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措施(精选11篇)
配置措施 篇1
摘要:指出了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部分地区为了片面谋求更大的经济效益,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分析了这种错误的经济发展模式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如何切实提高治沙工程的质量水平成为了当下研究的重点,以甘肃民勤县为例,对造林治沙措施配置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以供今后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造林治沙,措施配置,应用,甘肃民勤县
1 引言
甘肃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周围有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属于一个典型的半封闭内陆荒漠区,受到这些自然条件的影响,该地区沙害现象比较严重,对当地经济发展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该地区近年来加大了造林治沙的力度,以改变当地环境经济发展状况。一般情况下,治理沙害的主要措施有固、撵、拉、挡等几种,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应当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措施。
2 沙湾造林简介
一般情况下,对于沙湾地质而言,其水土条件较沙丘相比有一定差异,即前者风蚀程度较轻,因此不需要设置沙障来进行改造,可以直接采用造林治沙的方案来治理沙害。所谓的沙湾造林其实质上就是充分利用人工来对沙丘进行一定的拉削,这样以来就会将沙导入进树林中,同时在退沙出来的退沙畔进行造林计划,最终使沙消失在树林内。而对于甘肃民勤县而言,沙湾造林方案计划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阻碍,因此有关部门在进行该项造林治沙措施的过程中应当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首先造林的位置应当选取丘间低地,并在被风坡位置预留出一段空地,而预留空地的宽度主要由沙丘的移动速度以及树木生长的速度等决定,避免树木在今后的生长过程中被沙掩盖,影响造林措施的实施成效。其次对于甘肃民勤县来说,冬春风较大,这一时间段内沙丘的移动速度较快,而为了避免降低造林措施起到的作用,秋季造林预留出的空间距离应当大于春天造林预留的空间距离。另外每年在实施造林计划的过程中,应当对迎风坡位置的退沙畔进行分析,造林位置的选择应当以此为基础,进行跟踪造林。最后人工造林计划的实施极大地增加了沙地地表的粗糙程度,使得大部分流沙被仅仅固定在林地中,使得沙丘逐渐变为沙地,最终沙害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甚至完全消失,这对该地区今后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 迎风坡固沙造林治沙
对于甘肃民勤县而言,沙丘迎风坡位置的含水量较其它位置相比较大,因此对这一部分进行治沙的过程中,还可以之间采取造林治沙,不需要设计沙障。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灌木直接种植的措施来治理沙害,其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首先密集式造林治沙。该方法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需要再沙丘迎风坡位置设置沙障,直接采取较为密集种植灌木的方法进行固沙。在迎风坡脚位置开始,间隔相同的距离开沟栽植灌木,同时在进行开沟栽植的过程中应当以等高线为基准,且沟间距、深度、宽度以及灌木种植间距等都应当严格按照造林方法设定的标准进行规划,避免影响治沙成效。其次宽行密植和平铺沙障相结合。该方法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应当在治理沙丘迎风坡约高1m的位置栽植部分沙柳,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风蚀对地表造成的破坏,应当保证植株的种植深度,并与平铺沙障相结合,例如沙柳长度为1m时,深栽应当为90cm,地上部分应当为10cm,且每行株距应当设置为20cm。另外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治沙成本,沙障材料可以使用剪下的沙柳枝梢。通常情况下沙柳每年可以长高1m左右,因此第二年可以再统一沙丘平缓地带按照上述的方法进行造林治沙,并逐渐推进,直至治沙完成。总的来说,在对沙丘进行人工造林的过程中,应当针对不同地表情况等制定不同的造林措施,以切实保证沙害得到全面的控制,降低对当地经济等发展的影响。
4 撵沙腾地造林治沙措施
所谓的撵沙腾地其主要就是将沙丘进行清除,以进一步拓宽经济林等复沙滩地面积,为发展当地农牧种植业提供一定的条件,而对于甘肃民勤县而言,撵沙腾地造林治沙措施的实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撵沙腾地。其主要流程为撵沙、腾地、造林、沙入林、固沙等几部分。这种治理沙害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无用的沙丘转变为沙滩地,用于发展当地的农牧业。这一治理措施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会使得治理沙丘的迎风坡不断前移,使得丘间低地的空间不断扩大,为人工造林提供了必要的地质条件。另外撵沙腾地治沙过程中应当遵循固阻与疏导流沙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即先撵沙再固沙。具体治理措施为:第一,利用人工犁耕的作用使治理沙丘迎风坡基部位置的风蚀加剧;第二,为了进一步增加沙丘地表粗糙程度,同时进一步加剧迎风坡风蚀程度,应当在沙丘之间种植植株以及引水灌沙,其中引沙入林的目的是为了使沙在林间堆积,避免再次发生次生盐渍化,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下源沙增大的速度。如此以来,造林的空间面积将会增大,提高造林治沙的效率。从治沙原理方面分析,撵沙腾地这种治沙方式其实质上就是沙畔跟踪种植治沙措施的一种改良,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有一定的限制,即适宜在沙丘高度较小的沙区使用,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应当对这一点引起重视。
5 结语
对甘肃民勤县而言,沙害一直是影响当地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当加大对沙害治理的重视和研究力度,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为当地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伟.围场县京津风沙源治理水利工程建设的经验与做法[J].科技传播,2016(3).
[2]布凤琴.乔灌草结合治理我国北方土地风沙化问题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6(3).
[3]闫德仁.防沙治沙问题思考[J].内蒙古林业,2011(2).
[4]热地.扎实推进防沙治沙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颁布实施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林业,2007(2).
[5]孟宪毅.全区防沙治沙工作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J].内蒙古林业,2007(5).
[6]回良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防沙治沙新局面[J].求是,2007(10).
[7]孟海民,张彦,陈新永.深入贯彻"决定"精神充分发挥沙区国有林场在防沙治沙中的骨干作用[J].陕西林业,2007(4).
配置措施 篇2
南华县中医院 窦翠芬(675200)(南华县中医院PIVAS主任审改)
〖摘要〗:目的:提高静脉用药输液调配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静脉用药输液调配过程中发生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防范措施。结果。避免或有效降低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通过提高工作责任心,加强相关知识的业务学习,规范和强化操作规程,有效减少差错的发生,保证静脉用药输液的安全性。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分析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是医院为保证静脉用药输液质量而对住院病人的静脉用药输液进行集中管理、调配、签发用药的模式。是医院药学从药品供应、处方调配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模式转变的要求,对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临床合理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药品集中调配,程序繁琐,工作量较大加之工作人员素质差异等因素,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这些差错定会给病人在用药安全上带来潜在的风险。因此,通过采取防范措施并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差错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于2011年6月8日投入使用后,承担了我院住院部各科室的长期静脉用药输液医嘱的调配工作,平均每天调配量约380袋,改变临床静脉输液的分散配置为集中配置,同时可建立医生、护士、药师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的桥梁,使之更加专业、规范、合理,保障了静脉用药的集中配置,并可以监督和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减轻一线护士的工作负担,把护士还给患者,提高优质护理。同时确保临床静脉输液用药的无菌性、安全性,减少药品的浪费,充分发挥医院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工作流程有;【1】医师开医嘱→【2】护士核对转录医嘱,内网传递【3】提取医嘱及计算机软件初审医嘱【4】打印药品汇总单及标签【5】药师审核标签【6】按标签排药【7】核对粘贴标签【8】核对药品及调配【9】药师复核成品【10】成品电脑扫描复核【11】按科室打包发药【12】科室核对签收。在这些工作流程中都会避免不了会有差错发生的可能,现将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中容易发生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防范措施,以确保静脉用药输液调配的成品质量,使临床静脉输液安全、有效,避免医疗或药疗纠纷的发生。
1.资料与差错原因分析 1.1资料
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自投入使用至2013年12月31日止,共调配了314358袋输液,由于新的药学技术工作的开展,基层药学人员的困乏、专业技术职称的偏低,操作技能系统培训不足,管理经验的探索,致使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各个工作程序,在操作过程中共发生了168次差错,这些差错可分为医嘱差错(即药品规格、用量录入错误、忌配)和配液中心操作差错(即各工作流程发现的差错)。其中医嘱差错有119组次,药品规格、用量录入差错 ? 组次,不相容和忌配 ? 组次。配液中心操作差错49次,即有排药核对差错15次,调配差错10次,复核扫描打包差错12次、液体串科室5次,打包液体贴签错误4次,打包药品剂量错误1次,调配错误2次。1.2差错原因分析
1.2.1.医嘱差错;包括临床医生所开医嘱信息不完整;给药剂量、用法、选用的溶媒不合理;医嘱存在配伍禁忌等。主要原因是医嘱录入及核对医嘱不认真细致,认为有配液中心最终审核把关。
1.2.2.排药贴签差错;由于使用药品种类繁多,名称相近,外观相似,同品种不同规格。例如40mg的泮托拉唑与甲钴胺,注射用氨溴索与注射用多索茶碱,200mg的血塞通与400mg的血塞通等西林瓶或标签及其相似,在排药时如不仔细查看核对就容易发生差错,还有在取药过程中多取或者少取造成排药数量差错,液体瓶签相似而规格不同,也会造成排药贴签差错。
1.2.3.调配差错;调配人员在进行调配前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有依赖心理,在调配过程中思想不集中,对错误的排药未能发现依照执行。对不同品种放置在同一操作台上时相邻的两袋输液之间容易造成交叉调配差错等
1.2.4.打包退药差错;由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在接到相关信息后未及时记录并立即处理,造成打包退药漏找或者打包床号、科室错误,引起该退药的未退、该打包的未打包、不该调配的已经调配等错误。
