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代理制

2024-11-30

个人代理制(共12篇)

个人代理制 篇1

根据中国保监会发布的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保险业代理人总数超过325.29万人。更有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11月保险代理人数已达到505万人。在现代保险市场上,保险代理人已成为世界各国保险企业开发保险业务的主要形式和途径之一。

一、有关保险代理人的相关概念

保险代理关系是民事代理关系的一种,它既遵循《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有关委托、代理行为的一般性规定,又带有保险行业自身的特性。在保险代理关系中,保险人(保险公司)是被代理人,也是保险代理关系的委托方,它与作为受托方的保险代理人签订协议,委托其在授权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保险代理人按照委托协议的约定,向保险人收取代理手续费。

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第一百二十五条释义:“保险代理人是根据保险公司委托,向保险代理人收取代理手续费,并在保险公司授权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和个人。”

二、我国保险代理人的法律地位问题

目前,我国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仍不成熟,很难与快速发展的保险代理人人数相适应。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保险代理人的法律地位并不明确。法律地位的不明确直接导致了保险代理人的权利和义务难以界定:保险代理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代理人的职业忠诚度和社会认同度都大大降低;与此同时,当业务出现纠纷时,约束机制缺位,责任难以落实。

关于如何确定保险代理人的地位,理论界存在三种观点,有代理关系说,劳动关系说以及竞合说。“代理关系说”认为保险代理人与保险公司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应由民法来调整。“劳动关系说”认为现今保险公司对于保险代理人的管理越来越严格,保险代理人与保险公司之间的隶属关系越来越明显,例如:代理人每天要参加公司的晨会,代理人需严格遵守公司的章程规定。主张“竞合说”的认为,所谓竞合是指因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而导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权利产生,各项权利相互之间发生冲突的现象。

认定两者之间属代理关系还是劳动关系,对于双方的权利义务有本质的不同,这是双方分歧和诉讼的关键所在。代理合同关系的基础来源于双方签订的代理合同,遵循“私法自治”的原则,当事人相互间的权利义务由合同来调整,双方都有合同的任意解除权。但劳动关系一经建立,劳动关系双方就要遵守劳动法的规定,后者带有较强的公法色彩,当事人不能随意对其规定做出更改;从保护劳动者的角度出发,劳动法对用人单位设置了大量的义务与限制,而用人单位若要解除劳动关系,更要付出高额的成本。

三、明确保险代理人的法律地位

尽管劳动关系的认定非常复杂,成文的法律规定在实践中往往不敷适用,但在法律上对劳动关系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是必要的。保险公司与保险代理人之间的关系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主要从劳动的从属性来分析。拉德布鲁赫指出:“在劳动契约双方当事人平等自由的表象下面,实际上没有东西有别于已被克服的制度中的劳动活动从属性”。史尚宽先生也曾表述过这一从属性特征,劳动法上之劳动契约谓当事人之一方与他方存在从属的关系,提供其职业上之劳动力,而他方给付报酬之契约乃为特种之契约,可称为从属的雇佣契约。关于从属性问题,具体可分为人格从属性和经济从属性。所谓人格从属性即负有劳务给付义务的一方基于明示、默示或依劳动之本质,在相当期间内,对自己之工作时间不能自行支配;换言之,人格上的从属性系劳动者自行决定之自由权的一种压抑。所谓经济从属性是指,劳动者并不是为自己之营业,而是从属于他人,为该他人之目的而劳动。没有劳动合同的事实劳动关系只是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规章中有明确规定,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并无明确专门的规定。“事实劳动关系”这个概念还是由原劳动部的一些劳动规章首先提出来的。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事实劳动关系,但是《劳动合同法》中还是有附带调整事实劳动关系的内容,即在对劳动合同关系进行调整时附带调整事实劳动关系。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目前保险公司与保险代理人之间的关系更符合事实劳动关系。首先,从劳动的从属性分析,保险代理人要接受保险公司的管理,遵守保险公司的规章;同时佣金的提取很大程度上是由保险公司单方决定的,保险代理人只能接受,并无可以协商的权利。其次,双方之间没有订立劳动合同,但实际履行了劳动权利义务,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

摘要:保险代理人制度在保险市场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尤以个人保险代理人最为重要。但是,我国目前的保险代理“竞合说”的。本文结合实践分析不同观点的利弊,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保险代理人制度,个人保险代理人,法律地位

参考文献

[1]魏迎宁.保险法精要与依据指引[M].人民出版社,2006:304.

[2]李京宁.论保险代理关系与劳动关系的重合[J].法学研究,2006,11.

[3]刘胜磊.浅析保险代理合同所引发的“劳动争议”[J].法制与社会,2008.11(中).

[4][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M].米健.朱林,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81.

[5]史尚宽.债法各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94.

[6]黄越钦.劳动法新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94.

个人代理制 篇2

中国银行代理个人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业务

产品简介

中国银行代理个人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业务,是中国银行以上海黄金交易所金融类会员的有效代理资格,为个人投资者提供参与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的渠道,根据委托进行贵金属现货和延期合约的交易,并代理个人客户进行资金清算、保证金管理和提出现货等。

客户端下载地址

产品优势

金交所代理业务为个人投资者提

供了国内贵金属市场的交易渠道,具有以下优势

一、交易品种丰富:金交所代理业务包含了上海黄金交易所主要的交易品种,目前中国银行提供的交易品种有现货合约、、Au100g和延期合约Au(T+D)、Ag(T+D)、mAu(T+D)。

二、杠杆双向交易:延期合约采用保证金交易的形式,具备杠杆放大功能。同时延期合约支持多空双向交易,满足了客户灵活交易的需求。

三、费用低廉:在中国银行金交所代理业务推广期间,免收客户开户手续费。交易手续费最高不超过万分之八,具体费率可咨询中国银行当地分行。

四、资金安全:中国银行对开户的资金实行保证金专户管理,确保客户资金安全。

五、价格透明:客户自行参与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交易报价,报价与系统实时同步,价格透明,不加点差。代理黄金交易

六、交易快捷:业务实行T+0交易清算,可满足客户日内短线交易的需求。

七、交易系统先进:中国银行提供的网银端具有先进的风险控制与保证金管理功能,系统稳定性高;交易客户端拥有清晰友好的下单界面与丰富便捷的下单交易功能。

八、提货保障:提取的实物符合上海黄金交易所交割标准。

适用客户

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具备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和金融投资知识的个人客户。

交易币种

人民币

交易渠道

投资者通过个人网上银行或客户端直接参与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

交易时间

除法定节假日外,每周一至周五

早市:09:00—11:30

午市:13:30—15:30

夜市:20:00—次日02:30

周五夜市逢周五或下周一为节假日时休市。如因系统重大维护需要周五夜市临时休市,我行将提前予以通知。

业务须知

交易品种

Au100g、、、Au(T+D)、Ag(T+D)、mAu(T+D)

报价单位

黄金合约报价单位为人民币元/克,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最小价格变动单位为元/克;

白银合约报价单位为人民币元/千克,精确到个位,最小价格变动单位为1元/千克。

交易单位、Au(T+D)、Ag(T+D)品种每手单位为1000克;

mAu(T+D)、Au100g品种每手单位为100克;

品种每手单位为10克。

办理流程

客户在叙做金交所代理业务前,需到中国银行柜台开立代理保证金账户。开户需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主账户为活期一本通的长城电子借记卡,以此作为金交所代理业务的签约账户,即资金结算账户;如在他行已开立代理金交所账户,需先至他行进行解约,解除金交所账户与他行保证金账户关联关系,再至我行柜台办妥以下手续:

一、完成《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个人客户风险评估问卷》,确认本人的风险承受度。

二、完整阅读、理解并签署《代理个人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风险揭示书》。

三、与中国银行签订《业务协议书》。

四、待银行柜员对客户资料审核无误后,通过系统为客户办理开户手续。

在中国银行门户网站下载“中国银行金交所代理交易客户端”,并参照《中国银行金交所代理交易客户端安装手

册》安装成功后,即可登录客户端进行交易。

风险提示

个人代理制 篇3

关键词: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缺陷;发展方向

一、我国保险代理人制度的主要缺陷

从1992到2010,个人代理人制度对于寿险业,乃至整个保险业的发展可谓功不可没。具体说来,个人代理人制度不仅极大的促进了寿险保费的发展,还解决了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为提高国民的保险意识、提高保险在金融行业的地位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然而,个人保险代理制度却使保险代理人成为了现代社会的边缘人。销售保障的人没有基本保障,即使西装笔挺社会地位却无异于传销,使得个人代理人的大量流失成为了一种必然。具体来说,保险代理人制度存在着以下缺陷:

(一)保险代理人缺乏明确的法律地位

我国保险法规定:保险代理人是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像保险人收取代理手续费,并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或一个人。这就规定了代理人与保险人之间是一种委托和代理关系。实际中,保险公司对于代理人的管理参照保险公司员工,每日必须要参加展会等一系列活动,但对于保险代理人的待遇却与员工相差甚远,不仅没有底薪的保障,连基本的五险一金这种劳动者的基本保障也没有,代理人的职业忠诚度和社会认同度大大降低。

(二)保险代理人的佣金提取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佣金结构不合理。一方面,佣金的提取多是前高后低。即首期保费提取的佣金很高,续期保费逐年递减。这就无形当中刺激了代理人不断开展业务量,却不重视原有客户的维持与服务,造成了投保人常常感到“投保时热情似火,签单后冷若冰山”。另一方面,在保险公司与代理人的委托代理模式中,代理人并没有承担任何风险,即使代理人在展业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和投保人联合骗保等行为,保险公司也难以控制。换句话说,没有有效的约束体制使得代理人以最大诚信原则来推销保单。这一恶果最终只能由保险公司来承担。

(三)税收制度的不利

法律上对于个人代理人的认定相当于个体户,保险代理人不仅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还要缴纳营业税。这种税收制度并没有考虑代理人的展业成本,而且,对于大多数的代理人来讲,其收入偏低,两税并缴,无异使他们原本就不乐观的经济状况变得更糟糕。

二、美国、日本的个人代理制度的简介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美国代理人制度的出色之处在于对于保险代理人素质的高度重视,特别强调对于保险代理人的培训。具体来说,美国培训体系包括:学院培训体系、保险公司或者雇主培训体系、专门组织培训体系。以学院培训体系为例。在美国,有很多专门的职业院校或者大学提供对保险代理人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不仅包括保险专业知识,还涉及经济学、法学、心理学、营销学等各个相关学科。使得保险代理人能拥有多方面的知识。培养高素质的保险代理人。

日本在保险发展之初,也曾大量的依赖个人代理人制度开展业务,随着国民保险需求的增加,原有的个人代理制度存在的骗保、续保率低下、服务低下等问题日益显现。1974-年,日本生命保险公司率先对营销制度和营销员的工资规定进行了大幅度修改。此次修改基本形成了日本现行的寿险营销员制度:公司在正式与营销员签订雇佣合同之前,先与其签订委托合同,经培训后再成为雇佣关系的职员。在这种制度之下,代理人的佣金结构也得到了改善,例如,日本生命保险公司的营销员工资体系主要构成如下:以月薪工资为主,此外有奖金和退休金。月薪的基本构成为:固定工资+准固定工资+成绩浮动工资。固定工资是公司根据营销员的级别保证支付的工资;准固定工资是指根据同一级别中的不同等级保证支付的工资额;浮动工资是根据营销员每月的营销成绩支付的工资。这样的佣金体制将激励机制与个人保障相结合,加强了代理人的归属感,进而提高了社会认同感。

