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因分析及防控(精选11篇)
成因分析及防控 篇1
摘要:首先从混凝土裂缝的类型入手, 探究了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进而对箱梁裂缝的处理作了深入的阐述, 希望能给同行们提供借鉴。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防控措施
1 混凝土裂缝的类型
根据混凝土内出现裂缝的深度不同, 可将其分为贯穿性裂缝、深层裂缝和表面裂缝等不同类型[1]。所谓贯穿型裂缝, 即所产生的混凝土裂缝在结构中出现了断面现象, 给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等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害, 甚至影响结构功能的实现;深层裂缝是由于裂缝进一步破坏所引起, 也给建筑整体结构带来了威胁;表面裂缝似乎与结构性裂缝无关, 然而, 在混凝土收缩过程中, 则会因裂缝处所产生的应力集中而加剧裂缝的扩大, 其潜在隐患也不容忽视。
2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2.1 干缩引起的裂缝
干缩裂缝的出现大多出现在两个时间节点上:混凝土养护工作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的一周后。引起裂缝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水泥浆中的水分不断蒸发, 混凝土也逐渐干缩, 并根据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构变形, 这是一种不可逆的物理过程[2]。简言之, 混凝土的干缩变形极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表面水分蒸发的越快结构出现的变形就越大, 内部水分因蒸发慢, 所以内部变形会相对较小, 这两种拉应力的不匹配就造成了裂缝的出现。经过工程实践总结发现, 混凝土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 且裂缝较细浅, 多为平行线或网状线, 宽度一般为0.05~0.2 mm;在大体积的混凝土中, 平面部位更为高发;在较薄的梁板中, 短向分布较多。我们都知道, 混凝土的干缩裂缝与其抗渗性和耐久性密切相关, 特别是在水压的作用下, 甚至会因水力劈裂作用而影响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承载力。而与混凝土干缩状况密不可分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和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 以及外加剂的用量等。
2.2 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 指的是混凝土在凝结前, 因表面水分的蒸发较快而产生的收缩。该种裂缝的出现多在干热天气或有大风天气时, 裂缝具有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不连贯的特点, 裂缝的长度在0.2~3 m之间, 宽度可达1~5 mm。经过对引发该种裂缝的原因探究, 其主要成因包括:混凝土在终凝前的强度已经很小, 甚至没有, 或者是混凝土在终凝之初时, 受到高温天气或者大风气候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导致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过快或过度蒸发, 在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毛细管中形成了巨大的负压力量, 使得混凝土体积收缩过快, 当混凝土本身的强度无法与其收缩速率相抗衡而产生应力的时候, 就出现了龟裂。经过现场勘察发现, 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与混凝土的水灰比、凝结时间、外部环境条件、外部温度、混凝土凝结时的风速, 及外部的相对湿度状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2.3 化学反应裂缝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中产生的裂缝多是化学反应 (包括碱骨料反应和钢筋锈蚀) 引起的。究其根源, 主要在于混凝土经过搅拌后会产生碱性离子, 当它们遇到那些活性骨料之后就会产生化学反应, 并随着在周围环境中所吸收水分的增加而出现体积的扩大, 最终导致混凝土出现酥松, 最后在其承载力不断减弱的情况下膨胀开裂。由于该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结构使用过程中, 当发现此种裂缝时很难找到有效的补救措施, 因此必须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干预, 预防此种裂缝的出现。
3 箱梁混凝土裂缝的防控措施
3.1 表面修补法
这是一种最为简单且常见的原始修补方法, 该方法较为适合那些稳定性较好、且对箱梁结构承载力不具有影响的表面裂缝和深进裂缝的处理[3]。而具体的处理方法为:可以将水泥浆、环氧胶泥等涂抹在裂缝的表面, 也可以在出现裂缝的混凝土表面做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的处理。这样一方面能够对混凝土结构建筑起到防护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减少混凝土在受力作用时出现裂度增加。此外, 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中, 我们也经常采用在箱梁混凝土裂缝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的方法来进行修补。
3.2 灌浆、嵌缝封堵法
所谓灌浆法, 就是通过压力设备把胶结材料压进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内, 该材料在硬化之会和原来的混凝土结构形成一个整体, 并发挥其封堵加固的作用。这种方法较为适合已经对箱梁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者受裂缝影响出现渗漏问题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具体到工程实践中, 我们较为多用的胶结材料包括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
而嵌缝法是箱梁工程实践中应用最为普及的一种裂缝封堵方法, 它是将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胶沿着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凿槽进行嵌填的一种方法, 除了上述提到的塑性材料外, 聚合物水泥砂浆等刚性止水材料也可用于该方法中。
3.3 结构加固法
结构加固法多适用于箱梁混凝土裂缝已经严重影响或威胁到建筑结构的性能时, 就必须采取该方法进行加固处理。在工程实践中, 进行结构加固处理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在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法加固、增设支点法加固、喷射混凝土补强法加固等多种方法。
3.4 混凝土置换法
当箱梁混凝土受到严重损坏而出现较大裂缝时, 多采用此方法。其作用原理为先去掉受损的混凝土, 再将新的混凝土或其它材料进行对等的置换。在工程实践中, 我们经常用到的置换材料除了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外, 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也可应用于该方法中。
3.5 电化学防护法
它利用电场作用力, 引发混凝土介质 (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 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 进使钢筋钝化, 降低其被腐蚀性[4]。在工程实践中, 我们在裂缝处理中常用且有效的化学防护法主要包括阴极防护法、氯盐提取法和碱性复原法。
3.6 仿生愈合法
作为一种新的高科技裂缝处理方法, 采用的是模仿生物组织自动分泌愈合刨伤部位所需物质, 并使刨伤尽快愈合的一种方法。要实现这一目的, 只需要在传统的混凝土配比中加入含掂结剂的液芯纤维或胶囊等特殊组分, 即可在其内部自动生成智能型的仿生愈合神经网络, 一旦箱梁出现混凝土裂缝, 就会自动开启重新愈合的功能, 让裂缝消失于无形。
4 结语
笔者在工程构件预制过程中发现, 混凝土在初成型的24 h内, 尤其是前12 h内能否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直接影响砼后期强度及裂缝[5]。比如笔者参建的白疙瘩至明水段高速公路因项目地处戈壁滩, 水资源极度缺乏、大风天气频繁, 在项目箱涵、箱梁等集中预制时采用了蒸汽养生, 即节约了水资源, 且砼强度及裂缝预防得到很好的保障。在施工过程中我总结出无论外部气候寒冷还是炎热, 砼在初浇筑完的12 h内若篷布全封闭并通蒸汽, 第二天掀篷布拆模, 那么砼强度能在三天内达到设计强度的100%。若砼浇筑完, 施工人眼觉得气候比较适宜, 只是顶面覆盖篷布然后箱梁或箱涵内通蒸汽, 那么经后期强度检测, 三天只能达到设计强度的85%左右, 七天后也就达到设计强度的95%左右, 对施工整体工期及质量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1]王义平, 于志刚.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及措施[J].河北企业, 2012 (8) :88.
[2]卢家海.浅析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原因及处理方法[J].山西建筑, 2010 (32) :131-132.
[3]焦建明, 袁玉新.浅谈预拌混凝土裂缝的渗水及处理方法[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2 (9) :63-64.
[4]康维.浅谈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J].中国科技财富, 2011 (3) :109.
[5]毛传东.浅谈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措施[J].科技资讯, 2010 (2) :83-84.
