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行业

2024-10-06

空调行业(精选12篇)

空调行业 篇1

2009年,全球经济持续走软,受此影响,中国空调业也遭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出口市场损失严重,国内市场趋于饱和,空调还有市场吗?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家电行业的领跑者格力,在2008年的营收额仍为500亿元人民币,同时,企业未来几年的增长目标仍定为每年达到30%。大浪淘沙,没有不好的年景,只有不好的企业,格力逆势而上的行为,更证明了优秀的中国制造企业可以有怎样的韧性和活力。

谱写了格力多年辉煌历史的,是董明珠——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一个传奇又“另类”的女人。

董明珠的智慧首先来源于她的坚韧不拔。做业务员之初,三角债盛行,董明珠曾经用了整整40天的时间向一个赖账者追债。其后,她又冒天下之大不韪,坚持“款到发货”的原则。一时间令业界哗然,经销商异议四起。

凭借在市场博弈的韧性和个人信誉的保证,董明珠赢得最终的胜利。从1995年起,格力再也没有拖欠帐款,杜绝了至今仍然困扰中国企业的“三角债”现象,为企业的领跑赢得了宝贵的资金来源。

董明珠是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人。正是凭借这种责任感,董明珠拒绝了先发货后收款的行业陋病,拒绝了明显采取渠道垄断歧视策略的大卖场的高额订单,拒绝了用一些貌似先进的概念炒作,踏踏实实地作技术创新,为消费者和整个空调行业守护着应得的利益。为此,董明珠也遭到了许多的指责与谩骂。

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董明珠也从来都是不遗余力。多年来,她将自己30万元的稿费全数捐赠给贵州省一个贫困小学。当汶川地震的消息传来,格力电器在第一时间向相关机构捐赠善款850万元后,又组织了声势浩大的万人募捐仪式,同时发动格力各子公司以及全国格力空调销售公司进行献爱心活动,善款总额超过2500万元。

董明珠说:“在我心中,真正的从事工业的人,必定是‘工业精神’的实践者,即有理想、有抱负、有社会责任感,愿意为了这些而放弃眼前的利益。真正从事工业的人,会把推动社会进步作为自己事业的核心,而非简单地赢取利润。当代中国要发展,需要的就是这种真正的从事工业的人和他们的“工业精神”他们获得利润,但并不仅仅为了获得利润!他们的利润来自于自主创新而实现的核心技术的发展。”

对“工业精神”的执著,让董明珠和格力的奔跑变得更有力量,在他们的身后,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加入到跟跑的队列之中。

董明珠自认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不太会衡量所谓的得失,只一味朝着认定的方向前进。她说,对我而言,格力的方句就是我的方向,就是制造出中国乃至世界的好空调的方向。我希望格力空调能成为世界上叫得响的牌子,能让中国的空调业在国外同行面前挺直腰杆。

空调行业 篇2

专用名词

1、室内机:空调的室内部分,一般分为壁挂式,柜式,天花式,管道式等等,包含蒸发器,室内风扇,风扇马达,控制部分。

2、室外机:空调的室外部分,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风扇及风扇马达,室外控制部分。

3、压缩机:提高制冷剂气体压力的装置,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变成高温高压的气体。

4、制冷剂(冷媒):空调冷冻循环系统中循环的物质,是热量的载体,通过状态的改变来吸收或释放热量,从而使空调器达到制冷或制暖的目的。

5、制冷量:制冷时空调器单位时间内室内机吸收的热量,单位一般用W或KW表示。

6、输入功率(耗电量):空调运转时,单位时间消耗的电力,单位一般用W或KW表示。

7、能效比(EER):空调、采暖设备的能效比(英文为Energy efficiency ratio)在额定(名义)工况下,空调、采暖设备提供的冷量或热量与设备本身所消耗的能量之比。EER主要表征了局部空调机组(含空气源、水源、地源等等整体式、分体式空调机组)的性能参数,其一个较突出的特点是仅适合于电动压缩式(蒸气压缩式)制冷或热泵空调机组。

8、性能系数(COP):COP: 空调、采暖设备的性能参数

为了衡量制冷压缩机在在制冷或制热方面的热力经济性,常采用性能系数COP这个指标。COP值就是机组制冷量与机组能耗(包括燃料释放出的能量和电能)之比,它的数值与压缩机的形式有直接关系。

9、制暖量:制暖时空调器单位时间内室内机释放的热量,单位一般用W或KW表示。

10、热交换器:空调器中用于空调系统和周围环境交换热量的装置。

11、冷凝器,蒸发器:冷凝器即为空调室外机的热交换器,蒸发器即为室外机热交换器。

12、温度传感器:空调器用来测量温度的电子元件。

空调行业的“绿”动力 篇3

不要惊讶,这些都是在“全球环境基金(GEF)节能房间空调器推进项目”(以下简称GEF项目)中孕育出以及将要呈现的成果。事实上,用技术为人类创建更美的生活,正是GEF项目的使命所在。

为什么是空调

我国的空调器产品节能水平还不是很高,虽然相关政府部门、部分空调企业都在为节能空调的推广销售“造势”,但大部分企业主要还是生产能效水平为4、5级的产品,能效等级在一、二级的高效节能产品还比较少,这其中的重要原因还是高能效产品相对成本较高;并且,消费者对节能空调的认识度并不高。

这是几年前GEF项目启动时面临的现实情况。

GEF项目希望通过“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两方面的活动,消除中国节能房间空调器在研发、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主要障碍,从而推动行业整体技术进步,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消费者节能意识,改变消费模式,到2014年将中国房间空调器的平均能效水平在2007年的基础上提高25%。

据介绍,GEF项目的实施期为2010-2014年,共5年。由环保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组成的项目指导小组,全面指导项目的实施。而项目的管理和组织实施方为UNDP和环保部,环保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为具体实施机构。此外,项目还选择了16家房间空调器生产企业、8家空调压缩机生产企业参加。

环保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项目四处于之的表示,“GEF项目是在重要的历史时期开展起来的——这一项目的启动时间正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开局的前夕,项目实施周期基本涵盖于‘十二五时期。2011-2020年也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年,大家都在推动绿色经济,构建人和自然的评价体系。那么,GEF项目如何在产业里发挥绿色作用,是我们需要考虑和加强的。”

技术+市场的推动

本着绿色生产的责任理念,在发动项目企业(覆盖全国空调95%以上的生产企业)自觉开展工作的同时,项目通过“节能房间空调器设计和生产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援助”,在2012-2014年期间对企业提供了从研发方向优化到技术援助、节能新产品开发定型等一条龙式的服务,实现了对相关企业并带动全行业的“技术推动”。

一位参加培训的格力技术人员向本刊记者说道,“通过系统的强化培训,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空调设计经验,了解了空调设计的重点和方向。另外,培训活动对于我们在空调研发过程中,如何提升产品开发效率,降低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一系列节能新产品成功研发定型上市,在“技术推动”成果逐步显现的基础上,项目从2014年开始,便逐步将节能房间空调器推进工作从研发生产领域向国内外供应链下游的流通、采购、零售、消费、回收等领域延伸,先后开展了节能房间空调器“零售激励计划”实施、“绿色采购导则”编制推广、“消费者教育”、推进节能环保空调消费行动等大量活动,项目合作伙伴也从空调与压缩机项目企业为主,加速向零售领域、流通领域、采购市场和国内外政府、产业、科研、学术、用户与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拓展,开始形成“政产学研用”相互配合、多元化参与的良好局面。

企业作为GEF项目的实施主体,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很多企业不仅根据项目合作要求,参与了项目组织方主办的各项活动、完成了相关指标,还在此基础上自主延伸了多项活动,甚至超额完成项目预期目标。那么,GEF项目又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什么呢?

技术创新。在GEF项目“技术创新”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参与各项培训活动,很多企业在技术层面有了较好的突破,这一方面促进了项目建设,更重要的是为空调产品的未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格力公司为例。格力家用空调技术开发部部长助理王现林向本刊记者介绍,“在项目实施期间,格力先后完成了71个型号新型节能房间空调器的研发,其中定频产品的加权平均能效比(EER)为3.51,较项目基线水平2.67(2007年)提高了31.46%,变频产品加权平均制冷季节能(SEER)为 4.49,较项目基线水平3.0提高了49.67%,总节能量约332.5亿kWh。”

在GEF项目的推动下,格力还凭借技术创新摘下了多项桂冠。在格力展厅,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张奖励证书的照片——2015年1月9日,格力电器“基于掌握核心科技的自主创新工程体系建设”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而这已是格力第三次获得该奖项,成为获此国家级奖项最多的空调企业。据了解,格力自主研发的28项技术已被纳入“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目前,格力的自主品牌产品也已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品牌。

“GEF项目不仅仅是一个平台,更是一个舞台。”如王现林所说,这带来的是空调企业全方位的改变。

通过企业参与项目活动,全行业能够形成以“节能”为核心的竞争氛围,追求用技术进步的方式来提高节能效果的研发路线,推崇智能创新、节能创新。

早在2012年2月,志高就推出了全球空调业智能化产品的代表作——云空调。据了解,云空调具备的“使节能过程成为永恒”,符合制造业低碳需求,其未来为国家节能减排事业的贡献不可估量。而云空调的精准定制使得能源不做无谓消耗也是节能的重要方面。因此,云技术在变频领域上的使用也是为了能更好地丰富GEF项目的生命力,肩负绿色节能的企业职责,发挥资源有效性的客观需求下应运而生的。

“现在,我们对空调的健康功能也比较注重。比如除雾霾、甲醛等等,在空调上设置这些功能是比较合适的。在这方面,我们也一直在挖掘。后面,空调的功能可能还会有所延伸,比如设置防盗功能,根据用户的不同,对功能进行一定调整。”志高技术中心产品技术应用开发部部长尤顺义说。endprint

于之的认为,云技术是GEF项目中的一个亮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此同时,我们应加强云技术监测,让用户了解该项技术,打破消费者疑虑,并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反馈机制。此外,技术的研发还要和政策相结合。这样,空调行业的发展才会有更大空间。

责任延伸。很多空调企业凭借其领先的优势,通过多种方式与生产商、消费者等供应链上下游的主体达成互动,在实现项目目标的同时,也延伸着责任的链条。

以TCL空调为例。在GEF项目开展期间,TCL空调曾在全国25个省、市的分公司所管辖的市场实施节能产品“以旧换新”计划——消费者可凭旧机获得购机抵扣款,该款项可用于抵减换购TCL任意系列家用智能变频、健康变频、定速空调款,从而让广大消费者省钱换新机,并妥善地处置老旧空调。

该活动可谓实现了一个“变废为宝”的目的。TCL空调是国内少数拥有“废旧家电”拆解和再利用资质的家电企业之一,通过有效地回收、拆解,消费者可以不必再担心老旧空调无处安放的麻烦,同时还可享受千元“补贴”,可谓一举两得。“我们希望通过这项活动,能够唤醒人们的节能意识,进而普及节能空调产品的销售。”一位参加“以旧换新”活动的工作人员表示。

把已有的东西做到最好,做到最长久,这正是TCL空调“以旧换新”的初衷,也是GEF项目的使命所在——实现推动空调行业产品技术进步、引导消费者提升采购使用节能产品意识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行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理念创新。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比在GEF项目中获得的奖项,节能技术、节能理念的创新应该才是最为持久和珍贵的。在GEF项目的推动下,空调企业的研发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项目所传递的“节能创新理念”在整个中国市场经济和商业竞争时代背景下,为所有的空调企业树立了一个标杆和典型,从而让更多的企业可以朝着这个公开而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迈进。

以美的为例。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到了“阶梯电价”的时代。而空调作为能耗相对较高的家电产品,也让广大消费者在使用时更加谨慎,就怕用空调带来了舒适环境,但需要缴付高额电费。因此,为了同时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节能性和舒适性的需求,美的空调给出的答案是“一晚一度电”ECO节能科技,实现了“新技术、好产品”的有效结合。

“按照目前已销售的美的ECO系列变频空调1200万套计算,每年可节省用电量超过12亿度,折合减少标准煤50万吨,可减少碳排放121万吨。”今年3月初,美的家用空调事业部总裁吴文新在ECO变频“星空计划”发布会上说道。

这不仅为国家“节能减排”贡献了一份力量,更为美的带来了许多肯定的声音。美的工作人员向本刊记者介绍,在GEF项目实施期间,美的空调凭借“房间空气调节器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成功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美的空调变频节能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等。

“一晚一度电”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理念和行动。而这,也正是GEF项目所推崇的,用理念引领革新,为空调行业不断输入“绿”动力。

建筑行业空调节能技术措施 篇4

空调系统的能耗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为了供给空气处理设备冷量和热量的冷热源能耗, 如压缩式制冷机耗电, 吸收式制冷机耗蒸汽或燃气, 锅炉耗煤、燃油、燃气或电等;另一方面是为了给房间送风和输送空调循环水, 风机和水泵所消耗的电能。冷热源的能耗由建筑物所需要的供冷量和供热量决定, 建筑物的空调需冷量和需热量的影响因素有室外气象参数 (如室外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太阳辐射强度等) , 室内空调设计标准, 外墙门窗的传热特性, 室内人员、照明、设备的散热、散湿状况以及新风量的多少等。风机、水泵的输送能耗受所输送的空气量、水量和水系统、风系统的输送阻力影响, 风系统、水系统的流量和阻力的影响因素有系统型式、送风温差、供回水温差、送风和送水流速、空气处理设备和冷热源设备的阻力和效率等。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和建筑的特点, 建筑空调节能的技术措施可归纳为几个方面:减少冷热负荷、提高冷热源效率、利用自然冷源、减少水泵电耗、减少风机电耗、改善控制。

2 减少冷热负荷

2.1 改善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

房间内冷热量的损失通过房间的墙体、门窗等传递出去的。改善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可以直接有效地减少建筑物的冷热负荷。

2.2 选择合理的室内设计参数。

商业建筑空调的主要目的是创造一个舒适的室内空气环境, 满足人们办公、学习、娱乐等的舒适及卫生要求。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设计手册 (ASHRAEHandbook) 的基础篇里, 给出了人体感觉舒适的室内空气参数区域, 大约是空气温度13~23℃, 空气相对湿度20%~80%。

2.3 局部热源就地排除。

建筑中的有些房间, 由于使用功能的需要, 会在房间的局部产生较大的散热量, 例如厨房的灶台、医院消毒间的消毒柜、电话机房的交换机等。在空调系统设计过程中, 应考虑在发热量比较大的局部热源附近设置局部排风, 将设备散热量直接排出室外, 防止热量散发到室内, 以减少夏季的冷负荷。但是在运行中, 这些排风机可能没有开启或者发生故障并得不到及时的更换和修理, 那么这些局部热源就会造成很大的冷负荷, 浪费冷量和破坏室内热环境。

2.4 控制和正确使用室外新风量。

由于新风负荷占建筑物总负荷的20%~30%, 控制和正确使用新风量是空调系统最有效的节能措施之一。

3 提高冷源效率

评价冷源制冷效率的性能指标是制冷系数

(COP,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 是指单位功耗所能获得的冷量。制冷系数与制冷剂的性质无关, 仅取决于被冷却物的温度TO'和冷却剂温度Tk', TO'越高, Tk'越低, 制冷系数越高。所以空调系统冷机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不要使冷冻水温度太低、冷却水温度太高, 否则制冷系数就会较低, 产生单位冷量所需消耗的功量多, 耗电量高, 增加建筑的能耗。

(1) 降低冷却水温度。由于冷却水温度越低, 冷机的制冷系数越高。 (2) 提高冷冻水温度。由于冷冻水温度越高, 冷机的制冷效率越高。

4 利用自然冷源

由于建筑室内的人员、照明灯光、电脑的设备的散热量的影响, 在春秋季当室外空气温度较低时, 室内空气温度仍然较高, 仍需要供冷。尤其是没有外墙、外窗的内区房间, 即使在寒冷的冬季, 由于室内的散热量没有途径散发到室外, 室内仍需供冷。此时如果开启冷机供冷, 不仅由于此时冷负荷较小, 冷机制冷系数较低、能耗大, 而且极端不合理。

比较常见而且容易利用的自然冷源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地下水, 另一种是春秋季和冬季的室外冷空气。此外, 冬夏季利用全热交换器回收冷热量, 也可起到很大的节能作用。

5 减少水泵电耗

空调系统中的水泵不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耗电量也非常大, 减少空调水泵电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冷却水开式系统改为闭式系统。开式冷却水系统中冷却水泵的扬程除了要克服冷却水在管道中的流动阻力外, 还要提供将冷却水从冷却水池送至高位冷却塔克服水位高差所需要的能量。如果取消冷却水池, 将从冷却塔回来的水管直接接至冷却水泵的入口, 这种冷却水系统成为闭式冷却水系统, 冷却水泵就不需提供将冷却水从制冷机提升到冷却塔克服水位高差所需要的能量, 只需提供能量克服冷却水在管道中流动的阻力, 所以所需要的水泵扬程要比开式冷却水系统小得多, 因此水泵的能耗也就小很多。

