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短语与生活链接

2024-11-06

英语短语与生活链接(共4篇)

英语短语与生活链接 篇1

绚烂多彩的生活是语言的源头, 又是语言的沃土。众多周知, 英语是一种活的语言, 它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语言。它源自生活, 并服务于生活。然而, 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 过多地偏重于单词、句子、语法的教学, 忽视了语言的灵活运用, 给学生的感觉是死记硬背, 正因为脱离了语言的生活体验, 于是, 渐渐地, 孩子们觉得英语是那么的枯燥和乏味, 较普遍的“哑巴英语”现象尤为普遍, 当学习的兴趣被扼杀, 就难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效, 笔者以为我们注重英语教学与生活的有效链接, 让孩子们亲近英语, 乐学英语。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教学内容是教学之根本,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决定了我们更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内容从生活经验中选取, 对孩子们而言, 他们会倍感亲切、自然, 充满人情味, 他们更乐于接受。现行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那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插图富有情趣;一篇篇文字虽短小却又极富文化底蕴。教材中所涉及的很多知识点都是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且能经常被运用到的。如孩子们平时钟爱的公园, 动物园;孩子们喜欢吃的水果、牛奶、冰淇凌等;孩子们平时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些日常礼貌用语……而仅凭这些知识点还不能为孩子们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提供最佳的语言情景。基于此,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 也会有意识地在生活中收集一些英语, 把他们引进课堂, 为教学所用。如在教字母前, 笔者拍摄了孩子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KFC、Mcdonald’、WC等缩写词, 搜集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陌生的商品英语, 如餐巾纸上的soft, 牛奶包装上的milk, 橘子汁瓶上的juice等, 打印了学生经常接触的电脑英语, 如Windows、My files、E-mail等, 这些英语源自生活, 学生在学习字母时兴致高涨, 思维的闸门给打开了, 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他们深切地感受到英语就在我们身边。

二、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 朝气蓬勃。如果教学方式老套, 生搬硬套只能禁锢他们的思维, 学习英语的激情逐渐会淡去。模拟生活情境应该是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最佳体现。我们可以通过文本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 也可以将文本内容进行改编, 创设一幅幅“活生生”的生活画面, 将教室演变成一个生活的大舞台。如笔者在教学“A Birthday Party”一课时, 笔者先把教室布置成开生日派对的活动现场, 那挂起的彩纸气球, 那诱人的生日蛋糕, 精致的生日皇冠等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氛围, 在“唱生日歌, 吃蛋糕”等情境活动的润物细无声中, 重点词组句型“a birthday party”, “Which is for me, this one or that one”, “I'll put it on my desk”, “Let's have the cake”, 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这种学习情境, 让学生置身其中, 身临其境, 表达欲望被有效激发, 在潜移默化中轻松地收获知识。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对学生产生了极好的感受效应。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我们还有必要去思考一下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拿捏一下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教学的资源, 哪些活动情景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有帮助, 我们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桥梁, 有机整合生活与英语知识, 从而实现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三、作业设计生活化

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英语教学的终止, 我们还要有意识地推进学生活动的深入, 让教学回归于生活世界。毋庸置疑,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展, 同样, 作业也应以生活为试金石、练兵场, 以便更好地使英语生活化, 让学生体验学习英语的真正价值。语言学习的有效性一般都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基础上, 如果语言学习与体验、探究和实践脱节, 要让学生有认同感是有难度的, 他们也很难产生成就感。因此, 笔者平时联系学生的生活, 经常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如在家里让学生当天所学的内容表演给家长看, 有条件的话, 家长也可以参与, 并提出一些意见;再如笔者平时也时不时地会布置学生给家里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贴标签, 为了美观, 他们在书写、设计标签时必定会很专注, 这样既有利于记忆单词, 又提高了书写的水平;平时, 笔者还会安排让学生自由组合, 将对话进行创造性的改编或排演短剧, 笔者也做一定的点拨与指导, 孩子们相互协作, 表演的剧本一次比一次精彩。此外, 笔者还经常组织学生编辑一些英语小报, 在制作过程中, 孩子们精心策划、各显神通, 创新思维的独立思考能力都得以培养。

