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社会实践

2024-05-31

政治社会实践(共12篇)

政治社会实践 篇1

社会实践是学生投身社会, 改造客观世界, 发展主观认识, 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学习的一种思想政治学科活动形式, 因此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学政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初中政治教学中, 社会实践活动有何优势?我们又该如何加强初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

一、初中政治社会实践活动的优势

(一) 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

社会实践活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符合新课程改革形势的发展要求, 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与亲身经历, 能够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

(二) 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容易束缚学生思维, 使学生放不开, 尤其是政治课堂, 大多是一些道德的说教, 对学生而言十分无趣。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更注重实践性, 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 也会激起参与欲望, 产生学习兴趣。

(三) 有利于优化教学目标

知识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那么是不容易掌握的, 也是毫无意义的,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时, 才能达到预设目标。课堂教学就是理论, 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实践, 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走出课堂, 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 升华课堂教学, 优化教学目标。

二、如何加强初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

(一) 合理安排实践活动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什么事都是一样的, 都要事先做准备, 只有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才有成功的可能, 而反之不去准备、计划, 就会把事情搞砸。对于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一样的, 如果我们提前不做计划, 盲目地带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就会使活动十分低效, 学生也不能从实践中学到什么。而提前做好计划, 如何组织, 活动的目的, 活动的地点, 活动的步骤……都胸有成竹, 有计划、有组织, 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高效地完成实践活动。

(二) 注重活动内容和方式的选择

与实践活动息息相关的就是活动的内容与方式, 选择正确, 可以使学生感兴趣, 使活动更有效, 选择失误, 会使活动低效甚至无效, 同时又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我们在设计活动内容的时候, 可以加入一些与课题相关的、有趣的、热门的事件。比如, 3.15之前, 我们组织了关于保护消费者权利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去超市、商场进行调查、采访, 并且与当地的文化、司法部门挂勾, 建立固定的活动课基地, 共同开展好活动课。根据当地的环境、文化传统等条件因地制宜开展活动, 使活动课与国情、区情和本地的实际相结合, 使学生从中得到更深的感悟。

(三)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实践

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十分丰富, 令人眼花缭乱。但是我们一定要坚持一点:要从实际出发,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组织实践活动。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课《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时, 开展正确行使“公民基本权利之一:批评建议权”教学探究活动。对于公民享有批评建议权, 有言论自由等政治权利, 学生已经理解, 但是让他们对国家事务进行批评与建议, 对农村学生来说有些力不从心。我为他们设计的活动内容是“给校长的一封信”, 让他们以网名给校长信箱投信, 谈谈自己对学校管理的看法, 提出批评与建议。学生有感而发, 针对学校的食堂管理、伙食状况、作息时间、课程设置和老师评价纷纷发表意见, 畅所欲言, 尽管意见不是很成熟, 但是通过这次活动学生都体会到了“主人翁意识”——公民可以依法通过合法的途径有序参与政治文明建设。

(四) 灵活安排实践活动的时间

对于社会实践活动, 很多老师会说, “现在学习压力这么大, 哪有时间组织实践活动啊!”并以此为借口不去开展实践活动。其实, 实践活动不一定非要在课上腾出时间进行, 也可以在周末的时候, 或者在寒暑假的时候, 或者选择刚开学学生没有进入正轨的时候, 这样灵活组织安排, 就会使时间比较充裕, 也会使学生能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

比如, 学习完《珍爱生命》以后, 了解长假, 我就要求学生在假期时学校的安全教育, 观看安全教育视频, 并根据自己长假期间的经历来制作手抄报, 题材可以是防火、防触电、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 制作完成之后, 等到开学拿到课堂上来, 进行评比。这次活动, 既让大家互相学习安全知识, 又寓教于乐, 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一份份精美的手抄报体现了学生独特的视觉和个性。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体现了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改变了其原来认为思想品德课就是灌输道理的错误认知。

三、结语

以上, 笔者从“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优化教学目标”三方面分析了初中政治社会实践活动的优势, 并从“合理安排实践活动”“注重活动内容和方式的选择”“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实践”“灵活安排实践活动的时间”四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加强初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其实,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确是政治教师应该努力去促成的, 对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在进行实践活动的时候, 一定要抓住重点, 理清思路, 提高认识, 结合理论, 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方法, 不断创新, 不断升华政治教育效果, 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谢关火.初中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3 (12) .

[2]王毕珍.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评价初探[J].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4 (2) .

[3]李德萍.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实效性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4 (8) .

[4]雷媛.高中思想政治课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3.

[5]王宝云.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模式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 (2) .

[6]陈建红.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导向[J].新课程:教师版, 2006 (3) .

政治社会实践 篇2

政治语言的社会功能是指围绕政治所进行的一切形式的活动在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之后对社会各界产生的巨大影响力。政治语言通常包括政治家和其他政治参与者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政治讲话以及新闻报道、社论和其他媒体就这些政治家和他们的活动所进行的传播。但从本质上讲,前者是政治语言的主要来源,而后者都是在前者基础上进行的宣传、报道和评论。政治语言是政界人物在不同场合为实现某种政治利益所作的发言及表态,本文将选取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发表的讲话片段,并结合话语分析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来阐述政治语言的强大社会影响功能。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一个中国重大政治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了国家的形象,他们在任何政府工作会议上以及其它政治活动中所作的讲话都会根据语境的不同来选择恰当的语言,来实现阶级统治的目的,进而起到影响民众和各行各业的作用。

2、话语分析中的语境原则

在科技发达的当今信息社会,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人们用它来表达思想、交流情感和传递信息。言语交际都是在一定语境中进行。根据语用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语境制约着人们对话语意义和话语表达方式的选择。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社会实践 篇3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8-01

为什么许多学生不愿学?除了对政治课缺乏兴趣,理论知识与现实有一定差距,内容比较枯燥外,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技巧有关。固守课堂阵地,照本宣科,空洞说教,死记硬背,使学生囫囵吞枣,疲于奔命,哪还得上兴趣爱好!经过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下面就来谈谈政治课堂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首先,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也就没有求知欲。笔者认为,与其在讲台上苦口婆心、喋碟不休的空洞说教,不如让他们出去走一走、瞧一瞧,让他们去实践。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实践才能出真知。

其次,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思想政治课的特定要求和重要特点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如何有效地将书本理性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感性知识?理论怎样联系实际?只有实践,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更有说服力。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去印证、发现、学习知识,学生才更能将书本知识与现实贴近,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意识和创新思想。

再次,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思想教育与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达到和谐的统一。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说教课、德育课,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用良好的思想去指导正确的行为就更是难上加难。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自身得到教育和锻炼,从而增强行为的目的性和正确性,它比简单反复的批评教育会更有效。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吸烟现象,我带领部分学生参观了煤焦厂的焦油工程。众所周知,香烟是由烟叶和焦油烤制而成,学生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了黑黝黝的焦油,闻到了刺鼻的焦油味。我借此马上说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因吸烟染上肺癌而死的烟民多达数十万人。”话已至此,学生已默默的低头,无话可说。我此时感到了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无情更有情”的良好的教育气氛。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学生也是有感情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发挥攻心优势。

搞好社会实践活动要有的放矢,要选准实践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要达到为教学而实践,实践为教学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还必须要恰当、科学、合理,形式可根据具体情况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笔者结合教学而开展的实践活动。

一、参观访问是一种较好的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讲解环境问题时,我校邀请了邻近厂矿的科技人员介绍厂区及附近的环境污染状况,然后带领学生去厂区参观,特别是参观了洗煤厂的工艺流程及污水处理过程。学生感受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性,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然性。在课堂讲解时,学生思维很快就活跃起来了,他们结合实践怀着浓厚的兴趣学习了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不但对知识深信不疑,而且自身也受到了教育──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再如,我曾利用一次春游的机会,带领学生参观了“金色的攀枝花”展,学生从一幅幅真实的图片,一件件实物,从几十年前到几十年后的变迁,都使学生深受感动,他们既感受到了父辈们创业的艰辛,又理解了“任何事业的成功和理想的实现都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来支持和鼓舞”,也认识到了在当代发扬艰苦创业的传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精神力量。

二、开展社会调查也是一种较好的实践活动

我在讲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时,了解到附近一农村刚举行了一次村委会委员的选举活动,于是我就动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询问农民朋友。通过学生的调查,他们认识到了我国选举的平等性、真实性、广泛性;也了解了选举的方式是无记名投票的直接选举;也认识到了选举的程序。课堂上,我刚一开启话闸,学生立即表现出较强的学习热情和极大的兴趣,他们思维的火花一点即着。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将他们听到的告诉老师和同学,全班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教材关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真实可信。今年是建国五十周年,一开校我就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向周围的人如父母长辈们了解祖国的变迁和成就。一位学生对我说,她爷爷活了大半辈子,六十多岁才住上了楼房,看上了彩电;另一位学生对我说,他爸爸年轻时生活很艰苦,买东西都要凭票证,如粮票、肉票、布票,而现在商品琅琅满目;也有的学生回家看了他们家发黄的照片,感觉到今非昔比。通过学生的一些调查活动,让他们真正理解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科学论断。

