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单位建筑质量管理(精选12篇)
施工单位建筑质量管理 篇1
一、研究背景
建筑施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 随着建筑施工单位数量的增加, 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建筑施工单位仍存在科技水平较低、管理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在我国建筑施工市场秩序尚未建立的情况下, 如何加强建筑施工单位管理水平, 提高资产管理效益是企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
加强建筑施工单位资产管理, 对于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 建筑施工单位对资产的管理还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 机制不健全,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管理效率较低等问题。个别单位存在资产流失、违规侵占资产等问题, 严重制约了建筑施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资产是建筑施工单位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有助于提高建筑施工单位的生产效率和水平, 是提高建筑施工单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对于提高建筑施工单位的竞争力, 可以说仁者见仁, 专家学者都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论述和研究。如何加强资产管理, 降低成本, 提高项目的效率, 保障施工项目的安全是本文的根本出发点。
二、建筑施工单位资产管理的特点
资产管理主要是指对于单位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计量、确认和处置以及采购、维修、存储等等。资产管理涉及建筑施工企业的方方面面, 但主要是资产的核算和日常维护。建筑施工单位承担着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职能, 一般的建设项目规模较大, 项目决定了资产管理的难度。建筑施工单位资产管理、核算问题要远远难于一般单位和企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施工单位资产要随项目的转移而转移。资产的流动性较强, 施工现场的仓库具有一定的临时性。在建造仓库时要注重成本的投入和安全生产之间的平衡, 既满足生产的需要, 又能节约投资。二是建筑施工项目由多个分项目组成, 每个子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这就要求资产的管理要结合施工项目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三是建筑施工项目一般是露天作业, 容易受天气环境的影响。对于资产的管理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 保证资产的完整性。四是建筑施工单位规划项目有时受不确定的因素影响, 偶尔会变更设计、调整施工项目等等, 必然会带来资产的变化, 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及时变更会计核算, 增加或减少预算, 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进行。
三、建筑施工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管理者对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资产管理意识相对淡薄
长期以来, 建筑施工单位的考核一般以工程质量、建筑面积、完成产值等作为考核标准, 资产管理一般不作为考核要求。这就导致建筑施工单位管理者对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单位资产管理并没有设置相关的部门、配置相关专业人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未按照相关管理要求进行年终的资产盘点, 存在资产账实不符的问题, 新购置的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 有的单位在购入使用多年后仍在在建工程账户挂着;有的资产不入账, 报废资产挂账问题较多, 形成账外会计循环, 有的单位资产信息失真, 资产保管责任不明确, 责任追究不利。
(二) 建筑施工单位资产利用率偏低, 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个别建筑施工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较为宽松, 尚未实施统一管理, 在这样一种大的环境下, 部分单位在购入资产时就一次性摊销, 之后的管理就不知去向, 不再日常管理。部分资产日常消耗耗费较大, 管理松散, 维修跟不上, 导致部分资产带“病”工作, 安全隐患较大。对于资产的监督管理不到位, 在管理中疏于管理, 丢失损毁问题较为普遍。在资产的利用上存在利用率偏低的问题。购置资产时, 对于资产的实际需要调研不深入, 只是局限于施工项目, 并没有出于全局考虑, 存在盲目购置、重复投资的问题, 大量的资产闲置、浪费, 利用率较低。
(三) 建筑施工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人员投入较少
建筑施工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往往与实际相脱节, 资产管理在单位中应占据重要的地位, 但是在部分单位资产管理人员较少, 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具体来说, 一是账实不符问题较为突出。部分资产会计核算不准确, 盘点不及时。二是资产核算和处置方法较为滞后, 导致财务报表数据不真实。三是人员投入较少, 建筑施工单位资产管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 资产多, 数量大, 种类繁多, 在会计信息确认、审核中难度较大。需要专业人员来处理, 这就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 保证资产信息的准确无误。
(四) 会计信息不真实、可靠, 资产管理风险较大
资产管理在建筑施工单位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固定资产的核算对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影响较大。在实务操作中,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是经常出现问题的地方。许多单位计量的方式不准确, 导致入账价值出现偏差。在资产的折旧方面问题也较多, 如折旧年限的确定、折旧方法的使用和减值准备的确定等等。建筑施工单位资产的折旧, 一般在使用初期生产效率高, 机器磨损严重, 使用后期效率低下, 折旧不能单纯的以直线法折旧, 直线法折旧不能充分体现经济现象的实质。部分会计人员对于准则的理解不到位, 原则性的问题容易出错, 增加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资产管理风险较大, 部分建筑施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导致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部分固定资产未达到使用年限就提前报废, 辅助生产设备在一个工期后就变卖处置等等。
四、建筑施工单位加强资产管理的意见建议
1.加强对资产管理的认识, 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相关制度。要加强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将资产管理提升到单位的战略发展地位来统筹考虑。加强人员配置和机构建设, 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判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设立相应岗位, 严格岗位分工。制定资产管理制度, 强化制度落实, 重视制度执行。加强资产的转移、使用、维修和报废处置控制, 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将资产管理纳入预算管理之中。
2.强化资产的实物管理, 提高资产利用效率。资产的管理要核算资产的价值, 对资产的实物形态进行严格管理。要做到及时增减资产账面价值, 处置变动资产能够及时登记入账, 定期对资产的使用效率进行监督, 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及时发现使用效率低下或出现资产减值的资产, 合理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做好维修计划。对于固定资产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 要及时上报, 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切实做到帐证相符、账实相符。
3.强化资产管理工作, 注重单位资产使用环节的管理。各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严格制定和执行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 不定期地对资产进行保养, 消除生产隐患, 提高资产维护保养意识, 延长资产使用寿命。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 不断提高资产的技术含量, 保持资产的超前性, 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按照工程进度合理采购资产, 确保资产及时使用, 减少库存存量。建立资产管理使用档案, 严格进出管理, 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4.要重视资产的风险控制,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各单位要完善固定资产抵押和处置的管理程序, 严格控制资产流失风险和损毁风险。严格会计核算程序,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设定严格的事前审批权限,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资产清理处置过程中税收风险管理, 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对涉及的税务事项进行处理, 减少不必要的纳税风险。加强对资产的监督管理, 构建资产管理人员自律、外部审计监督与管理公开相结合的资产管理监督体制, 防范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
摘要:近年来, 建筑施工单位业务量越来越大, 资产越来越多, 在资产管理中暴露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建筑施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结合单位实际和资产管理的相关理论, 对建筑施工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 以期提高建筑施工单位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建筑施工单位,资产管理
参考文献
[1]周芮瑜.探讨建筑施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科技, 2009 (09) .
[2]张云.能力胜任模型在建筑施工单位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工程学院, 2015.
[3]夏雪.中小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研究——基于目标作业成本管理视角[D].西南财经大学, 2014.
[4]安建民.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多项目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2.
