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建设规划

2024-10-18

电网建设规划(精选12篇)

电网建设规划 篇1

智能电网本质就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有电气设施结合形成的新型电网, 是当今世界电力系统最新发展方向。电网智能规划则是将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电网规划理论研究成果和实际电网规划工作结合形成的新型规划系统, 具有信息化、可视化、交互性、智能化的功能特点, 能够超前应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形势, 提高电网规划的适应性和科学性, 是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保障。

1 电网智能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特点

1.1 智能规划发展现状

电网规划的智能化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 当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配电网规划领域。配电网规划与输电网规划在规划思路、方法等方面不尽相同。由于电压等级低, 涉及面相对不广, 网架层级简单清晰等原因, 配电网规划更容易实现“智能化”。目前配电网规划平台已经在部分省公司部署, 技术水平相对成熟, 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在电网规划理论研究方面, 主要思路是将智能工程、优化、风险评估等理论、方法应用于电网规划问题中, 研究规划核心问题的优化算法。这类研究偏理论化, 尚处于科研探索阶段, 实际应用不多。

随着SG186工程建设不断深入, 华北、华东、上海等网省公司将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电网规划设计工作中, 通过构建软硬件平台, 实现对传统人工规划工作的计算机辅助。其中, 华东电网公司首先提出了“智能规划体系”的概念, 开展了智能电网规划体系构建项目研究, 作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研究和实际结合紧密, 成果较多, 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1.2 智能规划应具备的功能特点

综合目前电网智能规划的研究发展情况, 电网智能规划必须具备以下5个功能特点。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 实现电网规划的信息化、可视化、交互性是智能规划的第一步[5], 实现智能化则是智能规划的第二步。

(1)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平台。电网规划需兼顾经济性和可靠性, 而经济性和地理信息紧密相关。例如:不同地形上新建变电站的类型、站址、规模等属性是不同的;在征地成本日益增加, 线路走廊日益紧张的今天, 电网工程项目的很大一部分投资将由土地决定;随着对电网防灾能力要求的提高, 气象、冰区、雷区等地理信息也对电网规划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 电网规划不但需要考虑电网拓扑结构, 更需要考虑电网地理信息。

目前, 我国省级电力公司中开展电力GIS应用的约有半数以上, 部分省已逐步建成了全省统一的电力GIS系统应用。多年的工程实践和研究论证表明, 建设电网规划GIS平台能够为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项目后评估等功能任务的实现奠定基础, 电网智能规划必须基于电网地理信息系统。

(2) 电网规划信息系统。电力系统具有海量数据、广域分布的特点。电网规划涉及面很广, 要考虑的各方面的问题繁多, 信息量更加庞大;另一方面, 电力市场化改革给电网规划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厂网分开、竞价上网”, 发电公司和电网公司都已经成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 供应侧的电源和电网协调难度加大, 电网规划面对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

智能规划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具备充分的数据和庞大的设备架构体系, 具有信息高度融合集中的特点, 能够快速获得和应对现有各类信息和各方面问题, 也能够不断更新获取新信息和新问题。

(3) 可视化。和电网运行不同, 电网规划设计需要更加精确的电网接线图, 并且对未来各个水平年的电网进行统一规划。目前, 我国电网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电网滚动规划周期加快。每次规划的优化调整给测绘工作、计划规划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智能规划一个显著功能是实现地图和数据的结合, 实现包括电气计算结果在内的各类信息的数字化、可视化。智能规划系统不仅能够自动生成所需的电网地理接线图和系统方案图, 供规划人员设计研讨使用, 而且能够提供一个可视化的平台, 辅助规划人员实现方案设计, 并完成系统方案的电气计算校验和经济技术比较。

(4) 交互性——建立统一的协议和模型标准。电网是不断发展的, 各类新技术新理念也是不断发展的, 电网规划面临的问题也是随着发展不断变化的;另一方面, 各类开发平台、开发软件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各有特点、优势。因此, 电网智能规划必须是一个开放的、具有交互性的平台。交互性就意味着智能规划系统必须建立统一的协议和模型标准, 以保证不同参与者开发的软硬件模块的无缝结合。

(5) 智能化。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统的电网规划领域结合, 即初步形成了电网智能规划的实现基础, 能够初步对规划技术人员进行辅助, 大大提高电网规划集约化、标准化程度。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 则是智能规划系统的成熟阶段。届时, 在标准的数据模型和统一开放的系统平台的基础上, 开发研究人员能够采用各类开发语言, 建设相应功能, 加快各类电网规划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转化, 以取代现有的电网规划的各项实际工作。电网规划的理念、方法、流程机制、研究成果都将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2 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需要智能规划

2.1 智能规划是实现统一规划、发挥公司集约性的重要手段

站点、线路、设备的固有信息、气象、雷区、覆冰区等地理信息是电网规划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这些数据和电气数据一样, 具有广域分布、海量信息的特点, 决定了我国电网规划资源力量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的特点。各地区均设有规划设计单位对本地区电网进行统计、管理、规划工作。规划资源不集中, 力量分散。各类规划信息系统也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 难以发挥出公司集约性的优势。

电网智能规划本身就意味着信息的集中存储、标准化的交互。智能规划系统和先进的GPS导航、遥感技术 (RS) 相结合, 能够打破地理信息壁垒, 实现统一规划, 有效发挥公司集约性, 提高规划的合理性。

2.2 智能规划是建设坚强特高压电网的前提保障

合理的电网规划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物质基础, 同时也是保证电力系统获得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先决物质条件。面对日益突出的环境、能源、灾害、土地资源等各类问题, 电网运行安全需要在规划阶段就要进行初步考虑;另一方面, 传统集中式规划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边界条件, 从而导致部分工程负载过轻, 经济效益没有达到预期, 部分工程则难以满足负荷快速增长的需求, 使得电网承担较大的运行风险。

智能规划信息化、交互性的特点, 使得规划能够紧密跟随各方面实际形势、电网发展趋势, 最大限度地满足包括新能源在内的各类能源的接入需求和空间分布的各类负荷增长的需求, 从根本上体现公司意志、国家意志。通过优化投资、优化系统方案和发展时序, 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形成科学的、低风险的网架, 为建设坚强的特高压电网提供了前提保障。

2.3 智能规划系统和智能电网建设相辅相成

电网规划是现有电网的扩展, 必须建立在对现有电网、设备运行情况等大量信息的分析基础上。智能电网的建设能够为智能规划提供丰富的现状数据, 将是电网智能规划的重要数据信息来源;另一方面, 智能规划能够更加快速应对各类变化的边界条件, 及时获取新技术、各类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信息, 加快智能电网的建设, 提高电网整体的信息化程度。在这些方面, 智能规划系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辅助和补充。

3 实现电网智能规划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公司启动SG186工程以来, 电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为实现电网智能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是建设智能规划系统的先天优势。目前, 要实现智能规划, 还需要面临3个主要问题。

3.1 实现平台多样, 数据格式不统一

目前, 部分网省公司和科研单位开展了电网规划信息平台建设, 取得了大量应用研究成果。但是, 各单位信息系统实现平台多样, 数据格式不统一, 管理流程各有特点, 服务对象也不相同。在建设水平和实现功能方面, 既有高低区别, 也有类似重复建设。数据格式和应用程序的差异大大增加了各单位之间数据交互和系统集成的难度, 加大了建设和维护成本, 集约化、信息化的效果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统一的数据模型和协议标准是实现不同系统无缝结合的基础。为了实现智能规划, 必须首先制定标准的规划系统平台框架, 包括标准的数据格式、统一的协议等。目前, 虽然应用级的能量管理系统 (DMS/EMS) 接口标准IEC61968/61970能够满足各个应用的面向对象的电力系统模型和API规范的需求, 但需注意的是, IEC61968/61970标准针对的对象是DMS/EMS, 对于电网规划来说, 部分对象及其数据属性描述得过于详细, 颗粒度过小, 而部分关于经济、地理信息等方面的属性则没有涉及, 难以应用于电网智能规划框架设计中。因此, 针对电网规划的信息模型和组件接口规范的标准亟待制定、建立。

3.2 电网地理信息的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问题是建设智能电网和实现智能规划的关键问题之一。智能规划需要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实现平台, 涉及到国家信息, 信息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紧迫、突出。

处理电网信息安全问题, 主要从管理和技术2方面入手。公司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已经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因此智能规划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要在已经取得经验的基础上, 加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的实施力度。目前, 美国在其智能电网建设框架中提出了两个关于信息安全的标准, 分别是针对骨干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标准NERC CIP 002-009和针对联邦信息系统的安全标准NIST SP800-53, NIST SP 800-82。我国智能规划信息安全建设应加强对相关标准制定, 开展技术研究和引进, 保障信息安全。

3.3 管理模式和规划理念的转变

电网规划需要考虑包括电力系统运行、国民经济、自然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 电网规划不但需要高级计量装置 (AMI) 和各类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 而且需要大量通过人工统计、经验总结的数据。建设电网规划平台不但需要开发、研究先进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还需要转变、创新管理模式, 以提高经验统计类数据的质量, 适应先进的电网规划平台系统。

随着电力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传统电网规划方法、理念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智能电网的发展形势。电网规划平台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超前应对各类边界条件的变化, 提高电网规划的合理性和适应性。电网规划平台系统的建设能够促进电网规划理念的转变, 促进规划工作的科学发展。

4 结语

我国将要建设统一坚强的智能电网, 电网智能规划是保证这一宏伟蓝图实现的重要手段和前提保障。为了加快电网智能规划的实现, 提出以下建议:

(1) 统筹考虑公司电网规划信息化系统建设, 提高项目建设的集约性, 避免多家单位重复开发建设;

(2) 尽快制定技术标准规范体系, 特别是电网智能规划的标准构架, 包括对象数据模型、通信协议、应用接口的各类标准, 为实现智能规划、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奠定基础;

(3) 在建设智能规划系统的同时, 重视信息安全工作。按照统一原则和技术标准, 在已经取得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电网信息安全深度防护技术;

(4) 开展规划管理机制、工作运作模式如何与发展电网智能规划相适应的相关问题研究, 探索管理、工作模式转变, 加快规划思路、理念的转变, 适应智能规划的发展要求。

摘要:智能电网本质就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有电气设施结合形成的新型电网, 是当今世界电力系统最新发展方向。电网智能规划则是将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电网规划理论研究成果和实际电网规划工作结合形成的新型规划系统, 具有信息化、可视化、交互性、智能化的功能特点, 能够超前应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形势, 提高电网规划的适应性和科学性, 是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奇石, 邱家驹.基于GIS的配电网规划人工智能方法 (二) ——遗传算法在配电网初级布线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 22 (11) :21-23, 1998.

