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因及解决措施(共12篇)
成因及解决措施 篇1
料仓在水泥工厂中应用广泛, 是物料处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它用来调节和缓冲前后各作业工序间的均衡, 以保证生产的连续, 充分发挥主机设备的能力。料仓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其中堵塞是最普遍的现象之一。料仓一旦堵塞, 就会造成停产或产品不合格, 甚至会造成设备和人身安全事故。笔者结合过往的工程经验, 浅谈料仓堵塞的成因, 并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
1 料仓堵塞成因
通常情况下, 料仓堵塞主要是由于颗粒状或粉状物料在水分较大的条件下, 卸料过程中料仓锥体内物料在垂直方向上膨胀、水平方向上压缩, 随着料仓出口尺寸的减小, 压力越来越大, 物料颗粒与颗粒之间及颗粒与仓壁之间摩擦力增大, 物料颗粒之间发生固结、粘壁而产生的, 一般分为“起拱”和“鼠洞”两种。 (如图1)
起拱分两种形式, 一种为架仓拱, 另一种为团聚拱。架仓拱是由于物料颗粒相互啮合而形成的, 较粗颗粒的物料易产生这种现象;团聚拱是由于物料在仓内储存期间固结而形成的, 且固结体具有一定强度, 较细颗粒的物料易产生这种现象。
起拱和鼠洞处理起来比较困难, 当料拱处于稳定状态时, 堵塞严重;当料拱处于临界状态时, 工人捅一下, 料拱坍塌, 形成漏斗状鼠洞。若对漏斗周围的料不及时处理, 将越积越厚, 料仓有效容积越来越小, 严重影响生产。
2 预防料仓堵塞的措施
2.1 选择合适的料仓锥部倾角
料仓锥部倾角即料仓锥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倾角越大, 起拱可能性越小。引申至料仓本体, 即尽量加大锥部出料口尺寸, 并尽量避免料仓锥部与直段偏心。
2.2 降低仓内壁的摩擦系数、粘附系数
水泥厂料仓通常在其锥部敷设高分子量聚乙烯衬板, 根据以往工程经验, 建议在与锥部交接处的仓壁直段部位亦敷设至少1m高分子量聚乙烯衬板, 能有效预防物料在此部位粘附。另外, 对于煤粉仓, 可采用镜面不锈钢安装在仓内壁来预防煤粉堵塞。
2.3 采用组合式料仓结构 (如图2)
如图所示, 组合式料仓结构由传统形式料仓及其下方钢斗组成, 适用于原料/水泥配料站料仓, 其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 料仓锥部倾角加大, 即料仓锥部出口尺寸加大, 使物料不易在料仓锥部粘附。 (2) 在料仓锥部和钢斗内侧, 均敷设高分子量聚乙烯衬板, 有效降低摩擦系数、粘附系数。 (3) 料仓出口尺寸稍小于钢斗进口尺寸, 且伸入钢斗内一段距离, 则钢斗进口周边可形成一圈捅料区域。钢斗容积较小且四周均可操作清堵, 若发生堵塞情况处理时较为容易, 一般使用钢钎即可。
2.4 采用一种机械式清堵措施 (如图3)
如图3所示, 此种机械式清堵措施主要由安装在料仓锥部的搅拌式下料装置及振打电机构成, 适用于脱硫石膏等物料, 其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 物料干燥时, 可不开振打电机和下料装置, 物料可从搅拌式下料装置与仓壁的空隙中卸出。 (2) 物料水分中等时, 可通过振打电机促进物料流动。 (3) 物料水分较大时, 控制方式可灵活选择, 如振打电机开, 下料装置间歇性开;振打电机和下料装置同时开等。目的是通过强制搅拌的方式破坏其结拱时产生的平衡, 以达到顺畅下料的目的。 (4) 另外, 振打电机安装可采用单侧安装、双侧对称安装、双侧不对称安装、振打电机一大一小安装等多种安装方式, 以防止物料堵塞。
2.5 其他清堵措施
水泥厂内还有多种其他的堵塞预防及清理措施, 如采用低水分物料、长时间不用将仓中物料放空、空气炮、高能声波、环吹/开式充气箱助流等, 都不同程度地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3 结束语
料仓堵塞是一种极其复杂的颗粒体/粉体物理力学问题, 与物料特性、仓体结构、操作使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摸清物料特性、采用科学合理的料仓结构、辅以综合有效的防堵措施, 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才能有效避免堵塞, 为工厂连续稳定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韩促琦, 周根生, 陈敬易, 张银生.关于料仓堵塞的机理研究[J].水泥技术, 1993 (6) :22-25.
[2]汪一佛.解决水泥厂料仓堵塞和粘结的措施[J].水泥工程, 2001 (2) :18-20.
成因及解决措施 篇2
自20世纪末我国高校招生并轨以来,大学扩招,大学生入学率逐年攀升,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教育费用由原来的政府负担变为由政府和受教育者共同分担。因此,现行大学教育的费用加之子女在城市求学的生活费用对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一个不菲的开支,而对于一些贫困家庭更是变成了沉重的负担。据统计,高校来自于贫困家庭的学生占了大学生比例的20%以上。总体上,这部分学生积极向上,吃苦耐劳,意志力顽强,以摆脱贫困为动力保持健全的人格,乐观面对生活给予的考验,收获着宝贵的生活阅历。但仍有一部分贫困生在经济压力面前,心理能量不足,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分析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成因,探讨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是目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一、高校贫困生常见心理问题特征
(一)自卑
大多数贫困生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自卑心理。浓重的农村方言、土气的着装、现代高科技学习工具的廉价或缺乏等都可能是造成贫困生自卑心理的原因。而且因缺少经济支持,贫困生不能参加一些职业资格技能培训或者一些艺术特长技能方面的培训,因此个人技能和修养与其他学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这也是使他们产生自卑感的原因。另外,原本在中小学时期引以为荣的成绩优势在高手如林的大学不复存在,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落差,进一步加剧了他们自卑的心理。
(二)焦虑
焦虑是恐惧的一种特定类别。贫困生因沉重的家庭负担造成的较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时常处于焦虑状态。他们为贫困的家境焦虑,唯恐家里遭遇变故而无法完成学业;他们为生活和学习上的费用焦虑,因为这些费用给家庭增加了很大的压力;他们为学习成绩焦虑,害怕学习不好而愧对父母或资助者;他们为就业而焦虑,因既要考虑自己的发展,又要考虑家庭经济状况,使得择业心态迷茫,面对未来产生恐惧。
(三)嫉妒
嫉妒是一种带有攻击性的心理状态,是指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例如一些贫困生对家境殷实的同学无忧无虑地享受城市生活既羡慕又不服气,认为命运对其不公,因而造成他们心理失衡,进而产生嫉妒,乃至出现憎恨的发泄行为。但是,如果能适时引导这些贫困生,帮助他们及时调节,嫉妒也可以向积极的一面转化,激励他们奋发进步,成为他们自强不息的动力。
(四)怨恨
有的贫困生对自己贫穷的家庭出身不满,或因自己的父母“无能”而苦恼,由此怨天尤人。他们怨恨家庭、怨恨父母,甚至怨恨他人、怨恨社会,或者产生仇富、仇官心理。有的贫困生过分沉溺于自己的不幸,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理想信念淡化,政治信仰迷茫,精神领域被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实用主义占据。
(五)诚信缺失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优秀品质,属于一种道德范畴。但是,目前有为数不少的贫困生诚信观念缺失。有的贫困生提供了不符合贫困程度的虚假证明;有的为了获得奖学金考试作弊;有的用国家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后,却恶意拖欠,逃避偿还。他们缺乏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和责任感,一味“等、靠、要”,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存现状。
(六)人际交往障碍
不少贫困生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甚至存在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缺乏被认同感和归属感。虽然他们渴望朋友,渴望融入集体,但大学的集体活动往往伴随着经济支出,所以一些聚会、郊游等集体活动带来的经济负担往往使他们望而却步。此外,一些贫困生过度自尊和过于敏感,有时会把别人的帮助当作对自己的怜悯和施舍,善意的关照也可能会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因为害怕被特殊对待,所以自我封闭,形成人际交往上的障碍。还有一些来自单亲家庭或在儿童时期有留守经历的贫困生,因成长过程中缺少正常的关爱,所以长期自我压抑,不善于表达感情,影响与他人的正常交往。
二、造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经济压力的影响
长期的贫困生活,对贫困生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卑、胆小的情绪差不多伴随他们整个成长过程。进入大学之后,为了缓解经济压力他们中的大多数会主动在课余时间进行打工或兼职家教,但这又使他们常常陷入想挣钱又怕耽误学习的矛盾之中。一旦因打工影响了学习成绩,他们就会产生负罪感,觉得自己愧对父母。这种情绪如不能及时排解,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也侵入了纯洁的大学校园,不断刺激着大学生的消费欲望。一些家境优越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没有贫困体验,缺乏对贫困生的同情和理解,甚至歧视、嘲笑贫困生,导致贫困生心灵受到伤害,心理失衡,加剧了他们的自卑心理,或者使他们更看重物质利益,形成了虚荣心和不良人格。
(三)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传统的中小学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往往只关心成绩,忽略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对贫困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重视不够,导致了他们心理上的先天不足。而大学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变得多元,不再唯分数论,而是更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能,因此原本在中小学时期因学习成绩成为老师、家长宠儿的贫困生在大学中极易产生心理落差。面对现状,贫困生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无法悦纳自己。
(四)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目前家庭教育中很多都带有功利色彩,甚至把子女当作实现家长未竟理想的工具。还有很多贫困生的父母文化水平低,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重智育,轻德育,以成绩论优劣,不注重子女的全面发展及正确思想引导。至于一些空巢家庭,家庭教育更是几乎完全缺失。
三、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帮助贫困生心理脱贫是贫困生帮扶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由于诱发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原因的多元化,所以解决这一问题也不能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而是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多方面共同的努力。
