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教育生活的幸福

2024-06-11

追求教育生活的幸福(精选8篇)

追求教育生活的幸福 篇1

关键词:教育目的,幸福,终极目标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 似乎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追求幸福。那么, 幸福的真正涵义何在?对教育与幸福关系问题的关注, 不得不提到教育目的。社会对教育目的是有专门规定的, 并且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 教育目的都不完全相同。于是, 又一个问题产生:教育目的与幸福的目标在本质上是否一致, 有无冲突?二者究竟有何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社会活动的教育, 它的终极目标是否也为了追求人的幸福?

一、幸福的内涵

人的活动不但要满足自身的主观感受, 还要遵循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规定。只有二者同时得到满足时, 个体才能得到幸福。其中, “‘主观感受’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有幸福, ‘伦理规定’则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是否得当。”综上所述, 关于幸福的内涵得出这样的结论:“幸福是主观心理体验与客观伦理规定的统一。”

二、幸福与教育的耦合关系

幸福与教育有无关系以及有何关系, 是“幸福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能否成立的前提。笔者认为, 教育与幸福是耦合的关系。因为幸福与教育是互相需要的, 在实施教育与获得幸福体验的活动过程中, 二者互相需要, 互相促进、补充, 以期促成彼此的完满。

幸福需要教育。从以上给定的幸福涵义可以看出, 幸福既是心理的, 也是伦理的。由于幸福是心理的, 所以幸福才具有个体生存的意义, 由于幸福是伦理的, 幸福才需要教育。对于相同的刺激, 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 都会产生不同的幸福感。而人大脑中形成的幸福观, 正是对来自外界刺激做出分析评价并进行选择的那个中间变量。如果说, 幸福是一种感受不可教的话, 那么幸福观作为一种观念则是可教的、可培养的,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理所当然有责任、有能力担负起培养个体建立正确的幸福观, 从而帮助他们产生幸福的体验。

教育需要幸福。幸福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指教育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的幸福。我们知道, 教育的目的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从教育目的的涵义来看, “教育目的, 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因此, 教育目的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 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于是, 教育可能为了较高的经济收入、提高社会地位等功利性目的, 也可能是为了身心的全面发展、精神世界的陶冶等非功利性目的;教育有认知情感上的近期目的, 也有牵涉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长期目的。这些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幸福, 包括社会的幸福和人的幸福。换句话说, 教育是需要幸福的。

三、教育最终是为了人的幸福

关于“人的幸福是否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的讨论, 教育理论研究学者们已经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有的学者持赞成的态度, 如“基础教育需要将追求幸福列为教育目的。因为一旦列为教育目的, 对于教育者来说, 就变为任务规范, 只要从事教育工作, 就必须去完成这项任务。此外, 幸福列为教育目的, 教育质量概念、教育评价内容、教育督导方式等会相应发生变化。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理想, 追求儿童幸福就是目的, 没有比这个目的更人性化, 更有价值, 更有说服力了。

人生是为了让自己幸福而存在的。人的幸福是人类追求的最终目的。我们看到, 人们形成各种群体、共同关系, 实质上也是为了更好地弥补、加强和充实自己的力量。当然, 人不能只顾及自己的幸福, 人的社会性要求他必须服从于社会的发展, 但是社会的发展却又以个人的幸福为目的。所以, 我们可以说, 追求社会幸福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人的幸福。如此说来, 教育的终极目标则只能是人的幸福。

追求幸福有价值的教育人生 篇2

一、乐做时间的主人——从优秀到卓越的基础

任何的优秀都是以时间的精心安排为基础。

孩子们天性活跃,特别在课间。在他们看来,上课就是上课,作业就是作业,我完成就好了呀。但我觉得,他们都没有真正学会做时间的主人。

最近十年,我都在带高三,几十个孩子考取清华北大。仔细观察,这批学生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珍惜时间、科学利用时间。

如何改变孩子对时间的态度呢。正巧,一位考入北大的学生回来看我,他给我讲到了北大许多学霸充分利用时间的故事。我特意召开了班会,当孩子们听到我讲的情况,被震撼了,他们明白了从优秀走向卓越的过程是必须以时间的投入作为保证的。高三的时间不是用来平凡地度过的,而是用来为梦想超越的。我也顺势和他们分享了科学用时与有效用时的必要性。

从那以后,教室里学习的气息更加浓厚了。你可以惊喜地发现,低声讨论的人多了,嬉笑打闹的人变少了,学生都变得更加的勤奋努力。

二、提升思维的品质——从优秀到卓越的核心

每个学生在本质上都属于积极的个体。作为一名教育者,站在学生的立场理解孩子,或许你会找到一种乐趣。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找到他们这样做的原因,耐心分析出他们没有料想到的结果以及指出现象背后的实质性问题,你会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会和他们结交成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班上有一名学生是个理科奇才,但就是爱钻“牛角尖”,常与数学老师为一道题争得面红耳赤,与物理老师为一个实验数据让整节课无法进行。