施工单位建筑质量管理 篇2
质 量 自 评 报 告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公章):
发出日期: 2010年9月1
4****工程
施工单位质量自评报告
一、施工单位全称、资质等级、资质证号及施工范围:
单位全称:
资质等级:叁级
资质证号:
施工范围:房屋工程总承包叁级、市政工程总承包叁级
二、工程概况
****污水提升泵站工程是***污水提升泵站工程,建设地点位于****。泵站规模0.8万m3/d,服务范围面积129.22公顷,泵站场地占地面积1207㎡;包括基础工程、土建工程、民气给排水工程、泵房工艺设备安装工程。
三、工程施工阶段自检情况及说明
1、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基础采用高强预应力混凝土静压管桩基础。基础以及承台和地梁等隐蔽工程施工,均经过设计、监理、甲方人员验收签证。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总站及东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验站进行了基桩高应变法试验及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均满足设计要求。桩台基础、基础梁、地下室顶、底板、剪力墙均为C30,砼抗渗等级为C30 S8.2、主体分部工程:顶、底板钢筋隐蔽工程都进行自检。每次自检合格后,我方才通知各个单位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柱砼采用C30,顶板梁板砼均采用C30。在主体施工过程中,均进行了抽芯检测,符合要求。自评为合格。
3、建筑装修装饰分部工程:楼地面子分部工程:卫生间为水泥砂浆找平层。门窗子分部工程:采用铝合金门窗,采用广亚铝业有限公司的铝材,产品均有合格证及检验报告,铝合金门窗经质检站检验合格。装饰子分部工程:装饰材料符合甲方指定新产品及设计要求,有产品合格证。抹灰工程:外墙为采用CL专用砂浆,内墙为毛坯,玻璃安装,自评为合格。
4、建筑屋面分部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卷材防水二遍、现浇发泡混凝土找坡隔热层、防水层及复盖层均符合设计要求,自评为合格。
5、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暧分部工程:该工程给水、排水管道材料均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合格证及检验报告,部分材料经监理见证监督员监督抽检,检验合格,安装符合规要求,自评为合格。
6、建筑电气安装分部工程:采用的所有产品都是招标文件要求的品牌,合格证及检验报告齐全,部分材料经监理见证监督员监督抽检,检验合格,防雷工程经防雷检测所检验合格,安装符合规范要求,自评为合格。
7、泵房工艺设备安装工程:采用的所有产品都是招标文件要求的品牌,合格证及检验报告齐全,部分材料经监理见证监督员监督抽检,检验合格。
四、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及安全文明施工说明
(一)、把好技术关
要求各施工管理人员熟悉和会审施工图纸,认真学习施工图,全面熟悉掌握施工图纸全部内容。及时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联系解决图纸疑难问题及工程变更事宜,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结合具体操作部位,关键部位和施工难点及注意事项进行详尽交底。
(二)、抓好工程质量关
1、抓好工程材料质量关,对每一批进场的材料都进行了严格监控,及时报审报批,按抽样标准进行见证取样送检,对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坚决进行退场处理:主体工程钢筋共送检62批次;水泥送检11批次;砌体送检43批次;钢筋焊接送检(电渣压力、双面搭接焊及闪光对焊等)222批次;砼试块送检163批次。
2、加强原材料及成品管理,对水泥、钢筋、门窗等材料做好分类分批堆放,注明生产厂家及进场日期,做好标识工作。
3、抓好混凝土质量关: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可以确保混凝土质量。抽样数量符合抽样标准要求,抽样部位齐全,抗压强度及抗渗等级均满足设计要求。
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1)对所有隐蔽工程部位必须经项目部及公司质检员检查合格后,以书面报告的形式通知甲方、监理及设计等部分验收签字认可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严格执行质量“三检”制度,逐层落实到个人;(3)建立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班组为自检基础,班组互检的原则,施工员、质检员实行双控,即项目经理对本工程质量全面负责,专业施工员和专业质检员对专业工种全权负责。
对原材料、构配件及设备实行严格的进场报验程序,所有进场材料的合格证及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书文件齐全,原材料进场经监理现场见证取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所有材料送检均合格,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三)、安全文明施工
1、对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及宣传工作,凡进入现场的全体人员必须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安全制度、纪律制度。
2、对各种工人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执行安全周学习及班前活动工作,教育每个工作都能时刻保持高度的自我安全防范、保护意识。
3、对施工用电严格执行TN-S 配电系统,施工用电按三相五线制进行配置,编制、执行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建立技术交底制度,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用电安全。
4、建立施工防火措施,制订防火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建立各项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现场演练工作。
6、项目经理组织管理人员对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场容场貌、生活卫生进行定期检查,并加以评分促进项目“标准化”施工,以“双优”工程的标准组织实施。
五、工程骏工验收有关资料
1、主要建筑原材料均有出厂合格证和市质检部门的检测试验报告。
2、砂浆、砼配合比齐全。
3、施工阶段的各种技术标准,各类施工管理质保资料齐全。
4、工程款已按合同支付。
5、工程质量保修书已签完。
六、工程质量综合评定
1、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我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国家建筑施工规范规定施工,按要求验收各种材料及时送检试验。对其隐蔽工程施工人员均进行自检。基础及主体等工程分部质保资料齐全,各分项完整。整体砼外观尺寸及平整度合格,无钢筋外露、无较大蜂窝、麻面、孔洞等不良状况。检查墙面大角大面方正,线条明直;厨房、卫生间水泥砂浆抹灰及涂料面层表面平整,无空鼓及开裂等现象;室内给排水、电气安装等均符合规范规定。技术档案资料齐全,已具备工程骏工验收条件。
本工程分部评定等级:地基与基础、主体评为合格;装修装饰、屋面、建筑给水排水及
采暧、建筑电气安装评为合格。
2、综合评定:
(1)分部工程质量评定:
共5个部分,其中合格5部分,合格率100%。
(2)质量控制材料:
共检查21项,其中符合要求21项,经鉴定符合要求21项。
(3)安全功能检验资料:
共核查12项,其中符合要求12项,共抽查12项,其中符合要求12项,经返工处理符合要求0项。
(4)观感质量评定:
共检查13项,其中符合要求13项,不符合要求0项,评定为一般。
3、本工程质量评定为:合格。
项目负责人:
论建筑施工单位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篇3
关键词:现场管理;基本原则;目标;途径
中图分类号:TU72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1-0100-02
作为建筑施工单位,现场管理实际上也是建筑施工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换言之,施工单位如果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很好的市场份额,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那就必须强化现场管理,优化现场管理水平。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场管理优化水平,不但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表现。因此,施工单位应该内抓现场,外抓市场,以市场促现场,用现场保市场,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优化现场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笔者认为在优化现场管理方面要必须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安全第一的原则;经济效益的原则;科学合理原则;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1 安全第一的原则
现在的安全工作对任何单位企业来说都是第一位的,没有安全就没有企业的发展保障,没有安全就谈不上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把安全工作做到位了,才能开展其他工作,才能让企业更好地持续发展。
2 经济效益的原则
笔者认为施工现场的管理不应该只是抓工程进展和工程的质量而不考虑成本和市场,导致只抓生产而不顾外部市场。相应地应在精品工程、开辟市场、降低成本等方面要多多付出,并且同时在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时时处处精打细算,确保做到少投入多产出,严禁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3 科学合理原则
施工现场管理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办事,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同时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工序标准化,现场资源都能得到科学有效地利用,现场管理做到安全科学。
4 工序标准化原则
工序标准化是对现场施工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也是对施工安全的有效保证。事实上,为了有效协调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企业统一的理念,克服主观随意性。每一个工序和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严格的标准化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和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促进企业的的安全发展、稳步发展、和谐发展、健康发展。
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作业管理、物资流通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以及现场整体管理的诊断和岗位责任制的职责落实等。通过对上述施工现场主要管理内容的优化,来实现我们的优化目标。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建筑精品,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二是彻底消除施工生产中的浪费现象,科学合理的组织作业,真正实现生产经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三是优化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全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四是加强定额管理,降低物耗及能耗,减少物料压库占用资金现象,不断降低成本;五是优化现场协调作业,发挥其综合管理效益,有效地控制现场的投入,尽可能地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六是均衡地组织施工作业,实现工序标准化作业管理;七是加强基础工作,使施工现场始终处于正常有序的可控状态;八是文明施工,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作业。
通过笔者多年的工作总结和经验,认为抓好现场管理的主要途径有以下3点:
(1)以人为中心,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了施工工程的质量。庞杂的施工现场、众多的工种和岗位、参差不齐的员工素质等诸多客观原因使得我们不可能做到时时监督,处处检查。因此,优化施工现场的根本就在于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千方百计调动、激发全员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真正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加强培训,提高全员的总体素质,充分发挥其加强现场管理的主体作用,只有人的思想管理、素质管理、技能管理到位了,单位的总体管理也会有一个新的突破和提升。
(2)以班组为核心。班组作为单位里最小的基层组织,同时也是企业现场安全、质量等综合管理的保证。班组的活动范围在现场,工作对象也在现场,所以,我们加强现场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无一例外地通过班组来实施。班组是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承担者。抓好班组建设就是抓住了现场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施工现场管理组织重要的是必须以班组为核心,作为所有工作的基点,只有基点的工作做好了,整个单位的工作也会做好。
(3)以技术经济指标为突破口。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成本是企业的效益。在任何时候,市场也只会钟情于质优价廉的产品,而质优价廉的产品恰恰需要严格的现场管理来保证。否则,企业将因为产品质量与成本问题而难以再开辟新的外围市场,从而影响企业在社会大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现场管理在建筑施工单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施工单位只有强化现场管理,提高员工素质,提供质优价廉的新产品才能立足市场,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为更好地发展提供坚实保证。
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cene Management Importance
Cui Na
Abstract: The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d the scene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s importance.
