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体会

2024-06-25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体会(精选10篇)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体会 篇1

摘要: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7月于我院儿科采用蓝光照射治疗的6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于患儿光疗前后实施精细护理,回顾性分析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发热患儿3例(4.41%),腹泻患儿1例(1.47%),不良反应发生率是5.88%;64例(94.12%)患儿均治愈后出院,黄疸平均消退时间是(39.2±8.5)h;治疗48h后6例(8.82%)患儿出现黄疸轻度反跳。结论:于新生儿黄疸患儿应用蓝光照射治疗全程中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儿疗效,加快患儿康复,可以较好保证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护理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7月于我院儿科采用蓝光照射治疗的6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68例患儿的全部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现将详细分析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7月于我院儿科采用蓝光照射治疗的6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所选患儿皮肤都有不同程度的黄染,肝功能无异常,血胆红素含量为105-360umol/L,均满足光疗指征[1]。其中男患儿36例,女患儿32例;患儿日龄2~30d;5例早产儿,63例足月儿;发病时间出生24h~8d,平均时间(67.8±7.8)h。

1.2 护理方法

1.2.1

光疗前准备器械准备好6支蓝光灯管与蓝光箱,自上边单面照射,灯管距患儿体表约50cm;检查灯管有无破损,有超时或不亮灯管应及时替换;灯管用浓度为95%的酒精擦拭,清除灯管上的灰尘,避免光线穿透力受到影响;有机玻璃床与四周玻璃应用浓度为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再用清水擦洗2次;预热光疗箱至32℃左右,控制湿度在55%~65%之间;用海绵垫铺垫有机玻璃床,再于上层铺盖一层柔软质地以及吸水性佳的尿布,保证新生儿的舒适度[2]。[下转8页][上接7页]

1.2.2

患儿光疗前准备工作积极与患儿家属沟通,为其讲解蓝光照射的作用、注意事项以及黄疸的危害等内容[3],消除家属疑虑;为患儿洗澡和测量体重,予以脐部护理,修剪指甲,女婴会阴部用纸尿裤遮挡,男婴会阴部用深色尿布遮挡,眼部用黑眼罩遮挡,并予以固定,将新生儿的照射体表面积完全暴露。

1.2.3

光疗过程中的护理①常规护理:把患儿裸放至蓝光床内,将头偏于一侧,以免溢乳呛咳吸入后发生窒息;间隔2h为患儿翻身,间隔4h记录一次,及时记录变化情况;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出现惊厥、四肢颤抖、呕吐、异常哭闹、腹胀以及皮疹等反应,同时注意观察患儿大小便情况、皮肤弹性、皮肤有无出现青铜色以及黄疸是否改善等[4];对于早产患儿要注意是否出现呼吸暂停与硬肿症,一旦出现以上表现要即刻告知医师并做好相关记录;及时清理大小便与呕吐物等污染物;一天洗一次温水浴[5]。②喂养护理:喂养患儿最好用母乳,若无母乳或是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可喂养配方奶,足月儿间隔3h喂奶,早产儿间隔2h喂奶;若患儿存在厌食、呕吐以及吮吸无力时,应合理细心喂养,有需要时留置胃管喂养。③补充水与电解质:予以静脉补液,以免水电解质发生紊乱,按照进食量、腹泻、呕吐以及失水情况适度补充水与电解质,防止低钙惊厥的出现[6]。

1.2.4

光疗后护理根据经皮测黄疸仪检测结果与肉眼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决定停止蓝光治疗,揭开眼罩观察眼睛是否发生感染,洗澡时检查皮肤是否破损,早产儿与硬肿症儿要送至保暖箱[7]。观察皮肤黄疸是否出现反跳,一旦出现则需继续照射,直到黄疸消退。常规消毒蓝光箱,记录好灯管工作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完成对所有数据的分析处理,率(%)表示计数资料,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

2 结果

68例患儿治疗期间,存在发热症状的患儿有3例(4.41%),存在腹泻症状的患儿有1例(1.47%),通过相应治疗后3例发热患儿好转,1例腹泻患儿没有给予任何治疗而自行好转,不良反应发生率是5.88%。64例(94.12%)患儿均治愈后出院,黄疸消退时间大约是12h~3.5d,平均消退时间是(39.2±8.5)h。在治疗4~8h后,有6例(8.82%)患儿出现黄疸轻度反跳,2天后症状改善。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指的是新生儿时期因为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增加,而诱发黏膜、皮肤、巩膜发生黄染的一种疾病[8]。该疾病具有十分复杂的发病因素,主要分成两种类型,即是病理性以及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则能自主消除,但是病理性黄疸若未能得到有效治疗会使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出现胆红素脑病,导致患儿发生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蓝光照射治疗能够快速减少血中血胆红素含量,具有疗效理想,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方法[9]。而在光疗期间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促进患者康复。

在患儿光疗过程中需要加强重视的是及时补充水与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酸中毒及低钙抽搐等。注意患儿的喂养,尽量取患儿侧卧位或是将头偏于一侧,以免吸入呕吐物后发生窒息。注意监护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加强眼部的护理,预防眼罩脱落。控制好温箱温度,避免温度过低或是过高,温箱过低则会消耗患儿的众多热量,容易受凉感染或引发硬肿症;温箱过高会造成患儿体温发热使得水分流失过度而发生脱水[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是5.88%,治愈率是94.12%,黄疸平均消退时间是(39.2±8.5)h;治疗4~8h后仅6例患儿出现黄疸轻度反跳。结果表明,于新生儿黄疸患儿应用蓝光照射治疗全程中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儿疗效,加快患儿康复,可以较好保证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红装,梁丽清,谢映梅等.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广东医学,2010,31(23):3154—3155.