三、收集每周的重大时事新闻,利用课前五分钟,每周搞一次“一周重大时事要闻回顾”,每位学生轮流参与

有的学生谈到了西昌的卫星发射,我就对他们进行科教兴国的教育;有的学生谈到了抗洪救灾,我就顺势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教育以及爱心教育,那一件件可歌可泣的抗洪事迹,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江总书记那句话“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此外,我还寻求校外辅导单位的支持,如我校成功地与派出所合作,在校园里举办了一次“禁毒”宣传展,学生们都去争相地观看了那些图片,对毒品的危害有了一定认识,也对教材关于“我国司法机关重点打击毒品犯罪”有了更深的认识。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政治制度 篇4

【真题回顾】

1. (2013·江苏政治卷·16) 随着微博、微信等的广泛使用, 公民的意见表达和利益诉求日益快速、便捷和多样化, 其参政、议政的效果和能力也得以快速提升。面对“微时代”政治生态发生的巨大变迁,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

(1) 坚定理想信念, 保持党的纯洁性 (2) 引导社会舆论, 履行国家管理职能 (3) 完善执政方式, 提升执政能力和水平 (4) 关注民生民意, 更好地实现党的宗旨

A. (1) (3) B. (1) (4)

C. (2) (4) D. (3) (4)

解析:题干没有涉及理想信念, 也没有涉及党的纯洁性, (1) 不符合题意;履行国家管理职能的主体是国家机关,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不履行国家职能, (2) 不符合题意。面对“微博、微信”的新方式, 中国共产党应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3) 符合题意;由材料中有效信息“公民的意见表达和利益诉求”, 指向要关注民生, (4) 符合题意。本题选D。

2. (2013·新课标Ⅰ卷·18) 2012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 来自网民的部分意见和建议入选全国政协提案征集函, 并以“参阅线索”的形式发给了全体政协委员作为参考。部分网民还应邀参观政协提案办理流程, 旁听提案办理协商会。上述做法

(1) 是政协积极创新与人民群众直接对话形式的体现 (2) 提供了公民直接参与国家决策和管理的有效途径 (3) 保障了人民群众民主监督权利的实现 (4) 是提高政协委员提案质量的具体举措

A. (1) (2) B. (1) (4)

C. (2) (3) D. (3) (4)

解析:我国公民不能直接参与国家决策与管理, (2) 错误;仅仅依靠一项制度, 就能保障公民的监督权利, (3) 夸大了作用, 况且材料的做法主要不是讲民主监督, 主是讲民主决策。上述做法有助于政协委员更好地听取群众意见, (1) (4) 正确, 本题选B。

3. (2013·上海政治卷·8) 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理应获得尊重。对此, 我们应有的态度是

(1) 正确对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2) 尊重各民族保持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3) 尊重各民族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4) 尊重各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

A. (1) (2) (3) B. (1) (2) (4)

C. (1) (3) (4) D. (2) (3) (4)

解析: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并不是所有的少数民族都能享有自治权利, (4) 错误。 (1) (2) (3) 是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具体表现, 本题应选A。

4.[2013·新课标Ⅱ卷·38 (2)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被征地农民的许多现实问题受到广泛关泣, M省2010年对1460户被征地农民进行了入户调查。调查显示, 被征地农民户均失地2.1亩, 99%的家庭得到各种形式的补偿, 每户平均获得政府货币补偿76 271元;与土地被征前相比, 34%的家庭收入增加, 户均增加7 125元, 37%的家庭年收入下降, 户均减少10 409元, 其余家庭收入变化不明显;69%的农民拥有固定职业, 31%的农民没有固定职业;在有固定职业的农民中, 10%的农民是通过政府、社区介绍就业的;70%的农民拥有医疗保险, 17%的农民拥有养老保险, 3%的农民拥有失业保险。

假设你是M省人大代表, 请结合材料向政府部门提出解决被征地农民问题的政策建议。

解析:审读本题的设问可知, 本题的行为主体是省人大代表, 履行的职责是“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 (行使提案权) , 试题要求分析的对象是“解决被征地农民问题”。因此, 回答本题首先要概括材料中反映了哪些问题, 其次, 既然是向政府提建议, 所提建议就必须是政府职能范围内能够解决的。

参考答案:被征地农民获得的补偿偏低, 应提高补贴标准, 完善补偿机制。部分被征地农民就业困难、收入减少, 应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和政策支持。部分被征地农民未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 应扩大保障体系覆盖面, 并提高保障水平。加强对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监督, 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考点精讲】

1.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

2.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大和人大代表的权力源于人民。

(2)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具体表现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

3. 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

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 。

党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 党的领导与政府履职

5. 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1) 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2) 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5)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简称人民政协。

6. 人民政协与人民代表大会

7. 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1)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原、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3) 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地位: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也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前提和基础: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区域: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不是各民族聚居的地方, 不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 。

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旗) 三级。

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不是自治地方) 。

核心内容:自治权。

目的: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

8. 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应试策略】

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试题主要涉及两个主体 (人大、人大代表) 、两种制度 (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复习时要特别关注全国“两会”精神, 全国“两会”审议、通过的法律、决定, 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具体事例,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及其行使职权的情况, 地方各级人大及其人大代表的活动情况等, 并运用有关理论对上述热点进行分析。

有关政党的试题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地位、执政方式, 多党合作的基本内容, 人民政协的职能等。要注意结合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来理解相关理论, 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重要决定、反腐倡廉的重大举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先进党员典型等内容, 需要我们去提炼有效信息、分析其中的政治生活道理、探究解决有关问题的措施。

民族与宗教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主要考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这几个考点。复习时要关注国家及各省援疆、援藏的举措, 民族地区发生的重大事件, 并运用相关知识概括事例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措施。

【创新演练】

1.假如你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 针对当前房价问题提出了提案草案, 在征求其他代表签名附议的基础上, 形成了正式提案, 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全国人大审议获得大会表决通过。在这一过程中, 你履行了人大代表的

(1) 决定权 (2) 表决各项议案权 (3) 提案权 (4) 质询权

A. (2) (3) B. (1) (3)

C. (2) (4) D. (1) (2)

2.有人说:“允许”你们议论、讨论、争论, 这就是“民主”, 然后由“我”来拍板, 这就是集中, 事实上, 民主只是集中的参考。这一观点错误在于

(1) 否认了集中是以民主为基础 (2) 决策必须集中反映人民的意志 (3) 承认发挥民主有利于科学决策 (4) 混淆了个人意志和人民意志关系

A. (3) (4) B. (1) (2)

C. (1) (4) D. (2) (3)

3.2013年7月21日上午,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考察。卷裤腿、打雨伞, 冒雨考察武汉新港, 习总书记再一次以其亲民、务实的形象震撼了我们的心灵。工作餐严格按照“四菜一汤”标准配备, 只点家常菜, 不上酒水, 只住16平方米的农家小屋, 以身作则践行“八项规定”。习总书记展现的亲民、朴素作风体现了

(1)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 以党内民主促进社会民主 (3) 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4) 奢侈之风难以控制, 中央领导不得不带头

A. (1) (2) B. (2) (4)

C. (1) (3) D. (3) (4)

4.2013年6月26日, 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鲁克沁镇发生暴力恐怖袭击案件, 数十位无辜群众伤亡, 其中包括多位维吾尔族群众。“6·26”暴恐案破坏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不得人心。党和政府采取果断措施, 迅速对其进行了处置和平息。这说明

(1)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挫败民族分裂活动的根本保证 (2) 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 (3)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4) 妨害我国民族团结的因素将不复存在

A. (1) (2) (3) B. (1) (2) (4)

C. (1) (3) (4) D. (2) (3) (4)

5.莫言《生死疲劳》的书名来自佛教经典, 莫言认为, 佛教的许多基本思想, 是真正的宇宙意识, 人世中许多纷争, 在佛家的眼里, 是毫无意义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坚持佛教思想的指导作用

B.宣传佛教教义能够促进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C.弘扬宗教精神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D.应该支持群众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6.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 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材料二2013年8月5日, 中国社科院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政治发展报告 (2013) 》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的福祉, 使人民享有广泛而充分的人权, 有效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需要, 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阅读材料,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党的十八大为什么要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2) 我国是怎样从制度上满足人民参与民主政治生活需要的?

参考答案:

1.A针对当前房价提出提案草案, 人大代表在履行提案权, (3) 正确;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全国人大审议获得大会表决通过, 参会人大代表行使表决各项议案权, (2) 正确。 (1) 是人大的职权; (4) 材料未体现。

2.C材料中的观点割裂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把“我”凌驾于民意之上, (1) (4) 符合题意。 (2) 观点正好与材料观点相反, (3) 观点材料没有体现。

3.C习近平是党的总书记, 也是一名普通党员, 党员干部“亲民”是坚持群众路线的要求, 有利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 (3) 正确。 (2) 材料未体现;中央领导带头保持朴素作风, 其原因不是因为奢侈成风, (4) 错误。

4.A“6·26”暴恐案表明妨害民族团结的因素依然存在, 处置和平息了该案件, 并不意味着此类案件不会再发生, (4) 错误, 本题选A。党和政府果断采取措施, 体现了 (1) ;“6·26”暴行不得人心, 体现了 (2) (3) 。

5.D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主张无神论, 佛教在本质上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是与科学精神相对立的, A、B、C错误。D正确说明了材料反映的主旨意思。

6. (1) (1)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 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才能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 (2)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是为了增强人民的福祉、保障人民享有广泛而充分的人权。 (3)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能够有效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需要, 是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 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 (1) 坚持党的领导、人们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 以保障我国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短学期政治社会实践选题(模版) 篇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地区)的实践

调研参考选题:

(一)经济

1.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调研。

2.××地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调研总结。

3.××地区当前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问题调查。

4.××地区不同阶层人员的经济状态和政治状态的调研。

5.世界金融危机下××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调查。

6.××地区如何重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7.××地区建设和谐社区(乡镇)的典型调查。

8.调查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9.××地区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

10.××地区科技兴农的典型调研。

11.××地区农村贫、富户的调查的分析

12.××地区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情况调查

13.××地区农民(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分析

14.浙江(或××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特色及经验

15.××地区农村消费市场调研

16.××地区失地农民生存状态的调查

17.××地区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相关性分析。

18.××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查

19.××地区推进共同富裕的调研

20.农业产业化典型案例调查与研究

21.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的调研

22.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23.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调研

24.××地区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研分析。

25.××地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典型调查

26.××地区农民收入问题调查

27.××地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研究

28.居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调研

29.民营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的典型调查与分析

30.××国有企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31.××企业在创新中发展的典型调查与分析

32.××家族企业调查研究

(二)政治

1.调研近年来××地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就。

2.调研近年来××地区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就。

3.调研近年来××地区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就。

4.××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和经验的调查。

5.××地区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经验调查与分析。

6.××地区农村党支部建设状况调研

7.××地区新经济组织中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8.调查分析××村镇(社区)构建和谐村镇(社区)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9.××地区村民、居民自治组织选举状况调研。

10.调查××地区社会治安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

11.改革开放以来,××地区居民权利义务观念变化调研分析。

12.调查××地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状况调研

13.××地区司法“公正”和“效率”状况。

14.××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及民主政治发展调研

15.××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调研。

16.××地区反腐倡廉情况调查

17.××地区贯彻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典型调查。

18.××地区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建设的典型调查。

19.××地区村民、居民自治组织选举状况调研

20.××地区反腐倡廉的典型调查和案例分析

21.××地区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2.××地区村民自治实践和典型案例调研

23.××地区农民民主法治意识的调研

24.××地区农民各阶层状况的调研

25.××地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调研

26.农村党组织执行中央政策的调研

27.农村干群关系调研

28.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调研

1.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与分析

2.××高校校园文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与分析

4.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研究

5.当前社会各阶层思想动态调查与分析

6.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的调查研究

7.就你家乡青年人的精神生活状况作一次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8.调查社会转型时期青年伦理价值观的状况。

9.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与研究

10.当前干部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及加强舆论引导的调查与分析

11.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调查研究

12.××地区公民文化生活状况调研。

13.××地区公民宗教信仰状况调研。

14.××地区农民的思想状况的调查

15.××乡村(社区)文化活动现状调查研究

16.××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情况调研。

17.××地区企业遵循“诚信”原则的现状调查。

18.××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

(三)文化

19.××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先进典型调研。

20.××地区农村文化设施现状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

21.××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先进典型的调查

22.××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调查

23.××城市市民公共道德意识现状调查

24.封建迷信在××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25.网民上网行为调查

(四)社会

1.社会、企业对大学生素质能力要求的调查分析。

2.××地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研。

3.××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

4.城市社区发展调查与研究

5.科学发展观与我的家乡建设。

6.××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

7.××地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调研。

8.××乡镇(社区)居民收入差距的调研分析。

9.××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

10.××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个案调查。

11.××地区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现状调研及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建议。

12.××地区(单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效性调研。

13.调查分析某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出现的问题。

14.××地区(家乡)当前存在的主要社会矛盾分析。

15.××地区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的调研分析。

16.××城市农民工现状的调查

17.××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

18.××地区环保问题调研分析。

19.××地区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实证调研。

20.关于××地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调研。

21.××乡镇水资源污染情况及其社会影响的调查。

22.××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

23.进城务工青年生活状况与心态调查。

24.××地区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社区发展调查。

25.××地区封建迷信现象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和分析。

26.××县(乡、街道)民间传统文化发展现状调查。

27.外出打工者合法权益保护调查研究

28.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与功能变迁调查

29.××城市社会弱势群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30.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31.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32.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调查

33.城市与农村生育观的差异、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34.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35.××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研

36.家庭暴力问题调查研究

37.社会转型期社会救助工作调查与研究

38.××地区非法传销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39.现阶段农村干群关系现状与对策调查研究

40.农村社会稳定因素调查研究

41.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方式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42.××地区妇女地位和妇女问题调查研究

43.××地区社会中介组织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调研

44.××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

45.××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

46.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发展调查

1.××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调研。

2.××乡镇生态环境状况的调查。

3.××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做法与经验调研

(五)生态文明

4.××地区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

5.××地区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6.××地区培育发展绿色企业的调查分析

7.浙江加强海洋蓝色生态屏障建设的调查分析

8.××地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调查分析

社会运动重塑美国政治 篇6

连任之后,如果说奥巴马在内政事务上难以充分施展“对抗主义”的冲突模式,(尽管有消息指出“占领华尔街”运动也和民主党高层保持着密切联系,奥巴马总统曾经亲自表示对该运动的支持,以牵制保守派对其全民健保计划的抵制)但是,如“巧实力”战略所展现的,民主党政府将这一娴熟社区组织技巧运用在了外交政策上。

自克林顿国务卿第一次于2009年6月在外交关系委员听证会上提出的“巧实力”(smart power)战略以来,巧实力背后的阿林斯基主义正在改变美国的传统外交模式和政策。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及奥巴马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的灵活外交,以及2011年推动阿拉伯之春、确立重返亚洲战略、宣布互联网自由为基本人权,以及自派遣海豹突击队跨境消灭本·拉登,并在这之后屡屡采取特种部队作战样式解决外交麻烦。相比小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广受批评、相比深受欧债危机困扰的欧洲在气候外交等问题的缩手缩脚,美国民主党人所践行的阿林斯基主义正在外交领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主动和灵活、大量的“直接行动”,正在取得令人惊叹的“巧实力的上升”。

从冲突--运动--组织者--社区的阿林斯基主义进路观察,便能推论出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政策包含着高度的“现实主义的激进主义”。具体到中国政策,一个战术决定战略的对华关系新时代来临。其激进性有两个层面:朝向“新冷战”的冲突性战略框架构建和更多对抗性直接行动的战术创新层面。尽管“新冷战”原本是共和党人罗伯特·卡根提出的,至今受到广泛怀疑。然而,对奥巴马政府来说,对抗主义才是阿林斯基主义及其战术的核心。新冷战意味着高度现实主义与激进主义对抗的战术性结合,在避免战略性对抗(热战)的前提下,采取阿林斯基主义的逼迫型危机策略,比如“重返亚洲”的战略设计,通过激化冲突并使用战术性手段来构建对抗主义的双边关系,重塑地缘政治主轴。

另一方面,奥巴马政府将对中国的公民社会、互联网自由和社运领袖的作用提升至战略高度予以重视,将其作为战术性冲突和介入的主要领域,而非传统外交和传统人权外交领域。奥巴马政府先后撤出伊拉克、阿富汗的军事干预,在利比亚、埃及和叙利亚的内部反叛中所采取的巧妙介入,显示其更倚重这些国家的内部社区领袖,包括互联网领袖和新兴反对派。在面对即使美国政府也未预料到的仓促变局前,这些国家内部社区和人民的声音被首先考虑,超过了传统的地缘政治考量。这是奥巴马政府的社区激进主义的基本体现。

考虑到克林顿国务卿本人更为现实主义的风格,可以想见,奥巴馬政府将倾向于减少传统的外部干涉,而是鼓励中国社会地方社运领袖和社会力量的成长,从中国内部施加适度压力和牵制;并采取更多的直接行动,如派遣十万赴华留学生、创建“贸易执法部门”、与菲律宾在南中国海展开军演等。在中国的话语、经验和既定外交模式之外,不断展开直接的、极化的、个案的以及更多别出心裁的对抗手法,来获得最优效益比的外交收益。

政治社会实践 篇7

一社会实践活动从各个方面丰富了大学政治教学, 提升了教学效果

所谓的政治教学中的社会实践活动, 是指以思想政治为主题的各类有益的实践教学, 其社会性、公益性、教育性的特征尤为明显。在大学思想政治教学进程中, 广大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性, 并做好学校与学生两方面的工作。首先, 广大教师要争取学校的支持和帮助, 为开展政治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前提;其次, 教师必须让学生们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只有做到这些, 社会实践活动才有可能顺利开展, 同时也可以提高大学政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因为在社会实践中, 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另一方面,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是对大学政治教学内容、形式、手法及模式的丰富, 也是一种极大的创新。例如, 教师们组织大学生开展一次“关爱孤寡老人”的社会公益实践活动, 让学生们到敬老院、养老院甚至社区中探访、关爱孤寡老人, 了解他们的生活与情感状况。类似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经常开展, 可着重设定特定的主题, 以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爱民、热心公益、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总而言之,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线, 将政治教学推向深层次, 无疑是新时期大学政治教师开展教学的有效选择。

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能够不断进步, 学生素质也得以全面提升

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思想素质过硬、综合能力突出, 具备社会实践能力的合格大学生, 这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不谋而合。所以, 将社会实践活动看作是对大学生一次很好的历练与培育, 是十分合适的。可以看到, 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 大学生已经在扮演社会中的某个角色, 已经在或多或少地参与社会事务, 也已经真正地开始成为一个“社会人”, 而这一切恰恰是大学政治教学的核心诉求。一方面, 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能够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与实践意识, 同时提升自己动手、实践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另一方面, 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下,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爱国爱民情操与综合素养, 都会有一个很大的进步。

