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利义务关系

2024-07-16

消费者权利义务关系(精选4篇)

消费者权利义务关系 篇1

案例:黄某、丁某原系同学于2006年10月11日登记结婚, 并在2006年10月3日签订一份协议书, 载明:“为保证将来婚姻生活的稳定, 现甲 (丁某) 乙 (黄某) 双方作出如下协议:1、若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由于乙方发生婚外情或与婚姻之外的第三方发生不正当男女关系造成甲乙双方离婚的结果, 乙方自愿放弃家庭所有财产的所有权;2、若甲方发生婚外情或婚姻之外的第三方发生不正当男女关系而造成甲乙双方离婚的结果, 甲乙双方各拥有家庭所有财产 (包括婚前财产以及婚后夫妻共同财产) 百分之五十的所有权……”, 双方婚初感情尚可, 2009年2月4日, 丁某发现黄某与一女性在家中单独会面, 双方发生争执。后丁某诉至法院要求离婚, 并主张应按双方婚前约定的协议分割财产。综合本案案情, 可将本案争议焦点归纳如下:

一、如何认定本案中婚前协议的性质

本案中, 丁某与黄某二人为保证婚姻生活的稳定, 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前提下通过书面形式, 将夫妻之间忠实义务予以确立, 并以变更财产权利义务关系作为违约责任的内容。该协议符合当下“忠实协议”的认定。夫妻忠诚协议是指拟结婚或已经结婚的男女双方在自愿协商一致的情形下, 以书面形式签订的, 以夫妻彼此忠诚, 不发生婚外情或婚外性行为等为义务, 约定违约责任未变更夫妻人身权利义务或财产权利义务的协议, 目的是为了维系夫妻双方婚姻的长期稳定, 或是为了惩罚婚姻中的过错方, 补偿无过错方。[1] 对于“忠实义务”的认定, 学界讨论不一:“狭义的夫妻忠实义务, 主要是指夫妻贞操义务, 也就是夫妻婚后互负专一的性生活的义务, 不得为婚外性行为。”[2] 另有学者认为, 夫妻忠实义务意味着“夫妻婚后共同生活中在感情与性生活上保持专一。”[3] 结合本案, 本文讨论的夫妻忠实义务指的是婚后互负专一的性生活义务, 不得为婚外性行为。从夫妻忠诚协议的类型而言, 本案是以变更财产权利义务关系为违约责任的忠诚协议, 具体表现在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上“放弃夫妻共同财产权”或“丧失全部家庭财产的50%”等约定。

二、该婚前协议是否有效

我国公民正逐步接受婚姻家庭领域的契约意识, 身份契约或是身份协议正以形形色色的样式出现在我们面前, 对于法律和社会来讲, 婚姻身份协议的逐步普遍化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对于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 仅在《婚姻法》第4条中做出抽象性的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该项规定过于抽象, 且夫妻双方又不得直接以配偶违反忠实义务为由提起诉讼, 因此该项规定并未在现实中产生指导性的作用。目前, 对于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 主要存在“有效说”与“无效说”两种争论。

“有效说”一般认为, 忠诚协议符合契约自由的原则, 且并不违反法律的规定, 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产物, 法律应当予以尊重。如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吴晓芳法官认为:“对于婚姻契约之类的纠纷, 关键是审查有关协议是否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如果没有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 则应当尊重婚姻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按照当事人之间的约定处理。”[4] 其次, 还有学者认为“从忠诚协议违约责任的约定看, 其实际上是一种附条件的夫妻财产关系的约定。现行《婚姻法》明确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及婚前财产的约定, 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忠诚协议’是事先对财产的一种约定, 因此有效。”[5]

而持“无效说”的一方则认为, 忠诚协议对于夫妻之间人身和财产的处分往往超越了法律强制调整的范围, 是无效的。《婚姻法》第4条规定的“夫妻之间应当互相忠实”的规定只是对“应当建立的理想家庭的倡导性规定”, [6] 而不是一种法定的义务, 因而将这种倡导性规定通过当事人约定的形式上升为强制性义务缺乏法理基础;其次, 还有学者主张“夫妻忠实协议的补偿, 其本质是损害赔偿, 包括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赔偿。通过协议预先确定今后可能发生的违反协议后的损害赔偿额, 也是与基本法理相违背的。这是因为, 损害赔偿时以损害事实为基础, 其数额不能由双方当事人预先约定。损害赔偿适用填补原则, 数额上应依照法律规定的标准进行计算。”[7]