[2]李佳.106例新生儿黄疸症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4):376—377.

[3]郭永琴,李建丽,王爱萍等.舒适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2,26(4):298—301.

[4]梁悦,于春侠.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疽的护理[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08(z1):142—143.

[5]王盛枝.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662—663.

[6]胡月洁.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 5,16(3):206—207.

[7]刘燕.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3):520—521.

[8]胡水婷,雷盛钦,万建英等.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120例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4):4489—4490.

[9]彭伟利,廖红英.综合护理干预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4,26(5):672—674.

[10]朱志华.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7):1239—1240.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体会 篇2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蓝光治疗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01-01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血清胆红索过高从而引起皮肤、巩膜、黏膜发黄,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正常情况下出生2~3天出现,2周左右消退。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处理。若黄疸出现在24小时以内,或黄疸时间延长或退而复现,多为病理性黄疽,需及时治疗。目前临床上采用蓝光照射配合药物治疗。现将我院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蓝光治疗的211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体重在2500~3950g,日龄24小时以内12例,2~7天28例,7~14天22例,14~28天107例,28~40天42例,足月女婴96例,足月男婴93例,早产儿22例。

2、掌握蓝光治疗的指针 黄疸出现在出生后24小时以内:足月儿黄疸时间14天以上,早产儿黄疸时间28天以上;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205u~mol/L[1]。

3、蓝光治疗前的准备首先要耐心详细向家属讲解,介绍治疗效果,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以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要认真检查灯管是否全亮,开灯前要先擦净灯管灰尘,以免影响光线穿透力。光疗箱要预热,并以软棉布铺于箱内,待箱内温度在30℃~32℃左右时将患儿入箱内,并记录光疗开始时间。

4、蓝光治疗原理胆红素能吸收光线,在光的作用下未结合胆红索氧化为水溶性异构体,能迅速经胆汁及尿热排出体外,以降低血中胆红素浓度。疗效确切、方法简便、治疗安全、副作用少。

5、蓝光治疗设备我院使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XHZ的蓝光治疗箱。

二护理及体会

1、蓝光治疗时的护理

(1)患儿应裸体放于箱内,尽量暴露皮肤,尿布尽量小以保证照射面积,使之与蓝光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疗效;要用黑布遮挡外阴部,并用黑眼罩遮挡眼部,以防损伤生殖器和视网膜;暖箱温度要保持恒定,一般为30℃左右;患儿每2h测体温1次,体温变化要及时处理;患儿应定时翻身,每2小时变换体位1次,使其背部皮肤轮流照射;应剪短指甲,防止因哭闹而两手舞动,抓破皮肤。

(2)光照治疗期间要按需喂养,要少量多次、间歇喂养,保证奶量摄人,要勤喂开水,防止脱水;要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进食不佳者,应及时给予静脉补液。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有无出血倾向,注意保暖,确保体温稳定;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注意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蓝光治疗后的护理

出箱前先将患儿衣服预热,再给患儿穿好。记录出箱时间及灯管使用时间,并检查全身有无破皮及炎症。蓝光治疗期间喂养时应密切观察呕吐腹泻情况,防止误吸。注意患儿皮肤护理,及时更换尿布,预防尿布疹和臀红的出现。停用蓝光箱后,做好终末消毒,记录光疗结束时间,做好蓝光床的维护与保养,灯管使用1000小时必须更换。

3、体会

通过对黄疸患儿蓝光治疗的护理,211例患儿通过精心的護理,均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未发生胆红素脑病等并发症。在蓝光治疗过程中,要重视喂养工作,定时监测和记录体温箱温,观察蓝光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出相应处理。

三出院指导

要与家属沟通,告知其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发现生理性黄疽不要着急,要增加吃奶次数和量,防止因饥饿加重生理性黄疸;若黄疸发生的时间早,进展快,有吸吮反射减弱、发热、呕吐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治疗,降低核黄疸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体会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9例中, 男35例, 女34例;其中, 足月儿48例, 早产儿21例。发生黄疸时间最短5 h, 最长21 d。治疗时间为3~7 d, 均治愈出院。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治疗

保暖, 抗感染, 供给营养, 纠正低氧、缺钙、失水、酸中毒, 使用酶诱导剂 (鲁米那5~8 mg/kg静推, 1次/d) , 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等。

1.2.2 蓝光照射治疗

采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黄疸继续加重者, 经皮测黄疸仪测定胆红素≥12 mg/dl, 血清总胆红素达171.0~239.4μmol/L (10~14 mg/dl) [2], 未成熟儿光疗指征放宽, 达171μmol/L (10 mg/dl) 者;出生后确定为ABO溶血症者, 一旦出现黄疸, 即可采取蓝光治疗。

