一层来负担其任务,这样客户机的压力减轻了,把负荷分配给了Web服务器。这种三层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这种结构不仅把客户机从沉重的负担和不断对其提高的性能的要求中解放出来,也把技术维护人员从繁重的维护升级工作中解脱出来。由于客户机把事务处理逻辑部分分给了功能服务器,使客户机一下子“苗条”了许多,不再负责处理复杂计算和数据访问等关键事务,只负责显示部分,所以维护人员不再为程序的维护工作奔波于每个客户机之间,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功能服务器上程序的更新工作。这种三层结构在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任何一层的改变不会影响其它层的功能。

3.2  B/S三层体系结构的不足

经过近一两年的应用,B/S体系结构也暴露出了许多不足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由于浏览器只是为了进行WEB浏览而设计的,当其应用于WEB应用系统时,许多功能不能实现或实现起来比较困难。比如通过浏览器进行大量的数据输入,或进行报表的应答都是比较困难和不便的。

(2) 复杂的应用构造困难。虽然可以用ActiveX、Java等技术开发较为复杂的应用,但是相对于发展已非常成熟C/S的一系列应用工具来说,这些技术的开发复杂,并没有完全成熟的技术供使用。

(3) HTTP可靠性低有可能造成应用故障,特别是对于管理者来说,采用浏览器方式进行系统的维护是非常不安全与不方便的。

(4) WEB服务器成为对数据库的唯一的客户端,所有对数据库的连接都通过该服务器实现。WEB服务器同时要处理与客户请求以及与数据库的连接,当访问量大时,服务器端负载过重。

(5) 由于业务逻辑和数据访问程序一般由JavaScript、VBScript等嵌入式小程序实现,分散在各个页面里,难以实现共享,给升级和维护也带来了不便。同时由于源代码的开放性,使得商业规则很容易暴露,而商业规则对应用程序来说则是非常重要的。

;  为克服以上不足,在原有B/S体系结构基础上,采用一种新的.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在该种结构体系中,一些需要用WEB处理的,满足大多数访问者请求的功能界面(如信息发布查询界面)采用B/S结构。后台只需少数人使用的功能应用(如数据库管理维护界面)采用C/S结构。组件位于WEB应用程序中,客户端发出HTTP请求到WEB SERVER。WEB SERVER将请求传送给WEB应用程序。WEB应用程序将数据请求传送给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将数据返回WEB应用程序。然后再由WEB SERVER将数据传送给客户端。对于一些实现起来困难的功能或一些需要丰富的HTML页面,通过在页面中嵌入ActiveX控件来实现。

采用这种结构优点在于:(1)充分发挥了充分了B/S与C/S体系结构的优势,弥补了二者不足。充分考虑用户利益,保证浏览查询者方便操作的同时也使得系统更新简单,维护简单灵活,易于操作。(2)信息发布采用B/S结构,保持了瘦客户端的优点。装入客户机的软件可以采用统一的WWW浏览器。而且由于WWW浏览器和网络综合服务器都是基于工业标准,可以在所有的平台上工作。(3)数据库端采用C/S结构,通过ODBC/JDBC连接。这一部分只涉及到系统维护、数据更新等,不存在完全采用C/S结构带来的客户端维护工作量大等缺点。并且在客户端可以构造非常复杂的应用,界面友好灵活,易于操作,能解决许多B/S存在的固有的缺点。(4)对于原有基于C/S体系结构的应用,可以非常容易地升级到这种体系结构,只需开发用于发布的WWW界面,可以保留原有的C/S结构的某些子系统,充分地利用现有系统的资源。使得现有系统或资源无需大的改造即可以连接使用,保护了用户以往的投资(5)通过在浏览器中嵌入ActiveX控件可以实现在浏览器中不能实现或实现起来比较困难的功能。比如通过浏览器进行报表的应答。另外,在客户端ActiveX控件的加盟,可以丰富HTML页面,产生另人惊奇的效果。(6)将服务器端划分为WEB服务器和WEB应用程序两部分。WEB应用程序采用组件技术实现三层体系结中的商业逻辑部分,达到封装源代码,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Internet应用程序大部分属于分布式应用程序,采用组件技术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处理能力能够随着用户数量、数据量所需性能的提高而增加。COM的无逢扩展集COM+,有着如内存数据库、负载平衡等强大的功能。

4        实例

下面以某学校学生管理系统为例说明B/S结构软件的设计方法,该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与COM+技术相结合。通过该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对学生的学籍、学生的日常表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教师、学校的资产进行管理与维护。任课教师可以通过浏览器查询所教班级学生各种相关信息。学校管理人员通过浏览器对学校的学生、教师等信息进行管理与维护以及有关查询统计功能。学校资产管理人员通过C/S体系结构实现对学校资产的管理维护。

本系统结合了ASP技术和COM+技术,是一个三层结构。表示层由ASP页面组成,用以实现WEB页面显示和调用COM+组件,业务逻辑和数据访问由一组用VC实现的COM+组件构成。为了便于维护、升级和实现分布式应用,在实现过程中,又将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分离开,ASP页面不直接调用数据访问层,而是通过业务逻辑层来调用数据库。

4.1   COM组件技术应用

该系统的实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数据库、COM+组件和ASP页面。其中数据库与ASP页面的实现与一般B/S结构的WEB应用相似。COM+实现可分为三个步骤:COM+组件的设计、COM+应用程序的生成和组件注册、基于属性编程。该管理系统利用VC中的ATL开发COM+组件。下面是该系统中一个定制组件部分主要代码

在showscore.asp页面中接受、辨别用户的查询请求,做出不同的查询处理。当客户的身分为教师或教务员时,可以查询所有学生的成绩;当客户的身分为学生时,只能查询本人的成绩。

定制COM组件Score.dll进行查询处理。首先设计该组件的接口,为组件设计四个属性:SubjNo(课程号),Term(课程所属学期),ClassNo(班级号)和StuNo(学号)。定义两个方法RequeryScores和RequeryAllScores,分别对教师、教务部门和学生的请求做出相应的处理,并将查询结果集返回给用户。

以下是实现该组件Score.dll接口描述以及实现方法的部分代码,从中可以看到组件的接口是如何实现的:

import “ocidl.idl”;

[

object,

uuid(46C01798-BE39-4FC0-A25D-718BA31DFADC),

dual,

helpstring(“IStudentScore Interface”),

pointer_default(unique)

]

interface IStudentScore : IDispatch{

[propget, id(1), helpstring(“课程号”)] HRESULT SubjNo([out, retval] BSTR *pVal);

[propput, id(1), helpstring(“课程号”)] HRESULT SubjNo([in] BSTR newVal);

//其它接口部分从略

[id(5), helpstring(“method RequeryScores”)] HRESULT RequeryScores(([out,retval]LPDISPATCH* ppRecordset));

};

STDMETHODIMP CStudentScore::RequeryScores

{

HRESULT hr=S_OK;

IobjectContext* m_spObjectContext=NULL;

//利用ADO访问数据库

::CoInitialize(NULL);

_RecordsetPtr      pRecordSet=NULL,pRecordSetClone=NULL;

BSTR bstrDSN=::SysAllocString(L“Provider=SQLOLEDB.1;Persist Security Info=True;

Password=;Initial Catalog=pubs;Data Source=zhudamiing;User ID=sa”);

BSTR bstrSQL;

try{

GetObjectContext(&m_spObjectContext);

pRecordSet.CreateInstance(__uuidof(Recordset));

//根据查询要求(查询所有课程、查询特定学期所有课程、查询指定课程、查询

//特定学期某一课程)进行不同操作生成相应SQL语句,程序具体处理从略

pRecordSet->CursorLocation = adUseClient;

pRecordSet->Open(bstrSQL,bstrDSN,adOpenKeyset,adLockOptimistic,adCmdText);

pRecordSet->PutRefActiveConnection(NULL);

pRecordSetClone = pRecordSet->Clone(adLockOptimistic);

pRecordSetClone->QueryInterface(IID_IDispatch, (void**)ppRecordset);

pRecordSet->Close();

pRecordSet = NULL;

::SysFreeString(bstrDSN);

::SysFreeString(bstrSQL);

//事物成功完成,则提交该事物

I f(m_spObjectContext-)

m_spObjectContext->

;SetComplete();

}

catch(_com_error &e){

if(m_spObjectContext) //事物失败,回滚事物处理

m_spObjectContext->SetAbort()

// 其他错误处理,从略

}

return hr;

}

RequeryAllScores()实现部分从略。另外ASP调用实现部分比较简单从略。

组件编译结束后可以用COM+组件服务管理工具来管理COM+组件及其所在的应用程序。COM+组件服务是个图形界面的管理工具,利用它可以安装和发布组件、配置组件及其所在应用程序的属性,以实现组件安全性、MTS支持、排对组件、设置组件构造参数等。

4。2  ActiveX技术应用

在本系统中许多报表的打印如学生成绩打印、学籍报表、学籍卡打印等需要特殊的格式。而浏览器所提供的打印功能无法实现。为此可采用ActiveX技术,实现在WEB环境下的本地端打印和报表生成。具体实现过程为:(1)WWW服务器在接到用户请求后调用WEB应用程序中的相应组件,通过组件访问数据库,对数据处理生成报表数据,以文件形式存储于WEB服务器中相应目录下。(2)WWW服务器向用户浏览器发送内嵌ActiveX控件的HTML页面,并在HTML页面里的(OBJECT)标志中的param属性里指明数据文件的URL地址。(3)HTML页面根据所提供的ActiveX标志从WWW服务器上下载ActiveX控件到本地端,并在浏览器里执行。ActiveX控件在客户浏览器里完成初始化工作以后,则需直接与服务器端联系,以获取报表数据。ActiveX控件与服务器端的连接采用HTTP协议所提供的GET方法,根据数据文件在WWW服务器上的URL地址,直接将数据文件从WWW服务器下载到本地端。(4)对数据文件进行解析,输入到控件的存储显示模块里,用以存储显示。(5)当用户按下打印按钮时,ActiveX调用打印模块进行打印输出。

5   结束语

随着INTERNET普及,基于B/S体系结构开发应用程序变为流行的方式。将组件技术应用到B/S体系结构中,实现业务逻辑封装,提高软件的可重性和可维护性。

参考文献:

[1]余英 ,梁刚 VC实践与提高COM和COM+篇.   中国铁道出版社

[2]林子禹等 基于WEB与组件技术的企业应用系统设计模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6.