1.2.5.复核扫描差错;这是调配的输液成品在临床用药输液安全的最关键工作程序,如复核人员不按输液瓶签内容逐项核对,如调配好的液体瓶是否完好、有无异物、颜色、性状是否相符、所用液体量是否与瓶签用量一致、安瓶药液是否抽取完全。对调配好的液体未进行认真分科,在电脑扫描时未仔细查看,造成成品输液串科室的差错。
在上述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只要及时发现并立即处理就不会对临床用药安全造成影响。但是如果不及时发现,就会造成患者的用药不安全。因此,每个工作程序的工作人员,要树立对患者和自我负责的高度责任心,严重各操作程序及规程,避免差错的发生。
2.预防措施
2.1.医嘱差错的预防;临床医生应依据对患者的诊断或治疗需要,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诊断病症与所选用药品适应症相符,开具用药医嘱,信息录入应当准确、完整、清晰。临床护士在转录医嘱时应进行认真查对,准确录入并按规定时间提交医嘱。
2.2.审方药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熟悉及掌握药品的相容性、配伍禁忌等,对医嘱信息逐一审核要认真负责,确认其正确性、合理性、完整性。对错误的医嘱,应当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请其修改调整。对用药错误或者不能保证用药安全而医生又拒绝修改的医嘱应当及时记录在案并拒绝调配,且做退药处理。
2.3.排药贴签差错的预防;排药前应当仔细核对输液瓶签信息是否准确、完整、如有错误或不全,应当告知审方药师校对纠正后方可执行。排药时需检查药品名称、规格、用量、数量等是否符合瓶签内容,同时查看药品的完好性及有效期,批号等。按瓶签内容准确摆放药物。核对人员需再次核对无误后方可粘贴瓶签,切不可将原始瓶签覆盖。排好的药品应归类传入各调配间,以避免调配时药品的混乱,以致调配加药的差错,同时可提高调配的工作效率。
2.4.调配差错的预防;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提高调配人员的操作技能。强化操作规程,规范操作技术和操作安全措施,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和查对意识。对上班人员实行弹性排班。培养慎独精神,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调配时不聊天,思想集中,工作中忙而不乱,放松心情,专心调配。在调配过程中,如有异常时应当停止调配,查明原因并及时纠正后,重新调配并做好差错登记制度。
2.5.打包退药差错的预防;当接到相关信息后应及时记录并立即执行,在瓶签上用红笔标识清楚,该打包的打包、该退药的退药并及时处理。查找时应该认真核对相关信息,尤其是打包的单瓶液体,更应该严格核对,避免出错。
2.6.复核扫描差错的预防;复核人员应该对所有调配好的成品液体进行检查,首先查看液体与空安瓶的名称、规格、数量等是否与瓶签相符。其次,检查输液瓶有无裂痕、渗漏、沉淀、变色、异物等现象。检查各道程序操作者签名是否齐全及正确。在扫描时要分科室查看扫描复核,扫描完毕确认实际数量与电脑记录数字符号准确后,方可按科室打包并检查是否有串可现象,做好成品输液送达临床科室的签收。
2.7.成品输液签收差错的预防;病区护士接收药品时应该认真清点数量,准确无误后才可在送药登记本上签收。在给患者进行输液前每一瓶液体都要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准确无误后才可给患者用药。
3.结果;
经过严格执行上述预防差错措施,严格执行三级质量管理控制、加强各岗位的检查、兑现考核奖惩、每月组织配液中心相关业务学习、操作技能考核、全员轮岗操作的熟悉、工作经验交流等,随着调配量的增加,而各环节的差错发生率已经明显下降,临床合理用药逐步有所提高。
4.讨论;
要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就必须从多方位,多角度的防范措施入手,从源头上杜绝差错的发生,这才是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总之,通过以上防范措施的落实,有效降低了配液中心工作各个环节差错的发生率。今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需进一步得到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在配液中心主任的正确领导下,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事之间分工明确,进一步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团结协作,进一步完善制度、操作规程及质控标准,加强技能培训及考核,加强无菌观念及防范意识,使配液中心工作成为临床合理用药的有力保障部门。
配置措施 篇3
【关键词】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差错分析;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29-02
静脉液体治疗是将液体直接输入到患者静脉内,在有效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了潜在的风险。我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 ,PIVAS)负责全院住院患儿静脉药物配置,静脉用药配置任何工作环节出现差错都直接关系所有住院患者安危。在运作过程中由于管理经验、人员培训力度、标准操作规程完善程度、差错防范措施验证等原因,在保证配置速度的同时有效控制差错的发生,是PIVAS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课题[1]。我们通过对静脉用药调配各工作环节出现的差错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对我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2010年度和2011年度发生的差错实行“免责”登记,即只记录差错事件,包括发生时间、事件经过、造成后果,不记录责任人。2010年度共配置液体538810袋,记录差错事件261件(袋),统计分析各工作环节的差错发生率,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后,2011年度共配置液体603497袋,发生差错193件(袋)。
2 结果
2010年度共配置液体538810袋,发生差错261件(袋),差错发生率0.048%。其中直接差错以粘贴标签环节发生率最高,占所有差错25.67%,未纠正差错以配置环节发生率最高,占所有差错13.41%。各工作环节差错发生率见(表一)。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后,2011年全年共配置液体603497袋,工作量增加12%,发生差错193件(袋),差错发生率0.032%,差错率下降0.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工作环节差错发生率见(表二)。
3 差错类型 直接差错是指某一环节出现的差错;未纠正差错是指上一环节出现的差错,在本环节中未查出。
4 差错原因分析
4.1 审方环节 常见直接差错有药物浓度不适、剂量过大、溶媒不适、存在配伍禁忌、液体和药物不成组等。如单磷酸阿糖腺苷用量0.06,处方量误开为0.6;应用头孢曲松,24小时内又用葡萄糖酸钙等。原因是中心审方药师审方工作量大,每天审核近2000余组药物,长时间面对计算机屏幕,易造成视觉疲劳。其次是对药物用法不熟悉,不合理处方未能审出。
4.2 粘贴标签环节粘贴标签环节以直接差错发生率最高。包括贴错液体、不同批次混放、漏贴标签等。
4.2.1 贴错液体 最常见5%GS50ml和0.9%NS50ml混淆,主要原因是二者外包装大小一样,正面虽有颜色区别,但是瓶体小,如果瓶签贴在正面把液体名称和有效期盖住,不便于查对,所以瓶签贴在液体反面,增加了查对的难度,易于混淆;其次是5%GS100ml和糖盐钾100ml,二者名称相似易于混淆。
4.2.2 不同批次混放,主要原因是不同批次瓶签同一时间或同一区域粘贴容易混放;新添加标签批次未及时分开,贴签时混放。
4.3 排药环节直接差错主要是备错药物。未纠正差错主要是贴签环节中贴错液体、药物批次混放在排药环节未核出。
4.3.1 备错药物最常见的有药物名称相似,如:哌拉西林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药物包装相似,如:头孢唑圬和头孢美唑;药物名称相同而规格不同,如:头孢替安0.5和0.25;药物名称相同而产地不同,如:头孢曲松有国产和进口两种规格。
4.3.2 液体贴错、药物批次混放在排药环节没有核出,主要原因是排药时核对信息量大,查对信息不全面及工作过程被打断等。
4.4 配置环节 配置环节直接差错常见非整瓶(袋)液体没抽出、药物剂量计算错误、剂量不精确、剩余药量大。主要原因是非整瓶(袋)的液体用量大,容易出现漏抽液体;儿童用药量小,剂量要求精确,常需要稀释后用5ml或1ml注射器加入,计算繁琐,容易出错。如:5%GS15ml,氨茶碱10mg,必须抽出35ml液体,由于液体装量不精确,15ml液体还要用20ml注射器测量精确再注入液体瓶内,再用1ml注射器加入0.4ml氨茶碱。配置环节未纠正差错发生率最高。主要原因是不整量药物和液体用量大,配制时既要计算药物剂量又要计算溶媒用量,精力集中在剂量计算上会忽视查对药物批次、溶媒、药品等。而且配置工作重复多、设备噪音大、时间紧迫,造成配置环节对前一环节的差错不易发现。
4.5 复核包装环节 复核包装环节直接差错常见分错科室、漏检瓶塞。主要原因是瓶签不平整,造成名称相近科室之间分错;光线不充足,检查不仔细,造成漏检瓶塞;未纠正差错发生率低。原因是复合包装环节是静配科工作流程的最后环节,是保障病人用药安全的最后防线。流程最后一关的风险和责任时刻警示员工,使该环节差错检出率最高,差错率发生最低。
4.6 退药环节 停药交代不仔细,导致遗漏。病区医嘱录入不及时或与中心当值人员沟通不当,当值人员疲劳或情绪问题、责任心不强,导致药物退错。
5 防范措施
配置差错的防范要建立有效管理系統来实现:包括受过培训的医护人员、畅通的信息化系统、合理的工作负荷、环节质量控制、完善的设施和设备以及其他各类辅助材料。我院静配中心正是采取了有效的管理系统使得差错的发生率由2010年的0.048%下降至2011年0.032%。
5.1 首先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风险意识,制定严格的差错防范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细化环节管理。
5.1.1 每月召开安全会议,对记录的差错进行汇总反馈,目的是找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会议讨论只对事不对人。鼓励科室员工积极发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环节分析出现差错的原因,共同制定防范措施。
5.1.2 制定《静脉用药各环节工作流程》、《静脉用药环节质量控制措施》等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
5.1.3细化环节管理:如特殊药品和高危药品由两人核对剂量准确再配入液体;每种药物统一稀释标准,配置和核对都按统一的标准计算剂量。
5.2 鼓励全员参与查找安全隐患,丰富工作缺陷资源。
实行“免责”安全隐患登记制度,鼓励人人参与质量控制。鼓励每个员工在工作中发现安全问题及时做好记录,记录时只记录发生的事情,不记录责任人。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瞒报、少报现象,尽可能发现所有安全隐患。
5.3 加强临床医生、护士专业人员专业培训,充分认识合理用药重要性及发生药物差错的危害性,制定合理用药奖惩制度。
5.3.1 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培训
定期搜集有关用药安全事例,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强化用药安全意识,时刻牢记“一袋液体一条生命”的警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工作责任心,及时督导修正其不良行为,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确保病人用药安全。
5.3.2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培训
组织学习科室制定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让员工熟记各环节工作流程,并跟班检查,每一位员工都把执行标准流程变成工作习惯并都能严格按标准、按流程规范操作。
5.3.3 业务知识、操作技能培训
每月组织业务知识讲座,每一位员工都参与讲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针对儿科用药特点,讲解加药技巧:药物稀释方法,减少瓶塞方法,避免差错的妙招,工作体会等。如减少瓶塞方法:选用侧孔针头,垂直刺入瓶塞,力度均匀,避免在瓶塞同一部位反复刺入等。
加强药学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药物配置应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随着新药大量研发和应用,药物的种类和规格繁多,护士对药品说明书知之甚少,在实际工作中,不重视药品说明书,缺乏对药物相容性、配伍、药物稳定性等方面知识[2]。对每种新进药品要组织学习药品说明书,特殊药品组织专题讲座。