(一)社会方面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贫困生这个特殊群体,因此,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建立了新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贫困生的经济困难。社会各界也不乏爱心团体和人士与贫困生结对帮扶。但传统观念中的资助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只要无偿帮助贫困生摆脱经济困扰,他们就能专心学习,实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且,在一些捐助现场往往有很多媒体参加,无意中会将贫困生的隐私曝光在闪光灯下,给贫困生造成心理压力,虽经济上获助,但他们心理上却受到了伤害。另外,简单的物质帮助,虽能暂时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但可能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贫困,使他们养成依赖心理,从穷一时变成穷一世。
如果社会能给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助学贷款,并附加合理的还款条件,这样的资助或许会使他们更能坦然接受。而且,如果社会能多创造一些勤工俭学的机会或实习岗位,那么既解决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又能锻炼能力,也让他们明白改变生活状况只能靠自己的努力,自己不能成为社会的累赘,自己具有存在的价值,从而帮他们找到自信和社会认同感。
只有全社会不流于形式,“润物无声”地关心贫困生,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他们才能敞开心扉,大胆融入集体,才能使他们增强自身的抗挫能力,以积极心态战胜困难,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学校方面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拿出更多的耐心、爱心、细心、恒心,相对于普通学生给予贫困生更多的爱护,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及精神世界。在平等交流中取得贫困生的信任,让他们放下戒备和思想包袱,敞开心扉,接受正能量。鼓励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在潜移默化中让贫困生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其次,充分发挥“两个课堂”作用。利用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第一课堂,同时发挥好专题讲座、报告、课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第二课堂的作用。以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标语、宣传栏为载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平等、关爱、和谐、健康的良好校园氛围,让贫困生感受到社会、学校的温暖和人间真情。注意加强班级、宿舍管理工作,倡导学生“比学习、比进步”,鄙视“比吃穿、比穿戴”,使他们摒弃拜金主义的不良风气,由此营造拼搏进取的优良学风。
再次,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干预机制和心理咨询体系。入学之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组织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建立档案,形成心理问题排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及时监控并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定期对心理咨询老师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更新、更准确、更有效的心理咨询技巧。有条件的学校还应投入力量,扩大心理咨询师队伍,鼓励辅导员参加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并能运用于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不定期聘请心理咨询专家,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将强化训练与个别咨询相结合,帮助更多贫困生掌握心理减压的方法,增强其自信心,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建设心理咨询室,对于那些出现心理不良情绪或者主动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心理辅导,对其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诊治。毕业前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评估自己,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方案,同时帮助贫困生消除在职业选择上的紧张恐惧情绪,培养他们形成自强自信的良好心理。
最后,以感恩教育为突破口进行心理辅导。学校应加强感恩教育,培养贫困生的感恩意识。通过各种活动,发挥课堂、宿舍、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构建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辅,社会教育为依托”的感恩教育的立体网络。
(三)家庭方面
对贫困生的精神援助需要社会关怀、学校干预和家庭温暖三方面的作用。高校贫困生的父母应与学校配合,主动关心子女的心理需要,多给予鼓励,少施加压力。同时,贫困生家长对复杂环境下的就业前景应有客观认识,不能将改变家庭命运和家族荣辱的重任压在自己孩子稚嫩的肩膀上。应主动改正以往教育方式的不当之处,多与子女沟通,尽可能为子女提供物质与心理双重支持,注重其健全人格的培养。
(四)个人方面
成因及解决措施 篇3
【关键词】机械加工;机械振动;成因;解决措施
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机械振动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造成机械振动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机械振动带来的危害和影响是比较大的,不仅能够影响机械加工的效率和速度,还会影响机械生产的质量,最终造成生产停滞。机械振动下生产出来的零部件属于残次品,不符合机械生产的质量,这就会造成巨大的生产浪费。因此,应该根据机械加工的类型及属性,全面分析机械振动的现象和类型,并分析机械振动的成因,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规避和消除机械振动,提升机械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一、机械加工中机械振动的种类
在机械加工中,对零部件的切割与生产需要机械不同部位同时发生作用,同时还需要机械不同零部件都处于优良的状态之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机械生产的质量,才能提升机械加工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在机械加工中,对于零部件产生作用的机理,除了机械系统的自身的运转外,最关键的最直接的是机械刀片与零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当加工机械处于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对于零部件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机械刀具的切割刨除等作用。在切割的过程中,自然会使得刀片与零部件产生最直接的接触,这是一种周期性的运动,一旦产生振动,就容易使得零件加工表面出现振纹。在实践中,为了规避和减少振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人们往往注重加强机械的保养,甚至定期停止生产加工。可见,在机械加工中,机械振动的危害是巨大的。
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按照机械振动的形成原因,将其归纳为以下三种振动类型,由于机械系统发生故障或者刀具不稳等机械故障等原因形成的自由振动,这类型振动的危害较小,随着机械加工的深入开展,这类型的振动容易消减。受迫振动则是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受各种内外力的影响,使得机械设备出现了受迫振动,这类型的振动危害较大,不存在消减。还有一类型机械振动是自激振动。
二、机械加工中两种机械振动的成因及控制措施
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提升机械加工的质量,必须科学全面地分析机械振动的成因及分类,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1、受迫振动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在机械振动中,受迫振动的情况屡屡出现,受迫振动所产生的危害也是巨大的,而且这类型的机械振动难以消除,可能会随着机械运转而持续下去。在机械加工中,造成受迫振动的成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机械设备的系统内部元件在发生作用的过程中,自身设备产生的振动。一方面则是因为机械设备外部周期交变的激振力(即振源)作用下引起的振动,在机械设备运转的过程中,需要多个零件来参与工作,共同运转才能生产出来。但在机械设备运转的过程中,不同部位的零部件很有可能会发生一些失位、失衡的情况,比如高速旋转的涡轮,一旦发生不平衡,其向外传播的不平衡力是巨大的,其受迫振动的幅度也是相当大的。同时,在机械设备运转的过程中,由于现代化科技的发生,使得机械设备的作业往往由电脑操作。人工在运用电脑操作时,因为人工失误同样会造成巨大的受迫振动,当然还包括皮带运转等方面的原因等。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受迫振动的危害是巨大的,为了减少和消除机械振动带来的生产效率低下及生产质量低下等危害,应该采用有效的控制措施,及时减小和消除受迫振动。首先,及时检修机械设备,确保机械设备中的各个元部件都处于优良的工作状态中,同时还应该有效地确保机械设备的平衡,加强机械设备的检查,及时清除机械设备中的灰尘、杂质等。其次,还应该有效地保障机械设备轴承的平衡性和精准度,特别是在机械设备的流水线的作业过程中,轴承的偏动及失衡性都会影响机械设备的运转速率和运转质量,鉴于此,在机械设备的采购及日常的审查环节中,应该有确保机械设备中核心因素轴承的精确性。最后,为有效的减少电机自身的振动性,还应该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使得电机与床身相互隔离,互不影响。
2、自激振动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自激振动的危害同样是巨大的,自激振动是指在机械设备的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这种振动周期性的作用,使得这种振动发生在系统内部。在机械设备的加工过程中,自激振动的危害是巨大的。这类型的机械振动是一种只增不减的振动,一旦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出现自激振动,那么这类型的振动将会无法消除,始终停留在系统的内部。自激振动的能量是不断累加的,虽然机械加工过程中的自激振动的能量可能会因为系统内部消除的能量互相抵消,甚至还有可能系统内部消除的能量大于产生的新能量,但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总的方向是累加的。在当前阶段,自激振动的成因仍是比较复杂的,解决自激振动的措施总是不断在实践和摸索。但总体而言,以下解决方案总体上可以有效地减少自激振动的危害。首先,应该合理的控制切削用量,切削用量是指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三者的总称。在机械设备的加工过程中,切削用量如果过大,很容易使得机械设备处于超负荷的运转过程中,这就为振动的产生埋下了伏笔。鉴于此,在机械加工中,应该合理处理好切削用量,并控制一定的切削速度。其次,有效地提升机械设备加工的精确度,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特别是轴承的精确性分析。最后,在机械设备的加工過程中,还应该采取一定的隔振保护措施。
总结
在机械设备的加工过程中,机械振动的危害是巨大的,机械振动不仅容易影响机械加工的精确度,影响加工质量,同时还容易影响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因此,在机械设备的加工过程中,应该采取科学有效地措施,根据机械振动的种类及成因,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规避措施,以提升机械设备加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建新,杨庆玲,机械加工过程中机械振动的成因及解决措施[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2]赵海霞,罗卫平,关键部件对数控机床动态特性的影响[J].电子机械工程,2012年06期.
