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配置

2024-08-25

空间配置(精选11篇)

空间配置 篇1

1 小区空间绿化设计原则

1.1 适地适树

小区空间绿化设计为了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和成活率,应尽量使栽培条件和植物生态习性相适应,优先选择当地树种,少量引种外来植物。结合小区空间造景需求,优化植物配置。

1.2 常绿落叶相结合

配置小区空间植物时,常绿与落叶树种相互搭配,形成不同的林冠线与季相性景观。配置植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要求,构成稳定和谐的植物群落,实现良好的绿化效果。

1.3 满足功能需求

小区空间的植物配置必须要基于不同空间区域的使用功能,作为居住区中的绿化系统,应积极发挥活动、休憩、观赏、蔽荫等功能,调节小区空间周围的微气候,尽量选择树形美观、树冠荫浓的树种。

1.4 美观性

小区空间绿化设计应和周围建筑物以及整体空间布局相协调,因势造景、因地造景,结合不同植物特性,个性化、特色化地进行植物配置,呈现出鲜明、独特的意境。

2 小区空间布局与植物配置

2.1 健身活动区

为了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健身活动区,尽量设计疏林草地,周围种植乔灌木和绿篱相结合的防污染绿化带,在边角区域开辟出绿化树丛林,种植耐践踏的地被植物或者草皮,减少扬尘,调节微气候。

2.2 儿童嬉戏区

儿童嬉戏区是小朋友活动的主要区域,该区域的绿色配置应考虑安全性和多样化,结合实际建筑小区空间布局情况,设计具有特色、综合化的儿童嬉戏区,在保障儿童安全活动嬉戏的基础上,尽量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在儿童嬉戏区合理配置绿色植物,为儿童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休息、观赏、运动、娱乐、玩耍和游戏的空间,设计一个芳香怡人、丰富多彩的环境,帮助儿童长知识、学科学,亲近大自然,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

2.3 观赏休息区

小区居民可在餐后于观赏休息区享受短暂的休闲时光,考虑到小区中老人可能行动不便,观赏休息区应设计无障碍通道,为此类人群提供便利。植物配置应多考虑疏林草地,确保老年人行动安全,在合适位置多设计棚架或者座椅。同时,考虑到小区中年轻人的观赏需求,植物配置应有诗意、富于变化,可沿园路设计花丛、花境、花墙、花坛、景点等,实现步移景异、路随景移的效果。

2.4 文化娱乐区

文化娱乐区主要是供青少年溜旱冰、打球或者小区居民集会等设置,可以用作集会、文艺演出、扭秧歌、舞会等场地或者各类球场。文化娱乐区中可以设计电话亭、公示栏、宣传板等公共设施,周围设置廊、亭、座椅等,为人们提供遮风避雨、观赏文体活动、聊天、休息的场所。文化娱乐区的绿色植物配置,尽量选择枝叶茂盛、冠形优美的高大乔木,该区域周围可以种植乔灌草相互结合的绿化带,用于净化空气,消声隔音。该区域北侧种植常绿树木带,有助于抵挡冬季寒风,西侧种植阔叶大乔木,设计简洁明快的绿色植物。

2.5 便民生活区

便民生活区主要为停车场、商服中心等,便民生活区的布置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直接影响。商服中心的植物配置应注意规则化,为人们的进出、等候、停留预留足够空间,尽量选择高大乔木,列植树种,下层配置花篱、绿篱等植物。停车场主要位于小区地下管网密集或者小区的背阴面,整个区域中,在通风和光照好的地段可以进行植物配置,选择抗冻,对于日照要求不高的耐阴植物,增加小区绿化面积。同时,便民生活区周围要优化绿地配置,靠近建筑物的区域最好种植银杏、国槐等乔木,和住宅建筑分隔开来,不影响建筑采光,外围道路种植红叶李、黄杨球等灌木,其形状和色调都不同,结合铺设绿色草坪,层次分明地进行植物配置,实现良好的绿化艺术效果。

3 结语

小区空间是人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空间,结合不同的功能区,有针对性地进行植物配置,坚持因地制宜,充分突出植物配置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优化小区空间的绿化设计,创造一个舒适、安全、健康的小区环境。

参考文献

[1]沈延勤.小区绿化的布局与植物配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1)

[2] 李鹏.加强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的建议[J].湖北农业科学,2012(22)

空间配置 篇2

【关键词】公园设计;空间设计;植物配置

1引言

公园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绿地系统,而公园的植物配置是公园空间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居民对公园中植物的关注度也有所提高。植物作为公园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在公园的设计过程中,要与公园的地貌情况相结合,才能达到公园的设计效果,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公园环境,进一步促进城市绿色化建设以及城市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植物配置的重要性

公园是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对城市环境有重要的改善作用。公园中的植物不仅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起到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还能利用植物的观赏性丰富公园的景观,为居民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因此,在公园的设计过程中,植物配置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做好植被的配置工作才能使公园的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居民的业余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

3公园植物配置原则

3.1生态原则

在公园的设计过程中,植物配置应符合生态建设。公园在空间设计过程中采用的植物要能产生一定的生态作用,使植物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美化环境。在遵循生态原则的基础上种植合适的植物,从而提高植物成活率,节省公园建设成本[1]。公园管理部门要对植物进行科学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植物的生态效果,维护公园植物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进一步促进公园的生态建设。

3.2艺术原则

在公园的设计过程中,植物的配置不仅要遵循生态原则,还应遵循艺术原则。在公园的设计过程中,将生态与艺术有机地结合才能使公园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公园的使用效果达到最佳[2]。例如,将植物与建筑物等其他设施进行搭配,如果公园的建筑物颜色较深,那么公园的植物应选取颜色较浅的;当公园的建筑物颜色较浅时,应采用颜色较深的植物与之搭配,将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使公园的建筑物与植物相得益彰。另外,如果公园有一定的主题,还应针对不同的主题挑选合适的植物。

3.3整体性原则

公园在设计过程中应坚持整体性原则,即坚持整体与部分相统一[3]。公园设计部门不仅要考虑内部结构的整体性,还应考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例如,在公园的设计过程中,应将公园所设置的椅子与树木进行搭配,不同树木或不同的植被应种植在不同的椅子周围,同时也可以在椅子周围搭配不同种类的花朵,进一步提高公园空间的整体性。

4公园设计过程中植物配置的具体要求

4.1注重留白设计

设计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设计效果。公园在空间设计过程中,应注重留白设计,给居民一定的想象空间,提高居民的幸福感。植物的配置过程中,植物的种类往往不同,不同的植物间形成虚实结合的效果不同,植物的高度与枝叶的疏密程度也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可以使公园的空间效果更美观。公园利用不同植物的不同特点可以在搭配过程中出现透过植物观看另一植物的现象。例如,公园设计过程中选用的植物是柳树,居民可以透过垂下的柳枝观看远处的树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居民的视觉效果。同时,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植物间的距离,距离越大,视觉效果越宽阔,距离越小,视觉效果越狭窄。例如,在同一公园水面沿岸种植同一种树木,但树木之间的距离有所不同,距离较宽的树木就会有宽阔的视觉效果,距离狭窄的树木就没有宽阔的视觉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会为居民带来压抑感,不利于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在公园的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留白设计,并且将留白设计与植物相结合,使公园的视觉效果达到最佳。

4.2充分利用植物特征

公园设计部门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植物的特征,根据植物的外观形象进行不同的设计。植物的形态就是植物的外观形象,植物的外观形态主要表现在植物的高度和植物的外观2方面。一方面,在植物的形态中,植物的大小是公园空间设计的主要因素,在公园设计过程中运用不同大小的植物,使大小不一的植物有机地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植物的观赏效果。例如,可以将大乔木作为设计主体,确定主体位置后,对大乔木搭配大小不同的植物,进一步丰富视觉效果。同时,在搭配过程中选用不同的植物,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公园设计者可以对公园的植物进行模拟,进一步提高公园视觉效果,吸引视线。另一方面,公园设计者可以对公园内不同的空间选取不同的植物。例如,在老人活动区和公园的活动区,可以采用高大整齐的树木,达到遮阳的目的。

4.3植物与其他元素有机结合在公园的设计过程中,不仅应注重植物的种植,还要关注植物与其他元素的有机结合。(1)在植物与地形方面,公园设计部门可以利用地势的高低不同种植不同的植物,进而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2)在植物与水方面,在公园建设过程中,一些公园的水资源比较丰富,且面积较大。公园设计部门在设计过程中应将水资源与植被相结合,在沿岸两侧种植不同的植物,使植物和水有机结合在一起,进一步美化公园,为居民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3)在植物与建筑物方面,应注重建筑物与植物的有机结合。公园的建筑物一般包括公园管理部门、厕所等公用设施。在设计过程中,只有将公园建筑物与植物相结合,才能进一步加强公园的整体效果。

5结语

公园的空间设计与植物配置是其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做好植物的配置工作,才能进一步提高公园的视觉效果,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园环境。本文通过研究植物配置在公园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公园植物配置在配置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提出注重留白设计、充分利用植物特征、植物与其他元素有机结合等植物配置具体要求,提高公园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合理性,以期为研究公园植物配置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并为公园设计者提供借鉴和参考,使公园的生态效果与视觉效果有机结合,促进公园空间设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健身房空间合理配置解决方案 篇3

分区规划布局

我国有90%以上经营性健身房由重量(或器械)练习区、集体健身区、接待区、更衣室和浴室等不同功能区域组成。为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应按照目前多数经营性健身房所划分的区域对健身房环境设计与布局做出精心的策划。