三、我国个人代理人制度的发展方向

由美国和日本的成功案例,笔者试以为,我国个人代理人的发展方向可以有以下几种:

(一)将个人代理人转变为保险公司员工

员工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现行制度存在的三大问题。其一是增加了对于个人代理人的社会保障,从而增强了其归属感,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其二是减轻了个人代理人的税收负担,个人代理人转为员工之后,只需交纳个人所得税。无需缴纳营业税。其三是提高了保险代理人的社会认同度。

(二)转变为中介机构的员工

目前的个人代理制度存在着个人代理人与保险公司的很多矛盾。一方面,个人代理人由于力量小、素质差,代理人的薪酬很大程度上由保险公司决定,代理人缺乏与保险公司讨价还价的能力。另一方面,保险代理兜售保障,自己却缺乏保障。这两大矛盾都可以通过转为中介机构的形式来解决。以泛华为例,泛华将零散的个人代理集中到旗下,从代理人的利益考虑,运用集团的力量与保险公司商讨薪酬,并提供对于代理人理赔等方面的后续服务。这种“代理人之家”的成功定位不仅扭转了代理人的弱势地位。也为自身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三)引导部分精英代理人注册为个人代理人

具体模式及考核方法可以参照注册会计师或律师。进一步的,有一定资金实力的个人代理人可以视同个体工商户对待,由保监会参照专业代理机构进行监管。对于个人代理人能否代理多家保险公司的不同产品可以采取考核制度。通过一定程度的考试以及从业年数,续保率、保费收入等一系列的指标加以规定。

四、结束语

尽管笔者在此提出四种发展方向,但在现在情况之下,实现完全的改变仍然需要很长时间。然而,基于现有个人代理制度的的根本缺陷,制度的改变不可逆转。因此,对于长期个人代理人制度的长期发展方向的研究,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晋玉建,美国保险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财会月刊,2005,(18)

[2]尧金仁,保险代理人制度改革的若干建议[J],上海保险,2009,(9)

[3]殷婧,牛晓黎,赵芳丽,我国寿险个人代理人法律地位的探讨[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8,(3)

寿险个人代理人激励机制优化研究 篇4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诺指出, 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事实上人在任何时刻都存在多种需求, 但总有一种站在主导地位的需求支配着其行为。此外, 需求的满足是从低到高进行的, 也就是说, 低级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就追求更高级的需求。不过, 由于不同人的不同个性、经历及不同的生活和教育背景, 导致其需求结构存在不同。因此, 在优化激励机制时, 必须针对不同的人设计有针对性地激励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费洛姆在其所著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指出, 激励水平的高低与达到目标的可能性 (即期望概率) 和达到目标所可能的报酬 (即效价) 存在函数关系, 即当设定的目标能够实现或达到目标可以获得足够高的报酬, 行为人的积极性将被充分调动, 行为人将有强烈的行为;反之, 行为人将表现消极、缺乏动力。

2 个人代理人薪酬优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进入小康, 而大部分地区还很落后。当前大部分寿险公司个人代理人的文化层次, 高中及以下学历占90%以上。

当前, 寿险公司的个人代理人基本没有底薪, 他们的薪酬主要来自较高的首期佣金, 不少个人代理人是进入寿险行业的新手, 营销技能、经验十分缺乏。他们的展业成功率就很低, 如此一来, 很多人得到的薪酬仅仅是应付个人日常基本开销, 而“结果决定一切”的态度使得个人代理人不择手段获取佣金, 展业时夸大保险利益、误导客户。

寿险公司以高首期佣金来刺激个人代理人的展业积极性原本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多的接受新业务, 扩大市场占有。而这一薪酬体系有两大缺陷:首先, 代理人为获取新业务积极拼抢, 直至不择手段恶性竞争, 而轻视或无力售后服务, 客户普遍感受到代理人在投保前积极热情, 笑容满面, 投保后态度冷漠, 推三阻四。使得客户对保险公司的信心大打折扣。其次, 这样的薪酬制度让代理人缺乏安全感, 代理人拼命赚取首佣, 一旦手头的客户资源用尽, 即刻面临与其他代理人的激烈竞争, 为了获得业务不择手段。为此, 应该对代理人的薪酬体系从新设计, 将代理人薪资分解为三个部分:基本薪酬、业绩工资和奖金, 目的是消除代理人短期行为, 同时激励代理人工作积极性, 保持持续工作热情。具体如下:

2.1 基本薪资部分

这部分用于保障代理人的基本生活, 根据代理人的年资、学历、营销经验、职务、职称来核定。

2.2 业绩浮动工资部分

这部分用于激励代理人努力展业, 浮动工资是根据代理人在指定考察期内的展业成绩来核定。

2.3 奖金部分

这部分基于某些特定事项来激励代理人。可以分为以下部分:

(1) 新业务奖金, 按照招揽保单的险种、交费方式、保额给予奖励。

(2) 续保率奖金, 以当年新业务为基准, 每年核定, 比如以85%的续保率为基础, 每增加5个百分点给予奖励。

(3) 业务品质优秀奖金, 综合考虑新业务、续保率、有效投诉率, 并对每一项指标设立积分, 达到相应积分给予奖励。

(4) 年资奖金, 当代理人在本公司持续展业达到特定年限, 给予奖励。

(5) 增员奖金, 依据代理人在指定考察期内增员情况给予奖励。

3 个人代理人工作环境优化

由于营销工作的特殊性, 在推销过程中难免遭受拒绝, 冷眼, 不少代理人在遭受拒绝后产生厌恶情绪, 对工作逐渐丧失信心和热情, 严重时会怀着苦闷的心情退出保险业。这样消极的退出对于代理人本人及其周围的人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寿险公司必须高度重视。寿险公司不仅要营造竞争环境激励代理人努力展业, 同时要让代理人之间能够充分沟通, 交流经验, 相互鼓励。让展业中受到挫折的代理人得到休整, 为下一阶段的展业做好心理准备。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3.1 排行榜激励

定期对代理人的工作情况进行评比, 在排行榜上展示出来, 激励代理人力争上游, 激发代理人工作热情。

3.2 经验分享激励

让有成功销售经验的代理人分享经验、心得, 将这些代理人组织起来, 相互交流, 同时安排业内交流, 接受国内外销售精英、大师的辅导。

3.3 实物奖励

通过给予特定的实物奖励, 如发放印有公司名称的金笔、茶具或公司特制的服装, 或组织旅游等等, 让代理人认同自己的工作, 扩大视野。

3.4 表彰宣传

每年对表现优异的代理人进行大力宣传, 举办特定会议进行表彰, 在全体代理人团队中树立形象, 让代理人感受到尊重, 认识到营销工作的魅力, 提升自我认同, 激励他人力争上游。

4 个人代理人的晋升

作为寿险个人代理人激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务晋升和职称晋升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因为当人满足了或部分满足了生理和安全需求后, 物质的激励作用相对降低, 而对于威望、自信、权力的需求逐渐上升。

为此, 应该设立由保险行业协会统一制定具有公信力的职称考核标准。职称由低到高分别是:普通寿险代理人、初级寿险管理师、中级寿险管理师、高级寿险管理师, 具体定义如下:

普通寿险代理人——已经通过代理人资格考试, 新进入寿险行业的新人。

初级寿险管理师——从业资格满一年, 通过保险行业协会组织的考试 (如《风险管理与人身保险》、《人身保险从业人员职业道德》) 。

中级寿险管理师——从业资格满三年, 通过保险行业协会组织的考试 (如初级+《人身保险产品》、《人身保险合同》、《人身保险监管》) 。

高级寿险管理师——从业资格满五年, 通过保险行业协会组织的考试 (如中级+《寿险公司经营与管理》、《人身保险市场与营销》、《人身保险会计与财务》、《寿险公司资产管理》、《寿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

当前各寿险公司都对代理人的职务晋升和职级晋升订立了完整的制度。通常, 代理人的晋升基本以个人或其直辖团队业绩作为条件, 基本上没有人情关系等主观因素影响。但团队管理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 它以人为本。因此, 不是业绩好的代理人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位好的团队领导人、管理者。反之亦然。因此, 应该制定“业务精英”和“团队领导”两个发展空间让代理人能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代理个人保险业务 篇5

☆ 业务简介

代理个人保险是我行指受保险公司(保险人)委托,为个人客户提供保险产品的服务,主要包括代理个人寿险业务和代理个人财险业务。

银行代理的保险产品往往兼具投资和保险保障功能。购买保险不仅能获得保险保障,而且已经成为现代家庭投资理财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到银行买保险,已经成为代理人销售外,保险销售的一个重要渠道。工商银行与多家保险公司合作,为您推荐多项人生保险计划,并且部分产品可申请质押贷款,使沉淀资金变成流动资金,助您投资融资、两全理财。

☆ 适用对象

凡持有有效身份证件的个人,同时持有活期一本通存折或工银灵通卡(或理财金账户卡),即可在工商银行进行保险产品的购买。

☆ 保险产品

我行代理各大保险公司的包括意外伤害险、重大疾病险、定期寿险、年金保险、家庭财产险等在内的各类保险产品。详情请登录工行网站保险频道。

☆ 服务特色

1.代理产品齐全,可满足您各类风险保障需求; 2.合作保险公司覆盖面广,可满足您的多重选择; 3.办理手续简便,直接在我行营业网点即可办理; 4.服务更周到,专职客户经理为您提供全方位服务;

5.投保更安全,保费直接划转到保险公司账户,保证您的资金安全; 6.个别险种可网上投保,价格低廉、核保简单。

☆ 开办条件

在工商银行柜面进行保险产品购买的客户必须持有有效身份证件,且持有活期一本通存折或工银灵通卡(或理财金账户卡);在工商银行网上银行进行保险产品购买的客户必须是我行的网银注册客户。

☆ 开通流程

客户在工商银行购买保险产品前,必须持有活期一本通存折或工银灵通卡(或理财金账户卡),存折或银行卡的开立可在营业时间在工商银行任一网点办理。在进行保险产品购买时请仔细阅读我行的《中国工商银行代理个人保险产品投保提示》。在个人网上银行购买保险产品必须首先成为工行个人网银注册客户。

☆ 服务渠道与时间

每日9:00-17:00,在我行各营业网点销售,法定节假日照常销售。您亦可通过工行网上银行直接购买。

☆ 操作指南

1.您到网点办理投保时,需提交投保人身份证、活期一本通存折或工银灵通卡(或理财金账户卡),并填写保险公司指定的《投保单》。

2.如果您是我行个人网银注册客户,即可在我行网站就某些险种直接进行投保及保单查询,操作步骤如下:查看流程>>

☆ 常见问题

1.购买分红保险产品应注意哪些事项?

