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类游戏

2024-05-29

棋类游戏(共12篇)

棋类游戏 篇1

1 基本思路

一般来讲, 实现一个棋类游戏程序需要解决以下5个问题:

(1) 数据结构表示

选取恰当的数据结构表示棋局状态, 实际是将各种棋类的图形表示抽象成数字表示, 由于棋类游戏都在有限范围内 (棋盘内) 进行变化, 所以数据结构往往选取静态数组便以足够, 拿黑白棋的例子来说, char ChessBoard[8][8] (8*8) 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以ChessBoard[i][j]代表i, j位置的棋局状态, 0表示该位置没有棋子, 1表示该位置为黑棋, 2表示该位置为白棋。

(2) 棋子着法生成

产生合法的走法顺序, 使其符合游戏的博弈规则, 并且也可以根据某些启发性的条件来生成一些可能比较优秀的着法。

(3) 着法搜索技术

从产生的所有合法的走法中, 运用各类搜索方法 (如Alpha-Beta剪枝) 来选择出其中一个最佳的走法。

(4) 棋局评价函数

由于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值信息, 所以必须给特定的某个棋局赋予某个权值, 以便计算机能够依次判断棋局的优劣程度。就黑白棋的例子来讲, 评价函数相对简易:只需根据该棋局中的黑棋及白棋的数目计算即可。

(5) 对弈人机界面

由于通用框架着眼于棋类的逻辑表达, 所以应该与其图形表示的实现方法相分离, 以便需要时可以灵活地改变其图形的实现方式, 示例中实现了两种图形表示, 一种为简易的控制台界面, 另一种为图形化界面。

2 示例程序

程序基本的UML类图如图1所示。

ChessGameBase类, 它是一个纯虚基类, 包含了棋类游戏中必备的一些接口声明, 并且大都定义为虚函数或纯虚函数, 以便相关继承类的改写, 默认实现该类的搜索算法为迭代加深的PVS, 并使用了散列技术, 在显示棋局的实现上, 为了尽可能地使逻辑与显示相分离, 该类采用了桥接模式, 包含了一个DisplayAdapterBase指针。在此列出其头文件声明:

DisplayBase类也是一个纯虚基类, 定义了一些显示类的基本接口声明, 并皆为纯虚函数, 相关头文件声明如下:

虽然做到棋类游戏的逻辑表示与其图形表示的完全分离是最理想的情况, 但是由于有人机界面的存在, 所以至少在显示棋局这一功能上必须用某种方法将两者联系起来, 在此我选择了使用第三方类的方法, 即DisplayAdapterBase类, 该类包含了ChessGameBase及DiaplayBase的引用, 并提供了纯虚函数DiaplayStatus () 函数的声明, 该函数用于显示棋局, 而其他函数则是简单地对DisplayBase提供函数的转发。头文件如下:

以上便是一个初步的棋类游戏基本框架, 作为示例演示, 实现了一个简单的黑白棋游戏, 并且分别使用了控制台及图形化两种显示方式, 相关的头文件声明示例如下:

以下为黑白棋类的头文件声明:

以下为控制台显示类及其适配器类的头文件声明:

以下为HGE显示类及其适配器类的头文件声明:

3 结语

通过结合主流的一些搜索技术与软件设计模式, 实现了棋类游戏的通用框架,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该类程序的复用性, 对于相关的程序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棋类游戏 篇2

今天小A去益智区,可是过了一会我看到他低着头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我问:“A,怎么了,怎么不去下棋?”“小朋友都不跟我玩。”他说。“为什么啊?”“他们说我不遵守下棋的规则,所以不愿意跟我玩。”听到这里我明白了,就说:“原来下棋要学会遵守游戏规则,不然别人不愿意和你玩了。现在老师也想玩飞行棋,我们再去找两个小朋友一起玩,好吗?”他使劲地点点头。四个人凑齐后,我又说:“飞行棋老师也不会玩,我们一起看看棋谱上的游戏玩法和规则。”B认识许多字,他小声读了一遍,我们就一起讨论了有关规则。A点点头说:“这下我知道怎么玩了。”于是我们开始下棋,在下棋中我故意违反游戏规则,A马上指出来:“老师,你违反游戏规则了,要扔到6才能出棋。”

A在下棋时不遵守游戏规则,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玩了,所以我和他展开了一次谈话,从谈话中可以看到A已经意识到下棋一定要遵守游戏规则的重要性,而且愿意进行游戏。在我的引导下,A理解了飞行棋的游戏规则,当我故意违反时嘉琪就及时指出了。

宁峰:古典音乐好似棋类游戏 篇3

宁峰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音乐爱好者和唱片收藏者。对于专辑录制和现场录音,他永远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近日,我们就宁峰的首张协奏曲新专辑,在北京对他进行了采访。

- 林旖 - 宁峰

你的首张协奏曲新专辑《布鲁赫/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是怎样成形的? 我和钢琴合作的小提琴独奏唱片到目前已经录了四五张了。关于录制协奏曲的唱片,无论是唱片公司、经纪公司还是我自己,早在四五年前就有想法,也做过一些不同的企划,但毕竟录协奏曲牵扯到对乐队、录音棚以及对录音团队的要求,相对于独奏专辑来说更难操作。首先要把乐队时间定下来,像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这种德国A级团基本每周都要演出一套不同曲目,中间偶尔会有空出的时间,还要定我和指挥的时间。最终是在2012年底,我们才在柏林进行了录音。在敲定了乐团之后,资金也是关键的因素,比如我一位住在香港并且爱好音乐的上海朋友给了我很多帮助。我想我算是为数不多的自己搞音乐又花钱买唱片的人之一吧。我对录音特别感兴趣,我记得我十几岁时曾说过,自己这辈子能录一张被发行的唱片就很满足了。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取得了一些成绩,受到别人的肯定,我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从在国内发行第一张唱片,到唱片由国外的唱片公司发行,再到自己可以选择曲目,又到现在和一个欧洲的大乐队录协奏曲。还有几张唱片在做后期或是企划中,我很高兴有机会能把自己学到的、练习过也演奏过很多次的作品录下来。

为何会选择录这两部协奏曲?

这两部协奏曲一首非常有名,另一首可能不是那么有名。我今后在录制协奏曲上的安排,也基本会沿着这个思路。印象中,老柴的协奏曲,在过去的三四年中我仅在北京就已经拉了三四次了,到目前为止,我大概已经在不同的地方演出过这部作品有三四十次了。对于我来说,如果选择几部小提琴协奏曲欣赏或演奏,老柴至少应该排在前三名里,因为大家对这部作品也都十分熟悉。至于布鲁赫的《苏格兰幻想曲》,我从小就非常喜欢,我第一次听到的是海菲茨演奏的唱片,这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版本。当然我也很喜欢帕尔曼、林昭亮的录音,但也许因为很多人觉得海菲茨大师的录音是不可超越的,所以不管是从音乐会演奏来讲还是录音来讲,演释这部作品的人都不算多。虽说布鲁赫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更出名一些,但如果让我在他的这两部作品中选择一首的话,我更倾向于《苏格兰幻想曲》:旋律是好听的苏格兰民歌,从配器和结构安排上来讲却不是所谓传统意义上的协奏曲,而是有些类似交响组曲的形式,虽然小提琴是第一独奏,但第二独奏竖琴也在乐队配器中占了很大比重,于是我把老柴和布鲁赫的《苏格兰》搭配在了一起。

你会对某一位作曲家有特别的喜好吗? 一个搞演奏的人,打个比方,就好像一个演戏的人,他也许不希望自己被归类于只演某类角色,希望尝试不同的角色,也希望自己能够胜任所有的角色。我相信任何一个有追求的演员都会往这方面努力。对于一个搞乐器演奏的人来讲,我和我的大多数同行,都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地去拓宽自己的曲目量和曲目风格。演奏家的天性和音乐天赋不同,也许有的人天生就比较擅长演奏某一类型的作品。实际上,当我还在川音附中上高中时,第一次和乐队合作就是与学校乐队演奏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对这首作品肯定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可以说柴科夫斯基是古典音乐领域的一位流行作曲家,也许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但我曾听过有人把他的钢琴协奏曲填词用流行歌曲的形式唱出来,他的作品非常流行也富于俄罗斯人既原始又不乏纯真的激情。对于老柴的作品,我自己的感受就是,不用去想太多,也不用去考虑太多的规范,相对于德奥作品,俄罗斯浪漫派作品的规范和框架会少一些,不需要太多的理性分析和思维,反而需要比较多感性的宣泄。

在录制唱片的过程中,你对展现这两部作品的音乐表现力和技巧有什么新的探索和体会?

