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传统文化

2024-10-13

俄罗斯的传统文化(共12篇)

俄罗斯的传统文化 篇1

1、俄罗斯节日的分类

俄罗斯的节日繁多, 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国家节日, 包括国际性节日和国内政治性节日, 这类节日主要有元旦、胜利街、劳动节等。二是民间传统节日, 这类节日主要有圣诞节、谢肉节、复活节等。三是地区性、行业性节日和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节日, 这种节日相互补充和渗透。

2、俄罗斯传统节日及节日内容

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 是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变的, 无论是哪一代人都对其有着深厚的情感。传统节日是民间节日, 里面包含了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传统节日主要与宗教有关, 有的也与季节有关。

2.1 与宗教有关的传统节日

圣诞节:在俄罗斯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就是圣诞节了, 圣诞节是俄罗斯人民普遍庆祝的节日之一。东正教的圣诞节为公历1月7日, 与元旦, 俄历新年的娱乐活动交织在一起。从12月24日平安夜到1月19日的洗礼节称为圣诞节节期。圣诞节里人们有着许多有趣的娱乐活动, 节日前夕, 人们化装成牛、羊、熊等各样动物, 成群结伴, 挨家挨户去唱圣诞歌, 祝福各家幸福、兴旺, 唱完歌后要求主人送他们小礼物。节日期间, 人们通常聚集在一起唱歌、占卜。碟卜是传统的占卜方法, 常常是有姑娘们聚集在一起做的游戏。她们把自己的戒指或其他首饰放在一个碟子里, 碟子里倒入水, 然后用毛巾盖在上面, 由一个人用手在碟中摸一件首饰, 摸到谁的, 占卜歌词里所说的就是谁的未来。圣诞树是圣诞节必不可少的物品, 一般选用衫、柏之类的树木, 其寓意是健康长寿。圣诞树上挂着各样水果、糖、动物形状的玩具以及长串的彩灯和各色的彩球, 圣诞树最上面放着金色的六角星, 装饰好的圣诞树看起来非常好看!圣诞树通常要一直摆放到1月14日, 即俄历新年。

洗礼节:洗礼节是东正教的节日, 在公历1月19日, 这是传说中耶稣受洗礼的日子。洗礼节这天人们要到教堂中去祈祷, 还要到江河里破冰取“圣水”, 健康的人还要冰窟里洗一洗。18日晚上按风俗习惯是占卜, 特别是女孩, 要占卜自己的婚姻, 这种风俗到现在仍然在流传着。

谢肉节:谢肉节是多神教的传统节日, 欧洲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期, 也称狂欢乐, 嘉年华会。谢肉节是俄罗斯人冬季最欢快, 最热闹的节日之一。时间在复活节前第八周, 节期为七天。在谢肉节期间举行各种欢宴娱乐活动, 人们吃着象征太阳的春饼, 举行各种娱乐活动, 如滑雪、攻雪城、戴面具跳舞、烧草人、赛马、拳击等。人们举着象征节日的草人在街道上游行, 在节日最后一天, 送别日人们把草人送到村外烧掉, 送别的人向草人鞠躬, 唱送冬迎春歌曲。节日里人们聚集在赛马场, 观看赛马比赛。节日的最后一天, 俄罗斯人要彼此请求对方原谅自己的过错, 农妇要带着祭品为亲人扫墓, 请求死者原谅自己以前的错误。

复活节:复活节是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俄罗斯的复活节和欧洲的有所不同, 因为此时正是俄罗斯春暖花开的季节, 所以, 复活节人们主要是庆祝春回大地, 期盼一年的丰收。在复活节晚上, 人们要在耶稣像面前供奉圆柱形面包和彩蛋, 而教徒要手持蜡烛和彩蛋到教堂领圣餐。夜间12点时, 教堂门打开, 神父在里面喊耶稣复活了, 人们也跟着喊耶稣复活了, 并相互亲吻, 交换彩蛋, 然后神父将圣餐分给大家。圣餐为饼和葡萄酒, 饼象征着耶稣的身体, 葡萄酒象征着耶稣的血。这一天家家都要染彩蛋, 烤圆柱形面包。

三圣节:在复活节后第50天为三圣节, 是东正教中的一个重大节日, 民族色彩浓重, 流传很广, 这个节日最受青年人喜欢。节前, 屋子里、院子里、街道上都收拾得干干净净, 每家房前都摆着桦树, 室内也用桦树装饰起来。庆祝节日的第一部分编花环。这一天, 青年们到森林里去编织花环, 跳圆圈舞, 然后把编好的花环挂到桦树上。庆祝节日的第二部分解花环。一个星期后, 人们重新聚集到同一个地方, 做游戏、唱歌、跳圆圈舞, 然后开怀大吃, 吃饱喝足后将挂在桦树上的花环取下, 戴在头上, 并做一个木偶, 为其穿戴好, 称为伊凡.古巴拉, 大伙一起走到附近的江河边, 把伊凡.古巴拉扔入水中, 接着把花环扔入水中, 谁的花环能沉入到水底, 谁心中的愿望就能实现。

2.2 与季节有关的传统节日

送冬节:节日在2月底和3月初举行, 象征着告别冬天和期待春天。节日当天无论男女老少都拥上街头, 大家用奇特怪异的衣服将自己装扮起来, 人们结伴绕城市一圈游行, 然后到城市中心广场有大型表演, 表演内容生动活泼, 主要有歌曲, 小品等, 表演内容每一年都不同, 活动以篝火结束, 人们围在篝火旁尽情说笑和娱乐。妇女们也在这一天穿上自己编织的漂亮衣服以展示自己的编织手艺, 各家还会精心装饰自己的房屋, 相互比拼。

桦树节:6月24日是桦树节, 表示春天过去和夏天到来。节日里人们会把公园里、街道上的桦树用彩布装饰起来, 商店的橱窗里也摆放着桦树做的各种精美的装饰品。人们会在广场上举行一些传统的娱乐项目, 如骑旋转马、拔河、爬杆等比赛。节日的主角是桦树姑娘, 桦树姑娘在其他唱着歌的姑娘的陪同下到各个娱乐地点巡视, 并给获奖者颁奖, 整个活动以大型圆圈舞为结束。

3、传统节日对现今俄罗斯的意义

传统节日在现今看来对俄罗斯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意义在于, 传统节日普遍具有很强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 传统节日里融合了许多流传下来的古老习俗和丰富的节日内容, 使得传统节日具有更浓厚的风土民情, 节日活动也更丰富有趣, 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下传统节日更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欢乐。

其意义更重要的是在于, 在现代各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冲击猛烈的时代下, 传统节日以其特有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维系着现代人, 特别是年轻人的思想和价值观紧密的和本国文化联系在一起。因此, 俄罗斯传统节日在现今仍然具备着深远重大的意义。

摘要: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文化和礼仪习俗。俄罗斯也是一个节日繁多的国家, 有着多种多样的节日, 特别是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无论对古老的俄罗斯还是对现代俄罗斯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它是俄罗斯传统文化的见证与流传。

关键词:俄罗斯,节日,传统节日

参考文献

[1]、金良浚《世界之旅, 俄罗斯》2002年1月第1版

[2]、苗延波《地球漫步, 俄罗斯》2005年1月第1版, 2007年3期

[3]、李景贤, 王佩蒂, 朴扬帆《伏尔加风韵, 俄罗斯》2011年1月第1版

[4]、赖富苹《俄罗斯玩全秘籍》2010年7月第1版

俄罗斯的传统文化 篇2

摘要:俄罗斯人酷爱喝酒,在俄罗斯伏特加酒可以看做是俄罗斯人民重要的精神营养品。酒业的发展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俄罗斯索具备的性格:勇敢无畏,奔放,豪爽与伏特加酒密不可分。

关键词:俄罗斯饮酒文化国酒伏特加

俄罗斯人的生活非常有情调,酒就是他们调节生活的重要元素之一,假如我们做个调查,世界上哪个民族是最愿意饮酒的,那么俄罗斯必定会首当其冲。在俄罗斯你经常会看到的是一些中年甚至是老年妇女来到酒吧里连座位都不用找,到了吧台直接就是“来个100克!”,二三分钟就可以搞定这些伏特加。

1.俄罗斯人民对酒的喜爱

由于俄罗斯天然的地理环境,大部分地区常年处于严寒状态,为了对抗苛刻的自然条件,酒便成了俄罗斯人最好的朋友,这也就解释为什么酒文化在俄罗斯文化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

饮酒习俗是人类生活习俗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的国家、地域和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饮酒习俗,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及生活习惯甚至是性格特色,都可以在其饮酒习俗中得到一定的体现。在饮食文化中,各个民族的传统酒与各国特有的酒文化一同发展,并且形成了这个民族特有的文化色彩。在俄罗斯,绝大多数的男人爱喝酒、能喝酒,有的人甚至于把酒称之为俄罗斯男人的“第一妻子”,这种比喻虽然不是很恰当,但是从中却可以发现俄罗斯人对酒的钟爱程度之高。许多年来,酒早已成为了俄罗斯人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以前有一则故事里面讲到:中国人在见面的时侯常问“吃了吗?”,俄罗斯人在见面时常问“你喝了吗?”。

俄罗斯的酒文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由于俄罗斯制蜜业的发展,俄罗斯酒业也随之应运而生。2)自公元880-890年与葡萄酒酿造工艺相似的蜜酒开始在俄罗斯民间出售。3)公元921年桦汁酒开始出现,同时人们开始尝试蜂蜜和啤酒花的新组合。4)公元996年俄罗斯民间已经熟练运用对于蜂蜜的蒸煮。5)公元1284年,俄罗斯啤酒终于出现了。6)15世纪40-70年代俄罗斯人的骄傲――伏特加横空出世。被称为国酒的伏特加甚至于被一些西方人当作了俄罗斯的代名词。2.俄罗斯的国酒-伏特加的历史文化 伏特加酒以谷物或马铃薯为原料,经过蒸馏制成高达95°的酒精,再用蒸馏水淡化至40°-60°,并经过活性炭过滤,使酒质更加晶莹澄澈,无色且清淡爽口,使人感到不甜、不苦、不涩,只有烈焰般的刺激,形成伏特加酒独具一格的特色。因此,在各种调制鸡尾酒的基酒之中,伏特加酒是最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变通性的一种酒。

19世纪中叶,(即伏特加)一词被收录于标准俄语词典中,它源自俄语“生命之水”当中“水的发音,相当于中国的“白酒”,在俄罗斯几乎所有的白酒都叫伏特加。由于 当时伏特加酒制造工艺尚不成熟使其味道欠佳,加之粗俗的酒馆文化,伏特加酒遂被上流社会视粗俗的象征,因此它最初的消费者只有底层民众。然而今天伏特加酒被称为俄罗斯的“国酒”,一位俄罗斯诗人曾深情吟道:伏特加酒与伏尔加河一样源远流长。可见,伏特加酒早已根深蒂固地植入俄罗斯人民的心中。在俄罗斯的历史长河中,伏特加酒不单是做为饮料和文人们对酒当歌的享受,它也以自己特有的身份象征融入到俄罗斯的各个层面。说到伏特加酒,不禁想到斯大林面对资本主义世界与喝伏特加酒之间的矛盾时所做出的选择。斯大林说过这样的话:“什么好一些:是受外国资本的奴役,还是让人们喝伏特加酒?很清楚,我们选择了伏特加酒。”显然,斯大林深刻理解伏特加酒对俄罗斯农民、农村的重要性,理解伏特加酒在民心和政治上无可替代的作用。当伏特加酒和政治相结合时,它就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政治符号。

3.现如今俄罗斯人民与酒

但是在苏联解体后人们的饮酒习惯被彻底改变了,俄罗斯联邦成立后,国家经济的大力发展和文化层次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啤酒和西方进口酒的饮用量也大大增加,而国酒伏特加也在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今在俄罗斯,人们的饮酒文化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转变,少饮甚至不饮正在成为当今时尚的主流。那种举杯豪饮的做法也正在逐渐被俄罗斯人所摒弃。在俄罗斯的许多发达城市当中人们对于酒的饮用习惯也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喜欢慢慢的浅酌,在口中仔细品味着酒的魅力,而不再像以前那样举杯好饮直到喝的烂醉如泥。在这之后各种各样的酒走入了俄罗斯人民的生活。而在这其中俄罗斯更是曾经非常尴尬的前后反复的提出了“戒酒令”与“解禁令”。

“酒”在俄罗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既是俄罗斯这个民族的一种标志,更是一种文化品位的象征,这也就形成了俄罗斯所独有的酒文化。俄罗斯酒文化作为俄罗斯文化的一种颇为重要的表现形式,贯穿于整个俄罗斯的发展。了解俄罗斯酒文化对于深度了解俄罗斯文化的帮助毋庸置疑!

