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需要

2024-06-30

能力需要(精选12篇)

能力需要 篇1

出版是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载体, 教材则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成长和未来。作为教材编辑, 对国家、民族都负有重大的责任。教材编辑是一支特殊的编辑队伍, 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教材质量, 也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提出, 教材编辑身上的责任也更加重大。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材编辑, 必须从增强社会责任感、夯实专业知识、熟悉一线教学、加强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整体服务能力等几个方面入手提高能力。只有具备了上述六项核心能力, 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材编辑。

一、增强社会责任感, 以社会效益为先

教材的读者对象是学生, 这关系着亿万青少年的成长, 关系着祖国的未来。这就要求教材编辑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编辑的整个过程, 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度, 保证教材始终引导读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 由于教材的受众面比较大, 教材中的任何一个错误都有可能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教材编辑必须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地来从事教材的编辑出版工作。这是一名合格的教材编辑首先必须具备的素质。同时, 教材编辑要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牺牲社会效益, 进而降低教材质量。

二、夯实专业知识, 提升编辑基本功

一名合格的教材编辑必须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 必须对自己的学科知识有全面的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与作者平等对话、沟通, 并参与教材编写的讨论, 指导编写工作。教材编辑要有能力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 对书稿做出独立的思考、准确的判断, 能够从编辑的角度对书稿提出自己的见解。由于教材编辑面对的作者大部分都是学科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 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功底, 不了解学科知识的专业体系和发展现状, 是不可能指导作者编写教材的, 从这个角度看, 教材编辑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科领域有很深刻的理解和领悟。教材编辑还应学习、了解本学科的最新进展。教材修订间隔变短了, 这要求教材编辑应掌握哪些新理论、新进展应在教材中得到体现, 进而在教材编写前与作者充分沟通, 就自己掌握的学科动态与作者深入交流, 并引导作者将最新发展成果写进教材。“编辑学者化”是教材编辑业务素质要求的必然趋势。

除此之外, 教材编辑还应掌握较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这样可以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认知规律相结合, 组织编写出既顺应学科内在逻辑, 又满足教学需要的高质量教材。

三、熟悉一线教学, 了解教学需求

大多数情况下教材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产生教学效果, 因此教材一定要具有可教性, 适合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为此, 教材编辑必须要熟悉课堂教学情况, 要了解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 才可能编辑出优秀的教材。为此, 教材编辑要经常深入课堂去听课, 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 了解师生的实际需求, 对教学形成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有针对性地组织编写出既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又符合教学规律的优秀教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材编辑还应该组织教材试用, 这样可以发现教学实践中暴露出来的教材编写中不成熟的方面以及不适应课堂教学的内容, 从而对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

四、加强组织沟通协调能力

教材编辑需要具有良好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 能够很好地处理与学科专业组织、教育行政部门、专家学者、高校教师等多方面的关系。

首先, 教育部组建了各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成员都是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行业部门推荐的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 教指委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任务是教材建设。及时参加他们在教材建设方面的会议, 做好与教指委的配合服务工作, 不仅能与其保持良好的工作协作关系, 还能在教材的选题策划方面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建议, 甚至直接找到合适的作者。

其次, 教材编辑要密切关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意见以及相关政策, 主动配合教育部门在教材建设方面的工作, 比如国家级、省级、校级规划教材建设及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再次, 多数作者都是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 多与这些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交流沟通学习, 不仅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有很大帮助, 而且对于处理作者与出版社的关系也有很好的积极作用。

最后, 加强与高校的交流也很重要, 高校是教材的使用者, 协调好与高校的关系, 对直接听取教师意见、了解客户情况等有很大的帮助。

五、学习现代教育、出版技术

数字技术在教育和出版中的应用渗透在各个环节, 数字化、网络化是现代教育和出版的大趋势。作为教材编辑, 必须要努力去了解、学习、应用数字化, 更好地将数字化融入自身的编辑出版工作实践中。教材编辑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带来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优势, 根据学科知识特点和教学的要求构建数字化、立体化的教材体系, 不仅包括纸质图书的形式, 还可以开发出资源库、素材库、数据库等多形态、多层次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远程教学资源的选题等。自2011年, 教育部组织开展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等都是教材编辑要学习和关注的一个新领域, 这是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 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六、做好整体服务工作

教材出版业竞争很激烈, 教材使用者很看重教材的整体服务水平, 除了教材以外, 出版社是否提供了配套的教学辅助资料, 比如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试题库、教学资源库、案例库等全方位的增值服务资源, 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是否会选用该教材。另外, 出版社如能提供教师交流、学习、互助的平台, 将会为教师提供很好的信息交流机会, 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很重要。教师获得了教材的增值服务, 会对出版社产生认同感, 提高对教材的忠诚度;而出版社在给教师提供增值服务的同时, 也充分了解了客户的需求变化, 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市场, 从而为教材的推广和修订、为相关选题资源的开发积累了信息和材料。

教材直接影响下一代人的综合素质, 教材编辑责任重大, 要想成为合格的教材编辑, 出版更多优秀的教材, 教材编辑需要坚守出版者的责任, 努力提高上述六项能力。

参考文献

[1]蔡克难.合格编辑是这样打造的.编辑学刊, 2006 (6) .

[2]郭有声.谈谈编辑职业道德修养.科技与出版, 2004 (4) .

能力需要 篇2

在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相当多的企业非常重视应聘者的实践经历。例如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GE)就表示他们要招聘的绝不是简单的“学习机器”,在校期间实习、兼职、家教的经验都是积累社会经验的好机会,这都应该受到企业的重视。

2.对企业文化的认可程度:

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常常会考虑到员工是否能够认可和适应该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这将决定员工是否能够很好地为企业服务。例如SONY公司在招聘过程中把员工能否适应日本文化尤其是索尼的企业文化作为重点考核内容。通用电气有限公司在招聘中也要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认同GE的价值观,即“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

3.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如SONY把人际沟通能力作为重点考核内容,而毕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经理则透露,毕博在招聘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沟通技巧,因为作为未来的咨询师,应聘者一定要具有与客户沟通、协调的能力。

4.对新知识新能力的求知态度和学习能力:

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应届毕业生往往不具备直接进行业务操作的能力,基本上都要经过系统的培训,所以学习能力和求知欲应该是重点考查的内容。很多企业都坚持这一原则。通用电气的公关总监表示,公司不是很在乎应届生与公司要求之间的差距,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培训体系非常自信,只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一定可以通过系统的培训脱颖而出,因此在面试中这两项考核十分关键。

5.忠诚度:

面临跳槽,企业往往会看重应聘学生对忠诚度的看法。尤其是一些国有大型企业,更为重视员工的忠诚度。在近日康佳集团的招聘中,面试官就提出了“请分析职业技能和忠诚度哪个对企业更重要”的问题。

6.团队协作精神:

经营规模宏大的名企往往非常重视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例如联想集团人力资源部的有关负责人就表示,该公司尤其欢迎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应聘者。

7.创新精神:

合格高管需要具备的能力 篇3

就企业的营销系统而言,营销总监最容易从优秀的大区销售经理中提拔而来,但二者的工作几乎完全不同,能立刻胜任者寥寥。

大区经理主要面对区域市场,通常是三四个省份,他们往往出身于更基层的区域经理,对业务熟稔,对区域内的渠道状况、人员情况了如指掌,客情关系也不错。

一个大区的市场往往具有一定共性,其中的一些问题有时候的确能靠个人能力解决,但一个国家市场的问题则需要战略思维。

首先,全国市场所面对的客户群体是千差万别的,公司出台的市场政策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高管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来达成绩效,这就是管理。更重要的是,他需要为团队成员指明方向,这就是战略。高管也要懂得,团队中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尽善尽美的,他需要利用现有资源,让每位团队成员都明确目标和战略方向,并推动事情发展。战略需要得到公司高管层的一致体认,所以,对营销总监这样的高管而言,他们需要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与其他高层的沟通上。

高管的另一项重要能力是使别人执行的能力,下属的执行力强大与否与此有很大关系。要做好战略已不易,贯彻更不易。“使之执行”的能力就是高管最好的执行力。

高管与中层的另一个巨大差异是,前者必须去了解自己不太熟悉甚至完全外行的领域。对一个能升任高管的人来说,学习不是障碍,障碍是愿不愿意去学。

多年前,在我开始做营销总监的时候,我花时间最多的地方是市场部,因为那里对做销售出身的我来说属于全新的领域。有相当一段时间,我把时间都花在和广告公司讨论媒体投放,和设计师讨论画面创意,和品牌经理讨论推广方案上。

