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配置(通用9篇)
流程配置 篇1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在装备研制过程中实施软件配置管理的经验, 提出结合质量体系中技术状态管理流程优化软件配置管理流程设计的方法, 做到既满足相关国军标的要求, 又简化管理流程。对从事软硬件结合项目研制的单位实施软件配置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软件配置管理,技术状态管理,流程
1 概述
随着装备研制中软件的广泛使用, 软件配置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实施装备软件配置管理的目的是利用配置标识、配置控制、配置状态记实和配置审核, 在软件整个生命周期建立和维护软件配置项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作为GJB 5000A的一个支持过程域, 软件配置管理是软件工程化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实施软件配置管理的过程中, 软件和硬件研制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如果在进行软件配置管理流程设计的过程中考虑使用目前技术状态管理的流程和相关质量记录, 只需对目前的技术状态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就可既满足对硬件的管理也满足软件的管理需要。
2 软件配置管理要求
软件配置管理主要是针对软件配置项实施管理, 就是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内产生的所有与软件相关的信息集合, 主要可分为四类:一是程序, 含源代码和执行程序;二是文档, 包括针对开发者和用户的文件;三是数据, 包含了程序内数据库和数据文件;四是软件支持环境, 包含了软件的编译环境和使用环境的应用软件。目前实施装备软件配置管理主要以国军标为依据, 主要有:a.GJB2786A-2009《军用软件开发通用要求》;b.GJB 5000A-2008《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c.GJB 5235-2004《军用软件配置管理》;d.GJB 5716-2006《军用软件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通用要求》。由于标准在编制时就考虑到各个装备研制单位在管理模式上有区别, 希望各单位在标准实施和裁剪上下功夫, 因此在确定装备软件配置管理“怎么做”的时候是需要具体化的, 同时也需要删繁就简, 使用在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中已习惯的流程和记录, 这对简化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是有重要意义的。在对GJB 3206A-2010《技术状态管理》进行分析后, 实施装备软件配置管理可使用在现有的质量体系文件中很多成熟的技术状态管理的流程和质量记录, 利用好这些资源, 才有利于做好装备软件配置管理的流程设计。
3 基于技术状态管理的装备软件配置管理流程设计方法
3.1 软件配置管理策划。
进行配置管理策划时, 首先应根据项目的特点来确定策划的深度和广度, 以便确定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配置管理策划, 对装备研制任务分析后可初步划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型号产品或以软件为主要研制内容的设备研制, 这类项目除硬件研制外, 还有较多软件, 软件配置项多, 因此这类项目根据合同要求可单独编制配置管理计划来确定策划的内容, 也可以《软件开发计划》为主文档, 将《软件配置管理计划》的内容有机地组合到《软件开发计划》的相应条章节中。另一类是以硬件为主, 软件较少的研制项目, 也可按程序文件中的研制策划的要求在项目的设计开发策划活动中, 将软件配置管理策划内容放在《设计开发策划报告》中的软件设计和开发的相关章节。这样既保证了活动被策划, 又简化了工作, 提高了效率。
3.2 软件配置管理中的变更控制。
在软件的研制过程中, 版本变更比较频繁, 牵一发动全身, 特别是涉及接口的改变, 或能会引起相关好几个软件的变更, 所以软件版本的变更控制是配置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在目前的质量体系文件中对更改的控制都有专门的程序和记录来保证更改的受控, 那么软件的更改可以沿用这些程序和记录吗?答案是肯定的。软件的更改的流程可见图1中的版本变更项, 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软件的变更流程中, 根据软件的特点设计软件更改申请单, 由于软件在更改后需要进行回归测试, 通过这一记录完成更改的出库申请和更改后测试的记录, 保证过程受控, 软件的更改通知单则沿用程序文件中更改通知单的记录, 与硬件的设计更改一致, 从而简化了记录, 这也与装备中软硬件的一体化现状一致。
3.3 软件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的管理。
根据项目研制流程和管理模式, 可确定二级三库的管理, 即:a.项目级开发库由项目组实施管理, 建立在用于开发软件源程序的各相关计算机上, 由项目负责人指定专人对软件的版本和配置项进行记录和管理;b.单位级受控库由质量部门进行管理, 存放通过测试和质量评审的软件配置项, 质量部门应指定专人对受控库中的软件版本和配置项进行记录和管理;c.单位级产品库由科技档案室进行管理, 存放经定型、鉴定或验收的软件配置项, 科技档案室应指定专人对产品库中的软件版本和配置项进行记录和管理。在三库管理中, 开发库的管理由设计人员执行, 控制要求较少, 只要认真记录版本变化情况即可;而受控库和产品库的管理为保证配置项的可控又兼顾现有流程, 对入库、出库、变更、发行等均需进行控制, 并以各种记录的审签来进行控制。在对流程进行分析后, 使用现有的技术文件归档移交清单作为第一次入库记录, 更改通知单和技术文件材料归档移交清单作为更改批准后的入库记录, 以软件的更改申请单作为更改的出库记录, 而使用图样及技术文件发放表作为软件出库和发布的记录, 这样的考虑既保证了流程的受控并按要求审签, 又没有新增质量记录;通过这样的解决方案, 增加较少的质量记录, 完成了软件配置管理的有效实施。受控库和产品库管理流程和对应的记录可见图1。
结束语
在实施软件配置管理过程中, 是要严格遵循相关的管理标准, 而贯彻标准的活动和实施的方法是可裁减、可替代、可精简的, 只有充分考虑质量管理流程和管理模式, 针对装备研制中软件的特点, 活学活用标准, 才能保证制定的程序和流程好用, 规定的记录方便、可操作性强。
参考文献
[1]总装备部GJB5235-2004军用软件配置管理[S].北京:总装备部军标出版发行部, 2004, 12.[1]总装备部GJB5235-2004军用软件配置管理[S].北京:总装备部军标出版发行部, 2004, 12.