参考文献:

[1] 钱瑞娟,国外的饮食文化[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3] 韩显阳.禁酒-俄罗斯的沉重话题[N].新晚报.2005年4月13日

[4] 金亚娜,俄罗斯国旗[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5] 蔡秋茹,伏特加与俄罗斯社会生活[M],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8年

[6] 姚雨杉苏钰刘涧南.嗜酒如命闻名世界[J].环球时报.2006年

浅析俄罗斯的姓名文化 篇3

关键词:俄罗斯 姓名 产生背景 构成来源

在日常生活中,姓名这一词语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是我们每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一种符号,可以说是我们的代号。在中国,姓名正是由姓和名两个部分组成的,姓有百家,名字却有千千万万。而在俄罗斯,姓名包括名、父称、和姓。姓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名的數量。之所以形成独特的现象,是因为俄罗斯人姓的构成来源广泛,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地域因素、宗教因素、这些众多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今天丰富有趣的俄罗斯姓氏文化。

名字是每个民族的人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具有的。人名集中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从中可以透视各个民族的文化心理。人们非常重视命名,中国古代就有“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人的命名与人们的生活习俗、道德伦理、宗教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俄罗斯给孩子取名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他们同中国人的概念相似,认为姓名可以影响人的命运,即посеешь имя ——пожнёшь судьб

у播种一个名字,收获一种命运。

М.В.戈尔巴涅夫斯基曾经指出:“人名是各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人名可以反映各个民族的历史,他们的生活、信仰、期盼、幻想和爱憎等等。因此人名文化也是研究一个国家语言和文化的重要信息源泉。

俄罗斯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广受喜爱的名字。从时间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在20世纪20年代最流行的名字是Валентина(瓦莲京娜),和Владимир(弗拉基米尔)。30年代最常见的名字有Галина(加林娜), Людмила(柳德米拉), Нина(尼娜), Тамара(塔玛拉), Юрий(尤里), Виктор(维克多), Анатолий(阿纳托利), Борис(鲍里斯)等等。

一.借用外国人名命名

988年基督教传入罗斯,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外国名字。外来的基督教名字经过十个世纪的传播,到了现在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俄罗斯的土地上了。俄罗斯人已经完全接受,并且认为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俄罗斯的名字。因此,受基督教的影响和外来名字的斯拉夫化,大多源于希腊语、拉丁语等东方语言。譬如:

*来源于希腊语的:Гали

на(加林娜意为:寂静),Евгений(叶甫根尼意为:高尚的),Екателина(叶卡捷琳娜意为:纯净),Елен

а(叶莲娜意为:明亮的),Зинаида(季娜伊达意为:宙斯的后裔),Зоя(卓娅意为:生命),Ирина(伊琳挪意为:安宁),Ксения(克谢尼娅意为:好客),Лариса(拉莉莎意为:海鸥),Маргарит

а(玛加丽塔意为:珍珠),Раиса(赖萨意为:无忧无虑的),Алексанлр(亚历山大意为:保卫者),Алексей

(阿列克谢意为:预防),Анатолий(阿纳托利意为:东方,日出),Андрей(安德烈意为:勇敢者),Генн

адий(格纳季意为:好的),Георгий(格奥尔基意为:农民),Григорий(格列高利意为:不睡觉的),Кирил

л(基里尔意为:统治者),Леонид(列昂尼德意为:象狮子的),Никита(尼基塔意为:胜利者),Николай(尼古拉意为:人民的胜利者),Пётр(彼得意为:石头),Степан(斯捷潘意为:花环),Фёдор(费多尔意为:神赠送之物)等等。

*来源于拉丁语的:Наталия(纳塔利娅意为:人生的),Юлия(尤利娅意为:卷发的),Валерий(瓦列里意为:健壮的),Виктор(维克多意为:胜利者),Витал

ий(维塔利意为:生命的),Максим(马克西姆意为:最伟大的),Жанна(然娜意为:贞德),Фидель(菲杰利意为:诽德尔),Эдуард(爱德华),Эвелина(艾韦琳娜),Эльза(艾丽莎),Диана(吉安娜),Том(汤姆),Эмиль(埃米里),Павел(帕维尔意为:小的),Сергей(谢尔盖意为:高贵的)等等。

*来自于古犹太语的:Анна(安娜意为:可爱),Елизавета(伊丽莎白意为:我的上帝),Мария(玛丽亚意为:所盼望的),Тамара(塔玛拉意为海枣树),Данила(丹尼拉意为:上帝是我的审判者),Илья(伊利娅意为:我的上帝雅赫维),Михаил(米哈伊尔意为:如神者)等等。

* 来源于斯堪的那维亚的:Ольга(奥莉加意为:神圣的),Олег(奥列格意为:神圣)等等。

二.表现人物道德品质、性格特征、外貌的姓名

俄罗斯姓名在18-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作品中曾广泛采用。如在А.П.契诃夫小说《变色龙》中给主人公一个特殊的姓Очумелов(奥丘梅洛夫)。而Очумелов来源于Очумелый(发狂的,失去理智的)一词。这个名字非常贴切地指出了这位善于见风使舵,反复无常、寡廉鲜耻的警察,已经完全丧失人的良知和理性。契诃夫在其他作品中给另一位警察起名为Людоев-Хватаев(柳多耶夫-赫瓦塔耶夫意为吃人能手),给律师起名Мошенн

иков(莫舍尼科夫意为骗子мошенник)。这些人名极其巧妙地勾勒出了反面人物的形象。

高尔基是苏联伟大的作家,他的真实姓名是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柯夫。他在向《高加索报》投第一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时临时给自己创造了一个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Максим·Горкий)。“高尔基”一词的意思是“苦的”;“马克西姆”则可以两种解释,一,这是作者父亲的名字,用来作为纪念,二,是原文“最大的”(мак

симальный)一词的词根。根据高尔基不幸的身世,这个笔名其含义为“最苦的人”。

在В.Л.卡普尼斯特的喜剧《诽谤》中我们可以找到Добров(多布罗夫意为:善良者),Прямиков(普里亚姆科夫意为:直率者),Кривосудов(克里沃苏多夫意为:偏心法庭)等姓名。在В.卢金的喜剧中则出现了Легкомыслов(列赫果梅斯拉夫意为:轻佻,轻浮),Притворов(普利特沃洛夫意为:故意假装),Старо

светов(斯达拉斯维达夫意为:旧世界),Самохва

лов(萨莫赫瓦洛夫自吹之意)等姓名。

有如,Кудрявый(库德里亚维意为:卷发的),Лобастый(洛巴斯特意为:大脑门的),Косой(科索伊意为:斜眼),Рябой(里亚博伊意为:麻子)等;Храбр

ый(赫拉布雷意为:勇敢),Несмеян(涅斯梅亚意为:不会笑),Молчан(莫尔昌意為:沉默寡言),Любимо

в(柳比莫夫意为:让人喜欢的),Добрыня(多布雷尼亚意为:好心肠的)等。借助这些姓名,读者比较容易产生对人物品质性格等的特征。

Н.奥斯特洛夫斯基曾为一城市警察分局局长精心设计了一个全名ТигрийЛьвови

ч Лютов(季格里·利沃维奇·柳托夫), 这三个部分分别来自动物种类的тигр老虎、лев狮子和лютов凶恶、残暴的三个词,虽然这里名、父称、姓均为真实的教会名(крестильныеиме

на),但是作者在这里将其使用,足以暗示这位警察分局局长的凶残、狠毒的本性。相反,俄罗斯人给孩子取名Орёл(奥廖尔意为:雄鹰), Cокол(索科尔意为:鹰)是希望他们能够像雄鹰一样敏捷而勇猛;取名Заяц(扎亚茨意为:兔子)或Белка(别尔卡意为:松鼠)是希望他们成为像兔子或松鼠一样灵活而乖巧。甚至还有以植物命名的如,Лилия(利利娅意为:百合花),Роза(萝扎意为:玫瑰)等。

在萨尔特科夫·谢德林笔下,人名的独特设计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在其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Живодёров(意为:以剥皮为职业的人,残忍的人),кровопийцев(意为:吸血鬼),лиходеев(意为:凶徒、恶棍),паскудн

ик(意为:做下流坏事的人),подвохин(意为:诡计、捣鬼的勾当),подхалим

ов(拍马屁的人)等等。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寓意深刻的姓名在翻译中,由于译者仅仅采用了音译的方法,从而丧失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与人物的职业相关的名字

И.А.克雷洛夫很喜欢使用此类名字,他曾为三位诗人分别取名为рифмохват, рифмокрад(都与риф

ма韵脚有关)。他给一位大夫起名为ланцентин与ла

нцет(外科手术刀)有关。给雕塑家起名为туподоло

тов(意为钝凿子)。

И.А.契诃夫给一位音乐家起名为смычков(斯梅奇科夫是借用смычок这个词。(意为:弦乐器的弦子),另外他给一位大尉起名为гауптв

ахтов(豪普特瓦赫托夫是借用гауптвахта意为军队中的禁闭室),给一位少校起名为портупеев(пор

тупея为武装带)。这两个姓名虽然未直接点名人物的职业,但是与人物的军旅生活某些特点十分贴切。

与职业相关的还有颇具特色的商人姓名(купечески

ефамилии)。大多数商人姓名的特征并不明显,但有些姓名则与其职业有关,常由形容词和名词组合而成。诸如:гнилорыбов(格尼洛雷波夫意为гнилаярыба

腐烂的鱼),твердохле

бов(特韦尔多赫列博夫意为:твёрдый хлеб硬面包)等,用以暗示从事卖鱼和面包业的商人。

Н.А.奥斯特洛夫斯基以商人的形体特征,谋取暴利的本性等特点,创造了姓名дород

нов(多罗德诺夫意为:身材粗壮的),прибытков(普里贝特科沃意为:利润)等。

四.来自于宗教、神话的姓名

这类人物姓名若按照社会层次分则有贵族姓名(арист

ократическиеидв

орянскиефамили

и)僧侣姓名(фамилии духовенства)等。贵族姓名大多数由地名(топоним)加形容词词尾-ский、цкий构成,如пушкин笔下的минск

ий由минск(明斯克)构成,以说明人物是某地的显贵。

俄罗斯人名中有许多的名字都与宗教文化相关,僧侣姓名不少都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如契诃夫的作品中僧侣名为Вратоадов(врата ада意为:地狱之门)。另外还有一些姓名出自《圣经》,如Одлуковин(луков

ый意为:魔鬼),хлебон

асущенский(хлеб насущеный糊口之粮)皆出自祈祷文《Отче наш》(基督教《主祷文》的代称)。Каин该隐(亚当、夏娃之子。他杀了弟弟亚伯,上帝惩罚他和他的后代永久流浪)<转>背叛者;凶手。Елизавета(伊丽莎白意为:我的上帝),Данила(丹尼拉意为:上帝是我的审判者),Иван(伊万意为:上帝垂青),Семён(谢苗意为:上帝听到了),Илья(伊利娅意为:上帝的力量),Олег(奥列格意为:神圣的)。与古希腊、罗马神话有关的名字如Аполлон(阿波罗意为太阳神),Зинаида(季娜伊达意为:宙斯的后裔)等等。

五.俄罗斯名著中对姓名的诠释

俄罗斯的文学家们正是巧妙地借用了寓言以特殊文化内涵为手段,从而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其中不少作品中人物起名别具匠心,饱含了作者对人物的褒贬、爱憎之情。通过构词、联想、隐喻、谐音等手段,隐含了作者对人物道德品质的评价或暗示人物的职业、体态、性格等特征,给读者一个特殊的联想空间。

