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购失败的原因

2024-09-12

企业购失败的原因(共4篇)

企业购失败的原因 篇1

一、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这个名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重视, 也为大众所熟悉和关心。软件商家为此竭尽全力, 力求制造出适应于各种类型企业的通用的MIS, 但现实证明, 这个理论行不通, 很多用户并不能给予应有的回报;而各个大用户在可能的情况下, 又花很大的精力和费用去研制属于自己的MIS, 却也总是感到没有多少是真正心满意足的;即使经济效益非常好的企业, 用大量的外汇买进国外的先进软件, 成功率也并不高。究其原因, 我们大多数人往往只看到问题的共性, 而忽略了问题的个性, 偏偏问题就出现在用户的个性上, 因为管理是没有统一的或固定不变的模式的, 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将某个特定的模式强加在任何特定的用户头上。因为用户所处的经济、政治、地理、人文环境决定了他的背景和个性。本文主要针对一般中型城市的中小企业自己组织开发系统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 这里所提及的现象大都也是本人所见所闻或经历的。

二、系统调查和系统分析的失败因素

1.社会责任心方面

企业方面认为, 系统调查和分析是开发 (公司) 单位的事情, 企业方没有必要给予密切无间的配合, 所以采取的态度是从企业领导层至系统涉及具体单位和个人, 对调查和分析过程往往是“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 关键岗位上的事件失真度较大, 致使上下级之间和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及信息沟通容易失控。这种现象在行政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也普遍存在。

即使企业领导层突然感兴趣时组织企业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组织, 大都合作态度也并不非常积极, 他们把这项重要而又复杂的工程看做是一项简单的“文字工程”。

开发 (公司) 单位认为, 企业委派的配合系统开发的专题组的过多参与是对他们的不信任, 会阻碍他们的调查, 至少会影响协助调查部门的积极性;有的甚至认为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知之甚少, 配合的人多一个不如少一个, 致使工作刚刚展开不久便实行自我屏蔽。

持这种观点的大多是小型开发 (公司) 单位, 他们对企业的开发项目缺乏高度责任感;也有名气很大的开发公司, 他们过分地估高了能量, 他们缺乏对管理基本理论透彻的了解, 把对某些企业的成功推而广之, 认为管理的模式是一成不变的,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从而只按企业的需求说明书出发, 闭门造车。

2.人力结构配备上的不足

企业方面, 熟悉或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的人才严重缺乏。一般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管理方面的理论和知识掌握的程度不理想, 即使他们是曾经创造过辉煌业绩的某个“专业化”人才, 由于教育界近些年来高考制度过分强调升学率, 造成中学阶段知识残缺不全, 大学阶段知识面过分狭窄, 理科类专业几乎不安排学习人文科学、哲学、管理科学、财会知识;管理或财会专业原本缺少数理化知识, 在高校即使安排学习工程类方面的知识, 也谈不上深度和广度;再加上企业正处于痛苦的转型期, 管理模式的畸形, 形成企业不中用的管理人员严重过剩, 而真正学习管理的人才又进不来;学习工程的也得不到管理知识的再培训, 从而造成企业所急需的具有综合性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 即所谓的T型人才奇缺。

开发 (公司) 单位方面, 虽然他们人才济济, 技术力量雄厚, 但知识结构方面的症结在他们那里一样存在, 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所涉及知识的尝试和广度, 对他们来说同样是一道鸿沟, 加之, 他们对所面对的, 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探讨和研究, 因此, 虽然信息系统理论上知之较多, 而管理理论和生产实践知识又差得太多, 更缺少辩证法的思想。

3.企业内部因素

决策者并不完全知道, 企业内部各个层次之间、部门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内在联系和制约关系;数据量庞大、如何共享并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容易。他们习惯于落后的、传统的机械式的管理模式, 满足于现状, 缺乏积极向上的创新精神;而且企业领导者的个人意志往往表现得相当明显, 八十年代曾经盛行一时的各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已几乎销声匿迹, 九十年代从国外引进的管理方法大多因为不符合国情、厂情而行不通, “鞍钢宪法”被束之高阁, “大庆精神”被视为过时。由于认识不足, 对项目展开深入调查和研究有厌烦及不合作情绪。再者,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往往会对管理层产生较大的冲击波, 这在效益并不特好的企业或未来去向不确定的岗位, 抵触情绪是完全符合一般人们心理状态的。