[2]王成山, 王赛一.基于空间GIS的城市中压配电网络智能规划 (一) :辐射接线模式的自动布局[J].电力系统自动化:28 (5) :45-50, 2004.

[3]丁伟, 胡兆光, 智能工程理论扩展及其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8 (16) :15-21, 2008.

[4]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电网规划设计的技术经济方法和应用研究[R]北京, 2009.

[5]黄平.地理信息系统在电网规划中应用的展望[J].电力技术经济, 21 (4) :10-15, 2009.

[6]郏琳, 陆明怡.电网空间资源管理系统初步应用[J].电力信息化, 2 (10) :66-69, 2004.

[7]EPRI.Report to NIST on the Smart Grid Interoperability Standards Roadmap[R].U.S.2009.

[8]张文亮, 刘壮志, 王明俊, 等.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C].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北京:2009 (5) .

[9]Department of Energy.The Smart Grid:An Introduction[R].US.2009.

电网建设规划 篇2

为建设超前于社会发展的供电网络,适应象州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象州供电公司在近几年中先后开展了城网改造、农网改造等电网大会战,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完善网架结构,新建和整改高低压线路,努力把象州电网建设成为结构合理、技术先进、调度灵活、安全可靠、经济高效、适度超前的现代化坚强电网。

城区电网前期欠帐多、底子薄,历年来投入城区电网建设的资金少,档次不高,电网中存在的如中压网架薄弱、互联不强、线路线径小、负荷重、绝缘化水平低,变压器布点不够、容量不足,低压线路绝缘老化、供电半径大等诸多问题逐渐的暴露出来。而同时电网需要改造的项目非常多,如何合理安排好资金,我门要坚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抓住改造重点,精打细算。

为美化城市空间环境,我公司在城网规划设计时,特别注重电缆的应用,只要有条件的就实行电缆化改造,露天的变压器进行箱式改造。但是,由于资金不足问题,很多下地项目被上级否定,该为架空线路。

在改造建设线路时,充分考虑变电站之间、线路之间的联络互供能力,提高了线路运行的灵活性和可靠性。35kV线路已实现“手拉手”,10kV线路由于资金原因,尚未达到“手拉手”。

截止2015年12月底,35kV变电站全部达到“双主变”的要求(不含东岗变电站,110千伏沙兰变建成后,配套的线路建成后,就退运)。

在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克服了时间短、任务重、要求高、政策处理难、部门协调多等种种困难,基本完成上级下达的城网改造工程任务及资金(目前仅剩2台箱变没有投运,原因受阻)。在城网改造过程中,我局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苦干实干,抓住此次大规模的城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契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城区配电网得到了极大的加强。经过改造,配电网网架得到完善,城区线路实现了手拉手供电,线路配变容量控制在相对合理水平,提高供电能力及可靠性;消除了一大批存在时间较长的设备缺陷,提高了设备健康水平;增加了配变布点,缩短供电半径,提高了供电质量,降低低压电网损耗。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称赞。

按规划建设方案,象州县电网未来三年内,将建设成为以220千伏为龙头,110千伏为骨干,35千伏为主体,10千伏遍布城乡的坚强电网。建成220千伏大满(蓬莱)变、110千伏沙兰变、110千伏齐心变,加上现有的110千伏象州变、110千伏龙旺变、110千伏龙庆变,适度超前于象州县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城网改造工程是一项系统大工程,从立项到验收,从安全到质量,一环节多,涉及到方方面面、各个部门,除了协调工作非常重要以外,还要突出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我公司合理安排,讲究方法,抓住重点,把握关键环节。如工程设计是龙头,在工程前期,我公司集中一批技术力量抓设计进度,保证设计质量。

农电之窗

2005-7-13 11:29:27

摘要:为了更好地落实县城电网建设改造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县城电网的建设和改造质量,本文作者根据前两期的农村电网建设改造情况和县城城区的供用电特性,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县城电网改造建设中应该注意和需要改进的问题。

关键词:县城电网

建设

改造

问题

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是旨在改善县城电网运行条件,增强县城电网供电能力,提高县城电网供电可靠性,以更好地满足县城地区用电增长的需要。随着我国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的结束,如何做好县城配网建设和改造工作已成为当前农网改造工程之重点。

一、规划设计方面要本着慎重投入、注重产出,中、低压配电网的改造建设符合县城电网的长远期发展要求,网络框架一次到位的原则

(一)县城电网改造的主导思想要具有前瞻性

县城电网是我国农村电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分为高压配网、中压配电网和低压配电网三个层次。县城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工作要结合市政建设规划,充分考虑负荷的分布情况,优化配电台区的布点、位置和投运顺序,划分出相应的供电区域。然后根据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来设计高中压配电网的结线方式、事故后网络重组的可能性、配电自动化对开关和设备的技术要求等。低压配电网的改造重点放在提高网络供电的连续性和一户一表的改造。既要调整变压器的运行位置与供电线路实现优化组合,又要根据电网中变压器与供电线路分布状况优化负载经济分配和电网经济运行方式。要把降低线路损耗,缓解供需矛盾,提高客户的受电能力,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为目标。进一步开拓电力市场,为商业用电创造良好的用电环境,促进经济繁荣,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奠定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重视县城电网的规划,力求县城电网规划合理。

力求避免电网发展建设与城市发展建设互相矛盾、相互制约。县城中、低压配电网是县城的重要基础设施,县城电网的建设改造规划应符合县城发展总体规划和电网的发展规划的要求,并和上级电网规划相适应。因此,在进行配网的建设改造规划设计时,县级供电部门必须取得当地各级政府的理解和支持,要与城建部门密切配合,统一考虑在所有主、次道路的某一侧预留公用线路走径和电缆沟位置,并安排供电设施用地。

(三)搞好配网的负荷预测,确保符合县城电网的发展要求。

近年来县城作为农村经济文化的中心,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快,带动了电力负荷及用电量的快速增长。但是由于过去欠账过多,尤其是中低压配电网的供电能力欠账过多,导致配电网结构十分薄弱,设备陈旧、供电能力低、互送能力差的现象普遍存在。每当夏季高温负荷的快速上涨时,往往发生配电线路、设备过负荷损坏,造成停电或不得不采用局部控制限电的办法来维持配电网的运行,形成有电进不去或进去落不下的落后局面。为了使县城10KV配电网的建设及客户报装处理适应今后县城发展规划的需要,避免重复建设和改造,减少配电台区供电范围的重叠,对县城供电区域内的负荷、电源点、10KV电网进行预测和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四)优化中压配电网的电网结构,提高县城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县城中压配电网的建设原则必须依据《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并结合县城供电的特点,从改造和加强现有配电网入手,增强10KV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加强电网的结构布局和设施的标准化,提高安全供电的可靠性,做到远近结合、新建和改造相结合,技术经济上合理、实用、可行。不仅要逐步将县城的10KV中压配电网辐射型改成环网结构,还要加强不同变电站之间的10KV电网相互转供能力,在未实现配网自动化的前提下,至少要确保在检修或事故时,能通过调度操作运行。

(五)加快配网自动化的建设进程,提高县城电网的科技含量。

实现中压配电网自动化可以快速隔离故障,缩短事故或操作的停电范围和时间,通过转移负荷减少负荷和电量损失,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然而要实现配网自动化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一次网络规划合理,接线方式简单,具有足够的负荷转移能力;二是变配电设备自身可靠,有一定的容量裕度,并具有遥控和智能功能。由于实现配网自动化的投资很大。因此各地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根据配电网络的现实情况及远景规划,在经济能力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运作,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进行改造。在配电自动化分阶段实施建设的初期,要有一个总体的考虑,为配电自动化指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设计原则,通过分阶段投资和分阶段实施配电自动化,最终使得各配电自动化的子系统构成一个健全的自动化大系统。

(六)中低压主网络框架要一次到位,避免因负荷的发展需求而重复改造。

电网建设规划 篇3

关键词:电网规划 安全运行 质量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无论是输送距离、输送容量,还是供电覆盖面积,我国的超高压以及高压输电线路都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在我国,受地理位置、能源分布的影响和制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新老输电线路自成体系,相互交错,同时运行。目前,供电网络纵横交错的现象在城市周边、新老工业区等普遍存在,进而浪费了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同时加重了高电压对大气的污染,导致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本文从电力输送、规划布局、运行管理等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并且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1 合理规划电网

1.1 输电线路的容量和布局 在确定地区负荷中心变电站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同时对该地区的预期负荷及负荷特点等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在一定程度确定是改造原有的供电线路,还是对其进行淘汰。在该地区,借助负荷中心变向供电,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增加负荷中心变电站的数量,对于中心变电站,既可以独立运行,又能够实现环网运行,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电网供电的可靠性进行强化。在现实阶段,输电线路的容量和布局与地区的实际用电需求相比,存在明显滞后的现象,地区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受电力供给滞后的严重影响和制约,进而急剧增加了该地区的供电负荷,并且随着该地区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供电工程被迫改造或新建增容,进而引发电力工程刚刚投入运营,就要实施改造升级或扩建,如果改扩建后,依然难以满足该地区的负荷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重新建设新的供电设施,增加了供电系统的复杂性,最重要的是浪费了社会资源,并且污染了环境。

