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的网络经营

2024-07-22

旅行社的网络经营(精选11篇)

旅行社的网络经营 篇1

一、我国中小旅行社的发展现状

1. 中小旅行社举步维艰

当前,我国中小旅行社经营状况总体可概括为“小、散、乱、弱”,究其原因有以下方面:(1)体制问题。目前国家管理旅游业的制度和体系尚不规范和健全。旅行社创办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资格控制,致使大、中、小旅行社数量激增,竞争更为激烈,竞争规则与合作方式的不规范更加直接导致混战的局面,而旅行社在社会环境中的运作规则也亟待完善。(2)价格原因。众多旅行社在分同一杯羹或抢占他人市场时,相互杀价,导致市场局面混乱,资本运作不畅,利润越摊越薄,企业生存难以维系。(3)信用危机。面对旅行社业白热化竞争局面,为了生存,组团社拼命降价以揽到游客,而后向地接社拼命压价,而地接社面对竞争压力有的降低地接价格,有的甚至承诺垫付资金,但在业务操作时为了生存则暗地降低服务标准,或者加长购物行程,最终导致回程旅客对组团社反感甚至发生纠纷,组团社面对游客的投诉和不满又对地接社施压,甚至不结算地接款。如此的恶性循环,导致游客、组团社、地接社三方互相埋怨和不信任。旅行社业为此面临着严重的信用危机。(4)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资金短缺带来基础设施投资不足,旅游市场的迅速扩大和竞争的火速升级使旅行社骤然间感到“粥多僧少”,由于缺乏一批精通业务、经营能力强的管理人才,旅行社不得不砸下重金到处“挖人”的现象比比皆是。

2. 中小旅行社寸有所长

我国大旅行社,如国旅总社、中旅以及中青旅等已经不存在生存的问题,而中小旅行社生存空间比较小,现行的策略就是靠优质低价服务。其实就服务本质而言,旅行社服务都是一样的,既然服务人员不存在差别,服务也不应该差别很大。而在现行的情况下,大旅行社和中小旅行社从其他关联部门拿到的价格差别并不是很大,但大旅行社付出的其他成本较多,中小旅行社的成本很小。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小型旅行社完全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赢得客户,接收其他旅行社的同行“客人”。

二、我国中小旅行社的经营创新

虽然旅行社的利润在下滑,但我国旅游市场的总量在迅速发展。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公报,到2006年末,我国纳入统计范围的旅行社共有1795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654家,比上年末增加98家,国内旅行社16303家。旅行社数量的增加,加剧了竞争,面对环境和生存压力,我国旅行社业一直在寻求突破。

其一,专业化、特色化是中小旅行社经营创新的基础。中小型旅行社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所经营的产品上。与旅行社集团凭借自己实力通过经营标准化产品达到规模经济的指导思想不同,中小型旅行社应针对某些细分市场,对某些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形成特色产品或特色服务。由于受单体旅行社规模的限制,中小型旅行社只能经营专业化和特色化的旅游产品。例如,开发“商旅服务”、“自助游”等,就是代表旅游业发展潮流、时尚的产品。虽不能像大旅行社一样做大、做强,也完全可以做小、做精。中小旅行社应该推出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收入游客的旅游产品,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准确地确定目标市场,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使旅行社的经营上一个新台阶。

其二,利用网络,发展战略联盟是中小旅行社经营创新的必然选择。网络化联盟的目的就是把众多中小旅行社联合在一起,用统一的形象和统一的操作模式切入市场,如此才能形成规模效应,达到群狼战胜狮子的目的。现有的旅行社联合体也有一致的品牌形象,但在市场运作上并不能摆脱各自为政的局面。也有些联合体为了凝聚联盟成员成立了联盟大会,制定了联盟章程,但在运行中因为没有真正的约束机制,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个真正的联盟首先应该是一个紧密的契约型组织。这个组织要有完善、严格、公正的章程和相关合约,要有联盟成员认可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理念,联盟成员单位必须对联盟的理念、章程以及相关义务和责任有高度的认同感,这也正是中小旅行社网络化联盟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其三,中小旅行社自身创新是网络化联盟实现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携程网、E龙网、金色世纪订房网等仅用短短几年时间就把中国商务旅游市场做得如火如荼,并牢牢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根据帕雷托定律,市场总量的70%将掌握在市场前三名手里,余下30%的市场则被剩下90%的企业相互残杀般地瓜分。旅游市场虽然目前尚未如此,但不可否认这将是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在经济发展中只有那些最先改变战略和意识的企业才能最终成为下一个市场格局的主导者。网络化联盟对于中小旅行社来说可谓是场革命。中小旅行社必须全面系统地了解网络化联盟的真正意义,必须有坚定发展旅游事业的决心和意志,必须彻底抛弃眼前患得患失的短视思想,必须具备真诚的合作意识以及共赢思想,才能实现网络化联盟,突破目前的艰难处境。

组织机构设计与调整决定着企业的执行力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命运。网络化联盟下的旅行社运作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的运行体系,科学、合理地调整现有旅行社的组织机构是保证网络化运做成功的基础。任何先进的管理体系最终还是由人来完成的。优秀的人才不仅会指引旅行社在合法的政策、法规下发展,更会为企业“另辟捷径”创造更多盈利空间。他们能设计完美的旅游线路,在不损害旅行社利益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旅行社应该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型企业氛围培养出更多的团队优秀人才。网络化联盟就是通过跨区域合作实现多方受益新型战略联盟。作为联盟成员,要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开发、组合新兴旅游产品,强化与景区、交通业、宾馆等旅游资源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占据旅游资源的优先开发和使用权,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系列,以差别策略参与市场竞争,巩固作为地区级旅游产品经营商的地位。

其四,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多数旅行社经过自身努力已经在终端客户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有调查显示,维护已有的老客户比发展新客户的成本平均低7-12倍。而维护工作的好坏说到底是看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否和服务质量的高低。从这一点理解,优质的客户服务比单纯提供旅游产品更重要。

参考文献

[1]肖树青.旅行社经营创新初探[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78-79.

[2]刘岩.Internet时代我国旅行社经营之路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2:67-69.

旅行社的网络经营 篇2

旅行社的员工配备和经营模式。旅行社的员工主要由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导游人员和其它后勤人员构成。1.管理人员。旅行社的管理人员是指旅行社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2.财务人员。按照《旅行社管理条例》的规定,国内旅行社必须具有取得助理会计师职称以上的财务人员。3.市场销售人员。市场销售人员担负着旅行社对外销售、增加客源的工作。掌握营销工作的销售人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是整个旅行社旅游业务活动的精英。4.导游人员。导游服务是旅游服务的灵魂。导游人员作为旅行社的主要构成人员,他们的职责是接受旅行社的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的旅游服务。5.其它后勤人员。其它后勤人员指旅行社的办公人员、行政人员、和其它勤杂人员。旅行社虽有“一线和后勤之分,但没有后勤人员的后备保障,一线人员的工作就不能顺利完成。6.旅游团接待流程:签订旅游合同-开出计划调度单-导游借款-出团-散团-导游报帐-经理核帐-财务结算.团队财务制度是采取一团一清的方式。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它既是一个经济进步的发动机,也是一种社会力量,它可以带动很多其它的行业,它的成功需要信心、恒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旅行社的网络经营 篇3

摘要:《旅游法》的实施推动了旅行社经营模式的改革。本文通过内部管理(设立旅行社,聘用导游人员),外部管理(旅游供应商的选择,招徕旅游者),交叉改革,分析了《旅游法》实施以后对旅行社经营的影响,并且通过《旅游法》的相关规定构建在《旅游法》要求下的经营模式。

关键词:旅游法;旅行社;经营模式

旅游法的实施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依法治旅、旅游业依法从业的基础。旅游法的实施对旅游者和旅游从业者的权益进行了保障与制约。旅行社是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桥梁。旅游法实施以后其经营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具体表现为内部管理、外部管理在旅游法的基础上进行改革。

一、《旅游法》的立法目的要求旅行社的经营模式进行改革

2001年全国共有旅行社10532个,旅行社接待的国内过夜旅游者为5894.39万人次①。到2013年全国纳入统计范围的旅行社共有26054家,旅行社接待的国内过夜游客为14519.50万人次②。从中国旅游局的统计中看出国内旅行社的数量在快速发展,同时旅行社的游客接待量也在不断增长。但是国外游客主要以观光休闲、文化旅游为主,国内游客也从大众观光快速向自驾游、背包客等发展。现旅行社组织的大众观光旅游团和购物团等模式已没办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为满足这一发展旅行社需要与时俱进进行经营模式改革。

《旅游法》从设立旅行社,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聘用的导游人员、供应商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规定,这即是对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障同时也是为旅行社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方向。

二、《旅游法》对旅行社的内部管理提出了要求

《旅游法》第二十八条和第二十九条对旅行社的设立与经营活动做出来了具体的规定,使旅行社有法可依,保障了旅行社的权利和义务。具体表现为:

1、旅行社的设立、经营范围

旅行社的设立需要具备场所、设施、注册资本、管理人员和导游,在运营时还需要缴纳保证金。

《旅游法》规定了旅行社可以经营旅游业务的范围,同时规定了旅行社不得出租、出借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这在一定范围内遏制了旅游乱象。

2、旅行社对导游人员的聘用和导游人员业务活动管理

在以往旅行社招聘导游人员基本上不会和导游人员签劳动合同,不支付工资。导游人员通过购物店和旅游景区提成获得报酬,也导致了零团费,负团费、赌团等损害旅游者利益和冉乱旅游市场现象的产生。

《旅游法》第三十七条至四十一条对旅行社聘用导游人员做了具体的规定,要求旅行社在聘用导游人员时需要与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购买相应的保险、支付工资。第六十条规定:安排导游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应当在包价旅游合同中载明导游服务费用。旅行社聘用导游人员从零工资到正常的工资标准、从无劳动合同关系到具体的劳动合同关系,这一些规定对旅行社聘用和考察监督导游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其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是有效的保障了旅游者和导游人员的合法权益。

《旅游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旅行社不得以零团费、负团费诱骗旅游者同时通过安排购物、另付费项目等途径获取回扣,同时规定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项目除协商一致外。这一规定从本质上要求绝大多数旅行社现运用的获利方式要求进行完全的改革,本质上就要求旅行社进行经营模式的改革。

三、《旅游法》对旅行社外部管理提出了要求

旅行社进行经营活动主要是连接旅游产品和旅游者,在进行经营活动时旅行社应当在获取利益的同时保证为旅游者提供满意的旅游产品。《旅游法》对旅游供应商和招徕旅游者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1、旅行社选择供应商方面

