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措施介绍

2024-11-10

解决措施介绍(共9篇)

解决措施介绍 篇1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和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后, 农村水利建设受到很大影响, 资金筹措难度加大, 水利管理体制也存在“政出多门”的弊端, 农村饮水和灌溉渠道失修失管等“三农”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 既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又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武夷山市兴田镇政府把本该归属于农民的小型水利设施交还给农民管理, 既可解决“政府管理越位, 所有者缺位”的问题, 又有利于调动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按照“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 自我完善, 量力而行, 群众受益”的原则, 引导、鼓励成立村级农民用水协会, 解决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经营、管理等问题。实现了“有钱治水、有人管水、排灌畅通”目标, 有力地推进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向纵深发展。

1具体做法

农民用水协会为非营利性社会民间组织, 由农村用水户按照“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 自我完善, 量力而行, 群众受益”的原则成立。其宗旨是建设、管理、维护和经营好本村的水利设施, 负责全村的调水、配水、用水、节水和收费管理, 坚持“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 对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重大事项实行“一事一议”的民主决策制度。通过改善水利灌溉体系, 提高水的利用率, 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协会章程规定, 凡需使用本会辖区内水利设施供水的用水户户主均为本会会员。会员可享受以下权利: (1) 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 参加协会的各项活动; (3) 优先优惠使用协会水利设施及水利资源, 享受协会提供的其他服务; (4) 对协会的工作、财务收支情况有建议、批评、监督、审查的权利。根据章程经选举, 我镇成立的农民用水协会均由村主任任会长, 村委分管水利的委员任副会长, 村民小组长为协会理事, 这对协会工作开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2新尝试带来新变化

(1) 产权归属明确, 责任心增强。将镇、村水利设施的使用权、经营权划归农民用水协会, 使水利工程管理的责权利相一致, 真正把农民自已建设的水利设施交还给农民管理、经营, 增强了农民建设管理小型水利工程的责任感。

(2) 增强信任感。由于农民用水协会的理事会成员均由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 符合农民自己的意愿, 真正做到既信任又服从。

(3) 号召力增强。水利管理协会对全村水利建设管理的重大事项, 实行“一事一议”的民主决策制度, 有利于激发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枫坡村电灌站灌溉面积57.33hm2, 由于机械、水管老化, 直接影响灌溉效益, 维修资金需10.6万元, 协会采取用烟草返利先垫支的方法进行维修, 确保灌溉, 同时指定专人对上坝、楮树下渠道进行看护和电灌站管理, 每年的看护工资及除草费用约6000元, 抽水电费5000元都在村财中列支, 用他们的话说是:“用水第一位, 两委工资第二位”。

(4) 增强主动性。农民用水协会要求每位会员既有享受用水的权利, 又有投工投资和缴纳水费的义务, 从而增强了农民的权利和责任意识。西郊村是严重的缺水村, 供水靠7.1km的楮树下水库渠道和5.2km的上坝渠道, 灌溉面积185.33hm2, 2条渠道都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多年来淤积严重, 芦苇、杂草猛长, 他们由协会发动每户村民派1位劳力, 以支付低工资的方式每年除草2次, 所需费用6000余元以及看水员8000元工资由协会支出。

(5) 容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农民用水协会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筹集资金, 实行专款专用, 并定期公开收支情况, 增强透明度, 群众乐于接受。南源岭村的前栏水渠全长8.6km, 灌溉面积57.33hm2, 协会每年组织劈草3次, 2007年的洪水造成渠道塌方3处, 190m, 协会出资7000元采取立木桩、堆土堤、盖薄膜等应急方式抢修, 而后再通过水利局向上级争取项目的做法确保灌溉。

(6)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维护农村稳定。农民用水协会成立后, 农村水利设施的管理得到加强, 真正实现有钱治水, 有人管水, 排灌畅通, 可极大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同时还可减少水事纠纷。

参考文献

[1]姚张红.我国水利工程管理运作中存在问题及原因探析[J].机电信息, 2009, (30) .

[2]阿不拉江·沙依提.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探讨[J].民营科技, 2009, (01) .

[3]江锦祥.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及其体会[J].科技经济市场, 2009, (10) .

解决措施介绍 篇2

相关阅读

据印度亚洲通讯社报道,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在办公室中受到类似持续的贬低性评论、同事互相排挤之类的冷暴力,会使员工心理失衡,愤怒和忧虑的程度变得更高。此前智联招聘也曾做过职场冷暴力调查,近七成(67%)被调查的白领表示曾遭遇过冷暴力,而主要实施者是上司。有近两成的受害者则选择了黯然离职。

被老员工拒之千里

刚刚进入职场的新人总会抱怨公司里的前辈给自己脸色看,明明一起搭档做事,可前辈总是不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当回事。时间久了,两代职员之间也有了鸿沟,都只跟自己同时进来的员工一起,形成两个独立的圈子。

专家解惑:这种现象在职场冷暴力中非常常见。冷暴力的源头源于老员工,他们对于新人有两种态度,一个是新人没经验,于是老员工对新人视而不见,还有一种原因是老员工的不自信,老员工害怕新人的风头盖过自己,因而采取不合作、不理睬的态度。

如果不能正确应对,新人的挫败感会越来越强烈,而老员工也失去了新人的尊重,

如果新员工成长起来,这个老员工也许将遭受冷暴力。

白领支招主动向前辈请教(华敏,24岁,外企白领)

新进职场就受到前辈的冷落,心里很不是滋味,用句俗语就是“热脸贴人家冷屁股”,实在是不好受,刚开始,我也接受不了,毕竟刚刚从大学里走出来,年轻气盛,就和前辈对着干。

后来才发现这样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只是不停地较劲,让我们的关系越来越远。于是,我主动积极请教老员工,前辈会认真地指导我,我会尽力让每个细节完美,让前辈看到我存在的价值。后来,前辈对我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也把姿态放低了。

持续批评让我失去积极性

曾经在一个论坛里看到一封下属给领导的离职信,信中将工作一年来上司对自己的冷暴力进行盘点,这个员工最后充满怨恨地离开公司,就是因为上司总是无休止地指责,而对他做出的成绩却没有一句表扬。时间长了,工作没有积极性,离职就成为最终的选择。

专家解惑:上司对下属工作的不满意是出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这个出发点没有错,只是要注意合适的沟通方法。下属不可能不犯错,只是犯错的次数和程度要有一个底线,而在员工做出成绩时上司一定要鼓励员工,将员工的优点最大化。员工在犯错后可以单独找他谈,指出错误,给出建议,这样员工才会对公司有归属感。

解决措施介绍 篇3

缔约国(或向中心指定的该国的下属单位或机构)vs另一缔约国公民。

1.1 缔约国

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二条:“缔约国”者,谓不问条约已未生效,同意受条约拘束之国家。可以得出只要具有缔约能力并且依照法定程序同意接受公约约束的国际法主体都是公约的缔约国。同时中心也接受争端双方约定待条件成就时将争端交与中心解决。

1.2 另一缔约国国民

《公约》将其予以明确划分为自然人和法人两类。对于自然人,《公约》明确要求该自然人必须具有其他缔约国国籍。

1.2.1 自然人国籍积极冲突情形

(1)若自然人既具有争端一方缔约国国籍又具有非缔约国国籍呢?

(2)自然人既具有争端一方当事国国籍又具有其他缔约国国籍呢?

(3)自然人既具有缔约国国籍又具有非缔约国国籍呢?