2 护理

2.1 光疗前的器械准备

蓝光箱 (宁波戴维) , 蓝光灯管6支, 从上边单面照射, 灯管与新生儿体表距离40~50 cm。使用前检查灯管是否全亮, 不亮或超时的要及时更换。用95%酒精擦拭灯管, 去除灰尘, 以免影响光线的穿透力。用0.2%的消佳净溶液擦有机玻璃床及四周玻璃, 然后再用清水擦洗两次, 将光疗箱温度预热到30~32℃ (早产儿根据胎龄而定) , 相对湿度55%~65%。有机玻璃床上垫海绵垫, 其上铺一层质地柔软吸水性好的尿布, 使患儿舒适。

2.2 光疗前的患儿准备

首先同患儿家属进行交流, 介绍蓝光照射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黄疸的危害性, 消除家长顾虑。给患儿洗澡、称体重, 进行脐部护理, 剪指甲, 用纸尿裤遮挡会阴, 充分暴露患儿的照射体表面积, 并用黑布制作的眼罩遮挡眼部, 妥善固定。

2.3 光疗期间的护理

2.3.1 一般护理

将患儿裸放入蓝光床中间, 头偏向一侧, 防止溢乳呛咳吸入窒息。每2小时翻身1次, 每4小时做1次记录, 有变化随时记录, 12 h后间断1~2 h再照射。观察患儿反应, 有无四肢颤抖、惊厥、异常哭闹、呕吐并观察大、小便颜色, 有无腹胀、皮肤弹性、有无皮疹, 黄疸有无减轻、是否出现青铜色 (当血清结合胆红素>68μmol/L (4 mg/dl) 并且血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增高时, 光疗可使皮肤呈青铜色, 即青铜症[3]) , 早产儿要注意观察其有无呼吸暂停及硬肿症等。如有上述反应及时通知医生, 并作记录。及时清除呕吐物及大、小便等污染物。每天温水浴1次, 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

2.3.2 喂养

最好采用母乳喂养, 没有母乳或暂不能用母乳喂养的患儿, 可以使用配方奶 (早产儿用早产配方奶) 。足月儿每3小时喂奶1次, 早产儿每2小时喂奶1次, 对厌食、吮吸无力、呕吐的新生儿要做到耐心、细致喂养, 必要时留置胃管喂养。

2.3.3 补充水和钙剂[3]

光疗会增加新生儿不显性失水, 加之新生儿哭闹、出汗、呕吐、腹泻等使水分丢失更加严重。对光疗患儿均要采用静脉补液, 防止水、电解质的紊乱, 补液量根据进食量、有无呕吐、腹泻及失水情况而定, 适当补充钙剂, 避免发生低钙惊厥。

2.3.4 体温观察

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 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 要随时观察患儿的体温和箱温的变化, 以保持适宜的温度。成熟儿的箱温一般维持在30~32℃, 早产儿的箱温以32~34℃为宜。对于体温在38℃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暂停光疗。

2.3.5 疾病观察

因为核黄疸临床表现不典型, 需反复评估患儿的呼吸、吸吮反应、囟门的紧张度、肌张力等,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4 光疗后的护理

(1) 根据经皮测黄疸仪测胆红素<8 mg/dl和肉眼观察皮肤黄疸减轻或完全消退的可出蓝光箱。解除眼罩, 检查眼睛有无感染, 洗澡并检查皮肤有无破损, 穿衣。早产儿或硬肿症的患儿需入保暖箱。 (2) 观察光疗后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本组病例69例中, 有30例患儿光疗后3~8 h又出现皮肤轻度黄疸 (多见于早产儿) , 1例是新生儿肺炎使黄疸再出现。如出现反跳现象可再进行蓝光照射, 直至黄疸消退。 (3) 光疗结束后做好蓝光箱的消毒工作, 记录灯管工作累计时间。

3 结果

蓝光治疗的目的是使血液中间接胆红素氧化分解为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 从汗、粪便及尿中排出, 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国内外把蓝光治疗作为快速、有效的降低血清游离间接胆红素的方法之一, 被临床广泛应用。治疗中, 精心的护理和细致的观察能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本组新生儿黄疸经蓝光照射治疗69例, 其中, 黄疸消退时间最短为10 h, 最长5 d。治疗中出现烦躁30例, 呕吐20例 (呕吐物为所进奶汁) , 发热10例, 皮疹5例, 无一例发生青铜症。光疗后3~8 h又出现皮肤轻度黄疸30例, 停照后继续一般治疗, 1~2 d后逐渐消退。

4 讨论

在光疗中要注意补充水及钙剂, 防止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低钙抽搐。注意喂养, 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吸入引起窒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注意眼睛的护理, 防止眼罩脱落。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 预防结膜炎。注意温箱温度, 防止过高或过低, 因箱温过高会引起新生儿体温发热导致水分过多丢失而产生脱水, 过低则使新生儿消耗过多热量, 易受凉而感染或发生硬肿症。防止患儿烦躁哭闹, 过度哭闹会引起呕吐、闷热综合征、过度换气、皮肤擦伤等。及时更换尿布, 保持皮肤清洁并充分暴露使身体广泛照射, 禁忌在皮肤上涂油类或粉类, 否则将降低光疗效果, 同时油类也会增加光热的吸收, 使皮肤产生灼红[4]。治疗中出现皮肤皮疹, 停止光疗后会自行消退[4]。治疗和护理操作应尽量在箱内完成, 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参考文献

[1]王玉玲.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10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13) :58.