笔者认为, 越来越多忠诚协议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公民契约意识的增强, 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夫妻一方对另一方背叛婚姻时司法救济的缺失, 从而转为通过约定契约义务的形式保障自身利益。这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法律效果与社会实效的紧张状态, 也反应了我国该类问题规制的细节缺失。面对形形色色的忠诚协议, 我们不能一味否定其效力, 使得配偶权的侵犯诉之无门。“无效说”有其合理之处, 但仍有偏颇。首先从婚姻的本质看, “相互忠诚”应当是夫妻义务的应有之义, 不能因其规定过于原则性而否定其法定义务的效力。“夫妻忠诚协议并不违法, 因为夫妻忠实本来就是法律规定的内容, 属于法律明确的要求, 协议双方等于把法定的义务变成了约定的义务, 法院应当予以认可。”[8] 其次, 笔者认为忠诚协议中所约定的赔偿金是一种合同违约责任, 而不是对侵权责任的事先约定, 这与侵权责任法的法定赔偿原则并不矛盾。最后, 婚姻法司法解释 (一) 第3条既然规定的是“仅以婚姻法第四条为依据提起诉讼的, 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而在以变更夫妻财产关系中的忠诚协议中, 已经涉及离婚诉讼而非仅依据对方违反《婚姻法》第4条规定的忠实义务提出的诉讼。[9]

三、法律应当如何规制该类协议的效力

在肯定忠诚协议的积极效力后, 应当如何从法律上进行规制, 是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目前的法制现状来看, 一方面, 目前我国公民在婚姻家庭领域的契约意识不够成熟, 同时, 当前部分公民的婚姻家庭价值观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出现了道德滑坡, 人民还不完全具备正确运用婚姻身份契约的能力[10] , 因此对忠诚协议效力的认定应当持谨慎和保守的态度。

首先, 在效力的认定上可以参照民事行为效力的认定规则。婚姻家庭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中的特殊组成部分, 其在受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则的同时, 也应与民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保持一致。在协议效力的认定上, 首先应当适用婚姻法的规定, 若婚姻法存在漏洞或空白时, 则应当遵守民法基本原则的指导。具体如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原则, 因此本案中“过错方丧失全部的共同财产所有权的”这一违约责任的约定, 因其可能导致限制或剥夺夫妻一方的基本生存权利, 更甚者将限制一方对第三人了履行法定的赡养、抚养等义务, 因而应认定其无效。

其次, 在法律规制上还应当警惕部分当事人滥用忠诚协议, 使得婚姻家庭关系庸俗化。实践中有些当事人对于契约意识不够客观, 在订立忠诚协议时将违约责任落实在高额的财产给付上, 在离婚诉讼中为获取该笔财产而不择手段查找对方出轨证据而侵害他人隐私, 甚至引发其他一系列民事、刑事纠纷。因此, 在认定以变更财产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的忠诚协议时, 应当以婚姻伦理价值为依据, “婚姻关系虽然可以用契约理论进行规制, 但它本质上不是双方的利益交换。与追求利益最大化这一交易行为的基本目的不同, 婚姻更重视伦理的构建, 这种伦理的要求对其成员要求有约束性和强制性。”[11]

综上所述, 本案例中的忠诚协议违法了公序良俗原则, 因此该协议只能部分有效。据此, 在我国当前忠实义务规制缺少的背景下, 允许夫妻双方通过中场协议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将忠实义务设定为合同义务, 且通过契约的方式寻求救济, 是符合婚姻家庭法及民法的价值取向的。但在规制时, 应当持谨慎和保守的态度, 在适用婚姻家庭法的同时, 符合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认定规则, 以期实现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秩序。

参考文献

[1]王芳.婚姻案件律师实务焦点问题解析[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12:80.

[2]陈苇.中国婚姻家庭立法研究[M].北京:群众出版社, 2010 (2) :208.

[3]李秀华.夫妻忠实义务理论与实务维度之思考[J].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 2008:21.

[4]吴晓芳.当前婚姻家庭案件中的若干新情况新问题[J].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 2007 (2) :79.