1.2.2 自然人投资者国籍消极冲突的情形

自然人投资者除可能拥有多国国籍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是不具有任何一国的国籍,国际法上又称国籍的消极冲突。对于国籍的消极冲突,国际法上原则比较统一,即适用该自然人最密切联系的国家国籍为准,一般认为适用当事人的经常住所地国国籍为宜。

1.3 法人投资者冲突的认定

法人可以是不具有东道国的国籍但拥有外国缔约国国籍的法人,而且,也可以是经投资双方同意,由外资控制的国籍为东道国的法人。

1.3.1 法人国籍的一般认定标准

关于法人国籍的判定,主要有:成立地说、管理中心地说、经济活动中心地说、资本控制说。如上所述,《华盛顿公约》仅规定了适格的法人投资者需要具备的条件,而对法人国籍的判断标准未作具体规定,由此ICSID仲裁庭在具体案件中认定某一特定法人的国籍时依据的标准也不完全一致。

案例:Amco Asia Corporation and others V.Republic of Indonesia一案中认为P.T.Amco公司设立并登记于印尼,因而根据国际法上法人国籍的成立地标准认定其当然属印尼法人。后一系列案例均采用此标准。海运公司:列支敦士登注册。几内亚政府:签订合作协议,约定海运公司国籍为瑞士国籍。争议提交ICSID管辖。

由于根据《华盛顿公约》的规定,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必须是符合《华盛顿公约》的另一方缔约国国民,国际海运代理公司的注册地列支敦士登当时还不是《华盛顿公约》的缔约国,而瑞士已经是《华盛顿公约》的缔约国,因而几内亚和国际海运代理公司产生上述约定国籍的协议。其后双方发生投资争端,向ICSID提起仲裁程序,ICSID仲裁庭对该案进行了管辖,但却没有明确说明确定管辖权的依据,对此,有学者认为该案ICSID是在事实上默认了争端当事人的约定可以作为法人国籍的判定标准,在确定管辖权时采用了综合认定的标准。

1.3.2 法人国籍的特殊认定标准

第一,构成外来控制的因素。《华盛顿公约》并未对构成“外来控制”的标准作具体规定,实践中,ICSID在大多数案件中依据的是股权比例的结构,即拥有较多数股权的一方掌握控制权。但随着ICSID在实践中的发展,ICSID逐步将公司体制中的一些其他因素纳入构成外来控制的因素中去。体现ICSID转变的典型案例是Liberian Eastern Timber Corporation(LETCO)v.Liberia一案。通过该案ICSID仲裁庭提出判断对某一公司的控制应以“有效控制”为准,而控制的“有效”性不应仅限于股权比例的掌握多少,还应该包括其他的重要影响因素,如在公司的表决权、董事高管的身份以及掌握公司的决策权等,这些因素是对公司出现控股不足的情况时控制权认定的重要决定因素。综上所述,构成“外来控制”的因素,占有多数的股权比例为先决条件,综合考虑表决权,决策权和管理权等其他因素。

第二,外来控制的程度。直接标准:Amco Asia Corporation and others V.Republic of Indonesia一案中,P.T.阿姆科公司的最大股权所有者是一位荷兰籍国民,通过泛美公司对Amco亚洲公司实施控制,该案被申请人印度尼西亚政府主张Amco亚洲公司不是适格的申请人,但ICSID仲裁庭驳回了印度尼西亚政府的主张,该案仲裁庭在认定P.T.阿姆科公司的外来控制者时,采用的是直接标准,认为应当只考虑对东道国境内公司实施第一层次直接控制的控制者,不必考虑通过第一层次对当地公司实施间接控制的控制者。

2 争端客体

争端当事人之间的投资争议要符合以下这两个条件:首先,投资争端是直接由于“投资”而产生;其次,投资争端是法律争端。

2.1 对投资的认定

对于“投资”一词,《执行董事会报告》指出,《公约》之所以未对该词做出定义,是因为争端当事人可以在其同意中对该问题做出选择;但中心不会因投资定义的开放性而任由争端双方来自由决定何种投资可提交中心管辖。

“投资”是否符合ICSID管辖应该包含有以下四点:一是项目需要进行一段时间;二是投资者的投入金额;三是该项投资给东道国的经济带来的收益;四是项目所包含的风险。

2.2 对法律争端的认定

从ICSID的《执行董事报告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心使用“法律争端”这一术语的用意是在于区别权利的冲突和单纯的利益冲突。“法律争端”应该要涉及与法律相关的权利义务的范围或的违反法律义务的范围内所产生的损害赔偿。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如关于对整个协议或其中某些条款重开谈判的愿望的分歧,对于财务账目或事实调查的争议则不属于《公约》所规定的‘法律争端’。

3 当事人的同意

3.1 同意的要件组成

“同意”作为要件,是指中心对任何国际投资争议的管辖需以双方书面同意为前提。关于同意的形式,《公约》仅要求双方当事人采用书面形式。但对于书面形式。《执行董事会报告》也指出,“同意”通过各种书面形式表达。

3.2 同意的类型

国内有学者将投资条约中有关同意“中心”管辖该投资条约下的有关投资争端的条款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有约束力的全盘承诺型,即规定缔约方同意将其与另一缔约方国民之间将来发生的投资争端提交“中心”管辖;二是协议同意型,即规定缔约方与另一缔约方国民达成的投资协议中应包括同意“中心”管辖权的条款;三是意向同意型,即规定缔约国各方对于对方国民要求将有关争端提交“中心”管辖的申请给予同情考虑;四是选择同意型,即条约规定了多种解决投资争端的方法,而提交“中心”管辖只是其中可选择的一种(不构成)。

问题:对仲裁的同意是仅限于其中明确列举仲裁条款的特定协议,还是可以延伸至整个投资项目下的所有投资协议?

在Duke Energy v.Peru中,投资者与秘鲁政府就同一项投资项目签订了一系列合同,其中的一部分合同包含了仲裁条款。仲裁庭在审理中使用了CSOB案中确立的“投资整体原则”并认为:“尽管东道国认为其没有就其他合同达成仲裁协议,但是从已有的记录来看,投资的整体性驳斥了这一点。”由此可见,仲裁庭对“同意的表示”采取了广义的理解方式,仲裁条款并非只适用于特定协议而是适用于整个投资项目。

摘要:文章主要从国际解决投资争端中心的管辖权构成要件即争端主体、争端客体、争端的主观要件来理论分析国际解决投资争端中心的管辖权问题。

关键词:缔约国,法律争端,“同意”

参考文献

[1]崔宇航.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中心(ICSID)管辖权制度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7.

[2]陈安.国际经济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3]江鹏.ICSID管辖权制度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0.

[4]陈怀生.论ICSID管辖权制度[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7.

[5]吉虹.ICSID管辖权制度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8.

[6]文珍.论《华盛顿公约》对“投资者”的认定[D].成都:西南政法大学,2013.

解决措施介绍 篇4

由于工作上的关系,笔者接触到一些设计单位的暖通空调工程设计,对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 19-87(以下简称《设计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以下简称《高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GBJ 114-88(以下简称《制图标准》)、《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以下简称《设计深度规定》)等有关规范、规定、标准,发现目前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在贯彻执行现行规范、规定、标准方面,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管网布置方面都存在着不少问题。现将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和解决办法综述如下。贯彻执行暖通设计规范、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不符合规范要求

《设计规范》规定,冬季室内空气计算参数,盥洗室、厕所不应低于12 ℃,浴室不应低于25 ℃。然而,有的公共建筑的厕所、盥洗间(设有外窗、外墙)、住宅建筑的卫生间(冬季有洗澡热水供应,应视作浴室)未设散热器,很难达到室温不低于12 ℃和25 ℃的要求。还有的住宅建筑的厨房不设散热器,笔者以为不妥,住宅厨房室内温度亦应按不低于12 ℃的要求设置散热器。

《设计规范》规定,一些主要城市的室外气象参数应按该规范附录二采用。按该附录二,北京地区冬季供暖室外计算温度除延庆、密云外应为-9 ℃。而有的工程地处北京近郊区,却取用-12 ℃,显然是不妥当的。

1.2 供暖热负荷计算有漏项和错项

《设计规范》规定,冬季供暖系统的热负荷应包括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但有的工程在计算供暖热负荷时却未计算这部分耗热量,致使供暖热负荷出入较大;《设计规范》对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

各朝向修正率做了明确规定,北0~10%,东、西-5%,南-15%~30%,而有的工程却将各朝向修正率变为北20%,东、西15%,南-5%,有悖于规范要求。

.3 卫生间散热器型式选择不妥

《设计规范》规定,相对湿度较大的房间宜采用铸铁散热器。然而,不少工程的卫生间采用钢制散热器,亦未加强防腐措施,这是不妥当的。笔者曾看到有些办公楼的厕所采用钢制闭式散热器,但没使用几年,散热器的串片就被腐蚀了,剩下的两根光管也锈蚀严重。实践证明,此类场所最好采用铸铁散热器或铝制散热器。1.4 楼梯间散热器立、支管未单独配置

《设计规范》规定,楼梯间或其它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其散热器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热,且不得装设调节阀。然而,有的工程将楼梯间散热器与邻室供暖房间散热器共用一根立管,采用双侧连接,一侧连接楼梯间散热器,另一侧连接邻室房间散热器,而且散热器支管上设置了阀门。这样,由于楼梯间难以保证密闭性,一旦供暖发生故障,可能影响邻室的供暖效果,甚至冻裂散热器。