成因分析及防控 篇2
**市地处**黄金海岸带中部,三面环海,民营经济发达,由于产业结构等因素,民营经济所引起的消防问题十分突出,火灾隐患严重,其中尤以“三合一”最具危险性。历史上,**曾发生过一起死亡17人的“三合一”特大火灾。在全国范围内近年来也发生过多起“三合一”场所火灾,如昆明市小板桥镇沙发坐垫加工作坊火灾、汕头市谷饶镇内衣加工作坊火灾、沈阳市苏家屯区双鹿制衣厂火灾、湖州市织里镇服装厂火灾、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北铺街道飞达鞋面加工作坊火灾等,这些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给当地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做好“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试图分析“三合一”场所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并就“三合一”场所的火灾防控提出几点对策。
二“三合一”主要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2.1、安全疏散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绝大多数“三合一”场所只有一个安全出口,且出口处安装卷帘门、防盗铁栅栏等现象较普遍。住宿场所与生产、经营、储存场所在安全疏散上不能独立,或者住宿人员必须经过生产、经营、储存场所才能疏散到室外的情况比较突出,致使一旦住宿外部分发生火灾,住宿人员逃生困难。
2.2、经营、储存与住宿场所无防火分隔,建筑及装修材料耐火等级低。据以往的火灾事故调查发现,多数“三合一”场所经营、储存与住宿部分未进行防火分隔,火灾发生后极易蔓延扩大。另外,“三合一”场所中采用可燃材料分隔吊顶,甚至在简易阁楼和木夹层内住宿的现象也经常发生,消防安全问题非常严重。
2.3、居住人员复杂,弱势群体居多且易发生纵火案件。“三合一”场所主要是以家庭住宿和以外来人员为主的员工集体宿舍。居住人员复杂,人员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发生纵火案件的几率较一般建筑火灾要高。
2.4、业主、住宿人员和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且场所消防设施、器材缺乏。由于业主在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导致其消防知识、技能缺乏,主要表现为业主和从业人员对消防工作认识不到位,消防安全意识差,对火灾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建筑面积小,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有能力及时发现并控制,因此,对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缺乏主动性,更不用说主动掌握基本的消防常识了;住宿人员也往往缺乏正确的逃生知识,发生火灾后往往采用错误的逃生方法,直接导致火灾伤亡严重。
2.5、消防安全管理混乱。多数闲置房屋改造的人员集中居住点由于缺乏严格统一的管理,安全疏散通道内堆放易燃可燃物品,安全出口上锁或封堵等情况比较普遍,这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三合一”产生的原因
3.1 “三合一”场所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个体民营企业在原始资本积累的发展初期,无力建设或租用符合国家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的独立标准厂房,更不可能解决员工的住宿问题,致使“三合一”场所应运而生。如今,这些企业已经成为一些地方的经济支柱。
3.2 相关职能部门缺少协调,审批把关不严。目前,有些职能部门审批发证时对消防安全重视不够,在有的根本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情况下,照样予以批准发证,允许其经营生产,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缺少有效协调,发证时未能把好源头关,致使一些“三合一”场所合法存在;另外,在日常监督管理中,有的职能部门对自身的职责不清,没有切实加强管理,查处力度不够,给一些非法的“三合一”场所留下了生存空间。
3.3 外来务工人员剧增,出租房供不应求。产业结构调整,外来人员剧增,出租房屋有限及房屋租金等因素,直接导致工业“三合一”、商业“三合一”屡禁不止。加工业和服务业的高速发展,致使外来务工人员数量逐年增长,在外来务工人员住宿没有强制统一的情况下,致使这样的“三合一”建筑长期存在。
3.4部分业主及社会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由于部分业主法制观念不强,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心存侥幸心理,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同时社会从业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三合一”场所的危害性,致使一些场所在使用初期就处于“三合一”状态。
四“三合一”的火灾防控对策
“三合一”场所的火灾防控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部门联动,各司其责,依靠机制,加强配合,才能彻底根治。
4.1建立职能部门联动机制。
政府各职能部门必须从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高度出发,正确处理好部门利益和国家、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相互之间要密切配合,共同把关,形成整治合力,而不能各自为政。在对“三合一”场所的源头管理上,在这些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审核、审批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形成一套互相配合的链式办事运作程序,消防安全这个环节千万不可掉链,严格将消防安全条件及消防手续作为审批发证的必要条件之一,在消防安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其他部门决不可予以审批发证,切实把好源头关。**市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是由乡镇的驻村干部、企管站和消防
中队实地勘查,严格把关,对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企业,坚决不予办理申领营业执照的相关手续,这种做法能有效的防止新“三合一”场所的产生。
4.2 对已产生的“三合一”场所政府各职能部门要齐抓共管。
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和落实消防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整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形成整治合力。乡镇街道与部门形成了合力,部门之间形成了合力,公安、工商、国土、城建、规划、税务、电力等部门联合执法,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对“三合一”场所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司法部门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制宣传,供电部门以停电等措施积极配合整治工作,监察、安全监督等部门切实加强监督和检查。部门统一步调、通力协作,共同执法,强势推动“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的督促整改工作。
4.3 整治“三合一”场所要多措并举。
我们应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整治力度、整治进度和整治效果的关系,在加大整治力度,加快整治进度的同时,始终把追求整治效果作为整治工作的中心目标。例如**市在整治“三合一”场所的过程中,要求有条件的企业要坚决执行“三分离”,无条件的以分离职工为先,开辟安全疏散通道,投入安全消防设施,防止群死群伤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按照《**市制鞋业重大火灾隐患整治验收要求》(制鞋业十三条标准),建制度、购器材、迁员工、增通道、修电线、打隔墙,有效地整改火灾隐患。这些措施的实行使**市企业的安全隐患明显减少,企业已从短期整改转变到长效管理,不再停留在过去的一朝生产一朝改,而注重以企业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来思考和决策。
4.4 整治过程中疏堵结合。
在堵住“三合一”场所源头滋生的同时,对典型“三合一”场所要做到坚决打击,对员工宿舍的设置问题可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加以解决:一是转移,由政府统一发动,统一建设外来工宿舍,实行集宿化管理;或者租用闲置房,统一安排外来工住宿;二是隔离,对一时不能搬迁的,将员工宿舍和生产储存场所用防火墙等进行彻底分隔,员工宿舍另行设安全疏散通道;三是依靠社会力量,创建民工之家,改善民工生活条件;四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建造标准化生产厂房和员工宿舍,引导家庭作坊向规模生产转化,对多数利用居民住宅形成的“三合一”问题,应在疏散通道和住宿安排上加以调整,疏通逃生通道,配备救生器具,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市在这方面的做法是兴建安心房。**市泽国镇已上马的“新民之家”建成后可容纳2000人左右,同时**市对新建工业区块、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台具体规定,要求这些区块、企业在落实一定的职工宿舍用来解决外来员工住宿;这样既从源头上解决了“三合一”问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又促进了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得到了企业和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的衷心拥护。
4.5要加强整治后的监管工作,严防“三合一”场所的回潮现象。完善跟踪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三合一”整治长效机制,采取各种措施鼓励针对“三合一”的举报,确保“三合一”整治一家,减少一家。**市对已通过整治验收合格的“三合一”场所,要求及时签署防回潮承诺书,由街道各联片驻村人员签订包干监管责任书,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切实巩固综合整治成果。对于经过大力气完成整治又回潮的企业,要通过加大处罚力度,禁止市场进入等严厉措施,坚决杜绝“三合一”现象死灰复燃。
4.6加强宣传工作,努力构筑全民整治“三合一”的体系。
加强宣传,提高“三合一”建筑内从业人员和住宿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各级消防部门要积极发动新闻媒体、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单位自身开展相应的消防宣传教育,广泛宣传“三合一”建筑的危害,并通过具体活生生、血淋淋的火灾案例对业主进行教育,使其知道“三合一”建筑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必将人财两空,从而推动业主积极整改;尤其要让业主和从业人员明确“三合一”现象对生命的重大威胁,使员工认识到危险而自觉抵制;对广大社会群众要重点阐明“三合一”对其家庭、社区、乡村和社会公共秩序的危害,使其能主动举报,努力实现从政府整治“三合一”到全民整治“三合一”的转变。
五 小结
“三合一”场所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有现象,“三合一”场所的火灾防控要依靠政府领导,形成部门合力,依托全社会各级机构和人员的力量,积极营造氛围,多管齐下,注重当前实效,立足长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工作方法,结合实际,区分对待,做到标本兼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少“三合一”场所和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控措施 篇3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欠缺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企业不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预见,反映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也必然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益,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从而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企业内部关系混乱。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防控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通过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应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策略来解决现阶段和未来的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而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对财务风险做出恰当的处理。财务风险的处理是风险的事后控制,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或其他形式建立一项专门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基金。如工业企业按一定规定和标准提取坏账准备金。商业企业可提取商品削价准备金,这是弥补风险损失的一种有效方法。二是在损失发生后,或从已经建立了风险基金的项目中列支,或分批进入经营成本,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正常活动的干扰。三是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同时,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另外,还要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四是注重投資决策问题。投资决策是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结构,企业决策者必须做好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决策,切忌主观臆断。
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而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防控企业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分配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分散风险可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从而可以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分散投资的原因是风险投资所经受的风险性极高,只有多项目多领域的投资才能减少风险系数。对外投资多元化可在分散投资风险的情况下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