一般健身房按锻炼的目标,主要划分为以下两大区:

有氧运动训练区:以提高人体心肺功能、增强耐疲劳度、免疫力等体质指标为主要目标,选用各种有氧设备,如电动跑台、健身车、划船器、登山器等。这些心肺功能器材要尽可能摆放于对着房外有景观的地方(切记电源设计),而且要相对集中摆放,体现俱乐部的规模和专业,便于会员使用。

力量型训练区:以提高肌肉比重,强化力量为主要目标,可分为单功能器材训练区、综合器材训练区、自由训练区三个区域。其中单功能器材训练区主要选用各种单功能力量训练器材,达到局部训练效果;综合器材训练区主要选用综合训练器,一机多用节省占地,代替几种单功能训练器训练;自由训练区主要以哑铃、杠铃为主,配以辅助训练器类,强化训练。

合理配置健身房设备,需考虑同时容纳健身的人数,并兼顾满足力量型训练、体形塑造、心肺功能训练、康复休闲等多方面需要。

一般说来,需要根据该健身房主要使用者的锻炼目的,对不同器械在数量上有所区分地重点配置,并根据健身房使用高峰时段的人数,以同时使用机器时能满足使用人数的90%配置机器的数量。为了使空间不显得局促拥挤,应按机器占地面积的3.5-4倍来计算需要使用场地的大小。

在器械分布密度上,需要考虑两方面问题:一、是否会使相邻器械的健身者在运动时彼此影响;二、健身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例如跑步机,我们不仅要在有限的空间里最大可能地利用资源,而且还必须考虑到安全问题。如果两台跑步机的距离过小,便会导致出现相邻跑步机上的两个会员冲撞的现象,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

业内专家认为,在健身房的规划布局方面,有一些数据可以借鉴和参考,比如,教练员与学员的比例不低于 1:50,器材间的距离应该≥1.2—1.5米,空间净高≥3米,室内温度保持在20—22℃,空气湿度≤60%,换气8-12次(最好选用自然通风),照度 50FC,音量≤90dp等等。

装修关键词:便利、功能、安全

奥力来中国市场经理霍飞认为,健身房设计一定要对功能区域进行合理划分,注意合理性、安全性和美观性。

健身房的功能区域分为必要功能区域和扩展功能区域。

必要功能区域有:器械健身区域。一般包括有氧区、无氧区和力量区;独立操课房,这部分健身区域一般和公众器械区域分隔开来,包括大体操房、热瑜伽房、动感单车房等;

前台接待、商务洽谈区和工作(办公)区域,该类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桑拿淋浴区域,一般包括淋浴、桑拿房(干蒸、湿蒸)、更衣室、储物间、水流按摩池、SPA服务、推拿间等。

扩展功能区域是指一些健身房在必要健身项目基础上增加的健身服务。例如,游泳池、跆拳道场地、散打场地、乒乓球馆、羽毛球场、网球场、壁球馆等。扩展区域还包括休闲娱乐区域,一般有游戏厅、电玩室、美容美发室、水吧、宽带网吧等。营养餐厅也是很重要的一项,虽然还是作为扩展功能区的内容,但是现在已经为众多健身房所采用。

有的健身房还设置VIP区,专门为某些VIP贵宾会员使用,提供特殊的服务。

在具体的装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1、健身操房。主操房的空间应足够大,通风环境好,光线好,给健身者以空旷的感觉,布局安排时应尽量避开立柱。健身操房的领操台一般都配备整块大型玻璃镜,以增强视觉效果,使操房的空间感觉更大。同时,有条件的话操房墙壁用玻璃分隔,可以增强健身气氛,同时与器械区保持“亲密接触”,提高整个健身房的视野效果。

2、动感单车房。动感单车房的装修和操房差不多,也要求注重与整个健身房的融合统一。动感单车是一个特殊项目,具有极强的煽动性,可以即刻提升会员或参观者的健身欲望,因此一般安排在整个健身房较为醒目的位置。

3、 瑜伽房。光线相对较暗,不受其他音乐的干扰,能保持绝对的安静。

4、 武道馆。对位置没有很大的要求,通风即可。

5、 休闲区。能够选在靠窗的为佳。内部摆放要简单、有品位、舒适。

6、私教区:隐蔽,设备选用更高一个级别。

7、前台接待:地点醒目,面积大,便于功能的扩展及会员的接待。

8、商务洽谈区:环境舒适安静,无限上网,可以与书吧和咖啡厅设计在同一区域。

9、工作区:该类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0、会籍办公室:距离前台越近越好。

11、教练办公室:距离训练区越近越好。

12、客服办公室:可以设计在前台外边。

13、综合办公室:设计店长在内办公的区域。

14、洗浴:一般包括淋浴和桑拿房,建议设计简单、不奢华、不隐蔽,色调明快便于清洁,选用不易破旧的装修材料。不要设置水流按摩池。健身房的洗浴设施至少使用10个小时以上,地面一直处于满水状态,因此洗浴空间的装修是整个健身房装修的重中之重,因为其他的装修可以在以后的运营中进行调整,只有洗浴空间的装修没有调整的机会,只有重做的机会。在装修过程中,一般有至少3层防水防渗层,并严格把关,做24小时以上的渗水检查和测试。

15、更衣室:衣柜颜色要明快,衣柜格局要合理,不要太小,设计放鞋子的地方。多摆放长椅供客人换衣服使用。

16、楼层的承重。健身房装修划分区域时,对器械健身区的安置一定要考虑承重问题。像跑步机、动感单车、登山机、椭圆运动仪等都是重量较大的器械,对于楼层的压力很大。

霍飞认为俱乐部在选购器材时要根据自己的功能来选择产品,多设计团队训练区域。因为团队的健身训练可以让会员找到自己的朋友,培养健身习惯,达到健身效果,趣味性较强,帮助俱乐部提高会员保有率。

设计健身房:

争取做到一步到位

有很多健身房是在已有的建筑结构基础上设计的,它很容易就能让人看出重新设计的痕迹和感到设计上的缺陷。看看举重室中间的承重柱,以及小得无法伸展身体的小房间,这都是当初在设计健身房时所遗留的败笔。但我们可以动动脑筋使之加以改变。

“世界健身快车”是一家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健身俱乐部,健身房主斯科特和莎伦•格雷斯基对如何设计健身房深有体会。他们把一个写字楼改造成通风、设计精良的健身中心。莎伦说:“我们想让健身房看起来既坚固又时髦。”为了使弗吉尼亚州的白领成为他们潜在的顾客,格雷斯基夫妇想将健身房拓宽,并增加一些操作简便的健身设备。他们聘请了“彻底健康”的所有者迈克•路梅尔帮助他们挑选适合当地人锻炼习惯的设备。

购置完相应的设备以后,格雷斯基夫妇开始粉刷墙壁。然后铺地砖、装饰脚踏车房,使这一切看起来像是出自设计师之手。下一步莎伦将注意力转移到脚踏车房中,她将许多小灯泡配合塑料星星装饰在房间的墙壁上,然后格雷斯基夫妇将墙涂成海军蓝和黑色,他们还用夜光的塑料星星在墙壁上贴出了各个星座。一番布置之后,一个以太空为主题的脚踏车房就大功告成了。

位于弗吉尼亚州瀑布教堂市健身中心的合伙人苏•利伯瑙提醒健身房拥有者,除了设备布局之外,温控、湿度和通风也是非常重要的。”她说:“这些都应考虑在设计里。你的设施中现在很可能就存在着问题:也许是更衣室太冷了?有氧器械区太热了? 或者是放松区太冷?”在她的工作中,利伯瑙看见大量的问题不断重复着,并建议不要在你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系统上太过吝啬。没有一个好系统,会员们就会需要电扇,但电扇只会吹热风。利伯瑙建议设立两个房间:一个低温室用来做有氧练习,另一个高温室用于身心健康练习。

统筹全局

专家建议,施工开始前,最好找一个行家来看看你的计划中是否有纰漏。你需要一个明确的消费群。他们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他们是不是胖人?是否有特殊需要?一旦你能清楚地说出会员们的需要,行家就能更好地帮你设计出具有吸引力和功能性的东西来。这些对一个好的开始非常重要,因为一旦你开始扩大或是改变需要,通常会被空间和构造限制住。开始的精心计划将为发展留出余地。在设计每一块空间前,要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考虑进去。

土地资源配置的空间尺度差异分析 篇4

1.1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乡统筹是我国不断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呈现出与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展无法适应的态势, 农业结构调整的加快, 又促使农村劳动力的规模加大、速度加快, 进而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因此, 从近期和今后一段时期看, 建设用地将呈现快速扩展的趋势。从整体上看,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乡统筹使得建设用地指标偏紧, 虽然每年的规划调整缓解了部分用地矛盾, 但仍难以满足用地的需要, 建设用地的扩展将很快突破现行规划。有限的土地资源能否在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中得到合理的配置, 使其发挥最大的利益, 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问题。

为了使土地高效、节约利用关键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 即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要求同步统筹解决土地问题, 而统筹土地问题的关键是对各个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置, 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城乡一体化用地体系, 建立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优化配置体系, 协调运作各尺度下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才能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1.2 我国土地资源配置的现状和弊端

