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释放量

2024-12-27

甲醛释放量(共7篇)

甲醛释放量 篇1

近日,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木家具、软体家具、铝合金型材等3种产品进行了省级定期监督检验。结果显示, 137批次木家具产品不合格, 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20.7%;44批次铝合金型材不合格, 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12.8%;50批次软体家具检验不合格, 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21.6%。

本次检验了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顺德等11个地市 (区) 468家企业生产的木家具产品661批次。检验发现137批次产品不合格, 涉及木工要求、甲醛释放量、重金属含量、用料要求等项目。其中, 包括“曦年居”餐椅、“东方名珠”妆凳、“奥迪克”床头柜、“中原办公”茶几、“盛世凯美”茶几在内的55个批次产品被检出甲醛释放量项目不合格。

甲醛释放量 篇2

关键词:细木工板;甲醛释放量;不确定度

中图分类号:O65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6)01-0046-04

Abstract: Based on JJF 1059.1-2012 Evaluation and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 the uncertainty for determination of formaldehyde emission of blockboard was analyzed. Uncertainty components of measurement were made sure by calculation. The combined uncertainty and expanded uncertainty we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rmaldehyde emission was (1.3±0.2)mg·L-1, which expanded uncertainty coverage factor k=2, fiducially probability P=95%.

Key words:blockboard; formaldehyde emission; uncertainty

甲醛是一种无色、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对人体的皮肤黏膜、呼吸、神经、遗传及免疫系统均有不良影响[1],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致癌和致畸物质。由人造板材装修材料所引发的甲醛污染是导致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8580-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2]对人造板及制品的甲醛释放量做了严格的规定,而对其检测结果可靠程度衡量,目前通常采用测量不确定度来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即定量表示了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本文依据JJF 1059.1-2012[3]和CNAS-GL06:2006[4],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细木工板的甲醛释放量[5],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和分析,为实验室进一步提高检测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仪器

细木工板,由湖北福汉木业集团公司提供,公称厚度为15 mm;721分光光计,上海佑科仪器公司。

1.2测定方法

1.2.1待测液收集

在10 L干燥器底部放置盛有300 mL蒸馏水的结晶皿和金属支架,将制作为长150 mm×宽50 mm的10块小样放于金属支架上,试件之间互不接触。在(20±1) ℃环境下放置24 h,蒸馏水吸收从试件释放出的甲醛,此溶液作为待测液[5]。样品进行6次平行试验。

1.2.2甲醛浓度定量

吸取10 mL乙酰丙酮溶液(体积分数04%)和10 mL乙酸铵溶液(质量分数20%)于50 mL带塞三角烧瓶中,再从结晶皿中吸取l0 mL待测液至烧瓶中,塞上瓶塞,摇匀并放到(40±2)℃的水槽加热15 min,再将其置于暗处约1 h,冷却至室温。在分光光度计上波长412 nm处,以蒸馏水作为对比溶液调零,测定待测液吸光度。同时,用蒸馏水代替吸收液作空白试验,测定空白吸光度。

1.2.3标准曲线绘制

分别准确吸取0,050,100,250,500,1000 mL甲醛标准溶液(GBW(E)081701)于100 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定容,然后各移取10 mL溶液,按上述1.2.2的方法进行光度测量分析,根据甲醛浓度(0~1000 mg·L-1)吸光情况绘制标准曲线。标准曲线平行3次试验。

1.2.4计算结果

细木工板甲醛释放量由结晶皿中吸收液的甲醛含量表示,吸收液的甲醛含量由标准曲线比较定量求得。

2结果与分析

2.1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根据试验原理和试验方法可知,细木工板甲醛释放量测量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5个方面,如表1所示。

2.2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2.2.1样品的重复测定引入的不确定度

从同一张细木工板随机截取6组试样(每组10块小样),重复6次测量甲醛释放量,采用极差法[3]对重复测定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结果见表2。此项分量综合体现了试件非均匀性和随机取样、试件制作、仪器读数的变动性中各方面随机影响,因此,在其他分量评定中不再重复考虑随机影响。