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能够使企业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债权性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
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如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在对外投资时,企业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非保险转移是指将某种特定的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如将产品卖给商业部门,将一些定点的业务交给具有丰富经验技能、拥有专门人员和设备的专业公司去完成等。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将财务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给他人承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成因分析及防控 篇4
关键词:黑龙港流域,棉花早衰,原因及对策
1 转基因抗虫棉花早衰成因分析
据我们多年的研究实践和观察分析, 冀中南棉区棉花早衰一般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
1.1 品种、地膜覆盖和天气因素
较早熟、棉株偏瘦小、前期结铃性强、中下部座桃多的品种易早衰。转基因抗虫棉花属此种类型, 其营养生长偏弱, 棉株过早转入生殖生长阶段, 棉株生理负荷过重, 形成弱源强库, 造成源库关系不协调, 导致棉花早衰。地膜覆盖棉花播种偏早, 伏前桃过多, 棉株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太快, 形成弱源强库, 抗性降低, 导致棉花早衰。天气因素中, 棉花生长期间前中期晴天多, 阴雨天少, 或虽阴雨天也较多, 但多为晚上降雨, 白天晴天, 非常适宜棉花生长, 导致中下部座桃多的棉田易早衰。反之, 前中期阴雨天多, 导致中下部大量蕾铃脱落, 中下部座桃少的棉花则不易早衰。这三个方面互相作用、相辅相成, 加重棉花早衰的发生。
1.2 水分因素
冀中南棉区7至8月份为高温多雨季, 是棉花生长的花铃期, 高温导致大量水分蒸散失, 出现水分供应不足, 影响了棉花授粉结铃, 造成蕾铃干枯脱落, 引起早衰。如降大暴雨水分过多, 排水不畅, 形成涝害, 也易导致棉花早衰。
1.3 营养失调因素
冀中南棉区是一个老棉区, 近年来, 棉花长期连作且偏施氮肥、磷肥, 忽视钾量元素的施用, 有机肥使用很少, 导致土壤结构不好, 保水保肥能力差、营养的缺乏及失衡导致棉株生长不良, 抗逆性差, 极易发生早衰。
由于冀中南棉区多数采取旋耕作方式, 使土壤耕层变浅, 平均耕层只有10~15cm, 犁底层愈来愈硬, 阻碍了棉花根系的扎和伸展, 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代谢, 从而起早衰。
1.4 病虫害因素
由于防病治虫不及时、不彻底, 棉花受到枯黄萎病、盲椿象、红蜘蛛、棉蚜等病虫害, 造成叶片受损、功能衰退、甚至脱落, 从而引起早衰。据调查因黄萎病导致早衰的比例最高, 特别是进入7月份后, 在降雨多、连续阴雨天的情况下, 由于病害的突发蔓延, 直接导致暴发性早衰。
2 转基因抗虫棉花早衰防控措施
针对转基因棉花早衰形成的原因和发生特点, 提出了以下棉田早衰防控技术措施。
1) 选择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的品种, 并采取去早果枝或早蕾, 延缓棉花早衰。生产实践表明, 不同品种对外界条件变化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 尤其对逆境、病害的抵抗和耐受能力不同。因此, 应据当地自然生态条件, 因地制宜选择生育期适宜、生长中后期长势强, 抗病、抗逆性能突出的品种, 利于防止或减轻早衰的发生。对于地膜覆盖的棉花或易早衰品种, 采用适当去除早果枝或去早蕾的方式 (具体方法是根据棉花早熟的程度, 在6月中旬去掉棉花下部1~2个早期果枝, 或摘去棉株下部第1~3果枝上的内围3~6个早蕾) , 减少伏前桃, 平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形成良好的源库关系, 延缓棉花早衰。在天气因素方面, 可人为控制的很少, 主要是人工增雨, 但目前还不易实现。
2) 遇干旱及时灌水, 遇大雨及时排涝。在棉花开花结铃高峰期出现干旱时, 则应及时灌水, 具体掌握在花铃期连续7~10天未降透雨, 或棉株倒四叶 (从顶部第一个展开叶往下数第4叶) 中午萎蔫下午16:00左右仍不能恢复正常时要及时灌水。中后期遇有大暴雨、连续阴雨天造成田间积水或地势低洼的棉田, 则应及时排水, 防止涝灾对棉花的损害, 预防棉花早衰。
3) 合理施肥, 均衡营养。培肥土壤是提高棉花单产, 有效防止早衰的基本途径之一, 它不仅能增加土壤养分数量, 还对改善土壤结构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培肥土壤的主要措施有增施有机肥, 平衡合理施用化肥等。尤其是土壤中明显缺少某些营养元素的棉田, 一定要采取测土配方施肥, 缺啥补啥。有条件的地区尽量多施有机肥或者采用秸秆还田, 氮肥最好分期追施, 磷肥可一次性足量基施, 钾肥基施60%, 另40%可于现蕾期追施, 注意补施必要的微量元素“硼”和“锌”, 保证棉花肥料均衡, 为高产打好基础。后期 (8月份) 脱肥地块, 可定期喷施叶面肥来预防早衰, 每隔7天喷1次0.3%磷酸二氢钾和0.2%尿素, 可连续喷施3~4次, 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早衰的的发生。
4) 冬前深翻土壤, 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棉花或前茬作物收获后, 进行深度为30cm以上的深耕, 每3年左右深耕1次。经过冬季冻融交替, 可以疏松土壤, 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使根系主要分布在10~30cm土层, 利于养分和水分的吸收, 增强棉株的抗旱、抗病、抗逆能力, 延缓棉花早衰。
5) 及时防治病虫害。对于枯黄萎病, 可选用抗病性好的品种, 有条件的地区, 实行轮作倒茬, 最好是水旱倒茬。对于有发病趋势的棉田, 可根据天气预报在每次下雨前 (或遇旱浇水前) 喷1次多菌灵和叶面肥预防, 在雨后 (或遇旱浇水后) 应再补喷1次, 这对于控制枯 (黄) 萎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虫害, 由于是抗虫棉, 对棉铃虫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 一、二代棉铃虫一般可不治, 三、四代棉铃虫根据虫口数量及时防治2~4次。但伴随着棉田农药的使用减少, 其他次要虫害呈逐渐上升态势, 原来的盲椿象、红蜘蛛、棉蚜、棉蓟马、甜菜夜蛾等上升为主要害虫, 危害加剧, 应根据虫情测报, 及时防治。
参考文献
[1]班红卫, 刘淑萍, 崔英杰.棉花早衰原因多适时预防是关键[J].现代农村科技, 2010, (8) :14.
成因分析及防控 篇5
摘 要:本文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及原因,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解决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防控措施和治理政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原因;防控
近年“农村留守儿童”成为热门词汇,对其关注大多集中在教育、权益保护等方面。然而,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危害性也日益凸现。因此,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研究,对建设新农村具有现实意义。
一、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和特征
留守儿童,指因父母一方或双方流动到其它地方,不能长期与父母或父母中的一方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全国未成年受侵害及自身犯罪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凸显。当前,留守儿童犯罪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犯罪儿童低龄化。低龄化趋势严重阻碍农村留守儿童未来的发展。不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留守儿童触犯刑法,依法不受刑事处罚情况下,如果得不到有效监护与教育,便会轻视法律威严,不断试图触碰法律底线。二是犯罪儿童文化程度低。小学和初中文化的未成年犯占多数。留守儿童文化程度不高,法纪观念差且多为法盲。加之,农村地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普法意识不够,文化程度较低的留守儿童极易走上犯罪道路。三是犯罪意识单纯。大部分留守儿童作案动机和目的十分单纯。如故意伤害他人,可能仅是为了兄弟义气;抢夺、盗窃财物就是为了贪图享受,弥补他们的物质需要。四是侵财型案件居多。由于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增大,农村经济条件上相对落后,在外打工的父母亲通常无法满足留守儿童的物质需求。面对物质的诱惑,留守儿童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往往通过小偷小摸的行为一步步走向盗窃,抢劫等犯罪。五是组织形式多为团伙性犯罪。留守儿童失去父母的监管,在其他亲友或祖辈面前往往封闭自我,而更愿与年龄相仿、状况相似(均为留守儿童)的伙伴在一起,形成群体。留守儿童犯罪也多以团伙形式出现。由于年龄小,结伙作案可以相互鼓励,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恐惧感和孤独感,因而暴力程度高。
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因分析
1.家庭教育缺位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主要有两种:一是跟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俗称隔代监护;另外是生活在亲戚、朋友或者老师家中,称为委托监护。隔代监护由于祖辈多年龄偏大、身体欠佳、文化偏低,无论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在留守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多限于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甚至纵容溺爱,而疏于精神引导和道德管束。而委托监护的,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在感情上不能达到对待亲生子女那样。至于自我或兄弟姐妹监护,由于留守儿童自律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较弱,在他们的成长的过程中,基本上处于无人管教的状态。留守儿童成长关键时期,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无法得到父母引导、帮助,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与沟通环节,在成长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与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异常,走上犯罪道路。
2.学校教育滞后
广大农村地区受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制约,学校很少开设心理课程和配备心理教师,也很少组织对学生进行心理、生存、安全教育。绝大部分农村教师教学任务重,工资待遇低,农忙时节也要下地干农活,本身身心疲惫,更无暇顾及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
3.社会环境影响
农村社会环境不良影响也是诱发留守儿童走向堕落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加之经济收入差距加大造成了农村青少年心理上的不平衡。其次,不良文化错误引导。随着互联网、影视产品等大众传媒的普及,过多选择使身心尚未成熟的青少年难以正确选择。一些低俗文化严重误导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最后,社区功能的缺失。留守儿童问题产生于他们生活的农村社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与农村基层的各种组织作用未能完全发挥也有一定关系。
三、防控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对策
1.针对性健全法制,实施有效司法预防
《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对保护中国儿童权益發挥着非常大的作用。然而,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使法律的滞后性一览无遗,对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立法需先行。同时公检法等司法行政部门要有效实行司法防控。一方面,依法严厉打击涉及侵扰学校、学生的案件和教唆、胁迫、引诱农村留守儿童的违法犯罪活动;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家庭、学校、社会各界的联系合作,侧重教育,着眼感化,立足挽救,特别在案件审理中,最大限度地体现对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司法保护。
2.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政府应制订和实施优惠政策与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巿民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同时,协调发展城乡教育。降低城镇中小学招收农民工子女的门槛,吸引有条件的农民工子女进城上学,各地教育部门应制定具体措施,禁止学校以任何旗号继续对流动儿童收取借读费等额外费用。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3.完善学校教育,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新型教育管理体制
学校教育是培养农村“留守儿童”法纪意识的关键环节。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注重思想教育与法纪教育。明确教育目标,提高教师素质,调整课程设置,建立良好的法治环境,突出法纪教育的实效。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法制等方面指导与教育。
4.发挥好农村居委会和基层公安机关的作用
在农村建立社区教育与监护系统,由基层党组织和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工会、村委会、学校,共同构建农村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系统。争取离退休教师和青年志愿者为这些机构工作。对于保护农村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培育健康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对沟通学校与家庭都会产生有利影响。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公安机关,要承担起净化校园周边地区环境的责任。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作为防控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范畴。
参考文献:
[1]肖春飞,杨全志,从峰,刘丹.我的民工兄弟[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刘洁辉.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原因及对策研究[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5).