我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编制到第三轮, 在空间尺度体系上仍沿用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形成的全国、省 (自治区、直辖市) 、地区 (省辖市) 、县 (市) 、乡 (镇) 5级体系, 分别与行政区划的层级划分相对应。我国的土地资源配置主要是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提供辅助和参考, 因此, 按照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 土地资源配置也形成相应的空间体系[1]。我国现行的土地资源配置体系仍存在许多弊端:

(1) 土地资源配置每个层次的职能分工不明确, 国家级、省级、市级内容雷同, 表现为宏观上过细;而县级和乡级差别较小, 表现为微观上过粗, 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而上下级的土地资源配置如何实现“无缝”链接实际上就是多尺度下土地资源的统筹协调。

(2) 缺乏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乡统筹的思考。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配置对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和城乡统筹的估计不足, 使得土地配置与实际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现行的空间尺度体系未能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 在区域土地资源的配置上缺乏统筹, 影响了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推进。同时, 现行空间尺度体系难以很好地解决城乡用地矛盾, 不能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

(3) 我国的土地资源配置往往偏重于用地指标的平衡和上下级用地指标的控制。国家用地指标通过行政单元的层层分解来体现土地资源配置的空间层次性, 土地利用的行政空间配置很强, 用地比例结构与空间布局往往出现两种矛盾局面:一是结构冲突, 空间冲突;二是结构协调, 空间冲突[2]。

2 土地资源配置的空间尺度差异性分析

不同尺度上影响土地资源配置的因素不同, 因此, 有必要对不同尺度下的土地资源配置的差异性进行研究, 将多尺度空间下的土地资源配置方案协同, 才能建立完善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2.1 土地资源配置目标的空间尺度差异

2.1.1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有两种描述:一是, 使有限的土地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二是, 为取得预定的效益尽可能少地利用土地资源。按描述一, 要求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 通过各种土地类型和合理组合, 以追求产出的效益的最大化。这里的资源投入量和规划目标的限制是约束条件, 因而它对应着一个求最大的最优规划问题。按描述二, 为了既定效益目标, 如何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结构, 使总的成本最小的最优规划问题。一般而言, 对于完成一个既定的优化配置问题, 使用描述二, 而对于总体上如何配置问题, 一般取描述一[3]。

土地优化配置有四个目标:经济效益目标、社会效益目标、生态效益目标和综合效益目标。

2.1.2 土地资源配置目标的空间尺度差异分析

土地资源配置优化配置的目标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土地利用规划中的比重各不同, 使土地资源配置目标存在着空间尺度差异。

国家和省一级的土地资源配置是一种战略性的宏观规划, 或者是一个纲要性的规划, 我国人多地少, 土地资源人均少, 又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 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 对于这一级的土地资源配置的目标主要有:一是保护耕地资源;二是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三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四是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此, 这一级的土地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益目标中生态效益占的比重最高, 其次是社会效益, 再次是经济效益。

市、县一级的土地资源配置是宏观利用和微观利用的一个结合点, 既体国家宏观土地利用政策和区域分工指导, 又协调和管理具体的土地利用。这一级土地资源配置的目标包括: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护目标;按有保无压原则, 保障建设用地需求;千方百计提高土地利用率。因此, 这一级土地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益目标中, 在一定的生态效益下, 权衡经济效益尤为重要。

县级以下的土地资源配置应是一个具体的规划, 核心是如何在贯彻国家土地政策的前提下,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 利用本地特色发展优势产业, 增加居民的收入, 在此基础上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因此, 这一级土地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益中, 经济效益比重占的最大。

总之,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有层次的, 土地资源配置的目标在宏观层次上, 更注重于整个区域整体功能的提高, 影响土地合理利用的因子主要是宏观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在微观层次上, 更注重各地区 (部门) 对土地利用结构、方向的合理规划设计, 影响因子主要是自然条件、生产技术等微观经济因素。

2.2 土地资源配置灵活性的空间尺度差异

2.2.1 土地资源配置的灵活性

土地资源配置的灵活性体现在:一个合理的土地资源配置方案应该是一个既有刚性又有一定弹性的配置, 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增强实施的可操作性。土地资源配置没有一定的刚性, 就缺少强制性, 不能起到控制的作用;没有一定的弹性, 就缺乏应变能力, 控制过死, 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2.1.1土地资源配置的“刚性”“刚性” (Rigidity) 一般指事物的组成内容、结构、量度及其演变过程的固定性, 它是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反映[4]。土地资源配置的“刚性”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 对于一定范围内的各部门、各行业用地量的合理分配, 解决土地需求矛盾等方面所具有的法定性、权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土地资源配置的战略指导思想的刚性。土地资源配置的战略指导思想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一战略指导思想是具有刚性作用的。

二是土地资源配置的用地结构和布局的刚性。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有两类约束性指标, 一是耕地和基本农田指标;二是建设用地指标。这两类指标是为确保土地资源安全, 通过自上而下分解下达的严格执行的土地利用数量和结构指标, 是硬性指标, 是土地资源配置刚性的重要体现。

2.2.1.2土地资源配置的“弹性”“弹性” (flexibility) 即变通性, 原比喻事物可大可小、可多可少的伸缩性。一般指事物围绕其固有的基准, 在保持其本质特征前提下的可变化性[5]。主要可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土地资源配置的时间期限的弹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新时期世界各国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作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也受到广泛重视。但是优化配置是静态概念, 关注的是一个时间截面上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问题, 而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动态概念, 关注的是时间延续上土地资源的利用公平问题。因此在制定优化配置方案时, 必须把握不同时间期限的“弹性”尺度, 才能将可持续发展与土地资源配置有机耦合。

二是土地资源配置的用地结构和布局的弹性。用地结构的弹性主要是预期指标的弹性, 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水平指标 (平方米/人) 如人均建乡设用地、人均建设用地等;一类是用地指标如林地面积、交通水利用地面积等;这些属于非硬性指标, 可根据具体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而确定各项用地指标以及作适当的调整。用地布局的弹性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分区中设置弹性控制区, 把适当的地区 (不影响总体布局的前提下) 作为发展中一些不可预见因素或突发因素的预留区, 以增加优化配置的弹性。

2.2.2 土地资源配置灵活性的空间尺度差异分析

不同空间尺度构成了土地资源配置的对象不同, 决定着各层次上的土地资源配置的灵活程度有所差异, 对应的土地资源配置的刚性和弹性也就不相同。

国家和省一级的土地资源配置由于空间尺度大, 侧重政策性, 因此这一级的土地资源配置中刚性程度较大, 对于整体战略思想以及用地布局和结构的规划具有功能引导性, 这样可增强规划配置的宏观调控力度, 也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化,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市、县一级的土地资源配置既要有一定的政策指导性, 也要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性。因此这一级的土地资源配置应“刚弹并济”, 严格把握上一级的刚性宏观调控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的土地利用情况及形式发展的需求, 在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上适当的做一些调整改变, 即微观上要具有一定的弹性。

县级以下的土地资源配置则需要更强的可操作性, 弹性尺度更大。在我国, 土地资源十分有限, 一些强硬性的指标不能做到理想的综合平衡, 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快速增长的区域难以得到较好的实施效果。因此这一级的土地资源配置应注入更多因素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以提高规划配置的科学性和实际可操作性, 进一步保障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总之, 不同空间尺度的土地资源配置的侧重点和深度有所差异。空间尺度越大, 土地资源配置方案越侧重政策性, 着重土地利用战略思路;空间尺度越小, 土地资源配置方案更侧重操作性, 着重土里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落实。

2.3 土地资源配置规模相关性的空间尺度差异

2.3.1 土地资源配置的规模相关性

所谓规模相关性是指土地利用的特征、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以及各种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因素及其作用方式等均具有一种与空间规模尺度紧密相关联的特点, 在不同的空间规模层次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6]。并且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在不同规模尺度之间存在的差异也表现不一定表现出象其它生命系统那样的渐变形式, 而是在相邻两种尺度之间存在着一种“门槛”效应。高一级规模尺度上的土地利用可能具有某些低级规模层次上所没有的特殊过程与作用机理, 某个空间规模级别上的土地利用活动或过程并不一定在其它更高或更低层次上出现[7]。

2.3.2 土地资源配置规模相关性的空间尺度差异分析

土地利用系统在不同的空间规模尺度上具有不同的特征, 包括不同的演变过程与机理、不同的影响因素, 也影响着土地资源配置在不同的空间规模尺度上存在差异。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及其功能与其所处的空间规模有很大程度的相关性, 影响土地资源配置的因素就不同。一般而言, 在大尺度规模上比较有利于揭示各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关系与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趋势;但由于大尺度是综合性的, 不利于对小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特征、变化过程进行准确分析。因此在研究土地资源配置时要与其空间规模联系起来。

3 总结

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弊端, 以及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土地资源配置的差异性研究, 总结出有必要将多尺度空间下的土地资源配置方案进行统筹, 才能建立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优化配置体系, 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国家和省级属政策引导性规划, 应体现全国和省城范围内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土地利用方向, 协调跨区域重点项目等;地 (市) 、县 (市) 级属于布局性质;乡 (镇) 级规划属于实施性规划。另需正确处理好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上一层次是下一层次的依据和指导, 下一层次是对上一层次的细化和具体落实。

摘要:由于我国正处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 土地利用规划呈现出与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展无法适应的态势。为了使土地高效、节约利用关键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 而依据现行的行政区划划分建立的土地资源配置体系存在很多弊端。因此, 有必要对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土地资源配置的差异性进行分析, 才能建立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优化配置体系, 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关键词:空间尺度,土地资源配置,统筹,区域,差异性

参考文献

[1]杨亚, 徐惠.土地规划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研究——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37 (1) :121-125.