样品的重复测定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N)和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el(N)为:

u(N)=RM/n=0.032 3 mg·L-1

urel(N)=u(N)/=2.483%

2.2.2试件制作的尺寸偏差引入的不确定度

制作的试件长、宽允差均为±05 mm[5],试件总表面积为10×2×(50 mm×150 mm +15 mm×150 mm +15 mm×50 mm)=210 000 mm2,试件的最大尺寸偏差为10×2×(05 mm×50 mm +05 mm×150 mm+05 mm×15 mm+05 mm×15 mm)=2 300 mm2,尺寸偏差按矩形分布,k =3,假设试件甲醛按表面积均匀释放,则由试件制作的尺寸偏差的不确定度u(H)和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el(H)为:

nlc202309040338

u(H)=2 300/3=1 328(mm2)

urel(H)=1 328/210 000=0.632%

2.2.3标准物质认定值的不确定度

甲醛溶液标准物质(GBW(E)081701)证书给出的信息:标准认定值100 mg·L-1,扩展不确定度为5%,k =2。则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el(S)=5%/2=25%。

2.2.4测定吸收液甲醛浓度由标准曲线拟合的变动性引入的不确定度

样品吸收液中甲醛浓度由标准曲线比较定量求得,此项分量的不确定度由3个子分量组成:①标准系列溶液配制所用玻璃量具校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②标准系列溶液配制过程中温度变化引入的不确定度,③拟合标准曲线校准得出吸收液甲醛浓度C0时产生的不确定度。

(1)标准系列溶液配制所用玻璃量具校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在标准系列溶液配制过程使用了单标线吸管、分度吸管以及容量瓶等玻璃量具,按照JJG 196-2006 《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6]的要求,均有相应的最大容量允差,假设按三角形分布,k =6,各量具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见表3,合成标准系列溶液配制所用玻璃量具校准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el(校准)为:

urel(校准)=0.4082+0.2862+0.4082+0.1632+0.0822+5×0.4082=0676(%)

(2)标准系列溶液配制过程中温度变化引入的不确定度。

实验室环境温度为20±3 ℃,水的膨胀系数为2.1×10-4 ℃-1,假设为矩形分布,k=3,各分量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见表4,各分量的不确定度来源彼此独立不相关,合成温度变化引入的标准系列溶液配制过程中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el (温差)为:

urel (温差)=10×0.0362=0.115%

(3)拟合标准曲线校准得出吸收液甲醛浓度C0时产生的不确定度。标准曲线工作溶液和待测溶液的显色和上机均在同一条件下操作,显色剂、甲醛溶液移取的体积也都相同,故吸液管本身的误差对标准曲线工作溶液和待测溶液测量结果的影响是一致的,可不考虑吸液管本身的体积误差的变动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同理,溶液温度变化的影响在各测量溶液间是一致的,亦可不考虑其分量。

2.4结果表示

细木工板甲醛释放量为(1.3±0.2)mg·L-1,由标准不确定度0064 5 mg·L-1和包含因子k=2的乘积得到扩展不确定度为02 mg·L-1,其置信概率为95%。

3结果与讨论

通过不确定度的评定,在本次试验中,对比各分量对不确定度总量影响分析可知,由标准曲线拟合的变动性引入的不确定度贡献最大,其次为标准物质认定值的不确定度和样品的重复测定引入的不确定度,由计算结果数值修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也不可忽视,而试件制作的尺寸偏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影响较小。因此,在检测过程中,对较大分量不确定度的引入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标准曲线的测定应严格按规范操作,同时增加平行试验次数,尽可能降低不确定度,使测试结果更加准确、科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

参考文献

[1]洪家敏.甲醛污染的危害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13(1):4447.

[2]GB 18580-2001且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3]JJF 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4]CNAS-GL06:2006 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S].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

[5]GB/T 5849-2006 细木工板[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6]JJG 196-2006 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S].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

[7]JJF 1135-2005 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S].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

[8]辜忠春,李军章,罗爱军,等.林产品检测中的数值修约及运算规则浅析[J].湖北林业科技,2015,(6):4244.

