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

2024-06-01

科学规划(精选12篇)

科学规划 篇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 面对城市发展、项目推进建设、回应生态召唤, 我们应该规划先行, 科学编制规划, 规划深入服务, 遵循科学发展和市场经济规律, 实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规划建设。

关键词:科学规划,时代规划,规划服务

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品位规划, 精致城市, 使“神联”、“形连”完美结合, 形成实质性的市区一体化。“虚实”结合, 使城市功能完善, 具备鲜明个性, 形象不断提升。

一、科学规划, 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也是生产力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没有规划, 开发就会失去方向;没有规划, 建设就会失去依据。要使生产、生活、生态逐步改善, 规划则必须前瞻先行。科学规划是开发建设的第一要素, 只有坚持科学规划为先导, 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协调性, 才能以规划的高起点实现开发的高水平, 努力走出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

一个好的规划不仅经得起专家评审、领导审批、群众参与、投资者挑剔, 更要经得起实践与未来的检验。规划科学, 是最大的节约;规划失误, 是最大的浪费。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 关键是要形成以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近期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规划体系, 使每一块空间都列入规划, 不留下空白。每一个项目都按规划实施, 不盲目建设。科学规划能在有限的空间创造优美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也是生产力。所以, 把科学发展规划贯穿于建设全过程, 是开发的成功之本, 也是开发规划建设的“主旋律”。

二、时代规划, 融入市场的规划也是经营城市

笔者在开发区从事规划设计、规划管理和规划服务实践多年, 认为不仅要科学规划, 还要经营城市。规划应“与时俱进, 海纳百川”, 走出“理想天国”, 融入“市场世界”。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 以市场为导向, 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进一步研究规划的科学性、经济性、生态性。发挥地区“个性优势”。以经营的思想规划城市, 以经营的手段建设城市, 以经营的方式管理城市。加快城市化进程, 转变政府职能, 科学定位, 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 吸引增量, 扩大总量。“一分规划, 二分建设, 三分经营, 四分管理”或者“三分规划, 七分管理, 十分经营”, 城市规划与城市经营相辅相成,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优化配置城市资源, 探索城市经营方式, 提升城市内涵价值。

当前的开发区,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定位开发, 以空间换时间。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园区, 基本上是“双轮驱动”的城市建设模式。确定城市价值与未来发展目标, 产业化和城市化并驱。大力推进“官产学研资”一体化建设, 按照“以城促产、以产兴城、产城共荣、产成一体”的理念规划建设。最紧要的是, 开发区的总体规划一经确定, 以此为依据, 抓紧制订相应的产业发展、城镇布局、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以及控制性详规, 积极主动地搞好规划和项目的上下对接, 实现规划全覆盖。同时依法执行规划, 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规划是最重要的发展政策, 做好规划, 政府责无旁贷。对此, 我们要以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民主性和法定性为目标, 全面提高规划水平, 让开发区成为转型升级的先导示范区。

三、提升规划服务理念,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统筹兼顾, 提高规划服务水平, 做到超前服务、零距离服务、专业化服务, 加快推进产业化项目建设, “落户项目抓注册, 注册项目抓开工, 开工项目抓投产”, 使项目建设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规划要建立项目台帐、挂钩联系、定期例会、一企一档和现场办公等服务制度。

1. 参与项目可研、选址布局等规划服务工作

项目洽谈落户, 就会涉及到规划选址服务工作。投资者会认真做好项目的问卷调查, 了解用地周边规划实施、用地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生态等具体问题。现场踏勘, 了解设施配套建设。我们要积极做好规划相关咨询服务工作, 提前告知规划相关技术规定和规划设计条件。投资者可根据投资额测算用地大小, 提前规划服务, 出具项目用地规划示意图, 实现资源整合共享, 集约发展与节约发展, 使规划的项目能够建设成为节能、低碳、绿色、生态建筑, 做到“四节一环保”。

2. 做好项目落地全程一站式规划服务工作

为项目确定用地位置、界址、面积、土地使用性质和建设内容, 提出规划设计条件。做好规划总平方案审查、地质勘探、施工图送审、临时水电、场地平整、临时建筑、广告宣传、现场矛盾协调、开工奠仪等规划服务工作, 使工程顺利开工。

帮助建设项目办理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市政管线等工程的行政许可。推进落户项目的立项、环评、消防、用地、工程、施工等行政审批手续的办理。帮助企业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质监、环保等竣工验收, 参与项目正式围墙、厂房大门的方案设计、景观设计、绿化种植、市政管线的敷设等规划服务工作。

积极做好项目的全程规划服务工作, 有利于规划的管理, 有利于规划的实施, 有利于规划的监督等。这样基本杜绝了违法建设的行为活动, 使自然资源、企业资源、人力资源、制度资源和形象资源的优势得以最大的发挥。

四、科学规划精心策划, 规划策划完美结合

通过城市设计, 精心策划, 以时间换空间, 吸引国内外“用脚投票”的要素参与城市经济的发展, 提升城市竞争优势, 改善城市投资和居住环境, 创造城市品牌, 增强城市对要素的吸引力。并通过对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城市自身价值和综合竞争力。

通过科学规划、城市CI、城市营销, 设计和培养具有明显个性与竞争力的城市视觉识别系统, 彰显城市个性与魅力。结合城市的自然形态、历史文化、产业特色、发展潜力, 创造一个为社会认可的理想空间。科学规划, 精致建设, 必然形成好的建筑风景、艺术气息、文化氛围, 使居住者、投资者、旅游者留下美好印象。

五、结语

综上所述, 真正能够优化配置社会资源, 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改善人居环境, 协调社会利益, 维护公平正义的规划就是科学的规划, 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执行规划需要多元化的服务, 使各类投资主体、各类企业以及广大市民参与规划。城市政府运用经营的手段, 将城市纳入市场运作, 对有形、无形资产进行重组、营运和盘活, 提升城市内涵价值量。强化规划服务质量, 能够增强城市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物资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使得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价值化, 使广大居民安居乐业, 促进国家、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

科学规划 篇2

为深入贯彻落实《秦皇岛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年)》,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结合我区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大力加强我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制定政府推动的政策和措施、实施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提升科普能力基础工程建设和建立考核监测指标体系等措施,使我区公民科学素质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区全民科学素质在“十一五”基础上有显著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政策保障体系更加有力;公共科普能力显著提高、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群众性科普活动广泛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大幅度提升。到2015年,力争全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建设任务

(一)五大行动

1、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1)提高中小学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学校领导班子要旗臶鲜明地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善于找问题,想办法,出实招,求实效。深入课堂教学一线,听课评课,检查常规教学落实情况,确保教学管理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教学管理坚持以学生为本,注意激励学生、发展学生,注重确立目标、凝聚人心,建章立制规范行为,创造机会鼓励成功。学校要严格组织教学,不得随意增减课程或学科课时,不得任意提高或降低教学要求。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加快现代化教育装备步伐,确保远程教育等设备设施得到充分运用,杜绝设备闲臵浪费现象。加强图书馆建设,开拓师生视野,强化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强化校本教研。加强学校教研机构建设,督促教师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引导教师加强交流合作。组织好教学观摩、赛课评课、教学反思、专题研究、经验交流等活动,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2)引导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与子女的关系特殊,教育的方式方法也与学校教育不同。要通过宣传让家长认识到“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要鼓励家长通过给孩子讲故事、童话、寓言、科普知识等,发挥孩子的想像力和思维力,引起孩子的兴趣。倡导适当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为未成年人灌输科普知识。作为家长,平时还要多和孩子交流,与学校老师多沟通、加强交流。鼓励家长要以平等的态度和未成年人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未成年人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3)大力推广校外科技活动