淡浅建筑施工单位合同管理 篇4
微观建筑工程合同管理, 是指合同的甲乙双方对本企业内部建筑工程合同签订及执行情况的检查和控制。其主要目的是维护本企业的利益, 保证合同内容的有效实施。因此微观合同管理, 应贯穿于建筑工程合同的签订至合同履行结束的全过程, 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建筑工程合同的主体问题
建筑工程合同主体是指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 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因此签订建筑工程合同, 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 并本着平等互利, 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
(一) 根据有关规定, 建筑工程合同是法人之间的协议, 要求签订合同的双方必须具备法人资格, 并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
因此, 签订建筑工程合同之前, 要认真审查对方是否具备签订合同的资格 (既包括发包方对承包方资格的审查, 也包括承包方对发包方资格的审查) 。发包方要审查承包方的营业执照, 施工资质证书和施工安全资格证书, 必要时可进行实地考察, 要考察企业的往年施工工程质量, 考察人员构成及人员素质等情况。签订合同时一定注意与你签订合同的一方是否与营业执照上的法人名称与法定代表人名称一致。根据资质证书的规定, 看承包方是否具备承担本工程施工的能力, 凡超越资质能力签订的承包合同, 将被视为无效经济合同。同时应注意, 法人的下属二级单位是不具备对外签订建筑工程合同资格的。因此, 不应与这些单位签订建筑工程合同。
(二) 承包方对发包方资格的审查, 往往被承包方所忽视, 这主要因为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
承包方承揽工程不容易, 加之发包方情况复杂, 承包方较难确定发包方是否完全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由于发包方不具备相应的资格而造成的合同纠纷很多, 因此, 对发包方资格问题, 应引起承包方足够的重视。
承包方对发包方进行审查, 除审查发包方的资格外, 还要审查建筑工程本身是否合法, 要看发包方应该办理的手续是否齐全, 并注意审查工程建设是否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工程是否列入年度建设计划, 工程资金来源是否有可靠保障。承担建设手续不全的工程, 风险是很大的, 甚至会有被停工的危险, 从而给承包单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二、建筑工程合同的签订问题
签订建筑工程合同的过程, 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谈判过程。最终的合同是谈判双方通过多次的妥协而达成的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因此, 合同的谈判不存在谁胜谁负的问题。自己一方的利益, 通过谈判人对谈判技巧的运用, 在合同中得到尽可能大的维护, 这是合同谈判人追求的最大目标。为最大目标能够实现, 在合同谈判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 组建强有力的谈判班子。
要知道, 同样的合同条件由不同的人去谈, 有的人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而有的人可能成效甚微甚至失败。因此, 要组建专门的合同谈判班子, 谈判班子成员要懂得工程技术, 工程经济及相关的法律知识, 并要求谈判人员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成熟的心理素质, 并能够坚持原则, 保守秘密, 对问题有综合处理和综合判断能力。目前, 有些企业, 在合同谈判时往往临时组建谈判班子, 抽些无关紧要人员参加谈判队伍, 在谈判发言中目标不明、逻辑不清, 往往造成谈判的被动, 不能很好地维护本企业的利益。
(二) 确定谈判的目标和原则:
谈判的目标, 是所有谈判者努力争取的方向, 因此, 事前应该制定谈判目标, 使所有参加谈判者心中有数。为实现目标, 应制定谈判的原则, 确定合同主谈人。首先, 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不打无准备之仗。准备工作包括尽可能了解你谈判对手的情况, 了解对手的目标, 分析自己所处的位置, 估计对手可能提出的条件, 并充分准备能证明自己所提条件合情合理的论据等等, 其次要灵活掌握谈判的艺术, 做到以理服人, 充分牵制对手, 争取目标实现。
(三) 制订合同的价格目标:
建筑工程合同谈判的中心问题, 必然是价格问题, 制定合理的价格目标并努力去实现, 是谈判者主要的任务。目前, 我国建筑工程的价格, 受国家政策的指导与控制, 仍要按有关预算定额和费用定额来确定。因此, 合同谈判人员, 应精通国家经济政策, 熟知建筑工程价格的构成, 才能有效维护本企业的利益。
三、签订建筑工程合同应注意的问题
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合同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其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 自从1991年国家颁发合同标准文本以来, 对甲、乙双方及监理部门起着主导的作用, 但不认真地写书、用词不严谨及在实际中不善于总结合同存在的问题, 就不能起到合同的作用, 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 在签订工程合同时需要注意以下点:
(一) 书写经济合同时, 应在用词上下功夫, 做到用词恰当、确切。因为经济合同文本上的每一个词都具有法律效力。在日常的工作中, 一些纠纷案例或争执不休的问题, 往往都是由于合同或协议条文中的用词不严谨造成的。因此, 在合同条文中严禁使用“基本上、大概、一部分”之类的含义不确切的词语。另外, 书写合同的字迹要清楚、整齐、规范, 防止出现不必要的争议。
(二) 垫资的问题要特别慎重, 即使认可, 数额不能大, 时间更不能久拖。笔者认为, 工程一旦开工后, 需要购进种种材料, 材料款必须及时拨付。如超过2~3个月不付款, 材料商绝不会再供货, 甚至起诉, 就会影响施工单位的形象和利益。
(三) 资金不到位, 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必须提出来, 万一资金不到位, 施工单位必须向甲方申请停工, 取得业主的谅解, 绝对不能因小失大, 否则越陷越深。
(四) 施工中发生扰民的事是施工地点所确定的, 是不可避免的。必须会同甲方和有关部门共同解决, 在合同中必须明确各自的义务和所承担的费用。
(五) 分包工程服务费的收取。对于施工单位有能力承担, 而由建设单位指定分包的工程, 如玻璃幕墙、铝合金门窗、装修工程等, 总包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收取分包工程造价的5%的施工配合服务费。但有个别施工单位, 只知道干, 而不知道该如何收取服务费。
(六) 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 在规定的期限内及时办理工程竣工结算。虽然国家颁发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上有一条, 工程竣工验收后, 甲方收到乙方竣工结算报告及结算资料后28天内办理竣工结算。但现在有的建设单位提出审计, 给施工单位到处设卡, 有意或无意地拖延工程款。因此合同签订时必须明确, 工程竣工结算应按照《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文件执行, 以避免甲方恶意拖延时间, 及时回收工程款。
(七) 工程保修金的返还。在合同签订时保修金一般约定保修期满返还, 但国家规定工程结构终身保修, 为防止扯皮, 在合同应明确约定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 按期限按保修内容按比例返还保修金, 最多不能超过五年应全部返还完。
四、建筑工程合同实施过程中进行合同交底问题
(一) 合同交底是项目部技术和管理人员了解合同、统一理解合同的需要。
合同是当事人正确履行义务、保护自身合法利益的依据。因此, 项目部全体成员必须首先熟悉合同的全部内容, 并对合同条款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和认识, 以避免不了解或对合同理解不一致带来工作上的失误。由于项目部成员知识结构和水平的差异, 加之合同条款繁多, 条款之间的联系复杂, 合同语言难以理解, 因此难于保证每个成员都能吃透整个合同内容和合同关系, 这样势必影响其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处理办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影响合同的顺利实施。因此, 在合同签订后, 合同管理人员对项目部全体成员进行合同交底是必要的, 特别是合同工作范围、合同条款的交叉点和理解的难点。
(二) 合同交底有利于发现合同问题, 并利于合同风险的事前控制。
合同交底就是合同管理人员向项目部全体成员介绍合同意图、合同关系、合同基本内容、业务工作的合同约定和要求等内容。它包括合同分析、合同交底、交底的对象提出问题、再分析、再交底的过程。因此, 它有利于项目部成员领会意图, 集思广益, 思考并发现合同中的问题如合同中可能隐藏着的各类风险, 合同中的矛盾条款、用词含糊及界限不清条款等。合同交底可以避免因在工作过程中才发现问题而带来的措手不及和失控, 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全体项目成员完善合同风险防范措施, 提高他们合同风险防范意识。
(三) 合同交底是以合同分析为基础、以合同内容为核心的交底工作, 因此涉及到合同的全部内容, 特别是关系到合同能否顺利实施的核心条款。
合同交底的目的是将合同目标和责任具体落实到各级人员的工程活动中, 并指导管理及技术人员以合同作为行为准则。合同交底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及合同工作范围;
2、合同关系及合同涉及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3、合同工期控制总目标及阶段控制目标;
4、合同质量控制目标及合同规定执行的规范、标准和验收程序;
5、合同对本工程的材料、设备采购、验收的规定;
6、合同价款的支付及调整的条件、方式和程序;
7、合同双方争议问题的处理方式、程序和要求;
8、合同双方的违约责任;
9、索赔的机会和处理策略;
10、合同风险的内容及防范措施;
11、合同日常管理的要求。
五、建筑工程合同实施过程中的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合同, 经双方签字认可, 并按规定报有关部门批准, 就发生法律效力, 合同的双方都必须认真履行。然而由于建筑工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建筑工程合同在履行过程中, 往往需要办理很多签证与调整手续, 这些工作都需要依合同的规定去处理, 有关人员应该熟知合同的内容, 并严格按合同的规定办事, 因此合同的双方都有必要对合同的内容进行学习。然而有很多企业, 一旦合同签订后就将合同束之高阁, 不管不问, 只凭以往管理经验进行管理, 一旦发生合同纠纷, 由于提供不出符合合同规定的资料, 就会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 要想更好的维护本企业的经济利益, 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目前, 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由市场形成建筑产品价格是或迟或早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的企业, 尽早建立健全建筑工程合同的管理体系, 以迎接新形势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王亚再.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之浅见[J].经济师, 2005 (4)
[2]郑素伟.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与法, 2005 (7)
施工单位建筑质量管理 篇5
(与计生办签订)
企业名称:(施工单位)工程项目名称及地址:(工地名)
工程项目所在地乡镇计生办(甲方):(所在地计生办)责任单位(乙方):(施工单位)
为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综合治理,切实履行部门职能,根据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湖南省计划生育管理条例》和《张家界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暂行规定》等政策法规要求,特订立建筑施工企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责任合同。
第一条 甲方责任
(一)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有关部门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部署及要求。(二)督促、检查、指导施工企业及项目部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具体工作。(三)工程竣工时,综合考评计划生育责任合同履行情况。(四)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综合考评验收。第二条 乙方责任