高管当然并不需要全能,但必须要对自己所辖的业务有尽可能多的了解,尤其对于总经理这样的职位而言,除了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管理技能之外,在其他领域的专业技能几乎都还不如一般的部门中低层管理者。但是,跨专业管理、跨部门整合的能力恰恰是总经理这样的高管最应该具备的。

优秀的高管需要具备的另一项重要能力是系统能力。上面谈到的“使之执行”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系统来形成的,尤其对于那些在民企工作的高管而言,他们仅懂得在系统下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创造系统。

系统化就是流程和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具有官僚制度的一些特质,也泯灭了一些个人闪光的地方,但系统的重要意义在于保持并提升组织的能力,不让个人因素导致组织的整体绩效忽高忽低。

制定各种各样官样文章式的“制度”并不是系统,系统是既要有制度,又要有流程,并确保在运作过程中流转顺畅。对于空降的高管而言,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在新公司生搬硬套以前的组织架构和制度,却发现怎么也不管用,刚从外企到民企工作的经理人尤其如此。这就是典型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半吊子”,他们不明白因地制宜,也不明白任何制度和系统的设计都必须基于企业的DNA,需要循序渐进。

上面说过,战略需要得到公司高管层的一致体认,除非有超级英雄般的老板,否则,一支有相同方向并且团结的高管团队才是一家公司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支高管队伍最重要的是战略能力。高管需要有全局观,战略的形成就是高管团队协作的过程。

我不否认执行、管理都是企业成长的基石,但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成本比拼,真正决定企业市场地位的是其战略能力。

为什么一些能力超群的经理人做不好高管?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他们不懂得团队协作,总认为自己的能力超过别人许多。很多时候,认为别人能力不如自己是由于对其他人的专业不了解。譬如,做财务的会认为营销就是卖货,工作很简单;做营销的却觉得财务就是做账,工作更容易。这种高管间的相互不了解会大大降低高管团队的战斗力。所以,一个优秀的总经理一定会尽可能地让高管相互了解彼此的工作,信任是开展工作的基础。

优秀的高管团队都有务实和务虚这两方面的能力,战略是一种远见,必须脱开繁琐的日常事务去思考,需要思维火花的碰撞。战略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战略认知的过程,一个共同作出的决定才意味着共同的愿景。

“英雄老板+优秀高管”,这几乎是中国企业成功的不二法门。老板大多出自天才,有些才能的确很难培养,但是高管的才能却是可以培养的,当今快速发展的中国企业尤其需要培养更多更合格的高管,这是一个企业的厚度,也是企业组织能力的最重要保证。

加强能力建设适应新形势需要 篇4

近年来, 随着大企业、大集团整合发展步伐的加快, 水泥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行业内优秀的大集团具有发展资金、产能规模、技术装备、工艺质量、管理团队、社会资源等方面的显著优势, 与之相比公司多年培育起来的原有诸多优势已不再突出。在同一市场区域内, 公司如何与之竞争, 如何生存和发展,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干部队伍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 肩负着管理企业、发展企业的重任, 在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 我们必须加强能力建设, 才能适应新形势、战胜新挑战、胜任新要求。结合公司实际, 下面我就干部能力建设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 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干部就是要先干一步, 要学在前、想在前、做在前、冲在前, 才能发挥好领导的带头示范作用, 才能更好地鼓励职工、鼓舞士气、鼓足干劲。公司绝不提倡电话指挥、口头安排, 只有开头, 不问过程, 没有结果的工作方式。我们要弘扬企业精神, 发扬建厂时期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 亲临现场, 靠前指挥, 踏实肯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2) 严格自律, 清正廉洁。要努力加强自身政治理论修养、党性党纪修养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修养, 要珍惜工作、珍视家庭、珍重自己、珍爱人生, 对自己负责、对职工负责、对领导负责、对公司负责, 严格要求自己, 严格遵守纪律和法律。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 都要管住自己的嘴, 不该说的不说, 管住自己的手, 不该拿的不拿, 管住自己的脚, 不该去的不去;做好该做的事, 讲好该讲的话。

(3) 关心职工, 信任团队。职工是公司生产经营工作的主体, 是企业发展的力量之源, 团队是我们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关键要素。我们要像爱护兄弟姐妹一样爱护职工, 要像信任朋友一样信任团队, 在日常工作中要给予职工更多的关心、帮助、指导和支持, 激发好每一份工作热情, 凝聚起每一份力量, 我们就能更好地克服困难, 完成任务, 创新业绩。

(4) 用人所长, 注重培养。每个人都希望自身价值得到体现, 每个人都有相对擅长的方面, 我们要善于发现部属的优点, 用人所长, 让职工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作用得到较好体现。我们要用长远观点看待问题, 我们这一批管理人员退休了, 企业还存在、还要发展, 职工还工作、还要生活,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企业长期发展培养人才, 打好基础。

(5) 奖惩并重, 赏罚分明。我们每个人的经历不同, 性格不同, 管理方式也各有侧重, 但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对部属要有关心、有批评、有奖励、有处罚, 不能放纵不管, 也不能一罚了之, 更不能和稀泥。

(6) 善于学习, 勇于创新。我们大家从事管理工作已经多年, 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培养了一定的管理能力, 同时也形成了一些不好的积习, 但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 我们有些观念已经落后了, 有些知识已经陈旧了、有些方法已经不管用了。我们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都面临提升, 因此我们要注重学习、加强学习、善于学习, 在制度上、方法上、管理上进行创新, 才能适应形势变化、社会发展和工作要求。公司党委在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中, 给大家选购和推荐了一些书籍, 要抽出时间认真学习, 对提高能力有好处。

(7)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管理的职责就是要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因此要勤于观察, 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要善于思考, 才能解决问题。作为管理者, 问题存在了, 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暴露了, 不能有效解决, 那肯定是不称职的。管理者的作用就是要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和发挥的。

(8) 敢挑重任, 执行有力。执行力是企业组织完成任务的能力。管理人员要敢于接受任务, 对公司制定的任务、计划, 下达的工作指令和安排, 必须坚决执行、坚决完成。执行力的强弱, 反映了管理者组织管理能力的高低。军队的战斗力来自于执行力, 企业工作中, 我们同样也要有一种“军令如山倒”的执行意识。

(9) 注重思维, 提高素养。管理就是出方法、定制度、作决策。管理者的作用就是在关键问题、关键时刻作出准确的判断, 制定正确的决策。而科学的决策需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作支撑, 因此我们要在平时加强工作思考、分析、总结、归纳, 强化逻辑思维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作决策才能有胆有识、有勇有谋。

(10) 遇事不推诿, 处事不扯皮。公司各部门、各岗位都有自己的职责, 但有些事职责界线不是很清楚, 需要部门之间、岗位之间、同事之间相互配合, 才能做好。遇到这样的事, 我们首先要协调好、配合好, 不能推诿扯皮。团结协作也是一种能力, 在需要配合的时候, 有良好的态度、合作的精神、干事的行动, 就体现了工作责任心、体现了职业素养。管理者的威信来自于勇于承担责任, 推诿扯皮只会让人威信扫地。

(11) 全局意识, 大局为重。公司是一个整体, 我们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要站在公司层面上、站在公司整体利益上看问题、想办法、算大帐, 时时处处把公司利益放在首位。只有公司获利了, 我们才能有成果分享。

新媒体工作需要哪些能力 篇5

每行每业都有各自的运作规范,大家之所以看不上新媒体,很大原因在于不了解这个岗位,觉得它门槛低、工作简单、敲敲字嘛!现在我们讲一讲一名合格的新媒体编辑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来支持日常的工作:

文案:首先一个自媒体人得是一个合格的文案,因为每天都要写东西,虽然文笔对自媒体人没那么重要,但是最基本的文字功底和写作能力还是要有的。

设计:不懂PS,不会CDR,不会处理图片,不会抠图又不会做图片渲染,那你做什么新媒体?新媒体不仅要具备图片处理能力,还要有设计审美能力,如果都没有,那真做不了。

策划:新媒体每一次精心推文都可谓是一场活动策划,推给谁看?推什么内容?该怎样组织?活动预算?活动执行?礼品选择和发放,哪一样儿都不能落下。

营销:新媒体们每天写的文章其实就是营销软文,营销的对象就是你的平台粉丝以及潜在用户。针对用户的属性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学会跟受众谈恋爱,打造合适的营销方案。