[3]段成荣,杨珂.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8,(3).
[4]黄新.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12(上).
作者简介:
成因分析及防控 篇6
2013年10月19日哈市没有降雨, 再现雾霾天气, 而且是入冬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雾霾天。根据哈尔滨市环保部门的检测显示, 21时, 12个检测点中, 有11个监测点为严重污染, 1处为重度污染。其中, 5处监测点PM2.5超过400。
20日晨开始, 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气象部门开始发布雾霾黄色预警信号, 这一天正值哈尔滨市正式开栓供暖第一天, 暖气来了, 雾霾也来了。重度雾霾天气造成多个区域PM2.5指数“爆表”。20日早6点, 哈尔滨市香坊区红旗大街附近的PM2.5值达到554, 达到“爆表”程度, 同时太平宏伟公园、动力和平路、道里建国路、南岗学府路以及省农科院等附近的监测站点均显示“指数爆表”。继哈尔滨市发生雾霾天气后,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大庆、绥化、牡丹江等多个地区也在20日这一天迎来雾霾天气。
以上并不是雾霾的全部“表演”。至21日哈尔滨市的雾霾再度升级。从20日夜至21日上午, 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环保及气象部门相继发布多道雾霾预警信号, 哈尔滨市的预警信号升至最高级别的红色。
20日上午7点, 早高峰刚刚开始, 哈尔滨市区能见度不足10米, 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多位市民反映, 马路上的公交车数量明显减少, 不少开车和坐公交车上班的市民选择乘坐地铁出行。上午8点49分, 哈尔滨市教育局发布消息称, 因雾霾严重, 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停课一天。部分公交线路也不得暂停或加大发车间隔。在这一天, 哈尔滨进出城的高速公路全部关闭, 太平国际机场也被迫关闭。20日晚7点03分, 哈尔滨市教育局再次发布消息称, 21日市区幼儿园、小学、初中继续停课一天, 高中正常上课。
截至21日, 哈市雾霾天已持续多日。哈医大二院、哈医大四院、哈市二院等各大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人数爆满, 门诊量较平时增三成。连续雾霾天气使患者人数激增, 21日的门诊量超过百人, 而平时只有六七十人。以往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多数是老年人和儿童, 这次有很多中青年患者。
PM2.5颗粒持续、大量吸入时, 可能对肺功能造成损害。PM2.5颗粒非常微小, 可以避开支气管的保护组织, 引起呼吸道发炎, 导致咳嗽、胸闷、气闭加重, 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2 哈尔滨雾霾原因
10月下旬黑龙江省出现的严重雾霾天气, 特别是哈尔滨市出现1965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大雾天气和有空气质量监测记录以来的最严重大气污染状况, 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逆温”、“静风”和“高湿”等极端气象条件集中出现是形成这次雾霾天气的直接原因, 燃煤、秸秆焚烧、机动车尾气、各种扬尘污染等污染物集中排放是形成雾霾的基础成因。雾是自然现象, 影响大气能见度和群众生活便利性, 霾是污染物排放导致的大气浑浊现象, 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 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有严重影响, 雾霾天气的根本危害在于霾而不是雾。气象回归分析表明, 近十年我省秋冬季符合出现不同程度霾天气日数和轻雾日数概率比较高。
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和有关气象数据的分析, 专家认为, 我省特别是哈尔滨市当前出现污染天气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2.1近期气候骤冷形成的“逆温”、“静风”气象条件是造成当前污染的客观因素。
近期我省气温骤降, 导致高空中大气温度高于地面空气温度, 热力对流减弱甚至消失, 大气状况变得“稳定”, 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的扩散受到抑制, 形成了所谓的“逆温”现象。20日是供暖首日, 究竟是否是因为供暖导致燃煤量增加产生污染呢?气象专家认为, 此次哈尔滨雾霾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气象条件所致。据介绍, 去年10月20日也为供暖首日, 哈市空气质量为良好。同比两天的天气情况, 去年10月20日的冰城刚刚下过一场雪, 正在冷空气的控制当中, 比较利于扩散;而今年哈市正在暖空气影响下升温, 城市处于低压顶部, 受弱冷空气影响, 风力较小, 大气层结比较稳定, 垂直方向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哈市上空的污染物并非一天之内堆积成, 早在4天前, 哈市就已经出现了空气污染的苗头, 当时哈市连续处于高压冷空气控制, 犹如给城市戴上了“帽子”让污染物得不到扩散, 随后南来的暖空气进驻, 本就浑浊的暖风还带了点华北地区的污染, 给哈市空气质量又蒙了一层灰。直到19日晨的静风, 水平方向也不利于扩散, 导致污染像“滚雪球”一样越堆越多, 都积聚在了上空, 最终形成了雾霾。同时, 进入采暖期, 哈尔滨市城区风速小, 湍流弱, 易形成“静风”现象, 抑制了污染物在水平方向的交换流通能力, 两者效应叠加, 极大地削弱了城市大气自净能力, 使得地面污染物浓度累积升高, 形成叠加污染物排放高峰。
2.2 冬季燃煤供暖是影响空气质量的根本原因。
黑龙江省能源结构仍以燃煤为主, 清洁燃料使用比例低, 每年工业和采暖期用煤量大, 每年用于冬季供暖增加的燃煤量为6500万吨, 仅哈尔滨达2840万吨, 且10月份为采暖起炉集中期, 污染物排放较大, 同时
城市周边、城中村存在大量未实现集中供热的低矮面源污染, 加剧了入冬空气质量的恶化。通过对最新的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表明, 我省供暖期可吸入颗粒物 (PM10) 浓度比非供暖期平均升高65%, 成为大气首要污染物, 燃煤污染被列为大气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专家认为, 省会城市哈尔滨于10月21日开始遭遇重度雾霾天气, 除极端的气象条件外, 冬季燃煤供暖产生的煤烟污染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2.3 机动车排气污染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 机动车排气污染日趋严重。目前, 黑龙江省机动车保有量近400万辆, 且每年仍以10%左右的速度递增, 哈尔滨市机动车保有量约105万辆, 全省黄标车超8万辆, 随着气温降低, 大量的尾气排放更易聚集加剧污染。
2.4 扬尘污染防治措施不够完善。
临近冬季, 燃气改造等道路施工较多, 部分煤堆、灰堆、物料堆等无有效的抑尘措施, 在出现大风天气时, 加剧了扬尘污染。
2.5 黑龙江省当前的秸秆资源化利用率仍然偏低, 秋末冬初时节, 城市周边存在秸秆焚烧, 产生大量烟尘, 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气质量的恶化。
另据监测结果显示, 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城市还呈现出复合型大气污染趋势, 煤烟和汽车尾气被列为主要诱因, 而森林植被覆盖率较高的“林都”伊春、大兴安岭等地仍保持较好的空气质量。
3 哈尔滨雾霾应对对策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 必须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当前应在过去工作基础上, 加大力度, 治标治本相结合, 突出重点, 分步实施, 逐步解决污染物排放问题。虽然哈尔滨雾霾天气条件是污染扩散的重要因素, 但从源头也要严抓冬季污染排放。
3.1 近期应做好以下工作
3.1.1 加强极端气象条件预测, 建立空气质量信息公开制度, 做好出现极端污染天气的应急工作。目前, 哈尔滨市环保局污防处正在编制《哈尔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在出现72小时重度污染和48小时严重污染时启动预案。
3.1.2 环保部门及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须对各地大气污染的空间分布结构和贡献率结构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抓住污染物排放的主要矛盾。
3.1.3 严格执行排污标准, 安装必要除尘设施, 坚决控制不达标燃煤锅炉的污染物排放。
3.1.4 加快黄标车限制使用和淘汰工作。
3.1.5 严格治理各类扬尘、烧烤餐饮污染等因素导致的污染物排放问题, 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社会管控。加大烟尘、扬尘污染防治力度。如现场执法对存储、使用、销售煤炭单位烟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检查。