5.4 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工作环节责任人。
每一工作环节结束,要签名或盖章,以示负责。设立质量奖,兼顾质量与数量的关系,避免盲目追求配置量而忽略配置质量,而导致差错的发生。
5.5 与信息管理相结合,减少安全隐患。
通过和信息中心沟通交流,设计安全警示标记,如将非整支药品剂量做特别标记,从而提示配置护士,在配置非整支药品时加以注意。对于现配现用的药品在输液标签上予以注明,同时此类药品在打印瓶签时予集中打印,集中放置,配置护士在同一批次最后配置,以缩短配置和使用时间,以防药效降低。对于通用名相同但药品规格或厂家不同的药品,在药品字典维护时,将规格和厂家加于药名前,以提醒配置护士注意,从而防止药品错误配置的发生[2]。通过改变审方屏幕字体颜色,区分新老医嘱,使审方药师集中精力,有的放矢审核新医嘱,减少差错发生。
6 小结
提高输液配置质量,确保配置液体的安全,责任是每一个配置人员必须自觉牢记的,严格控制对输液无菌和配置准确是非常关键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员均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及岗位职责来执行,才能降低差错的发生率。
6.1 实施“免责”安全隐患登记制度,只对事不对人的处理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强化专业人员的沟通意识,实现信息共享,及时进行信息沟通,适时进行流程再造。
6.2 保证药品及液体的质量安全,按批号、有效期顺序摆放,操作中坚持采用近期先用的原则,定期检查,超过有效期不得使用。
6.3人人参与质控,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药师严格审方,护理人员规范配置,如有疑问及时沟通,共同解决,杜绝差错的发生。
6.4 合理安排作息,不带情绪上岗和疲劳上岗,提高差错防范意识,增强操作安全意识,使工作流程变成工作习惯,工作差错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1] 吴瀛达,计佩影,王增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及防范 [J]中國药业,zoo7.16(6):52.
配置措施 篇4
一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
1学校内部教育资源分配和利用的问题
高等教育相对于其它教学类型单位不同之处就在于处在整个教育体系的金字塔顶,内部构成复杂,人员众多,学校人数动辄数万,而且学校的主管部门各不相同,办学理念、方式差异很大。在高校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就是新兴学科和传统强势学科之间的关系,这些学科发展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历来都是学校发展的“顽疾”,已经严重影响了各高校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很多高校的传统学科历史悠久,很多毕业生都留在了本校工作,其中部分已经成为中层单位、学校甚至各地区的主要领导,在学科发展、资源分配中占有着其它弱势学科所不具备的发言权;另外,传统学科积累时间长,长期的历史发展为其在科研项目竞争、师资力量分配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很强的竞争力,这是弱势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很多高校都形成了强学科越来越强,弱学科越来越弱,而高校的发展是一个“木桶效应”,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迟缓都会影响高校整个一盘棋的发展。
2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和利用的问题
一般来讲,一个市或者一个省(区)都会有若干所高校,这些高校分别隶属于地市或者省(区),甚至还有很多紧邻的两所学校,分别隶属于两个不同的主管部门。而且这两所学校很可能还是同样办学类型,但就是因为是两所学校,其发展的历史、规模、师资力量、经费也许就差异巨大。一边是教育资源过于“丰沛”,另一边却是教育资源的严重“饥荒”,但因为教育体制的问题,他们之间的教育资源也不能随便互补。这种情况有很多,比如在河北省保定市,华北电力大学作为全国电力行业的最高学府,是一所隶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无论从师资力量、科研实力、硬件设备建设都有着电力学府最权威的代表;而同属于一所城市的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隶属于国家电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的高职院校,办学实力较弱,教育资源相对稀缺。两所高校有着相似的学科专业设置,而却因为隶属于不同的部门无法互相有效利用资源,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
3地区之间教育资源分配和利用的问题
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东部教育资源最为优越,中部次之,西部更差。首先是高等教育布局不均衡。我国高等学校总体上呈现出东部地区高校多、西部地区高校少的格局;其次是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部委所属高校大部分集中于东中部地区,中央财政的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投向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获得的投入很少。同时,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水平也极不平衡。第三是重点院校和重点学科分布不均衡。国家重点扶持的“21 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多数集中在东部地区,这些重点院校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获得了大部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而众多的地方高校尤其是西部高校,很难有同等的机会。第四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均衡。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中心城市集中了大批部属院校,招生政策大幅度地向本地考生倾斜,由此导致中西部地区许多优秀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大低于中心城市的学生,造成受教育的机会不平等。最近还有学者提出了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中部塌陷”问题,这也是对我国地区之间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又一大佐证。
二合理配置我国高校教育资源的主要措施
1学校内部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的措施
高校内部不同学科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各高校之间应该加强不同中层单位之间的协调,用发展的眼光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待学校内部教育资源的配置。兼顾传统强势学科与新兴弱势学科之间的资源配置。各高校要本着“提强补弱”的理念,对于强势学科重点培养拔尖人才,强调用科研带动教学。对于新兴弱势学科,要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积累,适当在科研工作中给予倾斜和照顾。可以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相交流,建立校内联系学科的方式。对于不同院系之间教学科研仪器的使用,也应该开展统一的规划,规范仪器、教学场地的使用。特别是价值比较高的科研、教学仪器、计算机及公用的实习、实验场地、图书资料、体育设施等,这样就可以避免以上所提的各院系间的重复建设现象。同时还应打破按单一课程或单一专业设置与管理的传统模式,互相利用资源,克服“小而全”的狭隘思想,力求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类资源的冲突和内耗。
2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的措施
在一些高校比较集中的城市,一座城市的学校有十几所甚至几十所,这些高校之间很多学科设置都是相似的,师资力量、科研教学设备、图书资源都可以相互利用。因此,同一地区之间的每个学校应逐步实现教育资源的互通,比如尝试建立高校图书馆统一借书证制度,让不同高校之间的学生可以在一定制度的约束下共享图书资源;另外建立兼职教师统一管理制度,尤其是在同一地区的高校,有的高校教师比较充沛,可以尝试建立一个专门的兼职教师管理机构,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协调,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由各学校提出申请,专管机构备案,优化利用各高校的师资资源。比如南京九所高校,研究生图书馆通用借书,设立博雅大讲坛,九所高校人文学科老师相互到其他学校开设讲座。这些交流与合作形式可以更丰富,层次可以更深入,如教师去外校授课,学校间学分互认[6];又比如,保定四所高校,开展思想政治辅导员定期交流活动,研究生交换培养活动,有效促进不同高校之间学生管理工作、科研工作的经验交流。
3地区之间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的措施
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原因,尤其是对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讲,这种因为经济、地理、历史的原因造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严重限制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着手解决地区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提高不同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国家制定有关高等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的法律,中央教育主管部门会同中央其它有关部门,制定有关高等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利用立法、经济、行政等手段调控全国高等教育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其次,根据国家经济科技发展战略、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目标,向各国立大学分配教育资源,实行高质量高等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分配;最后,各地区要重点支持不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防止国内不同地区配置的高等教育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差距过大。
总之,高等教育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高等学校毕业生每增加一万人,国内生产总值增加365.7836亿元[8]。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校内部资源配置与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这已经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继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进高等教育深层次的内涵式发展,这对于推进我国尽快实现四个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单就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高校办学情况比较复杂,而且这种复杂程度远远高于中小学以及其它任何办学类型,其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也必将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的不仅仅是高校内部自身的调节,还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各方面的协同努力,最终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校内、校际以及地区之间的合理配置,并最终推动着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付静.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J].才智,2011(9).