数据分析:新媒体工作也是数据运营的工作,每天都要盯着后台数据。阅读、互动、分享、留言评论……你要了解每个曲线的峰、谷出现的原因,预测它的趋向,并能对着后台那堆看起来枯燥乏味的数据讲出一大堆故事来。

用户运营:新媒体编辑要清楚你的运营对象是什么人,这样才能把握用户需求,了解受众群体,勾勒用户画像,然后针对性地强化与用户的沟通交流,才懂得怎样跟他们聊天,也知道被用户撩的时候怎么应对。

音视频剪辑:整天发图文会很枯燥,怎么办,换个口味呗!音频、视频都要学着做,PR、AE、AU这些软件新媒体人都要会点,不懂?赶紧去学吧。

网感:网感是啥,可不是什么网恋的感觉。所有的新媒体人都要有对时事、热点的敏感性,要了解网民关注什么,对于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趋势有个全面的把控能力。我可不是夸张,没了这项能力,基本上做不好新媒体。

抗压力:都说新媒体苦逼,除了码字编排繁琐外,那些让人失落的数据都足够压垮一个新媒体人;更何况还有老板、上级不断的催促,用户的不屑,偶尔还要充当客服接受顾客的吐槽,没个强大的抗压能力真不行。为啥?还问为啥?因为新媒体也有KPI。

现在做新媒体还要能玩转小游戏、制作H5、调试小程序,不然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说你是做这行的。

“她”掌门需要具备6种能力 篇6

即使在女权主义蓬勃的今天,子继父业依然是华人社会的惯例。“首先希望自己的儿子接班,然后再考虑女儿,因为女儿有着‘外人’的含义。”这不知是多少中国企业家的心声,只不过有些人不愿将这个心声表露出来。

比起儿子,选择“外人”女儿作为接班人,似乎总带着老父们的无奈。有人评论说,选择女儿何超琼为接班人就是赌王的无奈之举。由于长子不幸早逝,现存五个儿子中,最大的何犹龙也才刚到而立之年,和姐姐何超琼相比,有如“嫩雏”;其他三个儿子,还都在未成年之列。

此种无奈,并非只有赌王一人才有。在内地民营企业中,女儿能“承继大统”多属两种情况:一是独生女,如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郑秀康的女儿郑莱莉等;二是虽有儿子,但儿子年纪太小,根本不可能挑大梁,如宗申产业集团老总左宗申虽有一子一女,但儿子只有几岁,即使能接班起码也要二十年,其爱女左颖自然就成了家族竭力培养的对象。

不管是无奈还是有意,事实都是一样,越来越多的民企女二代接班人开始浮出水面,宗馥莉、潘巍、左颖、刘畅……有人评价,“她”掌门时代正在来临。这些身负重任的千金们,能否顺利接掌家族事业?站在她们身后的老父亲,又是如何将自己的爱女推向前台的呢?

良好教育背景

商场如战场,并不特别保护妇女,一旦被选中,接班人便无所谓男女之分,一样都要接受严格的训练。接班并不是一个短暂的工作,往往需要数十年的准备。国际著名家族企业研究专家恩纳斯托·J· 扎曾经提出了这样一条培养路径:从小接受不享受特权的训练——接受良好的教育——继任过程中承担大量挑战性工作——通过切实的绩效和人际关系技能,获得员工、供应商、顾客、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尊敬——完成继承。走完这些步骤,显然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

真理都是相通的,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虽然大都没听过这套理论,却与之一一契合。其中,第一条就是要确保继承人的高学历,最好是西方式高等教育,以培养继承人的全球化视野。

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大都出身卑微、受教育少,他们创办的企业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制度不健全、视野狭窄的问题,企业要做大做强,需要有熟悉现代管理意识的人才注入。因而,继承人无不都是高学历,很多还有海外留学背景,如留学美国的左颖、刘畅、宗馥莉,留学新加坡的许涛芳。郑莱莉虽然没有出国留学,也同样选择了在长江商学院MBA 专业继续深造。

海外留学不仅给了女二代商业头脑,陌生的环境也让自小生活优越的她们,有了质的改变。左颖曾坦言留学对自己的影响,“出国生活可能是发生在我身上最幸运的事之一,让我变得更成熟、更独立,也更有责任心,最重要的是让我的思想更开阔,能让我的大脑像海绵一样

去吸收不同的知识和文化。这些对我来说是无价之宝。”许涛芳也认为正是在新加坡的日子让自己成熟,“没有那四年的大学生活就一定不会有现在的我。我开始懂得照顾别人,开始计算支出收入。我变得成熟了许多。”

从底层做起

第一代企业家大都出身草根,第二代女掌门却大都是在富足环境下长大的“豌豆公主”。为了让她们体验父辈创业之艰辛,具备坚忍不拔之意志,很多民营企业家都不惜将女儿推到企业运作的最底层,让她们捧着博士、硕士的文凭,跟女工一起做鞋、刷瓶子。

1998 年,郑莱莉大学毕业回到温州的第2 天,就被父亲安排做车间工,下车间做皮鞋,花了半年的时间,把做鞋的流程学了一遍。在划料车间,郑莱莉的工作是拿着一把很大的剪子费力地剪鞋帮片料,一天剪到晚,在凳子上一坐就是几小时,手都磨出了水泡,连一旁的师傅都心疼了,可一贯慈爱的父亲却不同意她换工种,郑莱莉只得包扎好手掌继续干。郑莱莉曾对父亲说:“老爸,当你的女儿真辛苦啊!”父亲则回答说:“是的,只有肯吃苦才配当我的子女。”

事实证明,从基础做起的确是培养继承人的一剂良方,有助于她们全方位地了解企业,明白员工们的辛苦,明白作为一个企业掌舵者的责任。郑莱莉在车间工作半年之后,才第一次接触到公司的管理工作,随后又担任多个岗位的工作,包括总经理助理、广告部经理、营销部经理等。正是这段基层锻炼,让她对公司的运作有了清晰的了解,为以后的战略规划打下了基础。

而许涛芳至今记得父亲给她安排的第一份工作是业务员。正是这个最基础的岗位让22 岁的许涛芳学会了什么叫忍辱负重,为她日后的事业独立打下了基础。在看到电脑防辐射服装的市场潜力之后,她说服父亲开发这一产品并设立公司,并坚持采用电子商务的方式经营,很快打开了销路,成为这一新兴产品市场的领头羊。

手把手教导

据悉,在欧洲,一些由创始家族控制至少达200 年的公司还成立了一个社团,这个社团的成员除讨论各种战略外,还让子女“换岗”到其他家族的公司中去工作,以学习自己家族公司以外的工作经验。

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显然还没有这种条件,很多人选择了“手把手传帮带”的方式,他们深知受过良好教育的第二代缺的不是能力,而是经历。虽然高学历会丰富她们的阅历,但年轻的她们却极度缺乏企业管理的实战经验。

宗馥莉自2004 年从美国归国之后,次年在父亲宗庆后的关注之下进入娃哈哈集团管理层,后兼任杭州娃哈哈童装有限公司与杭州娃哈哈卡倩娜日化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畅也是从接手公司一块业务开始的,她执掌的南方希望在“希望系”企业中排行第二,父亲和母亲在其决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两位千金继承人,虽身居要职,却异常低调,迄今未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显然是被家族有意识地保护起来。父辈不想这么快就将女儿推出前台,就是为了让她们在自己的庇护下,积累更多的管理经验与业内知识,树立在企业内部的威望,学习如何掌控大局,增加日后继位的砝码。

“在第一代创始人的光环下,这些二代接班人不容易成功。”有专家分析,一旦接班人真正接替父辈的位置,可能会面临经历不够、经验不足的困境,“作为副手或者某个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她们没有独立运作一个大企业的经验。”事实上也是如此。即使人已在前台,久经沙场的父辈依然是她们的坚强后盾。如郑莱莉就是以副总裁的身份参与公司经营,而潘巍的职位是通化万通集团总经理,显然,对她们来说,父辈并没有完全隐退,整体操控公司还需假以时日。