[2]陈百合.最新儿科护理学[M].7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89-93.

[3]杨锡强.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53-156.

浅议新生儿黄疸的基层治疗 篇4

【关键词】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基层治疗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症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以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为主,未结合胆红素对神经系统有明显损伤,不但高浓度下能引起胆红素脑病,中低浓度也可对新生儿产生持久性神经毒性作用[1-2]。因此对新生儿黄疸严重程度进行有效的预测,以便及时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儿科临床工作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1 新生儿黄疸的特点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

1.1 生理性黄疸特点 ①一般情况良好;②足月儿生后2d~3d出现黄疸,4d~5d达高峰,5d~7d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d~5d出现,5d~7天达高峰,7d~9d消退,最長可延迟到4周;③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umol/ L(5mg/dL);④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umol/L(12.9mg/dl),早产儿<257umol/L(15mg/dL)[3]。

1.2 病理性黄疸特点 ①发病时间:出生后24h内;②清胆红素浓度:足月儿>22lumol/L(12.9mg/d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7u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85umol/L(5mg/dL);③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2mg/d1);⑤黄疸退而复现;具备上述情况中的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3]。

2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特殊治疗。病理性黄疸要积极寻找原因,感染、溶血、肝功能异常、胆道堵塞等均可引起黄疸。对于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基层医院可开展蓝光箱光疗退黄,给予口服苯巴比妥酶诱导剂、肠道微生物制剂及茵栀黄口服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为了更好地促进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笔者总结了蓝光机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蓝光机有直接和暖箱安装在一起的,也有可移动的蓝光机。在基层医院经常会遇到黄疸指数超过340umol/L,但患儿无吃奶及反应差,无抽搐及抖动等神经系统症状的新生儿。对于这类患儿我科经常把尽可能多的蓝光机予与患儿应用,暖箱有固定蓝光机5管,然后再在暖箱两侧各加一移动的蓝光机(我科的移动蓝光机为3只管)。除了换尿布及喂奶其它时间都在照光。照光期间一定要注意补液,防治脱水并积极抗感染及保肝、予丙种球蛋白阻断免疫反应等治疗其原发病。光疗时还可以予白蛋白结合胆红素促进其排出。一般经过3d~5d的治疗患儿黄疸均会明显好转。

参考文献

[1]陈占稳.浅议新生儿黄疸病因及早期干预治疗[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6):765-767.

[2]吴惠晴,崔其亮.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治疗现状[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3):56-58.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体会 篇5

关键词: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临床体会

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是指新生儿时期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1]。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重者可引起患儿中枢神经损害,而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甚至导致患儿的死亡或严重后遗症[2]。因此,早期预防并积极治疗新生儿黄疸能有效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3]。本文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间经临床确诊新生儿黄疸患儿260例,其中采用蓝光照射辅助治疗130例,疗效满意,现将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新生儿黄疸患儿2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2例,女118例;均为足月产儿;日龄:<1d者18例,1~8d者162例,9~20d者56例,21~29d者24例。发病原因:感染性黄疸108例,母乳性黄疸68例,G-6PD酶缺乏36例,原因不明48例。将2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均130例。两组间性别、日龄、发病原因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入组标准[4]

(1) 血清胆红素水平:足月儿>205µmol/L;LBW>170µmol/L;VLBW>102µmol/L; (2) 产前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症者,血清胆红素>85µmol/L。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常规给予治疗,主要药物有:苯巴比妥、菌栀黄口服液。尼可刹米、碳酸氢钠及皮质激素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用黄疸治疗箱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每天照射8~12h,每3d观察1次,根据病情确定时长:在照射前将患儿眼睛用黑色眼罩保护,在患儿会阴及肛门等部也用黑尿布保护,定期给患儿翻身,保证各个部位的照射,因箱内恒温,在给患儿翻身时进箱内的手不要温差太大,以免造成患儿感冒。患儿应正常进食,适当补充水分及核黄素,在治疗3d后复查血清胆红素水平,然后进行疗效判定。

1.4 疗效判定[3]

治愈:皮肤颜色恢复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正常,睡觉可轻松唤醒;有效:皮肤颜色基本恢复正常,但可见部位黄染,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睡觉可唤醒;无效:皮肤颜色仍黄染严重,胆红素下降不明显或反升,睡觉无法唤醒。

1.5 统计学处理

本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治疗组130例,治愈86例(66.15%),有效34例(26.15%),无效10例(7.70%),总有效率为92.30%;对照组130例,治愈54例(41.54%),有效48例(36.92%),无效28例(21.54%),总有效率为78.4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期较常见,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而导致新生儿死亡或伴严重后遗症。根据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 胆红素生成过多:新生儿胆红素是血红素的分解产物,约80%来源于血红蛋白,新生儿每日生成的胆红素明显高于成年人(新生儿8.8mg/kg,而成人3.8mg/kg)。其原因是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使细胞数量相对较多,出生后新生儿建立呼吸,血氧浓度提高,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且新生儿红细胞寿命比成人短,而血红蛋白的分解速度又是成人的2倍。 (2) 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差:胆红素在血液循环中,需与血浆白蛋白联结才能被运送到肝进行代谢。刚娩出的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可减少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早产儿胎龄越小,白蛋白含量越低,其联结胆红素的量也越少。 (3) 肝功能不成熟:肝细胞摄取未结合胆红素能力差;肝细胞结合胆红素能力差;肝细胞对胆红素排泄缺陷可出现暂时性肝内胆汁淤积。 (4) 肠肝循环的特殊性:刚出生的新生儿,肠道内无细菌,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胆原、尿胆原,而肠内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可使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未结合胆红素和葡萄糖醛酸,前者又可被肠道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而达肝脏,故使新生儿肠-肝循环增加。总之,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产生增多,而其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1%~2%,故临床上极易出现黄疸。饥饿、缺氧、便秘、脱水、酸中毒及颅内出血等因素均可使新生儿黄疸加重[4]。