例如, 教师们在组织开展以“关注留守儿童”为主题的政治社会实践活动中, 可以要求学生每人着重关注一名儿童, 并且掌握孩子的各类情况。在整个活动中, 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学习与家庭状况, 并且提升自己照料与帮助别人的能力, 也在无形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类似的关爱活动, 无疑可以激发起大学生的情感和情绪, 让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大好时光, 同时更加充满对社会、民族的热爱。在活动中,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都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这也是政治教师们所乐见的。

三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提高教师素质, 促进政治教学的进步

教师也是大学政治教学的重要参与者,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发展与方向。因此,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素质的进步。具体来说,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再次成长、不断进步, 从而为教学的发展提供更大的能量。一方面, 社会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另一方面, 社会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施教能力。要积累社会实践教学所需的创造性理论知识, 思想政治教师就必须掌握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技能和技术, 即对教材和各种教育素材的加工、吸收和精选的能力, 组织教学过程的能力, 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将精选后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的能力等。

因此, 必须协调好学生与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位置, 让教师紧密地参与到政治实践活动中来, 从而切实提升业务素质、教学能力、思想道德品质与全面修养, 为推进大学政治教学的全部发展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 新时期的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因为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提升大学生、教师的综合素质都大有裨益, 也是教学工作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朱云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 2009 (6)

[2]陈历.构建从课堂教学通往生活世界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视角[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8)

[3]赖雪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实现路径[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 篇8

1.1 含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以大学生为实践的主体, 依托于地方资源, 通过大学生自身的体验和认知, 真正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由理论到实际、由接受到创造、由学习到生活的沟通, 使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丰富理论, 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多年的研究表明,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为社会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功能之一, 社会实践作为专业技能训练的补充, 为大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活动提供了平台, 有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是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1.2 类型。

大学生社会实践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实践的特点, 决定了其类型的多样性。大学生社会实践以培养综合素质为目标, 各类社会实践在组织实施和活动形式上不相同, 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目的。

大学生社会实践包括教辅类实践、社会调查类实践、志愿服务类实践、能力提升类实践, 等等。

1.3 发展。

20世纪初,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对杜威的命题进行了辩证的否定, 认为“生活即教育”。两位伟大的教育家都主张结合社会生活来教育。这种结合社会生活的教育就是社会实践, 两者相辅相成, 应用所学进行实践, 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

近年来, 全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有了进一步发展, 社会实践使受教育者不只是在课堂上接受教育, 更多的是在与社会的接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两课教学和校内思想教育活动的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逐渐扩展到了各个领域, 从社会调查到企业实习, 从教学辅助到社会服务, 大学生社会实践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进入21世纪, 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社会实践作为一种有效的德育智育手段, 受到广泛关注。2004年8月, 中共中央颁布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文件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 增长才干、奉献社会, 锻炼毅力、培养品格, 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的重要机会;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帮助学生明确社会责任和义务, 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社会实践在各高校广泛开展, 并不断对其规律进行探索, 能开创新的社会实践领域, 创新社会实践的形式。

2. 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学生参与志愿性质的社会实践的目的主要来源于他们的内在动机, 他们在体验社会的同时奉献社会, 从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在高校德育教育中, 应注重肯定这种积极的奉献精神, 强调社会实践的意义, 使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树立良好的社会实践风气, 并作为重要的德育教育形式。

2.1 社会实践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 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形成时期, 大学阶段如果只学理论知识, 不付诸实践, 会导致理论和实际脱离, 反而影响理论的学习, 不利于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在大学阶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在社会实践中, 大学生通过亲自体验, 接触社会, 所进行的实践活动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在书斋里无法解决的思想认识问题。

当代大学生与社会接触少, 自高中毕业后就迈进了大学的校门, 对国情民情了解不多, 且缺乏社会经验。社会实践是青年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的有效途径, 通过亲身体验生活, 如看城乡差别、感受贫富差距等, 与社会接触, 大学生能从社会实践中得到启发, 使思想得到升华, 认识和了解社会, 明确自身的时代使命,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 以更积极的状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2.2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途径。

首先, 有效地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使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凸显出来。实践性教学是由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特点和特殊性所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 使大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会科学的方法论, 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 这一过程本身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

另外, 社会实践不同于专业知识课程, 它是一种实践性教学。社会实践把专业知识和认识国情、了解社会、提升综合能力结合起来, 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 有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思想政治教育, 有利于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协助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尤其在志愿服务类的社会实践中, 大学生在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同时, 实现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受到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3. 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

3.1 用社会实践作为检验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标准。

在新思想新观念与传统观念的冲撞中, 人们对德育的认识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传统的德育工作方式显露出局限性, 而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成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的活动。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 大学生与社会进行接触, 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作用。所以, 社会实践可以作为检验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标准。

3.2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3.2.1 坚持开展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社会实践

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可以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 并参与多种社会实践, 确保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校内社会实践的优点是容易组织实施, 对教学有针对性, 大学生参与度高;校外社会实践的优点是与社会的接触多, 能拓展学生的视野, 促使学生接触社会, 了解国情。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是发挥两者优势的基础

突出职业特色, 推进高职德育工作

李朝霞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咸宁

摘要:本文从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 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进行分析, 提出高职德育工作必须突出职业特点, 抓好学生的职业思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行为的教育和培养, 抓好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思政教育, 重视学生劳动观念、人格的形成和各种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并在教学活动中实施和考核, 将德育和就业教育相结合, 以使高职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关键词:高职德育工作就业教育

高职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 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 它是按照职业分类, 根据一定职业岗位 (群) 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 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 (技术应用型) 人才。与普通本科相比, 高职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能力的培训, 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高职高专毕业生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 “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这个具体的德育目标是由高职教育的特征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的。高职教育的德育工作开展要针对高职的特点。

一、突出职业特点, 推进职业道德教育

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是职业性, 它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为目的。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应与这一教育目标相呼应, 应带有较为浓厚的职业色彩, 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在进行各

上, 把两种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既有校内的社会实践, 又有校外的社会实践队伍, 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创造多种实践机会, 发挥社会实践的积极作用。

3.2.2 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是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保证。高等学校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可以稳定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延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成果可保留下来, 为以后活动的开展作借鉴。正确选择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可以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社会实践基地可以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广泛而系统地开展, 为活动的连续性提供保障,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则通过参与社会实践, 持续地进行下去。高校在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时, 应选择革命老区, 将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结合, 同时在帮助老区进行建设的过程中, 大学生参与奉献服务,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服务型社会实践活动得以加强。

3.3 强化社会实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个活动内容涉及范围很广的活动, 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 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应坚持以育人为本, 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 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社会实践能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 因此大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的同时, 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的机会, 同时还可以得到锻炼, 体验和

项德育内容的教育时, 应当紧密结合所学专业和即将从事职业的实际。高职的理想教育, 应当与树立职业理想并努力为之奋斗结合起来;在进行法制纪律教育时, 应该补充相关的行业职业法规的内容, 为毕业时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在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时, 应当结合该行业职业发展的历史、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让学生了解该行业的发展史, 努力让学生热爱该行业;在进行形势政策教育时, 除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发展的形势和大政方针外, 还应充分讲授行业改革发展的形势和重要的方针政策, 教学过程中可尽量多选所在职业的案例, 从感性入手, 多感知, 多理解, 促使职业理想的形成。

抓好学生的职业思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行为的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教育, 从一入学就应开始, 并纳入入学教育计划, 请相关老师、工作人员组织讲座和相关活动。要结合人才培养计划, 讲清该行业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可以组织学生到该行业职业的先进企事业单位参观了解邀请先进模范人物座谈, 讲述他们对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的认识体会, 介绍他们敬业爱岗的先进事迹, 使学生一入学就较快地了解所学的专业、将来所从事的职业, 建立对职业的认同感, 把自己的职业理想与当前的专业选择结合起来, 调动学习积极性。要教育学生明确未来职业岗位特殊的纪律和行为要求, 并努力去做好, 以适应将来工作岗位的要求。此外, 还要通过入学后日常的遵纪守法、基础文明教育和德育表现的量化考核等措施, 使学生形成自觉遵守纪律、讲究言行文明的好习惯。

二、抓好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思政教育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感悟人生, 培养创新能力等。在实践中, 特别是奉献社会的志愿活动中, 大学生们能在有限的条件下懂得生活的艰辛, 把实践经历与自己原来的生活进行比较, 感悟到珍惜便利的条件, 把握珍贵的机会, 珍惜幸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官秀成.浅论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 (6) :161-163.

[2]黄平.论社会实践的功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之思[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6) :106-108.

[3]刘红英.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构想[J].教育评论, 2007, (4) :66-68.

[4]王学俭.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J].高校理论战线, 2005, (5) :30-31.

[5]魏俊文.关于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思考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 2007, (7) :135-136.

[6]杨光.浅谈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际功能与有效途径[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 1994, (7) :58-60.

[7]杨向荣, 孙波.社会实践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J].青岛海洋大学学杨晓娟.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长治学院学报, 2005, (2) :56-57.