(2) 减小阀门、过滤器阻力。阀门和过滤器是空调水管路系统中主要的阻力部件。在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过程中, 要定期清洗过滤器, 如果过滤器被沉淀物堵塞, 空调循环水流经过滤器的阻力会增加数倍。阀门是调节管路阻力特性的主要部件, 不同支路阻力不平衡时主要靠调节阀门开度来使各支路阻力平衡, 以保证各个支路的水流量满足需要。由于阀门的阻力会增加水泵的扬程和电耗, 所以应尽量避免使用阀门调节阻力的方法。

(3) 提高水泵效率。水泵功率是指由原动机传到泵轴上的功率被流体利用的程度。水泵的效率随水泵:工作状态点的不同从0至最大效率 (一般80%左右) 变化。在输送流体的要求相同, 即要求的输出功率相同的条件下, 如果水泵的效率较低, 那么就需要较大的输入功率, 水泵的能耗就会较大。因此, 空调系统设计时要选择型号规格合适的水泵, 使其工作在高效率状态点。空调系统运行管理时, 也要注意让水泵工作在高效率状态点。

(4) 设定合适的空调系统水流量。空调系统的水流量是由空调冷热负荷和空调水供回水温差决定的, 实际工程中有很多空调系统的供回水温差只有2~3℃, 如果将供回水温差提高到5℃, 水流量将减少到原来的50%左右, 所以如果水流量减少50%, 水泵耗电量将减少87.5%, 节能效果非常明显。但是实际工程中常出现如果减少水流量, 有些房间就会出现夏季室温降不下来的情况, 而不得不提高流量、降低温差来运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水系统中各个支路阻力不平衡, 夏季过热的房间所属的支路阻力大, 当流量减少时, 阻力大的支路水流量减小到不能满足需要的程度, 致使房间过热。如果加大流量, 阻力小的支路就会超过需要的水流量, 那些阻力大的支路的水流量则刚好满足要求, 不会出现夏季室温降不下来的情况。这种空调系统的运行是以增大流量和耗电量为代价的。

6 减少风机电耗

空调系统中风机包括空调风机以及其它送风机、排风机, 这些设备的电耗占空调系统耗电量的比例是最大的, 空调系统风机电耗所占比例最大, 风机节能的潜力也就最大, 风机的节能也应引起最大的重视。减少风机能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定期清洗过滤定期检修、检查皮带是否太松、作点是否偏移、送风状态是否合适。

7 改善空调系统控制

目前很多建筑的空调系统未设空调自控, 也有很多建筑的空调自控系统因年久失修而无法使用, 这使得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很不方便。特别是对于面积较大的建筑, 可能有上百台空调箱、新风机组, 运行管理人员连每天启停空调箱都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实现, 更不用说适时地调整空调箱的运行参数, 让其节能运行。因此很多建筑的空调箱、新风机在空调季节只得让它们全天24小时运行。如果为空调系统加装自控系统, 即使是最简单的启停控制, 也可以极大节省空调能耗。

结束语

目前中国建筑建设量大, 建筑的能耗较发达国家高40%左右, 建筑的节能是非常重要、刻不容缓的一项工作。建筑的空调能耗是建筑的能耗的主要部分, 通过上述具体措施, 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的空调能耗, 有利于建筑空调节能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何雪冰, 刘宪英.中央空调节能有关问题的研讨[C].西南地区暖通制冷学术年会论文集, 1999.

[2]钱以明.高层建筑空调与节能[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0.

空调行业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奥运圣火在北京缓缓升起,神州七号昨天也顺利升空,再这样充满激情充满梦想的北京,我们迎来了2008中国空调行业高峰论坛,在这里我仅代表今天的主办方向光临现场的嘉宾表示感谢,欢迎大家。刚刚播放的小短篇中,在今年我们的空调行业业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压力,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国内很多优秀的空调企业凭借自身的努力,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答卷,这样的答卷背后有哪些故事呢?这也是今天我们论坛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论坛上还会跟朋友们一起探讨一下在2009年我们又将做怎样的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在我们论坛最开始,还是由我介绍一下光临现场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他们分别是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副主任初燎原先生,欢迎您。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市场处蔡莹;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秘书长徐东生;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教授李红旗博士;国美集团经营战略总监赵瑞杰;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大客户总监;海信科龙空调营销公司副总经理崔岗先生;海尔空调北区空调销售经理李俊先生;志高空调总监;北京苏宁电器市场策划经理徐正飞先生;LG电子空调产品空调雷伟先生;艾默生环境优化中心等等!

我们也知道在十一之前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的工作非常繁忙,再次用掌声欢迎各位嘉宾在百忙之中参加我们的论坛,欢迎大家!最开始掌声有请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副主任初燎原为大家致辞,掌声有请初主任。

初燎原: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国家信息资源开发部与中国家用电子协会合作召开的2008中国空调行业高峰论坛发布空调市场白皮书活动今年已经是第五个年头,工作过程中得到各有关机构、销售企业和众多媒体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表示衷心的感谢。2008年的中国非比寻常,年初时节南方大部分地区造成罕见的冰冻,5月12日遭受建国以来最强的地震灾害,6月份受到程度不同的洪涝灾害。各种灾害接连发生,正如总理所说,2008年将是困难的一年。但是在大难大难面前,我们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举办了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国民经济整体水平依然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2008年的中国空调业也是在阻力中前行,在困难中发展。在刚刚过去的冷冻,空调生产和零售市场处在几升几降的环境之中。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运营成本增加,出口下滑,全国性气侯偏低,房地产市场下行,终端市场销售下降,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给空调生产企业造成极大的压力。

但我们也看到,在过去一年中,我们的企业无论从研发能力、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销售渠道建设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整体行业基础依旧稳固,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没有下降。中国空调业仍然处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阶段。从目前的形势看,在下一个冷冻中国空调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存在着更大的机遇。

我们认为,新的一年可以说是节能降耗创新发展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去年10月国务院发了节能减排工作性方案,明确提出2010年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总体要求和工作措施。要求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组织制订修订包括电力空调、商用冰柜、家用电器在内的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加大管理力度,把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是我们国家的大政方针也是企业界应当担当起的社会责任。为了实现国家的总体目标,我们企业应该积极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提高整体行业特别是关键技术的研发水平。加快技术创新的市场化、标准化和专利化。全面提升中国空调产品的品质和品牌价值。推动全行业走向发展新阶段,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创造中国空调业的新辉煌,最后向到会的朋友们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意兴隆、事业发达。

主持人:非常感谢初主任精彩的致辞,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祝福。从初主任发言中了解到,今年的空调业对大家都有一定的压力,但行业依然有发展的空间,所以我们依然要充满希望。我们只要拥有激情、梦想,就一定能够成功。在上一届的空调协会上,霍杜芳先生也做了发言,今年霍理事长因为特殊原因不能到会,但由徐东生先生代为致词。下面有请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秘书长徐东生先生上台致词。

徐东生: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在2008冷年结束,2009新的开盘之际,应邀参加由国家信息中国和中国家电网举办的2008中国空调行业高峰论坛。我很高兴的看到,我们的主导企业都来参加这样一个行业性、互动性的会议,大家坐在一起交流、讨论最新的看法,探讨行业发展趋势,针对行业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刚刚过去的2007年,行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政策和环境压力带来的挑战,市场出现小幅下滑,整体市场在原定的环境下保持了相对平稳这是很不易的。这说明我们空调行业经过多年的市场历练,竞争能力在逐渐提升。

第一要充分认识空调行业在我们整个家电行业中的地位,2007年中国家业行业总产值是5952亿人民币,空调行业达到2165亿,这里包括压缩机和配件,占到36.4%。07年326亿美金,空调达到51.2亿美金。2008我国空调的销量达到全世界总规模的70%,以上数据告诉我们,空调行业在我国家电行业中差不多是半壁江山位置。空调行业发展好坏对中国家电行业乃至世界家电行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绩是所有空调行业、经销商的支持下共同努力得到的,这是我们的骄傲。同时维护好,这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第二要用中长期角度看待空调行业,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空调行业是家电行业中和气侯相关性最大的行业,行业波动性很大,但如果我们看看我国的家电行业发展过程中,家电行业、空调行业一直保持较快速度发展。明年后年是否增长我们不好判断,但我们未来10年会持续发展。国际市场的局势还是不稳定的,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差异巨大,虽然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有所放缓,但我国经济长期看,我国经济会保持较快发展,政府部门会加大城市化进程。还有一个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变暖趋势正在延续,这种延续具有普通性。所以我认为,空调行业还有成长空间,我们要提升空调产业的价值。

第三加大基础研发投入,改变增长方式,如果说第一个十年是空调快速满足全国市场需求,下一个十年将进入集中度大大提高的飞跃,品牌竞争和技术竞争成为竞争的主要阶段。在我国政府节能减排政策引导下,空调行业要苦练内功,向市场提供更高能效、更高性价比的产品。节能技术显得更为重要,在这方面我们的任务非常艰巨,但在研发中我们也有很多共识,在保证公众享受舒适环境的同时,倡导空调省电,我想这点非常重要。能效指标要综合考虑舒适度等等问题,把空调节能与环境友好作为考虑。无论如何2008年已经结束,充满期待和挑战的2009年已经到来,在此我祝愿中国空调行业制造商和渠道商、供应商在这个新的一同进入竞争有序、战略更加合格,最后预祝大家国庆节快乐,谢谢。

主持人:徐秘书长请留步,我们大家都知道,空调是一个国际化产品、全球化产品,我们中国空调销量一半来自海外市场,我们大家非常关心今年空调出口销量以及明年的出口趋势是什么情况呢?

徐东生:因为中国空调行业是国际化非常高的行业,出口对空调行业非常重要。下面我把08的空调行业出口情况向大家进行汇报。中国空调行业大概有接近50%的出口量,这两年规模在3千万台左右,大概占70%的份额。07是空调出口非常火爆的年头,全球经济高速增长达到了顶峰,同时夏季气侯非常炎热,带动了空调出口的行情。当时我们用火爆来形容07年空调销售的情况。但是我们同时也提到了美国次贷危机的问题,从次贷危机在07年开始影响美国市场,当时房地产市场开始萧条,我认为这个因素对08年的空调器是一个影响。到08确实全球受到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非常大,从外部需求讲,以美国市场为代表的话,下滑趋势比较严重。当然在开始阶段,5个月以前欧洲市场、中东、亚洲国家和南美市场还是不错的,但是整体市场需求增长率在下降,市场变得越来越严峻。

同时国内情况来讲,空调行业和其他出口行业一样,成本压力很大,包括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等不利因素,使我们内外交困。但空调业今年还是交易乐观一份满意的答卷,能够保持一定的增长,达到了7%。但总的来讲出口在下降,这张图可以看到今年我们下滑到7%,回落幅度比较大。这显示了最近12个月空调出口的情况,这条红线是我们出口同期增长率,大家看到这是处于下滑的态势,逐渐的下降,特别是最近几个月,6、7、8月,三个月这种速度已经非常慢了。6月和8月是同期负增长,7月基本上是增长率非常低。这样反映了空调出口市场变得更为严峻。

从大的区域分布讲,北美表现比较差,当然比较小的是负增长。像北美总量减了200万台,亚洲、欧洲、拉丁美洲、非洲还有一定的增长,像亚洲日本和韩国的出口量还是不错的,此外中东、印度、东南亚这种好的市场环境还在存在,特别是中东石油市场比较火爆,保持了上涨贡献率比较大。欧洲因为当时的人民币对欧元升值比较低,特别是有一段时间在贬值,所以对欧洲出口不错。这是前十位重点国家,表现好的是日本、印度、希腊、沙特、俄罗斯、阿根廷。不好的是像美国、西班牙这些国家。美国是受次贷危机影响,西班牙经济和中国经济也大概类似,房地产市场下滑的比较厉害,使空调出口出现下滑。

所以我们看到,最近几个月出口形势的变化,从美国次贷危机讲,是一个金融危机,逐渐扩到经济危机。目前来讲,明年需求来讲不太乐观,全球经济步入了调整期。我们认为中东、俄罗斯、印度还有一定的潜力,美国和欧洲这些市场的表现会稍微好一些。

这种情况下,产业需求的变化不是我们空调行业所能扭转的,因为这是大的环境背景问题。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关注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如何进行产业升级,我们以前通过一种数量的扩展,迅速占领全球市场。下一步怎么走,如何做好自己的布局、全球的经营战略,这对我们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们的发展可能到了一定的瓶颈,如果再上一个台阶,是每个空调行业人士要认真思考、行动的问题。汇报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徐副秘书长的讲话,接下来要了解一下国内市场的情况,大家知道每届空调会都会发布《空调行业白皮书》,那么今年会有哪些变化呢?我们有请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市场处蔡莹处长上台。

蔡莹:各位来宾、有关媒体单位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国家信息中心和中国家电协会从2004年开始每一年都对该冷冻的国内国际空调市场进行一个总结分析,每年都会出一本中国空调市场的白皮书。今年的白皮书我们已经出版完毕,这是今年2008冷冻空调市场白皮书,对整个2008冷冻中国空调市场的情况做了分析,我想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只是把其中一些观点性的东西跟大家做一个比较简单的介绍。第一大家首先关心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评价2008冷冻,因为刚才通过不同领导的谈话大家有一个感觉,2008年整体空调市场确实有一些变化,像我选择的图片一样,有一个老者,在选择空调,专门有一个服务生在服务,这反映了在某一个阶段空调市场确实有一些冷清。

我想2008冷冻对整个空调市场的感觉是建立在中国空调企业对08年市场期望值非常高的基础上。实际上我们感觉整个生产企业2008冷冻从欣喜、高兴、期待是到焦急、担心、忧虑。但中国空调市场占家电市场的半壁江山,这实际上对整个家电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我想从我们感觉来看,第一点2008冷冻中国空调国内市场的销售确实有所下滑,根据我们的数据,2008冷冻国内零售市场为2450万台,比07年相比下降了9.31%,销售额下降了2.72%。

第二点从2008冷冻度销售规模来看,整体市场保持了2450万台,这2450万台的规模实际上还是足以支撑整体行业的持续发展。经过07的考验,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市场变化应对能力,根据国家信息中心375个重点城市的市场销售结果显示,2008冷冻度内零售市场销售量排行的前5名品牌均为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达到62.18%,所以我们想,这是对整个中国空调市场发展的一个非常稳固的基础,这点希望大家看的更清楚。

第二谈一下品牌竞争,大家看一下这个图形是2008年品牌变化的情况,和2007年相比。整个市场来看,实际上淘汰了18个品牌,有竞争力的品牌来讲降到了18个,2008冷冻度占有率在0.01%-0.03%的品牌有5个。这已经是一个趋势,这是品牌趋势的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品牌集中度提高,大家可以从图上来看,品牌集中度提高延续了2007的特点。第二个是高位集中态势更加明显,前3名提高7.65个百分点,前5名提高4.28个百分点,前10名提高1.88个百分点。这个品牌集中度最大的是在前10名,这说明前三名和前五名市场规模在逐步增大。另外大家看下面的图也可以看到,我们把前二十名品牌按不同品牌段分开,大家可以看到,实际上整个品牌集中度的提高全部体现在前5名品牌集中度上,6-10名包括20名以后的品牌并没有提高,整体比例在整个品牌比例里还是下降的,这说明前5名品牌对整个市场挤压程度是提高的,这是品牌集中度。

另外是进口品牌占有率有所提速,07年的基本趋势还是得到了保证,国产品牌依然占有明显优势。进口品牌销售量和销售额增长得益于两个条件,一个是进口品牌的高端产品的比率比较高,刚才我和雷总也有所交流,他认为进口品牌高端产品比较高会产生一个结果,就是消费人群相对固定,这个消费人群是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他们在购买的时候,他有两个比较大的特点,第一品牌忠诚度非常高,对某个品牌比较感兴趣忠诚度时间会比较长。第二他的购买和收入较低的消费者去降价时段购买不一样,他基本按照自己的随时需求随时购买,购买过程只任自己认可的品牌。另外2008整个市场影响来讲,我们发现可能还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影响,进口品牌真正消费群体是基本固定的。进口品牌针对消费群体所做的产品量也是基本上有一个控制,它不像国产品牌可能突然增量。所以进口品牌实际上库存并不是很大,所以到2009冷冻开始,进口品牌从库存的角度实际上是轻装上阵参加2009年的竞争,我们预计2008冷冻整个行业库存应该在1300万台以上,进口品牌、国产品牌的竞争在库存的情况下,还有待于继续观察。品牌竞争力还有一项变频空调,海信、海尔在2008年冷冻销售量的比例还是略有上升,从整个变频空调的变化来看,有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同样有点像整体空调,就是进口品牌增长非常高,2008冷冻度进口品牌变频分别提高了。

但从进口品牌销售量、销售额占有率分别提高了11.64和21.56个百分点,其中销售额增幅超过1100%,日息品牌中的三菱电机、大金、松下销售额占有率超过10%,加上富士通、日历、三洋等品,日系品牌2008冷冻度变品空调销售量,销售量占有率分别达到了26.07%和41.11%,销售比例增速非常明显。从价格变化来看,与2007冷年相比,2008冷年整体平均价格增幅为8.07%,其中壁挂空调增长4.06%柜式空调增长13.97%,其中整体价格上升水平低于07冷年1.25个百分点。

