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云阳

2024-11-10

重庆云阳(通用7篇)

重庆云阳 篇1

摘要:治理三峡库区消落地是一大难题,而治理库区野外消落地则是难中之难,为破解这一难题,重庆云阳县在“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县”中,探讨了这个问题,经过反复理论初探和反复试验,最终在库区野外消落地大面积试种速生竹柳和香根草,当库区水涨被淹没至10米深度的浸泡地上的速生竹柳和香根草依然存活率高,且生长茂盛,耐淹性强,生长速度快,固土作用好,从而获得了治理库区野外消落地的开创性首例成功。文章就这一成功实践经验做理论上升和科学总结,把它概括为“两栖植物木草搭配种植治理法”,并对这一新型治理法展开具体内容的研究,探讨治理库区野外消落地的成功方法、应用技术和重要启示。研究这一问题对治理消落地、增加可用地和保护母亲河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重庆云阳,治理库区,野外消落地,启示

治理三峡库区消落地是一大难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探寻治理法,科研机构做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有的提出工程治理,有的提出生物治理。无论是工程治理还是生物治理,均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可行性,但工程治理仅适宜于库区沿岸城区消落地的治理,修堡坎、建滨江道路、坍塌修复;就工程治理与生物治理二者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也只适宜于库区沿岸平坦低洼消落湿地的治理,围堰造湖、湖中养水生鱼类动物、湖边种湿地植物绿化;而治理库区野外消落地还没有适宜成熟的治理法。重庆云阳县在“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县”中,探索了这个问题,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在库区野外消落地大面积试种竹柳和香根草,当库区水涨被淹没至10米深度的浸泡地上的竹柳和香根草依然存活率高,且生长茂盛, 耐淹性强,生长速度快,固土作用好,获得了治理库区野外消落地的开创性首例成功。笔者想就这一成功实践经验做理论上升和科学总结,把它概括为“两栖植物木草搭配种植治理法”,并对一新型治理法展开做具体内容的研究,探讨治理库区野外消落地的成功方法、应用技术和重要启示。研究这一问题对治理消落地、增加可用地和保护母亲河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重庆云阳治理库区野外消落地的成功方法

消落地,就是库区水涨、水落露出的两岸土地,称之为消落地。野外消落地, 是库区沿岸农村段的消落地,称之为野外消落地。消落地沿岸左右延伸而成带, 称之为消落带,消落地沿岸平坦低洼区而成片,称之为消落湿地。治理库区消落地是一个难题,云阳实施“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县”,在建设生态经济中,把治理库区野外消落地纳入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列为生态经济建设的一大难点。为破解难题,该县做了不断探索,组织了攻关。首先是理论探索,寻求治理方法。在探讨研究中,选择了西南大学“消落带植物的筛选和群落构建”研究项目负责人、 李昌晓教授提供的香根草和企业从美国引进的速生竹柳,中科院专家认为这两种水生植物成活率高,耐淹性强,种竹柳和香根草,可以治理库区野外消落地,根据专家的研究成果,在理论上认定后,决定采用竹柳和香根草做科学试验;其次是反复试验,验证竹柳和香根草的可行性。经多次反复试验,验证其成活率、耐淹性和固土作用,以及生存生长情况基础上,提供给库区消落地试种;再次是2013年3月,库区水位退至160米后,云阳在海拔162米至175米之间的消落地大面积试种了5万余株竹柳和5万余株香根草,均衡搭配种植。2013年9月,这100亩试种消落地被水淹没,直到2014年3月,水位才退至海拔162米以下。在经过长达半年时间,4个月的水淹后,该地95%以上的植物依然存活,且生长茂盛,多数竹柳已长到了3- 4米高,香根草郁郁葱葱,成了新的野外景观。这充分证明了这种植物的耐淹性强,生长速度快, 固土作用好。此外,该县正在推广这一消落地治理方法、治理技术,拟在张飞庙往长江大桥一带和长江大桥北岸的消落地新发展竹柳和香根草200亩,以更好地保护库区的青山绿水。