提出另类思考,拥有批判性思维固然重要,但是绝不能到了不接受他人意见的地步。有一次,我也领教了他的厉害,当讲到季羡林老先生的《清塘荷韵》里“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一句时。我说这“不仅仅是荷花坠落瞬间,花瓣与倒影合二为一的动态美,也展现了季老对生命消逝的淡然与豁达。”这位同学大声说:“老师,我绝不同意此句是有关季老生命消逝淡然和豁达的信息,这就是语文经常有的牵强附会的通病”。

我静下来思考,这种“牛角尖”,不是他经常进行大量理性思辨,缺少相应的人文艺术熏陶的结果吗?是知识结构的单一造成了他这种理性有余,感性不足。于是,我帮他报名参加了学校开设的西方艺术欣赏课,还带他参加文学讲座。让他接触人文学科知识,打开他的想象之门……终于,他能体会到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中诗人内心的凄惨,也能跟我说说印象画派中光与影交融的美妙。从此这位学生不仅在理科上继续独占鳌头,更是在文科上接连取得佳绩。

三、引领人生的态度——从优秀到卓越的航向

怎样的定位就有怎样的人生。自信、自负、狂妄是有区别的,稍有不慎,聪明的孩子会从自信变得自负甚至是狂妄,从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或者索性一蹶不振,陷入自卑。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是让孩子们走向成功的前提。

虽然是实验班,这些孩子都有些傲气,但是又十分的脆弱。进入高三,一些同学会在竞赛中获奖,但有位学生没有获奖。没有自主招生加分,裸考进北大清华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背着这样的包袱,她的成绩一次次下滑,自己也变得十分自卑,我多次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努力建立起她的自信。

我又和她的父母作了交流,希望他们平时不要对孩子施加更多的压力。同时,我会合其他的任课老师,对她的状态进行了科学地分析,终于,让孩子找到了久违的信心,不断地反思、总结、前进。学习状态稳定下来了,考试的成绩自然也就稳步提升了。最终在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和自己和解的过程,不苛求自己一时的得失,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高三年级了,稳住学生们的心态更为重要。理解是最好的赞美,也是最好的督促。正视自我,要自信,但不能自大,或者自卑,是成功的前提。不仅是群体,个体更是需要一个教育者从细微处观察,找出病症,从心理上解决问题应该是最好的开始。

四、心海浪花

在教育中成长,在教育中收获,在教育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常以为,一个教育者如果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有善于引导的智慧,那么,相处的孩子往往会受益无穷。

作为一名教师,我与同学朝夕相处,同甘共苦。近十年,我一直在高三,常年的晨起晚睡,身体会显娇贵,去年12月份开始一直到今年2月份,一直感冒。而一群正值高三关键期的孩子,时间怎可浪费呀。发热,怎么办,挂水退热。喉咙声带罢工,怎么办?不能发出一点声音时,我只能利用快速的打字,通过电脑白板显示来设置导语、问题,甚至是每一个细小的表扬,用微笑符号来表示,只要能发出一点丝丝的声音,我就利用扩音器,让学生们跟着我的思路走,整整2周,罢工的声带才继续工作。而咳嗽一直持续,从难受到习惯到最后忘记。尽管这样,只要时间一到,我必须从床上起来,一起和我的这群学生奋斗。

人是一个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相结合的双重生命的统一体,而价值生命是自然生命的灵魂。“传道授业解惑”与个体、社会发展、人类文明紧密联系,与他人有助,对社会有用,这样的人生何尝没有意义呢?

教育公平是幸福新云南的理想追求 篇3

1 教育公平是教育现代化的评价标准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与体现, 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 教育公平已然成为各国教育制度和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 “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社会公平的基础, 教育公平成了整个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强调, “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在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 我国政府将促进公平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

2 教育公平是“执政为民”的具体工作

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第一次明确“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第一次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结合在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第一次提出“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 是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标志和实现途径,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动力, 是“和谐云南”的重要建设目标, 更是幸福新云南的理想追求。但“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制造了许多社会矛盾, 最集中的体现可以用‘不公平’来表述。”

“不公平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破坏力。”教育不公平不但会进一步加大社会的不公, 制造不稳定的因素, 而且会危害国家的安全。教育不公平之所以可以进一步加大社会的不公, 是因为人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地位直接取决于他 (她) 受教育的程度。教育不公平之所以危害国家的安全, 是由于教育不公平会激起人们的愤慨和不满。当这种愤慨和不满达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激发矛盾, 引发各种冲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涉及千家万户, 惠及子孙后代, 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保证教育公平的第一责任人, 党委、政府必须把教育公平作为“执政为民”的具体工作来抓。