[2]王智平委员细数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建言加大对西部投入[N].甘肃日报,2010-2-10.
[3]张炜.我国高校教育财政经费“中部塌陷”现象研究[J].高教探索,2009(2).
[4]赵雯雯.我国普通高校内部资源配置低效的原因浅议[J].经济师,2007(11).
[5]王钱静.试论我国高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J].知识经济,2011(22).
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措施研究 篇5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育资源 资源配置管理
一、职业教育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1.职业教育资源的概念
职业教育资源,又称为职业教育条件,具体是指支持职业教育活动开展的,被用于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及一定区域内的经济状况、社会结构、环境设施、地理人口等因素的总称。职业教育资源的质量高低和配置情况,对职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规模和质量。
2.职业教育资源的特点
相比其他教育资源而言,职业教育资源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市场性、技能性和效益性三方面。职业教育资源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其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运作上面,在市场经济的宏观大环境下,职业教育资源主要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配置,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将实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不断积累,进而实现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职业教育资源的技能性,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特定和专业化上面,即在职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需要特定的教学设施和专业化的训练方法以及需要大量懂技术的教师资源。职业教育资源的效益性,职业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特点比其他的教育更为明显,因此在职业教育资源的应用上更加突出使用效益,职业教育资源方能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当前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1.职业教育资源市场化配置水平不高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领域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加之办学方式封闭、财政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许多职业院校在对教育资源配置上存在浓厚的教育资源计划配置理念。在教育资源的运用上,对职业教育资源运作缺乏市场化手段,僵化简单,模式粗放,市场理念缺失,对职业教学训练重视往往不够、敷衍了事,与市场需求结合不够,多数职业教育院校没有形成社会化的发展模式。这种情况下,职业教育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没有得到最大化的优化和配置,资源浪费严重,使用效率低下,制约了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
2.职业教育资源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我国职业教育资源管理上,一个突出的不足就是长期规划能力不强,具体体现在教育资源投入管理和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两个方面。在教育资源投入管理上,我国对各层次、各类型的职业学校在发展上缺乏长远的规划管理,过于注重职业教育办学的短期收益,有些职业学校的开办只是一时之需,初、中、高各级职业教育的规模和结构比例不协调,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对各类职业人才的需求,存在职业教育资源使用的结构性浪费。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方面,许多职业院校在没有进行科学市场调查论证上,无视一些学科在职业人才市场上供大于求的客观情况,盲目跟风设置专业,重复建设,培养出的职业人才难以被社会接纳,加上缺乏科学管理,造成人才的闲置性浪费和大量的人、财、物教育资源的浪费。
3.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成本较高
从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来看,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类职业教育院校的工作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在具体管理中,部门和地方“条块分割”难以避免地造成了教育院校的重复设置,数量众多,质量上良莠不齐,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不高,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成本较高。同时,政府政策性扶持和财政支持力度远远不够,这种情况下职业教育学校往往追求利润最大化追求,职业教育的公共属性得不到体现,推高了教育资源的成本。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与所属原系统的企业之间脱离了关系,职业教育资源的运作纽带丧失,职业院校在寻求新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必然追加更多的成本,使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成本提高。
三、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对策
1.提高职业教育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水平
职业院校管理者需转变传统的教育资源计划配置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步伐,提高对教育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水平。一方面,努力提高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水平,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院校联合共享教育资源、有偿培训、股份合作等形式多方筹措办学经费,提高职业教育师资、经费等资源配置的社会化运作能力。另一方面,开展职业教育办学多元化经营,应在密切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进行在职培训、就业前培训、生活技能培训等各类职业培训,同时在教学形式上,广泛开展全日制、业余和函授培训等多种教学。
2.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资源的管理能力
提高职业教育资源的管理能力,应重点从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能力建设入手。在教育教学改革上,要围绕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强化规划能力,转变更新教学观念、办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走特色办学之路,将新工艺、新技术融入到职业教育当中,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有用之才,进而提高对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在学科能力建设上,应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设置学科,强化学科建设,进行预见性的学科建设,避免追风式的重复学科建设,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以满足未来人才市场需求为目的,并构建从低级到高级的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最终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其利用效率。
3.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资源宏观调控能力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需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能力,为职业教育打造统一开放的运作平台,实现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成本的降低。一是继续深化职业教育院校改革,鼓励实力强、经营优的教育院校进行兼并重组,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鼓励,促进其发展壮大,进而提高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水平,同时在政策上应加大对民办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扶持力度,使其成为重要的办学力量。二是搭建院企交流平台,发挥政府作用,由政府牵线,为职业教育院校机构寻找“婆家”,免去职业教育院校机构自主寻找院企合作的成本顾虑,从而实现职业教育资源成本的降低。
参考文献:
[1]贾玉成.職业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论:以南宁市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6).
[2]王强义.论教育资源配置改革与教育管理经济化[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01).