在具体价格变动上,与07冷年相比,08冷年壁挂空调平均价格上升99元,柜式空调平均价格上升750元。这实际上整体增长是从开始一步一步出现。这是24个月的对比,最高价格差距体现的比最低价格差距比较明显,这是另外的一个特点。整个2008价格特点的最基本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2008整体市场新品比例提高,程度生产企业提高产品价格重要手段,由此所带动的高端空调比例明显上升是整体价格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

进口品牌产品平均价格明显较于国产品牌,对整体空调价格的影响不容忽视。从2008冷冻度来看,真正对产品生产零售价格起作用最大的就是企业在本陆续推出的新品,几乎每一个新品的推出过程都伴随着价格上调的过程。

下面介绍一下能效提高的问题,实际上几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第一节能减排是国策,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第二我们想能效标准提高是趋势,能效标准一定会提高,具体提高到哪个档次、哪个程度还是要相关部门决定。但是我们简单算一比帐,用数字解读一下如果能效标准提高到20%,消费者要支付多少?从目前来看,整体规模是2450万台,三级以上的定频大概是在345万台,定频产品比例当中海尔、海信等等还是占的比较高的。4-5级的不到3级的,销售量大概是1950台,按照08冷年平均价格3322元/台的话,我们预计生产企业可能要多支付10%到15%的成本,2009年如果全部变成二级的话,可见产品提升达到是64.28亿元到97.17亿元,我想成本消化途径有两个,一个是生产企业自我消化,还有一个是消费者埋单。还有1300万台库存,在2009年为了消化这些库存可能就是降价,如果在突然间把二级以上的平均价格拉上去的话,消费者可能承受有困难。所以我想大量的成本还是要由生产企业来承担,如果变频标准提高的话。

通过对2008整体的发展,和对2009经济规模的预测,一共有六点,整体零售规模增长大概是10%到16%,加上1300万库存等压力,2009冷度零售市场规模应该在2700万台到2850万台左右,增长负责是10%到16%。第一考虑了消费零售总额的增长,第二考虑了09年开始,1983年1984年生于高峰的产品,这些年轻人,从2009年开始基本到谈婚论嫁的阶段,这些新婚者对空调的需求可能会对整个国内空调市场的规模发展会有一些影响。

第二是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整个空调品牌集中度是逐步提高的,但我们想从行业发展规律来讲,品牌集中度继续提高应该是一个趋势,昨天下午参加了一个中国电子报的一个洗衣机的会,我们对洗衣机前十名品牌也做了分析。那么2008,空调国内前十名品牌集中度是82.38%,空调行业的集中度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第三点是,能效标准的提高对定频空调来讲,生产成本会有所上升,以往的定频和变频会有所变化。

在生产企业和营销渠道的合力作用下09年冷度三、四级市场销售额可能会有巨大的突破。这库存空调的销量可能会集中在一、二级市场,2009年市场空调企业还要推出很多产品,一、二级市场对库存解压的作用可能不及三、四级市场。新的能效标准在二级三级只是级别能之差,整个销售市场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最后一点是冷冻既是要求把1300万库存消化掉,同时把自己的产品提升到二、三级以上,可能是降低价格是最好的方法。

这是我们对2009冷对年的预测,上面是我对08冷冻相关的观点,其他有兴趣的可以看我的整个的报告,谢谢!

主持人:感谢蔡莹处长的讲解,我们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到2008冷冻度空调行业的发展,以及对2009冷冻空调行业的发展预测。大家知道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之年,就像每个奥运健儿都有一个梦想,想获得奖牌,我们今天在这里会对2008冷冻度表现优秀的企业以及产品进行表彰并且进行颁发奖牌,具体奖项不一一为大家念了,获得2008冷冻度品牌市场先锋奖的企业有:奥克斯、海信、长虹、海尔、科龙、美的、志高、LG。恭喜以上获奖企业。另外获得2008冷冻度空调的供应商有: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现在有请获奖品牌先锋奖的代表上台领奖,掌声有请。接下来有请颁奖的四位嘉宾,有请!

再次用掌声祝贺获奖的企业,相信在以上获奖企业以及在座每一位共同努力下,相信我们中国空调的行业会发展的更加辉煌,未来会更加灿烂!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个小小的抽奖,是带给现场媒体朋友们的。有请出进行抽奖的嘉宾是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市场处蔡莹处长,有请!第一位是郭燕春(音译)。第二位是国际商报的张月(音译),第三位是中华商务网的胡雪(音译)。

谢谢蔡处长。刚才带来了小小的幸运抽奖环节。今天论坛上半部分就结束了,下面是论坛环节,有请中国家电网主编吕盛华(音译)。

吕盛华:大家下午好,空调行业应该说是非常大的行业,也是在不断发展中的行业,需要上下游的交流非常多。我们的目的也是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大家进行一些交流,增加我们同业间的信任与沟通,增加上下游的的交流。

第一小节论坛主题关健词是能效、渠道、趋势。有请北京工业大学李红旗博士,国美、奥克斯、海信、美的。各位嘉宾请坐。

我们一共提出了三个关键,第一个关键是能效,这是今年业界包括媒体朋友非常关注的话题,我们的相关机构,在去年底就空调的能耗问题,做了一系列工作。今天我们讨论这个话题的目的是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多的是交流,希望大家坦诚、友好、积极的来交流。

首先我们看到,不管是谈到二级还是三级,肯定有提高能效的门槛,很多企业也在做积极的准备。9月初也看到美的在全国发布了变频的新品,想问一下美的空调,如何看待变频的市场,面对新的市场趋势,美的作为龙头企业是怎样应对的?

美的:首先非常高兴能够在信息中心和家电协会组织的会议上跟大家交流,这个问题,我们在9月1号我们全国开的新闻发布会过程中已经阐述了我们的观点。我们认为在国家的颁布能效变频的标准以及定频能效标准提高的背景下,本身在温度控制、静音以及舒适型方面的优势,一定会在未来有更大的成长空间。所以说美的今年发布了七大系列的新品,并且我们认为变频空调在09应该有很大的增长,也会成为我们美的空调推广的绝对中心所在。

吕盛华:我们提到变频空调不得不提到海信,应该说是我们国内比较早的大规模推广变频空调,问问崔总,变频空调目前市场的环境,包括未来发展前景如何看淡的?

海信:很高兴跟同行交流空调的趋势,作为海信空调来讲,从97年到现在11年来,海信一直致力于变频空调的推广和研发。从今年形式来看,随着国家对变频能效的提高,以及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地位和保障消费者对节能意识的提高,变频机的市场应该是非常好的上升空间。从今年数据来看,全国行业1到7月份来讲,空调总量是下滑的,但变频机是上升的,态势很好。另外行业内很多企业也开始推广变频机了,说明变频空调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节能上、舒适度上,都是先进的。起码海信在这方面和以前比有很大的提高。以前很多企业说变频不好,海信在这方面推广非常难。现在大家都来做,证明在这个平台下,我们怎么做好,采取什么措施,大家要在技术上下工夫,在推变频的大平台下,大家来比一下,看指标、能效比例、舒适度,我想这样变频空调市场的空间就会起来了。谢谢!

吕盛华:海信怎么进一步巩固以前的优势?这方面有什么举措?

海信:从占有率上讲,海信在变频空调应该说占了50%以上,但现在总量不大。我们希望把变频蛋糕做大,可以把占有率从50%降到30%。第二海信从品牌、技术开发、产品上,有非常大的优势,因为海信11年来,海信空调变频专家的推广已经深入人心。所以说在品牌沉淀上,海信有非常大的优势。第二在技术,应该讲从97年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变频机上市,到99年海信开发全自动变频空调销售一直不错。从产品系列上来讲,无论从质量、技术和型号,我们都是非常全面的,所以这三各方面领先,我们相信我们的地位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另外我们今后会为大家提供更好、更节能、更舒适、高性价比的空调。

美的:刚才吕总也提到,很多企业加大了变频研发力度,我觉得,我们美的空调而言,应该说今年加大了推广力度。从97年主流空调厂家研究变频空调以来,其实每个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都非常大。像美的空调在变频空调出口上一直有非常好的表现,包括出口到日本的变频空调,到目前为止已经接近百万级的规模,也在欧洲市场也获得了一定的销量。我想数据就不用说了,那么在今年国内这样的推广背景之下加大了推广力度,产品的储备、技术储备一直都有。

吕盛华:听到美的说我更高兴了,我想能效调整不仅仅跟企业有关系,包括科研院校也是非常关注的,我们今天也请到了北京工业大学李教授,我们请您作为业内专家谈谈能效调整能源的看法。

北京工业大学:谢谢主持人,各位下午好,实际上这个问题我觉得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消费者和企业。因为市场决定产品发展,企业决定产品能不能供应市场。今天我作为旁观者谈谈自己的看法。中国的能效标准是2004年推出第一款,刚才主持人也讲到,我们中国空调器总量占世界的70%以上。但我们巨大的生产量、巨大的全球占有率并不能掩盖这样一个事实,世界上大多数抵消空调也是我们中国制造的。从04年推出空调器的第一个能效标准以来,到今天,实际上空调器的能效没有像我们预期那样,有一个大幅度或者明显的提高。至少说,空调机的能效分布也没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大多还是4、5级的。那么在节能方面应该说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就空调机能效调整来讲,我个人看法,不管调到几级其实并不重要,即使经过各方面努力,不是按照04年已经公布的要在09年调到2级,我们经过努力放松退到3级,也就是多了几年时间而已,未来这个指标还是要提高的。

所以第一方面空调行业要有一个主动、自愿、积极的节能意识和气氛。这些年,我们空调器行业有自身的特点。现在谈提高能效,大家关注的是提高能效之后成本增加很多市场能不能接受等等,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看,如果我们行业里能够自觉主动提高能效的话,可能会有些变化。比如说刚才白皮书也分析了能效成本的变化,如果我提高到3级成本要增加60几个亿。如果我们市场上卖的高效机其实是高档机,不单纯是效率高,这样一来,整个空调价格差别很大。但是假如我只提高空调机的能效,把高效机作为空调机产品市场的基本要求,就像冰箱行业一样,基本在市场上都是高效机。如果做高效机而不做高档机,又是什么变化,我想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所以最重要的是把节能、开发节能产品,作为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其实最重要的是作为我们企业未来能够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来看,情况就会有所变化。以上是我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要重视节能技术的开发,这些年来,我们的空调机行业发展非常快。但技术方面,技术主要方面有所偏离,我们做技术工作有没有更多的一方面应对产能不断扩大。第二方面是在外围辅助技术上花了很多工夫。第三方面是因为每年必须快的更新换代,技术力量大部分都陷入了这三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是我们要提高能效没有核心技术,是一种粗放式的,必然对材料是大幅度增长。这样成本会提高很多,真正节能技术不一定依靠材料增长。第二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是提高能效,空调机企业对压缩机有相当大的依赖性,但压缩机这几年能效的提高也不是很显著的。最后一方面,因为大家都没有核心技术,就导致产品同质化。这样技术的薄弱导致了我们提高能效具有很大的困难也有很大的行业阻力。

第三方面,如果要提高能效,要利用能效标准,促进我们行业的节能工作,我觉得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加强能效标准实施,或者能效标准的监督。能效越来越高,产品差距越来越大,能效标识是企业自愿声明,国家没有认证,这样一来,有可能诚信的企业吃亏,形成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我们国家经常是违规违章的代价是很低的,虚标能效。实际上就是抓住了也不伤筋动骨。不像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果虚标能效,会罚很多钱。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能标识的监督,我自己看到的主要是这三方面。

吕盛华:这个报告白皮书也看到了,从一二级市场超过了60%或者更高,从整个空调行业来说,国内的销量很大是来自于三四级市场,我们也请一下我们国美的赵总,您对3、4级市场的拓展会有什么新的计划?

国美:今天很高兴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媒体朋友共同参与媒体讨论,刚才主持人问的3、4级市场开发,不但是空调产品,对连锁渠道来说,3、4级市场代表我们的未来,是我们共同关注的渠道开发问题。首先对3、4级市场从几个环节来说,第一首先是定位的问题,我们前期做了市场调研,我们对一些城市的家电市场的容量需求做了调研,发现在的全国超过5亿的有600多家,远远超出了现在覆盖了不到300家的覆盖率。所以未来的开发市场的空间是无限大的,这是我们基本的定位。在这个定位之下,我们对未来3、4级市场开发,从人员保障、各方面保障上也做了充分准备。第二从产品方面,我们经过这几年在三、四级市场的开拓,可能它需求的产品、品牌不见得是1、2级市场一样,我们要找到合适它的产品进行销售,而不是把1级市场的东西搬过去。

第三方面我想是服务的概念,我们往往重视一线城市,大城市的重视。而到二、三级市场对这方面有了松懈。这应该是恰恰相反的一个弊端,而对三、四级城市,我们辐射到的区域一定要按照整体所有全套的服务承诺推广,甚至实际上我们希望比大城市做的更快。包括推广的等等服务,这应该是我们这些渠道、企业进入三、四级市场之后带给消费者带来的东西。

第四我们希望跟众多合作伙伴共同开拓三、四级市场,我们希望把竞争态势和竞争状态带到三、四级市场甚至更低级的市场层次上。因为市场如果离开竞争对消费者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希望把良性竞争状态引入到每个市场当中。这样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真正给消费者带来实惠或者生活品质的提高。总体来说未来三、四级市场未来空间会很大,我们会和所有供应商共同开拓未来广阔的市场,共同为这个市场的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效益。

吕盛华:下面有请奥克斯的领导跟我们共同探讨一下厂商关系的问题?

奥克斯:我跟大家探讨一下厂商关系这个大课题,奥克斯这几年发展比较快速,离不开课题的研究,如何打造一个好的厂商关系,我觉得主要六个字,第一是诚信,第二和谐,第三共赢。我们这几年主要围绕这六个词,第一诚信这块,我们整个空调集团都是从上到下都是围绕诚信做文章。不管对供应商还是消费者,我们说到的一定要做到。第二个是和谐,现在我们整个社会都在讲和谐,以前我们厂商关系有矛盾,不是说我们现在没有矛盾了,也有矛盾的存在。但这个矛盾的存在其实很简单,大家都是为了各自的企业发展利益,大家如果换位思考一下,你有你的企业,我有我的企业,这是无可厚非的。大家换位思考一下,你站在我的立场上思考一下,这个就会相对容易一些,也会和谐一些。才推动我们整个产业的发展。

第三个是共赢,供应表现在消费者和厂家和商家,消费者买我们的产品,才可以带来利益和价值。那么我们工厂与商家也是一样,如果单方面盈利的话长久不了。只有双方合作都给大家带来好处、带来价值,这样的合作才回肠九。我们奥克斯在这块做的比较好。谢谢!

吕盛华:接下来,我们想增加一下互动性,两个问题给我们的媒体朋友。

提问:我是中国消费者报的记者,我问两个问题,一个是变频空调今年加大了推广,市场推广有哪些据测?另外问一下明年空调的流行趋势会有哪些?

美的:如果谈到推广这样的举措,我想所有媒体的宣传包括新闻宣传都只是辅助,最关键的是占领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我想跟消费者进行沟通最重要的载体还是产品,就是我们推出的产品是不是能让消费者得到更好的选择机会,对你的产品信心以及对你产品能不能找到自己适合的型号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说,如果刚才我提到美的加大对变频空调的推广的话,最重要的应该是产品。就是我们这次是推出了七个新的系列,5个挂机系列和2个柜式系列。这个系列涵盖了能效标准范围,这从能效标准是覆盖了从普通的普及性产品到豪华型产品,既是外观来看也覆盖了从素色的塑料面板到玻璃面板的产品,这就是一个最好的推广方式。

其他我们要清楚电视台、报纸、广播、户外、终端推广,但那都是辅助性的。所以推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应该说是我们厂家对消费者推广的最好的举措。

吕盛华:应该说2009年的空调的流行趋势?这个问题哪个嘉宾回答一下?

国美:从我们这个角度作为渠道来说,我们接触的消费者,从我们这个角度来看的话,09年空调的趋势,不外乎从我们整体的消费需求来看,在跟国家的整体号召和舆论的导向之下,节能是一个重要的选择,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中国目前消费环境和消费需求的情况下,外观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第三个方面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就是价格,第四个是健康,这四个是我们重要的选择,我们前一段时间做调研,我们列的调研大概是8-10项调研,这是消费者对这四个方面最明显的选择。

吕盛华:有请第二个论坛的嘉宾,海尔、志高、科龙、长虹,有请四家企业的领导上台。

我想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是离不开宏观的环境,07年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的措施,对空调行业也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应该往前看,09大的空调环境有哪些新的变化?