二、重庆云阳治理库区野外消落地的应用技术

这包括选择技术、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首先是选择技术。选择植物必须是 “水、陆”均能生长的“两栖植物”,在“两栖植物”中关键又是水下地存活生长的植物,根据科研机构提供的、可供选择的 “两栖植物”现有近20种,按水的深度划分,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浅水度水生植物,即1- 5米以下的水下地存活生长的; 二是中水度水生植物,即10- 15米的水下地存活生长的;三是深水度水生植物, 即20- 30米的水下地存活生长的。这三个层次,从浅水度、中水度和深水度,水生植物存活率是依次降低,难度越来越大,而从深水度、中水度和浅水度,水生植物存活率则是依次升高,难度越来越小。三峡库区,秋冬季库区蓄水,水位涨至海拔175米,而春夏季库区泄洪,水位落至160米以下,其落差约达13米。云阳之所以选择了竹柳和香根草,是因为: 它既可以在库区水位退至162米后,在海拔162- 175米的消落地(陆地)生长, 也可以在库区水位涨至175米,消落地被淹没水下地也能生长,更适合中水深度起点深度,即10米水下地存活生长。 此外,这种植物还耐淹性强,生长速度特别快,4个月时间竹柳长到3- 4米高,固土作用好,竹柳是深层固土,香根草则是浅层、表层固土,二者相结合,构成深、浅和表三层面的固土作用。其次是种植技术。这包括种植季节、种植方法、种植温度等内容。种竹柳和香根草是春夏季库区水位退至162米后,两岸露出的消落地(陆地)上种,采用搭配种植法,即种四行竹柳后,又种四行香根草,再种四行竹柳后,又再种四行香根草,或种两行竹柳后,又种两行香根草,再种两行竹柳后, 又再种两行香根草,以此类推,竹柳和香根草株数大致相等,均匀搭配种植。这样 “柳”、“草”搭配种植与消落区毗邻地域植物,协调融合为一体,构成合理稳定的植物群,以防止可能造成生态灾害;种竹柳、香根草的适应温度,大致是在0℃以上到30℃左右,但在0℃以下、冰雪覆盖的江河两岸消落地种植就不一定适宜。 其原因是:一是冰雪覆盖江河两岸消落地,当被水淹没后,这里冰雪覆盖水面, 它的透光性差,导致阳光照射不足;二是冰雪覆盖江河两岸消落地,由于被冰雪封冻,冰雪下面水流速度缓慢,导致水中氧气供应不足;三是阳光、水中氧气是植物竹柳和香根草生存生长的必要条件。 因此,它不适宜种植在0℃以下江河两岸消落地。第三是管理技术。这包括竹柳采伐(修枝)、香根草收割和竹柳香根草补种的内容。竹柳和香根草分别是木本(乔木)和草本(高草)植物,头年种植以后, 不需年年种,只需加强管理,管理技术: 一是修枝、收割,竹柳是要定期修枝、计划采伐,香根草是要定期收割,采伐和收割时间一般是2- 3年一次,采取轮伐、轮收制,即采伐竹柳就不收割香根草,收割香根草就不采伐竹柳,而竹柳采伐不是倒林采伐,则是计划采伐,也就是实行间 “行”或间“窝”采伐,待已采伐的竹柳桩再生新竹柳并初成林后,再采伐另“行” 或另“窝”已成材的竹柳,以此类推,轮番采伐,这样可以保持库区生态景观。无论是采伐(修枝),还是收割,都要注意不伤竹柳和香根草的根部,以便让竹柳、香根草再生,这两种植物再生能力强,不但再生出嫩枝绿叶的竹柳和碧青香根草,而且它们各自的根系也不断伸长,草、柳根系交织,盘根错结,固土作用更好。补种, 就是原种失窝,露出荒废秃土,在这里再次种竹柳和香根草。

三、重庆云阳治理库区野外消落地的重要启示

该县治理消落地,给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首先是破解难题、提供先例、有推广价值。在两栖植物中,选两种水生植物搭配种植治理, 种竹柳和香根草是治理消落地的一剂良方,我国有大量的消落地,仅库区云阳段及相关河流两岸消落地总面积达53145亩,已治和将治300亩,待治就有52845亩,还有整个库区消落地涉及10多个县,岸线长达1200公里两岸,以及全国江河两岸和湖泊周围等量大、面积广的消落地均需要治理。云阳治理库区野外消落地治理法具有普遍适用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是库区、长江流域、全国江河和湖泊的消落地,在正常情况下,水涨落之差,一般是10- 15米左右,超过15米至20米的少,超过30米的更少,就超过15米至20米的和超过30米的消落地也可以适用于中水深度层面的治理; 二是库区与全国江河的水涨落季节相反,库区是秋冬季蓄水,因而水涨,消落地被淹没,春夏季泄洪,因而水落,消落地露出,而江河则是春夏季降水量大、 多,因而水涨,消落地被淹,秋冬季降水量小、少,因而水落,消落地露出;三是北方江河冰冻期正好是秋冬季降水量少、 小,因而水落,消落地露出水面(陆地), 避开了0℃以下不一定适宜,两栖植物水下地存活生长的影响。因此,云阳治理野外消落地的治理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广泛适用于在10- 15米左右的水下地,搭配种植两栖植物———竹柳和香根草,这可供库区、长江流域、全国江河、湖泊治理消落地选择、使用,从而使这一治理法得到广泛地推广运用,实现其治理法的推广价值。其次是消落地治理成功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消落地种植“竹柳”和“香根草”,除具有优异的固土作用,可以保护库区和江河生态之外,这些植物定期修枝、计划采伐和收割,还可以为造纸厂、板材厂提供优质原料,为林木交易市场提供优质木材,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正因为如此,当地政府可以就地规划修建造纸厂、胶合板加工厂和板材厂,以及建林木交易市场,以此新增劳动就业,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此外,在消落地种植的“竹柳”和“香根草“初具规模后,会形成一道独特的生态景观。青葱茂密的植物点缀在库区两岸,不但风景优美而且空气清新,当地政府可以充分开发旅游资源,比如“沿江游”、“库区生态湿地公园”等,不仅可产生良好的旅游经济效益,而且可以进一步带动当地的其他经济发展,将带来社会、经济综合效益。第三是治理消落地是变“两栖地”为 “可用地”的方法。原库区消落地是一带沿库区两岸呈现“秃”、“杂”、“乱”的混乱景象。“秃”就是有的地段荒坡秃土,称之为荒废无用之地;“杂”就是有的地段杂草丛生,涨水期杂草被淹后,死亡腐烂, 影响库区水质;“乱”就是有的地段被当地农民乱垦乱耕,造成水土流失,泥沙轮番注入江中,有害江河河床升高。消落地时而是陆地,时而又是水下地,因此也叫 “两栖地”,在“两栖地”上种“两栖植物” ———竹柳和香根草,消落地就变成了“可用地”,我国人多地少,特别是可耕地更少,人均为2.5亩,它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土地又是不可再生资源,但是,我国消落地潜存量大, 范围遍布三峡库区和库区以外的长江流域,以及全国江河两岸和湖泊周围,这些消落地可以治理,变“两栖地”为“可用地”,采用何方法?云阳治理库区消落地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治理消落地是变“两栖地”为“可用地”的重要方法,给各地变“两栖地”为“可用地”提供了借鉴,可供选择使用。一是借鉴治理方法, 这可采用两栖植物搭配种植治理法,结合本地库区、江河和湖泊消落地水位涨落形成的落差高低情况,选择适度两栖植物中某两种植物,搭配种植在“两栖地”上,变“两栖地”为“可用地”;二是选择治理模式,这里又分为直选和间选两种:第一,如当地库区、江河和湖泊水位涨落差与云阳库区段“相同”的,即10- 15米深度的水下地水生植物存活生长的, 可“直选”两栖植物中的竹柳和香根草, 均匀搭配种植在“两栖地”上,变“两栖地”为“可用地”;第二,如当地库区、江河和湖泊水位涨落差与云阳库区段“相异” 的,即15米以下深度的水下地水生植物存活生长的,可“间选”两栖植物中的其他两种植物,搭配种植在“两栖地”上,变 “两栖地”为“可用地”,将方法、模式、理论变成现实,实现重庆和全国各地“可用地”的大量增加。