1.2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的前提条件 电力规划作为一项复杂的工程,其特点主要表现为:面积广、规模庞大、负荷需求不确定,并且涉及多个部门等。在开展电力规划工作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另一方面需要深入分析电网,进而对社会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了解。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电力规划中,人的主导作用依然格外重要,这一点需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在对电力系统进行规划时,人的作用表现为:分析处理由非技术因素、不确定因素引发的各种问题,同时处理分析电网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电网计算的复杂性问题等。

与计划经济体制相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开展电力规划工作,其工作难度会更大,同时对规划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规划工作者来说,为了做好本职工作,通常情况下,需要对电力市场加强调查研究,对经济结构趋势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对电力体制改革、电力市场开拓等进行不断的优化,收集不同行业的发展信息,为研究本地区用电量和负荷,提供参考依据,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优化资源配置为重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电力发展目标。

1.3 划分电网电压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超高压和特高压技术广泛应用于电网中,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电负荷和配网范围,输送电力的主网络已经由原来110kV升高到330kV,甚至更高等级的电压。在整个的电力网络中,地区配电网络选择等级低于330kV的电压。通过对电压的范围进行不断的调整,建立110kV的配电网络,进一步提高配电网络的可靠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电能容量,同时增加输送的半径。

2 电网运行的安全

在全国范围内,近年来时常发生大面积停电的事故,进而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因素比较多,但是,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

2.1 从业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专业技术水平方面,部分电网运行人员不高,缺乏责任心,对于自身所从事的具体工作都搞不清楚,根本没有意识到工作的危险性,在现场工作的过程中,抱着侥幸心理,缺乏标准化意识,在自我保护方面比较薄弱,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电网的安全运行。

2.2 工程设计不完善 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增加了上下级电网运行配合的复杂程度。设计人员在现场经验比较缺乏,同时对细节缺乏必要的把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电网的安全运行的隐患,电网的安全运行受到威胁。

2.3 继电保护设备 对于继电保护设备,由于部分微机保护厂家难以保证质量,导致继电保护设备缺乏抗干扰能力,并且硬件结构设计不合理,软件编程存在缺陷,长时间运行后,机电设备装置的元器件容易出现老化,进一步降低了故障自诊断能力,对于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进行报警,在保护误动或拒动方面存在安全隐患,进而在一定程度直接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4 施工及验收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监督缺乏有效性,监管部门没有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工程细节存在缺陷。作为确保设备质量的最后环节,交接验收和系统调试对于设备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力工程的建设周期明显缩短,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运行方交接验收的时间,经常出现交接验收管理不到位,验收的标准化程度降低等现象。设备投入运行后,设备的故障逐渐严重,直至引发事故。

2.5 生产运行管理和技术监督不到位 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并且监管不到位。进行检查时,流于形式,走过场,对于安全隐患没有及时的发现。为了政绩和职位,基层主管普遍存在缓报、瞒报的现象。

按周期开展一般性预防性试验工作,在目前情况下,依然是多数运行单位技术监督的重点,对于特殊方式、重点设备以及重点时段等,缺少新技术、新设备开展针对性的检测试验。

3 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的措施

①在安全、制度、技术等方面,对现有的作业人员进行定期的教育和培训,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熟练掌握安全措施,同时明确安全职责,进一步提高防护能力和水平。通过脱岗培训的方式,对不能胜任岗位需求的技术人员进行强制性培训,直到其能够满足岗位需要为止。对于部分工作人员,通过强化其责任心,帮助其发现隐患,最终排除隐患,做到隐患不除决不放手。②建立和完善审图机制,对设计方提供的图纸进行审核。对于设计中存在的疑点、盲点等,根据工程设计的实际情况以及电网运行经验等可以有效地解决,进而在萌芽状态消除所有的安全隐患。③把好继电产品的质量关。根据保护规范的相关要求,确保保护配置的齐全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双重化配置,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套保护因检修或退出运行弱化保护功能,进一步恶化故障危及系统的稳定性。④按照招标流程对施工单位进行把关,杜绝人情工程、裙带工程等,在施工过程中,实施全过程监理,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如果设计不合理,需要组织各方进行协调,避免出现遗留隐患,进而发生返工等现象。如果条件允许,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派运行人员进行全过程跟踪。⑤提高标准化程度、注重精细化管理,在电网运行过程中,推广实施现场作业流程指导书,为每项操作、维护等设置相应的标准化指标,制定标准,进而使现场作业逐渐转向科学化、精细化、制度化。

根据实际情况,电力企业需要制定不同的措施,组织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当前,系统思维方式和安全生产软管理方式融入到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借助科技的手段,为电网安全运行奠定基础、提供保证,防止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

综上所述,对于电网来说,无论是前期规划,还是后期的安全运行,其最终目的是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确保人民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事實证明,只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就能实现电网的安全运行,同时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肖寒.电网规划及安全运行问题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08).

[2]熊信银.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三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6).

电网建设规划 篇4

电力是一项与国计民生有着密切关联的事业, 随着民众生活水平逐步提升, 电力与我们日常生活已是休戚相关, 特别是大中城市居民已将电力视为与空气同样重要的生活要素。然而在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建设不断扩张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城市电网建设也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这在城市日益繁荣的背景下更为突出, 城市电网输送所遇到的瓶颈问题也更加难以解决。本文简述了城市电网规划现状, 并深入分析电网规划对电网建设用地的影响。

1 国内电网规划现状

在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 电力工业是一项基础性产业。当前城乡电网业已纳入城乡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体系中, 但在大部分城市中, 电网规划在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却表现出缺乏前瞻性和整体性的问题, 城建规划部门可支配用于电力建设的空地极为有限, 导致城市基础建设和电网建设之间矛盾频现, 其中电力线路走廊建设和包括改扩建在内的城市道路建设之间的矛盾是最为突出的。现阶段城市道路改扩建与线路走廊建设之间难以同步进行, 例如已经建设完工的道路上往往需要新增直埋、电缆沟或者排管等线路走廊, 或者线路走廊修建完毕的道路需要改建或者扩建。二者缺乏必要的统筹与协调。此外关于线路改迁费用由哪一方支付也是市政建设和供电部门争论的焦点, 不利于双方工作的开展;反复开挖道路也对市容市貌以及市内交通状况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2 电网规划对电网建设用地的影响

(1) 要想获取建设许可, 首先应在城乡规划范畴体系内纳入电网规划项目。城乡电网建设和管理以城乡土地规划为基础。只有合理规划城乡建设用地, 才能高效开发利用土地, 为常规经营活动提供必要保障。任何建设项目要想顺利实施, 都必须以城乡用地的合理规划为前提和基础。《城乡规划法》早在2008年就已颁布实施, 其中明确规定城乡建设项目均应在建设前提交申请意见书, 由城乡规划部门审核批准。按照这一法律文件的指导, 城乡电网规划建设项目建设必须提交申请书与建设选址文件, 获准后方可建设投产。在此过程中, 取得建设用地许可的前提是与城乡规划相协调。由此点来看, 建设电网的基础在于将电网建设此项工作纳入城乡规划体系内, 合理予以规划和控制, 方可得到建设用地许可。

(2) 着眼于城乡规划方面对电网规划予以考虑和评估, 是获取预留用地的必要前提, 并对获取电网建设用地有着直接决定性影响。从形式到内容来看, 城市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方面, 而详细规划则包括两种, 即修建性规划与控制性规划, 其中控制性规划是基于总体规划以及区域规划, 针对在目标建设区域如何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空间环境控制和工程管线与道路控制位置等问题做出决定, 其对于规划区域内各类用地范围均有涵盖, 并就区域内各种类型的适建或者不适建建筑项目种类做出了明确规定, 要求严格遵循规划容量对工程线路管道直径、线路方向设置、设施设备用地范围等要素做出决定。就其性质而言, 控制性规划基于法律规范, 其项目编制以及调整工作均严格遵循总体规划。分析现代城市规划我们发现, 大部分城市均利用控制性规划方案规划建设用地;而就技术角度分析而言, 控制性规划往往以土地为集中规划目标, 其着眼于用地性质、区域地理位置以及用地数量等等展开控制与规划, 在数字化控制原则的支持与辅助下实施规划控制。

根据相关法律文件内容可知, 电网建设必须被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以及城乡控制性规划体系中, 在拿到预留用地的同时才可在前期审核手续办理时顺利得到项目选址意见书, 并妥善办理土地用地预审、水土以及环保等相关审批手续, 进而获取用地规划许可证与工程规划许可证, 最终能够从土地管理部门顺利拿到项目用地, 由此能够在前期工作中将电网建设项目用地加以落实, 这对于电网建设项目而言是一个极为坚实的基础, 为项目按期施工提供了保障。应注意的是, 倘若未能将电网规划纳入城乡控制性规划体系内, 那么即便存在也会被纳入原则性总体规划。由此一来城乡规划以及城乡利用总体规划并未就电网规划用地做出预留, 导致在落实电网建设规划时往往会与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城乡规划问题有所冲突, 进而对项目审核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甚至会造成技术方案与设计方案变更、无法按期开工建设、因追赶工期而必须支付高额补偿费用等诸多问题。

(3) 在城乡总体规划体系中纳入电网规划为电网项目建设用地的合法物权提供了保障。《物权法》关于地上到地下相关建设用地使用权限做出明确规定, 而部分相关城乡规划法律以及土地管理法针对地上用地建设权也做出相应规定和限制。而电网建设用地 (变电站) 可归入地上用地范畴, 如上所述, 在选择电网建筑设施地址时首先应符合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城乡规划布局, 方可获取选址意见书, 并顺利通过包括土地预审在内的各项审核、准予颁发用地规划许可证。只有满足这样一个前提, 电力建设部门方可向土地主管部门提交用地申请, 获准后由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划拨建设用地, 并获取用地使用权证。就当前来看, 存在明显问题的是空间利用权, 即地上与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空间权分为空间所有权以及利用权两种, 而电网建设既要挖掘地下电缆通道, 又要架设地面线路走廊, 与空间利用权存在密切关联。作为国家重要的资源与财产, 空间的意义与价值较土地不遑多让, 二者均为国家和集体所有。空间利用权与不同空间使用主体之间关联紧密, 但是现行立法尚未从整体上构建空间利用权相关制度, 尚未明确权利主/客体、取得、登记、内容、变更、流转以及消灭等各项内容。在此种情况下, 物权法对于地上/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权利类型做出明确和确立, 说明地上与地下空间已经纳入建设用地使用权客体范畴, 主体在享有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后也同样享有物权保护, 而不会受到随意侵犯。我国关于以规划确立空间范围的标准正在不断延续和完善, 就此点来看, 在城乡总体规划体系中纳入电网规划为电网项目建设用地的合法物权提供了保障。

3 结语

电力是城市经济活动的重要原动力, 城市规划中必须将电网规划视为城市总体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来做出充分考量, 为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城市发展之初就应合理规划电网建设布局, 统筹兼顾, 引入人本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尽量合理规划电力用地建设布局, 做好城市电网规划建设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肖峻, 王成山, 周敏等.基于区间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电网规划综合评判决策[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4, 24 (04) :50-57.