政治社会实践 篇9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的内在一致性

由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的概念可见, 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的目的都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政治人”。因此, 我们不难发现, 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1. 二者的控制力量具有一致性

政治社会化虽然包括社会教化和个体学习两个互动过程, 但实际上社会教化并不是代表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意志, 其控制力主要存在于统治阶级, 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按照一定阶级或集团的意识形态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的社会实践活动”, 可见, 统治阶级依然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统治力量。

2. 二者的内容具有一致性

在政治社会化中, 社会教育和个体学习的内容大致是相同的, 都是体现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观念、政治价值和政治行为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含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 但其中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而理想信念无非也是人们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方向的集中体现。因此, 二者在内容上都包含了“政治观点”, 都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利益。

3. 二者的目的具有一致性

政治社会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的一致性逻辑地表明二者有着共同的目标:通过教化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合格的“政治人”。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的内在一致性表明了二者的共存性。一方面, 政治社会化的有效进行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实现形式;另一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自身职能的同时, 客观上具有了政治社会化的功效。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社会化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有育人职能, 有助于培养政治社会化中的合格“政治人”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就是统治阶级教化其社会成员形成符合其利益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可见, 对其社会成员政治观点的灌输是一个重要方面。也就是说,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公民个体提供相应的政治信息, 在其育人职能发挥同时, 客观上向公民传授政治知识, 从而为公民个体政治社会化奠定了理论素养。政治社会化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合格的“政治人”, 而其核心是政治价值观念, 因为公民个体政治价值观念的形成是其政治社会化的内在标志, 它影响着个体的政治态度和相应的政治行为。可见, 政治价值观念是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关键所在。而思想政治教育恰恰就在于, 通过其自身内在的机制和方法, 运用多种途径培养社会成员统治阶级所需要的政治观点和政治行为准则, 并内化为自身的政治思维以指导实践。在此过程中,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培养个体的政治价值观, 同时还可以提高个体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兴趣。作为个体,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了解、认同和掌握了社会所通行的思想政治价值观念, 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素质, 从而为个体政治社会化奠定了基础。

2.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有保证职能, 有助于保证政治社会化过程的社会主义方向

无论是就单个个体而言, 还是相对于整个社会而言, 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方面的作用不是抽象的, 而有其具体的政治内涵。在整个社会的政治思想体系中, 固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甚至相互冲突的政治思想观点, 但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教个体认同社会所有的政治价值观念, 它必然促使个体认同能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价值观念, 以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在我国, 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要保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宣扬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也就表明思想政治教育能保证个体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集体价值观, 确保个体政治社会化过程的社会主义方向, 从而也就解决了公民政治社会化特定的政治方向问题。

3.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有延续性, 有助于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政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载体, 政治文化是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的有机统一体。但是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即使在同一统治阶级统治下的社会中, 其社会生活也是变化发展的, 因而社会的政治文化也要得到改善和创新。而思想政治教育也不是一次完成的, 它具有延续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延续性的过程中, 并不是对前后反应变化了的社会生活中的思想、道德、法律、政治等方面简单地堆砌, 而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剔除古、西之糟粕, 去今、中之精华, 不断糅合, 为我所用。诸如在当今的政治思想观念中, 有古代的“仁”、“礼”;有当今的“科学”;有西方的“效率”;有中国“勤奋”。当然, 对于“私欲”、“拜金主义”、“等级”等封建和资本主义的糟粕, 我们必须摒弃之。可见, 思想政治教育一代代延续的过程, 势必会将变化了的社会生活反应到意识形态中来, 也必然有助于为政治文化输送“新鲜的血液”。

4.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有激励的作用, 有助于扩大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能够产生一种意识和情感上归属感。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 个体会依据统治阶级所要求的政治目标和政治态度来确定自己的身份, 对于一定阶级、政党的政治主张, 或拥护, 或反对, 从而自觉付诸某种政治行为。当然, 这其中必然也会存在一个政治行为正确与否的问题。在我国, 一切拥护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政治行为都是得到肯定的;相反, 任何有悖于人民的政治态度和行为都会受到谴责甚至是责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个体不断积累政治信息, 并最终整合形成共同的政治价值观念, 这也表明社会成员在政治上达到了认同。在这个过程中,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激励手段, 对有贡献的个体给予物质和精神鼓励;对敌对者给予不同程度的惩罚;即使那些没有得到惩罚但也没有得到鼓励的成员来说, “碌碌无为”就成了对其的负激励, 从而使得社会成员不断对主流和正确的政治价值观产生认同, 具有把社会成员个体组织在一起实现政治体系有效运作的重要凝聚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政治社会化的现实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政治社会化的有效实现形式, 随着现实社会生活地不断丰富, 政治社会化的道路也日趋复杂。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要针对现实来不断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起到促进政治社会化的作用。以下谈谈几点思考:

1. 思想政治教育在占据学校和社会两个主要阵地的同时, 应更关注于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也是人生的第一学校。因此在个体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父母、家庭生活和家庭关系是关键因素。但家庭方面往往被思想政治教育所遗忘, 我们总是把思想政治教育抬得过高过大, 仅仅局限于学校和社会这两个平台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无疑是把思想政治教育架空了, 毕竟家庭才是个体的开始和基础, 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善于做细微工作的。所以, 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家庭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家庭结构的不同, 无论是对政治社会化还是对思想政治教育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夫妻子女两代型家庭、祖孙三代型家庭、夫妻政治态度一致与否、双亲不全或失去双亲等等, 这些都会影响个体的政治人格塑造、人生观的形成、基本政治生活规范等方面。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大对家庭方面的渗透力度。

2. 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以更有效地促进政治社会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给人以简单说教、枯燥乏味的印象, 这不仅达不到预期目标, 长久如此, 必定会使人们厌倦思想政治教育, 这无疑会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作用。通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局限于座谈、会议、访谈等简单通俗的谈话方式, 其实不然, 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可以开拓新的载体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首先, 活动载体。活动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实践活动,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 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于活动之中, 使人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这也就是一种“隐蔽教育”。“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公益活动等等都是可以借鉴的活动载体。其次, 大众传媒载体。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信息传递方式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此会对个体思想政治素质产生双重效应,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大众媒介的积极效应, 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化解其消极效应。再次, 网络载体。网络载体的开放性、快捷性、平等性、虚拟性等优势可以使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但同样, 网络始终被称为潘多拉魔盒, 在实际思想政治工作中, 应摒弃“黄色”、“黑色”等不良信息,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导地位。最后, 人际关系载体。运用人际关系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不仅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还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人们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 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营造一种健康向上、潜移默化的氛围来使个体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从而为个体的政治社会化奠定素质基础。

3. 重视并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及个体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环境

个体的政治思想观点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传统上我们往往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物质条件、现实生活等大环境或者说是硬环境方面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殊不知, 家庭、工作单位、社区、网络等软环境对个体政治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 我们应该重视各种有利环境的整合作用, 使大环境与小环境相结合, 逐步加强环境建设, 从外部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提供有利氛围。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1995.

[3]王玄武, 骆郁廷.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4]R.Dawson&K.Prewitt.Political.Socialization[M].LittleBrownandCompanyBoston, 1969.

[5]威廉·F·斯通.政治心理学[M].胡杰.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政治社会实践 篇10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体系构建原则

社会实践体系和理论指导共同组成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社会实践体系的构建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并且基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前景和培养目标, 构建有针对性和有特色的实践模式。

(一) 突出实践体系的针对性

实践在高职中占据重要地位, 高职通过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的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实践一定程度上是高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因此, 可以将实训基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的场所, 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共性, 是在职业能力基础上培养起来的素质与道德, 因此无专业上的差别, 可采取统一的实践方式, 但要注意与学生的适应性。同时要明确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的目标与价值, 采取有效的实践教育途径, 构建完成的实践体系。

(二) 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的时代性

社会实践是为了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生作为主体, 只有激发其兴趣才能发挥教育实践的作用。因此, 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实践体系创新也是必要的。突出创新, 就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前提, 调整实习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培养新时期的综合性人才。在思想政治实践体系的创新中, 正确分析经济形势, 为学生就业、创业寻找机会, 体现出体系的先导性与时代性。

(三) 强调实践体系的层次性

道德教育与现代化的素质教育均不是单一的,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 高职对人才的评价也应是多样的。因此, 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体系构建中, 应根据整体性原则, 强调体系的层次性, 即强调不同影响因素下学生评价结果的不同, 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培养不同层面的, 能够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职人才。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体系结构分析

社会实践具有多样性特征, 面多众多社会实践, 高职如何构建合理的社会实践体系,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积极作用, 值得教育工作者们思考。事实上学生也具有自己的个性,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必须从学生自身出发, 充分考虑其专业、心理特点以及思想行为的不同, 从而构建出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体系。其结构可根据职业导向、政治导向和专业导向进行划分。其中职业导向是考虑到学生日后工作所需, 如对企业的忠诚度等。虽然企业法对员工做出相应规定, 但大学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 尤其是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道德的重要途径, 职业导向也是体系构建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政治导向是要求教师与市场经济和政府政策为指导, 使思想政治实践体系的构建具有现实意义, 而专业导向自然是实现实践体系构建的针对性, 专业不同, 学生所需的能力和职业素质具有一定的差别, 因此通过专业导向模块, 可培养学生的高就业观和职业素养。

本次研究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构建的层次性, 并且以年级为主要划分原则。其中, 大学一年级学生刚进入校园, 还没有接触专业课知识, 因此第一学年的实践课以学生会工作的推进、社会调研等为主, 增加大学生的社会阅历, 以此来增加其知识储备,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职业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基础能力的培养。针对大二学生则应进入校内实践基地, 因为这一阶段的实训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从服务角度出发, 培养学生的服务素质, 使其了解行业的发展形势, 加深其对专业能力重要性的认识。针对应届毕业生, 则应强调就业理念的培养, 现代学生多数缺乏实践动手能力, 一方面教育自身存在问题, 一方面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思想均存在问题, 因此在高职在读阶段, 教师应安排学生进入岗位实习, 提前培养其专业素质与职业技能, 使其能够更早的进入社会, 适应社会。