如果投保人选择购买分红保险产品,投保人应当了解分红保险可分配给投保人的红利是不确定的,没有固定的比率。分红水平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成果。如果实际经营成果好于预期,保险公司才会将部分盈余分配给投保人。如果实际经营成果比预期差,保险公司可能不会进行盈余分配。不要将分红保险产品同其他金融产品(如国债、银行存款等)等同或进行片面比较。

2.购买万能保险产品应注意哪些事项?

如果投保人选择购买万能保险产品,投保人应当详细了解万能保险的费用扣除情况,包括初始费用、死亡风险保险费、保单管理费、手续费、退保费用等;万能保险产品的投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投保人要承担部分投资风险;产品说明书或保险利益测算书中关于未来收益的测算纯粹是描述性的,最低保证利率之上的投资收益是不确定的。

3.购买投资连结保险产品应注意哪些事项?

如果投保人选择购买投资连结保险产品,投保人应当详细了解投资连结保险的费用扣除情况,包括初始费用、买入卖出差价、死亡风险保险费、保单管理费、资产管理费、手续费、退保费用等;投资连结保险产品的投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完全由投保人承担;产品说明书或保险利益测算书中关于未来收益的测算纯粹是描述性的,实际投资可能赢利或出现亏损。

4.投保人填写投保单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投保单是保险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险公司进行核保及核定给付、赔付的重要原始资料,因此,投保人在填写投保单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电话等内容按照投保时的实际情况填写,姓名和身份证号码要与身份证或户口簿上所登记的内容相符;在填写地址时,要详细写明地址全称。一般情况下,应填写常用的通讯地址,以便保险公司联系。

(2)准确填写要求投保的产品名称、保险金额及相关信息。

(3)投保人及被保险人应如实回答投保单上所提的问题,对投保单上要求提供详细情况的问题,应在投保单备注栏中说明详情或提供相关的书面材料。

(4)投保人在填写完毕后,应对投保单内容进行复核,确认内容真实完整,并应亲笔签名确认。必要时,被保险人也需要亲笔签名确认,如签订以身故为保险金给付条件的合同时。投保人、被保险人切勿在空白或未填写完整的投保单上签字。

5.什么是如实告知义务?不如实告知会有什么后果?

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并可以就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投保人应当入时告知,即投保人应将其知道的与被保险人有关的所有重要事实如实告知保险公司。需要如实告知的重要事项一般会在投保单上列出,投保人需如实回答投保单上所提的问题。

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或者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根据合同约定,保险公司可以依法解除合同。

☆ 名词解释

1.什么是保险合同?

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公司订立的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什么是保险人?

保险人是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公司。

3.什么是投保人?

投保人是指与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保险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

4.什么是被保险人?

被保险人是指其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的人。如果投保人以自己为被保险人进行投保,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就是同一人。

5.什么是受益人?

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可以为受益人。

6.什么是保险责任?

保险责任是指当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公司承担的经济补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人身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有身故给付、生存给付、伤残给付、疾病给付、医疗给付等。

7.什么是责任免除?

责任免除是指在保险合同中约定的保险公司不承担责任的事故范围,如因被保险人故意犯罪导致其自身伤残或死亡等。

8.什么是保险期间?

保险期间是指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开始到保险责任终止的期间。

9.什么是保险费?

保险费是指投保人购买保险产品所支付的款项。

保险费的高低与保险责任、保险期间、保险金额有关,而且还受被保险人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职业类别等因素的影响。

10.什么是保险金额?

保险金额是指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中约定的、当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公司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最高限额。

11.什么是现金价值?

现金价值是长期人身保险合同保险单所具有的价值,通常体现为投保人解除保险合同时,由保险公司向投保人退还的那部分金额。

12.什么是人寿保险?

人寿保险是主要以人的寿命为保障对象的人身保险。人寿保险通常以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生存或身故为给付保险金的条件。有的人寿保险产品还包括保险合同约定的全残责任。

人寿保险按照保险责任分为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两全保险和年金保险。

13.什么是健康保险?

健康保险是指对因健康原因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包括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

14.什么是分红型保险?

分红型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将其实际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的盈余,按照一定比例向保单持有人进行分配的人寿保险,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保单持有人可以获得红利分配。分红保险除具有基本保障功能外,保险公司每年还根据分红保险业务的实际经营状况,决定红利分配,即客户可以与公司一起分享公司的经营成果。

第二,红利分配方式包括现金红利和增额红利。现金红利分配是指直接以现金的形式将盈余分配给保单持有人,保险公司可以提供多种红利领取方式,比如现金、抵交保费、累积生息以及购买交清保额等。增额红利分配是指在整个保险期限内每年以增加保额的方式分配红利。

第三,红利的分配是不确定的。分红水平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成果。

15.什么是万能型保险?

万能型保险是指包含保险保障功能并设立有保底收益投资账户的人寿保险,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交费灵活,收费透明。通常来说,投保人交纳首期保费后,可不定期不定额地交纳保费。同时,保险公司向投保人明示所收取的各项费用。

第二,灵活性高,保额可调整。账户资金可在合同约定的条件下灵活支取。按照合同约定,投保人通常可以提高或降低保险金额。

第三,通常设定最低保证利率,定期结算投资收益。此类产品为投资账户提供最低收益保证,并且可以与保险公司分享最低保证收益以上的投资回报。

16.什么是投资连结型保险?

投资连结型保险是指包含保险保障功能并至少在一个投资账户拥有一定资产价值的人寿保险,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交费灵活,收费透明。通常来说,投保人交纳首期保费后,可不定期不定额地交纳保费。同时,保险公司向投保人明示所收取的各项费用。

第二、灵活性高,账户资金可自由转换。由于投资连结保险通常具有多个投资账户,不同投资账户具有不同的投资策略和投资方向,投保人可以根据自身偏好将用于投资的保费分配到不同投资账户,按合同约定调整不同账户间的资金分配比例,并可在合同约定条件下灵活支取投资账户的资金。

第三、通常不设定最低保证利率。投资收益可以在账户价格波动中反映出来(保险公司目前通常不迟于一周公布一次账户价格),因此,若具体投资账户运作不佳或随股市波动,投入该投资账户的投资收益可能会出现负数。

17.什么是投保单?

投保单是投保人向保险公司申请订立保险合同的书面要约。

18.什么是保险单?

保险单是保险公司承保后签发的,记载保险金额、保险费数额等合同具体信息的单证。

19.什么是保险条款?

保险条款详细记载了保险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具体包括保险责任、责任免除、保险费交纳、保险金申请、合同解除、争议处理等事项。

20.什么是批单(或批注)?

批单(或批注)是合同双方变更合同内容的补充协议,一般会附在原合同上。

21.什么是犹豫期?犹豫期内解除保险合同如何计算退保金?

通常情况下,长期人身保险产品都设有犹豫期。犹豫期是从投保人收到保单并书面签收之日起10日内的一段时期。在这段时间内,投保人可以仔细考虑所购买的产品是否合适。如果所投保的产品与需求不符,投保人可以解除合同,保险公司会在扣除不超过10元的工本费后退还已交保险费。投保人在犹豫期解除合同的,按照合同约定,保险公司对在犹豫期内发生的事故将不承担保险责任。

22.什么是保单贷款?它有什么作用?

保单贷款是长期人身保险合同特有的功能,是指投保人在合同生效一定期限后,按照合同约定将其保单的现金价值作为质押,向保险公司申请贷款。

对于在财务上需要短期周转资金的投保人,保单贷款既可以有助于解决投保人短期财务问题,又可以继续维持保险合同的效力,按照合同约定得到保险保障。此外,保险公司对于办理保单贷款的投保人会收取利息,主要目的在于保证保单现金价值正常的保值增值。

☆ 责任声明

我国当今外贸代理制及其模式研究 篇6

【关键词】我国;外贸代理制;模式

一、引言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将发展外贸代理制当成是实现外贸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以大陆法系为基础,并进行英美法系和德国民、商法典中的合理因素的吸取,则形成了我国独有的外贸代理制。就我国当今外贸代理制来看,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但是在细节上也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分析我国当今外贸代理制及其模式,并寻求完善我国外贸代理制的方法,才能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当今外贸代理制及其模式研究

1.我国外贸代理制发展现状

就目前来看,我国外贸代理制度的法律依据除了来自于《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的有关内容,还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我国能够从事外贸代理业务的外贸代理人必须进行工商登记,并且依法完成其它执业手续的办理。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而在制度形式上,我国主要使用了大陆法系国家的模式,与德国民、商法典中对间接代理和直接代理的规定比较接近,主要有行纪合同模式和委托合同模式[1]。在外贸代理制的内容中,包含了德国商法典中有关间接代理规定的内容,并且使用了英美法系有关被代理人身份不公开和隐名代理制度的内容。

在我国当今外贸代理制中,明确规定了委托人和外贸代理人(行纪人)的权利和义务。具体来讲,就是处于外贸代理活动中的外贸代理人需要承担五项义务,即业务执行义务、受托财产保管义务、按指定价格交易义务、财产或行纪业务效果转移义务和行纪人自我费用负担义务。而外贸代理人同时也将获得七项权利,即合理处分权、提存权、自我交易权、报酬请求权、留置权、有利交易赠酬权和费用偿付请求权。此外,按照我国《合同法》规定,委托人在外贸代理活动中一般不与第三人产生直接权利义务关系。而第三人不履行义务导致委托人遭受损失,将由行纪人负责赔偿委托人的损失。

2.我国当今外贸代理模式

(1)委托合同模式

所谓的委托合同模式,其实就是受托人以其他组织或个人的代理人身份开展外贸代理活动的模式,而该种模式又可以被划分成三种情况。首先,在授权范围内,如果受托人以委托人名义开展外贸代理活动,并且与第三人签订外贸合同,就需要委托人进行法律后果的承担。其次,在授权范围内,如果受托人以自己名义开展外贸代理活动,并且在第三人知晓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关系的情况下,与第三人签订外贸合同,委托人就需要进行其法律后果的承担。但是,如果有能够证明合同不对委托人产生约束,委托人就能够不承担法律后果。再者,在授权范围内,委托人以自己名义与第三人签订外贸合同,并且第三人不知晓该贸易活动为代理活动,受托人就需要进行法律后果的承担[3]。在委托合同模式下,如果受托人因第三人原因不履行义务,委托人就能够介入到代理活动中。

(2)行纪合同模式

所谓的行纪合同模式,其实就是受托人作为行纪人,以自身名义为委托人从事外贸活动,并且委托人进行受托人相应报酬支付的一种外贸代理模式。而该模式比较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规定,为行纪人提供了报酬请求权、有利交易赠酬权和费用偿付请求权等多种权利,从而使外贸代理制度显得更加灵活。在该模式下,其产生的外贸代理活动情形与委托合同的情形相类似。而二者的区别在于,行纪合同模式中的受委托人一般是专业性商人,有身份上的特殊限制。同时,该模式中的外贸代理活动为有偿性质的,而委托合同模式可以是无偿的。再者,行纪合同模式的受委托人可以作为买受人或出卖人进行交易,但是另一种模式的受托人没有这种权利。

