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离

2024-06-21

四分离(共5篇)

四分离 篇1

摘要:审计职权“四分离”是对传统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和创新。本文较为全面的论述了审计职权“四分离”的实施意义,现实做法,存在不足以及解决路径和实施保障。

关键词:审计,“四分离”,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创新

一、什么是审计职权“四分离”

审计职权“四分离”,是指审计机关在执行某项审计事项的过程中,将审计计划、审计查证、审计处理、审计执行分割开来,由不同的处室(内设机构)去完成的一种审计模式。同时,修订业务操作规程,完善业务控制制度,制定相应保障措施,确保四类业务部门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达到提高审计绩效和审计质量的目的。审计职权“四分离”是传统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的一次变革和创新,使审计内容更加科学、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审计执法更加公正、廉洁从审更有保障,从而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整体效能。

二、传统审计业务管理模式的弊端

审计机关成立二十多年来,为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应该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虽然审计机关每年都会查处一些问题,但问题审计出来以后却往往陷入屡审屡犯、屡犯屡审的尴尬局面。这与审计机关的业务管理和运行方式不无关系。我国国家审计管理一直沿用以业务性质或行业属性,分部门、设处(科、股)室来组织审计工作。虽然这种审计管理模式与部门设置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审计管理的水平较低,在计划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的管理体系,传统审计业务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审计时就轻避重

传统的审计业务管理及运行模式是:从制定项目计划、现场实施审计、提出审计处理处罚意见和建议、审计执行和整改都是由同一个审计业务部门一手完成的,这样会造成审计业务部门的权力过大,并且审计业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打交道多,会出现讲人情味,办人情事,审计时就轻避重,甚至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审计组或审计人员甚至会在现场审计实施过程中把一些违法违纪的问题放掉;有的审计查出的问题不写入审计报告或审计决定书;有的审计处理处罚时灵活掌握,不依法处理。这样久而久之,会导致审计执法的随意性,直接影响到审计机关的形象和审计执法的严肃性。

(二)审计决定、审计整改执行不到位

由于审计项目的“一竿子到底”,审计业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从项目开始实施到结束多次反复打交道,会使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形成一次生、二次熟、三次四次是朋友的现象!审计决定书下达后,审计业务部门往往会不主动去监督审计决定的执行。另外审计组基本上是临时组合的班子,一个项目结束后又要开展新的审计项目,客观上也无精力去跟踪审计结果的落实。从而造成了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能执行多少就多少,执行不到位,甚至有的审计决定下发后无人问津,不了了之的尴尬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执法的严肃性,这样审计机关难以确保审计执法的客观公正,难以形成重大的审计成果,从而直接影响审计监督的威严。

(三)难以做到廉洁从审

传统的审计管理模式,是由审计一线人员包揽审计、处理与执行事宜,使得审计权力集中于审计业务部门一身。没有监督的权力很容易导致腐败。审计人员长期与被审计单位打交道,也会与他们打成一片,这样容易造成审计人员滥用职权的现象。导致在审计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该揭示的不揭示,该处理的不处理,该执行的不执行。审计人员难以做到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和廉洁从审,从而直接影响审计机关的执法形象。

三、实施审计职权“四分离”的意义

为推动审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加大审计执法力度,减少由于制度缺陷而造成的审计风险,审计机关有必要探索建立审计业务管理内部制约机制,实行审计项目计划、实施、处理与执行“四分离”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四分离”审计业务管理模式是指按照审计职责和权限,将审计项目的业务流程划分为计划、实施、审理、执行四个环节,使每一个审计项目,由几个不同的职能部门去完成,这样,部门之间可以互相制约、互相牵制,从而提高审计质量,促进依法审计。

审计职权“四分离”模式,从机制上形成了审计机关内部的分工协作,从而形成一种相互制约,互相均衡,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严谨科学、环环相扣的机构组织体系。主要表现在:一是审计计划更具有宏观性和部门学性。因为在“四分离”模式下,审计计划是由专门的股室制定,具有宏观性、整体性和全面性,改变过去审计计划由各分工股室制定的局限性和狭隘性。二是审计实施时,具有规范性、部门学性。表现在:业务流程的各自分离,实现了审计的规范化运作;业务流程的各自分离,实现了权责的有机制约与均衡,改变了过去审计业务从计划的制定到审计决定的执行“一竿子插到底”的缺乏制约的权力高度集中的格局,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促进廉政建设;业务流程的各自分离,有利于审计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人员组合与项目审计达到最佳境界,提高审计效率;业务流程的各自分离,有利于审计人员业务知识的互相交流学习提高,培养复合型人才。三是从审计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审计,到最后的执行,整个过程的透明,增强了审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四、实现审计职权“四分离”的现实做法

