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活动监管论文

2024-07-31

经济活动监管论文(共4篇)

经济活动监管论文 篇1

最近, 分享经济风暴席卷全球, 其在中国的人气也越来越高。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 (2016) 》显示, 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 560亿元, 保守估计, 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总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预计未来5年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 到2020年市场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

在去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十三五”规划建设中, 分享经济首次被政府提出。今年两会政府报告又一次提起分享经济:支持分享经济发展,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

“分享经济”成了中国2016年的一个“网红”名词。

通俗来说, 分享经济就是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 分类优化整合闲置资源或过剩资源, 运用互联网思维, 倡导人人参与的理念, 从而形成强烈的代入感, 让传统意义上单纯的消费者, 可以在经济活动中扮演多重角色, 并产生经济效益。

在“互联网+”时代下, 技术飞速发展, 商业环境不断变化, 监管也需要与时俱进。分享经济作为互联网经济的一种, 具备了虚拟性、全球性、高效性, 以及利用网络数据传输进行交易的运营模式, 决定了行政管理机关对其监管必然面临新难题。

一是保护劳动者及消费者安全的责任缺失。在美国, 优步和Lyft等提供分享租车服务的公司拒绝为司机提供任何保障, 风险由司机与乘客承担。在我国, 也存在一些分享经济平台以“解放手艺人”“实现财务、时间、心灵三大自由”等口号吸引劳动者, 却不提供国家规定的相关劳动保障。这种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做法, 会增加安全风险, 对社会安定和谐带来隐患。

二是公共责任的缺失。有些运营短期租房的网络平台实质上提供的是酒店的服务, 也收取相当于酒店的费用, 却没有承担酒店行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原来的税收和监管无法成效, 从而成了逃避税收及其他社会责任的灰色地带。

针对以上风险, 技术要先行。政府监管部门可建设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相匹配的技术平台, 对基于互联网经营的分享经济企业实行全国统一管理, 改变各地各自为政的监管局面, 直接从企业总部获取第一手营运数据, 根据数据依法、如实收取税费, 并基于大数据分析对行业进行统筹管理。

唯有政府监管部门负起责任, 做好监管工作, 方能确保分享经济健康发展。

经济活动监管论文 篇2

金融监管和通过货币政策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是政府在金融市场领域发挥干预职能的主要方式。传统上对于金融监管的理论与实践认识侧重于对金融机构市场行为的监督管制。对于金融监管问题的研究主要关注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和监管方式,最早涉及金融监管领域的概念是“最后贷款人”(Thomton Herry,1802),强调通过中央银行等政府机构的干预以避免挤兑和金融机构链式危机的发生而给经济造成大的影响。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支撑为公共选择和市场失灵。经济周期会引发信用危机,从而暴露出金融的脆弱性特征(H. Minsky,1985;Kindleberger,1985);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中介职能也是其脆弱性的根源(Friedman & Schwartz,1986;Di-amond & Rajian,);另外,危机还有在金融中介机构之间传递的特点(Cagan,1965;Kaufman,)。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目标,有必要通过金融监管以弥补市场失灵(Fisher,1933;Stiglitz,1981;Varian,1996)。并且金融监管的介入在实践上发挥了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Anna Schwartz,1988;ZentaNakajima & Hiroo Taguchi,1995)。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观点同样应用到了金融监管的理论分析领域,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成为需要进行金融监管的主要原因,从而能够维护公平的市场交易,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Diamond & Dybvigr,1983;Stigliztz & Weniss,1981;Walsh,1995)。基于信息与博弈理论的分析强调需要通过信息披露监管以提高信息对称性,但是,正如我们在上一部分内容当中所分析的那样,许多情况下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和泡沫的出现并不是由于在信息方面的金融机构或投资者违规行为。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针对金融资产价格波动或泡沫的金融监管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监管,而是将会具有更加广泛的职能。

尽管目前的许多研究在分析了金融监管介入金融交易过程的必要性之后赋予金融监管一些具体的职能,但是,这些监管措施均针对在信息披露、市场准入、流动性管理、风险管理、交易准则、交易范围和交易规模等方面违规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违规的交易行为,尚未见到明确提出通过金融监管直接应对理性和非理性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及价格泡沫问题的相关研究文献。我们认为,传统金融监管关注违规监管,而完全非违规的理性与非理性价格泡沫属于市场交易行为的结果,尽管存在市场失灵,但涉及监管机构对市场交易和市场价格的干预。这种监管没有较为明确地列入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范围,然而其危害是非常明显的,也是历次金融危机和现代经济安全最大的威胁。金融危机的爆发再次表现出金融市场交易活动中的金融资产价格泡沫是金融乃至实体经济在内整体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扩展原有金融监管的主要职能,实施针对金融资产价格的金融监管应成为金融监管变革的一个方向,并应明确列入金融监管范围、详细具体措施。