1.5 供暖管道敷设坡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设计规范》规定,供暖管道的敷设应有一定的坡度,对于热水管坡度宜采用0.003,不得小于0.002。然而,有的工程供暖供回水管坡度只有0.001~0.001 5。当然,如确因条件限制,热水管道甚至可无坡度敷设,但此时应保证管中的水流速不得小于0.25 m/s。6 厨房操作间通风存在问题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89)对厨房操作间通风作了明确规定:(1)计算排风量的65%通过排气罩排至室外,而由房间的全面换气排出35%;(2)排气罩口吸气速度一般不应小于0.5 m/s,排风管内速度不应小于10 m/s;(3)热加工间补风量宜为排风量的70%左右,房间负压值不应大于5 Pa。然而,有的工程的厨房未设排气罩,仅在外墙上设几台排气扇;有的虽然设置了排气罩,但罩口吸气速度远小于0.5 m/s,选配的排风机风量不足。大多工程未设置全面换气装置,亦未考虑补风装置,难以保证室内卫生环境要求及负压值要求。

1.7 膨胀水箱与热(冷)水系统的连接不符合规范要求

《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92)规定,高位膨胀水箱与热水系统的连接管上不应装设阀门。这里所说的连接管是指膨胀管和循环管。此条对空调冷冻水系统也是适用的。但有的空调冷冻

水系统高位膨胀水箱的膨胀管接至冷冻机房集水器上且安装了阀门,这是不允许的。一旦操作失误,将危及系统安全。

1.8 通风空调系统防火阀的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

《高规》中规定,风管不宜穿过防火墙或变形缝,如必须穿过时,应在穿过防火墙处设防火阀;穿过变形缝时,应在两侧设防火阀。然而,有的高层建筑,风管穿防火墙处未设防火阀,有的风管穿过变形缝时仅在一侧设有防火阀,而另一侧则未设。另外,有些工程防火阀的位置设置不当。

按要求防火阀应紧*防火墙设置,且连接防火阀的穿墙风管厚度δ≥1.6 mm,防火墙两侧各2 m范围内的风管应采用不燃材料保温。但有些工程通风空调风管上的防火阀随意设置,远离防火墙,其间的风管既未注明加厚,亦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存在着隐患。.9 防烟楼梯间前室送风口风量的确定有问题

《高规》对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前室加压送风量作出了规定,并分情况给出了具体风量值。该条附注中说明开启门时通过门的风速不宜小于0.7 m/s;条文说明中规定了门的开启数量,20层以下为2,20层以上为3。《高规》还规定,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一个。根据这些规定,可以推算出各层前室送风口的风量应为L/2(20层以下)或L/3(20层以上,L为前室总加压送风量)。然而,有的工程,其防烟楼梯间前室送风口的风量却标注为L/n(n为建筑物层数),显然小了许多。如某12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前室总加压送风量定为16 000 m3/h,但每层前室送风口风量却标注为16 000/12≈1 300(m3/h),显然其风口配小了。正确的标注应是16 000/2=8 000(m3/h),应按此配置风口大小。

1.10 误将防烟分区排风量的计算混同于排烟风机风量的计算

《高规》对排烟风机风量作了明确规定: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该防烟分区面积每m2不小于60 m3/h计算,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

积每m2不小于120 m3/h计算。请注意,这里指的是选择排烟风机的风量,并不是指防烟分区排风量加大一倍(对每个防烟分区的排风量仍然按防烟分区面积每m2不小于60 m3/h计算),而是当排烟风机不论是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只按两个防烟分区同时排烟来确定排烟风机的风量。然而,有的工程排烟风机水平方向担负面积大小不等的2~3个防烟分区的排烟,设计上错误地将排烟风机风量按其所担负的2~3个防烟分区总面积每m2不小于60 m3/h计算,而不是按其中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m2不小于120 m3/h计算,致使排烟风机风量偏小,难以满足防火使用要求。还有的排风机(系统)垂直方向担负两个以上防烟分区(内走道)的排烟,设计上误将各层防烟分区(内走道)的排风量按各自的面积每m2不小于120 m3/h计算了,而不是按各自的面积每m2不小于60 m3/h计算的,无形中将垂直方向各防烟分区(内走道)排风量加大了一倍,致使各层风道、风口配置得偏大。高层建筑排烟系统排烟口选型不当

《高规》规定,(通风空调)风管穿过防火分区的隔墙处应设防火阀。笔者认为,排烟风管不宜穿过防火墙,如必须穿过时,应在穿防火墙处设当烟气温度超过280 ℃时能自动关闭的防火阀,并与排烟风机联锁。

然而,有的工程在设计时对此有疏忽。如某工程地下室一排烟系统担负3个房间及1个内走道(各房间与内走道之间的门均为防火门)的排烟,排烟总管上设有一只排烟防火阀,而各房间及走道的排烟口均为单层百叶风口,排烟管穿过各防火墙处均未设排烟防火阀。这样带来的问题是:各房间防火门形同虚设,一旦一个房间发生火灾,将通过排烟管殃及其它房间。正确的做法是:在单层百叶排烟口后(排烟风管穿防火墙处)增设排烟防火阀(280 ℃自动关闭)或将单层百叶风口改为专用排烟风口(平时常闭,着火时自动开启排烟,280 ℃重

新关闭)。在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供暖入口设置过多

设置供暖入口时,既要考虑室内供暖系统的合理性,又要考虑与室外管线衔接的合理性,不能只图室内系统设计方便、省事,而不顾及室外管网系统。然而,有的工程供暖入口设置过多。如某7层综合楼,室内供暖系统分为10个环路(1~2层4个,3~7层6个),供暖入口设置亦达10个之多,同外线衔接点过多,几个方向均有,不仅给外线施工造成麻烦,也给将来室内系统调节带来不便。

2.2 供暖系统设计不合理

供暖系统设计存在不

合理之处:①有的供暖系统由1条主立(干)管引进,分几个环路,分环上不设阀门,给系统运行调节、维修管理造成不便。②有的供暖管道布置不合理,与建筑专业不易协调,或供暖立管直接立在窗子上,既影响使用,又不雅观;或者供暖水平管道敷设在通道的地面上,既影响行走,又不便物品放置。③有的供、回水干管高点漏设排气装置,一旦集气,难以排除,影响系统使用。④有的供暖系统为同程式,一个环路单程长300 m,致使供、回水干管坡度很难达到规范规定的不小于0.002的要求。⑤有的供暖系统为双侧连接,两侧热负荷及散热器数量相差悬殊,而两则散热器供、回水支管却取用相同管径,两侧水力不平衡,难以按设计流量进行分配。

2.3 排风系统设计不合理

如某工程地下室的暗厕(卫生间)等若干个生活用房和设备用房设一排风系统,水平风管长60 m,断面只有200 mm×200 mm,风阻较大;选用屋顶风机排风,却将风机安装在外墙上,显得很不协调。还有的工程的地下室设若干个包间(均为暗房),各包间均采用吊顶排气扇,排风经数十 m长的水平风管排出室外,风管断面仅有150 mm×150 mm,阻力大,排风效果差。

2.4 空调系统的选择不合理

如某工程设有指挥大厅、会议厅、计算机房等,此类性质的用房,理想的空调系统应是低速风道系统,而设计却采用了风机盘管系统,且未设新风补给系统,显然是不合理的。又如某工程甲方要求部分房间室内设计参数为:冬季tn=18~22 ℃,φ=55%±5%,夏季tn=25~26 ℃,φ=60%±5%;另一部分房间tn=22±2 ℃,φ=40%~60%,洁净级别小于10 000级,新鲜空气40~60 m3/(h*人)。对这两类性质的用房,设计上统统采用了风机盘管系统,且未设新风补给系统。这样的系统满足不了甲方所提的要求。

2.5 厕所采用风机盘管时未加新风

厕所内既要满足温度要求,又要排除臭味,保证卫生要求。然而,有的工程的厕所既无排风,又无新风补给,单纯采用卧式暗装风机盘管供冷、供热,造成臭气自身循环,这是不妥当的。

2.6平衡阀的设置与口径选择存在问题

空调冷冻水系统宜设置平衡阀,一般应设在回水管上。而有的工程新风机组冷冻水供、回水管上均设置了口径与管径相同的平衡阀。笔者认为,供水管上不必设置平衡阀,仅在回水管上设置即可。平衡阀口径应通过校核计算确定。设计图纸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设计说明内容不完整

《设计深度规定》对暖通空调设计说明应包括的内容作了明确规定。设计说明应有室内外设计参数;热源、冷源情况;热媒、冷媒参数;供暖热负荷及耗热量指标,系统总阻力;散热器型号;空调冷、热负荷;系统形式和控制方法;消声、隔振、防火、防腐、保温;风管、管道材料选择、安装要求;系统试压要求等。然而,有些工程的设计说明内容很不完整。

