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与政治教学c

2024-07-22

社会实践与政治教学c(精选12篇)

社会实践与政治教学c 篇1

0 引言

C语言是一门面向大一新生的通识课程, 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然后, 由于高中教学模式的强化应试训练, 学生的应变贯通能力有限, 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 仅凭教师“ 灌输式”的教学, 即便技艺高超, 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因此, 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认真分析学情,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 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变“ 课堂”为“ 学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变“ 被动”为“ 主动”, 以达到“ 授人于渔”、“ 教学双赢”的教学效果[1,3,4]。

1 存在的教学弊端[4]

1.1 实践教学环节松软, 走于形式

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差异, 缺乏主动学习、创新性和行业竞争力, 而对于掌握一门算法类编程语言来说, 动手实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只停留在对知识的理论学习而不进行及时的动手操作和调试, 是学不好程序设计课程的, 也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程序设计的灵魂———算法。因此, 为了加深对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的理解, 必须将课堂引入到“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室中去, 让学生边听、边学、边练, 以当场消化课堂所学。

1.2 实训内容模板化, 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 实训内容偏向验证性, 缺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次, 教师干预太多, 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

1.3 课程考核模式单一, 缺乏激励机制

传统考核模式以知识点的考核为主, 内容相对局限, 无法综合考察学生知识结构和时间能力, 因此有的学生虽然成绩优异, 但是专业技能仍然不过关, “ 高分低能”的现象十分普遍。

1.4 学生缺乏互助学习能力, CVCC团队协作意识薄弱

目前多数软件项目以团队形式研发, 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效率对于软件开发成果影响较大。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下, 学生忙于应付作业, 缺乏团队合作的机会, 更谈不上互助学习和团队协作了。

2 教学实践

2.1 将cvcc能力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践行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 变课堂为“ 学堂”

结合ACM ( 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和CVCC ( 职业核心能力) 模式, 将学生进行分组, 2~3 人一组, 秉承“ 快乐编程、强弱搭配”的宗旨, 相互协作, 共同协作完成每次的课堂任务, 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课堂中采用“ 情景导入-自主学习-成果展现-教师点评-反馈练习” ( 图1 所示) 教学模式, 提升团队整体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第一, 任务情景导入[2]。通过创设趣味化的生活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导入, 抛出主题设计思路, 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和分析问题的思维。

第二, 团队自主学习。各小组成员根据任务进行剖析、讨论, 理顺解题思路 ( 即算法) 后, 利用已有的技能点加以代码实现, 并进行整理做好回报展示。

第三, 成果展示[2]。 小组自主学习完毕后, 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 另外采用“ 强弱组合”的组队原则, 组内表现优秀的学生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 这种做法不仅能促进学困生的进步和成长, 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进一步挖掘和加深优秀成员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第四, 教师点评。 针对本问题情景所涵盖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进行问题剖析、点评和知识拓展,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让学生讨论和探究问题, 分析算法的优劣, 从而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第五, 反馈训练。 围绕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设计相关趣味化的生活情景进行强化巩固训练。 在训练巩固的过程中, 仍采取小组互动、学生互助的方式。

2.2 践行ACM机制的实践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乐趣

①将实训内容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分级分层。 针对不同的学生, 设计不同的题目, 采用简单题和复杂题相结合,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传统的实训内容通常是按照知识点来安排的, 每个知识点的题目对所有学生都是相同的, 这种“ 一刀切”的实训模式, 使得基础差的学生无法按时完成, 而基础扎实的又觉得学无所得, 总之难以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而ACM平台就实现了这一需求。 它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 对同一个知识点按难度等级设计出不同的题目,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 底子比较扎实的学生可以安排一些应用型或综合型的题目, 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 考核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分数, 按照难度级别设置题目对应的分数, 可以平衡每个学生的训练量, 不致于出现太大的差距。

②将实训内容趣味化和生活化,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自主选择数据结构和算法进行求解, 以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彻底转变被动的学习方式, 使其快乐主动学习。

传统的实训内容多是语法描述为主, 缺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ACM的题目大多只是告诉你一个问题场景, 算法则掩藏在问题描述中, 这就使得题目非常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另外, 要解决ACM题目, 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问题分析和抽象能力, 才能挖掘出隐藏在问题中的算法, 并将算法用具体的编程语言加以实现。 通过这样久而久之的训练, 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传统的训练有了很大的提高, 可以较好地完成实训环节的教学要求。

③将实训时间分散化, 利用开源OJ代码搭建的在线评测系统, 可供学生随时随地地进行自主学习, 延伸了有限的课内实验时间。

传统排课模式下, 实训课程往往不被重视, 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严重失衡。课余, 学生编写了代码, 却没法验证程序的准确性。 ACM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学习的内容, 学生通过该平台可以在线测试, 最后由系统自带的测评系统自动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并且能够及时反馈运行时间和内存占用情况。学生通过平台可以查看自己的解题数量和排名情况, 也可以查看其他学生的解题情况, 并与其做比较, 判断自行算法的优劣,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另外, acm平台还具有在线讨论功能, 做题学生可以针对某个问题或某一算法进行讨论, 在讨论中交流观点, 学到一些不同的解题算法和编程技巧, 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延伸了学生的课内学习时间。

另外, 利用ACM平台, 可供教师进行异地指导, 大大提升教学效率。

2.3 引入ACM-OJ平台和moodle平台, 改革传统的“一锤子”的做法, 践行过程考核。

传统的考核通常“ 期末考试”成绩来衡量, 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真正学习水平, 往往会出现“ 高分低能”的现象。 利用OJ系统和moodle来践行过程考核, 可以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 由于OJ系统具有“ 在线提交, 黑盒测试、实时判题”等特点, 保证了评判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学生也拥有了更多自主性, 可以发挥创造性思维, 针对同一个问题提出多个解题方案, 同时也可以大幅度地降教师检查的工作量, 使教师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学生编程。 ( 表1)

2.4 注入人文关怀, 注重情感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有高超的教学技能和人格魅力, 更要有一份爱心。教与学是一个互长的过程, 参与的对象是具有情感的人, 试想, 如果学生不喜欢老师, 即便你真的技艺高超, 也无用武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何谈提升教学效果?鉴于此, 教师要注重情感教学, 正确地处理好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对顺利开展教学和提升教学质量会有无形的保障。

情感教学的方式有很多, 力求“ 和风细雨, 润物细无声”。比如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后给以赞美和鼓励,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关怀、支持和帮助, 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真正做好“ 良师益友”的角色, 尽力及学生所想, 解学生所优, 让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诚意和关怀, 进而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关注度。

3 结论

“ 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 旨在打破传统“ 灌输式”的教学机理, 建立起“ 以学生为主体, 快乐互助学习”的“ 学堂”, 引入ACM实践教学模式和考核机制,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注入人文关怀, 从而全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几年的实践探索中, 本文所提倡的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是并不意味着过程中没有任何问题, 我们必须与时俱进, 在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上不断求是求新,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努力。

摘要:结合C语言目前的教学弊端和学情, 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宗旨, 提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 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 提倡快乐学堂, 注重团队协作, 践行过程考核, 渗透人文关怀和情感教学,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能动性, 提升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主动学习,团队协作,过程考核,ACM模式,情感教学

参考文献

[1]王金娥.基于兴趣和自主的CDIO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12 (1) :89-91.

[2]熊芳敏, 许烁娜.C语言课程教学探讨[J].计算机教育, 2010 (13) :104-106.

[3]王秀, 余春艳, 叶东毅.兴趣导向的课程导入模式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 2013 (12) :76-80.

[4]米磊, 贲可荣, 赵皑.“面向学生”的C语言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4 (31) :5-9.