(责任编辑:郑京津)

甲醛释放量 篇3

标准规定了人造板及其制品类环境标志产品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技术内容和检验方法, 适用于人造板、地板、墙板等产品;同时也适用于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人造板及其制品》 (HJ571-2010) 自实施之日起, 《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技术要求人造板及其制品》 (HBC17-2003废止。

甲醛释放量 篇4

1 甲醛的危害及板材中甲醛的来源

1.1 甲醛的危害

甲醛 (HCHO) , 又名蚁醛, 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而又极易挥发的化学物质。甲醛是室内最严重的污染物之一, 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中高居第二位, 并且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 (WHO) 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1]。甲醛使细胞原生质毒物, 它直接作用于氨基、疏基和羧基, 生成甲基衍生物, 从而破坏机体蛋白质和酶, 使组织细胞发生不可逆转的凝固、坏死;吸入高浓度甲醛后, 可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水肿、眼睛刺痛、头痛, 也可发生支气管咆哮, 皮肤直接接触甲醛, 能引发皮炎、色斑、坏死;经常吸入少量甲醛, 能引起慢性中毒, 出现粘膜充血, 皮肤刺激症, 过敏性皮炎[2]。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过高, 对人身体感官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使人感到周身不适、头痛、流泪、眩晕、恶心、乏力等。

1.2 板材中甲醛的来源

(1) 胶粘剂自身含有游离的甲醛:树脂合成时余留的未反应的游离甲醛。树脂合成时参与反应生成不稳定集团的甲醛, 在热压过程中、在较低p H、高潮、高湿下会断链, 以游离状态的甲醛释放出来;在树脂合成时吸收附在胶体粒子周围已质子化的甲醛分子, 在电解质作用下释放出来。 (2) 板材制作工艺的影响:板材板芯甲醛散发潜势较高, 原因是芯板温度较低, 含水率较高, p H值也较低, 固化程度差, 容易水解而产生甲醛。 (3) 结构降解释放甲醛:固化后的尿醛树脂在100℃加热14d基本没有变化, 但是, 在85℃水中, 脲醛树脂的溶解度达到5%, p H为6.9时所需时间为p H为2.21的72倍, 说明强酸可使固化的脲醛树脂水解。温度、湿度、酸碱、风化、光照等环境条件使板内原先未百分之百固化的树脂发生降解而释放出甲醛[1]。

2 板材中甲醛释放量的检测方法

试验主要是针对密度板、刨花板、胶合板、细木工板、装饰单板及饰面人造板展开, 检测依据分别为GB18580-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3]、GB18584-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4]、GB/T17657-199《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5], 具体如下。 (1) 穿孔萃取法:取样规格20mm×20mm, 检测依据GB/T 17657-1999第4.11进行; (2) (9~11) L干燥器法:取样规格150mm×50mm, 不作封边处理直接按GB/T17657-1999第4.12进行检测; (3) 40L干燥器法:取样规格300mm×150mm, 将板材四边用不含甲醛的铝胶带封闭, 按GB 18580-2001第6.3进行检测; (4) (9~11) L干燥器法:取样规格150mm×50mm, 用不含甲醛的铝胶带封闭三边, 留一边50mm不封闭, 按GB 18584-2001进行检测[7]。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穿孔萃取法与GB 18580-2001之 (9~11) L干燥器法对比

通过对20组中密度纤维板分别用穿孔萃取法和GB18580-2001之 (9~11) L干燥器法进行试验, 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用穿孔萃取法测试结果大概是用 (9~11) L干燥器法测试结果的2.4倍, 即同一块密度板用两种方法测试出的结果有可能穿孔法测试结果符合E1类, 而 (9~11) L干燥器法测试结果则不符合E1类的要求, 这将给结果判定带来很大的影响。不难看出, 其实穿孔萃取法是测量密度板中甲醛的含量, 所以国标对其含量结果要求比较宽松, 而 (9~11) L干燥器法则用于测定密度板甲醛释放量, 相对而言要求较为严格。

3.2 (9~11) L干燥器法与40L干燥器法对比

通过将细木工板, 一份不做饰面处理, 一份做饰面处理, 分别用 (9~11) L干燥器法与40L干燥器法按GB18580-2001进行试验, 20组试验结果如图1示。