旅游供应商是旅游活动的主要环节,其应具备相应的标准。《旅游法》第四十二至四十七条对旅游供应商以及旅行社选择供应商提出了法律要求,旅行社在进行供应商选择时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选择。四十二条规定旅游景区进行开放应当具备的条件,四十三条和四十四条对旅游景区的收费进行了相关规定。四十五条对景区游客承载力进行了相关的要求。旅行社在进行旅游景区选择时应在景区具备相应法律法规的要求的前提下,以旅游者的利益出發从景区的收费是否合法、出行时景区的承载力是否超标、安全等方面进行考虑合理安排旅游路线和选择旅游点。旅游法实施以后避免了新建景区无证经营。无牌无证景区在给予旅行社高回报的情况下旅行社不考虑相关因素进行旅游安排。这也是避免旅游安全问题的一个非常有效措施。

2、旅行社招徕、组织旅游者方面

旅行社招徕旅游者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础。《旅游法》三十二条对招徕、组织旅游者做了具体规定,五十八条至六十三条对旅行社和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活动前进行签、解除合同关系、旅行社利益的保护方面做了规定。

《旅游法》实施以来旅行社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旅游者提供旅游行程单、载明委托社和代理社、导游服务费用;告知旅游者相应的事项等。旅游法实施以前获取小费是禁止的,现《旅游法》规定不得向游客“索取”。言外之意是原来规定小费是不能获取的,而现在通过提供服务,获得游客认可能获取一定的服务报酬。这样有助于提高导游的服务质量和服务热情也是有助于提高旅行社的行业形象,为旅行社进行经营模式改革提供了便利。

目前,游客找旅行社很大原因在于旅行社已经为其预定好“食、住、行、游、购、娱”。但很少有人去关心服务质量以及盛行的潜规则消费,新法将旅行社固有的经营模式以及潜规则消费都予以否定,旅行社要想生存,只能从产品、服务上下功夫,服务质量好,游客就会认可。最终有利于旅游经营者对服务质量的关注和游客对服务价值的认同③。

四、以《旅游法》为标准旅行社进行交叉改革

1、旅行社自身改革

旅行社在《旅游法》实施以后想获得发展就需要对低水平、同质化、低效益的经营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

在旅游发展新环境下旅行社需要走精品、特色、专业、整体和专一结合的道路。从旅行社自身的管理理念、导游从业人员的选择、培训、薪资、福利方面进行改革。有自己的专业团队、特色产品、先进服务理念。在满足一类旅游群体的同时服务绝大多数旅游者。做到旅行社、景区、其他旅游产品供应商即合作又相互监督。

2、旅行社和旅游产品供应商合作方式改革

旅行社是旅游者和旅游产品供应商之间的桥梁,过去旅行社通过供应商从旅游者身上获利的提成。这一行为违反了《旅游法》的相关规定,因此旅行社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需要改革,旅行社通过获取旅游者支付的服务费用,供应商通过门票、旅游产品价值。供应商通过优质的服务获取旅行社的合作。

综合上述,《旅游法》做为旅游业第一大法,旅行社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法实施以后对旅行社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旅行社在改革以后一方面可以使自己可持续发展、也能够更好的服务旅游者、促进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让旅游者有一个舒适的旅游环境。(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注解:

①200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②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③张丙英 《旅游法》对旅行礼与游客硇影响分析[J],科技信息2014(4)

参考文献:

[1]张丙英.《旅游法》对旅行社与游客的影响分析[J].科技信息,2014(4):243

[2]200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3]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4]姚晓玲 刘连银.我国旅行社经营模式转型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2013(5):68-72

我国小型旅行社的经营模式 篇4

1 我国小型旅行社的现状

1.1 我国小型旅行社在我国旅行社业中的地位

美国的中小企业法规定:“凡是独立所有和经营, 并在某行业领域中不占支配地位的企业均属于中小企业。”根椐这一规定美国的小企业管理局对小企业做了定量划分:服务业中, 一般情况下三年平均营业额未到59万美元以下的是小企业。日本的《中小企业基本法》规定服务业中, 资金不超过1000万日元或从业人员50人以下者视为小企业。

1.2 我国小型旅行社现行的经营模式

1.2.1 食杂店模式

中国绝大多数的小旅行社赚钱的最主要的模式, 先是低买高卖, 也就是旅行社去和酒店、景区、餐厅等签下协议价, 然后以稍低于门前价的价格卖出去, 赚取其中差额。这种模式和我们的贸易零售非常相似, 特别是布满社区的食杂店。就是从批发部以批发价进货, 然后卖给消费者, 这种模式门槛很低, 谁都会做, 最终导致就是利润很低, 能够做得好的就是那几家服务态度好的, 卫生干净的, 价格公道的。追求服务质量是必要的, 但是, 这种模式是做不大的。

1.2.2 小作坊经营模式

目前, 我国多数小型旅行社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 由于人、财、物极为有限, 难以保证对产品的设计、开发、销售的充分投入, 造成产品开发层次浅, 技术含量低;有的甚至为节省开发费用而“搭便车”, 抄袭他人产品, 或是在自身定位不明确的情况下, 做市场的跟随者, 造成自身经营无特色, 恶性削价竞争严重, 服务质量不高。致使其在团队招徕时采取人海战术, 雇佣业务员对客户单位进行“密集轰炸”, 或利用人际关系拉客源。这种模式就象家庭作坊工厂利用有限资源生产低档产品, 再利用狭窄销售网络进行销售。这种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 会随着旅行社品牌的建立、市场的规范、旅游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而退出市场。

2 我国小型旅行社经营模式的不足之处

2.1 小型旅行社产品成本不稳定

我国的小型旅行社往往仅仅着重于对旅游景点的宣传而忽略了“自我推销”。对自身形象的美化与宣传力度不够, 导致了游客对于旅行社的选择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在规模小的不利情况下无法优先抢夺客源。客源量小且行业内缺乏有效的行业联盟, 致使旅行社丧失了与饭店业、交通部门等谈判的筹码, 从而增加旅行社的购买成本及成本的波动性, 经营风险也由此增大。

2.2 小型旅行社产销一体, 产品质量恶劣

在我国旅行社的组成现状依旧是以中小旅行社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现实下, 决定了他们从资金、技术、承担风险的能力都远远比不上大型、名牌旅行社。在产品创新方面就更不可能迅速打开局面, 寻找新的销售市场, 以减缓过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因其规模小, 也就不可能在营销、产品设计上多下功夫, 往往一旦有好的线路出现, 大家便共同模仿, 产品重复利用, 压价竞争, 产品质量也就参差不齐, 甚至出现产品质量恶劣的情况, 严重导致了旅游市场产品质量与价格危机的出现。

2.3 小型旅行社盈利点失衡, 生存难以维持

目前全国不少小型旅行社在经营模式上都陷入一个难以走出的怪圈, 这就是恶性竞争导致低价接团, 之后诱导旅游者购物, 旅游社收取商家回扣, 把盈利点放在收取回扣上。这是一种不诚信的经营行为, 迫使导游不把心思放在为旅游者服务上, 而是诱导旅游者购物上。容易引起旅游者的不满和投诉, 致使国家税收流失。

3 我国小型旅行社未来的经营模式

3.1 小型旅行社通过代理实现网络化

与大型旅行社实现集团化、中型旅行社实现专业化和连锁经营相适应, 众多小型旅行社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网络化, 成为旅行社业面向旅游者的窗口。旅行社的网络化实际上是由旅游需求的特点所决定的, 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 旅游需求在我国也将日益普及, 其结果是旅游需求可能在任何一个地方产生, 为了便于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 旅行社营业的场所必须广泛设立于消费者便于购买的所有地方, 即所谓的网络化布局。

代理社可以只代理销售某一旅行社集团的产品, 但更常规的做法是代理社根据自身和市场情况选择销售多个旅行社集团和专业旅行社的多种产品, 这实际是一种超级市场式的销售方式, 它便于旅游者的充分选择和购买。

3.2 小型旅行社特许经营模式

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经历消费, 不可事先试用, 购买前不能看见有形成品, 消费过程因时间地点的切换, 各种变量的加入而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产品的不确定性给购买者一定的心理压力和风险, 品牌对消费者提供的心理担保的价值由此体现。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 一方面积累于旅行社长期以来所提供的产品的综合质量, 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旅行社自身经营规模。而小型旅行社不论从经营规模和长期以来的产品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形成品牌的条件, 因而采取特许经营的模式成为小型旅行社生存的方向之一。

3.3 小型旅行社地域化经营模式

在游客旅游需求日渐个性化的今天, 他们不仅希望能够方便的购买到团体旅游产品, 而且更希望能够得到尽可能多的单项服务的帮助。小型旅行社正好可以利用其在票务预订、代办签证、景点门票及饭店客房折扣、导游服务等传统优势, 再加上它网络化布局化的完善, 随时随地方便的为游客提供单项委托服务。另则大型旅行社集团化, 中型旅行社专业化的发展使得他们对周末假日的“一日游”线路开发无暇顾及, 这样就为小型旅行社提供了一个发展的空间。许多大中城市的周边景区因为各种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形成了资源的浪费。以贵阳为例, 除花溪、青岩几个比较传统的周末度假地外, 象香纸沟、百花湖等几乎只有少量散客, 造成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 我国小型旅行社现有的经营模式存在许多问题, 未来我国小型旅行社在其发展过程中根据其自身资金少, 规模小, 人力、物力严重匮乏的状况, 实行网络代理化、特许经营、地域化经营将是小型旅行社未来经营模式的发展方向。

摘要:随着我国旅行社行业的不断开放, 旅行社业将受到严重冲击。本文对作为我国旅行社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型旅行社的现行经营模式以及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未来的经营模式。

关键词:小型旅行社,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1]许静.特许经营:旅行社行业发展的新思路[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周灵敏.小型旅行社网络营销操作实务[N].中国旅游报, 2004-11-25.

[3]福建旅游经营出现新模式:旅行社与景区联姻[N].福建日报, 2003-12-11.