充足的过渡期

实现父辈与女二代的顺利交接,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父辈完全退出:父辈由执政者变为参谋者,而女儿要由参政者变为执政者。女儿已经完全能够掌控大局,显然,这需要一段更长的时间。因而,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一般都会给第二代留下相当充足的过渡时间,让其得以平稳过渡。

胡润富豪榜没有更多关于刘畅的信息。这与刘永好定下的规矩有关,他希望女儿10 年内不在媒体面前曝光,良苦用心可见一斑。而由此也可窥见,刘永好预留了一个相当长的让女儿成长的时间。

张兴标的女儿张静静被称为“中国上市公司第一女董”,32 岁的她在公司中的地位较左颖和刘畅要更重要一些。张静静曾在澳大利亚求学,学成后进入父亲的兴盛集团,在上海港机的收购重组中扮演重要角色。2002 年,张静静成为上市公司上海新梅董事长。但仍有媒体称其尚未独当一面,父亲的意见对其很重要。另有媒体称,张兴标曾表示自己至少干到80 岁,待幼主成年接班,才可放心退位。

更有专家声称,在权力交接期内,父辈要帮助女儿尽快培养起六种能力:

1.影响力,也就是所谓的感召力。第二代女接班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年龄比较小,父亲应当寻找一切机会为女儿树立威信,寻找一切机会证实女儿的能力。

2.统率力,就是指挥千军万马的气魄与气势。由于女性柔美的特性,这种能力也需要逐渐培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父亲一定要时刻提醒女儿是这个企业的掌舵者的角色。

3.决策力,由于女二代没有太多的经验,父亲必须做好参谋的工作。决策力的培养需要对其工作的充分肯定,当女二代对自己建立起自信心时,那么决策力必然会随着自信心的建立而提高。

4.学习能力,做一个让下属尊重的领导,除了知识渊博外,思维敏捷、目光远大也是很重要的,而这些都是靠学习来提升的。

5.执行力,女性天性比较脆弱、优柔,但比较成功的女性领导者一般都是“言必行,行必果”,尤其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董明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6.预见力,女性领导者一般缺乏统筹能力和判断力。这就要求父辈必须帮助女儿在复杂的事物面前,从容大气、多谋善断。预见力其实就是经验的日积月累。

能力需要 篇7

1 加强学习, 提高知识更新能力

紧贴岗位实际需求、紧贴部队实战是任职培训的核心要求, 同时, 教学内容应随着新军事变革和任务使命的拓展不断更新。在任职教育开展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 大多数的培训对象都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部队工作经验, 他们对知识的渴求较高, 不仅仅满足于教员照本宣科, 而是希望能够学到一些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所以, 这就要求教员的知识储备更具有广泛性、前沿性与专业性, 根据任职教育目标的要求, 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 紧跟时代步伐, 了解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蓬勃发展形势, 及时吸纳科技发展前沿知识和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把他融入到教学中来。

2 转变观念, 提高教学能力

尽管影响任职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 但教员队伍教学能力的强弱, 无疑是决定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针对任职教育岗位指向性强, 培训周期短, 培训对象的学历起点普遍较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和部队实践阅历丰富的特点,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教员只有通过研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民主式教学等灵活的教学方法[2],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学员的时间利用率, 广泛开展案例分析、想定作业、战例研究、现地教学、部队综合演练等教学活动, 在实践中激发学员的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 从而满足学员需求, 达到任职教育目的。教员应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执教能力[3], 充分发挥校园网和三级网功能, 不断完善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 加快开发网上模拟对抗训练系统, 努力实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信息化, 为增强学员的任职能力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

3 着眼基层, 提高实践能力

任职教育中, 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员自身的实践能力不强, 就无法引导学员学习适应任职岗位需要的知识, 培养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就会成为空谈[4]。在院校的任职教育中, 解决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是个核心问题。同学历教育相比, 任职教育强调把知识转化为带兵、教育管理部队、指挥部队完成执勤、处突、维稳等任务的实际能力, 教员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要传授经验, 增强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这就要求教员除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外, 还应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 并能够针对具体的岗位开展实践性教学。然而, 目前的教员队伍由于长期脱离基层部队, 普遍存在部队经验不足和经验老化的问题, 讲授内容与基层实际工作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 实践水平低已成为制约任职教学效果提升的一大“瓶颈”。实践表明, 要尽快提高教员队伍的实践水平, 应加大教员到部队交流代职的力度[5]。

一是任职锻炼。管理、政工类教员应根据所担负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 到合适的部队担任实际行政领导职务和党内领导职务, 按条令规定履行任职期间的职责, 参与组织部队的各项活动, 参加部队的维稳、处突、演习、集训、考核等活动, 增强其感性认识, 提高实践能力, 丰富任职阅历。

二是代职锻炼。通信、信息技术、装备类等教员应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到相关部队代职, 在代职期间, 按照条令规定履行代理职务的职责, 了解和掌握基层部队信息化建设、通信保障、装备等建设情况和使用过程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

三是兼职锻炼。勤务、战术、军事训练类教员可根据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需要, 兼任部队相应的职务, 在兼职期间, 积极参加部队的战备、处突、军事训练等指导工作。

4 大胆创新, 提高科研能力

科研创新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 寻找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从而产生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法的过程[6]。教学和科研永远是教员的核心任务, 在任职教育中, 科研能力也是教学能力的体现, 没有高水平的科研, 就没有特色鲜明的任职教育, 任职教育教员必须牢固树立以科研带动教学, 以教学支撑科研的思想。院校任务转型期我们要重点研究“合训分流”任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努力使自身适应于任职教育的要求;更要研究任职教育中的现实问题, 特别是要研究基层中队和大队的实际问题;加强科研成果向提升部队战斗力和提高广大官兵能力素质的转化。尤其是广大年轻教员要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基层建设现状、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好的做法, 积极研究、寻找对策, 认真总结、撰写心得体会, 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相互促进, 相互发展。

院校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包括培养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设置、师资队伍的建设等要素和内容。而师资队伍的建设又是影响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一定程度上讲, 教员队伍水平即院校建设水平。要提高院校教学水平, 培养高素质指挥人才, 必须要有一支能力素质过硬的教员队伍。

摘要:当前, 军队院校正处于从学历教育为主向任职教育为主转型的关键时期, 而军校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目前存在着能力素质不高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应从知识更新能力、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四个方面入手, 加强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

关键词:任职教育,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张素琴, 郭峰, 李卫灵.军队院校办学转型背景下教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 2011 (29) :189-190.

[2]阴鸣馨, 张少扬.加强教员队伍建设, 适应任职教育需要[J].继续教育, 2011 (8) :53-54.

[3]于广学, 郭希礼, 陶中华.对武警初级指挥院校任职教育的几点新认识[J].当代教育论坛, 2007 (9) :54-57.

[4]朱红燕, 徐士科, 赵建民.提高任职教育教员队伍能力的思考[J].魅力中国, 2009 (6) :44-45.

[5]夏学民, 史笑阳, 付为工.着眼干部任职教育需求, 建设过硬教员队伍[J].求实, 2009 (S1) :300-301.