从图1中不难看出, 同一板材经过不同的处理后测出的甲醛释放量结果差异也较大。显然 (9~11) L干燥器法比40L干燥器法测试结果来的大, 通过它们测试方法对试件的处理不难看出, (9~11) L干燥器法测量的是裸板甲醛释放量, 而40L干燥器法主要是测量饰面对基材的粘贴性能的好坏, 粘贴的牢固性及密封性, 并非真正板材甲醛释放量的体现。虽然居民装修用的很多板材是饰面人造板, 但是其在拼接成家具中, 不免会有锁孔及螺丝孔, 加上封边不一定严实, 拼接缝不严密[6]这就导致板材里的甲醛大量释放, 这时基材甲醛含量的多少就对空间中甲醛浓度贡献很大了。因此, 不难解释为什么许多居民装修用的板材不多并且都是E1级环保板, 而最终室内空气甲醛含量还是超标。这除了板材本身甲醛含量高低以外, 还有一部分原因要归咎于检测方法的疏漏及不完善。

3.3 40L干燥器法 (GB 18580-2001) 与 (9~11) L干燥器法 (GB 18584-2001) 对比

通过对40组以饰面人造板作基材制作的衣柜, 分别用40L干燥器法 (GB 18580-2001) 与 (9~11) L干燥器法 (GB18584-2001) 进行试验, 测试结果详见图2。图中甲法代表40L干燥器法 (GB 18580-2001) , 乙法代表 (9~11) L干燥器法 (GB 18584-2001) 。

从图2中不难看出甲法测试结果明显比乙法测试结果来的低, 有些组别用甲法测试符合E1级技术要求, 而用乙法则不符合E1级技术要求。当衣柜以成品板用GB18580-2001检测时, 甲醛释放量通常比较低, 并且基本都能符合E1级技术要求。而以成品家具用GB18584-2001进行检测, 则很多原来符合E1级技术要求的板材, 检测结果变为不符合要求,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家庭装修用的板材原来符合E1级要求。但是装修完成后室内空气甲醛还是超标。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目前国家标准之间还是相对孤立的, 没有体现标准间的联系性, 这对日常的测试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也失去了制定方法测试甲醛释放量, 达到控制板材质量的目的。因此, 日常检测应该以相对严的规范进行测试, 以免造成错判或者漏判的情形出现。

4 板材甲醛释放量测试方法的发展趋势

穿孔萃取法测试速度快, 受温湿度等环境影响因素较小, 但是其所用萃取试剂为甲苯, 对从业者的身体健康不利;干燥器法测试方法相对简单, 但是其受测试环境的影响较大[8], 而且测试周期也较长, 不利于大批量的测试;气候箱法尽管模拟实际使用状态, 测试结果也较为准确并贴近实际使用状态, 但是其条件较为苛刻, 周期长, 不利于方法的推广及大范围使用。因此, 日后板材甲醛释放量测试方法必然向科学、准确、快捷及简易化易于推广的方向发展。

5 结语

测试方法的不同对板材甲醛释放量的结果影响较大, 测试方法繁易程度及准确性对方法的普及及推广有较大的影响, 这就要求以后在制定方法的时候要考虑到不同方法、不同标准间的联系性, 寻求更快、更简单、更准确的方法来测试板材甲醛释放量。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在中国板材甲醛释放量常见的测试方法及各方法间测试结果的联系, 探讨板材甲醛释放量测试的影响因数及测试方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甲醛,测试方法,人造板材,影响因数,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黄秋莲, 袁红霞.人造板材对民用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J].广东建材, 2007 (7)

[2]朱春红.浅谈甲醛检测的常用方法及影响因素[J].黑龙江科技论坛,

[3]GB18580-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S].

[4]GB18584-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S].

[5]GB/T17657-1999, 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S].

[6]张弘, 杜守忠, 傅焕彬.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甲醛的检测[J].技术论文.

[7]Sumin Kim, Jin-A Kim, Hyun-Joong Kim, Hwa Hyoung Lee, Dong-Won Yoon.The effects of edge sealing treatment applied to wood-based composites on formaldehyde emission by desiccator test method, Elsevier Ltd.Polymer Testing25 (2006) 904-911.

