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肠毒血症诊治

2024-10-13

梅花鹿肠毒血症诊治(精选4篇)

梅花鹿肠毒血症诊治 篇1

肠毒血症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鹿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主要是饲养不当,胃肠正常消化机能被破坏,魏氏梭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导致全身毒血症;特点是发病急,死亡率高,危害严重。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常存在于土壤、污水、动物粪便、饲料中。健康路的肠道中亦有本菌的存在。当饲料突然改变,尤其是食入大量富含蛋白质或冰冻的青绿多汁饲料后,肠道正常的消化和免疫机能受到干扰和破坏,菌群失调,而该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经吸收后引起发病。往往青壮年的鹿容易发病,且多为膘情较好的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生在春、夏季,呈散发。

1发病情况

2015年7月12日,河南省伊川县城关镇某梅花鹿场50只鹿,其中的15只1岁左右的鹿发病。13日上午死亡3只,接诊后及时进行治疗,3d后病情得到控制病鹿康复。据饲养员反映,前几天饲喂了青玉米杆,此时玉米刚开始开花授粉还没有成熟,此时的玉米杆青绿多汁。

2症状

急性的突然发病,离群呆立,食欲废绝,而后表现腹痛不安,惊恐,奔跑,怪叫,全身肌肉颤抖,步态不稳,四肢先后痉挛后麻痹,粪便带血、呈酱红色。急性的往往来不及治疗就突然死亡,死亡的3只就属于急性的。还有5只鹿表现为慢性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两耳下垂,口中流出少量粘液,体温40.5℃,食欲废绝,有的后肢踢腹,起卧不宁,回头望腹,有2只有拉稀症状,粪便中混杂有少量粘液和血液。

3剖检变化

对病死的鹿剖检,瘤胃有1/3充血、并有淤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呈大理石样花纹。小肠内壁有充血、出血、可见有血凝块。真胃黏膜充血。脾脏充血、肿大(比正常的大2/3以上)、梗死。肝脏肿大,呈黄褐色,半熟状,质脆,切面呈蜂窝状或豆腐渣样。

4诊断

由于本病的病程短粗,比较难确诊。可依据流行特征、临床症状,结合解剖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

5鉴别诊断

本病常与炭疽、巴士杆菌病有相似之处,诊断时应加以区别。炭疽在流行区,除鹿外,其他动物也可能发病。炭疽有明显的体温反应,可是粘膜发绀,尸僵不全,天然孔出血,流出不易凝固的煤焦油样血液。巴士杆菌的病程一般比毒血症长,在1d以上。临床表现体温升高,皮下组织有血胶样侵润,内脏器官有明显的败血症变化。

6治疗

(1)麻醉:用眠乃宁(主要成分为2,4-二甲苯胺噻嗪和盐酸二氢埃托啡)1.5~2ml,一般用量不超过2.5ml/只,用吹管射中病鹿将其麻醉,等鹿平稳卧倒安静后用药治疗。(2)药物:目前对本病暂无特效药,治疗的原则是抗菌消炎、强心、止血等对症治疗。500ml的生理盐水、青霉素钠80万U20~25支、安那加10ml、VC40ml,静脉注射,连用3d。2%的恩诺沙星注射液20ml,肌肉注射,1次/d,连用3d。若有出血症状的用安络血2ml10支肌肉注射连用3d。有发热症状的用柴胡注射液20ml,肌肉注射,连用3d。(3)苏醒灵(尼可刹米)1~2ml,静脉注射,1min内出血反应,眼睁开,眼球慢慢转动,意识迅速清醒;3min即可跳起来跑掉。(4)饲养管理:治疗后有反刍的病鹿饲喂柔软的干草,令其自由采食;无反刍的暂时不饲喂草料,用电解多维令其自由饮水。对饮水器具进行清洗、消毒,对场区用1%的巨碘进行消毒,2次/d,连续消毒1周。

7预防

(1)本病病程短,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若出现症状12h内采用抗菌消炎、强心、止血、镇静等对症治疗。有的鹿场采用羊的三联四防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公鹿在收鹿茸时用羊的三联四防氢氧化铝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成鹿皮下注射10ml/只,幼鹿皮下注射5ml/只,注射后14d可产生抗体,免疫保护期在半年以上;母鹿在配种前1~2个月或配种后1个月进行三联四防预防接种。(2)加强饲养管理,避免突然改变饲料,在容易发病的季节给鹿添加电解多维和微量元素添加剂,使其营养均衡。对病死鹿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对养殖场区进行消毒。