重庆云阳 篇2

根据各地房地产回温信息,为了更好的帮助同仁们抓住各地楼盘交付时地板促销的绝佳时机,特制定:西塞罗地板“10.1开业促销方案”—,售前、售中、售后全程360度无忧服务。此方案是让大家迈出终端店铺,走出市场竞争的困境,直接面对楼盘业主进行团购促销。

宣传语:团结就是力量、您团购、我让利

本次活动为全国统一的一次大型团购活动,时间为9月26日至10月7日。

一、活动范围:云阳西塞罗专卖店。

二、活动布置:A.特价标签的张贴(价格由执行者根据当地消费情况自行定

价)B彩色气球的悬挂,把气球扎成葡萄串型垂挂于天花上;C.店门门框做好气球拱门, 进店口红地毯的铺设, 门口活动X展架摆放(内容:以活动的主题为主要内容), 门口拱门的搭设(拱门上的内容:以活动的主题为主要内容).三、活动前期准备:A.小区推广,可通过到小区主要通道悬挂活动宣传喷绘

B.九月27.28.29.30.租用面包车或小货的挂上广告在城内、小区进行宣传并播放音乐。

四、活动主题:西塞罗“10.1开业促销”——售前、售中、售后全程360度

无忧服务。

五、活动地点:云阳西塞罗地板专卖店。滨江路

六.活动优惠

例1;凡订购满30平米,免费赠送两平米订购地板

凡订购满50平米,免费赠送两平米订购地板,在返现100元

凡订购满80平米,免费赠送五平米订购地板,在返现300元

团购预订单客户可交100元定金抵200元

例2;优惠活动内容;30平方以下赠送ⅹⅹⅹ;30-49平方赠送ⅹⅹⅹ;50-69

平方赠送ⅹⅹⅹ;70平方以上赠送ⅹⅹⅹ。具体礼品例如:电磁炉、电饭锅、高档拖把、进门口踩脚垫、不锈刚蒸锅、碗具等,这些礼品可依据价值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分配,同时礼品也可依据当地的家庭常用物品进行另外确定);

重庆西塞罗地板

重庆云阳 篇3

抓品种示范 促农业增效

乡镇科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信息面广的优势,紧密结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引进大粮食、畜禽、水业、蔬菜、果品、中药、林木、花奔等种植、养殖新品种,先进行小规模的试验、对比、繁育、示范,成功后再大面积推广。票草乡科协引进的绿茶品种,受益人数1 500多人,产生经济效益120万元;外郎乡科协引进的茯苓、生姜、蚕桑新品,受益人数650人,产生经济效益60多万元;泥溪乡科协引进香菇新品种,受益人数4 000人,产生经济效益600多万元。

2011年,云阳县42个乡镇科协共引进新品种34个,受益人数达9.9万余人,产生经济效益1 452万元。通过品种示范,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把握了方向,增加了农业经济效益。

抓技术示范 促农民增收

乡镇科协充分发挥技术示范和普及推广工作中的人才优势、场地优势、资金优势,主要采用举办培训、以会代训、现场演示、经验交流等方式面对面地直接向广大群众进行技术示范。

双龙镇科协引进柑橘集成技术进行示范,全镇受惠人数3 681人,农户增收450多万元;巴阳镇科协引进循环经济模式进行示范,受惠人数4 800人,农户增收280多万元;栖霞镇科协引进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示范,受惠人数2 000多人,农户增收250多万元;红狮镇科协引进牛羊、生猪、菊花、柑桔等种养殖新技术进行示范,受惠人数3 800多人,农户增收1 500多万元。2011年云阳县42个乡镇科协引进种、养、加新技术66项,受惠人数达116 419人,使农民增加收入5 786万元,通过技术示范,推动了农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促进了农户增收。

抓管理示范 促农村发展

乡镇科协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把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标准管理当作提升产品质量、数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各农技协积极推行管理示范,着力为会员和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收到显著效果。

人和镇街道科协推行精品果园管理示范,得益人数1 120人,增效350多万元;高阳镇科协推广微流水养鱼、池塘养鱼管理示范,得益人数2 000余人,增效200多万元。农坝镇富农山羊养殖协会推行统一引种、统一建圈、统一防病、统一销售、统一发展的“五统一”管理示范,一般会员年收入都在10 500~12 000元之间,除去各种成本,年纯收入达5 000~6 000元;芸山菊花协会实行统一购种、统一用肥、统一治虫、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的管理示范,2011年产白菊100吨,实现产值2 000余万元,带动菊花种植协会会员和周边农户1 500多农户增收3 500~5 000元。通过管理示范,推动了农业产业一体化管理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赵太忠 编辑:渝科)

(重庆市科协)

重庆云阳 篇4

1.1 桑树资源现状

据统计, 2013年底全县拥有桑树面积4100hm2, 主要分布在凤鸣、宝坪、外郎、南溪、双土、大阳等6个蚕桑基地乡镇, 海拔在500~1000米的区域。主要桑树品种为“桂桑优62号”“湘7920”“农桑14号”“嘉陵20号”“嘉陵30号”等。由于部分退耕还林桑园失管撂荒, 实际可利用桑园面积只有2000hm2左右, 表现为资源丰富, 利用率低。