三、对策

对系统开发者来说, 首先必须确立对企业安全负责的精神, 对参与人员的素质必须有严格的要求, “兵贵精而不在多”, 系统分析员必须强化对全过程的管理, 随时关注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和企业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抓住决策者不放, 特别是一把手, 品味企业的方针目标, 弄清楚企业的典型个性;强化对企业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提高他们的参与和积极性, 绝对不可发布有关裁减管理人员的消息 (这项工作应有企业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部门之后, 进行组织机构调整的同时完成) , 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共同研讨、深入学习和应用最新管理思想和方法, 力求观念创新、制度创新, 注意各个岗位上关键人物的积极性的调动、意见的思考, 集思广益, 万万不可闭门造车, 系统分析员的组织水平和领导艺术在这里将得到最大的发挥和体现。

系统开发的过程无论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企业系统规划法还是战略数据规划法或是原型法、面向对象法, 在系统调查和系统分析阶段, 我们的开发人员, 都必须深入第一线, 做艰苦而又细致的业务流程调查和数据及数据流程调查, 不管你采用的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方法, 都必须避开无关的组织机构, 彻底弄清各类统计报表的具体内容和算法以及相关法规、政策, 在友好的气氛下可以提请企业对他的组织机构进行必要的调整, 以确保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的通畅;无论如何不要看重企业的需求说明书, 宁可自觉地付出比用户要求更多的代价, 因为企业不可能想得那么周到, 企业的要求修改性极大, 反复性也很大。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个性越来越占据矛盾的主导地位, CIMS也好, MRP-11、ERP也罢, 只有在大型企业集团才能发挥其明显优势作用, 对一般中小企业来说, 大部分可以就留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EIS) 上也就够用了 (只要求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决策信息分析、查询功能) 。即使引进CIMS、RP-11、ERP, 如果不按照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革命性的改造, 完全照搬国外的一套, 恐怕等待的唯有失败, 而且不能不计算使用成本。我国近几年来引进上的失败, 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在实际操作上比教科书上的理论要复杂得多, 毛泽东主席的《矛盾论》和《实践论》确实值得一读, 作为信息系统分析员和开发人员, 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实践, 补充知识, 提高技术水平, 增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善于使用系统的思想、辩证的方法论分析具体企业的个性, 自始至终将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思想贯穿于系统的分析与开发工作中, 用一流的思想观念和一流的服务, 开发出一流的信息系统, 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也为自身的发展求得生存空间。

摘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系统调查和系统分析的质量。系统分析员必须强化对系统开发全过程的管理, 对系统参与人员的素质必须有严格的要求, 随时关注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和企业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取得企业管理层的完全支持, 强化对企业管理人员在各个阶段的技术培训, 注意最新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力求观念创新。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 (MIS) ,企业信息系统 (EIS) ,开发,系统调查,系统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考试指导中心.系统分析员教材[M].1990, 01 (第一版) .

[2]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1995, 02, (第二版) .

[3]华振卿.管理信息系统[M].1992, 10, (第一版) .

企业购失败的原因 篇2

企业并购(Merger&Acquisition)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两个或更多的企业根据特定的法律制度所规定的程序,通过签订一组市场合约的形式合并成一个企业的行为。

企业并购由来已久,从1895年开始到现在,世界共经历了5次大的并购浪潮。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TO以及国企改革的深入,我国也面临着产业整合、企业重组、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等一系列变革活动。我国政府已大幅度放宽了对企业并购的限制,国内也掀起了并购热潮。并购已成为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但纵观我国企业的并购史,真正成功地并购还不到10%。那么,企业并购为何败多胜少呢?