3.我国外贸代理制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当今外贸代理制度上来看,其在引进国外间接代理制度的同时,在细节上存在着较多的矛盾。首先,在委托合同模式下,身份不公开的外贸代理人享有的介入权没有得到明确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被代理人行使介入权与合同中的条款相抵触,或是第三人与委托代理缔约,被代理人就很可能无法行使介入权。所以在司法实践中,第三人可能会利用这一漏洞阻止被代理人接入外贸代理活动。其次,虽然代理制中明确规定了身份不公开的委托人有与第三人抗辩的权利,但是却没有给予其抵销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代理人已经履行了部分合同,但是却无力进行债务的履行,委托人也无法进行第三人主张的抵消。再者,在复杂的对外贸易往来中,想要区分外贸代理行为是委托合同模式还是行纪合同模式也比较困难。而一旦出现乏力纠纷,就会影响法律的适用,继而导致各种矛盾冲突的出现。此外,外贸代理活动中的代理商一直处在比较特殊的地位,其不仅可以对内充当委托人,并且也能够对外开展进出口活动。而委托人的利益主要取决于代理商的信誉,从而导致很多委托人的预期利益无法实现。

三、完善我国外贸代理制的建议

1.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为了完善我国外贸代理制度,国家应该尽快进行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首先,应该尽快解决不同法律规定中的规定冲突问题,从而使民商事代理的发展得到推动。比如《民法通则》与《合同法》中有关代理范围的规定就存着相互冲突,还需要进行《民法通则》中的代理范围的适度调整,从而使其包含更多的代理种类。其次,需要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细节的完善,从而使有关外贸代理的规定更加明确。比如《合同法》中的“代理”与“委托”就没能得到明确的区分,从而不利于外贸代理制度的完整协调。

2.完善我国外贸环境

为了使外贸代理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政府应该加强对对外贸易代理商的管理,从而进行外贸代理活动中的一些干扰因素的扫清。具体来讲,就是政府应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法制建设,从而使外贸代理活动中的当事人能够遵循公平竞争和诚实守信的原则开展贸易业务。同时,政府应该使海关报关制度与外贸代理制度取得同步发展,从而为委托人以当事人身份报关提供便利。

3.加快发展新型代理模式

近年来,互联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而使电子商务得到了广泛应用。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为外贸企业带来发展机遇。但就目前来看,国内外贸企业并没有给予这种新型代理模式应有的重视,许多外贸企业只是建立了形式上的网站,并没有利用电子商务进行贸易活动的切实开展。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外贸企业应该加快发展这种新的外贸代理模式,以便使企业获得更快的发展。为此,外贸企业应该重新认识网络贸易的重要作用,并且积极进行企业的网络建设。而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企业需要与政府和国内外企业联网,从而为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此外,政府也应该加快电子商务外贸代理制度的立法研究,从而为网络贸易的开展创造更好的发展前景。

四、结论

总而言之,外贸代理制是国有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谋求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对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而就我国当今外贸代理制的发展情况来看,其中的细节仍然存着一定的矛盾。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外贸代理制及其模式的研究,从而通过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制度的完善,继而为我国外贸企业开展外贸代理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贸易环境。

参考文献:

[1]常冬梅.我国对外贸易新常态的表现与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J].中国商论,2015,22:89-91.

[2]郭丽丽.我国中小企业外贸代理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09:95.

[3]王莹.论对外贸易法下的外贸代理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187-188.

[4]郭闽榕.福建省外贸代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06:36-37.

个人代理制 篇7

关键词:保险代理人,投保人,监管

一、以保险代理人为主导的保险中介发展现状及监管

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起步较晚, 初期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发展。直至1996年, 我国保险业引进美国友邦保险个人营销制后, 中国保险中介才开始真正起步。经过近几年的发展, 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 截止2006年6月30日, 经保险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 114家, 目前正常经营的1980家, 其中保险经纪机构248家、公估机构233家、保险代理机构1, 463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133, 825家, 资产64.88亿元, 保险中介从业人员148.3余万。2006年1至6月, 全国保费收入3, 080.28亿元, 其中通过保险中介收取的保费达2, 427亿元, 占总保费收入的78.82%[1]。

我国对保险代理人的管理法律法规主要是《保险法》及《保险代理机构管理规定》、《保险经济公司管理规定》和《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按照这些规定, 我国监管机关确立了保险中介人的组织和行为规范体系, 建立了保险中介人资格考试制度, 加快了保险中介人市场的培育。同时, 为防止和损害投保人、被保险人利益, 严格规定了禁止中介人不正当营业行为[2]。但这些规定很难及于个人保险代理人。后来, 个人保险代理人的法律地位逐渐得到了肯定, 但其人员流动性大, 构成复杂, 组织性差, 事后责任追究困难, 大大降低了监管的有效性, 使个人保险代理人的规范的疏漏之处显现出来。

二、个人保险代理人行为瑕疵与投保人利益损害

在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发生纠纷的案例中, 由于个人保险代理人的行为瑕疵而造成的不在少数。这些行为主要包括, 未引导投保人正确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代人填写投保单, 不与投保人真实内容认真核对;未向投保人明确解释产品的性质, 对风险避而不谈;夸大产品的回报率等。这些行为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了投保人的权利, 尤其是其在购买保险产品时的知情权。

作为以保护投保人利益为重要原则的保险行业规制立法也基于此对保险代理人的行为进行了规范。我国《保险法》第一百三十一条对代理人在开展保险业务时禁止从事的行为进行了列举, 这些行为会损害投保人乃至保险公司的利益。这些尚未达到违法程度的违规、不诚信行为, 都是投保人从事业务时的行为瑕疵。这些行为除了投保人故意追求非法利益之外, 有保险代理人行业制度上的成因。

三、个人保险代理人行为瑕疵之制度成因

1. 组织管理松散, 佣金提取方式不合理

个人保险代理人是我国保险业中的主要中介, 他们依附于保险公司。一方面, 他们接受公司委托办理投保相关手续、接受公司给付的代理手续费, 由公司组织培训, 但另一方面他们与保险公司没有劳动关系, 公司对其的行为约束力有限, 公司对违反有关规定的个人代理人实行纪律处分等相对比较困难。这就造成了他们各自为战, 分头开展业务、发展客户的现状, 同时由于他们没有稳定的工作保障和相应的劳动保障, 缺乏归属感, 因此会助长短期行为。

目前, 我国的寿险个人代理人采用佣金制度来获取代理利益, 这种分配制度的科学性有待商榷, 佣金的提取在保险期限内分布极不均匀, 首期佣金在佣金总额和首期保费中占比例过高, 势必引起以利益驱使代理人追求新签保单, 而忽视对现有保单的后期服务。为了追求佣金最大化这一目标, 代理人将增加签单数量作为其工作的唯一目标。

2. 素质良莠不齐、人员流动性强

个人保险代理人, 来源成分复杂, 一般来说他们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 其推销产品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 从熟识的人中发现潜在投保人。进入的低门槛必然导致从业人员鱼龙混杂;培训内容科学性差, 则导致个人保险代理人素质良莠不齐。公司把他们当作赚钱机器来培养, 在薪酬上同样也是和业绩挂钩, 奖励的是业绩而不是诚信, 而少数代理人于是唯利是图, 不讲职业道德, 不讲诚信, 抱着“捞一点算一点, 骗一次是一次”的心态, 结果是损坏公司声誉, 损坏客户利益。

同时, 这类人员还存在着流动性大的特点, 近几年我国普遍采用美国友邦的代理人模式, 大量吸收人员, 广种薄收, 打人海战术, 尽一切可能扩大保费收入。但对保险代理人的招聘, 大多是一张桌子, 两把椅子;对于应聘保险代理人的学历、资历、经验等要求都很低, 同时采取“大出大进”的管理方式, 如新招募的保险代理人, 一年之后仍然在为这家保险公司办理保险代理业务的只有五分之一左右[3]。而这恰恰有悖于保险产品周期长, 持续服务等特点, 使投保人在投保后得不到相关进一步应享有的服务。

3. 赔偿制度缺失

对个人保险代理人监管规范效用低下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责任制度不健全。对于保险代理人监管的相关规范除《保险法》外, 都是部门规章, 法律效力位阶较低。现有规定都属于刑事和行政责任, 对于行政责任的负担, 作为个人保险代理人, 其流动性大、对于长期从事保险行业的预期较低, 相应行政责任的承担无法向对代理机构那样通过对其以后长期的从业发生影响而起到督促其事先预防不当行为的效果, 因此行政处罚也更容易催生投保人投机的想法。

四、中介人监管制度完善的几点建议

1. 保险代理人行为瑕疵所生损害风险的分配与责任承担

保险公司不将保险代理人吸收为正式职工, 是经济组织形式从原始态势向高级形式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保险公司[4]基于这种方式节约了成本, 因此保险代理人的行为作为公司行为的延伸, 其风险也应由公司承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保险公司采用代理人方式进行展业的初衷和期待, 降低成本与承担因降低成本所采用方式所生之不利益之间的平衡。为了实现风险的规避, 控制这部分不确定的不利益, 保险公司一般会在合同条款中对此种法定的委托代理人行为责任分配进行近一步限制。如, 在告知部分说明“除保险合同外, 其他一切文件及说明都不能作为确认投保人和保险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依据”。因此很难期待代理人尽到说明义务。而投保人则不得不更加小心地阅读投保说明和保险合同, 否则就要为此承担保险公司拒赔、解除合同等相应后果。而法律甚至没有规定其后投保人对代理人的责任追究权利, 事实上这种追究也时相当困难的, 因为从利益构成和对投保人行为的可控性看, 保险公司较投保人更具有优势地位, 其求偿因为掌握的代理人信息较多, 而可以付出较少的成本。

因此, 保险公司对代理人业务行为瑕疵应当承担较多责任, 而不能凭借制定格式合同的主动地位将此种风险转嫁给投保人, 使投保人承担保险公司和代理人行为瑕疵的双重风险, 增加投保人投保行为的成本。

2. 保险代理人行为效力的承担与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

在保险合同纠纷中, 诉讼时往往采用一般的谁主张, 谁举证的责任分配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在形式上形成了一个前提, 即在事实认定中, 保险合同条款以及投保告知书成为了最有利的证据, 一方面来证明投保人和保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一方面也可以来证明代理人适当履行了委托事项。投保告知书中加粗加黑的免责条款的告知内容自证了代理人已经提请投保人着重注意了这些内容;而保险合同中的相应条款则排除了代理人在此之外有向投保人做其他承诺的事实存在可能性。这些相反事实的存在都要由投保人来证明, 这显然时非常困难的, 尤其如前文所述的, 个人保险代理人流动性大, 发生纠纷时往往已和保险公司解除了委托关系, 不知所踪, 无法作证;且即便仍在担任保险代理人, 也因与保险公司密切关系而不愿作证。

因此, 在举证责任分配上, 应当使保险公司承担较重的责任, 一方面由于其举证的便利性, 另一方面也可以由其加强在代理人展业过程中的控制来将相应证据固定, 更易节省诉讼成本和保护投保人权益。

3. 保险代理人行为瑕疵的责任追究制度

作为对刑事和行政责任的补充, 应当赋予投保人就代理人的不当行为进行索赔的权利, 这种个人的索赔可以通过加大代理人不当行为的违法成本而迫使代理人约束自身的行为, 此外, 这种个人诉请的有效性也可以补充国家部门监管的范围和有效性。由于个人保险代理人的责任能力比较弱, 因此可以将这种赔偿与代理人保证金产生连动, 即将个人保险代理人团体通过行政审批等机会从其准入之时和开展业务订立保单之际提取一定数量和比例的保证金。将这部分资金形成资金池, 用于补偿投保人因保险代理人展业行为瑕疵而遭受的损害, 或者进一步由专门单位为其投保职业责任保险, 一方面使投保人所受损害更具有补偿的保障, 也使个人保险代理人形成共同抵御风险的利益团体, 更利于其自治。

结语

中国的保险市场成就今日之规模, 保险代理人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为保险公司展业、活跃保险市场、挖掘潜在投保人、向公众普及保险知识、树立公众的保险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主要是由于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时间较短、较不成熟、秩序未成、投保人法律意识较为淡漠等原因造成的。基于我国现阶段的保险市场主体特点, 通过规范个人保险代理人这一保险中介的中坚力量, 势必可以有利于达到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利益, 保证保险市场有序、健康发展这一保险市场监管的重要原则和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洪国.规范保险中介市场促进保险中介业务健康发展.2006.11.下半月 (《中国保险中介发展报告》中国财政金融出版社, 2005, (7) .