3.2 中长期工作
要加快调整能源结构, 减少燃煤污染。加大热电联供力度, 加快淘汰分散燃煤锅炉, 逐步拔掉小烟囱。燃煤污染主要来自燃煤电厂、供热锅炉以及城市中分布的“小烟筒”等, 目前全省城市建成区集中供热普及率只在64%左右, 处在较低水平。加大热电联供力度, 加快淘汰分散燃煤锅炉, 已经迫在眉睫。据悉, 黑龙江省将通过加大热电联供、管网并网改造、推进大型集中供热企业接收分散小锅炉、拔除“小烟筒”等措施, 争取集中供热普及率到2015年达到70%以上。哈尔滨市为减少冬季燃煤污染, 2013年底前完成淘汰316台小锅炉, 并推进1吨以下燃煤小锅炉使用清洁能源。
提高油品质量。逐渐过渡到机动车使用国五标准燃油, 提高油品质量;另外从经济上, 增加汽油污染费, 以提高用车成本。鼓励使用公交, 特别是地铁出行, 恢复使用自行车甚至步行的健康文明出行方式。
研究秸秆综合利用问题, 减少秸秆焚烧。针对秋末冬初实施秸秆禁烧专项治理行动。此外, 针对电力、焦化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同时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步伐。
总之, 应将哈尔滨市作为全省治霾工作试点城市, 从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加强污染物排放社会控制管理工作、制定完善有关政府规章、能源结构调整、污染物排放资金收付、政府工作推动和资金支付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加大力度, 财政加强资金专项支持治理近期治霾工作;同时也应追加专项资金支持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其他城市近期治霾工作, 各有关地市要采取有力措施, 加强工作力度, 务求实效。
4 结语
雾霾天气现象发生的原因本质是由于空气的污染。在发生雾霾天气时, 人们应该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应对雾霾天气, 戴口罩最好选择多层面纱口罩, 6~8层最好, 太少保护性不够, 太多透气性差, 口罩每天均要清洗。解决空气污染, 是环保的重任。这个环保不是狭隘意义上的环保部门工作, 也有赖于国家行政体系转变思路解决环保问题, 不仅仅要从政府、企业、社会做起, 也应该从自我做起, 人人努力, 为“蓝天白云”共同努力。
摘要:作者通过查阅文献对哈尔滨发生雾霾现状、危害、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提出防治雾霾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即限制汽车尾气排放、减少煤炭使用、淘汰落后产能行业排放、降低生活源排放及农业秸秆的综合利用等措施, 为指导科学防霾治霾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因此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雾霾,尾气排放,落后产能,秸秆综合利用,哈尔滨市
参考文献
[1]董娜, 聂英.2013.雾霾天气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以长春市为例[J].吉林农业, (6) :48-50.
[2]朱成章.2013.我国防止雾霾污染的对策与建议[J].中外能源, 18 (6) :1-4.
[3]石元春.2013.中国雾霾的产生机理及应对策略研究[J].陕西电力, (4) :1-4.
[4]殷挺凯.2013.雾霾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 (13) :259-260.
[5]刘树栋, 王荣, 王欣.2013.雾霾天气带来的环境影响与其防御方法[J].科技视界, (19) :163.
成因分析及防控 篇7
钻孔灌注桩基础是输电线路工程广泛运用的一种基础形式,在我国电力工程中已有40多年的历史。该基型直接在所设计的桩位上开孔,井孔内注满压力水,然后在孔内加放钢筋笼后,通过导管灌注混凝土而成,由基桩或连接于桩顶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承台底面位于设计底面以下与土体接触称为低承台桩基,反之为高承台桩基。一般说来,桩柱的嵌固深度大于15m以上称为深桩基础,主要用于河流、河滩和河床等地,桩柱的嵌固深度为4~10m时称为浅桩基础,主要用于流砂、沼泽、泥水等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方。
钻孔灌注桩基础是一种能适应各种地质条件的基础形式,输电线路工程中一般采用浅桩基础,其设计使用于地质条件为流塑、地基持力层较深且基础作用力较大的耐张塔或直线铁塔。它施工方便,具有噪音低、承载力高、稳定性好、变形量小、沉降收敛快、施工简单易操作且设备投入不大等优点。但它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同时受地质条件、灌注工艺、现场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较大。
断桩是钻孔灌注桩基础较难控制的主要质量问题,指桩身混凝土在某一部位出现不连续而中间被冲洗液等疏松体及泥土填充或某一部分的混凝土严重变质导致整根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被断定为不合格不能使用。由于钻孔灌注桩基础属于隐蔽工程,形成断桩的因素也较多,如过处置不当或不进行有效控制,则会造成工程质量隐患,极可能演变为成为质量事故,即由于承载力减弱,则有可能导致该塔腿下陷,塔身倾斜甚至倒塔。本文针对输电线路工程钻孔灌注桩基础断桩质量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主要预防和处置措施,以对断桩问题进行有效控制。
2 断桩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方法
2.1 主要技术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方法
2.1.1 诱因一:卡管
在人工配料时,施工人员操作随意,责任心差,造成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甚至误差很大,使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拌出混合料时稀时干。当坍落度过大时,会出现离析现象,粗骨料相互挤压则会阻塞导管;当坍落度过小或灌注时间过长时,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混凝土下落阻力则会加大而阻塞导管。两者均可导致卡管,终造成断桩。
预防控制方法:
(1)灌注前应全面检修设备并认真落实技术交底,必要时可派技术人员现场巡逻监督。
(2)灌注时严格科学地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并满足灌注水下混凝土的要求,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6~20mm为宜,粗骨料粒径一般小于导管内径的1/8,控制好混凝土的和易性及流动性。
(3)灌注必须连续快速,在夏季酷热气候于灌注初期可将适量缓凝剂掺入混凝土,以防过早初凝的混凝土卡管。
(4)如更换水泥标号、品种或生产厂家,务必事先做好配合比试验,不能经验式直接搬用,必须按科学配合比控制混凝土质量。
2.1.2 诱因二:导管底端深度控制不当
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是一项很重要的施工控制指标。如果导管埋深过大,底端距孔底过远,就会使得灌注时间过长,同时导致已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造成混凝土不凝固,形成混凝土桩体与基岩之间被不凝固的混凝土填充时,混凝土桩则会上下分开;同时有可能会引起钢筋笼的上浮,还会因混凝土顶升阻力太大产生局部涡流,而造成桩身夹泥;以上均可能引发断桩。如因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出现错误,导致导管埋深过小,则会出现拔脱提漏现象造成夹层断桩。尤其是钻孔灌注桩后期,当测仪器不精确或超压力不大探时,有可能会将泥浆中混合的坍土层误判为混凝土表面。
预防控制方法:
(1)首次混凝土灌注时,导管底部需留有空间25~40cm,确保顺利灌注,同时须保证灌注后有将导管口至少埋入1m的灌注量,第1~2斗投料应采用水泥砂浆并尽可能一次性灌入孔内。
(2)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定时测量导管内外混凝土的深度,并绘制曲线。导管埋入深度要保证在2~6m之间,且遵循埋6拔4的原则(导管埋入6m后,拔起并拆除4m)。
(3)正常情况下,导管内外混凝土界面的距离是先大后逐渐缩小,直至重合。若出现管内外混凝土灌注曲线距离变大(导管外混凝土曲线变平而管内混凝土曲线变陡),由绘制曲线进行判断应是断桩的预兆,必须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2.1.3 诱因三:灌注方法运用不当
浇注混凝土时,没有采用“回顶法”从导管内灌入,而是从孔口直接倒入的办法灌注混凝土,诱发混凝土离析而造成凝固后不密实坚硬,少数孔段出现蜂窝、疏松、孔洞的现象,这是断桩的要因之一。
预防控制方法:必须从导管内灌注混凝土,灌注过程必须连续、快速、有节奏,灌注混凝土要准备足量,且绑扎水泥隔水塞的铁丝要根据首次混凝土的灌入量而定量,严格控制防止断裂。