(一)承接建筑施工工程,领取施工许可证时与主管单位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责任状,项目部应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二)工程开工后20天内,需与流动施工人员签订计生合同,查验其婚育证明,无婚育证明的人员不得雇用,向管理部门呈报工地流动施工人员名册,及计划生育证件原件,复印件存放在施工工地,原件经核实后由持证人保管,便于随时备查。
(三)施工企业和项目经理要加强对施工工地流动人口管理,没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婚育证明的人员不得进入工地从事施工生产,施工人员的家属探亲,在工地不得超过1个月的时间,施工工地应作好登记。督促并组织施工人员中的育龄妇女按要求接受当地计生部门的孕环情况监测。
(四)接受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检查。(五)发现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对象,报告当地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采取补救措施。
(流动人口指工地雇用的户籍不在城、乡、镇范围内的人员)第三条 违约责任
一、在建工地发生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的,取消该工程项目的评优资格;项目经理不得评先。
二、在建工地发生严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且社会影响大,受到相关部门处罚的,管理部门作为不良行为记录在案,作为在企业资质审核、工程招标投标社会信誉扣分的依据。
第四条 本责任书的有效期为双方签署之日起至该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合格时止。
第五条 本责任书一式三份,由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该工程项目经理一份。
工程项目所在地乡镇计生办(盖章):
乙方单位(盖章):
责任人(签字):
承建工程项目负责人(签字):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施工单位建筑质量管理 篇6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促进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要想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就需要实现建筑管理的绿色发展、健康发展,运用绿色施工管理方式,促进建筑行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因此,本文对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过程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提供一个借鉴。
关键词:施工管理;绿色建筑;管理分析
一、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各个要点
1.进度计划的制订
进度计划是指承包商为竞标而准备的施工进度计划,在竞标成功之后会依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完善,从而确保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在一般情况下,进度计划的内容为施工准备、劳动力安排、物资供应、施工工艺等。在进度计划的制订过程中,要将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对工程进度造成影响的因素,通过相应的措施应对施工过程中进度方面出现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度计划中还应该包含各种现代科技技术的运用,以提高进度计划质量。包括在计划编制是采用编制软件,做到实时控制与调整,进行全程动态计划管理。
2.进度计划的落实
进度计划书经审批之后投入到施工阶段,在其过程中业主与监理会要对施工的现状和进度进行充分的了解。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需要临时变更的内容,要对变更的内容仔细研究,确认之后再变更。业主与监理会对分包单位的工作进度也要进行检查,促进各个单位之间的配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落实工程的进度。
3.进度计划落实情况检查
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阻碍施工进度的因素。因此,进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工作必不可少。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提高注意力,对工作进度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此外,施工技术的管理也必须加强,应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
二、质量管理中的要点分析
1.进度计划书的制订
应依据实际情况制订工程进度计划书,确保计划书能够科学、合理、适用。在计划书制订的过程中,要明确验收日期与施工任务分配情况,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深入了解进度计划书。对于具有管理实力的建设单位,应采用建筑模型模拟技术进行管理,模拟施工现场,做好施工节点控制和技术配合控制。如正在建设的上海大厦就充分运用该技术。很好的做到资源与技术的优化调配。
2.施工准备工作的落实
在工程施工中,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工程施工之前,技术人员要拟定工种和工序的质量保障措施,实现进度计划书的完善。管理层要对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进行选择和储备。针对一些新的材料和设备,要通过培训来对其进行掌握,从而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
3.检查制度的执行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的检查和验收工作非常重要。在检查工作进行过程中,需要通过施工自检和互检的形式来确保检查工作的效果。对于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以确保工程质量。
三、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内容
1.墙体节能施工管理
墙体作为建筑维护结构的主体部分,其对于实现绿色节能建筑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墙体的节能,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从墙体内侧和外侧对其进行保温层的加设,来提高墙体节能性能。为了实现成本控制,内测设置保温层较多。在进行保温层施工时,需要注意对几方面工作的控制,其一是保温砂浆中助凝剂的调配;其二是抹灰。在进行抹灰施工之前,首先要对墙体基层进行修平、清洁和湿润,混凝土墙体还必须先进行打磨,以保证其表面平整度,进而达到提高保温层粘结度的目标。在进行上述保温层施工时,必须要保证其在标准水平线及墙裙线规范标准要求内,同时还需增设门窗护角。抹灰施工过程中应自上而下逐步进行,通过对标准的对比,来对保温层的厚度进行严格控制,每次抹灰厚度以7mm为最佳,上一层抹灰凝固后,才能进行下一层抹灰施工。
2.屋面保温施工管理
在屋面保温施工当中,较常使用的方法为正铺法。其是通过利用密度小、传热性低的防水材料,铺设在屋面与防水带之间,以达到屋面保温的作用。除了正铺法之外,反铺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屋面保温措施,反铺法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达到保温效果,还能够实现较好的防水效果,并具有维修方便等优势。此外,还可在屋面上蓄上一定厚度的水,利用水的蒸发对太阳能进行转化,通过水的蒸发和流动及时地将热量带走,減缓了整个屋面的温度变化。而且蓄水屋面还能改善混凝土的使用条件,避免了直接曝晒和雨水引起的急剧伸缩。种植屋面也是近几年来运用最为生态、最为有效的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一种手段。在绿色植物的同化作用及遮阳作用,同时,绿色屋面因植物的蒸腾和蒸发作用消耗的潜热,从而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
3.设置双层玻璃幕墙
双层玻璃幕墙被业内称为“可呼吸的皮肤”,它利用两层(或三层)玻璃作为围护结构,外层采用普通的钢化玻璃,内层采用中空LOW-E玻璃,在外层与内层间留有一定宽度的空气夹层。在夏季,利用烟囱效应或机械通风手段对通风道进行热压通风,把玻璃之间的热空气带走,达到降温的目的。在冬季,双层玻璃之间的夹层形成了一个阳光温室,提高了建筑内表面的温度,有利于保暖,从而节约采暖能耗。同时,双层幕墙能够通过通风道进行开窗通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层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
四、有效提高建筑施工管理与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措施
1.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建筑施工工程往往涉及许多建筑材料,而材料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施工的质量,许多“豆腐渣工程”都是材料上出现问题导致的。材料选购环节无疑是确保整个建筑施工质量的首要环节。在这一阶段,需要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选择环节。在选购建筑施工材料过程中,无论是水泥的出厂日期、质量,以及钢材、混凝土的质量都要严格把控,只有质量达标,才能够应用于施工建设中,凡是质量不过关的,坚决不能使用,要从施工源头管理建筑施工质量。
2.把握管理要点合理控制施工进度
整个建筑施工企业在管理建设过程中,对建设的节点和管理的要点有重要要求。首先,要依据施工要求,制定合理的进度计划。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施工条件,制定好施工进度计划,充分考虑到设计变更、市场价格变化等一系列因素对整个工程进度可能造成的影响,而在施工进度出现变化时,要依据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适时调整、系统处理。
3.有效提升资源管理利用
建筑施工过程实质上是资源的利用过程,巨大资源消耗是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而想要做到绿色管理就必须做好能源节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质量。在资源选择和利用上,要选择能耗低、绿色环保的建筑设备。而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要做好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整个过程正常运转。不断改革利用技术,充分使用最新工具,实现资源最大程度的利用和功能的发挥。
4.合理利用和管理施工过程中的水资源
建筑施工工程,水的地位不可替代。但水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加强对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实质上是绿色建筑施工的重要要求和必然选择。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水资源利用意识培养,强化节约意识。同时积极使用节水设备。而针对经常出现漏水、滴水等一系列问题,要重点防范,有效应对。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污水,进行妥善收集,同时做好回收再利用等一系列附加工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如何提升建筑施工管理的水平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而加强绿色施工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得建筑施工管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实际的管理中,建筑企业要注重产品质量,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麦荣林.浅谈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J].城市建筑,2013.