[2]蔡玉梅, 张文新, 赵言文.中国土地利用规划进展述评[J].国土资源, 2007, (5) :14-17.

[3]胡业翠, 赵庚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J].农业现代研究, 2003, 23 (4) .

[4]解孝成.城市规划的弹性工作法[J].城乡建设, 1993.

[5]戚海英.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刚性”与“弹性”研究[J].西南大学, 2008.

[6]Hurmi Hans.Assessing 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 (SLM) .Agriculture.Ecosystems&Environment.2007, 81 (2) :83-92.

空间配置 篇5

首先,室内展示空间中灯光配置要注意灯光的层次效果。在一般的室内展示空间中,只需要灯光柔和,保证亮度分布均匀即可,不需要有过渡的灯光变化,就可以满足室内空间功能的要求。但是,在现代室内展示空间中,却比较强调灯光的层次效果,其实,要表现灯光的层次效果,必须要注意被照材料的表面状态,以及灯光的位置、方向是否具有科学性。另外,利用光影效果体现物体造型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利用灯光可以让三维物体看起来更生动美观,给人一种完美的立体造型感,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光源对它张角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物体影子图式的鲜明性,如果是一个凹进去的物体,用大光源效果会更好,大光源可以使物体产生形状柔和的影子。室内展示空间中灯光配置,不要只追求新颖,独特,还要注意理性设计。目前,一些室内空间展示设计,没有考虑使用者的感受以及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空间照明设计缺乏理性。对于展示空间来说,首先,要给客人带来舒适的感受,才能够是客人对展示空间产生好感,进而提升展示空间的吸引力。

结语

室内展示空间中灯光配置,一定要人性化,要根据展示的场合、展示的对象以及展示的空间环境选择不同的灯光配置,展示空间的灯光配置要讲究科学性,,华而不实的灯饰不仅会造成审美疲劳,画蛇添足,而且会导致能源浪费,破坏展示空间的环境效果。室内展示空间中灯光的应用,不仅要虑灯光的色彩、照度等因素,还要考虑内部建筑装饰与展示空间灯光设计的关系,把握好安全性原则,营造一种具有艺术性的空间氛围,使展示空间更具吸引力。

空间配置 篇6

在经济运行冷热不均、区域动荡的整体全球宏观环境下,2014年美国经济数据显现出了积极向上的态势,并有望在未来五到十年“独领风骚”,可以从几大方面总结其根由,首先从次贷危机的影响来看,虽然08年次贷危机源于美国,但美国经济自身受到冲击并不大,相反受冲击最大的却是欧洲和新兴市场。其次,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通过一系列宏观调控,包括四轮量化宽松以及扭转操作,美国私营部门去杠杆化的进程已经接近尾声,这就构成了未来全球资产选择中的一大主题——美股和美元强势基本面的主导。整体来看,通过政府一系列干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均在显著恢复,市场信心也在逐步增强,投资时钟来看,美国经济已走出了衰退期并向复苏期过渡。

QE的退出和升息的时点并非预先设定的,两个时点是基于在当前时点上对未来经济的判断,如果经济增长出现变动,QE退出和加息的时点将会随之变动。未来加息也将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美联储或将根据经济数据而进行政策的微调,因此未来三年间我们认为美国经济将极大概率走向复苏周期。

美股未来仍将强劲

美国GDP仍占世界GDP的1/4强,对外贸易总额世界第一,美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金融市场,在美国经济形势稳定的条件下,美国的经济资源配置循环是稳定的,美国的资本市场成为吸纳游资的场所。后QE时代的资本回流、完美的基本面以及美国以外的美经济体不稳定政治经济局势的综合影响下将开启一个美元的时代,这意味着大部分货币对美元都将走弱。基本面良好以及低通胀环境对股票市场极为有利,并且推动美股的动能中仅有低利率会在未来消失,高配美股将是未来确定性较强的配置。

纳指100指数从2009年起至今6年涨幅高达243.75%,体现了该指数强大的生命力及爆发力。美股上涨过程是不断消化利空、恢复信心、长期稳健向上的过程,本身反映的是经济衰退后由调控刺激带来的信心恢复以及估值修复,而未来美股涨跌幅最核心的决定因素是美国经济数据以及全球资本流向,取决于美国实体经济复苏是否得到验证。

从资金层面来看,目前伴随着卢布下跌、石油危机以及新兴市场的疲弱走势,全球热钱回流美国趋势较为确定,资本逐利,在资本市场情绪逐渐对加息预期乃至加息周期影响消化后,伴随着实体经济复苏逐步验证,美国股市仍会是资金配置的重要领域。预计未来几年纳指指数还会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另外近期A股表现十分抢眼,纳指100短期震荡为主,但是长远来看,以纳斯达克指数为代表的美股配置价值更高。A股目前走势反映的是市场信心的恢复以及估值修复,也是杠杆资金推动的必然结果,但降息之后资金流入了虚拟经济,而实体经济却未必能获得资金。就舆情来看,监管层对当前股市过快上涨已有所警惕,虚拟经济的一味上涨或难以持续,未能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资金成本甚至有抬高之势,因此虽然我们仍看好A股的走势,但未来A股走势将取决于中国实体经济运行情况。相对而言,美股的确定性会更高,更具备中期配置价值。

资产全球化配置已成趋势

事实上,随着全球经济逐渐转暖,合理配置全球资产已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关注。从国内的情况来看,伴随着国内中高阶层的高净值人群的崛起,“走出去”的资产配置比重也在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正逐步向海外进行投资或者分散资产配置,虽然短期来看,A股具备足够的吸引力,但以美股为代表的成熟资本市场的特点是涨跌相对平稳,波动及回撤较小,更适合追求风险分散的配置型投资者。

中国的QDII基金诞生于2007年9月,至今已经走过了7年的历程。但QDII在基金市场中的占比却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与QDII出海时大幅亏损有关,以至于投资者谈QDII色变。而近几年相比A股,美股各大股指同期的表现非常夺人眼球,纳指基金的投资者获得了长期稳定的高回报。完整的投资者教育与体验不是片面的,需要投资者更加客观理性的对待。

国泰纳指100(160213)是国内首只跟踪海外指数的QDII产品,成立于2010年4月,其标的美国的纳斯达克100指数汇聚了目前全世界具有核心竞争力、拥有革命性技术的公司,而纳斯达克100指数的走势明显强于纳斯达克指数,这也使得国泰纳指100长期业绩保持领先的优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2月16日,国泰纳指100成立以来的收益率高达86.45%,在所有QDII基金中排名前列。

2013年国泰基金推出了国泰纳指100 ETF(513100),作为国内首只跨国、跨时区ETF,该基金可在二级市场交易,国内投资者也可通过配置该基金直接投资美股,目前该基金的收益同样遥遥领先,获得较为广泛的关注。

我们建议那些有着良好资产配置意识和前瞻性投资判断的投资者,可结合自身实际投资需求,在美国市场长期向好的趋势下,重点关注以国泰纳指100基金为代表的长期业绩优异,指数投资管理能力出色的美股指数基金。<\\Hp1020\图片\13年固定彩图\结束符.jpg>

空间配置 篇7

1 分工深化, 提高国土资源的利用率

新型城镇化对城镇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发展的过程中, 要做好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工作, 一定要提高城镇的发展水平, 这样才能减少能耗问题。城镇建设时, 要做重视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要同时控制农业与非农业产出的效率, 要认识到城镇建设对社会发展的营销。每年涌入城镇的农村人口比较多, 这主要是因为城镇的工业企业比较多, 对劳动力需求比较大, 而且非农业生产的工资回报比较高, 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新型城镇化规划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思想观念有着较大的改变,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后, 会农业生产会产生一定影响, 所以, 在规划的过程中, 一定要考虑农业产出效率问题, 一定要做好协调工作, 避免劳动力不均衡等问题。在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下, 需要采用分工深化的措施, 要对劳动报酬进行调整, 改善农业生产效率与效益低的问题。在深化分工时, 需要考虑劳动力的投入, 还要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

城镇建设的过程中, 国土空间资源大大减少了, 农村人口的转移使得社会分工会更加均衡, 劳动的产出与回报会更加平衡, 这可以维护社会的和谐。在对分工深化条件进行改造时, 一定要重视农业发展水平, 要保证分工的质量, 还要减少交易成本。非农业将劳动力转化为生产动力后, 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而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粮食, 劳动力的增多, 也使得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了。我国社会分工水平比较低, 生产的效率也有待提高, 这说明我国城镇的资源没有得到高效的开发与利用。在城镇建设的过程中, 虽然建设的美观性比较强, 但是有的城市存在粮食短缺以及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在推行新城镇规划时, 一定要做好社会分工工作, 要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的机会, 还要制定相关农业发展的政策, 对农业生产进行必要的扶持, 要重视对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还要实现分工的明确性以及合理性。在国土资源配置的过程中, 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利用价值, 要对劳动生产技术进行改进与创新, 要做好分工, 保证分工的公平性, 要对社会结构进行调整, 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 要同时提高农业与非农业的生产效率。