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建设的工作中,我区十分重视校外教育实践活动的功能,充分利用它的时空优势、地域优势、资源优势、教育优势和青少年学生自主活动优势,不断拓展活动渠道,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从青少年的身心规律和发展需求出发,逐步完善校外教育的工作格局、内容体系,扎实推进校外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重协调、促联动、求共赢。海港区作为秦皇岛市主城区,区域内工业资源丰富,高科技力量雄厚,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数量居秦皇岛市首位,针对区内各类教育基地众多,阵地资源、智力资源、人力资源和环境优势明显的状况,我们在校外教育实践活动资源依托上积极、主动做好中介工作,为校外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2、农民科学素质行动(1)加大农业技术推广

第一,扩大农业示范园区的辐射范围。也就是逐步扩大示范园的规模,增加示范园的密度,这样来发挥示范园的辐射带动作用,使更多的农民、更多的耕地能够用上示范园的高产技术。第二,丰富示范的主体和示范形式。在抓好示范园建设的同时,农业部门要因地制宜地把农民合作组织、种粮大户逐步纳入高产创建活动的范围,通过他们这些主体建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示范平台,形成上下有机衔接、层次比较分明、分工比较明确的示范推广平台体系。第三,多渠道搞好农技推广工作。包括继续抓好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等活动,把这些活动和高产创建互为补充、互为配合,共同推动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

(2)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因地因时因产业制宜,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培训。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劳务输出的需求,精心准备“科技套餐”,开展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递进式培养,短、平、快地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组织开展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加强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帮助农民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3)加强农村科普服务体系建设

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乡村清洁工程等惠农工程;建立科普惠农项目库,精心组织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科普惠农示范工程,建立健全科普惠农长效机制;丰富拓展科普惠农工作领域,全面活跃农村科普工作。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经常性的农村科普活动。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兼任科普员、“三农”网络书屋等做法,向农民积极传播环保法律法规和生态农业知识。

3、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1)加强劳动就业培训

紧紧围绕就业开展我区人才培训,根据就业需求和对技术人才的标准,设臵培训专业课程,并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课程,保证培训内容符合就业市场发展要求。根据我区城镇劳动人口的文化基础、年龄状况,实行短期培训与长期教育相结合,加强技能培训课程的多层次设臵,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

(2)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紧紧围绕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初步建立起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校企合作为纽带、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从优秀高技能人才和具有绝技绝活的高技能人才中选拔命名,依托所在单位建设,发挥他们在带徒传技、技能公关、技艺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我区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加快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精湛技艺技能的高技能人才。

(3)开展职工科普教育

对企业职工进行科技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在企业内部开展如下科普活动:举办面向职工的专题讲座;举办企业内部专业学术会议;开展“创新、创效”活动、“青工技能月”活动;组织“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在企业内部报刊、电台、电视上开办科普专栏;设立科普橱窗、职工图书馆等。举办面向消费者的企业产品应用讲座;建立用户协会或俱乐部;定期或常年向公众开发有关实验室、生产间、展示厅等,将科普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其二是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参与社会科普活动,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4、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1)开展社区科普活动

充分发挥街道宣传优势,加强与社区单位和会员的联系,把社区共建、资源共享作为街道开展社区科普教育的基本思路。利用社区单位人才资源优势和离退休科技人才优势,充实科普志愿者队伍、社区科普教育队伍、青少年校外科技辅导员队伍等,开展经常性的科普活动,致力于各种科普宣传与服务,形成科普服务和科普活动体系,使科普教育和活动经常化、系统化、专业化。

(2)提高社区科普服务能力

针对不同的对象,以知识讲座、电化教学、图片展览、宣传橱窗、专题活动等形式,围绕居民的衣食住行,邀请教授、专家开设科普知识讲座,大力普及环境保护、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信息知识、地震知识和地震应急常识等身边科学知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方法,消除愚昧,反对封建迷信。

(3)利用科普设施创新社区科普工作模式

推进科普设施建设,一方面要结合实际在人群集中地区建一些新的设施,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设施真正充分利用起来。利用相关企事业单位现有的科技场馆、科普基地开展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在财力不宽裕的情况下推动科普事业发展。采用新的运作机制,实现一个活动场所多种服务功能。要把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科研设施开展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加强对现有科普设施和基地的科学管理。

5、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1)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教育培训 ①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②加强干部教育课程与教材建设,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培训等为框架,增加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内容,加强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建设。③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针对提高干部素质能力的实际和需要,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提高讲授式教学质量。④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适应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发展需要,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

(2)开展“科普进机关”活动

围绕提高科学素质,积极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引导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自觉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能、崇尚科学精神、参与科学实践;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建设,广泛宣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先进典型;围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需要,在全社会培育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以开展科技周、科普日、科技“三下乡”等重大科普活动为平台,大力推进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的科普工作。

(3)健全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素质的机制 举办高层次论坛、讲座、主题报告会等科普活动,编辑出版适合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普读物,开展科普知识有奖读书竞赛等,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科普活动,每年至少参加1次科技报告会;公务员每年参与1次以上科普活动。

(二)五大基础工程

1、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1)加强科学教育

统筹规划社会各行业科学教育、整合各类平台和资源。一是统筹规划,形成体系,建设多位一体的社会科学教育体系。二是扩大参与面和受益面,面向所有社会成员进行科学意识和创新方法教育。三是科学教育优化教材设计,打破学科体系,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内容的重复性,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2)加强科学教育实践

促成实习实训与理论教学的合二为一,将实践教学的地位在整个教学计划中不断加强,制定以形成社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计划,立足提升社会成员创新水平,确立明确目标,通过科学教育使社会成员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关注社会、服务社会能力明显增强。

(3)加强科学教育场地建设

加强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中心和社区科普活动室等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使用企业和学校的现有设备,发挥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的作用,加强社会成员的科学教育。

2、科普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工程(1)加强科普资源开发

积极培育科普展教资源市场,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引入市场机制,加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鼓励科研机构、大学、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参与科普展教资源的开发活动,支持企业经营科普展教资源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

(2)实现科普资源利用最大化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着力点,以开展科普进社区、科普进校园、科普进企业等服务为载体,以突出提升公民科普意识为重点,充分利用大篷车下乡和农村远程教育、农家书屋等资源开展科普服务,创建思路新颖的科普工作。

3、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1)加大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力度

加大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报纸、电视等媒体要加大科学知识的宣传报道力度,普及科学知识;电视台要开设相应的科普专栏,保证播出时间;利用相关专业报刊结合专业知识和行业特点开设相关的科普宣传专栏,保证公民接受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的机会和途径,实现科普的公平普惠。

(2)发挥新兴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

发挥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型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鼓励区内网站开展科普宣传,科普网站和政府门户网站,要大幅度增加科技宣传内容和板块,加强展览馆、文化宫的科普宣传力度,增强传媒机构在科技传播方面的水平和能力。

(3)提升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

把传媒从业者的理论素养、实践技能、职业道德、工作业绩四个方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和评判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要全面提高传媒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提升科技舆论引导能力,加强传媒行业的制度建设和科学管理水平。

4、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1)促进教育资源与科普资源的相互转化

促进将社会教育资源转化为科普展教品。推动科技、教育、传媒界合作,挖掘自然、科技、人文等潜在建于资源,重点将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相关方面的教育资源开发、转化为科普展教品,挖掘具有鲜明特色的科普展教资源,形成全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展教品开发的局面。

(2)促进科普场所和设施建设

加强对分散在有关部门、单位现有科普设施的整合力度,提高其使用效益,弥补现有科技馆不足的状况,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型科普场馆,缩小专门科技馆的投资建设规模,加强对全区科普场馆的建设及运行的指导和服务,规范行业行为,加强科普场馆人员培训,促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等,营造有利于科普场馆建设和发展的良好氛围。