3.2平面图深度不够,有些应该绘制的内容遗漏

《设计深度规定》对暖通空调平面图要表示的内容作了详尽的规定。然而,相当多的工程设计未完全按规定绘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暖平面图,有些未标注水平干管管径及定位尺寸;有的立管未编号;有的虽标注了立管号,但却将立管漏画;有的二层至顶层合画一张平面图,散热器数量亦分层进行了标注,但却未注明相应层次;有的仅画有首层供暖平面,而未画二层至顶层供暖平面。通风空调平面图,有些未注明各种设备编号及定位尺寸;有的未说明冷冻水管道管径及定位尺寸。还有的公共建筑设计,将厨房部分的供暖、通风、空调等内容留给厨房设备生产厂家去做,这是很不合适的。

3.3 系统图深度不够

《设计深度规定》对暖通空调系统图绘制有明确要求。但有些工程设计未按规定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暖系统图,有的立管无编号,而以建筑轴线号代替;有的管道号注了坡度、坡向,但未注明管道起始端或终末端标高;有的管道变化处(转向处)标高漏注;有的甚至未画供暖系统图或立管图。空调通风设计,有些工程未画空调冷冻水系统图和风系统图(如果平面图完全交代清楚,可以不画系统图,但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通风空调设计,单*平面图是难以表达清楚的)。

3.4 锅炉房设计过于简化

《设计深度规定》对锅炉房施工图设计作了详尽的规定。然而,有的锅炉房设计,仅画了一个平面图,无任何剖面图和系统图,许多应该交代的内容未交代,距设计深度要求相差甚远。

3.5 计算书内容不全甚至全部空白

《设计深度规定》对暖通空调设计计算书应包括的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然而,相当一

部分工程设计没有暖通空调设计计算书。有些供暖空调设计虽有计算书,但内容残缺不全。有的供暖设计,仅有耗热量计算,而无水力平衡计算和散热器选择计算;有的高层建筑集中空调和防排烟设计,仅有夏季冷负荷计算,而无空调风系统及水系统水力计算,无制冷空调设备选择计算,无防排烟计算。有的空调设计,不管房间大小、朝向、层次、所处位置(中间或端头)均按同一指标来估算夏季空调冷负荷与冬季空调热负荷,并以此来配置空调设备,这是不妥当的。

3.6 暖通空调设备未编号列表表示,图画繁杂不清

《制图标准》规定,供暖、通风空调的设备、部件、零件宜编号列表表示,其型号、性能应在表内填写齐全、清楚,图样中只注明其编号。然而,有的暖通空调设计未按此规定执行,而是将各种设备、部件的名称、型号甚至性能均写在图面上,图面上文字繁杂,既费功夫,又注写不全、不清。

3.7平面图、剖面图、系统图不一致

暖通空调设计中,平、剖面图与系统图中相应部分的设备、尺寸等内容应完全一致,否则将给施工安装、使用管理带来麻烦。但有的供暖设计,散热器数量、平面图与系统图不一致;供、回水干管管径,平面图与系统图不一致;管道连接,平面图与系统图不一致。有的空调通风设计,风管尺寸,平面图与系统图不一致;设备、部件位置尺寸,平面图与剖面图不一致;设备编号、数量,图纸与设备表不一致;还有的空调设计选用的空调制冷设备型号,平面图、系统图与设备表注写不一,让人无所适从。

3.8 设计图纸与计算书不一致

解决措施介绍 篇5

浅层气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浅层气,指的是从勘探地质角度考虑,将产层埋深在1 500m以内,产出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的气藏定义为浅层气[1],即采用1984年7月在美国俄克拉马州举行的第一届国际浅层气资源会议上所提出的划分标准。

狭义的浅层气,就是指井筒作业过程中,钻遇气体而发生井涌,但无法利用承压套管和防喷器实施常规的关井和压井作业的特殊情况,即井口压力不可控的情况下所钻遇的气体。

钻进过程中所钻遇的浅层气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快速沉积形成,有机物被非渗透物质快速沉积覆盖后,由有机物分解形成的天然气圈闭于非渗透岩层之下;(2)原始运移,来自于深部生气层的气体,运移到浅层的非渗透层位之下,圈闭而成一个气袋;(3)人为运移,钻进过程中与邻井相撞或邻井中的套管固井质量不好而使气体发生运移;(4)水合圈闭,在寒冷地区不需非渗透盖层也可形成浅层气袋,因为原始运移气能形成致密的水合物而相当于盖层,可圈闭更多的气体;(5)有机气,有机气可存在于非常浅的表层中,甚至不需非渗透盖层的圈闭,这种有机气由大量的小气泡组成,圈闭于产生这种气体的有机物残余体内,通常不会形成超压。

浅层气由于具有体积小、埋藏浅、或因快速沉积而使地层压力来不及释放形成高压气袋等特点,使得浅层气对岩土钻孔取样、钻井平台立桩、钻机安装、导管驱入和上部井眼钻井作业都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危害,特别是上部井眼钻井作业中很容易发生浅层气井喷。

浅层气由于其体积小,地质勘探有时难以准确预测其有无和具体层位;由于埋藏浅,往往容易突然出现气体侵入。一旦发生井涌,报警信号反应的时间短,天然气可能在几乎没有报警的情况下到达地面而造成井喷,有可能使所有的钻井液喷出而造成井眼迅速卸载,从而失去一次井控的机会,再加上表层一般是疏松的薄弱地层,发生井喷后,又不能强行关井,以防压裂或憋漏地层。发生浅层气井喷失控后,极易发生井喷着火、着火爆炸、烧毁钻机和设备、井眼报废、井口大面积坍塌形成大坑、陷埋钻机和设备,甚至涌出的气体可能会释放含硫有毒气体,给人的生命、财产和周围环境造成巨大的威胁或损失。

国外油公司应对浅层气钻井的整体解决方案

浅层气钻井作业的风险系数非常大,属于高危作业。预防浅层气井喷是一个世界性的钻井技术难点和重点,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石油公司都制定了有关浅层气钻井的强制标准和作业指导,涉及地震勘探、钻前探测、风险评价、方案设计、设备选型、钻进监控、应急处理、事后分析等一系列过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浅层气钻井整体解决方案,但国内到目前为止,还未制订专门的关于浅层气钻井的专项标准,国内外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浅层气井喷事故。但实际上,如果有工程设计预案和应急对策,事故的影响范围、损失可控程度就会很不一样。

1 浅层气钻井策略

应对浅层气钻井的基本策略通常包括优化前期调查、避开潜在区域、减少风险措施3大方面,要点如下:(1)进行高分辨率地震测量和岩土钻孔取样,但高分辨率的浅层气地震测量中没有浅层气指示并不能确保不存在浅层气;(2)进行初步的浅层气风险评估;(3)避开浅层气可能聚集的位置;(4)钻小尺寸导眼是探测、调查浅层气和规避其主要问题的可行、可靠的方法;(5)发生浅层气井涌时“导而不关”,即实行导流而不关井;(6)因考虑到在海底分流浅层气比在地面分流浅层气更安全,从浮式钻井设备上钻上部井段推荐的安全做法是不用隔水导管钻井;(7)在钻小尺寸导眼时发生井涌的早期阶段,在已有条件下,如立即采用以最大排量泵入压井流体的动态压井方法有可能取得成功;(8)在钻井设计中要有应对浅层气的相关内容。

2 浅层气的初步研究和风险评估

(1)浅层气探测。虽然陆上高分辨率地震测量探测浅层气和海上探测浅层气的原理相同,但在陆上钻井时,钻井之前并非都进行这种测量来探测浅层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不切实际的,因为陆上高分辨率地震测量成本远远高于海上成本。陆上浅层气探测,技术上是可行的,只建议在新区块和地质情况复杂的区块最好进行钻前浅层气探测。对于可能存在浅层气但浅层气深度不确定的地区,开钻前应考虑用小型的地质测量仪进行初步探测。

陆地钻井时进行的浅层气随钻探测包括下面几部分:监测钻井液出口处的气测值;评估岩屑(综合录井);对裸眼井段进行测井(电缆测井或随钻测量)。

(2)研究钻遇浅层气的可能性所需资料。(1)所有相关的地震勘探资料;(2)浅层气盖层的地质可能性;(3)所有邻井的数据记录;(4)对浅层气测量的评价。

(3)目标井的风险评价。(1)低风险:钻遇浅层气的可能性没有或很;(2)中等风险:无法预测其可能性(如缺乏资料)。如不另行评价,勘探井可认为是中等风险;(3)高风险:可以对钻遇浅层气的可能性作出估计。

3 设计要求和要点

(1)要明确浅层气风险程度。

(2)根据风险程度和钻机类别(陆上钻机、自升式或固定式钻井平台钻机、浮式钻机)进行浅层气钻井风险决策。

(3)对于自升式或固定式钻井平台钻机:(1)当钻平台上第一口井时,不管浅层气风险评估结果如何,都必须钻导眼井,而且从一开始直至固完表层套管和安好防喷器;(2)必须装有分流系统,用到直至确定不存在浅层气为止;(3)当钻平台上第一口井的表层井眼时,不允许进行交叉作业,直至证实导眼井中不存在浅层气为止。