旅行社的网络经营 篇5

自1978年以来,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旅行社也从发展初期的寡占行业发展成为现在的垄断竞争行业,行业规模已经基本形成。然而,正如许多学者和业内人士所注意的那样,与我国旅行社市场结构变迁过程相伴而生的是我国旅行社业的发展渐入困境,现行旅行社经营体系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与此同时,《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最终达成和我国政府对加入包括《服务贸易总协定》在内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坚定态度,决定了我国旅行社业终将直接面对由外国旅行社的进入而对我国旅行社的发展所形成的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旅行社行业特征和现行经营体系的系统分析,提出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目标模式,以使我国的旅行社行业未雨绸缪,更为有效地迎接挑战和参与国际竞争。

一、我国旅行社业经营体系剖析

我国旅行社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在行业法规、行业制度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自身的特征:从我国旅行社业的类别结构[1]来看,三类社占压倒优势;从我国旅行社业的规模结构来看,小规模旅行社占绝对多数;从地理分布情况来看,我国旅行社在全国的分布基本合理;行业利润逐年下降,我国旅行社业正逐步成为一个低利润行业。我国旅行社业现行经营体系是行业政策法规、传统经济体制和现行市场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这一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就我国旅行社业发展的实践和趋势而言,其最大弊端是造成下述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和不断恶化:

(1)大型旅行社没有实现规模经济,其规模优势得不到发挥。大型旅行社在经营中具有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采购、旅游市场拓展、旅游接待以及资金、信息、人才和抵御风险等多方面的优势,因此易于实现规模效益,而在我国旅行社行业中,大旅行社的规模效益并不明显,优势也远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我国旅游业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市场持续扩大,旅游收入尤其是国际旅游收入增长很快。而在此情况下,一些大型旅行社的业务发展缓慢,在竞争中面对众多新的商业机会,自身却处于保市场或无奈于市场份额下滑的困境之中。②大旅行社未能在旅游市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即未能平抑市场的过度竞争,未能起到引导和稳定市场的作用,致使市场的混乱无序成为困扰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和造成旅行社资源浪费的顽症,大社自身也未能避免这种市场混乱所带来的负面效应。③在旅行社的内部管理方面,一个突出现象是一些大社内部普遍实行部门承包或变相部门承包,强化部门权益,使得部分大型旅行社实际上成为一些业务上相对独立的小旅行社的集合体,在这种格局下,大旅行社当然发挥不了应有的优势,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2)中小旅行社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发展可谓举步艰难。就目前我国中小旅行社的总体情况而言,其特点集中表现为有限的接待数量和低下的利润水平。在接待数量方面,近年来我国许多小旅行社处于发展无望而又能勉强支撑的境地。自1995年1月国家旅游局在旅行社行业实施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以来,很多小型旅行社不堪重负,纷纷退出行业。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众多小型旅行社的经济实力和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业主对行业和自身未来发展的理性预期。在利润率方面,我国以经营国内旅游业务为主的众多中小旅行社多为二类社和三类社。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资料,1994年这两种类型旅行社的平均利润率不足8%,1995年约为5.4%,而为数众多的三类旅行社1995年的平均利润率更是下降到4.24%。这些资料反映的还只是税前利润,如果再扣除所得税,则这些旅行社所剩净利润更是微乎其微了。有限的接待量和低利润率现象的并存充分说明了当前中小旅行社经营的艰难局面。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从旅行社自身因素来看,绝大多数中小旅行社人、财、物力有限,而其经营活动却涉及从产品设计开发到旅游接待的各个环节。这种经营的多环节必然造成每一经营深度的不足。浅层次的产品开发直接影响其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促销的乏力使得很多国内游客对旅行社的服务缺乏了解,对利用旅行社能获得的价格实惠及其它便利半信半疑,最终使得国内旅游者对旅行社的利用率偏低,市场范围狭小;接待的不周更是造成或强化了社会公众对旅行社的不良印象,减少了回头客和其它顾客来源。旅行社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求生存,必然举步艰难。

(3)旅行社业恶性价格竞争盛行,市场秩序混乱。国家旅游主管部门1985年对旅行社类别的划分和对旅行社业务范围的规定,其初衷或许在于通过这种形式的分工来起到规范市场和保证产品质量的作用,而在我国旅行社业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二类社比例失调造成二类社业务量明显不足,致使许多二类社为谋求生存而违反国家规定超范围经营,直接在海外招揽客源。在此期间,国家主管部门在执法方面的乏力,使得这种现象迅速蔓延,而部分一类社贪图蝇头小利,通过为二类旅行社代办签证通知赚取不义之财的做法无疑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致使许多三类社也开始从事外联和国际旅游接待业务。除此之外,这种现象的出现和普及无疑也包含着旅行社实业界对我国以水平分工为基础、以各种特许经营权为特征的旅行社人为市场分工模式的否定。10月国务院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条例》,对我国旅行社管理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调整,但单就对旅行社类别进行的调整而言,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可以说这只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即只是取消了曾经对我国旅行社市场秩序干扰最大的二类社,然后根据剩余两类旅行社的业务分工情况更名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水平分工的基础和特许经营权的特征并未改变,其未来的运转结果很可能会重蹈历史覆辙。如此看来,人为的市场分工模式未被也难被业者所接受,行业中某种有效的自然分工体系又难以形成,加之为数不多的几个行业组织极其有限的约束力及其在管理权威方面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出现当前这种市场混乱的现象自然也是难免的。旅行社市场混乱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以削价竞争为主的旅行社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削价竞争是行业市场机制不成熟、同时行业内缺乏有效的规范准则的集中反映,它使参与者大伤元气,非参与者经营更加困难。竞争的结果不会刺激产品质量的改进,而是导致质量被忽视,无意保证质量或无力保证质量,使旅行社卷入另一种形式的恶性循环。除以上几个问题与我国当前旅行社的经营体系直接相关之外,行业内许多其它问题的存在也与目前的经营体系有很大的联系。如旅行社产品的重复雷同,旅行社促销能力尤其是海外促销能力薄弱和旅行社总体接待能力低下等。其中,旅行社产品的重复雷同是我国旅行社业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旅行社产品由于缺乏诸如商标权、专利权这样的进入限制[2],又无太多技术障碍可供保留和垄断,使得一些有开发能力的旅行社一旦开发出某种能够迎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众多中小旅行社便一哄而上,竞相模仿或参与经营,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有实力的旅行社向深度开发和促销产品的积极性,而一些既缺乏必要的硬件设备,又不具备藉以保证接待质量的“软件”基础的中小型旅行社的存在必然会降低旅行社的总体接待力量。

二、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目标模式

如前所述,我国现行的旅行社经营体系造成了众多难解的问题,而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也已经得知,目前我国旅行社业的行业特点是以三类社为主体的小规模旅行社占绝对多数,但我们并没有否定少数大规模旅行社的存在。

事实上,正是为数有限的大规模旅行社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上升,但它们却不能改变行业利润率逐年下降和我国旅行社业正逐渐成为一个低利润行业的事实。此外,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其基本合理的地理分布特点。有鉴于此,我们认为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势在必行,考虑到行业当前的现实,同时考虑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旅行社业将要面临的国际竞争态势,我们认为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方向是通过对现有旅行社的改造、分化、组合以及增设等方式实现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和小型旅行社通过代理制形成网络化的目标模式。

(1)大型旅行社集团化。在我们设想的目标模式中,大型旅行社所要解决的重心问题是规模经济问题。根据这一构思,我们应使目前约占旅行社总量1%强的规模较大的旅行社通过合并、兼并或其它方式重新组合,形成一定数量人、财、物一体化的紧密型旅行社集团。旅行社集团的构架可以承袭现行一些大社采用的总社和各热点地区分支社的形式,但总社和各分支社在人、财、物等资源上应是一体的,组织管理采用集团企业的管理方式。从微观角度讲,这种旅行社集团有利于真正发挥其在采购、预订、营销、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获得规模经济;从宏观角度讲,这些有限的大型集团企业的存在可以引导和稳定市场,克服旅行社市场因过度分散和紊乱造成的问题。在我们讨论建立的目标体系中,大型旅行社在实现集团化之后,其基本业务包括3方面,即产品(特别是适合大众旅游市场的标准化旅游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和旅游接待,而销售业务(这里限指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则主要由数量众多的中小旅行社代理。这些举足轻重的旅行社集团把全部资源集中于三块相互联系的旅游业务中,势必会提高自身和整个行业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的力度,提高总体接待质量,同时还会因为避免了很多分散的重复劳动和相应的不规模竞争而减少资源耗费。

(2)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大型旅行社在整个市场内通过重新组合实现集团化之后,市场上一些中等规模的旅行社(不排除一小部分小型旅行社)应相应调整其经营方向,避开其在经营标准化产品方面的比较劣势,实现专业化经营,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定细分市场旅游者的需求。中型旅行社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所经营的产品上。与旅行社集团凭借自己实力通过经营标准化产品达到规模经济的指导思想不同,中型旅行社应针对某些细分市场,对某些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形成特色产品或特色服务。在我们的目标体系中,中等规模旅行社的专业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理性化选择:专业化经营集成本优势与产品专业化优势于一身,解决了这类旅行社因规模较小形不成规模经济、因而也难以直接与旅行社集团竞争的问题。而对行业来说,专业化的特色经营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中型旅行社的`专业化开发会使旅游产品更加多样化,从而增强旅游产品的总体吸引力。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专业旅行社可以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实现联合。联合以前,各单体连锁社可能规模不大,但连锁经营是把这些中小规模旅行社的力量集中起来,使其可以像旅行社集团那样拥有在产品开发、采购和促销等方面的优势,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规模经营,符合利用规模经营提高低利润行业经济效益的原则。当然,由于受单体旅行社规模的限制,连锁社所经营的产品类型不可能太多,而只能是专业化和特色化的旅游产品。