陈刚:我理解是这样的,国家宏观政策对一个行业的影响,特别是对空调行业的影响,我想概括起来是这样,国家宏观政策主要支持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节能减排,第二是扩大内需,第三巩固出口。另外支持这三方面的内容,我觉得有四套解决方案。

第一是关于节能减排,对于制造商制造业来说,减排没有什么事情可做,节能是关键。所以对于节能,一个是能效标准的升级,这之间事虽然急了点,行业大部分企业还没有来得及准备,但是这件事情的推行是势在必行的。所以我们期望着,缓冲时间长一点,期待缓冲面宽一点,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积极应对。因为与其寻求照顾还不如积极面对。刚刚各个企业都讲了,为了应对这个政策的推出,大家都有各家的高招,也就是说做好了这方面的充分准备。这是行业进步的标志。第二方面,关于节能减排是国家针对于高节能空调,财政补贴的政策。国家发改委已经拿出一套草案,另外征求了一些企业和商家的意见。虽然这件事不是很明确,但是这个意图是很明确的,就是通过国家财政补贴引导消费升级,推动行业在节能减排这方面有所支持。我觉得这是对我们行业来说是一个利好。第二方面的举措就是扩大内需,这件事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另外家电行业扩大内需方面,我们国家也是想尽了办法,去年年底结合今年上半年的家电下乡,就是扩大内需很明朗的举措。在三个农业大省三大类产品试点,效果不错。从业绩上来看,山东排老大,其次是河南,差一点的是四川。今年国家政策推动家电下乡还要扩容,扩容扩到什么程度呢?首当其冲的是洗衣机,问题不大。后面是空调器了,关键是说给家电行业一个启示,就是启动三、四级市场,特别是推进农村市场。

另外从大的情况看,蔡处长也讲了,1300多万台库存,我觉得这个库存大概占了内销的1/3,不得了,因为各个企业都看好奥运的商机,加大了投入,加大市场投放,结果事与愿违,今年来了一个凉夏。奥运商机并没有给我们带来预想的效果,因此挤压库存就显得比去年更为厉害。其实挤压库存对我们行业已经不算什么,今年卖不出去明年再卖啊,可是事情又不顺,明年又赶上能效升级。但1千多台库存毕竟是烫手的山芋,我觉得有一大部分可能要向农村市场放水了,这也是一个不得以的趋势。

第三方面是巩固出口,我们国家占了市场份额的70%,在国内是40%,如果这个市场丢了,那没有办法向乡村父老交代了。但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主要是国际由金融危机演变成的经济危机,预计09年全球经济继续走软,人民币升值和专业壁垒等等作用下,空调出口受到阻力比往年大的多。但多数企业还是积极的发挥住段能动性,设法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也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但是对明年出口看法,我觉得应该是谨慎乐观。

第四个方面的解决方案就是有一个利好,就是上游原材料价格开始下调,从今年三季度看,以宝钢为代表的企业提出,钢板下调每吨300元等等,虽然有一部分产品还是上调价格,但是对空调所用的材料大部分是降价的。这对降低生产成本对我们制造商来说也是一个利好。所以刚才您给我布置的作业,我觉得从这四各方面解释,我觉得明年是很关键一年,也希望我们这些制造商企业都要有这方面的准备。

吕盛华:谢谢,您做了一个很全面的分析。我们也看到很多企业也是顺势而为,在产品的策略方面,我想请问海尔的李总,海尔在这方面应对这种节能减排、能耗调整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海尔: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有交流的机会,作为海尔,我们从消费者需求出发,首先进入大量市场调研,调研现实盛典是消费者目前对空调的首要需求。所以从去年开始,10月份我们推出一款节能省电技术的空调,节能高达59%左右,这是去年开始的。在09能效要开始切换的时候,我们有十大系列将近120款的产品应用了这项技术,在包括定频、变频所有120款空调都能达到能效比在二级左右,我们做这方面的目的是首先一方面是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优秀的产品,另外也是进一步响应了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海尔作为国内一线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一定要作出表率的作用,通过省电空调推动行业在省电方面的发展,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优秀的产品,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实惠,谢谢。

吕盛华:谢谢海尔,也谢谢李总的发言。我想省电空调和高能效空调的推出都离不开技术,应该说在2000年左右,空调品牌大概有4、5百家。现在我们看经过这些年的竞争,我们的品牌有竞争力的不到20家,是不是行业技术门槛提高了,这个问题想问张院。

张亚晨:这个题目是老话题了,从几百家品牌发展到20几家,是市场和消费理智的回归,这种回归是不是都是技术门槛的提高呢?我觉得也不尽然,技术是很大的因素,比如说没有面积更广的营销渠道都可能使它做不起来。另外小品牌选择的盈利模式和大品牌本来就不是一样的。所以在能效标识的要求下,在成本的压力下,在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的需求的提高的情况下,他做不下去也可能是理所当然的。谈到这个技术门槛,我不敢说现在的品牌企业没有在高效压机,新的制冷系统方面有所投入,但我怀疑是不是在这方面投入的力度不够,或者选择方向不是特别准确,我很同意刚才李教授对行业目前研发状况的判断和描述,就是把很多力量集中到每年出几十个甚至上百的型号上,出这些新型号上,又把很多精力重复应用到如何改变外观,外围功能和外围技术应用如何巧妙或者叠加一些功能。而在核心技术方面就显得有点薄弱。在前段时间讨论新能效标准我也了解到,比如应对新的能效标准的解决方案之一就是变频空调,那么变频空调的变频器的核心技术,据了解也都是掌握在外资手里。我们国内其实也可能也有,但是研发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可能还不够。另外高效压机,这方面的核心技术可能,即使我们有很多压机厂,外部是外资品牌或者是外资控制的技术。

从这个角度讲,技术门槛可能将来既是是现在留下的品牌,可能也会成为将来继续发展的一个新的门槛。我不知道大家了解不了解,其实国内也有一些方案、技术或者是技术的萌芽在飘荡着,我不知道大家听说没有有一种叫流动技术的。虽然在实验室还是处于实验室阶段,或者不是特别成熟,但至少提出了一种方案,这种方案从理论分析从效率、成本、应用冷门的广性、高效性都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没有把它搬到产业化阶段来。

吕盛华:虽然空调产业是一个相对技术比较成熟的产业,但技术还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我们知道长虹是我们国内唯一一个具有军工色彩的。我想请问一下,军工背景给长虹带来那些推动?长虹:感谢给我这个机会,刚才吕主编提出了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实际上长虹是一个老牌的军工企业,长虹所有民用产品实际上跟长虹的军品的生产和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可以说,昨天发射的神州七号飞船也用了比较多的长虹的产品和技术。具体说,简单跟大家沟通一下,长虹空调在军工方面应该是三个方面的关系。第一在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作为军品的生产和管理,当它的要求和标准和民品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长虹在50年军品生产积累的质量管理的方法、手段对民用产品的生产和质量保证同样是有效的。这块长虹不管是空调、彩电、冰箱都在用这些有效的方法控制产品质量,这十几、二十年都是非常稳定,在行业处于比较高的状态。

第二点就是可靠性,家用电器,当然现在逐渐变成了一种日常用品,前几年还是属于高档、耐用消费品,这两年这种提法少了。就是消费者买了产品之后至少要用四、五年,多的用七、八年的都有。出于对消费者负责的理念,对质量问题的解决,光靠售后服务解决不是长久之道。长虹在军工的关系应该是我们是具体用到了军工的一些技术,比如三防技术,我们在空调上用到防锈、防腐和防干燥。在防锈方面,长虹生产了10年的空调,但每年都在做调查,可以负责的说,长虹控制每有一台生锈的室外机,说明长虹在这方面用了军工技术,效果非常好。

第二长虹在集团公司下有一个可靠性技术研究所,从事军品、民品的可靠性研究。第三就是基础和核心技术,刚才李教授和各位领导都谈到,现在我们企业迫于市场压力,很多资源投入在一些解决眼前问题。长虹这些问题也是很现实的,我们在基础研究方面我们也在做相应的工作。其中有空气动力技术,这个项目小组里也有一个院士在做工作,这个项目我们已经做了两年,现在取得了初步结果。他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空调能效,真正从制冷系统这个角度来提高空调的能效,因为空调作用热交换设备,主要是靠空气流动,所以空气动力对热量交换是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把它之间的关系和因素之间的特性找到之后,用于产品的研究,对能效提高以及噪音的降低都带来好的效果。

第二在这个技术真正取得突破并应用以后,空调器是可以以比较有限的成本代价取得比较好的能效效果。因为如果能效的提升简单都是以成本作为代价的话,实际上可能电是节省了,但材料是增加了。如果再把长虹的变频技术结合起来,我们相信对空调的能效以及真正的节能减排都会带非常好的效果。那么在09年的产品,空气动力技术会全面得到应用。

吕盛华: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发展的动力会更强,从另一方面,技术的提升肯定会推动能效的提升。我们对即将要面临能效标准的门槛提升,提到二级或三级。应该说很多企业都采取相应的措施,科龙在高能效里做了很多工作,我想问一下科龙在面对能效的升级做了哪些准备?

科龙:非常高兴参加这个论坛,刚才吕总问了两个问题,科龙从两方面来看,第一从技术储备,应该说从04年颁布节能标准,科龙推出符合标准的第一台空调是在02年。应该说到后面06年,推出了第五代,我们的能效比也在逐渐提升,最高也提升到7点多,也是用的变频压缩机技术。科龙这几年也积累了比较深厚的高效技术储备。另外是我们的产品,从02年到现在,基本上有上百个型号,我们作为高能效的最早的倡导者,我们非常支持和赞同国家的标准。那么在06年发改委质检总局发布的空调前五类型号当中,当时有70多款办理,科龙占了30多款。产品技术包括产品的型号储备,应该来讲科龙完全有能力、实力应对。

另外在09年会更加加大推广,从产品线上更加丰富,另外刚才大家提到变频发展的趋势,这个应该讲这次09年实施新的能效标准升级,我想对科龙来讲是一次好的发展机遇。我们也想在这个发展机遇当中,能够取得更好的业绩。谢谢大家!

吕盛华:谢谢,我们很多企业都做了非常好的准备,应对国家能源控制和能源升级。把问题回到渠道方面来,在08年我们看到志高空调在空调建设方面下了很多工夫,也把提高终端竞争力作为核心工作,这方面我想问一下汪总,取得了哪些进展?

志高:感谢主办方提供这个机会,让我们在这里交流探讨。志高空调是专业生产的企业,也是非常注重在渠道方面来提升专业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这个渠道首先是确定了一个双轨式的大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在一、二级城市加强了各大连锁的合作,来提升我们的单店销量。同时在三、四级市场加大了投入。再有推进核心门店的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整个单店销售商,志高空调的进步是比较大的,同时提高了销售量的提升。

吕盛华:下面我还是把一些问题交给我们的媒体朋友。

提问:刚才在第一个论坛里听到国美的赵总回答09年的四个趋势里提到了价格,我想问一下09冷冻年的空调销售会不会还打价格战?

科龙:从02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尤其到了五一前后,这种特价机非常多。但从08年开始,这个价格又重新回升理性。随着空调本身的技术的提升,我认为爆发价格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做空调行业的,我今天报一个内幕,做空调行业的,在大环境下,基本属于勉强维持的状态,作为厂家来讲也没有更多的势力来参与价格战了,所以价格会逐渐回归到理性。

第一位嘉宾:家电行业价格战年年都有,问价格战打不打,就是大家分析的情况,肯定是今年情况大家都在注视市场的动向,其实价格战已经在悄悄拉开了,这个价格战给消费者带来了空前的利好。这时候买空调应该是该出手了。老百姓很会算帐,要么买省电的,要么买省钱的。我希望我们将来的空调性价比和能效比一样好,让老百姓买的既省电又省钱。

吕盛华:谢谢,这既代表了我们企业的利益,也代表了我们消费者的利益。我们还有一个问题。

提问:你好,我是中国企业波的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做变频,变频压缩机的供应和竞争可能会是一个瓶颈。现在大家都比较关注变频压缩机的节能这块,据我了解,现在在日本很多企业,他们都在全面启动全铝合金压缩机,我不知道我们中国的企业怎么应对?包括材料替代这块有没有考虑?

李红旗:首先压缩机本身不存在这个问题的,所谓全铝合金压缩机我相信在日本也是在尝试中,进几年绝对不可能推出这种产品大规模使用的。

吕盛华:谢谢李博士,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论坛互动也告一段落,后面大家负责还有问题可以跟台上嘉宾交流,我们也再次感谢台上六位嘉宾,谢谢!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进行抽奖环节,有请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副主任初燎原先生,进行抽奖。先抽出三个三等奖。

三等奖第一位是杨娜女士。第二位是中国工商时报的沈丽女士。第三位是来自日讯家电的袁见副总编。二等奖的是来自中国财经报的孙善晨(音译)。第二位万维家电网的何秒(音译)先生。

一等奖的朋友是一位主编,是一个专刊主编,是产经新闻的专刊主编,中国信贷企业报产经新闻专刊贾书哲(音译)主编。

空调行业没有天花板 篇6

企业也一样,都希望自己利益最大化。最早搞技术的可以一统天下,决定谁的材料合格,你要不给好处,质量再好也不合格。生产系统也一样存在类似的问题。方方面面都有问题。你要建立一整套制度,以前能捞到的人就会受到制约。所以,外界都说董明珠是恶人。

一个国家的强大一定要靠实体经济,没有实体经济肯定不行,小米不是遭遇华为和中兴的专利起诉吗?如果我们都用“偷”这个概念,你眼前赚了多少钱又怎么样?你问小米给国家缴了多少税收?我觉得好企业第一个考量的指标,就是给国家纳了多少税。有些东西,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视角,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小米就是做手机的,我说他们做手机,敢保证三年免费服务吗?我就觉得,如果我做空调,我六年免费,做手机我也六年免费服务,你敢吗?

我相信,格力一定能走得很好,格力在全球空调行业,连续9年销量第一。到了今天,格力还在打地基。只有一个好的地基,才能承载100层楼、1000层楼。我不知道他(雷军)有没有信心。这些东西没有必要去计较,沉浸在这个赌局中,也太没有格局了。

我一向认为,行业不可能倒闭,企业有可能倒闭,如果你不创新,你一定会被市场淘汰。如果你是一个不锻炼的人,别人怎么帮你打针,怎么给你吃药,你也很难抵抗或者逃脱死亡的命运。作为企业一定要有创新能力,你就有竞争力。生死是一个自然规律,如果想让自己不死,要加强自身体能建设。

一个企业只要有活力,只要坚持诚信共赢的文化,2000亿、3000亿,甚至1万亿都是有可能的。

很多人在进行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对比。觉得这个行业利润太少,就跑到那个行业赚钱,所以要多元化。而格力的多元化,是因为技术的升级延伸,带来了多元化的机会,这是不同的概念。有的人说多元化肯定是死的,有人说专业化肯定不行,我觉得还是企业的文化,决定了企业的生存,而不是多元化、专业化决定企业的生存。

格力永远不会放弃空调主业。

这个行业是没有天花板的行业,唯一的天花板就是两件事。第一,可能你带着一种阻力的情绪做企业;第二个,你永远依赖于别人的技术,这种企业才有天花板。没有创新的企业,才会面临倒闭。一个行业生生死死是正常的,不要认为某个企业垮掉了,就说这个行业不行。

我几次出国过境的时候,竟然有人能认出我来。如果格力不存在,也就不存在我董明珠的意义。我在格力是从销售员做起,也有很多记者问我,你当时有没有想过以后当老总?我说没有。如果当时我就有一种野心,或者我的目标锁定在当老总,我可能就会左右逢源,察言观色,要拍领导马屁,我不会走到今天。

最初,我认定这一辈子就是好好卖空调。1992年,我们的老总就讲董明珠,你能不能回来当部长?我说我不去。当时我觉得销售员太重要了,当部长有什么?就是分配分配计划,能有什么事?第二个当业务员是拿提成的,我当业务员一年拿几十万、上百万,我干吗要回去?无论公私考虑我都不回去,我当时在公司业务员中是最优秀的。

1994年正好公司业务员集体叛逃,在企业发生危难的时候,需要我的时候,我觉得这是责任。第二个,你说钱这个东西,如果企业垮掉、没有了,你还能干销售吗?所以我同意回去当部长。1994年当业务员拿一百多万年薪,回去当部长才拿十几万,个人损失很大,是我觉得很自豪。

后来当了老总,公司因为产品零部件的质量问题导致批量的停线、员工的罢工等,同时暴露了我们干部队伍的建设存在问题,这个时间你的挑战对象又发生变化,所以你总是有新的挑战。

总有新的挑战,总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有一天全世界70亿人都能用格力空调。我在格力25年,没有休过年假。我们每天做得再好,也会有新问题发生,你必须为了事业去牺牲你自己。有时候,回头看看自己,也觉得好笑。但我想得到的是百年企业。

国内空调行业集中度分析 篇7

中国的空调生产开始于1978年, 当年仅生产了223台。经过三十年的发展, 到2008年达到内销2885万台。到2009冷冻年度国内零售整体市场规模为2320万台, 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46%, 销售额下降12.78%。其中主要品牌有海尔、格力、美的、海信、格兰仕、TCL、长虹和春兰等。

我国空调行业已由爆炸式增长进入缓慢推进期。在新的市场形式下, 空调行业的竞争格局与竞争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 整个行业由最初的价格竞争等低端竞争方式走向了全方位的良性竞争道路。原因主要表现为三点:首先, 行业领军品牌对市场的主导、规范作用进一步提高。其次, 在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和重点企业的共同努力下, 一系列行业法规标准得以陆续推出和实施, 空调行业从技术、质量、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已走上标准化之路。再次, 随着我国在国际市场中地位的不断提升, 国内企业加大了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 将市场竞争焦点转向国外, 国内市场的竞争相对缓和。