2 以集聚经济降低对国土资源的过大压力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对城市文明理念和城市生活方式传播的重要性。在分工深化的过程中, 随着产出效率的提升,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都会显著提高, 从而有条件追求更为舒适的生活, 这便可能带来更多的生态足迹。但另一方面, 更为舒适的生活在我国难以通过大规模地消耗物质资源来实现。这就要求切实转变消费和生产观念, 更多地以无形要素投入创造更美的生活。城市生活方式具有强烈的多元化特征, 包容性和求新意识较强, 而受网络和生态危机等的影响, 数字化生活和生态城市理念日渐深入人心, 这就不仅有助于消费需求的扩大和消费理念的转变, 也为更多地通过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等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基础。

大多数服务活动都有门槛人口的要求, 越是高端的服务, 其对门槛人口的要求往往越高。这就显示, 人口的集聚有助于提高服务活动的投入产出效率。在城镇化过程中, 随着非农人口的集中居住, 不仅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种类和质量有可能提升, 而且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商业服务也会更加丰富。总的来看, 要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就必须重视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 倡导主要以无形要素创造美好生活;同时, 发挥城市的集聚经济效应, 努力在改善生活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国土空间的压力。

3 以价位回归实现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

新型城镇化是在我国经济规模快速扩张但资源瓶颈日渐明显的背景下提出的, 强调“新型”也就与发展方式的转型密切相关, 主要是要摆脱传统以投资拉动和有形资源投入为主的发展模式, “努力实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在此过程中, 城镇化可以改变国土空间的开发格局, 使城镇更高效率地集聚人口和非农产业, 而将更多的国土作为生态涵养的空间, 从而实现整个区域和国家的生态环境优化。

各级政府部门深刻认识到国土空间资源的潜在价值。毕竟政府是国土开发的主体, 只要政府在经济决策中始终意识到国土资源不仅是有限的, 而且是不可再生的, 才能使政府减少基于短期经济利益的无序和低效开发行为, 促成国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当前, 不少地方出现新的“圈县热”, 甚至有意以新型城镇化推动新的土地开发和大规模投资, 这都是对国土空间资源潜在价值的认识错误造成的, 必须极力遏制。

4 结论

本文对新型城镇化与国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了介绍, 通过分析发现, 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必须对传统的规划模式进行优化, 城镇规划与国土空间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 国土空间资源是有限的, 在规划与利用的过程中, 一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保证国土资源发挥出最佳的效用价值。国土资源的用途比较广, 当前社会建筑工程比较多, 所以土地资源面临紧缺的现状, 只有提高对国土空间资源的利用率, 才能促进城镇经济的提升, 才能改变人民的生活质量。在对国土进行开发时, 要加强对资源的保护, 避免出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明生, 杨永星.推进新型城镇化要走出几个认识误区[J].中华建设, 2012 (05) .

[2]陈桂龙.李佐军:“十八大”后如何正确推进新型城镇化[J].中国建设信息, 2013 (05) .

空间配置 篇8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影响巨大而深远, 它的哲学理念可以用于经济、政治、艺术、空间设计等领域。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商业空间的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传统元素与商业空间设计结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商业空间设计不再是简单设计与装修, 而是在设计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现代商业空间应从人的物质、精神、生理、心理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性设计, 营造一个现代舒适又具有艺术气氛的室内空间, 中国的历史文化成果和精髓可以大量运用于到现代商业空间中。

■中国传统植物配置与现代商业空间

中国传统的植物配置崇尚自然, 讲求韵律美。无论是私家庭园、帝王宫苑或寺观寺院, 各种植物景观, 位置错落, 疏密有致, 皆顺应自然, 利用自然和仿效自然 (图1) 。传统的植物配置尤其注重文化内涵, 赋予植物诗情画意。配置中更讲求“天人合一”, 与自然和谐统一。而古代园林的布局方形式如今已被现代空间广泛所采用, 因此, 在进行现代商业空间植物配置的时候, 也需要充分考虑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中风水学对商业空间内外部环境的植物配置的摆设方位、风流水气、阴阳平衡等各类明显的或者潜藏的因素有诸多的要求, 力图达到“天人合一”、藏风聚财、身心和谐的目的。其要义就是强调植物风水要做到风生水起, 因地制宜。

商业空间中有了植物, 就有了生机之气, 就能调节生态。例如在办公室内放置绿色植物, 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 缓解职员头疼、紧张等症状, 放置在适当的位置, 更可以提升财运 (图2) 。对于风水不好或运势不佳等情形, 可以利用植物的巧妙配置来避免。若是办公室有强烈的反光进入, 也可以将绿色盆景置于床太, 这样既起到了美化的作用又化去了煞气。花草有灵, 放置花草的地方, 自然会有灵气产生, 植物长得旺盛的地方, 则代表气旺 (图3) 。

传统的风水学认为, 在办公室内放置植物, 尤其是“财位”植物的摆放, 应该以绿化室内环境, 增加生气为吉。财位上摆放的绿色植物, 叶子大都厚大而圆, 因此摆放的植物宜以赏叶的常绿植物为主, 如铁树、发财树、黄金葛及赏叶榕等。赏花的植物则可以选择水仙、兰花、玫瑰等有香味的植物, 但是要及时轮换到阳台和室外去晒太阳, 以保持绿叶常青。若叶子枯黄花朵枯萎, 就要及时更换, 以免破坏办公室的风水。财位上不宜放置有刺的仙人掌类植物, 至于藤类植物, 由于形状曲折攀附, 也不宜放在财位上。

商业空间中, 如商场酒店等可以配置万年青、铁树、龙舌雏菊等植物, 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物质、杀菌除尘的作用。大部分植物都是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在夜间则相反。但是有一些植物, 例如芦荟、红景天、吊兰等却没有昼夜之分, 并且能够吸收甲醛等有害物质, 这对于人流量较为密集的商业空间来说无疑不是很好的选择。一种叫做平安树的植物, 自身能够释放出气味清新的气体, 使人精神愉悦。平安树的叶片一经灯光的照射, 光合作用就会随之加强, 此时释放出来的氧气会比无光照射的条件下多几倍, 可以将其置于有明灯强光照射的地方, 充分发挥其特性。

■植物配置与情感体验

中国传统植物配置的意义在于营造能够忘却现实的虚拟情感场所, 如果将之与商业空间相结合, 那么商业活动就更加具有人性化与人情味, 作为城市纯粹商业活动的缓释, 增加了休闲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要求商业空间中植物配置在一定程度上要起到某种心灵抚慰作用, 以便让现代人躁动不安、迷惑不解的心灵焦虑得到缓解, 客观上也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需要。

这对于面积相对较小的商业空间来说更为重要, 咖啡厅、餐厅、酒吧等, 对主题形象和小环境的舒适感营造要求较高。以咖啡厅为例, 这是一个可以提供给人们休闲、约会、谈话的私密性的场所, 植物的合理配置对于烘托气氛和隔离空间有着重要的作用 (图4) 。入口处的设计尤为重要, 因为那是宾客进入室内的第一印象区, 因此设计时应摆放造型健美的松柏类盆景或是一些怒放的兰花类室内盆栽植物, 也可以选择其他植株健壮, 无不良气味与病虫害的植物。如果入口处的设计光线不佳, 有穿堂风吹袭, 或者存在走到狭窄的问题, 再摆放仙人掌、玫瑰等一类有刺的植物或其他怪形植物的话, 更加会给宾客带来厄运和不好的心理暗示。

颜色在调和、平衡能量上, 也占有着一席之地, 但也无须太过强调。一般有两种颜色被认为是一年中任何时候都是幸运的颜色──带有强烈阳气的红色与黄色。红色是最幸运的颜色, 它的最佳摆置地是在南方, 而黄色的最佳摆置地是在西南方与东北方, 像是非洲产的紫萝兰与蓝色钟形。红色与黄色都是充满活力的颜色, 在中国古代, 许多宫殿和庙宇的墙壁都是红色的, 官吏、官邸、服饰多以大红为主。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五行中的火所对应的颜色就是红色, 八卦中的离卦也象征红色。红色更代表着蓬勃向上、吉祥喜气、热情奔放, 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使其精神充沛。另外, 对于一些特别的节日, 例如中国传统的春节和外国的圣诞节, 红黄两色都是最重要的组成颜色, 可以成功地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气氛, 配合以适时的主题,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植物的能量平衡

传统风水注重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 主张利用植物无形之中来改变风水, 达到丰盛水气的效果。可以将将植物区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类, 依据五行的规律来选择相生相克的植物。由植物放射出的气也被认为可以应用在特殊风水规范里, 也与五行和八卦有关。将其结合, 则可以藉由五行相互间的影响-相生与相克--来平衡一地之能量 (图6) 。

一些相生的植物放在一起, 可互为利用, 共生共荣, 相德益彰。例如百合和玫瑰作为盆景或瓶插在一起, 可延长花期。山茶花、茶梅与山茶子放在一起, 可明显减少植物霉病。朱顶红和夜来香、石榴花和太阳花、泽绣球和月季, 双方都有利。相克的植物需要尽量避免同时种植。将丁香、紫罗兰、郁金香种植或养在一起, 彼此均会受害。

辨别植物阴与阳的特性, 亦是一种平衡能量的方法, 但植物是活的、是可以改变的, 可以根据五行生克将阴阳做适当的平衡。例如, 丝带状的羊齿科植物-如孔雀草、芦荀-可以藉由锯齿叶状上许多的阳气来软化、平衡阴气。而一整篮代表各种阳气的植物, 如天竺癸、山梗菜, 更可在晦暗不明的角落增添一抹色彩。