作者简介
成因及解决措施 篇4
近些年以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进步, 我国的建筑业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与跨越, 国家相继动工兴建了一大批的工业、民用和公共设施等民生的建筑工程项目。
在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 建筑工程的质量一旦出现了问题, 那就将会给社会造成严非常重的经济损失与打击, 甚至会造成相当数量的人员伤亡, “百年大计, 质量为本”, 工程技术人员、施工单位人员及相关部门的监理、管理人员就必须严把工程质量关, 为国家、人民建造出安全、合格、放心的建筑工程, 同时也要推动建筑行业又好又快地进行发展, 本文笔者就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 以此希望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个人见解。
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 需要涉及的相关部门参与以及建设的内容是非常多的, 建设程序、建筑、规划、设计、验收的工序也是相当的复杂、严格、系统化, 因此,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 也会伴随着多种多样的质量问题发生, 所以要对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的总结。
根据笔者的个人分析、研究发现:在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 多种多样的质量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如下的几点:主要是违反了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基本建设相关程序, 各建筑环节不按照相关的建设的规定进行工程的招标、投标, 从而造成了无资质的建筑设计、承包过程中的混乱转包现象严重、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的违章施工等严重的影响施工的因素存在, 这样的现实中的负面因素影响着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实际的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危害极大。
同时, 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 对于勘探部分存在的勘测错误、失误, 对于建筑的地基存在处理不当等, 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勘测问题主要表现在:工程尚未进行勘探便进行工程的设计;也是未进行实际的勘探便盲目地套用了相邻地区的工程勘测资料, 但是现实中实际上存在很大的安全问题;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对于钻孔的布置位置不当, 造成有些相关的安全隐患未能及时的查出。此外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 还存在着建筑的地基处理不当, 打桩未进入尚未打进土质较好的持力、受力层;深基坑的支护能力失当, 造成压力差;对于相对的软弱地基的加固方法不合适, 建筑的基底尚未进行验收而进行相应的基础施工等等。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的具体设计中, 对于建筑的计算简图存在设计不准确, 造成了建筑的设计方案的不合理, 同时存在着套用已有的设计图纸而未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校核的情况, 使得建筑的构造非常不合理等。在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 建筑工程的技术人员不熟悉图纸操作, 甚至存在着不按图施工以及不经设计单位允许, 擅自修改工程的相关部分设计, 造成建筑结构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隐患;同时对于原材料的进场把控不是很严格的现象也是存在, 现实中存在着不满足设计及相关标准的要求的违规行为;在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管理不严, 不遵守严格的建设操作规程进行, 导致建筑质量达不到质量控制的要求。以上所列举的相关违规的行为,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 屡见不鲜, 但是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及事故的发生, 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而引起的, 所以对于在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需要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 同时建立相关的问题应对机制。
二、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的解决措施
在实践中, 要加大对建筑质量的行政监管处罚力度。平常相关部门对于平时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 很少给予企业经济行政处罚, 从而间接地纵容了这些企业的质量违法行为。为抓好建筑施工质量, 建议对工地出现的违章违法行为, 一经发现质量问题, 就对其决不姑息、迁就, 要严格依法从重、从严处罚, 使施工企业充分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不加强管理就会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
严格工程施工操作规范, 优质的工程离不开优质的材料, 同时严把建筑材料进场关。在材料选购上, 坚持无出厂合格证材料不用, 无试验报告材料证明不用, 超过误差范围内的不用, 破损的材料不用, 超期失效的材料不用, 假冒伪劣产品不用。在在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对于材料进场之前, 由施工、设计、监理、建设等单位进行牵头, 合力组成对于建筑材料认证的专业小组, 通过对于建材市场是调研进行适度的比较分析, 从而确保对于建筑材料的合格验收以及使用。
“百年大计, 质量为本”,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 一定要做到严把工程质量关, 为国家、人民建造出安全、合格、放心的建筑工程, 同时也要推动建筑行业又好又快地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民事执行难成因及解决1 篇5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执行工作逐渐成为人民法院工作的重心之一,“执行难”问题也日益成为全社会瞩目的焦点。然而,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上,历来有“重审判轻执行”的流弊,民事执行一直是民事诉讼法研究的薄弱环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飞速发展,法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遵法守法,依法办事正在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思想观念的主流。但是,不容讳言,在现实生活中,仍有少数人法制观念淡薄,他们无视法律,故意逃避或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造成民事执行中的“执行难”问题。
关键词: 诉讼 民事执行 人民法院
事执行现状来说,尽管法治在不断向前推进,但自觉执行率并不尽如人意,给执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是造成“执行难”社会现象的重要因素。一项统计数字显示:近3年每年案件是850万多一点,其中民事执行案件就占了25%,可见民事执行案件占比例之大。1994年,当事人自动履行比例占70%,需要法院强制执行的比例只有30%,但在10年之后的2004年,需要法院强制执行的比例上升到52%,当事人自动履行的比例只占了48%。换句话来讲,10年的时间里,自觉执行率由70%下降到48%[[1]]。
1.2、关于民事执行权定位的现有观点
分析民事执行权的定位,就是研究民事执行权与国家其他形式的权力的关系及其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具体位臵,有人称之为“民事执行权的国家分权(分工)属性”。现代国家分权理论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种,作为国家权力组成部分的民事执行权必然处于上述三权之中的某一位臵,而不可能是超出三权范围之外的第四权或第五权。因此,研究民事执行权的定位其实就是分析民事执行权与国家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上述三权之中的具体位臵
第2章 民事“执行难”的危害性
在法治国家里,法律乃是一国的最高行为规范。一方面,能否确保法律得到有效执行是衡量一个政府治理国家事务能力的最重要的尺度,所以法律得不到执行应视为政府的莫大耻辱;另一方面,国民是否遵守法律也是区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与野蛮的分水岭,因此不执行法律判决有损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
法律判决得不到有效执行的危害如下
乏操作性,也必然导致强制执行制度的不完备和执行中的无法可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也是规定的少且原则性的多,确定性的内容少,对一些问题并没有作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和有效的措施。如对执行当事人,协助执行人和执行程序一些环节上缺乏法律约束力,对干涉、阻挠、妨碍法院执行工作的行为,没有规定明确的处罚措施,对执行措施,执行方式,执行期限,申请人举证,执行协助,拒不履行的制裁,也尚需具体明确的规定和完善。
总的来说,现行的执行立法的效率精神乏弱,没有认识到执行工作与审判工作相比所具有的特殊性,有关的执行规范还不能满足提高执行工作效率的需要。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出一部较完善的强制执行法!而多年来,全国法院有待执行的案件不少于二、三百万件,而且情况千差万别,所以,把执行程序规范作为民事诉讼法的部分,这种立法体例本身就限制了执行规范的完善。尽管现在有些相关的规定和司法解释,但仍未改变内容过于概括,原则抽象,可操作性差的状况,立法滞后是造成执行难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3.2法律意识单薄
3.2.1公民尊重、遵守法律的意识淡薄
突出表现在:不少有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采取拖、赖、躲、逃等手段违法阻碍、抗拒执行;相当一部分被执行人无视法律尊严,有的甚至围攻、殴打执行人员,对执行人员进行非法拘禁,毁损执行公务车辆等。
3.2.2地方党政机关尊重、遵守法律的意识单薄