在本文260例新生儿黄疸的研究中,感染性黄疸108例,母乳性黄疸68例,这足以说明感染、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发病原因。感染性黄疸一般多发生在出生后3d,感染时体内红细胞破坏增多,胆红素生成过多,同时感染影响了肝葡萄糖醛酶转移酶的活性,导致胆红素的结合能力下降,重者机体耗氧量增加,糖无氧酵解增强,产生代谢性酸中毒,组织缺氧导致葡萄糖醛酶转移酶活性下降,加重了黄疸[5]。如果黄疸得不到及时治疗,体内胆红素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未被结合的胆红素达到一定浓度时,可通过发育不健全的血脑屏障而进入大脑,引起脑代谢紊乱,严重者可出现神经系统损害而导致患儿听力障碍、智障及死亡等后遗症。本文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疸治疗箱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2.3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实践表明,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及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于洁.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73-76.

[2]傅妙芬.蓝光与绿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10, 22 (4) :213-214.

[3]李连翠, 李加彬, 尤剑英, 等.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141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3) :44.

[4]胡玉真.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24) :5861.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体会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黄疸患儿60例,按照出生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日龄6~28天,平均14.68±5.23天,足月儿20例,早产儿10例。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日龄8~27天,平均16.31±5.65天,足月儿19例,早产儿11例。两组患儿性别、日龄等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专项护理,具体如下。

1.2.1 治疗前准备

充分暴露患儿照射体表皮肤,用布遮挡患儿眼部及会阴部;常规检查照射治疗仪,用酒精清除灯管上的灰尘,增加光线穿透力;常规消毒玻璃床进行;光疗箱温度控制30℃,湿度55%~65%。

1.2.2 治疗中护理

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检查眼罩及会阴部遮挡是否牢固,开启蓝光灯;治疗中观察患儿体温变化(足月儿30℃~32℃,早产儿32℃~34℃);每2小时仰卧、俯卧交替改变患儿体位,保证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2次/天,6小时/次,每次治疗间隔至少6小时。

1.2.3 治疗后护理

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大、小便颜色,用手感觉其皮肤弹性变化;每天为患儿进行温水浴,洁霉素眼药水滴眼,3次/天;烦躁异常患儿予适量镇静药物。

1.3 疗效标准[2]

痊愈:皮肤黏膜黄染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119.7mol/L,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皮肤黏膜黄染部分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119.7~171mol/L,临床症状好转;无效:皮肤黏膜黄染消退不明显,血清胆红素水平<171mol/L,临床症状无改变。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见表1观察组腹泻2例,皮疹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腹泻3例,皮疹2例,发热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3讨论

新生黄疸患儿体内胆红素摄取、结合、转运功能异常,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造成血清胆红素水平较高,代谢异常[3]。蓝光照射治疗可以促进胆汁正常排泄,加快胆红素排出,治疗新生黄疸患儿要注意灯管与患儿的距离,避免灼伤;定时改变体位,使皮肤均匀受光;治疗后清洗患儿,注意皮肤有无破损。

本研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说明专项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新生黄疸患儿蓝光照射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华旭丹.不同方法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7):2715-2716.

[2]黄海波.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93-94.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治疗体会 篇7

1 早期发现

近2年我科收治的新生儿, 包括出生后24 h的新生儿, 我们坚持每天经皮测量黄疸, 动态观察, 以便早期发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出现较早, 生后24 h内即可出现, 血清胆红素值较高, 患儿的一般情况较差。因此, 为尽早发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我院从新生儿生后24 h开始经皮测量黄疸, 若发现异常, 及时采血化验, 及早干预治疗, 以确保新生儿健康。

2准确诊断

诊断标准按照第七版《儿科学》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特点: (1) 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 (2) 黄疸程度重, 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 (12.9 mg/d L) 、早产儿>257μmol/L (15 mg/d L) ; (3) 黄疸进展快, 血清胆红素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 (5 mg/d L) ; (4) 黄疸持续时间长, 足月儿>2周, 早产儿>4周; (5) 黄疸退而复现或再度进行性加重; (6) 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 (2 mg/d L) 。具备其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出现以上症状, 应作出病因诊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原因较多, 牛广建[2]的研究认为感染原因占首位, 约40.7%, 包括肺炎、脐炎、败血症、皮肤感染等, 其中肺炎最多, 发病时日龄多超过7 d。围生因素约占32.56%, 其中新生儿窒息居首。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主要是“ABO溶血”。另外随着母乳喂养的增多, 母乳性黄疸也有增多的趋势。此外新生儿胆管闭锁、遗传性疾病、药物使用不慎等均可导致病理性黄疸。针对以上致病因素, 应及时检查确诊, 积极治疗。