[2]黄富勇.浅谈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
施工单位建筑质量管理 篇7
1.1 施工技术资料应真实准确
要真实地反映工程实际的质量状况。施工技术资料是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备案的依据之一,尤其是建筑单位进行维修、管理、使用、改建和扩建的依据。一旦这些依据丧失了真实性,就毫无使用价值。虚假的技术依据不仅给建筑施工单位质量的评价带来错误的结论,而且也给工程的改建和扩建带来麻烦,甚至会造成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
1.2 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规范性
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尤其是技术资料负责人、资料员应认真学习和实施国家、行业发布的技术法规,认真、全面地整理、填写施工技术资料,及时归档,使施工技术资料标准化、规范化。
1.3 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信息化要求
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经整理组卷后,应及时送交城市建设档案部门存档。它是工程建设、维护、管理、规划的可靠依据,是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信息来源。
2 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的作用
2.1 施工技术资料是城市建设及管理的依据之一
建筑施工单位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一定时期后,由于施工中存在着质量隐患或养护措施不得力等原因,工程相继出现各种质量缺陷,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必须进行修护。这就必须通过查阅该工程的技术资料档案,以便采取合适、有效的措施。以便做出正确的规划和设计。
2.2 施工技术资料是工程质量的客观见证
就建筑工程而讲,所有建筑都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工程的建设过程,就是质量形成的过程,工程质量在形成过程中应有相应的技术资料作为见证。
2.3 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
建筑单位施工技术管理资料是在施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技术文件材料转化而来的。它与完成工程主体有着同样的重要性,是工程承包合同的一部分。它是全面反映、记载建筑单位主体及施工过程的重要文件。它代表着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3 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中的问题
3.1 整理填写工序质量评定表经常出现的质量缺陷
工序质量评定表中,主要工程数量和检查项目栏内常见填写的缺陷是:(1)检验频率不准。实际的应检点应根据规范来确定,然后按对应的结果计算而得来,应该是准确无误的。(2)检验频率不够。很多竣工资料中,工序质量评定表中均存在实检点数少于应检点数。
3.2 砼强度评定中存在的问题
砼强度评定应按国标《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统计法和非统计法评定。所以,在进行的砼工程中,其强度的试验结果都应该按规定进行砼统计法或非统计法评定。在评定砼强度工作中存在下列缺陷:(1)不作评定;(2)只用一个试验数据进行非统计评定。
4 做好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意见及建议
4.1 及时记录和收集工程技术资料各种资料必须按照建筑物
施工的进度及时收集、整理。建筑工程所用钢材、水泥、砂子、石子、防水材料、保温板等重要原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一般是从检查厂家检验报告、出厂合格证、备案证、进市证等以及材料取样做复试情况加以认可,由于施工人员没有及时收集资料,待工程竣工交档时,才发现缺少某种材料合格证或复试报告。因此,在承建工程开工之时,施工单位就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工程技术资料,负责对质保资料逐项跟踪收集,工程技术试验员负责去实验室做必要的复试试验。
4.2 确保各种技术资料的真实性
杜绝造假的做法,尤其是重要的施工记录如混凝土、砂浆强度取样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非常重要,绝对不允许对送检的的样料进行“特殊加工”,否则,一旦工程出了质量问题,不仅不能作为技术资料使用,反而造成工程技术资料混乱,导致误判。所以资料的整理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准确。
4.3 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准确性
(1)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的填写应规范化。保证项目内容填写应详细具体,不能以“合格”、“满足规范要求”来概而论之。基本项目的每个子项的等级应按优良百分率确定,并且要用文字说明。基本项目中不允许出现不合格的点和处;现场发现不合格点或处应及时返工。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再根据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的百分率确定。(2)应正确区分分项工程属于哪个分部工程。(3)混凝土强度评定应明确验收批的概念,区分不同的分部和施工段,正确运用统计和非统计评定方法。同时,在具体计算时,混凝土强度的平均值取一位有效数字,标准差取二位有效数字。
4.4 技术内业资料必须完整
不完整的技术内业资料将会导致片面性,不能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单位工程的质量状况。技术资料中容易忽略的有:模板拆除以后的现浇结构外观、楼地面混凝土垫层强度评定等。如果缺少这部分不但使工程技术资料不完整。如果一个单位工程有几个分包单位分别负责施工几个分项或分部工程时,总包单位应对单位工程质量全面负责,各分包单位应按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第4.0.4条规定“检验评定各自承建的分项、分部工程质量等级和整理资料,将评定结果及资料交总包单位,参加单位工程的评定”。
4.5 完善质量记录、做好资料整理
工程项目有很大部分的内在质量和功能质量是要靠用一些质量记录材料来证明。所以,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为了证明一些工程部位的质量状况,必须做到有完善的质量记录,做好资料整理和保管工作。使用户通过工程技术资料,对工程的质量面貌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资料的整理要系统,装订要整齐,保管要加强,使后人能方便查阅。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施工单位为获取高质量的施工技术资料,建立健全档案资料的搜集与管理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对施工技术资料的作用、基本要求、存在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整理
参考文献
[1]曹建军,李永.谈施工技术资料的整编办法[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院报,2001,18(3).
[2]郭俊英.浅谈如何搞好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J].山西建筑,2002,28(3).
施工单位建筑质量管理 篇8
1.1 施工技术资料是城市建设及管理的依据之一。
建筑施工单位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一定时期后,由于施工中存在着质量隐患或养护措施不得力等原因,工程相继出现各种质量缺陷,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必须进行维修和补强。
1.2 施工技术资料是工程质量的客观见证。
质量就是“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就建筑工程而讲,一项工程、一栋房屋、一条排水管道应满足建筑或者排放所需的功能和使用价值,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工程的建设过程就是质量形成的过程,工程质量在形成过程中应有相应的技术资料作为见证。
1.3 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
建筑单位施工技术管理资料是在施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技术文件材料转化而来的。它与完成工程主体有着同样的重要性,是工程承包合同的一部分。它是全面反映、记载建筑单位主体及施工过程的重要文件,是建筑单位施工的直接成果之一,对施工起着指导和依据的作用。它代表着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2 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的基本要求
根据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特点,施工技术资料也应有其基本的要求,现归纳如下:(1)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真实性。施工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就是真实地反映工程实体的质量状况。真实性是施工技术资料的生命,否则施工技术资料的存档就毫无意义。我们知道,施工技术资料是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备案的依据之一,也是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尤其是建筑单位进行维修、管理、使用、改建和扩建的依据。(2)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规范性。施工技术资料的规范性就是在填写、整理施工技术资料时,应遵照有关的工程标准、规范和法规要求,文件成果应达到规定的广度和深度。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尤其是技术资料负责人、资料员应认真学习和实施国家、行业发布的技术法规,认真、全面地整理、填写施工技术资料,及时归档,使施工技术资料标准化、规范化。(3)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信息化要求。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经整理组卷后,应及时送交城市建设档案部门存档。它是在城市基本建设和基本设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对建筑单位建设的真实记录和实际反映,是工程建设、维护、管理、规划的可靠依据,是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信息帮手,是具有实际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信息源。
3 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中的问题
3.1 整理填写工序质量评定表经常出现的质量缺陷。
3.2(工地)施工试验记录单上的缺陷。
3.3 砼强度评定中存在的问题。
3.4 关于填写“单位工程名称”的缺陷。
4 做好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建议
4.1 必须及时做好工程技术资料记录和收集。工程技术资料是
对建筑物质量情况的真实反映,因此要求各种资料必须按照建筑物施工的进度及时收集、整理。建筑工程所用钢材、水泥、机砖、防水材料、铝合金等一些重要原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一般是从检查出厂合格证以及材料取样试验情况加以认可,但由于当前市场机制不完善,许多材料需要经过好几手转售,使得合格证和试验报告不能与原材料同步到位,以往在其他工程上有发现,由于施工人员没有及时收集资料,待工程竣工时,才发现缺少某种材料合格证或试验报告。
4.2 确保各种技术资料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灵魂。不真实的资料会把我们引入误区。必须坚决杜绝对原始记录采用“后补”造假的做法,尤其是混凝土、砂浆强度是以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取试块检验评定的。取样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非常重要,绝对不允许对制作试块的样料“专门加工”,否则,一旦工程出了质量问题,不仅不能作为技术资料使用,反而造成工程技术资料混乱,以致误判。同时,也不能为了取得较高的工程质量等级而歪曲事实。资料的整理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准确。
4.3 准确性是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核心。