我国人治的理念深厚,有几千年的封建历史,法治自古弱于人治。而且地方党政机关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绩,对那些 的问题,应从立法的理念上去考虑。强制执行立法的滞后已经引起了理论界、司法实际部门与国家立法机关的重视。强制执行法的改革完善应当以解决实践中的“执行难”为其出发点。
我国应制定一部统一的强制执行法,规定审执分立,对执行机构和人员的法律地位、执行机构体制的建立、执行原则、执行范围、执行管理、执行程序、执行措施、执行费用的负担、协助执行义务以及妨碍执行的法律后果等问题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使执行工作有法可依,保障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4.3 完善法院各项工作机制
4.3.1、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
着重从下两个方面人手:第一,不断加强执行干警的思想、政治、组织、纪律,提高干警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使其成为能胜任执行工作的全面型人才;第二,走精英化执行之路,逐步提高执行队伍建设的标准。树立新的执行理念,深化执行改革。摈弃不符合现代法治要求,制约执行工作的陈旧作法,深化执行改革,创建符合执行工作规律的新体制与新模式,包括执行体制,执行机构,执行权运行机构和执行方式与方法四个层面。
4.3.2、强化执行方式改革
高校债务危机的成因与解决措施 篇6
一、财务危机的成因
1.高校规模过度扩张
我国高校债务问题始于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为扭转当时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的不利局面,党中央、国务院于1998年实施了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高校扩招。从1999年开始扩招以来,我国在校生规模飞速增长,2005年,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超过2300万人,到201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34.5%,在校生达到3460万人。其次,专职教师规模增大,专职教师与行政教师的比例发生变化。到2006年止,专任教师数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为57%,教职工中仍约有一半左右的人员不再从事专职教学工作。再次,高校固定资产规模不断变化。1998年至今,我国普通高校固定资产总值和生均固定资产值的绝对数均在不断增长。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高校规模扩张过快。高校规模扩张没有把握好速度与质量、效率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对速度和规模失去合理控制,存在着“大跃进”的现象。不少高校没有根据自身原有的基础和条件确定近期和长远的规划,以致出现了规模的过度扩张,并导致了办学水平和质量的下降以及导致资源浪费,加大了高校的财政开支,最终导致了学校的财政恶化。
2.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自1999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每年招生人数已从十几年前的不足百万人发展到2014年的939万人左右。在这种扩招规模和速度下,地方高校承受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在我国,高校收入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国家的财政拨款,二是征收学费。其中,财政拨款基本上用于学校人员工资的支出,结余非常少甚至没有结余。而收取的学费中国家明文规定必须不少于25%用于返还学生,不少于20%用于弥补教学经费的不足,不少于1%的比例用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只能将54%的剩余学费收入用于贷款的还本付息。即使将学费剩余54%全部用于还贷,对于规模巨大的高校贷款本息来说恐怕也是杯水车薪。由于财政投入和其他融资渠道有限,高校只能向银行贷款举债办校。
3.高校大兴土木,盲目攀比
随着招生人数的膨胀以及评比和评估等客观原因,很多高校不惜血本,大兴土木工程。高校出现了见楼不见人的怪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今很多高校为了通过评估或者为了升格,大搞楼盘建设,但部分高校把高校的未来发展仅仅和学校硬件相联系,却忽视甚至遗忘了学校的软件设施的加强。事实上,一个高校的发展不仅仅看其具有多大的规模、多大的面积,更为重要的是学校的学习氛围、师资力量、科研成果等软件条件。其次,高校基本建设规模扩张的动因,在很多方面与我国整个社会持续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动因基本相同。复旦大学张军教授等研究了我国持续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因,这一研究成果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好评,获得了第三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张军等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政绩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腐败是导致我国地方政府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因素。曹淑江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这两个因素也是影响我国地方高校基本建设努力程度的重要因素。再次,高校之间存在着盲目的跟风和攀比心理。在目前的形势下,高校大兴土木工程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各个高校之间,你追我赶,相互攀比。总之,高校重楼不重人的理念使高校重心发生了偏移,加大了高校的支出,高校举债累累。
4.高校的浪费和奢侈现象加剧了学校的财务状况的恶化
高校浪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的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在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下,高校内部人浮于事、机构臃肿,管理人员甚至多于教学科研人员,这些都大大加重了高校的开支,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二是日常生活资源的浪费。由于学生没有树立节约意识,加上高校管理不力,高校日常生活用水和用电等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资源的严重浪费显然加大了高校的开支,使高校承受着巨大经济负担。就高校的奢侈而言,在高校所谓加强硬件设施的过程中,部分高校不仅追求建设教学楼的可用性,更要追求其可观赏性和享受性。而对豪华的追求是必须要有巨大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的,这完全脱离了学校自身的财务状况,完全是在浪费国家的财政投入。
二、财务危机的解决措施
1.发挥高校自身融资能力
解决高校债务问题必须发挥高校自身的主动性。比如:负债高校的老校区一般地处市区,土地升值快,学校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可以置换空置的土地、校舍,缓解资金困难;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科研成果转化等办法筹措资金。近些年来,我国高校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发展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科技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高校的融资开辟了一条很好的渠道,如广为人知的“清华同方”“北大方正”等。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既能节约企业的科研投资经费,降低实验风险,又能增加高校科研经费,增强科研实力,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效果。此外,建立健全高等教育社会募捐机制。在这种募捐机制中,可以包括有面向全社会的公益型高教基金,也可以通过挖掘与整合校友资源,充分发挥校友对母校社会资本的融资功能,构建校友对高校发展的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等。将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的成功经验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国可以以民办高等教育为高校市场化的突破口,率先进入资本市场进行有益的尝试,利用资本市场的发展带动民办高等教育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的融资空间。
2.政府对高校给予政策扶持
民办高校除外,其他高校的基本建设均为国有资产,向银行贷款体现了政府投入不足,政府应该从政策上对高校给以扶持。可以设立专项资金对高校的贷款利息给予一定范围和额度的利息补贴;政府应协调银行等部门,确保国家助学金贷款的顺利实施,建立助学贷款风险准备金,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贫困生欠费的问题,保证高校的学费收入及时到位;政府还应减少部委和地方院校在拨款上的不平衡。国家部委院校与部省共建院校和省属院校之间在财政拨款政策上存在的差异,使部省共建院校和省属院校在发展上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也是高校贷款的一个重要诱因。地方政府应加大对部省共建院校和省属院校的投入,在财政拨款、社会统筹、医疗保险及住房补贴等方面减少部委和省属院校的不平衡,使各类高校能在相对合理、公平的基础上相互竞争。
3.加强高校资金运作管理
对于高校自身来说,应充分提高风险意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融资模式。各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信贷资金管理组织机构,对学校的融资项目进行考察、分析和论证,建立最佳信贷资金组合,降低信贷风险。还可以根据资金需求和收入情况合理安排贷款结构,优化长期、中期和短期贷款的比例,对贷款的投放时间、数量和顺序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同时财务部门必须配备高素质的专门人员做好贷款资金的跟踪管理工作,提高信贷资金的利用效率。另外,建立风险评价模型、构建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资金运行监控系统等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慧青.世纪之交我国普通高校规模扩张研究[J].教育科学,2008(4):72-73.