基层需要的乡镇人才素质能力探讨 篇8

本次调查是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号召, 根据《重庆市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内容组织开展的。本文针对到乡镇工作的人才———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能力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针对实际提出以适应乡镇人才的需要, 引导和培育大学生提高素质修养的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大学生提供关于乡镇人才素质的信息, 为有志到乡村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 为高校培养合适的乡镇基层人才提供参考方向, 为乡镇选择基层人才提供参考标准, 为乡镇人才自我素质的完善提供参考目标, 为政府实施“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提供信息等。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时间:2010年7月14-7月24日

调查地点:重庆市南岸区迎龙镇。本次调查该镇简家边、双庙、马颈、大平、接龙、四平、石岩、荀家嘴、八角山、武堂等村。

调查对象:罗云乡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其村民

调查方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调查思路:就《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重庆市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内容设计关于基层干部素质的调查问卷。本调研实践队在当地进行问卷调查, 以问卷为提纲进行访问调查。调查期间本实践队的调查员在乡村与村民、基层干部共同生活, 通过交谈、观察等, 加深对基层干部的认识, 总结出直观感受到的基层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根据对问卷统计得出的结果提出问题, 调查队员结合大学生实际生活, 比较现实大学生目前具备的素质能力与乡镇基层人才需求的素质能力得出的差异来分析问题, 并按照“立足当前、适度超前、有效指导”的原则, 深入分析乡镇人才队伍的现状和农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提出积极开展培养大学生素质以符合乡镇基层人才需求的对策。

2 研究结果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共80份, 回收有效问卷共70份。70位被调查者年龄在26~89岁之间, 平均年龄约为44岁。

2.1 被调查者认为一个称职的基层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勤政务实, 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 关心群众, 出现频率约为52.54%;重要的指标如有较好的思想政治作风, 廉洁奉公出现频率为20.97%、具备良好的能力素质出现频率为10.73%;还包括其他指标如较高的文化素质、交际能力较强、勇于创新、工作业绩突出等。

调研结果显示:一名称职的基层干部最基本的素质就是为人民服务, 只有勤政为民, 切实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干部, 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开展起基层工作才能得心应手。其次, 基层干部应当具有优良的思想政治作风, 廉洁奉公, 着实为老百姓办事, 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

2.2 被调查者认为一个合格的基层干部应具备的能力:

大多数人认为基层干部特别是以农业为主的基层干部具备的技术能力是首要能力, 出现的频率为91.43%;由统计结果分析可得, 多数人认为基层干部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 并且能较好地运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牲畜养殖

2.3 基层干部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业务知识、法律知识, 熟悉有关国家政策和办公、办会、办文。

2.4 农村基层需要的人才:

37人认为基层需要农业技术人员, 占被调查者的52.86%;2人认为基层需要医务人员, 占被调查者的2.86%;6人认为基层需要电脑技术人员, 占被调查者的8.57%;20人认为基层需要经营管理人员, 占被调查者的28.57%;4人认为基层需要法律咨询人员, 占被调查者的5.71%;其中, 仅有1人认为基层需要文艺表演人员, 占被调查者的1.43%。

结果表明:基层需要的人才需根据农村现有产业结构为依据, 比如农业技术人员, 这是与以农业为主的基层相符合的, 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是懂得农业技术的人员来教授农民们种植、养殖的技术, 帮助其解决农业生产出现的病虫害等问题;经营管理人才, 帮助建立产供销渠道, 把产品变成商品。需要电脑技术和法律咨询人员, 通过互联网获取农业种植养殖相关信息和建立产品购销平台, 运用法律保护群众合法权益;需要医务人员, 希望要小病不出村, 一般大病不出乡, 就近就地就能看好病。

2.5 影响基层干部积极性的因素:

很大一部分认为工作待遇、福利保障是影响基层干部积极性的首要因素, 出现的频率为39%;一部分认为工作环境、工作难易度、群众配合度、组织重视度等对基层干部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8%、13%、13%、10%;除此之外, 很少一部分认为, 社会对基层人员的认识及社会舆论等因素会影响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出现的频率约为7%。

调研结果表示:基层工资待遇较低, 福利保障不到位, 激励机智不完善, 使基层干部有一定的后顾之忧,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其次, 基层任务繁重, 工作环境条件不好, 再加上群众认识的局限性给基层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 以及上级组织的重视度和支持度不够, 使基层干部开展工作不顺利, 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此外, 个人原因, 比如大学生的素质以及消极心态的影响, 把到基层工作认为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社会媒介等常常把基层工作的困难过度渲染, 而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方法则提得很少。

3 情况比较及问题分析

目前大学生的素质是否符合乡镇基层人才的要求呢?大学毕业生与农村实用人才差距多大呢?

3.1 走访基层干部的上级领导政府官员、基层干部自身

基层干部的上级领导认为基层干部应是适用型、技能型、复合型的综合性人才。

(1) 思想政治素质好,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2) 能准确领会领导意图, 站在全局高度想问题, 作好领导的参谋。 (3) 具有敬业奉献精神, 遵纪守法, 作风正派, 有理想抱负、热爱农村、愿意把农村发展真正当成事业去做, 具备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有现代思想观念和一定的法律、农业科学等专业知识, 能领导村民奔小康。 (4) 积极主动, 踏实肯干。归纳起来分为德、能、勤、绩。德是思想素质、政策水平、服务态度等;能是知识技能、处理事务的能力;勤是责任感、积极性、纪律性等;绩是工作完成情况。

乡镇基层干部自身对基层干部的素质的认识: (1) 需要孺子牛精神, 守得住清贫, 耐得住寂寞, 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2) 需要求真务实、具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求真务实谋发展, 一心为民求富裕, 坚持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 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 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3) 具有积极上进的精神状态和竞争意识。发挥青春活力, 保持良好的心态, 追求事业的成功。处理事情, 应谨慎扎实, 切忌自负轻率, 鲁莽冒失。处理问题时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

3.2 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工作的优势自愿到农村基层工作, 普遍

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 (1) 思想开放, 思维敏捷, 丰富的科学基础知识, 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为他们当好村官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2) 组织纪律观念强, 吃苦耐劳, 作风踏实, 坚韧、包容、心地善良、爱憎分明, 志愿到农村基层工作并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3) 富有青春活力, 热情饱满, 渴求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的实现, 创新能力较强, 勇于挑战。

3.3 对比得出的目前大学生素质与乡镇基层干部要求的素质间的差距

3.3.1 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受生活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真正涉及“三农”的并不多, 更是没有如何当好村官这个专业, 掌握的专业知识背景远离农村实际。大学生们要想当好村官, 光有科学文化知识还不够, 还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将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实际工作技能。

3.3.2 大学生处事的方式方法与现实要求的差距。

乡镇基层干部所要面对的是最基层、文化水平、接受能力、年龄结构、利益关注点最为复杂多样的特殊群体。如果拿出在大学里搞演讲、搞答辩的方式对他们做宣传教育, 多半会碰壁。如果按理论生搬硬套, 刻板的方法则不能解决问题。

3.3.3 对中国国情及政策, 尤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对策了解不够客观, 不够深入, 理想化倾向明显。

初到基层工作, 会遇到诸多困难:适应农村工作环境难、工作面较窄、群众不理解不配合, 工作难以开展, 易形成消极心理等等。

究其原因主要有: (1) 大学生从校门直接到农村, 对国家政策不熟悉, 对当地的乡风民俗不甚了解, 甚至缺乏农业生产等的相关知识技术和乡村工作的方法技巧, 分不清乡镇基层干部哪位是真正的一把手, 想办法很多却得不到施行等等一系列矛盾和困难, 进入角色相当迟缓。 (2) 部分在城镇居住多年的大学生, 对农村生活转变生活环境、方式还不适应, 短时间内和群众融不到一起, 难以和村民沟通, 角色转变慢。 (3) 有些大学生村干部好高骛远, 不从实际出发, 总想上来就是干点大事, 实际上难以取得群众的信任。

4 积极开展培养大学生素质能力以符合乡镇基层人才需求的对策

4.1 政府部门重视

4.1.1 各地区各部门要站在乡镇发展全局的高度, 立足服务农

村基层,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制定鼓励高校毕业生乡镇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 完善人才资源市场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健全保障体系, 创造良好环境, 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基层就业;各组织人事部门选派大学生时应注意专业对口的问题。要根据各地实际和发展规划, 尽量多选派经济、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专业的优秀大学生, 以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 运用所掌握的知识, 帮助解决困难, 处理问题, 赢得广大群众的信赖。

4.1.2 完善激励机制, 关心在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的成长。

要在政治上爱护、工作和生活上关心在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 积极为他们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条件。市委、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建功立业的优秀基层人才表彰制度, 激励在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积极进取、奋发有为。

4.1.3 根据乡镇所需基层人才的素质制定挑选大学生村官的方案, 加大选调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的工作力度。

选拔大学生村官时要严肃政策, 严明纪律, 落实责任, 加强督导, 保证大学生村官的质量。

4.2 学校的正确引导

4.2.1 实行面向基层就业的定向招生制度。

高等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 广泛加强与乡镇联系, 努力为基层培养更多的高专业技能人才和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实用人才。

4.2.2 对大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乡镇基层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要通过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 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 了解乡镇基层, 正确认识就业形势, 树立“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观念, 踊跃到基层锻炼成才。