[5]程传鹏.基于大学生心理特点的C语言教学方法[J].计算机教育, 2012 (1) :68-71.

社会实践与政治教学c 篇2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数控维修及机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模块化程序设计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规则和程序调试方法,并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本课程在教学中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突破传统教学思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合教学内容,采用实践一体化教学手段,以便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作 者:周钦 王艳秋 作者单位:周钦(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43)

王艳秋(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抚顺,113006)

社会实践与政治教学c 篇3

关键词:C语言;微笑课堂;案例整合;形象化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1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9-0000-02

C语言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掌握这门程序语言对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其概念抽象、语法繁多。对于自控能力低、学习主动性不够的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按照“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的这种侧重理论知识学习的方法,显然不适合。尝试以“微笑课堂、案例整合、形象化教学、自主学习”为教学原则,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过程中进行大胆的尝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能力,逐步实现了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1 微笑课堂

独立学院的学生在高中时成绩一般,通常被老师所忽略,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了在课堂上被忽略。很多学生说:“我们不希望老师课教的多好,只是希望给予那么一点点的关注”,还有很多学生说:“老师上课何不展露笑容,课堂气氛轻松些?”,就是这个“关注”和“笑容”值得深思,一个好老师,不仅仅关注学生上好课,更多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上获取更多的知识。以“承认差异,善待差异,只有差异,没有差生”为教学理念,争取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微笑中获取课堂的温暖,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2 案例整合

案例驱动教学是围绕案例展开学习,以案例的完成情况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实践、思考并解决问题[1]。而单个的案例驱动显得单薄,对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将一系列知识融合,确实有些困难,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多个有关联且有趣的案例,然后围绕案例使学生主动思考并解决相关问题。例如:将while循环、break、continue语句相关案例进行整合。

设置情景:体育课上,已知跑道每圈400米,中途设有喝水的地方,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完成10000米跑步。

案例一:要跑完10000米,需要至少多少圈?每一圈动作是一样吗?

学生主动思考,至少需要25圈,并且每圈都是重复跑圈。进而学生理解了循环的概念。

案例二:在跑完10000米的过程中,如果中途不口渴,会选择喝水还是继续跑步?(学生答:继续跑步),如果口渴了会选择喝水还是继续跑步?(学生答:喝水),喝水过后,还跑吗?(学生答:继续完成后续跑步)。引出continue语句的用法—循环中遇到continue,跳过后面的语句不执行,而直接进入下一轮循环。

案例三:在跑完10000米的过程中,如果在中途实在跑不动,怎么办?(学生答:退出)。退出用什么?引出break语句—循环中途退出用break,并且一般都会与if连用,表示有条件的退出。

将三个案例整合后关键代码如下:

i=1;

while(i<=25)

{printf(“现在跑了%d圈,%d米”,i,i*400);

if(跑不动)break;

i++;

if(不口渴)continue;

接过水壶,喝水;}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学习与讨论,学生很容易就明白while循环、break、continue语句的用法,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案例整合下,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效果。

3 形象化教学

形象化教学就是指用生动、形象的方法,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讲述抽象、深奥、难懂的知识,使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联系起来,使抽象概念形象化,深奥理论通俗化,使学生能准确理解与熟练掌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2]。

指针是C语言中最有特色而又很难掌握的部分,对于独立学院学生开始来讲,指针是一个非常抽象而又难懂的概念,假如有如下定义:int x=911;int *p=&x;;假设x地址为1976H,指针p地址为0217H,内存单元内容为1976H,此例使用形象化的故事引入。

某安全部门从恐怖分子手中夺取了一个保险箱,保险箱内存放了恐怖分子即将发动的劫机计划。于是上级命令特工007在三天内找到保险箱的密码。007费尽周折,终于打听到密码可能存放在某健身中心的自动寄存箱内。可是等他到了健身中心,发现有上千个单元格子,每个单元格都存放有一个寄存箱(被命名),并有一个编号。正在他一筹莫展时,卧底人员发来短信:“速到0217H单元的寄存箱(虎跑号),内详”。007打开0217H的保险箱,发现里面留有一行小字:“在1976H单元(龙井号)”。他疾步赶到1976H单元,找到了寄存箱并打开,终于得到了密码“911”,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从以上故事中,学生可以从中得到四个关键点:

(1)得到线索:0217H单元格中的寄存箱(虎跑号)

(2)提示地址:1976H单元

(3)找到目标:1976H单元格中的寄存箱(龙井号)

(4)取出内容:911

上述例子中,要找到密码911,有三种方式:

(1)知道所在的寄存箱的名字(龙井号)。

(2)不知道所在的寄存箱的名字,知道该寄存箱的地址1976H。

(3)不知道所在的寄存箱的地址,知道有另外一个寄存箱(虎跑号)存放这个寄存箱(龙井号)的地址。

前两种方式,通过名字或地址可以直接访问,第三种方式则是顺藤摸瓜,间接访问。通过以上例子讲解,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指针就是一种存放地址的特殊变量。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引入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由枯燥无味变得有趣。

4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积极参与并结合合作学习自主管理自己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3]。“填鸭式”教学法体现在“要我学”,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老师教,学生听,教与学分离,久而久之;出现“课堂沉默”或“老师台上忙,学生台下闹”等局面。

为了激发学生热情,在课堂结束时布置下节课预习内容,给出重难点,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进行预习,在下节课上课开始,进行课堂提问,查看预习效果。根据检查情况,对理解掌握的快速讲解,未理解掌握的则重点讲解,学生为了能回答好老师提问的问题,一般都会在课后认真查阅相关资料,解决相关问题,慢慢就会养成提前预习的好习惯,这种自主性的学习,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也使得“教”与“学”发生了质的变化。

5 结束语

“微笑课堂、案例整合、形象化教学、自主学习”的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总结,但仍有许多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殊性,要求不断探索适合独立学院的教学模式、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逐步推进课堂改革,找到适合独立学院C语言课堂教学特色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刘芳,秦兴国,王宇英.《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32(36):51-52.

[2]张敏.C程序设计课程中形象化教学的探讨[J].内江科技,2011(11):196.

[3]徐凤亮,史斌斌,黎明.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3):42-44.

本文系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校级项目《基于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207)的研究成果。

C语言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4

调整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在进行C语言课程教学时, 多数仍通过教师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C语言中的概念、语句、语法规则等内容, 这种灌输模式能较好地保证所讲授知识的系统性, 但因为知识枯燥,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教学效果较差。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也暴露出许多弊端。我们说学习编程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要理论联系实际。对程序设计而言, 重点讲授程序设计的思维、方法和设计风格, 使学生能从更高的角度认识该课程的学习目的, 不局限于对语言本身的学习和编程技巧的掌握, 更注重对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内容的组织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驱动的主题式教学和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1.案例驱动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 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研究, 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而加深他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实例介绍语句功能、格式、特点, 分析执行过程等。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法不是完全放弃传统的教学方式, 而是将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教学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是完全被动的“填鸭式”学习, 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案例教学法根据所学内容对所要讲授的案例进行精心设计, 教师在设计案例时, 必须接近实际, 与实际生活或工作相关且具有一定规模, 又能让学生感兴趣, 用由易而难的C程序案例入手去组织教学。初级阶段的案例按教学顺序设计, 尽量避免涉及后续章节的知识, 后续高级阶段的案例尽可能涵盖前面的设计内容, 以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 此时案例不但应使学生感兴趣而且要具有一定难度。

2.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 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 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 来掌握教学内容, 完成整个教学任务。