3 继续实践科教兴滇战略, 维护好幸福新云南的宏观环境

未来10年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 依靠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依靠教育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依靠教育推动自主创新和管理创新, 依靠教育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依靠教育提升综合实力和国内外的竞争力,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为紧迫, 切实需要继续深入实践科教兴滇战略。尤其需要财政部门深刻认识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既要加大教育投入, 更要把握重点投向、加强资金管理, 着力支持教育更好更快发展[4]。

同时, 还要深入实施教育体制改革, 维护教育发展良好环境。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落实到每个人、每件事, 但从根本上说, 它是由制度推动的。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大力解决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凸现的深层次矛盾;需要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 以确保教育持续快速发展;需要继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以增强教育发展活力;更需要依法治教, 切实保障教育的发展。一个有效的具体办法是:加强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 实行教育发展领导责任制, 将教育的发展状况同领导干部的考核挂钩, 与各乡镇、街道和各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5]。

这样, 才能全面推行国民教育理念, 促进教育培训均衡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具体目标要落脚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这需要“全面推行国民教育理念”去践行, 需要大教育 (即全面教育) 制度的支持。当前需要以结构布局调整促进各类教育健康发展:政策引导, 大胆探索学前教育新模式;多措并举,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主导, 大力发展优质高中教育;服务经济, 高效发展职业教育;关爱弱势群体, 积极发展特殊教育;着眼学习型社会, 构建结构合理、满足多样化需要的终身教育体系, 逐步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城乡平衡、效益较高的教育布局。“云南不应是教育落后的代名词!”、“要让更多的孩子上学, 上好的学校!”[6]

参考文献

[1]秦光荣.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而奋斗[R].昆明:在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11-25 (29) .

[2]邱风.公平, 是教育现代化的理想[J].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7 (10) :1.

[3]马苗苗.近十年来我国教育现代化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研究:理论版, 2008 (1) :28-31.

[4]潘永和.坚持财政优先保障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J].中国财政, 2011 (4) :34-36.

[5]张传武.关于教育现代化问题研究综述[J].前线, 2001 (11) :48-50.

以特色求发展,追求幸福教育 篇4

【关键词】小学体育 排球文化 特色建设

排球运动在当今学校中已经普及,并不断在众多小学校园中开花结果,如果将其作为特色来进行建设将对学校体育及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排球文化是以校园为支柱,以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为目的,以排球为主要运动项目的学校独特形式的学生群体文化生活,同时也是一种拥有深刻外延和丰富内涵的独特文化现象。校园排球文化是集健身、竞技、游戏、交际、审美、传播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通过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一、塔山排球文化

作为“体乃载知识之舟”,没有健康的身体,势必影响人一生的学习和工作。我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排球特色已经初步形成了学校排球特色品牌,而且学校的男女排球队也取得了硕果的成绩。这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升了学校知名度。随着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深入开展,我校将排球活动纳入到大课间活动中,并购买了大量器材,用于学生大课间活动练习,做到每人一球。学校通过橱窗、黑板报、校园广播、学校网站及政治学习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排球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塔山小学虽然是一所山区农村学校,但是它是义乌市排球传统项目学校。近几年来,学校致力于排球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以排球课程孕育学校特色文化。

二、小学校园排球文化特色建设的途径

1、加强校园排球的基础设施建设

校园排球的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校园排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校园排球文化得以弘扬的基础。学校要想为排球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就要组织好排球活动,保证排球活动所需。塔山小学有室外排球场、校排球板报等,就算下雨天他们也能找到锻炼排球的场所。

2、开展排球社团、组织校队突出排球文化

排球活动,尤其是团体活动,是校园排球文化得以迅速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并突出校园排球文化的重要渠道。因此积极建设排球社团、成立校排球队及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等成为重中之重,它能够很好地扩展并突出校园排球文化。每年招募良好的排球队种子也是塔山的一项重要工作。

3、排球校本研究为载体

学校自行研发校本课程,以此作为上课参考教材,通过反复实践与改进,增强校本教材的可行性。保证学生每天都能接触排球,排球水平达到不断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熟悉排球,热爱排球。同时为创造性实施排球校本课程,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以此将更好的推动校园排球文化的发展。

4、排球友谊比赛、排球文化节、排球操助力校园排球文化

排球运动作为一种实用的交流手段,不仅能够促进校与校、班与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能极好的传播校园排球文化。塔山小学为了提高排球队水平也经常带队去兄弟学校进行排球联谊比赛,也会有一些学校“慕名”带队前来切磋,这已不仅仅是一种竞赛或娱乐方式,而且是促进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好方法,更是一种交流传递排球文化的途径。并且,排球文化节促进了校园排球文化的传播,让校园排球文化融入到校园每个角落。学校为增强排球的娱乐性,体育老师自编排球操,将排球的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基本技术动作融入其中,学生通过练习排球操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排球运动的基本要领,为校排球文化特色的传播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三、塔山小学排球特色的实施措施