总体来讲,老柴和布鲁克还是比较接近的,都是浪漫派中后期的作曲家,所以在音乐表情上可以不用过多顾忌。但毕竟布鲁赫是德国作曲家,虽然他的作品和勃拉姆斯、舒曼有一点点类似,旋律会让人感到浪漫和美到极致,但演奏时需要有一点节制、多一些控制力。不过,演奏老柴倒是可以更放纵一些,我想这可能是两者在大同中的小异吧。我个性中的双重性格特别强,我的录音和音乐会差别很大,比如说我录音里的速度肯定会比音乐会时慢,而对于这张专辑,我对自己不够满意的地方是老柴拉得不够野。老柴的现场录音我已经录过五六次了,有一次在澳大利亚的现场录音我比较满意,比起那次现场,这张专辑里老柴的那种俄罗斯人的粗犷狂野没有达到我的预期。通常现场会更天马行空,而录音则会把我性格中细的那一面展现得多一些。

你对录音有怎样的要求?

我是一个比较有“强迫症”的人,对一些细小的东西会吹毛求疵,在技术达到一定高度后,你才有可能去谈艺术。钢琴家古尔德后来不弹音乐会了,就是因为音乐会达不到他心中完美的标准。我也有些类似,比如一场音乐会,是人就有可能出错,海菲茨已经是最接近完美的人,但他的录音无论是现场还是录音棚里的,也还是能找到有纰漏的地方。虽然现在的录音技术可以帮助我达到一种我心中对完美的追求,但是我的每张唱片在最后听时都还是会有遗憾的地方。录音和电影都需要有监制,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办法做到百分之百的客观:录音时,我的脑子里首先会有一个标准,然后需要有一个自己信赖的、与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相同的人在旁边帮助你。我很喜欢听现场录音,现在买的唱片大部分也都是现场录音,这样能更真实地了解到演奏家当时的状态。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同样的作品,我所有的现场永远都比在录音棚里录的速度快,这可能是因为现场的氛围,现场演出永远有它无可替代的魅力;但录音又能弥补现场演出很多遗憾的地方,所以我永远在找一个平衡点,不过能否找到就不知道了。

这次录音用了五节,两个半小时为一节,两首协奏曲一共两天半时间,总体来讲很顺利。我有一些现场录音,虽然其中也有纰漏,但这些纰漏作为现场录音是我可以接受的、不介意大家听到的。但很遗憾的是现在录音发行对于音质的要求是很高的,现场录音作为资料是够的,作为商业发行可能音质上会差一些。我现场录音的光盘应该有七八十张了,能够达到我自己标准的只有两三张。我想以后可以做的是一张正式录制的唱片搭配一张现场录音出版,因为现场录音中的一些闪光的东西在录音棚中是很难抓到的。我经常和学生讲,一千个座位的音乐厅,人空着时是没有声音的,在进行音乐会时也是没有声音的,但这两种没有声音是绝对不一样的,不同的气场可以激发不同的感受。我一直在录音棚中追求拉现场的感觉,但这不可能百分之百做到。

你是一位唱片收藏者,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收藏唱片的?总共收藏了多少张黑胶唱片?

我从十三四岁开始收藏唱片,那时开始能买到唱片了,投入的不止是零花钱。我想从那时到现在,唯一没涨价的东西大概就是唱片和机票了。我大概有六七百张黑胶唱片,书柜的底层都是黑胶唱片。我对黑胶有些钻牛角尖,是喜爱也是收藏,有时就是被封面上的画吸引,老唱片比如上面有DG大黄标的,确实有历史感在其中。现在的CD拿在手中的质感没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CD好,以前连CD壳的材质都比现在结实。我住在柏林,可以买到很多唱片,已经很幸运了,去各地演出时也会逛唱片店。我在这方面还是比较保守、古董的,我喜欢一张唱片或黑胶拿在手里的感觉,这就像看书或看照片一样,拿在手里会让人有种更真实的感觉,有些东西是无法被替代的,那种人气、音色,有时听黑胶会有种演奏家站在你面前演奏的感觉。数码相机的像素永远是方的而不会是圆的,音频也是一样。我现在不会把唱片扛着走,而是把音频装在我160G的iPod里,这样确实方便,但我是不会放弃CD和唱片的。现在iTunes上有些东西只发行MP3、不发行CD,我会买下来刻成碟,把封面打印下来。

在你的唱片收藏中有多个版本的老柴和布鲁赫,它们对你有怎样的影响?

我已经很久没听过老柴协奏曲的唱片了,就是不想自己被别人的风格左右。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老师听完我拉琴,说我听唱片听得太多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正反面,唱片肯定有很多能够启发你的地方,但也有可能会左右你的思维。我会时不时听一下,人永远需要启发,但不要去模仿,还是要找到折中的平衡。

你曾在英国读书,后来又去德国学习、生活。提到德奥音乐,有些人的印象常是“刻板”,你怎么看?

实际上,德国音乐有最大的自由,但这自由是建立在一个非常严谨的框架之中,或结构、基础之上的,当你掌握了这个结构,你在其中的创作、自由发挥空间是相当大的。德奥几位最著名的作曲家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从乐谱上看,除了音符以外,很少有更多特别的标注。对于我们小提琴家来讲,巴赫最著名的小提琴无伴奏组曲和奏鸣曲,首先没有速度标记,组曲只有舞曲的名称,奏鸣曲只有各乐章的“柔板”“赋格”之类,力度标记非常少。贝多芬的协奏曲也是一样,他的标记会比巴赫稍微多一点点,但也有长长一大串乐句没有任何表情术语标记。这并不代表我们要从头到尾一个力度拉下来,音乐肯定是要有起伏的。所以说我们在其中有非常大的自由空间去发挥创造,但这是在我们知道这位作曲家的作品应该怎样演奏的前提之下,我们先要了解他的演奏风格、音乐个性是怎样的。莫扎特在三十几岁就去世了,他的很多小提琴作品都是在十几岁时完成的,哪怕他活得再苦,他的音乐总的来说是以欢快为主的,他多用大调来创作,很少用小调。我记得我刚到德国时,第一次演奏莫扎特的协奏曲,我老师和我说的话我现在都记忆深刻。他说一拍是一个四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可以分为四个十六分音符,莫扎特的作品里经常有四个十六分音符,没有任何一组是一样的,这种不一样有可能体现在力度上、颗粒性上,也有可能体现在渐强、渐弱的变化上,甚至于长短也会不一样。当时我很难理解,之前我们大家所了解到的德国民族和文化是比较死板、不通人情的,但德国还真不是这样的,它有它的规范,这种规范是几百年、几千年中从各种文化和生活中总结出来最中庸的东西。你在这个规范中可以为所欲为,但如果你逾越了规范,就会影响到音乐的整体或本身的个性。大家可能知道,德国的高速是不限速的,但是德国的车祸却相对少很多,有一次我和我的钢琴家搭档一起去德国南部演出,他开车,四个多小时开了五百多公里,快到目的地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了,高速上几乎没有车。道路前方突然遇到一个修路的路牌,三条道变作两条,旁边有一个减速标记,他马上把车速从两百降到六十,一直开了十几分钟,直到修路的标识没有了,他才又加速。当时旁边没有人,但他会这样自觉地去做,这就是一种规范。我在德国学到的东西,首先就是规范,第二是在这种规范里百分之百地发挥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和体会。

从比赛胜出到成为一名成熟的独奏家,你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首先,对音乐本身的热爱是要一直贯穿的,从最开始学琴时就要搞清楚学琴的目的是什么。很多采访问我对琴童有什么想说的话,我说希望大家喜欢音乐,不管以后是否以音乐为生,能够喜欢上音乐就是最大的幸福。有相当多音乐学院的学生毕业后改行,有的人真的是因为不喜欢音乐。学音乐的人是没有童年的,特别是钢琴、小提琴、大提琴这三种独奏乐器,父母和自己都要花很多精力。

第二,同样要知道比赛的目的是什么。比赛不是学琴的目的,也不是获得名利的唯一手段,绝对不是成名的终点,在比赛中获奖也并不意味着成名。我当时比赛有三个目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我需要奖金,我九十年代末出国,留学生活很苦,我父母是最普通的工薪阶层,他们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连我在英国的房租都不够;其次是比赛的曲目量对于我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可以说是另一个教学大纲;然后比赛也是一个锻炼自己的舞台,作为一个音乐表演专业的人,一辈子有三个不同类型的舞台;考试是老师找你的毛病,帮助你提高;演奏音乐会是听众抱着享受音乐的心态花钱买票,大部分人对你是赞成的态度;当然还有一个舞台就是比赛,台下给你打分的人就是圈里的专家。我们把这些舞台都当作演出去努力。我说参加比赛不想赢是不可能的,参赛都希望得到好成绩,但不能仅仅为了获奖去比赛。我从小到大一直是大的挫折没有、小的挫折不断,到最后都挺顺利,在国内和我同时代的小提琴家里,我得奖得的是最晚的,我最后一次参加的比赛是帕格尼尼,当时我已经二十五岁了,而我有些同行十七岁就已经获奖了。我当时知道二十五六岁就是自己参加比赛的极限了,如果不行我也许就去考乐团或是去教书了,我当时学琴甚至没有想过要搞专业,我尽自己的努力但并不强求,机会来时我抓住了,水到渠成,最主要还是我自己喜欢音乐。

你想通过新专辑向听众传达怎样的主观情感?