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课时有限, 而需要讲授的内容又比较多。在教学中应该强调突出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掌握C语言基本知识, 以及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结构化程序设计基本方法。在教学中, 将每一次讲课内容精心组织, 明确教学重点, 准备好课堂程序实例, 一般每一次8~10个程序, 实施“精讲精练”。老师讲解结束后, 学生在课堂内自己亲手运行程序, 调试程序, 老师随堂进行辅导。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C语言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包首先要做到及时答疑, 精讲多练, 适当安排习题课。实际上, 在理解课程内容与能够较好完成习题之间还有明显差距。要避免这种情况, 教师应适当安排一些习题课, 及时答疑和批改作业;学生通过做一定量的习题, 可以积累一定的经验, 同时对程序设计的精髓会有所领悟, 从而重视上机实验环节。程序正确性判断的实用方法是上机进行程序调试, 而对程序调试这一艰苦工作的熟练掌握, 只有通过大量上机才能做到。因此, 加强程序设计的上机实践环节显得格外重要, 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手段之一。在上机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督促检查学生在调试程序时有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 针对出现的语法、逻辑、算法和运行等不同错误, 采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

程序设计教学中自主学习

在当今信息时代, 知识总量以成倍速度递增, 自主学习的培养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现代素质教育的灵魂。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把握学习规律的基础上, 能够根据学习内容、学习情景、学习条件、个人学习的特点与因素, 自觉主动地选择学习方法, 组织调控学习活动, 最终表现为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实现课堂自主学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内容较多, 课堂教学中无法把所有内容都讲到, 这就要求我们必需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问题引导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之达到自主参与、自觉发现、自我完善、自行掌握知识的目的。自主学习要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知和学习实践活动。

教学是一门艺术, 它是教师的创造性、能动性、科学水平的综合体现。教师要想一个程序设计获得良好的效果, 其关键就在于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组合。但现实中由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等因素的千差万别, 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或方法是普遍适用的, 惟一的原则就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结合过程中传授和学习基本知识, 在动手实践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课程教学方式的改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不仅掌握高级编程语言的知识、编程技术和基本算法, 更重要的是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具备利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能灵活应用高级编程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 (第三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陈宝贤.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8.

[3]石志国等.C++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7.

社会实践与政治教学c 篇5

日期: 2010-5-12 1:24:52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 要】C语言是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本文根据实际教学经验,介绍了在C语言程序设计中进行的一些改革与实践。其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课堂生动性及学生能动性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改革;网络多媒体教学

Abstract :C language is a course generally set up by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some of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in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teaching experience.Threre are number of effective methods which can increa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teaching,play the advantages of multi-media teaching and improve classroom liveliness and students’activity.Key words:C language programming design;Teaching reform;Network multi-media teaching

现在计算机已普及到各行各业,深入到各级层次,而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是提高人们计算机知识水平的重要步骤。在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中C语言不但成为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而且也越来越多地成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课程。做好该门课程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社会意义,现将我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与取得的教学效果与大家做一探讨。

一、仔细领会教学大纲,全面深入教材改革

教师深入分析教学大纲,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状况的前提下,根据大纲制定好教学计划。将教材中涉及到学生未掌握的数学知识方面的例题进行更换,避免因数学知识问题形成教学障碍。

在选取教材时,要选择“精讲多练、案例应用”为主的教材。C语言程序程序设计本身比较抽象,学生在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很难理解,所以兴趣并不很大。根据这门课程的一般教学顺序,在前几周讲授的内容往往是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语句、函数等定义、使用说明等。这些理论知识中概念多、难以理解和记忆,会使一些学生失去学习C语言的兴趣。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应该采用“理论精讲,够用就行”的教材,教师在讲授具体程序和案例时再将涉及到的未讲知识补充讲解。通过这种讲解方法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驱动,兴趣引导,自身实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感兴趣的某种游戏为案例,通过用C语言编程来实现游戏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再讲解具体的C语言知识。引起学生兴趣的案例除了游戏案例外,还可以是其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最后让学生自己建立一个开发项目,用所学的C语言知识来实现。这种方法避免进行枯燥的语法训练,学生不会觉得课程枯燥无味,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能感受到C语言的结构化编程思想,并进行一定的实际编程获取编程经验。

二、应用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 C语言教学

1 世纪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信息化的世纪,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教学也不例外,网络技术的应用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C语言教学中重点与难点内容用FLASH软件制作成动画演示教学,能够把抽象的过程以真实的、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把动态的图象和学生的抽象思维活动密切地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重点突出的讲解程序算法,教师演示课件时的速度、次数,以及前后顺序等都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控制和改变,使得教师易于把握教学的进度。根据FLASH软件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动手控制动画的执行步骤,在观看或者参与动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C语言的执行过程。利用几何图形、色彩变化及闪烁等效果,再现程序执行过程的动态及变化过程,例如C语言课程中的汉诺塔问题、杨辉三角形问题,还有许多排序和比较的程序,能够通过动画把完整的过程演示。

在网络教学方面可以把教学内容做成课程网站。上课时讲解网站上的理论内容和相关练习题。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访问网站中每次课讲的内容,在编写程序时遇到问题可以先通过网站查找相关资料先自己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便于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在网站上布置课后作业和收取学生的作业,便于教师的作业批改。

在网络教学方面还可以采用局域网内的网络教学管理软件进行教学与指导,例如极域教学软件。这种教学软件可以在教师机上给学生做同步演示与讲课,在学生做练习时可以把学生做练习的过程用广播形式在局域网内演示给其他学生看,这样增加了互动效果、方便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

三、创造条件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不是听来的,不是看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机械的练习老师布置的作业只能完成对知识的认识,还不能完成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利用比赛、项目任务的方式给学生以压力,让学生充分动脑在短时间内提高自身运用C语言的能力。比赛能给学生一种荣誉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以讲完的教学内容进行专项应用比赛,也可以在学习完C语言后进行班级内、学校内的大型比赛。比赛完成后树立学习的榜样,给学生以学习动力。

在学生C语言的编程能力方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程序设计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工作,程序设计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它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一些问题。一般的程序设计要建立数学模型,要进行算法设计,这样才能将实际问题的解法表达成计算机所能表达理解的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单满足于授予学生多少知识内容,而是要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教学要摆脱呆板、生硬的灌输,应着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以一个成熟的项目展示完整的C语言代码,向学生讲解代码中算法、建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良好编程习惯。

四、采用综合考核法评价学生的成绩

对C语言程序设计的考试是衡量这门课教学情况与学生学习的好坏的标准,不是看学生“知不知道”,而是“会不会干”。C语言程序设计考试是一门考察学生的逻辑能力、C语言语法掌握能力、编程能力的综合考核。不能只用主观题和客观题来评价,而应当把重点放在编制程序和调试程序上。所以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采用综合考核法,将平时的实践成绩与期末卷面成绩进行综合,得出本课程综合考评分。这种教学法,不但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学习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单一的考核方法并不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需要用多种方式来评价。在采用上述方法后,还可以试行反复考试法。反复考试法就是当学生对自己成绩不满意,认为没有考出自己实际水平时,可以给学生一次或多次重新考试的机会。高校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考试,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这样多方式考核的办法可以充分评价出学习的学习能力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五、校企结合面向社会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

为了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与社会接轨,可以创建校企结合的课程建设方法。听取企业家对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的意见、由企业向学校提供实验(实习)条件、以企业作为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或者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熟悉公司内的编程环境,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家为学生开讲座,派遣青年教师到企业去实习,使教学的内容与企业的实际更为贴近。学校作为企业的人才培育基地,发挥技术和设备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支持,向企业输送合格毕业生,校企结合实现双赢。

总之,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我们要努力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软件等手段,使得学生充分掌握C语言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加强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使学生更好地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方法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社会实践与政治教学c 篇6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28-01