“四分离”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其基本做法是将审计计划、审计查证、审计审理复核、审计执行整改四个环节交由不同的内设部门去完成。

(一)审计计划部门按照要求,每年年底前结合当年审计情况草拟出下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和实施单位

计划部门在广泛征求审计业务部门室的意见后,报审计机关办公会议审定。审计业务部门按照确定的审计项目和审计项目要求、完成时限及时开展审前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编制审计方案,审计方案要经计划部门审签,行业和专项审计方案要经审计业务会议审定。审计业务部门依据审定后的审计实施方案开展审计。

(二)审计业务部门是审计项目计划的执行单位

审计业务部门是审计项目计划的执行单位,需要按照审计计划进行查证并形成初步审计报告,在内部业务管理上则涉及到审计人力资源合理地利用与安排。

(三)法制审理部门专门负责审理审计事项的复核与审计报告

凡纳入计划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都必须经过审理委员会审理。而审理委员会由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总审计师、审计项目分管负责人、审计项目实施部门负责人、审计执行部门负责人、法制审理部门负责人、审计组组长组成,必要时邀请具有高级审计师资格的审计人员参加。不需由审理委员会审理的审计报告则由法制审理部门提出审理意见,报审计机关审计项目分管负责人直接审定。

法制审理部门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财政、财务收支等问题提出处理、处罚意见并对存在的违纪、违法案件线索及问题提出移送处理意见,代拟审计决定书、审计处罚决定书、移送处理书等主要工作,在具体审理过程中对个别有疑义的问题,可责成审计组进行补充取证和查证完善,审计组对审理部门提出的处理、处罚有疑义时可提交审计业务会议审定。被审定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审计移送处理书交审计监督执行部门去执行。

(四)审计执行部门负责审计执行和审计项目结案工作

审计执行部门负责审计执行和审计项目结案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将已生效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等审计法律文书送达被审计单位,并逐项负责检查落实审计报告中审计建议自行纠正情况、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审计决定罚没收缴的有关情况,跟踪落实审计移送处理有关情况,听取和收集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等。

五、审计职权“四分离”管理模式的不足

审计职权“四分离”对审计业务管理和机关建设的影响也是双重的,我们既要看到这些有利因素,进一步坚定信心,更要看到不利的因素和影响,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从目前审计职权四分离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看,不利的因素和影响主要有:

(一)由于审计权力环节化的分解,增加了审计成本

“四权分离”是审计机关内部对审计权力的一种分解。这种对审计业务实施流程的再造,其目的在于审计权力的透明运行和相互制衡,这种对审计权力环节化的分解势必造成审计过程中环节增多,成本加大,主要表现为,一是人力成本加大,审计职权四分离后更容易占用本来就不富余的优秀审计人力资源,特别是在基层审计机关,人员编制本身偏少,人员不足为审计质量把关、审计风险的消除可能留下隐患。二是时间成本加大,实施同一个项目,中间的环节越多,需要的时间就越多。环节转换的越多,职责和风险随之转移,转换越多,就会更多的占用审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三是效率成本加大。审计职权四分离后,或者因为推行的时间短、人员专业素质还不够的原因,或者因为有的环节人员不足等缘故,有的审计机关在实施这一制度后,个别审计项目占用的人员、耗费的时间并未减少,没有完全实现改革的目的,效率不高。

(二)由于实施项目的主体多元化,增加了管理难度

审计职权“四分离”后,审计计划、查证等环节的分设导致事实上的审计主体多元化,即容易导致审计责任尤其是风险责任的混淆,也可能导致更多环节、更多人员、更多机会的权力寻租。“四权分离”后也容易使审计成果的主体多元化,审计工作主体的变化使得成果主体多元化,这不但对审计人员实施审计项目的积极性有影响,而且降低审计组人员在现场实施结束后优化成果的积极性,弱化审计人员责任心。审计职权分离后,造成了审计环节衔接的多元化,虽然环节分离是审计机关内部的事情,但是从外部看,还都是一个审计机关,可能会对被审计单位造成不好的印象,而且审计机关内部之间如果衔接不好也容易导致推诿、扯皮等现象。