1.2 蚕桑服务体系现状

2013年, 县茧丝办与县经作站合并, 在县经作站保留县茧丝绸行业管理办公室牌子, 主要职能为行业管理服务, 其蚕桑服务体系为“县经作站+龙头企业+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专业合作社”。企业是蚕桑服务体系主体, 负责全县蚕桑生产、蚕种经营和鲜茧收烘等工作, 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

1.3 蚕桑生产体系现状

2009年原云阳县院庄蚕种场停产, 2012年从江苏引进的两家绢纺企业退出, 现全县只有一家企业从事蚕桑生产服务, 鲜茧收烘加工经营, 产业链条缩短, 体系萎缩, 该企业有一条绢纺 (短纺) 生产线维持生产, 也是重庆市唯一的绢纺企业。

2 蚕桑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蚕桑生产规模小

全县6个乡镇养蚕, 占全县乡镇总数的14%, 养蚕农户9000余户, 户均养蚕5张, 平均每户每批养蚕约1张, 规模效应低, 比较效益差。

2.2 蚕桑生产条件落后

由于对蚕桑生产投入不够, 云阳县桑园的基础建设比较落后, 桑园缺乏耕作便道和灌溉设施, 因陋就简, 人蚕共室情况普遍存在。

2.3 蚕桑生产组织化水平低

本县蚕桑生产实行“公司+蚕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蚕桑专业合作社数量少、规模小, 全县目前只有9个蚕桑专业合作社, 入社农户数1125户, 入社农户数占养蚕户数的12.5%。其中只有2个专业合作社有土灶1副, 1个专业合作社自营干茧。

2.4 劳动力缺乏

云阳是劳务输出大县,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后, 留守的多是妇女和老人, 文化程度低, 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弱, 造成养蚕劳动力匮乏, 桑园闲置撂荒, 户养蚕规模上不去, 桑园管理粗放, 决定了养蚕生产出现自然衰减。

2.5 经营模式单一

鲜茧销售是蚕农收入的主要来源, 经营模式单一, 对鲜茧收购价格的依存度高, 鲜茧价格稍有波动, 就直接导致蚕桑生产的起伏。

2.6 服务体系不健全

企业所聘从业人员非专业技术人员较多, 养蚕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较少, 村级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 没有稳定的技术员, 蚕农养蚕生产中遇到问题不能就地得到解决, 蚕农的养蚕积极性受到影响, 养蚕规模小的村订发种工作难以保证, 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养蚕量和区域逐年萎缩。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对原退耕还林桑园进行深翻改土, 更新建园, 配套建设池塘、路和简易蚕室, 提高桑园的丰产、稳产性能, 提高亩桑产出率和亩桑效益, 扩大养蚕规模。

3.2 落实蚕桑产业化发展措施

3.2.1 扶持龙头企业

落实扶持蚕桑龙头企业各种优惠政策, 给予龙头企业项目和资金扶持, 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 提升龙头企业引领蚕农增收致富的能力。

3.2.2 扶持蚕桑专业合作社

充分发挥蚕桑专业合作社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的职能, 扩大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数。在非基地乡镇有条件的地方允许专业合作社烘茧, 出售干茧, 并对热烘设备改造给予补贴。

3.2.3 扶持养殖大户

鼓励采取转包、转让、入股、租赁、代管等多种形式, 提高桑树资源的利用率, 支持业主和规模养殖户的发展, 把达到一定规模的专业大户纳入家庭农场管理, 予以扶持。

3.3 完善蚕桑服务体系

从高校毕业生中招录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县经作站, 选派蚕桑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到西南大学进行集中培训学习, 保证每个养蚕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有2~3名蚕桑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蚕桑科技推广工作, 依托蚕桑专业合作社和小蚕专业化共育室, 完善村级蚕桑技术服务网络。

3.4 抓好品种引进

桑蚕品种必须适应本地自然气候和生产特点, 坚持新栽桑用优良嫁接苗, 保证同地块同品种。春蚕品种用丰产优质的多丝量品种, 夏秋季蚕品种选择以抗病抗逆品种。

3.5 推广新技术

3.5.1 坚持多批次养蚕

稳定5批次养蚕布局, 合理确定各批次蚕种出库时间, 提高养蚕设备设施的利用率, 减轻劳动强度, 提高养蚕效益。

3.5.2 发展小蚕共育

实施小蚕共育是提高小蚕饲育质量, 减少蚕病发生, 提高养蚕单产和劳动工效最有效方法, 应坚持发展小蚕共育, 不断提高小蚕共育技术和水平。

3.5.3 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

在养蚕生产的各环节推广省力化措施, 特别是大蚕省力化蚕台育和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 提高劳动工效, 节约劳动力成本。

3.5.4 推广纸板方格蔟上蔟技术

改良蔟具, 推广使用纸板方格蔟及蔟中管理技术, 是提高鲜茧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必须坚持不懈。

3.6 延伸蚕桑产业发展链条

3.6.1 发展饲料桑

充分利用云阳县有较多的荒山, 草坡和疏林, 引进优良桑树品种进行改造, 发展饲料桑, 为牛羊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饲料来源。

3.6.2 适度发展果桑

在城郊发展休闲农业方式建立适度规模的果桑园, 丰富市民生活。

3.6.3 充分发挥副产物的作用

充分利用桑枝资源, 发展桑枝食用菌, 形成产业。引进蚕沙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技术, 提高综合利用效益。

摘要:云阳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 其蚕桑产业是农村增收致富的传统产业之一。据《云阳县志》记载, 早在唐朝时期, 蚕桑就已是农村主要农事项目;明朝时蚕桑兴盛, 粮、丝、银可以互换;清朝更是在西坪颜家桥设蚕务局;宣统元年初, 立蚕桑传习所, 附设农事试验场, 后改设蚕桑学堂;民国初罢学立局。新中国成立后, 蚕桑产业开始了有组织的发展, 1992年达到历史的巅峰, 年养蚕9万张, 产茧4万余担, 拥有一家制种能力6万张的乡办蚕种场, 1家政、企、事合一的丝绸公司承担生产收购经营业务, 4家缫丝厂, 缫丝生产能力达到12600绪。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500人以上。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人力劳动成本不断上升, 养蚕比较效益逐年下降, 蚕桑产业出现萎缩。为了稳定和发展好本县蚕桑产业, 通过充分调研, 掌握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改良品种和技术等解决措施。