1、企业并购中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水平低。这主要是我国的现实情况所决定的。企业并购的正常进行依赖于产权市场的形成,而我国目前产权市场还未形成和完善。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企业经营者的扩张意识尚不强烈,一些劣势企业也缺乏危机感。所以,在企业的并购发展初期,政府以国有资产代表的身份自上而下地对企业进行引导和牵线搭桥,为兼并双方选择对象,甚至进行必要的行政干预,从而推动优势企业的优势转移与扩散,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客观上也是合乎理性的。这可以说,政府在企业并购中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问题在于“政企不分”的行政干预往往会偏离资本所有者的利益目标。

政府的目标往往是出于维护社会安定、增加地方税收,或为解决其它亏损企业的问题积累经验。

而企业之间的并购,则是为了特定企业发展或者兼并双方间的协同效应潜力。

在二者目标不一致时,政府为获得企业在实现其社会目标中的“协助与配合”而向企业供应一定的行政资源,如给予税收、银行贷款利息上的减免等等。

这种看似互惠的政策却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第一、往往使这些企业永远都“长不大”。因为政府的这种扶持政策不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不利于这些特殊企业走向市场,自觉、有意识地发展企业的能力。

第二、政府出于自己的目的所搞的“拉郎配”式的企业并购,很可能违背市场经济规律。这种人为地规定生产要素的流向,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且这种企业在并购后往往对并购后的整合没有积极性,也不利于并购的价值创造和企业成长。

第三、一些优势企业由于听从政府的命令而兼并了一些劣势企业,必须花费大量的财力和资源去救济目标企业这条“坏鱼”,结果导致经济滑坡,甚至被拖垮。

2、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

由于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不少企业收购的目标公司资产质量较差,长期以来沉淀了不少的不良资产,还存在大量的负债,收购时收购方对潜在的风险浑然不觉,结果为将来的重组失败埋下伏笔。此类情况大量存在于中国资本市场上针对业绩差的上市公司的“买壳上市”的收购中。不充分的信息披露导致收购方在收购前无法对上市公司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同时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收购方在交易前对收购后的重组形成不恰当的预期,结果导致并购的失败。

3、并购企业在并购决策上过多地倾向于财务性并购而非战略性并购。

财务性并购是以价值转移为目的,追逐的是短期财务目标,特别是现金目标,并不打算长期经营这个企业,因而无意将被并购企业的资源、技术和生产流程等整合为自己的一部分。

相反,战略性并购是以价值创造为目的,双方以各自的核心能力为基础,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在适度的范围内继续强化主营,产生一体化协同效应,创造大于各自独立价值之和的新增价值。企业在并购时若过多地倾向于财务性目标,则往往在并购后无心对被并购企业进行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实质性改变,导致重组过程步履维艰,并购后反而效益下降。德鲁克认为,企业的收购应以经营战略为基础,而不应以财务战略为基础,“以财务战略为基础的收购或多或少都会招致失败的命运”。

4、不顾自身实力,盲目进行不相关并购。

很多企业在小有名气之后,尽管其主营业务不突出,实力不雄厚,但急于进行多元化,进入利润高的行业,而不管自身对该行业熟悉与否,结果并没有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且分散了企业的有限资源。在新的行业中没站住脚且把在原有行业中的竞争优势丢掉了,掉进了多元化“陷阱”,导致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下降。

5、忽视对并购后的整合。

企业并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购后的整合是并购取得成功的最为关键的一步,有效地并购后整合措施能够弥补和挽救前期并购战略和决策过程的欠缺和不足,使企业能对被并购企业进行“消化”,产生1+1>2的效果。相反,缺乏并购后的整合往往导致企业“消化不良”,使目标企业成为自身的负担。这正是我国企业在并购中常犯的错误。往往只是在并购前期特别认真,精心策划,并购后则掉以轻心,忽视并购后的整合使得并购失败在所难免。