二、市场结构的集中度分析

1. 行业集中度变化趋势分析。

2000年我国空调品牌大约在400家, 而2003年却下降到140家左右。到2004空调冷冻年度结束时, 市场只剩下96个品牌。到了2007年, 只有52个品牌在市场上活跃。与2008冷冻年留下34个品牌相比, 2009冷冻年的整体品牌数又少了5个, 仅留下29个品牌。短短10年时间, 市场淘汰了近95%的品牌。在存活下的29个空调品牌中, 具备一定竞争能力 (零售量或零售额占有率高于1%) 的品牌由2008冷冻年的19个减少到14个;销售量占有比例低于1%的品牌共有15个;销售量占有率低于0.01%的品牌有2个。

2. 对2009年市场集中度的各项指标的具体分析。

(1) 行业集中度

0 9年空调行业的前9名为:美的 (2 4.9%) 、海信 (22.7%) 、格力 (12.5%) 、海尔 (12.4%) 、大金 (8.1%) 、三菱电机 (5.4%) 、松下 (4.8%) 、奥克斯 (2.6%) 、日立 (1.6%) , 而其他近20个品牌总共的市场占有率仅为5%。计算可得:

可见CR1=72.5%在50%与75%之间, 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 空调行业属于寡占Ⅲ型市场, 而CR1=93.4%>85%, 又属于寡占Ⅱ型市场;根据植草益的市场结构分类, CR1=93.4%>70%, 属于寡占型中的极高寡占型。因此, 空调行业市场高度集中。

(2)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我们知道在通常情况下, 通过行业集中度这一指标并不能充分反映其他企业的规模分布。所以计算一下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其他近20个品牌总共的市场占有率仅为5%, 所以将其看作一个企业) :

则HHI值为1597, HHI=1597在1000和1400之间, 以其为基准, 空调行业市场属于低寡占Ⅰ型, 市场集中度比较高但没有行业集中度两个指标所反映的高。为了更准确的看空调行业的市场集中度, 接下来计算熵指数 (其他近20个品牌总共的市场占有率仅为5%, 所以将其看作一个企业) :

由以上指标可知, 行业前三家品牌的市场份额超过50%, 而且, 前9个龙头企业基本上占领了整个市场 (95%) , 依照市场集中度可知, 空调行业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但空调行业前2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差距不是很大, 且美的、海信、格力、海尔、几家的竞争很激烈, 前三名在不断交替变化。因此, 空调行业是一个没有巨头的行业基本上属于寡头垄断市场。

三、结论

1. 市场结构重新洗牌, 行业集中度高。

空调行业的市场结构也是在近几年由于美的和格力的崛起才被重新洗牌的。2003年, 中怡康的调查数据显示海尔空调市场占有率为23%, 名列第一, 比第二、三名总和高出3个百分点。从2004年开始, 这种格局逐渐被美的和格力的上升打破。到了2005年以后, 国内空调行业呈现高度集中的状态, 活跃品牌仅剩不足30余家。行业前三家品牌的市场份额超过50%, 海尔、格力、美的三足鼎立。到了2008年, 海尔空调业务收入下滑7%, 表现明显弱于同行业的格力 (增长9%) 和美的 (增长23%) 。

2. 本土企业市场份额大, 外资企业很难做强做大。

从前九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可以知道, 国产变频市场占有率超过75%, 三倍于外资品牌。因此, 我们可以得到空调行业除了市场集中度很高外, 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外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很小。究其原因有三:一是美的的崛起, 美的已经在中国市场树立的行业标杆让外资企业看到了中国本土企业的高姿态;二是政府的扶植, 中国政府近日来对本土变频产品的优惠政策, 从侧面给与了中国市场“龙”之品牌大力支持;三是本土企业对国人的研究更具体, 研发的产品更具针对性;四是, 企业间的良性竞争加速了企业对各方面的升级。

摘要:我国的空调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逐步进入发展的稳定期。在此对我国的空调行业集中度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到空调行业集中度提高加上差异化的显著, 让该行业的竞争更加有序, 我国空调行业正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空调行业,行业集中度,市场结构

参考文献

[1]付般若:《空调行业走向良性竞争》《中国信息报》2007.09

[2]《2009年中国中央空调市场总结报告特别说明》《机电信息》2010, (04)

空调行业 篇8

曾记否, 国内家用空调行业有过近百个品牌同台“唱戏”, 有的品牌曾有过立于世界之林的豪言;有的品牌在市场上还有过华丽的表现;有的品牌制定过的市场操作规范现在的品牌还在使用。但是经过市场大浪淘沙式的洗礼, 目前还能够继续活跃的家用空调品牌仅存20余家。虽说行业的集中是历史的必然, 但曾经的辉煌还是留给业内无限的惋惜。

随着2010年国内制冷空调市场出现新一轮高峰过后, 特别是出现大金、约克、开利、美的、格力又进一步扩张产能时, 有专家预言2011年国内市场将遭遇新一轮的洗牌, 市场竞争将会更为惨烈。国内现存品牌能否顶得住新的竞争冲击, 在洗牌过程中依然能够健康生存, 非常值得我们深刻思考与探讨。

因此, 笔者综合一些历史资料, 把已经被市场淘汰的典型品牌进行回顾, 再将他们倒下的主要缘由略加分析, 供业内参考。或许能从历史这面镜子中找到避祸的答案, 坚定信心、寻找对策、积极进取, 在行业发展中争取做一棵常青树。

一、决断失误自毁长城消失型

【案例】———澳柯玛空调毁于错误决策

澳柯玛空调在行业内始终被认为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企业。当行业里许多企业在非理性的进行规模竞赛、价格比拼的时候, 澳柯玛空调依然按照自己既定的方针踏踏实实地进行着市场运作, 极少参与不着边际的市场炒作。按理照此发展, 澳柯玛空调应该是可以健康地发展下去, 虽说在行业不能成为前几名, 但是衣食无忧应该不是问题。

就在澳柯玛空调召开营销战略高层论坛后准备寻找机会在国内市场发力的时候, 一些意想不到的变故给澳柯玛空调蒙上了一层阴影。从2003年开始, 澳柯玛集团就开始从澳柯玛空调抽离资金, 多则上千万元, 少则几十万元。澳柯玛集团以调拨、借用、上缴等名义先后将澳柯玛空调的2亿多元人民币占用, 造成了澳柯玛空调在经营中资金捉襟见肘, 有时经营都难以为继。

从财务状况看, 澳柯玛空调的注册资本在1.5亿元人民币。对于澳柯玛空调来说, 合理利用行业的一些潜规则, 这些资金保证经营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在短短的几年间, 澳柯玛集团竟然动用2亿多元人民币, 等于把澳柯玛空调所有的资金, 包括经营中积累的资金全部拿走, 这是在让澳柯玛空调做无米之炊。况且, 空调行业这几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尤其是行业的潜规则有所变化, 利用优惠的销售政策吸取经销商的资金和占用上游企业资金已经很难, 缺少资金支持, 各种矛盾就逐渐暴露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 澳柯玛空调管理层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资金不足的影响, 把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业务继续维持下去。初期, 抽离资金的影响还不算大, 澳柯玛空调还可以通过在经营中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 化解资金的压力;随后, 澳柯玛空调还疏通与银行的关系, 通过融资来缓解资金的困难;最后, 随着抽离资金的数额增多, 压力也越来越大, 澳柯玛空调不得已在经营方式上也进行了改变, 把原来的28个分公司缩减为16个, 其目的仍是为了减轻资金压力, 尽量减少资金短缺造成的负面影响。

澳柯玛集团为什么一定要从下属子公司———澳柯玛空调抽取资金呢?一方面集团本身资金非常紧张, 且自身的融资能力有限, 其他业务板块根本融不到资金, 只有空调这块的运作较正常, 可以融到一定的资金;另一方面当时的集团老板鲁群生不但缺乏战略眼光, 而且“耳根子相当软”。当集团资金紧张的时候, 他偏听偏信盲目的将澳柯玛空调当成了提款机, 其实际效果就是杀鸡取卵。

当时, 鲁群生做了2件直接导致了澳柯玛空调迅速解体的事情。一是2005年8月, 澳柯玛集团最终把下属子公司的财务全部收回统一管理。至此, 澳柯玛空调已经没有了自主的财务权, 空调的生产经营已经不能由自己掌握命运。二是对澳柯玛空调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这次领导班子的调整彻底让澳柯玛空调丧失了维持局面的能力, 致使公司以及分公司的业务骨干人员的流失。

澳柯玛空调的领导班子调整后, 没有任何重新振作的迹象。一方面新任总经理是集团派来的, 并不熟悉澳柯玛空调的具体情况, 难以承担起重振企业雄风的能力;另一方面集团在领导班子调整后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金问题, 缺乏资金的澳柯玛空调只能是望市兴叹。新任领导班子只能起到维持的作用, 应付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催款, 处理公司的善后事宜。

【启示】缺乏战略眼光是导致澳柯玛空调悄然出局的根本原因。澳柯玛集团是一个多元化的企业, 在澳柯玛旗下有冰柜、空调、电动车、海洋生物制药、锂

二、体制束缚改制不成没落型

【案例】———古桥空调消声僵化体制

“横跨冬夏、直抵春秋”这个经典广告曾代表了北京古桥空调最辉煌的时期。然而这家国内仅存的纯正“国有”空调企业、当年的“中国名牌”从2001年起就难以为继, 重组之路也是一波三折。

电池、国际电工、小家电等众多企业产业。在众多产业中销售过亿元的产业仅有冰柜、冰箱产品和空调器产品, 当澳柯玛出现资金危机时, 空调这样一个支撑整个产业并能够以此为平台融到资的产品, 却成为收缩战线的对象, 而一些年销售额仅为几百万元的小项目却被保留下来。这样的调整被了解澳柯玛的人称之为“本末倒置”或者是“留下了芝麻, 丢掉了西瓜”。

集团抽离资金是导致澳柯玛空调解体的最直接的原因。空调在澳柯玛的众多产业中是最为活跃的产业也是最能带来现金流的产业。因此集团出现资金短缺时, 首先想到的便是从空调筹集现金。空调是一个适宜大资金运作的产业, 在集团没有抽离资金的时候, 澳柯玛空调运作的应该是比较健康的, 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中游, 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可是在集团不断的抽离资金后, 空调的经营开始举步维艰, 无米之炊最终不可能长久下去, 无可奈何的淡出人们视线那是必然的结果。

对于今天还在运作空调的企业来说, 还有类似澳柯玛空调那样处于集团控制背景的。因此, 我们有必要善意的提醒, 对空调这样一个十分依赖资金产业, 对于控股方千万不要把它当成提款机器, 否则一旦造成资金的紧缺, 很可能还会步澳柯玛空调的后尘。

不为人们关注的是, 古桥空调是当时国内空调业仅存的惟一一家拥有纯正“国有企业血统”的空调企业。它的股权结构仍是100%的国有股, 是国家最早指定生产空调的企业,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极盛时代, 年产空调逾30万台, 产品拥有5大系列、60多个品种和规格, 市场占有率在国内曾一度处于领先地位。一直到2000年前后, 在北京市民所使用的空调中, 古桥空调的保有量仍居第一位。

业内甚至一度乐观地提出, 希望这支正宗国有“血统”空调劲旅能够在民营企业、外国品牌的包围中杀出一条别具一格的道路。但在市场化竞争中体制的软肋逐渐显现出来, 2001年前后国内空调业进入到竞争白热化的境地。一方面诸多品牌开始扩大规模, 以规模作为洗牌的杀手锏, 空调产量增加速度远远大于市场容量增加速度。另一方面价格战也演绎到如火如荼的地步, 古桥僵化的体制根本无法面对市场瞬息万变的价格, 眼睁睁地看着市场被竞争对手掠走。

古桥的国企体制终于在残酷的空调大战中败下阵来。缺乏准备的古桥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2001冷冻年度生产了22万台空调, 却只卖出了12万台, 积压高达10万台。在随后而来的更加残酷的2002冷年, 古桥空调的危机开始加剧。尽管工厂已经停止了生产, 但仍耗资近千万元以维持日常消耗, 同时还背负着1 170余万元的债务。走向没落已经成为必然。

由于已经濒临绝境, 古桥也曾想过破产, 用设备来抵偿债务, 厂房卖掉的资金用来分流员工。但这个计划却遭到了上级领导以及社会各届人士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 几代北京人创造的本土知名品牌不能毁在这一代人手里。古桥曾经多次想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 通过与拥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合作、低国有股比例、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但就这样的机会, 古桥也未能抓住。正是这种全民所有, 又全民都不管的现状, 使古桥在无声无息中“寿终正寝”。

【启示】我国的空调产业是诞生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转型时期, 在行业起步阶段进入的国企不在少数, 但大部分国企缘于体制的约束, 最终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折戟沉沙。北京古桥空调被淘汰出局, 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体制是最根本的因素。在一个完全市场化竞争的格局中, 僵化的体制是最为致命的。古桥的销声匿迹就是最好的例证。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 行业的龙头老大———格力也有国企的血脉, 其母公司就是典型的国企。但是, 2个同为国企出身企业相比较, 还是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一是格力很早就进行了股份制改造, 转型的成功使得格力完全能够适应市场化竞争。而古桥却一直背负着国企的使命, 转型迟迟没有真正的展开, 因而僵化的机制始终依附在古桥身上;二是格力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 当地的市场化氛围十分浓厚。而古桥地处我国的政治中心, 权力斗争远比市场竞争更为明显;三是格力所处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空调的产业链配置比较完善, 各种配件的获取非常容易。而北京不仅原材料采购不方便, 且成本也要高于沿海区域。同时还有较高的人力资源成本。这一系列弱势方面的集中, 使得古桥失去了竞争的活力, 被淘汰出局是必然的结果。

三、招摇撞骗骗局败露出局型

【案例】———飞歌空调命断骗局败露

在今天提起飞歌空调, 或许广大消费者都很陌生, 然而在10年前, 飞歌空调这个品牌却是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时至今日, 说到飞歌空调, 业内的广大空调经销商、供货商仍是“咬牙切齿、余恨难消”。当年的巨骗郑维奇诈骗卷走的10个亿在今天仍然让无数个供应商和经销商蒙受伤害。

一个看似蒸蒸日上的外资企业怎么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垮台?原来在歌舞升平的表象下, 飞歌空调却早已债台高筑。揭开这外表美妙的纱幔, 里面真实的现象使人触目惊心。随着后来事实真相的逐步揭开, 不仅展现出郑维奇实施诈骗案的整个过程, 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浮出水面, 她就是郑维奇的三奶高洋。

这两人狼狈为奸, 在国内法制环境还不完善的情况下, 利用合肥当地急于招商引资的迫切心情, 使得招摇撞骗能够一步步得逞。当时, 为了解决一些法律和政策限制的问题, 针对相关重要领导, 郑维奇是一振千金, 高洋则不失时机的献上自己的肉体。通过这种手段, 2人迅速拉拢到两地一批政府官员和大量公、检、法人员为其充当保护伞。这样, 1996年5月, 飞歌空调在合肥正式成立。

虽然郑维奇与高洋把摊子铺的很大, 但决不是为了真正的去做空调, 而是利用飞歌空调这个平台去招摇撞骗。飞歌东窗事发后, 合肥飞歌的债权银行分析高洋任财务总监期间的财务报表后指出, 飞歌的盈利水分极大, 它建立在大量折旧和待摊费用没有剔除的基础之上。据法院的不完全统计, 自1996年至2000年, 经高洋本人转移的资金就高达1个多亿!这是合肥飞歌占用债权人的近10亿元去向不明巨资的重要一部分。

2001年郑维奇因骗子行径被有关部门看穿, 在山东被拘捕。事发后, 作为三奶的高洋积极四处游走。平时受过郑维奇贿赂以及和高洋发生过关系的政府官员们也积极为郑维奇四处说情。据知情人士透露, 为了营救郑维奇出狱, 高洋主动献色, 并募集到1 000多万元的资金, 用于疏通关系。在金钱和美色的进攻下, 在有关高层领导的说情下, 政法部门有关领导抵制不住诱惑和上级压力, 郑维奇顺利出狱并迅速逃离大陆蜷缩在香港。

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 骗子们自以为在国内市场还有行骗的空间。2004年2月21日, 在沉寂了3年有余的飞歌空调厂区再次彩旗飘扬、热闹非凡。高洋一手炮制注册成立的空壳公司“吉普生”宣告成立并正式运营, 为了掩人耳目, 总经理从社会上聘请, 高洋自己担任总裁, 开始着手在大陆的第2次行骗!

然而, 骗子的行径不断升级, 闹出国际笑话。在2004年12月, 高洋拉来几位泰国人冒充泰国副总理顾问组成代表团飞抵合肥, 明为考察合肥投资环境, 实际是为再次行骗造势。其真正的目的在于飞歌空调所在地的约80万m2的地皮。在合肥市高新区的地价日益上涨的情况下, 飞歌空调对面已开发绿城桂花园, 右边已开发梦圆小区。根据有关人士分析, 这块地价保守价值为3.6个亿!这才是高洋和郑维奇二次行骗的真正目的。从泰国搬来考察团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合肥市政府给高新区管委会施加压力, 自己空手套白狼, 从中套取高新区在飞歌空调的4 800万元资金。至此, 二次骗局的所有问题豁然开朗!