流程配置 篇2
个人准备(环境准备(治疗室清洁、宽敞、明亮30分钟内停止打扫,治疗台面清洁、宽敞)物品准备(棉签、复合碘、注射器、砂轮、启盖器、弯盘、注射药物、锐器盒)
根据医嘱查对药物(检查输液袋(瓶)有效期、有无裂纹,瓶口有无松动、裂缝,对光检查输液袋(瓶)内有无沉淀、絮状物等,按输液贴核对摆放的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等的准确性和药品质量完好、性,确认无误后,方能进行调配)
双人查对后贴输液贴(倒贴法,避开标签)复合碘消毒输液袋(瓶)口1遍,待干
取合适的注射器及注射针并检查(选用适宜的一次性注射器,拆除外包装,旋转针头连接注射器,确保针 尖斜面与注射器刻度处于同一方向)吸取药液
▲自安瓿内吸取药液
⑴消毒及折断安瓿:将安瓿尖端药液弹至体部,在安瓿颈部划痕,用复合碘棉签消毒后折断安瓿
⑵抽吸药液:持注射器,将针头斜面向下置入安瓿内的液面下,持活塞柄,抽动活塞,吸取药液,然后注 入输液袋(瓶)中,轻轻摇匀。▲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
⑴除去铝盖中心部分,常规消毒瓶塞,待干
⑵注射器内吸入与所需药液等量的空气,将针头插入瓶内,注入空气
⑶倒转药瓶,使针头在液面下,吸取药液至所需量,以示指固定针栓,拔出针头,然后注入输液袋(瓶)中,轻轻摇匀。
再次检查、核对(加药结束
1、再次对光检查已配药液有无沉淀、变色、异物等;
2、进行挤压试验,观察输液袋有无渗漏现象,尤其是加药处;
3、按医嘱执行单内容逐项核对所用输液和空密封瓶与安瓿的药 名、规格、用量等是否相符;
4、核检非整瓶(支)用量的患者的用药剂量和标识是否相符;)签名(签上执行时间和操作人员姓名,签名需清晰可辨)再次消毒瓶口,贴上瓶口贴 终末处理 洗手
更换补液操作流程
(一)目的
为持续输液患者及时、准确更换补液,以防空气进入导致空气栓塞。
(二)操作步骤
主动巡视,准确估计输液余量,通知治疗班配置药液,抗生素现配现用 ↓
拿准药液﹙三查八对﹚ ↓
携用物至床旁,双向核对 ↓
除去输液瓶瓶贴 ↓
确认滴管中的高度至少1/2满,拔出上一瓶内的通气管和输液导管,迅速插入下一瓶内 ↓
检查滴管液面高度是否合适,输液管中有无气泡 ↓ 检查输液是否通畅,询问病人有无不适 ↓
根据病人病情及药液调节滴速,再次核对 ↓
进行药物知识宣教,指导病人输液中的注意事项 ↓
洗手(快速手消毒剂)↓ 记录巡视卡 ↓ 终末处理 ↓ 洗手
(三)注意事项
1.持续输液应及时更换输液瓶,以防空气进入导致空气栓塞。2.更换输液瓶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3.对需要24小时持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
静脉输液拔针操作流程
(一)目的
输液完毕后及时拔针,以防空气进入导致空气栓塞。
(二)操作步骤
主动巡视,准确估计输液余量,查看输液巡视卡及治疗室,确认输液结束 ↓
准备用物:治疗盘内放置棉签、弯盘;治疗车下备锐器盒 ↓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病人并解释 ↓
确认全部液体输入完毕后,关闭输液器 ↓
准备无菌干棉签 ↓
轻揭胶布,用无菌干棉签轻压穿刺点上方,快速拔针 ↓
局部按压1~2分钟,至无出血为止 ↓
分离头皮针至锐器盒,输液器具放治疗车下层 ↓
指导病人穿刺侧肢体勿用力,避免下垂 ↓
洗手(快速手消毒剂)↓ 记录巡视卡 ↓ 终末处理 ↓ 洗手
(三)注意事项
1.输液完毕后及时拔针,以防空气进入导致空气栓塞。
冰蓄冷空调系统流程配置研究 篇3
1 空调蓄冷系统的流程配置
空调蓄冷系统的流程按其特点及流程性质有不同的优化配置, 考虑到开式流程存在静压控制及系统的腐蚀问题, 工程中宜采用冰蓄冷系统闭式水力流程。流程中, 按制冷机组和蓄冷装置的相对位置不同可设置为并联和串联连接两种方式, 在串联连接方式中根据其相对位置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制冷机组位于蓄冷装置的上游或者下游的流程配置。
制冷机组与蓄冷装置并联常用于供回液温度差约为5℃时, 冷负荷的增减变化由制冷机组与蓄冷装置并联分担, 为此, 采用的温度控制及流量分配方法比较复杂。当蓄冷系统运行于制冷机组供冷并释冷运行方式时, 混合后溶液温度的维持恒定以及控制效果不如串联流程。并联流程适用于溶液温差5℃~6℃时的系统, 即制冷机组与蓄冷装置运行于相同的进出口溶液温度条件, 并联流程不适用于低温送风系统, 由于这时的制冷机组出液温度要低达3℃以下, 电耗极高。并联流程也不适用于温差大于6℃的系统, 由于要求的溶液循环量较少, 对制冷机组蒸发器的传热效果有影响。如果采用的话, 需对制冷机组的入口温度进行控制。并联流程在释冷供冷时, 溶液泵的运行功率较小, 比较适合于全量蓄冷运行策略的冰蓄冷空调系统。
串联配置的蓄冷系统, 无论是满负荷或部分负荷运行方式均能保持恒定的供冷温度, 并且系统运行稳定, 容易实现对系统运行的自动控制。串联流程对较大的供回液温差的系统比较有利, 尤其是大温差和分量蓄冷运行策略时, 溶液泵的电功率相应减少, 更适宜于低温空调的供冷。串联流程中根据制冷机组与蓄冷装置的相对位置前后不同, 分为制冷机组位于上游或位于下游的流程配置。两者相比较, 制冷机组是空调系统中能耗最大的, 约占空调系统总能耗的一般, 是节能的重要环节, 制冷机组在白天用电高峰期作空调负荷运行, 应尽量提高溶液出口温度, 达到减少用电量, 节省运行费用, 制冷机组位于蓄冷装置上游的串联配置。
2 溶液循环泵的设置及与用户连接方式
在冰蓄冷系统流程中, 按不同功能的需要, 设置不同回路的溶液循环泵, 泵的设置应满足以下三方面的需要:制冷机组蒸发器制冷、供冷循环的需要;蓄冷装置充冷、释冷循环的需要;向用户提供冷负荷的供冷循环的需要。
鉴于以上几方面, 设置综合泵的模式是值得优先采用的, 因为只设一种综合泵以完成上述三种功能的情况下, 具有以下三个特点:投资最省, 运行控制较简单;综合泵的流量需按制冷机组运行要求进行恒流量运行, 故而在部分供冷负荷时浪费电功率;综合泵常比较适合运用于串联流程的蓄冷系统中。
冰蓄冷系统流程中供冷循环回路与用户的连接方式有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种。直接连接方式即供冷循环回路与用户直接连接, 整个系统充满了乙二醇溶液, 由此带来溶液的传热性能及阻力损失均比冷冻水要差, 这可以从降低溶液的输出温度来补偿, 其存在的最大缺点是乙二醇溶液量大, 投资费用增加, 并且由于系统泄露引起的危害比水严重, 对维护管理的水平要求高, 较适合于小型的蓄冷供冷系统。
间接供冷循环回路与用户的连接方式是借助热交换器, 以分开溶液循环系统和冷水循环系统, 其优点在于乙二醇溶液用量仅限于蓄冷供冷站内的水力系统部分, 溶液用量比前者少得多, 用户部分的系统不存在乙二醇溶液的泄露隐患, 尤其对高层建筑用户能起到隔断高层建筑冷水系统的静压以保护制冷机组及蓄冷装置。从经济角度衡量, 蓄冷系统的最大冷负荷大于1800KWh时, 采用间接供冷循环回路与用户的连接方式是较经济的。
3 空调蓄冷系统的管路设计
3.1 空调蓄冷系统的管路设计
冰蓄冷系统的管路设计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按流程特点及二次冷剂特性进行管路布置、管道及其附件的设置和选择;管路的泄露应严加控制;不同的冰蓄冷系统, 其闭式流程中溶液的膨胀会有不同的情况。
空调系统中常用的二次冷剂主要是乙烯乙二醇 (简称乙二醇) 水溶液, 其它还有几种。乙烯乙二醇 (简称乙二醇) 水溶液在市场上能方便购得, 并且都已加入各种防金属腐蚀、防泡沫形成等添加剂。乙烯乙二醇 (CH2OH·CH2OH) , 分子量62.069, 正常凝固点-12.7℃, 溶液潜热187KJ/Kg, 其分子中含的氧原子与金属元素有较大的亲合力, 会形成金属氧化物。乙烯乙二醇水溶液对镀锌材料有一定的腐蚀性, 因此必须在乙烯乙二醇水溶液中添加缓蚀剂, 减弱其腐蚀性, 添加剂的用量控制在1‰用量范围, 使乙烯乙二醇水溶液维持PH>7呈碱性。