[3]夏骄雄等  基于Intranet的管理信息系统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4

[4]楼伟进,应飚.COM/DCOM/COM+组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2000、4.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研究 篇3

[关键词] 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一、引言

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机器、厂房、设备甚至资金,成为企业中最为宝贵的资源。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传统企业所看重的资金、设备、规模等都已不能再支撑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而学习、知识、灵活性和速度则成为现代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主要来源。根据资源基础理论,一个企业的核心资源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有价值、稀缺、不可完全模仿、不可替代。过去企业所看重的机器、设备、资金等都难以同时严格满足这四个条件,而企业所拥有的优秀人才完全满足作为企业核心能力的所有四个条件。因此,人力资源成为当今企业战略家眼中的战略性资源。然而,我国目前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都是不到位的,要么企业领导人没有把人当“宝”看,要么企业的文化或具体的政策措施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因此,探讨有效人力资源开发的环境和体制,对我国企业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人力资源开发文化

文化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文化本身也并不是生产力,它只是对生产力有促进或阻碍作用。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角度而言,建立一种合适的组织文化,直接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问题在于:对一个给定的企业而言,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呢?什么样的文化才是企业合适的文化呢?如果我们笼统地谈企业文化,那么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清楚。因为文化的合适性具有明显的“权变”特征,一种文化对企业A可能很适应,但可能不适应企业B。人们都知道,美国有两个著名的公司:微软和IBM。尽管这两家公司都是美国文化下诞生的,但它们却具有非常迥异的文化。在微软公司,企业文化是很“随意”的,员工穿衬衣、牛仔裤和运动鞋上班是随意的,工作的时间和地点也具有非常的弹性,雇员甚至可以在家里办公。在微软公司,上下级之间的等级也不是很严肃的。相对而言,IBM公司的文化是“古板”的,员工上班时间穿戴整齐,上下级之间等级森严,具有明显官僚体系特征。然而,两家公司都取得了或取得过骄人的业绩,都是当今世界著名的标杆型公司。

微软和IMB的案例表明,文化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别。但是问题仍然存在:什么是企业合适的文化?对这个问题,即使是文化问题的专家也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然而,如果我们丢弃笼统的企业文化概念,转而关注企业文化中最核心的和最恒久的部分,那么這个问题就能部分地得到解答。事实上,正如《基业常青》的作者柯林斯和波勒斯所揭示的,企业文化中最核心和最恒久的部分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尽管很多优秀的企业在规模、行业、产品等方面千差万别,甚至在文化的某些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但它们通常具有类似的核心价值观。从本文所探讨的人力资源开发角度来看,合适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以人为本”,将人看作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坚持将企业的成功建立在对人的有效开发的基础上,激发人的想象力与激情。

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与政策

仅有适合人力资源开发的文化环境,仍然不能保证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企业领导人并不是不重视人力资源,然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仍然难以奏效。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没有形成人力资源开发的合适机制和政策。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人力资源有效开发的基础,而适当的机制和政策则是人力资源有效开发的保障。一般而言,保证企业人力资源有效开发的机制和政策主要有:

1.文化传承机制。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然而,文化是容易破坏和消退的,特别是当企业经历大的危机和人事变动之后,过去的文化往往荡然无存。因此,即使是最好的企业文化,也需要传播、渗透和传承。建立企业的文化传承机制,就是要保证企业的好的文化能够得到延续和发扬。

2.优秀员工的甑别机制。对人力资源开发而言,关键是要对员工的能力和不足有准确的了解和把握,这样才能做到“知人善用”,也才能针对员工的不足采取有效的克服和提升办法。因此,无论在人才招聘还是在日常管理中,都要建立一套与企业自身特点相吻合的考核办法,全面识别不同的员工的才能与缺点,并加以分类归档。

3.激励约束机制。对企业而言,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更加困难和紧迫。激励机制就是要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企业员工的个人目标统一到企业的组织目标,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共赢”。企业的激励包含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者需要有效地结合。对收入水平比较高的企业而言,比较适合采用精神激励;而对于收入水平比较低的企业而言,则适合多用物质激励。约束机制就是要对员工的个人利益和短期利益进行有效的控制。过去人们总认为激励与约束两者是矛盾冲突的。不过,人们最终发现了激励相容原理,找到了实现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的办法或工具,这就是所谓的“股票期权”计划。通过对企业关键领导人的大规模股票期权奖励,一方面起到激励效应;另一方面通过设计股票期权的行权过程,克服企业领导人的短期化倾向,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4.人力资源政策。除了人力资源的激励约束机制外,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也需要给予支持。从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薪酬管理、晋升等各个方面,都要围绕企业如何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如何留住最优秀的人才,如何做到人尽其才这三个方面来制定政策。

四、人力资源开发活动

有了良好的企业文化,建立了有利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和政策,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最后工作就是采取具体的行动。一般而言,如下四个方面的行动有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

1.内部接班人活动。对中国的企业而言,应该尽量多采用内部人接班,只有当企业内部人才实在缺乏,不得不从外面找人时,才从外面“聘请”,而且要聘请那些对企业比较熟悉,认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人。一般而言,从外面选择企业接班人的最大风险是文化和战略的非传承性,很多企业是在经营出现危机的时候才从外部请人的,这种情况下请来的领导人很容易推翻前任的经营理念和战略。而从企业内部提拔接班人有很多的优点:第一,企业对内部的员工比较了解;第二,能够保证文化和战略的连续性;第三,可以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晋升的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建立学习型组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前提是企业必须有“人力资源”,如果员工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水平太低,那么企业也就无法开发。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学习型组织。组织的学习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有计划的学习、培训;二是员工非计划的自觉学习。企业需要创建一种鼓励员工学习和进步的文化,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

3.员工满意活动。对企业而言,致力于员工满意计划,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才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员工满意活动不是指任一单个的活动,而是指任何有助于使员工满意的活动的总称。员工满意活动中,首先涉及的是工资或薪酬问题。企业应该能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同时保证分配过程和结果的公正性。其次,可以适当开展工作丰富化运动,减少员工因长年从事单一枯燥工作带来的倦怠。第三,知人善用,赋予员工适当的责任和权利,允许员工在创新性活动中犯错。第四,全面的质量责任制度,强调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顾客。第五,开展员工满意大检查,分析员工不满意的地方,并持续地加以改进。第五,建立一套严格的内部晋升机制,将员工的发展放在企业对员工进行激励的重要位置。

4.持续改进计划。持续改进计划是引导和激励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企业的业务活动和流程进行持续不断地完善,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稳步提升。比如,深圳的华为就开展了“小改进、大奖励”的活动,并将此明确为公司的制度。

五、结论

本文从企业文化、机制/政策和活动三个层面探讨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体系。认为企业首先需要建立一种“以人为本”,将企业的成功构建在对企业人力资源持续有效开发基础上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文化。其次,企业至少需要建立文化传承、优秀人员甑别、激励约束三大人力资源开发的机制,以及在日常管理中围绕“如何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如何留住最优秀的人才,如何做到人尽其才”的人力资源政策。最后,企业可以通过实施内部接班人计划、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员工满意活动和持续改进计划等活动,对人力资源进行具体开发。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所讨论的企业人力资源机制/政策和活动,并非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机制和活动,而只是这些机制和活动中的典型。

体系结构开发 篇4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促进各行各业发展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社会经济效益。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是一种新思路、新规范、新过程中的一项专业技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关的方法学将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创新、完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系列的开发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1 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体系结构的概述

1.1 计算机信息系统

系统开发环境主要指计算机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关生命周期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以以一主流的形式运行。现阶段,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关的组织进行管理、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开发时属于生命周期范围之内。同时,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时,不管属于哪一种范畴形式都可以通过一些支持的论证方法技术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研究出来的系统具有一定的范畴作用。另外,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时,还要保证通过相关的开发环境进行完善,从而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开发出的数据信息具有一定的联系、支持、控制作用。