重庆云阳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重庆云阳工业园区物业管理,明确产权所有人、产权管理人、产权使用人的权利和义务,为入驻企业创造整洁、文明、安全的生产经营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管理条例》,结合园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重庆云阳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园艺绿化、环境卫生、保安服务及配套设施的管理维修与保养等,物业管理区域内属于交通、供电、供气、通讯、广播电视等部门负责的道路、管线等设施设备,不适用于本办法。

第二章 物业管理机构及范围

第三条 云阳县人和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增设园区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对园区标准厂房及园区道路、绿化、管网、路灯等配套设施实行统一管理。

第四条 物业公司设董事长1名,总经理1名,由总经理负责日常工作。内设综合部、维修部、环卫部和保安部。综合部2人,负责行政事务和标准厂房管理;维修部2名,负责工业园区物业及配套设施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巡视检查等工作;环卫部9名,其中绿化技师3名,负责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养护工作,环卫工人6名,负责园区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工作;保安部2人,由治安处兼任,负责园区治安巡查,一般纠纷调解。

第五条 物业管理范围:

1、标准厂房管理;

2、园林绿地管理;

3、环境卫生管理;

4、公共场所及设施管理;

5、社会治安管理。

第三章 标准厂房租赁和管理

第六条 租赁或购买标准厂房的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依法办理环保、安全、消防等审批手续;

2、依法在云阳县办理工商、税务登记。

3、积极鼓励食品、服装、电子、玩具等中小型加工企业进入标准厂房。

4、最短租期不少于1年。

5、起租面积不低于1500平方米(原则上至少租赁一层),原则上每平方米年产值不低于3000元。

第七条 企业入驻时,必须与云阳县人和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标准厂房租赁合同或购买合同,办理物业管理交接手续。

第八条 租赁合同中载明以下主要内容:租赁厂房名称、楼层及面积、租赁价格、租赁期限、物业管理费标准、租金及物管费支付方式、配套条件及违约责任等。

第九条 租金标准按实际租赁年计算,租赁整幢标准厂房的,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每平方米月租分别以4元、5元、6元的标准定价(三年后的租金标准由租赁方与园区管委会另行商定,并提前1年公布);分层租赁标准厂房的,底层按6元/㎡/月计收,第二层按5 元/㎡/月计收,第三层按4 元/㎡/月计收,第四层按3元/㎡/月计收。

第十条 建立标准厂房奖励制度。根据企业实际纳入园区财政入库税收给予如下奖励:

1、凡年产值在3000~3999元/平方米的企业,奖励(返还)月租金1元/平方米;年产值在4000~4999元/平方米的企业,奖励(返还)月租金2元/平方米;年产值在5000元/平方米(含5000元/平方米)以上的企业,奖励(返还)

月租金3元/平方米。

2、2009年起入驻企业的租赁时间以正式签约进场满1个月后开始计算。

3、对“科技含量高、社会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可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以更加优惠的政策租赁厂房。实际租金标准可根据投资规模、经济效益、解决就业人员及对当地税收贡献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后定价。

4、奖励政策以一年为单位结算兑现,实行先收后返。受奖励的企业要提供相关的申请及税收资料。

5、优惠政策,实行就高不就低的办法,但企业不得重复享受。

第十一条 标准厂房销售实行“限价制”,实行单独核算,最高销售价格控制在税前利润不超过销售收入的10%,核算时政策性减免、返还和奖励不纳入销售收入范围。

第十二条 物业管理机构内部对标准厂房的租赁和购买要建立台帐和相关档案,并将相关情况于每季度最后1个月的最后1周送领导存查。

第十三条 标准厂房管理及维修养护

1、租赁或购买标准厂房的内部设施(含道路、水、电、通讯、消防设施、卫生间、排污排水管道)的日常保洁、养护和维修,由企业负责;园区内公共部位的基础配套设施(含管网、道路、供电、供水、消防、路灯、通讯、公告栏等)的日常保洁养护和维修,由云阳县人和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

2、企业不得擅自改变房屋结构、房屋外立面以及使用用途。因生产需要,企业对厂房做分隔改造或内部安装机器设备时,不得超过楼面允许的荷载。施工前须征得云阳县人和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取同意并提供施工图纸、经有关部门审查后才可以进行。因施工影响其他楼层时,需书面征询涉及部位用户的意见。第十四条 企业按租赁面积0.3元/㎡/月的标准每月10日前向云阳县人和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缴纳物业管理费,用于标准厂房共用设施设备和公共场所的维护、保养与管理。

第十五条 水、电、气收费管理

租赁或购买厂房企业的自用水、电、通信等费用由企业负责缴纳,用户计量器具显示的量值为收费依据。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合用供水、供电等计量器具,合用双方必须签订使用协议书,并明确缴款人和费用分摊的规则。

第四章 园林绿地管理

第十六条 在各个绿化场所,均设置爱护绿化警示牌,敬请大家爱护绿化,保持环境清新、优美、整洁。

第十七条 招聘专业人员2名实施绿化管理,对草坪、花卉、树木等,进行栽培和定期修剪、养护,花草树木修剪整齐美观;定期清除绿地杂草、杂物;适时组织浇灌、施肥和松土,作好防涝、防冻事项;适时喷洒农药,预防病虫害;及时更换死亡苗木,保持园区花木繁茂。