三、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体系的构建途径

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体系的构建过程中, 重点在于认清形势, 发挥每个部门在学生思想教育和在实践指导中的作用。如可以将实践基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或者旅游参观, 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探讨和交流。笔者将思想政治教育适合实践体系的实现分为三个板块。

(一) 结合学校、社会各个阶层的力量, 拓展实践范围

思想政治教育应贯穿始终, 而不是在某一节固定的课中。因此, 在日常教育、生活和实习中, 都可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将其纳入统一的学生实践互动, 实现对学生思想的培养与有效的管理。在内容的选择上, 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 更容易被不同专业学生接受的内容, 资源整合是关键, 其实现途径如下:

1. 研究制定统一的教育教学规划

工作与专业教学之间不能分开, 统一的教育教学规划要求其实践内容与工作紧密结合, 找到二者之间的切入点, 从而使实践方法的实施能够符合思想政治理论的基本需求, 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增强其职业道德素质, 这一是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的基本需求。这一阶段的资源整合在于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对社会实践的理解, 以及对其培养的学生的认识。根据不同年龄段, 不同的专业以及不同的思想政治层面, 可以采取针对性的实践方案。以形成序列化教育的有机整体, 追求协同促进的教育效果。

2.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与实践教师的和谐统一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缓慢, 其主要原因在于实践环节的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的分离。实际上, 学校应将二者有机结合, 一方面培养教师的双向能力, 一方面, 使实践指导教师能够在实践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这样既节省了学校的教学资源, 又达到了全方位的培养目标。对于具有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团队的学校来说, 应加强其与实训教师的沟通, 使二者相互配合,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现体系的有效构建与实施。

3.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的内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化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过程中应有效的利用学校的党校和团校教育, 通过不断的理论教育来对学生的心灵与思想进行冲刷, 在大学阶段, 不断的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实践中, 遇到重要节日, 和可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体化,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活动, 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总之, 可以充分组织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 从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其综合能力。

(二) 利用专业实习的机会凸显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专业实习的机会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也更容易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这一环节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要通过自己动手来完成某些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机会, 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学同外出专业实习捆绑在一起, 实现双赢。但目前高职院校在实训过程中保表现为两点, 其一实训的力度不足, 对学生的职业要求不严。其二, 学校实习资源有限, 学生很难接触到企业的核心。因此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意义, 我们将这一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

1. 推进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这一点在高职院校中做的较好, 以学校和社会团体的名义组织的学科技创意挑战赛在更大高职院校出现, 并且受到学生的欢迎与支持。学生在科技大赛中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可以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辅导与教育, 培养其科学主义精神, 并且能要指导学生创新, 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未来一段时间内, 高职教育应将目标放在教育与创新的结合上, 进一步推进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2. 加强社会实践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在实践中, 思想政治教师应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出发, 结合实训的特点, 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针对性, 具有地方特色, 并且与专业实习的目标紧密贴合。具体可以采取流动课堂的教学方式, 最好是实现实训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的整合, 或者实现二者之间的合作。新时期,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还应充分使用互联网这一先进的模式, 利用远程教学的模式来观察学生的表现, 从而正确发挥教师在实践思政教育中对学生的指导作用。

3. 发挥专业实习基地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近年来, 高职认识到实践对其学生就业的影响, 并且获得政府的支持, 因此在校内和校外均具有雄厚的实训资源。因此, 将其实训基地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的平台具有积极意义。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课紧密结合, 在实习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可令其带着任务实习。带着调查提纲走, 带着调查报告归, 确保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 发挥实践教学的效能。

(三) 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与价值观

就业观念与价值观的培养应贯穿高职教学始终, 尤其是在大学的最后一年, 学生面临毕业, 教师应对学生做出你正确的指导, 将毕业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相结合, 这也是你实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体系构建的最后一个步骤。

1. 树立学生正确的择业观

思政教育具有多向性, 其中培养学生的就业观与择业观十分重要。目前, 高等教育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 这就使学生面临更多的选择, 如何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是其思考的问题。学校应在毕业之前安排学生参加就业专题讲座, 使其了解就业形势和专业特征, 帮助毕业生做心理咨询, 防止其出现不正确的就业观, 尤其是眼高手低的学生。要培养学生先就业, 在就业中学习的思想。其次:可针对性地给学生安排与就业息息相关的社会实践内容, 使学生能够更快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 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并且改变落后的就业观念, 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 就业与创业之间的关系, 这也是现代社会人才需求的目标, 同时是高职教育社会实践体系构建中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的目的之一。

2. 在实践教学中凸显对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训导

实践教学中, 要凸显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是中华秉承良好的道德素质, 在工作中,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如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服务理念等。在不断的工作与教育中, 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 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体系的构建中, 完成了对一个人才的全方位培养过程。学生从内心了明白了工作的意义, 服务的价值。另外, 要使学生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 高职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现实环境的熏陶和职业的锤炼中, 培养良好职业道德习惯。只有亲身体验, 才能培养完整的人格、良好的习惯于崇高的道德。

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 顾名思义, 是对学生的思想的一种引导, 包括培养其正确的就业观, 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职场适应能力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因此文章探讨了如何构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事实上, 这一体系的构建并不复杂, 但高职对于这一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上存在偏差。因此, 要进一步加深对好治思想政治教育适合实践体系构建的研究与重视, 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为社会培养职业化、专业化的人才, 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摘要:高职院校政治教育社会实践体系的构建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体系的构建中, 应坚持针对性、时代性和层次性等原则。以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社会需求为出发点, 在实训和顶岗实习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最后, 文章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体系的构建过程, 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合实践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李文静, 曹均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性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 2012, (7) :54-56.

[2]童志坚, 王晓.高校思政教育的社会实践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13 (1) .

[3]柴延艳.结合社会热点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及机制[J].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 2013 (17) .

[4]孙亚潇.关于社会热点事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分析[J].华章, 2013 (17) .

政治社会实践 篇11

关键词:实践教学;社会调查;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8—0201—03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都十分清楚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社会实践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应该说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增强效果的重要环节,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或束之高阁,或形式单一,方法陈旧,或流于形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近年来,在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过程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我们开始重视社会实践教学环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以社会调查为主要形式,以观看录像、外出访问、组织演讲、讨论和辩论等形式为辅助,主次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限于篇幅,本文拟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着重讨论其中社会调查部分的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

一、教学实施

简要地说,我们的教学就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个当前社会生活中带有普遍性的具体问题或热点问题,采取自填问卷法或深度访谈法(或将两种方法结合),以调查对象为窗口,深入社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社会实际问题,从而在亲身经验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提高综合素质。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制订教学大纲,编写教案。大纲重点明确教学性质和任务、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组织与方式等,教案侧重于教学意义与目的、教学内容与具体要求、教学组织、考核办法及考核标准等。

2.布置任务。要重点强调两点:一是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以激发学生参与的自觉性与热情。因为学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实践教学取得实效性的前提条件 [1] 。二是要求学生将调查对象定位在学生群体以外,最好是社会上(相对于校园内)的某个群体。目的是以社会调查为形式,以调查对象为窗口,为学生创造一个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使这次调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以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社会实际问题,在亲身经验中吸收、消化相关理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可以说,学生能否走出校园是这次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当然,详细说明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方式方法、实施步骤等内容是布置任务时必不可少的。此外,还应注意几点:一是不限定题目范围,鼓励学生自由选题(只要是社会生活中带有普遍性的具体问题、热点问题都可以,我们一般也会提供若干参考题目),以激发学生兴趣。二是告知考核标准,给学生一个衡量自身工作的参考坐标,对他们有一定督促作用。三是注意时机的选择,确保时间充裕。我们一般选择期中考核以后布置任务,要求一个月多月完成。① 如果布置太早,学生对课程体系与内容把握不准,理解不深,运用起来难以得心应手;太晚,各门课程的作业、考核接踵而来,时间紧张,难免应付。

3.加强督导。由于教师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是影响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性因素[2],因而教师的督导毫无疑问是整个社会实践活动能否如期、顺利、高质量完成的重要一环。督导包括督查和指导两个方面。督查的第一步是要求及时上交调查方案,列出详细的工作进度及完成时间、责任人,然后通过课堂强调、课外询问抽查、班干部检查等方式督查,以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任务。相较于督查,指导更重要。指导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是调查实施前的全面技术指导或培训。因学生多数没有参加过社会调查,以致乍一听任务,许多人或一脸茫然,或一脸畏惧。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技术培训,让学生了解社会调查的流程,知道该怎样做。第二阶段的指导贯穿于调查过程的始终,直至调查报告完成。这主要是一种课外指导、个别指导。一方面,我们明确告知学生,若有问题,欢迎和老师讨论,任何时间(课间、课余、节假日)任何方式(面谈、递纸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等)皆可,并对每一位前来请教的学生进行悉心指导。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的行动会产生直接影响。明确告知,悉心指导,前来请教者便会络绎不绝;否则,门可罗雀。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课间、课余时间,主动与学生沟通,随时与学生保持各种联系,以便掌握工作进展状况,及时解决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难题和疑惑(同时也起到了督查作用)。当然,我们也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