根据浓度25%的乙烯乙二醇水溶液具有密度略大于水、粘度大于水、比热小于水的物理性能, 在空调蓄冷系统中相同冷量及温差条件下, 其循环量约为空调冷水的110%, 当乙烯乙二醇水溶液工作温度在5℃~6℃范围内, 其循环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Q为输送的冷负荷, KW;ρ为密度, Kg/L;Cp为比热, KJ/Kg℃;△t为温差, ℃。
3.2 阀门及附件的设置及选择
二次冷剂管路中阀门及其附件的设置, 应按系统的运行要求, 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尽量简便合理和灵活。闭式流程管路上须设置安全阀, 排泄液应就近排至收集箱, 以利于回收二次冷剂, 管路及蓄冰槽的最高点设自动放气阀, 并与隔断阀串联, 以备检修切断用。当蓄冷系统由多台蓄冷装置并联连接供冷时, 为使流经各台蓄冷装置的溶液保持流量平衡, 在每台蓄冷装置的入口宜设置动态流量平衡阀, 使每台蓄冷装置在运行中的充冷和释冷特性保持相同, 易于操作和控制。
二次冷剂管道系统上, 应设置二次冷剂的进液管和阀门, 以便于充分混合的二次冷剂能进入系统中;在二次冷剂管道系统的最低点, 应设置二次冷剂的排液管和阀门, 以便于浓度不合适的二次冷剂能排出系统进入收集罐。
管道材质常采用内壁经清洁处理的热镀锌钢管、无缝钢管, 不锈钢管只用于用户有特殊要求时采用, 塑料管 (如PVC) 及铜管也可采用, 但只用于有关设备内。对管道要十分注意电化学引起的腐蚀, 不同材质的连接处要考虑电气绝缘措施。在阀门的选择上, 阀门是控制二次冷剂在系统中流动的主要管道附件, 要求密闭性好, 不泄露, 运行安全可靠, 操作维修方便, 在冰蓄冷系统中, 不仅常用闸阀、蝶阀、球阀、截止阀、止回阀, 还较多地采用电动阀门。
3.3 二次冷剂管道直径及压降计算
管道直径的确定对无压降控制时可以按介质流量及允许流速计算;对有压降控制要求时, 应按回路的最大流量及其允许压降来确定。管内流速以不超过1.5m/s为宜, 利于控制噪声及压降, 计算公式如下:
(1) 按介质体积流量计算d=18.8× (qv/w) 0.5 (mm) ;
(2) 按介质质量流量计算d=5 9 4.5×[qm/ (w×p) ]0.5 (mm) ;
(3) 按允许的压力降计算d=[6.38×f×qv/ (△h×108) ]0.2×103 (mm) 。
式中d-管道内径, mm;
qv为工作状态下体积流量, m3/h;
qm为工作状态下质量流量, t/h;w-工作状态下流速, m/s;
f为摩擦阻力系数;
△h为允许压力降, Pa/m。
二次冷剂管道的压降计算公式如下:
(4) 全管程总压降计算公式△P=1.15× (△Pt+△Ps) 。
式中△P为管内总压降, Kpa;
△Pt为管内摩擦压降, kPa;
△Ps为管内局部压降, Kpa;
1.15为安全系数。
(5) 管内局部压降△Ps的计算公式:
式中Σξ为局部阻力系数之和;90°弯头ξ=0.2~0.4;水室到管内ξ=0.5;管到水室内ξ=1.0;全开闸阀、蝶阀、旋塞ξ=0.2~0.5;全开截止阀ξ=4.5~6.5。
3.4 冰蓄冷系统溶液的膨胀措施
蓄冰空调系统应尽量避免采用开式系统, 因为乙二醇溶液长久暴露在大气中会发生氧化形成泡漠及沉淀, 造成溶液变质或浓度降低, 影响蓄冰系统蓄冷及释冷的性能。更为严重的是, 由于溶液凝固点随浓度降低而升高, 有可能造成制冷机组蒸发器的冻结, 引起事故。乙二醇溶液与空气接触,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入会增强乙二醇溶液原本具有的酸性, 对系统中的制冷机组、板式换热器、循环水泵等重要设备及管路的腐蚀性增强, 造成乙烯乙二醇溶液的大量泄露, 严重影响整个蓄冷系统的使用寿命。在蓄冷系统闭式流程上设置闭式膨胀水箱的作用:因温度变化时, 可补偿系统中二次冷剂的体积变化, 避免二次冷剂的外溢;减少管网因二次冷剂的体积变化而引起的损坏;及时排除系统内的不凝性气体, 有利于系统的正常工作, 膨胀箱到系统管路的静压液柱, 有利于溶液泵的正压工作。
4 结语
制冷机组蒸发器的管束内冷冻溶液流速大, 传热效果好, 但蒸发器对水的阻力也随之增加, 循环泵的功率增大, 而制冷机组是按冷水机组额定工况设计的。在供冷运行中, 冰蓄冷系统可以降低供出温度来扩大供、回水温差, 不仅减小输送泵功率和管道直径, 还可减小蓄冰槽的容积, 有综合的经济效果, 蓄冷装置释冷时进、出口温差不宜大于8℃, 而制冷机组的温差在5℃~6℃, 因此, 这种工况下的冰蓄冷系统采用串联流程的配置较为有利, 制冷机组与蓄冷装置均可以运行在合适的流量范围内。
参考文献
[1]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2]李莉.冰蓄冷低温送风系统风管路计算与经济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8, 5.
流程配置 篇4
1.先播放背景音乐:
a)音乐《1 背景音乐 钢琴曲-梦中的婚礼》
b)建议新郎排人协助酒店音响师播放
2.婚礼预告片(新郎提供)
3.主持人上台后开场白
a)音乐《1 背景音乐 钢琴曲-梦中的婚礼》
4.新人入场(放手持烟花,请新郎提前安排6位男士):新郎 新娘出场 a)音乐 《2进场音乐 婚礼进行曲》
5.主持人介绍新人
a)音乐《1 背景音乐 钢琴曲-梦中的婚礼》
6.主持人邀请证婚人(钱学平先生)上台致证婚词 a)音乐《5 致辞音乐》
7.夫妻对拜
8.新郎新娘互相交换信物(戒指)
a)音乐《3 交换戒指音乐》
9.喝交杯酒(同时点放冷焰火)
a)音乐《4 交杯酒音乐 Dreaming Of You》
10.父母的感恩视频播放(新郎提供)
11.邀请双方父母上台
12.男方父亲致辞、女方父亲致辞
(1)给父母敬茶
(2)改口
(3)互给红包
(4)向父母行礼
13.点蜡烛
a)音乐《6 点蜡烛音乐 初恋的地方》
14.香槟塔倒酒
a)音乐《7 倒香槟音乐 我只在乎你》
15.开启启动仪器后宣布酒席开始(许愿球):男左手女右手同握许
愿球:共同开启幸福生活
a)音乐:《8 酒席开始 最浪漫的事》
16.切蛋糕(蛋糕切好后由家人分发到给桌)
17.新娘抛花----新娘给好友的祝福
a)音乐《9 结婚进行曲(伴奏)刘德华》
18.新人退场,新娘换装
19.敬酒
a)音乐《10 明天我要嫁给你》
流程配置 篇5
近几年, 原有WIFI业务从铜缆接入逐步转变为光纤接入, 建设模式一直采用在光交箱内新建专用二级OBD, 并铺设光缆直接连至用户端进行组网的方式。这种建设模式不但直接占用了光交接箱- 局端纤芯资源, 而且由于将OBD建设于光交接箱内, 还造成后续用户接入时必须占用管道及光交箱内ODM资源。同时, 按这种模式, 即使用户周边已有FTTH的二级OBD, 也不能充分对其进行利用。随着WIFI需求量的增加, 对光缆资源及专用二级OBD的需求量成倍增加, 这必然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1 创新WIFI业务配置流程
为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建设成本, 充分利用FTTH大建设后用户周边已有FTTH的二级OBD, 网络资源中心决心探索用新的配置模式来替换原来的建设模式。通过分析发现, 原建设模式一直没有改变的主要原因是系统中FTTH业务的相关参数是通过参数池下发, 而WIFI业务的参数尚未在参数池中实现管理, 流程无法支持FTTH设施对WIFI业务参数的正常配置。网络资源中心大胆创新, 建立了针对WIFI业务的新的配置流程, 实现了WIFI业务与FTTH接入业务的光资源共享, 大大节省了投资成本。
WIFI业务的新配置流程如下:当资源中心接到新建WIFI业务的通知时, 首先根据业务地址, 确认邻近可接入的FTTH OBD资源情况 (对于城市区域为300 米, 乡镇、工业园区不超过500 米, 偏远地区不超过800 米的, 均考虑通过皮缆方式接入) ;其次, 取消指定FTTH二级OBD端口的地址关联, 重新录入CVLAN参数 (WIFI业务在CRM及管线系统参数池没有独立的产品来管理CVLAN等五元组参数, 应在FTTH的OBD上人工录入ONU, 五元组参数的录入参照省公司WIFI业务规定的参数) , 再建立对应WIFI业务地址与指定端口的关联后, 受理WIFI业务, 并由系统进行自动配置。简单的流程创新解决了系统自配流程无法配置WIFI业务参数的问题, 从而使WIFI业务可以与FTTH接入业务共享光资源。同时, 由于通过皮缆方式接入, 减少了用户至OBD的光路配置/ 开通环节 (原通过光缆连接的话, 必须经过光路配置环节生成相应的光路) , 有效降低了业务开通时长, 提升了客户感知。