(3)小型旅行社通过代理实现网络化。与大型旅行社实现集团化、中型旅行社实现专业化和连锁经营相适应,我们设想的目标模式对众多小旅行社的调整是通过内部改造或增设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网络化,成为旅行社业面向旅游者的窗口。旅行社的网络化实际上是由旅游需求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在我国也将日益普及,其结果是旅游需求可能在任何一个地方产生,为了便于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旅行社营业的场所必须广泛设立于消费者便于购买的所有地方,即所谓的网络化布局。我国旅行社的网络化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与代理制联合起来,即通过代理制来实现网络化(这里的网络化还包括旅行社之间的业务联系这层含义)。代理制的实现要求将绝大多数的小旅行社改制为代理社,代理社不从事产品开发,也基本不拥有其它接待设施,其业务是专门从事旅游产品的代理销售,因为网络化的意义实际上等同于旅行社把销售触角伸向产生旅游需求的每个角落。前述高度集中的集团化经营方式无疑会满足这一要求,因为旅行社集团如果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实现广泛布点无疑会大幅度提高其经营成本,而且会加大控制难度和经营风险。现有众多小旅行社如果能够实现向代理社的转变,就可以避免原先“小而全”的建制和业务上面面俱到而又面面不到位的矛盾,使其彻底摆脱举步艰难的局面。与此同时,代理社代理销售旅行社集团和专业社的产品还可以让那些被代理的旅行社集中资源,专心致力于产品的开发、促销和旅游接待业务,进而达到通过这种专业化分工和更深层次的合作实现旅行社业规模经营的目标。代理社可以只代理销售某一旅行社集团的产品,但更常规的做法是代理社根据自身和市场情况选择销售多个旅行社集团和专业旅行社的多种产品,这实际是一种超级市场式的销售方式,它便于旅游者的充分选择和购买。这样,除了在佣金和销售提成的制度下代理社本身具有较高的销售动力之外,还可以有效促进被代理社之间的竞争。综上所述,我国现行旅行社经营体系存在许多难解的问题,众多的旅行社在这种经营体系下呈经营维持状态,已挣扎了多年。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步伐的加快,旅行社将面临更为成熟的竞争者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旅行社的经营体系向着更有利于竞争和发展的模式调整已成为必然。另一方面,我国现行旅行社业的基本特点,即大、中、小旅行社并存,大型旅行社数量少而规模和市场份额大,中小旅行社数量多、比重大而又有着合理的地理分布,为旅行社经营体系朝着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和小型旅行社网络化的目标模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注释:

[1]1910月国务院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对我国旅行社分类办法进行了调整。目前,国家旅游局正根据新的分类办法对现有旅行社进行类别调整,尚没有公布相应的统计资料。因此,文中与旅行社类别有关的分析只能暂时基于类别调整前的统计资料。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群建设探析 篇6

【关键词】 课程群;课程群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0-02

一、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旅游业集团化、国际化的高速发展,对旅游管理人才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开始从“精一门”转向“通全面”,教学目的也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就业去向也更加强调宽口径。在这种大背景下,很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相继将课程内容与学时进行大量缩减,这种做法使得课程设置出现孤立现象,在这种课程设置方式下,教师只负责主讲1-2门课,注重单门课程的深挖、细化和完备,不关注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不同课程老师之间沟通比较少,各自完成教学任务,专业所需知识难以系统化;课程设置的属地现象导致课程间界限分明,知识相对封闭,课程内容重叠、陈旧,课程之间难以相互支撑,前承后续,这样一来,大专业知识链条被割裂成知识碎片,学生学习起来往往顾此失彼,对专业知识难以形成宏观体系的概念,导致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而且无法有效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设置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课程群建设有利于课程之间知识的融合,将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关联、课程内容相互衔接紧密的课程进行重新规划、整合,形成一个有机课程群体。

二、课程群的界定

我国最早提出课程群的是北京理工大,1990年,北京理工大学在“在课程建设中应当以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为目标”课题中首次提出“课程”一词,此乃课程群的早期称谓。此后国内许多学者对课程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讨。以龙春阳、吴开亮等为代表的学者从课程间的关系对课程群进行了研究,龙春阳在《课程群建设: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一文中指出:课程群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理论指导,对教学计划中具有相互影响、密切联系、互动有序的相关课程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和整合构建的课程集合;吴开亮在“关于高师院校课程群建设的探讨”一文中指出:课程群是以一门以上的单门课程组成的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课程间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相互照应的连环式的课程群体。陈文山从课程系统论的角度对课程群进行了研究,他在《组建课程群打造学科优势》一文中则指出:课程群是在内容上具有密切相关、相承、渗透、互补性的几门系列课程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并配备相应的教学素质,按大课程框架进行课程建设,进而获得整体优势,打造学科优势。另外一种观点是建立在学科专业与课程基础关系之上的,如范守信在《试析高校课程群建设》一文中指出:课程群应该是指从属于某个学科、相互之间有着合理分工、能满足不同专业教学要求的系统化的课程群体;李慧仙在“高校课程群三论”中指出:课程群是为完善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而将本专业或跨专业培养方案中若干门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而成的课程体系。张瑞民从课程群建设的框架设立,层级关系,课程群内容等方面对课程群建设进行了论述。李慧仙对课程群的评审指标和评审程序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尽管我国许多学者对课程群的界定和研究有所不同,但至少有以下几点是可以肯定的:一、课程群的建设课程应当包括3门或3门以上的课程;二、课程群应当有一个共同的培养目标;三、课程群应当属于某个学科或某个专业,至少是二级学科;四、课程群所含课程之间具有相互关系的一个有机整体。旅行社经管理的课程建设也不应当将眼光关注在一两门课程的建设和修改上,应当以旅行社经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手段和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将重心放在课程之间内容的整合上。从专业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培养目标定位,职业发展趋势入手,对课程建设进行宏观设计和规划,将内容上具有密切关系、相承、渗透、互补的课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相互贯通、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旅行社管理课程体,从而达到适应当今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群结构分析

当前大部分旅行社管理培养方案中课程基本上是以模块化进行设计,包括:必修课、限选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又包括公共能力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六个小模块。可归入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群的课程共十门,包括三门专业基础课,三门专业课,四门专业核心课,具体如表1:

从表1中看出,原有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的设计不能体现出各课程间直接的关系,每门课程的设置只是根据其课程性质和培养目标设置成核心课、专业课或基础课,但由于不同的教师担任不同课程的建设,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造成个课程间知识的重复,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扰,有的在知识在两门课程都要学,有的知识所有课程中都没有。例如导游业务、模拟导游和出镜领队业务三门课中都包含有游客日常事故处理的知识部分,管理学、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都有激励知识点,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市场学都有市场调研知识的讲解,这些不单单是造成了学时的浪费,而且达不到课程整体优化的效果。

旅行社经营管理是一个实操性很强的专业,其人才的培养应当以基本理论知识为支撑,以技能训练为手段,以能力培养为目的,在此理念基础上,对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群进行重新调整,将模拟导游、出镜领队业务和导游业务合并成一门课导游操作实务,旅游产品设计和旅行社业务操作实务合并成一门课,导游实务操作、旅行社业务操作实务、管理学、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市场学,删去中国出入境旅游地概括,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放在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结合旅行社特点讲解,调整后的课程及课程关系如下: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调整后的课程群,形成了一个以管理学、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市场学作为基础理论知识支撑,以导游操作实务,旅行社业务操作实务为技能训练,以旅行社岗位实训为能力培养的完整的课程群体系。新方案按课程群将原有的十门课合并成五门课,并增加了旅行社岗位实训环节,这些调整丰富了课程群的层次,去掉了课程间的重复内容,与培养目标更为契合,从课程设置结构上达到了最佳的整体效果,在课程的建设中,课程群中所有课程一个教学团队共同建设,一起确定课程性质,探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这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可以透彻讲述本课程知识,而且能照顾到其他课程的内容,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更加清晰而高效。

四、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群建设关注点

1、注重课程群建设的融合性

现行的旅行社课程设置当中,大部分单科性课程较多,课程内容过细,课程培养目的过于狭窄,相互关联的综合性课程较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科知识的遗忘会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教师在授课中,为了保证其授课质量,需要进行重复讲解,授课内容重复。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群建设过程就是要在旅游管理专业诸多课程中将与旅行社经营管理有关的课程列出来,对各门课程重叠、过时的内容进行删除,对同类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调整课程性质授课方式和考核方法,以此进行各课程的重新建设,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核心将各课程融合在一起,实现课程群的有效融合。

2、注重课程群假设团队完整性

现有的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群的课程不仅属地性强,相互间关联性弱,共享性差,而且多为理论性课程,各门课程的实验和实训缺乏统一协调和规划,教材建设滞后,教学内容陈旧。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群的建设与设计应当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避免课程设计与当前岗位实际需求相脱节,有效保证课程群整体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课程群建设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团队结构,不仅要有学校教师,还要有企业专家,不仅要有科研型人员,还要一线课堂教师,引入课程群负责人制,在负责人的统一协调下,统筹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设定,技能手册的编写等工作。

3、关注课程群建设的特色性

在对现有课程的分解和融合过程中,应当从专业建设的高度着眼,有效整合师资队伍、实验室、教学内容、实习基地等资源,如创建符合旅行社实务模拟操作实验室,在使用同时教材的同时,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教学手册、实习技能指导手册等,另外对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提高教学效果,切合人才培养目标,将课程群建设落到实处,体现专业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李慧仙.高校课程群三论[J].煤炭高等教育,2006,(4)

[2]范守信.试析高校课程群建设[J].扬州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3,(3)

[3]郭必裕.对高校课程群建设中课程内容融合与分解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5,(2)

[4]应用型本科数学基础课课程群建设的探讨[J].现代教育,2015,(16)

旅行社的网络经营 篇7

一、旅行社经营管理的内涵

旅行社主要是企业招徕以及接待国内外各地的旅游者,并合理的,科学的组织相关的旅游性活动。旅行社的主要内容,就是接待与招待来往的旅行者。为他们提供系统地,具体的,细致的服务。比如,在此过程中,为旅行者提供酒店服务,机票订购,旅游的路线安排等等一系列的事情。

(一)旅行社经营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旅行社的经营管理,主要是指旅行社在为旅行者提供服务,同时发展自身的同时,通过建立一系列的规划部署以及运营计划,来提供优质的服务。既要给企业的发展制定相关的发展规划,同时也要给旅行社的员工提供必要的运营方向。

(二)旅行社经营管理的特点

1、经营管理的综合性

旅行社对旅游者的服务过程是方方面面的,基本从旅行者的吃、住、行、游、购、娱,以及交通等等种种问题。也就是说,旅行社对旅游者的管理是具体到各个方面的,因此,也就具有综合性。

2、经营管理的文化性。

旅行社的经营管理是具有严格的文化性的。比如,导游的工作更是要求要有相对较高的文化知识。在招待游客,带领游客参观景点时,导游的工作,就是要向游客讲解景点的相关文化知识,让游客对旅行生活有更系统的感悟与理解。

3、经营管理的原则性

旅行社的经营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原则性。因为这些工作本身就是为大众服务的。所以就要求所对应的经营管理工作也必须以大众的需要为目的。因此,也就要求工作的严格合理性与原则性。旅行社不能为牟取别样的利益而丧失原则,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按规矩办事。