将植物放置于空间中的角落, 有助于刺激停滞在角落的不动之气, 使气活络起来, 亦可以软化那些因锐、尖、有角度的物品而产生的阳气。另外, 将植物放置在缺乏能量与人气的区域可使该方位活跃起来、空间也显得更宽大。所以, 若欲在商业空间中摆些植物以缓和尖锐、粗糙的建筑材料时, 选择晚樱科植物是最理想的。晚樱科植物不像垂枝类植物会在风水中造成不利, 因为它似灯笼的形状被认为代表着好运。

■结语

空间配置 篇9

关键词:科技资源,空间布局,资源优化配置,C-PSO算法

随着以集成电路、计算机、互联网等为代表的科技产品的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生活与工作;而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化,凸显了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中的推动作用[1]。各国或地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都加大科技活动资源投入,重视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我国明确提出到2020年科技发展总体目标是“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我国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这些都表明我国对创新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创新被提高到了国家战略高度。

在短期内如何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在实践中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成为了科技理论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核心的问题在于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更是国家创新体系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因此,如何将区域内科技资源进行有效资源配置,形成合力,以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科技发展,这显得非常关键。在我国,由于经济、体制和历史等原因,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着效率不高、机制欠佳、结构失衡等问题[2]。因此,现有关注更多的是寻求科技资源最优投入规模、最优政策以实现其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但却忽略了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一个重要问题:科技资源空间优化配置,也即科技资源空间布局问题。而对于科技资源具体如何布局,特别是从微观角度给出科技资源空间布局的具体流程和技术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1 文献综述

科技资源的布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主流经济学和管理学主要关注“3W”:为什么生产(Why)、怎么生产(What)、为谁生产(Who),但忽略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W”:在哪生产的问题,即Where。因此,科技资源的布局问题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仍主要是考察科技产业如何通过投入规模选择、政策优化来达到运行效率的提升;从研究方法来讲,则侧重于运用DEA、FUZZY、AHP等方法,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并且也开始关注科技资源配置的目标———配置效益问题。现有的主要文献可以归纳为:

(1)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总体情况。所谓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是指各种科技资源在不同科技活动主题、活动过程、学科领域、地区和部门之间的分配,其目的是通过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促进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又可以分为科技资源国别对比研究[3]、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定性评价方法[4,5,6]、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模型[1]等。此外,张学成等[7]利用秩和比统计方法,以国家科技部平台中心项目“我国大型仪器资源现状调查(2009)”相关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大型仪器的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2)具体产业的区域科技资源配置。对于产业层面的科技资源配置是另一个热点研究问题。肖泽磊[8,9,10]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以1987—2006年间中国国内发表的科技资源相关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综合区位熵指数,以2007年数据为样本,分别研究我国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5个行业的科技资源配置格局,指出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3个产业的国家科技资源布局的配置密度差距明显。吴瑛等[11]基于研发存量的高科技产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DEA模型,考察了1995—2004年我国高科技产业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发现,高科技产业不同行业的结构变化会影响整个高科技产业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杨传喜[12]以测度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为主线,实证检验了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测算了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估算了8个农业生态区域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

(3)地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杨忠泰[13]考察了陕西、四川和重庆等我国西部局部的区域创新体系。谢思全等[14]基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对京津冀地区的科技资源配置问题进行了分析。鲁勇兵等[15]对河北地区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王忠业等[16]对辽宁省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配置状况进行了DEA有效性分析。此外,其他学者分别对我国福建、台湾、中部五省以及广西等地区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考察[17,18]。

现有研究为我们研究科技资源布局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视角或思路,但对于具体的布局选址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对于科技资源布局而言,其经典的思想应源于工业区位理论开创者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即基于运输成本的“重力图”方法实质上是基于物流网络的视角来考察工业区位的布局[19],这一思想对科技资源布局具有极好的启发意义。因此,本文将在工业区位论的视角下,利用混沌粒子群方法,对极具现实意义的科技资源布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2 科技资源空间布局的粒子群方法

在空间选址中,一个重要的方法是粒子群算法。接下来,我们将利用粒子群法来考察科技资源空间布局问题。

2.1 粒子群算法

在粒子群算法中,每个例子都类似于鱼群中一个单独的“鱼”。粒子群算法是一个以种群为基础的优化技术,其中种类被称之为粒子群。粒子群包括N个粒子,在一个D维的搜寻空间内游走。第i个粒子的位置被定义为。第i个粒子的速度可以写成向量。其中,位置和速度的定义域为。每个粒子相互共存,并基于和附近粒子的知识共享来进行演变。每个粒子充分利用自身知识以及通过粒子群获得的知识来寻求最优方案,之前遇到的最好位置可以定义为粒子的最优位置,其值称之为pbesti。所有个体的pbesti值中最优的值定义为全局最优区位,称之为gbest。粒子群算法初始的种群为随机粒子,此后算法通过不断更新换代寻求最优解决方案,在每一代中,第i个粒子的区位和速度都将随着种群的pbesti和gbest进行更新[20]。更新方程可以表示为:

其中,r1和r2表示(0,1)间的随机数;c1和c2为加速因子,表示控制单一代际将会移动多远;vNid和vOid分别表示新粒子和旧粒子的速度;xNid和xOid分别表示粒子的新的位置和现有位置。w为惯性权重,表示控制粒子之前的速度对现有速度的影响。通常来讲,惯性权重在整个搜寻进程中将从0.9到0.4线性递减,可以有效平衡粒子群的局部和全局搜寻能力。惯性权重w可以表示为:

式(3)中,wmax和wmin分别为0.9和0.4,Imax表示最大的迭代次数。

2.2 混沌粒子群算法(C-PSO)

对于PSO算法,参数w、r1、r2是影响收敛行为的关键变量。惯性权重控制着全局搜寻和局部搜寻间的平衡。较大的惯性权重导致全局搜寻,而较小的惯性权重则倾向于局部搜寻[21]。基于这个原因,在搜寻过程中通常采用从0.9到0.4线性递减的惯性权重。在物流网络中,通常使用逻辑地图,并且混沌行为映射和混沌序列可以快速生成且易于存储,没有必要使用长序列来储存。在C-PSO中,参数r1和r2基于下列方程被逻辑地图更改:

式(4)中,Cr(0)是随机产生的并且不等于{0,0.25,0.50,0.75,1},k等于4。随着t趋近于无限大,逻辑地图的驱动参数k控制着Cr(t)的行为。

此时C-PSO的速度更新方程可以表示为:

式(5)中,Cr是逻辑地图的结果的函数,取值范围为0~1。在确定科技资源规模的情形下,最优科资源布局的C-PSO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22]:步骤1,设置C-PSO算法的参数,包括w、c1、粒子数目、速度、位置等。步骤2,通过均匀方法产生初始粒子群,保证粒子群均匀分布。步骤3,计算出粒子的适应度值并进而确定粒子的最优值和粒子群的最优值。步骤4,确定驱动参数的值,并计算出粒子更新的速度及位置。步骤5,若粒子的适应度值高于个体的值,则将个体位置更新;若例子的适应度值高于粒子群的值,则将粒子群的值更新。步骤6,在最大迭代次数内得到科技资源布局的最佳选址,否则将转到步骤2,继续搜寻最优选址。

3 数值模拟

3.1 科技资源布局选址模型基准函数的数值模拟结果

为了说明和分析粒子群算法在优化问题上的有效性和表现,本文提出了10个代表性的基准函数来检验算法。这10个基准函数如下所示:

Rosenbrock基准函数:

Rastrigrin基准函数:

Griewark基准函数:

Rosenbrock基准函数:

Ackley基准函数:

Schwefel基准函数:

Ellipsoid基准函数:

SDP(sum of difference power)基准函数:

Cigar基准函数:

Ridge基准函数:

由于C-PSO方法相对较优,接下来我们将只给出利用C-PSO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如表1—表3所示。

3.2 科技资源布局选址的仿真模拟

为了考察不同基准函数下C-PSO方法对科技资源布局选址模型问题的求解,在Intel Core2 2.8G的CPU 8G内存、操作系统为Win8的计算机上,在Matlab2009的环境下进行了仿真模拟。在科技资源布局选址模型中,最重要的是科技资源需求量和客户地址的确定。对于科技资源而言,通常来讲包括科技财力资源、科技人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和科技知识信息资源[2]。由于科技物力资源更加容易量化,因此我们以广东省某地区的大型仪器设备行业为例,考察科技资源如何空间布局。具体来讲,这个地区的大型仪器设备有30个科技资源需求客户,其科技资源需求量和客户地址在表4中给出。

根据C-PSO算法对表4中科技资源布局选址问题求解,将从这30个科技资源需求客户中选择6个网店作为布局点,此时,可以得到科技资源布局选址的方案图,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C-PSO算法得到的科技资源布局选址方案相对较优,其中,方框表示科技资源布局的网点,圆点表示科技资源需求客户,曲线表示对科技资源的需求。

这一选址方案的计算具有代表性。事实上,对于特定的科技资源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当通过调研了解到具体的客户需求和地理位置后,则可以利用C-PSO方法计算得到科技资源的布局选址方案。

4 结论

科技产业和科技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经得到了共识。现有研究更多关注科技资源产业的运行效率,但很少关注科技资源的空间运行效率,即科技资源的空间布局问题。本文在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中“重力图”的物流网络视角的基础上,利用混沌粒子群算法,对科技资源的布局进行了运算。这一研究方法对科技资源布局具有极好的启发意义。