以汕头中国银行申请新建60 个支行WIFI网点的项目为例。该客户需要在其60 个银行网点内建设双SSID的WIFI业务。根据对各个网点的现状调查, 其中有39 个网点具备附近的FTTH二级OBD直接铺设皮缆连接至用户网点开通WIFI业务, 只需花费短距离皮缆的费用。39 个网点需铺设皮缆的总长度约5300m, 皮缆的价格约为每米6 元 (含施工费用) , 总投入约3.18 万元, 平均每点造价820 元。如果按旧的建设模式, 按一个网点约5000 元的建设费用计算 (未包含AP设备) , 39 个网点累计需要19.5 网元的建设费用 (线路部分) 。通过优化流程, 39 个网点可节省建设费用约16万元, 且若按旧的建设模式, 每点的交付需要约7 天的建设周期。采用新模式后, 每点的交付开通时间仅为2 天。
另外, 12 个网点邻近没有可利用的网络设施, 计划将二级OBD新建在靠近用户的区域, 而不像以往建设在光交箱里面。新增的12 个分光器除满足WIFI业务需求外, 还有84个空闲端口, 可为覆盖范围内的其他用户提供业务接入。以一户普通宽带业务包年费用1320 元计算, 每年可为分公司增加11.08 万元的业务收入。
还有9个网点通过查询后, 原客户使用高值带宽型业务的光缆具备空余纤芯, 且其上联侧侧光交接箱具备二级OBD。对于该部分用户, 采取利用旧客户原有光缆空余纤芯上联OBD开通业务的方式进行。这样即节约了光缆的投资, 同时又提升了盘活可纤芯的利用。
2 配置流程创新成效
第一, 新模式下, 业务的开通流程仅需要通过资源录入、修改地址关联、业务受理、业务开通等几个环节, 减少了光路配置, 实现了业务的自配, 可减少退单, 使WIFI业务受理工单的流向及时限可管可控, 有效缩短了业务的开通周期。
第二, 在当前建设资金紧张的情况下, 可有效节约投资, 提升OBD端口利用率。FTTH/O已覆盖范围内, 可不再新建专用OBD, 直接使用已有FTTH/O OBD开通WIFI业务。以汕头中行为例, 采用新方式投资仅为原投资方式的16.3%。2013 年分公司投资建设120 个WIFI接入点, 共投资了150万元, 其中线路部分投资为60 万元。若2014 年建设同等规模的AP数量, 采用新配置方式可节约线路部分投资近50 万元, 大大提升了资源投资效益。
第三, 规范终端管理, 原WIFI业务的接入终端普遍为ONU。该类终端受限于局端OLT的厂家, 必须与局端OLT同一厂家才可以使用, 而随着ONU设备的停产, 势必对今后的维护工作造成困扰。采用新配置流程后, 可采用E8-C终端进行接入, 更有利于今后维护工作的开展及终端设备的管理。
3 结语
目前, 新建WIFI业务的配置已按新流程执行, 创新应用展现出蓬勃的生机。未来, 将计划对已建的WIFI业务专用OBD进行清理, 对业务地址已有FTTH光覆盖的, 通过割接, 盘活专用OBD用于其他项目的建设;对业务地址未有光覆盖的, 则考虑通过割接方式, 将该OBD当作FTTH的二级OBD进行调整, 以满足覆盖范围内部分用户的光接入需求, 切实提升资源的运营效益, 把对市场前端的高效支撑落到实处。
摘要:介绍汕头网络资源中心如何建立针对WIFI业务的新的配置流程, 实现WIFI业务与FTTH接入业务的光资源共享, 大大节省投资成本, 而且有效降低了业务开通时长, 提升了客户感知。这在WIFI业务大规模发展和建设的当下, 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关键词:WIFI,业务配置流程,提升
参考文献
[1]孙维平, 郁建生, 朱燕.FTTx与PON系统工程设计与实例 (光纤到户宽带光接入网宽带中国)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流程配置 篇6
无锡市人民医院于2007年成立PIVAS, 每天承担着全院38个病区的近三千袋输液的配置工作, 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证临床输液安全、有效、及时, 这就要求我们药师能与医师、护士、工人等密切配合, 优化配置流程, 合理安排时间、人力、物力, 保证配置工作的准确性、高效性。现将无锡市人民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流程及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并提出解决方案。
1 对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1.1 打单
长期医嘱由病区护士录入后, 电话通知打单药师, 药师保存计费后按批次打出输液单标签, 标签内容包括病区、住院号、姓名、床号、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排药者、核对者、加药者、执行者、日期等, 每一个标签上有惟一的条形码与之对应。此环节要求打单者将不同批次的标签分开, 同时应避免重复打单或漏打。
1.2 贴签
标签贴于输液袋的背面或瓶的侧面, 注意不要覆盖刻度标示, 以便加药、核对和使用。此环节可由经培训的护士、工人或实行学生完成。
1.3 排药
排药药师根据标签上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准确摆放。为了提高排药速度, 所有药品在上架前均已拆去外包装, 不同病区的输液以不同颜色的篮筐相间隔。此环节要求排药药师注意药品的规格和数量, 尤其是一品两规或不同剂型的情况。
1.4 核对
是配置流程中的重中之重。核对药师需核对输液袋 (瓶) 贴得正确与否, 所摆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是否与标签上一致, 所摆药品是否有变色、沉淀或破裂等情况, 以及该处方是否合理, 如有疑问, 应及时与临床联系, 协调解决。对于不合理处方, 应拒绝配送;有争议的处方, 将药物“打包”由临床自己配置。一般情况下, 不合理处方有以下几种: (1) 载体选择错误:如注射用泮托拉唑钠 (冻干) (商品名韦迪) , 要求40mg加在100ml0.9%NS中, 如加在100mL 5%GS中, 则输液的颜色加深甚至变红而影响药效。 (2) 载体的量过大或过小:对于某些浓度依赖性或在输液中不太稳定的药物, 应在小量的输液中快速滴完;而对于时间依赖性或滴速过快对人体有害的药物则应用较大量的输液。 (3) 医嘱录入错误:如病区护士在录入医嘱误将1.0g输入为10g, 50mL输入为500mL等。 (4) 多种药物混合使用:每袋输液所加的药物种类应尽量减少, 以免发生配伍禁忌。抗生素、中药、化疗药物尽量单用。 (5) 药物用量过大:有些药物在说明书中均注明极量, 核对时需注意, 如临床确需加大剂量, 电话通知后“打包”送病区。 (6) 重复用药:此种情况常发生在复方制剂中。由于临床对药品的处方组成缺乏深入了解, 如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 (商品名欣美佳) , 临床在补钾时应酌情减量。 (7) 配伍禁忌:此中情况最为复杂, 对核对药师的知识面要求较高。如维生素C禁与胰岛素配伍、葡萄糖酸钙 (氯化钙) 禁与头孢菌素配伍、杀菌药禁与抑菌药配伍等。
1.6 冲配前扫描
此操作在第2天清晨冲配前进行, 通过扫描标签上的条形码, 可及时发现前1天计费后停止的医嘱, 同时作退药处理, 取出该组输液,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1.7 冲配
此过程由受过培训的护士严格按操作规程完成。冲配前护士应根据输液袋 (瓶) 上的标签核对输液及需加药物是否正确, 检查输液是否有破损, 药物是否有变质等, 如有疑问, 及时和药师联系, 协调解决;配好后应妥善放好空药瓶, 以免刺破输液袋造成浪费。
1.8 出仓后核对
输液配好后由传递窗传出, 药师再次根据标签核对输液及药物, 检查输液是否有漏液、变色、混浊、沉淀、异物等, 检查是否有漏加、加错等现象, 如有疑问, 及时和冲配护士联系。
1.9 出仓后扫描