[2]钟嘉庆, 胡华伟, 马丽叶等.基于多场景和区间模糊数的输电网规划综合决策[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3, 33 (09) :2347-2353.

[3]王秀丽, 李淑慧, 陈皓勇等.基于非支配遗传算法及协同进化算法的多目标多区域电网规划[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 26 (12) :11-15.

[4]舒隽, 韩冰, 陈学姣等.计及线路路径优化的空间电网规划[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 (04) :570-577.

电网建设规划 篇5

广东电网公司电网建设“安全、优质、文明”样板工程标准

第1部分:安全管理............................................................................2 表1-1:通用部分...............................................................................2 表1-2:变电站工程专用部分....................................................................11 表1-3:线路工程专用部分......................................................................14 第2部分:文明施工管理........................................................................16 表2-1:通用部分..............................................................................16 表2-2:变电站工程专用部分....................................................................19 表2-3:线路工程专用部分......................................................................21 第3部分:质量管理...........................................................................22 表3-1:变电站工程土建部分....................................................................22 表3-2:变电站工程电气部分....................................................................27 表3-3:线路工程部分..........................................................................29 第4部分:综合与档案管理......................................................................32 表5:评选结果统计表..........................................................................37

县域电网规划探索 篇6

关键词:县域电网;电网规划;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TM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0-0099-02

1工作描述

“十二五”时期,我省县域经济将迎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随着县域经济发展提速,城镇化发展加快,县域城区建设项目增多,以及电力设施建设的规模扩大,在电网发展中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例如高压线路走廊的限制,走向的不合理、变电站用地规划和布点的不合理等问题较为严重,已经大大的影响了电力设施建设的进度,进一步也影响了高压配电网及网架结构的建设,引起供电可靠性、电压质量等问题,限制了部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电网规划是建设坚强电网的科学依据,深入开展电网发展研究,在内部电网滚动规划基础上,与政府规划部门联合开展电力设施布局规划。改变电网规划由电力部门独立完成的习惯做法,改为政府主导、规划部门主持、电网企业为主,多部门共同参与编制电网各专项规划的办法,超前谋划电网前期工作,充分考虑与城市基础建设协调发展,将电网建设项目同城市重大建设项目建设紧密结合,将电网规划纳入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及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中,使电网项目在立项阶段就具备合法性和必要性。

2思路和方法

经过多年的建设,随州电网主网结构不断完善,电网供电能力明显提高。但是由于没有有效开展县域电网规划研究,县域电网建设发展水平较为滞后,存在网络结构不强、供电能力不足、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偏低等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县域城区建设发展加速,用电负荷密度不断提高,县城区的变电站总数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如随县县城及周边规划建设1座220 kV变电站,3座110 kV变电站,如何让这些输变电工程用地和线路走廊得到政府控规预留,怎样建设与新县城高品位城市景观、居住环境相适应的环境和谐型输变电工程,并同时增加凑资渠道、减轻电力企业的资金负担,是近年一直困扰电网规划建设的难题。

全面启动县域城区电力设施布局规划,认真开展县域电网运行情况调查和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以随州电网规划及远景目标、电力设施布局规划编制大纲为指导,以城乡规划和电网规划为基础,预测电力需求,分析电力供需平衡,规划期限与城乡总体规划确定时限一致,并按远景饱和年进行校核。提出县域电网规划从远景目标网架结构来进行研究和考虑,县域电网远景目标网架应具备网络架构合理、运行安全灵活、供电能力较强、供电保障可靠、供电质量稳定等功能。对规划变电站和线路开展选址、选线工作,明确变电站位置和占地面积、线路架设形式和走廊宽度,形成电力设施规划黄线,予以控制性保护,以确保电网规划能够有效纳入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从而解决城区电力建设存在高压线路走廊选择难、变电站用地落点难等问题。

联合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开展县城电力设施布局规划编制工作,主要要求指标包括:①近、中期及远景饱和负荷预测需并充分结合县城发展规划及重大项目引进情况,做到科学合理,适应县城发展需要。②变电站布局和接入系统方案需符合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③电网接线图、站址布置图、线路路径图等规划成果必须以规划部门认可的地形图为底图,现况变电站和线路必须按站址和线路杆塔实际坐标绘制。④编制完成后,由政府规划部门组织评审,修改后报政府审批,纳入到城乡规划体系和土地利用规划,具备法律效力。

3主要做法

3.1负荷预测协调

供电公司在电力负荷预测方面有优势,而规划部门对县城的分区功能和远景负荷预测信息掌握更准确。供电公司委托规划设计单位负责负荷预测基本资料的收集,包括用地面积、建筑面积、人口指标、用地性质、容积率的现状及规划资料,规划范围内城市远期建设用地平衡表等。供电公司负责历史负荷情况、电网布局现状、电源供应情况、现状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等电网基础资料的收集。双方利用这些信息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负荷预测,定期召开会议,统一负荷预测的数据,及时了解政府招商引资的最新动态,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避免在布点数量上出现较大分歧。

3.2站址及廊道协调

供电公司在完成近、中期及远景饱和负荷预测后,根据规划导则和电力电量平衡分析,按饱和负荷密度提出变电站落点规划、系统接入方案及电力廊道需求,经公司内部研讨及与县规划部门洽商同意,根据变电站落点需求,结合城市用地规划及土地利用现状,确定各类变电站详细落地及规划黄线;根据线路通道需求,结合城市路网规划及土地利用现状,确定各类线路的详细廊道及规划黄线。在具体实施方面分阶段落实。

4实践过程

4.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电网工程建设原则上按照城市发展规划预留的电力线路的走廊和变电站站址进行建设,城市电网入地工程须经过前期论证和经济综合比选后确定,执行《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城市电网入地工程管理的通知(国家电网发展[2009]588)号》要求,从紧控制建设范围。

4.2设立必要的组织协调机构

规划方案审定后,应设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架空杆线入地改造工程涉及到供电规划、土地、房产、园林、环卫、自来水、电信、公安、交通、城建等众多部门,影响范围广,协调工作量和难度大。因此,建议随县政府设立(或指定)一个机构,负责协调和处理架空杆线入地改造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3确定合理的投资分摊原则,拓宽筹资渠道

地下工程投资是架空杆线的8~10倍初步估算,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单靠政府或是电力企业是难以承担的,必须制定合理的投资分摊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

4.4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

为降低架空杆线入地工程的投资,加快工程的实施步伐,建议随县政府针对架空杆线入地工程的建设,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比如对架空杆线入地改造工程,一律免收破路费、路面恢复费等相关费用;在电价空间上考虑架空杆线入地改造工程投资的还本付息;在设备采购方面利用优惠贷款。

参考文献:

[1] 崔艳妍.电网规划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D].天津:天津大学,2008.

[2] 谷卓木.农村电网规划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9.

[3] 蒋鹏.电网规划方案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前智能电网时代的电网规划研究 篇7

目前世界电力工业正经历相当大的变化, 分布式电源 (DG) 和分布式能源 (DER) 将广泛使用, 配电网络也从现有模式向主动型配电网络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ADN) 发展, 电力系统将由以大规模集中发电为主向有小规模的分布式发电大量存在的情况逐步转化。这对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电力系统正处于前智能电网 (pre-smart-grid) 时代。

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正是顺应了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 为未来电网发展提出了解决方案。目前国际上还认为, “智能电网”的定义过于宽泛, 而用“未来电网”的概念则可更加清晰地表述未来电网的发展形态。

为此, 本文结合国际大电网会议 (CIGRE) 和国际供电会议 (CIRED) 对当前规划方面的一些前瞻性研究方向, 探讨未来电网规划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规划目标和约束条件, 提出前智能电网时代我国电网规划方面的有关建议。

1 国际电网发展研究现状[1,2,3]

经济发达国家的电力负荷发展已基本趋于饱和, 输电网发展亦处于相对成熟阶段, 其重点研究方向已转移到未来电网发展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加绿色、清洁、优质的电力供应, 特别是未来配电网如何发展。

在2010年法国巴黎召开的第43届国际大电网会议 (CIGRE2010) 的主题为“未来电力系统技术和智能化需求”, 提出了四大发展战略:未来电力系统发展模式;现有电力系统的尽限利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电力企业与社会决策层的沟通。前3个发展战略都与电力系统的现状密切相关, 这说明未来电网的发展模式应该充分考虑电网现有的发展模式。

根据四大发展战略, CIGRE2010提出了十大技术方向:主动配电网;信息的大规模交换;电力电子与高压直流输电 (HVDC) 的集成;储能装置的大规模安装;新系统的运行与控制;继电保护新概念;电网规划新概念;改善技术性能的新工具;增加地下电力设施;利益相关者知情权的需求。这为我国智能配电网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当前, 输配电系统与其设备的特性是建立在传统的政治、经济环境下, 传统的发电会造成温室气体的排放, 产生放射性废物, 并向空气、海洋中排放其他污染物等。如果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若对火力发电征收高额的环境污染税费, 则在用户周围的小规模、低压、输送距离短的可再生新能源发电, 就具有了较高的性价比, 届时输配电系统将有革命性的变化, 而其规划原则也将随之变化。