[3]朱华兵,贾少华,刘琼.优化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对策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
配置措施 篇6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改进措施
0 引言
近年来,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加大, 对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不断加强, 成为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同时是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助于企业和员工的发展, 然而我国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1 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
我国国有企业多数采用的是“科层制”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与市场不相匹配, 缺少创新结构。即使是产品线较宽的大型国有企业, 组织结构的模式同样相对单一, 高度集权, 使得下辖各部门失去其应有的自我调整和自我适应能力。一旦外部环境出现波动, 集权模式的灵敏度较差, 很难迅速而准确的做出反应, 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可见, 高度集权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尤其是组织规模庞大的企业, 高层管理者对基层情况的了解不准确, 基层组织遇到的问题在层层上报的过程中, 难免出现偏差, 这样, 不仅影响解决问题的及时性, 而且影响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调查发现,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 半数以上只注重形式改革, 而没有充分考虑企业实际面临的情况, 使得改革不能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2 人才引进情况有待改善
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力量是人才, 对企业来说, 招聘新的员工便是给企业注射新的血液, 招聘人才不仅是简单的填补企业岗位空缺, 更是寻找有利于企业发展运营的合适的工作者。诚然, 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对应聘者来说更具有吸引力, 理论上, 大型国有企业更具有挑选优秀人才的权利, 企业的发展前景将无可限量, 然而实际招聘过程中, 常常出现任人唯亲, 管理者提拔自己的朋友、亲属或其他“关系户”人员占据关键岗位或重要部门, 而不考虑他们的才能是否胜任这个岗位或部门, 实际上, 凡是这样上位的管理层多数不适合相应岗位, 更严重的是, 利用职务谋求私利。这些情况不仅摧残了有能力人才对企业人力资源的信任, 更是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缺乏人才更新, 影响企业的发展动力, 更是造成人才流失, 或影响员工对工作的热情。
1.3 薪酬制度和绩效考评缺乏激励性
首先, 我国多数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还不健全, 虽然经历了改革, 但员工身份置换不到位, 很多传统的“工人”或“干部”身份仍然明显影响国有企业管理情况, 员工身份的界定成为企业员工身份等级的决定因素, 不同的身份等级获得不同的薪资等级, 身份等级低的员工收入也低。虽然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使企业成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 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所有物, 但改革一直没有得到突破。虽然改革后的企业建立了以效益为中心的分配机制, 但实际上, 多数企业依据企业等级工资制和员工绩效考核, 在企业效益好时多发工资, 效益差时少发工资, 而且企业的绩效考核不能将员工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结合, 绩效考核的激励效应偏低。
其次, 与外资企业相比, 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还不成熟, 仍处于起步阶段, 企业惯性的集权模式, 等级管理不便, 极大的伤害到企业员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最后, 激励措施不仅是工资报酬的奖励, 同时还有注重员工安全需求、生理需求, 更重要的是注重员工自尊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 只有这样, 激励效应才能发挥其优势。
1.4 国有企业的培训机制实施不到位
一些员工在国有企业安于现状, 失去了对业务继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国有企业也多是不安排这方面的培训, 结果导致企业员工的素质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 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虽然有些企业积极的组织员工参与各种培训, 但未能在培训前很好的做评估和调研, 培训与员工实际需要存在偏差, 使得经过培训仍不能有效的改善员工的技能和素质, 或者存在培训成为形式, 没有进行效果评估, 达不到预期目标。
2 提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实用改进措施
2.1 精简管理组织结构, 提高管理效率
有效的管理组织结构既可以有效节约管理成本, 又能提高管理效率以及提高组织对内外环境波动的适应能力。因此, 国有企业的管理组织应趋于小型、扁平化, 利于灵活转变, 其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 国有企业的管理层级需要精简, 过多的管理者会增加沟通难度, 使得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生失真, 而且, 管理层级过多, 势必会影响信息传递速度, 不仅影响信息的真实性, 更影响信息的时效性, 最终影响企业做出正确决策。然而, 因为组织层级和管理幅度成反比, 国有企业应依据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工作条件、内容、能力和环境等因素确定管理幅度和设计组织结构。
其次, 以企业战略任务和目标为前提, 对一些没有必要存在或意义不大的部门进行撤销或合并, 将中层管理者进行压缩, 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 能够有效消除按人设岗、人浮于事的情况, 降低组织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摩擦和内耗。
最后, 国有企业, 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应做好适当的分权, 使具体实施产生的部门与人员具有一定的调节权利, 不仅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提高员工的责任心, 而且, 适当的分权能提高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 有助于企业及时快速做出正确决策。
2.2 提高对招聘机制的监督管理
人才招聘是企业的未来, 招聘前应仔细分析规划, 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确定人才招聘情况, 并制定好甄选程序, 任人唯贤。在招聘过程中, 应做好监督管理, 杜绝“走后门”、“关系户”, 做到招聘适合人才安排适合岗位, 达到人才和岗位相匹配。只有这样, 员工才能更高效的完成任务, 更热情的寻找展现自我的舞台, 满足他们发展事业, 实现自我的需要, 最终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2.3 公正公平奖励机制
首先, 不同的人需求不同, 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需求也会有变化, 因而, 对于较低层次的员工进行金钱激励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这是由于对于较低层次的员工来说, 首先需要满足的是生计需求。而企业的高层人员, 金钱激励已经很难起到效果, 这是由于这些人已经不需要为生计考虑, 他们更加注重的是精神层次的追求和满足, 如受到周围或更多员工的尊重, 自我价值的实现等, 所以, 奖励机制的奖励措施应具有多样性, 制定前, 需要充分的实地调查, 根据员工实际需要, 有的放肆实行奖励机制。
其次, 奖励机制不是制定好就可以的, 关键的是制定相应有效的绩效评价措施。不能仅仅凭管理人员的喜好或经验确定可以获得激励的员工, 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系统, 使激励更公平公正。绩效评价的具体步骤一般如下:第一, 界定好参与评估员工的职责和工作绩效标准;第二, 将员工的工作绩效标准与其实际的工作绩效相对比;第三, 与员工进行反馈面谈, 讨论其绩效情况, 制定改进开发计划。只有公平的绩效评价, 公正的激励机制, 才能充分发挥激励的优势。
2.4 改革管理理念, 做到以人为本
长期以来, 我国国有企业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 对人力资源的理解上停留在“人事管理”, 不了解人力资源的特性。然而, 人力资源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是企业的灵魂, 没有人, 先进设备和雄厚的资金都不能创作价值。因此, 国有企业应转变管理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 管理应具有人性化, 改善企业不良风气, 实现企业价值观, 对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规范, 提高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深层影响。
2.5 培训机制合理化
企业组织员工进行培训, 不仅员工受益, 企业同样受益。
对于企业来说,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受益。第一, 企业制定培训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吸引有能力的人才, 培训机制已成为选择企业的标准之一。第二, 企业组织培训员工, 员工实现迅速成长, 提高了其综合能力, 反过来, 员工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能更好的完成工作, 效率和质量都会提高, 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 培训机制不仅能留住人才, 更能储备人才, 化解人力资源短缺的危机, 培训后的员工具有更高的忠诚度、责任感和归属感。第四, 员工一般将培训作为企业福利, 得到培训机会的员工将更积极主动, 珍惜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第五, 人才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力量, 培训机制能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体现企业的竞争优势。
对于企业员工来说, 企业组织培训是提高自己的平台和机会。企业员工希望得到和抓住这样的机会更好的开发自己的潜能, 获得更好的发展。持续不断的培训将有效的鼓舞员工士气。
综上, 国有企业应提高对员工培训的重视, 适时地提供给员工适合的培训机会。适时培训是指在企业员工真正需要的时候开展。培训前进行详细全面的调查, 避免盲目开展培训。企业需要培训员工一般是企业生产技术的需要, 如引进新技术时, 岗位调动员工需要技能学习时。或者一些员工希望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自我。适合的培训主要针对下面三个方面而言:一, 培训内容的适合。如, 若企业刚引进一批先进的生产设备, 那么企业进行的适合的培训内容应该是技能培训, 而不是进行管理方面的培训。二, 培训对象范围的适合。企业对员工开展培训要具有针对性, 并不需要所有员工参与培训时, 不相关人员的参与只会增加企业培训负担, 影响培训效果。如为提高集体凝聚力的培训需要全体员工参与, 但设备操控的技能培训只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参加才能达到最好效果。三, 培训方式的适合。常见的培训方式有12种, 每种培训方式都有其优缺点, 管理者需要根据培训内容等选择最适合的一种培训方式, 其中在进行培训方式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预算这次培训的成本和价值, 分析培训的必要性, 比较培训前后的获得效益和培训的成本, 若效益远远大于成本, 则培训是必须的、可行的, 若效益小于或略大于成本, 那培训不可行或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二, 不同职务、不同员工需要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 即培训方式的选择要考虑职位和员工的不同特性, 力争发挥最大培训效果。
确定了培训内容、培训对象以及培训方式后, 还需要针对培训结果进行培训效果反馈评估。比较培训预期效果和培训实际达到的效果, 查看是否达到了培训的目标。如果培训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期望, 相关管理人员需找出差距并分析原因, 然后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培训效果反馈评估不仅可以查看培训效果, 而且起到监督培训的作用, 管理人员通过反馈评估查看那些员工达到预期期望, 那些没有达到, 针对性落实培训。
3 结语
人力资源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 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国有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将其视为重中之重。建立和完善适合自身发展, 同时极大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可持续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新展.浅谈国有企业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型的实现途径[J].经济师, 2013, (1) .
[2]罗绪武.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完善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 2012, (12) .
[3]曹爱刚.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 2012, (8) .
[4]万宏.国有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J].四川师范人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9) .