总之, 作为一线的小学英语教学, 我们都应认真学习新课标, 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来浇灌自己, 明确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种种益处, 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徜徉其间, 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对教材认真钻研, 努力挖掘生活化资源, 注重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努力将英语教学与孩子们的生活水乳交融, 最终, 让他们在绚丽多彩的生活中学英语、用英语, 使英语真正走进每一个学生的生活, 使每一个学生真正爱上英语。

链接生活学英语妙用资源增高效 篇2

一、“添油加醋”式, 让生活与课本夸张地结合

在英语教学中, 英语老师要根据课本内容, 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 喜爱模仿的特点, 搜集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素材组织英语的课堂活动, 运用夸张的姿势, 表情, 添油加醋式的语言, 动作, 使课堂教学显得诙谐、幽默, 让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心情舒畅, 轻松愉快, 在感官上表现出好奇和兴奋,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例如, 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A第七单元“Look at his/her . . .”句型前, 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vest (内衣) , skirt (裙子) , T-shirt (T恤衫) , 课堂上拿来展示, 材料可任意选取, 有的同学用的是家中的废布料手工缝制的, 有的同学用的是挂历纸制作后用胶水粘住的, 各种衣服五颜六色的, 做得相当漂亮, 课堂上我点名让同学上来展示:“Look at Wang Ming’s T-shirt。”王明闻言, 小心翼翼穿着他纸做的“环保”T恤衫, 迈着他的模特步上台来, 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接着我继续点名“Lookat Zhang Ying’s skirt。”“Look at Li Bing’s vest。”随着张英展示她的裙子, 李兵展示他的内衣后, 同学们对“Look at his/her…”句型已相当熟悉了。

通过这种夸张式的, 添油加醋式的方式, 把教学内容和生活素材有效地链接起来, 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他们在边做边说边学中一方面锻炼了动手能力, 拓展了思维空间, 增强了口语交流能力, 同时也体验着学习英语带来的快乐。

二、“身临其境”式, 让生活情景再现课本中

根据英语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运用生活中直观的情景教学, 如学生熟悉的自然场景, 生活情景, 已学的语文课上的故事情景等等, 让熟悉的生活情景和课本情景对应起来, 把学生置身于生活中, 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学习课本知识, 帮助他们快速提高掌握英语的能力。例如, 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第一单元The first day of school时, 为学好和运用好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我干脆领着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 感受文中主人公开学第一天学校的所见所闻, 同学们来到操场上 (playground) , 看到好多小朋友在游玩, 有的在荡秋千 (swing) , 有的在玩滑梯 (slide) , 操场的北边有一个美丽的花园 (garden) , 园中鲜花盛开, 甚是好看, 走过学校的宿舍楼时, 有个同学看到有个建筑上面标着英文W.C, 好奇地进去看看, 原来是男女厕所 ( toilet) , 在游玩过程中, 我引导学生边看边用英文回答我的提问:“你们在操场上看到什么?”“There is a girl swing on the playground. (操场上有个女孩在荡秋千) ”有个同学应声回答着。“教室里的学生多不多?”“There are so many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 教室里有很多学生) 。”大家齐声回答着。在自然情景中, 同学们很快学会了词汇“swing, slide, toilet, garden, playground”以及“There is / are…”等句型的应用。

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英语, 可以缩短学生认知的过程, 在体验中学习, 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感受英语语言的无穷魅力, 有效地激发并持久地保持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这是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

三、“学以致用”式, 使课本知识活用生活中

小学英语教材所展现的生活虽然也是精彩的, 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但它要兼顾不同地区, 不同层次学生的生活水平, 因此与当地学生的生活肯定有一定差距。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状况, 采用模仿、借用、延伸和扩展等手段, 把课本知识活用到生活中去, 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距离。例如, 学完了牛津小学英语4B第二单元In a toy shop后, 学生初步认识了动物名以及描述动物形体特征的句型, “Look at the…It has…It’s so big /small. It’s so funny…”, 为加强学生句型的巩固练习, 我们可以把知识扩展到生活中去, 让学生上台来介绍家中的小动物, 有位同学兴致勃勃地拿出自己家中小狗的照片, 模仿上述句式介绍起它的特点来, 形象而又生动, 爱狗之情溢于言表, 在同学们涌跃的发言中, 对句式的运用已相当的娴熟, 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以致用的快乐。