2 我国电网规划问题分析[4]

现有电力系统技术要求必须有足够大的发电机容量裕度 (冷备用及热旋转备用, 一般年运行时间约6 000 h) 、变压器容量裕度 (一般负载率低于50%) 和线路容量裕度 (多条线路) , 以此应对频率、电压、“N-k”故障和供电连续性的问题, 而极大的备用容量意味着巨额的投资和浪费。另外, 现有配电系统的潮流一般是单向的, 用户的用电也与电力系统没有交互关系。

目前, 传统电网的主要问题体现在覆盖面不广、容量低、智能化程度低、安全性低、网络设计方法差、技术标准商业化程度低、储能能力不足7个方面, 这些问题既阻碍了清洁、可再生能源接入网络, 也减缓了电力系统采纳新技术的进程。

在开展未来电网的研究过程中, 我国需要考虑国内外电网发展阶段的差异问题具体如下。

1) 发达国家电网建设规模已经达到平稳阶段, 而我国未来配电网新增规模是现在的两倍, 我国需要考虑是电网采用现有模式发展还是采用新模式发展的问题。

2) 发达国家的每户的年平均停电时间一般在2 h以内, 最好的已经达到5 min, 而我国现有的每户的年平均停电时间一般为9 h以上。我国需要考虑仅依靠分布式能源接入和智能化技术, 而不采用电网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规划方法, 是否有可能提高我国供电可靠性。

3) 发达国家的电网建设基于系统论和费用最小为原则, 以数量、质量和费用为基本评价指标, 强调可靠性的边际成本效益最大化。而我国电网建设方面还处于面向项目的阶段, 仅确定以各个项目的规模定总投资费用, 而没有考虑如何在给定费用范围内使可靠性最大化, 我国尤其要考虑在提高可靠性方面的经济效益问题。

3 未来电网规划需考虑的主要因素

世界正处于关于能源产生、交易和消耗方面的革命边缘, 尽管这个革命通常与“清洁能源”一词相连, 但未来电网所涉及的问题是如何彻底改造现有的电网, 使之成为清洁能源有效流动的主干网络, 可以灵活方便地提供接入, 成为能够集中各种能源的高效网络。

以用户消费为终点的传统价值链将结束, 一个可接纳分布式能源 (主要包括分布式发电、储能和电动汽车) 的新价值链正在形成。未来电力系统的负荷将随着发电的变动而调整, 未来电力消费者和电力生产者的界限将逐渐模糊, 这些使得未来电力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行应更加经济、环保。

3.1 网络自愈能力的提高

目前电力系统最难以克服的是提高网络自愈能力的问题。网络自愈能力的概念源于通信网络, 通信网络的节点是一对N设计, 即无论任一节点均与N个节点有互联关系, 网络有较强的自愈恢复能力, 一旦出现故障点, 网络有能力较快速地采用另外的路由, 以使运营其上的业务不受影响或少受影响。通信网络为了解决网络自愈问题, 在作网络规划和设计时, 往往利用低层网络的高可靠性 (如同步数字体系SDH的自愈环) 来暂时或部分解决上层网络的可靠性问题。

目前电力系统的输电网为网络结构, 但是碍于投资力度及路径获取, 输电网络之间的互联线路较为有限;而其配电网络即使是环网结构设计也大多仅是辐射式运行, 同样碍于投资力度, 只有极少数的中低压配电网为闭环运行。因此, 故障时电力网络的自愈能力十分有限。

巴黎电网的结构由于有巨额的网络投资, 因此具有良好自愈能力, 该电网即使在失去两个225 kV主电源的情况下也不会使其用户停电。

国内有些研究把重点放在故障后电力系统在恢复过程中, 如何从大规模电网中选取更加合理的送电路径的优化问题上, 将送电路径的优化问题建模为一个最小生成树问题。实际上, 如果在规划和建设阶段就没有考虑合理的电网路径规划问题, 在运行时就根本无法选取合理的送电路径。

因此, 不能仅靠配电自动化和智能化来提高电力系统的自愈能力, 而是一方面要改变网络结构, 另一方面要改变控制方式。改变网络结构与规划密切相关, 意味着巨额的投资, 需要详细探讨其经济和环境的可行性;改变控制方式也与规划密切相关, 这意味着如果规划的网络结构没有预留可能性, 则无法优化运行供电路径。

3.2 间歇式发电的接入

关于间歇式发电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目前的结论是, 在今后更大型风力发电渗透的条件下, 极端运行和定价的天数会更多。电价波动和峰值的不寻常时期可能会增加, 风力发电的零/负价格的情况可能也会增加。对于所有的发电厂, 由于风力发电平均价格的低边际成本, 对于管理风能间歇性的传统发电厂, 可能会提高对其备用/热备用的要求。

3.3 分布式储能的接入[5]

目前电网欠缺储能能力, 要求集中储能的规模大, 甚至接近于集中发电的规模, 这在技术上有难度, 很有挑战性。而如今实现大范围的分布式储能技术具有可行性, 当分布式发电机组停机、储能装置是唯一的电源时, 储能装置不仅要起到供电作用, 还要满足所有尖峰需求。因此, 储能装置需要有与分布式能源相适应的较大的容量。

通常, 电网规划人员可以根据负荷持续时间曲线或通过逐时模拟分析进行电力储能评估, 包括一年中会有多少次停机, 每次停机会持续多长时间, 以及储能装置需要储存多少电能才能顺利应对供电中断等内容。除此之外, 为完成非高峰用电期间对储电装置的充电, 还应确定分布式发电机组需要多大的容量。电力储能既可作为供电企业的一种削峰手段, 也可作为电力用户的备份不间断电源。

3.4 集成DG/DER

为了考虑集成DG/DER对电网规划的影响, 需要考虑如下问题。

1) 具有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的优化设计政策和战略投资方法。

2) 通过优化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存储系统的规模, 从而提高微网 (Micro Grid) 可靠性的方法。

3) 配电网络性能通过控制分布式发电所得到的完善。

4) 大规模接入分布式电源/热电联产 (DG/CHP) 的网络优化设计。

5) 大量分布式发电的预测和实时管理。

6) DG接入电网的评估工具。该评估工具可以快速地评估所有的DG接入事项, 如因失去DG引起的电压变化、提供的故障电流, 评估在某些类型的故障条件下的孤岛问题。

3.5 提高可靠性的需求[5]

目前我国电网的可靠性很低, 对储能、配电自动化、DG的应用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技术层面上, 简单地认为智能电网就是新技术、新方向, 尚未理解智能电网与可靠性的费用与选择性的关系。我国应该进行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分析, 不计成本则无法建设高可靠性的智能电网。

除配电系统本身外, 依靠配电网的3种资源 (储能、配电自动化、DG) 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为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提供不同的供电可靠性水平, 即优质优价, 低质低价, 而不需要强制用户接受一种可靠性, 这在电力市场化的今天是完全有可能的。不计成本, 可靠性不难满足;只有考虑数量、质量和费用三者的共同协调关系, 才能有较高的可靠性成本效益。这也是发达国家开展智能电网研究的动因之一。

3.6 其他相关因素

1) 电力用户需求方面。

电力用户与微型或小型发电的市场化和管理方面的互动以及在供求平衡中客户的主动作用。

2) 模拟和计算方面。

为模拟与设计主动型配电网络、投资规划、DER的优化规模和选址以及Micro Grids结构, 使用动态、多目标, 概率优化方法和算法。

3) 创新型的能源管理和控制系统方面。

电源的管理和远程控制, 存储和需求;潮流的控制和电压分布;网络重构, 自愈过程和设计孤岛网络的运行。

4) DER的标准方面。

DER设备和相关接口的技术规格 (维持配电网络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输电和配电故障期间对DER性能的规定;对提出标准的验证。

5) 储能技术方面。

更有效率的储能技术, 以方便接入大型波动发电 (分布式能源DER/可再生能源RES) 的运行。

6) 变电站方面。

支持先进的电网优化的应用和馈线网络自动化的智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平台, 如故障检测隔离和恢复、综合电压/无功控制、馈线负荷转移和平衡等。

4 前智能电网时代的电网规划目标

未来的智能电力网络应该能够成为可再生能源有效流动的载体, 能够像其他网络一样, 比如电信网络、公路网络、铁路网络和商业网络, 可以灵活方便地提供接入。

未来的电力系统将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方式, 将低碳集中发电、局部能源网络和电力传输三者结合。未来电力系统将发展成为一个由电力系统、通信网、互联网、电子商务网组成的高度互联、互动的复杂交互网络。

本文认为, 前智能电网的4个主要规划目标是:高适应性、高可靠性、高效率、低碳排放。高适应性就是能处理迅速或缓慢的负荷增长、能够接入大型或小型的分布式发电, 而且能够与用户的用电进行互动;高可靠性就是在故障条件下有较高的自愈能力, 自动化程度高, 尽可能地减少停电时间;高效率就是在满足大型或小型的分布式能源的灵活接入的同时, 配置合理的分布式储能装置;低碳排放就是损耗尽可能地降低。

5 前智能电网时代电网规划的约束条件

为了应对电力系统发展的外部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的不确定性, 有必要采用更创新的方法。为了进行这种创新, 必须充分研究满足现有约束条件 (例如, 社会、环境、经济、软硬件技术) 的电力系统结构设计方法。在不考虑原有电力系统的限制条件的同时, 有必要从长期的角度探讨未来电力系统的规划, 并考虑未来电网结构在短期内对当今电力系统规划的影响。

近期在CIGRE C1与C6的合作项目“绿地电网, 突破现有约束条件设计未来电网”中, 初步确定电网规划阶段应该处理的现有的和未来的约束条件如下。

1) 社会约束条件:

现有能源结构, 国家政策和监管, 电源的分散程度, 输电网络, 用户负荷 (数量、分布) 和接受程度, 公共安全 (电磁场) , 可接受的风险程度, 低碳, 低成本。