(3)广泛发展建立基层科普活动站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全区乡镇、街道及70%以上的村、社区都要建有科普活动站,各中小学校要建立青少年科技活动室。深入开展“一站一栏一员”建设,推动基层科普活动站建设。以“科普进社区”为载体,推动发展社区科普活动站。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推动科普活动室的发展建设。

5、科普人才建设工程(1)加强科普人才专业化建设

重视培养一支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具有现代科学素质、创新意识和战略眼光的复合型科普人才队伍。加强科普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科普专业化学习培训,提高各级各类科普人才素质。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科普人才队伍。加强企业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科技管理水平。重视基层及一线科普队伍建设,加强对基层科普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2)积极推动科普志愿者队伍的建设

在现在科普志愿队伍的基础上,在农村重点加强对大学村官作为科普宣传员的遴选、确定工作,发挥好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在社区重点建立高校与社区街道的对接机制,利用大学生假期或课余时间到社区进行科普宣传,在科普活动室和展室从事辅导和讲解。将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时间计算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同时设立科普志愿者奖项,对作出成绩的社会各界科普志愿者给予奖励和表彰。

(3)优化科普人才结构

把发展专职和兼职科普人才队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臵;其次是发展专职科普人才队伍,同时挖掘兼职科普人才资源,不断壮大兼职科普人才队伍;三是大力培养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主要是农村科普人才、城镇社区科普人才、企业科普人才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最后是重点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普场馆专门人才和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等方面的高端科普人才。

四、保障条件

(一)组织领导

1、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和工作目标考核。

2、各有关部门履行职责、共同参与。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要按照《科学素质纲要》和秦发【2012】12号文件的要求,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按照各自承担的任务,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二)政策措施

1、不断加强和完善公民科学素质政策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政府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及公民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权力、责任和义务。

2、落实有利于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落实国家关于科普事业发展的各方面有关政策,推进科普资源共享、强化科普队伍建设的具体政策实施。

3、完善表彰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做好科普事业的表彰奖励工作。

(三)经费投入

1、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力度。根据秦发【2012】12号文件的要求及我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实际需要,把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科普经费投入额度要与财政增长幅度相适应。

2、落实各相关部门的实施经费。各相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要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及财政预算管理的规定,在相关经费中拿出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全民科学素质建设。

(四)督促检查

1、营造贯彻落实《科学素质纲要》的良好环境,做好《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宣传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关系、支持和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科学规划,养老无忧 篇3

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与出生率的下降,世界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养老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而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老龄化呈现出增速快、规模大及未富先老的特征。

退休后属于自己的30多年

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中国女性的平均寿命达86岁,男性达79岁。假设女性的退休年龄为55岁,退休后还有超过30年的养老时间。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无疑需要一笔巨大的生活开支。

退休前,我们为了工作、房子、家人忙碌,几乎忘了自己,退休后才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应该为老年生活好好规划,享受自己的幸福生活。若要晚年生活精彩,离不开资金的保障。然而,目前大部分人依然将社保作为退休金的核心来源。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为大众提供基础的退休生活保障,换言之,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而社会养老保险金与在职收入相比,其“覆盖面积”越来越低。

要想晚年生活品质不降低,就需要做好养老规划,除社会养老保险外,需要更多的养老金储备。

养老规划的特点

(1)生命等长。每个人都向往长寿,但退休后的寿命有多长,养老金就需要有多持久,养老金的获取与生命等长。

(2)稳健增长。年老后人的劳动力减退,风险承受能力下降,养老金的来源需要安全可靠、避免风险,保住本金非常重要。如果希望退休后的生活有品质,在规划养老金时还要注意增长性,以抵消通胀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3)不可中断。养老规划是人生中最漫长也最根本的一项理财规划,需要做到持之以恒,并且不可中断、不可挪用。

(4)现金形式。养老金主要用于各项消费支出,资金形式必须是现金,不能是替代物。

养老需要科学规划

科学的养老金构成包括两部分:基础养老和品质养老(如右页图所示)。

养老规划具有不可逆性,储备养老金的时间开始得越早,储备期的经济压力就越小。一直以来,储蓄和房产是中国人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储蓄养老面临诸多风险,比如通胀令积蓄“缩水”、有可能被挪用、提前用尽难以应对长寿风险等。房产相对较好,可以带来租金收入,也不易被挪用,但获得实物房产通常需要一笔不小的先期投入,而且租金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受市场环境影响。

中产养老规划案例分析

刘先生,35岁,企业管理人,年收入100万元左右,财务状况良好,月支出2万元,年结余80万元左右。刘先生希望在60岁时退休,并保证未来的养老品质。根据刘先生的情况,至少需要准备20年的退休金,可用于准备的时间为25年。

基本养老——社会保险+商业年金

刘先生退休后,社会养老保险将作为部分基础养老的资金来源,每月约6000元,但这笔钱只能解决温饱,不能满足与现有品质相当的老年生活。

养老金属于中长期理财规划,对安全性和期限性的要求较高,建议刘先生用年金保险的方式补足缺口。每年,刘先生可从年结余中拿出30万元(40%左右),用于购买安全性较好的商业年金保险。年金保险的现金流安全,通过长期投资保证收益的持续和稳健,通过免费自动定投锁定未来的收益,还可获得定期、定额的终身年金给付和额外的现金红利,明确未来退休后每月及每年可领取的养老金数额。假设刘先生年交保费30万元,交费期10年,这样就完成了一笔约300万元养老金的储备。

60岁前不领取给付,资金留在保险账户中滚动生息。保守计算,至刘先生60岁时,其保单养老账户累计达600多万元。期间如果急需资金,可通过保单贷款获得约240万元的应急金。贷款手续简便,3~5个工作日到账且不影响保单权益。

60~80岁时每月领取2万元用于养老支出,剩余资金在保险账户中继续增值。至刘先生80岁时,累计领取生存金约500万元,账户余额约200万元。

刘先生80岁后,每年可领取13万元生存年金,直到105岁。若此期间不幸全残或身故,其家人可一次性领取340万元保险金及保险账户余额。

年金保险无疑是养老规划的先行部分,这份规划可以保障刘先生晚年生活无忧。年金保险与养老金的特性非常匹配,可带来一笔持续、稳定的现金流,一笔受法律保护的资产,一份未来的承诺。

品质养老——低风险理财+少量投资

用“国债+理财+基金”实现增值。对于刘先生未来所需要的养老金,除年金保险外,建议用年结余的30%配置国债、银行理财、稳定型基金(如货币型基金、债权型基金)。这些现金类资产的风险较低、波动较小、流动性好,适合作为养老投资的工具,可以用于退休后的旅游等大额消费支出,实现品质生活。

做养老规划时,宁可保守,不宜冒进。在保证核心资产安全的情况下,为抵御通胀等因素的影响,建议刘先生适当配置固定收益类产品(信托、资产管理计划等)和另类投资(黄金、美元等)产品。

后记

所有规划都要结合自身需求,通过科学地配置养老理财品种,兼顾安全、长期收益和流动性的需要,实现富裕、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住房发展呼唤科学的规划 篇4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住房发展规划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逐步得到完善。2003年为解决房地产市场发展不平衡、住房供求结构性矛盾较突出、房地产价格和投资增长过快、房地产开发和交易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18号),其中第15条提出“各地要编制并及时修订完善房地产业和住房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强对房地产业发展的指导”,这是我国政府首次正式提出编制住房发展规划的要求。然而,该文件并未对住房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因此,住房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未能真正启动。

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该文件第1条即提出“制定和实施住房建设规划”,并明确要求“各级城市(包括县城,下同)人民政府要编制住房建设规划,明确‘十一五’期间,特别是今明两年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设目标,并纳入当地‘十一五’发展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各级城市住房建设规划要在2006年9月底前向社会公布”。