【启示】随着中国法制进程的加快与完善, 国家在各项领域的法律也逐渐健全。如果说当年郑维奇和高洋能够成功从大陆卷走10个亿, 一方面是钻了当时法律的漏洞;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对骗子的认识不清。时过境迁, 在今天完善的法制环境下, 相信高洋的行骗花招再也没有用武之地。

当然, 当年骗子们能够兴风作浪, 是看中了那时行业处于起步阶段, 既需要外资的品牌效应, 又需要国外投资者的资金, 而目前国内空调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行业。如果有任何人说拿出多少资金来国内投资空调行业, 恐怕再也没有人会像那时迫不及待。但是, 我们还是要从中汲取教训。家用空调从某种意义说是进入到寡头竞争的阶段, 而中央空调还处于类似家用空调2000年以前的起步阶段, 仍会有一些骗子利用国内需求技术、需求资金的状况, 进行类似飞歌空调的“淘金”行动。如果我们多了解一些类似飞歌那样的过往案例, 增强我们的防范意识, 就会使我们的经营处于安全状态。

四、借船出海折戟沉沙淹死型

【案例】———陈雪峰涉嫌诈骗进班房

说起万家乐空调的崛起与消失, 不得不从珠海飞翔达说起。时光追溯到2002年2月, 陈雪峰的珠海飞翔达实业以品牌租赁的方式, 获得了万家乐空调的品牌使用权。“万家乐空调”也由此诞生。根据2002年2月份双方签订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 万家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珠海飞翔达实业, 在其生产的空调器中“独占”使用“万家乐”商标, 品牌使用期限为5年, 并在国家商标总局进行了备案。珠海飞翔达实业向万家乐交纳30万元人民币的保证金。双方还约定, 飞翔达每生产1台万家乐空调, 就要向万家乐股份支付10元钱的商标使用费。

2002年空调市场竞争已经日益加剧, 行业平均利润越来越低, 对飞翔达实业有限公司逆势进入空调业, 外界曾表示疑问, 而陈雪峰对此却是相当乐观并给万家乐空调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未来蓝图。2002年5月28日, 万家乐空调一期生产基地奠基仪式在珠海市国家高新区南屏科技工业园举行。该项目计划总投资8 000多万元, 一期工程占地约4万m2, 设计年产能为100万台。生产基地落成典礼, 全国人大常委梁广大、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余鲁生少将以及来自全国各地较有实力的经销商和空调零配件供应商共约600余人应邀出席了该基地的落成典礼, 场面、声势甚为宏大。会上还提出“内销确保20万台, 力争30万台, 外销实现20万台”的销售目标。此次会议共签订万家乐空调35万台的销售合同。

在此后运作的一年当中, 万家乐空调在表象上还是顺风顺水。2003年9月召开了全国经销商峰会上, 提出“诚信经营、速度制胜”的品牌战略及“深海淘金”的市场推广计划, 并确定了30万台的国内市场年度销售目标。此后, 万家乐空调在深圳“明斯克号”航空母舰上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截止2003年10月30日, 万家乐空调淡季回款突破1亿元。就在陈雪峰高喊“诚信经营”之时, 其实际上已经在更改法人代表及抽走资金。

2004年元旦刚过, 公司的法人代表由珠海飞翔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雪峰更换为原董事长秘书李明。从元月2日—8日, 李明从公司账上分几次共划走3 170万元给陈雪峰。李明在受让股权时并没有拿出一分钱, 而是挪用了公司的3 000多万元用作偿还陈雪峰的股权转让金。而在此前后, 李明却在与陈雪峰发生重大分歧时, 道出了转让股权时的个中原委。万家乐空调和房产均已按市价的双倍抵押, 再加上空调淡季打款, 涉嫌资金达1.5亿元, 所套取的银行资金已经全部转移到关联企业。此时的万家乐空调已经被掏空。

闻讯而来的银行、供应商等债权人纷纷上门询问相关事宜并提出还款要求, 随后陈雪峰出面安抚, 承诺将挪走的资金归还并回到公司正常上班, 矛盾也因此得以暂时掩盖。但是到2月底时, 陈雪峰再次神秘失踪, 遂使得诈骗的面纱终于被拉开。2004年4月3日, 万家乐空调前任董事长陈雪峰在江西被珠海警方缉拿归案。至此, 万家乐空调也随之退出了空调行业的历史舞台。

【启示】陈雪峰导演的这起骗局, 与当时空调行业的游戏规则不无关系。在陈雪峰运作万家乐空调近2年时间里, 飞翔达利用空调行业特有的游戏规则以渠道打款、供应商赊货、银行信贷等多种形式进行融资。自2004年1月2日起, 陈雪峰通过更换公司法人代表等隐蔽手段从万家乐抽走巨额资金, 并于2月底仓皇出逃。觉察到情况有变的银行、供应商等债权人于当年3月1日追债上门, 至此, 高达2亿多元的万家乐空调债务危机全面爆发。3月6日, 飞翔达遭当地法院查封。受此牵连, 已经有10多家企业倒闭, 500多家企业受损, 1 000多人卷入三角债以及多重债务纠纷之中。

万家乐空调教训至今还有很多回味与思考。一是作为品牌拥有者, 对租赁品牌需格外谨慎。陈雪峰能够迅速吸引聚拢那么多的供应商、经销商甚至银行, 关键在于他拥有万家乐这样一个上市公司品牌。而陈雪峰的租赁品牌经营, 不仅是经销商、供应商、银行等多方受损, 也使得万家乐品牌蒙羞。二是靠欺骗运作是不得长久的。陈雪峰应该说是一个谙熟空调运作潜规则的“高手”, 万家乐空调在空调行业内曾经有过在“明斯克航母”上开会的壮举, 吸引了不少业内重量级经销商、供应商与之合作。但是抱着欺骗的目的去做, 最终肯定是鸡飞蛋打。三是慎重选择合作对象。在家用空调领域再发生类似陈学峰这样的骗局, 可能性已经比较小了。因为, 家用空调领域品牌集中度已经很高, 现存品牌都是经过大浪淘沙后的精英企业。但是, 中央空调领域就不同了。中央空调产业的发展阶段, 恰好类似家用空调在2000年前后的时期, 是品牌云集的“战国时代”。很多品牌也是在租赁品牌运作, 发生骗局的可能性很大。所以, 现在的中央空调行业的经销商、供应商也都要提高警惕, 小心才能使得万年船。

五、抽逃资金挖空企业倒塌型

【案例】———吴少章“抽血”致乐华速死

在2000年前后, 乐华是空调行业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品牌, 不少业内人或许不知道志高, 或许不知道奥克斯, 但没有不知道乐华空调的。当时的乐华空调, 因为背靠乐华集团, 既有香港投资的背景, 又有乐华彩电的光环, 在区域市场不少经销商以能够经营乐华空调为荣。而且乐华空调分公司规范操作细则文本, 在各区域市场成为不少品牌传抄学习的对象。因而, 对于乐华空调的突然倒下, 使得多数人都难以理解。

乐华空调在2000年前后, 是行业为数不多的年销售接近百万台的品牌, 而且乐华空调借用了乐华彩电的市场管理模式, 在全国市场的布局比较完善, 发展了很多专业代理经销商。实际上行业现行很多操作手法, 当时乐华空调是践行者之一。就在乐华空调在市场踌躇满志, 准备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之际, 市场上传来乐华资金链断裂的传闻。说到资金链问题不得不从乐华空调的股权结构说起。

乐华空调当初的股权结构极为特别:大股东香港长城数码占股70%, 实际控制人为吴少章, 广东台山三宁公司占19.1%, 另外台山市资产管理公司占10.9%。三宁空调器总厂大部分在三宁公司, 另一部分在三宁制冷集团, 集团的许多债务都是以三宁公司为担保人。事后人们才发现, 由于吴少章是大股东, 是实际控制人, 从乐华空调成立之日起, 吴少章就控制着财权, 也一步步的抽逃资金。

吴少章急于抽逃资金的背景在于, 吴少章实际上是在香港上市的长城数码广播有限公司 (0689HK) 的董事会主席, 实际控制人, 借助入主广州乐华电子, 构筑起“乐华大厦”。在国内市场经营的5年时间里, 乐华彩电曾经有过短暂的辉煌。由于当时国内彩电市场竞争激烈, 乐华彩电的操作模式是以低价掠夺市场。一时间还在市场上出现“唯份额论”的乐华模式。在彩电经营上看似风光无限, 其实吴少章不仅没有积累到资本, 反而把资金在价格战中消耗殆尽。

因而, 吴少章想方设法寻求资金的来源, 而空调则是家电行业中唯一的类金融产品, 在空调经营中可以挪腾到大量的资金。这也就是吴少章为什么会在成立乐华空调公司初期, 就开始逐步抽逃资金的缘由。实际上吴少章也是这么做的, 他利用空调淡季打款旺季运作的规律, 出台优惠的淡季政策, 吸引经销商在淡季打款。而吴少章则把这些款拿来弥补长城数码的资金短缺, 造成了乐华空调资金的捉襟见肘。

2003年5月前后, 吴少章就因为“欠款问题”而身陷上海, 被当地警方拘留。在最终当场缴付给上海市北家电有限公司近1 000万元现款后, 方得以脱身。这也许是空调行业唯一在乐华空调倒掉之前索要到款项的经销商。

随着长城数码总负债超过10亿元港元无法归还, 2003年6月21日被正式进入清盘程序, 标志着长城数码董事局主席吴少章借助乐华彩电, 构筑起的“乐华大厦”轰然倒塌;短短5年辉煌, 已成明日黄花。乐华空调也随着“乐华大厦”的倒下而迅速销声匿迹, 成为行业的过眼云烟。

【启示】乐华空调的突然倒下, 令空调业界很多人颇感意外。在当时的空调行业, 乐华还是被认为比较贴近市场操作的品牌, 其营销团队的专业性也比较强, 至今仍有很多当年乐华的营销骨干, 还在继续空调行业内叱咤风云。很多人回忆起乐华空调来, 时不时还会有遗憾的感慨。

乐华空调的硬伤在于高层, 老板吴少章“抽血”拿走2个亿资金, 造成乐华空调资金链断裂, 这是乐华空调突然死亡的根本原因。当然乐华空调出局还有一些原因也不可忽视:一是乐华空调秉承了乐华在彩电行业内创造的“乐华模式”, 在“唯份额论”的理念指导下,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 以低价格作为唯一手段, 虽说一时间扩大了占有率, 但伤害了长远发展的基础;二是不顾质量地降低成本, 偷工减料来获取消费者的“青睐”, 但结果往往是坑害了消费者, 连累了经销商, 拿到的市场份额也是暂时的, 最终自己也提前退出竞争;三是管理漏洞比较多。高管层人工费太高, 造成管理成本巨大。更重要的是营销管理体系中没有售后服务, 把售后完全委托别人来做, 很难控制费用。

其实, 我们今天空调市场的操作方式, 还都有乐华曾经引以为豪的模式痕迹。因此, 我们现在运用这些操作模式时, 一定要引以为戒。千万不要无限放大这种模式的功能, 一旦不能把风险控制住, 就有可能会步乐华空调的老路。之后还有些品牌出局, 问题也是出在过度利用空调融资上, 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六、扩张规模债务缠身倒闭型

【案例】———迎燕扩张引发债务出局

迎燕空调是一个经历了二次创业又倒下的品牌。1997年, 作为原国家轻工部房间空调器重点定点的骨干企业, 无锡家用电器有限公司创建了“迎燕”品牌。20世纪90年代初, 迎燕空调迎来了其第一个发展高峰期, 无论是品牌知名度、产品品质, 还是市场业绩, 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 作为国有企业, 体制上的先天不足在市场化进程日益加快的经济大环境中, 其负面效应逐渐被放大, 甚至给其市场销售带来了致命性的打击。1993年之后, 迎燕空调的经营陡转直下, 曾经被无数光环笼罩下的迎燕空调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因为企业经营面临困境, 在许多品牌蓬勃发展的时候, 迎燕却黯然退出空调行业。

1999年1月28日, 沉寂许久的位于无锡梁溪路83号的迎燕工厂门前, 突然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空调器生产厂家、经销商、供应商代表数百余人, 在空调行业销声匿迹数年的迎燕空调, 开始了它的二次创业。新撑起迎燕牌子的是深圳大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陕西春华公司, 他们分别以80%和20%的股份买断了破产的无锡家用电器有限公司。原西安庆安集团销售公司总经理的刘铁担任无锡市大禹家用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从1999年到2001年是迎燕空调二次创业的起步期, 期间发展了江苏苏宁、杭州远东、重庆扬子江等一大批行业内的优秀经销商, 基本确立了在全国各区域市场中的网络架构, 这也为其在以后的2年中迅速提高产销量打下了扎实的渠道基础。

2001年迎燕空调发生了3件大事, 一是内部机制大变革;二是诸多“空降兵”加盟迎燕;三是开始投资建立迎燕工业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无锡迎燕销售有限公司的成立。引入全新的销售机制和完成对工厂生产线的改造之后, 迎燕开始把精力投向事件营销和价格炒作。2001年10月1日, 迎燕推出了“666”概念价, 并誓言将无限量供货。以广告吸引消费者眼球, 以低价拉动终端销售, 在行业的高速发展时期, 迎燕空调充分利用行业特殊的游戏规则, 走出了一条典型的三线品牌快速成长之路。2001年度迎燕空调产销量将近20万台, 2002年度完成30万台, 2003年度取得了近40万台的销量。

2003年9月18日, 迎燕空调在成都召开了2004年度战略发展研讨会, 会议称迎燕空调在2003年度实现内销53万台, 出口8万台, 但是事后据内部知情人士透露其实际销量不到40万台, 销售收入也仅在3.5亿元左右。此前, 大禹集团宣布实行法人治理结构, 旗下共有10个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尽管大禹集团对外宣称之所以组建集团公司的原因, 是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 使企业朝着多元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实际上大禹此举是为了扩股引贷, 以缓解前几年以透支企业资源经营方式造成的资金流压力。在这一系列会议之后, 迎燕工厂对外宣称其生产一片繁荣。然而, 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 迎燕家用空调事业部所有员工的工资都已停发;仅中央空调事业部的部分员工领到了10月份的工资。从2003年11月份开始, 大禹电气集团所有员工全面断炊。

此后不久, 《南方都市报》刊发了一篇《3.5亿元债务缠上迎燕?》的文章, 直接捅破了迎燕的债务危机气球。迎燕债务危机爆发的导火索是2003年4月份全面落成完工的迎燕制冷工业园。位于无锡市南泉镇的迎燕制冷工业园 (占地约13 334 m2, 家用空调日单班产能达8 000套, 年产能150万台) 规模巨大, 所牵涉到的建筑费用也很庞大。在施工完毕之后, 大禹家用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累计拖欠工程商的款项达3 600万元, 而建筑工程商对这些债务的追讨, 直接激化了原先隐藏在内部的其他债务被迅速暴露出来, 造成无锡迎燕制冷工业园厂房、设备陆续被债权人通过法院查封, 进而造成大禹家用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所有空调销售业务的完全停止。

在债务危机全面爆发之后, 大禹公司和部分债权人都通过协商推出了“债务重组方案”。讲义气的刘铁是希望通过重组的方式给那些一旦进入破产法律程序后很可能颗粒无收的供应商、经销商一些光明的前途。他设计了方案并不乏诚意地四处斡旋要让所有的债权人坐下来 (即便是知道法院的破产裁定书下达后) 达到破产和解。并主动召集所有债权人召开债权人会议, 协商破产和解方案。但是, 要想协调46家供应商并达成一致意见的工作是很困难的, 尤其是在法院破产裁定书下达之后, 有些供应商先期通过法院采取资产保权的方式可以很快将损失挽回, 而重组及通过重组获取收益肯定是路途遥远, 刘铁也渐渐失去了耐心, 他对部分债权人坦白:“我必须面对现实。”

最终, 刘铁本人以及部分供应商债权人的努力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004年3月下旬, 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向无锡市大禹家电制造有限公司的所有债权人发出了《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限期申报债权通知书》, 并于2004年7月20日召开由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召开的第一次债权人会议。至此, 无锡市大禹家电制造有限公司终于进入破产实施阶段。但是, 当时一些供应商依然抱着一丝希望, 他们认为, 只要有相当数量的债权人不同意破产, 还是有和解的可能性, 然而事实与理想之间总是有着冰冷的落差。

【启示】迎燕空调曾经在市场上有过辉煌, 特别是在当时的三线品牌当中, 被称为是一面领军的旗帜。尤其是以“666”的价格无限量给经销商供货, 可以说是对竞争品牌的一种震撼。一时间迎燕曾赢得了行业与舆论的瞩目, 苏宁等连锁企业还给予过密切的合作。迎燕空调老板刘铁的大度与仗义, 也曾感动过不少经销商伙伴。但名声与仗义终究抵不过资金捉襟见肘的压力与无情。