1.2 开发方法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指将一些方法与技术进行包装,并通过不断的研究形成一种全新的思想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具有较为综合、详细的描述。在对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么可以通过驱动的形式进行操作。一些常见的典型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快速原型法、结构化方法等。其中开发生命周期方法主要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专业技术人员为其设置定对应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开发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具有一个完整的框架结构。总之,生命周期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关的策划、执行、控制信息系统进行开发,并保证所有的开发工作就具有一定的科学作用[1]。另外,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还需要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发开过程中具有相关的生命周期,并保证这个生命周期以一个阶段的形式出现。

2 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体系结构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主要开发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系统开发生命周期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中的生命周期方法在实际使用时,可以通过任务分解形式进行操作,主要指将传统的开发阶段进行研究、创新、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全新的开发方法,可以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全方面的规划、分析、设计、研究。在对任务分解过程中还可以将系统以优先结构的形式进行操作,并将已经开发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阶梯模型、螺旋模型、循环模型等形式展现出来。

在开发时还可以将这两者进行融合,并形成一个全新的生命周期方法和快速原型法,其中的生命周期方法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操作方法,主要以瀑布模型的形式进行开发,将现有的结构进行创新、完善,并按照制定要求进行操作。而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中的各个阶段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为严格的先后次序关系,因此,在一个阶段开发完成之后要通过制定的形式进行第二阶段的开发,求。另外,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具有阶段性、顺序性、依赖性较强的特点,在操作时可以将其中的现有的结构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使计算机系统的相关数据观点可以被有效的正式下从,从而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并保证其质量与效率。虽然说这种方法在操作时可以有效的保证其质量,可以满足计算机系统用户的需求,但是这种方法长期的使用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指其中的通讯质量较低,只有通过国内外专业技术人员不断的研究,才能从解决这一问题;

快速原型法是通过国内外专业技术人员不断研究所得出的专业开发方法,这种方法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的经济效益,促进现代化技术快速发展。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通过基本模型和循环模型的形式进行操作,并形成一个全新的原型化模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该模型在运行时可以通过反复的运行将原有的系统进行完善。在原型化模型建立过程中,可以使用大量的模拟仿真技术进行操作,因此,在开发方法模型又被称作为仿真模型。快速原型法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对一些商品的开发、研究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作模型,这种模型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可以有效的满足计算机信息系统用户的需求[2]。

2.2 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数据一项业务系统,因此,在对其建立计算机模型时需要将其中的业务关系与模型系统之间的关系放映除了开,只有这样才能将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特征、功能、数据、对象等方面因素展现出来。如果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时使用传统的结构方法进行操作,就会导致二者之间的关系很难建立。而使用信息工程方法就可以将其中的数据关系站在计算机数据中的角度进行封装。面向对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发方法将其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封装,并将其以一个整体的角度形式建立。

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主要由结构化方法、信息建模方法、面向对象方法:

其中的结构化方法主要指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可操作、严格、重复的原则,同时结构化方法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相关数据流的角度形式进行操作,并将现有的工作任务进行管理。结构法在使用过程中其思想原理极为简单,主要对一些计算机信息系统项目进行逐步求精、模块化设计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研发出来的程序模块具有较为完整的控制结构;

数据建模方法,主要将一些数据信息通过相关的数据组织进行存储、建立,并通过专业技术人员不断的研究形成一种全新的驱动方法,而数据模型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就是驱动方法。驱动方法在操作时候,可以一些代表性的技术和工具进行操作,并将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业务领域、信息模块等部分划分出来。通过数据模型的建立可以有效的将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面向对象方法:该种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与前两种的操作方法相差甚远,面向对象法是一种过程中技术中的产物,在实际操作时,可以将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以一个包装的形式总结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些数据信息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面向对象方法在使用时,可以根据计算机系统相关用户制定一个对应的思维模型,并保证该模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科学性、合理性。如果在制定思维模型过程中,以计算机用户主观的形式进行操作,那么会直接将其中的客观世界感应出来,从而更好的让人们了解更多的计算机模型。

任何一种具有较强生命力的模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都与人类的思想观、价值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人类世界思维方式的了解来制定相关的模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该模型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生命力[3]。而面向对象方法的实质内容就是由简单的形式到复杂的形式进行操作,这种方式在实际操作时可以更好的贴近人类的对世界的认知,并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以面向对象方法进行转变。

2.3 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技术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任何一种计算机技术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相开发技术进行开发,因此,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属于一种全新的开发技术。该技术在使用时具有分析、结构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等相关功能。同时,在对该技术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其中现有的生命周期系统开发方法与其他开发方法相结合,比如说常见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快速原型法进行操作,并将其进行创新、完善,形成一种全新的就技术。同时,这种技术在使用时还可以通过结构化方法、面向化方法进行操作。

2.4 系统开发环境

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系统开发环境主要通过对现有计算机系统的开发、研究形成应该全新的技术方法,并在计算机系信息系统中应用。而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相关数据信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可以得到生命周期方法将原有的计算机程序阶段进行操作、开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开发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质量得到保障。因此,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实际开发过程中还属于一种对应的工具范畴,其主要的使用目的就是以支持工具方法的形式将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开发、创新,此并从根本上做好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从而提高开发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实现自动化操作。

2.5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机构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的开发工作属于一种项目管理工作与技术运行工作。因此,在对其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将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相关数据信息以资源的形式进行整理、应用、控制。另外,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还可以使用多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对计算机系统开发工作中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控制、管理,并运用多种计算机方法进行操作。

总结:

本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体系结构进行了简单的研究,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体系结构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使用典型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快速原型法、结构化方法等可以有效的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摘要:通过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不断的研究、创新,已经在其中研究出了很多的方法与技术,这些方法与技术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来说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比如说一些常见的典型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快速原型法、结构化方法等。这些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都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主进行操作,在使用时也遵循着自身独有的原理,可以在指定的范围内进行操作,不同的方法有着不同的功能,之间的出发点也有着很大的差距。现阶段,这些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不慎就会导致这些方法会以一个混乱的形式出现,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只有对这些方法进行不断的研究,再为其制定出对应的分类框架,才能将这些方法的自身功能发挥出来。基于此,本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体系结构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体系结构

参考文献

[1]陈元海.大型MIS系统开发实施方法及工程化管理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0.

[2]梁洪亮.支持多安全政策的安全操作系统的研究与实施[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2.

体系结构开发 篇5

1系统介绍

具体说来,该试验台系统具有以下优点:可进行五种不同型号变速器及其扩展类型变速器的性能测试;自动测试过程可智能控制;短时间内可完成综合性能(换档、加载、同步器)测试;运行参数可实时显示;可进行故障的自动检测、报警及处理等。

1.1系统硬件介绍

本系统采用双变频电机模拟汽车变速器实现工况,从而实现对变速器性能的真实检测。电机的控制通过西门子6SE70系列变频器来实现。该系统变频器采用交流矢量控制技术,对大功率交流电机实现了精确控制。因为该系统中变频器数量不多、数据传输量不大,采用RS485总线来实现工控机与变频器之间的通讯,满足了实时性要求。由于PLC控制稳定、可靠,所以自动换档执行机构(机械手)采用PLC控制器来实现不同型号变速器的自动换档动作。

图1系统结构图

1.2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工业过程控制软件往往需要具有很强的通讯能力、现场数据的实时检测能力及强大的数据库、良好的图形界面。组态王6.01采用全新中文Explorer界面并拥有丰富的绘图工具和庞大的图形库(包括大量的工业标准元件),支持多媒体和ODBC数据库提供的功能、具有强大的控件和控制语言,使用灵活、方便,提供给用户一方便的集成开发环境,使开发者可快速构造应用系统。它还具有强大的通讯能力和良好的开放性。本系统控制软件基于组态王6.01二次开发,实现了测试过程的控制、测试数据的实时显示,而且缩短了开发时间。

2系统体系结构

2.1系统要求

厂方要求试验台系统能够在线检测变速器的综合性能,包括以下试验:①各档换档试验;②变速器加载能力测试;③变速器操纵(同步器)性能的测试;④跳档检测;⑤变速器的疲功寿命试验;⑥传动效率试验。

工作性能要求为:

(1)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2)测试数据报表和测试及故障诊断的界面友好;

(3)台架试验方法科室、规范,达到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台架试验方法国家标准;

(4)在同一台架上对不同种变速器完成测试功能。

2.2系统体系结构

系统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系统分为三大模块:①控制部分;②换档机械手部分;③试验台机电部分。控制部分以计算机为中心,控制软件根据现场数据和当前工作状态控制系统的流程、任伤分配、指令发送、故障检测等;通过板卡通讯向PLC机械手发送换档控制指令、通过RS485总线变频器发送测试所需的转速和加载扭矩信号。控制部分还包括变频器、现场数据采集卡(PCL818L)、PLC控制器。变频器可以实现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无级调速。变频器选用西门子6SE70系列变频器,该系列变频器采用交流电机的矢量控制技术对电机进行控制。矢量控制也叫磁场定向控制。它的基本思路是利用d-q旋转坐标变换,将定子电流分成励磁电流id1和转矩电流iq1,在调速过程中保持转子磁链不变,即id1为常数,此时交流电机调速原理与直流电机相同。现场数据采集卡将现场采集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PLD控制器根据计算机发送的指令完成将换档信号转换为换机械手的执行命令。