8小结

梅花鹿肠毒血症危害巨大,急性病例往往来不及治疗,给养鹿场造巨大的经济损失。鹿肠毒血症多是由于暴饮、暴食青绿多汁植物;如饲喂未成熟的玉米秆、苜蓿草、瓜果等。故,在饲养时应该注意饲料的品质,不饲喂发霉变质的草料,尤其是在农作物未成熟时的秸秆,对青壮年的梅花鹿的饲喂应控制其采食量,避免过量采食采食导致胃肠机能紊乱导致本病的发生。

梅花鹿肠毒血症的诊疗 篇2

1 发病情况

该养鹿专业户饲养鹿42只, 其中成年鹿28只, 幼鹿14只。月更换饲料。成年鹿食欲减退, 精神不振, 腹围增大、拉稀, 便血。发病8只, 死亡5只, 死亡率达18.9%, 病死率达62.5%。

2 主要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 甚至突然死亡。最急性的往往午间饲喂采食正常, 下午已经死亡。患鹿营养良好, 腹围明显增大, 食欲减退或废绝, 精神沉郁, 离群独卧, 回视腹部, 腹痛不安, 口鼻流出泡沫样液体, 腹泻便血。稍慢性主要表现腹痛, 回视腹部, 不安, 盲目走动, 有时表现神经症状, 顶撞物体, 肌肉震颤, 喜卧, 有的便稀, 稀便黑红色, 少食或不食。初期体温升高到40.5~41.0℃, 后期下降。濒死前呈视角反张, 最后昏迷死亡, 病程1~2 d。

3 剖检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鹿2只, 剖检所见:皮下出血, 胶样浸润, 有多量胸水、腹水, 呈暗红色;真胃粘膜出血, 有的粘膜脱落;大网膜、瘤胃浆膜泛发性大面积出血, 小肠粘膜出血, 肠内容物血样, 肠管呈血肠样。大肠内容物黑色、恶臭;肺水肿、出血;肝肿大、质脆;肾肿大、质软;脾肿大、出血。

4 实验室检验

4.1 将肠系膜淋巴结制成涂片, 革兰氏染色为阳性, 有荚膜, 单在、成双粗大杆菌。

4.2 将肠内容物倒出, 用生理盐水稀释2倍, 滤纸过滤, 取上清液, 用塞氏滤器滤过后静注家兔 (3 m L) 。注射后10 min家兔发病死亡。

5 鉴别诊断

5.1 鹿巴氏杆菌病:取病死鹿心血及脾脏进行抹片, 应用美蓝染色, 呈现两极着色较深球状小杆菌。

5.2 鹿大肠杆菌病:取病死鹿肝脏进行抹片, 应用革兰氏液染色, 呈现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6 治疗

治疗原则应以制菌、解毒、止血、补液、强心为主, 制菌可内服链霉素或庆大霉素以及磺胺脒等。

6.1 静脉注射恩诺沙星100 m L (0.5 g) , 糖盐水500 m L, 10%葡萄糖500 m L、维生素C 40 m L (4 g) ;肌肉注射安络血50 m L, 维生素B120 m L。

6.2 静脉注射10%葡萄糖液100 m L, 25%尼可刹米10 m L;肌肉注射拜有利, 成鹿每次5 m L, 每天1次, 连注3~5 d。

7 预防

7.1 定期注射疫苗, 应用“羊快疫、羊猝疽、羊肠毒血症、羊黑疫、羔羊痢疾”五联苗, 肌肉或皮下注射5 m L;或用魏氏梭菌与巴氏杆菌二联苗, 肌肉注射5 m L, 2周后产生免疫, 免疫期为半年。

7.2鹿舍及运动场定期消毒, 应用20%生石灰液、饲具用2%氢氧化钠及0.5%次氯酸钠消毒。舍内要通风良好, 保证饲料、饮水卫生。搞好圈舍内环境卫生, 保持清洁, 及时清理粪便并运到指定地点进行生物热发酵。

7.3 在引进鹿只时, 要严格进行检疫, 同时做好运输中的管理和清洁工作。

7.4 加强饲养管理, 不喂带刺饲料及酸败饲料, 饲料现泡现喂。变更饲料要逐渐进行, 喂精饲料及青嫩富含蛋白质的粗饲料时不宜过量。吉林畜牧兽医

8 小结

魏氏梭菌是条件性病原菌, 平时不引起发病。一旦饲喂失常如突然改变饲料或饲喂酸败变质、冰冻饲料, 改变了消化道的正常功能, 魏氏梭菌会大量繁殖, 产生外毒素, 破坏消化道血管通透性, 引起出血。并引起毒血症, 导致鹿死亡。