由于输液量大, 时间紧, 不同病区的输液有可能出现混放。通过扫描, 可及时发现串病区的输液, 以便运送工人及时按病区装箱、密封后送病区。
1.1 0 运送
输液在送病区过程中要求密封, 需避光输液尚要放入遮光袋中, 保证输液不被污染、变质, 运送工人与当班护士根据清单核对输液数量、质量, 准确无误后在清单上签字, 一式两份分别由病区和配置中心保存。
1.1 1 清场
每一批次完成后均应将空瓶放入规定的塑料袋中集中处理, 用75%乙醇对工作台、使用过的篮筐、箱进行清洁, 全天工作结束后还需打开紫外灯对超净工作台及环境进行消毒。
2 讨论
无锡市人民医院的PIVAS环节较多, 输液量大, 但却使我院的输液使用更安全、科学, 使临床护士专心于住院患者的护理, 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同时, 也对配置中心的药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断加强对药物的理化性质、配伍禁忌、输注要求等方面的学习, 必要时, 尚需深入临床, 了解患者的病情, 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 为临床提供合理的用药指导, 切实发挥药师在药物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使PIVAS真正成为临床药学的重要基地。
摘要:目的 促进无锡市人民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提高用药水平, 保障用药安全。方法 从无锡市人民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流程及每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结论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推动医院药学发展的重要基地, 需要医、药、护、后勤等多部门的密切配合。
流程配置 篇7
汪军等 (2007) 结合业务流程执行语言规范和面向的技术, 从业务流程重用组合机制的角度研究了网络化制造中企业间业务流程的重用[4]。Barat等 (2006) 从企业应用集成 (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EAI) 的需要出发, 采用基于语用的方法分析和设计过程的粒度及其间的操作, 以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应用集成的重用性[5]。Yu等 (2005) 从工作流的角度对业务流程进行建模, 并通过工作流的重用来提高建模的质量和效率[6]。Markovic等 (2008) 认为建立过程模型是复杂和十分耗时并容易出错的, 提出以pi-calculus和本体论为基础, 对业务流程进行描述, 进而重用企业现有业务流程片段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7]。Yamamoto (2005) 等从方法学的角度分析了业务流程应如何建模,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粒度统一的流程模板等技术来重用流程。本文试图借鉴产品配置的思想来解决业务流程中非精确业务流程的可复用建模等问题[8]。
1 基于配置理论的可复用业务流程建模方法
1.1 基于配置理论的可复用业务流程建模框架
产品配置是解决当前产品个性化设计问题的重要解决手段, 它可以在产品的若干关键组成部分提供多个选项供用户选择, 既方便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 又可保证采用大批量生产以降低成本[9]。鉴于业务流程建模会遇到与产品的个性化设计类似的问题, 这里将借鉴产品配置的设计思想来对业务流程进行建模。
产品配置的过程是, 首先构建非精确的BOM族 (或称Generic BOM) , 它是一个包含所有可选零部件的产品结构树, 每一个树结点都对应一条由配置参数构成的布尔表达式表示的配置规则。在定制阶段, 当给定配置参数的取值后, 就可以通过比较配置规则来获得精确的BOM。这种思想的实质是将个性化的产品划分成若干个单元, 然后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组合, 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重用程度。受产品配置设计思想的启发, 下面提出了基于配置理论的可复用业务流程建模方法, 其框架如图1所示。
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
(1) 分析企业已经制定的业务流程模板以及已经执行的业务流程实例, 找出具有共性的业务流程单元, 对其可复用性进行评价, 从而得到构成业务流程的可复用元。
(2) 在业务流程可复用元的基础上保留目标的多途径分解, 建立业务流程的非精确模型, 并对其配置规则进行定义, 最终形成模型库和配置规则库。
(3) 通过一定的配置方式与算法, 将非精确业务流程转化为精确的业务流程模型, 这样, 业务流程的执行不再是简单地对业务流程模板实例化。
(4) 对新业务流程实例进行可复用性评价, 将复用价值高的业务流程实例作为可复用元充实到业务流程模型库中, 以便在将来的业务流程设计中重复利用。
1.2 基于多途径分解的非精确业务流程建模
由于在设计阶段业务流程常无法确定其精确模型, 因此有必要建立描述业务流程主要阶段的非精确模型。建立业务流程的非精确模型可以采用“保留目标的多途径分解”的方法。业务流程在执行阶段可能存在的路径称为“多途径”。对业务流程进行多途径分解, 首先要确定第一级目标 (根目标) , 对根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化可以得到多个细化的子目标, 子目标还可以逐次分解成更多更细的子子目标, 直到分解成的叶目标可以对应为原子任务为止, 其分解的结果是一棵倒置的目标树。父子目标之间存在着三种基本的联系:必需联系、可选联系和多选一联系 (如图2所示) 。必需联系指子目标是实现父目标的必要前提;可选联系指子目标完成与否不影响父目标的实现;多选一联系指多个子目标中任一个目标的完成就能确保父目标的实现。传统BPR方法往往只处理必需联系, 对于多选联系, 通常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 (比如资源使用最优、处理时间最快等) 进行决策, 最终选取唯一的子目标, 它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在设计阶段就轻率地放弃了业务流程目标的大多数实现途径。
保留目标的多途径分解树是非精确业务流程模型的雏形, 树的中间节点映射成业务流程模型的任务块, 树的叶节点则映射成原子任务节点。业务流程模型的其它一些元素没有在目标树上表达, 比如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 (前向依赖、互斥依赖等) 、路由选择条件, 等等, 需要另外添加和完善, 因此映射过程一般采取人机交互的方式。
1.3 业务流程配置方法
非精确业务流程模型描述了工作目标的各种实现途径, 但在具体执行时需要根据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逐步确定一些细节以获得业务流程的精确模型。从非精确模型到精确模型的转化可以采用配置的方法。配置方式有多种形式, 如根据配置的范围可以分为任务版本配置和结构配置, 前者根据不同的配置条件选取任务不同的版本, 配置比较简单, 后者则选取不同的子业务流程结构, 包括任务不同的版本、不同的路由分支甚至不同的任务, 整个配置过程将较为复杂;根据配置的参数不同可以分为状态配置 (任务或过程的状态) 、有效期配置 (时间有效性) 以及环境参数配置 (资源、组织等环境信息) 等。与产品结构配置不同的是, 业务流程配置中存在更多的约束限制, 比如任务1的A版本不能和任务2的B版本共存于同一个配置中, 等等。配置方法的核心是配置算法, 即当所有的配置参数都确定后, 利用该算法实现将非精确的业务流程通用模型映射成精确定义的业务流程模型 (传统的业务流程模型) 。每次配置不一定都能得到唯一的精确业务流程模型, 如果得不到模型, 就可能需要修改非精确模型或者寻找最相似的一种配置结果;如果配置出多个业务流程模型, 则需要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比如层次分析法 (AHP法) 选取最合适的一种配置, 必要时还需要进行优化。