(三)由于权力和责任的分散化,增加了各种风险

一是容易形成小团体。“四分离”模式改变的是权力的集中,但是这种权力并没有消失,只是分散了,这种分散既可以形成互相制衡,也可能使各个环节形成相互稳定的小团体。二是增加了廉政风险,在原有模式下,可能发生廉政问题的只是个别人,但是现在这个人并没有消失,而且因为染指权力的人多了,有可能出现问题的人反而增多了。三是弱化了整体意识。从前,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整体,改革后,各个环节自成一体,尤其是成果主体的多元,不但会弱化审计人员成果意识,同时对审计人员质量的整体意识、机关形象的整体意识、团队合作、整体作战意识等产生不利影响。

六、审计职权“四分离”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

面对审计职权“四分离”后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各级审计机关只要迎难而上,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利弊真相,与时俱进,切实采取措施就能把“四分离”机制的有利因素和作用发挥到最大,为更好的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奠定扎实基础。在对“四分离”审计业务管理模式的实施保障措施的探讨中,需要围绕着“人、技、法”三个方面展开,即文化保障、技术保障与制度保障。

(一)观念保障

打破传统思维定式,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四分离”审计业务管理模式没有先例可以借鉴,风险较大,且改革中涉及到许多部门和人的利益,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阻力。要使新的审计管理模式取得预期成效,就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让审计人员充分认识管理新模式的重要意义,打破传统思维定式,统一思想,顾全大局。加强学习和培训,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要加大对审计人员的业务、法律知识、计算机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的培训,进而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满足“四分离”审计业务管理模式有效运行的需要。

(二)技术保障

为加强审计机关内部的协调,保障“四分离”审计业务管理模式运行需要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实现审计信息网上传送和信息资源共享,实时了解并掌握各项审计业务的工作进度,实现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制度保障

为保证“四分离”审计业务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行,必须重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配套新的政策、制度、规定,更好的扬长避短、克服不利因素,制定分段考核实施办法,分别赋予不同分值,激发全体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加强质量控制和风险防控,对所有审计项目严格检查和审理;强化审计现场质量控制,坚持实行审计项目集体研究、集体定案制度。聘请审计行风监督员进行经常性监督,把廉政建设贯穿于审计监督的全过程。

四分离 篇2

我整整观察了十天,我们起度过了许多时光,虽然最后天没有生长完整,但它们给我的惊喜许多许多,数都数不清。

第天,我泡了绿豆,它们很可爱,每件“外套”都有着自己的魔力。它们在水中“玩耍”,那时,它们很单纯。就在那天,绿豆们的“外套”已经裂开来了,喜出望外的我那时是那么期待明天的到来。后面几天就不样了,小绿豆们的“头上”自从有了“头发”和“刘海”,就更顽皮了,跑到那儿,跑到这儿。那“刘海”白白的,嫩嫩的,最顶端还 有点儿红,这想,这豆芽是不是三毛的.兄弟叫二毛呀!

后面几天,我做了两个实验。第个:把“外套”拿出来,又把它放进去,“外套”竟没沉下去,孤零零地浮在上面,难道它要丢弃它的主人吗?倒也不是,不过我现在已经明白了。第二个:因为在水杯里生长的速度越来越慢了,于是把绿豆放在盆里,用毛巾盖住,结果变化速度快多了,仅仅个小时,它就明显长大了许多。

放在盆里长那么快,而在水里长得很慢,我直在想这个问题,可始终没有正确答案。我想:如果我是颗绿豆,会怎么样呢?当然,肯定会有快乐诞生,也会有悲伤消失的现象。绿豆是我们的朋友,我会直观察它,直到它生命死亡的那刻。

四分离 篇3

道路在使用过程中, 由于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的作用, 将使路面逐渐产生各种破损, 有些损害需要及时修补和养护。国际上将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路面损坏的自动检测和评价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路网管理和路面管理系统发展的需要, 纷纷开展了以路面损坏实时采集设备 (硬件) 和路面损坏图像的计算机图像自动处理系统 (软件) 为主要内容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路面数字图像的损害检测和评估发展了这么多年已经做了相当多的研究, 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达到能够识别所有路面所有损害类型。但是针对几种主要的损害类型还是有一些识别率较高的方法, 主要的损害可分为:修补、裂缝和龟裂 (包括块裂) 。这几种损害的区别体现在色块和分布状况上。从目前的研究来看, 更多的工作集中在路面损害的检测, 而损害评估方面的研究比较少。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自动路面损害检测评估系统就已经开始出现,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 使得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路面监测和评估成为可能, 如澳大利亚交通研究局 (ARRB) 的MCDI系统。后来的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损害识别评价系统通过一些图像处理算法进行损害识别, 提高了系统板自动化水平[2]。这些算法的基本目的是从一个二值图像中获取裂缝特征。二值图像获得的方法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基于图像边缘检测, 将检测到的边缘设为白色, 其他背景色素设为黑色;另外一类是基于图像分割。在道路损害监测和评估中图像分割方法最常用的是阈值分割, 通过确定一个最佳阈值来得到, 小于阈值的认为是裂缝, 设为白色像素, 大于阈值的认为是背景, 设为黑色像素, 从而提取出裂缝。该方法可以适用于较为明显的裂缝类和龟裂和块裂, 但得到的结果不是很准确, 尤其是对于细裂纹的道路损害, 往往无法得到这样一个阈值来进行分割。