主观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以前拉的曲子还是现在新学的曲子,我在学习时首先都是搞清作曲家的背景,不管是时期上的大背景,哪个时代、哪个国家或是作曲家创作生涯中的哪个时期。我到现在没有真正去考虑过我自己想说的东西,好比我和别人都说同样一句话,人们能听出哪句是我说的,因为我的声音一出来就和别人不一样,我的不同已经在那里了,只要不去犯规范性的错误,我自己的音乐感受和理解实际上会很自然地从我的演奏中体现出来。我没有刻意去要求自己做得和别人不一样或是有些标新立异的东西,我一直觉得我就是我,我的音乐表达中有我的烙印,需要做的只是用我学到的知识和对音乐的感觉为音乐服务。

你对跨界音乐感兴趣吗?流行音乐、现代音乐呢?

我比较赞同和欣赏的是马友友那样的跨界,比如他最有名的“丝绸之路”合奏团。作为古典音乐家,我不反对所谓的跨界,但如果有一天我去做跨界,我会有所选择。我会比较在意自己拉琴的感受,我希望大家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演奏本身上,而不是一些附加的东西,帮助大家从另一种不同的角度更好地体会音乐。

我很喜欢卓别林的电影《城市之光》,用最简单的语言把人间冷暖、世间百态全部在其中展现出来了,很感人。我希望音乐也可以这样,可以回归到音乐本身的表现力,而不是把人们的精力分散到视觉或其他方面。就好像为什么我们现在有很多新的作品,但是大家还是永远都离不开巴赫、莫扎特、贝多芬一样,正是因为他们用最简单的音乐语言把人类最原始、最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了。我觉得古典音乐有些像棋类游戏,而流行音乐就像电子游戏:棋类无论是中国象棋还是国际象棋,规则就是这些,永远不会变,我们拉的曲子就是几百年前的人写的,一直在拉,但是没有一个人能说我把这些都搞懂了、大家听腻了不想再听了,或是规则玩腻了想换个别的花样玩;流行音乐就像电子游戏,我也玩电子游戏,也听流行歌曲,你打通关了或是打爆机了,第二年也总会有新的游戏规则出来。我觉得现在的生活环境并不是十分有利于原创,我们拉琴是第二创作,演戏需要剧本,拉琴需要乐谱。现在的创作环境太浮躁了,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音乐、戏剧、小说、绘画,创作者都历经了巨大的磨难,创作时是非常穷困潦倒的,比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现在很多的原创是在数音符、数小节,有过多的私心杂念,迎合观众的成分有时也多了一些。协奏曲我自己不太好控制,但我所有的独奏会,我都会选一些非常有音乐价值但不常有人演奏的曲目。当然我也不会从头到尾就拉这些,环境和观众是需要引导与迎合相结合的。我不排斥现代音乐,我的唱片里也录过一定分量的近代音乐,这些作品必须是有价值的,并且是我能理解到作品创作时的动机、灵感的。我常和学生说,音乐会不是从你站在台上开始拉的时刻才开始,而是从你走进观众视线的一刹那就开始了。我们有时需要一些肢体语言,这些语言需要设计但必须是发自内心的。

幼儿园棋类游戏初探 篇4

一、前期准备

1、前期调查与宣传

在小班开展棋类游戏前, 我们在班中做了一个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个别幼儿曾经接触过棋类游戏, 但是都不够深入, 只是有一个粗浅的认识。家长对棋类游戏的认识也不够深, 往往只知道如飞行棋、五子棋、象棋、围棋等竞技类的棋类游戏, 而且也并没有认识到棋类游戏对幼儿发展所起到的作用。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 向家长宣传有关棋类游戏的知识以及它所能起到的作用。家长在了解了这些之后极力赞成我们的研究, 也愿意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同时在幼儿园, 我们给幼儿简单地介绍了棋类游戏, 如教他们认识棋子、棋盘、骰子等, 让他们对棋类游戏有个初步的了解。

2、材料的收集

在取得家长的认同之后我们就发动家长帮忙一起收集一些适合小班幼儿的棋类, 家长们纷纷带来了飞行棋、斗兽棋、五子棋等。同时我们幼儿园也提供了《棋类总动员》这套棋作为我们研究的载体。

二、材料的投放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 有针对性地投放

我们的实验班是小班, 这就要求我们在投放材料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年龄特点。在材料投放前我们对现有的棋类进行了研究, 发现飞行棋、斗兽棋、五子棋等都太难了, 游戏规则比较复杂, 棋盘路线也错综复杂, 幼儿难以接受。而对于《棋类总动员》这套棋就发现有许多适合小班幼儿操作的棋, 特别是其中的“故事棋”, 如“小猫钓鱼”、“三只小猪”、“木偶奇遇记”等, 这些棋谱颜色鲜艳, 形象生动, 刚一出示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 大大增加了幼儿的下棋的兴趣。里面的故事不但是幼儿喜欢听的, 里面的游戏规则和棋盘线路也比较简单, 幼儿操作起来方便、易行。我们还根据里面的每一个故事做好棋子, 并把棋子按故事依依摆放在小盒子里。由于小班小朋友不识字, 每次找棋的时候如果都要打开盒子看棋子是什么也比较麻烦, 因此我们就用图画的形式来表示棋的名称, 如“小猫钓鱼”棋我们就画只小猫在钓鱼, 并贴在盒子上, 这样幼儿每次找棋的时候只要看看盒子上的图片就知道这是什么棋了。

2、由浅至深, 循序渐进投放

小班幼儿由于刚刚接触棋类游戏, 对棋类一点也不熟悉, 因此在刚开始投放材料时不宜一次性投放太多材料, 可以慢慢加上来, 同时投放材料的难易度也要适合, 先选择最最简单的, 然后慢慢投放难一点的。

三、开展与指导

1、帮助幼儿了解棋的构成

小班幼儿刚接触棋, 对于构成一副完整的棋所需要的物质并不了解, 因此我们先让幼儿了解棋的构成。一副完整的棋需要棋子、骰子、棋谱, 我们自制了大的骰子、棋子和最简单的棋谱, 让幼儿有一个直觉形象的认识。

2、帮助幼儿熟悉棋盘

棋盘的形状有各式各样的, 有圆形的、s形的、螺旋形的、交叉形的等, 圆形和s形走起来最方便, 可是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图形的时候幼儿就很容易混淆。而且幼儿刚刚接触棋类, 对于如何走棋也很陌生, 常常有幼儿不是按照一格一格向前走, 而是有时候跳来跳去, 有时候一下走好几格。因此我们就先指导幼儿如何走棋。一开始我们让幼儿徒手练习, 用手指指好一格一格按照线路往前走, 嘴巴还可以跟着一起数1, 2, 3, 1, 2, 3, 然后请幼儿拿好棋子按照刚才的方法再走一遍, 这样2遍下来就差不多能熟悉棋盘的线路了。

3、帮助幼儿认识棋盘本身的规则

每个棋都有他一定的规则, 帮助幼儿认识棋盘本身的规则是下好棋的前提条件。《棋类总动员》棋谱中规则的旁边都有小图片提示, 于是我们先帮幼儿理解这些小图片的意思, 然后再告诉他们代表的规则, 这样他们一看到图就能联想到是什么样的规则了。