2) 环境约束条件:

土地条件, SF6气体回收处理, 输电损失, 低碳, 视觉景观, 电磁场, 噪声, 无线电干扰, 发电 (数量、分布) , 发电资源的不确定性, 气候变化。

3) 技术方面的软约束条件:

输电网的接入可能性, 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 配电网络的可接受的可靠性/安全性, 电能质量, 频率, 易维护性和可操作性, 设备的灵活性、可用性, 系统分析和仿真方法, 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 配电自动化的发展水平。

4) 技术方面的硬约束条件:

输电系统类型 (交流、高压直流) , 系统容量, 热电容量, 离散的电压等级, 有竞争力的能源, 新技术 (灵活交流输电、超导、储能) , 模块化。

6 结论和建议

1) 本文认为, 当前电力系统规划人员所面临的巨大技术挑战, 是要能够掌握处理现有电力系统的历史局限性的最佳电网规划方法。因此, 有必要从长期角度来考虑未来电网的规划方法, 同时从短期角度来考虑未来电网对当今电网规划方法的影响。

2) 由于电力系统大多数事件是正态分布的, 因此发达国家一般供电可靠性很高, 负荷增长率很低, 配电网络发展的空间较小, 采用智能化、自动化是成本效益较高的方式。而目前我国的供电可靠性相对较低, 负荷增长率很高, 电力网络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采用智能化、自动化未必是成本效益较高的方式。我国目前对储能、配电自动化、DG的应用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新技术、新方向的层面上, 没有考虑现阶段采用的智能电网技术与可靠性费用及可靠性选择性的关系。

3) 对于我国前智能电网时代的电力网络规划, 首先是探讨新的网络结构以解决电能的供应能力为主, 同时也要紧密跟踪国际上智能电网发展的最新进展。本文建议前智能电网规划的基本流程如下:采用传统规划方法确定预测负荷和容量、负荷的波动范围、储能容量, 进行DER规划、可靠性分析、DER项目的边际成本分析, 确定最终的网络架构和DER配置。为此需要探讨新的规划方法, 摒弃不计成本、面向项目的粗放规划方式。在进行电网规划的同时, 要注重成本和收益的分析, 特别是利益相关方的成本收益分析, 以确保向智能电网更好地过渡, 为整个社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前智能电网发展阶段要实现向智能电网的良好过渡, 首先要考虑电网规划的问题。结合当前国际对电网发展的研究, 分析我国电网规划的问题, 研究了前智能电网时代电网规划的目标、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以及约束条件等与规划相关的问题, 提出了基本思路和有关建议。

关键词:前智能电网时代,规划方法,目标约束

参考文献

[1]范明天.配电系统与分散发电集成研究的国际动态:CIGRE 2008中C6的研究方向[J].动力和电力工程师, 2008 (4) .

[2]张祖平.第43届国际大电网会议 (CIGRE2010) 战略研究方向[C].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分委会年会, 上海, 2010 (10) .

[3]范明天.2010年国际大电网会议配电系统及分散发电组研究进展与方向[J].电网技术, 2010 (12) .

[4]范明天, 张祖平.我国配电网发展战略相关问题的研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基于智能电网的厦门电网规划研究 篇8

关键词:智能电网,发展应用,规划研究

当代社会, 随着用户对电力的需求数量的不断增加、质量的不断提高, 电网与用户、电力供应企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原有的电网规划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要求。本文中, 笔者对厦门市智能电网的发展及规划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

1 智能电网简介

智能电网指的是把先进的通信技术、信息化技术、计算机遥控技术、原有的输配电设施进行结合, 形成一个新的电网供电系统, 实现了电力供应的智能化。智能化电网在我国一些大中型城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提高客户用电的可靠性、安全性, 以及降低因为输电导致的电能损耗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智能电网运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数字信息技术, 实现了从发电到用电等各个环节信息上的“双向化”沟通交流, 对于优化电力的生产、输送以及使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厦门市智能电网的发展和应用

厦门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高新技术广泛应用, 智能电网在实践中也得到逐步的应用。目前, 厦门市已经开展智能电网规划和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果, 为电网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 厦门市已经建成了电网输电线路实时动态监测中心, 现役所有220千伏变电站的重要设备已100%安装在线监测系统, 电网实现主网、配网调控一体运行管理, 并于2009年正式启动厦门城市配电自动化工程试点建设工作, 2010年该工程通过国网验收。同时, 厦门智能电表安装工作有序开展, 全市配变终端自动信息采集覆盖率100%, 并建成全省首座中型电动汽车充电站。

“十二五”期间, 随着厦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 智能电网的持续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质量改善方面的作用也日渐增强。为了进一步普及智能电网的应用, 提高其在电网供电系统中的比例, 应该围绕调速、电力系统稳定器等参数进行研究, 探讨实现基于实测参数的机组统一运行的管理模型, 在此基础上, 开展核电、风电及其并网统一运行的技术方面的可行性。

3 厦门市智能电网规划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厦门市全面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港口旅游城市和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 凸显厦门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窗口”、“龙头”、“排头兵”作用的关键时期。电力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公共服务产业, 加快推进以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为重要特征的电力发展方式转变对于厦门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3.1 厦门市智能电网发展目标

厦门市智能电网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建立在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的, 依托坚强的电网和开放统一的信息支持平台, 以先进的网络通信、计算机信息和远程控制技术为手段, 形成具备强大的电网信息资源优化配置能力、高效的安全稳定运转水平、适应厦门市经济高效运转并促进洁净能源推广和电源多元化接入、智能化调度控制环境、适应全市电动汽车等新发展的新型电力用户服务要求的智能化电网。该目标的实施有助于实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 并保证与其终端用户之间的便捷、高效互动, 保障全市电力供应更加优质、高效、可靠和安全, 满足整个厦门市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3.2 基于GI S的厦门市智能电网的规划

智能化电网的规划涉及到了电网本身的信息化管理、相关图像的处理以及地理信息的勘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传统的电网规划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智能电网规划的要求, 结合新的科学技术、利用新的手段对智能电网进行规划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建设坚强的现代化智能电网, 科学的电网规划设计手段是关键。为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等社会资源, 应在已成熟应用电网运行信息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基于GIS的城市电网空间规划系统GIS技术在电网规划应用系统, 为规划人员提供一个可以优化电网规划的决策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几项功能。

(1) 建立现状电网设备和规划电网设备以GIS地理信息为背景的操作平台, 完成与已运行的电网运行信息系统的接口, 可读取设备信息、电网运行状态、业务数据等相关资料, 为电网规划设计、可行性分析等提供规范可靠的源头资料。 (2) 提供规划设计的专用设备符号库, 实现相应的规划建模功能, 按编制年保存电网规划图形和数据, 并建立对应的电网地理接线图。 (3) 实现各种数据的查询、统计和报表功能。可对所有设备基础数据和设计文档进行查询, 自动形成所需的电子报表。 (4) 可将背景电子地图、电网在运和规划模型转化成PDA终端识别的地图和数据, 方便作业人员外出时的选线、选址工作。

建立基于GIS城市地理信息的智能化电网的规划系统可以为电网规划人员提供一套动态的、可视化的操作平台, 有助于规划人员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全面地、直观地掌握电网信息的变化, 从而实现电网的“智能化”管理。结合目前厦门市电网规划和发展的情况, 建立基于GIS基础上的智能化电网规划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基于GIS的城市电网空间规划系统将有效地帮助规划设计人员掌握现有电网和城市建设情况, 为规划设计提供充分的原始信息, 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的评判手段和标准, 提高电网规划设计水平和规划业务的管理水平。 (2) 基于GIS的城市电网空间规划系统可实现有效管理规划设计数据, 减少了重复建设和数据录入, 将提高电网规划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节约人力资源成本, 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3) 基于GIS的城市电网空间规划系统通过引入GIS城市地理信息, 可实现对电网的现实状况可以一眼掌握, 在设计时可以尽量综合利用已有的电力设施, 如电缆沟管等, 减少电网建设过程中对城市道路交通、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

4 结语

智能电网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电网发展的模式, 其在未来必将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 由于智能化电网系统的规划尚未有特别成熟的技术可以借鉴, 再加上不同地区的电网基础设施差别较大, 导致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智能化电网规划模式。厦门市智能电网的规划和发展主要应该围绕关键技术研究、技术标准以及体系建设、项目示范、产出效益分析等方面展开, 尤其是应该要特别注重提高“智能”在电网规划中的价值, 从而实现厦门市智能电网快速发展和建设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十方.欧美智能电网战略计划[J].中外能源, 2009 (6) :34~37.

[2]张征容.智能电网浅述[J].云南电力技术, 2009 (3) :28~32.

[3]寿颐如.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展望[J].科技促进发展, 2009 (6) :35~39.