[2]李莉.保险监管法律制度之比较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个人代理制 篇8

1 山西省个人保险代理人保险合同纠纷发生率现状分析

据调查结果显示:山西省范围内各文化程度的纠纷率如图1所示,大专以下(含大专)的保险代理人保险纠纷发生率为20%左右,是从事保险代理人中纠纷率较高、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本科以上学历的个人代理人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中专以下的代理人。在人才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代理人学历高低直接影响了其工作效率,但是由于保险市场的个人保险代理人准入门槛较低,个人保险代理人的平均文化程度不高,随之而来的是保险纠纷发生的上升。

发生纠纷的个人保险代理人以20岁以下的青年为主,纠纷发生率高达33.33%。同时,发生纠纷的个人保险代理人中男性居多,高达72.73%。

从代理人的从业法律意识来看,在被调查的全部代理人中与公司未签订委托代理合同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8%。未签订合同的代理人保险纠纷率为38.9%,而签订合同代理人保 险纠纷率为18.3%。显然未签订委托代理合同代理人的纠纷发生率明显高于签订合同的代理人。

2 影响山西省保险纠纷发生率的因素实证分析

2.1 样本的选择

调查范围以山西省多家大型保险公司为主,样本采取了分类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先用分类抽样的方法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保险公司,在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保险代理人样本。抽样的结果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人民人寿保险公司、新华保险公司、阳光保险公司等保险代理人。我们于2012年1月进行了关于保险代理人从业情况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78份,其中有效问卷156份,有效率达到87.6%。我们精选了其中的100份问卷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

2.2 数据来源

文中数据主要源于对山西省多家大型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的调查问卷,调查涉及的变量有性别、年龄、从业时间、文化程度、专业背景、资质条件、委托代理合同的签订、保险法律规范及公司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是否遇到保险纠纷等。

2.3 模型简介

2.3.1 模型选择

Logistic回归是指因变量为二级计分或二类评定的回归分析,如纠纷发生与否(即发生纠纷和不发生纠纷二类评定)的概率跟保险代理人的专业素质和法律意识等个人因素有关,对纠纷发生概率与保险代理人的性别、是否签合同等有关这类变量称二项分类变量(0,1),如果因变量是二项分类变量,显然不满足正态分布的条件,这时就可以用Logistic回归分析。

Logistic模型探讨影响因变量的因素,研究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呈现某种状态,比较在不同自变量组合下个体呈现某种状态的相对可能性。我们研究中因变量是否发生纠纷,用是否发生来反映,它是一个二元选择变量,自变量中性别、是否签订合同也是二元选择变量,年龄、从业时间、文化程度、专业背景、进入保险行业的资质条件、是否与公司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对保险法及公司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等都是连续变量,其中部分不是数字化,可以对这些连续变量进行特殊处理,以便应用模型分析[2]。

2.3.2 变量选择

以保险代理人为样本,假设现存体制和其他外部环境对所有个体的影响大致相同,其纠纷发生与否受到个人、保险公司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制约,为此,我们对保险纠纷发生的影响因素做了以下假说:

假说一,保险代理人的个人素质影响保险纠纷的发生。个人素质包括保险代理人的性别、年龄、从业时间、文化程度、专业背景、对公司规章制度的遵守。这些因素综合的反映了保险代理人胜任工作的能力和办事效率。专业背景接近保险行业、文化程度越高、从业时间越长,越不易发生纠纷,反之则越容易发生纠纷。此外,保险代理人的性别也会影响到纠纷的发生,女性的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男性。

假设二,对保险法律法规的熟悉和遵守情况影响保险纠纷的发生。保险代理人对当前保险法的熟悉及遵守与否是影响保险代理人能力的重要因数,之间关系到保险纠纷的发生与否。保险代理人越是对保险法律法规熟悉并遵守的,保险代理人的纠纷便越不易发生。由此得到我们的第二个假说:保险代理人对保险法律法规越熟悉并遵照执行的则保险纠纷越不易发生。

本文选取的变量及含义(见表1):

2.4 实证分析与结论

2.4.1 变量显著性检验

将保险代理人的相关变量代入Logistic模型进行逻辑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其中Sig.在(-0.05,0.05)区间为效果显著区间,方程中的变量X1(性别)、X6(资质条件)、X8(对保险法律规范的熟悉及遵守)、X9(对自己经营的业务熟悉度)在方程中非常显著,另外X3(从业时间)、X7(是否签合同)也比较显著,可以算是显著变量。所以通过对这些变量的逻辑回归分析可以验证我们之前的假设检验。

2.4.2 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可以通过观察分类表,得到观测样本共100个,未发生纠纷的样本为78个,发生纠纷的样本为22个。首先预测有18个发生纠纷,有4个不应该发生纠纷,通过观测发现这22个样本均发生纠纷,所以预测的正确率,即百分比校正为18/22=81.82%。接下来我们预测出73个样本未发生纠纷,5个样本发生纠纷,通过观测我们得到这78个样本都未发生纠纷,所以预测的准确率,即75/78=93.59%。可见在做样本预测时,预测的准确率都在80%以上,特别是未发生纠纷的预测准确率高达90%。通过综合分析,在对样本总体水平的预测准确率也达到91%,这也是一个相当高的预测水平。

经过对X1(性别)、X3(从业时间)、X6(资质条件)、X7(是否签合同)、X8(对保险法律规范的熟悉及遵守)、X9(对自己经营的业务熟悉度)这6个变量的再次回归,我们得到表4:

其中:

X1(性别)的系数为2.461,所以与纠纷的发生呈正相关,即男性保险代理人更容易发生保险纠纷,该变量的显著性水平为0.005,是非常显著的变量;

X3(从业时间)的系数为0.177,所以与纠纷的发生呈负相关,即从业时间越长保险纠纷越不易发生,该变量的显著性水平为0.093,在0.05显著性水平下不是很显著,但是在0.1显著水平下还是比较显著的;

X6(资质条件)的系数为-1.014,所以与纠纷的发生呈负相关,即资质条件越高的保险代理人越不易发生保险纠纷,该变量的显著性水平为0.015,是非常显著的变量;

X8(对保险法律规范的熟悉及遵守)的系数为-0.984,所以与纠纷的发生呈负相关,即越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的保险代理人越不易发生保险纠纷,该变量的显著性水平为0.007,是特别显著的变量;

X9(对自己经营的业务熟悉度)的系数为-2.222,所以与纠纷的发生呈负相关,即对自己经营业务熟悉度越高的保险代理人越不易发生保险纠纷,该变量的显著性水平为0.003,是特别显著的变量;

X10(对不利于投保人的免责条款是否强调)的系数为-0.002,所以与纠纷的发生呈负相关,即对不利于投保人的免责条款主动进行强调的保险代理人越不易发生保险纠纷,该变量的显著性水平为0.093,在0.05显著性水平下不是很显著,但是在0.1显著水平下还是比较显著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性别、从业时间、资质条件、对不利于投保人的免责条款是否强调、对保险法律规范的熟悉及遵守、对自己经营的业务熟悉度是影响保险纠纷发生的显著变量,要想有效地降低保险纠纷的发生率,就要紧紧围绕这些因素采取一系列措施。

2.4.3 结论

根据对山西省样本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调查问卷中部分因子是显著的,是符合我们之前的理论假设的。我们把山西省大型保险公司部分代理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与保险纠纷发生率的相关性,从中得到如下结论:

1)保险代理人的个人素质对保险纠纷的发生率影响很大。性别与保险纠纷的发生率成正相关,即男性保险代理人经营的保险业务发生纠纷可能性大,男性在性格上显示容易出现粗心、急躁等,而相反女性在性格上则是更加的细心谨慎、耐心,因此男性可能无法把保险业务做到至善至美,则会出现较多的纠纷及其隐患,为今后的保险发展埋下劣根。这与先前的假设是相符合的,即“男性较女性代理人更容易出现纷争。”

保险代理人从业时间与保险纠纷的发生率呈负相关,从业时间越长的代理人对所销售保险合同的认知程度越深,同时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也越丰富,因此发生纠纷的可能性较小,这与最先的假设相一致。

代理人对公司制度的遵守程度与保险纠纷的发生率呈负相关,保险人与代理人之间是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二者的最大化效用目标不同。同时由于两者信息不对称,保险人很难掌握代理人的行为。因此保险公司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约束机制,限制保险代理人从自身利益的信息优势出发,选择使自己期望效用最大化的行动,而代理人的行动直接影响保险人的利益,保险人要想实现利益最大化,只能是通过掌握代理人的信息,控制代理人的行动,使代理人行动目标与保险人自身利益目标相一致,才可以使公司的利益达到次优状态。保险公司的规章制度是与公司利益密切相关的,因此严格遵守公司制度可以更有效地降低纠纷的发生。这与我们最先的假设也符合。

X4(文化程度)X5(专业背景)虽然与保险纠纷发生率呈负相关,但是由于显著性不高,所以认为两者对保险纠纷发生率的影响不大。

2)对保险法律规范的熟悉及遵守情况对保险纠纷发生率也影响尤为突出。资质条件:分析表明资质条件越高保险代理人的业务纠纷越少,通过保险代理人培训并取得代理资格证书的代理人资质条件较高,代理人的专业素质也就越高,越有高效的工作能力,越不宜发生保险纠纷。符合我们之前的假设。

委托代理合同的签订:即保险代理人法律地位,根据《保险法》和工商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个人保险代理人必须由保险监管部门颁发经营保险代理的业务许可证,必须依法进行工商登记,办理营业执照。法律地位的不明确直接导致了保险代理人的权利和义务难以界定:保险代理人作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代理人的职业忠诚度和社会认同度都大大降低;与此同时,当业务出现纠纷时,约束机制不完善,责任难以落实。保险公司和代理人之间相互推诿和搪塞,究竟谁对保险销售行为负责,谁对投保人负责以及谁对代理人的权益负责难以确定,委托人、代理人和消费者三者之间的权、责、利无法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这样会给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造成极大的不便。调查结果显示:签订合同的保险代理人的保险纠纷发生率低于未签订合同的代理人,也符合我们的假设。