[2]曹淑江.我国地方高校基建投资努力程度影响因素研究[J].江苏高教,2011(2).
[3]曹小青,耿成轩.高校债务分析和财务风险防范[J].财经纵横,2009(3):96-97.
成因及解决措施 篇7
经济生产的过程中离不开各种原料和设备,而且所有的过程都需要进行加工,随着我国机械加工的先进程度不断提高,效率得到了保证,经济效益也逐渐提高,为其他领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当前机械在加工的过程中还有一定的问题,尤其是产生的振动,这对生产的产品和加工的机械设备都有不利的影响,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声音污染,不符合当代社会对加工行业的要求,而且造成设备的过早损坏也浪费了资源,所以国家和相关部门应该重点研究解决措施,这需要先明确产生振动的原因。
1 机械在加工的过程中产生振动的具体概括
机械设备需要连电,那么从物理学科的内容来看,在运转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振动,但是当前我国的机械设备在总体上还比较落后,所以产生的振动幅度过大,综合分析有两个具体的表现。第一,被迫的振动,这主要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机械的某一个零部件在运转的过程中造成其他零部件的振动,从而导致设备所在的区域振动,而且只要机械停止加工的操作,振动也会停止,但是会造成设备零部件的磨损,尤其是机床;第二,自激的振动,这主要就是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由于自身整体产生的振动导致本身一直处于振动的环境中,不受外界的干扰,而且如果机械设备自身的功能性差,那么振动的幅度会增大。
2 机械设备加工的过程中产生振动的原因探究
2.1 被迫的振动产生的原因
机械加工的过程中,产生被迫的振动主要有以下三点主要原因:第一,加工的机床没有在水平的平面上,那么发生了偏移,所有零部件在运转的过程也就不在水平线上,产生的力过大,造成振动;第二,机械设备本身比较落后,或者运转速度快、频率高的零件破损或者性能差,那么在反复运转的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振动,导致被迫的振动,如零件与设备接触不良,那么在运转的过程中偏移的空间大,产生被迫的振动;第三,加工过程中的切、片和削的过程中原料受力不平均,往往也会造成强迫的振动,而且设备所处的环境不适宜也会造成强迫的振动,最普遍的就是地面不平,而且是由于地基不稳固造成的,这样的情况下会造成振动,那么地面上的物品自然会产生被迫的振动[1]。
2.2 自激的振动产生的原因
第一,在进行切、片和削的过程中,操作的零件在运转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细碎的原料渣,这是在操作的时候留下了的,不定期清理则会产生阻碍,造成摩擦,从而引起自激的振动;第二,生产加工设备零件的时候,选用的原料质量不佳,而且生产的水平落后,造成零部件尤其是刀片性能差,弹性也没有保证,那么在运作的时候会产生自激的振动;第三,机械加工设备在组装的时候存在缺失,个别零件之间连接不紧密;第四,个别零件与机床不匹配,如刀片过长,而机床是小型的,那么就不能负担起长的刀片,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自激的振动[2]。
3 关于解决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机械振动措施的几点思考
明确机械的振动产生的原因和具体的表现,那么必须研究解决措施,这样可以避免由于振动造成不必要的磨损,振动会使设备变热,那么必须要定期停止运转然后再运转,解决了振动的问题也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针对上文中振动表现解决措施分为以下两点:
3.1 解决被迫的振动的具体措施
从被迫的振动产生的原因出发,有针对性的解决,主要包括下面几点解决的措施:第一,分析机械加工设备的性能,按照操作的说明合理设置零件运转的速度,砂轮和卡盘这两个主要的零部件运转的速度快,是必须达到每分钟600转数的,降低速度不切实际,所以要考虑其他的零部件,如齿轮的速度、转动带的速度等,接口处做好密封操作,避免与设备接触不良,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被迫的振动;第二,改良机械加工设备的功效,提高整体的抗振动能力,这需要先提高自动化的水平;第三,研究产生被迫的振动的位置和零部件,将它们与机床分离开,加入防止振动的隔离垫,减少振动的不良影响;第四,当上面三点的措施还是不能有效降低被迫的振动的时候,就需要在机械加工设备中加入消除振动的装置,这个办法可以解决振动的问题,但是采购的费用高,而且需要将机械加工的设备全部拆卸后再组装,浪费人力和物力,所以机械加工企业需要定期更换落后的设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3]。
3.2 解决自激的振动的具体措施
首先,认真分析加工的产品,根据特性选择符合需求的加工办法,尤其是横向切割还会纵向切割,而且要选择斜面切割的方式,避免因为选择方式不合理加大加工设备的负荷造成自激的振动;其次,增强加工设备自身的抗振动性能,减小轴承与轴承的距离,这样可以减少产生自己的振动的概率;最后,合理设置机械加工设备的运转档,保证可以根据加工产品的不同而更改,如加工体积比较大、凹陷比较深的产品的时候,可以使用高运转档位,而体积比较小、平整的物品,选用比较小的档位,避免传统加工设备一直以一个档位运转的弊端,减少不必要的自激的振动。此外,在上面三点都作用不大的时候,也需要安装消除振动的装置,从而控制自激的振动。
4 结论
总之,解决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机械振动,可以有效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也可以提高加工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维修费用支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和各生产企业应该重点研究。除了文中提到的内容外,相关机械加工设备专家还有认真研究,提高加工设备的先进性,实现保证加工质量的同时减少运行过程中的耗能,这样可以在源头上避免振动的产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加工生产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多,这对机械加工的要求也就逐渐提高。本文将从机械设备加工的过程中产生具体的机械振动出发,根据其形成的原因对解决的措施进行合理思考,从而为我国机械行业发展提供有力参考。
关键词:机械加工,机械振动,成因,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渊.分析机械加工过程中机械振动问题的解决[J].民营科技,2015(05):37.
成因及解决措施 篇8
1 混凝土经过一段时间造成坍落度损失的机理分析
一般情况下, 坍落度损失机理有这几个方面: (1) 水泥发生水化反应, 部分游离状态的水附着于水化产物的周围, 还有一部分游离水蒸发, 使混凝土混合物中水分不断减少, 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外力等使水化产物不断地凝聚在一起。 (2) 有时混凝土混合物在搅拌时会加入高效的减水剂, 经过时间的推移减水剂的作用不断地弱化, 这也是造成坍落度损失的一个原因。减水剂附着在水化产物的周围, 一部分减水剂被包裹着, 还有一部分减水剂在水化反应过程中被耗费了, 所以水泥颗粒间原来的斥力减小, 水泥的密度就增大了, 颗粒间发生一定程度的凝聚, 这就造成混凝土的坍落度减小。 (3) 水泥水化速度过快, 发生水化反应时会产生很多的Ca (OH) 2和C-S-H等其它的产物, 增加了混凝土的黏度, 所以坍落度的经时损失增大了。在实际拌和混凝土的过程中经常会加入减水剂等其它外加剂, 这会使水泥更加的分散, 水化反应中就会有更多的水泥参与反应, 所以掺入过多的外加剂会较大程度上增大坍落度的经时损失。同时减水剂中的很多的极性物质和混凝土中的金属离子发生化学反应, 生成络合物使混凝土混合物中的离子浓度大大降低, 在水化反应的初始阶段加快了水泥的反应速度, 是混凝土整体的黏度增加使坍落度发生经时损失。
2 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原因
石膏方面的因素, 石膏在水泥中能调节它的凝结时间, 所以它是一种调凝剂, 在诸多类型的石膏中二水石膏有最好的水溶性。水泥生过程中温度太高时, 很多二水石膏中的水就被蒸发出来随着水的含量不同就生成了半水石膏、无水石膏, 这两种石膏也称为硬石膏。水泥溶于水中时液相中离子之间的平衡既和石膏的掺量有很大关系, 还和石膏的种类与形态有较大关系, 尤其是在掺有无水石膏的水泥中加入木钙、糖钙等其它种类的减水剂时, 水泥会非常的不适应不仅不能起到减水作用, 还会增加混合物的流动性速度造成损失, 甚至会发生异常凝结。水泥或石膏中某种离子成分较小, 在拌和混凝土时加入减水剂适当补充相应离子含量。
水泥中碱的含量在0.4%-0.6%这个范围之间是最好的, 碱的含量越合适越能促进水泥的水化, 使混凝土在凝结初期有较好的强度。如果碱的含量超出这个范围很多就会降低减水剂的作用, 增大坍落度的损失与大大缩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通过实验发现, 在高碱水泥的适应性上, 低浓型的某系列减水剂要优于高浓型的同系列减水剂。原因是低浓型减水剂中硫酸钠为液相及时补充了一部分硫酸根离子。水泥的碱含量太高, 要在生产时降低碱含量或加入一些含有硫酸根离子的物质。
在现在的混凝土中, 掺入一定量的矿物料能够影响混凝土对水的使用量和外加剂的作用效果。粉煤灰就是矿物料的一种, 对于混凝土的拌合物能提高它的坍落度与流动性还能改善它的和易性与可泵性;优质的粉煤灰对混凝土的泌水率与干缩率都有良好的降低效果, 从而提高混凝土质量。掺入矿物料还能对混凝土产生缓凝、保坍的作用。
3 解决混凝土坍落度损失问题的措施
采用高效的减水剂, 现在的减水剂有很多种, 在使用时如果仅仅采用一种高效减水剂, 从搅拌站运输到施工现场, 坍落度的损失会比较大, 达不到施工标准的要求。所以在混凝土的生产中通常情况下都会加入减水剂、缓凝剂、引气剂等, 从而生产出复合型的高效减水剂。加入缓凝剂是为了延长水化的时间, 降低水化速度进而减少水的损失。引气剂会产生很多的微小气泡, 它会使混凝土流动性增大。
当减水剂使水泥发生分散时, 水泥颗粒增强了对水化物的吸附, 它们之间的这种亲和使高效减水剂因为吸附而被耗费掉。把高效减水剂分成几次加入到混凝土的拌合物中, 这能够非常有效的降低坍落度的损失。减水剂的掺入量是不变的, 通过几次加入后期液相里的减水剂浓度就得到了增大, 使后期的坍落度也得到了相应的增大。由实践可知, 这种掺加方法能保证坍落度2h不变。