4、根据幼儿年龄特点, 制定新的游戏规则

“故事棋”中很多游戏都有2种规则, 而小班幼儿刚刚接触, 所以我们通常选用第一种比较简单的规则进行游戏。但是在刚下棋的时候幼儿其实连第一种游戏规则都是无法遵守的, 于是我们根据需要改变了游戏规则。如一开始我们把棋谱中所有的规则都忽略不计, 只让幼儿下单一的无特定规则的棋, 谁先到终点谁就赢了。在材料上我们也做了适当的调整, 原本棋里的骰子上是数字1—6的数字, 而小班上学期只接触了3以内的点数, 于是我们把骰子改成了只有1—3的点数, 这样就更贴近幼儿实际水平。另外在棋子的投放上我们尽量不要给的太多, 有的棋需要每人2个以上的棋子, 幼儿刚刚学棋连1个棋子都不怎么会摆放, 如果一下子给的太多反而给他们添乱, 于是我们尽量给他们每人1个棋子, 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等完全熟悉会下了以后再慢慢添上去。对于对弈的人数我们也一般控制在2人。在学会了下单一的无特定规则的棋之后, 我们就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来重新制定游戏规则。

四、家园合作, 共同提高幼儿游戏水平

幼儿园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我们的课题研究也不例外。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密切与家长联系, 通过电访、家访、放学交流等时间让家长了解幼儿下棋的情况, 对于有进步的幼儿进行表扬, 这样幼儿在得到了老师和爸爸妈妈双方面的鼓励后, 他们会对下棋更有兴趣更有信心;而对于在游戏中表现得比较弱的幼儿我们就鼓励其家长在家同幼儿一起下棋, 教会幼儿游戏规则, 让幼儿在家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锻炼。

棋类游戏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正确方法有序地阅读画面语言和书面语言,提高观察和阅读能力。

2、以“医院游戏”的故事为线索展开阅读和讨论,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难点

1、重点:用正确方法有序地阅读。

2、难点:学习从画面语言和书面语言中找到与故事情节有关的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

活动准备:

大图书1本、小图书20本。

活动过程

1、师生共同阅读“大图书”,激发阅读兴趣,讨论阅读方法。

今天,老师带来一本好看的图书,瞧!(出示一本大图书)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翻看图书?

启发幼儿回忆看图书顺口溜:先看封面想书名,再按页码依次看。

(1)我们先来看封面,书名叫什么?你是怎么知道书名的?

(2)看完封面看哪里呢?页码在什么地方?(请幼儿找出页码的位置)

(3)翻到第一页,里面有许多画和字,应该怎么看呢?(按1、2、3依次看)

2、让幼儿自由阅读,注意观察幼儿的阅读情况。

给幼儿人手一本小图书,“你们看,老师为了能让小朋友都看得清楚,特地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本书。看!一本本平平整整的,书角一点儿都没有翘起来。请你们呆会儿也轻轻翻看,保护好图书,行吗?”

3、教师逐一提问与幼儿展开讨论:

(1)这本书讲的是一件怎样的事?开始、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从第一幅画中你能看出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吗?聪聪、眯眯、板凳狗各扮演什么角色?

(3)聪聪怎么啦?他可能会哪儿不舒服呢?

(4)板凳狗医生怎么做?听诊器移到什么地方,聪聪“哎哟哎哟”地叫?

(5)让幼儿观察:板凳狗哪里做错了?(听诊器的用法)

(6)让幼儿在自己身上指出肚子、胃、胸、肩、背的位置。

(7)眯眯护士是怎么给聪聪打针的?对不对?你知道打针的步骤吗?(模仿一下)

(8)眯眯护士找什么?(酒精棉花)聪聪怎么了?躲哪儿了?

4、带领幼儿边看图书边完整地讲述“医院游戏”的故事。

5、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学习游戏 游戏学习   篇6

关键词:游戏想象力启蒙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学习游戏,游戏学习,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肌肉和神经发育,强身健体;还能动手、动脑,锻炼孩子的组织、指挥能力,学习做人;更能认识环境、了解物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打开心灵的窗户,引导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为幼儿终身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儿童早期发展,应该全面考虑身体健康和动作的发展、社会和情绪能力、学习态度和入门方法、语言的发展(包括符合发展规律的识字和读写)、认知和数学与科学的常识等方面,而不是只强调智力潜能的开发。学前教育坚持以儿童为本的理念,突出启蒙教育特点,注重儿童潜能开发和个人发展,既要向儿童灌输“知识”、“技能”,又要重视其情感、社会性发展等需求,促进幼儿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为儿童的后续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学习过程反映出这样的规律,即从感知—探索—深究—应用,形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封闭回路。所以,不能把成人的主观意识强加于幼儿不甚熟悉的技能技巧的基础上,让幼儿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该满足幼儿不同兴趣,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让幼儿发挥潜能,这样就符合了幼儿学习的规律,孩子们没有压力,不感到拘束,才能学有所获。

“游戏必须作为人的生活来过”。古希腊先贤柏拉图如是说。幼儿游戏是幼儿借助对现实生活的认知、理解,在假想的情境中模仿与再造成人的实践活动。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说:“只有当人是充分意义的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并且只有当他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席勒认为“人类在生活中要受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束缚…… 于是人们利用剩余的精神创造一个自由的世界,它就是游戏”。游戏是对人生的模拟,游戏永远蕴涵着魅力,使幼儿乐此不疲。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孩子生性爱玩好动,而游戏恰好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恐怕没有人会不喜欢游戏。游戏为每个幼儿提供了能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的最佳方法,幼儿通过身心多方面的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幼儿便是在游戏中发展出对社会常规的认识。幼儿的游戏蕴涵着深远的教育价值,隐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潜藏着坚实的成长扶梯,所以幼儿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游戏来自并超越现实生活,是个体自愿的认知与嬉戏活动,它伴有愉悦的情绪体验,是具备一定规则的社会性实践活动。

一般而言,可分为练习游戏,象征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练习游戏,例如跳绳,丢石头,堆积木等。这些游戏有时也可发展成象征性或规则性游戏。但象征性游戏影响人际发展最深。它既是模仿也是想象。在象征性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兴趣及想象力,或是以创造力的方式来发展出一种丰富又满意的想象。在象征性游戏的初期,幼儿会在游戏中学习揣摩别人的观点。然后,幼儿便能发展一个比较完整的象征性游戏,并有一连串动作,来组成这个游戏。幼儿经常会创造一个想象性的伙伴,来作为游戏的对象。或者模仿大人的行为,使自己能站在大人的权威立场。以平衡在日常生活中,对大人的不满心理。此后,象征性游戏中的幻想层次会逐渐萎缩,而变的和现实世界有关联,也比较有程序及组织,不再像早期那样不连贯。同时,幼儿在语言表达的技巧上也渐成熟,慢慢由自我中心转向世界,而且对事件的时空认知比较清楚。

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游戏,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身心健康。阳光、空气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新鲜空气能促进新陈代谢,使幼儿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的功能得以提高;阳光的照射对幼儿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户外环境中可选择的游戏有:玩沙、玩水、踩老鼠、揪尾巴、踩影子、钻山洞等。带领孩子做的游戏有一种叫“象形走”,大家用双手分别抓住自己的脚脖子,把头抬起来前行。还有一种穿越障碍的游戏,孩子们手拉着手组成各种地形,有高原,有山脉、有河流等等,或者围成一个圆圈,选两三名同学来突围。这是不容易的,孩子们经常会摔倒,老师就使劲鼓励他们要坚持,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类似的游戏还有“戴眼罩”,让孩子体验失去光明的恐惧和不安,激发情感的迸发;“传彩球”,可以释放不良情绪,解除压力;“顶气球”树立目标;“叠纸鹤”,帮助孩子寄存愿望;赠送艺术品雄鹰,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搏击长空;并作出手势,托起明天的太阳。与此同时,播放歌曲《飞得更高》。