本文研究发现,为了更好地进行科技资源空间优化配置,需要改变现有的科技资源空间布局现状,特别是领导“拍脑袋”式的区位选址决策流程。从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对于科技资源空间优化布局而言,从科学、有效决策的角度来看,应该有其相应的优化流程。以本文为例,需要进行科技资源的分类和量化、科技资源的需求量测算以及科技资源需求客户的地点定位,进而依据科学的最优选址方法来选址科技资源的布局。

空间配置 篇10

DSP器件凭借其高速运算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数字信号处理工程实践中。在DSP开发过程中,软件开发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在DSP软件开发过程中,对存储空间配置的优劣直接关系着项目开发的成败,因此能否对DSP存储空间进行适当的配置,往往是开发者需要优先考虑的关键问题。

TMSVC5416(以下简称VC5416)是TI公司的一款16位定点DSP芯片,具有功耗低、实时信号处理速度高、操作灵活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信系统及其它应用系统中。已经有很多文献对C54x系列DSP存储器空间配置进行了研究[1,2,3],但绝大多数文献仅限于对C54x系列DSP存储空间的通用配置进行描述,即不针对某一特定型号的DSP存储空间进行介绍。目前在C54x系列DSP中VC5416的应用比较广泛,但鲜有文献进行该芯片的存储空间配置专门介绍,因此本文将主要针对该芯片进行分析讨论。

1 VC5416的存储结构

与DSP存储结构相关的有两个概念,即物理存储器与存储空间。这两个概念比较容易混淆,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往往困扰着初学DSP的设计者。用楼房房间与其房间编号的例子可以形象说明物理存储器与存储空间之间关系:要找到并使用楼房的房间,通常先对房间进行编号,没有编号的房间是无法找到的,而实际的房间往往少于房间的编号,即有些编号是空的,没有对应的房间。DSP的物理存储器相当于楼房房间,存储空间的编址相当于对房间编号,物理存储器是DSP芯片上存储程序及数据的实际空间(房间),而存储空间则是DSP的编址空间(房间号),物理存储器必须先经过映射(MAP)到存储空间才能为用户所用,物理存储器往往远远小于存储空间。

VC5416的物理存储器包括内部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内部RAM分为单寻址RAM(SARAM)和双寻址RAM(DARAM)。在片上VC5416有16K字的ROM,64K字的DARAM,64K字的SARAM。VC5416的存储空间包括64K字的数据存储空间,64K字的程序存储空间,64K字的I/O存储空间[4]。

2 存储空间与物理存储器的映射关系

2.1 数据存储空间的映射

VC5416的数据存储空间为64K字,可映射到此空间的物理存储器为DARAM。64K的DARAM以及SARAM均以8K为单位可以分为4块,分别为DARAM0-7,SARAM0-7。图1是数据存储空间的映射结构图。

由图1可见,0080H-7FFFH的地址范围由DARAM0-3映射,8000H-FFFFH地址范围的数据存储空间的映射关系与PMST寄存器的DROM控制位有关,当DROM为0时,此部分存储空间由外部存储器映射,当DROM为1时相关存储空间由DARAM4-7映射。

需要说明的是DARAM0块映射的地址范围为0080H-1FFFH,即该块的空间不足8K,由图1可知,从0000H-007FH范围内的80H个单元为存储器映射寄存器和暂存寄存器,实际占用了DARAM的80H个存储单元,因此DARAM0块不足8K。

2.2 程序存储空间的映射

2.2.1 基本程序存储空间映射

VC5416芯片的基本程序存储空间为64K字,可映射到此空间的物理存储器包括片上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如FLASH存储器),根据PMST寄存器的MP/MC和OVLY的控制位的取值不同,不同物理存储器到程序存储空间的映射关系也不尽相同,其映射关系见图2。

由图2可见,程序存储空间从0000H到7FFFH地址范围内的物理存储器映射,只与OVLY控制位有关系:当OVLY为0时,此地址范围全由外部存储器映射;当OVLY为1时,0000H至007FH地址范围为保留区域,0080H到7FFFH由片上DARAM0-3部分映射。从C000H至FFFFH的地址范围的物理存储器映射,只与MP/MC取值有关:当MP/MC为1时,从C000H至FFFFH的地址全部由外部存储器映射,且FF80H至FFFFH地址范围为片外中断矢量表;当MP/MC为0时,C000H至FEFFH地址范围由片上ROM映射,FF00H至FF7FH地址范围为保留区域,FF80H至FFFFH地址范围为片上中断矢量表。从8000H至BFFFH地址范围只由外部存储器映射,与MP/MC及OVLY控制位均无关。

需要说明的两点是:一是MP/MC取值为0时,芯片工作在微计算机模式,MP/MC取值为1时,芯片工作在微处理器模式。两种工作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芯片的加电复位时自启动(BOOT)程序方面:BOOT程序的主作用是在开机时将用户程序从外部装入到程序存储器。当处于微处理器模式时,芯片复位后,程序就从外部存储器的FF80H地址开始运行。在FF80H处,可以设置一条指令转到BOOT程序的指令,这样就可运行用户自己编写的BOOT程序。当处于微计算机模式时,芯片复位后,则从片上由TI定义的ROM中的FF80H地址开始运行中断向量表。二是当OVLY为1时,DARAM0-3即映射到数据存储空间的0080H至7FFFH地址范围,也映射到程序存储空间的0080H至7FFFH地址范围。

2.2.2 扩展程序存储空间映射

由于程序代码的增长,图2中64K的程序空间往往不能满足应用需要,为此需要对程序空间进行分页扩展。程序计数器扩展寄存器XPC和6条寻址扩展程序空间的指令可以实现对程序存储空间的分页扩展。图3是扩展程序存储空间的映射结构图。

由图3可知,扩展程序空间的地址范围从010000H至7FFFFFH,其中程序空间地址的高7位是由XPC决定的页号。每一页的低32K存储空间的映射关系由OVLY决定,当OVLY为0时,此范围存储空间由外部存储器映射,当OVLY为1时,相关存储空间由DARAM0-3映射,为数据、程序公共存储区。前3页的高32K存储空间的映射关系与MP/MC有关,当MP/MC为1时,此范围存储空间由外部存储器映射,当MP/MC为0时,第1页的高32K存储空间由DARAM4-7映射,第2页的高32K存储空间由SARAM0-3映射,第3页的高32K存储空间由SARAM4-7映射。第4页至第127页的高32K存储空间由外部存储空间映射[4,5]。

3 存储空间的配置方法

明确了存储空间与物理存储空间的映射关系之后,就可以根据实际物理存储器的配置情况编写链接配置文件,即只要按着上述数据存储空间与程序存储空间与物理存储器的映射关系,在正确设定PMST寄存器的OVLY、MP/MC及DROM相关控制位的前提下,按着相应的地址范围进行相关存储空间的配置,主要任务在于配置文件中MEMORY段的不同地址范围的配置。关于存储空间的配置方法,文献[1][2][3]等已进行了详细论述,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如需要可参阅相关文献。

4 结束语

DSP的存储空间配置是困扰许多DSP初学者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充分了解所使用芯片存储器空间的配置方法,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的链接配置文件编写,才能充分利用DSP的片上、片外存储器资源。VC5416 DSP芯片在许多教科书上被作为教学芯片都进行了介绍,是DSP入门者接触比较多的一款常用芯片。在查阅了TI文档及相关文献基础上,本文主要介绍了该芯片的存储空间与物理存储器的映射关系,其中融入了作者本人的部分开发心得,希望对初学者能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胡海鹏,魏丰.TMS320C54X系列DSP存储空间的配置方法研究[J].电测与仪表,2005,42(474).

[2]白顺先,马瑞士.TMS320C54X系列DSP存储器映射及存储空间配置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3(18).

[3]罗建国.TMS320C54X系列DSP存储空间的配置[J].科技广场,2007,(11).

[4]TMS320VC5416 Fixed-Point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Texas Instruments[J],1999,10(SPRS095P).

空间配置 篇11

一、空间资源配置的利益主体构成

经济体制转型使空间资源配置参与主体从单一的政府变成了地方政府、市场主体与非营利主体, 利益的复杂性使得“没有任何行动者能单独依靠自身的资源解决所有问题”, [1]市场主体以及非营利主体将地方政府作为资源配置的权力中心, 进而形成两种组织形态:地方政府与非营利主体的组合, 表现为社会效益导向;地方政府与市场主体的组合, 表现为经济效益导向。然而三类主体仍然表现出各不相同的利益诉求。

1. 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是城市空间资源唯一供给主体。通常认为地方政府会以利益中立的态度对待空间资源配置, 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 强制力是政府的根本资源。地方政府负责在城市空间资源配置中通过制定必需的制度, 决定“制度供给的方向、形式、进程以及战略安排等”[2]以期降低配置成本并产生规模效益, 实现社会产出最大化。其次, 地方政府是由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个人构成的组织, 有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动机, 因此通常认为技术上合理的空间配置可能因为忽视了政府在配置中趋利性而不被认可。过分的趋利性导致城市空间资源的配置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正如中国小城镇及城镇化研究专家乔润令指出的那样, “当前我国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新区, 其规模甚至远超出老城区”, [3]这一现象充分暴露出地方政府远超出可接受范围的趋利性。