2.1.4 诱因四:导管
(1)如灌注时间过长,混凝土与导管壁的摩擦力势必增大,同时导管提升和起拔过多,若仍采用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的导管,在提升时极易造成连接螺栓拉断或导管破裂,产生断桩。(2)如钢筋笼箍筋绑扎及主筋焊接存在问题,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易被钢筋笼卡住,导致导管难以提起,混凝土灌注中断,则会造成断桩。(3)如导管密封性差,冲洗液浸入混凝土则会增大水灰比,造成桩身中段出现混凝土不凝体,形成断桩。
预防控制方法:
(1)选用导管必须要有足够的抗拉强度,能承受其自重加上盛满混凝土的重量,同时内径最好在30cm以上的并保持一致,误差应小于±2mm,内壁无阻光滑。导管在组拼后须用球塞和检查锤做通过试验。
(2)在灌注过程中,应随时控制导管的埋深,导管提升要严格按照规定用测量锤测量孔内混凝土表面高度进行准确判断。整个桩的浇注霎时间不宜过长,尽量在8小时内完毕。浇注中断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要定时上下串导管,以防混凝土失去流动性,导管因提升困难发生断裂。
(3)根据导管内外混凝土的上升高度合理把握导管的拆卸长度,切勿起拔过多。
(4)导管最下一节长度一般为4米左右,且底端不得带法兰盘,否则在混凝土内会很难拔起。为了便于丈量长度,每节导管长度应统一,并作记录和标记。
(5)各节导管的安装接头所用的胶垫对接位置,应预先试拼并作好标记以便对号拼装。所有的接头均须垫入厚度为5~7mm的橡胶垫圈,放置时须拧紧螺栓,对正放平,防止漏水且在使用前做好水密性试验。
(6)为了保证钢筋骨架在运输及吊装过程中不变形,避免卡住导管导致断裂,导管要布置在钢筋笼中心,钢筋笼主筋焊接应为对焊,保证焊口平顺。如为搭接焊,要确保搭接部分不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钢筋骨架有强内撑架。
(7)导管清洗除掉污垢与残渣后方可使用,且下端应尽量光滑,加放“O”形密封圈在连接处,以防冲洗液浸入。
2.1.5 诱因五:其他不确定因素。在灌注混凝土时,如因发生机
械故障、停电造成施工不能连续进行,井中水位突然下降、待料等不确定原因造成夹渣,桩身中则会出现岩渣沉积成层,将混凝土分开的问题,引发断桩。
预防控制方法:
(1)在地下水活跃的地段,应先要用套管或水泥进行止水处理,甚至设降水井进行降水处理,止水降水成功后方可灌注混凝土。
(2)协调、利用好运输力量,充分做好物料储备,尽量避免停工待料。
(3)施工前必须检查机具、工器具能否正常使用且准备齐全,在查实可靠后方可施工。
(4)检查好发电设备工况及发电燃料储备情况,确保灌注施工连续进行。
2.2 主要管理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方法
2.2.1 诱因一:坍塌
施工单位对组织施工时不够重视,如发生分包或转包,质量管理过程控制则会无法连贯统一,质量控制力度也会大打折扣。当工程地质情况较差时,在灌注过程中,如施工单位对孔内水头压力不够、泥浆护壁差等,在清孔后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则会出现孔壁坍塌的问题,坍塌严重或出现软塑状质、流砂等,均会造成类泥沙性断桩。
预防控制方法:
(1)由于基础灌注混凝土是输电线路工程基础施工的关键节点,为了加强质量控制管理,在此节点上不能分包或转包其他施工队伍,可采用罚金甚至清退的方式得以确保。
(2)如在成孔内有流塑性淤泥等软弱夹层,应以钢板制作的护筒埋设穿越该软弱层,为了保证护筒内外水头的压力差,护筒外水位应低于护筒内水位1.5m,护筒埋置深度3m以上。
(3)使用泥浆护壁,泥浆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对于地质条件差的钻孔,应使用优质的泥浆,以保证清孔后泥浆比重、胶体率、含砂率、沉渣厚度等均需符合规范要求,避免孔壁坍塌。
2.2.2 诱因二:清孔控制不严
清孔是钻孔灌注桩成孔阶段的一大工序,如在清孔过程中未对孔内泥浆含砂率控制不严,监管不力,则会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造成混凝土上沉渣过厚,推动该部份沉渣难以被导管内混凝土压力推动,迫使混凝土浇注中断,易形成断桩。
预防控制方法:
(1)清孔过程中要及时对孔内泥浆的相对密度进行调整,以保证清孔后泥浆的相对密度要达到设计要求。清孔后分别从孔的口部、中部、底部提取泥浆,以检测泥浆的各项指标是否达标。
(2)成孔后必须使用冲洗液认真清孔,清孔时间应根据孔内沉渣情况而定,只有当孔底沉渣值小于规范要求时,方可进行混凝土灌注。
3 断桩的主要处置和治理措施
灌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如出现断桩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切勿擅自处置,应及时报予监理,由监理联系业主、设计等相关单位集中分析研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一般主要处置方法如下:补桩接桩法、原位复桩法、桩芯凿井法、纠偏法、补送结合法、扩大承台法、复合地基法等。
3.1 补桩接桩法
尽可能快地拔出导管并停止混凝土的灌注。基本步骤如下:(1)进行问题桩的声测确定好断桩的部位;(2)根据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确定孔井降水开挖,以C20素混凝土进行护壁,并用钢筋箍圈进行护壁内的加固。(3)挖至断桩处周边利用人工凿孔,按照挖孔法混凝土施工方法灌注混凝土。
3.2 原位复桩法
及时发现断桩问题并用超声波检测出断桩,挖掘并清除彻底后,在原位重新灌注一根新桩。该做法虽然最为彻底、效果好,但同时也耗时长、难度大、费用高,可根据工程的地质条件、重要性、缺陷数量、成本控制等因素选择采用。
3.3 桩芯凿井法
在做降水的同时,使用风镐在断桩中心凿一个直径为80cm的井孔,挖凿的深度必须超过缺陷部位,后封闭起来进行泥沙清洗并放置钢筋笼,采用挖孔混凝土施工方法灌注膨胀混凝土。该处置方法如遇个别桩降水处理过难、则会造成进度缓慢,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工程的综合损失,因此应谨慎采用。
3.4 纠偏法
如桩体只是倾斜并未断裂,且为短桩,可在局部开挖后,使用千斤顶进行纠偏处理。
3.5 补送结合法
该方法主要运用于打入桩为分节连接逐根沉入时,出现断桩有可能发生连接节点脱开的情况。基本步骤如下:(1)对有可疑问题桩进行复打使其下沉,为了具有一定的竖向承载力,须将松开的接头再顶紧;(2)可适当补一部分全长完整的桩,以弥补整个基础竖向承载力的不足。
3.6 扩大承台法
(1)如桩位偏差较大,原设计的承台平面尺寸已满足不了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2)如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3)如桩基质量不均匀,为了防止独立承台出现不均匀沉降,或须提高基础整体性以提高抗震能力。基于以上三种原因,可采用扩大桩基承台面积的方法,以满足构造要求或基础承载力的要求。
3.7 复合地基法
采用CFG复合地基此法,以一定配合比的石屑、粉煤灰和少量的水泥加水拌和后制成的具有一定胶结强度的桩体。通过利用桩土共同作用的原理,对地基作适当处理,提高其承载力,更有效地承担桩基的荷载。
4 结束语
输电线路工程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事故多因人为的操作失误造成,因此在事故的预防中主要抓好管理控制工作。在进行质量控制管理时应以防为主治为辅,通过采取PDCA循环,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控制,每个环节层层把关,施行全方位质量管理,同时还须提高施工的质量意识,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操作,将质量事故防范于未燃,打造精品化样板工程。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2]《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送电线路部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成因分析及防控 篇8
关键词:道路工程,路基,病害,影响因素,防治
水泥混凝土路面因其刚度大、强度高、使用耐久和日常养护工作量小等优点, 被作为主要路面结构形式, 在我国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 随着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大量使用, 随之产生的病害现象也日益严重, 有些路面在建成通车后不久就形成了唧泥、错台、断板、破碎等程度不同的病害, 严重影响了公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研究发现[1,2,3,4,5], 水泥混凝土路面发生的损坏与路基病害问题有很大的关联。因此, 本文针对路基病害问题, 从路基填料、水、温度、施工等角度分析了路基病害的形成机理, 并推荐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1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分类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期间承受着重型汽车荷载及各种不同气候条件的重复作用, 导致路面产生各种类型的损害, 缩短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虽然水泥混凝土路面以面层混凝土板作为承受交通荷载的结构层, 而板下的基 (垫) 层和路基主要起支撑作用, 但是由于混凝土板的刚度高和脆性大, 对板下的不均匀支撑适应性较差。在环境因素与交通荷载的共同作用下, 路基性能不良最终以路面病害的形式反映出来。