一起马鹿肠毒血症的诊治与探讨 篇3

2临床症状

鸽子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采食减少、饮水增加、羽毛松散、闭目呆立、甩头咳嗽、腹泻、排绿色或黄白色粪便, 病程长一点有的腿麻痹, 呈瘫痪状态, 有的出现神经症状, 头劲扭转或偏向一侧, 脚鳞色发暗, 鸽体消瘦, 贫血而死亡。

3剖检变化

病鸽子口腔有谈黄色溃疡, 喉头和器官充血、出血有大量黏液, 嗉囊内充满酸臭的液体, 腹部心冠脂肪出血, 腺胃与食道和肌胃交界处有出血点和出血带, 十二指肠、回肠瓣、淋巴滤泡肿胀, 出血严重。肠壁薄, 无弹性, 肠黏膜有脱落。

肠腔内有1 cm长或2 cm长、两头针尖粗细的肠道活体蛔虫, 3只鸽子症状基本相同, 每只鸽子肠道都有6~7条充满肠腔, 有成虫和幼虫。

4防治措施

全群鸽子用新城疫IN系4倍量, 饮水加强免疫1次, 同时饮用多维和黄芪多糖, 连用5 d, 增强免疫效果, 提高免疫力。5 d后, 全群用片剂驱虫净驱虫 (0.5片/只) , 连用两天, 鸽子严重的淘汰, 3 d后, 大群鸽子基本稳定好转。并且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治疗效果比较满意。

鸽舍彻底消毒, 用浓福每天1次, 连用7 d, 7 d以后每隔3 d消毒1次, 加强饲养管理, 及时清理粪便, 防止各种应激对鸽子带来各种疾病。

加强防疫意识, 提高免疫意识, 定期给鸽子免疫, 肉鸽子肠道蛔虫生长快, 必须定期驱虫, 一个半月驱虫1次 (伊维菌素、苯达唑成分的驱虫药) , 第二天把粪便清除发酵处理。

加强卫生环境消毒, 减少各种应激反应, 提高生产性能, 保证鸽群健孙学全1

2013年2月19日, 中宁县某马鹿养殖场饲养的108头马鹿有37头陆续发病, 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到40℃, 精神萎顿, 食欲减食, 严重的食欲废绝, 腹围增大, 粪便稀薄且久泻不止, 便血, 血尿, 共死亡16只。在县农牧局的技术指导下, 养殖场通过病健隔离饲养, 及时无害化处理病死马鹿, 养殖环境彻底大消毒, 免疫预防注射三联梭菌苗, 注射抗生素及胃肠机能调整治疗, 使病情得到控制。

1 疫病诊断情况

1.1 流行情况

2013年2月19日, 该鹿场饲养的108头马鹿, 有4头鹿表现食欲减退, 精神沉郁, 卧地不起。2月22日, 气候骤变, 寒流侵袭, 圈舍阴冷潮湿, 加之饲养管理不良, 发病鹿头数增加到18头, 起初病鹿开始拉稀, 精神委靡, 食欲减退, 严重的病例从肛门喷射出血样稀粪, 当天死亡3头, 止3月3日, 共死亡16头。

1.2 临床症状

发病鹿体温升高至40℃以上, 食欲明显减退, 呆立不安, 拉水样的稀粪, 呼吸困难。症状较重病例, 食欲废绝, 拉黏液性血样稀粪, 血尿, 脱水, 严重脱水的病鹿眼眶下陷, 腹紧缩, 结膜苍白, 最后倒地, 出现抽搐、四肢作划浆运动、脖颈歪斜等明显的神经症状, 四肢末梢温度下降, 2~3 h后死亡。症状较轻的病鹿经护理和治疗后, 10 d左右康复。

1.3 剖检变化

剖检死鹿4头, 主要眼观变化为真胃黏膜出血, 十二指肠、回肠和盲肠黏膜脱落。整个肠黏膜出血, 肠壁变薄, 回肠段有部分坏死, 肠道内充满大量酸臭气体。肠系膜出血, 淋巴结肿姚自录2