1.特色教育理念

為了确立特色教育理念,通过挖掘、整理和思考,确立了“幸福教育——排球特色文化”的理念。并用童谣的形式编写了塔山小学幸福准则,通过排球特色文化践行幸福教育,培养真、善、美自然和谐发展的幸福人,培育师生勇于拼搏、善于协作、富有个性、好学力行的优良品质。

2.特色校园建设

排球特色文化显现于校园的每个角落。在校园不同功能的区域中,打造出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景观,如特色文化墙、生态文化廊、义乌名人诗等,还非常注重精益求精,完善细节。依据校园地形设置诗路、词林、曲径增添排球特色文化氛围,使师生充分感受学校排球特色文化精髓。这些都充分彰显了学校排球特色文化理念,从而陶冶师生情操、感召师生情怀、引领师生发展。目前“自然的你最美,幸福的你最真”已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为与追求,处处展示出学校的教育向心力。

3.特色课程开发

幸福课程开发孕育着排球特色文化的主流价值追求,促进了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学校重点培育的开发排球特色文化课程,生发出排球王国、创意园、训练营等主题课程,并开展了塔小排球吉尼斯、排球嘉年华、明星阵容大比拼等活动;创设了排球俱乐部,开展排球节。因此,学校排球特色文化被评为义乌市首批精品课程。

4.特色晒台搭建

幸福晒台搭建,包括周展示、月挑战、 季闯关、年擂主,开展排球技艺、趣味排球、师生排球才艺展等炫排球活动,共享师生智慧,充分张扬了师生个性,成为学校排球特色文化培育强有力地支撑。幸福晒台给师生提供充分展示的平台,激发了灵感,展示了能力。

5、特色排球比赛

塔山小学每年都会举行排球趣味运动会。比赛场上各种花样的排球趣味小比赛异彩纷呈:一二年级同学的“拍排球接力”、“换物接力”比赛;三四年级同学的“种瓜得瓜”、“蚂蚁搬家”“限制区域自垫、自传”比赛;五六年级的“限制区域自传自垫”“定距离对垫”“百发百中”“你来我往”等比赛项目依次展开。全校师生全力投入到比赛中。伴随着动感十足的音乐和啦啦队队员们响彻云霄的助威声,孩子们体验着排球运动带来的快乐。

四、总结

排球作为塔山小学的校园文化特色运动项目,一直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点。

排球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加强校园排球文化特色建设,有利于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及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水平、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的提高,能够有力地丰富体育文化的内涵。这么多年来,塔山小学全校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成绩斐然。目前学校已形成浓郁的排球特色文化,进一步明晰了学校的幸福教育追求。

【参考文献】

[1]张庆凤.关于校园排球文化内涵及其结构的文化学审视[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1(1):86-88.

[2]李保强.试论特色学校建设[J].教育研究.2011. (04) : 72.

[3]钟燕.学校变革之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8.

[4]孙婷婷,张家军.论特色学校的内涵、特征与创建[J].新课程(综合版).2009.(09).

[5]高金岭.学校特色发展战略研究一一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个案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2.(7、8).

[6]赵林.谈排球运动的校园文化作用[J]. 科技信息.2011.

追求教育智慧,争做幸福班主任 篇5

一、赏罚分明,树立榜样

2013年8月26日我又一次成为67名学生———本溪县一中七年八班的班主任,作为班主任的我非常能够理解孩子家长对我寄予的期盼。组建完班级后,我们就开始军训了。军训是对学生最好的锻炼,也是最好的教育契机。在新的班级建立之初,一定要有比较严格的管理,因为开始的严格便于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严格管理班级,首先就是时间上的要求,我要求学生能够有始有终地完成军训,不迟到,不请假;在学校班主任就是学生的榜样,对学生的要求,对自己也要一视同仁,不能搞班主任的特权。军训过程中,我用相机留下了学生奋斗、坚持的痕迹以及学生的汗水和快乐。现在每每看到这些照片,我都有一种幸福感。

二、注重班干部的培养, 让学生管理学生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培养,确定了班级的积极分子,组成班集体的核心。我班的班干部是由那些品学兼优、关心集体、能起带头作用,并有一定威信和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来担任,我重视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了让班干部能够起到实际的作用,而不是虚设,就必须让学生信服,不是由我任命。班干部的选举通过民主竞聘选举产生。另外,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研究、解决班级近期出现的问题,同时布置新的工作和任务。这样,由于班干部积极配合,以身作则,从而带动全班,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关注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空间