二、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对旅行社的需求

(一)目前旅游业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旅游业的发展也更上一层楼。在此之中,旅游业旅行社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我国的疆域广阔,横跨的地域广,纵跨的纬度范围广,因此,拥有及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江南水乡和西北风情并存。所有的这些优美的风景,都为我国的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中国对世界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再加上我国各地区旅游交通线路的持续开发,以及旅游景点的陆续开放,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也越来越占据较多的比重,并对中国的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的出境旅游与入境旅游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国家和政府根据我国现行的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并因此而判定,到本世纪二十年代之后,我国应该会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大旅游国家。

(二)对旅行社的规模需求

旅游业的发展,对旅行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旅行社作为一种载体,是发展旅游业的必经之地。目前,我国的旅游业日益繁荣发展,对旅行社的发展规模也逐渐有了新的需求。由于目前我国的旅行社大多是中小型旅行社,因此,还不能完全满足现行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所以,也就要求我国目前的旅行社能够大规模的发展,提高旅行社的战略范围,扩大旅行社的社会影响力。

(三)对旅行社的质量需求

国家与社会的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也就同时提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因此,除了衣食住行等等基本的生活需求外,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要求更高水平的服务型需求。这也就是为什么目前我国旅游业对旅行社的质量要求严格的最主要原因。旅行社只有提高自己的水平与质量,才能更完美的为旅行者提高优质的服务。在服务型领域,只有赢得大众的信任与任何,提升自己的社会形象,塑造优秀的品牌信誉,才能为自身的企业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同时,也才能为我国的旅游业的深远发展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

三、旅行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国内旅行社的不断发展与持续进步。但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东西或事物是绝对完美的。正在发展中的旅行社也必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设计到旅行社的方方面面。

(一)管理水平低

目前,在我国的旅行社的经营管理工作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旅行社的管理水平较低。在现行的旅行社的管理人员中,很少有人员是真正受过专业的管理知识的训练的。因此,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水平较差,再加上旅行社内的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水平有限,专业能力较差。也就导致了目前旅行社行业内的整体的管理水平低下的现状。这个问题,目前严重影响旅行社的经济管理工作,也就制约现行旅行社的进一步发展。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及早解决。

(二)社会形象差

人们的出行大多路途遥远,再加上对目的地的不熟悉等原因,往往会选择旅行社这样一个服务机构。但是,现在我国的旅行社的状况百出,已经不太能够赢得人们的足够的信赖,现在有很多的人们的出游,往往会选择去农家居住,或是自驾游,或者是三五朋友结伴而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社会秩序稳定,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有能力支付旅行资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旅行社的信誉不断受到影响,社会形象变差。有不少旅行社打着服务行者的招牌,却在暗地里投机取巧,收取昂贵费用,或是敲诈游客。因此,也使得人们对旅行社的不信任的态度加剧,进而严格影响到了旅行社的发展。

(三)服务水平不高

旅行社的服务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旅行社自身对社会的态度。首先,旅行社的内部在整体上,就缺乏对旅游业的完整认识,认为游客的需求繁多,任务繁杂,对于自身来说只有无尽的麻烦,因此,也就丧失了认真服务游客的态度,造成了服务水平较低的问题。其次,是因为工作人员缺乏长期的,完备的服务教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旅行社的服务水平的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的服务水平较低,自我提高与完善缺乏,也严重影响旅行社的整体的服务水平的质量,进而制约旅行社的长足发展。

(四)发展规模小

目前,我国旅游业的显著的发展特点,就是旅行社的发展规模较小。当然,这是一个属于旅游业全行业的整体的问题所在,因此,原因不能仅仅从旅行社的自身出发。当前,我国旅行社业的特点就是大者不强。一言以蔽之,也就是总数多,但是规模小,集中程度低。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疆域辽阔,旅游景点不聚集,分散在国内各个地方。因此,相对应的,旅行社的建造也就因地制宜的分散在国内各地,不集中,并且分散严重。再加上各地区的地方保护主义的长期存在等等原因,导致了目前我国旅行社发展规模较小的现象。

(五)使用传统的营销方式

意见商品的销售成功与否,是跟多种因素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影响的。目前我国旅行社的社会信誉差,发展规模小,服务水平低下等等问题的存在,跟旅行社的营销水平较差有莫大的关系。现行我国旅行社还是依据传统的营销方式,即自己坐等生意上门,而不主动推销自己的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媒体力量日渐深入,广告传媒的影响剧增。但是,能够真正利用社会媒体力量来宣传自我,营销自我的旅行社少之又少。除却广告宣传的费用昂贵,旅行社的资金缺乏之外的原因,还有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旅行社的宣传意识没有提高,对自我宣传的认识不够。因此,也就导致了目前旅行社的营销方式落后,影响旅行社的深远发展的问题。

四、解决措施

目前,我国的旅行社的经营管理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亟需认真看待,并及时解决。

(一)规范旅行社经营管理的制度

针对旅行社中存在的一系列严重问题,旅行社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规范旅行社的经营管理的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就会直接从决策上抑制企业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因此,旅行社要根据当前我国的旅游业的发展规模与特点,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在此过程中,需要旅行社高层管理人员对当前市场的绝对正确的认识与分析。当然,非常必要的,就是旅行社要聘请拥有专业管理水平与技能的管理人员。只有逐步完善旅行社的经营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为旅行社谋求更加长远的发展。

(二)改善社会形象,提高信誉口碑

旅行社的社会形象差,信誉问题严重,最主要的就是因为目前行业内的投机取巧行为过多,以及旅行社的自我约束力较差而导致的。因此,目前,我国旅行社要做的就是积极改善自身的社会形象,提高信誉口碑。严格约束自身的行为,规范对游客的服务水平,提供优质的服务,积极维护旅行社的社会形象。

(三)培训员工,优化服务水平

现在旅行社行业内,对招聘的员工的要求虽然较高,但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规范。因此,在旅行社内部,要积极组织必要的培训活动,聘请专业的讲师开展主题活动的讲座,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关于服务水平的培训。并且要进行相关的检测试验,选择合格的优秀员工加入旅行社。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升旅行社的服务水平。

(四)扩大市场影响力

旅行社的营销方式落后,采取传统的营销方式发展企业。因此导致旅行社的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日渐薄弱。因此,在现行条件下,旅行社要利用媒体技术的能力,积极的宣传自我。加大对广告,赞助活动等的资金投入,确立旅行社自身的发展规划与合理的战略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提高社会影响力。

五、完善管理对旅行社的意义和对旅游业的影响

(一)对于旅行社来说:

1、提高经营水平,提升信誉形象

对于旅行社来说,健全与完善旅行社的经营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旅行社的经营水平,规范自身的管理工作,提升社会形象,树立良好的口碑信誉。

2、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发展规模

完善经营管理工作,管理水平得到完善,旅行社的服务水平就会得到提高,客户也会因此而增多。有助于旅行社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同时利于扩大规模。

(二)对于旅游业来说:

1、提供就业机会

我国的旅游业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渐兴盛与发展的。旅游业的繁荣,极大的需要相应的旅行社的规模与质量程度的更大幅度的提高。旅游业作为一种服务行业,自然,需要更多的优质的服务人才的诞生。这样,势必会对当前的人们提供一个可见的就业导向,也因此会推动人才的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因此,现行对旅行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的完善,有助于提供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就业。

2、促进旅游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新世纪的到来,使旅游逐渐成为人们非常重要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经济活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利益提高。因此,也推动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而旅行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的完善,有利于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让人们享受更大程度的福利,因此也会加强对世界各地的人们来中国旅游的吸引力,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

小结

旅行社在旅游旺季的经营策略分析 篇8

1.1 市场营销方式比较单一

开发出来的新线路往往会被多家旅行社复制, 这就造成旅行社在旅游旺季市场营销中失去了特色, 市场营销方式就会看起来比较单一。比如, 现在无锡的旅游市场已经开始火爆了, 很多旅行社去开发学生春游市场。这样, 相应的线路就应运而生。这个时期, 一日游居多。像某旅行社昨天开通了上海野生动物园一日游, 今天就有别的旅行社也开通了上海野生动物园一日游。

1.2 旅行社的旅游旺季市场营销侧重点渐渐从地接旅游转向组团出去旅游

由于近年来旅游市场上, 地接旅游担负着沉重的购物压力, 也就造成了地接旅游相对组团出去旅游的市场是比较混乱的。旅行社在旅游旺季市场营销中从承接地接业务转向组团业务, 特别是一些大的旅行社。如无锡中旅、无锡国旅、无锡青旅等等。

术是人们精神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生活形态, 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红色旅游一直给人以沉重、庄严的感觉, 而融入时尚艺术的红色旅游则极具艺术品位和时尚气息, 从而赋予红色旅游新内涵。

以红色旅游区的服饰类旅游纪念品为例。现在市场上的服饰类旅游产品设计, 大都缺乏时尚感、艺术感, 与现代生活方式、现代审美相脱节。红色旅游区的服饰类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应关注服装的艺术形式和流行趋势, 使产品的造型、材质、色彩、零配件等元素与艺术品位、流行韵味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兼容性, 既有地域特点、红色特性又有时尚、艺术感, 这样的产品才能给人带来刺激感、新鲜感、愉悦感和满足感。因此, 红色旅游区服饰类旅游纪念品设计不仅要反映产品的材料价值、加工工艺的价值, 更应反映出地域文化价值和红色精神价值与艺术品位和时尚气息的价植, 既要有传统的继承性又要有时代的创造性。

3.4坚持时尚互动, 强化红色认知, 赋予红色旅游新体验

时尚互动是参与时尚活动的双方形成的一种互动。时尚互动改变了红色旅游单调的感受形式, 其强烈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将使红色旅游变成快乐之旅, 从而赋予红色旅游新生命力。

大型互动栏目《红色大篷车》, 是江西红色经典频道集中优势资源, 重金打造的一支媒体舰队, 其宣传口号为:“走街串巷进社区、乐安与您随心互动, 上山下乡到村镇、笑飞与您尽情欢乐;江西电视

1.3 旅行社在旅游旺季的市场营销方式偏向派工作人员去跑线路、跑业务

市场营销的方式也呈现了多样化。除了通过旅行社的门市部收集客源, 还会派工作人员到各企事业单位去拉业务。同时派工作人员到本市以外地区的旅行社、景区、酒店等等进行市场营销。

1.4 加强旅游旺季市场营销的力度

现在旅行社结合市政府、旅游协会统一起来, 加强旅游旺季市场营销的力度。如徐霞客国际旅游节, 还有吴文化节和整个无锡市旅游日。这种营销体系促进了旅游的发展, 也扩大了旅行社旅游旺季市场营销的范围。

1.5 旅行社的旅游旺季市场营销体系出现了分化

很多大的旅行社将自己所属部门逐个承包了出去, 这样从外在看来是一个整体, 但事实上是多个独立经营的“小公司”。也有很多挂靠在大旅行社旗下的小门市部门。

2 旅行社旅游旺季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盲目降价的问题

很多旅行社把降价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 去争取客户。这样的做法, 使很多游客有了第一次的出游经验, 就不再相信旅行社了。现台红色经典频道《红色大篷车》百姓家门口的欢乐大舞台, 民乐则国安;没有距离的舞台、没有门槛的参与, 没有阻碍的互动, 面对面的快乐、面对面的惊喜。”《红色大篷车》走入城市, 农村, 学校, 军营, 模仿秀, 群艺表演, 益智游戏, 放映露天电影, 实现与普通观众的全面互动。低门槛, 广参与, 高频次、主题化, 一个游动的、广泛参与的平台、一个走遍全省的主题策划活动, 一场经典电影将汇集成一个欢乐的海洋。同时《红色大篷车》还给红色旅游造势, 使红色旅游在不知不觉中与时尚接轨。在红色旅游中适当增加一些时尚互动活动, 将给红色旅游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

参考文献

[1]付美蓉.体验经济背景下红色旅游发展模式探讨[J].江西社会科

学, 2005 (9) :147~150.