基于边缘检测的方法适合比较明显的条状裂缝, 而基于图像分割的方法, 是针对于大面积损害或者是路面状况理想的情况下的道路损害图像。早期使用不同的边缘检测的方法来对路面损害进行检测和评估, 例如文献[3]利用Sobel算子边缘检测改进了文献[5]提出的最小误差阈值法, 将具有小于一定阈值周长的像素群归结为噪声群, 通过此方法去除噪声, 同时连接离散裂缝段来构造连续的目标像素群;文献[4]采用骨骼化分析算法进行裂缝的检测, 根据形态学图像处理技术得到图像的骨骼, 然后根据图像骨骼间的拓扑和几何关系对裂缝进行检测分类。尽管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问题, 但是当路面损害图像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 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就不是很理想。因此, 研究者将更多的重心放在了基于图像分割的方法上, 特别是基于阈值分割的方法, 而阈值的获得有两个比较经典的方法:Otsu[6]自适应的阈值确定的方法和Kapur[7]最佳熵自动阈值法, 在这两个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求阈值的方法, 如文献[5]提出的最小误差阈值法, 该方法基于贝叶斯误差理论, 在假设理想的目标和背景的灰度分布服从混合正态分布的前提下, 经过合理的处理得到阈值分割表达式取得最小值, 然后根据该值进行阈值分割。

本文提出的基于四叉树分离合并的道路损害评估的方法是基于边缘检测方法, 但该方法不仅适用于裂缝类的道路损害, 同时也适用于龟裂或者块裂类的道路损害。

2 图像处理基础

2.1 基于区域的分割

R表示整幅图像区域。可以将分割看作将R划分为n个子区域R1, R2, …, Rn的过程:

(a) i=1nRi=R

(b) Ri是一个连通的区域, i=1, 2, …, n

(c) RiRj=Ø, 对所有的ij, ij

(d) P (Ri) =TRUE, 对于i=1, 2, …, n

(e) P (RiRj) =FALSE, 对于ij

这里, P (Ri) 是定义在集合Ri的点上的逻辑谓词, Ø是空集。

2.2 基于四叉树的区域分离与合并

四叉树分离[1], 令R表示整幅图像区域并选择一个谓词P。如图1所示, 对R进行分割的一种方法是反复将分割得到的结果图像再次分为四个区域, 直到对任何区域Ri, 有P (Ri) =TRUE。这里是从整幅图像开始。如果有P (R) =FALSE, 就将图像分割为四个区域。对任何区域如果P的值是FALSE, 就将这四个区域的每个区域再次分别分为四个区域, 如此不断继续下去。而这种分割的方法用所谓的四叉树形式表示最为方便, 树的根对应于整个图像, 每个节点对应于一个再分为四个后代节点的节点分支。

四叉树合并[1], 将分离的结果合并, 只要求合并邻近区域, 组合的像素满足谓词P, 即仅当P (RjRk) =TRUE时, 两个邻近区域RjRk才会合并。

2.3 骨骼化

骨骼化[1]是一种将二值图像中的对象简约为一组细骨骼的方法, 这些细骨骼仍保留原始对象形状的重要信息。集合A的骨骼化S (A) 的过程: (1) 如果zS (A) 的点并且 (D) z是在A内以z为中心的最大圆盘, 则不存在位于A内的能包含 (D) z的更大圆盘 (不一定以z为中心) 。圆盘 (D) z就叫做最大盘。 (2) 圆盘 (D) z在两个或更多的不同位置上与A的边界接触。A的骨骼可以用形态学的腐蚀和开操作表达:S (A) =k=0ΚSk (A) 其中Sk (A) = (AΘkB) - (AΘkB) °B

这里B是一个结构元素, (AΘkB) 表示对A的连续k次腐蚀, 第k次是A被腐蚀为空集合前进行的最后一次迭代。图2显示基于集合A的骨骼化的过程。

骨骼化后经常会产生无关的短“毛刺”, 可以通过修剪方法清除 “毛刺”, 这里关于修剪的方法不再细述。

3 基于四叉树分离合并的评估方法

3.1 传统的路面损害评估方法

对于路面损害的评估, 主要针对于以下两种类型:

(1) 线损害 主要是裂缝类的损害, 针对于该类损害主要是估计裂缝的长度和宽度, 通常使用的算法[9]步骤如下:

① 对图像平滑去噪;

② 利用Sobel算子或者Canny算子边缘检测;

③ 将得到的边缘图像膨胀;

④ 骨骼化后去处毛刺和孤立点统计得到裂缝的长度, 并根据骨骼化过程中的迭代次数来估计裂缝的宽度。

该方法主要的缺点是, 仅仅使用膨胀的方法不足以将离散的裂缝段连续起来, 特别是长裂缝中的细微裂缝部分往往被当作噪声处理掉;其次由于路面有着高度的纹理化和受到不同强度光照的影响, 所以在图像中就会存在大量的对结果产生影响的噪声, 这些噪声从图4 (e) 可以看出。

(2) 面损害 主要是修补龟裂类或者块裂的损害, 针对于该类损害主要是估计损害所覆盖的面积, 通常使用的算法[9]步骤如下:

① 对图像平滑去噪;

② 通过直方图求得图像分割的阈值, 主要包括Otsu[6]自适应的阈值确定的方法和Kapur[7]最佳熵自动阈值法;

③ 根据阈值进行分割, 得到损害的面积。

同样由于噪声的影响, 导致基于图像分割的方法对于高质量路面图像的处理的困难, 如图3 (b) 所示, 虽然图像经过了增强操作, 但是图像底部的阴影还是被错误地估计为损害面积, 实际损害面积只为估计值的40%。

3.2 基于四叉树分离合并的方法

针对传统方法对于线性损害估计所碰到的问题, 本文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处理, 使用四叉树分离合并的方法之后再进行骨骼化, 而针对使用阈值分割进行面损害估计所碰到的问题, 本文同样使用边缘检测的方法, 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方法中噪声影响大的问题。本文四叉树分离合并使用8×8区域为最小四叉树区域Ri和谓词P ({Ri|Mmin<mi<Mmax&&Dmin<di<Dmax}) =TRUE对图像进行分离, 符合谓词条件则将该区域设为白色, 否则设为黑色;然后进行合并, 得到合并后的N1个区域R′, 根据每个区域Ri所对应的原始图像的平均灰度和所包含的像素点个数确定该区域是否为噪声点。

mi=1nj=1nsj (sjRi) (1)

di=1nj=1n (Rj-mi) 2 (sjRi) (2)

(1) 图像预处理

它包括两个过程:图像降噪和图像增强。本文使用维纳滤波对图像采集过程中产生的随机噪声进行处理, 然后组合形态学top-hat变换和bottom-hat变换[1]对图像进行增强操作, 该操作能明显使得阴影的细节得以增强。

(2) 边缘检测

由于路面图像的复杂性和细裂纹的存在, 所以使用Sobel算子进行边缘检测, 这样能保留大量的裂缝的细节, 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噪声。

(3) 降噪

由于边缘检测产生的图像中大量的离散边缘既有可能是噪声, 又有可能是龟裂或者块裂的裂纹, 如何将裂纹和噪声区别开来是路面损害系统性能好坏的关键。由于道路损害图像中离散的裂纹相对比较接近, 所以可以通过使用多次膨胀使得一些离散的裂纹连接起来, 然后将膨胀后的结果进行骨骼化, 这样在保留了已有连通裂纹的情况下使得离散的噪声点孤立, 通过设定的阈值和原图像像素灰度值可以将绝大多数的噪声点消除。

(4) 基于四叉树的区域合并与分割

选择所有满足谓词的四叉区域都将用1填充, 并且它们的连通性很容易检测出来, 这样可以达到邻近象限区域的期望合并, 不满足谓词的四叉区域均用0填充, 从而产生一幅分割的图像。这样得到的结果, 除了可以通过 (5) 进行损害的估计之外, 还可以作为掩模来提取原图像中感兴趣的道路损害。

(5) 损害估计

根据不同的路面损害进行评估, 对于裂缝类损害将结果再一次骨骼化后统计白色像素点的个数, 由此可以计算出裂缝的长度, 对于龟裂或块裂类损害, 可以直接通过统计像素点的方法来估计出损害面积。