配置措施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6月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流程中发生的各类差错。
1.2 方法
建立各类差错登记制度, 及时准确记录, 如实登记每一项差错, 细致分析, 定期汇报总结。
2 结果
本中心6个月共配置输液490140袋, 各类差错363起, 差错率0.074%。原因如下。
2.1 电脑系统不完善
(1) 电脑系统不完善, 漏审、误审33组 (9.10%) 。由于电脑系统的审方信息未及时升级完善。 (2) 存在配伍禁忌, 电脑未做显示。如果糖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痛风患者禁用, 但审核未显示, 药师审核医嘱信息量大时, 即出现漏审。 (3) 对不合理处方不能识别。如0.9%氯化钠溶液500ml+10%氯化钾10支, 对于单位“支”和“ml”不能识别。
2.2 医嘱不合理
医嘱不合理64组, 占17.63%。 (1) 溶媒选择不合理。如5%葡萄糖250ml+硫辛酸0.1×3支, 根据说明书要求, 硫辛酸的使用溶媒应为0.9%氯化钠溶液。 (2) 氧化还原反应。临床上为减少输液量, 将维生素C和维生素K1混合使用, 但维生素C有较强还原性, 与醌类维生素K1混合后, 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使维生素K1疗效降低, 故两者不宜配伍使用。 (3) 配伍禁忌表中所列的药品。
2.3 排药核对差错
排药核对差错132组, 占36.36%。 (1) 批次分错筐。排药时注意力不集中, 导致将各批次药品放错, 耽误成品输液送达临床时间, 影响治疗效果。 (2) 药物调配错误。不同厂家的同一药物如河南润弘制药的10mg长春西汀和匈牙利吉瑞大药厂的10mg长春西汀。同一厂家外观相似的药物如无锡凯夫制药的环磷腺苷和环磷腺苷葡胺。不同厂家外观相似的药物如勃林格殷格翰的15mg盐酸氨溴索和匈牙利吉瑞大药厂的10mg长春西汀。 (3) 大输液调剂错误。这种现象最常见, 如5%葡萄糖250ml摆成0.9%氯化钠溶液100ml, 0.9%氯化钠溶液500ml摆成0.9%氯化钠溶液250ml。
2.4 配置差错
配置差错95组, 占26.17%。 (1) 两筐药品混拿。由于药品配置量大, 配置人员紧张, 配置时取药发生错误。 (2) 药物剂量不准确。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大多数情况下输液袋中加入的药物量都是整支或整瓶,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儿童或老年患者, 某些药物的剂量就要降低, 使用非整支或整瓶剂量, 在冲配时, 操作人员容易疏忽而加错剂量。
2.5 成品审核差错
成品审核差错39组, 占10.74%。 (1) 未审出质量有问题的药品。如成品输液有泄漏等问题, 复核药量就要降低, 使用非整支或整瓶剂量, 在冲配时, 操作人员疏忽加错剂量, 复核人员未能及时发现。 (2) 未加药就传出。配置到最后, 简单重复出现疲劳, 对于未配置药物没能及时审核出。 (3) 输液袋放错病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负责全院病区的静脉输液药物调配, 药物袋数多, 工作量大, 繁忙而紧张的工作环境下将输液袋放错病区, 从而影响输液送达病区的速度。
3 讨论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各类差错进行总结分析及措施。
3.1 优化系统
我中心按照《江苏省医疗机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室) 验收评价表 (试行) 》标准进行二次改造, 其布局、设计更加合理, 软、硬件系统更加科学规范, 对审方系统进行全新升级, 对药品安全进行把关, 出现系统支持功能欠缺或故障及时与信息科沟通。增加系统支持功能, 排除故障, 与信息科共同逐步完善药学专业技术电子信息支持系统。
3.2 增加全体药师的业务水平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 为药师提供了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平台, 药师能够利用其丰富的药学知识为患者服务, 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和合理。由于我静配中心人员全是药师的特点, 我们就加强全体药师的业务培训, 每天开展晨会, 将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 引以为戒, 新药消息及时传达, 无论哪个环节出现可疑医嘱, 确认后才能调配, 从每个环节把关;定期半个月开展一次业务培训, 由每个药师轮流担任主讲者, 让他们从工作中发现问题, 提出来讨论;每月进行专业知识考核。
3.3 加强病区护士的培训
由于我院静配中心第一批输液量较大的特点, 第一批输液的冲配还需病区护士的参与, 针对护士流动性大的特点, 我们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考核, 相关注意事项及时反馈病区, 将差错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3.4 加强药品的管理
药品管理是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建立比较完善的药品管理工作体制有益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发展。将药物分类分区摆放在固定的位置, 一品双规、听似、看似的药品用醒目标记以作警示。做好药品的效期管理工作, 建立药品效期管理制度, 实行近期先用, 先进先出原则。每月对药品实行一次盘点, 对数量, 查效期。对高危药品进行日盘点, 发现账物不符及时查明原因, 可以及时避免差错的发生。
3.5 提高防范意识, 建立差错处理制度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中的药师要培养出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不断提高防范差错的意识, 尽量杜绝或避免不必要差错的出现。在成品输液核对时要认真仔细, 看清其输液颜色及空安瓿瓶, 发现疑虑及时询问相关冲配人员, 不擅自主张, 自以为是。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发现的差错及时登记上报, 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每月进行检查, 分析讨论, 处理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意见, 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差错处理制度。一旦发生差错, 药师有章可循, 能够及时有效的应对差错, 而不妨碍正常工作的进行。
4 结语
本中心通过对半年来差错进行总结分析, 并实施整改措施, 有效降低了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 实现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保障了患者用药质量, 从而也促进我院静配中心的不断完善, 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金菊.差错分析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重要性[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0) :14-15.
配置措施 篇8
采用绝缘导线作为架空输配电线路的10k V配电方式与用户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作为架空的输配电线路建设容易, 而且投入资金少, 建设时间也短。但是它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绝缘导线在运行时会受到雷击断线问题。那么究竟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1.1这是由于绝缘线路遭受雷击产生的电压高于本身的耐压水平时被击穿, 而工频电弧在绝缘子表面形成的闪络的作用下通过发展绝缘子根部的金属形成短路通道, 进而将导线熔断。
1.2 从总体上看我国总体的防雷规划存在着严重的弊端。比如在10k V配电电网中存在很多不按要求安装暗雷装置的, 不按地区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防雷措施的等等, 从而导致防雷质量严重低下。因此如何建设安全可靠的防雷措施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1.3 在10k V配电网的两种方式中, 针对易于遭受雷击的地区或者配电设备不完善的情况我们常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 这种方法应用十分广泛。而在用电集中且用电需求大的市区我们常采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
在城网改造中以电缆入地的方式不但可以美化市区空间还安全可靠, 但由于其价格较高, 在郊区和用户的线路中一般难以实施。现在的雷患问题之所以不能有效的预防一方面是由于投入的防雷资金不足, 防雷设备落后, 再一个是管理工作不完善, 工作人员在对防雷设备的管理工作上不尽心所导致的。
2防雷措施的综合应用
10k V配电电网的防雷措施还不成熟, 它本身线路薄弱, 而且雷电活动越来越频繁, 因此采取一些措施刻不容缓。
2.1在雷雨季节前对接地电阻的诊断。在断开接地引下线的情况下对接地电阻值和引下线在土壤交接处以及交接处所有的接头进行测量, 对不合格的地方要及时补救。
2.2雷雨季节前对绝缘子的检查。在雷雨季节将要到来之前, 及时对线路上的绝缘子进行定期的检查与清扫处理工作。同时为避免绝缘子被击穿还要对其进行抽样检查, 此举可以有效降低问题出现。
2.3架设架空避雷线。一方面它虽然能通过屏蔽作用来保护线路, 而且不用耗费精力来维修, 但是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更重要的是它对线路的保护效果并不明显。
2.4在线路上建立过电压保护器。过电压保护器是一种新型的保护装置, 它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压对电气设备带来的损失, 它与带有外间隙的氧化锌避雷器有着相类似的作用。它使用时间长久, 不需要去检测维修, 但是只能用在对雷电过电压的保护上面。
2.5定期校试避雷器。针对100k VA以下的配电变压器, 我们可以选择小于10欧姆的接地电阻进行两年一次的检测与维修, 而对于大于100k V的变压器通常选择小于4欧姆的接地电阻并且每年都要进行检测维修。
2.6在对荒僻地区的防雷措施中我们一般将避雷线设立在电线杆上, 通过这种方法来预防雷电。
2.7 线路之间交叉不连接的防雷方式。当大于或者110k V线路本身被10k V线路横跨时会使得110k V更容易受到雷电的袭击, 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过电压会使线路跳闸。再一个对于两个线路横跨连接的线路, 只要上面的线路受到雷击, 就有可能造成两条线路同时跳闸。
2.8利用保护型绝缘间隙横担来保护线路。保护型绝缘间隙横担在输配线路中对保护其他相邻的设备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它也可以对在绝缘子表面放电形成的闪络进行有效的控制。
2.9增加闪络路径的长度。这种方法是俄罗斯学者为了避免由于雷击导致线路断开的问题提出来的, 根据E=Uph/L, 为了降低雷电闪络与工频电流之间的相互转化, 我们通常采用降低配电系统中的电场强度的方法, 也就是说使工作电压与闪络路径长度的比值减到最小。
2.10 多雷区的线路防雷。在杆塔相对较高时一般安装避雷器保护防雷击;在那些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 我们实施最大的办法就是在线路中间安装氧化锌避雷装置来预防雷灾的产生或者采用将地线架设在导线下面的的方法, 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由于雷击导致的跳闸现象。2.11 全线架设避雷线。架设避雷线作为最基本的防雷措施可以对导线耦合, 对雷电电流分流, 也能防止雷电直击导线。
2.12 加局部绝缘层的厚度。尽管这个方法在实际中操作困难但是这种在距离绝缘子100~300mm的范围内采用增加绝缘厚度防击穿的办法在理论上确是可行的。
2.13在实际生活中, 工作人员要通过长期的积累准确地把握雷电灾害发生的规律, 能根据不同的雷电现象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提高用电效率, 同时也要与防雷措施的综合应用相互配合, 共同提高10k V配电线路的防雷击能力。
3结语
在我国, 10k V配电线路存在着很多的缺陷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线路存在较低的绝缘水平。当雷击袭击时会产生巨大的过电压从而将避雷针烧毁, 带来严重的损失, 对此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绝缘导线在线路中的广泛应用中出现问题最多的是线路受到雷击而断开, 也正是由于其突出性所以才引起了国内外防雷工作者们探究热情, 最终在不懈努力的探究下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从而将雷电事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我们要相信在国家高度的重视下, 尽管不能彻底解除10k V架空线路雷击跳闸问题, 但是一定可以将绝缘导线的雷击断线问题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罗大强, 唐军, 许志荣, 陈德智.10k V架空配电线路防雷措施配置方案分析[J].电瓷避雷器, 2012, 05:113~118.