甲醛释放量 篇5

目前,地暖在北方城市已广泛应用。地暖是地板辐射采暖的简称,是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通常为水)均匀加热整个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来达到取暖的目的。目前,木地板特别是复合木地板作为地暖表面采暖铺设料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所含甲醛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地暖条件下甲醛释放量会随着温度升高急剧增加,在短时间内造成空气中甲醛含量超标。所以,对地暖环境条件下木地板甲醛释放量的测定尤为重要。

1 甲醛的危害

目前,国内地板行业用的胶水都是脲醛胶,其主要成分是尿素和甲醛。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醇醚,在常温下是气态,通常以水溶液的形式出现。其40%的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沸点为19℃,故在室温时极易挥发,并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加速挥发。长期接触甲醛,容易对人体呼吸道造成伤害,甚至致癌。地暖的运行空间都是密闭的,当温度超过22℃,甲醛就会加快释放,在其浓度达到0.06~0.07 mg/m3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当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为0.1 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达到0.5 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达到0.6 mg/m3,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更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达到30 mg/m3时,会立即致人死亡。如果木地板本身甲醛含量较高,有可能造成短时间内室内甲醛含量超标,甚至会大大超过规定标准。

2 课题研究

国内的强化地板甲醛释放量标准为E1标准,即甲醛释放量小于1.5 mg/L(干燥器法)或小于0.12 mg/m3(气候箱法)。两种测试方法不同则采用计量单位也不同,不具有可比性,其均表示产品的甲醛释放量相同,符合E1标准。根据标准规定,强化木地板只能用气候箱法和干燥器法,发生争执仲裁时以气候箱法测定结果为准。所以E0级的强化木地板也可用这两种方法测定。但是,该标准规定干燥器法收集甲醛的试验温度条件为(20±1)℃,气候箱法试验温度为(23±0.5)℃,相对湿度为(45±3)%。国家建设部JGJ142-2004规定地暖供水温度不应超过60℃。民用建筑供水温度宜采用35℃~50℃,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10℃。而铺设于地暖表面的木地板,通常底部受热温度在50℃左右,在供暖期,木地板受地暖温度的影响,甲醛会加速释放。

2.1 样品选取

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5组,样品编号:a~e。

2.2 试验方法

干燥器法,甲醛收集时间24 h。

2.3 试验条件

(1)温度:20℃±1℃;相对湿度:40%;

(2)温度:35℃±1℃;相对湿度:40%;

(3)温度:50℃±1℃;相对湿度:40%。

2.4 试验仪器及装置

试验仪器:分光光度计

收集装置

(1)20℃±1℃收集装置:40 L丙烯酸树脂材料制成的可密封箱体。

(2)地暖温度条件下甲醛吸收装置:

(1)甲醛收集装置,即为40L丙烯酸树脂材料制成的可密封箱体,吸收容器为聚丙烯容器,直径57 mm,深度60 mm,其他均按GB/T17657-1999规定制作。收集时,须将用铝胶带封边的试件平铺于密封箱体底部,被测表面积为450 cm2。

(2)恒温加入装置,为恒温水浴组成部分,温度可调范围为20℃~80℃,便于模拟地暖温度,对地板底部进行加热。

(3)将甲醛收集装置置于恒温加热装置之上,利用水浴温度模拟地暖温度,对收集器内的木地板进行加热,加热时间为24 h,然后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吸收了蒸馏水的甲醛待测液,得出检测结果。

2.5 数据采集及分析

(1)用干燥器法对样品a~e共5组试样,分别在标准温度20℃±1℃、地暖温度极限低值35℃、地暖极限高值50℃收集木地板甲醛释放量,收集时间24 h,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甲醛释放量,试验结果见表1。

(2)将同一试样在20℃、35℃、50℃时所测结果绘制成图1。

2.6 结果分析

强化复合木地板的甲醛释放量随地暖温度升高会不断加大,甲醛释放量浓度与环境温度成正比例关系。

3 结语

强化木地板在地暖环境条件下铺设,会大大增加甲醛释放量,造成短时间内室内甲醛含量超标,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相关标准制定部门应该对地暖用木地板在地暖温度条件下的甲醛释放量加以限制。

参考文献

[1]刘静,于平,罗元东.室内空气甲醛气体的测定[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6(6):26-27.