三、经济调控成本与微观经济调控机制。

除了金融监管以外,通过货币政策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是政府在金融市场领域发挥干预职能的主要方式,在应对金融资产价格波动领域里,传统理论与实践都倾向于通过货币政策调控的方式进行。但是,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在应对资产价格波动风险方面缺乏针对性和及时性,从而会贻误调控时机、增加调控的负面效应、提高调控成本;而通过金融监管的形式应对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对金融、经济安全带来的影响会更加及时、有针对性和减少调控成本,因而有必要赋予金融监管以新的、更强的金融资产价格监管职责。

根据传统意义上对金融资产价格泡沫的认识,只有资产价格大幅度和大范围偏离价格基础才能被认为存在资产价格泡沫。金融资产价格泡沫传统治理模式往往在资产价格泡沫已经形成或其形成的趋势已经非常明确时采取相应措施,并且主要依赖货币政策调控,采取提高利率、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债券等具体措施减少流动性。但是,货币政策措施在治理金融资产价格泡沫问题方面却缺乏及时性和针对性。一方面,实施货币政策的时机往往已经有较为明显的泡沫显现,错过了初期治理的时机,并且货币政策效果的显现也存在时滞,这都将会提高现实经济损失和治理成本;另一方面,应对金融资产价格泡沫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不仅影响资产价格,其覆盖面将远远超出政策目标范围,使得产业资金需求、创新资金需求都受到相应影响,波及较大范围正常运行的资金链,产生较大的治理政策副作用,增加了宏观经济的治理难度。根据我们的分析,在治理金融资产价格泡沫问题方面赋予金融监管机构更大的职能责任,以金融监管的模式对金融资产价格泡沫进行微观调控则可以降低治理成本,具有及时性和针对性的优势;通过建立对于股票、基金、债券、房地产等核心和主要金融、融资抵押物、金融相关资产价格监管体系,形成资产价格泡沫预警系统,及时预测资产价格泡沫的发生,根据泡沫发生程度、范围和趋势、发展速度做出分级预警(比如以绿、黄、橙、红等颜色由低至高进行程度预警),并采取不同的市场干预措施(比如风险提示、市场价格警示、交易限制措施、交易参与、价格限制措施等价格干预和影响)及时化解资产价格泡沫威胁。

能够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金融资产价格泡沫对宏观经济形成威胁。如果在宏观经济层面进行调控和治理,一方面,宏观经济调控措施不能在泡沫产生初期发挥效力;另一方面,在泡沫演化成为宏观经济失衡时,则已经贻误早期防范的时机,增加了经济损失和治理成本。因此,我们认为,通过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资产价格的监管和相应的微观调控机制,能够及早防范这一对宏观经济的潜在威胁,降低经济调控成本。

参考文献:

[1] 李成,龚杰。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金融监管制度变迁解读[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

[2] 刘凤元。资产价格泡沫研究综述[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3] 潘志刚,李忠民。西方金融监管理论演变文献综述[J].兰州商学院学报,,(6)。

[4] 文彬。信贷扩张、资产价格泡沫及在中国的经验分析[J].经济问题,,(11)。

[5] 吴卫星,汪勇祥,梁衡义。过度自信、有限参与和资产价格泡沫[J].经济研究,,(4)。

[6] 杨爱文,林丹红。金融监管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浙江社会科学,,(3)。

[7] 叶静雅。资产价格泡沫理论综述[J].皖西学院学报,2008,(4)。

[8] Allen,Franklin,Gorton and Gary.Churning Bubbles[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3,60(4):813-36.

[9] Carl Chiarella,Roberto Dieci,Laura Gardini.Asset Price and Wealth Dynamics in a Financial Market with Heterogeneous Agents[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2006,30(9):1755-1786.

[10] De Long J.B.,Shleifer A.,Summers L.H.,Waldmann R.J. Positive Feedback Investment Strategies and Destabilizing Rational Expectations[J].Journal of Finance,1990,45(2): 379-395.

[11] Jones S.,Lee D.,Weis E.Herding and Feedback Trading by Different Types of Inference on Cointegration with Application to the Demandfor Money[J].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52(2):169-210.