胀。心包膜下有出血, 肝脏肿大、质脆。肾肿大、质软如泥。脾脏轻度肿大。

1.4 实验室诊断

1.4.1 组织涂片镜检:无菌取肝、脾、

肾脏触片, 心血涂片, 将出血肠断刮净后压片, 用瑞士和革兰氏染色, 40×100显微镜下可见革兰氏阳性有荚膜的大杆菌, 呈单个或成双排列。

1.4.2 病原分离培养:无菌采集病死

鹿的肝脏、脾脏、肠系膜淋巴结病料, 划线接种于厌氧培养基、鲜血营养琼脂平板, 37℃培养24 h观察结果。在鲜血琼脂上分离到革兰氏阳性大杆菌, 形成圆形、表面光滑隆起、边缘整齐、浅灰色菌落, 周围呈β溶血环。在厌氧肉肝汤中扩菌培养, 分离到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 有荚膜, 有芽孢。在肾脏样品中分离到双球菌样, 短小革兰氏阳性球杆菌, 接种于厌氧肉肝汤培养基37℃培养, 24 h观察呈圆形、球状凸起、半透明, 表面光滑。菌落周围呈β溶血环。

1.4.3 结果判定:综上所述, 根据流

行病学调查, 临床症状, 病理剖检, 结合实验室诊断, 确诊该病为肠毒血症。

2 疫病处置情况

疾病确诊后, 该场立即采取了隔离、无害化处理病死马鹿及其污染物、消毒、紧急免疫接种、对症治疗等措施, 疫情得到了控制, 减少了经济损失。

2.1 隔离

病鹿和假定健康鹿集中到隔离圈舍, 隔离饲养, 更换饲料, 添加青嫩多汁的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饲料。

2.2 无害化处理

将病死马鹿及其污染物全部运往深山, 用挖机挖深2 m, 长宽为6×8 m的深坑, 撒上生石灰, 焚烧、深埋。并将粪便堆积, 撒上消毒药, 盖上薄膜, 采出现新病例

3 探讨与思考

3.1 梭菌病是严重危害鹿产业的疾

病, 该场只注重口蹄疫的免疫, 该场没有重视梭菌病的预防, 致使该病突发, 损失惨重。建议制定科学免疫程序, 实行程序化免疫工作, 全面加强梭菌病的预防工作。

3.2 该场受到技术等方面的限制, 在

该病的诊断上存在误诊, 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致使奶牛死亡, 造成损失。建议养殖场户配备必需的诊疗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 提高诊疗水平和疫病诊断准确性。

3.3 消毒作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的

关键技术环节之一, 尤其对于消灭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动物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建议制定消毒计划, 采取定期消毒和随机消毒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开展消毒工作, 使消毒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消毒档案正规化。

3.4 病原学、抗体水平监测作为疾病

诊断和抗体水平监测的有效手段之一, 现已在养殖业中普及和推广, 对动物疾病预防控制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建议养殖场户全面开展监测工作, 及时发现病原, 消除发病隐患;确定最佳免疫时机, 及时开展免疫和补免疫工作。

3.5 鹿产业是该县新型产业之一, 养

绒山羊焦虫病并发肠毒血症的诊治 篇4

1 发病情况

该羊场位于山沟中, 环境相对封闭, 饲养方式以舍饲为主结合短时间放牧, 于2009年4月5日有3只6月龄羊开始发病, 畜主使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 无明显疗效, 截止4月10日, 又有34只羊相继发病, 遂报告我镇兽医站。

2 临床症状

发病山羊精神沉郁, 身体瘦弱, 食欲减退, 体温升高至41℃~42℃;呼吸迫促;拉黄绿色或灰白色稀粪;心跳快而弱, 脉搏有的超过120次/分钟。可视黏膜苍白、黄染, 贫血明显, 有的尿血。个别病羊有神经症状。

3 剖检变化

病死羊皮肤附着蜱, 血液稀薄、颜色很淡、凝固不良;皮下水肿有胶冻样渗出物;肺水肿、瘀血或有出血斑;心包充满大量淡黄色液体, 心肌肥大有散在的出血点和灰白色条纹状坏死;肝脏肿大呈暗紫色、胆囊充盈、胆汁浓稠;脾脏肿大, 质地柔软;肾变软如泥;肠道内积有多量气体, 肠黏膜有出血点;膀胱内充满淡血红色尿液。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初步诊断为焦虫感染, 为进一步确诊, 取病死山羊耳缘静脉血压片染色镜检, 可见红细胞内有单个或成对的梨形焦虫;取肝组织触片镜检, 可见多量两端钝圆、边缘笔直、有夹膜的大杆菌, 经生化试验确定为产气荚膜梭菌。综合诊断为焦虫病并发肠毒血症。

5 防治措施

5.1 灭蜱, 用除癞灵进行羊只和圈舍灭蜱。

5.2 预防接种, 健康羊立即注射“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三联苗。

5.3 药物治疗, 全群按每千克羊体重肌肉注射氟

上一篇:俄罗斯的传统文化下一篇:社会环境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