换档机械手部分是控制部分的执行机构,机械手根据PLD发送的换档指令完成指公平的换档动作。

试验台机电部分是本系统是最终执行机构,完成将变速器驱动到相应转速和加载扭矩,以达到特定测试工况。机械部分包括两个功率比较大的变频电机和试验台架。本系统中电机的性能对整体性能影响很大,因而选用交流变频电机。该电机能满足高精度的扭矩、转速控制,而且功率足够大,可以满足本系统试验工况要求。工作时,加载电机工作在发电状态下,能量回馈到电网,大大节约了能源。试验台架包括离合器、传动机构和汽车变速器。因为试验时要达到高转速、高扭矩的工作状态,所以机械部分加精度要高。汽车变速器是本系统测试对象,为

了使装卸变速器的时间短,本试验台变速器的夹紧松开操作是通过油缸4轴连动压板来实现的。

2.3系统工作原理

系统采用双电机模拟汽车工况,其中驱动电机通过变频器的速度闭环控制模拟汽车的驱动机构,加载电机通过变频器的扭矩闭环控制模拟汽车加载。机械手根据计算机发出的指令信号完成对不同型号变速器的换档动作,从而能控制变速器换档到指定档位。在测试过程中,控制软件对系统的运行参数实时记录显示,并对温度、转速、扭矩、电流、完全罩到位信号等实时监控,遇到故障自动报警、自动分析。

3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实现

本系统控制软件是基于组态王6.01二次开发的、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本系统从功能上完成了自动试验、手动试验、单独换档试验、疲劳试验和效率试验。计算机自动试验是本系统的主要部分,在这种状态下计算机控制变速器的测试过程,包括:试验流程、试验过程中换档顺序、各个档位的转速给定、加载扭矩给定、系统协调、信号检测及处理等。在自动试验控制下,完成从空档到最高档位的换档和加载交替过程,接着完成从最高档位降低到最低档位的降档换档,最后完成倒档测试。手动试验是由人操作手动操作台的.扭钮完成的,其程序主要完成监测、报警功能。单独换档是应厂家要求对某一指定档位进行试验。疲劳试验和效率试验分别对变速器的耐久性和传动效率进行测试。组态王6.01有丰富的画面制作系统,支持无限色和二十四种过滤色,并具有丰富的图库和图库精灵、丰富的动画连接向导。利用组态王6.01界面开发系统可给各种控制模式开发生动的界面,非常形象、美观。由于自动试验过程是本软件系统的关键,故以下仅对自动试验进行讨论。

3.1接口通讯参数

组态王与I/O设备之间的通讯很方便,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通讯:串口通讯方式、DDE方式、板卡方式、网络节点方式、人机接口方式。组态王有丰富的数据类型,使用起来特别方便。

接口通讯参数如图3所示。

计算机通过检测现场数据,根据任务规划状态向PLC和变频器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

现场数据包括:变速器当前档位、转速、扭矩、通过拉压力传感所测得的挂档力、离合器开关信号、变速器夹紧信号、轴承温度等。其中与PLC的通讯利用组态王的板卡通讯方式,组态王与变频器通讯采用组态王的串口通讯方式,组态王与现场数据通讯通过PCL818L扩展板卡来实现。现场数据用于检测工作状态是否到位和故障报警等,如机械手是否换档到位是根据现场采集的速度之比和配方中的速比是否一致来判断的,而温度、转速等指标又是故障报警的依据。

3.2自动换档过程的实现

3.2.1自动换档过程流程图

自动换档过程流程图如图4所示。

自动换档过程要完成松开离合器、换档、闭合离合器的动作和定时加载以及档位的自动更替。由于松开离合器、换档、闭合离合器都是在电机运转的情况下工作的,因而每一动作命令的发出都要先检验其条件是否严格满足以保证安全。离合器松开的条件为:电机的转速必须在预设的范围内;档档的条件为:必须检测到离合器已松开;离合器闭合条件为:换档到位。如果条件不满足就等待条件满足,但是等待时间也是有限制的,故采用定时器计时的方法来控制顺序动作等待时间。当档位换到位时,按该档位的测试参数加载,加载一段时间就可以测得变速器的加载能力,因而加载的定时也采用定时器来完成。加载计时完毕,将进行下一档位的测试,在程序中进入换档准备过程。在换档准备过程中,当前档位标志更替为下一个测试档位的标志,档位参数(变比、档位、加载扭矩、加载转速)更改为下一测试档位的参数。

3.2.2基于组态王编程实现自动档换过程

组态王事件命令语言可以规定在事件发生、存在和消失时分别执行的程序。离散变量名或表达式都可以作为事件。当该事件刚刚发生时,该单元的程序只执行一次;当该事件存在时,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反复执行该单元程序;当该事件消失时,该单元程序只执行一次。事件命令语言存在时的循环执行程序与普通程序的while循环类似,但不完全相同。事件命令语言在事件存在条件下可以控制和调节系统循环执行的时间,因而有利于过程控制的定时操作。事件命令语言可以完成普通程序的if、while条件,同时可以达到定时功能。而且工业控制中很多都是通过离散状态变更来激发程序的流程。组态王命令语言形式很适合开发这种过程。

自动换档过程建立了多种工作状态:“换档准备”、“换档开始”、“换档成功”、“加载”、“运行”、“试验完成”等。以这些工作状态和计算机检测到的现场数据组合构成不同的事件,再以这些不同的事件之间相互激发、转换的逻辑关系实现自动换档过程的逻辑关系。

这里采用了组态王事件命令语言中事件存在时循环的定时功能。当程序进入定时器状态时,

采用计数器进行倒计时,事件存在时命令语言其它的程序都处于不被激发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通过设定计数器起始计数值n和事件命令语言存在时循环执行一次的时间t,可以设定定时器的定时T(T=n×t)。

组态王还具有配方功能。在制造领域,配方用来描述生产一件产品所用的不同配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具生产过程中一些变量对应的参数设定值的集合。不同型号变速器和不同档位的测试参数(转速、加载扭矩等)数据结构类型是一致的,只是比例关系不同,因而采用配方功能比例方便。

该软件系统具有连网功能,可以远程检测现场工作状态,可并入企业的CIMS系统。

创新升级调结构 开发新品拓市场 篇6

据悉,该公司成立于1995年5月,现有员工325人,其中科技人员48人,占地面积8.8万平方米。公司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共同研制开发的全国首条万吨醪糟自动化生产线,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中国无醪糟自动化生产线的空白。2001年通过了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2年获出口食品卫生注册,2003年获自营进出口经营权,2005年通过了HACCP认证。生产的产品有醪糟、糯米粉、女儿春醪糟饮料、汤圆心子、免煮汤圆、灯影豆干、米酒等7个品种80多个规格,年综合生产能力2万吨,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成都、重庆等2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加拿大、英国、荷兰等10多个国家。

公司始终秉承“以质量求生存、靠创新促发展、抓管理出效益”的经营理念。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大力发展糯稻产业,带动农户持续稳定增收。以创新为动力,开发传统醪糟、糯米粉产品,做强做大东汉龙头企业,为把达州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发挥积极作用。

坚持创新发展,做大东汉产业

据了解,2015年,该公司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经济形势,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迎难而上求创新,在结构调整、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开放合作、技改扩能、糯稻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成效,实现了预期目标。创新升级,开发新品。公司先后与重庆德庄农业开发公司等多家公司合作,研发定制生产的德庄浓香清爽型米酒在德庄公司全国500多家分公司上市销售。研发生产的“摇摇米”清汁饮品投放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研发生产的禾萃原酿醪糟新产品,原汁原味、醇甜酒香、安全卫生、包装精美,已规模生产、批量上市。目前,该公司正在与多家大型企业集团洽谈合作事宜,共谋大业,共同发展,均已达成多项共识。

坚持服务“三农”惠农利民助增收

糯稻产业是大竹县委、县政府重点扶持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公司在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过程中,着力把企业办成服务“三农”、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惠农型企业。据该公司董事长唐祥华介绍,2014年,公司在大竹县月华、柏家、神合、柏林、庙坝、莲印、李家、石河等20多个乡镇、80多个村发展糯稻基地8万余亩。建成了双拱至欧家210国道沿线的连片糯稻产业带,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化惠农措施。一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产前抓技术培训。三是给予基地农民农机具费用补贴。四是提供糯稻发展工作经费支持。五是免费提供糯稻种子。六是实行保护价和高于市场价收购。2014年,糯稻基地直接带动农户3.5万多户、10万多人,订单合同8万余亩,基地糯稻收入15558万元,与同等面积的杂交稻相比,增加纯收入4460多万元,户均增收1200元,人均近500元。一粒糯米致富十万农民,糯稻产业已成为大竹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坚持技术改造,增强企业实力