游戏是为了将来面临生活的一种准备活动。游戏不是没有目的的活动,游戏并非与实际生活没有关联。例如,小猫抓线团是在练习抓老鼠,小女孩给布娃娃喂饭是在练习当母亲,小男孩玩打仗游戏是在练习战斗。让儿童在传统游戏中感受快乐。扔沙包、跳房子、滚铁环、抽陀螺、踢毽子、老鹰抓小鸡等传统游戏的回归,深受儿童的喜爱和欢迎。优秀的传统游戏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是优秀教育智慧的结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便易行,有的是徒手进行的,有的只需十分简单的材料,并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玩游戏,玩正是核心,是人类共通的童真。孩子在这些质朴而纯粹的游戏里快乐嬉戏自由成长。传统游戏能让孩子在随时随地的娱乐中得到锻炼,更能锻炼孩子的群体意识,他们逐渐理解什么是自由、什么是限制、怎样遵守适应规则、怎样解决矛盾和冲突。儿童在群体游戏中,学会宽容、理解、合作、关心和沟通,这是以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起点。根据现实需要对传统游戏加以改进,以丰富传统游戏的内容,发挥游戏的最大价值,可以让儿童在这些游戏中真正体验童真和快乐。

结构游戏的特征是具有操作性和创造性。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可以自由建构各种物体,灵活多变,并且提供尝试设计、实验的机会,是促进幼儿想象力、自主性和创造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结构游戏中,让幼儿针对大主题想出不同的步骤,自主选择场地、围绕主题,按自己的意愿自由搭建,促进幼儿主题性的发挥,让幼儿真正为游戏的主人,使幼儿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最佳的搭建场所,在《动物新村》的游戏中,小朋友为小动物搭建的漂亮的小屋,不建在动物新村里,而建在了远离动物新村的地方。他们的理由是:这是小动物们去度假住的森林小屋。让幼儿自由选择场地,可以拓宽幼儿的思维,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使游戏水平有进一步提高。在建构内容的选择中为幼儿自由想象的空间,根据自己的意愿来拼搭。让幼儿在结构游戏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步骤,充分发挥幼儿自主性,调动幼儿对结构游戏的积极性,从而使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

让幼儿选择喜欢的同伴共同游戏。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了解儿童的程度,比成人了解的更为深刻。幼儿之间彼此年龄相仿,兴趣易于接近,理想一致,尤其是儿童最易于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别人。当他学会一点新的东西时,他总是热心地教别人知道。”在建构《十字路口》游戏中,老师与孩子们共同讨论确定了大主题,接着由孩子自由选择同伴一起搭建,他们互相商量、互相讨论、分工建构交警指挥塔。一会儿,一个奇特的指挥台拼好了,小朋友在他们的影响下,掌握了叠高、镶嵌的技能,幼儿在自由结伴搭建主题中,充分发挥了自主性,创造性,建构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孩子在游戏中担任强有力的角色,让他们通过表现来表达自己的最真实的感情、想法和感受。老师要扮演弱小无能的角色,孩子才会感到有足够的自信向你表露他在重要问题上的想法和感受。你作为观察者和倾听者,你要抓住时机,在玩耍中帮助孩子通过大笑来松弛某种特定情况引起的紧张情绪。例如:“开火车”(孩子当火车头,老师当车厢,由孩子选择火车开往的方向,老师可以在中途不停地报上一些站名,刺激孩子、帮助孩子提高游戏的兴趣)。“过家家”(或角色表演),由孩子扮演妈妈、爸爸、老师、大灰狼等角色,而老师则可扮演小朋友、小兔、小鸡等辅助的角色,了解幼儿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帮助幼儿树立自信。

游戏为每个幼儿提供了能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的平台。幼儿通过身心多方面的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游戏是带有教育艺术性质的随机教育,它使师生之间的互动出现一种默契。幼儿的大脑不是能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科学的激发,可使幼儿大脑的巨大潜能迸发出来。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尊重和重视幼儿的意愿,满足他们的好奇心,选择有针对性的感兴趣的游戏,从而使他们与同伴互动,与老师互动,与环境互动,同时提高他们勇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幼儿足够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在游戏中自我表现,在自由感、安全感、成功感的体验中,获得愉悦、乐观和自信。通过游戏化方式,让幼儿充分动脑、动手又动口,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发展思维能力。为了培养幼儿对各种事物的兴趣,使幼儿学习不枯燥乏味,不成为负担。以认识种子为例,在认识种子活动的开始,我们把它设计为“到知识宫探索秘密”的游戏形式,为幼儿提供感性材料,让幼儿在各自操作材料中,了解这些事物的性质、形状,差异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幼儿在操作中不仅可以观察得更细致,而且可以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幼儿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认识和理解老师提供的认识对象。因此说,老师的“教”寓教于幼儿愉快的游戏之中,遵循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使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各项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展现才华,实现了自我机会的“学”。

形式多样的步骤也可以帮助幼儿发挥他们的自主性。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最好的玩具是那些他们能够随意用各种方式加以变更的玩具。”为幼儿提供一些自制材料及半成品,让幼儿在玩玩、做做、想想中看到自己的创造价值,更能促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进一步的发展。这些半成品材料不仅丰富了游戏材料,而且增加了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幼儿也可以从游戏中获得与人交往的经验。幼儿在人际关系上,可以学会较复杂的行为。在游戏中建立某些规则,是合群的基础。但如果这些规则不对,反而会造成人际发展的障碍。游戏是发展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幼儿便是在游戏中,发展出对社会常规的认识。对幼儿游戏、活动、生活中发生的一些问题,让幼儿来讨论解决办法,例如:《司马光砸缸》、《手帕这样用》等活动中,设计提问“孩子掉进水缸怎么办?”“手帕可以用来做什么?”等,让幼儿自由想象,帮助幼儿学会多角度看问题。如“上幼儿园时自己乘坐的车坏了怎么办?”“六一到了我们怎样布置教室?”帮助幼儿活跃创造思维。

老师要着眼于幼儿的长处,发现并赞赏他们的进步。幼儿的内在潜力很大,但是这种潜力的发掘、展现需要一个过程,老师切忌操之过急,当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或答得不对时,老师应给予适当的鼓励性点拨,千万不可妄加训斥、泼冷水,说一些诸如“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为什么不动动脑”等讽刺性的语言评价,应该主要着眼于幼儿的长处,发现并赞赏他们的进步。对幼儿的评价不应注重追求是否正确、完美,而应着眼于他们是否动了脑筋,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即使极其微小,也要给予表扬、鼓励,用热情洋溢的语言给予评价,教师只有理解、尊重、激励幼儿的发现,才能使幼儿在学习中具有成功感,并不断增强强烈的兴趣和自信心。在教育活动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增加了趣味性,提高幼儿“学”的积极性,特别是幼儿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发展,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主游戏,游戏自主 篇7

第一:自主确定游戏主题———你说玩什么

在游戏开展前, 知道孩子喜欢什么吗? 知道他们的经验在哪吗? 我们不知道,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以自己的经验指导工作, 我们自认为孩子喜欢娃娃家、肯德基、超市, 于是, 我们可能就自作主张为他们布置了所有游戏内容, 而孩子能做的就是接受它、使用它。 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 在开学初, 我并没有在教室里布置任何游戏角, 而是在孩子来园后, 组织孩子展开了一次讨论, 征求孩子们的想法, 让他们决定我们的游戏应该玩什么。 孩子受以往经验的束缚, 大多维持了一贯存在的娃娃家、超市、小吃店、医院、照相馆、理发店、小舞台等, 但也有个别孩子提出游乐场、美甲店、自助餐、画廊、宠物店这样有创意的游戏。 最后, 我们经过商量, 决定保留大家原有的娃娃家、超市、小舞台、理发店、照相馆, 也增加宠物店和美甲店, 并且决定把小吃店以自助餐的形式开展。

第二:自主选择游戏场地———你说在哪玩

我们确定了游戏主题后, 就要开始考虑场地安排了。 娃娃家是在角落里还是在教室中央? 旁边是放超市还是放宠物店呢?材料是选择放在柜子上还是展示在架子上呢? 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选择游戏场地的过程中, 我们并不要求孩子以我们的想法操作, 孩子可以完全自主选择想开设游戏的场地, 当然我们也会给孩子以下几方面建议。

首先, 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环境资源。

由于游戏主题的不同, 需要的场地也有不同要求。 像一些小吃店、美甲店就需要有桌子, 而班级中有许多桌子、椅子和柜子, 我们就引导孩子尽量借用这些材料, 这样既可以节省空间, 又可以节约材料。另外像小舞台这一类游戏, 它们就需要比较大的独立空间让孩子尽情发挥, 比较适合选择空旷的场地。

其次, 考虑游戏的特点与功能。

每个游戏主题都有它的气场, 娃娃家是温馨的, 小舞台是热闹的, 理发店和美甲店是休闲的, 照相馆和超市是忙碌的……我们就会引导幼儿根据各个游戏的特点选择游戏场地, 避免相互间的干扰。

最后, 给孩子创新的空间。

在保证孩子有序自主开展游戏的前提下, 我们充分给孩子创新的空间。 也许今天的娃娃家在角落里, 但是下次的孩子就把它安排在教室中间, 抑或是室外的过道, 那都是可以的, 只要孩子有合情理的想法, 我们都给予肯定和支持。

第三:自主丰富游戏内容———你说怎么玩

确定了游戏主题, 接下来就要确定游戏内容了。 同样是娃娃家, 由于孩子的生活经验不同, 不同的孩子游戏时, 他们的游戏内容是不同的, 需要的游戏材料自然也就不同, 我们要如何准备这些材料呢?