为推陈出新,让班级有一个全新的面貌,学期开始,我便组织全班学生把教室重新布置一遍,让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和生动的教育意义。我们班最有特色的是“班级走廊文化”。我把它命名为“小组合作,互助共赢,魅力八班,星光灿烂”,每周我都及时更新“优秀合作小组”、“优秀个人”、“贡献之星”、“卫生之星”等内容。你想每天学生进教室的第一眼就看到荣誉榜上自己的相片,这一天他能不幸福地学习吗?……我班的“图书角”由专人管理的;每早一名学生晨读,介绍推荐一本好书;每周五下午的第四节课会成为班级“读书会”,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小组竞争合作,竞争共赢,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魏书生老师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为及时反馈学生情况,记录班级成长,我们班实行小组合作管理班级的模式,小组长动态管理,即这一组中学习、纪律、卫生最好的当组长。每周一比,每月一评。特地设置了16个评比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组名、口号和奋斗目标。每周五对小组得分进行总结,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进行奖励。评比得分最高的小组则被评为“明星小组”、个人得分最高的被评为“优秀学生”。每个月末累计一次个人得分和小组得分,选出8组优秀小组和20名优秀个人,利用校讯通通报家长表扬,并在班级的公示栏展示。对于优秀小组和个人,班集体都要给予物质奖励,促使小组间、成员间的竞争,激励学生们不断努力和进步。

通过这一系列的管理措施,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得到了改善,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形成。

追求教育生活的幸福 篇6

一、确立幸福教育的培养目标, 重视体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价值

我校在“十五”期间, 提出了“今日天小的教育将灿烂儿童明日的世界”的教育主张;“十一五”期间, 进一步明确了“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在基础教育阶段, 我们所能做的, 不是培养所谓的高、精、尖的人才, 而是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能够健康成长的环境, 使学生在体能上、精神上获得充分的发展, 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人。这是人生最大的“奠基”。为此, “十二五”期间, 我校提出了“每天都上一个新台阶”的校训, 把“快乐向上、最佳发展、体验成功”作为幸福教育的文化内涵。我校确定了“感恩宝贝、礼仪宝贝、阳光宝贝、绿色宝贝、智慧宝贝、创新宝贝”六种素养作为我校的培养目标, 其中“阳光宝贝”指的就是体育方面的发展。体育不仅带给学生强健的体魄, 更带来坚毅的性格和强健的精神。一个心怀梦想、积极进取的人总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他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 形成关键性的良好品质。体育, 成为我校幸福教育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二、规划幸福教育的培养途径, 突出体育课程在“台阶课程”中的作用

我校有“南湖校区、花园校区、上海城校区、融创校区、雅居乐校区”五个校区, 要实现“六个宝贝、六种素养”的培养目标, 必须有校本化的课程体系予以保障。学校根据“一学校一品牌, 多校区多特色”的优质均衡发展办学思路, 以全面实施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为基础, 进行了校本课程规划, 设计了校本“台阶课程”体系, 分为“校本基础课程、校区特色课程、特色项目课程”三个台阶。

1. 校本基础课程, 体育活动“天天见”“月月有”“期期赛”

校本课程第一级台阶为体现天台岗小学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校本基础课程, 包括升旗仪式、快乐大课间、校园体育吉尼斯、科技节、体艺节等制度化的育人活动。其中, “快乐大课间”有韵律操、自编操、群体性的趣味体育活动, 天天见;“校园体育吉尼斯”有接力赛、跳绳、运球、拔河等专项小型班级比赛, 月月有;“体艺节”包括春季、秋季体育运动会, 进行全校学生的体育达标检测和田径运动会, 期期赛。

2. 校区特色课程, 体育活动“重特色”“齐参与”“全覆盖”

每个校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南湖校区是“科技馆校园”, 是全市中小学三所科普教育基地之一;花园校区是“美术馆校园”, 是重庆市首批少儿美术特色实验学校;上海城校区是“体育教育特色校园”, 也是重庆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全国“苗苗杯”篮球理事学校。校本课程第二级台阶为体现校区特色的课程, 上海城校区在每周的4节体育课中专设一节篮球课, 保证了每一个孩子的参与。各校区在“2+2活动课程”的设置上, 都注重了体育活动课程的安排, 均有田径运动、球类运动。同样是自编操, 南湖校区结合科技教育特色, 编排了“机器人操”;上海城校区结合篮球特色, 编排了“篮球操”和“健美操”;花园校区结合传统文化, 编排了“礼仪操”。

3. 特色项目课程, 体育活动“打基础”“建梯队”“抓集训”

第三级台阶课程为特色项目课程, 立足特长培养, 每个校区都有学生社团, 比如, 机器人社团、航模社团、“苗苗杯”篮球队、拉丁舞队、管乐团、彩墨画社等。每个校区每个体育教师都带有一支体训队, 每天坚持训练。体训队分为低、中、高年级, 有田径、篮球, 分梯队培养。进入高年级, 优秀队员组队, 定时在上海城集训, 参加各级比赛。

三、完善幸福教育的培养制度, 关注体育教师“团队精神”的熔炼

更好的教育永远离不了高素质的教师, 从某种程度上讲, 素质教育就是高素质的教师实施的教育。我校现有专职体育教师14人, 11人本科学历, 1人大专学历, 2人中专学历, 其中市级骨干教师1人, 高级教师4人, 小学一级教师8人, 新教师2人, 平均年龄33岁。天台岗小学的培养制度中, 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