在业务流程配置时, 可以采用UML建模方法来对配置中的任务相关类进行描述 (如图3所示) 。
(1) 任务类和任务版本类。
过程类对应工作流模板是由多个抽象任务类按照一定的顺序构成的, 任务类型属性用来区分个人任务和团队任务。团队任务在不同的组织结构、项目分工和人员分配情况下可能有不同的任务结构, 若产生这种情况, 则可根据继承机制从任务派生出不同的任务版本来解决。任务版本类包括版本号、数据表单和任务指派规则等属性。数据表单是任务版本相关数据的集合, 采用XML进行描述;任务指派规则和一定的OCL对应, 负责在任务执行时为活动指派满足条件的参与者。
(2) 任务配置。
任务执行前, 从抽象任务派生出的多个任务版本中选取合适版本的过程称为任务配置。配置的时机可以在工作流实例执行前, 也可以在工作流实例执行到本任务时。
(3) 工作单类和活动类。
就绪的任务称为工作单类, 它对应用户工作列表中的待处理任务。正在执行的任务称为活动类。工作流引擎能为每个任务版本的潜在参与者生成工作单, 并由用户自己选择是否执行该任务, 所以工作单和活动之间存在0—0...1的关联, 即并不是所有的工作单都会被激活而成为具体的活动。
1.4 业务流程的可复用性评价
可复用元是指经常固定地联系在一起并且以相同的顺序出现的一些任务集合及其相互关联关系, 可视为一个业务流程模块, 在以后的业务流程设计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重复利用。以新产品开发流程为例, 在新产品开发的四个阶段, 即概要设计、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试制修改中, 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都需经过“编制、校对、审核、会签、批准”的流程阶段, 因此, 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可复用元”。为了提高业务流程设计的效率, 可以对业务流程实例进行分析, 对业务流程中重复出现的子模型进行可复用性评价, 如果其可复用性大于一定的阈值, 则作为复用元存储在业务流程的复用数据库中, 以便将来的业务流程设计调用。
可复用性可以用下面公式表示:
R=f (U, G, C)
其中, U (Usage) 表示业务流程复用元的重复有用性, 可以用该复用元在业务流程实例库中出现的概率表示;G (Granularity) 表示复用粒度, 即复用元的大小, 可以用复用元包含的节点数量表示;C (Cost) 为复用成本, 它从结构调整、资源分配等几个方面分别来衡量对调用的复用元进行修改的难度。如何对以上几个衡量指标进行综合, 可以采用将上述几个指标归一化后加权平均的方法。
2 应用实例
以某制造企业的工程变更流程的建模与实现为例, 该方法已得到实际应用。该工程变更流程的基本情况如图2所示, 总体上分为简单变更流程和复杂变更流程, 在运行时, 不同类型、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产品将执行其中一种变更流程。然而, 即使在同一变更流程内部, 由于产品参数的不同, 流程的执行路径也存在差别, 比如在“变更评估”子流程内部, “变更分析”就是一个可选环节, 同样在“变更分析”内部, “设计分析”和“工艺分析”环节也是可选的。因此变更流程非常复杂, 很难为每一种情况都建立一个流程模板, 这时就有必要定义可配置的业务流程模型。
首先要在最高层次上定义出非精确流程模板, 两个子流程 (简单变更流程和复杂变更流程) 分别对应不同的配置规则。由于这两类流程都包含“变更请求”和“变更实施”两个子流程, 因此可以将其定义为可复用元。在“变更评估”内部, “变更分析”对应有配置规则, 而“原因识别”和“变更规划”都是可复用元, 针对目标分解树依次进行以上过程, 最终得到非精确流程模板, 该模板在运行时可配置得到如下若干精确流程 (带下划线的是还可以进行分解子流程) :
流程1:变更请求→变更实施
流程2:问题描述→变更请求→原因识别→变更规划→变更实施
流程3:变更请求→原因识别→变更分析→变更规划→变更实施
流程4:问题描述→变更请求→原因识别→变更分析→变更规划→变更实施
……。
由此可见, 通过非精确流程模型大大简化了流程的定义, 以后如有扩展需求, 则修改某些配置规则即可, 而无需重复定义新的模板。
3 结论
利用可复用元和配置规则, 在定义非精确业务流程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建立不同的精确业务流程模型, 可以实现业务流程模型的重复利用。但是, 在如何从大量的业务流程实例中获取可复用元、以及如何实现高效配置等方面仍需做大量的工作。
参考文献
[1]WORKFLOW M C.The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R].WFMC TC-003, 1995, Jan.
[2]赵天奇, 陈禹六.基于活动的工作流建模及其动态调度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 (3) :40-45.
[3]TOMBROS D, KRADALFER M, GEPPERT A.Modeling processesand workflows by business rules[R].US West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Group, 2000.
[4]汪军, 宋豫川, 刘飞, 何彦.网络化制造中企业间业务流程重用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7, 13 (2) :345-349, 355.
[5]BARATS, KULKARNI V, JANAKIRAMD.Asafety criterion for re-using a business process in the desired integrated process[R].IEE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s Computing, Chicago, IL, USA, 2006 (September) :18-22.
[6]CHAO YU, GUOQING WU, MENGTING YUAN.Business processmodeling based on workflow model reuse[R].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s Systems And Services Management, Chongquing, China, 2005 (June) :13-15.
[7]MARKOVIC I, PEREIRA AC.Towards a formal framework for reusein 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J].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08 (l4928) :484-495.
[8]YAMAMOTO R, YAMAMOTO K, OHASHI K, INOMATA J.De-velopment of a 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methodology and a tool forsharing business processes[R].12th Asia-Pacific Software Engi-neering Conference, Taipei, TAIWAN, 2005 (DEC) :15-17.