首先, 要烘托游戏氛围。

每个游戏主题都会有自己的标记牌, 确定游戏主题后, 我们就请孩子设计这些游戏的标记牌, 便于大家对游戏主题一目了然。 同时, 我们会和孩子一起制作类似照相馆幕布背景、小舞台表演背景等大型材料, 以此烘托游戏的氛围。

其次, 要收集游戏材料。

对于一些游戏中要用到的常见材料, 我们会和孩子一起进行收集、清洗、整理、分类的工作, 然后投放其中, 让孩子开展游戏。 我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 使幼儿产生更多发散思维;也提供中等复杂和熟悉程度的材料, 使幼儿有更多象征性和练习性游戏行为;还提供完全陌生或比较复杂的材料, 使幼儿有更多探索;也提供没有固定玩法的材料, 使幼儿有更多创造。

再次, 要添置游戏材料。

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 孩子会需要新的材料深入推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这时我们需要进一步添置游戏材料, 保证游戏顺利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支持了孩子的想法, 他们就会得到鼓励, 拥有创新意识, 从而不断推动游戏发展, 其他孩子也在这个过程中, 耳濡目染中得到成长和进步。

第四:自主完善游戏情节———你说怎么变

孩子除了通过我们的帮助获取新材料, 更多时候, 他们在游戏中随时可能产生新创意, 我们的材料如何能随时为孩子的创意服务呢? 我们也有两大招和大家分享。

第一招:材料自由取用。

我们在游戏中会设置一个材料超市, 分别提供各类废旧材料、自然材料、辅助材料及工具等, 孩子随时可以自由取用, 完成自己的创意。 对于一些孩子自己能完成的物品替代或加工, 我们都让孩子自己直接到这里完成。

第二招:环境留白生成。

除了游戏情节可能产生变化, 孩子在游戏时还可能生成新的游戏主题, 我们在班级中就留下了一片“自留地”, 地方不是很大, 旨在孩子需要新的游戏主题时, 我们可以临时布置在那里, 它的优点是可变性高、自由度高。

棋类游戏 篇8

一、游戏的内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 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国务院发布的《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我们要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由此可见, 游戏在幼儿的生命中十分重要。不管世事如何变迁, 游戏永远是人们童年生活不变的主题。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 它能够创造快乐, 是儿童积极、专注的生命投入。对于游戏特征的研究, 较有影响的是纽曼“三内说”, 三内指的是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和内部动机 (1) 。由此可见, 游戏是一种内驱性活动, 游戏的动机应该出自儿童的内心深处, 是自己决定的, 而不是外界强加的。一个真正在游戏的幼儿, 眼神应该是专注的, 表情应该是满足的, 过程应该是非常享受的。然而, 现在我国幼儿园游戏活动中, 很少看到这种专注、满足和享受。更多的是孩子在老师的命令之下被动地完成一项项任务, 看似是游戏, 然而早已失去真正的意义。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说过:小孩子是好动的, 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可以说, 游戏几乎是孩子生活的全部。笔者认为, 游戏最本真的涵义是内发性, 即游戏应该是孩子自主自愿的一种充满想象和创造性的活动。

二、幼儿园游戏活动现状

游戏在孩子们的生命中十分重要, 但笔者在走访、调查了国内多家大型幼儿园之后发现, 当前幼儿园老师们在组织孩子们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幼儿园游戏开展现状不尽如人意, 存在诸多问题。

1. 对游戏的认识存在误区。

主要存在两个问题:要么把游戏等同于教育教学活动, 游戏被赋予过多的教育性意义;要么把游戏认为对孩子完全放手, 不管不问。多数情况下, 教师成为孩子们游戏的主导者, 教师在儿童游戏活动中过多干预, 教师安排游戏的内容、玩法、时间、场地, 想通过游戏形式教给孩子们更多知识, 游戏之间彼此孤立而无本质联系, 违背游戏的自发、自愿和快乐本质, 失去游戏原有的乐趣, 这样的游戏是名存实亡的。为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老师利用各种奖励办法诱导孩子们集中注意力, 然而这种方式下的游戏孩子是被迫接受的, 游戏成了教师教学手段和工具, 已然失去重要涵义。与此相反, 有的教师认为游戏就是放手让孩子自己玩, 在孩子的游戏过程中缺乏细心观察、记录, 不善于引导, 不知道在游戏的自由性和规则性之间寻找切入点, 不利于孩子们游戏水平的提高。显然, 两种方式均不可取。

2. 对游戏环境创造存在误区。

笔者走访了多家幼儿园后发现, 多数大型幼儿园都非常注重为幼儿创造丰富、精致的区域环境, 在幼儿园户外、室内都设计各种区角活动, 为儿童提供丰富的视觉刺激, 美化幼儿园墙面、教室、区角, 各种手工作品更是堪称精湛, 几乎所有幼儿园都铺满塑胶地毯, 购置大型户外设施、多种多样的玩教具。相比较而言, 以出色教育著名的日本、德国的幼儿园却显得尤为简陋、朴素, 我们查阅了相关国外网站发现, 这些国家的幼儿园没有颜色亮丽的外观、没有“五机一幕”的现代化设备;没有精湛的环境布置与手工作品, 没有大量的玩具, 有的只是废旧报纸、纸箱子、尼龙绳、瓶瓶罐罐等, 然而就是在这样什么都没有的幼儿园环境下, 孩子们快乐地玩耍、嬉笑、欢闹, 每个孩子都乐在其中。这种鲜明的对比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诚然, 重视创设游戏环境是重视游戏的一种表现, 然而从教师的“投入”和“产出”优质的幼儿教育这一关系看, 显然不成正比。在笔者看来, 我们在追求为幼儿创设精致、完美的游戏环境时, 忽视让孩子自己动手、想象、创作, 一味地包办代替事实上是对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限制。

3. 对游戏的观察认识不足。

很多老师在孩子们自由活动时不会耐心、细致地观察, 要么忙自己的事情, 要么仅仅看着孩子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对孩子的游戏活动观察不够仔细, 对观察的重要性认识存在不足。然而, 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行为的关键, 通过观察, 教师可以发现幼儿的兴趣需要、游戏中的情感态度、认知水平和个别差异等。游戏犹如放大镜的焦点, 如果教师注意细心观察幼儿的游戏, 就能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闪观点, 能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不足, 并以此为依据, 为儿童准备符合其发展需要的游戏环境, 进而采取最有效的指导策略, 有的放矢地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全面发展。另外, 用心观察是教师正确评价幼儿游戏的保证, 教师只有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才能全面了解幼儿, 才能避免教师凭主观臆断评价孩子们游戏中的表现, 才能避免教师评价游戏成为不合实际的空洞说教, 这样的评价才是有意义的。

4. 对游戏的评价、反思存在误区。

在实际幼儿园游戏活动中, 游戏结束后都有评价环节, 这个环节能帮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对游戏的真实想法。但是, 某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评价的重要性, 要么草草结束, 要么只注重自己对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很少给孩子们自由表达的机会。事实上, 孩子们表达的过程是一个分享、反思和提高的过程, 他们在游戏后相互分享的过程中不断建构完整的自我, 不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 孩子们的游戏水平就不能得到提高, 游戏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另外, 一个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应在孩子们游戏结束后及时总结反思:游戏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哪个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需要引起重视?下一次同样的游戏可以进行哪些变化?游戏中孩子们有哪些方面的成长体验?这样在游戏后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深刻反思、整理、总结, 才能不断积累教育智慧, 让自己更深入地了解孩子。