至此,从2003年中央层面推动,到2006年工作启动,第一轮持续交叉的不同层面、不同力度的住房规划推进工作展开了。2006-2010年,各级城市开始编制住房建设规划,并多作为“十一五”规划的专项规划得到落实。同时,国家主管部门也陆续出台了更为具体的规定,包括2007年原建设部出台《关于建立住房建设计划(规划)编制公布工作督办制度的通知》(建规函〔2007〕380号)、《关于请督促做好住房建设计划和住房建设规划制定和公布工作的函》(建办规函〔2007〕740号)、《关于做好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年度计划制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规〔2008〕46号)等,其中在建办规函〔2007〕740号文件、建规〔2008〕4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城市人民政府要在进一步总结2008年住房建设计划制定和公布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3月底前制定并公布2009年住房建设计划,在6月底前制定并公布2008年至2012年住房建设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从住房发展规划相关文件颁发的频度可看出,我国政府对住房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逐渐开始重视。

2008-2012年第二轮住房发展规划开始启动。针对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投机性购房较活跃等问题,2010年,国务院连续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和《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两个文件,均要求各地要尽快编制住房建设规划,尤其是在国办发〔2010〕4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城市人民政府要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内,抓紧编制2010-2012年住房建设规划”。

2010-2012年启动第三轮住房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但是,由于本轮住房发展规划仍然在第二轮住房发展规划期限内,因此,部分城市并未重新编制。但是国家的推进力度仍在加强。如2011年12月,全国住房保障工作座谈会和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均明确提出2012年国家和地方要全面启动住房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2012年,由住建部牵头完成首个全国城镇住房发展规划(2011-2015)的制定,省级城镇住房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市级住房发展规划(20112015年)也全面启动和陆续完成。

至此,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全国城镇住房发展规划、省级城镇住房发展规划和市级住房发展规划三个层次的住房发展规划体系,住房发展规划在地方住房建设和政策的实施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从全国的总体情况来看,依然存在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如不同层面、不同时期、不同省市的住房规划的具体提法有差异,内涵也不尽相同,有住房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住房发展规划、住房建设规划等多种提法;不同规划的周期也不完全相同,有3年的,也有5年的;不同地区住房规划的归属也有差别,有的隶属城市规划、有的是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尤为重要的问题是,一些地方住房规划工作完成了,但是却被束之高阁,形同虚设,基本没有用。所以,距离制定科学的规划,以及发挥科学规划作用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实践中缺少科学的住房规划,而科学的住房发展规划又是住房发展迫切需要的,这主要缘于以下几个考虑。

第一,科学的住房规划利于市场形成合理预期。

科学的规划设定有明确的目标,且目标能够通过规划的实施得到实现。科学的住房发展规划,不仅包括住房的建设规模,也包括住房的建设结构;不仅包括住房市场发展规划,也包括保障房的建设规划;不仅有住房建筑的发展规模,也包括有土地规模及其空间布局;不仅有远期设想,也有近期目标。

规划中目标的设定及其逐步实施,将利于不同群体对住房形成合理预期。即不同群体能够根据政府的住房规划目标勾画出各自的住房预期,以及住房预期实现的路径。这样无疑会使市场中少了盲目、恐慌,而多了理性、稳定。

日本依据1966年制定的《住宅建设计划法》先后完成了8个住房五年规划。由于其规划目标明确具体,经过几个周期,不仅实现了从“户均一间”、到“人均一间”的住房数量目标,也逐渐提升了居住条件等质量目标,使战后日本的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美国依据1974年出台的“住房与社区发展”法案第8条款计划(Housing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Act of 1974)提出的“社区发展补助计划”,将住房建设、都市重建和其他住房资助计划合在一起,并将资金分配给各州和地方政府,旨在加强和促进社区的发展。这一综合规划通过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的全面和准确掌握,提出具体的解决方式和落实途径,使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所以,科学的规划能够促进住房合理预期的形成。而社会合理住房预期的形成是稳定住房市场价格和市场供求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和住房政策效率的重要因素。

第二,科学的住房规划利于精准解决住房的主要矛盾。

科学的住房发展规划是以对住房需求的准确分析和预测为基础的,能够反映城市住房的供求状况,利于不同城市区分和解决住房的主要问题。

城市住房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城市集聚人口的数量,而人口的集聚不外乎取决于城市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以及社会环境等。因此,不同的城市由于其条件的差异,城市的住房需求状况是不同的。有些城市可能住房保障问题较大,而有些城市则以住房市场问题为主。有些城市住房矛盾可能主要来源于外来人口,如北京等城市,住房政策就要重点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构成及其住房问题和解决途径。有些城市人口数量稳定,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如经济发达的中小城市,住房政策的主要关注点就不再是保障房的建设指标和建设问题,而是住房质量的提升和住房市场稳定。有些城市住房供给矛盾较小,房价水平稳定,解决保障房的关注点就不是新建问题,而是市场过滤和有效循环问题,如沈阳等城市。

科学的住房发展规划应该反映城市住房的需求状况和主要矛盾,便于更为精准和有效的解决住房问题。

第三,科学的规划有序引导住房用地供应。

住房用地规划和计划制定的主要依据应该是住房发展,只有科学的住房规划,才能引导制定合理和科学的土地规划和供地计划,也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

从目前住房用地供应的情况来看,近些年为了落实保障房建设指标,满足保障房建设的需要,国家不断出台和强化供地政策,如保障性住房用地达到70%以上、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特事特办”、“加快审批”等。这些举措无疑有效保障了保障房的建设和保障房指标的落实和完成,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是,实际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同时产生:第一,一些城市建好的保障房空置和闲置;第二,一些城市保障房给了非保障人群;第三,出现保障房用地先占后办手续等现象。这些状况不仅会造成土地和住房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会加大后续土地和住房管理的矛盾和风险,并产生新的社会不公平和矛盾。

所以,合理的住房用地规划和计划,需要有科学的住房发展规划作引导。

科学规划银行资源论文 篇5

一、科学规划网点分布

科学规划网点分布包括两层内容,一是统筹规划网点的地理分布,解决网点服务区域重叠的现状;二是合理确定网点的功能分布,改变网点服务功能重叠的情况。通过改变区域重叠和功能重叠的现状,充分利用有限的网点资源,扩大服务能力,从而提高服务效率。

统筹规划市区银行网点的地理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市区银行的数量众多,在半径500米的商业区内,同一家银行的分支网点可能多达4-5家,银行网点服务区域重叠。形成商业区网点服务区域重叠现象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由于这些重复分布的网点历史帐户数量基数大,资金自然增长,而银行内部考核一般以开户网点为基准,因此,这些网点的帐面指标较为理想,进而影响了银行对网点地理分布调整的决策。银行应站在整个城市的角度上,统筹规划,对网点地理分布进行调整,确定每个网点的服务目标区域和市场定位,对服务目标区域重复的网点进行必要的撤并,优化网点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能力。

合理确定网点的功能分布。随着银行扁平化治理改革,市区大批分理处、储蓄所升格为支行,新支行与原有管辖支行由协作关系变为竞争关系。在考核利益分配机制的驱导下,这些新支行,无论是否具备条件,都向上级部门申请各项业务权限,朝全功能网点的目标发展,形成“家家办国业,个个办信贷”的局面。受到市场容量和人力资源的限制,分行在批准支行新办业务的同时,不会给这些支行必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升格后支行往往具有某项业务的开办权,但由于缺乏专业人员为客户提供高质服务,又因害怕互挖墙角而不愿意将客户介绍给较大支行,造成潜在客户群体的大量流失。因此,银行应该注重建立片区支行联动机制,防止内部过渡竞争和潜在客户资源浪费,将五个指头的力量集中成一个拳头,在形成合力争夺市场的同时,可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从而提高服务效率。