[2]GB/T18102-2007,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甲醛释放量 篇6

关键词:卷烟,滤嘴通风,主流烟气,释放量

卷烟主流烟气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系,含有多种特殊成分[1] 。现阶段减害降焦已经成为行业内的优先工作方向[2],而滤嘴通风作为一种运用广泛的成熟技术,因其技术简单、降焦效果明显被广泛运用[3,4,5]。已有研究证明[6,7],滤嘴通风可以有效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的焦油、烟碱、CO释放量,但对于另外几种成分的释放量影响研究较少[8],缺乏具有可比性的系统性研究工作。本文以烤烟型卷烟主流烟气中的9种成分焦油、烟碱、CO、HCN、NNK、NH3、苯并[a]芘(B[a]P)、苯酚、巴豆醛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的成型纸和接装纸的搭配,系统研究滤嘴通风率对卷烟主流烟气中9种成分释放量的影响,力图寻找滤嘴通风率与目标成分释放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卷烟产品设计及选择性减害工作提供支持。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材料

RM200型吸烟机(德国Borgwaldt-Kc公司),SM450吸烟机(英国Cerulean公司),KBF240恒温恒湿箱(德国Binder公司),AA3连续流动分析仪(德国布朗卢比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离子色谱仪(美国戴安公司)。

5个规格透气度接装纸[0、100、400、800、1 200 CU,其中CU为透气度单位,1CU=1 cm3/(min·cm2·kPa)],5个规格透气度成型纸(3 300、4 500、6 000、10 000、15 000 CU),组合制备25个烤烟型卷烟样品。

其它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化学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设计

以烤烟型卷烟为研究对象,使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滤嘴通风率对主流烟气9种成分释放量的影响,采用不同成形纸和接装纸组合,制备滤嘴通风度实测值范围为0~57.9%的25个样品。

1.2.2 卷烟样品制备

为减少样品间均匀性差异,所有样品均在同一台卷烟机上卷制,保证所有样品圆周、重量、长度等物理指标均在受控范围内。样品烟丝配方为5个单等级烟叶混配,包括3个中部,1个上部,1个下部,均不加香不加料,只添加烟丝重量0.8‰的保润剂。

基准卷烟辅助材料设计参数:卷烟纸透气度60CU、卷烟纸28 g/m2、滤嘴通风率0、滤棒 (144mm) 吸阻3.6 kPa、滤嘴长度24 mm、嘴棒圆周24.2 mm。

1.2.3 测试方法

根据YC/T 253-2008、YC/T 255-2008、YC/T 254-2008、GB/T 21130-2007标准测定卷烟样品主流烟气中CO、HCN、NNK、NH3、苯并[a]芘、苯酚、巴豆醛、焦油、烟碱等9种成分的释放量。

采用在样品测试序列中高频率地插入肯塔基参比卷烟并绘制质量控制图的方式来确保测试数据的可靠性。

对测试结果采用线性回归,根据统计学原理,确定离群值。对于离群结果进行剔除或重新测定,保证所有数据无异常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滤嘴通风率对9种成分释放量的影响

以滤嘴通风率为自变量,主流烟气9种成分实际释放量为应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NNK外,其余8种成分释放量与滤嘴通风率均呈一定的相关性,详见表1。

2.2 滤嘴通风率对焦油、烟碱、CO释放量的影响

焦油、烟碱、CO是现阶段国家标准中最重要的限量指标,是烟气质量的重要表征项目,滤嘴通风技术是控制其释放量的最主要手段。对不同滤嘴通风率样品的焦油、烟碱、CO释放量测定结果见图1~图3。

由图1~图3可见,随着滤嘴通风率的增大,上述3种主流烟气释放物呈线性减少趋势,3种成分R2均大于0.95,说明其释放量与滤嘴通风率的变化显著相关。

从回归斜率看,CO斜率绝对值最高,焦油和烟碱次之,说明滤嘴通风率的变化对于气相成分的影响大于粒相成分,这与文献[4]报道的结果一致。同时,在滤嘴通风率为45%~50%之间时,低焦油产品主流烟气中焦油、烟碱、CO的质量比值更接近10∶1∶10的优化状态,与文献[9]报道的低焦油产品滤嘴通风率选择相符。

2.3 滤嘴通风率对主流烟气粒相物中特殊成分释放量的影响

巴豆醛、苯酚、NNK、B[a]P 4种成分均存在于焦油中,因其释放量单位纲量差异较大(μg级和ng级),而单位纲量不影响回归相关系数。为了具有更现实的参考价值,可选择单位焦油释放量作为应变量,研究其与滤嘴通风率之间的关系,如图4~图7所示。