通过对京大、京珠高速等公路的路面状况、路面结构承载能力、路基路面排水调查、路基钻芯、交通量进行调查和评价, 得到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类型, 分析了路面破坏的原因。根据损坏类型将水泥路面病害划分为以下几类:裂缝类、变形类、接缝损坏类、表面损坏类和结构性损坏类。其中结构性损坏与路基性能密切相关, 其主要包括裂缝、变形和接缝类损坏。
2 与路面结构性损坏相关的路基病害分析
2.1 路基填料
路基的长期性能与组成路基的材料性能密不可分。我国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建议尽量不要直接使用低液限粘土作为路基填料。对其他填料, 需要经CBR、压实度检验, 合格后方可作为路基填料。工程中常用的典型路基填料主要包括砾土、砂质土、粉质土和粘质土。砾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是填筑路基很好的材料。常见的砾土主要包括漂石和卵石。级配良好的砾石混合料孔隙较少、密实程度高、内部嵌挤能力较好、内摩擦系数较大;而级配不良的砾石混合料, 易出现路基渗水、沉陷等病害, 因此填筑时应充分压实, 确保满足强度、稳定性等要求。砂质土既含有粗颗粒也包含一定数量的细颗粒。粗颗粒可以增大路基内部的摩擦力, 细颗粒可以提高路基填料的粘聚力, 避免粗颗粒出现过分松散。粉土质砂的颗粒组成接近最佳级配, 因此, 渗水性好、不易遇水泥泞也不易干燥扬尘, 同时易于压实, 是路基填料的较好选择。砂质粘土是粘粒含量30%~50%, 且砂粒组含量大于粉粒组含量的粘土, 而非砂质土。由于其粘粒含量较高, 因此不宜作为路基填料。粉质土的粉粒含量大于45%, 遇水易形成稀泥, 但干燥后不易碾压成型, 且扬尘现象严重。此外, 粉质土毛细现象严重, 地下水丰富的区域毛细水上升高度可达1.5 m。不利季节, 易出现水分积聚现象, 诱发路基冻胀、翻浆等病害。因此, 粉质土不宜作为路基填料。当必须使用粉质土填筑路基时, 宜掺配其他材料, 并加强排水措施。粘质土是塑性指数大于10, 且粒径大于0.075 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50%的土, 主要包括粘土质砂、含砂低液限粘土、高液限粘土砂、含砂高液限粘土和高液限粘土。粘质土细颗粒含量较高, 内聚力较大。同时透水性较小, 吸水能力较强, 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在季节性冰冻地区, 粘质土填料路基也容易出现冻胀、翻浆等病害。
2.2 水
除了路基填料本身, 水是路基性能的最大影响因素。路基或地基中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及潜蚀作用将影响到土体中有效应力的分布、土体的结构特征及其强度。路基和其下地基中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三种类型, 即地下水的侧向补给、降雨补给和地表水侧向补给, 如图1所示。当地下水位埋深较浅时, 路基的湿度状况受地下水位波动影响十分显著。随着季节变化, 地下水位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波动, 由于毛细现象而导致路基湿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于水的软化、润滑作用, 以及非饱和区域内由于毛细管张力而引起的负孔隙水压力, 可使土体产生沉降变形。此外, 由于水的渗流作用将填土中的细颗粒带走, 致使填土的孔隙率增大, 在行车荷载及自重作用下压密, 造成路基沉降变形。
2.3 温度
在冻土地区, 包括季节性冻土地区和多年冻土地区, 温度是影响路基耐久性的重要因素。温度周期性变化, 引起路基土冻结与融化交替, 造成冻土地区所特有的路基病害———冻胀与融沉。随着地层温度的下降, 在热交换的过程中, 土体温度达到土中水的冰点, 便产生冻结;伴随着土中孔隙水和外给水结晶体、透镜体、冰夹层等形成的冰侵入体, 土体积增大, 导致路基表面产生不均匀上升, 在路面结构中引起附加应力和变形, 这就是冻胀现象。到春季当土层温度上升时, 冻结后的土体从上层开始融化, 但冻土层的下层尚未溶解, 水分无法下渗, 使土体处于饱和或过饱和状态, 从而导致土体强度降低。一旦土体中冰侵入体消融成水, 而土体又未能完全排水固结, 在上部结构自重以及行车荷载作用下, 路基将发生沉陷变形及翻浆等融沉现象。
冻融对路基填土的影响较大, 主要表现在影响填土的物理性质、水理特征, 以及影响填土的力学性质两大方面。一般的, 冻融会导致填土的模量整体降低的趋势, 但经过一定次数的冻融循环后, 模量也会出现反弹并稳定的现象。实验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 粘土的弹性模量先减小后增大, 当填土试样经过7次冻融循环后, 弹性模量降到最低点。就试样的破坏强度而言, 经过7次冻融循环后, 试样强度将从低点增大, 约10次~12次后保持恒定, 几乎不再受冻融循环的影响。冻融对土强度的影响较大, 经过冻融作用, 土的内摩擦角几乎不变但粘聚力降低明显;如果冻融导致含水量增大, 则强度就会降低;如果含水量不变则强度会增大。无论是粘土还是砂土冻融后内摩擦角均增大, 抗剪强度在低正应力下与原状土相当, 在高正应力下大于原状土;粘土冻融后无侧限抗压强度是原状土的1/3~1/2, 灵敏度降低。
2.4 施工
1) 施工顺序、填料选择不当。路堤在填筑时应严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规范的要求, 在路基全宽范围内分层填筑。路基范围内填料质量不符合要求、路基填筑高度不足、路基填料的水稳定性不符合要求等施工顺序、填料选择不当的情况都会导致路基沉陷、不均匀沉降等病害。2) 压实机具选择、压实操作不当。在路基土填筑过程中, 应按照公路路基施工规范的要求, 根据路基类型、填料类型等选择合适的整平、碾压设备, 并按规范要求进行压实操作。当路基填料压实度不够或压实不均匀时, 路基易出现局部沉陷、整体沉降等病害, 如图2所示。值得注意的是, 在路基压实时, 还需要严格控制填料的含水率。一般的, 根据填料运距, 应在填料含水率较最佳含水率大1个~2个百分点时碾压, 才能取得较好的压实效果。3) 结合部位开挖台阶。在填挖交界或新老路基结合部位没有开挖台阶, 或由于原地面与填料结构不同, 两者密度、承载能力不同, 如填挖交接处软土、腐殖土等未清除干净或填筑方式不当或压实不足, 均将导致交界处发生不均匀沉降。4) 施工过程中未注意排水。施工中遇雨天时, 由于未及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致使路基积水严重, 有的积水浸入路基内部形成水囊, 导致填土软化、强度降低。而在晴天施工中, 未对路基积水进行彻底排出、严格控制含水率就继续填筑, 以致造成隐患。
3 路基病害的防控措施
综上所述, 填方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 砂质土是修筑路基的最好材料, 粘质土次之, 粉质土是不良材料, 最易引起路基路面病害。高液限粘土, 特别是蒙脱土, 也是不良的路基土。此外, 对于特殊性质的土类, 如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及易溶盐含量较大的土, 均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但根据Hopkins (1970, 1991) 和Beckham (1995) 的研究表明, 天然素土路基按规范规定压实后, 其CBR值可以达到15~40, 理论上足以满足水泥路面对路基强度的要求。然而, 随着开放交通, 路基暴露在外界环境中, 在湿度、温度和反复荷载应力的作用下, 路基的CBR强度却降到1~5。可见, 路基填料的选择是实现路基的耐久性重要手段, 但也不是决定性因素。填料选择得当, 路基也可能有承载能力问题。土的强度、抗变形能力及稳定性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急剧下降, 因此路基设计规范要求路基土处于中湿或干燥状态。然而对于地下水位较高地区, 由于标高控制等原因又必须采用低路堤或零填路堤的情况, 尽管在施工时路基在最佳含水量压实, 但建成通车后, 路基湿度要远远大于设计含水量。在长期冻融循环过程中, 路基土的物理、力学特性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而这些改变对路基土的耐久性能往往是不利的。土体强度的变化或大量变形的发生, 对上部路面结构受力状况将产生显著影响, 当不均匀冻胀或融沉较大时, 可使混凝土路面出现错缝、隆起变形而影响行驶的平稳性, 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 甚至导致板的断裂破坏。
4 结语
通过资料调查与现场调研, 在全面分析路基性能与水泥路面病害之间联系的基础上, 将路面损坏分为裂缝类、变形类、接缝损坏类、表面损坏类和结构性损坏类。其中与结构性损坏密切相关的路基病害主要源于路基填料、水、温度和路基施工等。做好路基填料、水、温度和路基施工的控制、提高路基变形、水稳定性和抗冻性等方面的性能, 对为提高路基稳定性, 延长路面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张起森.公路路基回弹模量的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 2006.