6、并购企业间的文化冲突

原有的心理契约失衡。心理契约是存在于企业和员工之间的隐性契约,即员工与企业之间对双方劳动契约的相互认知、理解和心理上的依存与契约关系。企业并购使原来不同质的企业文化共处于同一时空环境之中,必然要经过一个接触、冲突与适应的互动过程。处理不好,企业内常常会充满矛盾和帮派,造成内耗,员工重新考虑与组织间的交换关系,冲击了原有心理契约稳定结构的基础,增强了它朝不稳定状态转变的趋势。心理契约一旦被破坏,大量不利于并购整合和企业正常经营的员工行为就会在组织中出现,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营损失和整体资源成本的增加。同时这些行为反过来又加重了契约的破坏,这样便形成了恶性循环。

7、人力资源冲突导致并购失败。

由于企业职位有限,并购双方都希望保持自己的职位或权威。如果处理不当,会使被收购企业中关键人员包括高级经理人员流失。关键人员的流失不仅直接损害了企业的能力,而且会在留下来的人员中引起不利的反应,包括对未来前途的担忧。同时,并购还会对员工心理和行为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对管理层缺乏信任、缺乏工作热情等等。这都为企业并购的成功埋下了隐患,如果不予理睬,很可能导致企业并购的失败。

网购盛行的原因及建议 篇3

1 网络购物盛行的原因

1.1 价格低廉最具吸引力

很多人开始迷恋网上购物就是冲着网上商品的低价去的, 由于网上的商品与传统商场相比相对便宜很多, 通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此类商品在网上要比专卖店便宜多了, 网上买吧。因为网络可以省去很多传统商场无法省去的相关费用, 所以商品的附加费用很低, 商品的价格也就低了。用户通过竞价的方式, 很有可能买到更便宜的商品。另外, 在传统商场, 一般利润率要达到20%以上, 商场才可能盈利, 而对于网络店铺, 它的利润率在10%就可以盈利了。所以, 低价吸引了许多上网用户, 有些人甚至迷恋上网购, 并且带动亲戚、朋友、同事纷纷加入网购行列。

1.2 方便快捷成又一主因

首先网购跨越时间空间限制。网络购物没有任何时间限制:消费者可以24小时进行网上浏览, 只要用户在需要的时间登陆网站, 就可以挑选自己需要的商品, 而在传统商店消费中, 消费者大多都要受到营业时间的限制;网络购物没有任何的空间限制:消费者可以进行跨区域的消费, 网络的无地域、无国界的特点, 使网络商店的服务范围不仅仅限定在某个固定的区域内。购买者可以通过网络商店买到世界各地的商品。其次, 购物成本低。对于网络消费者来说, 挑选、对比各家的商品, 只需要登陆不同的网站, 打开不同的网页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购物不再是货比三家了, 就算是是货比十家也在短短几分钟内可以完成。至于商品的配送可以直接由商家负责送达, 免去了传统购物中手提肩扛甚至驱车打车的辛苦和费用, 时间和费用成本大幅降低。这也是吸引不愿意逛街和长途跋涉购物的一大特点。

1.3 隐私规避

网络购物成为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中购买商品的那部分消费者, 或者是更适合购买那些比较隐私的商品。不用担心周围人的目光, 不用担心销售人员一样的眼神, 网上尽情的浏览所需商品。可以说网络购物是隐私规避型消费者的购物天堂。

1.4 购物过程自由舒适

购物环境和过程可以自由选择, 只要是能上网的地方都可以进行轻松愉快的购物。不用听导购、促销人员的貌似热情的聒噪服务, 不用看那些素质比较低的销售人员的冷嘲热讽和以貌取人的各种嘴脸, 没有世俗的烦扰, 只需点击鼠标, 尽情的浏览比对自己所需的商品。可以选择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自由自在的毫无顾虑的尽情讨价还价, 直到淘到满意的宝贝。

在社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 网络购物已成为一种时尚、方便快捷、自由舒适的消费方式, 逐步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推崇。但也因其具有无法看到实物就进行交易的特点, 经常产生各种问题, 像网上商品鱼目混珠、假冒伪劣产品、配送不及时、相互抵赖、售后服务不到位、消费者权益无法维护等等问题, 让很多人对网购也是爱恨交加。基于这些问题, 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2 网络购物建议