(4)对于浮式钻机:(1)表层井眼通常采用无隔水导管钻成,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钻遇浅层气的风险非常低,就可以一步钻成全尺寸的表层井眼;(2)表层井眼钻井期间,要安装远程操作潜水作业机器人ROV进行海底监测;(3)采用隔水导管钻井时,必须安装分流系统;(4)采用隔水导管钻井时,导眼必须钻到表层套管下深,如果确认存在浅层气,那么在扩眼和下表层套管之前要回填导眼到距含气层一段安全距离。

(5)分流器:(1)设计时所用分流器的主要类型包括:地面分流器、海面分流器(海面分流器通常配合水下分流器、水下防喷器和水下排气阀使用)和水下分流器;(2)分流器总成的一般要求:

———分流器和分流管线的最低额定工作压力达3.5MPa。

———分流器能够关闭所有尺寸的入井管柱。

———对于小于508mm的分流器,关闭时间不得超过30s;对于508mm以上的分流器,关闭时间不得超过45s。

———分流管线尽可能要直,最小内径为304.8mm。

———分流器液控系统要集成在一起,要达到环形密封件关闭时,能自动打开分流阀和关闭流向振动筛的钻井液回收管线。

———要朝向相反地相对安装两条分流管线,如果只能安装一条分流管线时,就要在设计中严格限定受天气影响的钻井作业活动。

———分流系统安装后,要进行功能测试,阀门开关正确,要清洗分流管线以防堵塞。

(6)导眼:(1)导眼应钻于有可能出现浅层气的区域;(2)在预计安装平台位置的高风险区域,导眼可钻至导管下深处把其作为浅层气初步调研的一部分;(3)使用不带喷嘴的215.9mm(8讓讈")或更小的钻头。

(7)隔水管:(1)采用无隔水管钻井通常是最安全的方法;(2)使用隔水管钻井时应评价导管鞋处的地层强度;(3)隔水管可带海底返出口。

(8)导管:安装导管的方法通常有2种,即在软地层可驱动下入导管和钻眼下入。在地层太坚硬、不能驱动导管下入足够深度的地区,采用在预先钻好的井眼中下入导管并注水泥,该方法的缺点是没有浅层气保护措施,通常只适用于不存在浅层气的地区。

最终导管鞋深度:如果钻下面井段必须使用导流系统,导管应该下入足够的深度,以保证套管鞋处地层足够的强度,避免导流或者进行动态压井时压裂地层。导管深度根据导流系统导流时产生的回压确定,导流管线的尺寸和配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预计的回压大小。

(9)制订上部井眼钻井和浅层气钻井的特殊措施。

4 施工措施

(1)要制订特别的浅层气钻井应急计划。

(2)钻井作业人员都应接受有关浅层气及可能引发事故的专题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对浅层气危险性认识。

(3)开钻前,钻井监督应召集主要工作人员(钻井承包人员、钻井液工程师、综合录井工程师等)开会讨论浅层气安全钻井的问题。

(4)制定导流器作业程序,主要内容包括:(1)停止转盘转动:当钻进时发现钻井液气侵,必须停止钻进以避免更多气体侵入井眼,如果发现出口流量增加、液面上升,则必须采取导流程序。(2)将方钻杆提出转盘,注意不要停泵:停泵检查溢流情况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侵入溢流量,建议连续泵入,特别是怀疑井中有溢流时。历史经验数据表明,一旦开始井喷并且伴随较高流量,则很难通过动态压井工艺进行压井。只有一发现溢流就立刻采取动态压井措施,才有可能压井成功。(3)启动适当的导流功能,打开排放管线的阀门,关闭导流器,这些措施必须自动并同时进行。(4)立即通知钻井监督和钻井承包商带班队长。(5)关闭相应的阀门,使流体向下风口方向导流。(6)做好准备措施,不相关人员应撤离井场。(7)以可能达到的最高排量泵入压井钻井液。(8)钻井泵不能停止直至恢复井控。(9)如钻井液密度及体积不够用于压井,则应不间断地泵入水,并且要以最高排量泵入,一旦又运来了足够的钻井液材料,则应从步骤6开始重复。(10)如果情况异常危险,则应将撤离井场所有人员放在首位,之后再采取控制措施。

(5)导流设备在安装之后应进行测试,以检查设备的完整性并确保其工作正常。试压应在导管中的土或水泥塞未钻掉时进行,而且测试压力应尽量保持最低。

(6)推荐的上部井段常规钻井措施(注意:在确定没有浅层气的地区钻开发井时,就要对下述的钻井措施进行相应改进。(1)钻导眼井:在可能含浅层气的地区钻一个小井眼尺寸导眼,这有利于动态压井和提高测井质量,发生溢流的可能性、溢流的严重性和动态压井的可能性一起决定上部导眼的尺寸,通常对有可能钻遇浅层气的地区,建议钻311.15mm(12讕讈″)或更小的导眼。(2)安装止回阀:上部井段钻井时必须在使用的井下钻具组合中安装浮阀以防止钻柱中流体流动失控。(3)优化喷嘴:要使用大尺寸喷嘴或者无喷嘴的钻头、以及大尺寸钻井泵缸套,这样有利于动态压井和进一步增加循环排量,减少钻头泥包,可保证在漏失时所用堵漏材料从钻头处泵出。(4)优化造斜点:避免在可能含有浅层气的地区进行浅层造斜。这些地区钻井施工应该简单快捷以减少不必要的井下事故,而用于造斜的井下钻具组合通常有排量限制,会减少通过钻柱的最大可能排量,这将减弱动态压井效果,使其无法成功地进行。(5)限制钻速:建议机械钻速为1个单根/h,在容易发生地层破裂和漏失的地区要特别注意避免井眼中固相颗粒的急剧增加。控制钻速可尽量减少在含气层中的进尺,同时减少气体的侵入速度。在含气层中过高的钻速会降低钻井液的静液柱压力,并最终导致井喷。(6)减少抽汲作用:采取尽量少用或不用稳定器,控制钻井液黏度,降低起钻速度,用顶部驱动系统接单根或起钻时应以最优循环排量循环钻井液,特别是在大井眼中,为确保不发生抽汲作用,要保证循环排量足够高,可通过这些途径减少抽汲作用发生的可能性。减少激动压力:要控制下钻速度,匀速下钻,减少冲击和激动压力,避免引起井漏的可能性。(7)准确测量和控制钻井液:准确测量和控制钻井液对于尽可能早地发现浅层气是最重要的。上部井段钻井时要使用校对好且工作正常的气体检测设备、压差流量计。在起钻前,钻井速度突然增加,钻井液池液面显示异常,MWD测井显示异常(如果使用MWD数据传输系统)。钻井设计中所列的特殊深度(即根据浅层地震测量确定的深度)处都要进行溢流检查,建议每次接单根(立柱)时也要进行溢流检查。(8)起钻时及时灌钻井液:要采用连续灌浆的方法。(9)避免停泵时间过长:钻井液在静止状态下,气体容易扩散进入井眼,在置换作用下会逐渐上升而引发井喷。(10)防气窜固井:在对表层套管固井时,推荐采用分级注水泥封隔器、分级箍、套管外封隔器,以避免气体运移的可能性。

认识与建议

解决措施介绍 篇6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医疗制度改革,提升区域医疗信息化水平,但由于我国医疗卫生领域整体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特别是一些地方医疗机构对本行业的业务系统架构情况并不了解,面对汹涌的信息化浪潮,如移动互联、泛在计算、云计算、虚拟化、物联网、智慧医疗等“大词”云里雾里,面对眼花缭乱的国内或者国外的医疗信息化产品、设备与平台难以取舍与判断,更不清楚如何进行IT系统的搭建,只能借鉴同行业其他医疗机构的成功案例作为参考[1]。这种现状直接导致医院对IT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无法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去主动规划IT系统建设。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以技术驱动为主,业务部门未能常态介入到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缺少技术与业务联合驱动的建设模式,项目实施面对诸多挑战。如果能以一家大型医院作为样板,从安全、存储、网络、软件等方面介绍如何部署,面对大量的影像、图片、资料应当如何去处理,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一定对各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2]。某部属医院通过前期对本院业务流程的梳理,分析了在医疗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当前面临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包括实施新一代HIS,构建运营通讯平台以及整合网络环境等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软硬件紧密结合,打造出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格局,本文将对该方案进行简要介绍与分析。