[5]朱凡.夫妻“忠诚协议”效力研究[J].家事法研究 (2005年卷) , 2006:78.

[6]马雅清.新婚姻法条文解释[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1:18.

[7]张翼杰.浅谈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J].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 2009:247.

[8]李明舜.妇女权益法律保障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03:399.

[9]郭站红.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学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 2010, (2) :58.

[10]王芳.婚姻案件律师实务焦点问题解析[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12:122.

[11]何丽新.婚姻法领域意思自治扩张与限制[J].家事法研究 (2006年卷) , 2007:33.

消费者权利义务关系 篇2

大学生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以社会主义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在享有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忘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同时,应杜绝一切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培养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良好观念。另外,应培养大学生法律与自由相统一的观念。

我国宪法和法律从各个方面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义务,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以内,有着极为广阔的自由活动天地。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时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言论、行为的社会效果,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权益。大学生应树立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密切联系的自由现,珍惜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最后,应培养公民在法律面前八人平等的观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入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别、民族、种族、职业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公民在运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享有特权。

所以,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要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还要自觉履行应该承担的义务。

消费者权利义务关系 篇3

6年前我出嫁时,我父母为我办了结婚所需的衣物、电器等价值2万元的物品,另外还给了我3万元作为陪嫁。去年我父母相继去世,遗有10万元遗产,可我的两个兄弟说,在我结婚时,父母已为我花了5万多元,应当将这笔钱冲抵应得的遗产,我无权再要求分割父母的遗产,这10万元钱应当由他们俩平分。请问他们的主张对吗?我拿了陪嫁钱就不能再继承父母的遗产了吗?

赵秀萍

赵秀萍朋友:

我们认为拿了陪嫁钱并不影响继承父母遗产的权利,陪嫁钱与遗产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

你在结婚时得到的陪嫁,属于生前赠与性质,不能与遗产继承混为一谈,不应将它与继承相抵销。

继承遗产是现在的事情,财产正待分割而转移;赠与则是过去的行为,所有权早已由父亲手里转到女儿的手里,怎么还能将它再转过来作为遗产处理呢!

在具体继承这10万元遗产问题上,按照我国《继承法》第十三条规定精神,一般应当均等,但也允许在分配遗产上对某继承人有所照顾,有的可以多分,有的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经过继承人协商同意也可以不均等。

平等并不等于平均,兄妹3人有平等的继承权,并不等于大家都拿同样一个数,过去从父母处多得的财产,可以作为考虑因素,还要根据兄妹3人对父母所尽义务的大小来确定继承份额。通过协商,以达到合情、合理、合法、团结一致的原则。

消费者权利义务关系 篇4

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是辩证的统一。(1)党员履行义务,是党员在高度觉悟的基础上,为实现党的纲领、完成党的任务而自觉承担的责任,是党员行为的准则。党员行使权利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维护党的利益的重要表现和组织保证。党员认真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是共产党员党性的集中体现。(2)党员义务和权利是相互依存的。党员享受党员权利以履行党员应尽义务为前提,同时党员履行党员义务又需要一定的权利做保障。(3)履行党员义务和正确行使党员权利是做合格党员的具体标准和重要条件,党员义务是对党员的具体要求。在很多情况下,党员行使权利的同时,也是在为党尽义务;在尽义务的同时,也是在行使自己的权利。

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是统一的。马克思说过:“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党员义务和权利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履行义务是行使权利的前提,行使权利是履行义务的保证。包义务和权利对立起来,割裂开来,要求只享有权利,不尽义务,或是只要党员尽义务,无视党员权利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有的同志误认为,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是党性强的表现。其实,党员在党内如果不享受应有的权利,也就难以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例如,党员有执行党的决议的义务,如果受到阻挠,他不行使向党揭发检举的权利,那么他执行党的决议的义务也不会取得效果。同样,如果有的党员只想享有权利,不肯履行义务,那么他在事实上也会失掉自己的权利。例如,党员有被选举权,假如某个党员不履行应尽的义务,成为不符合党员条件的所谓“特殊”党员,就会丧失同志们对他的信任。他虽然还享有被选举权,但谁也不会选举他。因此,党员要想很好地履行义务,就必须正确地行使权利;同时党员要想充分享有自己的权利,也必须忠诚地履行党员的义务。