4.2.3 围绕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培养大学生积极主动性, 使其心中自有一片天地, 职业环境的变化不会发生太大的作用;培养其爱岗敬业精神, “干一行爱一行”, 为做好本职工作尽心竭力, 努力培养热爱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 扎实工作, 尽职尽责, 把自己理想信念智慧才干奉献给工作岗位。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吃苦耐劳、追求完美、勇于付出;培养其诚实守信的“人格魅力”。

4.3 提高自身素质

4.3.1 提高思想素质正确自我定位, 充分认识高校毕业生面向

基层就业的重大意义, 它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为“三农”提供人力、动力支持, 同时自身能得到锻炼, 有利于自身价值的体现。离开大学校园, 进入社会, 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角色转换。明白自己作为村官要与农民亲密接触, 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4.3.2 提高政治素质精通乡镇基层相关的政策法规, 具备敏锐

的政治敏感性, 有良好的法规意识, 能按党的大政方针、国家的法律法规, 出主意、想办法、做决策。

4.3.3 提高劳动技能及业务素质 (1) 知农务农的能力。

从识别五谷杂粮学起, 从基本的农时区分学起, 从常见的耕、耙、耘、犁、锄学起, 补上知农务农这一课。 (2) 处理事务的能力。收集信息, 深入了解村、组基本情况, 要结合政策、农民心态, 使用法律的、行政的、传统的、世俗的、情感的、土的、洋的等各式各样生动形象的办法, 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教科书上不曾有的难题、怪题、偏题。 (3) 调研及宣传能力。与村民沟通, 准确把握对方语言内涵及涵义, 交流时注意语言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 提高语言的知识含量, 说话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掌握好关系的度, 处理好人际关系。

4.4 接收大学生的乡镇也应该做好准备

4.4.1 完善选拔任用、激励保障、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等体制, 以制度建设促进干部队伍建设。

既要筑巢引凤, 也要保驾护航。制定科学的指标, 建立公平公正、民主的考核基层干部机制。

4.4.2 加强对乡镇基层人员培训与指导 (1) 思想作风建设, 培养具有实事求是, 艰苦奋斗, 廉洁奉公等作风的乡镇基层人才。

(2) 指导乡镇基层人员深入调查, 弄清楚群众最需要的是什么, 自己又能做什么。把作好点滴小事作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 结合乡镇实情, 发挥专业特长, 作好农村发展事业。上任后, 也要先放下架子当好学生, 虚心向有实践经验的农民拜师求艺, 早日成为农业生产、农村管理的行家里手。 (3) 引导大学生村官要有大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为基层群众服务。放下“天之骄子”的架子, 虚心请教村“两委”班子成员, 学习他们的干练踏实的处事方法及技巧;戒骄戒躁, 冷静谨慎;淡薄功利, 勤恳做事;减少抱怨, 认真思考;扎根基层, 持之以恒, 做一个受百姓欢迎的基层干部。 (4) 加大大学生村官在职培训学习力度, 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农牧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 特别是抓好农林、畜牧、水利系统高层次人才的开发培养工作。按照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 重视培养和引进教育、文化、卫生等高层次人才。同时, 加强基层人才自我完善意识, 提高综合素质。

总之, 通过各方共同努力, 开发出乡镇基层人才需求与大学生就业两者实现有机结合的新路子, 培养出符合基层需要的大学生, 使大学生进村工作, 具有用武之地, 使大学生村官找到施展才华的平台和不断成长的广阔空间。

参考文献

[1]杨剑.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奋斗.2008年第3期.

[2]田文媛.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奋斗.2008年第6期.

[3]大学生做“村官”:中国政治发展的新现象.奋斗2008年第6期.

让学生从需要中形成表达能力思考 篇9

一、让学生知晓自身学习需要表达

平时阅读教学课堂我们都能够得出这样的思考,课堂上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大多是课堂上很是认真听讲的学生,小小的年纪,也开始这样以为,只要坐在课堂把老师的句句讲授听进脑海,甚至铭记于心,那语文学习就不会出任何问题的。事实也完全就是这样,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学生,都是完成机械训练的高手,这些学生而且也是阅读训练相关测试的高手,课堂上表达不表达对语文学习似乎就没有任何意义上的影响。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是小学生比较幼稚无知所致,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长期习惯所致。我们只要学生认真听讲,无需学生进行阅读感悟的表达。我们都以为小学生的表达当是没有任何质量的,反而浪费着阅读感悟的时间。与其让学生去表达,还不如让学生去多做些机械重复的训练。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形看,作为我们的语文教学需要去悬崖勒马式地在学生的阅读感悟的表达上去做实文章。因此,在平时多做学生表达的训练,让学生在比较逐步的表达中感知到自身语文学习之表达的重要。平时的语文教学,作为教师总不去做过多阅读感悟的表达,而是多让学生进行表达。学生的表达其欠缺是比较普遍,但从不去责怪,也不去做过多的补充和润色,只是引导学生去比较自主地进行表达的完善。学生通过经常性的表达,比较有意义地形成一种表达的自觉,课堂上变不愿表达为自告奋勇的表达,大家都这样,那课堂气氛显得相当活跃起来。

二、让学生知晓人际交往需要表达

在一段时间内,曾在学生家长中做过相关的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与家庭组成人员的交际问题。家长们有着比较共同的反映,那就是孩子一到家不是去做作业就是看电视,或者就是上网打游戏。一个人就这样的关在楼上自己的小房间里,很少听到他们和家庭人员进行交流的声音。家长们也是那样的怨声载道,现在的孩子怎么就不善于与人打交道了的呢?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去看,学生的普遍不与家长交流,作为我们语文教学当也是脱不了干系的。所以,我们需要做出的思考是,让学生形成表达的能力,也不完全局限于课堂,让他们进行表达的训练其范围就是普遍意义上的广泛。可以是课堂教学上的表达交流,也可以是课余时间伙伴们的表达交流,更可以是家庭组成人员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就应当是延伸到更加广泛的区域。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去做出比较理想的表达,曾经让学生做过表达意义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家与家长交流,主要是向家长介绍自己在学习的见闻。一开始是随意让学生进行交流的,也让学生记下整个交流的时间。第二天让学生到学校进行汇报,结果学生间所交流的时间普遍都比较短。问其原因绝大部分学生就是那样的没有东西可表达,是没有东西可表达,还是学生就根本不会表达?应当还是后者。因为我们平时少让学生表达,学生没有养成表达习惯,那肯定也就表达不出来。在学生交流相关情形后,笔者有意识地告诉学生:一个人连和自己家庭的人都交流不好,还能够和谁去交流?一个人从小就不会表达交流,那想一下就达成交流表达的飞跃,当是完全不可能的。从一定意义上学生很快觉悟过来。

三、让学生知晓创新感悟需要表达

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阅读和习作。学生的阅读应当就是在阅读的基础上产生对教材文本的感悟。对教材文本的感悟,有感悟之层次上的区别。一般意义上的感悟都是浅表层面上的感悟,而非就是深刻意义上的感悟。小学生在相关语文阅读感悟中已经开始感到,学习语文光是在浅表的层面上进行感悟,似乎没有多少价值。当和老师一起进行深层次的阅读感悟时,他们则是那样的感到津津有味。我们的学生对阅读感悟的形式主义上的合作讨论,就是不感兴趣,其原因也就在学生没有深入意义上的合作感悟不出深刻的品味。从正反两方面去思考,阅读教学是多么需要学生阅读感悟的创新。而创新感悟其途经是否就是阅读和思考?其回答不可能就是完全意义上的肯定。最起码是不甚全面,比较全面的理解应当是阅读、思考和表达。为什么表达也在其中?其主要原因当是学生在进行表达时可以引起相互之间比较激烈的争辩。教育教学的实践比较有意义地证明:学生越是进行争辩,学生的表达越是可以得以加强。学生表达得越是深刻,那阅读感悟将会越是明确。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越是需要学生向着文本内层和深层去感悟的内容,则越要让学生进行表达。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也同样产生这样的感觉,当大家都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表达时,当别人所表达的对自己有启迪意义时,就将会促使自己去眼前一亮。当人们在阅读教学中接连不断地给学生以向纵深方向探究的机会和时空时,学生表达的机会和时空也相对多起来。学生也因之而做出多表达的准备工作。学生也是逐步成熟的,对相关现象的认识也是逐步加深的。当创新阅读感悟更多地让学生进行实践时,那学生的表达亦便显得越发的自觉。

摘要:学生学习语文需要进行语言的输入输出,而且就是大量的输入输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输入输出显得比较失衡,输入量比较大,输出量比较小。这应当需要引起广大同仁的重视,如何重视?让学生从需要中形成表达能力的思考,有许多值得大家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学生需要,表达能力,形成思考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8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杨澜:幸福是一种需要提升的能力 篇10

虽然时常做“空中飞人”, 工作十分紧凑繁忙, 杨澜的脸上却没有留下岁月的痕迹, 她依旧保持着一个良好形象, 她是如何做到的?