把英语教学引申到广阔的生活中去, 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用英语, 让生活成为学生运用英语的乐园, 这种来自生活, 服务生活, 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式, 有利于学生积淀自身的英语文化知识, 进而充实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

小学英语教材是一幅浓缩的社会生活画卷, 名胜古迹、公共设施、生活标志等处都可见到英语的应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英语, 亲身感受英语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在教学实践中, 合理运用好这些生活资源, 帮助学生快速认知和掌握英语知识, 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柴丽.合作学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华少年.2013 (06) .

让语文课堂与生活有效链接 篇3

一、主体层面

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在课堂中得到充分而深入的体现。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和体验生活, 就应该努力把自己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建立在贴近生活、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善于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 体验生活。并善于将自己在生活的点滴观察和感受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比如《老王》这样一篇生活感很强反映底层人民光芒的课, 如果教师对那种特殊环境下的底层生活都缺乏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那么他又如何能引导学生来理解体会呢?不仅如此, 教师更要走进学生的世界, 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感受, 以及兴趣爱好、思想状况、个性特征等, 因人制宜, 因材施教。比如和学生一起聊天, 一起运动, 一起劳动, 一起吃饭, 一起逛书店, 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从多渠道获得和学生相关的信息。

二、设计层面

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特定的文本预先对课堂进行构思、布局并写好教案的行为。它是课堂教学赖以展开的底本。教学设计非常合理, 能体现生活化的原则, 那么课堂教学几乎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

首先, 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的生活内涵, 将现实生活和文本内容进行比较与联系。比如《十八岁和其他》一课,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应首先着眼于引导学生将文本体现的生活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接, 将作者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在现实生活的体验进行对接, 在比较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其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其次,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应充分设置某种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 比如学生喜欢辩论, 则可以就文本内容设置一个具有可辩性的话题, 让学生就此展开论辩。再比如要让学生理解《我与地坛》中史铁生的彷徨苦闷和勇敢坚强, 可以让教师转换角色为史铁生, 学生转换角色为记者, 就他们关心的问题来进行访谈辩论, 从现实生活中史铁生面临的问题入手, 让学生不断地在体验中慢慢走进史铁生的内心情感世界, 从而明白一个人可以有虽不健全但健康的身体、有健康的心, 幸福是自己给自己的。

三、对话层面

对话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是师生平等生命的互动。

首先, 教师要着力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 把课堂看作是生活的一个时段, 把热爱、微笑、激励、宽容送给学生, 用自己的情感激励学生的情感, 将知识的学习、情感的体验回归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教师还要善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 通过生动而又贴近实际生活的情景, 激起学生对语言文学的热爱,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培养了审美情趣, 陶冶主体情操。此外, 教师在对话中应充分鼓动学生来讲述生活。讲述自己在生活中的种种发现和收获、苦恼与失落、理想与抱负、情感与体验……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情感在欢乐中激扬, 关系在融洽中提升, 真诚、坦率、信任, 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也会因此而得到巩固, 课堂也将因此由“死”变“活”, 由“静”变“动”, 由“教”变“学”。

四、评价层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教学评价应强调评价对象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重视“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 使评价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激励和改善”的功能, 以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教学评价是评价体系的重要环节, 实施课堂教学评价也应该建立与生活的有效链接。

首先, 教师要着力于采用评价手段, 鼓励学生树立生活目标, 以乐观的心态迎接生活追求目标, 正视困难和挫折, 正确认识和评价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培养自己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品质, 使学生明白学习和成长的场所不仅仅是课堂和学校, 更是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养成其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次, 教师应采用评价手段, 鼓励学生在体验生活中提升生活品位, 明辩生活的是非得失, 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趣味, 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一个生活品位高雅的人, 而不是一个满足于低俗趣味的人。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 肯定其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积极因素, 以建立学生提升自己的内在机制。