党员的权利指党员按照党章规定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在党内,每个党员都是平等的,都有权参与党的工作,共同管理党的事务,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负责精神,维护党的利益,保证党的事业的健康发展。党章中规定党员享有8项权利: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等。党员的义务指党员对党应尽的责任,是党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党员条件的具体化,也是衡量一个党员合格不合格的具体标准。党章中规定党员有下列义务: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等。

共产党员为什么必须履行党员义务呢?这是因为党员义务是对党员的一种规范和约束。党员对党承担应尽的义务,并按照规定的要求去做,就可以保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一致,使党成为集中统一、有战斗力的党;反之如果党员不很好履行义务,想怎么干就怎样干,则会破坏党的统一,使 们的党失去战斗力。因此,每一个党员不论职位高低,党龄长短,贡献大小,都要自沉履行党员义务。其次,党章中所规定的党员义务,又是党组织衡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具备党员条件,一个党员合格的具体标准。因而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履行党员义务,并把党员八项义务作为座右铭,经常对照检查,严格要求自己,使用权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如何正确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党员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权利和义务是辨证统一的,只有切实履行党员的义务,才能切实有党员的权利。履行党员义务是共产党员的天职,是向党组织所做的庄严承诺。不讲义务就是不讲责任,不讲义务,党员的权利也就成了一张白纸。那么,怎样才能准确把握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争做合格党员呢,我认为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正确履行党员义务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履行党员义务的自觉性

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既是党员必须履行的重要义务,更是党员全面履行党员义务的基础。党员只有认真学习,提高素质,才能增强履行党员义务的自觉性。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当前要特别加强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只有认真学习,并努力掌握这一先进思想武器,增强履行党员义务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其次,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共产党员不仅要“红”,而且要“专”,否则就难以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履行党员义务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员一切言论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高标准,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绝无私利可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既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党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党的性质上的具体体现,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要求。共产党员只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忠实地、无条件地、始终如一地履行党员义务。

3、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帮助和监督

增强组织观念,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既是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是党员全面忠实地履行党员义务的重要保证。共产党员只有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不断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自觉接受党组织教育、帮助和监督,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找出自己的差距,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从而保证自己切实履行党员义务,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共产党员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帮助和监督,保证自己全面、忠实地履行党员义务,必须做到:

第一,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和党内各种会议,认真阅读党的文件和党报党刊。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提高自己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的自觉性和水平,及时纠正自己不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的言行,并自觉把自己置于党组织的监督之下。

第二,经常忠实地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以争取党组织的教育和指导,共产党员决不能对党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括动,更不能对党组织阳奉阴违,搞两面派和小集团活动。

第三,积极开展自我批评,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要经常对照党员标准,检查自己履行党员义务的情况,勇于承认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并诚心诚意地争取和接受党组织和其他党员同志对自己批评、教育和帮助。

二.正确行使党员权利

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和认真履行党员义务一样,都是一个合格党员必须做到的。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在行使党员权利问题上,还存在不正确的认识和行为,主要表现在:有的误认为党员只要尽义务就行了,似乎这才是党性强的表现;有的则超越党员权利,把党员权利看成是一种特权;有的不敢行使党员权利,怕打击报复;有的不善于行使党员权利,行使权利时不分范围和场合,收不到应有的成效。共产党员要在党的教育和监督下,一切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坚持原则,行使好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神圣权利。

1、要树立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共产党人的一切权利都必须用于更好地为党工作,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更好地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共产党员要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必须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并努力做到: 第一,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积极为党的工作和决策进言献策。

第二,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勇于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

2、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辩明是非,认清本质。在新的形势下,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去解决,共产党员要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就特别要注意这一点。例如,党员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就一定要经过调查研究,弄清事实,并善于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结论。而不能把眼光停留在事物表面,更不能为事物假象所迷惑,或以道听途说甚至以讹传讹为根据。否则,反映的情况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情况,提出的建议就是没有价值的甚至是对党的事业有害的建议。再如,对党组织和党员提出批评,就一定要分清是非,分清性质。批评时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团结的愿望出发。否则,则有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事与愿违。

上一篇:历史名人旅游资源下一篇:英语词汇学习策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