[12] Jose A. Scheinkman,Wei Xiong. Overconfidence and Speculative Bubbl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11(6):1183-1219.

[13] Kaufman,G. G,Bank Failures,Systemic Risk and Bank Regulation. CATO,Vo. 1996,(16):17-45.

[14] Lux T.Herd Behavior,Bubbles and Crashes[J].The Economic Journal,1995,105(431):881-896.

[15] Stiglitz J. E. and Andrew Weiss.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73(3):

393-410.

[16] Topol R. Bubbles and Volatility of Stock Prices: Effect of Mimetic Contagion[J].The Economic Journal,1991,101(407):786-800.

市场经济与价格监管 篇3

关键词:市场经济,垄断,价格监管,宏观调控,体制缺陷

一、引言

市场经济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本身难以调和的缺陷性的存在, 所以需要国家以宏观调控的方式来弥补这一缺陷。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和价值规律,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市场机制有着以下几点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第一, 单纯的市场调节只能解决市场为微观平衡问题而不能解决宏观经济的平衡问题。第二, 市场机制只能反映现有的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 而不能有效地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结构。由此形成的经济结构可能并不是有利于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最佳结构。第三, 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个别企业的边际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但是有些部门的生产具有较强的外部性, 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社会效益和私人效益之间存在差异, 在这种条件下, 单纯的市场调节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第四, 市场机制的约束作用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但是自由竞争的结果往往是导致垄断的产生。因此, 反垄断是促进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第五, 许多社会消费的公共产品难以通过正常的市场机制来加以分配。如教育、卫生等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部门, 以及国防、邮电、基础设施难以通过市场调节的产品。

因此, 价格监管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弥补市场机制缺陷的重要措施与市场经济体制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

二、价格监管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 价格监管的必然性分析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 这种普遍规律是不可逾越的。当实行市场经济后, 政府监管已减少到屈指可数的几类重大关系国计民生和时下市场暂不能有效形成价格的一些垄断行业商品和服务价格。绝大部分商品的定价主体不是政府而是经营者, 他们根据自己的商品成本和市场的供求状况来自主定价, 过去那种以行政手段来监管价格水平的做法已不适应, 而是变为监管经营者的定价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主要监管其定价行为, 而不是监管其定价水平, 这样的监管难度更大, 既要“放得开”, 又要“管得好”。把商品价格定价权放给经营者, 交给市场, 让价格通过市场竞争来形成,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但也给价格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目前社会上有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仍应该管,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既然价格放开了我们就不用管了。我们认为还是要管, 因为市场经济也不能自由放任, 市场价格机制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 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 往往会带来盲目性的一面, 短时间还可以, 时间长了就会影响经济持续发展。如目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价格欺诈行为, 无论其手段、方式如何隐蔽、高明, 都会扭曲价格信号, 误导资源配置, 扰乱经济秩序, 恶化行业投资和消费环境。由此可见, 放开价格并不表明价格市场化的任务已经完成, 所以大家认为在放开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 要注意发挥政府的有效职能, 这样, 才能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党的十六大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能界定为“经济调节, 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 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坚决打击商业欺诈等行为。所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放开商品价格的监管是必然是, 不是要不要监管, 而是管什么?怎么监管?监管到什么程度?

2. 价格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1) 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保证市场价格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有效运行, 仍存在价格监管的必要性。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其价格违法行为往往具有主体多元化、原因复杂化、表现多样化、行为隐蔽化的特点, 一般消费者难以识别, 或一时难以识别, 这就需要专业的价格主管部门及时担当起这个责任, 进行必要、及时的监管;需要我们价格监管部门对价格如何监管思路要清楚、目的要明确。一是监管的目的不是把经营者管“死”, 而是要把服务寓于监管之中, 引导经营者向科学定价、诚实定价方向发展。国内学者普遍认为, 目前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 加上价格监管机制手段不完善, 不规范的价格行为有着产生和发展的空间, 其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而且是比较隐蔽的。如在市场调节价格领域, 价格欺诈、价格垄断、价格串通、哄抬价格、牟取暴利等不正当价格行为呈现多发、高发态势, 价格欺诈的种种行为不仅随处可见, 而且层出不穷, 既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又不利于公平竞争, 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损害群众利益的重要因素, 也成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必须破解的一道重要难题。对这种行为怎么办?对其进行适度的监管就显得尤为必要。只有对其加强监管, 才可逐渐减少这种价格欺诈行为, 减少消费者的损失和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同时, 对这些放开商品价格的监管不能光治标, 还应该标本兼治, 着力治本。这个“本”怎么治, 里边就有大学问、大文章可做。从一些外国考察报告看, 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不是不管, 而是管得很严、很细。例如香港行政特区对水、电、交通等关系重大的商品价格的监管就很到位, 价格虽然也都是完全由市场自由竞争形成, 但也对其实行利润率监管, 或通过舆论进行监督。