一、《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作用及特点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C语言的学习,对学生编程思维的建立,把现实问题转化为程序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C语言又是学好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如何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其它相关程序类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C语言功能强大、应用广泛,这是它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经久不衰,被人们追崇的主要原因。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2],集抽象性、逻辑性、实践性于一身。在教学过程中怎么把这门课教好、学好,是对教师很大的考验。

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及成效

根据《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特点,以及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在我们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以下教学改革。

1.让学生充分了解这门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就把该课程的性质、作用以及它在专业培养中的地位,它对应哪些工作岗位,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给学生做详细说明,让同学们充分了解这门课,对它有理性和感性的认识,才会有进一步学习它的欲望和兴趣。

2.应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听人们说,C语言是一门深奥、枯燥又难学的课程,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确实给人这样的感觉。我们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改革,采用了“项目导入、任务驱动” 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积累了好多综合性的教学案例,在刚开课时,不着急讲解理论知识,选择一个综合案例作为项目,展示该项目的功能,并要求学生学完这门课后,在实训环节必须完成此项目。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以及学习成果,从而调动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力和压力。在教学过程中,以此项目为依据,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展开教学。把项目分成若干模块,比如输入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输出模块等等,每个模块都是一个任务,每个任务又包含若干子任务,每个子任务的完成都涉及若干知识点。这样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带动知识点的学习。学习是为了完成任务、实现项目。这样,学习变得更加有目标、有动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效果显著。

3.“以赛促学”,增强学生自信心。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大赛,是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自信心的很好途径。我们组织学院级的ACM程序设计大赛,同学们都很积极、踊跃。赛前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在机房练习做题,遇到困难时彼此讨论得热火朝天、争执得面红耳赤,运行成功时兴奋得欢呼雀跃,学习气氛空前高涨。同学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增强了他们的自信。通过比赛选拔优秀学生参加自治区级ACM程序设计大赛,通过备战比赛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编程能力。去年,我们的学生取得了自治区三等奖的好成绩,比一些本科院校的学生表现得都好。通过比赛,同学们增加了学习C语言的兴趣,夯实了C语言编程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4.以在线学习与测试系统作为常态化学习工具。

我们利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开发的ACM在线学习与测试系统进行教学和练习,同学们网上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做题,编程提交后等待测试结果,若通过则显示红色的 “accepted”,同学们做题积极性很高。我们还利用北京大学在线裁判系统录入了自己的题目,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测试同学们的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在线学习与测试系统,同学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做题、测试,还可以在编程论坛上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探讨、研究、分享,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总结

C语言教学改革是很多老师研究的课题,怎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也是我们每个老师关心的问题。本文依据我院实际情况,就高职学生学习C语言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阐述。要想教好这门课,需要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改变教学理念,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与时俱进,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环境,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志荣.高职程序类课程教学效果量化管理的思考——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4(26)

C语言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篇7

C语言作为大学生入学后的首门计算机语言课程, 也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中一门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 它兼有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的双重优点, 在当今系统软件和部分应用软件的开发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从而也使其成为编程的首选语言, 为进一步学习其他高级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1]。但是教学实践表明, 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学生并不能对本课程产生应有的兴趣, 所以对C语言教法改革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 C语言课程教学现状

C语言课程是开设比较早的一门课, 与数学知识联系紧密, 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知识量少, 难点比较集中, “教师难教, 学生难学”, 教学效果普遍不是很好, 是属于挂科率比较高的一门课。

在当前学生开设的科目中, 编程语言是最不受学生喜欢的。因为这门课不像组装或者网络课程操作性、实践性强, 学会当堂课的知识就可以马上在实践中去应用, 编程语言的学习比其他课程更加需要学生在学习时持之以恒, 学好基础知识。

2 C语言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2.1 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 缺乏兴趣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 还是以教师教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灌输为主, 而学生方面, 学生对学习C语言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缺乏深刻的认识, 致使听课没有兴趣, 缺乏主动性, 教学效果不理想。他们认为只有计算机组装、网络等这些科目对于将来找工作有用, 而编程对将来的学习和就业没什么用, 对这门课不重视。

2.2 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形式简单

很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没有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 师生间的互动很少,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外部分教师缺乏对该门课程的整体性把握的思想, 在教学上过多注重语法结构的知识, 缺少对学生编程思想的培养, 导致学生在学习时, 觉得内容枯燥, 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不高。

2.3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C语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书本中的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验证, 然而, 许多学校由于硬件条件设施的限制使得许多实验不能正常开出, 即使开设的实验也对实验的目的及要求不明确, 许多学生把“上机实验”当成了“自由活动”, 在上机时玩游戏或做些和课程关系不大的活动, 致使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 C语言教学改革方案

在C语言课程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授课内容, 同时也要求教师注意应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以此提高教学质量。针对以上问题, 结合教学实践, 提出以下几点方法和建议。

3.1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由于C语言课程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语言课程, 学生初学时不知学它何用, 还有一些学生认为C语言已经过时, 不应该再学习这样一个已经被“淘汰”的语言。针对这一现状, 就需要教师在上第一节课时先以实例阐明C语言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以及在信息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然后选择一些趣味性很强的例子给学生进行演示, 让他们充分欣赏C语言所带来的美丽与神秘。在惊奇和赞叹中, 学生对C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内心深处萌生了我要学会C语言的渴望, 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 学生们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和必要性。

在讲课时, 改变先介绍定义和规则然后练习的授课方式, 从实际问题出发,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优先选择接近生活, 学生熟悉且有趣的事例, 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事例引出并讲解所学知识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例如循环语句的讲解, 对于某些教学内容, 可以尝试采用学生上台讲述、老师补充、答题竞赛、难点疑点、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在讲解数组与指针关系时, 对它的表现形式, 互换性、函数间传递方式等进行集中讨论, 提高学习效果, 合理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 通过多媒体的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多种方式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观, 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不仅节省了板书时间, 加大了课堂内容量, 而且能很好地将教学过程中的图、文、声、动画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体、多媒体的生动性、趣味性和鲜明的色彩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3.2.1 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老师不再死板的传授教材的内容, 而是根据教授内容的实际情况是自己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伙伴以及教学反思的实践者, 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实验方法、辅导方式、评价手段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为学生创设情境、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 使学生主动学习, 去解决更生动、更有趣、难度系数更大的实际问题, 从而激发自主学习能力[2]。

3.2.2 组织课外活动小组, 实施协同学习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 个人获取知识的能力有限, 所以实施协同学习与合作研究方式。在课程教学开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组建学习小组, 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的目标与考核要求, 建立目标式学习方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除传统的课堂实验外, 还开展课程设计、典型程序分析与设计等实践环节, 推行小组式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群体智慧, 互相学习, 互相启发, 达到共同提高的学习目的。

同时, 在C语言教学中, 通过教师对实际项目的合理设计, 由学习组组长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个性差异, 合理分配模块, 同时教师在学生学习和操作过程中给予引导, 组织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 鼓励学生参加程序员、高级程序员证书考试, 辅导学生参加各种编程竞赛, 将课堂教学与课外竞赛考试实践相结合, 以验证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2.3 采用“启发式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

针对C语言概念多、知识点多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 采用实际的教学案例说明, 启发学生思考教学中的难理解和难记忆的内容, 使内容变得简单改变了以前死背硬记的讲法, 使学生爱学习肯思考, 主动要求自己动手动脑去设计, 在操作过程中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调动, 从而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建立立体化教学资源。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把C语言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多媒体课件、模拟考试题、网上考试等教学资源全部上网, 这样, 学生既可以利用校园网上的C语言教学资源自主学习, 又可以通过Internet网查询资料, 还可以通过的电子邮件与教师进行课外交流, 为学生答疑解惑, 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沟通渠道与环境。