4 实验结果

利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 对400余幅三大类路面损害图像分别进行了损害评估。

图4 (a) 是裂缝类原始图像;图4 (b) 是原图像经过预处理后的效果, 可以看出裂缝特征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图4 (c) 是使用Sobel算子对图4 (b) 进行边缘检测后的效果, 可以看出边检检测产生了一部分噪声;图4 (d) 和图4 (e) 分别是膨胀和骨骼化后的效果, 可以看出膨胀使得离散的边缘连通, 骨骼化虽然去除了部分噪声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将骨骼化后的图像使用四叉树分离和合并算法 (本文中四叉树最小维数是8) 得到图4 (f) , 可以明显看出离散的噪声被去除, 得到的结果非常理想, 为了清楚起见, 图4 (f) 中的裂缝已经加粗。

图5 (a) 是龟裂类原始图像;图5 (b) 是原图像经增强后;图5 (c) 是使用Sobel算子对图5 (b) 进行边缘检测后的效果, 裂纹的大量细节被保留;同样图5 (d) 和图5 (e) 分别是膨胀和骨骼化后的效果;图5 (f) 可以明显看出离散的噪声被去除, 得到的结果非常理想。

表1是对400幅图平均损害估计错误率 (错误率= (|估计面积-实际面积|/实际面积) ×100) 本文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从表中可以看出可以看出在对于线损害保持稳定错误率的同时, 对于面损害估计的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 特别是龟裂类的损害。

5 结论与讨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四叉树分离合并评估道路损害的算法。通过与经典的路面损害评估方法的比较和不同道路损害类型的实验可以看出, 该算法对于裂缝类的道路损害能有效地去除噪声点, 对于龟裂或块裂的道路损害能有效地估计出损害面积。

本文的工作仍有不足, 尤其是对于裂缝类的检测。未来的工作包括将四叉树分离合并后的结果进一步提取特征, 通过有效的分类器自动得到损害的类型, 从而可以达到自动进行检测和评估。

摘要:道路损害的自动评估是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的一个难点, 因为各种道路的颜色、纹理和光照各不相同以及数据采集的时间不同, 所以这些对于评估结果影响特别大。虽然路面损害边缘检测的方法对于光照、纹理等还是相对敏感, 但比图像分割方法受到的影响要小得多, 如果对于原图像进行多次滤波处理, 能有效地增强路面损害, 提高自动评估的精度。在传统的道路损害评估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四叉树分离和合并的方法, 进行一系列处理后对图像边缘检测、骨骼化和四叉树分离和合并, 然后得到评估的结果。并对不同类型的损害进行了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不仅仅能应用于裂缝类的路面损害, 同样能应用于龟裂或块裂类的路面损害, 并且评估的精度相对较高。

关键词:道路损害,边缘检测,骨骼化,四叉树分离合并

参考文献

[1] Rafael C Gonzalez, Richard E Woods, Steven L Eddins.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Using MATLAB.Pearson/Prentice Hall, 2005.

[2] Pynn J, Wright M, Lldge R.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cracks in road surface[C]//Proceedings of the 7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 and its Applications.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July 1999.

[3]Li L, Chan P, Rao A, et al.Flexible pavement distress evaluation usingimage analysis[C]//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cations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1991.

[4] Cheng H D, Miyojim M.Automatic pavement distress detection system.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s, 1998.

[5] Kitter J, Illingworth J.Minimum error thresholding.Pattern Recognition, 1986 (1) .

[6] Otsu N.A Threshold Selection Method from Gray-Level Histogram.IEEE Transaction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atics, 1979, 1:62-66.

[7]Kapur J N, Sahoo P K, Wong A K C.A New Method for Gray-LevelPicture Thresholding Using Entropy of the Histogram.Computer Vi-sion, Graphics, and Image Processing, 1985, 29:273-285.

[8]Li Qingquan, Liu Xianglong.Novel Approach to Pavement Image Seg-mentation Based on Neighboring Difference Histogram Method.Imageand Signal Processing, 2008, CISP 08, Congress on.Sanya, 2008.

四分离 篇4

随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 以及农电标准化管理的规范性、精益化要求深入推进, 供电所实施抄核收管“四分离”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亦越来越凸显。

“破茧”成蝶

为彻底解决上述问题, 河南省宁陵县供电局克服外界不良因素影响, 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 将原来农电部门重新划分科室, 成立了台区管理中心、抄表中心、电费核算中心、计量中心、客户服务中心, 形成了大营销格局。台区管理中心管辖供电所, 成立了抄表班、核查班、收费班, 各班人员重新定员上岗。抄表中心下设高压抄表班、低压抄表班和信息管理班, 负责全县表计抄录。电费核算中心、计量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各司其责, 相互配合、相互监督, 真正实现了抄表的不收费, 收费的不抄表。