[2]刘捷.红色旅游发展要符合旅游经济规律[J].中国旅游报, 2005, (3) .[3]程斌.体育旅游产品的结构与特征研究[C], 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

会议文集, 2005, (7) .

[4]尹晓颖, 朱竑, 甘萌雨.红色旅游产品特点和发展模式研究[J].人文

地理, 2005, (2) .

[5]李盛霖.统一思想扎实工作推进红色旅游全面发展[J].旅游调

研, 2005, (3) .在的旅行社报价可以看出是远远低于成本, 例如无锡到香港双飞游得行程报出了900元, 这个价格就是机票也不够啊。但是在旅行社竞争的结果下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你说他傻吧, 其实他比谁都聪明。这种情况还是有利可图的, 客人可以去购物啊, 自费什么的啊。先不管旅行社的这种做法合不合法, 如果长期用这种营销策略去做, 只会损坏旅游企业的自身利益。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

2.2 市场营销水平较低, 科技含量低

缺乏高质量、高品位的旅游营销策略。没有高科技的旅游营销支持, 会制约旅游业的规范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大部分旅行社至今仍采取传统的关系维系式来招揽客人。现在的旅行社的日常业务还是多靠电话传真的使用上, 涉及互联网的业务还是严重不足。不过有做得很好的, 携程网就做得很成功, 被称为最大的旅游批发商。旅行社还是要多向这些先进学习的。在信息化膨胀的时代, 要时刻准备着, 机遇到来决不放过。

2.3 旅行社的营销中存在一些违背法律的情况, 通常暗操作是造成市场混乱的原因之一

有很多旅行社在有关宣传资料中进行虚假宣传, 或者服务和资料上规定的有着天壤之别。有些业务员为了拉到业务, 不惜向有关单位或个人进行贿赂。这种做法损害了企业本身的形象, 扰乱了社会的公平竞争制度, 使得很多大的旅行社宁愿多做组团, 少做地接。现在很多旅行社为了快速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 旅行社出现了搞个体承包经营的, 这样的直接后果是损害了客人的权益, 坏了自己的名声。

3 旅行社在旅游旺季的市场营销对策

3.1 要将旅游产品的价格规范化

要将旅游产品的价格规范化, 要有一个价格标准, 确保旺季旅客购物的欲望不因物价的飙升而放弃购买。虽然现在是市场经济, 但是产品的价格也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能因为旅游旺季劳动强度大而提升物品价格。加强旅游新线路产品开发, 要提供质量价格相符的服务。不能一味追求高档服务, 要进行适当的服务, 这样的营销模式才不至于形成恶性循环。

3.2 旅行社要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 要提倡文明旅游

要确立一种环保意识。要想搞好旅游, 环境是最重要的。有着优良的环境是一个区域对外宣传的最好的名片。像杭州西湖改造工程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良好的环境让杭州在国际上都享有盛誉。优良的环境条件就是杭州对外最好的宣传, 近年来, 杭州采取了多种营销策略。杭州市市长取消了西湖游览的门票, 来增加整个城市的收入。一个很大胆的构思, 但是它成功了。这种创新式的营销策略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对于旅行社来而言, 很多的旅游线路是需要去深挖、要去创新的。要不断在竞争中求生存, 树立自己特色的品牌。树立品牌营销策略, 能使自己的旅游产品很好地外销。

3.3 积极进行旅行社营销创新

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旅行社的营销创新不但包含观念、理论、策略等核心内容, 还体现在产品、技术、方法、组织、人才等多方面。要注意研究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切实针对市场发展变化趋势, 制定适合本公司的中、长期规划。根据客人的旅游消费心理, 去开发有深度、有潜力的线路, 不断推出有特色、经济效益显著的营销策略, 积极应对旅游旺季带来的各种压力。

3.4 旅行社要加强对客户的维护

旅行社可建立专门的客户网并对老顾客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回访, 或组建会员俱乐部鼓励老顾客参与本社的相关活动, 还可借鉴会员积分制等各种手段来巩固顾客对本旅行社品牌的忠诚度, 提高旅行社营销服务质量。

4 未来旅行社旅游旺季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4.1 互联网营销将要成为旅行社旅游旺季市场营销的主要方式之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 互联网的普及速度很快。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 人们都开始了解到互联网的便捷。所以, 各大旅行社旅游旺季在网络上进行旅行社产品的营销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节省了金钱和精力, 而且把旅行社的产品在网络上更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还能积极减轻旅游旺季带来的各种压力。这样, 通过互联网可以使整个操作程序更加快捷, 还能使游客在旅游产品中慢慢去选择自己适合的产品。这样发展下去, 整个操作就会越来越规范, 旅行社在旅游旺季时的压力也就可以适当减轻了。整个服务的质量就会有所改善, 客人的满意度就会大大提高。

4.2 旅行社在进行产品的宣传时, 也要加强环保的宣传

我们旅行社应该对环境保护进行宣传, 去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市场营销环境。我们要积极努力地使旅行社旅游旺季的产品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品, 要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 要发掘自身产品的深度。

4.3 在市场营销中要进行旅行社的品牌树立

良好的品牌形象将会使人们信任你的产品、你的服务, 这样, 人家才会放心把外出旅游的事去交给你做。旅行社要去积极地联系当地政府, 如旅游局等去筹办一些国际活动, 要积极创新旅游活动内容和形式, 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项目, 让旅游旺季给旅行社带来更多的经济财富。这样将会给当地的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才能推动当地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

综上所述, 各地的旅游发展处于一个膨胀的时代, 发展速度快, 但是在旅游旺季的发展很不稳定。如果不加以约束和规范化, 那么是很可怕的。旅行社必须用科学、先进的旅行社旅游旺季市场营销来武装自己, 从而促进自己迅速朝健康有序的轨道高速发展。中国加入WTO使中国的旅游市场融入世界旅游市场竞争当中, 这就要求我们更要积极研究旅行社旅游旺季市场营销, 把现代先进的旅行社旅游旺季市场营销理念引进旅行社, 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大力发展网络营销, 同时要加强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的结合, 促使中国的旅游市场尽快走向成熟。旅行社只有抓住好今天, 才能更好地把握好未来。

摘要:中国旅游业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 形成了激烈的旅游市场营销竞争, 特别是在旅游旺季的时候, 面临这种现象, 研究旅行社旅游旺季市场营销策略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实地调查, 分析了旅行社旅游旺季市场营销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并阐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旅行社,旅游旺季,市场营销

参考文献

[1]戴斌, 杜江.旅行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旅行社的网络经营 篇9

我国很多学者将品牌及品牌战略理论应用于旅行社品牌经营战略的研究。朱蕴波 (2003) 《旅行社品牌管理研究》指出旅行社应采取企业品牌加产品品牌的战略模式, 并对如何培育旅行社品牌资产进行探讨。张婷 (2004) 《对我国旅行社品牌经营模式的探讨》在对我国旅行社品牌管理经营模式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旅行社品牌利润驱动论和品牌经营管理链的经营模式。宋一兵等 (2006) 《旅行社品牌战略的实施与经营》采取SWOT分析法分析旅行社品牌经营的现状和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上述研究成果, 大多是以全国旅行社为整体进行研究或者以某一个旅行社为视角来研究, 而本文以南昌市的旅行社为研究对象, 以期对南昌市旅行社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2 南昌市旅行社行业品牌经营的现状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南昌部分旅行社已经意识到了品牌经营的重要性, 品牌在旅游者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南昌亚细亚旅行社、江西光大国际旅行社等。不仅得到了旅游者的认同, 也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

相比南昌亚细亚旅行社、江西光大国际旅行社, 江西国际旅行社、江西中国旅行社、江西青年旅行社这些老资格的旅行社品牌优势并不明显。南昌旅行社的品牌经营现状:少部分旅行社有一定的品牌影响, 但影响力仅限于南昌市;大部分旅行社品牌经营理念不成熟, 整个旅行社行业的品牌培育环境基础不牢固。

3 南昌旅行社行业品牌经营存在的问题

3.1 品牌创新动力不足

旅行社品牌经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品牌的长远发展要靠不断创新, 品牌涉及的内容广泛, 因此品牌创新的内容非常丰富, 有产品创新、服务质量创新、广告创新、形象创新、文化定位创新等。虽然这些创新很小, 但对品牌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3.2 品牌管理缺乏重视

品牌塑造不可能一蹴而就, 旅行社要保证经营战略的连续性, 必须对品牌战略进行规范有序的管理, 建立相应的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规范, 只有这样才能持续的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提高品牌忠诚度, 才能塑造成功的品牌。

随着南昌市旅行社数量的不断增加, 旅行社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许多小旅行与大旅行社抢客源, 在竞争中打价格战, 缺乏长远的发展目标:缺乏对游客资料库的建立, 即使建立了客户档案, 在实际操作中也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部分旅行社经营不规范, 非法转让经营权, 而承包者的风险较小, 抱着“做得好就做, 做不好就关门, 砸了牌子与我无关”的思想, 这种经营方式最终损坏的是旅行社的品牌。