总之,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姓名所内含的文化语义是很广泛的。除了上面所归纳的几种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构名手法。如Ф.М.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一位大公姓名为Щеголь

ской(非常漂亮的意为:讲究服饰的人)。还有些姓名不仅用来概括人物的特征,而且能够反映小说的整体情节。如契诃夫的小说《恐怖之夜》中主人公一夜内多次梦见棺材。作者为此情景精心安排了梦中相应人物的姓名:панихидин(пани

хида意为:祭悼),пого

стов(погост意为:乡村墓地),трупов(труп尸体),черепов(чере

п头盖骨)等。作者将这些姓名集中在一起,描绘了由墓地、尸体、骷髅等组成的阴森可怕的画面,从而达到了特殊的文学效果。因此对作品中人物的姓名加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透彻分析人物形象,加深对原著的理解,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爱憎情感等。

参考文献

1.吴国华,《文化词汇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2.顾亦谨,吴国华,《语言与文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3.智亚男,《俄语常用成语例解与练习》,军事译文出版社1996年。

4.赵敏善,《俄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军事译文出版社1996年。

5.韩振宇,《俄语学习》2002年5月第三期载“文化棱镜下的中俄人名”。

俄罗斯的传统文化 篇4

关键词:俄罗斯文化,龙江文化,交融,渗透

近代以来的中国经历了频繁的战乱、政权更替和人口流动, 作为中国版图重要部分的龙江地区也不例外。而龙江地区的特定地理位置、历史状况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使得这块肥沃的黑土地承受了更多的血与火、开发与建设:日俄帝国主义的侵略、军阀割据、伪满政权、国共两党之争、对苏战争、开发北大荒以及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百余年风起云涌的历史进程把本土的原始萨满教文化与中原儒家文化、移民文化、日韩文化、俄罗斯文化等汇聚在一起, 在这块龙江黑土上形成了多元文化共存的状态。尤其是俄罗斯文化对龙江地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龙江地区一直接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涉及了文学、艺术、语言、生活等多个方面。俄罗斯文化对龙江文化的影响方式多种多样, 主要通过文化产品的输入和大量的侨民、移民等方式进行文化传播,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是龙江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环境, 其次也与俄罗斯文化自身的特殊性有很大关系。

那么, 在这多种多样的文化形态中, 俄罗斯文化对龙江地域文化又产生着怎样的影响与渗透, 在这块土地上又呈现出怎样的景观?俄罗斯文化同其它文化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 还是相互吸收、相互溶合?是像“色拉拼盘”一样保留着各自独特的风味和形态, 还是融会贯通产生出一种全新的独立的文化样态?作为龙江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文化对龙江文学产生了独特的影响, 以及呈现出什么样的面貌、具有哪些特点, 这是下面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一、吸纳俄罗斯文化元素的龙江文学作家

曾有论者慨叹“自明清以来, 文人们偶然提及白山黑水, 所用的审美视角与词藻, 均是中原式的, 人们似乎从未找到一种与这片土地真正呼应的文体”。这种情况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之后逐渐有所改观, 阿成、迟子建、洪峰、刁斗、马原、述平、刘庆等作家登上文坛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隐约有形成新时期的“东北作家群”之势。进入当代以来, 刘邦厚、朱维坚、张爱华、柳邦坤、墨凝、王子、高云凌、朱秀峰何峰等作家, 以及知青文学的代表人物, 贾宏图、张抗抗、梁晓声, 他们笔下的文学作品均是带有浓郁俄罗斯元素的龙江黑土文学, 他们的创作既有现实主义的主旋律, 更有现代主义、新写实、先锋文学等其他样式, 形成了一曲变化多端的交响乐。这些文人墨客们以其敏锐的文学触角和独到的审美能力, 对这片黑土的文化内涵进行着深入主动的开掘、探索, 追寻着与龙江土地真正呼应的文体。可以说, 当代龙江文学发展到新时期达到了第二个高峰, 作品更加成熟, 并且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龙江文学作家的写作特色

(一) 对本土文化的坚守

这些文人墨客们, 对于当代龙江文学的描绘风格是多种多样的, 描绘题材也是不一的, 但追根溯源其发展的核心动力与焦点是将龙江地域上积淀的多元历史文化与最新的现代文化意识形态有意识地相互交融起来, 以此来对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生存意识形态进行深入、悉心的关注和思考。当代龙江文学则更加关注对于龙江本土文化的开掘和思考, 但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霜洗礼, 在政治统一的文化背景下, 在稳定的社会发展格局和文明意识形态中, 龙江文学的多元化特征似乎日渐趋同, 龙江文学的个性化逐渐趋于弱化。但追寻踪迹, 在漫长历史文化积淀的影响下, 在龙江人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中仍依稀可见龙江文学作家们对于本土文化的坚守。

(二) 对俄文化的吸纳

在诸多当代龙江文学作品中, 我们不难发现当代龙江文学作家将蕴藏俄罗斯文化因素的地域风情描绘的淋漓尽致, 这一方面表明了龙江文学兼容并包的东西方文化特性, 能够将俄文化中的美德、智慧吸收、接纳, 进而为东北地域文化涂抹上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一抹亮色;另一方面也表明这是对东北地域历史的关注与追溯, 然而关注过往历史的目的则是在于想更好的把握现在。当代龙江文学以其独特的审美观点开掘、熔铸着世代相袭的民族精魂, 不仅吸纳俄罗斯文学创作中的方法精髓, 与此同时也保留着对本土文化的坚守。从而将龙江文学中浑厚、粗犷而又浪漫的情怀统统展现出来, 具备着丰厚的思想文化内涵, 体现着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当代龙江文学家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揭露;对生与死、罪与罚等宗教道德问题的追问, 其中都渗透展现着当代龙江文学的思想与内涵, 这其中的关注对象与思考原理与俄文学有诸多相似之处。当代龙江文学在西方文艺思潮大量涌入的历史背景下, 其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伴随着俄文学的影响有惯性发展因素的, 这一点更加说明了龙江文学由于自身的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特征等因素与俄文学是具有天然亲近感的。

三、综上所述

俄罗斯文学与当代龙江文学的交融、影响与渗透, 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 虽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经历着各种政治背景的影响, 当代龙江文学对俄文学的吸收和接收的角度及范围也不尽相同, 但是这种相互间的影响、渗透是一直都没有间断过的, 并且有日渐呈现出清晰、鲜明脉络的趋势, 这是作为当代中国文学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的当代龙江文学的独特之处。兼容吸纳了俄罗斯文化特质的当代龙江文学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个性特征丰富着整个当代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1]吴俊忠.俄罗斯文学对中国文化的深层影响[J].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3卷.

[2]金刚.俄罗斯文化与现代东北文学.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

地理——俄罗斯民族文化的讲稿 篇5

第4张风俗习惯:1.俄罗斯人站在门口从来不向客人伸手,而是要等客人进门后才握手。一些上了年纪的主人会解释说:“隔着门槛不握手,这是我们的规矩。”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门槛是极为重要的地方,所以不能站在门槛上,不能坐在门槛上,尤其是外人不能踩门槛。由此而产生了新郎在婚礼迎接新娘时必须把新娘抱进家门的习俗,假如新娘自己跨过婆家的门槛,会惹得祖宗的灵魂发怒的。迷信虽然已成过去,但这一习俗在许多地方保留了下来。//2.在与俄罗斯人交往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夸对方“气色不错”或者“诸事如意”等,对方会发出二三声(呸,呸!)。在俄罗斯按旧时的说法,眼睛集中了一个人的力量,因此歹毒的人只要看人一眼,就能毁坏他的生活。换句话,用毒眼看人,就会使其遭遇不幸,在俄语中有(毒眼)这个说法。古时的人担心被这种眼睛看过之后会遭不幸,就吐三次唾沫以达到驱邪的目的。后来,意思引伸到因听到夸奖、赞美等好话而担心引起不吉利的后果,人们担心魔鬼听到这些好话以后,会伤害人。比如,古时候,俄罗斯人常常给孩子起一些难听的名字,如:(麻子),(斜眼)等,认为魔鬼是不会对有这些名字的孩子感兴趣的,从而可以使他们免遭不幸。//3.与俄罗斯人交往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突然有人打了一个喷嚏,这时俄罗斯朋友肯定会说一句祝你(您)身体好!,这已经成了一条人人遵循的惯例了。这是因为,古时的罗斯人认为喷嚏有特别的魔力,民间中有许多关于打喷嚏的预兆如:(星期

一、空着肚子打喷嚏“有人送礼来;星期二打喷嚏”有外人来;星期三打喷嚏。有消息到;星期四打喷嚏,有人夸;星期五打喷嚏:有约会;星期六打喷嚏,心想事成;星期日打喷嚏“有客人上门。的传说有关:上帝造了人,往人的脸上吹了口气。于是人就有了生命。由此就有了一个说法:吸气时,气给人生命,出气时。气就会跑出去。人就有大病临头(俄语成语表示”死,咽气").而人在打喷嚏时,先吸气,后喷气,通常是张大嘴巴,魔鬼会乘虚而人。就是死期临近。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必须运用语言保护的方式,在熟悉的同龄人中间(通常是年轻人),当女人打喷嚏时。可能听到一种不带恶意的、开玩笑的问候:祝你身体好。就这样,俄罗斯人一代接着一代,遵循这个传统的惯例向打喷嚏的人问好,尽管许多人并不信教或者不知道上面提到的说法。//4.俄罗斯人在公共场合,如上班时或公交车中很少微笑。他们认为笑必须是真诚的。出自内心的,而莫名其妙、无缘无故的笑是不可取的。俄语谚语云;(无端发笑是傻瓜。)第5张俄罗斯的民族:俄罗斯境内生活着多达176个大大小小的民族,大的民族人口过亿,小的民族人口不足1000人。俄罗斯族是国内最大的民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1.5%。其他

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万的有15个,鞑靼族是最全国人口最大的少数民族,人口有550万,主要居住中伏尔加河流域的鞑靼斯坦共和国及周边地区。其他比较大的民族有乌克兰族、楚瓦什族、巴什基尔族、白俄罗斯族、莫尔多瓦族、日耳曼族、乌德穆尔特族、马里族、哈萨克族等较大的民族群体。车臣族是俄罗斯联邦境内第五大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主要居住在北高加索地区的车臣共和国境内。

第6张建筑风格:俄罗斯民族早先居住在森林周围,就地取材搭建居所,木材资源又取之不尽,传统建筑是以木造为主。自10世纪末接受基督教后受了拜占庭影响开始出现石造建筑,但多用于公共建筑。然而,俄罗斯人传统的木造建筑技术仍保留下来,混用于石造建筑上。石造建筑在形式上典雅大方高阔端正,这样的主建筑结构搭配多个矗立上端的半圆形顶盖。这种建筑形式最主要目的,就是一切以神为依归,塑造庄重典雅伟大高尚的气氛,让信徒心生崇敬之感。

第7张建筑图片:1.莫斯科大学是标准的斯大林式建筑,这种建筑风格始于1933年,汲取了巴洛克式和哥特式建筑艺术的精华,特点是气势磅礴、高耸雄伟、布局对称、装饰富丽堂皇,也被称为生日蛋糕式样。2.圣瓦西里大教堂是为庆祝伊凡雷帝远征喀山汗国的胜利而修建,1555年动工,1561年完成,造型独特,色彩斑斓,是莫斯科的象征。3.喀山大教堂坐落于圣彼得堡涅瓦大街上,建于1801至1811年,具有拜占庭建筑风格。4.冬宫是昔日的沙皇皇宫,是18世纪中叶俄国巴洛克式建筑的杰出典范。被称为艾尔米塔什国立美术馆,它和中国的故宫、法国的卢浮宫、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五大博物馆。5.圣彼得堡大教堂是一座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宗教和艺术的圣殿。

第8张民族服装:1.科米族的女装2.鞑靼族的服装3.北奥塞梯族的服装4.卡尔梅克族的民族服装5.俄罗斯族的传统女装6.尼夫赫族的服装7.马里埃尔族的女装8.巴什科尔托斯坦族的女装9.吉尔吉斯族的女装10.布里亚特族民族服装11.楚科奇族和爱斯基摩族的传统服装12.车臣族的服装13.白俄罗斯族女装。