由图4、图5可见,巴豆醛和苯酚的每单位焦油释放量与滤嘴通风率之间回归相关系数R2<0.1,回归斜率绝对值较小,说明巴豆醛和苯酚在焦油中的含量比例与滤嘴通风率的变化不相关,其检测值的变化来自于粒相物的整体稀释,而非改变巴豆醛和苯酚的生成量。另外,在通风率30%~40%区间附近,巴豆醛和苯酚的释放量均相对增加,在开展选择性减害工作时,应综合考虑其它的技术手段。

由图6、图7可见,NNK和B[a]P的每单位焦油释放量与滤嘴通风率之间回归相关系数R2>0.9,且其斜率均大于0,说明NNK和B[a]P在焦油中所占比例随滤嘴通风率的增大而显著升高。对NNK而言,其释放量与滤嘴通风率不相关(R2<0.2,见表1),NNK单位焦油释放量的增大来自于焦油量的降低,这与文献[10]的报道一致。对B[a]P而言,其释放量与滤嘴通风率显著相关(R2>0.9,见表1),但是其降低率小于焦油(见表1),因此B[a]P单位焦油释放量与滤嘴通风率呈正相关关系。

2.4滤嘴通风率对氨、HCN释放量的影响

氨和HCN都是同时存在于主流烟气气相和粒相物中的成分,其释放量与滤嘴通风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2>0.9,,见表1)。氨和HCN单位焦油释放量与滤嘴通风率的关系见图8、图9。

由图8可见,氨单位焦油释放量与滤嘴通风率不相关(R2<0.02),说明氨主要存在于气相物中,且其粒相物中的含量与滤嘴通风率不相关。当滤嘴通风率超过40%时离散度明显增大,说明超过40%的滤嘴通风率对于减少氨释放量的效率将下降。

由图9可见,HCN单位焦油释放量与滤嘴通风率呈一定的负相关性(0.8

对以上滤嘴通风率与主流烟气6种成分单位焦油释放量的影响规律进行总结,见表2。

3 结论

对于烤烟型卷烟由实验得到如下结果:

1)滤嘴通风率与卷烟主流烟气中除NNK外的8种成分(焦油、烟碱、CO、HCN等)释放量均有显著相关性(R2>0.9),可通过控制滤嘴通风率的方式达到调节其释放量的效果,但是并不能影响NNK的释放量。

2)滤嘴通风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选择的控制HCN在粒相物中的含量,但是NNK和B[a]P在粒相物中的含量与其呈显著负相关性;而巴豆醛、苯酚、氨在粒相物中的含量则变化不显著。

3)滤嘴通风技术主要以稀释烟气的方式来降低烟气成分释放量,对于多数气相成分和部分粒相成分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但因其难于改变烟气成分的生成量,对于在选择性减害工作中的运用将受到限制;同时,由于滤嘴通风率的增加,对卷烟感官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与其它控制手段综合运用,以实现“高香气、高满足度、低危害性”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闰克玉.烟气化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2]谢剑平,刘惠民,朱茂祥,等.卷烟烟气危害性指数研究[J].烟草科技,2009,(2):5-15.

[3]胡群,顾波,马静,等.卷烟辅料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106-110.

[4]王理珉,张强,孙立,等.滤嘴通风对卷烟烟气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10):5108-5109.

[5]胡群,杨伟祖,缪明明,等.卷烟纸自然透气度对卷烟物理性能及烟气量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2,(8):7-10.

[6]魏玉玲,王理珉,胡群,等.卷烟材料对24mm滤嘴长卷烟通风率及过滤效率的影响[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2):17-21.

[7]郑琴,程占刚,李会荣,等.卷烟纸对卷烟主流烟气中7种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J].烟草科技,2010,(12):49-51.

[8]杨红燕,杨柳,朱文辉,等.卷烟材料组合对主流烟气中7种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2011,(2):8-12.

[9]廖臻,王理珉,胡群,等.名优烟的通风稀释研究[J].烟草科学研究,2006,(3):38-40.