1. 以科研促团队专业能力的提高

我校是全国体育科研明星学校, 全国“苗苗杯”小篮球理事会员单位, 全国体育场馆开放单位, 重庆市篮球、田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南岸区体育特色学校。学校体育课题《少儿形体的开发与研究》获得全国总课题组一等奖, 校本教材《少儿形体》获得了南岸区2007年度基础研究课题成果一等奖。近年来, 我校有2节体育与健康优质课获全国一等奖;有2节体育与健康优质课获重庆市一等奖;有5节体育与健康优质课获南岸区一、二等奖。

2. 以教研促团队专业素养的发展

结合我校一校多点的办学模式, 体育教研团队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训练模式 (即:早上在各校区分散训练梯队, 下午集中训练参赛队伍, 以保证学校的竞赛成绩) 和“112”教研活动模式 (即:一月一次网络教研、一次师徒台阶课堂教学展示、两次校本教材集中研讨) , 发挥教师的主动性, 要求人人参与, 大大提升了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基本实现新教师合格化、中青年教师成熟化、优秀教师个性化, 极大地促进了教研团队的成长和团队精神的熔炼, 在2012年南岸区首届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第一名就是很好的证明。

3. 以培训促团队专业水平的提升

我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对体育教师, 进行了分类、分层、分期培训, 整体提升队伍素质。100%的体育教师参加过全国、市、区的各种体育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 80%的体育教师参加过全国性的教改科研现场会。体育是我校率先开展出国学习交流的学科之一, 现已经有50%的体育教师出国培训、交流, 开阔了教师的视野, 提升了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

4. 以评价促团队专业精神的成长

充分尊重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 由体育团队共同理清工作内容, 均衡工作任务, 共同制定评价规则, 采取了教师个体评价、校区体育团队评价和教研组团队捆绑式评价相结合, 引导教师进行常规训练、体育课堂教学、创编大课间操、编撰体育校本教材、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制定学生评价方案, 保证了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这些机制的建立, 都是由体育教研组结合学校实际自行研究和制定的, 极大地提高了体育教师的团队精神, 提升了学校体育教育的质量。

四、营造幸福教育的培养环境, 促进学科教师和家长优质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

1. 建设校区“课程资源中心”, 分享“优质课程资源”

我校基于一校多点的办学模式, 探索新型学区建设, 把各校区建设成“课程资源中心”和“优质课程资源的集散地”, 让各校区的孩子都能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比如, 上海城校区作为学区的“体育特色项目课程资源中心”, 通过开发课程、开展活动, 辐射到其他校区, 让其他校区的孩子到上海城校区参与和开展体育活动, 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同时, 南湖校区作为“科技教育特色项目课程资源中心”, 花园校区作为“少儿彩墨画特色项目课程资源中心”, 与其他校区分享优质课程资源,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成长提供了选择。有特长的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 申请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校区学习, 更好地促进了孩子的发展。

2. 本学科“纵深发展”, 学科间“相互借鉴”

我校有“多学科教师协同校本教研”的传统和经验, 本学科“纵深发展”, 学科间“相互借鉴”, 学科交流促进教师的“教育共识”和“教学共识”。为了构建“幸福教育台阶课堂”, 各学科基于《课程标准》, 各自探索学科教学规律, 相互借鉴成功经验。学校以“教研活动公开展示”的方式, 进行学科间的教研观摩活动, 多学科教师共同观课议课。通过学科之间的联合教研, 让教师可以更好地换位思考, 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和相互帮助的工作氛围, 有效地促进了各学科的发展, 提升学校办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3.“专家督学”促改, “家长访课”促教

办具有开放意蕴的现代学校, 必须引进专家资源, 开发家长资源。我校除了邀请区进修学院教研员、学区督学到校指导教学改革, 每期还开展家长访学活动, 主动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 参与学校课程建设, 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完善和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为了让家长建立全面的育人质量观, 学校坚持每学期的家长会不再只是向家长公布孩子的学业成绩, 而要向家长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情况, 与家长一道分析问题和成因, 让家长关注孩子的体质健康, 学会和掌握指导孩子体育锻炼的方法, 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激发孩子的体育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掌握有效的锻炼方法、提高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追求教育生活的幸福 篇7

书的作者王君是重庆外国语学校35岁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全国中学语文教改新星, 重庆市红岩好班级班主任。我喜欢这本教育专著, 不是因为它是一本貌似深刻的理论书籍, 而是因为它是一本十分朴素, 饱含真情的教育手记;不是因为它传递出多少时髦的教育观念和教法, 而是因为它是一本有思想、有温度的教育行动实录;它以育人为本, 负载着热爱学生, 与学生共成长的沉甸甸的份量。