迎燕空调的倒下, 最根本的在于刘铁的大禹家电在发展道路上, 选择的是一条不归之路。2000年前后, 是国内空调行业洗牌最为关键的时期, 也是伴随需求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时期。按说当时是各个品牌在规模扩大的同时, 也是进行资本积累最好的时刻。迎燕空调却在秉承“低价换取市场”的思路, 以行业从未有过的低价“666”拓展市场。结果是不仅错过了积累资金的最佳时机, 而且造成了严重的债务缠身。当一则新闻揭开迎燕债务的伤疤时, 刘铁的真诚与仗义还是付之东流了。

今天, 迎燕品牌虽已不存在, 但类似迎燕那样以超低价拓展市场的品牌不能说没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新一轮的行业洗牌似乎又一次到来。我们有必要提醒那些简单的以价格作为武器的品牌, 不要步迎燕当年“杀敌八百, 自损一千”的后尘, 把自己推向一条不归之路。

七、股东掣肘债务挤兑速死型

【案例】———200万元挤兑死天元空调

天元不同于迎燕那样盲目扩张和积极倡导价格战, 也不同于飞翔达 (万家乐空调) 原本就是居心不良的一场骗局。天元还是始终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实力不强, 无法与其他品牌正面冲撞。所以, 在市场上天元一直走的是避实就虚、稳扎稳打的营销路子, 并制定了在一定区域内做大做强的策略, 不片面追求规模的扩大。天元在业内的印象是一个稳步发展的企业, 尤其是天元进入中央空调领域后, 国家制冷工业协会将其列为“风冷式冷热水机组”国内主导生产厂家, 被业内认为是产品从家用向商用转型的范例。

天元出现问题似乎出乎意料, 且问题的出现是那么简单, 但却是那么突然。用经历过此风波的天元人的话来说, “容不得你有时间去思索, 事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对天元人来说, 几天时间就来了个乾坤大逆转。事情发端于天元开单所欠供应商的配件款。

2004年5月8日前后, 天元的一家供应商来到厂里索要配件款。其实所欠款并不多, 仅数万元, 但因为要得很急, 天元此时银行帐上没有现金支付, 在协商后双方同意拿天元的产品抵帐。就在此供应商在库房提货时, 天元的另一供应商, 也是天元的最大供应商———耀华得到消息后前来阻止。声称, 天元要给其他供应商抵货, 就必须先还请耀华的配件款, 双方当时闹的不欢而散。5天后, 天元收到耀华的一份书面文件, 要求天元在3天内以现金归还所欠配件款200万元, 否则就要封天元的仓库。

与此同时, 一些对天元非常不利的传言不胫而走。有的说, 天元要破产了, 再不要款就要泡汤啦;还有的说, 耀华已经封了天元的仓库, 再不拉点货就啥都没有了。使得从2004年5月14日开始天元的供应商陆续上门讨要所欠货款, 有的甚至带来了法院进行诉讼保全。因为天元的大多数供应商都在附近, 听到消息后蜂拥而至, 最多时上门要款的达到了上百人。

情况这时急转直下。天元最大的债权人耀华看到事态的发展已不是自己预料的那样, 凭借着自己是房东的便利, 先下手为强, 首先把天元的成品库房封了。众供应商见此, 一哄而上, 有的在生产车间拿产品, 有的在其他库房拿配件, 甚至有的在车间库房拿不到东西就到行政办公场所见啥拿啥……

2004年5月15日天元正式停产。至此, 局面可以说是无法收拾, 从事发到停产仅仅一周时间天元就轰然倒下。事后, 天元一位高层人士说, 事情来得太快, 刚开始我们也没有意识事情会发展到这种地步, 总认为欠款是常事, 往年都有过, 到旺季了再拖一拖就没事了。万万没想到会是这个样子, 当意识到事态严重时, 已无法掌控局面。

【启示】天元倒下的原因很多, 有供应商挤兑的直接原因, 更重要的是有整个行业竞争到一定阶段的大环境的原因。为什么在2004冷冻年度会有很多品牌出事、出局, 生存环境的恶化不能不说是首要的原因。具体到天元, 在这样的环境下自身资源的不足、自身能力的不足等一系列缺陷就立刻暴露出来。

掉以轻心放任事态的发展。进入2004年度后, 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 像天元这样过去以价格取胜的小品牌现在已是优势不在, 生存的压力非常之大。在这种压力下, 几位股东在对待企业生存发展以及经营策略上出现了分歧。天元高层曾经频频召开会议研究对策, 虽调整了管理层, 制定了分部门承包管理制, 以求减少费用降低成本。但是资金紧张, 竞争压力大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当问题出现时, 领导层未拿出统一的处理意见, 仍是各敲各的锣、各打各的鼓, 放任了事态的发展, 以至事态急转直下, 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魄力。按说这次事件的起因乃至发展都属正常, 但结果就令人瞠目结舌。区区200万元, 就能把一个曾经产值近亿元的企业逼跨, 实在让任何人都想不通。掉以轻心是领导层在事件发生初期的普遍心态。事态急转直下后, 他们又缺乏驾御复杂事件的能力和魄力, 既缺乏和主要供应商的有效沟通, 又没有取得当地政府的协调和支持。没有人站出来和不明真相的供应商认真的交流对话、化解危机。以至激怒了部分供应商, 最终引发了不可收拾的局面。天元的一位领导事后也感叹到, “当时的事态是一分一秒一个变化, 真是让人无法预料。如果多给我们2天时间, 兴许情况就可能不是这样”。

天元的倒下其实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我们把天元空调的情况, 放到行业发展的历史阶段来看, 这就是一个必然。从天时、地利、人和等诸方面来看, 天元被洗牌出局是迟早的事。家用空调行业目前类似天元的企业几乎已经绝迹, 但在中央空调行业内, 类似天元的企业还有很多, 有的甚至在各方面还不如天元。因此, 这些企业在发展战略上, 一定要考虑如何在行业洗牌阶段, 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 提高自身抗击风险的能力, 才能够应对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八、转型失利“一颗子弹”击倒型

【案例】———大意失荆州东洋电机出局

曾经被业内誉为行业黑马和斗士的东洋电机, 被区区百十万元贷款引发的恐慌性讨债所包围, 并最终被其形成的“多米诺骨牌”连锁效应所击倒, 成为当年行业内最为悲壮的一幕。有人把这一幕比喻为“一粒子弹击倒一幢大厦”, 颇具讽刺色彩。

从东洋电机发展的历史看, 其是空调行业进行战略调整较多的品牌。罗俊章在空调行业刚起步阶段, 就对那时名叫汇丰空调的企业进行了战略调整, 在吸收境外投资者的基础上, 将其更名为东洋冷气, 目的是给其注入合资品牌的血脉, 提高知名度与增加含金量。2000年前后, 罗俊章曾经历过一段危机, 幸运的是与破产擦肩而过。就在罗俊章身陷囹圄之际, 幸运之神再次眷顾了罗俊章, 因为小鸭空调南下看中了东洋冷气的厂房, 罗俊章随即乘机把厂房设备高价卖给了小鸭。接着利用盘活的资金对东洋冷气进行了调整, 并更名为其后的东洋电机, 使之更具有外资品牌的外衣。2004年之后, 国内空调行业处于洗牌最为艰难的时期, 基于国内市场的价格不断走低, 品牌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盈利空间已被压缩至很小, 而当时国际市场需求增长迅猛, 中国已经发展成全球空调制造基地。为此, 东洋电机又进行了一次大的战略型转型, 即把市场的重点转移到国际市场, 暂时放弃国内市场的大规模操作。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 似乎这种战略转型还是比较成功的。谁也没有料到会出现危机, 并迅速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这次危机的起因其实很简单, 2005年3月份, 浙江余姚一家配件供应商前来东洋电机索要120万元货款。但在东洋电机受到冷落, 找到经办人, 被推到总经理, 找到总经理, 又被推到财务部门。多次推诿和不守信用, 使得讨债者失去了耐心, 不得已起诉到浙江当地法院。法院受理后遂赴广东进行诉讼保全, 查封了东洋电机的成品库房。消息传出后, 广东当地的零部件供应商闻风而动, 不约而同的上门来索要欠款。随后, 东洋电机的主要债权人及放款银行也加入到追讨欠款的队伍中。一时间, 东洋电机乱作一团, 关键是该管事的人都躲起来不露面, 能见到的又是管不了事的。

而此时, 东洋电机的老板罗俊章正随中山市代表团在印度参加与加尔各答市缔结两市经贸合作同盟活动。而就在这次经贸活动中, 东洋电机签下了900万美元的订单。罗俊章接到消息后, 代表团成员都是目瞪口呆, 谁都不会相信在印度工作进展顺利, 国内竟然发生了如此不敢想象的状况。罗俊章被迫提前结束了印度的行程, 迅速赶回力图挽回败局。

当罗俊章回到工厂已是物是人非, 事态已经发展到无力回天的地步。罗俊章的努力已经是无济于事, 不仅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就连自己在中山小榄的住宅也被法院封查。不得已, 打电话给总裁办主任, 让其通知全体员工不要再来上班。至此, 东洋电机退出空调行业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启示】东洋电机曾经也是行业销售过50万台的品牌, 虽说够不上为行业一线品牌, 但曾经是行业二线品牌的龙头之一。其迅速的倒下出局, 着实令业内大感意外, 也对当时的同类品牌感到震撼。有些教训还是值得我们再次回味与认真的汲取。

一是如何看待东洋电机的转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进行调整转型, 是根据当时行业环境变化而为, 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调整转型一定要慎重, 要符合发展方向与大局。其实东洋电机的调整转型, 在心态上犯了“这山看着那山高”的毛病, 许多企业看到当时国际化是一种浪潮, 就急于想在国际市场上大有作为。事实上, 当时全球有一半以上的需求是在国内, 放下国内巨大的市场去趟国际市场的浑水, 本身就犯了舍近求远的营销大忌。

二是如何应对化解突发性危机。区区120万元对于自己密集型的空调行业来说, 根本就不算什么问题, 为什么东洋电机就倒在了这120万元之下。关键是东洋电机根本就没有应对问题的意识与方案。当时, 就算罗俊章不在现场, 只要有人出来正视与面对, 问题很可能会被化解。但当时东洋电机的其他领导哪里去了?为什么没有求助当地政府出来协调。可见, 东洋电机不仅缺乏防范意识, 也缺乏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有效沟通。

还有东洋电机一再变换品牌, 试图利用外资品牌的优势来壮大自己。但有没有想过, 品牌优势不是真正的优势, 品牌是靠综合实力支撑的, 包括价格、产品质量、管理水准、服务、市场推广, 任何一个环节出错, 品牌就会有问题。而真正的企业竞争力是企业文化 (当然它也包括管理、资金、技术和品牌) , 是有技术力量保障、管理水平到位、品牌建设完善、品质体系齐全的有经营百年企业理念的文化, 才会使企业立于长久不败之地。

【编后语】

作者列举了过去空调行业内出局企业的历史, 但这仅仅是几个典型企业案例而已, 而制冷空调行业倒下的企业远不止这几家, 并且每一个企业出局的原因各不相同, 这里只是列举了较典型的几个。回顾历史, 倒下的企业留给业内的不单单是深刻的教训, 其实这也是行业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当我们顺利发展的时候, 有时候回眸一下过去会让我们头脑清醒, 使得我们能够冷静的思考问题, 从而能够不犯错误或者是少犯错误。

有迹象表明, 家用空调市场新的一轮洗牌逐步展开, 在国内市场现存的不足20家活跃品牌, 我们希望都能够接受挑战, 通过激烈的大浪淘沙, 洗去的仅仅是身上的污垢, 在洗牌后还能够坚强的屹立着, 伴随着行业的成长而进一步壮大。

中央空调产业正处于家用空调2000年前后那种高增长、大洗牌的历史阶段, 家用空调很多强势品牌多是在这一时期被淘汰出局的。因此, 中央空调企业更应该树立危机意识, 不仅要有自己的优秀产品, 还要有适合国内市场竞争的正确策略, 这样才能在大变革的市场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行业没有永远的强者, 只有那些顺应环境变化, 勇于进行变革的成功者。而且, 今天的成功, 并不能够代表明天的壮大, 更不能说明永远会繁荣。只要是勇于进取, 敢于变革善于变革, 小品牌也可以成为强势品牌。而那些因循守旧的大品牌, 也可能会走向没落。历史的教训永远不可忘记!

空调行业 篇9

在政府历届公布的节能产品采购清单中, 海信日立成为其中公布的产品型号最多的变频多联中央空调厂家。海信日立自成立以来, 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 始终以业界领先技术为依托, 以保护环境和提供舒适生活为己任, 不断将高能效的环保产品推向市场。2007年3月, 海信日立在业内首批获得中标认证中心 (国家节能认证权威机构) 颁布的多联机节能认证证书;2008年, 海信日立获得“中国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信得过品牌”。目前, 海信日立主要系列产品都已达到国家最高一级节能水平。

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主要包括降低设备能耗和运行控制能耗2大方面, 海信日立在这2个方面节能效果显著, 始终引领着行业发展。

在降低设备能耗上, 海信日立秉承了日立空调的节能优势。日立空调作为变频空调的领导者, 8次荣获日本节能大奖, 14次获得日本冷冻技术学会制冷技术大奖, 代表了当今世界变频多联式空调系统的节能最高水平。海信日立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节能技术革新, 目前其所有产品均采用日立专利高效涡旋压缩机、直流风扇电机等核心部件, 应用了无级变频技术、二级过冷循环、独立控制等先进技术, 全面提高了机组的运转效率, 产品的节能性领先业界。

在降低运行能耗方面, 海信日立同样具有领先优势。首先, 变频多联机组的室内机全部可以实现按需启用, 做到独立控制、单独运转, 充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部分室内机运行时, 室外压缩机会根据室内机运行台数、负荷容量、设定温度等参数自动调节运转频率, 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另外, 多联机组为行为节能提供了便利。写字楼等公用建筑的空调系统在使用时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空调能效的相关标准。采用海信日立变频中央空调, 管理人员根据各房间实际情况可以在微机上设定空调的运转时间、温度和风速等参数, 满足不同区域用户对温度的不同需求, 既避免了因人为控制造成的浪费, 又不必担心人离开后因空调未关而造成浪费。

海信日立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国家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国家科技部办公楼在经过严格的招标程序后最终选择了海信日立中央空调;另外, 万科地产、富力地产、新加坡仁恒置地、保利地产等国内外知名房地产商也选择海信日立作为合作伙伴;此外, 获得国家建筑质量最高奖“鲁班奖”的武钢技术中心科技大厦、井冈山干部学院、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等优质工程, 也都采用了节能、环保的海信日立变频中央空调。

空调行业 篇10

“十一”黄金周到来又离去, 但并没有对中央空调行业带来多少影响。2015年, 从初春到深秋, 行业同仁们该聚会的聚会, 该钓鱼的钓鱼, 该旅游的旅游, 因为无论再着急也等不来项目, 干脆不如彻底地去放松放松。至少对于目前的工程商而言, 这种现状已经持续了有一段时间。

近来, 微信朋友圈疯传一篇题为“中国史上制造业最惨烈的裁员潮即将来临”的文章, 引得不少业内人士唏嘘不已。此文从制造业PMI初值创新低入手, 分别从制鞋、纺织服装、电子、空调、快消、建陶卫浴、家具、汽车配件等行业阐述市场的下滑和萎缩, 而后又列举了世界各大巨头裁员的新闻案例。此文作者也在反问:中国经济到底怎么了?