3.3 任务驱动的上机练习, 加强调试能力培养

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学会补充、调试和编写程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 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程序设计课程, 只靠听老师讲、拿着程序看, 或者纸上谈兵, 而不上机实践是学不好C语言的。鉴于上机实践对学生学习C语言的重要性, 为此, 我们将C语言课程改在机房授课。采用这种授课方式, 每个学时学生都有机会与教师同时上机, 同步编写程序、调试程序。授课环境的改革, 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只有在计算机上多编写程序、多上机调试程序, 才能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实质和精髓。另外, 通过上机实践, 也能尽快掌握C语言的一些语法规则和语句的基本形式。目前, 绝大多数院校的C语言上机教学, 是由教师根据教材挑选一些习题或例题, 作为学生的上机实验内容, 或者选用与教材配套的实验指导书, 指导学生按照上面的实验题进行操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以下不足:实验题目的设计很大程度受教材限制;文字教材很难及时更新;学生上机实验目的性不强, 任务不够明确, 教师对学生实验操作内容的控制性差。为克服上述不足, 我们根据教学要求设计一批研究性实验课题, 提出明确的要求, 并提供帮助文件, 给出难点提示及必要说明, 由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在遇到难点时, 能够自觉查找帮助文档, 并逐渐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3]。学生的上机目的性强, 任务明确, 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3.4 改革考核方式

作为教学评价重要手段, 考试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教师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衡量和导向作用。以往的一卷决定学生最终考试成绩的做法, 对教师平时的教学管理起不到任何帮助作用。因为将近半年的时间才能进行考试, 因此, 一些学生平时紧张不起来, 存在懒散、厌学和旷课现象。衡量这门课学习的好坏, 不是看学生知不知道, 而是会不会干[4]。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扭转这种懈怠的学习态度, 我们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所以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采用期末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占60%) +期中考试成绩 (占25%) +平时出勤 (占5%) +作业 (占10%) , 得出本课程综合考评分。

这种考核办法不但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一考核方法的实施极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他们上课认真听讲, 课堂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有问题主动问老师或学生。大部分学生都能利用课后时间到机房练习。一改以往那种, 平时不学习, 考试出现突击的现象。综合评定成绩更侧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 既能促进学生平时的学习, 又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4 结束语

要学好C语言, 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规则, 切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团队意识, 为学生提供更好地展示才华的舞台, 因此需要对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对C语言课程改革方面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和实践使C语言的教学更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摘要:C语言是初学者学习计算机语言的一门重要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 在学校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目前C语言教学现状, 针对C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自身、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实践能力和考核方法等方面阐述了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C语言,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M].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马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实践[J].高校讲坛, 2010 (33) .

[3]张敏霞.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4 (2) :90.

社会实践与政治教学c 篇8

1.1 编程能力差,影响后续课程和就业方向

通过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观察和调查,学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后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学生为5%左右,基本掌握的学生为25%左右,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甚至还有5%的学生采取完全放弃的态度。《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数据结构》、《C#.NET程序设计》和《JAVA程序设计》等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和重要工具,但是当前学生所具备的C语言程序基础和编程能力较弱,对这些后续的课程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1.2 程序初学者没有有效的方法引导

由于C语言是一门逻辑性强、难度较大的课程。其中基本语法和程序结构学生能理解,但是在算法分析和程序设计时却无从下手,实际应用能力较差,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快速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究其原因:学生习惯了高中文化课的教授式学习方式,理论掌握较好,实践能力较弱。由于C语言的内容抽象,概念复杂,规则较多,使用灵活,容易出错,再加上Turbo C调试环境很不直观,如果没有有效的方法引导,不仅达不到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影响学生后期课程的学习方式。因此,需要借助现有教学资源,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1.3 程序编写能力差异大,需要扶优补差

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难度大,对学生的程序编写能力要求较高,部分学生由于各方面原因,跟不上全班学习进度,慢慢失去兴趣,转为完全放弃该课程的学习。另一部分学生程序能力较强,完成课堂内容后需要进行引导提升。如何根据学生的现有能力水平,扶优补差,从实践中提升学生整体的程序编写能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 教学策略

2.1 树立软件工程和面向对象的观点,培养程序设计风格

在计算机行业中,软件设计工作被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作为大多数工科院校学生接触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语言,首先要让学生改变程序设计的观念,树立软件工程的观点,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融合到C语言教学中。在程序项目设计时强调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工程,是处理对象有过程,要求结合软件工程开发的实际需要,用软件的生命周期管理对程序进行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运行与维护。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程序项目的应用意义,为学生将来从事软件开发打下基础,而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C语言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具有良好的设计风格应该是软件开发人员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从一开始就强调程序设计风格,不仅有助于提高程序的规范可读性,而且让程序的调试及运行直观易懂,能快速找出程序的错误所在,进而改善程序质量,也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快速适应工作环境打下基础。在程序规范中要特别强调标识符的命名规范及“见名知义”的原则,并采用适当的注释,要求用序言性注释对程序的整体功能进行说明,在关键代码处用功能性注释描述出代码功能。在书写程序时每行只写一条语句,用分层缩进方式展现嵌套结构层次,特别强调IF语句和循环的多层嵌套层次在察看程序执行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书写表达式时适当使用空格或圆括号作隔离符,输入和输出满足“人性化”原则,输入数据时,要使输入前有提示,步骤和操作尽可能简单等。

2.2 教授程序初学者有效的学习方法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较快,在以后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的应用中,学生会接触到不同的知识领域,因此需要在教给学生不同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在第一节课中,要先用大量的时间来让学生了解C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目标,教授学习该课程的方法。告诉学生C语言是“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让学生明确C语言程序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其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是自顶向下地逐步求精和模块化。学习C语言不是理解语法规则和语句格式为重点,而是如何应用这些内容解决好实际问题。程序设计的实质就是编写处理对象的过程,需要改变高中时教师传授学生听的学习方式,明确大学的学习方法要自主探索研究。不要局限于书本知识,可通过教材、参考书和网络来拓展知识领域,发掘自身的潜力,勇于动手实践,在程序的编写与调试中学会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同学间互相帮助,学会协作学习。

2.3 多种教学方法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不能反映教学的本质规律,C语言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较难的课程,在语法规则、语句格式和程序设计教学时,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程序初学者出现的各种问题。

2.3.1 分组教学法

分组教学方法已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办公软件综合应用》课程中进行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把这些成熟的经验借鉴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实践与总结,效果显著。

分组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根据班级人数和机房布置情况5人-6人分为一组,组长位置坐在中间,水平较好的学生挨着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通过程序项目的方式下达任务后,组长组织成员进行算法的分析与设计,共同讨论与探索,并画出流程图或NS图。用组内举荐和教师随机抽查的方式找出学生进行算法分析讲解,难度较大的,请组长来分析。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在组内交流、讨论、争辩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算法思路越辩越清晰。在该组组员回答问题的时候,同组的同学还会不断地为他进行补充,如果老师对该组的回答再加以及时肯定,该组所有人的热情高涨,其他组也会受到感染,也会在想下次轮到自己组的时候也争取有个好的表现。

分组教学可以实现提优补差。在程序调试的过程中,通过组长辅导,检查程序完成情况。基础好的学生通过辅导基础差的同学,帮着寻找程序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同时遇到自己编程时没有出现的问题时会通过寻找问题的新的解决方法从而激发其深入研究的兴趣。水平较差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得到及时帮助,能跟上全班进度,也增强了继续学习的信心。

分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用程序项目的方式把实验内容布置下去,许多综合性程序项目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每个小组在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程序项目的过程中,既要独立自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设计算法、编写代码和调试运行,又要互相帮助提高。进行程序代码的整合调试,遇到综合复杂问题时,同组的学生共同讨论、集体探索,有助于培养独立求知与思维的能力及协作学习的能力。