2 实施第三代HIS系统切合新医改基本要求

在过去的几年间,随着各医疗机构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全国各地的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也在逐步提升。目前,国内多数大型医院已经分阶段部署了软硬件的基础设施,并且搭建了HIS等核心业务系统,进入医疗信息化提升的稳定发展期,中小型医院也已进入快速发展期。此外,社区卫生和公共卫生也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医院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整个行业正在朝着全面协同医疗的方向稳步前进。但同时硬件设施与网络环境的购置改造以及软件系统的升级与兼容,也让一些医院面临着极大的困扰[3]。尤其是医院现有的核心HIS系统大多仍停留在二代的水平,而二代的HIS主要是基于对医疗费用的管理,更多的是以财务软件为主,并没有真正提升到能针对患者提供服务的高度,无法适应现阶段医疗改革的需要,不能实现与新医保系统的无缝对接。鉴于此,某部属医院实施了第三代HIS系统的建设,由过去的以“财务系统”为中心转移到以“临床诊疗”为核心,强调对医院药品、费用、医护质量等方面的综合管理,以便能够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服务于患者,同时又考虑到医院人财物集中统一管理的特点,并能做到与新医保系统的有效对接。

第三代HIS采用开放式体系架构,将医疗领域的不同部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包括医疗服务提供者(医院、诊所)、付费方(医保、保险、公司)、物资提供商(医疗器械、药品)、研究机构(大学、研究所)以及不同的医疗保健信息。任何个人、机构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服务。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新一代HIS的数据处理更加细致,业务流程更加优化,并可以与医疗信息通信系统等其他软硬件平台无缝集成,构建全面医疗信息化体系。借助该系统不仅可以进行清晰明确的费用管理,还可通过基于现代卫生经济学为指导的医院全成本核算和先进的物流理念为指导的物资供应链管理,加快物资周转,强化了资金流管理,降低医院运营成本。并通过对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时实监控和预警提示,有力地支持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同时,集成化的电子病历也为临床、科研、教学提供了资源获取平台。除此之外,该系统还提供面向院领导的决策支持与数据挖掘工具,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动态数据分析和收支预测、病例统计分析等功能,促进医疗质量和管理质量的提升。

3 构建医院运营信息通信平台增强业务协同能力

当前,医疗信息资源的融合与有效共享是困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问题。通过第三方调研机构对该院信息化系统进行调查后发现,由于不同软硬件平台之间的集成困难造成各厂商产品之间难以实现有效对接,存在着各类业务信息无法交互等问题。随着医疗信息化推进的不断深入,医院中的信息化孤岛现象日益严重,一家医院的IT应用往往需要整合上几十家甚至上百家的软硬件产品,一旦应用中出现问题,要调动多家厂商资源,追根溯源,多方查找原因,而这样的效率对于视时间如生命的医疗机构来说显然太落后了[4]。

为了有效解决该院内部医疗通讯业务、日常任务分配中遇到的效率差、反应慢、应急能力较低、业务协同能力较弱等问题,对院内的会议通知、信息发布等内容进行一体化统一管理;并能面向医院护理业务,依托基础数据库,应用科学的分析统计方法准确计算出护工的工作量,帮助医院及时掌握护工的工作情况,对护工进行管理,合理安排排班,分配任务;同时能够对内部物品派送流程进行梳理和管理,在院内实现高效的物品派送,该医院构建了营运信息通讯平台。该系统不仅解决上述问题,同时还结合医院现有业务,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发送挂号、检查、服药提示等信息,为患者提供贴心的关怀。

运营信息通信平台系统在未来将承担作为数字医院神经网络的使命,利用HIS、PACS、LIS等作为底层的基础软件,融合各类基础与专题数据,为医院的管理、运营维护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有效地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能力。

4 软硬件紧密结合,打造一体化服务格局

对于医疗行业来说,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关系到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作为信息系统基础平台的网络系统平台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卫生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发布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规定:在门诊医生工作站产生的各种医嘱信息是门诊药房、检验检查、门诊收费等系统的基本数据来源。在联网运行中,要求数据准确可靠,速度快,保密性强,系统要求具有软、硬件应急方案,发生故障时,应急方案的启动时间应少于5~10 min。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医院的更多业务应用系统将加载到医院网络上,不仅大量增加了网络终端的数量,同时带来了巨大的网络带宽需求,医院网络应用面临着诸多安全挑战。如何确保医院收费子系统、药品管理子系统、手术麻醉管理子系统、医生工作站子系统等重要终端设备的合法使用,避免各种医疗事故、纠纷的产生?如何确保病案管理子系统、医疗统计分析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人事管理子系统的信息安全,避免患者个人隐私和单位重要信息的泄露?如何确保网络系统安全,避免各种攻击、病毒等对内部网络和服务器的危害,保障网络和各业务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这些问题对现代医院的网络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结合该院实际情况,对医院网络进行升级改造,以“高可靠、高性能、高安全、易使用、易管理”为根本原则,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构建出安全可靠的网络运行环境。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通过对该院网络环境的升级改造,有效支持了医院信息化业务系统的顺利实施,确保网络7×24 h可靠运行以及医保网和Internet的稳定访问。采用超高速、大容量的传输网络,确保HIS、CIS和医疗影像信息系统(PACS)类系统的数据安全、可靠、迅捷地传输给所需科室(如CT、MR的影像使用等)。通过提供整体网络安全保障,确保网络医生工作站、办公用户的安全办公管理,同时保证患者的病历、处方和医嘱等不被泄漏。采用方便易管理的网络管理平台,合理利用原有的设备资源,保护医院投资,提供全网统一运营维护的手段。通过无线接入与万兆主干网的扩展,保障无线查房、RFID等应用的有效开展。同时,为门诊收费、挂号和门诊医生工作站等重要系统提供“第三条”备份链路,确保门诊收费等数据的快速、高效响应。通过本次升级改造,为医院软硬件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传输平台。

5 结论

新医改的形势下,随着电子病历、社区医疗等业务的逐渐拓展,催生出更多医疗信息化应用,包括PACS,超声信息系统(USIS)、病理信息系统(PIS)、成本核算系统(CMS)、体检信息系统(PEIS)等,医疗IT产品与服务一体化得到各级医院主管单位的大力关注。在这种背景下,对各类信息应用系统有效整合集成就成为摆在医院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面对如此众多且厂家不一的系统、平台、产品,如何进行有机整合与数据融合,如何改造现有运行环境以适应未来系统扩容与可伸缩的灵活性,构建以医疗数字化为核心的先进的医院管理模式,实现智慧医疗,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5]。本文分析了某部属医院在医疗信息化整合过程中实施新一代HIS、构建运营通讯平台以及整合网络环境等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希望对类似需求的单位有参考价值。

摘要:目的:对某部属医院医疗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医疗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的思路。方法:通过前期对该部属医院业务流程的梳理,分析其在医疗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当前面临的实际需求,提出包括实施新一代HIS、构建运营通讯平台以及整合网络环境等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结果: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打造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结论:通过医疗一体化整体方案的实施,对提升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医护质量,降低营运成本,在为患者提供更好、更多服务的前提下,提升医院产值,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并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医改,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HIS

参考文献

[1]周宏仁.中国信息化进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51-852.

[2]王长胜.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1)[M].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60.

[3]周宏仁.中国信息化形式分析与预测(2011)[M].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8-19.

[4]李伟,李峰生,江其生.新医改条件下数字化医院的建设与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10):943,961.

护理现状及解决措施 篇7

1. 1 一些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一些医院的护理人员, 在日常的护理中缺少相应的法律意识, 没有意识到护理风险可能导致的法律责任。因此在护理中比较随意, 没有觉察到护理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 忽略了患者的心理需求, 没有能够充分的尊重患者的权益。进而引发护患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影响到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

1. 2 没有严格的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一些护理人员不严格执行医院的管理制度, 执行医嘱不够严谨, 药品的管理偶尔出现疏漏, 甚至发生违反护理操作常规的事情, 没有认真的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 延误了对患者的抢救时机, 这些都是引发护患矛盾的主要因素, 会对患者的治疗造成一定的影响。

1. 3 技术因素的影响

目前很多护理差错和纠纷主要是因为技术上所产生的分歧, 或者是患者家属认为护理治疗技术上的失误。在实践中, 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 能够很好的避免护理差错的产生, 最大限度的减少护理纠纷, 提升护理的质量。同时也要对患者家属做好相关技术的解释工作, 减少误解的发生。

2 提高护理质量方案

2. 1 增强创优服务意识

对全体护士进行礼仪培训, 通过聘请老师的礼仪授课培训, 讲授及示范护士各种文明用语、仪表、着装、电话沟通持巧等, 使护士做到接待病人有迎接声, 病人问话有回答提高门急诊护理质量的几点分析声, 操作前有解释声, 操作失误有道歉声, 出院有送别声, 逐步提高服务意识; 征集创优建议, 让护士们共同参与到为科室创优献言献策的活动中, 提高参与意识; 树立模范护士榜样, 使之在护理群体中形成良好影响, 逐步转变护理人员的服务心态和行为; 选派护士参加外院创优经验交流, 引导她们自觉、主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 2 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能力和技巧