2.1 捂紧钱袋不做购物狂

要有良好的心态, 明确知道自己到底想买什么, 有的放矢, 才能不浪费钱。不能因为网上商品价格低就买一堆不需要或者是用不上的东西。记住一点: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只买最需要的不买最便宜的。

2.2 购物须慎选网站和网店, 防止上当受骗

选择网站购物时, 需慎重选择, 一般选择像淘宝、卓越、当当、e Bay、新蛋、麦网等人气旺盛的、有一定的信用度的网站。选择商家的时候, 最好选择信誉度高、有实体店、有消费者权益保障或者7日无偿退换货的商家。一些网上的黑心商家, 故意把价格标得很低, 商品图片也盗用其他正规商家的图片, 作为普通消费者根本无从辨识真假。所以, 注意看商家的评价和信誉度等是很重要的一环。笔者曾在淘宝一零售店买了款九阳豆浆机, 店家一再保证是正品而且还承诺开发票和保修卡, 谁知收到商品发现, 发票是假的, 保修卡也是假的, 更不用说商品了自然是个仿品。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才将商品退掉, 搭上退回去的配送费和九阳的鉴定费。

2.3 注意支付安全

由于网购是在虚拟空间中完成的交易。支付方式的安全问题, 是70%网上消费者最关注的事情。绝大多数网民还没有足够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比如在登录互联网的过程中。没有使用防火墙等防护手段;有些用户甚至会回复那些垃圾钓鱼电子邮件;另有网民表示会点击那些不明网页链接;还有网民表示, 他们所有的网络密码都是相相同的。据统计, 在所有的诈骗中。6%来网络购物。3%来自干银行和信用诈骗。对此。银行有关人士表示用户在防范上应采取的最基本措施。不要透露自己的银行账户和信用卡信息。

网络购物成为时下流行的购物方式, 给人们带来购物享受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 消费者应该多多谨慎, 小心应对各种网络陷阱。切记:网购有风险, 购物需谨慎。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http://www.cnnic.net.

[2]宋文官.电子商务实用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黄敏学.电子商务[M].北京:高教出版社, 2006.

质量管理在中国企业失败的原因 篇4

质量管理在中国企业失败的原因

Edward Zhu 2011 09.2

5读资治通鉴周记一有感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司马光曰:“天子职责中最重要的是维护礼教,礼教中最重要的是区分地位”当时周朝的气数每况愈下,纲纪瓦解。下欺凌,上衰败;诸侯国君一心征讨,士大夫擅自为政,礼教十之七八已经沦丧了。然而周文王,周武王开创的政权还能绵绵不断的延续下来,大概是因为周王朝的子孙后裔还能守定名份的缘故。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年晋文公为周朝建立了大功,向周襄王请求允许他死后享用王室的隧葬礼制。周襄王不答应说:“周王朝制度明确,没有改朝换代而有两个天子这也是叔父您反对的,如果不是这样,叔父您有地,愿意以王礼隧葬,又何必请求我呢?”晋文公于是感到畏惧而最终不敢违反礼制。

周王室的地盘并不比曹国、滕国大,管辖的臣民也不比邾国、吕国多,然而历经几百年仍是天下宗主,即使是晋、楚、齐、秦那样的强国也不敢凌驾其上,这是为什么呢?只是因为周王还恪守天子的名份。现在三晋大夫欺凌蔑视国君,瓜分晋国,作为天子的周威烈王不能派兵征讨他们,反而加封赐爵,使其位列诸侯国君之中,这是周王自己破坏了周朝的礼教啊!周由此而走向灭亡。

以古鉴今,现代质量管理系统和方法标准即谓礼也,制定者即守卫者也。对于不符合标准之企业/个人颁发证书就是自毁已经建立的礼教,必然会重蹈周王朝灭亡的覆辙。ISO和西方管理制度在中国的失败,此为第一要因也!

上一篇:中职物理教学下一篇:混泥土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