为了人尽其才, 该局首先在人员上进行了整合。该局采取人事调配和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吸收一部分员工充实队伍。由于新进人员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 对新任工作不太熟悉, 该局派遣业务精湛的“老手”对新进员工进行业务培训,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在电教室学习理论, 到职工实训基地练习技能。

为切实掌握用电客户真实信息, 确保分类电价执行到位, 该局抽出人员组成30多支小分队, 由局领导亲自率队, 集中人力、物力, 保障车辆和物资, 对具有代表性的刘楼、赵村、阳驿等6个试点乡镇的用电客户基础数据进行“拉网式”普查, 并逐一登记造册, 重新建档。还按照表位、表箱位, 绘制出抄表路线图、表位图, 进行统一编号录入电脑。通过图纸能够清楚看到每位用电客户用电性质、电能表计安装具体位置。再将客户编号等全部录入营销MIS, 进行城乡联网后, 可以异地查看、监督客户数据, 确保基础资料准确率达到100%。在大规模行动下, 经过为期2个月的逐户排查和登记造册, 为客户建立了翔实的用电档案和基础数据台账。

一切准备就绪后, 抄表中心按照抄表时间规定, 集中人员统一行动, 利用智能手机逐一抄表到户, 所使用的手机具备GPRS无线联网和GPS卫星定位功能, 抄表人员将每一个数据传输到电脑里的同时, 抄表人员的抄表路线也会在电脑上清晰显示出来, 通过抄表轨迹记录能清楚了解抄表人员工作的落实情况, 保证抄表到户率达到了100%。抄表完成后, 抄表中心会将数据传输到电费核算中心, 电费核算中心计算出电能量、电费等。

各乡镇供电所的职能也彻底转换了, 新成立的设备运行维护班、业务受理班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实现了流程清晰的闭环管理。6个试点乡镇的成功实施迈出了第一步, 也带动了全县抄核收管“四分离”工作的稳步推进。

翩翩“飞舞”

打开抄表中心电脑, 数据显示全县1 920台配电变压器全部实现了远抄;19.4万户的低压表计全部抄表到位, 固定客户新增4.1万余户;高压线损率同期比下降1.25%, 低压线损率同期比下降0.44%;售电均价提高了0.036 5元/k Wh。这种专业化模式的实现, 改变了“以包代管”的农电管理体制, 从制度上堵塞了违纪隐患, 台区设备缺陷和计量缺陷得到及时消除;社会效益明显, 从根本上杜绝了电价违章行为的发生, 多抄、估抄、漏抄的现象得到根本解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线损率呈下降趋势, 公用变压器台区售电均价明显提升。

抄核收管“四分离”真正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方式, 带动了农电精细化管理进一步走向深入, 使抄核收工作不再集中在一人身上, 抄表的不收费, 管理的不抄表, 相互之间起到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 从制度上堵塞了管理漏洞。同时充分调动了电工的工作积极性, 稳定了电工队伍。尤其在遇到重点施工和故障抢修时, 可以集中力量, 统一调度, 合力攻关, 提高了应对能力和抢修速度, 使服务更加专业化。

改造气液分离设备提高分离效率 篇5

1改进雾沫分离器的结构形式

传统的雾沫分离器都是圆盘样式的, 一般是由丝网缠绕紧压在一起而成型的, 安装在设备里面气体出口附近。这种分离器由于丝网紧压在一起, 且无导流装置, 碰撞到分离器的雾沫没有汇集的渠道, 雾沫很难汇集成液滴流下来, 即使有部分小的液滴形成, 也容易被气体出口附近的高速气流再次雾化并携带出塔, 分离效果有限。同时, 由于分离器较厚, 缠得紧、压得实, 气体和雾沫中的固形物被截留在丝网上, 运行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出现堵塞的情况, 不但不能起到分离液滴的作用, 反而增加系统的阻力。还有一种形式的分离装置是在设备液体入口的上方、气体出口的下方, 装填部分散装填料, 用来分离气体携带的液滴。这种方法因为没有导流装置, 分离效果很差, 还容易堵塞。许多厂家均因雾沫分离器堵塞而不得不频繁停车检修, 清洗分离器, 有的厂家甚至干脆把分离器去掉。这样就大大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甚至使雾沫无法分离, 降低了气体的质量, 对下工段造成极大的危害。

我们在认真考察原雾沫分离器的优缺点之后, 设计出新型的雾沫分离器。新型雾沫分离器也采用不锈钢丝网, 整体为锥形。把丝网均匀地分层缠绕在一个倒锥形的固定架上, 每层丝网网孔均拉成菱形, 间隔4~6 mm, 层与层之间增设导流筋, 便于导流。锥尖捆在进液管上, 以实现分离、导流一体化, 一直导流到底部, 不需要再设置导流设施。