对现行的保险法律规范的熟悉和遵守:模型的分析揭示出越熟悉、遵守保险法律法规越不易发生纠纷,因为保险法的颁布是为更好地维护被保险人的利益,代理人唯有熟悉了保险法才可以避免保险纠纷的发生,也是我们所预期的。

保险代理人对业务的熟悉度:保险代理人越熟悉其销售的产品,就能够有效的与被保险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使被保险人比较全面的认识自己购买的保险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保险纠纷的概率很低,同样也符合我们的假设。

2.4.4 验证模型的预测能力

通过样本的选择、建立模型、回归分析获得了logistic回归的分类概率方程,并且通过这个方程对某个样本的纠纷发生率作出预测。首先从问卷中随机调出了一份样本,性别(X1)、从业时间(X3)、资质条件(X6)、对保险法律法规的熟悉及遵守(X8)、对自己经营的业务熟悉度(X9)、对不利于投保人的免责条款是否强调(X10)近一年曾发生过保险纠纷(Y)。所以我们得到的数据如表5所示:

将这些数据代入方程:

Ρ=e5.887+2.461X1-0.177X3-1.014X6-0.984X8-2.222X9+-0.002X101+e5.887+2.461X1-0.177X3-1.014X6-0.984X8-2.222X9+-0.002X10

得到:

P=e6.420/1+e6.420=99.8%

通过对这些样本的信息进行检验,得到这个样本的纠纷发生率为87.945%,即此样本纠纷发生的可能性为99.8%,实际这个人确实也发生了纠纷。从之前的分类表(表3)看到我们的模型预测的准确率为91%,我们对这个样本的预测检验正确率为0.986 69%,这充分证明logistic模型是可行的,也肯定了logistic模型的预测能力。

3 改善保险代理人制度的建议

3.1 提高保险代理人行业的进入壁垒

依据《保险法》的规定,个人保险代理人应当具备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资格条件,取得保险监督管理机构颁发的资格证书。但调研及分析过程显示,资质条件的因素是纠纷的一个重要变量,但只有73% 的个人保险代理人取得了相应的资质。准入条件的降低,必然会导致大量素质差且没有专业水准的个人保险代理人进入保险市场,进行产品的推广,误导甚至欺骗投保人,为纠纷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因此,应当通过对保险法的落实,要求保险公司在招聘个人保险代理人时,从学历、专业、保险法知识、从业资格培训和考核等方面严把入门关。

首先,设置规范的从业标准,从宏观上遏制不良的代理人对保险业健康运行的侵蚀。其次,保监会要加强对代理人的监管,严格执行代理人持证上岗的规定,要求代理人在展业时出示《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书》,否则视为非法。最后,加强新《保险法》在运作中的实施力度,以法律手段规范代理人的行为。同时,保险公司也可以借鉴调研结果,尽可能多的在资质条件合法的前提下,招聘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中专以上所学专业与保险相关的熟悉保险法及相关法律规范的非青年女性来从事该项业务,保险公司多聘用女性代理人,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女性在社会中所面临的性别歧视压力,还可以有效地降低保险纠纷发生率,减少公司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2 严格委托代理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的签订,明确代理人的法律地位

依据《保险法》规定,保险代理人应当与保险公司确立委托代理关系,依法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调研显示,约18%的个人代理人并未使用该规定,且未签订合同的个人保险代理人发生纠纷的比率高达38.9%,事实证明有法可依,但执法不严。保险纠纷的发生率越高,对大众购买保险的负面影响越大,越不利于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其中许多都与保险代理人有关。鉴于此,为了明确保险责任,有效维护保险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险法规定,保险代理人根据保险人的授权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行为,由保险人承担责任。保险代理人为保险人代为办理保险业务,有超越代理权限行为,投保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并已订立保险合同的,保险人应当承担保险责任;但是保险人可以依法追究越权的保险代理人的责任。总之,委托代理合同的鉴定可以明确各自的责任,减少保险纠纷,维护保险公司声誉,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

3.3 加强个人保险代理人的法律意识

保险合同中的大多数条款,都在《保险法》中有相应的规定,尤其是个人保险代理人对于保险合同中对投保人不利的免责条款的解读义务及责任有明确的规定,但63.2%的个人代理人未能依法对这些条款进行正确的解释和说明,同样也引起投保人的误读误解,为合同纠纷的发生也设置了可能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当依法全面建立并落实个人保险代理人违规展业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酌情调整个人保险代理人利益实现的依据,促使个人保险代理人既关心保险合同的缔结数量,更关心保险合同的法律含量。

3.4 制定完善合理的薪酬标准和奖励制度

公司可以在现有的佣金总支出的范围内,在保证最低基本工资,缴纳劳动法规定的社会保险费用的基础上,应综合考察营销员的退保率、投诉率等指标,根据不同的业绩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增加代理人的违约成本。奖惩分明,通过激励晋升机制和淘汰机制,淘汰违反法规的代理人员,保留工作能力强、纠纷率低的保险代理人[3]。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代理人整体的纠纷率。

3.5 强化社会对保险代理人的监管制度

社会也要加强对代理人的监管,建立保险经纪机构资信评级制度,并将资信评选结果公示于众,实现信息的完全对称化,让公众有选择代理人的根据,从而逐渐淘汰非专业化的代理人。此外,监管部门对保险代理人应进行各种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对那些严重违规行为的代理人要从严处罚,对于违规情形严重的代理人,还应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严重的要求吊销营业执照开除队伍,甚至要追究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代理人队伍的“纯洁”,有效地降低保险纠纷的发生率 。

摘要:以山西省范围内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平洋等多家大型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问卷调查的数据为基础,应用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深入剖析,指出导致当前保险纠纷发生率较高的保险代理人方面的因素主要涉及准入条件、法律意识及个人专业素养等,可从提高准入门槛、健全和贯彻落实《保险法》、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方面入手提升对保险代理人的监管力度,为保险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创造人才条件。

关键词:保险纠纷,保险法,保险代理人

参考文献

[1]张建文,伍操.保险营销员的法律地位探析[J].保险研究,2008(6):32—35.

[2]田新翠,白宪生.山西剩余劳动力外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1(1):130—136.

个人代理制 篇9

一、企业人事代理制的产生和意义

一是企业采取人才引进政策, 吸引其他企业的优秀人才, 增加了人员流动的频次, 打破了传统人事档案收集、整理、保管等单一的、固定的管理模式, 需要人事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满足更多的利用要求;二是在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中, 原企业单位采取强硬手段留住人才, 进行扣档, 甚至要支付高额的提档费, 以“不放档”来限制人才外流, 致使许多人不得不弃档, 并在新单位建立新档, 进而使原企业单位的档案成为死档, 使这个人的人事档案成为“无头档案”, 把档案割裂为两个部分, 违背了人事档案管理的完整性、系统性、规范性原则, 造成“人档脱节”人随档走, 档跟人行同步性落空;三是人事档案管理松散, 易造成档案转接无序化, 档案内容不完整, 档案信息易虚假失真, 档案内容易泄露丢失, 违背了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安全性的原则, 不能完全真实地记述和反映人员经历、德才水平和工作表现, 影响了人事档案发挥考核员工、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凭证的作用;四是终身制的人事管理制度使得企业人员高度依附企业, 造成了企业“该走的走不了、该进的进不来”, 人员冗余严重, 人员素质得不到提升, 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备及开发利用, 影响了企业员工自身职业素质和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前进发展;五是有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依靠传统管理方法, 投入管理经费较少, 程序繁琐复杂, 因此企业人事部门在员工档案的各项细节处理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 致使人事档案服务意识较为薄弱, 人事档案往往只“管”不“用”, 只重视实体管理而忽略了开发利用。

基于上述企业人事档案的管理问题, 企业人事代理制应运而生, 对于企业和员工实现双赢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是在知识经济时代, 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日趋迅猛且难以避免, 人才流动加速化。企业人事代理制促进了企业人员使用与人事档案管理的分离, 即“人档分离”, 实现人才社会化服务管理, 人才的社会属性日益凸现出来。二是知识经济时代既然是人才的竞争, 这就要求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企业重视引进复合型人才, 即人才素质复合化。企业人事代理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员工对以人事档案为核心的单位的依附关系, 打破了员工一辈子抱“铁饭碗”的念头, 增加了员工自身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促使他们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发挥自身人力资源潜能, 让知识创新涌动, 并以认真的工作态度和高效的工作方法, 为企业创造高额的经济财富, 真正可以做到优胜劣汰。三是知识经济条件下, 企业发展具有资产投入无形化、企业管理虚拟化的特点, 造成人事管理的人才劳动分散化、人事协调复杂化、组织结构虚拟化。企业人事代理制使企业减少投入在繁杂琐碎的人事工作的精力, 使企业基层人事管理简单化, 让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专注于更高层次的人事管理, 为企业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 精简了企业行政组织机构, 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二、现阶段企业人事代理制存在的问题

1. 人事代理机构和企业沟通不畅。

在现阶段, 企业人事代理制实行的是“人档分离”的模式, 企业的人事档案放在人事代理机构保管, 企业负责用人选人, 而人事代理机构和企业之间并未完全建立规范有效的双向人事档案联系沟通体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管理需要时到人事代理机构寻求帮助, 人事代理机构则被动提供相应的档案服务。因此, 缺乏“双向沟通”的单位人事部门和人事代理机构在进行具体操作时, 往往会产生人事档案管理中多种类型的人事档案与系统的管理方法之间的矛盾, 档案数量与管理质量的矛盾, 如何管和如何用的矛盾, 企业投入与服务回报的矛盾。

2. 企业人事档案的规范性、完整性、及时性有待考证。

企业人事代理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以强硬手段“扣档”限制人才流动的问题, 但“人档分离”使一份完整的人事档案经由两方甚至三方之手, 易造成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中断, 档案材料的补充不及时, 档案管理不规范, 进而影响到一份人事档案的完整性, 人事档案内容更新速度慢, 在内容上大大落后于人员实际情况。

3. 人事代理机构的人事档案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有待加强。

在现阶段, 各个人事代理机构隶属于政府行政部门, 是政府的人事服务部门之一, 代理机构和代理机构之间缺乏相应的竞争, 而企业没有选择人事代理机构的余地, 并需要为此支付高额的人事代管费。人事代理机构的人事工作人员一般会有吃公家饭的优越感和满足感, 工作人员与工作人员之间缺少工作积极性、创新精神, 工作方法一成不变, 僵硬死板, 并没有很好地为代理企业进行人事代理服务管理工作。

4. 人事代理机构缺乏创新性管理。

人事代理机构遵循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方法, 仅为完成管理任务而管理, 在人事档案内容与形式符合国家统一标准和规定的基础上, 缺乏相应的创新管理, 档案信息内容和利用服务形式往往过于单一, 致使人事档案千篇一律, 其辨识度较低, 不足以充分体现员工的个性化特征, 难以满足现阶段人事代理机构提供多样、准确、真实的人事档案信息的社会需求。