二、科学规划柜面业务

合理规划网点后,提高服务效能的第二步是科学规划柜面业务范围,充分利用现有柜台的服务能力。经过十年以来的建设,银行科技运用水平越来越高,电子渠道越来越广泛,自助存取款机、帐单宝、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产品已经深入百姓生活,但银行柜台排队现象却越来越严重。不可否认,经济水平提高,银行交易量呈几何级增长是柜台排队的主要起因。笔者认为,银行可以尝试通过以下办法,发挥柜台的最大服务能力,给客户提供快捷的、专业的服务。

加强引导客户使用自助设备,减少柜面的传统业务工作量。我们经常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一边是银行柜台前排着长长的队伍,一边是银行自助设备旁客户寥寥无几。调查发现,排队的客户办理的业务主要是存取款、一卡通代扣业务、转帐和速汇通业务;这些业务都可以在自助设备上办理。客户不使用自助设备的主要是对自助设备的功能了解不够,对自助设备存款的使用缺乏经验、安全感和认同感,。因此,提高银行服务能力的第一个途径是加强引导客户使用自助设备。在完善自助设备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自助设备使用的引导。例如,大堂经理和网点经济保安主动向客户介绍自助设备功能,辅导客户使用自助设备,分流排队客户使用自助设备;在营业大厅设立“业务指南牌”等,提示客户使用自助设备办理存取款、一卡通代扣业务、转帐和速汇通业务等;通过社区宣传、海等媒介宣传渠道,提升居民对自助设备功能的认知程度,培养客户使用自助设备的意识,建立自助设备业务品牌形象。

加强网上银行等产品的营销,将服务渠道延伸到客户门口。增设网点和窗口的方法,不仅受到成本的限制,而且始终无法满足客户对银行成倍增长的服务需求。而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催生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产品。这些产品可以无所不在,随时为客户提供高效的、贴身的服务。因此,提高银行服务能力的第二个途径是加强网上银行等产品的营销。如何缩短客户对网上银行的`认知过程,如何消除客户对网上银行的不安全感,是网上银行的营销关键。例如,银行可以在人流量较集中的网点,设立网上银行试用点,由大堂经理辅导客户试用网上银行各项功能;银行可以联系效益较好的企事业单位,举行专场推介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全员营销,所有银行人员都知道、使用、体会、宣传和介绍网上银行。

加强柜台业务规划,提高业务处理能力。银行必须加强柜台业务的规划,有效利用稀缺的、昂贵的柜台资源。首先,银行可通过收取服务费等合理方式,对柜台业务的客户群体进行筛选,给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客户提供幽雅的环境、卓越的服务。第二,根据客户群体的数量和业务种类的特性,动态调整每个柜台的服务范围。对于业务处理较为烦琐、业务技能要求较高,或者新开办、临时性的业务品种设置专门的柜台,配备高素质的业务人员,集约化操作,提高服务效率。对于VIP客户、大宗业务客户等非凡客户群体提供专门的柜台,分流其他柜台压力。第三,柜台业务流程再造,减少中间环节。在业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规章制度进行梳理,把握风险原则,适度突破限制,适当放权网点,减少层层审批的中间环节,缩短业务流程。第四,配置专业的、稳定的柜员。每个网点的柜员应相对稳定,至少每个网点的业务骨干相对稳定;柜员的培训一定要到位,具有全面的业务知识、熟练的操作技巧,银行才能在熟悉客户的基础上服务客户。

三、科学规划

业务系统

银行提供服务必须依托是银行业务系统。科学规划的业务系统,如同给柜面服务人员提供一套实用、高效的工具。因此,在规划业务系统时,必须以用户为导向。第一,系统设计应遵循稳定的原则。系统的重大改造应慎重,不宜频繁;系统改造时应充分考虑原有业务系统的模式和前台人员的业务习惯,使其操作具有一定的延续性,缩短前台人员的适应过渡期;尽量通过优化后台处理模式的途径进行系统改造。第二,系统设计应遵循便捷原则。单位和个人客户群体的服务要求不同,治理政策差异,因此,系统设计不能过分强调交易整合,交易应尽可能细分,单位和个人的交易应区别对待,常用交易界面应尽可能简单。过渡的交易整合,可能会导致交易处理复杂化,既不轻易技术维护,也不方便业务操作,进而影响柜面服务效率。第三,系统设计应遵循服务原则。客户亲自动手操作的系统必须尊重客户已养成的习惯,按照不熟悉银行业务的角度设计功能,不能按照银行专业人员的思维设计实现方式。柜员使用的系统应按照一线柜员的业务处理思维进行设计,不能为了技术实现方便、或者实现某些治理需要而牺牲柜台服务效率。例如:系统要实现“以客户为中心”,需要收集客户信息资料。按照服务原则,“收集客户信息”的功能只能定位是柜面系统的附加功能,在不影响柜面服务的前提下,附带收集一些基本信息,对于其他信息由业务系统提供专门交易进行处理。

四、科学规划业务产品

科学规划方可制胜未来 篇6

当前,各行各业都在提“中国梦”,而对于中航工业这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来讲,只有做好对未来的科学规划,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才能够更有力支撑实现“中国梦”。正如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在启动大会上所说,中航工业必须为实现“中国梦”有所担当,要制定并落实航空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这将必然为集团公司下一阶段的大发展提供支撑,也将是制胜未来的基础所在。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是此前长期的积累,才换来了最近几年中国航空工业新型号、新技术的“井喷”,让国人倍感振奋,同时,这也对中航工业的未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中航工业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将会彻底改变军工行业长期以来的“重型号、轻预研”的历史惯性,由过去的型号牵引转而为技术牵引。届时,新型号和新技术的“井喷”将成为常态。

林左鸣之前在给《中国航空报》“科技前沿”专刊所写的创刊词中曾经提出:科学没有禁区,科学不承认顶峰,科学宽容失败,科学不崇拜权威。而在战略和规划研究启动大会上,林左鸣再次提出,科技人员要敢于奇思妙想,敢于标新立异。在笔者看来,其宗旨就是在制定战略和研究规划时,要特别重视前沿理论和前沿技术的研究,科研人员要树立科技创新的自信心,敢于质疑并勇于开拓新的方向。总之,既然是面向未来的战略,就要彻底抛弃跟踪和模仿的心态,更加自信地在更高的起点上与国外同行展开竞争。

正是因为科学没有禁区,科学不崇拜权威,将其推而广之,要做好中航工业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就要重视来自民间与非航空工业领域的声音。近年来中国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使普通民众以及其他行业对航空工业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所谓兼听则明,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获取更多的声音,能够使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得更完善。再者,当前社会,跨界发展、跨界融合已经成为趋势,正如跨界融合成就了移动互联网这个巨大产业一样,航空工业与其他产业的跨界发展和融合也将会催生出新的产业。

做好中航工业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要做到军民兼顾。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技术投入应用和更新速度加快,未来军用和民用技术的界限将愈加模糊,其主要表现就是军用和民用技术间的互相转化时间大大缩短,更多新技术将具有军民两用特征,比如无人机技术、石墨烯新材料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3D打印技术等。对于中航工业来讲,军品是立业之本,而民品则是兴业之源,在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中做到军民兼顾,一是可以加快科技创新的进程,降低武器系统的研发和制造成本;二是可以满足民用市场的大量需求,提升行业经济效益;三是可以避免行业中军用和民用产业的分离,构建合理的行业基础,促进行业的长远良性发展。