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 最好不要用新鲜水泥因为它的温度较高, 水化速度快会增大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 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在达到标准要求的前提下, 选择C3A含量偏低的水泥, 在水泥的熟料中它们能吸附最多的高效减水剂。如果它们在水泥中的含量偏高, 在后期的液相中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会增大, 还有就是水泥的细度与它的含碱量。
4 总结
在混凝土的搅拌和施工过程中, 也有不少因素会较大程度上造成坍落度损失例如搅拌时间、运输车辆、灌注速度和时间等。通常情况下这些因素不会是单一作用, 坍落度损失实际情况较为复杂, 要尽可能准确的估计出运输时间, 验证不同水泥在配合比不同的情况下发生的坍落度经时损失的规律, 使混凝土在运输到施工现场时符合施工标准的要求。
摘要:在公路、房建以及其它工程的施工中, 水下灌注桩用的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是施工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不但阻碍了商品混凝土的使用与发展, 还使灌注桩出现不少质量问题。造成坍落度损失的原因有很多, 例如外加剂的有效成分和它们各自的含量、水泥比的表面积、粉煤灰的种类和烧失的量、骨料的等级配比和它的含泥量等。本文通过对一些原因的分析, 寻找有效解决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办法, 使混凝土保持较好的和易性, 进而使施工能顺利的进行;在集中拌和站拌和好的混凝土把它们运输到施工现场距离和时间一般都比较长, 找到解决办法也是为了满足这个过程的需要。
关键词:水下灌注,坍落度损失,成因,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成因及解决措施 篇9
一、光纤传输损耗的成因
1.1持续损耗的成因
(1) 光纤的固有损耗。固有损耗源于光纤的模场直径不同, 光纤的芯径失配, 纤芯的截面不圆, 包层的同心度和纤芯不佳, 其中模场直径不同所产生的影响最大。 (2) 活动接头损耗。活动接头损耗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活动连接器的接触不良、质量差、轴向错位、不清洁等。 (3) 熔接损耗。熔接损耗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轴向错位、轴心倾斜、断面分离、光纤端面不完整以及工作人员的操作步骤、操作水平、工作环境的清洁度、熔接参数等因素造成。
1.2非持续损耗的成因
(1) 弯曲产生的损耗。光纤由于弯曲所产生的损耗又分为微弯曲损耗和宏弯曲损耗两种。微弯曲损耗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光纤成缆的过程中, 支承表面的不规则所引发的应力不均匀形成的随机微弯;敷设光缆时, 各处的张力不均匀所形成的微弯;包层和纤芯的分界面由于不光滑所产生的微弯;光纤受温度的影响热胀冷缩所形成的微弯。宏弯曲损耗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敷设与路由转弯中的弯曲:各种预留 (自然弯曲、拿弯、预留圈等) 所造成的弯曲。 (2) 应用环境或施工因素产生的损耗。光缆上架不规范产生的损耗。光缆的上架处多根松套管扭绞;使用扎带把松套管绑到接头盒时容易出现急弯;光缆上架时, 由于金属加强构件和光纤松套管出现错位。热熔保护热缩不良产生的损耗。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热熔保护管的质量问题, 出现扭曲之后产生气泡;熔接机加热时所设置的加热参数不当, 导致热熔保护管产生气泡或者变形;热缩管不干净, 在热熔时损伤接续点。直埋光缆不规范产生的损耗。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光缆的埋深太浅, 受到碾压之后受损:光缆路由的选择不当, 受地形与环境的影响导致光缆承受外力:光缆的底沟不平, 导致光缆挂起、拱起:由于其它原因受损之后进水, 产生氢损。
二、光纤传输损耗的解决措施
2.1持续损耗的解决措施
(1) 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维护中选用特性相同的优质光纤, 在一条线路中尽量使用同一批次的裸纤, 尽量使光纤的特性匹配, 将模场直径产生的损耗降到最低。 (2) 在光缆的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和规程进行, 尽量整盘匹配, 减少接头的数量。在敷设时, 按照缆盘的端别和编号顺序布放, 减少损耗值。 (3) 选择经验丰富的连续人员连续与测试。由于连续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连续损耗, 连续人员只有严格按照光纤熔接的工艺流程接续, 控制接头的损耗, 在熔接的过程中使用光时域反射仪时刻监测, 不符合的需要重新熔接。 (4) 制备光纤端面是光纤接续最关键的工序, 制备水平是决定接续损耗重要的原因之一。优质端面应当垂直于轴线、平整、无缺损、无毛刺。 (5) 在潮湿和多尘的环境中避免露天作业, 应当保持连续部位、材料和工具的清洁, 保护光纤的接头不受潮, 在切割时必须保持清洁。切割之后的光纤在空气中不可以长时间暴露, 特别是在潮湿和多尘的环境中。如果连续环境的温度过低则需采取升温措施。 (6) 保证活动接头的耦合紧密和接插良好, 防止出现漏光的现象。 (7) 选用合格优质的活动连接器, 要保证连接器的性能符合规定, 插入损耗在0.3d B/个以下, 附加损耗小于0.2d B/个。 (8) 保证活动连接器的清洁, 在施工和维护的过程中要注意清洁适配器与插头, 并且保证设备环境与机房的清洁, 减少适配器与插头由于灰尘和污物产生的散射损耗。
2.2非持续损耗的解决措施
(1) 在工程的查勘、设计和施工中, 选择最佳的路由与线路敷设的方式。 (2) 在施工中任何的疏忽都会导致光纤的损耗增加, 通过选择、组建高素质的施工队, 使施工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3) 在设计、施工与维护中, 通过采取防电、防雷、防腐蚀、防机械损伤的措施加强光缆的防护工作。 (4) 使用支架支撑缆盘布放光缆, 不能使用放倒缆盘后从线轴上放的方法布放, 避免光缆受到扭力。 (5) 在光缆的布放中, 注意允许的弯曲半径与额定拉力的限制, 在敷设施工的过程中禁止光缆扭曲、弯折、打小圈, 防止浪涌与打背扣现象。 (6) 不得使用劣质、特别是已经变形的热缩套管, 如果使用则会在热缩的过程中产生内部应力, 导致损耗增加。在套管的携带和存放中要保持清洁。 (7) 机房要尽量保持整洁, 尾纤使用圈绕带进行保护, 或者单独使用一个线, 使其它连线或者尾纤之间不产生缠绕, 尽量将尾纤放在不宜被踩踏的地方。光纤终端时避免在跳线在走线的过程中产生直角, 在布放中保证跳线不受压、不受力, 在光纤的成端操作时要注意尾纤的捆扎不宜过紧。 (8) 加强光缆日常维护与技术维修。
三、结语
成因及解决措施 篇10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1. 财务收支失衡风险
从高校的收入情况来看,高校的收入渠道较为单一,主要是学费收入和财政拨款两部分。一方面,学生学费欠费现象严重,很多高校的学费催缴能力也有限,虽然有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但是由于银行贷款措施无法跟上等原因,高校学生的欠费数额很大。另一方面,财政拨款还没有真正与扩大招生规模配比,在无形中也给高校造成了很大的资金压力。从高校的支出情况看,高校负担着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人员支出等刚性支出,收入的季节性和支出刚性之间的矛盾是高校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因素。支出结构的失衡对教学、科研的发展起着直接的制衡作用,虽然高校作为事业单位破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会出现流动资金短缺、日常开支资金不足、工资拖欠等现象,这就显现出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的风险。
2. 大规模扩建引起的债务风险
近些年,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内部专业设置、招生、就业、后勤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办学过程中的经济行为也开始多元化,教育发展与办学条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很多高校在自筹资金和财政资金无法满足建设发展的情况下,选择银行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些高校对贷款的风险没有充分认识,论证不足,贷款规模超过了高校的经济承受能力;有些高校依靠贷款乱铺摊子,盲目追求高标准,不顾自身的还贷能力过度举债。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高校的财务风险。
3. 校办企业的连带责任风险
当前,校办产业的生产和应经已经开支脱离高校,成为自负盈亏的独立的经济体,但是,由于校办产业的产权还不够明晰,投资还不到位,管理也不够规范等原因,校办产业一旦破产清算或者承担民事责任,高校就会承担不可推卸的连带责任,进而形成财务风险。这种风险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校办企业由于自身经营管理不善形成的财务风险、与校办企业有往来业务的企业单位之间由民事纠纷引起的连带责任。
二、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1. 高校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很长一段时间,高校财务活动基本上没有相对福利的投资政策,资金全部由国家统一供给,资金的使用也是严格按照国家的计划执行。这种运行模式下,不太可能出现财务风险。近些年,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高校已经成为法人实体,政府财政拨款相对减少,财政拨款与资金需求之间的缺口逐渐增大,高校自筹资金的压力也变大,使得高校在资金筹集、资金调度以及合理使用资金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很多高校的管理者和财务工作者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种转变,没有正确测算高校财力的承受能力,盲目追求规模增长,资金运用的不合理使得学校财力压力增大,高校财务风险加剧。