俄罗斯的传统文化 篇6

正是因为它们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连,在历史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人们才将更多美好的寓意与一定的动植物相联,尤以拥有广袤自然资源的俄罗斯为甚。

鹰是一种拥有广阔视野范围的大型鸟类,它拥有坚硬如钢的喙,强劲有力的爪和宽大结实的翅膀。它还有着锐利、不羁的眼神,处处体现着它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尊严。作为一种骄傲的、热爱自由和独立的鸟类,鹰的一切行为都表现出王者之风。在传统上,鹰代表了男性的特征:力量、好战、热爱自由、勇敢无惧等。因此,自古以来就被许多国家作为权力和独立的象征而频繁出现在徽章上。

1993年,俄罗斯国家杜马从法律上确定了双头鹰是俄罗斯的国家象征。以红色盾面为底色的俄罗斯国徽上以一只金色双头鹰的形象作为整个国徽的主体构成象征着国家的团结和统一。

俄罗斯著名作家高尔基有一首散文诗《鹰之歌》,通过鹰和蛇两个对立的形象,赞美了鹰对光明的追求和渴望斗争的战士品质,抨击了蛇安于现状,丧失理想的市侩作风。

俄罗斯人常用鹰来代指真正的男子汉,他们往往具有热爱自由、无惧风浪、骄傲独立等优秀品质。有时也用鹰来称呼在外貌特征上与鹰具有相似性的人,比如同鹰般拥有敏锐洞察力的眼神、鹰钩鼻等。

熊是陆上食肉类动物中体型最大的动物。它们拥有粗壯肥大的躯体、长而浓密的体毛、结实有力的四肢和锋利如刀的爪子。熊虽然天生就是个“高度近视”,但却拥有十分灵敏的嗅觉。

在俄罗斯的文化中,熊是善良和力量的象征。对于俄罗斯人来说,熊自古以来就象征着力量,并且不是不祥的,而是不可抵抗的力量,来自自然的力量,上帝的力量。因此,熊成了俄罗斯人最崇拜的动物之一,其形象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徽章和图案上。如伏尔加河上的第一座城市弗拉基米尔即以熊为市徽。

此外,在俄罗斯民间,熊还是未婚夫的象征。俄国著名诗人、作家普希金的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女主人公塔基雅娜第一次见到奥涅金后,在入睡前把梳妆镜藏在枕头下面,准备在夜间给自己占卜一下。万籁俱寂,塔基雅娜很快进入了梦乡。她梦见自己独自一人站在森林里,突然从雪地中蹿出一只大熊,把她带到森林深处的一间小屋。实则表达出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一见钟情和她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同时也预示着未婚夫即将到来。

花楸树在中国鲜为人知,而在俄罗斯却随处可见。它是一种有着一簇簇橙红色果实的树,多生长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据统计,在世界上大约有80个品种的花楸树,其中的34种就生长在俄罗斯大地上。

花楸树五月开花,秋时结果,叶绿果红。入冬时节,一串串红艳艳的果实犹如熠熠生辉的红宝石,鲜艳夺目。虽然其外表艳丽,但果实苦涩。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俄罗斯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会用“忧伤”“苦涩”这样的修饰语来描写或形容花楸树。如歌曲《乌拉尔的花楸树》中这样唱道:“啊!茂密的花楸树,花儿开满枝头,啊!可爱的花楸树,你为何而悲伤?”

花楸树在俄罗斯人心目中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同时被赋予多种象征意义,如:象征着祖国和祖国的大自然、象征着故乡和家园、象征着姑娘和爱情、象征着即将出嫁的美丽少女等等。

白桦树是俄罗斯分部最广的树种之一,它对严寒有着极好的耐力,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因修直的树干,尽显洁白雅致而十分引人注目。白桦树在俄罗斯人心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俄罗斯的国树。

作为深受俄罗斯人喜爱的树种,白桦树拥有少见的白色树皮,因而它更多的被与“洁白”这一概念相联,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优雅纯洁的化身,是俄罗斯祖国、大自然和女性的象征。

在俄罗斯,人们把白桦树作为婚姻习俗中显示特殊传统的事物。按照俄罗斯民俗,姑娘在出嫁前要举行仪式来告别少女时代、告别曾经父母膝下无忧无虑的女儿生活,迎接即将到来的生儿育女、操劳持家的妇女生活。在仪式上,女伴们会在待嫁姑娘的桌前放一束白桦树枝,当悠扬的歌声想起,待嫁姑娘对白桦产生一系列美好的回忆和思念,并预测未来生活的吉凶。

将动植物的象征意义总结归纳到一个民族的文化之中,同时体现在本民族的语言中,能够反映出该国家、民族特有的性格和文化习俗。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俄罗斯的传统文化 篇7

很久以来,关于“定型” (стереотип) 一词概念界定的问题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人们尝试着弄清楚社会中民族文化定型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对民族间关系的影响。但是直到现在,对“定型”理论利用的合理性问题学术界一直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在文献中我们经常能够见到各种不同的表达形式:民族定型 (национальныестереотипы) 、民族偏见 (этническиепредрассудки) 、民族观念 (этническиепредставления) 和民族形象 (национальныеобразы) 等。就其实质而言,这些概念其实指的都是同一现象,即指概括的、标准化的社会现象和客观对象在整个民族人们的主观世界中形成的印象或观念。通常定型是指那些从情感上被着了色的、稳定的,是人对待某种现象习以为常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的经验的影响下形成的。目前,在许多国家关于定型问题存在着独立的交叉学科的研究方向,研究定型观念的产生、功能以及它对社会状况的影响。

“定型”一词在许多语言中具有否定的色彩,人们会联想到千篇一律的、公式化的东西,影射那种没有表现力和缺少新奇的表现形式。其实这对于“定型”一词并不完全公正,尤其在跨文化的环境中。如果对其他民族和其他文化高度概括,并且概念化了以后,定型观念帮助人们同异域文化打交道时就会降低文化休克现象。“定型能够帮助人们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能够走出自己狭隘的社会、地理以及政治世界的界限”。利普曼第一次使用了定型的概念并且认为,定型了的观念是文化在人脑世界图景中被程序化了的、概念化的和确定的现象,它们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中走了很多的捷径。

对文化定型、定型的特性研究以及抽样分析关系到现在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对客观世界以及周围环境的认识,其中包括偶然事件、有限的知识以及对异域文化的整体认识,对这些文化的认识有时离现实相当遥远。然而,许多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遵循的正是这种行为方式。客观形成的观念—映象 (образы-представления) 在人的心理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尽管定型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并且对它的研究持续不断深入,但是在各个历史时期定型理论仍然是学者们重要的科研课题,虽然不断发生着传统观点与新思维、新事物与已知事实之间的冲突。

尽管研究人员们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足够的关注,但是要解释清楚定型的本质、发生以及它的功能还做不到,正如理解定型这一术语一直是一个问题。在现代,关于定型的含义在学术界仍然缺乏一个统一的观点。“定型”这一术语我们经常能够在不同的文章中见到,并且被表述得也不尽相同:行为的标准、人或集团的形象、偏见、陈规旧套以及对不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等。

二、民族文化定型与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作为民族文化心理传统的深层结构,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世界各不同民族文化之所以有自身的特色,归根结底,是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思维模式就是那些长期地、较稳定地、普遍地起作用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与统一。民族文化定型 (стереотипнациональнойкультуры) 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和心理现象,它通常可以分为内隐的民族文化定型和外显的民族文化定型,而文化定型又通常以人的思维定型和行为定型的形式表现出来。思维定型作为一个心理学的术语,通常指“心智定型”,被视为人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所建立的模型,是人们构建经验世界的方式。众所周知,作为个体的人有着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一个民族也同样如此,它往往也有着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思维特点。正是由于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是在该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积淀中形成的,所以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如俄罗斯人的逻辑思维和中国人的直觉思维,俄罗斯人的极端主义与中国人的中庸思想,俄罗斯人的崇尚个性发展与中国人的求同思维,俄罗斯人的宗教思想与中国人的伦理政治思维,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俄国自彼得大帝以来,一直在不断强化欧洲文化的地位。俄罗斯三百多年的现代化道路就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但是俄罗斯人的思维方式却不是西方式的纯理性和纯思辨的,而是带有很强的非理性特征。俄罗斯人追求公正 (справедливость) 和良心 (совесть) 甚于追求真理,这一主题在普希金、果戈理、托思妥耶夫斯基等俄罗斯作家笔下得到了最深刻的阐释。在跨文化中任何人无论进行何种方式的交际,都离不开本民族思维模式的影响。

三、民族文化定型与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定型的另一个表现形式——行为定型,也就是我们说的外显的民族文化定型,它决定了这个民族的整体意识——也就是我们说的民族精神。在定型的形成过程中人们生活中对客观对象和现象接触的频率起着很大作用。所以说定型的形成多是由于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这种外部客观对象或现象又具有社会属性,因此人们常常把民族文化定型与社会定型 (социальныйстереотип) 联系起来。尽管社会定型是建立在人自身的知觉和情感基础上的,但归根结底是由促进人的群体意识发展的自然条件所决定的。

社会定型是某个民族成员广泛认识的高度概括化的、简单化的体系。在这个集体中每个成员都是一系列特征的载体,这些特征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并且常常从情感上被着了色的。其实这里我们说的这些特征指的就是民族精神 (нациальныйдух) ,也有人称之为民族性格 (нациальныйхарактер) 。人们在研究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时,关注的重点往往是社会发展的历史、生存的自然的条件以及这个民族人们的宗教信仰。

四、俄罗斯文化类型研究

作为文化学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文化类型是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民族精神与思维模式是文化类型理论研究的核心层次,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整体意识,同时也是区别于其他文化类型的重要特征。19世纪著名俄罗斯社会思想家和坚定的斯拉夫主义者达尼列夫斯基 (Н.Я.Данилевский) 在他的著作《РоссияиЕвропа》中推翻了当时盛行的欧洲文明中心说。他指出,世界上除了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日耳曼—罗曼文明,还存在着其他的文化类型,如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也曾经达到过巅峰并且迄今为止在丝绸、瓷器以及土地耕作、园艺业以及水产人工养殖等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最早发明了指南针、火药、造纸和印刷术,中国丰富的文学、哲学思想以及天文学等早于欧洲许多个世纪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达尼列夫斯基认为俄罗斯的文化起源于古斯拉夫文化,并在这基础上吸收了古希腊文化的精髓。俄罗斯民族在随后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现象。同时他指出,俄罗斯既不属于西方文明,也不属于欧洲文化,是一个独特的斯拉夫世界。和这些先进的文化相比,斯拉夫文化虽然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但是,斯拉夫历史—文化类型已经走过了一千多年的准备阶段,在这一时期,俄罗斯刚刚迈进自己创造力量的繁荣期,虽然还未形成强有力的国家中心,但它可以也应该创建一个强大并且与众不同的文明社会。

在现在俄罗斯民族性的讨论中,斯拉夫民族性的问题得到特别的重视,因为东斯拉夫人的信仰是俄罗斯文明史最重要的文化先决条件。也就是说,是斯拉夫民族的身份从根本上决定了俄罗斯文明的独特基因,使之有可能独立发展自己的政治、法律、经济、军事和文化体系,甚至连科学发展也自成一体。同样原因使之形成了早期俄罗斯审美特征——艺术特质与大自然和谐一致。对斯拉夫民族神话和习俗的强烈认同而积淀形成独特的俄罗斯民族心理。俄罗斯在文明形成之初由于拥有文明与文化融会之地的独特条件,曾先后受到来自不同民族的影响:北方瓦里亚基人、南方的拜占庭、东方的游牧民族和西方的各先进民族。俄罗斯文化类型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在与外来文化不断的碰撞、冲突和融合过程中实现的,这也决定了俄罗斯文化类型独一无二的特殊性。

从民族文化定型的角度来考察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类型,我们不难看出:

1. 从俄罗斯文化起源与发展的历史看,由于并存有多种不同的文化影响,形成了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独特的两面性:国家观念与无政府主义、自由至上与专制主义、崇尚武力与善良品行、宗教性与真理情结以及强烈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俄罗斯的每一位思想家都曾提到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两极性和矛盾性的特点,东西方两股历史潮流相互撞击,欧亚文明相互融合、作用,是造成俄罗斯民族性格矛盾性、两极性的根本原因。在俄罗斯人的生活中,这种矛盾性与两极性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俄罗斯在科学和教育等方面表现出极具西方传统的理性精神,而在宗教和文艺等领域则体具有东方特征的神秘主义和感性精神。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具有东西方综合色彩的俄罗斯文化现在已经成为定论。20世纪俄罗斯著名思想家别尔嘉耶夫 (Н.А.Бердяев) 曾经说过:“俄罗斯民族不是纯粹的欧洲民族,也不是纯粹的亚洲民族,俄罗斯是世界的完整部分,巨大的东方—西方将两个世界结合在一起。”的确如此,俄罗斯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发展历史造就了俄罗斯文化来源的多样性,在这种多元文化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俄罗斯传统文化没有被淹没。在与外来的异质文化相互矛盾和相互渗透的过程中,俄罗斯传统文化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俄罗斯民族文化定型,从一方面说阻碍了文化的认同,但从另一方面讲,民族文化定型也让我们在与对方民族交往过程中更容易了解和掌握这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客观上为跨文化交际扫清了障碍。

2. 俄罗斯国家历史上曾是欧洲国家,经过历代沙皇的不断扩张获得了欧亚的大片领土,客观上为俄罗斯不甘于落后、崇尚武力发展的文化特征提供了物质条件。但是俄罗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却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断裂性特征。俄罗斯社会经济、文化的断裂是世界大国中最深的。长达两百多年的蒙古鞑靼人的统治使俄罗斯传统文化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也从此使俄罗斯国家烙上了专制主义统治的烙印。和中华文明相比,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俄罗斯国家自上而下激进式地接受西方的东西似乎更多一些,无论是罗斯受洗、彼得大帝向西方学习、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还是20世纪初沙皇政府所实行的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国际事务中,俄罗斯国家时时表现出自己的极端与个性,就像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这与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中庸与和谐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另外,俄罗斯文化不但贯穿着东方与西方的对立与融合,而且也贯穿着上层精英文化和下层世俗文化的对立与分化:城乡之间、贫富之间,政治、经济地位与受教育程度上的明显差异,形成了民族性格的两极性。俄罗斯文化的这种双重现象,有时又表现为官方的基督教文化和民间多神教文化的对立。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统一的俄罗斯文化中,东方与西方、上层贵族精英与下层民间世俗文化之间始终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参考文献

[1]Липпман У.Общественное мнение[M].2004:56.

[2]Данилевский Н.Я.Россия и Европа.Взгляд на культурные и 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 славянско гомирак германо-романскому[M].1991.

[3]Авдеева.Л.Р.Русские мыслители:А.А.Григорьев, Н.Я.Данилевский, Н.Н.Страхов[M].1992.

[4]方汉文.比较文化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5]叶志坚.文化类型探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1, (3) .

[6]姚海.俄罗斯文化[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210, 3-4.

[7][俄]泽齐娜等.俄罗斯文化史[M].刘文飞, 等,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浅析俄罗斯的姓名文化 篇8

名字是每个民族的人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具有的。人名集中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从中可以透视各个民族的文化心理。人们非常重视命名,中国古代就有“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人的命名与人们的生活习俗、道德伦理、宗教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俄罗斯给孩子取名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他们同中国人的概念相似,认为姓名可以影响人的命运,即посеешьимя———пожнёшьсудьбу播种一个名字,收获一种命运。

М.В.戈尔巴涅夫斯基曾经指出:“人名是各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人名可以反映各个民族的历史,他们的生活、信仰、期盼、幻想和爱憎等等。因此人名文化也是研究一个国家语言和文化的重要信息源泉。

俄罗斯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广受喜爱的名字。从时间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在20世纪20年代最流行的名字是Валентина(瓦莲京娜),和Владимир(弗拉基米尔)。30年代最常见的名字有Галина(加林娜),Людмила(柳德米拉),Нина(尼娜),Тамара(塔玛拉),Юрий(尤里),Виктор(维克多),Анатолий(阿纳托利),Борис(鲍里斯)等等。

一.借用外国人名命名

988年基督教传入罗斯,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外国名字。外来的基督教名字经过十个世纪的传播,到了现在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俄罗斯的土地上了。俄罗斯人已经完全接受,并且认为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俄罗斯的名字。因此,受基督教的影响和外来名字的斯拉夫化,大多源于希腊语、拉丁语等东方语言。譬如:

*来源于希腊语的:Галина(加林娜意为:寂静),Евгений(叶甫根尼意为:高尚的),Екателина(叶卡捷琳娜意为:纯净),Елена(叶莲娜意为:明亮的),Зинаида(季娜伊达意为:宙斯的后裔),Зоя(卓娅意为:生命),Ирина(伊琳挪意为:安宁),Ксения(克谢尼娅意为:好客),Лариса(拉莉莎意为:海鸥),Маргарита(玛加丽塔意为:珍珠),Раиса(赖萨意为:无忧无虑的),Алексанлр(亚历山大意为:保卫者),Алексей(阿列克谢意为:预防),Анатолий(阿纳托利意为:东方,日出),Андрей(安德烈意为:勇敢者),Геннадий(格纳季意为:好的),Георгий(格奥尔基意为:农民),Григорий(格列高利意为:不睡觉的),Кирилл(基里尔意为:统治者),Леонид(列昂尼德意为:象狮子的),Никита(尼基塔意为:胜利者),Николай(尼古拉意为:人民的胜利者),Пётр(彼得意为:石头),Степан(斯捷潘意为:花环),Фёдор(费多尔意为:神赠送之物)等等。

*来源于拉丁语的:Наталия(纳塔利娅意为:人生的),Юлия(尤利娅意为:卷发的),Валерий(瓦列里意为:健壮的),Виктор(维克多意为:胜利者),Виталий(维塔利意为:生命的),Максим(马克西姆意为:最伟大的),Жанна(然娜意为:贞德),Фидель(菲杰利意为:诽德尔),Эдуард(爱德华),Эвелина(艾韦琳娜),Эльза(艾丽莎),Диана(吉安娜),Том(汤姆),Эмиль(埃米里),Павел(帕维尔意为:小的),Сергей(谢尔盖意为:高贵的)等等。

*来自于古犹太语的:Анна(安娜意为:可爱),Елизавета(伊丽莎白意为:我的上帝),Мария(玛丽亚意为:所盼望的),Тамара(塔玛拉意为海枣树),Данила(丹尼拉意为:上帝是我的审判者),Илья(伊利娅意为:我的上帝雅赫维),Михаил(米哈伊尔意为:如神者)等等。

*来源于斯堪的那维亚的:Ольга(奥莉加意为:神圣的),Олег(奥列格意为:神圣)等等。

二.表现人物道德品质、性格特征、外貌的姓名

俄罗斯姓名在18-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作品中曾广泛采用。如在А.П.契诃夫小说《变色龙》中给主人公一个特殊的姓Очумелов(奥丘梅洛夫)。而Очумелов来源于Очумелый(发狂的,失去理智的)一词。这个名字非常贴切地指出了这位善于见风使舵,反复无常、寡廉鲜耻的警察,已经完全丧失人的良知和理性。契诃夫在其他作品中给另一位警察起名为Людоев-Хватаев(柳多耶夫-赫瓦塔耶夫意为吃人能手),给律师起名Мошенников(莫舍尼科夫意为骗子мошенник)。这些人名极其巧妙地勾勒出了反面人物的形象。

高尔基是苏联伟大的作家,他的真实姓名是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柯夫。他在向《高加索报》投第一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时临时给自己创造了一个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Максим·Горкий)。“高尔基”一词的意思是“苦的”;“马克西姆”则可以两种解释,一,这是作者父亲的名字,用来作为纪念,二,是原文“最大的”(максимальный)一词的词根。根据高尔基不幸的身世,这个笔名其含义为“最苦的人”。

在В.Л.卡普尼斯特的喜剧《诽谤》中我们可以找到Добров(多布罗夫意为:善良者),Прямиков(普里亚姆科夫意为:直率者),Кривосудов(克里沃苏多夫意为:偏心法庭)等姓名。在В.卢金的喜剧中则出现了Легкомыслов(列赫果梅斯拉夫意为:轻佻,轻浮),Притворов(普利特沃洛夫意为:故意假装),Старосветов(斯达拉斯维达夫意为:旧世界),Самохвалов(萨莫赫瓦洛夫自吹之意)等姓名。

有如,Кудрявый(库德里亚维意为:卷发的),Лобастый(洛巴斯特意为:大脑门的),Косой(科索伊意为:斜眼),Рябой(里亚博伊意为:麻子)等;Храбрый(赫拉布雷意为:勇敢),Несмеян(涅斯梅亚意为:不会笑),Молчан(莫尔昌意为:沉默寡言),Любимов(柳比莫夫意为:让人喜欢的),Добрыня(多布雷尼亚意为:好心肠的)等。借助这些姓名,读者比较容易产生对人物品质性格等的特征。

Н.奥斯特洛夫斯基曾为一城市警察分局局长精心设计了一个全名ТигрийЛьвовичЛютов(季格里·利沃维奇·柳托夫),这三个部分分别来自动物种类的тигр老虎、лев狮子和лютов凶恶、残暴的三个词,虽然这里名、父称、姓均为真实的教会名(крестильныеимена),但是作者在这里将其使用,足以暗示这位警察分局局长的凶残、狠毒的本性。相反,俄罗斯人给孩子取名Орёл(奥廖尔意为:雄鹰),Cокол(索科尔意为:鹰)是希望他们能够像雄鹰一样敏捷而勇猛;取名Заяц(扎亚茨意为:兔子)或Белка(别尔卡意为:松鼠)是希望他们成为像兔子或松鼠一样灵活而乖巧。甚至还有以植物命名的如,Лилия(利利娅意为:百合花),Роза(萝扎意为:玫瑰)等。

在萨尔特科夫·谢德林笔下,人名的独特设计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在其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Живодёров(意为:以剥皮为职业的人,残忍的人),кровопийцев(意为:吸血鬼),лиходеев(意为:凶徒、恶棍),паскудник(意为:做下流坏事的人),подвохин(意为:诡计、捣鬼的勾当),подхалимов(拍马屁的人)等等。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寓意深刻的姓名在翻译中,由于译者仅仅采用了音译的方法,从而丧失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与人物的职业相关的名字

И.А.克雷洛夫很喜欢使用此类名字,他曾为三位诗人分别取名为рифмохват,рифмокрад(都与рифма韵脚有关)。他给一位大夫起名为ланцентин与ланцет(外科手术刀)有关。给雕塑家起名为туподолотов(意为钝凿子)。

И.А.契诃夫给一位音乐家起名为смычков(斯梅奇科夫是借用смычок这个词。(意为:弦乐器的弦子),另外他给一位大尉起名为гауптвахтов(豪普特瓦赫托夫是借用гауптвахта意为军队中的禁闭室),给一位少校起名为портупеев(портупея为武装带)。这两个姓名虽然未直接点名人物的职业,但是与人物的军旅生活某些特点十分贴切。

与职业相关的还有颇具特色的商人姓名(купеческиефамилии)。大多数商人姓名的特征并不明显,但有些姓名则与其职业有关,常由形容词和名词组合而成。诸如:гнилорыбов(格尼洛雷波夫意为гнилаярыба腐烂的鱼),твердохлебов(特韦尔多赫列博夫意为:твёрдыйхлеб硬面包)等,用以暗示从事卖鱼和面包业的商人。

Н.А.奥斯特洛夫斯基以商人的形体特征,谋取暴利的本性等特点,创造了姓名дороднов(多罗德诺夫意为:身材粗壮的),прибытков(普里贝特科沃意为:利润)等。

四.来自于宗教、神话的姓名

这类人物姓名若按照社会层次分则有贵族姓名(аристократическиеидворянскиефамилии)僧侣姓名(фамилиидуховенства)等。贵族姓名大多数由地名(топоним)加形容词词尾-ский、цкий构成,如пушкин笔下的минский由минск(明斯克)构成,以说明人物是某地的显贵。