健康饮食, 保证睡眠, 适当运动

杨澜说, 很多人都惊讶于我的胃口很大, 我能量的付出也很大, 所以我需要通过膳食来把这个能量补充回来。杨澜的体会是:好的睡眠, 健康营养丰富的膳食, 加上体育运动, 就可以使自己身体保持在良性循环上, 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是不可支撑的。以她自己的经验, 如果不能支撑不可持续也不可能做这么多年, 要让身体调整到比较好的能量级别, 这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

杨澜表示, 现代女性应该多用一些科学知识来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做更聪明的选择, 而不是听到什么时髦就吃什么。她特别注重一日三餐, 平衡搭配, 她认为, 没有一种食物是万能的, 所以偏食是不好的, 她家的餐桌上有果蔬, 也有鱼肉、鸡肉这样脂肪含量不高的荤菜, 也吃红肉类的食物。

保证睡眠是非常重要的, 杨澜养成一个习惯———只要在车上或者在飞机上, 哪怕只有半个小时都可以熟睡, 可以睡得非常好;即使在一个陌生城市, 也可以睡得非常香。平时她每周做一次瑜伽, 打一次网球, 她说:“我觉得城市里很多女性缺少出汗的机会, 其实出汗是最好的排毒方式。”

热爱是最好的能量补充剂, 女人要学会适当示弱

“我还是非常幸运的, 有机会选择自己爱做的事情。”杨澜曾这样说。有记者问杨澜, 现在流行吃草本的东西, 是否您的包包里会有秘密小盒子, 里面装有很多神奇的补充剂?杨澜的回答是:“我的秘密就是我热爱我做的事情, 我做事情不仅是付出能量, 也是我获得能量的过程, 我认识我感兴趣的人, 做一期我爱的节目, 这个有助于我心灵的能量平衡。”好心态是她常葆青春的一个重要因素, 工作是她快乐的源泉。她说:“其实一个女人只要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做, 哪怕是家庭主妇也好, 都会让她们快乐、年轻。”

杨澜还说:“我觉得没有一个人是一个孤岛, 也没有一个女人可以做顶天立地的树, 我们都是树林里的一棵树, 所以很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支持系统。比如你穿什么, 吃什么, 更重要的是你和周围, 特别是你爱的人的关系, 这一定是相互支撑的关系, 形成一个支持系统, 我们才有可能更健康, 或者走得更远。”杨澜表示, 作为一名职业女性, 不是什么都一定要自己扛着, 要知道什么时候喊“救命”, 不要担心这种示弱会让人觉得你不能干。这一代中国的职场女性, 处在一个面临机遇同时又面临巨大压力的时代, 因此一定要学会适当示弱, 给自己减压。

以前, 杨澜以为事业上的成功才是自己最大的追求, 但现在她觉得个人内心世界的安详和宁静、轻松与愉悦才是最重要的。明白了工作不是自己的全部, 杨澜开始注意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关系。过去朋友向她推荐活动, 碍于面子, 她很难说出“不”, 于是身不由己一次次周旋于各种社交场所, 家庭和孩子往往被排除在日程之外。而现在日程表上的时间被严格地划分成两个部分, 一部分留给家庭、孩子以及运动锻炼, 一部分留给工作与社交。她说:“两部分时间要有明确的划分, 给家庭、运动锻炼的时间必须预留, 这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幸福等于正面情绪减去负面情绪

什么是幸福?杨澜在《幸福要回答》里说:“幸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而是从自己心里长出来的。幸福是一种能力, 你必须主动去寻找它。幸福力包括梦想的能力、感受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和分享的能力。”

杨澜曾经多次用“四大幸福公式”诠释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即:幸福=当下的快乐+未来的快乐;幸福=正面情绪-负面情绪;幸福=个人快乐×分享人群;幸福=个人能力÷参考预期。她认为, 在人们抱怨人生不公、工作不顺、感情不畅的时候, 试着用这个公式来一番加减乘除, 也许你会更容易快乐和幸福, 并能分享自己的幸福。

那女性该怎样排解负面情绪呢?杨澜说:“感觉有负面情绪也别压抑自己, 找人倾诉或者摔个盘子。感到压力大时去运动, 让压力随着汗水排泄出来;或者去做个SPA (水疗) 什么的。负面情绪会让肌肉紧张, 而通过肌肉的放松也可以让我们的情绪更正面。我们知道如何原谅别人, 劝解别人, 却对自己很严苛, 甚至把偶然失误归结为自己的无能。其实没什么比自我贬损更具破坏力了。所谓对自己好一点, 不只是美个容、喝杯奶茶什么的, 更是应在心理上对自己多宽容、多肯定。”

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需要创新 篇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275-01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一句话,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学生既然是写作的主体,写作教学自应以学生为本位,学生的写作活动自应是自主性写作。

然而这些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写作教学被人为扭曲了。为了升学考试,“写什么”都局限于教材规定的内容和划定的范围。“怎样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出的几种模式。学生不再是写作的主体,而是被异化或应试的工具、写作的奴隶。写作不再是真情的流露。这样的写作让学生胆战心惊,望而生畏。这样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鲜明的修改,自然就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作文就冲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束缚,给学生带来一片艳阳天,一块能自由畅谈的空间,一方能倾吐的净土,真正做到在习作中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创新作文是如何把自主的写作权还给学生,弘扬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1感受生活──创新的源泉

叶圣陶语生:“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写出新鲜的文章,就要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過程,让他们情绪饱满的投入生活:布置教室,设计黑板,组织班队活动,编辑手抄报,参加文体表演,语数竞赛,参观科技展,公园花展……充分放进去学生的感官,实行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大脑──让学生思维,解放双手──让学生动手,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当学生在一起创造感受充满激情的学校生活时,生活也馈赠给写作的素材和灵感。《难忘师生情》,《调皮王变乖了》,《我成功了》等文章写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样,家庭、社会纷繁复杂场景也给他们内心世界荡起涟漪,他们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自主写作的欲望,那么写作的素材──创新作文的土壤,就会越积越肥沃,创作热情必然高涨。

2激发兴趣──创新的动力

快乐的写作永远伴随着无穷的创造。“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写作一旦产生兴趣,他就会把这种兴趣内化为一种动力,自觉地去乞求,探索与创新,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激趣。

2.1鼓励学生自主表达熟悉的生活。

要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写作,就得使写作成为学生快乐的活动。“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作是学生“情动而辞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啥就写啥,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学生写作兴趣一旦被 激发起来,感到“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他们的写作热情便会迸发出来,不可遏止。

2.2尝试成功。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老师的建议》中指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欲父望。”如果学生能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会产生对下一次成功的期待。为此,可以展开作文竞赛,办手抄报,发表学生习作,优秀习作巡回展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评价作文时,应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要放过一字、一词、一句的肯定机会,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让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滋生兴趣,增强自信,通过尊重,关心、激励,让学生人人都能享受、体验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潜能的发挥,个性的张扬,人人都能快乐而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

3 大胆想象──创新的翅膀

《语言新课程标准》规定:“要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黑格尔也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在学生习作,创新作文就在自主作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学生的神思飞扬,文思泉涌,浮想联翩,写出来的文章就与众不同,很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自己的独特创意,大胆想象就是创新的翅膀。如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呢?