3早治疗

蓝光照射褪黄治疗是临床上首选的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 其可使未结合胆红素氧化异构成一种无毒性水溶性的双吡咯化合物, 从胆汁或尿中排出, 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 适合各种原因引起的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的黄疸, 疗效已得到肯定。一经确诊, 应立即进行光疗, 采用光源主峰波长为420 nm~460 nm蓝光照射, 连续照射12 h, 照射期间给予心电监护。光疗后监测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 多采用经皮测胆红素, 此法方便、快捷, 对新生儿无创, 家属易于接受。一般照射48 h~72 h, 光疗结束后连续监测2 d, 观察有无反跳现象。光疗时箱温保持在30~32℃, 湿度55%~65%, 患儿体温超过38.5℃时停照。光源距患儿体表40 cm, 注意保护好患儿的双眼及外生殖器, 单面光照射时每2 h更换体位。光疗期间不显性失水增加约40%[3], 除按需哺乳, 还应多喂水, 这样不仅可保持患儿体内水分, 还可刺激胃肠蠕动, 促进胎便排出, 减少肠肝循环, 有利于黄疸的减轻。光疗过程中, 偶尔会出现皮疹、腹泻、“青铜症”等副作用, 但相对较轻或一过性, 光疗结束后上述症状也会一并消失。本组100例患儿中86例给予光疗, 84例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 2例下降不明显转至省儿童医院, 回访后确诊为“胆管闭锁”;其中有5例光疗后出现皮疹, 26例出现腹泻, 未发现“青铜症”。另外14例患儿因家属拒绝光疗给予口服茵栀黄颗粒3 g, 1 d 3次, 连服10 d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茵栀黄颗粒含有茵陈、黄芩苷、金银花、栀子, 具有清热解毒、利胆褪黄作用。其中茵陈有清热, 利湿褪黄作用, 研究表明茵陈中含有的茵陈色原酮等提取物可促进胆汁分泌与排出, 有很好的利尿褪黄作用, 可以显著减轻黄疸程度;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能利尿、抗过敏及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栀子清热利湿, 三者佐以清热解毒的金银花, 共同起到清热、解毒、利湿、褪黄的作用, 临床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4讨论

新生儿出生后机体内环境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其血清胆红素明显高于成人, 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沉积于基底节引起胆红素脑病, 严重者可致患儿死亡, 存活者大多遗留智力低下等神经系统后遗症。有研究表明不仅仅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 轻中度高胆红素血症也可引起神经系统损伤。陈骏[4]等研究还显示高胆红素可引起新生儿听神经的损害。胎龄越小, 体重越低, 对新生儿造成脑损害的危险性越大。作为一名基层儿科医务工作者, 对新生儿应该认真细致地检查, 动态检测血清胆红素, 早期发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积极干预治疗, 以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为国家人口素质的提高尽自己份内的职责。

1.4 开展家庭宣传, 对确诊的排菌患者及监督化疗患者,

医护人员进入家庭宣传化疗的科学性、患者管理的重要性、治疗的重要意义, 并指导进行家庭隔离消毒。将健康教育结核病防治知识问答小册子等资料分派给门诊患者或家属供人们阅读。

2 教育的内容

2.1 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宣传内容。

对健康人群主要宣传预防知识, 如肺结核防治知识、卡介苗的预防作用等;对医务人员主要讲解肺结核病防治新观点、新技术、新措施, 宣传建立统一病例登记管理制度的有关精神, 使其在发现结核病患者的工作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对领导主要宣传防治重点、疫情动态, 引起其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

2.2 从患者确诊后的首次门诊开始, 宣教的主要内容有:

(1) 疾病常识宣教。向患者深入浅出地解释肺结核病的病因、诱因、临床症状等, 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能配合医生的治疗, 消除疑虑、恐惧等心理。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 治疗时间长, 因此, 对初诊患者宣讲时我们强调将道理讲透;对复治患者, 则结合病情讲清不坚持用药的利害关系;对排菌患者告诉其对社会、家庭的危害程度, 让家属监督用药。 (2) 相

参考文献

[1]袁壮, 薛辛东.儿科急重症与疑难病例诊疗评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417.

[2]牛广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6例分析[J].安徽医学, 2008, 29 (1) :58-60.

[3]曹玲.新生儿高胆红素的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 10 (1) :80-81.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体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1~28(21.34±2.35)d。早产儿12例,足月儿26例。致病原因:感染8例,新生儿溶血16例,缺血性脑病9例,颅内出血合并头皮血肿3例,病因不明2例;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1~27(23.67±3.03)d。早产儿15例,足月儿23例。致病原因:感染7例,新生儿溶血15例,缺血性脑病10例,颅内出血合并头皮血肿5例,病因不明共1例。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3]中新生儿黄疸的相关诊断标准;(2)所有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黄染与巩膜黄染;(3)所有患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且所有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255mol/L;(4)排除因胆道先天性疾病引发的黄疸,并排除存在严重先天性疾病的患儿;(5)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主要包括:(1)益生菌:口服妈咪爱,0.3g/次,3次/d;(2)抗感染:针对细菌性感染者,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针对病毒性感染者,用抗病毒药物与干扰素进行治疗;(3)溶血治疗: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4)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状态。在此基础上,两组均采用双面蓝光箱治疗。双面蓝光箱为东西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wi59767,光源功率为600VAW,外形尺寸为1000×700。照射前将患儿的双眼、会阴部位及肛门部均罩住,对其余部位进行照射治疗。对照组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患儿接受蓝光照射的时间为12~18h,停止时间为8~12h。观察组给予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患儿接受蓝光照射的时间为4~6h,暂停时间为2~4h,再进行重复照射。每日定时检测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严密观察患儿的皮肤黄染改善情况及其精神状态。