4 南昌旅行社行业实施品牌经营的策略

4.1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重视旅行社品牌建设

由于政府在我国旅行社管理中起主导作用, 因此要想实现南昌旅行社的品牌化经营战略,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重视、大力扶持旅行社品牌的建设。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整顿规范旅行社市场。通过年检、星级评定、监督检查等多项措施规范旅行社的经营制度, 杜绝旅行社非法承包或转让, 避免低价竞争, 为旅行社品牌建设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组织开展旅行社创名牌活动, 加快南昌旅行社的星级评定落实工作。给予名优旅行社一定的政策及资金上的优惠, 刺激各旅行社不断提升其地位, 并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宣传, 扩大影响力, 增强旅游者的认知能力。

提高行业进入门槛, 在一定程度上淘汰规模小、实力弱的旅行社, 可以减少旅行社间的低价恶性竞争, 净化规范旅行社业市场, 使实力较强的旅行社把有限的精力和资源从“价格制胜”转移到“品牌制胜”上来。

4.2 加强品牌文化建设

旅游企业必须塑造独特的品牌文化来适应竞争, 只有赢得文化竞争优势的企业和品牌, 才能得到顾客的青睐。建立成功的品牌文化必须做到:

树立“员工第一”的观念, 重视对员工素质的培养, 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为员工提供发展的空间, 让员工有归属感, 增强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为旅行社品牌文化的建设做出贡献。

秉承“诚信经营”的理念, 提供优质服务, 在旅游活动中遵守合同内容, 不强制旅游者消费, 不擅自增加或减少旅游景点, 加强对本社所聘导游的监督管理。

持续培育优良的品牌文化, 培育优良的品牌文化, 需要旅行社付出长期的努力。而优良的品牌文化对旅行社意义重大, 是搞活企业、优化管理、实施品牌经营、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是旅行社重要的无形资产。

参考文献

[1]张婷, 程道品.我国旅行社品牌经营管理模式研究[J].社会科学家, 2004 (1) :98

[2]赵立民, 黄菡.我国旅行社品牌创建之理性思考[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 (6) :154

[3]石长波, 张苏毅.旅行社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4

陈光甫的旅行社经营管理思想探析 篇10

一、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的社会背景

我国的旅游业起步较晚, 中国的旅游业在20年代初期还是空白, 少数洋商垄断了中国旅游业, 如当时上海的“通济隆公司”由英国人经营, 美国“通运银行”也在香港、上海等地设旅行部, 还有日本的国际观光局等, 这些旅行部主要服务对象是一些白领华人和外国人。陈光甫曾经留美多年, 酷爱旅游, 1923年夏季, 陈光甫拟往云南旅行考察, 他去一家外商经营旅行社购买船票, 但是船票售票处的外籍职员没有理睬他, 笑语谑声地与一女子交谈, 陈光甫愤然离去。之后陈光甫思潮起伏, 他觉得外国旅行社看不起中国人, 态度傲慢无礼且收费高昂, 因此他要创办中国人自己的旅行社, 这是陈光甫创办旅行社的最早动机。从此, 他开始收集旅行社的相关书籍和资料, 为创办旅行社奠定理论基础。此外, 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还是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让国人及各国人士更多地了解中国, 了解中国的名胜古迹, 了解中国古老悠久的文化, 中国人只有自己健全旅客服务机构, 才能够实现这一梦想, 这也是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又一动因[2]93。

陈光甫于1923年正式呈文北洋政府交通部, 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名义提请代售铁路车票, 并且提请上海银行设立旅行部, 办理旅行业务。当时全国铁路联运会议正在召开, 该案一经交议, 身居要职的铁路洋员就表示坚决反对。他们反对的理由是美、法、英、日等国都已经在华设有旅行社, 没有必要增加旅行社。其背后的目的是担心会影响在华外国旅行机构既得利益。时任交通总长的叶恭绰及各路华员等人竭力支持, 经过一番激烈辩论后这一提案终获通过。1923年8月, 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在上海宣告成立。这家旅行社在当时称为上海商业银行旅行部, 旅行部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在中国旅游史上是值得纪念的日子。

早期的上海商业银行旅行部仅代售沪杭、沪宁的火车票, 随后又与外国多家轮船公司以及南北海运等公司签订客票代办合同, 不久又开始代售京绥、京汉、津浦各铁路火车票。旅行部成立一个月后, 陈光甫决定在杭州设立分部, 之后不久, 又决定扩大规模, 在全国各地一些主要城市添设旅行社分社, 5年间陆续设立分部11处[3]119。1927年, 陈光甫决定旅行部自立门户, 经董事会开会研究, 决定旅行部从银行中分出来, 投资5万 (后增资50万) 申请注册“中国旅行社”。经国民政府交通部核准, “中国旅行社”旅行业执照于1928年1月拿到。中国旅行社继承了陈光甫早在上海银行创办时提出的“服务社会, 抵制国际经济侵略”的行训;将旅行社服务宗旨定位“顾客至上, 服务社会”这一口号, 并确立了二十四字方针, “发扬国光, 阐扬名胜, 服务旅行, 改进食宿, 推进文化, 致力货运”, 中国旅行社就这样走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中国旅行社刚刚成立之初业务比较简单, 主要是以代售国内火车及轮船票以及代售外国多家轮船公司以及南北海运等公司的客票, 中国航空公司成立后, 中国旅行社又开始经营飞机票代售业务。在设立之初旅行社是亏本的, 由于长期获不到利润, 上海银行一些内部人员开始反对这项生意, 但是, 陈光甫却认为, 旅行社赢得了众多顾客的好评, 他要以“服务社会”和“诚信服务”的思想和服务态度赢得市场的认可, 在与洋商的竞争中扭亏为盈。他的“服务社会”的思想最终使旅行社扭亏为盈。

二、陈光甫旅行社的经营管理思想

1. 服务社会的思想。

陈光甫的旅行社经营管理思想来源于其银行管理“服务社会”的思想理念, 他对旅行社的服务要求是: (1) 服务人员应讲究礼节礼貌, 竭诚接待, 要养成一种礼貌待客的习惯, 礼貌是服务社会第一要素。 (2) 服务要讲究敬业精神, 办事仔细, 一丝不懈, 赢得顾客的满意。 (3) 服务要注重第一印象, 衣服当整齐, 面手应清洁, 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工作。 (4) 服务时气氛要热闹, 要迎合顾客心理, 营造一种和谐的热闹气氛。由于陈光甫“服务社会”的思想教诲, 从创立之初中国旅行社就注重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 获得了众多顾客的好评。据载, 1923年10月22日, 全国教育会第九次会议定于在昆明举行, 各省代表前往昆明参加会议均须集中上海, 然后再坐船去香港转越南乘滇越铁路到达昆明。陈光甫觉得教育界人士旅行非常辛苦, 因此, 他致电上海商业银行总行旅行部, 包办各省教育界参加会议人士在上海的车船食宿, 这个举动, 大大方便了各省代表。同时, 他的“服务社会”的思想在这里获得了有效落实, 并获得了各省代表的一致好评。

2. 信用服务的思想。

陈光甫认为:在商业经营上, 信用地位非常重要, 有信用的企业才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 才能够有效地拓展业务;陈光甫所指的“信用”, 其实就如同我们今天所提倡的“诚信”, 陈光甫“信用”思想的形成也启蒙于他的银行业务。他在经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时候, 曾经首推一元开户储蓄业务, 许多人对其做法表示怀疑, 有人持一百面额钞票前来尝试, 要求开一百个存款账户;陈光甫要求属下职员按顾客要求办理, 信守其承诺, 遵守信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由于其诚信行为博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也因此而声名大噪。这种诚信思想陈光甫将其运用于旅游经营中, 效果则更加显著。在诚信服务方面, 陈光甫曾经要求: (1) 来者都是客, 需热情接待, 不管是一元之客, 还是百元之客, 我们都要恭慎款待。 (2) 服务人员要有较高的服务技能, 以保证有较高的服务质量, 特别是在语言能力表达方面。 (3) 带领客人游览时, 导游介绍景点要准确, 要带领客人去最好的地方, 不能胡编乱造搞不诚信行为。 (4) 童叟无欺, 一视同仁, 无论贫富贵贱, 都要和颜悦色, 竭诚招待, 要将“信用服务”作为服务宗旨, 在服务上要使顾客满意。有一次, 他在徐州火车站, 看到一些餐风饮露、宿于车站的“三等客人”等候火车, 心里就产生了建简易招待所的想法。他认为要想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 提高社会信用, 就要有“服务社会”的思想精神, 用这种精神来博得社会的认可, 促进旅行社的发展。

3. 网络化、集团化经营思想。

在陈光甫的旅行社经营管理思想中, “网络化”是指扩大经营范围, “集团化”是指拓展经营项目。为了不断完善旅行社的服务体系, 除经营旅游业务外, 旅行社还经营招待所, 并且发行旅行杂志、出国留学中介、送花、找人、货物联运等, 这种“一条龙”服务体系属于中国最早的“旅游集团”模式, 就算是今天国内所有的旅行社, 也很难实现这种“一条龙”服务体系。陈光甫充分利用其财务优势, 在全国各地设立旅游业务和招待所, 建立独特的“旅游集团”, 自1935年开始, 陈光甫进一步加大了“旅游集团”的投资力度, 并成立了中国旅馆业公司[4]64。他在西安以24万元建西京招待所, 在南京50万元建首都饭店, 在黄山等旅游胜地, 陈光甫也开办了招待所。陈光甫开办招待所的原则之一, 就是一定要设在风景名胜区, 为游客提供更方便、更便捷、更满意的服务。如:张学良“绑架”蒋介石的时候, 蒋介石所住的华清池招待所就隶属中国旅行社。后期蒋介石软禁张学良, 张学良所住的雪窦山招待所也是隶属中国旅行社。他的旅游业务和招待所不但遍布全国许多重要城市, 而且在缅甸的仰光、越南的河内以及印度的加尔各答等地也开设了招待所, 中国旅行社是中国境外投资旅游项目最早的公司。在当时社会环境下, 能有这样的经济眼光以及网络化、集团化经营思想, 不得不让人佩服其发展思路与经营理念。

陈光甫的旅行社经营管理思想高瞻远瞩、目标远大, 他以服务社会为理念, 以信用服务思想为指导, 以网络化、集团化的经营发展思路悉心经营, 使得中国旅行社跻身于世界级旅行社之列, 成为民国史上最优秀的旅游服务企业。从陈光甫首创上海商业银行旅行部, 开始经营旅游业务算起, 到今天已经走过了86年, 制度变迁了, 环境改变了, 但是, 他的旅行社经营管理思想与现代旅游管理思想仍有许多的相似之处, 他为后人积累了宝贵的旅行社管理经验财富, 他的“服务社会, 信用服务”的思想对于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依然有指导意义。

摘要:陈光甫, 民国时期著名银行家, 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先驱。陈光甫的旅行社经营管理思想主要来源于其银行管理的理念。他强调“服务社会, 信用服务”的经营管理思想。

关键词:陈光甫,旅游经营,思想分析

参考文献

[1]易伟新.论民国企业家的经营文化理念[J].江苏商论, 2009 (3) .