在21 世纪的今天, 护士除了要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外, 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科理论知识和各种能力技巧, 对患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护士每天要面对来自不同生活环境及不同年龄和工作单位的患者, 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反应各不相同。因此, 护士在与患者接触时, 应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了解患者, 运用视、听、触、嗅等感觉去获得患者的直观资料, 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提出并解决患者的护理问题, 及时发现护理问题, 要及时解决。护理常规操作的过程中, 要改掉以往 “我做你听”的原则, 要彻底从患者角度出发, 了解患者内心真实的想法, 这样才可以带动整体护理的实施与运作。努力提升全体护理人员的整体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水平, 使其服更具专业化和人性化。同时, 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参与各项培训, 提高其自身工作技能水准, 并在护理工作中认真规范地执行每项操作, 确保护理工作顺利完成。护理安全是刻不容缓的, 其直接反映出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 因此需要进行年轻护士的护理安全教育, 保证安全第一观念的树立。护士要将认真观察到的情况如实地详细记录, 护理安全可以反映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 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对于年轻护士必须加强护理安全教育。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专业知识,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 使护理人员深入了解病区的环境和妇科的相关制度、职责和工作流程, 掌握妇科病的相关特点, 能够熟练地使用相关仪器, 熟悉保养仪器的方法。完善和规范化相关妇科疾病的护理方法, 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灵活地处理护理风险, 正确地评估已经或潜在的风险。护理人员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释术中的注意事项, 倾听患者的和想法, 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真诚地和患者沟通, 多向患者提起此类疾病顺利完成手术后治愈出院的成功案例,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使收费工作规范化, 及时地进行欠款催缴, 使用温和的表情, 耐心做好向患者和家属的解释工作。

2. 3 加强护士职业精神的教育, 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作风

护理人员是医院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患者眼中的白衣天使。每一个护理人员都应该本着对患者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认真护理, 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 确保医护的质量。与此同时, 医院的护理部们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应该常抓不懈。从技术应用到设备的引进, 从人才培养到基本功训练, 从护理技术到护理质量等, 都应该有强有力的管束机制。将对护理人员的考核结果作为医院晋升和评优的关键指标, 如果个人因为粗心大意出了差错, 导致事故的发生, 不仅仅要受到相应经济处罚。为了更好的适应医疗市场的发展, 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更新自身的观念, 转变服务理念, 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服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该主动超前, 要善于发现和总结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比如: 引发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是住院的费用问题。因此医院的主管护士在对患者介绍住院环境和入院须知的时候, 应该互动的实施介绍 “一日清单”的目的, 最大限度的减少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可能发生的误解, 为防范护患纠纷奠定良好的基础。护士在实施护理工作中, 若用词不当可能引发纠纷, 甚至造成医闹、暴力伤医事件的严重后果。如护患沟通不及时, 很可能会导致医疗纠纷。此时, 责任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先安抚患者的情绪, 再耐心、细心解释病情, 并满足患者提出的基本要求, 尽可能取得患者的配合和支持。要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 医疗护理行业是社会文明的一个窗口, 医疗护理质量关系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专业人员的人文素养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的优劣, 患者是否满意是衡量医疗护理质量的唯一标准。事实上, 很多患者的不满意并非因为治疗方面的问题, 而是因为在就医过程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心。因此, 作为一名受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 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 而且还要有更多的同情心、爱心、责任心, 掌握沟通技巧, 学会换位思考, 将人性化服务贯穿到护理的工作中去, 以服务赢得信誉, 以服务赢得效益。要改变医护和护患关系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法, 摆脱了常规护理式, 护士的责任心得到加强。时刻以患者利益为最高准则, 医护主动交流自己看法, 共同分析病情。护士充分了解患者的需要, 对待患者热情、周到, 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有关疾病的知识, 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达到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目的。

2. 4 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 护理工作已从单纯的生活照顾和疾病的护理逐渐发展为一门以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结合性应用学科。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不再局限于思想道德方面, 还需要有较高的技术理论水平。目前我国处于搞活经济初期, 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除医护人员的技术和态度外, 职业道德影响经济效益, 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等重要。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突出表现在无私的奉献, 视患者如亲人, 以患者之忧而忧, 以患者之乐而乐。医护人员在整个医疗服务中既承担医疗责任, 又承担救死扶伤的重任。每救活或治愈一个患者, 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 同时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 从而为医院带来社会效益。只有养成处处为患者着想, 尽职尽责, 坚持以 “患者第一、服务第一” 为宗旨, 扩大服务对象, 优质的服务, 优势技术, 才能在经济市场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王艳君.妇产科层级全责护理应用.

煤粉自燃爆炸的解决措施 篇8

1 煤磨系统工艺流程

该系统利用篦冷机的热风 (温度控制在320℃) 对进入煤磨的原煤 (水分≤12%) 进行烘干, 经过粉磨后的煤粉出磨气体温度控制在60℃, 被带入选粉机进行分选, 合格的煤粉被输送到钢仓储存, 不合格的煤粉 (粒度≥10μm) 返回煤磨进行二次研磨, 系统工艺流程见图1。

2 煤粉自燃爆炸的原因

当系统停止运行后, 选粉机内残留的煤粉会通过粗粉回料管进入煤磨的进料装置处, 在底部形成堆积, 煤粉在堆积过程中混入大量的空气, 致使煤粉中的氧含量过高, 煤粉被氧化, 自身温度不断升高。同时, 由于煤磨入口风门不严, 漏过的热风使煤磨入口气体温度达100℃以上, 很轻易地将进料装置处堆积的煤粉引燃, 刚引燃的煤粉以不完全燃烧、暗火的形式存在, 与此同时释放出大量CO气体, 当暗火转变成明火后迅速引爆高浓度的CO气体, 产生爆炸, 强大的冲击波把防爆阀的膜片击碎。

3 解决措施

1) 对选粉机粗粉回料管进行改造, 将其出料口改在定量给料机的防尘罩和电动锁风翻板阀之间 (见图1虚线部分) , 系统运行后原煤与煤粉同时进入煤磨。其目的是: (1) 利用电动锁风翻板阀翻板作为隔离层, 避免煤粉进入进料装置形成堆积; (2) 利用电动锁风翻板阀良好的锁风性隔断煤粉与热风的直接接触; (3) 散落在电动锁风翻板阀翻板上的原煤中的水分可以把煤粉浸湿, 能有效阻止煤粉在堆积过程中自燃。

2) 进料装置由溜槽式改为格栅板式 (见图2) , 从而更好地改善了煤磨内通风阻力大的问题。同时, 在进料装置的外壁上开一个400mm×400mm的检查孔, 可以随时查看内部的情况变化, 及时做出调整, 在停车时打开检查孔用来调节温度等。

4 效果

我国会计预算解决措施探讨 篇9

我们研究会计预算首先就要对会计预算有细致的了解, 我国的预算会计其对相对较晚, 它是在1988年才逐渐的建立起来的, 预算会计也一直在充当着政府会计的功能, 但是随着政府功能的转型, 尤其是今年我国政府对于政府的功能进行了由管理向服务型政府过渡, 对于企业的税收也进行了变革, 面对会计预算环境的变化, 预算会计也要及时的做出调整以及适应国家政府职能的转变, 促进会计预算对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在此积极地研究我国会计预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预算会计不能适应我国政府财务改革的需要

当前我国政府对于财务的改革主要就是通过建立制度强化政府财务的公开化、制度化, 以此保证政府财政的开支具有明确的用途, 并且具有严格的使用规范流程, 通过建立制度实现政府财政能够达到有效性。而对于这些制度的改革及财政预算需要及时的保证政府的信息达到更新, 但是目前我国的会计预算工作机制还不能满足我国政府财务改革的需求, 还没有进行科学的措施改革。

1.2 会计预算对于其反应的信息还没有足够的深度与广度

我国政府财政预算具有严格的规定, 尤其是国家行政部门的财政资金使用都有严格的审批制度, 它具有严密的层次规章, 但是目前的政府财务预算却没有与财务使用建立同等的信息公布制度, 当前的政府预算报表体系还不完整, 因为他们只是相对于政府部门观看的, 具有对象的独特性, 而在制定的时候没有考虑其它因素。这样的会计预算不利于会计的系统监督体系。