电网建设规划 篇9

2009年10月21日~22日,国家电网公司跨区电网工程建设协调暨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宣贯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跨区电网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梳理协调目前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动员全体建设者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扎实工作,确保完成跨区电网建设年度目标任务,促进跨区电网建设管理再上新水平。

据悉,2009年,跨区电网建设投资计划较2008年增长166%,资金计划比2008年增长110%,灵宝扩建和德宝工程第四季度相继投产,宁东一山东、呼辽直流、三沪Ⅱ回等重点工程项目相继进入施工高峰期。线路在建规模6 390 km,直流换流容量1 075万kW,建设规模前所未有。

电网建设规划 篇10

1缓解电网建设外部环境冲突重要性分析

电网建设包括项目规划、审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流程, 涉及到土地预审、规划红线、环境评价、土地征用、青苗赔偿的诸多问题, 与政府职能部门、物权所有者产生多重联系, 需要平衡各方关系, 正确的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切实的推进电网建设。 随着人们用电需求的不断增长, 促使电网始终处于发展状态, 电网的建设力度也不断加大, 其与外部环境冲突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施工冲突、法律纠纷等问题成为了电网建设的重要阻碍, 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缓解, 则会拖延电网建设进程, 甚至出现电网建设缓慢, 无法满足现代化需求的现象, 无法构建和谐电网, 为用户用电带来较大的不便, 损害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影响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故而平衡电网建设外部环境冲突十分必要。 通常来讲, 这些外部环境冲突对电网建设的影响无法真正的消除, 只能通过某些必要的措施来缓解, 而缓解电网建设外部环境冲突的重要性在于减缓电网建设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矛盾, 将电网建设阻力降到最小, 持续推动电网建设发展, 为用户用电创设便利条件, 为电力企业发展铺垫基础。

2探讨如何缓解电网建设外部环境冲突, 构建和谐电网

缓解电网建设外部环境冲突的关键在于逐一克服各项冲突, 由于电网建设外部环境冲突表现在很多方面, 且不同的冲突对电网建设的影响也不同, 故而本文以几种主要冲突为切入点, 探讨如何缓解电网建设外部环境冲突, 构建和谐电网。 以下是具体分析。

我国当前专门分析物权法对电网建设产生的影响的文献还十分稀少, 即使有, 分析的重要也只集中于物权法对于电网建设将会带来的风险, 而对于在电网建设用地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引入物权法的相关研究依然没有涉及到。 笔者认为, 为了使我国电网建设用地补偿制度不断得到完善, 在电网建设补偿制度的制定中可以将物权法的地役权制度引入其中, 从而使电网建设的用地补偿机制的设计以地役权为基础, 如此这般同时, 还能使电网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物权法的施行带来的风险能够有效地被回避掉。

2.1完善土地征用制度。 土地是一切电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若要缓解电网建设外部环境冲突, 首要解决的是土地征用问题。 一般来讲, 电网建设为用地地役权, 以合同为凭借, 使得一系列电网施工工作例如架设、埋设、运营、维护输电线路等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在供役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或者承包经营权人的土地之上, 与此同时, 也限制了土地所有人对该土地的使用, 使得电网施工建设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外物对电网的干扰, 维护电网的运行安全。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需要完善, 只有切实完善土地征用制度, 才能确保电网建设后续工作的开展。

2.2设计土地补偿机制。 在补偿机制方面, 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 对电网建设用地的权力进行了补偿, 有效减缓土地面积的减少与补偿方案不完善的冲突。 除此之外, 电网建设还要充分考虑到群众意见、拆迁工作等, 这些都涉及到补偿问题, 一旦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电网正常建设, 还会使企业名誉受损, 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故而, 电网建设的工作必须不断地对征地补偿标准和补偿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 从而创建出一条完善地、有效地、全新的思路。

征地补偿过程中有一些要点需要掌握:第一、深入调查以往的征地补偿标准的制定情况和实施情况, 从而保证以地役权为基础的补偿标准的制定的合理性;第二、以有实际征地经验的工作人员深入论证以地役权为基础的补偿标准, 从而保证标准的可行性;第三、 划分试点进行试验, 同时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从而保证以地役权为基础的补偿模式的完善性;第四、对相关的行业制定政策法规, 从而保证以地役权为基础的补偿模式的制度性和规范性。

2.3灵活的多标准补偿机制。 冲突的根源来自于人的心理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即人的心理预期与现实之间的空间。 当这个空间为一负值时, 就会出现冲突。 实际谈判的过程, 也就是如何对心理预期与现实之间空间进行分割的过程。 现在的电网建设中的政策处理时的谈判空间为一直线, 也就是当地居民与基层组织之间的谈判缺乏谈判空间, 即当地居民没有选择的空间, 只有一个底线。 现实中, 就会出现等量的居民进行谈判, 可以通过显示机制来寻找其心理底线。 并通过扩大空间, 让其在这一空间中寻找一个满意点, 从而避免谈判的破裂。

现有电网建设补偿标准和方案比较单一, 可以在对补偿群体进行细分的基础上, 设计出电网建设多标准补偿机制, 设计中应强调 “ 补偿方案的种类要丰富多样, 充分满足补偿群体需求”、“ 多标准补偿策略必须紧跟补偿群体心理预期的变化而变化”。 对补偿群体只有按照不同补偿群体的核心特征进行细分, 才能达到有效区分不同特征补偿群体的目的, 从而制定出适合不同特征群体的补偿方案。

通过对最优激励性规制政策的设计研究, 认为制定最优电网建设补偿规制政策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还是电网公司与补偿群体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认为多标准补偿机制可以引导补偿群体选择最适合自身特点的方案, 同时也能为电力公司带来较高效用, 以期实现补偿群体与电力公司效用均最大化的“ 双赢”目标, 减少电网建设外部矛盾和冲突。

2.4推行属地化机制和建立政企长效合作机制。 所谓的属地化机制是将电网建设地区的各处电力发展规划、电力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和施工中所涉及的对外协调工作纳入供电企业管理职责, 由电网工程项目所处的供电区域所属单位承担对外协调管理职责, 属地单位按要求建立对外协调管理体系, 完善机构设置, 配置专业人员, 摒弃了由电网施工单位负责协调的旧工作模式, 工作效率能得到有效提高, 也可以有效缓解电网建设外部环境冲突。

除了以上几种措施之外, 还存在着其他方法在不同程度上缓解电网建设外部环境冲突问题, 例如做好换进评价工作、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等等。 只有切实开展这些工作, 才能尽可能的减缓冲突, 推进电网建设发展。

3结论

综上浅述, 电网建设与外界环境的冲突较多, 如果不采取相关措施切实解决, 不仅影响电网正常建设, 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力企业的顺利发展。 由于不同外部环境冲突对电网建设影响的程度不同, 本文主要从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设计土地补偿机制、灵活的多标准补偿机制、推行属地化机制和建立政企长效合作机制四个方面阐述如何让缓解电网建设与外部环境冲突, 推进电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致力于构建和谐电网, 确保用户的用电安全, 确保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以电网建设外部冲突为切入点, 切实分析外部冲突所在及缓解电网建设外部环境冲突的重要性, 并提出相应的缓解措施, 有利于构建和谐电网。

关键词:电网建设,外部环境,冲突,建议

参考文献

[1]刘贞, 鲜康.电网建设外部环境中的冲突协调机制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 2010 (2) .

电网建设规划 篇11

1.引言

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是我国在城市发展整体战略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城市 基础设施包括水、电、气、道路和通讯等,国际上也称之为城市生命线。城市电网是城市基 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的基石。电力同时还是投资密集型行业,我国近年曾投 资千亿对城市电网进行改造。因此,在城市发展的整体战略中,城市电网规划是一个不容忽 视的问题,应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对待。

由于电网设备的寿命较长,一般为20~50年,如果城市电网建设目光短浅,或违反电网 建设的科学规律搞大冒进,都难以避免电网设备在寿命周期内的重复改造建设或长期闲置, 从而无法充分发挥电网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电网的建设应当依据市政建设的远 景规划,对城市电网发展的“最终目标”进行统一规划,然后分步实施。

为了保证电网建设能够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顺利进行。我们对于城市电网规划 工作本身也应有合理的投入,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城市电网 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我国不同地区的各个城市,在经济实力和市政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城市电网的发 展也处于不同的阶段,如何针对各个城市在经济和电网发展水平方面的不同,制定有针对性 的城市电网规划,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此,各个城市除了要解决电 网规划中所涉及到的共性问题,还要充分考虑各个城市的个性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出 适合不同城市的电网规划,使城市电网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得到保证。最终使城市电网为 供电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我国城市电网规划的相关问题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城市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差距至少10年以上,这与是否重视 城市电网规划工作密切相关。从规划内容上看,我国的城市电网规划与经济发达国家的城市 电网规划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发达国家城市电网的今天,就是我国城 市电网的明天。但是国内各个城市和地区在经济实力和市政建设方面存在着差距,使得我国 不同城市的电网在运行和规划工作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我国各个城市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工作,必须综合考虑合理规划,并尽可能对规划方案进 行多方面的经济技术评估,才能在保护原有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网络供电潜力的基础上,合 理过渡到规划的目标网络,为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提供充足可靠的电力能源保障。

城市电网规划对于指导城市电网的建设和改造至关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引起社 会的足够重视,往往误认为只要哪里需要电力,电力就可以供到哪里,忽略了电力生产的特 有规律。这需要我们不断努力,积极地宣传城市电网规划在市政建设中的重要性。把城市电 网规划真正纳入城市的市政规划轨道中。

另外,我们在城市电网规划中也应注意以下的问题:

(1)要以长远和全局的观点考虑我国城市电网规划问题。我国城市电网的规划与建设 必须与城市的长远发展规划相结合,即不能靠经验,也不能纯粹靠计算机技术。首先需要获 得城市的长远发展规划,绘制不同比例尺的城市电子地图,确定地块的用电性质,以此作为 电网发展规划的基础,以保证城市长远的用电需求。城市电网规划应该尽可能与城市的长远 发展规划相结合。

(2)城市水、电、气、道路和通讯的规划与建设同步进行的问题。不同行业的规划要 相互备案,特别是线路走廊、电缆通道等的施工,要与其它市政设施的施工相互协调,互相 通气,以避免重复挖掘的工作,保护脆弱的城市环境以及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将城市电网 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使城市电网与城市建设紧密配合,同步实施,并要有一定的 超前,同时还要注意地面电力设施与城市景观的协调。

(3)创造性地进行城市电网的规划的问题。对于正处于发展初期一些城市电网,负荷 起点较低,现有网络结构薄弱,普遍存在供电区域大,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混合供电,电源 (变电站)布点少,中低压供电线路长,现有电力设备的技术规格低,以及技术水平落后等问 题。要充分利用大规模建设和投资的机会,不能按部就班地照搬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外的 规划思路,否则很难满足将来城市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城市电网规划要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 进行,避免主观随意性。