2. 教育成本支出增加
近些年来,高校教育成本呈现上升趋势。一方面,高校的扩招虽然带来了学生学费、住宿费的增加,但是收入增加支出却没有减少,学费等收入并不能全部用于学校的建设发展,很大一部分要用在满足由于学生数量增加而同步增长的教学设备设置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经费的增长需要,教育成本支出实际上是增加的。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对支出的控制不够严格,也给高校的运营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3. 高校的负债结构不够合理
当前,高校贷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项目贷款,项目贷款的周期较长,风险的可控性较强,另一种是流动资金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的期限短,资金的流动性较强,使用较为灵活,资金的利率较低,负债成本相对较低。高校贷款不管期限长短,最后都要通过现金流量进行偿还,假如不考虑高校负债风险系数,一味的追求低成本,过分的追求流动资金贷款,就会导致高校负债风险短期聚集,在没有适量现金保证的前提下,可能会出现资金断裂的财务风险。如果一味的使用项目贷款,也可能造成资金浪费、盲目追求高校基本建设、利息支出过高等现象,形成高校潜在的财务风险。
另外,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不够彻底,校企不分,这些都是高校承担校办企业连带风险的体制原因。由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够彻底,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为校办企业承担连带责任,形成连带的财务风险。
三、防控高校财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1. 积极推进机构改革,完善高校法人制度
首先,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严格控制高校的机构膨胀,引入激励竞争机制。
其次,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准确把握高校的定位,对学科建设进行科学筹划,合理制定高校的发展战略规划,控制高校的投资冲动。
再次,健全完善高校的法人制度,使财务预算从行政机关中完全分离出来,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管理办法。高校的财务部门应该针对发展规划,采取科学的办法,编制可行性强的财务预算,合理确定高校的筹资规模,加强对预算的分析和控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保证预算的执行。
2. 科学预测资金的需求量,合理确定筹资规模
高校财务部门可以利用下式确定负债规模:最大负债规模=收入预算年增长额-支出预算年增长额-年资金成本。当最大负债规模为零时,说明可以利用预算收入的增长来补偿负债成本,同时也不影响高校的正常业务支出。高校的负债规模应该控制在最大负债规模之内,这时,学校的财力是可以承受的,财务风险较低;如果负债的规模超过了这一最大值,就会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影响高校的正常支出。
3.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资金管理
高校的管理层应该加强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对举债建设持慎重的态度,根据高校的举债能力分析系统,进行科学决策,不断优化高校的资本结构,严格控制贷款规模;积极尝试建立“校银合作”的新体系,努力寻求高校与银行的“双赢”,树立成本管理意识;加强高校的成本控制,进一步明确各个成本中心的目标成本,将成本控制目标层层分解,使高校成本控制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局面;利用高校财务的重要指标预测财务风险,加强对资金的管理。
4. 开源与节流并重,增加高校财力
首先,对财政拨款的管理,要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与当地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争取科研课题和科研经费,同时还应该加速科技成果转让,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战略方案。
其次,高校还可以通过社会投资、社会捐赠、购买教育国债等手段,通过合办企业、联合办学、组织培训、提供技术指导等方式,实现多方面筹资。随着高校新建校区的使用,高校可以在老校区上下大力气,例如:在老校区联合办学、对老校区的闲置房屋进行出租等,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再次,高校还应该积极利用各种优惠税费政策,争取政府提供的优惠,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利用国家相关政策,争取期限长、利率低的政策性贷款,缓解高校贷款压力,降低财务费用,化解资金风险。
5. 坚持实行“收支两条线”,全面加强资金管理
高校有很大一部分资金收入,加强资金收入管理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避免坐收坐支,必须严格坚持“收支两条线”管理。一方面,将高校的各项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将财政资金置于财政部门的统一监管之下。另一方面,对已经纳入预算范围内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应该严格按照部门预算的编制程序,及时下达基本支出预算,实现预算编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财务收支失衡风险、大规模扩建引起的债务风险、校办企业的连带责任风险。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是高校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教育成本支出增加,高校的负债结构不够合理。防控高校财务风险,应完善高校法人制度,积极推进机构改革,科学预测资金的需求量,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开源与节流并重增加高校财力,加强预算管理,实现预算编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表现形式,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赵平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7)
[2]王同孝,陈强.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财务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10(6)
[3]李水弟,汪涛武.高校债务风险防范的思路与对策[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9(10)
坏账损失的宏观成因及解决对策 篇11
关键词:坏账宏观成因对策
1坏账的基本概念及其存在的危害
1.1坏账的基本概念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我国《企业财务通则》中规定应收账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确认为坏账:第一,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第二,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还义务三年以上,且有明显特征表明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
呆账是指企业逾期未能收回,但仍有希望收回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呆账发生后,一般不需要作账务处理,而坏账被确认后则应以适当的方式加以转销。但实际上,有时坏账发生了,由于某种原因暂时却不能作账冲销,只能“呆”在账上,此时“呆账”成了坏账的同义语。
本文中所研究的坏账在意义上包括以上的呆账和坏账。
1.2坏账存在的危害
企业出现坏账,不仅是对企业有影响,对国家与金融机构同样会产生破坏
1.2.1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出现坏账后,企业的流动资金无法有效地运转,流动资金短缺就不会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影响企业扩大发展。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筹集。这样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导致利润减少,另一方面也破坏了企业整体的财务计划和信誉。若坏账损失累计增加,恶性循环,企业的流动资金就会越来越少,造成资不抵债的局面,导致债权人要求清算、企业破产的结局。对债权企业来说,坏账会使债权企业出现虚假利润。大量的应收账款收不回来成为坏账,债权企业的利润仅表现在账面上,实际上不能为企业带来即得的经济利益。
1.2.2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坏账损失到最后是要作账务处理的,坏账损失额减去坏账发生时税后利润的差额,乘33%就是企业少上缴国家的所得税款。若其差额为1000万元,所得税就是330万元;1亿元,所得税就是3300万元。
1.2.3使银行的负担日益沉重,使银企之间互不信任,造成了银行的“惜贷”现象,一方面大量需要贷款发展的企业贷不到款,另一方面银行大量现金贷不出去,社会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配置。