(1)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的填写应规范化。保证项目内容填写应详细具体,不能以“符合要求”、“满足规范要求”来概而论之。基本项目的每个子项的等级应按优良百分率确定,并且要用文字说明,不可随心所欲地以符号代替。(2)应正确区分分项工程属于哪个分部工程。容易混淆的分项有:钢结构的油漆分项应属于主体分部,不属于装饰分部;水磨石打蜡分项应属于装饰分部,不属于楼地面分部;玻璃分项应属于装饰分部,不属于门窗分部;水落管分项属于屋面分部,不属于水卫分部。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应包括设计标高±0.00以下结构及防水分项工程,模板分项工程不参与基础分部和主体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3)混凝土强度评定应明确验收批的概念,区分不同的分部和施工段,正确运用统计和非统计评定方法。同时,在具体计算时,混凝土强度的平均值取一位有效数字,标准差取二位有效数字。
4.4 技术内业资料必须完整。
不完整的技术内业资料将会导致片面性,不能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单位工程的质量状况。技术资料中容易忽略的有:刚性防水屋面细石混凝土强度试块、楼地面基层混凝土强度试块、抗渗用混凝土试块、楼地面面层水泥砂浆试块。
4.5 完善质量记录、做好资料整理。
建筑施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分析 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社会对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以及真实性要求越来越高, 需求者则是逐步由政府部门进一步扩展到微观层面, 包括企业的投资者、管理者以及债权人等, 并且会计信息涉及利益问题诸多, 所以, 负责、准确、透明显得尤为重要。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 (下面简称《准则》) 进行了修订, 规定2007年起, 股份有限公司施行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以及相关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要求, 对折旧和定义方面的内容作了修改。此次修订在扩大企业选择余地的同时, 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作了更高的要求。而建筑企业作为众企业中的一类, 近些年发展迅速, 更加值得我们重视和关注。接下来将对建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相关要求以及本身特点进行分析, 并提出管理措施。
1 合理分类建筑企业固定资产
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 主要将固定资产分为四类, 分别是在用的、已经租出的、尚未使用的以及不需要用的。这种分类方法的益处在于及时对固定资产的相关使用情况做出反映, 进而促使尚未使用的资产及时使用, 不需要使用的尽快出售或调拨, 利于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 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与此同时, 也为折旧计算带来了方便。
根据固定资产的用途可将其分为生产用与非生产用两类。生产用一类是指建筑企业可直接或者间接参与施工生产或其经营管理全过程的部分, 而非生产用一类则是除生产用以外的固定资产部分。这种分类方式可以更好的反映出固定资金用于生产与非生产的比重。根据上述关于固定资产的分类方式, 建筑企业固定资产可分类如下:
1.1 生产用固定资产
1.1.1 房屋
一般主要包括生产单位、施工单位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的使用房屋, 其中并包含房屋的附属设备, 如电灯、水管、电话、电梯、通风设备、暖气设备以及卫生设施等。为数不多的可搬移房屋核算为本类, 为数较多的可搬移房屋则可另外设立“活动房屋”类进行核算。生产与非生产共用的房屋则依其主要用途计算。
1.1.2 建筑物
除房屋以外的各类建筑物, 主要包括蓄水池、水塔、储油罐、企业的围墙、停车场、铁路以及道路等。
1.1.3 施工机械
指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机械, 如高空作业机械、土方铲运机械、挖掘机械、压实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凿井机械、基础及凿岩机械、桩工机械、焊接机械、筑路机械、钢筋混凝土机械、装修机械等, 以及随机的附属设备和机械上装置的发动机、联动机也算在内。
1.1.4 运输设备
指用来运送物资的各类工具, 分为垂直运输机械和水平运输机械。垂直运输机械大致包括塔式起重机、施工电梯、物料提升机、混凝土输送泵、采用葫芦式起重机或其他小型起重机具的物料提升设施等;水平运输机械主要包括用于公路运输的散装水泥车、自卸汽车、载重汽车、油槽车、拖拉机、架线车, 用于铁路运输的棚车、机车以及用于水上运输的潜水工作船、拖轮、汽轮、驳船等。
1.1.5 生产设备
指用于生产、动力、维修、传导等设施和设备, 如金属切削机床、维修专用机床和设备、铸锻热处理设备、动力设备以及传导设备等、包括其附属设备。
1.1.6 仪器与试验设备
指用于对材料、工艺、产品做研究试验的各类仪器设备, 如经纬仪、水准仪、精密天平、探伤机、渗透仪、显微镜、温度测定仪, 以及用于材料试验的各种白金坩锅、试验机等。
1.1.7 其他生产用固定资产
除以上各类生产用固定资产外, 包括消防用具、计量用具、办公用具以及用于行政管理的电话总机、汽车等。
1.2 非生产用固定资产
主要包括:用于职工宿舍、食堂、学校、招待所、托儿所、幼儿园、俱乐部以及医院等单位的房屋和设备。
1.3 租出固定资产
主要指出租给其他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
1.4 未使用固定资产
主要包括:新增的尚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已调入但尚未安装的固定资产、有待基建部扩建或改建的固定资产以及经由相关部门批准停用的固定资产。
1.5 不需用固定资产
主要指企业不需要使用并且已经报经相关部门批准, 准备处理的固定资产。
1.6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一般指施工企业通过融资方式租入的运输设备、施工机械以及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
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 一定要把固定资产和低价值易消耗品的界限区分开, 这样做:1因为劳动资料的变动性;2因为劳动资料在企业的财产比例中占有较重的地位, 其使用时限也是比较长的, 因此劳动资料也应该划定成为固定资产范畴, 但是如果劳动资料的使用时限不固定, 更换频次较大, 那么就可以将其划为低价值易消耗品。所以公司财务部门要和管理部门一起结合管理特点和生产特点将企业的固定资产编制目录, 将固定资产和易消耗品区分开来, 逐一标号, 并规定好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限, 以此来作为计提折旧的依据。
2 对固定资产进行归口分级管理, 施行使用保管责任制
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是管理好固定资产的重要前提, 与此同时, 企业与所属单位之间要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以及保管方面做到正确的处理好关系, 务必做到责任制的全面性, 避免无人负责的现象发生。
由于建筑企业的固定资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大部分都是分散到各个施工现场。所以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不是少数人可以完成的, 不能简单的依靠个别部门, 一定要做到明确具体管理人员的具体权责, 进而更好的调动各级单位与职工人员的积极性, 进行归口分级的管理方式。即由企业主管领导进行归口分工, 如机械设备部门主要负责施工机械、生产设备以及运输设备等的管理。再由职能部门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交由各所属单位负责管理, 管理用具以及房屋建筑物等则由行政部门进行管理。而对于机械设备则需要建立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责任制。如此一来, 各类固定资产的请购、调配、清理、维修以及保管情况的定期检查都有了合理全面的分配。
在工程施工期间, 施工队以及加工厂等才是固定资产的直接使用者, 所以不仅要严格、有条理的实行归口管理, 还要建立起使用保管责任制, 进行分级管理。实际上,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掌握在各个施工队以及加工厂的手中的, 所以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中, 一定要建立起使用保管责任制, 分级管理, 使用单位对设备部门负责, 对于企业的资产管理制度一定要严格执行, 同时要加强日常维护和保养, 使资产完好, 这样才能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固定资产使用单位也要指定专门人员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工作, 这样就能使每一个资产都能责任到人, 有利于增强员工对设备保管养护责任心, 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3 合理组织施工, 充分发挥机械的作用
建筑施工企业对机械的管理一般采用两种方法:1针对中小型机械, 例如:机动翻斗车、小型搅拌机、砂浆搅拌机以及混凝土搅拌机等;2针对大型机械, 例如:推土机、挖土机、大型起重机械和压路机等。
3.1 中小型施工机械设备
对于企业在施工中使用的中小型机械设备, 在使用过程中, 一般是由土建的施工队进行保管和使用的。
3.2 大型施工机械设备
对于企业在施工中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 一般是由企业中的专业施工队伍, 例如机械施工队伍进行管理的, 在使用中, 根据土建队伍的需求由专业机械队伍施工。这种管理办法, 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这些机械的使用效率, 同时还可以确保重点工程任务的完成。
对于企业中使用频率不高的大型机械或者特殊机械, 要由企业的租赁站和主管部门同时进行掌握, 这样才能方便各个施工队伍进行调配。
4 对固定资产的调拨、出售、核算和检查
对于企业在进行施工中闲置的设备, 可以按照相关手续进行调拨或者出售, 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 而在设备在进行调拨或者出售时, 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一定要做好移交手续, 同时还要做好相关工作:1要对调拨和出售的手续进行核准, 对是否有财务部门出具的调拨单据或者是出售单据, 核准调拨单据和出售单据上的名称是否符合;2要对固定资产的名称、型号、附属设备进行核实, 一定要与调拨单据或者是出售单据相符合。即使是企业内部之间的相互调拨, 在现场也要做好核对手续, 做好移交工作。
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完好性, 一定要定期的对其进行检查盘点, 建立固定资产的检查制度, 这样做除了可以把固定资产的数量和实时状态弄清, 还可以了解其使用和维护状态, 促进企业进行节约生产, 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 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固定资产是否出现丢失和损毁, 及早添堵漏洞。
5 重视人员培训, 造就专业人才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而对于固定资产管理, 本来就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 它要求管理者有全新的思想, 全新的观念, 科学的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安装、调试、维修、租赁核算等有条不紊地管理。同时, 固定资产本身就是生产资料.又是商品, 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因此, 必要运用适当的经济手段, 使其管理的全过程存在于经济活动之中, 这就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素质, 企业应根据技术装备力量对合适的设备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 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其次, 对操作和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起良好的工作作风, 培养和造就一批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一专多能的技术能手, 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率。
6 结束语
建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十分综合与系统的工程, 这项工作需要全员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经常性的实施, 这样才能将固定资产的管理落到实处, 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挖掘出最大的潜力, 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杨育林.建筑企业资金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0 (15) .
[2]崔可萍.浅析建筑企业资金管理及预防财务风险的措施[J].现代商业, 2010 (21) .