第十八条 对不爱护绿化行为予以劝阻、警告;对故意损毁、破坏行为,视情节严重程度,提请业主委员会和相关部门给予相应处罚,确保园林绿地不被破坏、践踏、占用。

第五章 环境卫生管理

第十九条 在园区规范设置垃圾桶,保持垃圾桶及附近整洁,桶外无垃圾,确保定点堆放、定时清运。

第二十条 招聘环卫工人对园区内道路、广场、停车场、绿地等,每日清扫;楼道、电梯厅每日清扫;楼梯扶手每周擦洗;及时清除区内主要道路的积水、积

雪; 区内公共雨、污水管道,每年疏通一次;雨污水井每季度检查一次,需要时及时清掏;化粪池每二月检查一次,如有异常及时清掏。

第二十一条 按园区实际情况,对需要的部位进行消毒或灭虫除害。

第二十二条 为保证园区人员安全、健康和环境整洁、卫生,禁养畜禽。

第六章 公共设施管理

第二十三条 公共设施维护的基本要求:

1、建立公共设施设备档案(设备台帐),对设施设备的运行、检查、维护、保养等记录齐全;

2、设施设备标志齐全、规范,责任人明确;操作维护人员严格执行设施设备操作规程及保养规范;保障设备设施运转正常;

3、对共用设施设备组织定期巡查,作好巡查记录。需要维修时;属于小修范围的,及时组织修复;属于大、中修范围或者需要更新改造的,及时编制维修和更新改造计划并组织维修或更新改造;、保障电梯正常运转;

5、保障消防设施设备状态完好,可随时启用;消防通道畅通;

6、设施设备保持整洁、通风,无冒、漏、滴现象;

7、保持路灯、楼道灯完好,发现损坏者,及时修复或更换;

8、容易危及人身安全的设施设备,设明显警示标志和防范措施。

第二十四条 招聘维修工2名,做好公共设施设备的日常保养、定期巡查及24小时维修服务,确保设施设备运行正常,功能完备,使用安全。

第七章 有关禁止事项

第二十五条 为了维护园区的良好形象,相关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企业不得擅自占用园区公用道路、绿地搭建违章建筑。

2、企业不得擅自张贴、悬挂标语和标牌。

3、企业进行装修时,须将装修方案报云阳县人和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经云阳县人和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

4、利用区域内的物业设置广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在征得云阳县人和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书面同意后,方可向有关部门办理报批手续。

第八章 违约责任

第二十六条 企业违反租赁或购买厂房合同、物业管理禁止行为和物业使用管理维修规定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依法应当由规划、建设、城管、工商、公安等部门处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九章 附则

重庆云阳 篇6

重庆市云阳县位于三峡库区的腹心地带, 东与奉节县相连, 西与万州区接壤, 南与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相邻, 北与开县、巫溪县为界。全县幅员面积3 649km2, 其中:耕地面积91万亩、稻田面积40余万亩, 辖38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 总人口134.21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14.43万人, 农村劳动力66.86万人, 外出劳动力38.45万人, 占农村劳动力的57.5%。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50万亩, 产量43万t, 复种指数为1.6, 属“粮猪型”结构的传统农业大县, 种植业以生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红苕、马铃薯为主。坡度在25度以上的耕地占75%, 大中型农机具能顺利进田间作业的道路只有169.3km, 占应需农机作业道路1 300km的13%, 其它的耕地, 农机具很难下田作业, 这导致主要农作物的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十分低下, 仅为32.08%, 低于全市36%的平均水平。

2 山区推广全程机械化作业的优势

山区农村劳动力十分紧缺, 人力劳动成本不断上升, 种粮效益低下, 而推广全程农业机械化作业不仅可以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增加亩产量, 还可以享受购机补贴等政策优势, 深受山区农户的欢迎。

2.1 成本优势

以全县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生产为例, 采用全程机械化种植与常规种植进行对比分析。全程机械化栽培, 亩平均增加稻谷产量66.5kg, 减少成本支出320~470元, 易于农户接受。一是整田, 采用人耕牛犁亩需承担费用200元, 而采用机耕只需承担100~150元/亩, 亩可减少成本支出50~100元;二是栽插, 采用人工栽插亩需承担费用200元, 而采用机器栽插只需承担60元/亩, 亩可减少成本支出140元;三是病虫防治, 人工手动喷雾防治亩需承担人工费50元, 采用机动喷雾防治只需承担人工费20元/亩, 亩可减少成本支出30元;四是收割, 采用人工收割亩需承担人工费及杂支300元, 采用机器收割只需承担作业费用100~200元, 亩可减少成本支出100~200元;五是增产增效, 采用机器栽插的水稻, 因栽的是小苗秧, 低节位有效分蘖多, 能保证亩基本苗, 经县水稻生产专家级测产, 平均亩产为672kg, 比非示范片的605.5kg, 亩增产66.5kg, 增幅达11%, 按照当地稻谷市场价2.40元/kg计算, 亩增加收入159.6元。

2.2 政策优势

一是有国家财政资金的补贴, 为改善农业装备结构、提高农机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国家对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农机作业服务组织, 购置和更新农业生产所需的农机具给予适当的补贴;二是有当地财政的扶持, 作为山区农业大县的云阳, 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 于2013年出台了《中共云阳县委、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云阳委发[2013]14号) 文件, 文件要求:“一是对购置大中型农机具的, 在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外, 县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5%的资金补助;二是对积极推行农机专业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大型农机具贷款‘三权’抵押, 其资金利息贴息三年;三是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00万元农机化发展财政专项资金, 扶持至2017年;四是今后的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优先向农机作业区安排”, 所有这些政策优势都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推广。

3 制约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推广全程农业机械化作业有这么多的优势和好处, 为什么全县的机械化发展缓慢呢?因所处的地理条件呈现出“一江四河六大块, 七山两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 山高坡陡, 自然条件恶劣, 导致基础设施不配套、农艺农机结合不到位、缺乏支撑平台和试验示范经费等问题, 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