科学编制规划共赢决胜之战 篇7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 也是“十三五”规划的研究编制之年。这又是一个谋划和决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和途径的重要时间节点。利用研究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契机, 把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机遇与挑战、功能定位、主要目标、发展道路、重点任务和需要争取的外部条件条陈缕折、正确决策, 对增加地区人民福祉、提高政府工作成效, 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有无必要?有什么作用?道理很清楚。“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科学思维、周密计划是人类区别于一般动物的特征之一。没有长期规划必然导致经济社会的无序、野蛮和低效。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整体长远发展的方向、目标、重大结构, 关乎整个地区人民的长远利益, 需要全社会在政府的组织下经过科学、民主和法治的程序制定长远规划。政府运用社会资源实施的建设项目、事业活动以及政策措施, 应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和全局性, 是政府应尽职责, 应由规划的指令性指标及措施加以保障。约束政府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 法无授权不可为”。一般竞争性市场主体则通过规划知晓宏观信息、调节经济预期, 在政策引导下经商获利服务社会。一个地区轻视规划、废弃规划的做法, 说到底显示的是领导干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理念的缺失, 和地区法治建设的薄弱。实践证明, 凡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编制规划, 以民主法治的程序决策规划, 在规划实施中既坚持“一张好的蓝图干到底”, 又注意以科学法治的程序修正完善规划的地区都发挥了本地的优势、抓住了发展机遇, 利用了有利条件, 采取了正确的政策措施, 避免了全局性的折腾和结构上的浪费, 取得了速度快、质量高、福利多、可持续的效果。

规划研究编制, 应以全球化和新常态的背景为约束条件;抓住国家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机遇, 树立此轮振兴拼搏是决胜之战、生存之战的理念, 立足辽宁、把握省情, 一心一意谋发展, 聚精会神求振兴;把握国家对东北“四大基地”的功能定位, 加深理解“国家重要的技术研究开发基地”的定位所蕴含的重大期望, 以及创新驱动在振兴全局中的关键作用;摒弃速度情结、圈地招商、投资拉动、外延扩张的旧模式, 搞懂弄通新型工业化的涵义和体制机制障碍, 把国家交办的新型工业化综合改革试验区应有的改革试验工作真正开展起来, 争取国家必要的政策支持, 调整科技人才等知识分子政策, 促进万众创新、共求振兴、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形成。

科学外语规划,增强国家外语能力 篇8

国家外语能力指的是一个国家运用外语应对各种外语事件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取决于一个国家掌握外语的绝对人数, 也不取决于一个国家外语教育的普及程度, 衡量它的根本标准是一个国家能够使用的外语资源的种类与质量 (文秋芳, 2011) 。国家要有相应的外语人才储备, 可供国家所用, 外语储备人才掌握的外语种类要足够多, 语言技能娴熟, 专业水准高, 精通目标语国家的文化与国情。语言的地位要跟国家的发展、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成正比, 语言能力的不足将严重影响国家的经贸、发展、稳定与安全。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表示, 随着国际地位的提升, 中国参与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的工作, 参与世界各地的救灾、维和、调解、选举观察等任务逐渐增多。在这些国际事务中, 不仅积极参与其游戏, 更要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 使中国有更多的国际话语权, 使人类能够更多地从中国理念中受益。这就要求参与国际事务的人员不仅要懂得国际事务, 而且要有高超的外语水平。在发生自然灾害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当中, 如何能够得到和给予合适的语言救援, 也应成为我们国家应该思考的问题。

中国是外语学习大国, 但却是外语资源穷国, 现有的国家外语能力不容乐观。首先, 外语资源种类有限, 英语作为通用语言成为我国外语学习的主要语种, 外语教育等同于英语教育。目前我国大约有3亿人在学习英语, 而学习其他语种的人数不到英语学习者的1%。在这不到1%的外语学习者中, 绝大部分都集中于日语、俄语、德语、法语、韩语、西班牙语与阿拉伯语等比较常见的语种。我们国家能够掌握的外语种类目前尚无准确数据, 但估计不会超过100种, 能开设的外语课程大约超不过50种, 连欧盟的官方语言都不能开设, 甚至连周边国家的语言能讲的人都不多, 我们用到的外语仅十余种, 除英语外, 其他语种都是奇缺语种。国家语言能力不足, 便无法满足国家对多语种的现实需求。

其次, 外语资源的质量不高, 高专人才匮乏。从广度来看, 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中缺乏既会外语又具备专业知识与跨文化意识的高端专业人才。由于外语专业教学长期以来与语言学和文学联系在一起, 文化意识及专业知识缺失, 其后果是懂专业的人不懂外语, 外语精通的人, 不懂专业。精通外语的富有竞争力的高端人才极其匮乏的问题将亟待解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2010-2020) 》明确提出“扩大教育改革”和“培养各种外语人才”。外语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才?毫无疑问, 我们需要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外语高端人才 (张绍杰, 2011) 。厚基础:作为国家外语储备人才, 外语技能的培养是根基。无论是通用语言还是非通用语言, 娴熟掌握听说读写等技能是开展工作的前提, 外语教学的基础阶段就是技能训练;强能力:外语教育过多的注重识记和理解, 这只是思维能力的低级阶段。目前各高校忽视对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分析、创新和实践能力欠缺;高素质:外语教育过多的强调语言的工具性, 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 技能过重, 人文缺失, 专业知识更是缺少。外语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 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 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 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 掌握与后期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 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创新的能力,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外语教育怎样培养人才?培养什么人是外语教育发展的方向;怎样培养人是外语教育实践, 涉及外语教育的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国内学者提出外语教育应满足的三种需要:外语作为认知的工具、外语作为交际的工具、外语作为生存的工具 (张绍杰, 2011) 。为外语人才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外语教育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 不断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与现代社会生活脱节, 教学方法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也不能满足“走出去”对人才的需要。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走出去’战略下外贸人才需求预测与供给对策研究》报告, 仅2008年, 中国企业在海外企业并购过程中, 由于外语人才缺乏而造成的损失就高达2000亿元。这表明, 小语种人才、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短板, 拖了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后腿。因此, 应不断充实国际化的教学内容, 强化国际经济、贸易、法律和国际文化知识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培养学生参与国际交往、国际竞争的能力。

科学发展是“十二五”规划的主题 篇9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草案) 》明确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 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深化改革开放, 保障和改善民生, 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 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我区“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 工业化、城镇化任务尚未完成,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全面、不协调因素仍然广泛存在。“十二五”规划要坚持科学发展, 以“富民强区”为目标, 在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把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上, 打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战役, 在西部地区率先建成更加全面的小康社会。

科学规划 篇10

1科学规划, 加大农机更新

双鸭山农场是黑龙江垦区的一个中小型农场, 水旱田兼有。现有农机总动力3.54万kW, 各类农业机械3200余台件, 农业综合机械化率97.5%, 玉米单项机械率达100%。为保证“七统一”的实施, 2010、2011年更新农机具125台 (套) , 其中:包括精密播种机械26台;高性能插秧机12台;水稻程控智能浸种催芽设备1套;包括凯斯在内的各类收获机17台。共投入更新资金2700万元, 其中:利用国家和上级补贴资金679.7万元。

2011年双鸭山农场新型农业机械应用情况:精密播种机械 (满胜、格兰) 26台, 作业面积5333hm2, 达应播面积的36%;高性能插秧机12台, 作业面积200hm2, 达应插秧面积的40%;凯斯等各类收获机60台, 作业面积1.33万hm2, 达应收获面积的90%;水稻程控智能浸种育芽设备1套, 加上2012年新引进安装1套, 可满足1000hm2水田统供芽种需要。2012年农场为加强“统”的功能, 确保2年内消除小四轮作业, 努力提升作业的耕作标准。农场科学规划, 合理安排, 2012年春季播种前, 购进精密播种机17台, 配套机车17台, 总量达43台套, 可保证1.20万hm2玉米的精密播种任务;购进高性能插秧机20台, 总量达到32台, 保证旱改水后1000hm2水田插秧需要;安装GPS自动驾驶系统10套, 总量达13套, 以此提升作业标准延长作业时间, 2012年秋收之前计划更新购进各类收获机械12台, 保证70%玉米的统一直接收获。