3.1教材拓展延伸,进行想象练笔。

小语教材中许多地方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学中结合阅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主,进行想象练笔。如学习《凡卡》一文,让学生展开想象,推测可能产生的新结局中,学生在他人的想象中互相启发,拓展思路,编写了许多不同于他人的故事结局,这样的练习,既训练学生自主作文的权利,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想象。

3.2借助插图,观察想象。形象生动的课文插图,具有情节浓缩性的特点。如果就图讲图,学生的想象就会受到插图内容的局限,使插图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想象的羁绊,因此,我们必须设法引导学生去推想插图中未曾出现的内容,把插图作为想象的发端,为学生开辟想象的广阔空间。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发展了想象力。

3.3大胆假设,虚构幻想。

小学生最喜欢听童话、读童话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自选材,大胆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用童话形式表达出来,学生兴趣盎然,尽情地在想象空间驰骋。成功的写出了《粉笔与钢笔》、《标点符号的争吵》、《五官的对话》有趣的文章。另外,我也以《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联合国主席》、《凡卡来到我班》为题引导学生大胆假设,插上想象翅膀,写出了充满奇思妙想的想像作文来。

能力需要 篇12

一是在学习中努力培养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要能基本读懂先秦两汉以来的重要文本, 即能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本;对于某些重要的古代文献, 更需要通读;对于若干重要的名篇佳作, 不仅要从头到尾熟读, 甚至要能够背诵。

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影响至深。我们的学生从小到大一直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课下背→考试写→考完忘”这样一种固定的学习模式。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 遵循的就是老师讲什么, 考试考什么, 学生听什么, 这样一条固步自封的路径。导致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 演变为考试得高分;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 变成了上课记笔记, 下课背笔记。在这样一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学习追求之下, 哪里谈得上古代文学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于古典文学名篇, 不仅做不到通读, 更谈不上记忆和背诵了。

通读乃至背诵重要的古籍文本和诗文名篇, 是中文系本科生提高古代文学文本阅读能力和解析能力, 打好学习基础、扩大知识领域、培养写作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学习先秦文学史中的《诗经》, 若不背诵其中的佳作, 学生就很难深刻理解诸如赋、比、兴等重要概念。朱熹解释赋、比、兴:“赋者,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 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集传》卷一) 如何理解“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就是“赋”?通过背诵《诗经》中的作品会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一概念。如《诗经》中著名的弃妇诗《氓》, 开头一、二章“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来即我谋。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乘彼垝垣,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 以及第五章“三岁为妇, 靡室劳矣;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兄弟不知, 咥其笑矣。静言思之, 躬自悼矣”, 第一、二章用赋的手法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 后者则用赋的手法叙述女主人公被弃前后的处境。由此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赋”乃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即平铺直叙事物和抒写感情。那么如何理解“以彼物比此物”就是“比”?背诵《硕人》一诗, 其中“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 齿如瓠犀”用一连串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东西来比喻、形容庄姜的美丽, 是“比”;《黍离》一诗中“中心如醉”, “中心如噎”, 以生活中我们易于理解的动作或感受“醉”和“噎”来表达忧思之深, 是“比”;再如《简兮》中“有力如虎”, 《大东》中“其直如矢”, 二者用具体形象的“虎”和“矢”来描摹抽象的“力”和“直”, 使得抽象概念形象易懂。由此可知, 比就是比喻, 打比方。那么如何理解“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就是“兴”?如《桃夭》中以“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烘托渲染女主人公出嫁时的喜庆气氛, 《谷风》中以“习习谷风, 以阴以雨”象征夫妻间笼罩着阴影, 《蒹葭》一诗三章的首句“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蒹葭凄凄, 白露未晞”、“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通过渲染三幅晚秋河滨不同时间的景物烘托诗人由于时间推移, 越来越迫切地怀想“伊人”的心情, 三者均运用了“兴”的手法。由此可知, 兴就是触物起情。所以, 在古代文学的学习中, 以作品为依托, 熟读及背诵作品是理解抽象概念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文学史中其他内容的学习也是同样, 如对《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以及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通读乃至背诵, 才是理解和学好这些内容的不二法门。

二是在学习中努力培养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若要学好中国古代文学, 还需要在通读、背诵名篇佳作的基础上, 学习细读文本、分析作品的方法, 为培养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做准备。

我们的学生在传统教育模式之下, 以考试为核心指挥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 使得营养丰富、激情四射的古代文学课程不知不觉演变为枯燥乏味、佶屈聱牙的古人之“牙慧”。那么, 如何让学生在古代文学的学习中, 既能吸取到丰富的营养, 又能尽情领略古代文学之美呢?我认为, 只有通过不断解析具体诗词文作品, 学生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培养出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

如在宋代文学史的学习中, 如何把握宋诗有别于唐诗的特质, 是一个核心问题。而把握这个问题的关键, 可借助于代表宋诗典型面貌的“江西诗派”来解读。因黄庭坚被尊为“江西诗派”之祖, 所以对于黄庭坚诗风的解析, 有助于学生开启了解“江西诗派”之窗, 进而打开把握宋诗风貌之门。

以黄庭坚代表作《寄黄几复》为例, 诗云:“我居北海君南海, 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 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 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与黄几复为挚友, 诗赞好友之清正廉洁、勤奋好学, 对其沉沦之晚景深表惋惜, 情真意切, 感人至深。此诗在“资书以为诗”、以故为新、运古于律、拗折峭拔等方面, 突出表现了“江西诗派”的理念, 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代表宋诗特质的诗作。诗中, 两位挚友一居北海, 一住南海, 相思却不得相见;熟典“寄雁传书”随之而来, 黄庭坚却不走寻常路:“寄雁传书”之后紧接令人伤感的“谢不能”, 熟典立刻生出新奇之意。想托雁儿寄信, 雁儿却谢绝了。把雁儿拟人化, 活泼有情趣。第二联“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 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一杯酒”、“十年灯”, 均是常见之物;“桃李”、“春风”, 也是熟词。“江湖”有流转飘泊之意, “夜雨”含孤独寂寥之思, “灯”是“十年”的“江湖夜雨”中最具温暖情思的意象:两位挚友各自沦落江湖, 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之时, 思念泛起以致深宵不寐。这是二人之间延续十年的画面!后两联从“持家”、“治病”、“读书”三方面赞美黄几复之为人与处境。颈联写他将全部心力用于“治病”和“读书”, “治病”句化用《左传·定公十三年》中成语:“三折肱, 知为良医。”意即一个人若三次摔断胳膊, 就可成为好医生, 推其原因当是他必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其实黄庭坚诗中之意不是说黄几复会“治病”, 而是借此说他善“治国”, 用的是《国语·晋语》里“上医医国, 其次救人”之说。诗人于言外有无限感慨之思:好友有治国救民之才干, 却不受重用, 还要跌跌撞撞地在尘世碰壁下去!尾联与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照应。诗人想象中, 十年前与自己在京城的“桃里春风”里把酒言欢畅谈理想的好友, 如今“读书头已白”, “隔溪猿哭瘴溪藤”的映衬使得整个画面更显凄凉萧瑟。诗人的不平之鸣和怜才之意, 尽在其中。

黄庭坚讲究“点铁成金”之法, 极力推崇和学习杜甫的律诗之法。杜甫律诗讲究用典;黄庭坚则将这一点推到极致, 追求“无一字无来处”。这首《寄黄几复》即为其“无一字无来处”艺术追求之印证。此诗因活用典故而内涵丰富, 并不晦涩;又取《左传》、《史记》、《国语》中散文之语入诗, 更予诗以苍劲古朴的风味。

宋人严羽《沧浪诗话》总结宋人写诗特点为“以文为诗, 以议论为诗, 以才学为诗”。是说宋人写诗常常把诗当作文章来写, 好发议论讲道理, 好用典故显学问。通过对黄庭坚代表作《寄黄几复》的解析, 可引导学生了解“江西诗派”这一北宋后期形成的诗歌流派及其特点, 期理论宗旨为“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的创作方法, 强化“以学问为诗”的宋诗风格特色。在这种作品解析的过程中, 进一步让学生去理解宋诗重“理趣”轻“情韵”的特点, 把握宋诗有别于唐诗的风神气骨,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名篇佳作会潜移默化地涵养我们的心灵, 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 学生的精神境界也会在这些佳作的滋养下, 不断开阔、提升, 其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综上所述, 中文系本科生要想学好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 培养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是当务之急。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科) 开设的重要基础课程。笔者依据课堂教学经验, 认为高校中文系本科生要想学好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 必须打好必要的基础, 培养两种基本能力: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 这样才能扫清学习障碍, 从而初步具备学好这门课程的能力。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傅璇琮等.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程俊英, 蒋见元.诗经注析 (上下册) [M].中华书局.2005.

[3] (宋) 朱熹著.赵长征点校.朱熹集注.诗集传[M].中华书局.2011.

上一篇:新能源建筑下一篇:高危因素预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