3.1 基础设施不配套

农业机械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 需要与之相配套的农机作业道路才能满足其使用, 因县地处山区, 干部和群众都对发展农业机械化持怀疑态度, 致使农机耕作道路的建设远远跟不上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目前, 除了小型微耕机基本普及外, 其它农业机械基本上才起步。由于农机耕作道路的不配套, 很多高性能的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均无法到达作业地块, 只能使用一些微耕机、电动插秧机、稻麦脱粒机等半机械化的农机具, 致使其仍然没有摆脱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的尴尬局面, 未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优越性。

3.2 农艺农机结合不到位

1959年4月29日在《党内通讯》中就提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著名论断, 然而事隔55年后, 仍然没有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 究其原因是农艺农机结合不到位。比如:上世纪60年代, 在平原地区开始推广水稻机插秧, 采用的是“育大苗秧, 人工扯秧、淘秧、送秧”的方式, 用农机去适应农艺的要求, 没有体现出农机的优越性, 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最终以失败而结束;进入上世纪90年代, 改变育秧技术, 用农艺去适应农业机械, 近十年来水稻机插秧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所以, 在推广农业机械化时, 一定要做好农艺与农机的结合, 改变农艺方式去满足农机的需求, 而非农机去适应农艺。

3.3 缺乏支撑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平台

目前, 农村劳动力紧缺, 劳动年龄大, 文化素质低, 农业比较效益低下, 土地分户经营等因素导致发展农业机械化缺乏支撑平台。在家种庄稼, 一年辛苦到头, 不如到外地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多, 往往还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甚至是颗粒无收, 血本无归;而农机具投入资金大, 基础设施不配套, 分户经营形不成规模, 导致很多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名存实亡“空壳”社, 没有服务对象, 也没有服务范围。

3.4 缺乏试验示范经费

县乡农机推广机构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但财政预算中没有安排试验示范经费, 导致很多的新型农机具和农机技术没有经过实地验证而直接进入了农户使用环节。这样的农机具和农机技术没有接“地气”, 与农户对农机具及技术的期盼相差甚远, 给用户造成农机具和农机技术不可用的认识假象, 致使农业机械发展的进程十分缓慢。

4 对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几点建议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四化同步”发展的需求, 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仍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而山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必是山区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 只有结合当地实际, 不断创造条件, 满足山区特色的农业机械化的需求, 才能确保粮食安全。

4.1 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目前, 我国对各地的农业生产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的投入力度比较大, 投资渠道比较多, 但这些投入, 基本上都不能满足山区农业生产对大中型农机作业的需求, 如:国土整治项目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道路宽度设计为1m, 根本不能满足农机作业对道路的需求, 农民仍是无法将农机具弄到田里去。建议各部门对基础设施的建设, 本着实用、节俭、少占耕地的原则, 建设出基本上满足山区农业机械化作业时, 大中型农机具对耕作道路的需求。

4.2 将惠农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为刺激农民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国家采取了粮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惠农政策, 通过“一卡通”的渠道将资金直接发放给种粮农民。但在具体操作中村、组基本上都是按土地承包面积或人口平摊到户, 不管你种没有种粮食, 都能分得一份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 这反而制约了土地的流转和租赁, 不利于形成规模, 影响机械化作业, 导致很多农户把土地当成是私人财产, 不是集体所有, 种与不种都可能享受一份补贴, 在山区的农业生产中, 对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没有刺激作用。建议将山区的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改为对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的改善, 做到排水堰、引水沟、机耕路相配套, 达到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基本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四化同步”发展。

4.3 农机农艺强强联合

农机要完成某一个生产动作, 不仅要涉及到动力、传动、变速等多个环节, 而且还会不断增加机器的重量和体积, 因此对农机的改变较复杂, 而农技则很容易更改。以水稻机插秧为例, 将农艺方面的育秧技术改变之后, 就能满足高性能插秧机作业的需求, 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且得到了所有用户的认可, 这证明农艺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建议各级农机研发部门和农机推广部门不仅要有高级农机人才, 更要有高级农艺人才, 做好强强联合, 才能提速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

4.4 扶持和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这是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同志2000年3月向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反映的问题。处于“苦、穷、危险”境地的农民都在想方设法地“跳出农门”, 这导致农村劳动力十分紧缺, 土地撂荒时有发生, 推行农业机械化缺乏人才和服务组织的支撑。建议各级要加大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种植的扶持力度, 对于在山区从事一定规模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大中型农机具的购置上, 除享受国家补贴资金外, 各级财政应给予适当的补助, 其补助金额应达到购机价款的80%以上, 以此来降低购机的经济压力, 让服务者有利可图;对主要农作物开展机耕、机播、机防、机收的服务组织, 其全程服务累计面积达到800亩以上的, 建议机耕补助10元/亩、机播20元/亩、机防10元/亩、机收10元/亩, 提高全程机械作业的积极性, 对于不是全程机械化作业的, 不予补助。

4.5 加大对山区农业机械的研发投入力度

目前, 适用于山区作业的农业机械仍然处于品种单一的现状, 虽然生产厂家众多, 但基本上都是“克隆”的产品, 没有自主研发的专利权。笔者参加了二届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每年的新产品投入不多, 究其原因是各生产厂商不愿投入资金进行产品研发, 而是“克隆”别人的产品。建议以省级农机部门牵头, 组织农科院所、生产厂家开展山区农业机械的研发, 对研发的产品采取“谁研发, 谁受益”的原则, 并安排相应的研发财政补助资金。

4.6 安排必要的试验示范经费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需要以及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的现状, 农业生产对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需要不断引进和推广适宜现代农业生产的农业机械, 而引进和推广机具的费用农业生产者都不愿承担, 一旦不适用, 将会是“废铁”一堆, 严重制约了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和应用。建议县级财政每年应安排专项的新型农机具推广试验示范经费, 并将其纳入财政预算, 每年引进的新型农机具不少于3台 (套) , 筛选出适合本地需求的农机具, 加速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进程, 提高山区主要农作物的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