俄罗斯人名中有许多的名字都与宗教文化相关,僧侣姓名不少都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如契诃夫的作品中僧侣名为Вратоадов(вратаада意为:地狱之门)。另外还有一些姓名出自《圣经》,如Одлуковин(луковый意为:魔鬼),хлебонасущенский(хлебнасущеный糊口之粮)皆出自祈祷文《Отченаш》(基督教《主祷文》的代称)。Каин该隐(亚当、夏娃之子。他杀了弟弟亚伯,上帝惩罚他和他的后代永久流浪)<转>背叛者;凶手。Елизавета(伊丽莎白意为:我的上帝),Данила(丹尼拉意为:上帝是我的审判者),Иван(伊万意为:上帝垂青),Семён(谢苗意为:上帝听到了),Илья(伊利娅意为:上帝的力量),Олег(奥列格意为:神圣的)。与古希腊、罗马神话有关的名字如Аполлон(阿波罗意为太阳神),Зинаида(季娜伊达意为:宙斯的后裔)等等。

五.俄罗斯名著中对姓名的诠释

俄罗斯的文学家们正是巧妙地借用了寓言以特殊文化内涵为手段,从而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其中不少作品中人物起名别具匠心,饱含了作者对人物的褒贬、爱憎之情。通过构词、联想、隐喻、谐音等手段,隐含了作者对人物道德品质的评价或暗示人物的职业、体态、性格等特征,给读者一个特殊的联想空间。

总之,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姓名所内含的文化语义是很广泛的。除了上面所归纳的几种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构名手法。如Ф.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一位大公姓名为Щегольской(非常漂亮的意为:讲究服饰的人)。还有些姓名不仅用来概括人物的特征,而且能够反映小说的整体情节。如契诃夫的小说《恐怖之夜》中主人公一夜内多次梦见棺材。作者为此情景精心安排了梦中相应人物的姓名:панихидин(панихида意为:祭悼),погостов(погост意为:乡村墓地),трупов(труп尸体),черепов(череп头盖骨)等。作者将这些姓名集中在一起,描绘了由墓地、尸体、骷髅等组成的阴森可怕的画面,从而达到了特殊的文学效果。因此对作品中人物的姓名加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透彻分析人物形象,加深对原著的理解,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爱憎情感等。

摘要:姓名并不单纯是个人的代号。事实上,它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因此可以说姓名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体现。在俄罗斯,姓名是由名、父称和姓三部分组成。俄罗斯人的姓名独具特色,也不是在俄罗斯民族先生之后出现的。它是随着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发展而形成的。在整个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丰富多彩。本文主要从产生背景和构成来源两个方面对俄罗斯人的姓名进行分析。

关键词:俄罗斯,姓名,产生背景,构成来源

参考文献

[1].吴国华,《文化词汇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2] .顾亦谨,吴国华,《语言与文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3] .智亚男,《俄语常用成语例解与练习》,军事译文出版社1996年。

[4] .赵敏善,《俄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军事译文出版社1996年。

解读俄罗斯的茶文化 篇9

1 俄罗斯茶文化的历史发展阶段

1.1 十七世纪的俄国茶文化

据记载, 在1567年, 有两位曾经到过中国的哥萨克首领, 向沙皇描述过一种中国饮品, 并且介绍了这种稀奇饮品已经得到西伯利亚东南部及中亚地区的广泛认可。但是沙皇贵族并没有在意, 因此该段历史并没有被提及。历史上对俄国引进茶叶的记载时间是1638-1640年, 是经过蒙古传到俄国的。在1638年, 奉沙皇之命, 俄国使者带了一些珍贵的紫貂皮到蒙古送给蒙古可汗, 蒙古可汗回赠了4普特 (约64公斤) 的茶叶。使者带回来的茶叶由于独特和持久的香气深受沙皇和贵族的喜爱, 砖茶就开始登上皇宫宝殿, 成为了皇宫贵族中的奢侈贡品, 俄罗斯饮茶的历史也由此开始。在1679年, 当时中国的统治者是清朝的康熙皇帝, 当时处在清朝的鼎盛时期, 中俄两国首次签订了关于俄国从中国长期进口茶叶的条约。但是, 由于交通运输的不发达, 使茶叶从北京运送到莫斯科至少花费一年的时间, 加上存储方式的落后, 数量也比较有限。因此, 中国茶叶的价格在俄国相当于欧洲茶叶的十倍, 极其昂贵。所以, 在当时的俄国上流社会, 茶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1.2 十八世纪的俄国茶文化

1728年, 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 中俄的茶叶贸易主要以恰克图为贸易市场。在1735年, 伊丽莎白女皇为了方便茶叶的运输, 创建了私人商队, 专门运送给宫廷、贵族与官员茶叶。但是, 由于交通方式的落后, 使茶叶的输入量不多。因此, 茶的价格十分昂贵, 当时莫斯科茶价每磅15卢布, 普通的大众还是根本没有能力消费。但是, 输入量并没有因为价钱的高昂而减少, 反而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在1753年, 随着伊丽莎白女皇亲自参加华茶陆路运俄的开幕典礼之后, 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在1785-1792年间, 由于清政府的第三次闭关, 俄国人不得不通过三倍或四倍的价钱, 从英国、荷兰和丹麦等地区进行购买。饮茶的平民化, 使俄罗斯茶文化获得了快速发展, 茶炊的出现、茶艺的发展都成为俄罗斯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3 十九世纪的俄国茶文化

俄国进入帝国主义后, 试图控制中俄两国的茶叶贸易, 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和土地侵略, 并且与其他帝国主义相竞争。茶叶的来源也不单只依靠中国, 俄国也开始进行与印度的茶叶贸易。到了19世纪中叶, 俄国的茶叶有了大范围的推广, 莫斯科就有100家茶叶商铺以及300家的茶叶制作工坊。在这个时期, 饮茶已经不单单是某个阶层独有的活动, 已经盛行于各阶层人士, 以至于茶成为民族性的饮品。随着饮茶的普及, 炊具也得到了改进, 茶礼也逐渐影响着俄国上层人士, 乡间茶会也对茶礼有着不同的表现。俄国茶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 既融合了欧洲贵族们的派头又带有中国传统的茶仪茶俗。在饮茶文化的不断发展下, 俄国也开始了种植茶树与进行茶叶制作的活动, 在经过不断的改进, 并聘用中国的一个高技术茶叶工人进行培育, 终于使茶叶在俄国扎根。

1.4 前苏联时期的茶文化

在十月革命前, 茶叶虽然在俄国得以生长, 但是产量极低。革命胜利后, 茶叶得到了苏联政府的重视, 聘请专门的人员进行茶叶的研究, 因此当时的茶叶事业的到了快速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 苏联茶园已经大约有120万亩, 产量160万担, 截止到1988年, 苏联有100多家茶炊生产厂, 每家的特点都不相同, 形式多样化, 图拉地区作为主要的生产集聚地, 因此茶炊的品种就有大约150个。除此之外, 苏联政府为了对茶叶品种、栽培及加工的研究, 专门拨款建立了茶叶研究机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 受到战乱影响, 经济受到了重创, 茶叶进口大大下降。直到50年代中期才逐渐好转, 但是仍处于较低水平。此时苏联主要从中国进口绿茶。但到了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 印度又以红茶作为抵债物资, 苏联时期的人们以引用红茶为主, 当时茶室遍及苏联的各个地区, 人们随时随处都可以饮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制茶实现机械化, 并不断的进行技术输出。由于茶叶品类的繁多, 苏联各地区的茶文化不同, 各有特色, 使得俄罗斯茶文化丰富了起来。

1.5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茶文化

苏联解体后, 作为主要茶叶产区的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两大产区独立, 这对俄罗斯的茶叶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在境内只有克拉斯诺达尔地区出产茶叶, 茶叶的产量不足无法满足俄罗斯人对茶的饮用, 因此进口茶叶成为唯一的渠道。但是由于苏联解体, 给俄罗斯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茶叶的进口量并不是非常多。但是从2001年开始, 俄罗斯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对茶叶的输入量也在明显的增加。俄罗斯的茶叶进口额从2001年的2.08亿美元增长至2008年的5.11亿美元。在如今, 俄罗斯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进口国。虽然俄罗斯在不断地从国外进口茶叶, 但是仍想把茶叶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中来, 想在本国的茶叶市场中立足, 因此, 俄罗斯涌现出了自己的包装。当前的俄罗斯, 依然把饮茶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是人生最重要的享受。他们在社会交际、信息交流以及感情沟通时, 都需要以饮茶的形式进行。因此, 俄罗斯很多的工作单位, 都订出饮茶时间 (通常是在上午10点和下午4点) , 让大家可以喝茶。因为饮茶的时间比较固定, 俄罗斯人在陈述事情发生的过程时常用“茶前”和“茶后”来表示当时的时间。在新闻中, 也常报道有关“茶日”和“茶节”的内容。

2 俄罗斯饮茶习惯的独特性

由于俄罗斯地区处于欧亚大陆的北部, 位于寒带、亚热带和温带这几个气候带上, 因此气候比较寒冷。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使俄罗斯人喝茶时需要增加热量, 来抵御寒冷。因此, 造就了俄罗斯茶文化的独特性, 他们对茶水热量的要求比较高, 促进了茶炊器皿的产生。俄罗斯民族喜欢饮用甜茶, 有可能是因为茶中有苦味, 也有可能是因为糖的热量比较高。甜茶的做法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人们普遍使用的方法, 在茶水中融入糖;第二种是先把糖含在嘴中, 然后再喝茶水;第三种是把类似糖的食物来融入茶中, 代替糖的甜味。俄罗斯茶文化的另外一个特色是“茶点”的食用, 顾名思义, 茶点就是伴随饮茶的点心, 为了避免饮茶时的无聊, 这与中国传统的饮茶习俗不同。在俄罗斯的现代社会, 一种浓茶的出现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罗姆酒是俄罗斯人比较喜爱的饮品, 将罗姆酒与茶水相融合, 勾兑出格瓦斯 (1) 的味道, 符合俄罗斯人的饮食风格, 进而受到了大众的追捧。

3 俄罗斯的特色茶具—茶炊

茶炊是俄罗斯茶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 在俄罗斯人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随着饮茶成为俄罗斯平民百姓家日常的活动, 茶炊也逐渐盛行起来。茶炊出现于18世纪, 因为俄罗斯地区, 极其寒冷, 人们习惯食用热度高的东西来御寒, 因此人们开始研发能够使茶维持热量的, 从而出现了茶炊。茶炊能够保持热度的特性, 深受大众喜爱。俄罗斯有一句谚语:“没有茶炊不能算饮茶”, 体现了它在俄罗斯茶文化中的标志性地位。

3.1 茶炊的特点及使用

茶炊的原型是一种带有把手和支脚的热水壶, 材质主要是银、铜、铁等金属材料, 或者是陶瓷。茶炊的容量不统一, 从几升水到几十升水的都有。形状也各异, 有瓶形、桶形、酒杯形、圆形、不规则形等。外形与家用煮饭的锅很形似, 中间竖了一个金属材质、圆柱形的筒, 筒中放木炭, 用来烧水煮茶, 整体的使用方法与我国的老式炭火锅相似。开始, 人们用勺子来取用茶水, 使用极其不方便。后来, 工匠发现在茶炊内部装上炉膛, 外面连接水龙头, 然后在桌子上烧水沏茶, 可以方便人们的饮茶。图拉是俄罗斯著名生产茶炊的地区, 在俄语中有“去图拉不用带着自己的茶炊”的说法。

3.2 茶炊的发展趋势

在过去, 茶炊是每个俄罗斯家庭不可或缺的器皿, 是俄罗斯茶文化中最显而易见的一部分。但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 饮茶的工具形态也从过去传统的茶炊逐渐变成了现代城市家庭中的电茶壶, 茶炊慢慢成为了一种装饰文化。但是, 在重大的节日或者是重要的聚餐时, 现代俄罗斯人依然会把茶炊摆上餐桌, 通过亲朋好友围坐在茶炊旁饮茶的方式, 来凸显节日的气氛和彼此间浓厚的情感。

4 结语

俄罗斯茶文化的历史不如我国的茶文化久远, 但是它代表了俄罗斯人在文化创造过程中的民族内涵, 也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演进。对俄罗斯茶文化的解读, 有利于我们对俄罗斯文化的了解和对俄罗斯历史脉络的掌握, 使我们对国外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俄罗斯茶文化与我国茶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俄罗斯茶文化的演进过程中, 也能看到我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让我们更加重视本民族的文化, 也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保护提出了要求。

参考文献

[1]任光宣.俄罗斯文化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褚敏.俄罗斯文艺[M].俄罗斯:俄罗斯文艺杂志社, 2001.