和原来的圆盘式雾沫分离器相比, 此种新型分离器具有以下优点。

(1) 原采用的圆盘式雾沫分离器丝网是多层紧压在一起的。新型分离器是单层间隔式, 在倒锥形固定架上每隔一层丝网, 即加一层4~5 mm隔离导流支架。这样做的结果是不仅减少了丝网的用量, 而且还使阻力大大降低, 且不易堵塞, 极大地提高了分离效率。

(2) 该新型雾沫分离器整体为锥形, 且丝网网孔均拉成菱形, 丝网与丝网之间还增加了具有固定作用, 同时还具有导流作用的导流筋, 除沫器的下端锥尖捆绑到进液管上。整体均具有导流作用。分离的液滴在重力的作用下, 沿着菱形丝网下落、集聚, 最后通过分离器的锥尖导入填料层重复分布利用。

(3) 该雾沫分离器制作简单, 且丝网用量减少, 无需大的投资。

2在水平管接近垂直下弯管前增设盲肠分离器

在水平出口管靠近下弯管前的底部接一盲肠管头, 利用原有管架固定, 内装废旧菱形丝网填料或废旧填料, 让下落液滴和顺管壁下流液体靠重力落入盲管死角。若分离下来的系有用的吸收液, 可引排污管入塔底液相排污阀内侧, 回收至塔, 重复使用。效果可与大分离器媲美。

3长距离水平管上增设简易气液分离器

在气体输送过程中增设气液分离器可以高效分离液滴。因为流动的气体在管道中是呈螺旋状前进的, 在不断旋转前进的过程中, 气体中大部分雾沫沿着管壁分离下来, 并汇集到管道的底部, 顺着管道缓慢前行。所以, 管道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气液分离器, 而且管道越长、越粗, 气体流速越慢, 分离能力越大。所以, 要把管道中已经分离下来的液体 (已经不是液滴了) 引出来。怎么引呢?可在水平管的末端增加管道分离器。在气体输送管道内部靠近管道分离器的前方设置微小的挡液板进行拦挡。实践证明, 管道分离器分离的液体比专门的气液分离器还要多。

当然, 这种分离原理也适用于造气系统煤气中粉尘的分离、蒸汽冷凝水的分离, 效果都非常明显。具体做法如下。

在水平管道末端, 水平管的下部开孔, 直径与管道直径相同。孔后焊一挡液板, 宽1~2 cm, 开口处接一与主管线等径的排污管, 内装菱形填料或废旧填料。可借用原有管架固定, 让管内旋流分离的液体靠挡板阻挡、导流而进入导淋管。此项改造基本不花投资, 其效果比原采用的大分离器还好。

4改造分离器内件

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保证在气体进入系统时, 不因带有液体而影响生产, 常在气体进出系统时, 安装油水分离器。内件多为填料或旋流板等, 不论哪种结构, 均因缺乏导流装置, 和填料装填过于密实, 而使分离效果欠佳, 且容易堵塞, 给生产带来很大的危害。我们详细分析了原分离器的缺点之后, 对分离设备的内件进行了改造。改造方法如下。

填料仍采用丝网填料, 将丝网网孔均拉制成菱形。单层装填。层与层之间加装导流筋, 保证层与层之间的距离为4~6 mm, 菱形丝网在塔内采用人字形装填, 利用菱形丝网和导流筋将分离的液滴导流至塔壁, 并沿塔壁流至塔的底部。保证分离的液滴不会被气流重新带走。

综上所述, 采用以上措施, 即改造原来清洗、净化设备内的分离装置;在垂直管道前增设盲肠分离器;在水平管线上开孔增设等径分离器;改造原进出系统的气水分离器, 使每个装置都能做到导流、分离一体化, 即可数倍提高分离效果。对改善工艺条件, 降低阻力, 节能降耗, 提高生产能力均具有重大意义。本项改造无需大量的投资, 且丝网用量可大幅度减少, 是一项投资少, 效果显著的技改措施。

摘要:针对目前气液分离设备普遍存在的弊端, 结合气液流动的特点, 改进雾沫分离器的结构形式, 气体输送管道水平段增设盲肠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等, 提高气液分离效率。

【四分离】推荐阅读:

树脂分离07-20

基因分离05-17

数据分离06-24

分离净化07-04

分离定律07-04

考试分离07-13

分离技术07-25

筛选分离07-28

分离理论07-30

组织分离08-02

上一篇: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建设下一篇:防冻液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