2坏账的宏观成因分析
2.1体制漏洞
2.1.1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首先,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不规范,缺乏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有效方法。不少企业没有专职机构或专职人员进行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有的企业信用政策制订不合理,日常控制不规范,追讨欠款工作不得力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自身蒙受风险和损失。
其次,企业销售业绩考核指标不科学。许多企业过分强调占有市场,提高市场份额,用销售发货开票来考核业务部门,导致销售人员只管尽可能多地签合同、多发货,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未要求相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导致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最后,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指标不科学。一些企业实行工资与效益挂钩或以利税指标为基础的承包责任制经营形式,企业经营者为完成利润目标,注重高销售额和超额利润指标,以便经营者本人在任期内多出成绩,而对应收账款的增加及产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2.1.2法律法规漏洞导致坏账的产生
2.1.2.1企业注册资本制度不明确企业注册资本是企业法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承担民事责任的物质保障,企业必须有符合法律规定并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注册资本。
我国企业的资本制度散见于《公司法》和《企业财务通则》等法规之中,由于这些制度产生于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宏观上缺乏资本积累的良好环境,微观上缺乏资本积累的责任机制,使得资本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资本筹集的时间长、速度慢:法定资本的数额偏低:资本结构不合理。
2.1.2.2企业的非破产性终止缺少监管企业非破产终止是由非破产原因引起的,了结企业债权、债务关系,消灭企业法律主体资格的法律程序和法律行为的总称。企业非破产终止几近无章可循,而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有力的监管。按照规定,企业非破产终止的原因分为自愿解散和被迫解散(被撤消)两种类型,无论是自愿解散还是被撤消,都必须依法清算,这理应是企业终止程序中的强制义务,自应有相应的机构监管企业清算。但是,目前我国在企业非破产终止法律、法规中,企业清算监管义务机构的规定非常模糊。
2.2道德失范道德评价是一定社会用以规范人们行为、协调人际关系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方式,是实现道德职能、发挥道德作用、进行道德建设的内在机制。这主要体现在:
首先,我国国家信用管理体系还不完善,信用管理刚刚起步,有关信用管理的法律环境建设几乎是空白。其次,我国目前进行信用管理的单位还主要限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企业很少进行信用管理。最后,社会信用意识薄弱,不少企业不重视自身的信用,恶意拖欠账款,结果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信用危机。赊销是商业信用的一种形式,在信用环境不良的情况下,随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则缺乏回收的保障,因而产生风险。
3坏账损失的解决对策
3.1体制
3.1.1完善产权制度要根据“谁投资、谁所有”的基本原则,依法依规、合情合理认真清产核资,理清产权归属,完善产权制度。特别是要针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保障国有资本出资人权益,落实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应享有的各项权利。通过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维护出资者权益和维护法人财产权益有机结合起来,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督促和国有企业自觉努力的互动中,真正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另外,还要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产权在健全的法律、规章和制度环境下自由流动,是现代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产权流动在不断展开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受思想观念、体制环境、技术手段、产权清晰状态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产权还不能全部自由顺畅地流动;二是产权市场发育不规范,产权交易缺乏健全的规则和有效的监管。但是,目前并没有统一、严密、规范的法律法规约束和强有力的监管,严重制约了交易的公正性,在一些地方,甚至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因此,要着眼于克服薄弱环节,立足于增强公开性、公正性、市场性和统一性,推进产权健康有序的流动。
成因及解决措施 篇12
1 季节与恶劣天气下变电的运行
1.1 季节与恶劣天气对变电运行的影响
春季雨水比较多, 空气湿度较大;夏季雷电比较多, 雷击是影响变电运行的重要因素, 大风雷雨等恶劣天气产生大量雨水会造成设备进水, 进而危及设备的稳定运行, 炎热的天气容易使设备发热、重载;秋冬季节天气干燥, 早晚温差大, 容易发生设备污闪、漏气、渗油等情况。
1.2 季节与恶劣天气下变电运行的措施
第一, 雷雨天气应记录避雷器动作的次数, 方便检查和统计, 抽调值班人员特巡, 检查设备的稳定情况, 雨停后需检查端子箱和机构箱的防雨工作。第二, 应做好变电设备的测温工作, 特别是在夏季主要进行全站设备测温。第三, 当温度三相温差超过15℃时可作为设备异常管理, 高于75℃时作为一般缺陷、高于90℃时作为严重缺陷、高于130℃作为危急紧急缺陷处理, 具体缺陷类别依据相对温差法和发热设备缺陷分类进行划分。第四, 当气温下降或突变时应加强对充油充气设备的巡视。第五, 当出现恶劣天气时, 要启动应急预案, 及时检查和回报, 将变电运行的损失降到最低。
2 变电运行设备老化
2.1 变电运行设备老化对运行的影响
变电运行设备老化会造成变电运行质量不高, 影响电力供应效果, 甚至出现漏电、触电和停电事故。
2.2 变电运行设备老化的防范措施
其一, 推行定期对变电运行设备的检修和保养制度。其二, 防止发生带电装设接地线或带电合接地刀闸等恶性操作事故发生。其三, 验电时应在检修设备进出线处两侧分别验电。其四, 积极进行设备保养工作,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减少事故的发生几率。其五, 利用交接班和定期检验制度对变电运行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 防止出现设备老化。
3 跳闸故障
3.1 跳闸故障对变电运行的影响
首先, 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 具体有三种情况:母线故障、越级跳闸和开关误动, 具体是哪种情况需要通过对二次侧和一次设备检查来判断。其次, 线路跳闸, 跳闸后, 应检查保护动作情况, 检查故障线路范围从线路CT至线路出口。若没有异常再重点检查跳闸开关, 检查消弧线圈状况, 检查三相拐臂和开关位置指示器;如开关为电磁机构, 还要检查开关动力保险接触是否良好, 如为弹簧机构要检查弹簧储能是否正常, 如为液压机构要检查压力是否正常。再次, 主变三侧开关跳闸, 主要由主变内部故障, 差动区故障;主变低压侧母线故障因故障侧主开关拒动或低压侧过流保护拒动而造成越级等原因造成, 具体故障原因应通过对保护掉牌和一次设备进行检查来分析判断。
3.2 对变电运行系统跳闸事故的防治措施
首先, 检查和保护主变开关时还要检查线路的保护。其次, 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动作同时应在线路上表现为保护动作, 巡视设备时应重点巡查故障线路CT至线路出口, 也需要对相关线路进行检查, 在所有项目均无异常才可以采用强送的方式进行。再次, 当差动保护动作后, 应对主变做油色、油位、瓦斯继电器和套管等设备的细致检查, 确保变电运行质量。
4 主变重载
4.1 主变重载对变电运行的影响
首先, 主变重载会造成变电设备的高负荷, 容易引发各种事故。其次, 主变重载加速变压器油温升高, 影响变电效果。最后, 主变重载长期运行将会导致变电网络的系统性损坏。
4.2 主变重载的处理方法
首先, 出现主变重载应该及时上报, 依据实际减负荷或改变系统运行方式。其次, 及时投入所有的冷却机器, 并提高变压器等设备的监视频率。最后, 主变重载过程中当变压器上层油温达到较高值时, 要求调度转移负荷, 使负荷和油温在允许的范围内运行。
5 提高变电运行人员日常工作的规范性
【成因及解决措施】推荐阅读:
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及解决方法10-16
雅思阅读速度慢4大成因分析及解决办法07-12
欠税现状调查、成因及措施分析11-04
论警察的心理压力成因及对策措施07-04
砌体结构裂缝成因及预防和处理措施07-08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破解措施07-21
公路沥青路面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07-23
预防及解决措施09-22
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成因及防范措施 浅议08-25
浅谈龙卷风的成因及避护措施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