公司是四川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糯米粉主要供应商之一,还是三全食品公司出口产品专用糯米粉供应商。公司糯米粉年产量7000吨,远远不能满足思念、三全及市场所需。根据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为了做强做大东汉醪糟产业,提高企业效益,公司拟实施“年产醪糟、糯米粉、饮料等系列产品5万吨生产线技改扩能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第一期计划投资6000万元建设“3万吨糯米粉生产线项目”。2014年10月破土动工,新建糯米粉生产线的设施设备已进行完选型、定型、合同签订,目前设备正在陆续运至公司安装现场。2015年5月底完成钢结构工程。2015年6月生产线厂房建成,今年8月生产线设施设备安装调试,9月进行试运行,10月正式投产。到2015年底,糯米粉生产能力新增3万吨,总规模达到3.7万吨。将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糯米粉生产加工基地企业。

坚持科学规划,做大龙头企业

“十二五”末,公司“东汉”牌“东柳”牌醪糟系列产品达到1万吨,汤圆粉(糯米粉)0.7万吨,汤圆心子0.1万吨,免煮汤圆0.1万吨,饮料0.2万吨,米酒等0.2万吨,形成年生产醪糟、糯米粉等七大系列产品2.3万吨。销售收入达1.5亿元,利税达到1650万元。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开发醪糟、汤圆粉、速冻汤圆、米酒、黄酒、果疏保鲜脱水产品等。新建糯稻基地1万亩,达到8万亩产业化糯稻基地,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十三五”期间(2016年—2020年),公司在原有“东汉”牌醪糟、汤圆粉系列产品的基础上以安全卫生、绿色环保、营养健康为宗旨,强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速冻食品、保健食品、保健饮料、有机食品、高新食品、战时食品、旅游食品、果疏保鲜食品、功能食品等。形成以糯米粉为主导产品的综合产量6万吨,其中糯米粉达到4万吨,醪糟、饮料等2万吨,收入达到4.5亿元,利税0.55亿元。新建糯稻基地5万亩,达到13万亩优质糯稻基地,带动6万户农户增收,真正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中国醪糟大王,成为大竹县的标志产品。

体系结构开发 篇7

1 软件体系结构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位置

软件的开发过程可划分为从概念直到实现的若干阶段, 包括:问题定义、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测试、运行与维护等。软件体系结构的建立位于需求分析之后、软件设计之前。下面从各个阶段的功能出发, 分析这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1) 需求分析阶段。该阶段主要是根据需求, 决定系统的功能, 在此阶段, 设计者应对目标对象和环境做细致深入的调查, 收集目标对象的基本信息, 从中找出有用信息, 这是一个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的过程, 结果是软件规格说明。

(2) 建立软件体系结构阶段。设计者主要从结构的角度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 选择恰当的部件、部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对它们的约束, 最后形成一个系统框架以满足用户需求, 为设计奠定基础。

(3) 设计阶段。主要是对系统进行模块化并决定描述各个部件间的详细接口、算法和数据类型的选定, 对上支持建立体系结构阶段形成的框架, 对下提供实现基础。

(4) 实现阶段。将设计阶段设计的算法及数据类型用程序设计语言进行表示, 满足设计、体系结构和需求分析要求, 从而得到满足设计需求的目标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在系统开发的全过程中起着基础的作用, 是设计的起点和依据。同时也是装配和维护的指南。

2 软件体系结构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作用

软件体系结构在系统开发的全过程中起着基础的作用, 是设计的起点和依据, 同时也是装配和维护的指南。良好的软件体系结构对于软件系统的重要意义在软件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都有体现。

在系统分析阶段, 软件体系结构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方面, 借助于软件体系结构进行描述, 可以使问题得以进一步抽象, 使整个系统更易于被系统分析设计人员把握, 更清晰地认识系统, 完善对系统的理解, 还可为系统分析设计人员提供新的思路。另一方面, 它能够帮助软件系统的各有关权益方形成统一认识, 互相交流。在软件开发过程中, 软件体系结构对系统生命周期的影响最大。

软件体系结构是系统实现的基本约束, 即系统的后继开发工作要遵循体系结构所描述的设计决策;软件体系结构决定了开发和维护项目的组织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也会反映到开发工作的分解, 以及项目的人员组织。软件体系结构对于软件质量控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好的软件体系结构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体系结构技术的研究, 使软件重用从代码重用发展到设计重用和过程重用, 实现多层次的软件重用。

3 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主要阶段

所有软件开发方法都要解决从需求到实现之间的转换问题。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包含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1) 通过对特定领域应用软件进行分析, 提炼出其中的稳定需求和易变需求, 建立可重用的领域模型。依据领域模型和用户需求, 产生应用系统的需求规格说明。

(2) 在领域模型的基础上, 根据需求规格说明提炼出特定领域的软件体系结构。这是系统的高层设计, 其目标是通过重用领域体系结构库中已有的高质量的体系结构, 或生成最适合该用户需求的体系结构, 并加以提炼入库, 以备将来的重用, 并在此体系结构的指导下, 把系统逐步分解成相应的组件和连接件, 直至组件和连接件可以被设计模式和面向对象方法处理为止。

(3) 这个阶段主要解决具体组件和连接件的设计问题。通过重用可重用组件库中模式、对象和其它可重用的设计件, 或重新设计的组件, 并提炼入库;然后通过具体的编程实现, 就可得到可运行的程序。

4 软件体系结构的理论指导软件设计的优点:

(1) 能识别出重要的通用范型, 这样就能理解系统与系统之间的高级关系, 新系统能在旧系统的基础上经过变换得到。

(2) 使软件系统设计成功的要素是正确的体系结构, 错误的体系结构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软件体系结构可作为满足需求分析的框架, 为系统的设计和管理提供技术和管理的基础。

(3) 软件体系结构风格通常对分析和描述复杂系统的高级属性是必要的。

(4) 便于软件重用, 体系结构可帮助解决软件重用所遇到的障碍, 对系统部件约束最小的地方重用性最大, 而作为系统早期设计的体系结构对部件的约束最小, 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重用为软件重用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

摘要:软件体系结构的使用是提高软件开发质量、减少软件开销和促进软件生产率提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从软件生命周期的角度阐述了软件体系结构实践及相关内容。

关键词: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软件开发

参考文献

[1]何炎祥等:《软件体系结构中五种常见风格的剖析》[J].计算机工程, 2000, 10.[1]何炎祥等:《软件体系结构中五种常见风格的剖析》[J].计算机工程, 2000, 10.

体系结构开发 篇8

计算机组装、操作系统配置以及常见故障排除是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属于实践性很强的知识单元。许多高校受到经费、场地、设备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实验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尝试利用Flash工具及其编程技术对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项目进行可视化实验环境仿真,实现在普通计算机上营造适合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虚拟实验环境,部分甚至全部代替传统实验操作项目。虚拟实验教学可以节约成本,突破实验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提高学习者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1]。

1计算机体系结构虚拟实验系统设计

虚拟实验是指借助 于多媒体、仿 真和虚拟 现实等技术,在计算机上 进行传统 实验各操 作环节的 模拟和仿真[2]。在涉及计算机体系结构相关实验中,学生往往由于操作不熟练,缺少直观感受,无法深入理解计算机体系架构,对于常见故障排查无从下手,容易导致设备受损,不能按时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离开实验室后又无法进行自主练习,从而影响了整个实验教学效果。因此,开发一个简单易用的虚拟实验系统十分必要。

计算机体系结构虚拟实验系统设计有3大模块:计算机虚拟组装、操作系统安装与备份、计算机常见故障,其主要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本系统以计算机硬件组装虚拟实验的设计与开发为主模块,计算机常见故障诊断虚拟实验需要建立在虚拟装机实验完成的基础上,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与备份虚拟实验则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进行设计。

1.1虚拟装机模块

该模块分4个子模块:1主板安装:包括CPU、风扇和内存条的安装;2显卡安装:包括主机和显卡的安装;3机箱内安装:包括光驱、硬盘和电源的安装;4机箱外安装:包括显示器、鼠标和键盘的安装等。

1.2故障排除模块

该模块包括计算机常见故障和典型案例。常见的计算机故障有主板故障、CPU故障、内存故障、显卡故障、硬盘故障等。

1.3系统安装模块

这一模块主要涉及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软件环境设计,以视频教学为主,辅以文字说明。

2计算机体系结构虚拟实验系统实现

本系统采用FlashCS5.5软件并结合软件工程法进行开发,以Flash自身的ActionScript3.0代码进行事件的编译与处理。ActionScript是Flash内置的编程语言,用它作为动画编程,可以实现各种动画特效及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成本低。

本虚拟实验系统内容分为6个部分:首页、配件介绍、视频教学、虚拟装机、系统安装、故障排查。

2.1配件介绍

配件介绍包括5个部分,分别为三巨头(CPU、主板、内存)、多媒体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和输入设备。这5个部分主要以文字的形式来介绍。

2.2虚拟装机

装机实验操作是整个系统的重、难点部分。主要由主板安装、显卡安装、机箱内安装、机箱外安装4部分组成,可实现对组装技能的学习与演练。装机实验具有视频演示与自主实验两种形式。视频演示播放教师组装硬件视频,帮助实验者了解组装步骤及相关硬件的连接。自主实验是将整个装机过程进行分解,让学习者自己动手操作学习各硬件组装过程,包括组装位置提示、操作注意事项等。实验过程中系统会进行检查并给予错误提示、正确连接位置引导等。