施工单位建筑质量管理 篇10
关键词:工程项目,控制,经营,结算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 在项目经营管理中每一环节、每一方面管理都要认真、到位, 如若不然都有可能对项目的经营成果构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在此, 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站在项目管理的角度分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对项目经营管理的思路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讨论。
一、事前控制思路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个道理对于施工项目经营管理的事前控制仍然适用, 事前控制是经营管理的核心所在, 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大量工程实践经验表明, 事前控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投标阶段的经营思路
通常情况来说, 施工企业在投标阶段不一定就是最后能中标的单位, 但是如果等中标后控制又有点嫌晚了, 因此在投标阶段的经营思路可以日后中标的过程管理和事后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国当前的工程建设, 其招标形式主要是采用的“工程量清单报价”加措施费用包干的形式。
在总价的变化比较小的前提下, 结合工作经验, 笔者认为在此阶段的投标报价是有规律可循的:
(1) 招标清单工程无量时, 单价略调高一些;工程量不大不过在施工期间也许可能会增加时, 应该将项目单价略调高一些;工程量比较大不过在施工期间也许可能会减少时, 应该将单价略调低一些。 (2) 在招标文件的设置上, 施工的前期项目单价略调高一些, 施工的后期项目单价略调低一些; (3) 对于特殊措施项目在报价时应紧密与投标施工方案相结合, 做到项、量和价的计算准确, 确保与市场价格相吻合。
借助上述的经营管理思路, 一旦中标, 施工企业既可以完成工程款的提前收取, 同时也有利于工程的结算, 施工企业的经营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
大量工程实践经验表明, 在此招标阶段风险时刻存在且表现在多个方面, 所以对于施工企业应该尤其要注意经营风险的管理。风险包含了施工难易程度的改变;劳力市场或材料市场的变化;利率和汇率的变化;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变化等等, 这些都是建筑施工单位可能遇到的风险, 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不确定性和可变性等等性质, 因此在经营管理中亦要重点关注, 要有正确的预计。
2、中标后项目准备阶段经营思路
在中标后的工程准备阶段主要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合同是一个具体工程得以实施的开始,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 中标后, 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做好承包合同的谈判和签订显得尤为重要。 (2) 施工企业确定合理的项目经营目标, 同时应该制定合理的管理思路。大量实践经验证实, 在这一阶段中, 项目经理的核心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项目经理的决策通常情况下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效益如何。在具体的管理上, 应该以项目经理为中心, 汇同经营人员、物资采购人员、财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等等就中标项目进行综合分析, 制定出适合该项目的经营目标和项目管理方法, 将各个部门, 每一个岗位的职责细化、量化。包含该项目的总成本目标和结算目标;具体的投入计划、资金使用计划、质量控制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等等量化的经营指标。 (3) 在该阶段, 项目管理团队应进一步对各类风险的来源进行有效的辨识, 同时组织制定可操作的控制方案。通过各项措施的制定与落实将各类可变因素朝着对施工企业有利的方向进行积极的引导, 控制不利因素于一定的可控范围之内。
二、事中的过程控制
事中指的是具体的工程实施阶段特别是前期的决策及各项计划, 这一阶段的管理和控制的优劣对整个项目的经营成果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 在经营和控制上要做好以下几点:
1、合理地选择分包队伍, 通过劳务分包和专业分包等形式来控制项目的分包成本;2、重视物资和材料的采购经营, 对材料的采购数量及单价进行严格的控制。3、组织设计编制, 对工期进度进行严格的控制等等, 借此促使劳动力和机械使用达到最佳的状态, 保证工程有序的施展, 切实有效地降低工程成本, 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4、完成特殊措施项目的制订工作,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 安全且合理的措施既能够保证工程的安全施工, 同时更是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措施。5、与设计单位紧密结合, 把施工中的问题在设计阶段解决, 即降低成本又节约工期。6、对工程质量实施严格的控制, 应严格避免因质量过剩而造成的浪费, 同时亦要严防因质量不合格而导致返工成本的增加。7、做好安全措施, 将预防各类事故发生放在经营的重要位置。8、重视索赔工作的施展, 确定合理而且清晰的索赔要求, 借助索赔弥补因成本增加造成的损失。
三、事后控制并对项目进行经营分析
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 事后的结算工作是施工企业经营工作的重点所在, 亦是项目产生经营效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以下几个工作的重点:
1、相关结算人员在充分熟悉了施工承包合同的基础上, 结合现场的施工实际情况, 依据设计蓝图、批准的方案和现场签证等等, 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工作, 套用合理的价格 (清单单价或合同约定的定额等等) , 完整的编制工程结算资料。2、重视工程变更, 针对招标清单中项目特征描述, 研究其中的变化, 依据合同中造价调整的相关条款, 进行单价及总价的调整。3、建筑施工企业从双方的角度着想积极配合建设方进行工程的审价等工作, 尽可能快速完成结算工作, 及时回收工程尾款。4、工程结算完毕时, 项目经理应组织该管理团队就该项目进行经营工作分析和总结。对各经济指标实际完成情况与事前控制时制订的各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总结得与失, 通过其借鉴作用, 为日后企业的投标及经营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和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1]柳汉桥:《浅谈我处经营管理思路》, 《施工企业管理》, 2000, 5。
[2]王鹏:《浅析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营管理思路》, 《科技创新导报》, 2011, 7。
施工单位建筑质量管理 篇11
[关键词] 建筑行业;施工管理;绿色施工;措施
所有建筑项目的总流程都是从开始的开发,到项目施工的设计和规划,然后到评审施工,最后完工验收,这整个程序的每个步骤都是衔接紧密的,如果其中某步出现问题就会造成下面所有环节的问题,而在这些步骤中,其施工是关键的一环,是将图纸转换为实体的实施过程,因此,作为建筑施工管理者就必须要注重好其施工中的每个施工内容和项目,避免出现问题意外情况和质量问题。绿色建筑是现代社会新兴的一种建筑形式,是现代建筑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相对于普通的建筑施工管理而言,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内容及难度更强、更杂,这对于现代建筑企业管理者而言也是一个新的挑战,现代建筑管理者必须要积极应对这种形势,克服绿色建筑施工管理难题,促进其建筑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下面文章就分别分析施工管理和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主要措施和注意点。
一、 建筑施工管理
对于建筑施工队伍而言,其施工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其工程项目能够在规定时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并为企业获得创收,也就是说施工管理的关键内容就是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下面文章就分别进行阐述。
1. 建筑施工进度管理
第一,建筑施工管理者首先就要依据其要求完工日期和其施工项目内容来合理计算每个施工环节的施工时间,规划其进度表,在其施工进度表中要详细划分施工内容、范围、项目主管人、施工人数、相应任务、完成时间、施工操作注意事项及项目程序衔接配合等等信息,在征询所有施工队友对施工进度的意见后,就要严格按照其进度表来进行,还要实施全面的责任落实制度,确保所有员工都能够按照规定计划完成。此外,在制定进度计划时,也要留一定的余地,避免施工中因为种种意外因素变化造成施工变更、材料供应意外等等情况,因此,管理者也要对其进度实施计划进行严格监控比对,并随时调整和补充其施工进度,使得施工项目能够顺利、准时交工。
第二,在施工管理者进行进度管理的过程中,也要随时与监理单位和业主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避免出现因为沟通交流不及时造成施工计划频频变更或失控现象,也让监理单位和业主能够很好了解施工情况,只有双方面的相互理解信任和配合才有利于施工项目资源的合理调配和顺利实施并完工。
第三,对于施工进度计划执行中的一些意外情况要保持超强的警惕性和责任心,对施工各种信息都要注意留心,这样才能对于施工组织不合理、施工技术不到位以及施工条件恶劣的情况才能够很好的应对和处理。
2.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第一,施工管理者首先就要对施工规划进行切实实地考察,并对相应的施工技术进行评审,确定其施工工序和施工技术没有问题后,就要着重注意施工中的重难点。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重点环节和重要施工技术必须要提前预备好其所有施工资源和施工方案,使得所有项目内容的质量能够有所保障。
第二,在施工方案和施工操作技术确定以后,按照规范作业指导书和相关要求对作业人员进行一定的专业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确保所有员工都能够熟练操作其分配任务,管理者也要对施工人员的作业资格进行严格把关,确定所有员工都有相应实力,这也有利于管理者优化所有员工岗位配置。另外,对于一些施工负责设施也要进行质量检查和维修保养,这样双管齐下才能够为其施工质量奠定技术保障。
第三,在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每个环节、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都要进行规范操作和质量检查,并对每个施工项目的质量指定相应负责人进行管理,对施工后的项目进行不定时抽查检查,尤其是一些重点关键工程,一定要抽查再抽查,坚决杜绝项目质量问题的发生。
第四,施工项目完工后,要实行小组自行检查、施工负责人进行检查,最后再由施工质量技术检查人员进行验收检查的制度,一旦发生任何质量问题,就要严肃处理,端正施工人员工作态度,提高其施工质量意识和警惕性,对于一些表现优秀的员工可以予以奖励,全面提高员工的自觉检查质量意识,有利于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绿色建筑是目前的一个新型节约能源、绿色环保的重要建筑形式,它能够有效利用建筑周围环境资源,并在建筑过程中也最大程度上采用绿色健康、经济实惠的材料,由于这种建筑施工管理涉及到的内容和知识比普通建筑施工管理要多,因此,其管理上也有一定的难度,下面就简要进行探讨。
1.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原则
在进行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时,就要本着节约所有能够减少的能源,并采用成熟的施工操作技术和设备;其次,施工管理者还要定时对其施工辅助设备机械进行保养和维修,确保其能够顺利、正常运作,这也有利于提高机械使用寿命,并降低能源消耗;接着,还要大量引进一些绿色环保无污染的建筑设施来代替设备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都较大的施工设备和操作技术;最后,在施工管理中应当尽可能减少所有不必要的用电、用水、建筑物料等等使用。
2.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要点
对于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可以分别从其就建筑施工物料、用电、用水情况的管理;施工物料污染的管理;施工噪音管理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控制。对于施工物料尽量采用可再生、可回收、绿色健康的施工材料,同时建筑场地也要定时回收施工中的废弃物品进行回收利用,对于其水电设备的利用也要严格注意其用量,可以再次利用就要再次利用,尽一切可能降低其水电设备及用量,提高所有设备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其资源管理水平和效果。施工现场的污染环境的主要有是施工泥浆、施工灰尘等两个方面,容易造成空气环境污染,影响周围生活质量,对此可以对施工泥浆采取及时固结处理方法,并对已经造成污染的地方进行及时清理,而对于施工粉尘可以对产生灰尘的集中地建立围挡装置,也可以淋水除尘,可以采取道路硬化措施、封闭垃圾地等等方法来降低灰尘度。
三、 结语
建筑行业是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增长的,其事业的繁荣发展已经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民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因此,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健康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建筑行业也不可避免的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来选择其前进和管理方向,绿色建筑就是现代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为了强化建筑企业利益和建筑施工质量,就必须要提高当前建筑施工管理,并要求管理者不断学习绿色建筑管理知识,促进并推动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燕颜.浅议绿色建筑施工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8).