1.3 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变化的需要

我国依法治国建设进程的加快, 我国对于政府转型实质进程的提高, 人们对于社会政府的监督意识不断的增强, 政府的服务意识宣传力度的增加, 促进了人们积极参与政府管理、政府监督意识的增加, 国家对于财务信息也从重视政府财务工作的局部利益向对于国家国有资产的重要的监管。但是目前我国会计预算在关系民生等方面的财务信息公布不及时或者没有及时的进行更新。其次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扩大, 政府之间的交流也在加强, 因此国际化的要求势必对我国的会计要求进行了统一化的规定, 它要求政府财务预算与世界国家财务预算的标准相同或者一样。国际对于预算会计的规定有着完整的体系建设, 比如编制政府财务报告, 对资金、收入等进行现金信息的反应。但是我国的会计预算却与国际中的许多规定还存在着差异, 而且这样的差异具有很多,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 这样的政府预算会计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世界国家之间的贸易交流。

在经济竞争不断压力过大的情况下, 在政府部门不断完善基础作用的同时我国的政府会计预算与社会企业中的不容具有许多方面的不足, 它的不足阻碍我国政府财务改革, 造成社会对于政府财政监督权利的缺失, 因此, 改革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 解决预算会计核算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会计预算在对政府财政制度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 我们也要认识到会计预算在实际工作中的不足。

2.1现行预算会计不能够准确真实地反映政府资金的收支活动和政府采购的新业务

当前的预算会计不能够准确真实地反映政府资金的收支活动和政府采购的新业务。一方面, 政府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推行以后, 很多财政的资金流向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这样财务资金发放方式的改变需要政府的会计预算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虽然目前财政部已经对一些试点单位在预算会计制度方面作了修改, 并且制定了相应的试点办法, 但是, 这种试点办法暂时只能够适用于中央试点单位, 不适用于地方财政和所属预算单位, 进而也不利于各地相关单位充分地展开会计核算。

另一方面, 在收付实现制条件下, 预算会计不能够真实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新业务状况。事业单位的总预算会计这时候只能够在实际拨款时按照拨款金额确认财政支出, 但是对于材料采购来说, 在年末时, 采购虽然已经基本完成, 但款项还没有付清, 或者按照合同需要扣留部分保证金, 这时单位在年末就容易形成资金结余, 这种预算会计处理方式就没有办法准确地反映政府事业单位的业务进展情况了。

2.2现行的预算会计不能够真实地反映政府部门的债权债务信息

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需要国家大量的资金给予支持, 尤其是在我国进行的4万亿资金项目投资以后, 我国地方为了拉动经济, 发展地方内需, 地方大举进行发行债务的关系, 国家进行了大量的借债, 比如国家加大了对于购买外国国债等行为, 政府通过居民购买国债等, 而对于这些国债我国应当计入在会计预算中的财务报表中, 但是目前我国预算财务却对收入进行计算, 而且它也只是以政府的财务报表进行收入计量。而对于政府的支出却没有进行细化的规定, 尤其是对于政府在未来某段时间内所负担的计算数。这样的处理方式不利于政府及时的获得自己的风险, 不利于政府增强风险意识。

2.3 会计预算财务报告系统具有缺陷

首先会计预算财务报表披露的内容过于简单。我国预算报表的编制主要是反映政府财务的资金使用方面为主的, 而国家对于预算的编制报表主要目的就是及时的了解对于国家资金的使用方面的了解, 获得政府资产的管理, 但是我国政府却对此预算报表没有明确的规定, 尤其是财务预算报告的内容没有确定性的规定。其次会计预算报表的设置不科学。政府对于财务的报表编制中的财务资金收支情况的反映具有重复性, 比如政府资金收支在各种报表中都有明显的记录, 这样的重复计量不利于国外会计记录方式的反映, 也不利于社会及时的对财务报表进行有效的监督, 尤其是社会公众对于政府资金的体制化监督。其次预算报表缺乏有效地真实性、公允性。我国政府的资金使用依靠的就是政府资金预算报表, 对于政府部门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资金, 他们会在预算报表上进行虚假的成列, 虚构政府资金使用, 但是政府预算报告具有监管不严的缺陷, 但是我国审计部门却与政府的财务报表没有实质性的联系。

2.4 我国预算会计的监督体制不健全

目前对于政府的会计监督主要是依靠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我国的审计部门对于政府会计预算的监督, 而目前我国市场的会计师职业环境不规范, 他们的职业环境没有相对专业的法律对他们进行制约, 他们的职业道德没有站在公正的角度, 同时由于我国近几年我国会计师的发展, 他们之间也出现了恶性竞争, 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业务他们不顾职业环境的制约, 违背职业道德在会计审计、监督方面弄虚作假。

3解决现行预算会计存在问题的对策

3.1重新构造相对完整的预算会计核算体系, 预算会计要能准确反映部门的收入和支出

我国当前执行的预算会计体系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等三个部分。但是, 随着预算管理核算制度的改革, 这一核算体系必将越来越完善。对于不以盈利为目的政府单位会计可以按照其核算重点的不同进一步分为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应对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从整体框架上进行全面改革, 研究制定我国政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会计报告制度。预算会计体系在短期内应该由政府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构成, 长期内应该构造一个完整的会计体系, 既要包含财政总预算会计, 也要包括行政单位的核算会计。另一方面, 政府预算会计也要能准确反映部门的收入和支出, 要准确及时编制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要按照年度所有因素和涵盖的相关收入支出准确核算, 预算会计的编制要能够控制政府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向。

3.2 预算会计需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式

目前, 我国大部分的行政事业政府单位的经营性收支活动采用的还是收付实现制, 在前面的分析中, 我们发现这一种会计核算方式在国库集中支付的制度里面越来越暴露出其不足之处。所以, 长远发展来说我国的预算会计应该引入权责发生制, 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 政府事业单位的收入只在政府提供服务时才加以确认, 如果是接受服务则确认为当期费用, 并将其列为负债反映, 这种情况下, 政府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就可以完整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果。事实证明, 在某些部门的预算会计核算中采用权责发生制更能够准确地反映政府财政收支的真实情况。例如, 在税务部门中, 其个别税种的核算就可以采用这一方式。总之对会计预算的完善方式要积极的引入权责发生制核算方式。

3.3 在可能的情况下, 逐步改革预算会计科目的设计体系

我国经济的发展, 政府的会计预算在制度上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我们应该在各种方面上进行制度上改进, 首先要根据不同政府部门的性质进行政府预算会计科目的建立。我国政府部门对于会计预算科目有着不同的原则, 尤其将一级科目改按部门设置, 再在此基础上, 增设二级和三级核算会计科目。其次在进行会计预算科目改革时要遵循会计的基本原则, 在保证政府财务准确性以及客观上结合政府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的改革。再者如果在工作中发现会计预算在各方面存在不同, 要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系统化的对策, 以及建立立体式全方位的监视预算体系。

3.4 加强预算制度建设, 规范预算会计的核算

对于会计预算的改革与创新主要还是我们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会计预算体系, 对此首先我们要尽快建立会计预算法规, 其次要根据我国在会计预算中的问题建立规范化的预算程序。最后就是我国有关部门要定期的对目前我国会计预算工作的调研, 及时掌握最新的发展动态, 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发行的问题。

3.5 加强对于会计预算的监督

因此, 首先要加强对于财务预算执行的监督。在预算编制报表编制后切实将预算作为指导和控制政府与企业年度经营管理活动的目标和标准, 用于控制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加强对于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与监督反馈。其次加强对财务预算编制质量的监督。政府部门应当以战略规划为依据, 正确分析判断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形式, 提高对于会计编制的科学性, 政府部门要及时的根据政府的总体战略进行预算总体编制。最后严格对财务预算工作要求。强化对财务预算的管理与监督, 规范运作, 以保证财务预算报告的质量。

4结论

综合分析我国会计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可以说我国会计预算在完善我国会计制度, 促进会计全方面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会计预算存在的问题具有复杂性, 对于此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方面联手互动, 进行系统性的改进, 不仅在会计理论研制方面还要在会计预算执行方面着手, 努力实现会计预算的科学化发展。

摘要:我国政府目前对于企业的税收等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尤其是近两年我国对于企业的税收进行了改革试点改革, 税收的方式进行的改变直接影响着我国会计预算工作的方式及制度, 预算会计工作环境制度的变化导致我国预算会计在实际的运行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为此如何根据这些变化及时的对企业会计预算进行有效的改进成为当前会计预算的主要形式。

关键词:预算会计制度,必要性,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王艳丽.浅议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J].管理与创新, 2008, (2) .

[2]顾海英.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 2008, (4) .

[3]赵婧, 王晓苑.对预算会计改革的思考[J].现代经济, 2008, (7) .

[4]张峰.试论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关注, 2009, (1) .

上一篇:重庆云阳下一篇: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