[3]华昶.从俄语成语、俗语看俄罗斯民族的茶文化-兼谈俄汉两民族茶文化的某些异同[J].中国俄语教学, 1995 (4) :48-51.

[4]姚海.俄罗斯文化[Z].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

浅谈俄罗斯的饮茶文化 篇10

一、俄罗斯饮茶文化的由来

有关历史记载, 俄罗斯人是在1567年开始第一次接触茶的。记载中显示, 1567年就曾有两名哥萨克首领到中国来向沙皇说起过一种不起眼但是特别珍贵的饮品, 既说这种饮品在当时西伯利亚东南部以及中亚地区已出现了, 并且已经盛行了, 但却没有引起当时沙皇的注意, 这件事也就因此不了了之。到了1638年, 俄国使者遵照沙皇的指示, 赠送一件罕见的紫貂皮给蒙古可汗, 当时蒙古可汗为表谢意回赠给沙皇约64公斤的茶叶。俄使者回国之后, 将这些不知名的东西给沙皇看, 大家都品尝了这种饮品, 都非常惊喜, 自此就有了俄罗斯饮茶的历史。

二、俄罗斯人的饮茶习惯

(一) 茶炊

俄罗斯的茶具是非常有讲究和漂亮的, 茶碟也是特别精致的那种, 有些人喜欢中国的陶瓷茶具, 有些人喜欢玻璃透明那种茶具, 但俄罗斯人却喜欢沿用透明一直喜欢的茶炊。在俄罗斯有这样一种说法, 就是“无茶炊就不是饮茶”, 由此可以想象, 茶炊在俄罗斯是多么的有地位。事实上, 俄罗斯所使用的茶炊其实就是一种热水壶, 那种有把手和支脚的饮水壶。茶炊在俄罗斯出现到盛行是在18世纪, 是在茶引入俄罗斯之后随之盛行起来的, 也与当时俄罗斯金属工艺制作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关系。第一把茶炊的产生已经没人去计较具体是在什么时间了, 只是知道在18世纪中下期真正意义上的茶炊在俄罗斯产生, 并渐渐开始盛行。茶炊的外形也是各种各样的, 球形的、花瓶形的、小酒杯形的等等。

(二) 饮茶的味道

或许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 俄罗斯的气候比较寒冷, 因此俄罗斯人和的茶要比我们增加一定的热量。而且俄罗斯人喜欢喝伴有糖味的甜茶。俄罗斯喝甜茶的方式通常有三种, 一种是较为普遍的, 将糖溶化在茶水中随即而下;一种是将糖先放于嘴里再喝茶;第三种方式常常是那些手里没有糖的人的作法, 想象着嘴中含有糖, 再慢慢喝茶, 有种我们所说的“望梅止渴”的感觉, 凭想象品味茶的味道。俄罗斯人与中国人在饮茶习俗上有所不同, 俄罗斯人喝茶时都要点上一盘盘“茶点”。因为俄罗斯人喜欢和甜茶, 在喝红茶时习惯于加糖或柠檬片或者是加牛奶, 所以, 俄罗斯糖和茶是密不可分的。俄罗斯人喝茶都是将茶水烧的滚烫加很多糖或柠檬片或蜂蜜的。

(三) 俄罗斯人沏茶方式

传统的俄罗斯沏茶方式是用滚烫的开水将茶壶烫一下, 然后迅速晾干, 接着放入茶叶, 倒入开水, 用餐巾纸蒙上放于茶炊壶托上五分钟左右即可。在这过程中可以在其中加入一小块砂糖, 确保茶叶片可以舒展开释放所有所含成分。喝的时候先到出小半杯, 在从茶炊兑适量的白开水。在喝茶过程中要保证水一直是翻开的, 所续的水都要滚开的那种, 照俄罗斯的解释说法为, 这种滚开的开水是茶味道得以体现的源泉。所以, 俄罗斯人泡茶通常只泡一遍, 很少几乎不会泡第二遍。

三、茶对俄罗斯人的生活的影响

虽然俄罗斯人接触茶的时间并不长, 但茶文化却在俄罗斯深深的扎根了, 并在不断的蔓延和发展的, 已渐渐步入人们的生活, 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俄罗斯的工艺品、绘画、文学作品以及一些民间故事中都有涉及茶文化知识, 可见茶文化已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 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此外, 在俄罗斯的许多明信片上, 俄罗斯套娃上的花纹上以及贺卡上都能看到茶文化的身影。当你置身在俄罗斯居民家中, 坐在餐桌旁, 看着并欣赏着摆在眼前的拥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茶炊、瓷器茶具、茶壶, 以及大盘小碟的蛋糕、烤饼、馅饼、甜面包、饼干、糖块、果酱、蜂蜜、茶糖等各式茶点, 琳琅满目。你立刻就会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俄罗斯式的幸福, 这种幸福感是不能用语言去形容的, 只有用心体会才能感受得到, 如同品茶一样, 要细细品味。

结束语:

“茶文化俱乐部”、“铁凤凰俱乐部”、“丝绸之路茶馆”等一些有着中国文化色彩的品茶场所已经成为俄罗斯有钱人聚会的基地。俄罗斯人在那里不仅可以聚会谈生意, 而且还同时观赏茶道表演, 听茶知识讲座, 还可以看到包装精美的茶叶和茶具, 这已经成为俄罗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可见茶文化在俄罗斯的影响力有多大。

参考文献

[1]、刘芳.俄罗斯"茶"文化及其在俄语中的反映[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29 (2) .

[2]、王敏, 孙凤波.中俄茶文化之管窥[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6, 19 (4) .

俄罗斯的传统文化 篇11

关键词 俄罗斯民族 音乐 历史 演变

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 —— 俄罗斯民族曾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在我国境内的俄罗斯族就起源于俄国和前苏联的俄罗斯民族。中国的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属于东斯拉夫人的一个族群,虽然并不是在中国的本土发展起来的民族,但经过长时间的融合,这个特殊的民族已经具备了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国家特质。他们保留了本土俄罗斯民族喜爱音乐的特质,并继续在中国传播。有人曾这样评价音乐与舞蹈对于俄罗斯人的重要性:他们将音乐和舞蹈视为生命。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曾说过:“音乐使一个民族的气质更高雅。”那么视音乐为生命的俄罗斯民族也深深的被音乐的高雅气韵感染着,无论是在假日庆典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音乐对于俄罗斯民族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本文即试从中国的俄罗斯民族中早期音乐的兴起、中国的俄罗斯民族中革命歌曲和歌剧的发展、中俄民族融合对中国的俄罗斯民族音乐的传播和中国的俄罗斯民族后裔对其音乐的传播四个方面对中国的俄罗斯民族的音乐历史的演变进行探讨,进而希望能对有关中国俄罗斯民族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和补充。

一、中国的俄罗斯民族中早期音乐的兴起

根据相关研究的记录,十七世纪中期也就是我国的清朝顺治、康熙年间的时候,就有很多俄国的东正教传教士自西北的新疆和东北的黑龙江进入到了我国境内,此外还有一些被俘的俄国士兵,曾被收编入了八旗中的“镶黄旗”中。他们就是现在中国俄罗斯民族的先辈,虽然这些俄国人很早就来到了我国,不过在当时由于政治体制因素影响,他们并没有形成自己的聚居地,而是在中国其他民族的包围中较为分散的分布着。不过他们自身的一些民族性并没有消失,他们的音乐和舞蹈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后来,这些来自俄国的中国俄罗斯先民们在我国定居下来,在东北地区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村落,他们的音乐文化得以保留下来。由于俄罗斯民族是东欧斯拉夫人的后裔,所以他们的音乐有着欧洲乐系的特征,中国的俄罗斯族也延续了欧洲乐系的传统,从中可以体会到他们的生活风貌,像《沙皇的新娘》这首歌,讲述的就是亲友们对即将出嫁的女孩的祝福,既有喜悦又有哀伤的情绪。

总览俄罗斯民族音乐可以将其分为两个类别: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并以独特、多变的民间音乐为主导。俄罗斯是信奉东正教的国家,根据《呼伦贝尔志》的有关记录显示,来到中国的俄罗斯人在我国境内建立了许多教堂,并培养了大批的信徒。在牧师的带领下,信徒们会定期的举行弥撒等各种宗教活动,在教堂内创建“圣歌”乐队演唱赞美诗,于是就衍生出了大量的宗教歌曲,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会演唱,这些宗教歌曲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对于一个俄国家庭来说音乐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乐器是在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所以来到中国的俄国人也将他们喜爱的乐器带到了这里。被称为“巴扬”的手风琴是典型的俄罗斯族民间乐器,大致分为纽扣式单风琴和双音手风琴两种不同的形式。此外,常见的俄罗斯乐器还有吉他、三角琴和口琴等,几乎所有的俄罗斯男子都会演奏这些乐器,广为流传的俄罗斯民歌就是用它们演奏出的,《卡林努什卡》、《阿金诺奇卡》、《希比利央卡》、《不普利哈》等俄罗斯民间舞曲就是如此。俄罗斯的乐器不但节奏明快、优美动听,而且携带方便很受人们的喜爱,使得其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也就为用其演奏的俄罗斯民间歌曲的广泛流传提供了契机。

二、中国的俄罗斯民族中革命歌曲和歌剧的发展

在苏联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以后,一些旧时的俄国贵族、资本家和沙俄匪徒为了躲避苏联红军的打压,举家逃亡到了中国境内。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经指出,音乐能够将广大人民群众统一起来,好的音乐具有巨大的组织力量,可以使困境中的人们看到希望,并激励人们努力的去工作。十月革命期间创作出的革命歌曲也开始在中国的俄罗斯族中流传开来,这些歌曲往往以一些旧民歌和外国歌曲作为基础,经过重新加工填词以后成了新的歌曲,以其易唱易学、朗朗上口的特点得到了许多进步青年的喜爱。像《华沙革命歌》、《工人马赛曲》和《同志们,勇敢地前进》等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此外,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山楂树》、《再见吧妈妈》等苏联卫国战争时创作的歌曲也在中苏边境上流传较广。这些俄国的原创革命歌曲,激起了俄国民众极大的革命热情,激励了众多的进步青年和反动派进行搏斗的决心,也对后来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十月革命前后,歌剧在欧洲颇为流行,受其影响在俄国歌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逃亡在中国的俄国贵族、资本家和“白匪”大都有良好的出身,有着较的文化素质。来到中国以后,他们也将一些歌剧、舞剧和交响乐等高雅的音乐带到了中国,在中国的社交界传播着当时的流行歌剧,使得《奥涅金》、《雪姑娘》等剧目选段为中国人所接受。

三、中俄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国的俄罗斯音乐的传播

“日下沿边华民,则剪发易服,纳俄妻而生子、生女者,不可胜数。”这是赵春芳《边务报告书》中的一段记录,记述的正是当时在中俄边境的华工和闯关东者娶俄国妻子的事。这些嫁给中国人的俄国妇女及其随行的亲属,来到中国后就成了中国境内的俄罗斯族人,在不断适应新生活的同时,她们也延续和传承着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和音乐,对于本民族音乐的热爱也并没有改变,更是把一些俄罗斯民间歌谣传给了自己的后代。中俄民族融合对俄罗斯民族音乐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许多嫁到中国的俄罗斯族妇女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一些甚至是出身贵族的名媛。歌剧与交响乐等高雅的音乐形式对她们来说都是熟知和喜爱的,像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歌剧《普斯科夫的姑娘》、穆索尔斯基的歌剧《索罗琴斯克集市》鲍罗丁的歌剧《伊戈尔王子》以及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天鹅湖》、《黑桃皇后》等。她们把这些歌舞剧带进了中国家庭中,在丰富和娱乐了她们自己的生活的同时,也传播了俄罗斯的音乐文化。