[2]赛红珊.现阶段推行绿色建筑的症结和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7).
施工单位建筑质量管理 篇12
关键词:建筑施工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一、建筑施工单位会计管理的特点
(一) 按在建工程分月办理工程价款结算和成本核算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垫支资金多的特点, 需要定期计算和确认各期已完工程或者在建工程的价款收入和实际成本。如果等到工程全部竣工再办理结算, 不仅会引起施工单位资金周转困难, 而且会计核算也只能是事后记录, 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 以建筑施工单位工程为对象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考核, 重视分级核算的作用
建筑施工单位对单位工程的财务核算主要是分别对工、料、机和间接费用进行核算的。为了反映各项工程的资金耗费, 必须以每一工程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组织成本核算。并且在施工企业在进行成本考核时, 不能按同类工程的实物计量单位, 如建筑面积等, 进行分析对比, 只能将每一工程的实际成本与其预算成本相对比进行分析考核。
(三) 协作关系相对复杂
水平的预算管理队伍
人才是企业抢占市场份额, 实现其经济效益最大化必不可少的要素, 加强企业的预算管理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为此, 企业要加强对其预算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通过专业知识培训、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手段逐步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 保证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具有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 企业还要加强对其预算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训和考核, 通过加强企业预算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来保证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正常、有序的展开, 避免企业内部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出现腐败的现象。此外, 企业还要着力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预算管理队伍, 通过预算管理队伍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和加强企业预算管理, 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六) 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 为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保驾护航
完善的奖惩机制是保证企业预算管理工作顺利、有序开展的有力工具, 企业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奖惩机制, 才能对企业的预算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 同时起到激励企业预算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作用。企业可以对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具有突出表现或贡献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 激励其他员工对预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同时也要对在预算管理工作中消极怠工、监守自盗的工作人员给与严惩, 以警示其他工作人员, 从而规范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 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奠定基础。
建筑施工单位为了完成一项工程的施工建设, 不仅要与建设单位处理好关系, 还牵扯到如监理单位、施工所在地税务机关、银行和材料及设备供应商及施工劳务队伍等许多单位。由于建筑产品体积庞大、结构复杂, 施工企业会计经常同建设单位之间发生备料款和工程进度款的预收、扣还业务, 以及同分包单位之间发生备料款和工程进度款的预付、收回业务等。因此, 建筑施工单位必须正确处理好与各协作单位之间的业务往来关系, 以使生产经营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二、建立建筑施工单位会计管理制度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 合法性原则
依法办事是会计工作的首要准则, 也是制定建筑施工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首要原则, 超出会计法规允许的范围和界限, 不仅对经济管理活动产生消极影响, 也是会计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
(二) 规范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建筑施工项目会计管理制度既要符合并体现会计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不能与会计学科的基本要求相违背, 又要内容全面, 严格规范会计事务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七) 建立健全的预算分析、考核机制, 规范企业预算管理工作
企业要想加强其预算管理以提高其经济效益, 还要建立健全的预算分析、考核机制, 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 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发展战略进行科学、统一的分析和考核, 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 应对预算执行各部门和个人进行考核, 切实做到有奖有罚, 奖惩分明, 帮助企业明确其经营活动和发展目标的利与弊, 帮助企业规避营运风险, 避免造成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实现对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控制, 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推波助澜。
三、结语
企业的预算管理不仅有利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有利于企业提高其经济效益, 是现代企业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因此, 我们要加强对企业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 对预算管理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 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姚铁梅.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J].财会通讯, 2004 (12) .
(三) 适应性原则
会计管理制度只能是对单位制度中财务部门的进一步归纳和具体化, 必须充分体现建筑施工单位实际, 不能生搬硬套书本上或一味的模仿其他单位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
(四) 科学性原则
制定建筑施工单位会计管理制度要科学合理, 有利于控制并坚持定期完善, 以保证适应相关管理需要。
三、建筑施工单位会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薄弱的会计基础工作
1. 票据管理方面:建筑施工单位的支票签发和发票开具由一人完成, 且印章由签发人或开具人保管, 相关内控不能体现。
2. 会计凭证方面:
建筑施工单位会计凭证大多存在忽视签字, 过分强调印章, 事后追踪现象频发;凭证必备内容不全, 原始凭证中白条、收据较多;凭证装订不规范, 封面签章不全等问题。
3. 日常核算方面:
建筑施工单位会计处理不规范, 随意填制会计凭证;劳务、材料、机械结算不及时, 预估费用较大, 成本不实;建造合同完工百分比法的使用较为随意。在财务会计报告中, 只研究如何满足主管部门需要, 却很少研究利用财务报表信息加强内部管理;只重视会计报表的主表编制, 忽视财务情况分析和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
4. 会计账簿方面:
重视金额记载, 忽视摘要和事由记载;重视分类账, 忽视备查账。
(二) 相对落后混乱的财务管理
1.没有财务预算或预算不切实际, 不能做到统筹安排, 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
2.融资效率不高, 融资能力较差, 融资观念单一。负债率较高, 应收账款和存货中在建工程金额较大, 资产质量不高, 所以融资能力较差。财务主管人员融资观念单一, 往往只局限于银行贷款、银行授信、增资扩股, 对收取合同保证金、风险抵押金、保修金以及赊购物资等渠道考虑不多。
3.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执行不到位。大多数建筑施工单位在联营项目上以包代管, 没有制度约束。资产折旧或摊销比较随意, 成本情况好时多摊, 差时少摊, 经常出现无账面价值的账外资产。
4.收支管理不严, 成本管理意识淡漠, 财务监管不力。只注重工程结算收入, 对于其他财产性收入的管理较为粗放。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未能做到专户管理、专款使用。成本意识淡漠, 不能按目标责任书规定严格履行职责, 包盈不包亏。
(三) 建筑施工单位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欠佳
在建筑施工单位, 由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齐, 使得企业相关人员无法准确地认识和理解会计的基本规范。即便有些施工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 但企业是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需要才开设的, 培训工作实质上形同虚设, 流于形式。在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强的背景下, 企业会计人员又存在一定的素质差异, 会计人员同企业的磨合需要一定的时间, 会计人员不能及时准确的了解国家最新的会计规范, 从而使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无法实现其应有的职能, 影响了会计管理。
四、加强建筑施工单位会计管理的方法
(一) 按照相互制约原理, 健全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健全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能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提高盈利能力,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也为财务人员更好地参与单位内部经济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 使会计工作渗透到单位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对单位内部管理的改善和企业竞争实力的增强产生良性促进作用。建筑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分工牵制、授权制约原则, 充分考虑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严密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并充分发挥“四性”之间的能动作用。合理设置会计管理工作机构和岗位, 合理划分职责权限和业务分工, 建立适应本单位管理体制、相互制约、规范合法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并在执行过程中逐步修订和完善, 为规范财务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使财务人员有章可循。
(二) 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 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 新的财务准则、财务制度及其相关的规定不断出台, 会计财务人员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也越来越复杂, 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范高效的会计管理要通过人的执行才能发挥作用, 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会计管理无从谈起。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 培养其诚信守法、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促进其树立现代理财观念和风险观念。二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再教育, 促进其知识更新, 鼓励其思考和创新, 为其参加经营管理决策创造条件。三要实行竞聘上岗和岗位轮换, 加大业绩、道德品质、思想操守考评力度, 对不胜任者坚决更换。四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会计人员, 逐步提高企业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 加强监督机制的健全完善, 推进制度执行
为了确保建筑施工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得到全面准确的实施, 监督机制必不可缺。内部审计、财务专家团队专项检查、政府审计和社会中介审计都是实施监督的有效机制。内部审计是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 是对企业内部管理的检查和再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应强化工程项目审计、任期经济运行质量审计和内控制度审计, 重点关注物资招标、劳务招标、分包管理、资金管理、合同风险、财务风险、资源使用、费用开支、债权债务结算、重大投资、重组改制、内控制度设计等环节。财务专家团队的定期或不定期专项检查, 也能防止会计核算差错及舞弊和违规行为, 发现管理漏洞, 强化财务监管。另外, 为杜绝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形同虚设的情况, 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请国家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对企业内部会计管理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程运木, 黄董良.企业财务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2]陈勇.浅析目前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 (02) .
[3]刘旭昭.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评审初探.会计之友, 2003 (08) .
[4]刘坤华.阐述施工企业会计管理[J].广东科技, 2010 (06) .
[5]李萍.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J].治淮, 2006 (12) .
【施工单位建筑质量管理】推荐阅读:
建筑施工单位企业管理07-25
建筑施工单位07-02
建筑施工单位分包制12-10
1 施工单位 建筑节能工程验收自评报告09-05
施工单位科技管理12-01
市政施工单位工程管理10-24
施工单位项目管理措施06-12
外施工单位安全管理07-03
施工单位人员管理规定10-16
设计单位施工质量检查报告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