2创新机制, 提升作业标准

2.1政策扶持

农场针对性能先进, 能够提升作业标准和提高作物产量的机械购置, 除应享受的国家和上级补贴外, 农场采取机车带地的补贴政策, 并合理规划区域, 保证机车的作业面积和作业效率。在完善土地发包政策的基础上, 将统一作业、作业费收缴等规定纳入土地发包政策中, 用政策保证统一作业的实施。

2.2强化管理, 广泛宣传

农场加大作业质量和作业标准的管理, 坚决杜绝和取缔标准不高和作业质量差的作业行为, 让传统的低效机械没有作业市场, 同时加大新型机械的宣传力度, 宣传新型机械及统一作业带来的效益, 提高种植户使用新型机械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3推广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完善合作社体制

以农机合作社为基础, 组成“农机户+农户+烘干厂”的合作联合体, 采取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组织分户收获、统一结算的形式。既提高了农业种植标准, 实现了连片经营“统”的功能, 又提高了粮食销售时的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具体是应用先进机械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组织工作分户收获、统一烘干、统一仓储或销售、统一结算。2010、2011年农场实施、探索了这种经营模式, 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给职工带来了丰厚的效益。

3制定措施, 统一标准

随着先进农机具的大量引进, 分散的种植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大型机械的作业效率, 造成作业量下降、作业成本上升, 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为此农场将采取“统种、统管、统收”的模式, 提高机械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粮食产能。双鸭山农场在“七统一”过程中:①种子、化肥、农药统一供给, 机车统一作业, 在土地出租时全部、全额收缴费用。同时收取保证金, 保证统一模式的顺利实施。②统一作业环节, 实行播后苗前分地, 精密播种机密匀播种, 大中型拖拉机统一中耕、化控、追肥管理, 大型收获机统一直收脱粒, 由作业站与烘干厂等收购方商谈价格, 统一销售或保值仓储。统一联片收获后, 统一清理秸秆还田整地, 100%GPS定位自动驾驶系统秋起大垄或秋施肥。③在农机作业各环节中, 统一验收标准, 成立作业质量验收组织, 严格执行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农业机械管理及田间作业技术标准》。④按农机“六统一”统一调配机械力量, 平衡各作业站之间机械力量不均的问题。⑤“统”的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必须公开, “统”的物资价格要低于或等于市场价格, 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4加强学习, 提高思想认识, 加大人才引进

做好“七统一”工作, 农机队伍建设是重要保障之一, 为解决农机技术人员“断挡”及雇佣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现象, 2012年双鸭山农场强化农机队伍建设, 要求各管理区作业站必须配备一名懂农机的管理人员, 同时农场计划引进本科学历的农机技术人才, 加强农机管理队伍。在冬训及春播前对应用的新型先进的农业机械, 开展重点培训及阳光工程培训。在“七统一”过程中不经过农机专项操作培训的将不准参加作业, 使双鸭山农场统一作业标准大幅提升。

去产能过程要科学规划 篇1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的产能过剩有其自身的必然性和周期性。一般情况下,通过市场竞争与淘汰,过剩产能会得以自动调节。在技术手段上,要建立严格的标准,对去留产能进行科学评判,划分明确的界限,并在去产能过程中,组织和投入力量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管理和评估。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所长苏晓晖:为世界经济开中国药方

首先,中国要为世界经济“补气血”。首次把“创新”提到峰会主题当中,把创新增长方式、挖掘增长潜力作为峰会核心任务。其次,中国要帮助世界经济“正筋骨”。杭州峰会确定了结构性改革的九大优先领域和48条指导原则,并制定了衡量结构性改革进展的指标体系。最后,中国主张世界经济应“清燥热”。中国鼓励各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使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尽早生效。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国企整体上市是改革重要方向

推进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是国企股份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整体上市可以优化股权结构,解决“一股独大”问题,有利于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创造条件,有利于为保护中小投资人或中小股东合法权益提供制度性保障,有利于国有资本流动做强做优做大,有利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山西省委党校教授郭玉兰:群众文化让乡村更美丽

有活力、有动感、有文化、有品位的乡村才是美丽乡村。要重视和珍视农村群众文化,提高农村群众文化品位。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帮助,保障和维护农民的文化权益。不仅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和时间,而且还应当提供免费的培训,真正把“公益性”做到实处。

内蒙古包头市委书记王中和:老工业基地要主动适应新常态

包头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近年来,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全力抓好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非公经济总量扩大、比重提升。全市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增加,建成一大批院士工作站和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平武县委书记、县长李治平:全域旅游加快脱贫攻坚

要充分发挥平武旅游资源优势,完成全域旅游规划,加快构建“一核两带四片”的旅游空间布局,奠定平武旅游攻坚和提档升级的规划基础。要着力抓好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用好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各种政策,抓紧实施一批水利、电力、通信、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群众脱贫奔康打下坚实基础。

四川省兴文县委书记沈军:高度重视智慧兴文建设

兴文县被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来之不易,要切实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一是观念要更新,认识必须提高;二是规划要科学,推进必须有序,在公共信息平台建成后,要按一定标准分类规划设计好子系统的建设;三是要分工协作,责任必须明确;四是工作要作为,措施必须务实;五是保障要跟上,任务必须完成;六是政策要研究,争取必须主动。

四川省资中县委书记张伟:精准扶贫要抓住四个着力点

精准扶贫工作的四个着力点是:一、精准识别是基础,对象如果识别不准确,就会造成很大的不公平,引发新的矛盾;二、整个过程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资金使用才会有效果;三、产业培育要立足实际,一定要把培训与农业科技带给农民,形成持续增收的机制;四、县乡村三级干部严谨的作风、经营的头脑、真情的投入是做好精准扶贫的关键。

四川省汉源县委书记杨兴品:建一流便民服务中心

一是要牢记“便民、亲民、利民、惠民”的便民服务宗旨,梳理老百姓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进驻事项入驻便民服务中心。二是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镇党委、政府领导要亲自在窗口带班值守,让便民服务工作高效地运转,让老百姓踏实放心地办事。三是要加强进驻窗口人员“为民服务”意识的培养。四是要加强与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的规范化管理。

重庆市垫江县委书记蒲彬彬:探索符合县域实际的工业化路子

垫江县发展工业条件较好、基础较好,发展的空间潜力比较大。要探索符合县域实际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坚决守住“绿色本底”,做好点上开发;紧盯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主动承接、配合都市区产业转移和配套;在做好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垂直整合和平行整合的同时,积极引进能耗低、产出高的环境友好型企业。

贵州省修文县委书记蒋志伦:推进“千园之城”建设

全县上下要进一步认识“千园之城”项目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该项目的建设集生态、民生、旅游为一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的必然选择;要进一步优化布局,围绕城市、集镇、景区景点和美丽乡村等重点范围,不做形象工程,做出品质;要细化工作,加快推进项目实施。要对规划做好调整,完善相关手续,要做好资金管理,强化统筹。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委书记周志凯:“产业发展年”要拉长短板

岳麓区已将2016年确定为“产业发展年”,拉长产业发展短板。紧扣湘江新区“三区一高地”的定位,坚持以产业高端化助推岳麓现代化进程,精心雕琢湘江西岸“大王山旅游度假区、洋湖总部经济、后湖文化创意、溁湾镇高端商贸、滨江商业、滨江金融”等六大节点,推动湘江西岸现代服务业走廊加快成型。