[2]黄兰英.10k V配电线路防雷水平分析及提高方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9.
[3]徐兴发.配电线路感应雷过电压计算与防护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 2013.
配置措施 篇9
1 10 k V架空配电线路受到的雷击威胁
1.1 雷击成因
雷电是特殊的天气现象, 其成因非常复杂, 雷电事故发生后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雷电主要是因地表湿气受蒸发作用升腾到高空大气中, 进而凝结形成冰晶、水滴, 最后形成积云摩擦而出现的。气流的摩擦产生的积云中有正、负电荷, 进而生成雷云。
1.2 雷电对架空配电线路的危害
从实践结果看, 如果架空配电线遭到雷击, 则线路导线就会受到电磁感应的影响, 加之受到电磁感应的影响, 会出现短时间高电压的情况。因雷击事故而形成的电压远超过线路上的电压负荷。此外, 一旦遭受雷电击, 则会对电网线路上的绝缘体造成影响, 甚至造成跳闸、烧损等事故, 导致避雷器被烧坏。雷电对电力设备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比如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供电质量和效率等。
2 10 k V架空配电线路防雷配置策略
基于以上对架空配电线路遭到雷击危害的分析, 笔者认为, 要想提高防雷配置效率, 确保架空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就应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2.1 配备完善的避雷设备
避雷设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配网防雷措施, 尤其在雷电高发区或土壤高电阻地区, 建议在配网线路上配置避雷设备。采用这种方式能有效提高配网线路的抗雷击能力, 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在配设避雷器时, 应把握其中的关键部分。
2.1.1 避雷器合理选型
在配置避雷器之前, 应对避雷器进行合理选型, 根据防护配网线路所在地域、性质以及周围环境特点等, 综合决定设备型号。目前, 采用的避雷器主要是氧化锌型, 该设备应用优势为体积小、质量轻、易散热和抗污染等, 可有效隔断工频续流。一旦发生雷击, 则可释放电能;采用避雷器可有效吸收上述电能, 对雷电过电压进行严格控制, 从而起到线路保护作用。在实践中, 氧化锌避雷器上串联适量的间隙配置可起到安全隔离的效果。
2.1.2 避雷器的施工安装
实践中应安装好避雷器, 这样可以对配电线路起到保护作用, 以免架空配电线路遭到雷击。需要强调的是, 避雷器的位置应合理选择, 因避雷器自身的防护范围有限, 为了节省成本和保证避雷器充分发挥其功能, 关键在于确定安装位置。从整体上看, 在架空配网系统中布设避雷器时, 应把握2个关键点: (1) 易遭受雷击的位置。比如变压器、刀闸以及线路开关和配网上的T形线位置。 (2) 架空绝缘导线与配网过渡处。在安装避雷器的过程中, 应引用防雷绝缘子, 并适量增设放电间隙等, 这有利于实现防雷击效果。
2.2 应严格控制杆塔接地电阻
杆塔接地电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配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防雷效果。在部分地域, 尤其是地形条件相对比较复杂的环境下, 线路遭受雷击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杆塔接地电阻过大, 则可能会发生闪络故障问题, 进而严重影响配网的安全运行。如果想保证该地区配网线路的防雷效果, 需对跳闸率进行严格控制。具体而言, 可通过适当降低接地电阻值来达到这一目的。对于可用的降阻法而言, 可采用的措施是外引接地法、接地面积扩大法、接地极埋深适当增大法、采用降租剂等。根据现场的施工条件, 既需要确保施工质量, 又要充分考虑成本问题, 比如适量添加降阻剂。
2.3 提高线路的绝缘性
如果架空配网线路因感应雷电而产生过电压, 则绝缘体本身的质量会变差, 且绝缘的可靠性会降低, 绝缘子可能被损坏。针对该种情况, 需进一步改进绝缘体, 优选高品质的电力设备, 利用性能较好的材料, 通过合理设计间距, 最终提高配网外围的绝缘性能。在实践中, 可通过适当增加绝缘子片、对型号进行调整、及时更新绝缘子等方法控制闪络。此外, 还可适当引入和应用瓷横担, 从而提高防雷效果。相比于普通横担, 其具有更好的绝缘性。对于配网运行管理人员而言, 应当不断加大对线路的巡查力度, 落实好安全防雷制度。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10 k V架空配电线路防雷保护关系着整个线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实践中, 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 从架空线路的特点出发, 对架空配电线路进行运维管理, 及时弥补存在的缺陷, 以确保架空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叶树芬.10kV架空配电线路防雷水平及防雷击断线措施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 (03) .
[2]边凯, 陈维江, 沈海滨.10kV架空配电线路雷电防护用绝缘塔头[J].高电压技术, 2013 (03) .
[3]张弦.10kV配网线路雷击跳闸因素分析及其防雷性能评估[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5.
配置措施 篇10
目前206只配置型基金中,我们选出了10只积极配置型基金,7只标准配置型基金,以及4只保守配置型基金。
配置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的主要差别,在于股票仓位的弹性通常比较灵活,可以在预期市场下跌的情况下把股票仓位降低到契约规定的下限,也可以在预期市场较好的时候,把股票仓位提高到和股票型基金差不多的水平。这个品种是介于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之间的过渡品种,比较强调基金经理对股票、债券的配置比例,大类资产配置也是决定其收益率水平和风险的最重要因素。
过去5年的数据也许可以改变我们对这类基金的传统印象。一是配置型基金中的所谓积极配置或是标准配置基金,它们和股票型基金的表现十分接近,总体上来看没有明显差别。
二是保守配置型基金的长期表现超越了股票型或者配置型基金,尤其是过去5年较差的年景中,表现较好的保守配置型基金,已经超过了大多数股票方向基金。
积极配置
华夏大盘精选
毋庸置疑这只基金一直是以来无人撼动的老大地位。不过奠定这只基金地位的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2012年已正式离任,这只“神”一样的基金最近也终于卸下了多年来神秘的面纱——向投资者正式放开申购。不管它未来能不能有像样表现,至少过去若干年来它的业绩表现十分辉煌,足够引人“膜拜”。在所有种类的开放式基金中,这只基金过去5年年化收益率是最高的,达到8.89%。但其实也就比表现最好的债券型基金的5年年化收益率高了2%。
中银中国混合
多次上榜,定位于中国主题基金,显然也是个比较空泛的概念,实际上是大多数股票都能投资的。2012年以来(截至12月14日)收益率达到5.36%,在配置型基金中排名第3。过去3年和过去5年业绩排名分别为同类第3和第2。基金经理对大类资产配置把握不错,股票仓位进退有度,充分发挥了配置型基金的特点。
泰达宏利成长
多次上榜,2012年表现不俗,截至12月14日收益率5.1%。也是凤毛麟角几只5年年化收益为正数的基金之一。虽然多次更换基金经理,但并不影响其表现。过去5年年化收益率和过去3年年化收益率在同类型中排名第3和第6。
富国天瑞强势
2012年9月刚换了基金经理,不过之后倒是表现不俗,2012年以来(截至12月14日)以5.78%收益率排名靠前。以自下而上精选个股为策略,同时持股较为分散。2012年,三季报中,前十大重仓股占比仅33.36%。更多信息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嘉实服务增值行业
对于规模70亿元左右的基金来说,长期保持在排名前列并不是容易之事。这只基金虽然很少有特别冒尖的时刻,却以其良好的稳定性做到了这一点。而且即使在2010年的环境下,也获得了20%以上的收益。2011年跌幅达到19.73%,2012年又成为少数获取正收益的股票方向基金之一,虽然只有0.7%。
中银收益混合
大约是2012年业绩颇佳,让其长期业绩排名也跟着上升了。2012年以来(截至12月14日)这只基金收益率达到11.74%,在同类基金中位居第一。三季报中,前十大重仓股中仍有不少中小盘成长股,此策略在2012年这样的市场中的确占优。
大摩资源优选