计算机主机的各个部分是分散的,在该系统中学生可以用鼠标随意拖动各个部件进行组装,如果想查看正确的组装过程,只需要用鼠标点击视频即可看到完整的组装实验演示。此模块需要实现的功能比较多,主要有:元件的显示与隐藏功能、元件之间的感应热区功能、元件的限制功能。热区感应代码是该实验的关键代码。安装CPU的示例代码如下:

本虚拟装机实验环 境提供可 操作的虚 拟实验器 械。Flash中的按钮元件可以创建用于响应鼠标单击、滑过或其它动作的交互式按钮,是制作交互动画的基础[3]。当学习者通过鼠标的点击在组装动画中按照步骤一步步组装时,能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完成实验项目。该系统能够规避实验设备损耗风险,使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点形象化、直观化,沉浸感强。

2.3视频教学

教学视频整合各种资源,具有生动形象、声画并茂、隐性知识显性化等特征,逐渐成为新媒体时代首选的学习资源[4]。视频教学这部分主要介绍了主机拆解和主机拆装的详细过程,利用Flash的FLV组件FLVplayback加载回放的FLV视频,FLV组件控制播 放视频、是否 自动播放以及控制回放,并且可以在source中设置视频地址,加载外部视频。

2.4系统安装

这部分主要介绍Ghost安装法、U盘安装法、硬盘安装法和光盘安装法,其功能实现与视频教学的形式相近,主要以FLVplayback组件添加外部FLV视频,以视频来讲解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并加以文字辅助。

2.5故障排查

该模块主要包括主板故障、内存故障、显卡故障、声卡故障等常见故障排查方法,并提供典型案例。通过常见故障案例,学习判断和描述造成故障的可能因素,思考故障的解决方法,为解决真实环境中的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结语

体系结构开发 篇9

我国现在的复杂电子系统自动测试系统在汽车、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近年来,由于电子系统种类不断增多,电子系统集成不断加大,传统的ATE已经难以满足当今电子系统快速发展的客观需求,主要不足在于:测试数据的开放性差、远程测试与保障能力低、测试效率低、并行测试能力欠缺、针对不同型号电子设备系统软件的开发成本高[1]。

测试集成环境(Testing Integrated Architecture,TIA) 是一种将分布式交互仿真体系结构[2,3]应用于测试领域的开放体系结构。TIA中间件[4]能够实现分布式资源应用之间的信息交互,并为信息交互提供数据的安全性保障。测试集成环境TIA可以通过添加资源应用的方式快速构建ATE方案,通过配置对象模型、实体及发布订阅关系可针对不同的UUT型号快速配置资源应用之间的信息交互格式,通过ATE软件资源的应用框架快速配置UUT基本信息、测试方案及故障诊断专家库。

1基于TIA的ATE软件架构

图1为基于TIA的信息化体系结构ATE软件架构的示意图。图1中,TIA软件框架由资源应用(组件)、公共设施和基础工具3部分构成。

资源应用是组成测试方案的基本单位,能够在测试过程中执行相应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使用资源应用的框架快速配置UUT基本信息、测试流程、诊断专家库等信息。方案的运行则依托于中间件,中间件是一个支持建立可互操作的实时分布式应用的分布对象计算中间件,即分布式的资源应用之间可以依托于中间件进行发布订阅,以实现信息交互,并为信息交互提供数据的安全性保障。 发布订阅的数据格式为SDO数据包。 SDO数据包[5]用于一个资源应用到多个资源应用或一个资源应用到一个资源应用之间的信息交互。它们是在TIA元对象模型中实例化的,包括的属性有实体名称、 实体ID、对象模型类型、订购发布属性和流本身。流由多个“帧”组成,可以有许多类型的帧与单个流关联。因此发布订阅双方的资源应用都必须具有相同的对象模型才可以实现SDO数据包的传递。

公共设施是为实现TIA应用快速建立奠定基础的软件子系统,包含中间件、资源仓库和数据档案。资源仓库[6]负责存储对象模型及资源相关信息,数据档案[7]负责存储与测试系统相关的方案信息。

基础工具负责管理TIA公共设施和资源应用。信息化体系结构ATE软件主要具有如下资源应用:

(1)虚拟UUT资源应用是信息化体系结构ATE软件的核心资源应用,测试信息录入资源应用、测试结论分析资源应用、故障诊断资源应用、健康趋势分析资源应用、履历管理资源应用等资源应用都必须获取虚拟UUT资源应用数据库中的信息后,才能实现各自的功能。

(2)故障诊断资源应用可实现编辑故障诊断专家库,并存储到数据库中;选择测试数据源并根据故障诊断专家库进行故障诊断。

(3)测试信息录入资源应用可实现编辑测试信息, 并录入虚拟UUT数据库。

(4)测试结论分析资源应用可实现选择被分析测试数据源并接收测试数据,进行测试数据分析,并得出测试结论。

(5)3D显示资源应用可实现编辑UUT型号物理结构并存储,并根据物理结构XML文件显示UUT效果;接收故障诊断结果并显示故障位置的动画,同时可显示维修指导提示动画。

(6)趋势分析资源应用可实现选择测试数据源并进行数据分析,发送分析结果。

(7)履历管理资源应用可实现编辑履历、存储履历、根据请求有选择地发送履历信息。

2 ATE软件设计

信息化体系结构ATE软件,通过创建具有不同用途的试验方案实现自动测试、故障诊断、履历管理、训练、维护等功能。

2.1虚拟UUT资源应用设计

虚拟UUT资源应用是虚拟映射实体的载体,它能够反映出真实UUT的全部信息,包括型号信息、单体UUT状态信息和履历信息。其他资源应用通过中间件来订购发布虚拟UUT资源应用的状态。虚拟UUT资源应用用例图如图2所示。

用户可以使用虚拟UUT资源应用来处理UUT型号信息测试数据和履历信息,其中UUT型号信息的详细分类如图2所示。处理这一行为包括编辑、存储和读取3个子行为。

虚拟UUT资源应用中的各种信息是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这里采用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存储。数据库详细设计如表1所示。

表1为UUT型号信息表,主键为ID,型号的物理结构存储的是描述UUT型号物理结构的XML文件路径。 该XML给3D显示资源应用提供所有的显示信息,使其显示出真实UUT的模拟3D效果图。

物理结构XML文件层次如表2所示。

若被测设备由n个部件构成,则物理结构XML文件根节点下就有n个子节点,这n个子节点下又分别具有部件ID号、部件大小、部件位置、部件旋转角度、部件颜色这几个子节点。

表3为单体UUT状态表,主键为ID,测试时间为字符串类型,格式为“1999-2-2 12:12:12”。测试数据集合字段下存储的是经SDO数据包转化后的OLE格式。 如上所述,SDO数据包和相应的对象模型[5,8]结构一致, 对象模型文件的格式为XML,其基本结构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一个对象模型中可以包含多个属性, 每个属性下面还可以包含任一层的子属性。

表4为履历信息表,主键为ID,数据类型是字符串, 格式为“1999-2-2 12:12:12”,单体UUT状态表示某一序列号UUT的当前状态,如:“正常”、“故障”、“检修中”、“运输中”等。

2.2故障诊断资源应用设计

故障诊断资源应用能够实现让用户针对不同型号的UUT快速配置故障诊断方案和对故障诊断进行运行控制,同时用户可以使用故障诊断组件查看故障诊断结果。

如图4所示,用户可以在方案设计阶段对故障诊断专家库和故障诊断结果的维修指导进行快速配置。配置的故障诊断专家库和维修指引都将存储在数据库中。

数据库的详细设计如下:

故障诊断专家库如表5所示,主键为ID。故障部件字段下的内容应与UUT物理结构XML文件中描述的部件名称相一致。判断条件字段下的内容格式为由若干个属性名称和“与”、“或”、“非”逻辑符号组成的判断条件表达式。

例如:!A1::A11&&A2||A3::A31。

表示在A1属性下的子属性A11不超限且A2属性超限的情况或者A3属性下的子属性A31超限的情况下,该判断条件对应的部件发生故障。

可以根据维修指引信息ID到维修索引表中查找具体维修指引信息。

维修索引表如表6所示,主键为ID,与故障诊断专家库下的维修指引信息ID信息相对应。维修指引文字信息为用户提供维修指引的文字提示,维修指引3D显示信息字段下的内容为需要更换的部件名称,应与UUT物理结构XML文件中描述的部件名称相一致。

3 ATE软件开发方法

ATE软件的功能实现分为方案设计和方案运行两个阶段,在方案设计阶段,基于TIA的ATE软件构件图如图5所示。

基于TIA结构和中间件具有自动测试、故障诊断、 履历管理等功能的资源应用是实现信息化体系结构ATE软件功能的核心构件。用户通过操控门户启动方案设计工具来编辑试验方案和测试流程,并配置相关资源应用的参数,将其存储在数据档案中。

在方案运行阶段,基于TIA的ATE软件构件图如图6所示。操控门户通过启动TIA运行平台控制方案, 在方案运行过程中,TIA运行平台依赖资源仓库加载功能资源应用(实体和对象模型),依赖中间件实现发布订阅服务。