2.3.2 项目教学法

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把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内容设计成小型程序项目和小型应用系统开发,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工程,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用软件工程的思想来设计程序。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时,提供程序项目让学生读程序,通过讲解程序代码功能教授理论知识,既让学生体会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又借鉴了优秀的程序设计。每次课结合课堂内容给出至少一半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完成程序项目的算法分析、程序编写与调试,让学生实际感受程序设计的过程。每一章内容结束后,根据所学内容,完成小型应用系统的相应模块,如顺序结构讲授完成后让学生完成主菜单界面的设计;在选择结构完成后让学生实现主菜单到子菜单的切入;函数完成后让学生实现各功能的模块化,进行函数的编写。到学期结束每个学生就完成了一个小型应用程序的开发,积累了系统开发的相关经验。教授完所有内容后,利用8个左右的课时分组完成一个应用程序的开发,先通过组长抽签选择程序项目要求,由组长负责对组员进行任务的分工。每个组员完成一个功能模块,并把每个组员的任务分工情况写在纸上交给老师,在项目进行4-6课时左右,要求每组进行程序模块的整合,全组完成整个应用程序的调试。在完成项目后,教师对程序项目进行检查,从功能要求的完善性,界面的设计,程序设计规范等几个方面为程序打分,再对部分学生根据任务分工模块通过答辩的方式了解程序编写情况,组员协调情况等,最后给一组打出综合评分。

通过许多小程序项目、一个小型应用系统和一个应用程序的开发,让学生掌握了程序项目的设计方法,学会用软件工程管理的思想对程序项目进行算法设计,代码编写与调试。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教师明确以能力为主的教育目标,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与引导者,实际教学时不再进行知识陈列,而是去引导或答疑。让学生进入工作角色,使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就的快乐。同时加强组长的管理,调控组员的分工与协作,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出建议或解决方案,保证程序项目完成预期的功能并正确运行。

2.3.3 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以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目标,倡导创新学习和自主学习。要求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的“能力本位”。在程序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法和大脑风暴法,结合上网查阅等手段主动建构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既保证了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完成课堂要求,使学生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开阔思维。同时,又可以使编程能力较好的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在完成要求的程序编写后,教师增加程序项目功能、优化程序代码或进行编程思路的改变,用另一种思路考虑程序编写,给出更个性化的设计,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分工与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把职业技能教育渗入课堂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程序编写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社会能力。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与学习过程一致的考核方式可起到以考促学的目的。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设计了以“能力为本”的过程考核方案和评分标准。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平时考核比例为50%,期末考试为50%,同时加大学生课堂程序编写的数量和课外进行算法分析和程序编写的作业量。把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程序编写能力和作业等按照比例放入到平时的考核中,既提高了学生对平时学习的重视程度,让学期成绩能真实地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具有的编程能力,又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督促了学生动手实践,提高程序的编写能力。

3 结束语

在分组教学、项目教学和行动导向方法的辅助下,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结合分组讨论、大脑风暴、项目教学、角色扮演等活动与方法。师生互动,从程序项目任务的提出、算法思想的描述、算法设计到程序的编写与调试,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既提高了程序编写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

摘要:探索与实践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有效的学习方式与方法,在分组教学、项目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方法的辅助下提升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C语言,编程能力,分组,项目式,行动导向

参考文献

[1]段淼.关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吉林: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6):118-120.

[2]胡建荣,罗杰红.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J].北京:计算机教育,2010(5):150-152.

社会实践与政治教学c 篇9

一、C语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得知,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存在以下情况: (1) C语言本身概念抽象, 语法规则众多且应用灵活, 难以保证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 (2) 该课程学时大为压缩, 仅能保证对C语言主要程序结构和简单算法等验证性实验内容; (3) 部分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 容易失去学习兴趣; (4) 教师在教学针对性方面教学设计不够新颖, 学生反思时间不够; (5) 教学内容选择上缺乏针对性, 无法让学生体会技术的实用性。

二、C语言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传统的C语言课程教学普遍采用“先理论-再语法-简单示例”的教学方式, 忽略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应用等能力的培养, 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制约了学生能力和实战技能的发展。要想提升C语言课程的教学品质, 就需要从其集抽象性、逻辑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特点出发, 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 只有这样, 方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从而提升教学品质。

1.C语言课程教学内容之创新实践。教学内容的实用价值和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对问题分析、解决的专注度。鉴于“90后”学生创造力与实用主义并存的现象, 教学内容可以选择学生容易接触的超市购物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等。本文拟定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项目载体, 从专业角度出发, 借鉴软件工程“自顶向下”的思想, 围绕项目功能的分解、分析和完成的主线进行教学。不仅完成传统教学中的重点知识点, 而且融入了对当代软件工程师必备素养的培养。在创新教学模式中, 加深了学生面对现实问题时从分析、分解、实现、联调到撰写文档的软件开发流程的体验, 不仅在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了系统开发的大局观, 更能让学生有条不紊地逐级实现项目分解的任务, 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2.C语言课程教学环节之创新实践。本文创新教学环节之处在于, 以系列迭代任务为主线进行课堂教学中将所有重点知识点打乱、重组的先后次序的独特性和创新性。本文采用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简称:CJGLXT) ”在教学过程中, 实现了以迭代项目任务为阶段目标,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过程, 不仅让学生体验项目开发的流程, 又顺应了学生的学习心里特点。随着项目任务的逐步实现和项目功能的不断完善, 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也由淡变浓, 化被动为主动, 采用阶梯递进法助推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C语言课程创新教学环节之创新实践主要表现为:以项目CJGLXT分解的系列迭代任务串联核心知识点的重组, 具体教学环节如下。①CJGLXT的功能展示页面。整洁大方的系统功能页面带给学生直观可达的学习目标, 通过经典的“HELLO WORLD”程序, 灵动的个人简历, 渗透着Main函数的学习, 打印输出语句、换行符、特殊符号的输出等, 可以让学生轻松地掌握基本的C语言知识和基础技能。②CJGLXT的成绩浏览功能。任何一个真实项目涉及的数据都离不开强大的数据存储技术, 让学生真心地了解到C语言的强大, 彻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通过成绩浏览功能, 将函数调用、文件存取和数组的三座大山呈现在学生面前, 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将学习目标回溯到变量的学习, 并通过变量、人机互动、scanf () , 格式输入输出控制符、常量及数据类型等的学习, 将学生的静态个人简历升级为动态的“问答式”个人简历;利用静态简易的函数调用让学生掌握最简单的无参函数调用;通过日常接触的各科成绩来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易入手的一维数组。将文件读取等难点暂留在后续的教学环节中循环强化、逐步实现。③CJGLXT的成绩录入保存功能。在简单变量、人机交互的基础上, 学生通过强化可以熟练掌握成绩录入技术, 此时顺势讲解如何实现成绩保存功能, 引入文件保存技术的学习。在此环节, 可以将简单变量的文件保存过渡到一维数组数据的保存, 从而实现学生成绩的保存功能, 并且完善成绩浏览功能阶段应该讲解的文件读取技术。教师通过继续深入的引导, 会让学生意识到成绩必须依附于具体的学生信息, 这就引入了结构体知识的学习, 从而将枯燥无味的教学变成了鲜活生动的寓教于乐的情景。④CJGLXT的成绩排序功能。通过鲜活的“学生排队”现场互动, 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冒泡”排序的原理, 并将其应用到学生的成绩排序。此阶段可以巧妙地让学生掌握随机数、编译预处理指令、运算符、赋值、if语句、for语句、while语句等知识的学习。⑤CJGLXT的成绩查询功能。本环节的设置重在如何让学生真正了解函数调用的魅力, 实现从无参调用到有参调用的实战锤炼,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战技能。