因此, 地方政府利益诉求分析的逻辑起点是其作为城市空间资源配置制度制定者维护社会公正性以及作为市场主体的趋利性两个相互矛盾的空间资源配置意图。

2. 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参与资源配置并实现利益最大化是其唯一动机, 表现为“最大化占有和利用包括公共空间资源在内的城市空间资源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4]市场配置具有效率的前提是使市场主体“有利可图”, 这样我们就不难解释诸多基于空间形态的设计思想无法普及的原因, 即这些思想仅注重城市整体或局部运行的技术效率, 缺乏对市场诉求的响应。正如被规划师极力反对的“千城一面”效应的形成虽然是地方政府主导下的“政绩”诉求, 但却是市场主体追求利润过程中对空间资源使用模式形成的共识。地方政府与市场两者对空间资源配置的成本与收益预期并不完全一致, 但由于存在利益的交叉地带, 市场行为必然会受到政府的干预, 利益的反复博弈增加了空间资源配置的复杂性。

3. 公众参与

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能够达成共同的利益框架并主导城市空间资源配置, 但极易忽视公众利益, 依靠政府与市场的合力无法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均衡发展, 公众参与正是对这一情况的制衡机制。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 广泛而大规模的公众参与是一种低效甚至无效的解决方案, 因为“在利益多元化的时代, 城市规划是一种契约式民主, 是地方政府、私有部门和公众之间达成集体行动的游戏规则”, [5]作为一种合力的最终表达形式, 配置结构并不能靠任何一方的努力而产生决定性改变, 2013年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广东江门鹤山核燃料项目由于市民坚决反对而取消的例子并不具有一般性意义。尽管公众参与的程度与实质作用正在逐步增强, 但以个人为基本单位的参与形式终究无法形成与两大利益主体相抗衡的力量, 这是现有公众参与机制广泛存在的弊端。

综上所述, 三类利益主体在资源配置中处于不同的权力等级。地方政府主导配置规则的制定, 其他主体则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争取尽可能多的利益, 形成了中心—外围的利益组织形式。“无论地方政府选择与市场结盟或是与被边缘化的社会力量结盟, 实质上都是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决策和行动。”[6]

1.大庆市某地段城市设计案例 (资料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空间资源配置的挑战

1. 主体行为模式变迁

市场经济体制下, 空间资源配置由上述三类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推动发展, 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导致城市的不健康发展。利益驱动使配置主体行为呈现出各自的特征:

一是政府功能分化。具有“理性经济人”行为特征的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地方经济发展而不惜手段地利用空间资源配置。除了作为配置的管理者, 地方政府在空间资源配置中逐渐发展为具有利益最大化诉求的独立利益主体, 城市规划成为地方政府实现利益诉求的政策工具。在这种独特的配置利益关系框架内, 地方政府几乎成为空间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 表现出对配置效率的关注, 使“空间资源的配置偏离公共利益的诉求”。[7]

二是市场影响增强。不同于一般经济品, 城市空间资源的稀缺性表现为数量性以及制度性稀缺, 市场机制对于稀缺资源配置有着先天优势。在提高配置效率的同时, 制度体系不完备的情况下市场主体的趋利性将破坏配置框架的整体性。市场主导的空间资源配置通常有两种模式, 一是“地方政府将一定程度的开发权利有偿转让给市场主体, 使其能因成功操作而从中获利”, [8]这一模式承认市场在空间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利用市场趋利性的特征, 使空间资源在市场环境中通过竞争实现配置的最优化;二是在政府管制缺失的情形下, 市场自发建立一种共同遵守的临时秩序以降低相关利益主体的配置成本, 当临时秩序足够强大时, 政府将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秩序并采取相应行动, 认可这一秩序并将其纳入规划框架, 如部分地块中广泛存在的“落现状”式规划编制方式。综上, 空间资源的利益分配特殊性决定了必须同时关注效率以及公正性, 市场不会主动关注配置的公正性, 一定程度的政府管制是必须的。

2. 空间资源属性分化

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利益诉求促使空间资源属性出现了根本转变:一部分空间资源从公共资源的领域进入市场中流通, “催生了非营利型与营利型城市空间资源的分化”, [9]作为稀缺资源的空间, 其“生产可以与其他商品的生产进行类比”。[10]非营利型空间资源指被共同使用的空间资源, 因为无法明确界定使用者范围, 使用的保护机制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过度使用将发生“公共地悲剧”, 如道路随着使用者的增多导致交通拥堵。营利型空间资源则依靠市场力量进行配置, 显现出极强的配置效率。两种空间资源的划分并非是一个全新的话题, 只是随着市场对于空间资源配置影响的日益增大, 划分两类空间资源更具现实意义。

3. 资源配置方式转变

中国的市场经济源于计划经济, 空间资源配置实践中有着明显的“计划”痕迹。在这一不完全的市场环境中, 单纯的“空间技术”仍然存在计划经济的痕迹, 缺乏对市场及其行为的关注往往使规划师陷入困境, “与其说方案常常被地方政府修改, 倒不如说是被市场力量修改”。[11]在市场的语境下, 将配置的成本—收益分析纳入到空间配置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规划师的任务核心则应该由对空间形态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转变为对不同主体在空间资源配置中的利益诉求进行有效安排并转译为可供管理部门落实空间形态的术语, 然而这一转变必然使规划师的价值观直接偏向能够获取更多利益的配置模式 (否则方案很难获得批准) 。

4. 技术框架存在缺陷

从配置技术看, 因为忽视了配置的利益分配功能, 当前空间资源配置的技术框架仍然试图利用指令性的手段对资源配置可能性进行完整分析与界定以期实现利益最大化, 甚至在寻求一种通用的技术框架并试图不区别使用条件地加以推广, 这种方法忽视了主体间各异的利益诉求而试图建立一种具有广泛适应性的规划技术路线, 其框架内没有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机制, 必然导致配置低效。

从配置框架看, 城市空间资源配置技术框架的可行性应该建立在效率与公平相对均衡的基础之上, 但在中国, 配置行为本身是一种规划行业内部的技术行为, 无法整合两类诉求, 使得空间资源配置“在市场需求与政治需求中间两头不讨好”。[12]典型的例子是以概念方案反推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 这种做法仅仅实现了空间结构的合理性, 但无法应对利益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甚至为了空间视觉效果, 人为制造空间的区位性稀缺 (图1) , 导致政府与市场利益的分离甚至对立。从配置实施看, 空间资源配置本质是希望达到城市不同类型空间资源间的利益均衡, 但实施过程中因利益驱使最终形成某类或某一范围内空间资源的利益均衡。如有些城市大学城建设并非为了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 而是在地方政府为了实现行政区域内经济发展以及政绩需要背景下展开的。因此空间资源配置框架的制定本身无法准确对空间应用方式与强度进行预测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而配置过程中所产生的偏差进一步降低了规划的有效性。

三、城市空间资源配置的目标

空间资源配置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实现最大化是中国当前城市空间资源配置的目标, 包含下列三方面的子目标:

1. 界定空间属性

当前中国空间资源的属性, 明显区分了面向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两类。前者由于具有保证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的重要功能, 无法交由市场配置或市场由于无法从中获利而对该类资源缺乏积极性;后者具有提升城市品质的功能, 市场主体往往可以从中获取利润而广泛地参与该类资源配置。这一区别使得两者的配置主体出现了明显分化。这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以A、B类用地对原C类用地重新整理意图不谋而合, 明确了政府与市场的利益边界, 有利于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释放部分空间资源配置的配置权利, 提高配置效率。

空间属性的划分有利于对不同空间类型采取不同强度的配置要求。面向社会利益的非营利型空间资源应该尽可能详细地制定使用框架, 并在可能情形下采用PPP等模式对其进行有效配置;面向经济利益的营利型空间资源则可以在规定了空间资源使用规则的情况下将具体的配置交由市场完成, 地方政府需要对其配置进行有效的监督, 避免市场失灵。

2. 明确主体角色

结合中国当前空间配置基本模式以及空间资源属性, 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空间资源配置主体构成模式都将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多元主体并存。由于空间资源的特殊性, 空间资源配置的公正、生态诉求必须优先解决, 形成“总体管制+局部市场主导”的模式, 这一模式划分决定了主体角色及其利益分界。

首先, 地方政府具有对空间资源配置理所当然的约束功能, 决定空间资源配置的总体框架, 并在这一框架下对非营利型空间资源进行配置, 重点关注城市空间资源配置的公正性并维护城市健康发展。此外, 地方政府企业化使政府对于利益的追求成为一种必然, 必须同时将政府利润诉求纳入分析框架。其次, 市场主体的唯一行为动机与目标都是获利, 其角色必然是地方政府管制下对具有较强经济利益诉求的营利型空间资源配置主体。第三, 地方政府与市场主体利益一致性使得两者获得利润而将成本转嫁给相对弱势的群体, 公众参与提供了一种空间利益交易机制用来约束交易各方行为, 本质是空间资源使用权力的再分配。为了使公众参与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应建立NGO (非政府组织) 或NPO (非营利组织) 等机制, 起到利益制衡、协调与沟通作用。

总之, “现代社会的治理建立在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的社会三元结构之上”, [13]在空间资源配置中, 三者应形成稳定的制衡与协作关系, 空间资源配置结构应由三者合力决定 (图2) 。

3. 优化配置模式

中国的空间资源配置应将利益分析纳入配置分析框架, 形成“空间技术+利益分配”的配置分析机制:实现在特定约束条件下对于各类利益主体的利益博弈过程规则界定, 并包含一套完整的空间资源使用的激励与约束制度。激励作用表现为鼓励市场实现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并促使其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对空间资源进行配置;约束作用则更多来源于政府对政府失灵以及市场失灵的应对措施, 以保证配置目标顺利实现, 确保空间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四、结论

上一篇:翻译审美下一篇:血浆D-二聚体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