(2) 价格监管是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必要手段。规范经营者价格行为的工作主要靠价格监管部门, 而明码标价、明码实价制就是个好办法。此举, 一是使价格相对透明, 所买的商品是否物有所值, 消费者一目了然, 扩大了公民知情权;二是便于社会监督, 价格是否真实, 监管人员、消费者都可监督检查。在规范明码标价制度方面, 各地有许多好的做法, 譬如江苏省积极引导20家企业向社会承诺“不讨价还价, 不随意降价, 不虚构原价, 不做虚假广告。”这些做法最终是想达到明码实价, 待形成气候, 价格欺诈现象就会大大减少, 没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就会被淘汰, 市场竞争的空气净化了正常竞争才会得到充分发挥, 才能真正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明码标价的方式应该是简单明了, 形式可以多样化, 不求统一, 有的用标价签, 有的可用公示牌或公示栏, 有的可用触摸屏等等。例如香港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明码标价已成为经营者的自觉行为。香港市场上的标价基本上是明码实价, 就是在每年夏季 (8月份) 和冬季 (12月份) 两次大降价时期, 也是明明白白, 实实在在标明降价品种和降价幅度, 也不是随意讨价还价。

(3) 推进经营者价格诚信建设, 是对放开商品和服务价格监管的治本之策,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求。如果每个企业都有自律意识, 都能自觉地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诚信经营, 那么就不会产生或减少这种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价格欺诈行为。

如何推进价格诚信建设?应该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消费者认可、社会监督”的基本思路, 培育价格诚信单位,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营造价格诚信氛围。对这项工作, 价格监督检查协会价格监督检查分会、行业协会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江苏、陕西等省价格监督检查协会、分会在推进价格诚信建设中已经做了不少工作。我们还可以通过“价格信得过”、“价格诚信店”、“百城万店无假货”、“价格诚信一条街”等形式开展价格诚信活动。同时, 还可以在全国广泛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 让价格服务进一切经营场所, 把所有价格向公众公示、公开, 让所有的价格都公开透明, 减少经营者的暗箱操作;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项检查, 并加大惩罚力度, 曝光典型案例, 让失信者付出代价, 付出成本, 让他们不敢再进行价格欺诈, 从而提高全社会的诚信程度。

3. 价格监管可行性分析

(1) 市场价格监管是新时期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彻底摒弃过去的官僚主义做法, 实现角色定位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 工作方式由“坐机关”向“跑市场”转变, 工作重心由“专项检查”向“市场检查”转变, 使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始终贴近政府中心工作、贴近广大群众、贴近社会生活, 真正做到有为有位。至于如何监管, 我认为, 可采用目前经常做的“专项检查”、政策提醒会、告诫劝阻和警示, 或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曝光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宣传价格政策, 首先让经营者明白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价检部门也可及时对有倾向性、苗头性的价格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消除可能存在的价格违法隐患。如每年的开学前, 进行教育收费提醒、提示会, 先打好“预防针”;如发生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时, 可对经营者针对急需物资进行事先告知或提醒, 将有关生活必需品和救灾物资的价格政策交待清楚, 提醒经营单位自觉执行, 防止价格异常变动。

(2) 做好价格举报工作, 对做好放开商品价格监管工作事半功倍。目前, 价格主管部门对价格欺诈主要采取的手段之一, 是通过价格举报或群众反映的问题来查处的, 也就是有了价格举报, 发现了情况才查处。这种依靠消费者举报、投诉的方法很好, 等于给价格监督检查人员多长了耳目, 今后应当更进一步加强对12358价格举报电话的宣传, 使其家喻户晓, 人人都能掌握, 必定能进一步提高对价格监管的程度。