连续第五年留在榜单上的一只基金,虽然并未引起公众广泛注意。过去3年和过去5年,业绩均表现出很好的持续性,几乎每年都能排在同类基金前列,显示出极高的稳定性。基金经理何滨是业内少数女性基金经理之一。
华夏红利混合
华夏旗下最受欢迎的基金之一,规模虽达168亿元,但在2012年只是微弱亏损,跌幅仅为3.66%,堪称神奇。总而言之,以其较大的规模来看,过往成绩实属不易。
泰达宏利周期股票
一个以周期行业为投资标的的基金,规模不到6亿元,2012年三季度末持仓以房地产、水泥、汽车股为主。2012年以来(截至12月14日)收益率2.88%。周期股虽然并不具有持续的业绩增长能力,但基金经理在波动中把握节奏,看来也能获得不错的成绩。
富国天惠成长
富国老将朱少醒管理的基金,持有了一大堆消费类股票,比如大商股份、贵州茅台等等,有富国一贯的气息。除了2011年跌幅略高,这只过去3年和过去5年的年化收益率都不错。
标准配置
嘉实增长
2004年开始便由邵健管理。过去5年其年化收益率在同类基金中排名第一,达到1.44%。2012年至今亦有难得的正收益。几个较差年份中这只基金的跌幅都大大低于平均水平,年景较差的2010年甚至获得了24.92%的正回报。
华夏回报
作风非常保守的一只基金,以追求绝对收益为卖点。这只基金在股市上涨的趋势性行情中通常表现普通,但在较差年份中下跌有度,因而其长期收益总能排在同类基金前列。2008年仅下跌24.49%,2011年下跌11.79%,都远远低于平均水准。
金鹰中小盘精选
这只基金过去5年年化收益率在同类中排名第3,虽然是-0.79%,但的确比多数股票方向基金来得优秀。如果翻看过往每年的成绩单,又会发现它的表现呈现神经质的波动,2009年收益率达到79.99%,2011年却下跌了30.99%。2012年(截至12月14日),仅下跌3.89%。实在是不按常理出牌。
华安宝利配置
华安旗下的常青树。平时不显突出,但中长期业绩出色。过去5年年化收益率-1.6%,在同类基金中排名第五。业绩波动很小,即使在2008年大幅下跌中,全年跌幅也只有38%。
华宝兴业宝康消费品
主要投资于消费相关行业的一只基金。2009年时曾以83.52%的高收益率笑傲群雄。基金经理更换了若干次,近两年来表现并不突出,但也不坏。
银河稳健
不那么知名,不过倒是表现如其名,有稳健的风范。基金经理钱睿南善于灵活策略,持股讲求均衡,风险控制也很到位。
华夏经典
其实并不像基金名字那样典型。虽说是华夏旗下的基金,但规模较小,只有12亿元左右。投资风格相对较为激进,以中小盘成长股为主。目前的基金经理是2011年上任的王海雄。
保守配置
泰达宏利风险预算
股票仓位很有弹性,2011年几乎把仓位一度降到极低水平,不到20%,因而2011年跌幅仅有3.47%。2012年在控制仓位前提下的个股投资和债券投资也相当成功,截至12月14日当年收益率达到7.4%。过去5年,这只基金的年化收益率高达3.59%,超越大部分股票方向基金。
国投瑞银融华债券
低风险类别基金中低调的明星,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灵活安排股票仓位,是这只基金的特点,也是获取超额收益的源泉。基金规模非常小,仅6亿元左右,2012年业绩普通,截至年末时分收益变成了正数。
南方宝元债券
虽然自称债券基金,但这只基金的股票仓位可以高达30%左右,并且常常以较高的股票仓位运作,因而实际上可以算一只保守配置基金。2012年业绩尤其好,截至12月14日收益率达到5.4%。除了2008年和2011年两个年份略有亏损,其他年份大都获得了正收益。
兴业可转债
配置措施 篇11
1) 为了确保供电安全与稳定, 继电保护配置就必不可少, 缺乏继电保护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很可能出现巨大的事故。因为任何设备都存在失效的可能性, 所以对于所有的一次装置来说就必须有两套相互独立的保护装置确保其运行的安全;
2) 当前国内的电网运行存在很多的问题, 很多电厂在出现三项故障的时候既有可能造成系统失稳, 有些电厂甚至在单相故障的时候也会出现系统失稳。所以, 速动保护动作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这就需要有量足断路器, 由两套相互独立的保护装置进行分别的控制, 最终达到速动保护的目的;
3) 综上所述, 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必须对主保护进行双重配置, 其主要目的是两套相互独立的保护装置互相作为对方的备用装置, 一旦其中的一套装置出现问题, 另一套可以自动切入, 保护系统的安全运行。
2 设备系统稳定性及保护双重化配置
2.1 双套同一性
为了保障每套保护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保证其对发生的故障以及一切异常的情况能够迅速的做出有效的反应, 应该选择同一厂家的同一型号的响应的设备, 这样也便于日后的维护, 降低响应的成本。保护的独立性主要由回路的设计进行体现, 确保其各个环节没有交叉点, 因为任何环节的交叉都会影响保护的独立性。按照双重化设计的原则, 两套保护装置之间应该没有任何交叉的部分, 各个环节相关性都应该为零, 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 平时看似相互独立的两套系统, 在故障发生时往往表现出相关性, 这给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保护应该能够对各种故障以及突发的情况做出准确的反应, 一般来说对于既定的故障, 保护装置的计算机都会做出正确的反应, 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但是很多故障的发生都是难以预料的, 其形式复杂多变, 远远超出了既定的范围, 这些特殊故障一旦发生, 保护装置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反应。
2.2 线路保护
要注意纵联通道以及线路保护, 主保护在进行双重配置的时候, 选择得通道应该具有独立性强、可靠性高的特点。由于光纤是一种优秀的传输介质, 应该优先采用, 如果有条件可以选择专用光芯传输保护信号。为了保证两个主保护之间的独立性, 二者在同时采用光纤作为通道的时候, 路由应该相互独立, 从而使两套保护传输信号的过程中保持相互的独立。专业人员应该树立责任心, 依据保护的相关标准对通道设备进行双重的配置及改造。
2.3 母线及失灵保护
根据相关的规定, 对于母差也必须采用双重保护的原则。我国的电力系统之中普遍采用微机型母线保护装置, 该装置本身具有失灵保护的功能, 单独的失灵保护装置就没有配置的必要, 对于失灵保护的可靠性完全没有直接的影响。
在配置保护中, 如果变压器开关失灵拒动, 就有可能造成其他设备保护的失灵, 甚至会对变压器造成损害, 这违背了所有的运行设备都要由两套相互独立的保护设备进行保护, 这两套独立设备的交流电和直流电的输入和输出的回路必须相互独立的原则。
想要避免变压器开关在启动的时候失灵, 就必须确保电流启动、电压闭锁的灵敏度。针对这种问题, 可以采用微机失灵保护来进行寻求解决。通过微机失灵保护装置可以按无流条件对电流元件进行相应的整定, 从而有效地避免接点的粘连问题。必须及时解决由于软件问题造成的变压器保护无法快速返回的问题。有时该问题是由于变压器中低压侧有电源等原因造成的, 那么可以通过微机失灵保护的电流判别元件可靠返回。
2.4 变压器保护
变压器作为联接高、低压系统的“接口”设备, 在系统中“承上启下”, 在主网的线路、母线、变压器保护双重化配置后, 必须明确, 应当大力简化变压器后备保护的配置, 变压器后备保护不需要作为双重化配置保护元件的后备, 只应当作为按远后备原则配置保护的母线、线路的后备。对未配置母线保护的低压母线, 只应当作为按远后备原则配置保护的母线、线路的后备。对未配置母线保护的低压母线, 变压器保护中还应当配置相应保护段作为低压母线的主保护, 跳变压器低压侧开关, 另配置后备段跳其它开关。对部分220k V未实现双重化配置的母线、线路, 应在联络变压器保护中设置相应后备段, 该后备段的设置和整定同样应满足系统稳定性的要求。
2.5 旁路开关及其保护
旁路开关的保护如何配置, 实际上应该取决于它所要带路的设备的保护配置。考虑转带线路开关, 线路保护又为双重化配置时, 旁路保护也应该按双重化的原则配置;如果各线路保护都未考虑双重化配置, 旁路保护自然也可仅单套配置。考虑转带变压器开关, 变压器保护如能切换至旁路开关的TA, 旁路保护就不需要双重化配置。现在很多旁路开关仅配置了单套保护, 实际上在转带运行时, 大大降低了保护的可靠性和系统的安全性, 而运行实践中也不止一次出现过因旁路保护问题被迫将一次设备停运的事例。
旁路开关的TA如只配置4组保护级二次线圈, 在保护接入时可能会存在一定问题。主要原因是旁路开关除配置转代线路用的保护外, 其TA还须满足转代主变时差动保护的切换需求。旁路开关的两套线路保护用2组, 母差保护用2组, 主变保护用2组 (考虑两台主变各使用1组, 另一套保护切换至套管TA;或者两台主变的TA回路公用切换, 两套保护均切换至旁路) , 这样, 旁路开关的TA就需要6组保护级二次线圈。
参考文献
[1]何晓东.双配置方式下的220KV电网继电保护探讨[J].中国科技财富, 2008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