这本近30万字的教育专著, 是王君老师担任重庆外国语学校初2006级IB班班主任的教育手记, 它试图呈现“一个特定的班级, 一群特定的孩子, 一个特定的老师对教育原汁原味的咀嚼”。它收入了作者在担任这个没有“优生”, 需缴一大笔费用方能进入的“非正取”班的“班头”3年之中的教育举措、教育历程和教育细节。它浓缩了一位有着强烈理想色彩的青年教师在1000多个日日夜夜中的挥洒激情, 倾尽心力, 探寻育人本质的点点滴滴。

在应试的大背景下, 与60余名身上有着这样那样的陋习、毛病的“差生”打交道, 在常人的想像中必定是一场异常艰难的苦役或搏斗, 但出乎意料的是, 王君老师偏偏以“幸福”二字作为这3年教育实践的“关键词”。她说:“这3年, 实在是我和这些孩子一道, 发现、创造、享受了幸福的教育生活的3年。我渴望在这本书中展示的, 就是这样一种幸福生活得以产生的令我回味不已的温馨过程。”她极其执着地认为:“教育, 只有让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同时幸福地向人性的完美进军时, 它才会呈现出它应该有的面目。”

为了贴近学生, 亲近理想, 王老师把自己的办公地点从办公室挪到IB班教室的最后一排, 每个白天和晚上, 她都全天候、全方位地去感知IB班的阴晴冷暖、喜怒哀乐和心灵律动。全天候、全方位的介入, 绝不是仅仅为了使这些“高价”学生最终都获得一个中考高分, 而是为了关注班上发生的哪怕是任何一个教育细节, 为了让60余个孩子拥有一段幸福的初中人生。

呈现在这本书中的王老师是一位深情的爱者。她把班上的每一位孩子都称为天使, 她把他们都视为成长之中的人, 对他们身上的弱点、缺点都大度地包容, 细心地校正。而一旦他们之中谁有了些微进步, 她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在书的首篇, 她把IB班的孩子比作“外表难看, 味道却极好”的“丑柑”, 一个个孩子在她心中、笔下都十分美丽、无比可爱!一位师者, 有了宽厚仁慈的爱, 才会有呵护孩子心灵的细致入微的教育举措;一位师者, 有了不含级差、一视同仁的爱, 才会有惠及全班, 阳光春雨般照彻每位孩子心灵深处的煦暖;一位师者, 有了海样辽阔、天样高远的爱, 才会有农夫般埋头躬耕, 期待苗木生长的平和。

王老师又是一位对教育有真知灼见, 并敢于大胆将理想付诸实践的勇者。为了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 培育他们的平民情怀, 她把他们带到盲校, 与盲童们交友联欢。孩子们收获的不只是一份“残疾朋友需要关爱”的责任感, 他们甚至对赵本山风靡全国、拿残疾人来“开涮”的“忽悠系列”小品给出了“伧俗至极”的评判。为了“让我们班有别班所没有的东西”, 在中考备考的紧张时段, 她竟然冲破教育禁令, 带领孩子们在风雨中进行校外万米徒步跋涉, 使孩子们收获了比分数深刻得多的人生感悟。

王老师还力图做一位教育的智者, 她行走在追求教育理想的旅程中, 边走边张开思想的羽翼, 多角度、宽视野地透视当前我们的教育面临的许多困境与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 并努力寻找突围的方略和路径。书的后面两辑文章凝结着她深刻思索的结果。真实坦诚、不虚伪不矫饰是她作为一位思想者的可贵品质。她指陈某些“发达”地区“为教育贴金”的可耻之举;她仗义执言, 为遭受权贵罗织、受到过重处分的同事鸣不平, 并坦陈“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等一类名言的偏颇及荒谬。她从育人的高度直言:“教出了好分数的老师不一定是好教师, 治学严谨的老师不一定是好老师, 温柔善良的老师不一定是好老师, 勤劳负责的老师不一定是好老师。”她从陶行知等先辈的嘉言懿行中领悟到:“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母爱, 也不是父爱, 而是朋友之爱, 同志之爱”, “因为这种爱的基础是平等, 以感情赢得感情, 以心灵感受心灵”。

王老师是一位胸怀崇高教育理想的“且歌且舞”的行者。在许多同行屈服环境压力、扎实应试、虚应素质的时候, 她以脚踏实地不打折扣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细节昭示教育的“乌托邦”并非虚空。她追求的是一种饱含真情, 满蕴诗意的“载歌载舞”的教育。以人为本, 瞩望未来, 高扬理想这一教育的终极目标, 在王君快乐的行走过程中没有一日旁落, 这是十分令人钦佩的业绩!但她也从未放弃过教育的近期目标, 在本书的序言中, 她极其低调地提及:“英雄要过美人关, 教改要过分数关。……我和我的IB班是幸运的, 我们让我们的幸福经受了最后一轮也是最残酷的一轮检验。”这也是王老师最可贵的地方:一方面她十分清醒地透视并不完美, 甚至极其残酷的教育现实, 一方面她又不舍昼夜, 义无反顾地去追求“发现”、“创造”、“享受”、“幸福”地育人的教育理想。哪怕现实无情, 理想与现实常常不能牵手, 也“总要有人在过分功利的教育红尘中执着追寻在水一方的教育诗意, 总要有人在现实的教育困境中为灵魂深处的教育理想辗转反侧……总要有精神的跋涉者即使在人性的荒原上也依旧翩翩起舞”。