上述五大环节足以涵盖C语言教学的绝大部分核心知识点, 并且在教师灵活、丰富的教学引导下, 将会以项目形式直观地让学生了解系统所需要实现的功能, 通过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完成功能分解和实现的先后次序, 能够以团队的形式画出系统功能模块图。此外, 该系统还具有修改学生成绩信息、删除学生信息、清空学生成绩信息、按要求进行学生成绩排序、按要求统计学生成绩等相关功能模块。当然, 根据不同学校赋予的学时不同、教学形式的不同、学生层次的不同, 这些知识点既可以加以补充, 也可以适当缩减, 抑或控制在一定的教学深度范围内。

3.C语言课程实践方式之创新实践。在C语言课程实践环节, 本文沿用程序层次填充法, 这样能够有效将教学环节学生掌握的原理、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诉诸于具体的代码来实现。本文以简单的“四则运算测试题”为例讲解如下:功能介绍:程序能够显示5道考题并每次运行程序考题会有变化, 学生答对一道题得20分, 答错不得分, 并根据分数转化为相应的等级 (优、良、中、差、不及格) 。环节1:能否顺利编写并运行经典的“HELLO WORLD”程序。环节2:是否能够熟练运用变量、scanf () 及输入输出控制符等技能。环节3:是否能够编写静态的5道考题?若可以, 那如何让其动态化?环节3.1:引入随机数的方法形成动态的考题。环节3.2:引入for循环解决5道甚至多道考题的自动生成。环节3.3:在出题环节引入switch-case来由考官实现四则运算考题。环节3.4:学生答题时用if语句统计分数并结合switch-case实现分数转换。采用程序层次填充法, 使得学生能够遵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 有步骤地将所学的知识点不经意地重复应用到现实问题中, 随着教师从易到难的启发而顺利有步骤地, 由简单到复杂地践行C语言课程的实践,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提升自己的综合实战技能和理论水平, 与教师共同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C语言课程教学方式的建议

现代多媒体技术能通过逼真的程序运行结果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但具体的学习过程依然离不开经典的传统板书教学。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的流程图, 一笔一画的动态过程为学生赢得了思维转换和理解的缓冲, 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 理论教学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实验室则应该具备至少两块以上的投影幕布, 既便教师现场的演示, 也便于学生看得清楚。学生的机位应以小组抱圆形式布置, 适合学生讨论。此外, 学生的考评依据根据程序填充法的原则, 采用过程考核方法, 根据阶段任务完成的多少给出相应的量化分数, 做到公平合理。为了培养尖子生, 还可以借用网络收发作业, 远程辅导等方式为积极主动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关于教材的选择, 建议选择“项目为载体, 任务驱动”的国家规划教材, 通过教师的加工, 合理地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项目分解, 重组后进行教学, 相信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C语言课程教学创新之实践

本文在教学创新实践中, 通过项目驱动教学, 让学生了解C语言的魅力, 让其知晓C语言到底可以“干什么”, 通过分析问题让其知道需要“做什么”, 结合教学进度和知识的学习引导其一步一步“如何实现”, 不仅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软件工程的思想, 而且重点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完善的C语言课程创新教学方法, 经过近几年的推行实践, 教学效果良好, 数据表明创新教学模式有助于全面促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对C语言知识的快速掌握,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逻辑性大幅增强, 并且涌现出一大批尖子生, 教学质量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罗杰红, 胡建荣.基于“四驱式”阶梯递进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与实现[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17) :28-29 (52) .

社会实践与政治教学c 篇10

一、双语教学的定义及形式

英国朗曼出版社《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对"双语教学"的定义是"The use of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即能在授课过程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教学。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高教司函[2002]152号的文件规定, 双语教学是指授课课程采用了外文教材, 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 (含50%) 的课程教学 (外语课除外) [2][3]。国际公认的双语教学不同的形式[2][3]:

1)"浸入式":完全使用一种非母语进行教学。

2)"保持式":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

3)"过渡式":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浸入式"是一种理想的双语教学方式,但实际的教学需要,《C程序设计语言》课程采用"保持式"双语教学,即采用英文原版教材,50%以上的内容用英语讲授,50%的英文板书,作业与考试的50%内容应用英文完成的教学活动。

二、《C程序设计语言》开展双语教学的原因

《C程序设计语言》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多数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之所以选择《C程序设计语言》开展双语教学,是因为:

1) C程序设计语言的关键字和系统函数以英语形式提供给用户,同时用户自定义的变量名、常量名以及函数名均可使用英文字母、数字和下划线,其他字符均为非法字符。使用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法规则,写出易于理解和维护的代码;

2) C程序设计语言的运行环境虽然有汉化版,但是在编译过程中的错误提示全为英语,若学生不能看懂这些提示,将影响程序的修改;

3) C程序设计语言运行环境的帮助文档均为英语,随着C程序设计语言标准和运行环境的不断发展,这些帮助文档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原版教材的选择与使用3.1原版教材的选择

教材既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教材是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要从众多的原版教材中选择一本合适的作为教材是一项极其艰巨任务。因此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教材内容要涵盖《C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同时教材中要有一定量的实例供学生自学,一定量的习题供学生复习和巩固。

2)虽然学生有一定英文阅读能力,但是考虑到学生的英文水平参差不齐,在选择教材时尽量选择词汇量小复杂句型少的作为教材。

3)教材要具有时效性,教材内容要能反映C程序设计语言的最新标准。

4)考虑到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教材价格要适中。3.2原版教材的使用

在使用原版教材进行《C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前,教师明确如何使用原版教材,使学生较少对原版教材的恐惧感和抵触情绪,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1)在原版教材的学习过程中,不要遇到生词就使用字典来查阅,要学会借助上下文来推测所遇到生词的意思。

2)充分利用原版教材页边空白处进行批注,以帮助自己理解并掌握相关内容,同时在下次翻阅时,能立刻回忆出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3)为每一章内容总结。当学完一章节的内容,能够将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总结在一页纸上,帮助自己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

4)原版教材通常使用大量的图片和图表将一个抽象复杂的问题以直观的方式展现给读者,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这是与中文教材的最大区别之一。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对图片和图表予以足够的重视。

四、双语教学策略

为了使双语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在讲授《C程序设计语言》过程中,可采用以下策略:

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教师在每次下课前10分钟,对本次课程进行一个简单总结后对下次授课内容进行概述,同时对下次授课中用到的专业术语进行必要的解释,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以使授课达到良好的效果。

2)在C程序设计语言的运行环境中进行教学,促进学生良好编程习惯的养成以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例教学可以使学生熟悉教师的编程风格,以利于良好编成习惯的养成;教师在讲解例题时,通过分析问题,程序编写和程序调试三个环节,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程序调试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在遇到陌生的函数时,通过C程序设计语言运行环境的帮助文档来查找该函数的相关信息。帮助文档全部使用英文来描述该函数的函数原型,解释相关参数的含义解释以及具体实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中没有但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又经常用到的函数准备一些习题,这些习题中给出所要用到的函数,使学生通过帮助文档自学这些函数的使用后独立完成这些习题,逐步减少学生对陌生函数的恐惧感,培养学生使用帮助文档的能力,促进学生编成能力的提高,以适应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4)在使用原版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会把精力放在当前所讲授的章节上,很少注意对已学过章节(下转第212页)的复习以及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因此,教师在每学完一章节后,准备一道综合性的习题,使该习题能够涵盖尽可能多的知识点,通过精讲精练使学生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随着学习的深入进行,综合性习题的难度会越来越大,代码行数越来越多,教师对这些习题的讲解由开始的注重细节逐步转向思路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学生对复杂程序的恐惧感,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步树立编写复杂程序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五、双语教学的考核

双语教学的考核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由出勤、实验和作业三部分的成绩构成,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期末考试采用网络考试系统进行闭卷上机考试,因此试题库的组织与编写极为重要。根据"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要求,考试全部采用程序设计题目,考试时间为100分钟,题目考察知识点和分值如表1所示。

六、结束语

本文重点围绕《C程序设计语言》原版教材的选择和使用、双语教学的策略以及双语教学考核进行阐述,突出了双语教学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以期为计算机专业的其他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提供借鉴。

摘要:本文重点围绕《C程序设计语言》原版教材的选择和使用、双语教学的策略以及双语教学考核进行阐述, 突出了双语教学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以期为计算机专业的其他课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程序设计技术,双语教学,C语言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1.