作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链接 篇4

一、贴近家庭生活

家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家庭生活中有许多宝贵的写作素材,家庭中真挚浓烈的亲情最能激发我们内心的情感。当代小学生都是00后一代,他们大多数家庭环境优越,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享受着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的专宠与溺爱。正是如此,小学生们往往难以从家庭生活感悟出写作灵感,即使写出有关家庭生活的作文,也显得没有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日常家庭生活中的小事和细节,体谅长辈、感恩父母,启发学生用心去体会和感受,感悟家庭中至真至切、伟大无私的亲情。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作文教学,是以《父母的爱》为题的命题作文练习。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父母怎样给予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伟大无私的爱。比如生病时,父母怎么照顾自己的?过生日时,父母怎样精心为自己庆祝的?上学时,父母怎样日复一日地接送自己上下学的?为了给自己优越的物质生活,父母是怎样披星戴月地工作、任劳任怨地劳动的?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父母是怎样挑灯夜下辅导自己的?生活中太多点点滴滴的小事情,都饱含了父母对孩子们的爱。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会发现原来《父母的爱》这一话题有太多太多的内容可以写,写作思路立即被打开,创作的灵感如泉涌般呈现。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后,接下来就是如何组织这些素材,让学生学会“如何写”。要做到选材小,描写细,角度新,情感真,这样学生们就能将平凡的生活小事写出父母对孩子的爱,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又如第二单元的主题作文《二十年后回故乡》,也是需要学生结合家庭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关心生活、热爱家乡之情,让学生用文字来描述自己的家乡,表达自己对家乡深厚的感情。

二、参与校园生活

校园是学习的重要阵地,是学生积累知识、锻炼能力的重要舞台。校园中有各种有益的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文艺晚会、体育竞赛、班级活动等等,这些都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写作技巧的重要渠道。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园活动,真正融入到校园生活之中。在校园生活中,学生通过细心的观察、广阔的交流、认真的活动、细心的体验,不仅可以锻炼动手能力,还可以启发思维、产生情绪体验,激发写作灵感。

比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主题是“开卷有益,记一次辩论”,第八单元的主题是“记叙一个活动、场景或事件的过程”。这两类话题作文都可以从校园生活中去选取素材,完成作文。这两单元的作文思路较为相似,“记一次辩论”也是记叙活动中的一类,教学时可以前后联系、相互启发。辩论活动是小学校园生活中常见的活动之一,教学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或参与经历进行思考,也可以结合本单元的课题开展一次课堂辩论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们一边参与辩论,一边观察和记录,将这次辩论赛的全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接着,再开展组织语言,整理思路,以一篇记叙文的形式反映出此次活动的过程。写作时,学生们既可以采取直述法,也可以采取倒叙法,将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描述清楚,最重要的是写出学生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所收获的经验或启发。而第八单元的作文教学内容,就是在第一单元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学生们可以从校园生活中积累许多相关的素材,有助于写出一篇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优秀作文。

三、体验社会生活

与家庭生活、校园生活一样,社会生活也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做人做事,学会体验生活、感悟人生,社会生活同样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许多素材。作文教学时,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关注时事新闻,观察身边的各种社会事件,学会思考和反思。

比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中以“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为题写作,这就需要我们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比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失败是成功之母”、“天道酬勤”等许许多多的至理名言,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道理。那么,如何将这些深奥的道理,变成精炼易懂的作文呢?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社会观察能力或实践经验,通过社会生活中的事件来加以论证、说明,才有可能创作出一篇见解独到、感情真挚、论据充分、观点新颖、涵义深刻的好作文。又如第五单元以“我爱汉字”为题写作文,不仅要让学生写出我爱汉字的哪些特点?热爱汉字的理由?更要写出汉字所代表的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写出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之情,思考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如何将汉字文化发扬光大。只要学生们善于观察生活、留心社会、参与实践,就能够写出深刻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好文章来。

四、结束语

上一篇:一体化课程教学理论下一篇:科研经费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