4.重视考核。我们制定了明确而详细的考核标准。考核以调查报告为重点,同时纳入调查过程中的各个构成要件,包括调查方案、问卷或访谈提纲、样本构成(要求上交全部有效问卷或原始访谈记录)、数据汇总表或访谈摘要等,以促使学生认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对于学生的劳动成果,我们一直很尊重,全部仔细地阅读,认真地评阅打分,并按30%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这除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外,也有利于课程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5.师生总结。一是学生总结。总结可以使学生梳理自己的思路,把原来模糊的许多想法和感受明晰化,对他们大有裨益。同学们还会不时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实际上,我们有不少做法如布置任务时机的选择、鼓励学生自由选题、加强督导、鼓励跨班跨专业小组(以收集思广益之效)等就是学生提出的。学生总结要求形成文字全部上交,采取不署名方式,以便学生讲真话。二是教师总结。教师总结以学生总结为基础,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份学生总结,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这实际上是在和学生进行真诚的心灵对话。然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及时改进教学。

二、教学效果

在我们的悉心指导下,绝大多数学生能积极、认真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① 教学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的。放在笔者案头的一份份调查报告和总结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因为,调查报告无疑是实践教学实效性的一个真实而客观的反映,学生总结是学生自己对实践活动收获所进行的理性分析。实际上,下文就是根据这些报告和总结撰写的,引文亦皆出自学生总结。

1.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消化,锻炼了他们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实践教学的首要目的。众所周知,理论性太强是影响两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社会实践恰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机会,使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同学们从选题、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到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直至撰写调查报告,每一个步骤都必须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才能完成,换句话说,整个社会实践过程就是不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社会实际问题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加深理解、吸收消化理论知识的过程,尤其是调查报告的撰写,直接反映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体现了学生的理解水平、思想水平和综合能力。正如同学们所说,这次实践活动“充分运用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深化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学会了如何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发现原来身边有很多事情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理论进行解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实际上锻炼了同学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社会调查本身就是研究社会问题的一种方法),这也是一些同学认为这次实践“对以后(撰写)毕业论文有好处”的原因。

2.加强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对国情的认识,增强了其社会责任感。对于青年学生来说,社会是陌生而神秘的,却又是将要直面相对的,因而了解它肯定是必要的,但唯有经过亲身经验,对社会的认识方才深刻。社会实践显然是大学生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一个好机会。同时,两课兼负形势政策教育之责,若能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民情,就容易使他们由于“亲经其事、亲历其境”而从内心真正理解和支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将之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而深信不疑。这就是我们要求学生走出校园的最主要原因。可以说,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是我们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这一目的确实达到了。同学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发现原来我们的很多想法与社会实际情况不相吻合”,“着实给我(们)上了一课”。一位同学惊呼:“原来我对中国的了解实在太少了!”可以肯定地说,这次社会实践不同程度地“丰富了(同学们的)社会阅历”, “增长了很多见识”,“得到了不少启发”。大家“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数据和调查报告,而是人民心中的真实想法”。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多数同学把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列为自己这次实践活动的最大收获,也不必奇怪为什么那么多同学认为外出实地调查收集资料的过程是整个实践活动中令人“感触最多”、“印象最深”、“最难忘”的。笔者也是这么认为的,这也正是笔者所期待的。

更重要的是,青年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有助于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不少同学意识到这次社会实践使自己“开始关心社会了”或“更加关注社会问题了”。他们“不再拘泥于课本上的理论,而是学会了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各种社会现象”,这“对发展(其)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大有裨益。”一位同学总结道:“平时,我们总把爱国主义挂在嘴边,而从未用心感受过。这一次,通过对这些普通群众的调查,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结……我热血沸腾了。”另一位同学对“我们大学生平常用水是那样的不节约”而“感到羞愧”。有的同学还建议“以后不仅仅作单纯的调查,更应进行一些宣传”。实际上,有的同学已经开始行动了,如“环保先锋”小组制作了“家庭节能环保小知识”随问卷赠送。在这些真诚而感人的话语和行动背后,不正跳跃着一颗颗火热的心吗?

3.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磨练了意志,提高了综合素质。对于这一点,同学们是普遍认可的。从“耻(羞)于开口”、“想逃”到“微笑地走向陌生人”、“学会察言观色”、“用微笑面对一个一个的冷漠与白眼”,进而体会到“与不同的人(陌生人)打交道其实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并总结出不少“心得”、“技巧”,这一过程对所谓的“天之骄子”们来说,应该是一个不小的逾越,确实“磨练了意志,提高了心理承受力”,“感觉自己的胆量和交际能力提高了不少”。而顶着严寒、冒着酷暑、“嗓子都哑了”、“腿都发软了”之类的“苦头”,对于大多在温室里长大的大学生来说,是“有利于促进(其)健康成长”的。有一位同学的总结令笔者印象特别深刻。他写道:“这次社会实践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在做某件事情时,有时你坚持不下去了,真的筋疲力竭了,想要放弃了。那时,你自己也知道,(如果真的)放弃了就意味着一无所有(前功尽弃)了。这时候,如果你咬咬牙,坚持下去,越过那道坎,走到终点站,然后,你再回过头来看,一定会有深深地感慨:‘其实也没什么,我还不是挺过来了,看起来也不是那么难。’”对于稚气未脱的青年学生来说,能从一次短暂的社会实践中悟出这样的人生道理,实属不易。

4.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当代大学生不少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氛围中,与他人团结协作的意识相对淡薄。但这种意识却恰恰是当代青年应该具备的。我们的实践教学明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这种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我们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组合,5~6人为一组,自推小组长)集体完成任务,这就需要小组成员之间自始至终都要保持密切的合作、良好的协调,包括从团队的组建到合理的分工、从开始讨论到形成方案、从集体行动到分头行动,莫不如此,甚至激烈的争论其实不也是协调的过程吗?同学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以致几乎所有同学都把增强了团结协作意识列为自己此次实践的主要收获之一,有的同学还表示“学会了听取他人意见”。

一位同学是这样总结这次实践活动的:“这是我读书以来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也是第一次与同学们合作去完成一件事情,更是第一次面对面地与那么多陌生人接触,……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与独特的体验。”如果说这位同学的总结在某种程度上主要是一种个人体验的话,那么下面这位同学的总结更具普遍性:“它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让我们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了我们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我从中学到了很多课堂上、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学们普遍认为,这次活动“动手性很强”,“是锻炼大学生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培养和提高能力方面确实胜过了课堂(教学)”,“希望以后多多开展”。显而易见,我们的社会实践教学确实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当然,我们也很清楚,并非每一位同学都全面地收获了上述“果实”,其素质与能力也决非一次短暂的社会实践所能显著提高。这需要我们长期的、多方面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应小丽.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运行机制的构建[J].北京:中国高教研究,2005,(8):77.

[2]何强,李耀平,蔡春玲.两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效性的考察与构想[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89.

A Exploring About Political and Theoretical Subjects’ Social Practice

Teaching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NG Shu-qin

(School of Humanities & Law, Hazhong Agricaltural Univercity, 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 The assay is a report of political and theoretical subjects’ social practice teaching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e take social investigation as our form, and regard the respondents as a showpiece, and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go out to contact social.Our aim is raising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at the students are able to apply the theories they learned to analyze social problems and deepen understanding and digestion for these theories.We has achieved a noticeable effect.

政治社会实践 篇12

恩格斯说:“文明是实践的事情, 是一种社会品质。”这种说法突出地揭示了文明的实践属性和社会属性。文明通常是与原始、自然、蒙昧、野蛮等状态相对立的概念。从时代的发展来说,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比较高的阶段上的一些特征。所谓文明, 简单地说就是, 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状态。从静态的角度, 文明是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进步成果;从动态的角度看, 文明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发展的过程。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进步状态, 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社会各个主要领域的进步, 体现其发展水平。从文明的含义出发不难理解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是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从静态的角度看, 它是人类在社会政治进程中取得的全部进步成果。从动态的角度看, 它是人类社会政治进化发展的具体过程。政治文明是在人类社会政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政治文明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它的程度也将不断提高。从发展阶段看, 政治文明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四个阶段。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从根本上来说, 都是处在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社会, 带有深刻的狭隘性。这些政治文明都带有严重的阶级歧视和赤裸裸的阶级压迫, 只是少数统治阶级享有民主, 广大人民却只有有限的民主权利, 国家只是统治阶级用来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即使是在自我标榜“最完善的民主”的资本主义国家, 人民的权利往往也不过是一纸空文。私有制所造成的经济地位的不平等也就决定了普通百姓在政治上的不平等。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则是建立在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劳动群众的政治文明, 真正实现了大多数人的民主, 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一次质的飞跃。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在政治活动中所创造和积累的各种积极的政治成果的总和, 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在政治领域的进步形态。从静态的角度看, 它指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明成果, 比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制度、“一国两制”等。从动态的角度看, 它指在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过程中实现文明成果的过程。比如,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两大治国战略方针实施的过程, 实质上就是政治文明建设的过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是封闭的、停滞的, 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自我完善, 与时俱进是它的优秀品质。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政治进步状态, 它不是政治现象杂乱无章的堆积, 而是一个由不同部分构成的协调、有序、有机的政治文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 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构成政治文明的不可分割、有机相联的组成部分, 可以说政治文明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内在结构的系统。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是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精神指导;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 是政治意识的规则化和条文化, 是政治行为的具体规范;政治行为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外在表现, 是政治意识和政治制度作用于环境的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 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人们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种活动。自阶级形成和国家产生以来, 这项实践活动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历史上依次更迭的各社会阶级, 都以各种形式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以争取或维护本阶级的统治。本文所论述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特指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重要政治优势, 作为社会治理基本手段和人格塑造基本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是一种有诸多相关因素及其运动所构成的, 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总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为无产阶级推翻剥削阶级, 实现自我解放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武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本质上是指, “为了保证党和中华民族奋斗目标的实现, 以宣传和传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 引导人们的政治态度, 解决各类思想问题, 提高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 完善人格和调动积极性为根本任务, 对人们进行的以政治教育为核心和重点的,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综合教育实践”在范畴体系上不仅包括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也包括整个社会、社区和工作单位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社会控制的一种手段, 是党和政府提高社会整合力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协调人际关系、调节社会心理、平衡利益冲突的重要方法。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需要思想政治教育