[2]周丽."双语教学"的定义及其思考[J].肇庆学院学报, 2005, 26 (1) :71-73.

高中政治教学研究与社会实践 篇11

【关键词】政治教学延伸社会实践提高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7-0106-01

面对21世纪的人才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政治教师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笔者认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必然延伸,是理论联系实际,达到知行统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同时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培养“四有”新人是大有裨益的。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提高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许多调查研究资料证明,当代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实在令人担心,青少年犯罪在逐年上升,大多数独生子女心理脆弱,性格孤僻,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打击,生活不能自理。缺乏社会交际能力,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疾病,甚至人格扭曲,杀人和自杀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它并非危言耸听。《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不怕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要使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向社会延伸,开展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因为健康的心理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要提高高中生的认识、意志、情感等心理品质,就必须注意创造条件,让他们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去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高中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指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对提高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作用表现在:第一是可以增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当代许多高中生不善人际交往,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必然要扩大与社会各方面、各阶层人士的接触与交往,以及相互了解。在这种交往中,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公关能力,帮助学生克服面对新环境或初次结识的人所表现出来的紧张、自卑、孤独、烦闷等不健康的心理。第二是可以增强社会适应性。高中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扩大社会接触面,可以打破从校门到家门的封闭式生活造成的胆怯、恐惧等心理状态,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各种外部环境。第三是可以增强意志力。高中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参加诸如军训、学工、学农等活动。经受严格纪律的训练、艰苦劳动的磨炼和集体生活的锻炼,有助于他们克服独立生活能力差、耐挫折能力差、害怕困难等心理缺陷,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勇气和乐观开朗、团结协作的品质。

我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不能只追求形式走过场而不讲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性教育,教育重点是广大的青少年。党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中共中央颂布的《爱国主义实施钢要》要求:“大、中、小学校都要积极开辟爱国主义教育的校外课堂,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军事训练等活动,增强他们对工农兵的感情和对国家的责任感。”结合《课程标准》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政治教师可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分别到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参观、瞻仰、扫墓活动,从而了解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英勇事迹,了解爱国人士爱国情操的感人事例,培养学生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做坚贞不渝的爱国者。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把自己培养成“四有”新人。

《课程标准》针对高中政治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学生对比旧中国,用新中国发生巨变的事实,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结合这一课的内容,我们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主义社会调查。使教学更贴近学生。比如我们曾组织学生到本校附近的村镇参观调查,让学生耳闻目睹了这些村镇一流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使学生在课堂学到的政治知识得到实践的印证。对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有了深刻地理解,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深切体会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学生的观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进一步树立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责任感。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常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在“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保卫国家安全的义务”,《课程标准》要求“我国兵役法的规定,组织一次拥军优属活动”。这对于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对于鼓励适龄公民履行兵役义务,解除现役军人的后顾之忧,稳定部队、鼓舞斗志,可起到重大的作用。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到学校、街道、乡村附近的现役军人家中开展拥军优属活动。不仅可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法律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在传授政治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实践与政治教学c 篇12

1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定位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 着重学习工作过程知识, 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类的不同专业均需要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确定各具体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内容。因而同样是C语言的教学, 在计算机类不同的专业中其地位和授课内容必然有所不同。本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嵌入式软件开发、测试, 单片机硬件开发、调试以及电子产品装配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 其后续课程为C++编程、linux图形界面编程 (QT) 、单片机开发等, 这些课程中使用的主要开发语言都是C或C++。因此本门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编程能力, 还要让学生掌握后续专业核心课程使用到的C语言知识, 因此在第一节课为学生介绍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定位至关重要, 否则很多学生在课程结束后都不清楚为什么要学习C语言, 不能理解其重要性。

2 结合专业课程链路确定教学内容

由于课时的限制, 大多数的C语言课程只学习到“数组”, 其后续章节“指针”只是蜻蜓点水地讲解一下就结束了。但是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C语言课程作为“单片机系统开发、调试”和“嵌入式上层软件开发、测试”课程链路的专业基础课程, 仅仅学习C语言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本专业将C语言知识分为以下六部分:C语言基础知识 (简单的C程序、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 三大结构 (顺序、分支、循环) , 数组, 指针, 函数, 结构体、文件和位操作。其中数组、指针、函数是重点和难点, 尤其是指针最难理解, 但在本专业的后续课程中却很重要, 所以一定要学透。

本课程教学内容较多且具有一定的难度, 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 确定课程内容时本着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原则, 以能力培养为出发点, 合理精简课程内容, 舍去在后续专业主干课程中用不到的知识点, 并结合后续课程进行讲解。例如在讲解整型常量知识点 (八进制、十六进制等) 的时候, 就要让学生理解十六进制整型常量就是二进制常量的实际应用形式, 如0x55即01010101;而符号常量就是51单片机的特殊功能寄存器名称, 即地址, sfr P1=0x90。通过这样与后续课程知识的结合讲解, 就能做到重点突出、易于理解、学以致用。

3 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

3.1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在课程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所有的教学内容均在实训室完成, 改变原来“多媒体教室”+“机房实训”的理论、实践教学分离状态, 进行理实一体的教学。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案例, 做到“教中做、做中学”。在实训室中采用“电子教室”教学软件, 教师带领学生从写第一个简单的C程序开始, 作为领路人全程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现代教学方法

课程全面采用案例法、引导文法等现代教学方法进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每次课的教学内容都按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 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点。

对于每个工作任务,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思路->编写代码->运行调试->归纳分析->修改程序->独立编程”的模式逐步展开。使学生一开始就接受实例, 进而自己归纳总结出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知识点, 这种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快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例如在“循环结构程序设计”这一讲中共设计了六个案例, 即六个任务, 每种语句的学习设计了两个任务, 其中“使用for语句实现循环控制”的一个任务完成过程如表1所示。

为了使学生尽快体会较大程序的编写过程, 将“公交一卡通管理程序”分成若干部分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将前后所有的知识点衔接起来。这一部分作为学生的课下作业, 每学完一部分内容, 仿照教材完成一部分程序, 并要求在课下画出流程图。在集中教学实训阶段, 将此项目完成。

4 完善“过程性教学评价标准”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 C语言课程的教学评价方法经历了“笔试”、“上机测试”、“过程性考核”的过程, 结合学院的“课程记分册”和C语言课程的实践特点, 逐步总结出了能激励学生、反馈教学效果的“过程性教学评价标准”, 如表2所示。

这种评价标准, 考核人员多元化, 通过小组学习、小组考核评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考核形式多样化,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期末考试, 而是把考核放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 能更全面地评价和激励学生。最终的综合实训项目占据较大的比重, 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环节, 可选“公交一卡通”、“图书管理系统”等经典项目。综合实训项目的考核标准如表3所示 (以图书管理系统为例) 。

5 结论

经过多年的实践, “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很多方面还有待于完善, 比如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景和学习任务、开发课程网站、通过专业比赛搭建学习平台等。相信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 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和改革, 一定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摘要: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针对高职高专学情, 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C语言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 以期加大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C语言,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过程性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的英语教学下一篇:变频柴油发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