自动测试功能是信息化体系结构ATE软件的核心功能,其实现过程分为方案自动测试方案设计和自动测试方案运行两个阶段。

在平台方案编辑界面中拖入所需要的资源应用配置好其他资源应用的各种参数。第一次配置方案时,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UUT快速设置他们的型号信息,如型号名称、定检周期、物理结构信息(需使用3D显示资源应用配置),同时还须给各个资源应用配置好对象模型及实体信息以及发布订阅关系。若方案设计者配置的信息都是正确的,则配置信息将存入虚拟UUT资源应用数据库、资源仓库和数据档案中。

方案运行阶段序列图如图7所示。

在自动测试方案运行阶段,TIA集成测试环境可以根据方案设计阶段已经设置好的实体及对象模型信息结合测试流程和仪器资源进行自动测试。仪器资源应用通过中间件订阅到流程资源应用发布的测试流程以驱动硬件资源采集测试数据,并将采集到的测试数据包通过中间件发布到虚拟UUT资源应用中,最后存储到数据库中。

4结语

体系结构开发 篇10

对于企业而言, 人力资源是组织的“附加价值”, 是组织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第一要素, 因此, 许多学科理论把人力资源界定为制约组织生存与发展的组织人的技能和创造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研究如何最有效、最合理地管理和使用企业所拥有的最宝贵、最重要、活的资源与财富, 即职工们的才能与热情, 从而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 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2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现就我集团所属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状况, 谈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2.1 是观念陈旧。

在我们一些企业, 部分经营者只是停留在使用与控制员工这一层面上, 忽视了对员工潜能的开发、培训, 致使员工缺乏适应现代市场竞争所需要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2 是开发力度不够。

经营者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严重不足, 致使培训开发的范围、内容和深度受到制约。

2.3 是人才吸纳机制僵化。

企业效益水平普遍不高, 对人才缺乏吸引力, 同时也不具备有效的人才吸纳机制。

2.4 是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

高素质、高层次人才频繁跳槽, 而低素质、低层次人员则不愿流动。形成了效益好的企业人才素质越来越高, 效益差的企业越来越难留住人。

2.5 是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

集团乃至所属企业合理的人才选拔体系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 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阻碍着人才的脱颖而出, 影响了高素质人才聪明才智的有效发挥。

3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鉴于以上种种弊端, 建议集团应下大力气促成企业人才资源开发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3.1 企业人才资源开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1.1 择优聘用原则。

全面推行聘用制, 对各级各类人才实行动态管理, 真正做到能上能下和能下能上。

3.1.2 素质倍增原则。

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必须在外出考察、培训、科研项目的确定、工作和生活待遇等方面要给予各级各类人才以特殊的政策, 尤其对其中的拔尖人才应给予更多更优惠的待遇, 使他们能够迅速成长, 素质倍增。

3.2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构件与施行

3.2.1 工作分析与设计和人力资源开发

工作分析与设计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 由此形成的职位分类表、职务说明书奠定了企业运行的组织体系, 是企业进行人员招聘、培训、考核等各项工作的依据, 也是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的平台。科学进行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 撰写科学、具体、完善的职务说明书, 能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有用的平台, 打下坚实的基础。

3.2.2 人力资源计划与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计划的内容包括配备计划、退休解聘计划、补充计划、使用计划、培训计划、职业计划、绩效与薪酬福利计划、劳动关系计划、人力资源预算等。其中, 使用计划、培训开发计划、职业计划都与人力资源开发有直接的关系。人力资源开发计划是人力资源计划的一部分, 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计划能有效指导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

3.2.3 招聘与人力资源开发

招聘是企业获取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同时也是确定人力资源开发对象的过程。无论从个人利益出发还是从企业利益出发, 企业都应审慎选择自己的开发对象。过去的劳动力市场基本是一种买方市场, 招聘是单向的, 是企业选择应聘者。在此过程中, 一般是企业主动、应聘者被动, 应聘者必须去适应企业。现在, 社会已经进入人才主权的时代, 这意味着企业应把招聘看作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企业在强调自己的需求的同时, 也要关注应聘者的职业兴趣和未来的职业规划。

企业了解应聘者的职业兴趣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评价企业满足应聘者职业兴趣的能力。二是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使用和培养人力。用人所长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 如果把“所长”与“所好”结合起来, 就能更充分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潜能。所以, 企业不仅要了解应聘者“能”干什么, 而且要了解他们“想”干什么、“爱”干什么;不仅要了解他们对现在的要求, 而且要了解他们对将来的期望。只有这样, 企业才能有针对性地使用和培养人才, 实现人尽其才。

3.2.4 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

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最为直接, 可以说, 培训就是一项开发活动。总结成功企业的经验, 我们认为, 培训中以下环节是至关重要的: (1) 设计培训大纲。这是培训工作的基础。设计培训大纲, 就是要明确企业各类人员应参加的主要培训项目, 包括培训目的、相应内容、对应形式等等。 (2) 分析培训需求。培训大纲是个一般规定, 只明确了在一般情况下应进行的基本的、例行的培训。除此之外还应在什么时间、对什么人、进行什么培训, 则需要通过需求调查来确定。需求调查有多种途径, 例如发放调查表、员工申请、分析考核结果等。 (3) 开发内部师资。企业培训的师资, 既要从外部聘请, 也要从内容挖掘和培训, 特别是要让管理人员参与培训。跟外请师资相比, 企业内部师资有很多优势:熟悉企业的情况, 培训能针对企业实情;可促进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和了解;可锻炼、培养培训者本人。 (4) 严格培训考核。为了保证受训者在培训中积极投入, 有必要对其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可以作为员工转正、定级、使用、职称评定、报酬等的依据。 (5) 保证培训投入。培训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包括场地、设备、经费等。

3.2.5 职业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

职业管理不是一项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在内容上, 可归纳为帮助员工设计职业计划和帮助员工实现职业计划两部分。其中, 帮助员工设计职业计划主要跟工作分析与设计、人力资源计划职能有关;帮助员工实现职业计划则主要依靠培训、考核等职能。职业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的特殊关系是能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也就是说, 人力资源开发只有跟员工的特长、爱好结合起来, 才能扬长避短, 最大限度地开发员工的潜能。

3.2.6 考核与人力资源开发

考核有两个目标, 一是要保证实现组织目标, 二是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企业怎样通过考核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呢? (1) 制定发展计划。在每个考核周期开始前, 企业不仅应要求员工制定业绩计划, 而且应要求其制定发展计划, 并对发展计划的执行结果也要考核。 (2) 考核项目具体化。考核项目的具体程度直接决定着考核的效果。考核项目越具体, 考核者越容易做出准确评价, 被考核者就越容易明确自己的长处和问题, 其改进和提高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3) 管理者就员工发展为其提出建议。为了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考核表中除了要有评级这样的客观性项目外, 还应设计一些要求考核者用文字说明的主观项目, 例如要求考核者评价被考核者的优缺点, 根据其优缺点或考核中发现的其他问题提出培训和发展的具体建议等。 (4) 把员工发展作为管理者的考核内容之一。促进员工发展是管理者的职责, 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能带领员工完成任务, 而且要能培养人, 包括在业务上为员工提供指导, 妥善安排员工培训, 帮助员工找到发展所需的资源 (例如课程、书籍、期刊) 等。 (5) 沟通。沟通是考核的生命线, 在考核前, 管理者要与下属一起制定业绩计划和发展计划;在考核中, 管理者要听取员工对考核的意见和建议;在考核结果出来后, 管理者必须跟员工进行一次正式的面谈, 告诉员工考核的结果, 讨论考核中发现的问题, 制定改进的方案。

3.2.7 薪酬管理、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开发

有效的激励是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条件。薪酬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就是通过激励来鼓励员工创造优秀绩效的热情, 从而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 简言之, 就是能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使他们愿意在本企业努力工作。

体系结构开发 篇11

关键词:校企合作 课程体系 多元化

职业教育只有依托企业和行业才能获得发展,“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模式。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步伐的迈进,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品加工和技术服务的智能化需求不断扩大,市场对技术型人才的定位越来越高,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只有把好了企业技术型人才所需技能的脉象,培养的学生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民办高职本身才能在竞争激烈的高职教育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

而现状是,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以教为主”的学科本位式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制定部分占据主体地位,实践课程部分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制定中颇显尴尬,原因不是民办高职院校不知“实践本位”对高职院校的重要性,而是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民办高职院校社会地位不高、办学资金有限、办学经验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且整体水平不高、校企合作中企业积极性不大等导致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形同虚设或是含金量不高。在日渐成熟的高职教育专业体系及办学经验下,年轻的民办高职院校如何在老大哥公办高职院校办学领域中占一席之地,需把稳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脉,在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上需独辟蹊径。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定向的实现形式,如何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制定一套既适应市场需求的又适合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成熟的、校企双赢的课程开发体系,是现今各大民办高职院校急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们以湖南都市职业学院为例,浅探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体系研究。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课程开发团队理论基础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软件建设中的重中之重,一流的教师队伍可以为学校发展带来无限生机。近年来,湖南都市职业学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1 创新教师的培训机制,探寻教师发展的多种途径。通过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并获取资格证书的方式提高教师本身教学质量;制定职业教师入职标准,建立在职教师学位制度;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教学比武,学院设立奖励机制举办教学比武,设奖“优质课”、“创新课”,组织教师向获奖教师观摩其授课形式;专业教师带薪定期到对口企业单位实习、挂职锻炼。这些培训形式有效的推进了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培训走向社会化。