科学规划 篇12

1.1 建设用地矛盾日渐突出, 每年将有近300万农民失去土地

据专家分析, 对国土资源管理而言, 2010年是更加复杂而严峻的一年。土地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两碰头、一忧虑”的情况仍将持续。在宏观政策作用下, 投资力度加大、工程建设集中等因素导致用地需求持续增长, “搭车用地”、“借机圈地”、“未批先用”、“批而不用”等违法违规用地可能更加突出, 需要加强审批监管;地产市场持续升温, 量价齐升, “地王”频现, 需要跟踪监测, 监管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按照目前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 我国今后每年建设用地需要250万~300万亩。如果按照城郊农民人均1亩耕地推算, 就意味着每年有250万~300万的农民失去土地。而这些失地农民中, 今后生活能得到基本而有效保障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大量游民的产生便不可避免, 这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1.2 征而不用现象普遍, 土地资源浪费惊人

土地征用过多、过滥, 征而不用现象普遍, 土地大量闲置, 浪费惊人。仅以全国开发区为例, 规划面积已达3.5万平方公里, 圈占耕地43%闲置。与土地征用数量增长过快和违法征地现象严重紧密相连的是, 绝大多数被征用土地远未被有效利用, 而是被大量闲置、撂荒, 失地农民对此意见很大。近几年, 因征地引起的信访案件和诉讼案件激增, 引发大量群体性上访事件甚至恶性事件。

1.3 只有保住耕地才能保证粮食安全, 进而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

历史的宝贵经验和惨痛教训曾无数次告诫我们:“国以谷为宝, 民以食为天。” “只有保住耕地, 才能保证粮食安全, 进而保证政权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 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将达到11000亿斤以上, 比现有产能增加1000亿斤;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亿亩, 基本农田面积15.6亿亩,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8亿亩以上, 粮食单产水平达到700斤。但是, 不断发生改变农用地性质, 打着观光农业、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旗号搞永久性建设, 违法违规乱占乱建的情况, 必然造成耕地减少, 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

2 开展“两保”查究违法用地

2.1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严禁触碰“红线”

从2009年3月份开始, 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开展了“保经济增长、保耕地红线”的行动, 从土地规划、计划和审批等方面, 通过扩增量、挤存量、调结构、快审批等方式, 优先保障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重点建设项目及时落实。从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耕地占补平衡、征地补偿安置四个方面, 严把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审查关, 坚决纠正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供地、用地, 坚决纠正搭车用地。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国土资源部与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出台了《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办法》规定每年违规违法占用耕地超过建设占用耕地总量的15%, 就要对这个地方的主要政府负责人进行问责。

农村土地整治是保发展、保红线的结合点, 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平台, 当前还能有效地拉动农村投资和消费需求。农村土地整治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 促进土地节约及集约利用。转变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用地就能有保障, 耕地也会得到保护。保障科学发展,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社会监督。

2.2 提高拿地门槛, 有效抑制部分土地需求

国土资源部日前使出“撒手锏”, 严格规范土地出让合同管理:开发商交付的土地竞买保证金不得低于出让最低价的20%。合同签订后1个月内必须缴纳出让价款50%的首付款, 余款要按合同约定及时缴纳, 最迟付款时间不得超过1年。

“资金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将被迫离场, 行业整合由此展开。”业内人士表示, 抬高拿地门槛, 有助土地市场降温, 使土地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必然会对“囤地”和“炒地”现象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3 建立依法用地长效机制

3.1 构建强有力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战略研究体系

进入2010年, 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包括如何总结“十一五”、谋划“十二五”;如何让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发挥积极作用, 防止负面效应;如何在推进资源整装勘察和资源整合过程中既发挥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 又发挥政府的引导调控功能;如何有效发挥15号令的威慑作用, 同时努力避免出现大范围问责;如何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如何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 推进小产权房和高尔夫球场的清理工作等。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都需要国土资源部门凝聚智慧与力量, 认真应对和妥善处理。

因此, 推进国土资源管理顶层设计, 完善国土资源工作整体布局, 建立并启动强有力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战略研究体系已是刻不容缓。

3.2 加大国土督察机构的审核督察力度, 强力推进土地执法

在过去的一年中, 一方面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开展同步督察, 加强对建设用地审批和供应的监督检查, 适时保证国家土地调控政策得到准确规范执行。全年各派驻地方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开展了审核督察, 对8730个项目批次、涉及17.26万公顷的土地进行了抽查, 特别对建设用地量大的重点城市和占用耕地面积大的重点项目加强了实地核查。另一方面继续强力推进土地执法工作, 开展了172个城市2008年度卫片执法检查, 新增建设用地中违法用地面积和占用耕地面积比2008年分别下降了13.8%和19.6%。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向9个省 (市、区) 发出11份督察整改意见, 对土地违法违规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此外, 还对39个地、县级行政单位地区开展了例行督察, 全面检查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 法定职责的履行情况,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地方政府进行纠正, 切实发挥预警批示的作用。1~11月全国共发现61341件违法案件, 涉及土地42.2万亩, 其中耕地18.1万亩, 分别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33.5%、43.2%、38.7%, 土地执法监管继续保持了良好态势。

2009年全国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610万亩, 截至11月底, 下达地方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安排使用率为74.67%, 占用耕地指标的使用率为79.22%, 保障了各地扩大内需建设用地需求。1~11月全国批准建设用地725.4万亩, 其中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和能源用地占52.2%。部批准先行用地项目121件, 批准先行用地面积6.17万亩, 较好地保证了国家和省级政府批准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及时开工。1~11月, 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27.54万亩, 民生项目用地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3.3 立足长效机制建设, 提升国土部门参与宏观调控的综合执行力

“双保行动”期间, 国土资源系统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 并根据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进程, 不断总结分析各阶段遇到的难题, 立足长效机制建设, 在服务、监管、执法和保护四方面, 形成了完善审批制度、统筹计划安排、落实批后监管、加快土地供应、实施占补平衡、节约集约用地、落实共同责任、强化执法监管等一批制度性成果。针对扩大内需中大量项目未列入规划需要提前实施等现实问题, 加强了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管理, 出台了项目用地规划管理意见, 要求将扩大内需项目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 明确了扩大内需项目用地规划调整的范围和办法。目前, 国土资源部已批准省级涉及规划调整的项目有267个, 土地面积5.48万亩。

2009年, 在特殊的供地压力下,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始终关注用地需求, 及时分析供需矛盾, 真正做到有保有压, 计划指标保重点, 一般项目靠挖潜。与此同时, 国土资源部门始终关注土地利用管理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切实防范化解矛盾。根据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微调, 及时对产能过剩行业和重复建设用地等, 从土地供应条件等进行限制, 促进结构调整政策落实。一年间, “双保行动”有力地提升了国土资源部门参与宏观调控的综合能力。

4 结论

从以上列举的事例可以看出, 在土地的利用方面存在两种现象:一种现象是土地在使用性质上不断发生变化, 并且形成了建设用地不断增加, 耕地不断减少的趋势;另一种现象是国土管理机关在不断加大力度保护耕地不能突破18亿亩红线, 但结果很可能是“红线”岌岌可危, 随时都有被突破的可能!原因无非是利益驱动, 缺乏理性。对此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 必须高度重视, 严防死守。一手抓宣传教育, 呼唤理性回归, 让人们意识到只有房住没有饭吃更可怕!让人们认识到, 现在是拔了庄稼建房子, 将来就有可能是扒了房子种庄稼!另一手抓严肃执法, 完善土地保护立法制度, 使之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把规划用地依法纳入统筹、长效、科学、合理的轨道。

摘要:土地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活动的载体。在我国, 能否正确处理好有限的土地资源与社会对土地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由此衍生的诸多关系和矛盾, 是对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 也是对公众理性用地的客观要求。本文从土地管理者的角度, 阐述科学规划、合理用地、优化配系、协调发展的理念, 为从根本上实现保增长、保红线的宏观目标进行工作研判。

上一篇: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下一篇:数学课探究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