1.4 观察指标观察组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腹泻、皮疹及发热。

1.5 疗效评价[4]治愈:黄疸症状及其伴随症状完全消失,且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好转:黄疸症状部分消失,其伴随症状有所改善,且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但并未下降到正常水平;无效:黄疸症状及其伴随症状没有任何变化,甚至恶化,且胆红素水平没有下降。

1.6 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采取率(%),采取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属于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主要出现于新生儿出生28d左右。该疾病主要包括了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两种类型,其中,生理性黄疸主要出现于新生儿出生后的2~3d内,大多数患儿能够自行缓解,不需要接受特殊治疗,其黄疸消退时间大约为10~14d;病理性黄疸主要以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为主,且往往存在原发病的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则肠道组织会将血液内未结合的胆红素吸收,进而会损害患儿的脑组织,影响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造成脑组织不可逆损伤[5]。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有效手段,其机制主要是利用胆红素分子对蓝光的吸收作用,尤其是对波长在450~460mm之间的光线具有良好的吸收效果[6]。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在光照作用下,患儿体内未结合胆红素IXa Z型会转变为异构体IXa E型,此类异构体具有水溶性特点,可以经肝脏随胆汁排泄到肠腔,也可以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使体内胆红素水平降低,而降低的胆红素光疗作用部位主要是位于患儿皮肤的浅表组织[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间歇性照射治疗的效果较好。这主要是由于间歇性照射治疗期间,能够使患儿体内未结合的胆红素水溶性水平逐渐升高,并将其排出体外,待其暂停治疗后,患儿体内未结合胆红素又会重新分布于患儿的体表组织及其皮下组织,然后再为患儿进行蓝光照射,能够提高患儿体内未结合胆红素的水溶性,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

患儿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后,机体组织对胆红素的清除需要一段时间,但在蓝光照射过程中,随着光疗强度的不断增加,光疗反应往往也会随之增强,待其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时,即便是再增加蓝光照射的时间及强度,光疗反应也会保持不变[8]。此外,由于蓝光照射中的光线会损伤患儿体内处于DNA修复状态的染色体,而长时间对其照射则会损伤患儿的机体,导致患儿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充分说明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治疗效果。这主要是由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时会产生热能,而患儿因排热不畅会出现发热症状,且患儿皮肤长时间接受蓝光照射会出现皮疹。此外,由于蓝光照射治疗时分解产物会通过患儿的肠道组织排出体外,对患儿的肠道壁会产生一定的刺激性,导致肠道蠕动速度加快,引发腹泻。由于间歇性蓝光照射的时间短于持续蓝光照射,因而能够降低患儿出现并发症的机率,特别是能够降低皮疹与发热的机率。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发现两种治疗方法均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治疗过程中应及时为患儿补充核黄素,可以降低溶血现象的发生率;(2)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儿的眼睛、肛门等较为敏感的部位[10];(3)严密观察患儿皮肤色泽出现的变化,及时为患儿补充水分;(4)一旦患儿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可以为患儿继续进行照射治疗,但若患儿出现青铜症,则应立即停止蓝光照射治疗。

综上所述,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病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摘要:探讨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选取接受治疗的黄疸患儿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给予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病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间歇蓝光照射,持续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

参考文献

[1]罗永奇.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47-48.

[2]黄海波.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93-94.

[3]刘冬容.间歇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5):375-376.

[4]杜琳.间断及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分析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317-318.

[5]杨旭,瞿遥来,刘勇毅,等.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60例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3):494-495.

[6]杨春鸿,金晓秋.蓝光间歇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3799-3800.

[7]郑海鹏.新生儿黄疸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0):5640-5641.

[8]陈四斌.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8):63-64.

[9]闫彩霞,韩俊昌,白全召,等.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9):53-54.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体会 篇9

【关键词】间隙;持续;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

【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7-0092-01

研究将以新生黄疸患儿为对象,探讨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对该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9例新生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血红素检查结果均>260umol/L。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1~28d,平均(11.5±2.8)d;足月儿31例、早产儿8例、过期产儿6例。对照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1~28d,平均(11.2±2.7)d;足月儿30例、早产儿7例、过期产儿7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征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JP+1]治疗方法 患儿入院后均给予酶诱导剂巴比妥、益生菌口服溶液以及抗生素治疗,对于ABO溶血症较为严重的患儿给予输血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间歇蓝光照射治疗,使用双面蓝光箱对患儿进行间断性照射治疗,持續时间3~6h后停止,2~4h后再次开始治疗,重复治疗3~5d;对照组患儿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使用双面蓝光箱对患儿进行持续性照射治疗,持续时间12~18h后停止,8~12h后再次开始治疗,重复治疗3~5d。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定期检查胆红素含量,观察患儿黄疸症状变化情况。[JP]