[2]王丹莉.陈光甫和他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J].中国金融, 2010 (6) .

[3]薛念文.实用理性超越——陈光甫经营管理思想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 2006 (4) .

旅行社的网络经营 篇11

企业的集团化经营是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运用有效的经营战略以及有效的手段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的一种经营行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就是拥有多少大型的集团企业,大型集团企业的发展能够有效的带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在我国有很多致命的大型集团公司,如中石化、海尔、科龙电器等,不仅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我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大幅度提升。因此,如果我国能够建立一些大型的旅游集团,不仅提高了我国经济旅游的收入以及服务品质,更能提高我国旅游行业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和地位。

1 湖北省旅行社企业集团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1.1 旅行社集团化符合湖北省发展地方经济建设的政策要求

如果将中国比作一个大棋盘,那么,近年来,中央在湖北这个中心区域密集布子,形成了由点到面的国家战略框架。点,即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线,即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开发;边,即由武陵山和秦巴山组成的西部地区纳入国家连片开发战略;角,即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将成为国家战略;面,则是整个中部地区板块效应显现,开始步入崛起轨道。在上述框架下,湖北即将实现国家战略全覆盖。

国家和我省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为我省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良好环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为旅游业发挥“综合产业”优势注入了强大动力;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为旅游业发挥“朝阳产业”优势带来了重要契机;以“两型”社会建设为着力点,为旅游业发挥“低碳产业”优势搭建了广阔平台。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两圈一带”发展战略,强调把旅游业作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重要引擎,进一步确立了旅游业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湖北省旅游“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培育3-5家国内知名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5家以上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行列。

1.2 旅行社集团化契合湖北省地方经济发展的机遇期

截止2012年,湖北省经济总量先后跃上1万亿元、2万亿元两大台阶,生产总值由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9位,进入第一方阵,担起中部崛起战略支点之责。下一个五年,湖北经济总量再翻一番,生产总值将突破4万亿元。站在中部腹地的湖北,以竞进提质、跨越发展的雄心,为助力中国经济注入“湖北能量”,也向世界发出开放发展的最强音。湖北省“十一五”期间的旅游总收入4389.81亿元,接待海内外游客累计6.7亿人次,年增长为25.22%和22.3%。2010年同期接待海内外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了39.01%和45.4%。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9.25%,进一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强。

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旅行社数也应显著增加,这才能契合当前湖北旅游发展的迅猛势头。然而,湖北省旅行社企业目前还处在单纯的数量扩张阶段,导致旅行社的市场环境已从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行业间的竞争程度愈演愈烈,各大中小旅行社为了避免过度竞争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模经济,集团化战略成为趋势性选择。

1.3 旅行社集团化是改善湖北省旅行社经营现状的必然选择

从全国范围上,湖北省旅行社业仍呈现出散、小、弱、乱的局面,接待质量差、竞争能力弱、盈利水平低。在旅行社行业微利局势下,湖北省旅行社业将面临重组洗牌,规模化、信息化、网络化将成趋势。从以上分析可见,要摆脱这一困境,旅行社必须考虑创新发展模式,集团化是必然选择。

为了全面推动湖北省旅游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应当在现有的较强实力的旅游企业集团的基础上向经营旅游综合产业乃至旅游延伸产业发展,但是发展的原则必须是有利于产业做大做强,为了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强旅游产业的重组、兼并和联合,促使旅游企业集团从经营单一旅行社、饭店、景区或两、三个旅游门类,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通过不懈的努力,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家排名20强的旅游企业集团,形成了多家进入“百强”的旅游企业集团,为更好的促进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贡献。

1.4 旅行社企业集团化经营优势明显

旅行社企业集团化经营优势明显,具体表现为:获得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主要来自成本的节约、专属资产的转移、研发工作和人力资源的贡献;节约交易成本;增强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利于开展多元化业务,集团化经营可以有充足的资金拓展经营边界,或者只凭借专属资产的输出来扩张集团势力;提高企业投资融资能力;取得垄断优势,在同一旅游区域,集团可以借规模优势控制着本区域内的大部分住宿设施或服务设施,或者提供了具有垄断性的旅游产品,就可以部分控制产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获得垄断利润。

1.5 旅行社企业集团化有利于抓住散客旅游大潮

21世纪国际旅游已经成为了一个新趋势,但是国际旅游市场增长最快的旅游形式是散客旅游。历史进入到2013年1月,中国大地突然刮起一股强劲的“厉行节俭风”,在普通民众拍手称赞的同时,旅游业却经历了史上最冷最长的冬季。在旅游业中的餐饮业、酒店业首当其冲迎来“寒冬”后,旅游业中的旅行社业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很多中小旅行社在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生存还是死亡”的严峻考验。在最严政策环境下,公务旅游消费急剧萎缩且看不到复苏的迹象,许多旅行社不得不把企业营销中心转向了散客旅游市场。散客旅游市场的旅游消费者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这些散客大多是都具有较高的支付能力,除此之外,由于他们拥有丰富的旅游经验,因此,对于旅游的多样化需要更加强烈。旅行社为了能够吸引这些散客,就需要旅行社多花心思制定灵活的旅行路线以及产品组合,多样化的服务以及多品种的选择方案,此外,更需要合理的安排时间。由于这些散客多数都是一些优质客户,对于服务、路线以及时间安排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应当选择值得信赖的知名企业的产品,同时提供方便快捷的咨询以及支付手段,通过优质的服务打动他们,使得他们能够发展成为长期客户,同时带来更多的客户以促进集团的发展。这种方便、快捷的优质旅游服务必须建立在统一的全国性旅行社集团的网络基础上,因此,促进信息技术与旅游行业的结合也会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 湖北省旅行社企业集团化经营的实践模式分析

2.1 以大型旅行社企业为核心进行横向一体化

横向一体化战略也叫做水平一体化战略,是指通过与同行企业进行联合以求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以及增强企业实力的一种战略。采用横向一体化战略,企业除了可以有效的实现规模经济、快速得到补偿性资源和能力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收购或者合作的方式,与客户建立固定的合作关系,在维持和稳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遏制竞争对手的扩张意图。

上海初秋国际旅行社在横向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做的很成功,在吸引中小旅行社加盟到自己的代理队伍中时采用佣金制度,通过代理商来提供客源,创新性的建立起了企业企业发展的“垂直分工体系的代理制模式”。1992年初春秋旅行社在全国范围建立了电脑互联网系统以及分社,凡是国内的小型旅行社成为春秋旅行社的代理点以后不但可以共享春秋的产品,获得的利润代理点拿到百分之八十,而春秋总部获得利润的百分之二十。在进行代理春秋业务时,代理点仅需要购置一套春秋的电脑以及软件,在遵守春秋运行规则的前提下开展与春秋总部几乎相同的业务,但是产生的风险以及与客户的纠纷几乎全部由总部来承担。由于代理点的费用少,风险小并且利润大,所以通过这种体制,春秋在全国分布了众多的代理点,而各个代理点将各个旅行社的散客也汇集成了春秋的规模客源。就春秋代理以及分社的扩充规模来看,仅仅上海就有50多家门店,全国31家分社,其中全国的代理商有800多家以及1200多个网络终端,这些都如同一张大网,汇集了全国各地的散客资源。春秋总部、门店、分社、代理商之间的网络,构成了一个前台收客、后台处理的庞大业务收揽及处理平台。春秋模式是我国大型旅行社集团化经营发展的趋势,作为一个服务型旅行社,市场占有率的实现,要通过数量众多、呈网络化布局的销售终端来完成。如果以资本运作的形式,走兼并、收购之路,资金负担将极其沉重,而春秋旅行社则把销售工作交由中小型社通过代理完成,降低了自身的运营成本,实现了模式创新。

2.2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经营电子商务化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企业面临市场激烈竞争时不容回避的问题。企业信息化的实质是增强核心竞争力,信息技术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信息技术使企业能够及时改变和调整经营战略、多品种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不易于被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替代的产品或服务优势、构建较高的技术壁垒等。企业信息技术化的发展方向是不断朝着数据挖掘智能化、管理决策智能化、电子商务智能化、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等范围不断拓展。

电子商务化是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这种模式的运行是全球贸易随着因特网的网络环境而发展起来的,基于这种方式的贸易买卖双方实现了不谋面而进行交易的方式,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网购、商户之间的网络交易以及在线电子支付等各种商务、交易以及与金融相关的综合服务。

上海携程网在企业集团化发展过程中,积极打造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旅游电子商务化企业集团。携程一直将技术创新视为企业的活力源泉,在提升研发能力方面不遗余力。携程建立了一整套现代化服务系统,包括:海外酒店预订新平台、国际机票预订平台、客户管理系统、房量管理系统、呼叫排队系统、订单处理系统、E-Booking机票预订系统、服务质量监控系统等。2012年携程无线布局已达“一网六客户端”,并发布集团无线应用群,构建一站式O2O旅行服务体系,提供移动人群无缝的旅行服务体验。依靠这些先进的服务和管理系统,携程为会员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摘要:目前国内旅行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位列全国百强社的湖北省旅行社企业集团数量凤毛麟角。这与湖北省倡导的中部崛起战略和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中重点发展旅游服务业的部署不相称, 实行集团化经营是湖北旅行社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根本途径和必由之路。旅行社企业集团化可以形成规模综合及组合效益, 整合资源配置, 提高融资能力, 吸引和留住优秀旅游人才, 从而提高湖北省旅行社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本文就湖北省旅行社企业集团化经营必要性、集团化经营模式进行理论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湖北省,旅行社,集团化

参考文献

[1]刘名俭, 何彪.湖北省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障碍与模式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 2004年第11期.

[2]李玉新, 马波.旅游业集团化经营的优势分析和实现模式的探讨[J].社会科学家, 2003年第1期.

[3]吴晓昊.中国旅行社集团创新模式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年第9期.

[4]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荆楚网, 2012年2月16日.

上一篇:风管安装论文下一篇:当代工笔花鸟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