5. 对处理游戏中孩子之间的冲突存在误区。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之间经常会出现冲突, 其中争抢玩具、争抢角色最为常见。那么, 当孩子在游戏中发生冲突时, 教师应该如何介入呢?笔者认为, 只有在以下三种情况下, 教师可以适当介入:其一, 当孩子之间出现严重冲突, 凭自己的能力没有办法解决冲突时;其二, 当孩子向教师求助时;其三;当游戏长时间陷入僵局, 确实进行不下去时。幼儿游戏中的“僵持状态”意味着新的游戏规则的产生, 新的规则又会促进孩子们游戏情节的开展, 这样游戏就会向深层发展, 孩子们的游戏水平就会得到提高。因此, 幼儿教师一定要学会于观察中耐心等待, 等孩子花开, 或许在等待中孩子会给我们很大的惊喜。

总之,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每个孩子都是在游戏过程中认识世界、走向社会的。我们应该把真正的游戏还给孩子, 让游戏回归其最本真的涵义———内在、自发、愉悦。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曾说:“游戏给人以欢乐、自由、满足和外部的平静, 同周围世界和平相处。一个能干的、自发的、平心静气的、坚忍不拔的, 直到身体疲劳为止坚持游戏的儿童, 必然能成为一个能干的、平心静气的、坚忍不拔的、能够以自我牺牲增进别人和自己幸福的人。一个游戏着的儿童, 一个全神贯注地沉醉于游戏中的儿童不就是这一时期儿童生活最美好的表现吗?”每个孩子都有权利享受快乐的童年, 幼儿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工作并不是教给孩子知识, 而是保护孩子的天性, 让他们尽情享受游戏, 让游戏回归本身的涵义, 给孩子们快乐、自由的童年。

注释

棋类游戏 篇9

《学前教育学 》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教学既突出理论性学习, 又加强实践性活动, 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和其他专业课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石, 在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核心作用。 教学内容《幼儿园游戏》是此课程的重要章节之一,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更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实施形式。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着重强调了幼儿教师所必备的一项专业能力即对幼儿游戏活动支持与引导的能力。 所以该章节的教学目标在认知层面是学生在理解幼儿游戏的含义和特点基础上, 掌握游戏的基本理论, 认识到游戏对于儿童身心各方面发展的价值;在能力层面要求初步学会观察并能运用游戏理论分析幼儿园游戏对儿童各方面的影响, 初步具备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 学习各类游戏的特点和指导方法;在情感层面则是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对幼儿园游戏充满兴趣和热情, 形成科学的游戏观, 进而增强专业认同感。

游戏是教学方法的一种。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 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 而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 由于游戏教学法贯彻了“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 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的特点, 因此无论在哪个教育阶段的课堂上都普遍受到学生的认同和喜爱。 幼师生对学习枯燥的理论课程一向积极性不高, 但是又活泼好动爱表现, 喜欢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那么针对幼师生的具体学情, 如果能够融合专业理论的教学内容于游戏中, 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则是教师致力的一个方向。 但是游戏教学法不能成为只为添加乐趣而脱离教材的空中楼阁, 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与教材紧密联系, 不能脱离原有的教育材料, 尤其是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在设计游戏时, 要充分考虑教学目的和要求, 注重教学效果, 以教学内容为中心, 根据教学内容考虑游戏的内容和形式, 把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潜移默化地融入其中。

结合上述两个方面的考虑, 笔者在教授《幼儿园游戏》这一章节时, 主要采用了游戏教学法的形式, 用“游戏”来教“游戏”, 前者的游戏是教学方法, 后者的游戏是教学内容, 这样“游戏”既是目的又是途径, 经过不断实践和尝试, 游戏教学法确实因其独特魅力作用于游戏教学活动之中。

二、从“游戏”中来, 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

(一) 问题从课堂的游戏情境中提出

一个好的游戏操作设计作为课堂导入, 常常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它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愉快轻松、诙谐幽默的游戏氛围中不知不觉地集中注意力, 进入课堂。 因此在讲授“游戏的教育作用”时, 首先创设了游戏的情境:快乐大本营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娱乐节目, 节目中有一个经典的游戏叫做———快乐传真, 你们想玩吗? 简单的指示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讲解完游戏规则后, 学生一个个摩拳擦掌都跃跃欲试, 课堂氛围非常轻松愉快, 游戏结束后趁热打铁, 立即提出关键问题:这个游戏同样可以在幼儿园里让孩子们玩, 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 要明确孩子们通过游戏可以获得什么、可以发展什么。 只有明白了游戏的教育作用, 才能够使游戏充满教育意义, 让孩子们“玩有所获”。 那这个游戏的教育价值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问题抛出后, 学生立即安静思考, 不一会儿, 纷纷总结出了游戏在认知、身体、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教育作用, 而这正是本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

在创设的游戏情境中让学生亲身体验, 继而提出问题, 激发求知欲望, 引发认知冲突,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进一步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欢乐中学习知识, 拓展思维, 获得心理的满足感,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 新知从游戏的操作实践中形成

“知识来源于实践, 能力来源于实践, 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 教师搭现成的“房子”送给学生, 不如给学生提供“脚手架”, 让学生在亲自 “砌垒”中增强能力。 有规则游戏多半由成人编制, 以规则为中心, 大都带实物或有情节的游戏。既然有规则游戏主要由成人创编并且由成人组织, 那么在讲授该内容时, 就让学生开展有规则游戏的实践操作, 让学生亲身体验有规则游戏中的组织与指导问题。 把课堂从教室搬到楼下的小操场, 让一组同学展示“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个体育游戏, 其他同学点评;接着以寝室为单位, 每个寝室都自选一个有规则游戏实施, 要求有视频记录, 全程有解说。 寝室活动结束后, 我将她们的视频在班上分别播放, 边看边分析, 如成功组织幼儿玩规则游戏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包括明确的目的、玩法、规则和结果, 并说明可供哪个年龄阶段使用, 为什么? 最后进行评比和奖励。 同学们在谈玩游戏的体会中不知不觉就总结了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的性质和特征, 而在具体操作实践中又学会了使用规则性游戏组织和指导的策略。

模拟练习是在一定情景下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练习有规则游戏教育技能, 实现与幼儿园教学的零距离对接。 学生选择的有规则游戏都有比较成熟的游戏规则, 有很强的竞赛性与趣味性, 在一定的前提下, 给学生较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我把课堂的地点放在操场, 以寝室为单位开展竞赛, 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等“再创造”的过程, 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兴趣, 采用竞赛方式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这也正是大年龄幼儿经常采用的有规则游戏方式。

(三) 结论从学生的合作讨论中获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 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 因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 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这就是说, 学生的差异性, 直接造成学生探究结果的多样性, 这就需要学生间的合作讨论活动。 表演游戏的组织指导包含三个步骤: 选择适合的文艺作品, 创设相应的游戏环境和表演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指导方法。我用一个案例《小蝌蚪找妈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分别采用分组讨论和尝试设计的方法完成本环节教学, 其中案例《小蝌蚪找妈妈》 是一篇非常经典的语言故事。 作品中动物角色较多, 情节简单, 动作性强, 富有童趣, 是适合中大班幼儿进行表演游戏的典型教材。 因此我选择这个案例的全文让学生朗读, 并且抽检几个片段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即兴表演。 表演后我采用小组讨论法, 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 引导学生围绕这个故事从角色、语言、情节、场景四个方面分组讨论, 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 总结每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熟悉的案例, 学生自然有话可说, 亲自上台表演后更是有了亲身感受。

三、效果:到“游戏”中去,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 不管年龄、性别, 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 假如在读书的时代, 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 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 更快乐, 更有进步了吗? ”游戏教学法以新颖的游戏形式, 吸引学生有持久不灭的兴趣和积极性。 游戏教学从学生已有的亲身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育理论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中的培养, 围绕国家新颁布的课程和专业标准, 根据幼儿园对所需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要, 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以及教“对学生有用”的知识, 学“对职业有用”的技能的课程改革思路, 在教学中教师也自觉与幼儿园的需要紧密联系, 逐渐明确“什么样的知识才是对学生有用的知识”、“什么样的能力才是学生到幼儿园真正需要的技能”。 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幼儿园实践中, 纳入学生的职业素养中, 巩固所学, 应用所学, 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摘要:游戏是《学前教育学》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 在课堂讲授中, 作者主要采用游戏教学形式, 用“游戏”教“游戏”, 前者的“游戏”是教学方法, 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 后者的“游戏”是教学内容, 这样“游戏”既是目的又是途径,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街头游戏机广告游戏两赚钱 篇10