甲醛释放量 篇7

1 仿真饰品中镍及镍释放量国内外标准法规比对研究

通过国内外文献的调研、解读和比对研究, 多项指令法规规定了镍释放量的要求:

1) 欧盟94/27/EC指令

(1) 规定和人体皮肤长期直接接触的产品中镍的释放量不得超过0.5μg/ (cm2·week ) 。

(2) 耳朵或身体其它部位被刺穿后, 在上皮形成的过程中, 穿进耳朵的耳饰, 或穿过人身体的其它部位皮膜的饰钉, 不论最终去除与否均要求这类饰物和人体皮肤组织不排斥, 且其中的镍的质量含量不得超过0.05%, 否则禁止使用。

2) 2004/96/EC指令

修订94/27/EC的第2 条款将镍总含量0.05%的要求修改为:镍释放不得超过0.2μg/ (cm2·week ) 。

3) GB 28480-2012

(1) 用于耳朵或人体的任何其他部位穿孔, 在穿孔伤口愈合过程中使用的制品, 其镍释放量应小于0.2μg/ (cm2·week ) 。

(2) 与人体皮肤长期接触的制品, 其接触部分的镍释放量应小于0.5μg/ (cm2·week ) 。

(3) b中所指定的制品如表面有镀层, 其镀层应保证与皮肤长期接触部分在正常使用的两年内, 镍释放量小于0.5μg/ (cm2·week ) 。

2 检测方法的研究及各类饰品中镍释放量检测结果的累积

通过国内外镍释放量检测方法的对比, 优化仪器条件, 制定合适的检测方法。

2.1 镍释放测试过程

室温下将样品放在脱脂溶液中轻轻地旋动2min, 取出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并干燥。 脱脂之后, 样品应使用塑料镊子或干净地防护手套进行处理。

将样品搁于支架并悬于测试容器中, 加入一定量的测试溶液 (约每平方厘米测试面积1m L) 。盖紧容器阻止测试液的蒸发。平稳的将容器放入恒温调节水浴锅, (30±2) ℃, 168h, 不要搅动。 一周之后, 从测试液中取出样品, 定量转移测试液到合适体积。

2.2 镍释放量的检测

按表1 设置仪器条件, 依次分析样品空白和测试样品溶液。

2.3 镍释放量的计算

样品的镍释放 (d) 表示每微克每平方厘米每星期 (μg/ (cm2·week ) ) , 方程如下:

d=V* (C1-C2) /1000a

式中:

a———测试对象的样品面积, cm2

v———测试溶液的稀释体积, m L

C1———一周后稀释的测试液中镍的浓度, μg/L

C2———一周后空白溶液中镍浓度的平均值, μg/L

通过制备不同镍含量的样品、制备成不同形状样品、采用不同浸泡方式, 来考察镍释放量测试过程中的影响情况。 根据上述数据, 应用正交法判定关键影响因素, 并建立一个关于镍含量与镍释放量之间的数学关系。 应用该检测方法检测市场上采购的饰品近2000 批次, 为评估系统的建立累积一定的数据。

3 评估系统的建立

通过检测采集的仿真饰品样本量, 应用层次结构分析法建立镍释放量风险评估系统, 见图1。 结果评估系统见图2。

4评估系统的验证

通过对市场采购的仿真饰品进行测试, 并应用该系统进行评估, 结果基本可靠, 置信度高达90%。

5 结论

本文构建了饰品中镍释放量风险评估系统, 对我国饰品的安全现状进行了有效可行的数理统计, 为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企业可依据该系统的分析结果, 对自身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监控。

摘要:镍是常见导致佩戴饰品过敏的原因, 严重的会诱发哮喘和全身荨麻疹等疾病, 影响人体健康。目前镍释放量检测周期长, 至少需要8天时间, 而饰品的种类繁多, 光靠繁琐的测试工作来监控饰品的质量安全是非常有限的, 本文在测试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风险评估系统来预警饰品的质量安全风险。

关键词:饰品,镍释放量,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3]GB/T19719-2005《首饰镍释放量的测定光谱法》.

[4]GB/T 28485-2012《镀层饰品镍释放量的测定磨损和腐蚀模拟法》.

[5]NESTLE F., SPEIDEL H., Metallurgy:high nickel release from 1-and 2-euro coins[J].Nature, 2002 (419) :132-134.

[6]LIDEN C., CARTER S., Wipes and methods for removal of metal contamination[J].Contact Dermatitis, 2001 (44) :160-166.

[7]LIDEN C., LIZBET S., Deposition of nickel, chromium, and cobalt on the skin in some occupations-assessment by acid wipe sampling[J].Contact Dermatitis, 2008 (59) :31-35.

上一篇: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下一篇:重庆市荣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