1.2 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市场接轨的新型教师。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专业教师队伍力量不强是目前民办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专业教师理论脱离实践的现象比较严重。针对这一现象,湖南都市职业学院针对每个专业,任命一至两名专业带头人,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建设,引进或聘用企业或行业高级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同时鼓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对系部骨干教师提出“下得企业、上得课堂”、需具备一至两个行业资格证书的双重要求,主要从内部培养双师型教师,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

2 坚持课程开发主体多元化

新环境下的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就业导向四因素的整合,故课程开发需突破传统性的单一模式,转向多元模式发展。湖南都市职业学院就航空服务类课程开发团队的组建,融合了航空服务类专业教师4名为主体、机场相关部门在职人员3名为辅助的课程开发团队,合理引入了企业课程资源,并将其整合到现有的课程体系中。与此同时,吸纳了由3位机场中高层领导组建的行业指导委员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加入到课程开发活动,成功编制了2本适合企业订单培养的主干专业课教材,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能动性、增强了学生就业力。

3 以就业学生工作适应性的反馈信息为依据、调整课程设置

为了使学生在学校受教的知识更好的接轨到就业领域,避免学生学习的东西不够用、用不上,要用的东西没学过等现象,湖南都市职业学院成立了“211”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平台,每2年必须举办1次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参与的企业回访和1次深入的市场调研。并针对不同工作岗位的需求,把所需知识内容及技能培训及时的融合到课程开发中,以增强专业化的程度,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市场价值。

总之,师资队伍建设、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多元化的课程共建模式是课程开发的有效途径,就业学生信息反馈是理论与实践接洽程度的试金石。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体系的建立,为湖南都市职业学院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学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与岗位的无缝对接,为企业提供了一批优秀技术型人才的同时,为学院本身在高职办学领域也争得了一席之地,使湖南都市职业学院成为了湖南省航空服务专业办学规模最大的学院,真正实现了校企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周扬莉.浅谈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文秘专业秘书事务所的组织与管理——以株洲职业技术学院绿叶秘书事务所建设为例[J].价值工程,2011(12).

[2]王珂.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取向——基于股份合作制的校企合作模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6).

体系结构开发 篇12

关键词:绩效考核,企业发展,考核体系

0 前言

绩效考核是人事决策的重要依据。近年来,为了找寻更科学、有效、客观、公正的考核方法,业内人士进行了诸多艰苦的探索。然而,由于绩效的多因、多维、动态等特点及考核者的情感等因素,考核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绩效考核不是仅靠桌面上的工具,类似与Excel或者Power Point等office工具可以来完成的,同时很多ERP系统、计划工具和商务智能也并不能实现完整的衔接问题,所以这就需要开发一套完整的系统来管理企业绩效。

1 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

1.1 系统的需求分析

企业绩效考核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企业的人事、业务、部门结构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先对企业绩效考核的过程和形式以及方法进行一个详细的分析比较,从而明确企业绩效考核的详细需求。

1.1.1 绩效考核的过程和形式分析

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过程一般可以分成以下阶段:第一阶段是建立绩效考核标准;第二、第三阶段分别为确定绩效考评的内容和实施绩效考核;第四阶段是确定评语及改进措施,绩效考核的形式主要可以划分为按考核时间分类、按考评结果的表现形式分类和按考评主体分类。

根据对企业的绩效考核的过程和形式的分析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确定了企业的绩效考核系统的流程和考评形式。将考核过程中分为四个阶段,并采用按考核时间分类和按考评主体分类相结合的形式。

1.1.2 绩效考核方法分析

当前企业的绩效考核模式主要有360度综合考核,基于KPI的绩效考核,基于BSC的绩效考核,基于目标的绩效考核,主管述职考核,以价值流为中心的绩效考核等考核模式,所有一切的考核方法也是基于上述模式的延伸和变通。

(1)360度综合考核,也叫多视角考核或多个考核者的多方位考核,考核者可以是被考核者的上级、下属、同级和外部考核者,如供应商和客户等。

(2)KPI绩效考核,是指关键绩效指标,注意这里指的是关键绩效指标,而不是一般的绩效指标,而且是对业绩产生关键影响力的那部分指标。如何界定绩效指标里头哪些是属于关键性的绩效指标,哪些是属于一般性的指标,要根据企业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才能得到。

(3)基于BSC的绩效考核,据调查,在目前全世界的前500强的企业中有70%企业已运用了BSC,它主要包括4个考核维度:内部运营、客户、学习、成长和财务。

(4)基于目标的绩效考核,这种考核模式主要是针对有些工作成果和工作行为难以量化的,运用此种方法比较合适,目标是衡量组织,部门和个体活动有效性的标准,如何使全体员工,各个部门积极主动,想方设法地为组织的总目标努力工作就成了决定管理活动有效性的关键。

1.1.3 用户分析

本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用户对象包括企业员工、企业管理层、企业高层、系统管理员几个角色,各用户的功能权限如表1所示。

1.1.4 业务流程分析

系统用户中企业管理层和员工以及企业高层是考核过程中主要参与者,员工是被考核对象,企业管理者是绩效考核的制定者与启动者,企业高层则是整个考核的监控者。这些角色的用户在绩效考核中的活动如图1所示。

根据系统用户所参与绩效考核的活动图,可以归纳出系统的绩效考核任务,其具体内容包括:

(1)基础数据设定;(2)考核方案设定;(3)考核日期设定;(4)待考核记录生成;(5)考核数据采集;(6)考核结果计算;(7)考核结果统计/查询。

1.1.5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通过对企业绩效考核系统的实际需求分析,本系统的主要实现功能包括系统设置、考核管理、日志管理、提示管理和日常管理等。从而得出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基础维护、系统管理、考核方案配置、人员办公、绩效考核和绩效分析与查询。进一步分析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为如表2所示。

1.2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遵循操作简单、功能丰富、实用性强和灵活开放的原则,采用了分层结构来实现系统整体架构,从而达到分散关注、松散耦合、逻辑复用、标准定义的目的。系统架构方案严格按照分层思想设计,在职责上分成4层,这四层是:presentation(表示层),persistence(持久层),business(业务层)和domain model(域模块)。每个层在处理程序上都有明确的责任,功能上不与其它层混合,并且每个层要与其它层分开,层与层之间提供通信接口,即Struts+Spring+Hibernate+Oracle架构:表示层用Struts,业务层用Spring,持久层则用Hibernate和i Batis相结合。

1.3 系统数据库设计

系统采用B/S多层体系结构,在该结构中底层为数据库服务器,它的功能是接收Web服务器对数据库的操纵请求。具体实现方法是,用Oracle 10g数据库作为数据服务器,以ODBC为数据接口提供数据服务,Web数据库与JSP服务器用来解释JSP文件,而浏览器可以下载服务器上应用程序的执行结果。

2 系统的具体实现

系统的具体实现过程中,按照建立考核指标库、按岗位设定考核指标集、按岗位灵活配置绩效考核项目、归纳总结考核指标项的计分业务逻辑并生成考核计分规则的步骤来进行。系统各个功能模块来按照需求分别实现,先对基础功能类代码实现,接着对底层业务类代码实现,最后是用户交互界面实现。

2.1 系统开发环境

(1)系统的软件平台

服务器端:windows NT/2000 server,Oracle 10g数据库;

客户端:windows XP,浏览器IE6.0以上。

(2)系统的开发平台

本系统利用My Eclipse 6.0来进行系统软件开发,并将Tomcat,struts,hibernate插件整合到此开发平台中,充分利用此开发平台的强大功能。

(3)Web容器

Web容器采用通用的Tomcat5.0,Tomcat5.0用了一个全新的servlet容器,完整实现servlet和jsp的规范。

2.2 系统配置

本系统采用了Struts技术,利用Struts技术来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大量的逻辑放在配置文件中,而不是程序中,以免日后业务需求有所变更时不必改动程序。系统的action处理与页面跳转按照各个功能模块分别进行配置,即每个功能模块有自己的配置文件,这样做可易于对配置文件的维护和管理,修改某一个模块的配置文件对整个系统配置没有太大的影响。

3 结语

本文所设计的绩效考核系统操作简单、功能丰富、实用性强、灵活开放。提供企业、部门、个人三级考核管理,企业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考核方式,能够自定义考核要点、考核指标、权重等,选择不同类别的考核人,形成不同考核人对同一考核对象的多张考核表,通过修改考核要点、考核模板等,从而实现企事业单位不同类型的考核。

参考文献

[1]世界著名企业如何建立绩效管理体系.金融经济.2004.

[2]方成亮.新一代业绩考核系统.现代计算机.

[3]仇晓智,乔宗良,周建新,赵跃,司风琪,徐治皋.电厂绩效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电站系统工程.2008.

上一篇:儿童的艺术通识教育下一篇:压缩机曲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