(3) 法律、法规是对放开商品价格有效监管的保证。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我国已有《价格法》及其配套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 基本上能对放开商品价格有效监督, 但目前这些法规和规章还不健全, 还需要不断完善和细化, 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4) 随着科技的发展, 价格检查人员单靠过去熟悉的一些老办法已经不能适应监管的需要。要彻底解决好“老办法不管用, 新办法不会用”的情况, 执法队伍要不断提高市场监管能力, 就要学习新知识, 提高掌握和运用科技的能力, 必须精通电脑技术, 才能把查账这项基础性工作进行下去, 才能迅速发现新问题并加以解决。

三、价格监管模式的选择

对放开商品价格的监管模式, 中国价格协会联合课题组《对放开价格监管的研究》提出, 在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导下, 会同价格协会、行业协会, 引导社会相关力量, 诸如民间价格监督组织、公众、媒体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动作, 建立一种能使参与各方职责明确、可操作性强的标准模式, 即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导下的社会化动作。这个模式可以概括为“政府规范引导、协会协调服务、经营者诚信守法、社会共同监督。”笔者认为, 这是面对我国放开商品价格运行中的实际问题, 从增强社会自治能力, 激活市场监管活力, 在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主导下, 吸纳市场组织等公众参与,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齐抓共管, 在民主与法治基础上, 为实现对放开商品价格监管目标而建立的一种政府、协会、经营者、公众“四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如何来实施这个模式, 首先要在更广的范围内统一认识;同时, 需要进一步探索, 通过不断实践来完善、充实这个模式并能付诸实施。

参考文献

[1]吴伟达:《反垄断视野中的价格竞争》,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夏秋: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几点设想[J].上海财税, 2003

[3]杨崇春:《有关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几个问题》, 《税务研究2001年第9期

[4]吴小海《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目标定位及政策设计》, 《税务研究》2001年第9期

[5]杨宜勇:公平与效率[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7

[6]唐昭红:《商业秘密研究》, 《民商法论丛》, 第六卷432页第720页

[7]刘莘:《行政法学研究》, 《法制日报》2000年4月18日

[8]郑成思:《知识产权论》, 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第609页

[9]张今:《知识产权新视野》,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66页

经济活动监管论文 篇4

楼宇经济是近年来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区域性设施和企业总部大楼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出租楼宇为手段吸引各类企业进驻,从而取得企业高度集聚效应,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作为新兴的一种经济形态,楼宇经济已经成为了点燃城市经济发展新引擎,然而由于大量公司企业深藏于高楼大厦楼宇之中,并大量采用网购、直销、服务外包、实体外挂等新兴经营模式,导致其经营活动相对隐蔽,为工商部门的日常巡查监管带来了新的难题。分局位于南通新城区发展中心,辖区内中南商务区、南通科技园、崇川科技园等规模影响较大的楼宇,是中型城市楼宇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在如何有效监管与引导楼宇经济健康有效发展方面,分局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目前楼宇经济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楼宇内企业进行日常巡查中,发现了一些普通存在的共性问题,经归纳总结,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楼宇中企业无照经营现象比较普遍

分局在今年上半年对辖区中南等商务区中楼宇企业先后多次进行集中清理排查中,执法人员在其中一幢商业楼宇中仅一个楼层里就发现藏身5家公司办事处或分支机构,都属于无照 1

经营。有的是以外地企业在当地设的办事处的名义,表面上只从事接洽、信息收集等活动,实际暗地从事正常的经营活动;有的租用一间办公室,加起一根电话线,购臵几张办公桌,就开始冒充公司开展经营;更有甚者,则直接从事虚假宣传、商标侵权、经济诈骗等违法行为,无照经营现象较为严重,严重影响了楼宇经济发展经济秩序,对我们工商部门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楼宇中企业分布散、流动快,监管难

执法人员在日常检查中经常发现,楼宇中企业分布广,散落在楼宇的不同楼层不同角落里,有的刚注册不久的企业,在检查中发现已人去楼空大门紧锁,或者在经营场所已转租出去,现在办公的根本不是原先注册的企业,加上有些楼宇产权已出售给个人,导致产权被分割,产权所有人为了多收取房租,把原有房产分割成小块出租,导致原本一个经营地点出现多家公司经营的现状,加上目前进驻楼宇门槛较低并缺少必要的资格审查,导致大量手续不全的公司和中小企业进驻,形成鱼龙混杂经营秩序混乱的局面,导致监管难。

(三)楼宇中企业隐蔽性强,业主守法经营意识较差

分局执法人员在检查中经常发现不少企业在检查时大门紧闭,造成无人办公假象,等检查人员一走又立马恢复正常办公,隐蔽性和欺骗性极强;同时发现,广大中小企业经营者和创业人员依法守法经营意识较差,没有在开业前主动办理行政许可