追求教育生活的幸福 篇8

关键词: 幸福指数 学习氛围 思维习惯 个性发展 健康心理

对于幸福的理解,自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幸福指数,却有统一的衡量标准,那就是要求能“体现民众主观生活质量”[1]。对学生而言,重要的一点是能体现学生认知与思维的质量。提高学生幸福指数,是突出人性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培养出合格健康的社会公民。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笔者曾做了一些探究,现在形诸笔端,以求大家斧正。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积极追求幸福指数。

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有序竞争。形成这种宽松、愉悦、和谐、舒心的学习氛围,受到社会引导、家庭熏陶、学校教育管理的制约。对于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学校而言,规范办学,减负增效是首要标准。学校要为学生创造合适的环境,既要着力硬件环境建设:教学设备现代化、校园绿化、教室环境布置等,又要加强人文环境建设,诸如开展各种文娱活动:诗歌、演讲、书法、绘画、体育比赛等;成立学生志愿团体:兴趣小组、服务小分队;举办民主对话讨论会等,促进学生身心和德育良性发展。在“软硬皆施”的过程中,多让学生参与,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展示才智的平台上,感受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自觉地积极追求幸福指数。

二、规范学生思维习惯,引领学生审视幸福指数,激起学生的奋斗力。

教育不仅要授予学生知识和能力,更要让学生学会追求幸福。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就是说通过播种习惯,培养性格,从而收获人生。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校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关乎其今后的发展,乃至于一生的幸福。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提高学生幸福指数的必要条件和生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学校应坚持人本为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思考,明确奋斗方向。一是思考个人的成长之路,根据自身的条件,结合社会需要,设计自己的人生之路。在个人的奋斗过程中,不时反思,给予适当的修正与补充,以追求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二是学习、工作、人事,甚至是国家大事。勤思出成效,善思则能提升思维水平。以自己的成长历程作为参照,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问题都会品尝到思维的益处,审视个人的幸福指数,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奋斗力。

三、尊重个性发展,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幸福指数。

两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卓越见解,可见教育要承认差异,尊重个性。个性化教育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权利,尊重并促进个性发展,积极鼓励学生展示自我。学生想进步,教育者应为他搭建平台,提供帮助。在教育过程中,坚持民主和关怀。多些关怀,少些责备;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多些支持,少些反对。让学生享受探究知识、重塑生命的乐趣,必将着实提高生命质量。对学生的评价是教育目标落实的体现。学校要实施人性化教育,以《学生成长记录册》为载体,多视角、多维度地评价,从德、智、体、美、行诸多方面综合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可以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坚持以增强学生能力为目标,以提升思维水平为准则,指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给予学生心灵上的自由。学生对自己的幸福指数能作出基本正确的评价,可以促进其更大地追求幸福指数。

四、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培养学生追求幸福指数的健康心理。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新课题。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要把学生心理健康当做大问题抓。学生碰到问题,导致情绪低落,学习效率不高,心理长期承受重荷,心灵容易扭曲。因此,需要教育者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用心倾听学生心声。首先,关心学生成长,健全学生人格。学校是培养学生的摇篮,是健全学生人格的基地。其职责就在于促进学生心智提升、能力提高,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行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要以人格塑造人格,培养学生自立、自信、自尊、自爱等品质。其次,关注学生情感,净化学生心灵。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要打好情感这张牌,善于“察言观色”,以心换心,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鼓励学生自我表达和学会交流,丰富情感,净化心灵。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协调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人际关系是错综复杂的网,不可回避,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理解、交流。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也是心理健康的促进剂。教师要向学生灌输一种精诚团结、以诚相待的理念,协调好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组合作的细化,教师应该多鼓励和提倡学生间的合作,让合作促进交流,让交流达成理解,让理解促成融洽。此外,学校可以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开设心理辅导课,发放心理调查表,提升管理、交流艺术,多方面梳理学生心理,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

魏书生说:“教育是一种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2]教育主要承担者是学校。所以,我们要把学校建设成为让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追寻幸福的伊甸乐园。学校和教师应当以人为本,创新方式,切实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规范学生思维习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让学生体会到生命中蕴藏的快乐、求知中饱含的幸福,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邢占军.幸福指数与社会决策[P].政工研究动态,2008(05).

上一篇:患儿哮喘雾化治疗下一篇:采矿方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