游戏广告机是一款全新的街头娱乐机, 是通过pc主机、红外线传感器、立体投影系统, 将百余款最新游戏带到使用者面前的全新街头免费游戏设备。

项目优势

1.安装方便, 系统稳定。

与传统的投影游戏机相比, 游戏广告机的体积更小、安装更方便、维护更快捷。游戏广告机坚持完善的产品设计, 独特的机器内嵌入式系统运行稳定, 从根本上杜绝了系统崩溃现象。

2.制定代理商区域保护政策。

总公司严格执行区域保护政策, 以此确保合作者的最大市场空间, 避免了区域内的恶性竞争和市场竞争内部消耗, 保障代理商利益。

市场分析

在车站、机场和营业服务大厅, 游戏广告机的市场需求极其旺盛, 消费者愿意在百无聊赖的等待时间里通过游戏广告机上网或下载游戏, 以此互动娱乐, 放松身心。事实表明, 车站、机场等地游戏广告机的使用者非常之多, 巨大的客流量为用户的基础数量提供了保证。

经营条件

意向合作游戏广告机项目不需加盟费, 但厂家要求合作者交纳最低10 万元的保证金 (厂家为代理商配送游戏广告机设备10 台, 相当于配置一台机器押金为1 万元) ,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合作条件。确定合作后, 代理商只需要开拓渠道将游戏广告机铺出即可。

效益估算

代理商利润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游戏运营, 游戏机内具有自主运营的多款精品游戏, 且每月推出至少一款大型游戏, 总部授权代理商游戏代理, 收入按与总部各50%进行利润分成。二是广告收入, 广告机内已有植入总部的百款国内大型企业的视频广告, 同时代理商也可自行接当地广告进行投放, 以增加收入。三是游戏下载, 总部为游戏广告机植入了200 个以上的应用程序与游戏软件, 用户可免费下载。每下载激活一次, 应用程序的厂家将返点最低2 元的广告费, 总部返点给代理商下载一次1元钱的分账, 一些成熟的网点平均每天游戏下载可达100 次以上, 每日仅游戏下载收入就在100 元左右。

投资提示

游戏坊 “敌托邦”游戏 篇11

PC、 PS3、 XBOX 360

《记住我》的故事设定在未来的2084年,那个时候国家变成了一个大的监控器。管理当局甚至能侵入人们的记忆,在“记忆捕手”的帮助下,删除或者重新编制人们的记忆。玩家在游戏里扮演Nilin,她本人的记忆也被清除过。而她会利用自身能力,盗取并修改他人的记忆。你将飞跃到未来的新巴黎追寻你自己的思想。听故事情节,你是不是会想到前两年火爆的电影《盗梦空间》?没错,两者的确有相似之处,但是你可以在游戏中扮演主角。

《生化奇兵:无限》→

PC、PS3、Xbox 360

《生化奇兵:无限》将玩家带往1912年,那是巨型飞艇和浮空飞行器的全盛时期,在此背景下诞生了海底销魂城的前辈,即天空之城“哥伦比亚”:这座远离美国海岸自成一体的空中城市在信众的欢呼声中扶摇直上,寄托了美利坚的强国之梦,但因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似锦前程不久便急转直下,武装到牙齿的狰狞面目把原本光荣、正确、伟大的阿波罗登月变成了邪恶的死星计划,整座城市消失在云端中,自此再无人知晓。

《钢铁天空下》 (1994)

DOS\Amiga\iOS

本作由《断剑》作者Charles Ceci开发,效果由《守望者》 (Watchmen)的Dave Gibbons设计。玩家只需动动手指点击就能玩这部经典的冒险游戏。很怀念《Mad Max》?现在你也能在iPhone上玩到这部游戏啦。

5月

《生化危机:再生》

再一次,主人公将捡起武器,将各路怪物逐个击倒。这次还将加入船只追逐戏码。

6月

《迪士尼无限》

绑好安全带,让迪士尼的明星们带你去体验!这部游戏集合了迪士尼旗下诸多角色,一定很吸引儿童玩家。

8月

《分裂细胞:黑名单》

Sam Fisher受命领导新近成立的组织:Fourth Echelon。他和他的团队必须在时限到来之前解决麻烦。而为了达成任务,Sam可以做想要做的一切事情。

在游戏中启智,在游戏中发展 篇12

一、开展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做游戏不是自由玩耍,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获得感受或养成某种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责任心,并勇于担当,健全幼儿的人格。比如说,每次饭前、饭后和便前、便后以及做完游戏洗手之后主动关闭水龙头,值日生值日时认真负责打扫每一个角落,完成值日任务后将工具放回原位等等,都能够有效地训练和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在潜意识中学会担当。有些游戏需要幼儿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在做这样的游戏时,更可以看出幼儿的责任意识,能否顺利完成游戏与幼儿的责任意识密切相关。比如,在做银行职员游戏的时候,扮演收银员的小朋友往往会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参与到其他人的游戏中,缺少责任心,甚至在付钱时也不能将钱数和顾客取的数目相一致。这时就要合理引导他们持之以恒,认真负责。不怕他们失败,教育他们失败了从头再来,直到顺利完成游戏为止。经常这样训练,他们就会在合作中生成责任意识。

二、开展分工游戏,让幼儿发挥主体性

经常做分工游戏,有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在平时,教师应引导幼儿搜集一些有用的小物品,发挥自己的想象,分类收藏保管。做游戏时教师先确定一个主题,再把幼儿进行分组,游戏时让他们发挥想象,从平时搜集到的物品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物件,以想象为基础将这些东西放到合适的位置。比如游戏中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学会做饭,感受到做饭的辛苦,从而体会到母亲为自己的付出,学会感恩。游戏时所用到的材料完全可以由自己来寻找、组合。 这样学生就会完全投入其中,积极配合,从搜集到的材料中找出合适的物品。我们或许会看到:他们将一个瓶盖当成了做饭烧菜的锅,两个厚点的木片放在一起就成了锅灶,自来水成了食用油,采摘几片树叶就成了美味的蔬菜,抓一把细沙就成了大米,而且配合密切,玩得有头有序,不亦乐乎。这种游戏比用现成的玩具更有意义,他们是游戏的主体,不仅很好的开发了他们的思维,而且在游戏中学会感恩。

三、开展角色游戏,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

有了爱,生活便充满了快乐,同样幼儿积极的思想情感也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体验到生活的美好。我们经常做的角色游戏就能很好地让幼儿从情感体验出发,浓缩并延伸现实生活。例如,在 “娃娃家”的游戏过程中,让孩子进行角色扮演,并不断变换角色, 以扮演爸爸妈妈角色为例,孩子们会立即进入角色,关心爷爷奶奶的日常起居,端茶送饭,也对自己的孩子关爱有加,以自己的体验诠释家庭中的亲情,体会到爸爸妈妈付出的艰辛,自觉养成自立自理的能力,反过来关心自己的家人。在角色替换中还可以让幼儿扮演自己的老师,当小朋友遇到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如整理书包、系鞋带、为不开心的小朋友讲故事等等,同时理解老师,更加尊重老师。还可以让他们扮演护士、清洁工、警察等,让孩子获得情感体验,体会到社会的真情,养成善良纯洁的美好品质,促进并激励幼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用友爱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和事。

四、灵活指导游戏,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断地开动脑筋,结合自己已储备的认知体验,通过观察想象,就会使创新思维得到发展,进而丰富他们的认知。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让这些认知成份贯穿于整个游戏过程中,使游戏在培养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变得有目的、有计划。比如,对游戏材料的颜色进行分类,可以让他们建立色彩的概念,并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事物,能利用这些颜色进行组合和构建,派生出更多成人难以想象的陌生世界。幼儿乐在其中,一边观察一边操作,思维和想象无限驰骋,游戏成了培养幼儿观察想象的有效手段。在认识了颜色之后还可以让他们信手涂鸦,如以春天的颜色为主题启发幼儿想象小草、树叶、花朵, 然后在纸上画出来,考虑到颜色的搭配并涂上颜色,使学生的认知成份、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总之,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开发他们的智力,挖掘游戏中的教育资源,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但所有这一切都不能伤害到幼儿的兴趣,一切以满足他们的兴趣为目的,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健康成长。

摘要: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游戏可以启智。从开展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开展分工游戏,让幼儿发挥主体性;开展角色游戏,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灵活指导游戏,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利用游戏发展儿童思维能力。

上一篇:烘烤技术下一篇:THP-1巨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