(4)正确认识城市电网规划的复杂性问题。目前普遍认为省级电网(或大区电网)的网 架结构一般建设周期较长,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城市电网的负荷水平在日常发展的过程 中,由于负荷增长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使得有些城市电网的网架结构缺乏明确的发 展目标,同时城市电网的建设周期较短,使得某些城市电网建设往往存在追着负荷走的现象 ,哪儿有负荷往哪儿拉线,整个城市的电网规划缺乏整体思路和规划目标。事实上,城市电 网规划(特别是中低压电网规划)的复杂程度和调整或更新周期,远比高压输电网规划频繁, 这个问题更应受到应有的重视。

(5)电网规划基础数据不足的问题。城市电网的基础数据是各个城市进行电网规划的 重要依据,而有些城市的电网起点低、发展快,使得电网的基础数据变化很快,用于计算分 析的数据难免有某些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计算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城网数据和规划 软件的规范化就尤为重要,以便能更及时地反映现时情况的变化,并为进行长远规划提供科 学的依据。

(6)电网规划技术手段缺乏的问题。城市电网的设备量大面广,只凭经验架设线路或 变压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从总体上把握城市的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城市电 网的设备和网架结构进行优化配置,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工作,才 能用最合理的投资,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并为城市电网的进一 步发展,如提高供电可靠性,实现配电自动化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3.城市电网规划的注意事项

为了解决前述我国城市电网规划必须面对的相关问题,本文试图给出一些具体的注意事 项。我国与欧洲国家不同,欧洲国家循规蹈矩地几十年如一日地记录有关的数据,有定期进 行长短期电网规划的传统,而我国的城市电网规划既缺乏数据,又缺乏固定的规划模式。并 且面临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因此我国的城市电网规划需要我们发挥更大的创造性,需要更 多开拓性的思路。

(1)以长远和全局的观点考虑问题

以长远和全局的观点进行规划意味着以发展地和全面地看问题,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 基础上,考虑中国特色,但不一味地强调中国特色而回避应该解决的问题。要避免当前“焦 头烂额者为上客”的作法,救火队是必要的,能够指出避免火灾的方法更为可贵。无论如何 ,我国城市电网的规划与建设必须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工程师的工作就是要充分 利用大规模建设和投资的机会,将城市电网朝好的方向改造。城市电网局部的最优,不等于 全局最优。城市电网当前的全局最优不等于未来的全局最优。规划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往 往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2)以明确的目标进行规划

预期的规划结果必须明确。城市的定位,发展阶段的不可逾越性,国内外相应城市的参 照系等,均可作为城市电网规划的目标。

(3)创造性地制定配电网规划技术原则

创造性地制订规划区内配电网的规划原则,意味着除了依据《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以及国家有关单位为配合城市电网的建设和改造而发布的各项技术规程和相关文件外, 还应该考虑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从分析各种信息入手,制定适应城市发展的规 划原则。例如,不同城市的容载比应该有所不同,才能够适应自身的负荷发展需要。

4. 城市电网规划的基本步骤

在长远观点的思路指导下,朝着明确的目标,根据创造性的配电网规划技术原则,就可 根据以下的基本步骤进行城市电网规划:

(1)进行电网的现状评估。根据现有资料对现有变电站的容载比、供电范围,各条馈 线的负载率、线损、电压质量和可靠性等进行评估,发现网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指明中 压配电网改造的主攻方向。

(2)进行空间负荷预测。配电网的负荷预测一般应采用总量控制与空间负荷密度法相 结合的方式,并通过对各种预测结果的比较,给出规划区内不同水平年负荷按地块分布的推 荐值。

(3)进行电源与负荷匹配分析。根据负荷预测结果,对远期高压变电站分布,高压变 电站最终规模,以及改扩建规模和改造时间等进行分析。

(4)制定规划区电网规划原则。依据《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制定适合规划区 电网发展的规划原则。

(5)明确近期改造任务。为保护原有投资,对规划区内电网近期的报装、增容、转供 等项目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建设改造计划。

(6)规划年内的网络规划。明确划分高压变电站各水平年的供电区域和优化各主干线 路的供电范围,并计算规划年限内新增线路长度和变配电容量。并对网络分段和联络方案进 行初步的可靠性分析。不宜提倡不切实际的配电自动化及高可靠性指标。

(7)静态投资估算和投资收益分析。静态投资估算只能作为城市供电部门进行宏观决 策时的参考,实际投资应以城市中压配电网实际建设时的工程概算为准。投资收益分析应给 出投资回收的大致年限。

5.采用城市电网规划系统的必要性

目前国际上规划软件价格昂贵,我国很有必要开发出能够满足国内大部分供电企业当前 的运行现状和需要,且价格适中,使用相对容易的城市配电网规划软件系统。城市配电网规 划软件系统不仅仅需要考虑软件的结构框架和有关的算法,还要针对目前国内供电企业数据 普遍不全的国情,优化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典型通用数据,使得国内的供电企业能够采用 尽可能少的历史数据和现有数据进行城网规划工作。采用城市电网规划软件更有利于技术进 步,解决数据一致性,并能实施滚动规划,及时反映电网的实际发展情况。

6.结论

电网建设规划 篇12

一、进行电网规划的一些重要原则

1. 选择好合理的电压等级

在进行电网规划的时候, 电压等级是非常重要的。举一个例子, 若是某个城市电网取消市中心的35kv的电压, 对于郊区, 可以进行35kv电压的保留。在进行电压等级简化的时候, 首要的目标变式努力的减少变压的层次, 使用五级电压模式, 设置为50千瓦、220千瓦、110千瓦或则35千瓦、10千瓦以及0.4千瓦;输电网可以使用500千瓦或则200千瓦的电压;而配电网可以用110千瓦、10千瓦、0.4千瓦的电压, 为了避免在这个过程中出现重复降压的情况, 必须选择高电压、中电压以及低电压中的一个级别;在考虑到区域负荷实际情况的时候, 在220千瓦的变电站中可以选择220千瓦、100千瓦、10千瓦或者是220千瓦、110千瓦、3千瓦这两种三级电压, 若是变电站是110千瓦的, 则可以选择110千瓦或者10千瓦。

2. 必须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在进行电网规划以及电力设计的时候, 安全性和可靠性永远是最为重要的原则, 只有电力系统真正的安全可靠, 才能更好的保证人们的用电。在进行供电工程的规划建设的时候, 对于变压器的实际要求往往会比较高, 在使用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出现载荷, 因为载荷的存在很容易直接威胁到电网的实际安全。

3. 在进行城市中压配电网设计的时候必须保证其具有负荷转移的能力

中压配电网在出现事故的时候, 若是其具有负荷转移的能力, 便能够对负荷进行转移, 保证供电的正常;中压配电网在进行故障检修或者大声故障的时候, 其还应该具有故障处理的能力, 此外中亚配电网设计的时候还应该保证其备用容量。

4. 当电网出现故障和停电的时候, 处理的一些原则

若是配电网出现故障, 导致用户用电的不稳定, 在进行供电恢复的时候必须根据以下原则进行。

(1) 若是用户本身便是两回路的用户, 若是用户其中一条的回路出现问题, 那么便不应该进行限电。

(2) 若是用户本身是三回路用户的时候, 若是一条回路出现问题, 则不用对其限电, 若是其中两条回路出现问题, 那么应该保证供电容量以及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一到百分之七十一, 否则则要进行限电。

(3) 若是用户是多条回路用户或者是一条回路的用户时, 若是所有回路都出现了问题, 那么在恢复供电的时候应该根据一条回路的实际恢复情况进行。

(4) 若是用户使用的供电方式是开环网络中的环网供电并出现故障的时候应该根据电网的方式来进行供电恢复实践的确定。恢复供电的时间是和电网整体一致的。

5. 电网本身的供电能力以及其安全性

在供电的时候, 必须保证安全。在进行城市电网设计的时候必须保证其满足电网规划设计的相关要求。

二、220千瓦的变电站以及110千瓦变电站设计的技术准则

1.110千瓦变电站的设计

在将来的城市电网发展中, 对110千瓦变电站进行规划设计主要包含了室内化、多层化以及接线的简单化。并且决定电网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时候主接线的形式。由于110千瓦变电站是终端变电站, 在进行内桥段接线的时候, 若是选择的2线2变, 那么在需要进行内桥段接线扩充的时候则应该改成2线3变。若是变电站本身的测压比10千瓦小, 并进行了两台变压器的接入, 那么应该使用单母分段的方式进行接线。在一般情况下, 110千瓦变电站设计是和变压器容量以及主要变压器有直接关系的。一般情况下, 会根据2*50兆伏安的规模进行, 十千瓦出线, 二十一到二十五回。

由于变电站在建设的时候是需要进入城市的, 所以必须对占地面积以及线路进行科学的论证, 然后再进行实施。一般的时候, 110千瓦的变电站可以供给三台变压器进行设计和规划, 若是按照两台进行计算的时候, 那么可以采用双绕组变压器的方式。

2.220千瓦变压器设计的一些技术准则和要求

在我国家用变压值便是220千瓦, 给市区输送电力的便是220千瓦的变电站, 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出其对于我们生活中用电的重要性, 所以必须采取措施保证其安全性。

首先必须保证变电站的规模, 若是根据两到三台来进行计算, 主变熔炼是150MVA或者180MAV;其次必须保证变电站本身的电源供应, 一般情况下应该有两回或者更多的电源供应;再次, 变压器的一些规定, 在220千瓦变电站中应该有两台或者更多的主变压器, 若是一天出现故障的时候, 便会将其负荷转移到其他正常运行的变压器上, 会导致过载的情况出现, 一般, 准许的过载率是十三, 时间则是两个小时, 若是变压器本身只有两台, 那么其运行率可以取百分之六十六, 若是三台, 那么便可以取百分之八十八;最后在进行土建工程建设的时候应该一次性的安装完所有的装置, 在进行第二台变压器建设的时候, 最好间隔周期不要太长。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电力的需求量更多, 依赖性也更强, 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力资源, 在进行电网规划以及电力设计的时候, 必须坚持上面的几项原则, 真正的重视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晓红, 蒋有智.电网规划中的相关技术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12) :106.

[2]李江.变电站电网规划中电气设计方案研究[J].机电信息, 2013, (9) :132-133.

上一篇:功率采集下一篇:补肾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