流程配置 篇8
关键词:供应中心,消毒,设备配置
0引言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是医院内可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以及其它物品,集中进行清洗、干燥、打包、消毒灭菌的场所,其工作内涵丰富,相当于医院内的一个无菌货物加工厂。随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卫通[2009]10号)的实施和医疗机构对院感的重视,国内已经有很多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已完成或正准备进行消毒供应中心(室)的新建或改造项目。通过调查发现,有的医疗机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尤为严重,导致消毒供应中心(室)的流程上存在很多不足。在医院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比如选址不合适;未设计与手术室通道;楼板承重太小无法安装较重的脉动真空灭菌器等大型设备;层高过低导致部分设备无法安装,尤其是考虑在设备层时;集水坑设置在无菌区的范围内;跨越防火分区导致流程设计不合理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的原因:一方面在大楼建设完成后才开始考虑消毒供应中心的设计,但很多条件已无法更改,另一方面原因是最初并未将消毒供应中心设计在内,而是迫于规范的要求重新考虑。因此应在大楼建设之前提前考虑消毒供应中心的设计和设备配置等方面的问题。在社区服务中心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区域设置混乱,消毒设备过于简陋,无清洗设备和工作人员的防护设施等。故讨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的流程控制与设备配置很有必要。
1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设计
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设计的角度讲,应重点考虑区域的划分,把去污区(污染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器(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区(无菌区)、办公区(清洁区)分开;流程上把消毒供应中心的人流、物流及气流分开:在人流上应实施区域分离的要求,各区不允许穿梭,必须经过缓冲间处理后方可进入其余工作区。在气流上应考虑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在物流上始终贯穿着由“污”到“洁”的单向流程,做到物流由“污”到“洁”,通道不交叉,不逆行。例如:由手术室、病区运送过来的器械,先进入去污清洗区进行去污、清洗、消毒和干燥后再进入检查打包区,经检查和分类打包后的物品进行灭菌时间、品名、内容、效期等信息标识和记录后,送入灭菌器进行消毒灭菌。灭菌后的物品进入灭菌存放区暂存或直接发放使用。
在工作空间的划分上主要依靠实体墙和设备进行空间的分隔,使三个区有效隔离,相对独立,符合规范和使用要求,在消毒供应中心应具备三道可靠的隔离屏障:
(1)在去污清洗区与检查打包区之间要设有双门传递窗及实体墙或双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进行隔离:(a)若器械在去污清洗为手工完成的,干燥后的物品以双门互锁传递窗为隔离屏障进行传递;(b)若器械的去污清洗为双门全自动清洗机完成的,双门全自动清洗机的本身就构成一道完善的隔离屏障。
(2)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与无菌物品存放区之间,设置双门互锁传递窗与实体墙或双门脉动预真空灭菌器进行有效隔离:(a)若灭菌设备为单门高温高压灭菌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或环氧乙烷灭菌器等单门灭菌器的,灭菌后的物品以双门互锁传递窗为隔离屏障进行传递;(b)若灭菌设备为双门脉动真空灭菌器的,双门灭菌设备就是一道很好的隔离屏障,物品经过灭菌后直接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3)无菌物品存放区与外界通过双门互锁传递窗作为实际屏障发放已灭菌的物品。
除了上述屏障之外还应考虑各功能间的设置,比如辅助区域需要设置更衣淋浴室、办公室、值班室等,在去污区需要设置水处理间、污车清洗消毒间等;总之:消毒供应中心的流程设计及功能设置应符合三个强制性规范的要求、符合院感的要求、符合医院对消毒供应中心物品处理的需求。
具体工作流程设置和工作区间设置如下图所示:
2消毒供应中心设备的配置要求
(1)灭菌设备的配置:脉动真空灭菌器是使用饱和蒸汽作灭菌介质、利用脉动真空方式排除冷空气来对物品进行灭菌的设备,它包括:主体(压力容器)、门、管路、装载车、控制系统几个部分。该设备主要应用在医疗、制药、生物科研等行业,杀死需灭菌物品所携带的病毒、细菌,是感染控制领域的关键设备。国内外生产脉动真空灭菌器的厂商很多,如:新华医疗、瑞典GETINGE、美国STERIS、瑞士BELIMED等。高温灭菌器中,脉动预真空灭菌器由于灭菌更彻底,应为首选灭菌器。脉动真空灭菌器在开门的方式上有单开门和双开门(前、后开门)两种,若场地和经济条件容许,建议使用双开门灭菌器,可以很方便的实现灭菌物品的传递以及清洁区与无菌区隔离的双重功能。对于不耐高温的灭菌物品,可根据医院灭菌物品的性质,灭菌设备可选择性的配置低温灭菌器:如: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器等设备。高温灭菌设备除配备脉动真空灭菌器外,可根据零星物品灭菌的需要配备快速预真空灭菌器,和用于脂类物品灭菌的干热灭菌器等灭菌设备以及与灭菌器相配套的灭菌效果指示卡(剂);特别注意的是:对于配有环氧乙烷和甲醛灭菌设备的,应根据厂家的设备安装使用说明要求,配备通风换气等设备,废水、废气的排放应符合行业标准,以防对工作人员和周边的环境造成危害。使用高温高压灭菌器灭菌的,由于灭菌器的工作上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除防止烫伤的措施外,在暖通的设计上,要考虑夏季的降温措施,如增加通风换气量等措施。
(2)去污清洗设备:小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消毒供应中心(室)的去污清洗设备,一般备有初洗—酶洗—超声波清洗—消毒—终末漂洗等功能的清洗槽和干燥台,清洗槽上要配有水枪和气枪,以方便对腔镜等带有管腔器械的清洗。酶洗、超声波清洗的消毒槽,要配有盖板。配备必要的清洗、存放用具,如毛刷、托盘、不锈钢篮筐等。清洗用水要配备必要的水处理设备、设施:配有热水器,以提供粗洗用水对冷、热水的需要;至少配有过滤器和软水装置,提供终末漂洗用水。有条件的供应中心,宜建有提供清洗用水的水处理设备,为清洗设备、设施提供软水或反滲水。工作人员要做好劳动防护工作,清洗间要备有橡胶手套、护目镜、洗眼器、防水靴、防水袖套和防水围裙等,防止微生物的侵害和锐器伤害。清洗间的地面可以冲洗,有通风换气设备,废水的排放接入医院的污水系统。作业量大的供应中心,清洗设备除以上的配置外,还可配备自动清洗机和烘干机,机械清洗能够有效的降低医院器械清洗工作中的劳动强度,避免人工清洗过程中的交叉感染。在西方发达国家,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像蒸汽灭菌器一样,是所有医院的必备设备,在医院感染控制领域拥发挥着重要作用,清洗机和灭菌器的配备比一般是2.5∶1,即每配两台灭菌器,就要配置5台清洗消毒器,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省人力成本。
(3)空气消毒设备:采用集中通风供暖的消毒供应中心,宜采用过滤法除去空气中的微生物,如采用初效、中效乃至高效过滤器循环过滤工作区域内的空气,并利用送风量和回风量的不同,控制不同区域内的空气压力:(a)去污清洗区为污染区,在暖通设计上,相对于其它区域,应保持相对负压。(b)检查打包及灭菌区为清洁区,相对于去污清洗区保持正压。(c)灭菌存放区为无菌区,整个区域应保持相对的密闭,空气压力配比上比其它的区域高。小型的消毒供应中心(室)可采用分区域消毒的方法:去污清洗间可以使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灯不但可以对空气进行消毒,并且对照射范围内的物品和地面也有较好的消毒作用,价格较便宜。但会产生一定量的臭氧,令人有不适感,人在工作时不宜消毒。紫外线灯安装高度为1.8—2.2m之间,安装数量为每立方米不少于1.5W,消毒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检查打包区、灭菌物品存放区及缓冲区宜使用过滤除菌法对空气进行消毒,如静电吸附式循环风空气消毒净化机、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等,人在工作时也可以消毒,但价格较高。它和紫外线灯有相同的除菌效果。不论用那种空气消毒方法,要保证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4)检查打包区的设备配置:检查打包区应配有器械打包台和敷料打包台,打包台可配备放大镜和照明灯,方便器械的状态检查,根据需要配备器械柜、敷料柜、包装材料切割机、医用热封机及清洁物品装载设备。
3结束语
消毒供应中心的合理流程设计,完备的清洗灭菌设备,是建立一个合格的消毒供应中心的基础;必要、合理的设备配备、可以大大提高供应室的工作效率,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严格的制度化管理和检测手段是做好消毒、灭菌、供应工作的重要保证和防止院内感染和安全医疗的重要环节。以上是笔者在消毒供应中心建设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希望能对同行们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崔玉消毒供应中心两种空气消毒方法的使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师专用2012年第10期
[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08.01
流程配置 篇9
1 配置室的布局