摘要:文章通过深入农户, 广泛调研, 了解到在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诸多因素中, 其基础设施不配套、农艺农机结合不到位、缺乏支撑平台和试验示范经费四个方面显得尤为突出。文章结合实际, 概括了全县的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分析了推广全程农业机械化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提出了对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几点认识。

重庆云阳 篇7

关键词:中职,实训室建设,基本方法

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坚持校企合作, 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建成一批设备条件先进、管理科学规范, 集教学、培训、生产为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 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实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必备条件。

下面, 结合我校在国家示范校建设过程中, 电类专业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为例, 谈谈中职校内实训室的建设的一些看法。

1建设思路

我们先做了市场调研, 对市内多家电子信息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或生产主管进行访谈, 也对企业员工、我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 最终形成了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它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 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 即本专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同时请行业、企业专家和资深专业教师一起对企业里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确定本专业开设几个专门化方向, 通过归纳统计, 确定需要学习的专业核心课和各专门化方向技能课, 从而形成课程体系。再组织专业教师在专家指导下制订专业课课程标准。由课程标准确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制订出校内实训室建设方案。

2中职实训室建设的基本原则

2.1服务于人才培养

1)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方向。

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此目标是学历教育与就业教育的结合, 因此要体现“双证书”制度, 即学生除了学习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获得学历外, 还必须在技能上获得一种或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 (中级) 。所以实训室的设置还要兼有技能培训、考核的功能。

例如本专业分为三个专门化方向:一是居家用电设计、安装与维修, 二是日用电器产品应用与维修 (制冷方向) , 三是电子产品检测与调试。那么对应的主要实训室:一是居家用电实训室, 二是制冷实训室, 三是仪器仪表实训室, 四是公共实训室——电子技能实训室。

2)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确定具体内容。

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做合一·工学结合”。实训室建设就要考虑:既有训练基础技能的公共实训室, 又要针对基于职业活动过程中的技能来进行训练。例如, 居家用电实训室, 能够完全重现家庭电路安装里的规划、出图、打线槽、埋线管、穿线、连接插座电器等真实的工作过程。同时根据这些工作过程, 就可以确定相应的实训设备和工具。

3) 根据教学模式确定具体布局。

我们的教学模式是: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布局要服务于教学模式, 主要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行布局, 主要分为实训区和理论讲解区, 既便于集中讲解和演示, 也便于分组实训和讨论。

2.2服务于社会

示范校建设要求, 专业建设必须服务当地经济建设, 要更好地为重庆、三峡库区经济和产业发展服务,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所以我们的实训室建设要体现社会人员的培训、企业员工培训、技能鉴定、送科技下乡四个功能。

即实训室能够使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 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 推进农民继续教育工程, 开展职工教育培训, 重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等。争取企业和学校共建实训室, 企业将一些闲置的设备安装在学校, 企业和学校就可共享部分设备资源, 从而使实训室产生最大的效益。

3实训室建设的基本方法

3.1建设硬件

1) 专业实训室功能及数量的确定。

主要根据课程体系来确定实训室数量及功能。每个专门化方向的技能课都有对应的实训室, 部分实训室能够共享, 如计算机房, 除了完成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外, 还可以完成Protel DXP2004课程教学、电路仿真教学、Auto CAD课程教学等。

2) 每间实训室设备、工具、工位的确定。

根据资金、场地、实训内容的复杂程度来确定。

大家都希望利用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工位的设置一般按照一个实训室48工位安排。现有实训场地不足以安排实训活动的, 必须另觅实训场地或新建实训场地。有的实训内容单个人不能完成, 必须是一个团队 (4-8人) 才能完成的, 相应的设备、工具就不必人手一套。例如空调吊装实训, 从安全角度考虑也至少要安排5人为一组, 对应的电锤、保险绳、扳手等就不需人手一套。

3) 实训室设备布局设计。

针对不同的专业课实训项目, 布局上采用流水线型、多边形等, 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分组模式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进行更加有利, 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重要的作用。

3.2建设文化

1) 内墙。

在室内的指定位置呈现电子专业的技术文化, 将实训过程中的关键项目、实训流程, 用图片的形式呈现在实训室内。如焊接技术实训中, “五步法”锡焊接:准备施焊, 加热焊件, 熔化焊料, 移开焊锡丝, 移开烙铁, 就可以用图片展示出来。

在专业实训室内的指定位置表达技术的设备文化。将实训室内各种设备的技术参数、主要类型、功能、使用方法、面板介绍等用表格或图片的形式表达出来, 张贴在实训室的墙壁上或设备醒目的位置, 保证使用者在无人指导的环境下可以根据环境文化的描述使用设备。

2) 外墙。

在实训室的走廊上展现电子技术的历史文化, 将电子技术思想史、技术发展史、技术人物的典型事迹等, 通过文书和实物等手段展现出来, 使学生对电工电子的行业文化有个大概了解, 增强行业的认同感。实训室门边挂实训室名称及能完成的实训项目。

3) 地板。

地板涂料颜色、标线, 和真实企业完全一致, 呈现电子行业的企业文化, 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企业文化。

3.3建设制度

实训室的制度建设是实训室建设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实训室正常运行的保证, 也是学生安全操作、规范操作的依据。通常有《实训室管理办法》《实训指导老师工作职责》《实训管理员工作职责》《学生实训守则》《8S管理制度》等。

实训室不仅是学生的实训实习场所, 也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部分学生的发展, 还可建立创新实验室, 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现与发挥。

由此可见, 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不仅可以决定你能培养什么样的技能人才, 而且通过这种训练的技能人才可实现和企业无缝对接。因此实训室的建设是中职学校非常重要的一环, 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国发[2002]16号) .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05]35号) .

上一篇:改进三螺旋模型下一篇:解决措施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