1.3 观察指标[1] 痊愈:治疗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含量<90umol/L、皮肤黏膜以及巩膜黄疸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含量相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仍然≥100umol/L、皮肤黏膜以及巩膜黄疸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相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皮肤黏膜以及巩膜黄疸等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达,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方法 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3例、腹泻4例、皮疹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0.0%;对照组患儿出现发热6例、腹泻8例、皮疹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由于患儿新生期内胆红素代谢异常,造成其血液中胆红素水平不断升高并最终引发患儿皮肤、粘膜、巩膜黄疸等症状的疾病。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不同类型疾病的患儿在临床症状、病情程度、持续时间均表现不同,但都极容易引发患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等多种并发症,对患儿健康成长甚至是生命安全都会造成威胁[2]。

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包括光照疗法、换血疗法以及药物治疗三种,蓝光照射疗法是光照疗法的代表性方法[3]。患儿体内过高浓度的胆红素能够与450mm的蓝光充分结合并发生生物反应,使未结合的胆红素IVaZ结构转换成为异常结构IXaZ,变异的胆红素能够直接溶于人体水分中,经由胆汁排泄至肠腔并最终通过尿液方式排出患儿体内,达到降低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的目的。但长时间的蓝光照射将会转换过多的胆红素,造成患儿体内变异胆红素含量过高而引发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因此必须注意调整蓝光照射的持续治疗时间。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效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间歇治疗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罗永奇.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47-48.

[2] 闫彩霞,韩俊昌,白全召.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9):53-54.

[3] 朱艳娥.间断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0):128.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体会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入选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均为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病例,排除生理性黄疸、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Apgar评分均≥8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儿的性别、日龄、出生时体重、治疗前胆红素水平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护理干预方法

两组新生儿生后均予早接触、早吸吮,实行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按需哺乳,予以常规随机遵医嘱的对症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

耐心细致地向患儿家属告知新生儿黄疸发病的原因、机制、治疗及护理的重要性,鼓励父母探视、拥抱、哺喂婴儿,为婴儿换尿布,增加父母与患儿的感情。

1.2.2 病情观察及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神态及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吸吮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等。仔细询问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分布及伴随症状,观察治疗后黄疸消退情况。密切观察二便的性状、颜色,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1.2.3 光疗的护理脱去衣服,同时用眼罩遮盖眼部使其适应裸体及黑暗环境,调节箱温至30~32℃。

1.2.4 口服西药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时常口服西药来预防和治疗黄疸,如苯巴比妥、妈咪爱等,因此,护理人员应严格按医嘱给药,掌握药物的剂量及浓度,根据不同的输液内容调节相应的速度。口服药物应调节温度以30~40℃为宜[2]。喂药时抱起新生儿,抬高头部。如服药后发生呕吐,立即将新生儿侧卧拍背,必要时用低压吸引器吸出呕吐物。服药后注意观察新生儿有无呕吐、大小便及睡眠并做好记录。1.2.5抚触的护理由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进行抚触,每日2次,每次10~15 min,采用标准抚触法,抚触头颈及背部用指揉法,四肢用挤捏法。抚触者动作轻柔,力度适宜,按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有序进行,每个动作3~5次[3]。1.2.6健康教育向患儿家属讲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指导父母正确科学地护理婴儿。告知患儿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以及原因,嘱家长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各部位颜色,使患儿及家属主动配合医院做好治疗和护理。

1.3 疗效标准参照[4]

《实用新生儿学》拟定疗效标准。治愈:黄疸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显效:黄疸基本消退,血清胆红素基本恢复正常。有效:黄疸有所减轻,血清胆红素有所下降。无效:黄疸无明显变化,血清胆红素下降不明显甚至上升。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胆红素的测定

采用日本经皮美能达JM-103经皮黄疸测量仪测定,取平均值做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儿黄疸指数比较

干预组的黄疸指数于第1天、第3天及第6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各异,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监测,对早产儿、高危儿、黄疸出现早、发展快的新生儿予以高度重视,以避免核黄疸的发生。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护理干预的目的就在于减轻黄疸的程度,降低新生儿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在护理措施方面,重点落实关键性护理措施和技术操作[5,6]。如保证输液通畅,使用有效抗生素,纠正酸中毒,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保持呼吸通畅,尽早给予充分吸氧,严格掌握蓝光照射适应症,在检查病因的同时主要进行光疗;清除皮肤感染病灶,同时在护理中严格无菌操作[7,8,9]。另外,抚触也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干预措施,抚触能增加交感神经紧张度,刺激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消化和吸收功能,通过抚触,新生儿食欲增加增加[10]。而且抚触也能满足新生儿被爱的需要,通过对尚无语言能力的新生儿的皮肤感受器进行温柔的抚触刺激,使新生儿产生愉悦的心情,安静,少哭闹,有利于生长发育,促进身心健康。本组研究数据显示,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且干预组的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朱亚平等[11]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谷连革等[12]将2007年1月~2009年4月收治的2 320例新生儿设为观察组,将2005年1月~2006年l2月我院收治的2 145例新生儿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早期进行经皮胆红素动态监测、评估,并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黄疸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黄疸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黄疸指数,值得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综合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随机对症护理),每组各50例。两组新生儿生后均给予早接触、早吸吮,实行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按需哺乳,给予常规随机遵医嘱的对症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黄疸指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干预组的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生儿黄疸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黄疸指数,值得推广和应用。

上一篇:客户终端下一篇: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