我院住院大楼是一栋21层的高楼, 肿瘤化疗药物配置室设计在三楼, 主要用于配置全院的肿瘤化疗药物, 为全院六个肿瘤病区提供肿瘤化疗药物的集中配置, 同时兼顾了这几个病区的长期输液医嘱的集中配置工作。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病区药房与配置室两个功能区共享的原则, 配置室的布局选择了与病区药房相邻。采取配置室归属于药剂科病区药房, 其所有人员归药剂科主任主管[3]。将这两个功能区设计为一个管理单元, 取消了配置室的药品储备区, 配置的药物全部由病区药房管理, 实现配置室输液药物“零库存”, 节约仓储空间, 降低管理成本, 有利于集中配置工作运行的安全管理。配置室配备了两台全排的生物安全柜及两台水平层流配置工作台, 设计了与功能相适应的医嘱审核区、排药区、一更、二更、化疗药物配置区、普通药物配置区。肿瘤化疗药物配置区采用了独立净化、滤过后全排风设计, 保持与相邻区域相对负压5~10 Pa。符合卫生部于2010年4月20日发布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2 配置室的流程设计与管理成效
2.1 配置室的流程设计
我院输液集中配置信息传递系统是由医院信息中心依据我院工作特点自主设计。在我院的HIS系统中增加了“输液配置中心”模块, 与医院的信息系统紧密结合, 使静脉药物配置室建立了医、药、护三方的沟通渠道[4]。该系统设置了长期输液药物集中配置与临时肿瘤化疗药物集中配置功能, 长期输液药物集中配置申请必须在前一天下午4点钟之前完成;临时肿瘤化疗药物集中配置申请只要于当天下午4点钟之前完成。整个输液集中配置信息传递系统设置为:医生工作站医嘱录入、护士站医嘱请领、病区药房汇总发药、药师审核配置医嘱并打印输液配置卡, 贴签及排药、长期医嘱退药申请、破损与节余药品处置。
2.1.1 医生工作站医嘱录入
医生在合理用药监护系统的监护下, 将患者的用药信息在HIS系统医生工作站中录入, 按照体表面积及用药频次录入输液药物信息, 静脉用肿瘤化疗药物在一个化疗周期中连续多次使用的按长期医嘱处理, 单次使用的按临时医嘱处理。
2.1.2 护士站医嘱请领
科室医嘱班护士汇总全科医生的集中配置医嘱信息, 在医院信息管理护理管理子系统的界面下进行长期及临时输液集中配置的申请。长期输液集中配置申请的为患者次日应用的输液药物;而临时输液集中配置申请的为患者当天的静脉用肿瘤化疗药物, 临时输液集中配置申请也包括当天录入并要执行的长期肿瘤化疗药物请领。以上所有请领必须在下午4点之前完成。
2.1.3 病区药房汇总发药
临床科室申请的集中配置单在病区药房子系统的日常摆药窗口中自动打印出配置汇总发药单, 由药剂师对各科配置汇总发药单逐一摆药, 装入配置汇总发药筐。
2.1.4 药师审核配置医嘱并打印输液配置卡
审方药师对照医生的医嘱对集中配置的每一组输液配置药物进行审方。如发现某一组输液存在配伍或剂量等不合理问题, 药师则点击相应输液组号并在与医生及护士工作站对话框中注明简单的不合理原因, 以督促修改不合理处方或更改药物。其余审核合格的输液处方由药师按相应汇总发药单号打印输液配置卡, 放入到相应的汇总发药筐中, 交给配置人员核对。
2.1.5 贴签及排药
已打印好输液配置卡的汇总发药筐, 由病区药房的发药人员传递给配置室工作人员, 双方共同核对单号的药品及配置卡, 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字确认, 由配置室工作人员对相应科室的汇总单号药品进行贴签、排药, 并以科室为单位将同种药品输液放置于一个配置筐中, 进行分类排药。在全院所有配置药物排药完毕后, 再将同种药物以科室为单位传入洁净区, 等待次日集中配置。因为所有配置单的药物与配置卡经过双方核对, 排药过程中配置卡应与药品一致, 如在贴签及排药过程中出现某一药品数量不符, 则说明排药出现了差错, 应重新核实查单号的排药情况, 找出排药差错。
2.1.6 长期医嘱退药申请
在系统设计时, 充分考虑了医生医嘱的调整及停药情况, 系统设置了自动退药功能, 已申请的长期输液集中配置药物只要医生在次日6点钟前提出退药申请, 系统将自动产生相应的退药及退费信息, 所退药品数量自动增加至病区药房相关药品的库存中, 并将所有退药信息自动传输给配置室, 次日7点钟配置人员对照退药申请将相应的药品撤出配置区。在配置完成后, 立即按退药单将当天所退配置药品移交病区药房, 保证配置室药品“零库存”。
2.1.7 破损与节余药品处置
在配置过程中必然存在药品破损与大容量注射剂节余的问题, 为了避免配置室储存节余药品或出现少加药的不道德行为, 科内要求配置室每天配置完成之后, 及时将节余的大容量注射剂 (10%氯化钾注射液、10%氯化钠注射液等) 移交病区药房, 并建立交接记录。如配置过程发生药品破损的情况, 则由配置人员将破损的药品交给药房工作人员, 药房工作人员及时将相应的药品补发给配置室, 并建立破损记录。
2.2 管理成效
我院化疗药物集中配置室通过合理的布局与流程设计, 使化疗药物集中配置工作安全、高效、有序运行。采用与药房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使配置室药品的库存为零, 降低了管理成本, 提高了集中配置的安全性。配置室通过一年的有效运行, 得到了较好的管理成效。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2.1 信息系统为肿瘤化疗药物配置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院信息中心根据医院运行特点设计的配置流程, 使得运行流程更顺畅, 通过药师参与审方, 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合理性, 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同时系统实现了配置单自动退药、退费处理, 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使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 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2.2.2 实现了化疗药物配置室药品“零库存”
药品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管理中是一个重要方面[5]。通过加强对配置室的药品管理, 使配置室保持药品“零库存”, 大大降低了药品的管理成本, 从流程上杜绝排药差错, 提高了集中配置的安全性。通过对配置室药品“零库存”管理, 减少了配置室的药品储存区, 既节约了配置用房, 又减少了药品储存区设备投入, 降低了药品的管理成本与风险。
2.2.3 严格执行集中配置药品的交接、查对制度, 降低配置差错
通过严格遵守静脉化疗药物集中配置标准操作规程, 严
格执行排药、贴签、配置、成品核对制度, 有效地降低肿瘤化疗药物配置差错率的发生。对出现差错及时登记, 总结经验教训[6]。
2.2.4 提高了医务人员对化疗药物的职业防护水平
由于我院化疗药物实行了集中配置, 而且化疗药物配置室设计, 按照卫生部颁发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保证了“抗生素类、危害药品静脉用药调配的洁净区和二次更衣室之间应当呈5~10 Pa负压差”。同时配备了全排风的生物安全柜, 符合规范“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室) 应当配置百级生物安全柜, 供抗生素类和危害药品静脉用药调配使用”的要求。有效地防止了化疗药物在配置过程中的泄漏, 保护了广大的医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2.2.5 规范了有毒医疗废物的管理
通过化疗药物集中配置, 配置后的化疗药物空瓶及一次性用具均分类用双层塑料带密封装袋, 直接交给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处理, 有效地减少了化疗药物对操作人员造成的职业伤害和对周边环境污染[7]。
3 讨论
通过我科开展化疗药物集中配置的实践, 我们意识到了建立符合医院自身特色的药物集中配置室, 有利于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升医院的职业防护能力。我科将化疗药物配置室与病区药房设置在一起, 充分利用了两个部门的管理优势, 加强了相互监督作用, 节约了管理成本, 有效地整合了药学资源, 符合现代医院管理的要求。通过实现配置室药品“零库存”, 加强了药品管理, 可有效降低配置差错。化疗药物集中配置的信息系统是医院信息中心自主设计, 符合医院各科的运行特点, 减少了各部门的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总之, 开展化疗药物集中配置工作符合当前医院药学发展的方向, 给医院药学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工作平台, 值得医院药学工作者尝试。
摘要:我院是一所以肿瘤诊疗为主的集团化医院, 肿瘤化疗药物应用较广泛, 如何安全配置肿瘤化疗药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医院在全面开业之初就建立了一个规模相适应的化疗药物集中配置室。并结合自身特点开发了符合医院特色的信息传递系统, 通过设计有效的流程管理, 使配置室的运行达到安全、高效、合理。有效地整合了药学资源, 提高了广大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水平, 符合现代医院管理的要求。
关键词:化疗药物,集中配置,流程设计,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蔡卫民, 袁克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99-107.
[2]刘新春, 高海青.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静脉药物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89-195.
[3]褚志杰, 孙克明, 刘世军.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经验总结[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 28 (13) :1115.
[4]陈国清, 李建国.HIS系统中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系统的功能与应用[J].医学信息, 2008, 21 (3) :305-307.
[5]赵方允, 任晓明, 宋沧桑.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药品盘点[J].医药导报, 2009, 28 (10) :1385-1386.
[6]朱爱江, 毛静怡.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药房, 2008, 19 (34) :2715-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