三、现阶段企业人事代理制的对策措施

1. 加强沟通和协作。

在符合人事代理规定的大框架下, 人事代理机构和企业经过讨论协商, 建立双方沟通顺畅、互惠互利的双向交流机制。企业人事代理机构要提供主动服务, 与企业加强工作交流, 及时获知企业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新要求和新委托, 并据此改善人事代理工作, 取得较好的人事代理工作效果。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同时也应该积极配合, 经常主动交流, 过问人事档案的管理情况, 根据问题进行企业调整, 协调人事代理机构搞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防止人事代理工作中出现大的纰漏。通过建立“双向交流机制”, 企业与人事代理机构获得双赢。

2. 加强规范化完整化管理。

人事代理机构和企业之间要制定相应具体的人事管理细则, 使双方的人事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以明确的条文调控双方人事人员的工作, 使之规范化、科学化。目前, 企业人事管理实行“新人新办法, 老人老办法”的管理方式, 老员工的档案保管在企业人事部门, 而新进员工的档案则会保管在人事代理机构, 这样就会导致一个企业完整的人事档案及其工作分为两个部分进行, 有两套不同的管理机制。所以企业的人事部门在兼顾企业内部人事档案的同时, 也要经常积极主动、有计划地收集和补充聘用制员工的人事档案材料, 及时将最新材料转递给人事代理机构, 保证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人事代理机构应确立档案内容完整准确的收集原则, 通过提供主动服务, 例如电话提醒、定期派人接收, 以减轻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压力, 保证代管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为人才使用提供准确而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内容, 使人事档案更好地发挥企业选人用人及挖掘人才潜力, 进行人才培养的选评作用。

3. 激活人事代理机构活力, 提供个性化服务。

人事代理机构及其人员要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 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 以人才发展为中心提供相应的特色服务。人事代理机构虽然隶属政府人事部门, 但是企业缴纳了高额的代管费来委托人事代理服务, 人事代理机构就要办好事, 办对事, 而不能敷衍了事。政府应在各个人事代理机构之间引进竞争机制, 建立人事代理机构的管理测评制度, 进行机构评级, 并对优秀的人事代理机构给予奖励和表彰。在各个人事代理机构内部, 也要形成竞争上岗、人尽其用的内部管理机制, 激活内部的人事代理服务积极性, 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服务态度。除此之外, 在符合国家人事代理制规定的基础上, 人事代理机构可以进行管理方法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可以根据企业人事管理和选人用人的要求, 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 打破管理形式陈旧的僵局, 提高人事代理机构的口碑。

4.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浅析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制 篇10

关键词:村级,财务,规范管理,委托代理

农村财务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农民的经济利益, 农村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 甚至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近年来各地业务主管部门为了搞好农村财务, 切实解决新形势下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实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是乐清市为了搞好农村财务, 在各方面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农村财务改革措施。实践证明, 它是一项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巩固农村集体经济基础的有效措施。它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村级会计工作的效率和队伍素质, 促进了各项财务制度的严格执行, 而且还从源头上杜绝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增强了干部的廉洁自律, 扎实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一、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及其必要性

村级财务委托代理, 顾名思义, 即村级财务在保持三权 (村级集体资产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财务审批权) 不变的前提下, 委托镇政府代为核算和管理, 从当前实际来看, 推进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一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建立村账委托代理服务中心 (以下简称“代理中心”或“中心”) , 能进一步深化村务公开, 使广大村民对村级财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得到了实现。能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使他们真正地实行对基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因此, 推行村账委托代理, 是在农村发展基层民主政治的有效形式, 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 也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传统的村级财务管理体制, 由于制度不严、监督不力, 财务管理漏洞很大, 一些村的集体资产实际上成为“全体村民所有, 少数干部使用, 个别领导占有”, 群众意见很大。据统计, 乐清市2002年纪委接受农村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有919件, 直接举报村级财务问题的就有583件, 占信访量的63.4%;推行村账委托代理制后, 2003年涉及当年村级财务的信访件仅3件, 其它信访件绝大部分是反映90年代历史遗留问题。村账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建立后, 中心财务人员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村里的每一项支出除了继续执行一支笔审批之外, 必须经过民主理财小组的核准, 代理中心才能给予报销。村干部除了制度规定的权力以外, 没有其他特权, 从而杜绝贪污、挪用及不合理支出的现象发生, 做到“关口前移”, 从源头上遏制了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 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三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需要。乐清市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而用现代管理手段管理经济是现代化建设对经济管理工作提出的内在要求。但2002年以前乐清市村级财务管理仍然沿用过去传统的手工操作手段, 效率低下, 质量不高, 而且农村财务队伍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 财务管理水平较低。把业务能力较强的财会人员配备到代理中心来工作, 配置好电脑等电算化设备, 可以实现村级会计业务电算化的目标, 可以保证村级财务定期向村民进行公开, 使村民及时了解村里的收支情况, 更广泛地参与村民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推进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

二、实施效果

乐清市自2002年9月份开始在全市各乡镇推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制度, 建立村账代理服务中心。通过这几年的运行, 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规范了农村集体财务运行程序, 保证了会计资料的真实与准确。通过将各项会计核算全部交到代理中心, 实行一村一账、统一服务, 村里的资金收入与支出也都要按各种程序申请办理。对于平时的各项收入, 必须使用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据, 及时将全额存入村银行账户;对村里支出的每一笔资金, 需要填写资金使用申请单, 由村委会主任签字后报代理中心审核盖章, 才能从银行提取现金来支付。严格的货币资金管理, 有效地解决了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审批不严、乱借乱支的问题。各村按实际情况规定审批权限, 如柳市后街村开支在5000元以下的, 由村主任审批, 开支在5000元至10000元的由村主任和村支书联批, 10000元至100000元的由村委会集体研究同意, 经村主任签字附会议记录方可开支, 100000元以上及其它重大公益事业, 必须由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决定。严格记账程序, 使现金日记账“日清”, 总账、明细账、分类账“月结”。同时逐村建立财务档案, 实行一村一档, 一村一柜, 账目输入微机, 可随时调阅, 便于镇村两级相互制约, 相互监督。

二是增强了干部的廉洁自律, 强化村级财务的监控力度。实行会计委托代理制后, 必然严格执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有效地控制公款私存、白条抵库、公私款混放及挪用公款、票据不规范等现象。通过村账镇代理的“千里眼”作用, 相继查处了淡溪镇龙顺坑村2名村干部自购收款收据挪用7.9万元集体资产案、北白象镇鹤浃村“双委”成员 (9人) 非法买卖土地窝串案、蒲岐镇东门外村支部书记非法侵占集体资金案等案件。通过查处“村官”腐败案件, 更显现出加强村账乡镇代理工作的现实意义, 会计委托代理制的实施, 大大地提高了村务工作的监督作用, 增强了村干部的自律意识和接受上级与群众的监督, 可以从源头上遏制腐败问题的产生。

三是提高了农村集体资产利用的有效性, 使村级集体资产不断壮大。一方面通过对村级财务全面清理, 较好地解决了各村难以收回的应收款和呆账问题, 增加了各村实际可用的集体资金。有的村专项投资支出漏洞较大, 对专项投资的工程项目既无计划又无预决算, 甚至把不合理开支也列入工程项目费用, 通过中心代理, 有效地控制了集体资金的流失。另一方面通过实行会计代理制, 加强了各村重大事项及常规项目的审计监督, 严格控制了非生产性支出, 尤其是一些不明原因招待费不予报销, 村干部自掏腰包, 这样就减少“先斩后奏”的不良习惯。同时, 通过控制新的债务出现和清收债权等措施, 使各村的负债减少, 集体资产不断壮大。另外, 据统计全市精减村级财务人员800多人, 按年人均费用6000元计算, 年可减少支出480多万元, 极大减轻村级集体经济支出压力, 有利于制度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四是提高了工作效率, 解决了手工记账中容易发生的错误、涂改和弄虚作假等问题。各代理中心实行微机集中管理操作, 并且由网络监控中心进行远程监控, 从而促进各中心指导服务更加先进、高效、规范。

五是密切了干群关系, 保持了社会稳定。推行村账委托代理, 中心代理会计做到每月结账, 并指导各村报账员按时进行财务公开 (公开全部的明细项目) 。此措施的推行改变了过去工作的被动为主动, 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提高了村民对干部的信任和满意程度, 做到群众放心, 干部舒心, 保持了村双委团结及农村社会稳定。

三、存在的问题

实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 规范了农村财务管理, 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财务混乱现状, 但从几年来的运作来看, 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中心会计业务范围过大, 工作难以深入。一个中心代理会计往往要处理十几个村的收支单据, 并且还要经常配合镇里开展各项专项工作, 因而无法投入更多的精力, 及时有效地发现本月村级财务账目存在的问题, 更不可能提出整改意见。如原来的岭底乡在撤扩并前共有19个行政村, 代理中心仅一名会计, 历年财务未及时清理, 账表不平衡, 实行电算化记账初始余额不正确, 没有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另外, 由于中心会计忙于应付办公室业务, 很难到所属村去一次, 很少参加村里的相关会议, 不了解其有关经济及财务上的决定, 对一些账目根本无法核实真伪, 特别是有很多账目因多种原因造成几个月或隔年结算一次的现象。如北白象镇后岸村因村干部内部意见不一致, 曾经半年多都没有及时交账;前星村由于上年没有开展财务清理结算, 交账不及时。因此, 使中心会计不能很好地辨别这些账目的真伪, 更何况有些村在换届选举后, 村干部和经手人都换掉, 就更难处理这些账目, 给中心的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

二是实行会计委托代理制后, 很多村民认为将村里财务交镇里管, 这样就不会出现弄虚作假等违法现象, 甚至有人认为有了服务中心要不要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制度也无所谓, 从而放松了对村级财务的监督。在实际当中, 每月村里报账员把账报到服务中心以后, 基本上村民就忽略了监督, 这样做的后果是会计代理的质量、效果就难以保证, 就很容易滋生造假、弄假、共同舞弊等违法现象, 为村级资产的流失留下隐患。

三是目前还没有一套对中心工作人员完善的监督机制制约他们的工作, 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 个别素质不高的工作人员易出现作账不及时, 电脑输入不及时, 没有很好地履行起中心会计人员的职责, 这样就有悖于建立中心的初衷。