对于中央空调行业而言, 到最艰难的时刻了吗?《中央空调市场》10月刊策划了“市场触底了吗”的专题, 不少业内人士也反映, 2015年可能是他们从事中央空调行业以来最困难的一年, 而且对于2016年的市场仍然摸不着底。显而易见, 市场拐点已经来临, 中央空调行业离重新洗牌、淘汰弱者的时日不远了。

供给超过需求, 产能严重过剩

我们讲市场的好坏, 其实都是在讲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在曾经4万亿元的刺激下, 中国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 强劲的市场需求拉动了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

反观如今的中央空调行业, 市场需求端全线崩溃, 而供给端产能严重过剩。让我们分析一下, 首先, 政府公建项目从2014年开始大幅度减少, 并且加强了项目的审批流程, 许多项目就此搁浅;其次, 房地产市场持续萎靡, 商业地产开发在很多一二线城市处于严重饱和状态, 如写字楼、商场、酒店等;再者, 工矿企业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便一直一蹶不振, 并且受到劳动力、税收等成本的限制, 利润不断压缩没有能力扩大产能、更新设备。

房地产楼盘配套作为目前最强劲的市场需求, 成为各个中央空调厂家和商家追逐的对象。但是, 家装市场增速放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竞争者的加入, 也使得这片“池塘”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利润率一再降低。

从一条新闻可以探出供给端的状况:2015年8月, 涡旋压缩机行业总产量为28.73万台, 同比下滑28.48%;内销量为24.07万台, 同比下滑26.82%;出口量为4.39万台, 同比下滑38.73%。压缩机作为空调最为核心的部件, 最能反映出企业产能的高低。可以看到, 需求端的萎缩低迷已经影响到供给端的上游压缩机行业, 中央空调厂家即使再拼命地通过代理商囤货, 市场也消化不了满仓库的货物。

显然, 企业产能过剩的信号已经逐步凸显。笔者在与武汉一位资深工程商的交流中获知, 有的厂家分公司为了完成2015年的任务指标, 已经着手让工程商帮忙囤货, 以此缓解代理商压力。该工程商还向笔者表示, 这是其从业10多年来都未曾出现过的事情, 据他判断, 代理商已经囤不动了。

换句话而言, 一些中央空调企业标榜的高增长往往是通过渠道压货而完成的, 实际上并未体现出真正的市场需求。一旦渠道的囤货能力下降, 压力自然将会传导给生产厂家, 生产厂家就不得不想更多的办法来克服困难。

关于这一点也很容易解释, 从目前各大中央空调企业来看, 显然大都已经受到市场的严峻考验。不少企业在缩减成本, 营销费用的减少则最为明显, 据笔者观察, 2015年可能是历年来各大中央空调企业推广活动最少的一年。而且, 2015年以来不少职业经理人纷纷跳槽或转行, 也再次表明企业的销售业绩必定受到一定影响。此外, 2015年各大中央空调企业对于校园招聘也不如往年热烈, 大都悄悄地进行, 而且招聘人数大幅度缩水。

听信忽悠, 扩张死路一条

从2014年到2015年, 笔者采访过不少各地的经销商, 有的从工装市场转向家装市场——信心满满, 有的耕耘工装市场数10年——裁员自保, 有的一直从事家装零售市场——疯狂开店。在如此恶劣的市场环境之下, 该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战略?很多经销商并不清楚自身的实力, 看不清楚全局, 如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往往更多地是被厂家牵着鼻子走。

借用一位资深经销商说过的话:扩张, 死路一条。

名义上, 厂家和经销商是水和鱼的关系, 厂家好比一个水塘, 但是养多少条鱼完全由厂家决定, 不能超负荷也不能没有, 没有鱼水塘就会变成一汪死水。当气候恶劣、水塘水质变差的时候, 厂家会怎么办呢?厂家首先要考虑把小鱼们全部清理出去, 因为要保证大鱼们的生存空间。这些大鱼们就是所谓的大户经销商, 他们的综合实力强, 忠诚度高, 与厂家高层关系密切;小鱼们则是实力差、忠诚度低的经销商。

“跟着厂家走”其实并没有错, 关键要看怎么走。很多经销商不明所以, 认为选择与更多的品牌进行合作就可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谁的价格低就用谁家的货, 这在无形之中伤害了与合作厂家之间的情谊。厂家不会喜欢忠诚度低、不讲信誉的合作伙伴, 所以当寒冬来临之后, 被厂家排除在外的就是这一批忠诚度低且实力一般的经销商。

很多时候, 一些经销商为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不断地向厂家要政策、要优惠。显然, 无论市场坏到什么样的地步, 厂家无疑都会掌握一定的资源。但是毕竟资源有限, 厂家究竟会将这种资源倾斜给谁, 那就要看经销商主客观的实力。经销商的主观实力莫过于公司的资金实力、技术实力、管理实力、忠诚度、信誉度等, 客观实力则是经销商与厂家的关系如何。到了抛弃经销商的时候, 厂家也势必会舍卒保車, 要想成为車, 必须得靠自身的实力来说话。

笔者以为, 在坏市场的情况之下, 存活才是最关键的问题。拥有足够的实力才能碰到好运气, 保证公司足够的现金流, 放弃占用资金大的项目, 放弃付款条件不好的项目, 缩减公司固定开支, 缩减人员、整合部门, 这些办法应当是时下经销商们要考虑的应对措施。而扩张, 无疑是死路一条。

家装市场, 还能撑几年?

2014年, 有一位设计院的老师说:“我们设计院如今已经没活可干了, 工程商2015年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家装经销商恐怕得到2017或2018年。”怎奈此话, 一语成谶!设计院作为建筑的设计单位, 最先受到来自市场的冲击, 其次便是工程商。那么, 被行业人士看好的家装零售市场, 能否逃过此劫呢?

如今, 我们看到不少的经销商纷纷转型进军家装零售市场, 不管是出于经销商的自愿转型, 还是厂家的威逼利诱, 笔者以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 这未必是一条上策。换句话说, 厂家如果不把经销商诓进去, 又如何能够完成每年的任务指标?厂家要忽悠经销商, 经销商要忽悠客户, 一级忽悠一级罢了。

我们会看到, 厂家会要求经销商不断地开店, 可是现实中经营倒闭的专卖店数量有多少家呢?没有人统计过。厂家需要的是专卖店的网络和数量, 需要将自己品牌的影响力打出去, 至于经销商存活得好坏, 可能并不是那么重要。尚待开发的家装零售市场, 如此众多的厂家都往里边挤, 僧多粥少, 恐怕最终只能赌成一条死胡同。

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家装零售市场并不如我们想象得那么美好, 它也许只不过是厂家们想象出来梦想中的“桃花源”, 因为人总要有个奔头, 如果家装零售市场再没有指望的话, 渠道格局也会土崩瓦解。厂家当然不愿意看到这种结果。

华为总裁任正非总是喊冬天来了, 而且一喊就是8年的时间, 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正是华为快速成长的基石。反观中央空调行业, 能够时刻保持危机意识的企业能有几家?我们的行业貌似总是习惯了“大跃进”的模式, 企业每年提出的目标宏伟而又远大, 增长25%、30%似乎只是一个数字而已。行情差的时候, 企业究竟是要做减法还是做加法?笔者以为, 要想更长久地存活下去, 只有做减法。

空调行业 篇11

英雄期盼天下动乱,品牌期盼行业变革。对于空调企业来讲,2014年1-5月的空调市场足够令人兴奋:其一,2014年1-5月空调市场稳步增长,零售量规模达到2039万台,同比增长11.2%,零售额规模达到709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二,空调行业发生了巨变,空调企业进入新一轮洗牌期,一些品牌抓住机遇完成了自身的提高和飞跃。

中怡康认为,2014年空调行业的变化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产品升级、渠道变革、三四级市场增长。从产品上来讲,空调产品的能效等级和外观都发生了变革。2013年10月,变频空调新能标APF的正式实施带来了空调品牌产品结构转型,2013年5月31日节能惠民政策的退出引起定频三级卷土重来,由于人们对空调外观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空调艺术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从渠道上来讲,电商渠道近几年“野蛮增长”,2014年1-5月空调电商的零售量同比增长了114.9%,其占整体空调市场的零售量份额达到了6.7%。如何布局电商渠道成为各企业关注核心。从主要增长市场来讲,三四级市场的重要性愈发明显。2014年1-5月三四级市场的零售量同比增幅为12.4%,超过一二级市场增幅9.3个百分点。同时,中怡康预计2014年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空调拥有量仅为30台左右,有非常大的潜力空间,深耕三四级市场必会成为空调行业潮流。

下文将就2014年空调市场的三大变化进行研究,找出2014年空调行业五大超车“弯道”,对2014年上半年1-5月空调市场做出总结。

弯道一:APF能标撬动品牌快速转型

从2013年10月APF能标正式实施开始,APF产品占变频空调的比例一直在上升。根据中怡康线下月度监测数据, 2014年5月APF产品占变频产品的零售量份额已经达到了75.5%,APF转型基本结束。其中,APF三级以占比49.4%成为APF产品主流,APF二级占比紧随其后,零售量份额达到22.8%,APF一级由于价格过高占比仅为3.3%。

APF二三级已经成为2014年变频空调的发展趋势,而通过分析2014年1-5月APF各能效等级均价及其走势来看,APF二级的份额仍会有较大提升空间。在APF二级方面,APF二级均价依旧较高,2014年5月APF二级的单价为5166元,具有较大的降价空间。而在降价幅度上来看,从2014年1月到2014年5月,APF二级单价降幅为1322元,降幅比例高达20.4%,降价速度并没有明显放缓。而在APF三级方面,APF三级均价已经进入空调主价格段区,2014年5月APF三级的均价为3654元,比2013年5月SEER三级均价还降低了2元,这也反映出APF三级降价基本结束,价格进入稳定期。(详见图一)

图一:2014年变频市场分能效等级单价变化

数据来源:中怡康线下月度监测数据

一般来讲,空调行业在5-8月产品结构和均价较低,在9-12月产品结构和均价较高。结合2014年1-5月APF产品的走势和均价,我们可以看出APF三级将成为2014年5-8月的产品主流。而从2014年9、10月起,伴随市场均价和结构的提升,和空调厂家在冷年开盘时为提振经销商信心及更好布局而主推高能效产品,APF二级产品将会起量。

弯道二:定频三级卷土重来

随着2013年5月31日国家节能惠民政策的正式退出,空调厂家开始调整重心主抓定频三级,定频三级占定频空调的比例迅速提升。根据中怡康线下月度监测数据,2014年1-5月定频三级重回定频市场主流,零售量占比达到68.8%,相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0.7个百分点,而在2014年1-5月定频二级零售量份额仅为25.3%,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3.1个百分点(详见图二)。与此同时,由于2014年1-5月定频三级均价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8.9%,定频二级均价同比上升12.4%,两者均价一升一降导致了定频二级的鸡肋地位。定频二级和变频空调相比均价已经占不到优势,和定频三级相比价差较大,显然拼不过定频三级。在空调行业形势不出现大变革的情况下,2014年定频空调市场定频三级将具有巨大优势地位,定频二级将沦为附庸。

图二:定频市场分能效等级零售量份额变化 (2013.1-5 VS 2014.1-5)

弯道三: 空调外形艺术化

艺术化空调在近两年表现非常明显。以艺术化空调中的圆柱型柜机举例,在2014年5月,圆柱型柜机占变频柜机的零售量份额达到26.5%,相比同期提升17.1个百分点(详见图三)。与2013年圆柱型柜机主做高端不同,在2014年1-5月圆柱型柜机已经遍布中高端柜机市场,在定频低端市场也有所涉猎,这有可能会成为一个趋势,需要密切关注。

图三:变频柜机市场圆柱型柜机零售量份额

数据来源:中怡康线下月度监测数据

弯道四: 电商渠道“野蛮增长”

相对于空调市场的线下渠道,电商渠道的占比较小,完全不占优势。但是从增长幅度和市场潜力两方面来看,电商渠道是一片遍布黄金的未开垦地。2014年1-5月,空调电商渠道以零售量同比增幅114.9%的增速领跑全场,而其占整体空调市场的零售量份额达到了6.7%。而放眼整个家电市场来看,在2014-2016年,电商渠道占整体家电的零售额份额预计将分别达到18.0%、23.9%、27.5%,由此可见电商渠道的增速非常迅猛,潜力非常大。(详见图四)

图四:2014年1-5月电商主要品牌零售量和零售额份额

数据来源:中怡康线上月度监测数据

弯道五: 三四级市场日益重要

在目前的空调市场,一二级市场已经进入火热状态,相比之下三四级市场容量大、竞争小,空调厂家深耕三四级市场将成为未来5-10年的趋势。从目前来看,三四级市场已经成为空调市场的增长引擎。根据中怡康线下月度监测数据,2014年1-5月三四级市场的零售量同比增幅为12.4%,超过一二级市场增幅9.3个百分点。

通过研究三四级空调市场,我们发现三四级空调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产品结构低、销售节点强、经销商平均素质偏低、配送售后不够发达。在产品结构上,三四级市场的变频份额比一二级市场要低。在2014年1-5月,三四级市场的变频零售额份额为67.7%,比同期一二级市场的零售量份额低2.6个百分点。(详见图五)

图五:空调市场变频空调零售额份额变化

数据来源:中怡康线下月度监测数据

在销售节点方面,由于三四级市场有赶集现象,赶集当天将会是一段时间内的销售高峰。在经销商方面,由于空调三四级市场的竞争程度不强,三四级市场的经销商和经历过残酷竞争的一二级市场相比稚嫩很多,如何培育合格的经销商将是空调企业在三四级市场的难题。在配送售后上,三四级市场的确是短板,这对于空调的用户体验是一个考验。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空调品牌如何根据三四级空调市场的特性进行突破,这块中国空调市场上的大蛋糕怎样被瓜分,将会带来中国空调行业最后的洗牌。

最后的总结:因“人”制宜,各取所需

在上文中,我列举了2014年中国空调市场的五大发展机遇,它给了一些空调品牌弯道超车的机会。但是并不是所有机遇都需要抓。第一,所谓贪多不烂,当公司资源被稀释到五个不同方面时,也就意味没有核心,优势不强。第二,品牌的多方面发展势必将造成其定位在消费者心中不清晰。如主打时尚小资进军电商渠道的空调定位和主打实惠耐用进入三四级市场的空调定位是截然相反的概念,两者概念会自相冲突,得不偿失。

在此次空调变革中,空调厂家应根据自身的品牌定位、主力购买人群等方面,选择在一两个方面进行突破,成为某方面的专家能者,从而赢得消费者青睐。2014年将是空调变革年,也是空调品牌的百家争鸣年。

空调行业 篇12

汽车空调作为提高汽车乘坐舒适性的一种重要部件已被广大汽车制造企业及消费者所认可,国内汽车空调生产企业的产销量也在快速增长。与国外相比,中国汽车空调行业起步较晚,行业没有统一技术标准,加上缺乏核心技术,在与国外同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汽车空调本身的问题,如能耗大、制冷剂泄漏而造成温室效应等,一直受到全球关注。因此,汽车空调在节能环保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清洁生产将是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a)生产过程控制。要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原材料,减少废弃物的毒性和数量;b)产品控制。要减少从原材料到产品最终处置的不利影响;c)服务控制。要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对于汽车空调生产行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及能耗过大等问题,推行清洁生产,不仅有利于企业增加产品竞争力,更有利于提高生态效益,减少资源过度消耗,真正做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企业概况

2006年开始投产的一家汽车空调生产企业,占地5×104m2,拥有固定资产230×104元,员工总数约460人,2011年国内市场的销售收入接近2×108元,产值2.5×108元。公司拥有汽车空调热交换器、风机、汽车空调系统、冷冻冷藏设备、卡车空调等多条专业生产线,是典型汽车空调系统加工型企业。

2 清洁生产审核过程

2.1 审核准备

在审核准备阶段,首先要调动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的积极性,使企业领导和职工都能够认真地配合审核工作的进行。因此,企业需要成立专门的审核小组,制订内容详细的工作方案,同时,需要结合相关的服务机构,在企业内开展有关清洁生产审核的知识培训,使职工了解清洁生产审核的内容和方式,这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职工对清洁生产的认知。另外,结合企业自身的制度,制订相应的奖惩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

2.2 预审核

在进行审核之前,首先要对企业进行调查,全面收集企业的资料和数据。对收集的资料和数据,要保证真实性和有效性,时间太久的数据可能会影响审核效果,因此,使用2 a~3 a内的数据为宜。对于缺失的数据,审核人员需通过实际测量的方式获得。在收集到企业的基本资料、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状况、环保执行情况等数据后,对比国内外汽车空调生产行业的技术现状,初步分析企业能耗和污染物产生的环节和原因。在对企业的电耗、污染物种类和数量等进行分析对比后,使用权重总和排序法进行打分,根据得分情况进行排序。通过分析后发现,该企业的注塑车间可以作为本轮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并结合先进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的情况,提出以综合能耗、产品电耗、单位产品水耗和产品合格率作为本轮审核量化指标。

2.3 审核

审核重点确定之后,再进一步分析审核重点上的工艺状况,找出问题所在。企业通过对审核重点的调查分析之后,可建立审核重点的物料平衡、能耗平衡以及水量平衡,这样一来,就可以从影响生产过程的原材料、工艺设备、管理方式等方面分析企业能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主要原因,也可以进一步分析影响企业运行效率的因素。

2.4 实施方案的产生筛选和研制

通过发动群众,广泛征集解决方案,并由审核人员对征集来的方案进行预审,对重复的方案进行合并,对不合理的方案进行删除,最后进行分类汇总,如表1所示。

2.5 方案的实施和效益分析

经统计,所有方案的实施共投资279.13×104元[1],当年产生经济效益107.88×104元。同时,年减少水耗560 t,年减少电耗7 300 kW·h,年减少废水排放470 t,年减少固废量2.65 t,年减少紫铜管用量52.8 t,年减少铝箔用量31.2 t,年减少制冷剂用量357.5 kg,达到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 结语

通过调查了汽车空调生产行业进行清洁生产的必要性。该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后,企业的效益进一步提高,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达到了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融合统一。该企业在审核后,单位能耗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的行列,审核效果达到了清洁生产审核的目标。由此可见,汽车空调生产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还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带来一定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中国汽车空调生产行业普遍存在能耗大、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如何有效地提高汽车空调行业生产效率,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是中国汽车空调生产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分析了汽车空调生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要点和成果,并探讨了汽车空调生产行业清洁生产的机遇,这可以为同类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汽车空调,清洁生产审核,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兴华,张元媛.浅谈清洁生产审核中经济效益的核算方法[J].环境科学导刊,2007,26(4):120-121.

上一篇:中药炮制学下一篇:心肺复苏装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