(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文明的政治意识的基本途径

政治意识指的是特定社会的成员在政治活动中形成的, 建立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之上的一种普遍的政治心理倾向与政治价值取向的总和。政治意识文明是指进步的政治意识, 是人类政治意识进化发展的成果和状态。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的精神状态。政治意识文明具有阶级性、民族性。不同的民族、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政治意识,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特定的政治意识系统。政治意识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 并不完全是消极被动的, 它对现实政治生活乃至社会生活具有巨大的反作用:驱动和指导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 影响社会的政治面貌, 促进或制约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意识文明建设最根本的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头脑, 从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政治理想和信念。

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 政治意识并非清一色, 而是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从纵向的角度看, 既有与自然经济和极权专制相适应的政治意识, 也有与计划经济和集权政治相吻合的政治意识, 还有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要求的政治意识, 前现代的政治意识、现代的政治意识乃至后现代的政治意识“同处一室”。从横向的角度看, 政治意识表现出十分显著的不平衡性:城乡二元社会的客观结构导致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的政治意识之间存在差异;阶层分化形成的不同社会阶层对政治的情感、态度和取向不同, 并集中表现为政治意识上的差异性;改革过程中的利益调整带来了利益群体的分化和组合, 社会日益利益群体化, 获得利益多寡、先后不同的利益团体对各种政治活动的态度、情感和评价标准大相径庭。尤为突出的是, 在当代中国的政治意识系统中, 既存在着中西政治意识 (社会主义的政治意识与资本主义的政治意识) 的冲突, 又存在着新旧政治意识 (自然经济、计划经济时代的政治意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政治意识) 的矛盾, 这两个冲突和矛盾造成政治意识系统内部的不协调性。政治意识的复杂性给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意识文明带来了巨大阻力和制约, 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又不能“绕道而行”;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思想观念层面,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具有文明的政治意识, 没有文明的政治意识就不可能建设出文明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政治意识既不是天生的, 也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 它是人们在后天的社会政治实践活动中, 通过多种形式的“内化”和“教化”而形成的, 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培养文明的政治意识的重要途径。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讲, 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社会化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政治社会化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就个体而言, 是社会成员学习和接受主流政治文化并且影响主流政治文化的过程;从社会系统的角度讲, 是政治体系通过各种途径使其社会成员发展成为具有共同的政治价值观念和政治认同感的政治人。在我国的社会政治生活中,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对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政治社会化的最为重要的教化机制, 它不仅具有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 还有一个从中央到地方、从上层到基层的实体化的组织系统, 以及一支“专兼结合, 以专为主”的干部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对广大党员和群众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教育, 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人生观教育,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社会主义劳动态度和主人翁思想教育, 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教育,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使广大党员和群众了解政治信息, 增加政治知识, 坚定政治信念, 确立政治理想, 树立科学的政治观点, 具备正确的政治态度, 培养理性的政治情感, 具有高尚的政治道德。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为建设文明的政治制度提供重要保障

政治制度是特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主体为维护和增进统治阶级的利益及其社会公共利益而限制、调节、疏导各阶级集团或个人的政治活动的规范和规则体系。政治制度文明是指政治制度方面的进步状态, 具体表现为进步的政治制度形式、进步的政治组织机构和进步的政治运行机制。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制度形态。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 没有政治制度, 政治意识便没有载体, 政治行为就会迷失方向, 政治文明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在人类历史上存在过不同类型的政治制度, 有的政治制度是野蛮的、落后的或者说是不文明的, 有的政治制度则是进步的、开化的或者说是文明的。作为一种新型的、先进的政治文明,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也只能建立文明的政治制度, 而不是野蛮的政治制度。我国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国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体)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政党制度) 、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从理论上讲, 这些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理想的政治制度, 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政治制度发展史上最为文明的政治制度。但在实践中, 这些政治制度的某些环节、方面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和局限, 文明的政治理念尚未在制度中得以充分的贯彻和体现, 建设文明的政治制度仍然任重道远。政治制度的产生是“自发秩序”和“理性设计”共同作用的产物, 在现代社会, “自发秩序”的成分越来越少, “理性设计”的比重越来越大。设计政治制度的目的在于调控人们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的政治行动, 保证人们的政治行为逐步实现规范化、秩序化, 最终达到文明化。但是, 按照文明理念设计出来的政治制度只是一个理想的“概念框架”, 如果落不到实处, 文明的政治制度将永远是美好的“空中楼阁”。建设文明的政治制度仅仅依靠大大小小的权力占有者和使用者的能耐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它的力量源泉深深植根于广大的人民群众之中。要充分调动社会大众建设政治制度文明的积极性, 合理发挥广大群众建设政治制度文明的作用, 依靠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一大优势。在建设文明的政治制度的过程中,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发挥两大作用:一是宣传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 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的传播媒介, 运用各种宣传方法和手段, 向广大党员和群众宣传我国的政治制度, 使他们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先进性和优越性, 消除因渠道不畅而导致的各种不了解和误解, 从而产生认可、接受、维护和支持等政治心理, 进而主动地参与到建设文明的政治制度的实践中。二是组织作用。建设文明的政治制度不是个别人的“事”, 也不是少数人的“戏”, 而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剧”;广大人民群众不是“旁观者”, 而是“剧中人”。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员机制, 可以有效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 把“心往一处想”变为“劲往一处使”, 依靠“合力机制”推进我国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

(三) 思想政治教育是规范和形成文明的政治行为的重要条件

政治行为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意识的支配下, 为实现政治目的, 表达政治意愿而参与政治生活的社会行为。政治行为文明是指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被约束而达到的合理程度。政治行为文明是政治文明建设中最为艰难的任务, 没有文明的政治行为, 再美好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理想, 再完善的政治制度设计, 都难以落到实处。

当前, 政治行为的各种失范现象的存在, 特别是政治腐败现象愈演愈烈, 日益成为中国社会最大的政治毒瘤, 给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带来诸多危害。比如, 实现政治的公开化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 但现实存在的政治腐败现象公然破坏政治规范和秩序, 搞背后交易和暗箱操作, 肆无忌惮地践踏党纪国法, 这就使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产生怀疑, 从而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不利的影响;再如, 在广大干部中树立“公仆”意识, 实现政治的廉洁化, 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质内容, 但政治腐败行为的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利已主义, 就对人们上述正确的政治理念造成不良的冲击, 使人们认为民主政治建设的宣传和民主政治的实际不一致, 从而降低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影响其政治合法性认同;又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应从制度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形成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民主决策机制, 但在现实生活中, 政治腐败的主体凭借他们所拥有的权力压制和打击民意, 抵制民主的决策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使得民主的发展受到阻碍。人民群众的民主意愿得不到伸张, 政治参与的热情就会相对淡漠。此外, 某些地方政府行政行为扭曲, 一些干部不能依法行政, 官僚主义严重, 无视群众的正当利益和各种现实困难, 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群众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从而对政治文明建设所要求的稳定的社会政治秩序造成危害。另外, 除政府的政治行为失范现象普遍存在, 部分群众中也存在着方式不当甚至较为极端的政治行为, 如在政治生活中存在无政府主义与自由化倾向, 无视法纪法规的“大民主”现象。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无论是阶级、政党、社会集团还是公民个人在从事政治活动的过程中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准则。政治文明的规范, 是对政治活动和从事政治活动的主体的特定的社会要求。是否恪守政治文明规范, 标志着人们在一定社会形态下从事政治活动所达到文明的程度。文明的政治行为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养成的, 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不断的“化育”。我国心理学家章先光曾指出:“规范没有达到内化程度的个人, 在外部控制放松或取消的情况下, 他们的遵从行为就会消失”。在促成文明的政治行为的过程中,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行为导向功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 让广大干部、党员和群众充分认识到政治行为文明的重要性, 明确政治活动的过程中不应该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 而且知道做了不应该做的政治行为将会受到何种处罚, 而做了应该做的政治行为将会带来何种好的结果。这样, 思想政治工作的行为导向功能就通过两种方式体现出来:一方面通过确立正确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塑造正面的“参照群体”并予以褒扬, 另一方面通过树立消极的“反面典型”并对越轨行为以予惩处。这种一褒一贬、一正一反的行为导向机制给参与政治活动的群体和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选择以巨大的压力, 从而把各种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控制在一定的秩序范围内, 最终走上规范化和文明化的轨道。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 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文明的政治意识的基本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为建设文明的政治制度提供重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是规范和形成文明的政治行为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政治文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意识,政治制度,政治行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

[2]虞崇胜.浅析政治文明建设[J].武汉大学学报, 2000.

上一篇:氢氧化铝改性下一篇:单芯测井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