四、应对措施

一是加强对村级报账员以及村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 加强民主理财。针对个别村报账员业务不精, 村干部民主法制意识较淡薄的现象, 加强对其培训力度。可在全市范围定期组织相关的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学习, 增强报账员和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保证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工作的基础环节得以巩固。同时要加强村级内部监督, 强化群众监督制度, 要使群众认识到中心和村级财务监督小组双重监督的必要性。要进一步发挥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 确保广大群众对集体财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对重大财务事项, 必须做到集体讨论决定, 并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会议和村财务监督小组的作用。村财务监督小组必须一月一次对村级财务收支情况逐项审查, 凡符合制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的凭证, 由监督小组组长加盖“村民主理财章”后, 准予结报入账, 否则不得入账。严格公开村级财务收支的制度, 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要重视会计监督。中心人员要严格按照《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浙江省集体经济管理办法》等规定, 认真开展会计监督。必须对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重点审核每笔收入凭证的开票时间与结报时间是否相符, 开票金额、交款时间与承包合同规定的交款时间、金额是否一致, 支出凭证的规范性, 以及该有的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和监督小组的审核签章等手续是否完备。发现手续不完备的及时补办, 不能入账的支出发票要按规定程序退回, 并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 从而真正发挥好监督职能。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由于实行村账代理, 会对有关利益方形成一定的冲击。只有完善和健全村级管理制度和代理中心的内部管理制度, 才能做到服务到位、管理严密、不出漏洞、优质高效, 使各村干部群众满意放心。因此, 针对实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后出现的新情况, 要进一步健全代理中心岗位责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 规范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要切实加强代理资金管理, 严格监督使用。且各级农经部门在此基础上要狠抓督促, 查处一切违反制度、财经法规的行为, 以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

推行村账委托代理制度, 不仅是解决村级财务规范“做账”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强化了村级财务的管理和监控力度, 扎实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实行村账代理, 形成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监督有力的农村财务运行和管理机制, 有效防止农村集体资产流失, 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乐清市全面推行村账乡镇委托代理制实施意见

个人代理制 篇11

关键字: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

农村财务问题一直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村账村管、会计委派制等制度的实施导致了财务混乱,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和农村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应运而生。虽然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能够及时将会计信息准确地反馈给政府部门,具有监督农村经济发展的功能,但同时也存在与农村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之间的不适应之处。

一、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的认识还不够

部分村干部认为自己的账就应该自己管,以村民自治为由要求乡镇不要干涉村的财务管理;也有部分村干部因利益受到一定影响而消积应付,存在抵触情绪;还有一些有企业、业务发生频繁的村,认为实行会计委托后,要在村委、乡(镇)两头跑,浪费时间和精力。而村民由于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对专业的财务知识,尤其是涉及到相关的财务术语时,常常难以理解,这使得实施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的工作进展不顺利。

(二)处理农村实际问题时有困难

山林土地承租、征地、道路拆迁补偿、村办企业等主要集体经济收入,一些村干部实行“家长式”管理,搞暗箱操作,个别人说了算,说承包给谁就给谁,不开两委会,不招投标,不立合同,口说为凭,收入不公开、不透明,各种支出不经集体研究、讨论,不经村民理财小组审批,自报自批,自收自支,财务工作流程、报销凭证等会计手续很不规范。一些村干部收到承包费、征地补偿等收入后,长期不报账,随后则以各种费用支出冲抵收入,收支均不入账。由于村级财务常常是入不敷出,一些村干部就采取“寅吃卯粮”的办法,预收各种款项,甚至任意延长承包期,预收几年到几十年的收入,致使村集体资产被严重“透支”,挥霍浪费、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而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中的部分法规却内容滞后,后出台的一些“补充规定”、“补充办法”等也严重影响会计法规职能的有效发挥。一些会计法规笼统不细致,对权利义务规定全面却对违法者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无细致规定,对违法者的处罚没有有效依据。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农村经济法规缺陷尤为严重,在村级财务处理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行为没有相关法律依据,致使违纪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惩处。

(三)部分代理机构办公经费得不到保障

目前,村级财务核算中心人员的工资主要依靠县财政解决,办公经费主要依靠各村自筹,但由于各村经济条件不同,经费有时不能按时足额到位,以致设备的维修、软件的维护和升级、耗材的供应、人员的培训等没有稳定的资金保证,从而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代理核算中心的有序运行。

(四)相关的监督制度不健全

虽然财政部担负着全国代理服务工作的统筹,但具体到各个乡镇、村的工作力度就会明显弱化。在岗人员的设置,如报账员的设置;乡镇委托代理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聘用;在岗人员离职或换岗、交接等,如果没有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离岗审查,发现问题后便难以追查。同时,监督制度不健全还可能导致腐败的发生,造成不良的经济影响。

二、完善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的对策

在委托代理制推行的过程中,一些地方的会计制度不健全、核算不准确、公开账务不完善、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这就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该模式,促进委托代理制与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对村级集体财产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才能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深入学习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的相关政策。通过学习,提高村干部、村民的思想认识,使委托代理服务的相关政策深入人心,让老百姓能够广泛了解委托代理服务的内容以及其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打消村干部和村民的顾虑,使他们自愿将村财务资金纳入代理服务的委托管理。

(二)健全会计法规。我国目前形成了以《会计法》为主体的会计法规体系,该体系对调节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在同宪法和会计法律、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发布的会计规范性文件对调节地方的会计行为关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法规的内容有的已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对相关的会计法规作进一步完善来规范会计行为,同时需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大犯罪成本,提高法律的震慑力。

(三)构建全方位的监督体系。①村民监督。除了要进一步健全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民主监督制度,不断提高村民主动监督意识外,还可以通过对实行代理服务机构的行政村,通过民主程序产生的民主理财小组实施监督。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的工作可以采用定期的理财监督为主和不定期的理财监督为辅的形式。定期的监督活动是民主理财监督小组根据村级经济业务量的大小,每月或每季规定一个具体时间,集中对当期发生的财务会计资料进行检查审核。不定期的监督活动主要根据具体工作需要对集体的重大经济活动进行现场监督,一般是事中监督。②社会监督。在农村财务活动中,有时由于“村两委”(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民主理财监督小组信息不对称,或者乡镇机关工作人员与村两委成员的相互勾结,致使农村财务公开形同虚设,民主监督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时可以聘请对农村情况比较熟悉、对国家农村政策、法规比较了解的、具有相应资质级别的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对农村财务监督进一步深入和细化。③政府监督。民主监督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农村财务起到监督作用,但村民在行使监督权力时,如果没有国家权力机关的依托,村级管理者的权力依然过于强大,在缺乏各种有效保护的情况下,大胆有力的监督往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村民对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冷漠态度。政府审计与其他经济监督形式相比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因此政府监督会增强村民对监督作用的信任程度。

(四)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素质。各地要根据工作需要,为会计委托代理机构工作人员提供并完善办公场所及设施,注重保障会计人员的政治、经济和生活福利待遇,确保工资、奖金和各项待遇的持久性到位。要建立从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机制,逐步将农村会计从业人员纳入会计人员规范化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体系。

个人代理制 篇12

一、主要做法

1. 建立机构明确职责。

各乡镇以乡镇财政所或乡镇农经站为依托,设立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并选派一定数量的专职会计人员,以村分设账簿,负责辖区内各村收支账务处理。代理服务中心人员必须取得《农村会计资格证》,电算化账簿登记人员必须取得《农村会计电算化资格证》方能上岗。村级取消会计和出纳,只设一名助理会计或报账员。定期对本村日常收支进行报账处理。村助理会计实行聘任制,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推荐,乡 (镇) 经管站考核,县农经管理部门考试,合格后村级聘任上岗。

2. 严格程序依法委托。

在推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过程中,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自治法》,充分尊重村民自治权,坚持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愿委托的原则,在确保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四权不变的前提下,由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交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与代理服务中心签订委托代理协议,明确委托方和受托方责任、权利、义务,确保双方合法权益。

3. 建章立制规范操作。

委托代理中心成立后,市里相继出台了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备用金提取使用制度,收据管理制度,统一印鉴制度以及财务管理规范化工作流程。今年初,又实行了统一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全市190个乡镇配备了计算机,使用统一的农村财务软件,实行市县乡三级内部联网。市、、县乡领导可通过计算机随时调阅村的财务资料,掌握村集体资产财务运作情况。

二、主要成效

实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后,进一步强化了会计工作的管理、监督职能,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了财务收支的透明度,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1. 增强了农村财务公开的透明度。

过去财务公开,多数是按照会计科目张榜公布,内容和数额较为笼统,群众无法真正弄清资金来源和开支去向,财务公开人为村民委员会,难以避嫌,公开效果不够理想。委托代理后建立了统一规范的财务公开机制,实施财务公开人不直接涉及其经济利益,真正从制度上避免了村级财务“假公开”“半公开”现象,增强了财务公开的透明度和真实度。

2. 降低了村级管理费用,减轻了农民负担。

据统计全市4886个行政村,委托代理前从业会计人员为4986人,代理后为3383人,减少了1603人,减少幅度为32.8%.仅此一项每年可压缩管理费用开支80万元左右。

3. 稳定了农村会计队伍,提高了从业人员素质。

从业人员的组织、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工作业绩考核、业务学习等由乡镇政府和财政部门统一负责,不受所服务的村级组织直接干预,使会计人员的从业岗位相对稳定。同时,在选聘会计人员时,通过考试,择优选拔,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激发了会计人员学习业务的积极性,为农村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强化了农村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委托代理后由于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建立健全和加以贯彻执行,尤其是各项公开、透明制度的不断加强,多方面多层次监督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强化了村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三、存在问题

1. 农村会计人员的管理主体不合理。

农村会计接受乡镇经管站的管理,乡镇经管站为会计管理主体。乡镇经管站是隶属于乡镇政府的职能部门,业务上受上级农业部门的领导,会计工作专业性、会计职业化特点不突出,难以有效地管理会计工作。再者,与《会计法》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不相吻合。也不利于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继续教育以及进一步推动农村会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和科学化。

2. 从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文化水平不适应工作需要。

委托代理后虽经考试、择优选拔,由于整个会计队伍年龄结构老化,专业技术、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又加之长期以来疏于管理,不少会计人员从未接受过正规会计专业培训,无证上岗现象也比较严重,不少从业人员还持有农业部门发放的会计证,由于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文化水平所限,已严重阻碍了农村会计工作水平,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四、几点建议

鉴于当前忻州市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该项工作“要积极引导,稳步推进,不宜搞一刀切,统一模式”。当前各地可根据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实际情况,坚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产所有权、使用权、核算内容、使用方向”四不变和村民委员会参与理财的原则;以合理、依法、有效使用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能为目标,确保农村社会经济秩序稳定;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方向,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当地特点的运行模式。同时,根据当前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规范和完善。

1. 逐步建立多元管理主体的农村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可将委托代理中心人员作为隶属乡镇政府的事业单位,由乡镇政府负责党政人事关系、工作业绩考核、工资福利待遇审定等,具体工作由乡镇经管站负责实施。会计从业资格发放审核以及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业务培训由所在地县级财政部门负责。会计工作质量接受审计机构的审计或会计中介机构的鉴定。

2. 构建“市场化的会计服务中心”模式。

在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根据经济发展和农村会计服务市场的需要,引导构建市场化的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具体运作形式为县级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农村财务制度并监督其执行,服务中心与会计从业人员通过市场建立雇用合同关系,与会计主体单位建立服务合同关系。会计服务中心负责从业会计人员的聘任、考核、工资福利待遇等具体管理工作。所在地财政部门负责会计服务中心的资格审查、确认和从业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发放、日常管理,继续教育、业务培训等工作。

3. 要逐步建立健全从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机制。

逐步将农村会计从业人员纳入会计人员规范化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体系,同时,要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时间安排与农村工作的对应性,培训知识的层次性,培训方法的灵活性等,确保从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

4. 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会计人员改革的配套机制。

上一篇:英语实践课教学下一篇:销售物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