和营业执照等相关手续意识,更有甚者在经营中存在虚假宣传、商标侵权甚至诈骗等违法违规行为,并且隐蔽性强,经常打一枪换一个地,违法成本较低,屡禁不止,对市场经济正常经营秩序和楼宇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楼宇中企业行政指导等配套服务较为缺失

随着大量企业向楼宇商务区的不断聚集,导致登记注册业务咨询、企业年检等业务需求不断增多,然而对这新兴经济模式工商部门还没有完全适应,在给予行政政策指导和业务咨询等软件服务方面较为缺失,为楼宇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埋下隐患。

二、加强楼宇经济监管与服务的一些建议

楼宇经济发展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产物,我们工商部门有义务和有责任做好楼宇经济监管与服务工作,点燃城市经济发展这一新引擎。

(一)全面调查摸底,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台账

工商部门应抽调监管骨干,成立楼宇巡查监管小组,上门进户进行逐一调查摸底,通过认真细致的上门入户走访、巡查、摸底,做到“三清”暨经济户口数量清、分布情况清、经营情况清,并登记造册专门的楼宇经济户籍簿,同时建立详细的企业信息电子台账,为后续监管工作打下良好的信息基础,同时通过建立定期巡查的制度,及时了解企业和经营户的经营动态,发现转让、变更等事项及时督促企业和经营户及时办理变更、注销等相关手续,有条件的工商机关可以建设楼宇经济监管电子地图,确保信息台账动态实时准确。

(二)加强宣传与引导,倡导诚信经营理念

工商部门要坚持宣传与引导先行,不断提高广大物业主和企业主对发展楼宇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正确认识。通过编制通俗易懂的《楼宇企业开业须知》、《工商登记注意事项》、《楼宇业主友情提醒卡》等宣传资料,发给楼宇广大业主和进驻企业和经营户,尽量把工商政策法规宣讲到位,努力营造诚信经营的理念;同时加强对楼宇物业和业主的宣传教育,使其明确楼宇物业管理的要点和相关义务,进而进一步明确物业方和业主的管理和监督责任,全力为双方创造和谐共处、双赢的环境,同时引入诚信管理体系,将走访、检查中掌握的企业的最新经营动态情况和信息输入电脑,创建信用档案,作为楼宇企业信用评价的参考依据,为楼宇经济发展营造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政策扶持,建立楼宇经济服务站

为鼓励楼宇企业做大做强,工商部门应在职能范围内出台关于楼宇企业扶持帮扶政策,从政策层面支持和引导楼宇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大力推行一次告知、限时服务、限时办结、预约登记、上门服务、一审一核等多项服务举措,大大减少审批环节和时间,加快审批速度,为楼宇企业提供从办理开业登记到变更、注销、年检验照等一系列全程人性化的服务,开创

事前介入、事中规范和事后跟踪的服务新模式,为楼宇企业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在条件成熟的楼宇,建立楼宇经济发展服务站,让楼宇企业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站式工商服务。

(四)建立楼宇联络员制度,实现动态监管

楼宇内物业管理公司常常掌握着企业搬入、迁出等日常经营活动的一手最新信息,这些信息对工商部门监管尤其重要。为此,工商部门应与楼宇物业管理公司建立联络员制度,通过联络员定期互通入驻楼宇的企业登记注册、经营状况、人员流动等信息从源头掌握商务楼宇内经济主体的动态信息,从而确保工商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杜绝了无照经营等违法经营行为蔓延与滋长,把物业公司这一社会外部监督力量引入到我们工商部门的监管网络中,大大提升了监管力量和监管效能,实现动态实时监管。

(五)实行商标战略,助推品牌楼宇建设

工商部门应在楼宇企业中引入商标帮扶工程,结合不同行业和楼宇企业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商标品牌帮扶辅导,提升企业争牌创牌意识,积极引导楼宇内企业申请注册商标,大力扶持企业争创、驰著名商标,走上品牌发展之路;开展商标保护战略,不断提升楼宇企业商标维权和保护意识,坚决打击商标侵权、傍名牌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楼宇企业的合法权益;主动与楼宇开放商、招商等部门对接,提前介入,对产业规划、招商引资等各个环节给予行政指导和建议,着力打造一批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管理先进的特色品牌楼宇,助推楼宇产

上一篇:团体游戏辅导下一篇:立体仓库的标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