四、中国的俄罗斯民族后裔对其音乐的传播

随着大批中国境内的“苏侨”都回到了苏联,边境地区的教堂渐渐废弃,俄罗斯的宗教音乐开始衰落。文化大革命时,一些还留在中国境内的俄罗斯人以及华俄后裔也受到了牵连,甚至被视为了“里通外国分子”和“苏修特务”。在文化大革命的这十几年间,由于政治原因俄罗斯族的民族文化及民族音乐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它们统统被打到当成了修正主义。在这个令人压抑的年代里,在中国的俄罗斯族中人们不能运用俄语进行交流,不能穿俄罗斯民族的服装,不能跳俄罗斯的传统舞蹈,更不能唱俄罗斯的民族歌曲,在“大革命”的烈焰里俄罗斯民族的文化被扼杀殆尽。不过文化大革命以后,在党中央的关怀下,中国的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开始了复苏,新生的混血儿华俄后裔为这个民族注入了新的力量,在他们的推动下中国俄罗斯族的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在中国的俄罗斯族的人口大约有1。5万,混血的华俄后裔就占其中总人口的99%以上,因为和中国本土的汉族等民族的频繁通婚,他们中的大多数已不再是纯正的东欧俄罗斯族人血统,又受到中国文化教育的影响,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已不会说俄语了,但是为了使中国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得到复兴,一些俄罗斯族人正做着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力度对俄罗斯民族政策落实状况进行监督和扶持,俄罗斯民族的音乐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得以重获生机和繁荣发展的。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里,中国的俄罗斯民族音乐几乎都是以口头的形式代代相传的,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和书面形式。近些年来,在政府的组织和俄罗斯族人的共同努力下,在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等一些俄罗斯民族的聚居地出现了文联和音协组织,专门进行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研讨,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了俄罗斯民间艺术家及音乐工作者的热情,并为他们的文艺创作提供了平台,新生了许多优秀的俄罗斯族以及华俄后裔艺术家使得,并使得一些脍炙人口的俄罗斯新生代音乐能够问世。像词作家董宪瑞与刘锡古共同创作的《我们是俄罗斯族》,以及他和赵秀富共同创作的《我从遥远的室韦来》;词作家张士勇和马先明共同创作的《巴斯克节抒怀》,以及他和李广群作共同创作的《玛利亚姑娘》等都是俄罗斯民族新生代音乐的代表。此外,还有一些俄罗斯族的歌剧音乐和舞蹈音乐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像《婚礼》、《家住临江村》、《白桦树下》等。这些由新生代俄罗斯族艺术家们创作的富于时代特征的新作品,为这个历经沧桑的民族的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极大地推动力俄罗斯民族的音乐发展,丰富了俄罗斯族人们文化生活。在这一过程里中国的俄罗斯民族后裔对其音乐的传播做出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1]章愚.我国的俄罗斯族[J].中国民族,1983(05).

[2]董宪瑞.酷爱音乐的俄罗斯民族[J].民族音乐,2011(05).

[3]韩瑛.俄罗斯歌曲的艺术性[J].飞天,2011(12).

[4]董宪瑞.中国俄罗斯民族历史与音乐发展浅析[J].民族音乐,2011(03).

[5]柳邦坤,李云生.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村[J].世纪桥,2005(10).

俄罗斯的吉尔吉斯人及其文化 篇12

在前苏联时期俄- 吉历史关系的构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两种文化汇集,被着色为一种道德理想的利功主义。作为利功主义类型实施程序的结果可以解释吉尔吉斯加入俄罗斯这一事件,两个国家联合的行为本身,在利益与好处的范畴里变得有意义。对于吉尔吉斯方面来说,与俄罗斯同盟解决了一些目的性的问题。 对吉尔吉斯人民有着重大的意义,然而,在建立中央政权形式上,自己多次的努力都遭到垮台。

吉尔吉斯的转变从俄罗斯的殖民地时期,吉尔吉斯文化已经成为俄罗斯积极改革活动的对象。对吉尔吉斯传统文化改革,俄罗斯的上流阶层在“独白同化主义”中实施一项战略计划。针对消除部落之间的关系,加强教育使俄罗斯化行政措施成为重要的改革点。 潜在的冲突,存在着交际的程序不相容,可以构造“独白同化主义(俄罗斯文化)”与“独白孤立主义(吉尔吉斯文化)”两种交际程序的不相容,开始向外突破。从温和主义到功利主义的高度发展,其加强这种不相容的传统主义的独白,修正俄罗斯同化的调节,侵蚀吉尔吉斯边界的孤立主义,建立稳固的交际平台。

第二阶段的俄罗斯与吉尔吉斯关系,在前苏联时期的特点是俄罗斯在吉尔吉斯坦的政策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重建俄罗斯的交际策略,1905年的大革命,进行土地改革。专注于经济合作计划“发展功利主义” 来代替更原始的,消费者功利期权策略的 –“温和功利主义”。吉尔吉斯功利主义作为一个种族关系的集成框架已经成为了他们衰退和恶化的根源。

二、在共同家园里亲如兄弟的苏联人民

前苏联时期,俄罗斯和吉尔吉斯关系的思想结构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个阶段是推动苏联的交际程序—有关组成新的社会主义的理想国家。它们在吉尔吉斯阿伊尔居民中有着强烈反响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一个吉尔吉斯斯坦革命事件参与者回忆说:“过去人民成为文盲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不了解自己生活困境,只是本能的感觉我们是正确的,并相信了他” 。苏联人民的共同性被吉尔吉斯人的大众传统意识诠释为,就好像是部落的联盟,奉献有条件的兄弟血缘关系并听命统一的首领,他的形象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

俄罗斯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社会主义文化的模式。在“独白同化”的交际程序中,俄罗斯人民的传统意识已经对它进行了诠释。在苏联的理想意识形态中对吉尔吉斯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帮助。国际社会主义交往的计划中作为落后人民兄弟的吉尔吉斯人,其价值的评定“被压迫的非俄罗斯殖民地制度” 国家同化政策中获得无私帮助。因此,俄罗斯的传统同化战略也获得了新的气息。

与此同时,如果没有一系列的附加条件,传统主义程序和社会国际主义的模式的标记过程不会如此成功。其中最重要的一一列入功利道德理想。一些被遗忘多年的经济危机和政治策略的复兴创造了条件,已经成为了苏维埃政权的第一个法令关于“和平” 和“土地” 。在苏联的局部地区,通过定居,农业集体化,按照种族部落的准则成立了阿伊尔人和克什塔克人的教育,吉尔吉斯血统种族独白孤立主义稳定的趋向,形成了地方管理应有的要素。部落制的理想没有丢失自己吸引力,这不只是为了农民,也为了党派领袖和苏维埃政权。 在吉尔吉斯文化中公布条件的思想获得了民族间统一的价值,其吉尔吉斯人民不成文的传统习俗道德占据深层次的地位。

俄罗斯的同化战略发展在国家战略文化改革的轨道中, 它的结果是为了吉尔吉斯人民不再孤立。经济的增长,改变社会政治结构,形成并发展科学,教育,艺术文化 – 这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成果 – 吉尔吉斯文化具有毫无疑义实事求是的意义,苏联科学家认为这是 “吉尔吉斯民族真正的黄金时代”。

这样它的逻辑彻底改变了吉尔吉斯文化造成了不少内部现代化的过程。例如,共和国在苏维埃政权的年度预算形成了特别社会联合财政重新调配的计算。结果吉尔吉斯文化发生了文化向量的分裂,它的方向 – 一方面保存自己传统文化的价值,同时另一方面是在对现成文化形式的模仿。在这样的条件里文化的过程处于滞止的状态。“统一- 多元论” 的程序目的产生了双重的行为标准就像俄罗斯人民一样,这样吉尔吉斯人民:传统的民族“独白” 在外在的苏维埃理想模式保护下出现了自己的操作。这样的两部分文化的建立给自己带来了危机的萌芽。形成了与世隔绝的区域:社会主义的价值,可以保存传统逻辑思想,促进部落文化的稳定,同化的理想,但是在最后的结果中内化主义理想被破坏。

三、《吉尔吉斯斯坦-我们共同的家园》

后苏联时期,在俄- 吉两国交流过程中其社会文化进程的意义,构建了未完成时期的两个阶段。

首先注意到的是跨文化交际进程中的危机。苏联及一体化模式的瓦解将传统的孤立主义推上日程。吉尔吉斯斯坦获得独立主权后,其孤立主义的活跃对民族独立国家构成威胁。例如,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追求单一民族化,包括国家管理机关到教育、科学、艺术文化机构。以非吉尔吉斯斯坦起源为借口拒绝大量优秀文化成果,古老传统的复苏将大众文化看作贫穷及其带来危机的解决之道。这样,吉尔吉斯斯坦最高委员会正讨论将恢复一夫多妻制这一 “美好的祖先传统习俗” 。怀旧情绪已经到了有些荒谬的程度,甚至呼吁 “回到蒙古包”口号。

从恢复神话文化根源中可以看到走出危机的路。代表吉尔吉斯斯坦新思想家的中世纪史诗《马纳斯》呼吁填补苏维埃主义瓦解后造成的意识形态空白。吉尔吉斯创作和科学精英们渴望为史诗增添现代意义,试图找出其固有的全人类人文理想。新出版发行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宪法中就增加了七句来自《马纳斯》中的遗训。史诗《马纳斯》的主题思想即吉尔吉斯民族统一,是反对民族分裂进程方案最为相似, 传播民族自我认同和吉尔吉斯一体化思想。

吉尔吉斯传统主义思潮的迸发引发了一系列民族冲突问题,俄- 吉的关系日益紧张。几乎所有人都将苏维埃起源和俄罗斯起源混为一谈。仇俄思想表现为公开将俄罗斯文化从所有文化中剔除。推进这一进程的表面借口如“国家语言法”的实施。

俄- 吉推行的主要政策是“语言同化”政策,但这一政策在新的政治条件下毫无生机。还引起古老交际策略“孤立主义”的复苏,这必然导致俄罗斯人在本民族发源地更加团结,大批俄罗斯移民迁出吉尔吉斯斯坦。从1989年到1994年约有50万俄语居民离开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

后苏联时期第二阶段的开端与种族间交际过程的稳定性有关,也使得交际战略优先级发生改变。苏联解体,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作为独立国家的成立,优待、补贴、物质财富的平均分配等政策同时消失,集体所有制经济瓦解,自然的市场经济关系建立,这些都使得吉尔吉斯斯坦人面临着生存问题。对苏维埃政权推广生活的依赖关系已经成为历史。研究者指出:“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大规模失业使大批吉尔吉斯斯坦人开始学习掌握非传统劳动技能,如贸易、服务业、 交通、建筑业、种植业、小型企业等” 。与俄罗斯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功利,功利主义抬头使得发展速度由适度转向飞速。俄语居民数量骤减也被认为是共和国经济衰退的因素之一。政府有意采取措施减缓移民进程。其中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 • 阿卡耶夫颁布了“关于控制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移民进程措施”的总统令(1994年6月)。吉尔吉斯斯坦与俄罗斯人的交际策略在面临新生活压力是也发生变化。在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下,生存问题使得现实利益高于一切。相较于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受功利主义思潮影响下移民倾向丝毫未减弱。但移民特征有所变化: 由一开始自发的、骤然的迁移向经过深思熟虑、有组织的迁移转化。这对移民数量有很大影响。俄语区功利主义大众化也使得部分俄罗斯人加入吉尔吉斯斯坦国籍。

集体意识功利化是克服传统孤立交际战略的重要方法。 人类生存功利主义共通性贯穿于阿卡耶夫集团的意识形态 “吉尔吉斯斯坦——我们共同的家园” 。

四、从合作到对话

这样,俄吉交际进程发展趋势像钟摆千篇一律地摆动一般:协商—冲突—协商……如果在社会文化范畴对这一链条作解释,那么不难注意到,“冲突”点与传统性特征现实化相符,而协商一致又与功利主义思潮定位的发展相关联。功利主义受到阻碍时会引起传统交际策略复苏,从而成为新冲突的导火索。这就形成一个封闭的圈。显然,挣脱这一不可逃避的怪圈的办法在于,了解功利主义道德理想在族际交往中的本质和作用。

上一篇:埃塞俄比亚下一篇:梅花鹿肠毒血症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