[2]张润.路基路面施工及组织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3]段乃民.处治土路基的强度特征和含水量对其性能的影响[J].中外公路, 2003, 23 (4) :48-50.
[4]关世通, 王淑萍.石灰稳定路基土[J].辽宁交通科技, 1999, 22 (4) :20-23.
[5]张西海, 夏琼, 杨有海.石灰及其与粉煤灰混合料改良粉土的试验研究[J].路基工程, 2007, 132 (3) :43-45.
[6]张艳聪, 高玲玲, 田波, 等.养护剂对道路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影响[J].混凝土, 2012 (10) :124-127.
成因分析及防控 篇9
1 大车平衡梁机构示意及运行分析
我公司轮胎吊大车全部为海陆两侧对角布置2个电机驱动的形式,其大车平衡梁机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轮胎吊出现裂纹故障部位如图中所示,大车行走正常情况下,在水平的跑道梁上行走,发生急停故障时,由于大车平衡梁的作用,平衡梁上方重量在加减速过程中的惯性大部分可以通过平衡梁铰接销轴机构予以缓冲消除。
大车行走方向上如果有较大坡度或遇到台阶,或者由轮胎气压及磨损问题综合起来导致形成如图2所示状态。
在轮胎吊大车平衡梁上方设置有2块焊接的机械挡块。根据我公司轮胎吊技术规格书,轮胎吊在大车运行机构方面要求制造商“应能保证起重机在满载,风速为25 m/s和爬越1%坡度的情况下安全行驶。”因此,在机械挡块上方平衡梁摆动幅度要小于1%。这点也可以从图纸相关尺寸中予以测算验证。在图2所示情况下一侧的大车铰接销轴的缓冲作用会失效,此时发生急停故障,对该侧的平衡梁、回转轴承连接螺栓、轮叉等位置就会造成较大冲击从而逐渐形成裂纹。
综上所述,要有效预防平衡梁开裂问题,必须有效控制平衡梁上方整体机构相对于平衡梁的摆动幅度。
2 预防控制措施
1)轮胎吊跑道梁异常状态尽可能消除,如较大台阶、较大坡度等。同时日常注意检查设备平衡梁上方机械挡块的受撞击情况。
2)驱动轮胎吊的电机尽量做到电机速度的闭环控制。轮胎吊大车机构运行影响因素多是比较复杂的控制机构。我公司轮胎吊大车电机为机械单端输出轴,立式带刹车;功率为60 k W,4极,交流400 V,1 787 r/min,可承受过载转矩200%,1 min;S3工作制,可连续工作时间30 min。若采用开环速度,电机的转子速度是通过电压、电流及电机模型计算出来的,其速度精度、速度响应肯定比闭环要差和慢,运行中会由于风速、地形造成大车较强烈的扭摆。闭环速度控制使用了编码器,速度、转子位置可以通过编码器直接测量,其速度精度和响应远远超过开环,实际运行比较平稳,制动器工作也较好。
3)适当调整变频器及大车参数。根据大车电机启动时的转矩特性,电机在从静止状态启动时,其特性是在恒转矩区,提供最大的转矩,从而达到启动电机的目的。这时电机转矩将不随电机转速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静止启动时,电机启动转矩对支腿推力是比较大的。由F=Ma可知,如果适当地增加大车变频器的加速时间,可以达到减小较快速度变化带来的支腿受力过大的目的。在停车时,减速时间过短,同样会对大车行走机械结构产生较大的冲击。但如果减速时间过长又会造成大车电机制动距离过长的问题,所以加大减速时间的同时应适当地降低大车速度。特别提醒的是,应根据大车电机实际运行波形图去确定其应设置的加减速时间值,如图3所示。
有些机构共用参考值会导致变频器参数与实际运用效果存在差异。此外,适当调整S-curve值[2],也可以使得电机在启动、制动的过程中速度变化较为平滑。变频器参数调整如表1所示。
根据上述参数表,采用Drive Monitor 5.5软件进行电机输出波形监控,调整前后电机输出波形如图3所示。
4)日常注意检查大车制动相关程序,如图4所示。着力清理历史故障中可能引起高速制动的故障,消除驱动器故障引起的急停。同时,考虑引进制动力矩可变的智能制动器。
首先,通过对大车制动控制相关的零速域值及逻辑的检查确认,确保大车制动的平稳有效。具体程序如下,逐台检查确认与以下程序是否一致。
其次,江西华伍制动器[1]公司应用现代控制技术和电子技术,通过调整电磁制动器的制动力和制动时间,将原来只有开启和闭合2种功能的传统制动器改造成为中间过程可控的智能型制动器。当RTG制动时,可实现平稳无冲击的制动,通过摩擦生热消耗动能,消除因过急制动产生的冲击和过载荷。因此,引入该款制动器进行改造优化也是一个可行的方向。
5)调整大车纠偏给定值。我公司轮胎吊较多出现平衡梁裂纹的设备,陆侧大车电机驱动大都采用了与起升共用变频器的形式。大车纠偏主要靠调整海侧单侧的大车附加给定来调整,单调一侧,意味着有加有减。纠偏值大小与大车速度成正比,同时突加给定会引起大车转矩的突变,因此大车行驶中打纠偏会感到整机晃动。通过修改程序中相关数值可以较好地改善行驶中的顿挫,通过调整线性斜率可以达到优化大车纠偏性能。原程序在低速时,纠偏量偏大,达到50%,造成速度和力矩波动较大。将纠偏量减少为20%~30%区间,通过比较修改前后效果,大车速度相对平稳。
6)提升平衡梁钢构强度及升级加固防范措施。将原平衡梁钢构圆管壁厚由13 mm加厚到14 mm,对焊缝包角,并通过应力释放设备进行应力释放。把原来材料为Q235用屈服强度较高的Q345代替,Q345为低合金钢,综合力学性能良好,低温性能亦可,塑性和焊接性良好,强度高。内部进一步加强补焊钢板予以增强,外部采用均匀分布的肋板电焊加固。
我公司轮胎吊数量将近80台,近几年有半数以上的相同类型设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平衡梁裂纹故障。通过采取上述防控措施,特别是加强了设备异常部位撞击检查,调整运行参数、检查修改程序,持续进行修补加固及整体部件更换,进行制动改造。该类型设备相应部位故障情况得以逐年持续改善。定期的磁粉探伤、显影剂探伤等手段检测结果也验证了裂纹问题得到充分有效控制。
3 结论
由上可见,大车平衡梁开裂故障是一个由较多因素引起的综合性故障,解决该故障也应有系统性的解决方式,不能以单一手段简单处理。除了事后补救的“亡羊补牢”型加固更换外,还要对大车行走历史故障进行全面筛查处理,并对变频器输出进行跟踪调整。同时,要加强日常大车机构相关位置的检查维护,特别是大车平衡梁上方机械挡块油漆状况、大车制动器磨损情况、回转轴承螺栓状态的检查显得十分重要。
摘要:对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RTG)(简称轮胎吊)大车平衡梁开裂事故的多种成因进行简要分析。针对轮胎吊跑道梁坡度引起的问题进行描述,并提出采用日常检查平衡梁机械挡块、大车运行变频器参数调整、程序检查排除、智能型大车制动器引入的可能性、大车平衡梁机械加固加强等措施预防管控平衡梁开裂故障。通过分析及管控措施,取得良好的裂纹防控效果。
关键词: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大车,平衡梁,制动器
参考文献
[1]陈胜根,叶国华.智能型制动器在RTG上的应用[J].港口装卸,2013(3):8.
农村学生厌学成因分析及对策 篇10
一、厌学成因分析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自身原因
心理素质、性格特征、学习方法与学习目标是影响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厌学学生大多呈现出心理承受能力弱,抗压、抗干扰、抗挫折能力差,性格偏激消极、孤僻抑郁,学法不当,奋斗目标不明确等表象特征。随着知识的加深,成绩跟不上,学习遇到困难就轻言放弃,导致厌倦情绪。
2.家庭因素
包括家庭教育方式、经济条件与家长价值观,其中家庭教育方式为主要因素。溺爱、粗暴、放任等不良家庭教育方式影响下的孩子,最易出现厌学情绪。而经济条件与家长价值观也占有一定的影响力,很多时候农村学生的厌学甚至辍学就是三者合力作用下的产物。
3.学校教学
学校是学习的主要场所,乡村学校里普遍存在的不合理因素都有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比如师资欠缺,教师管理方法失当,师生关系不良,教学内容枯燥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社会影响
主要是社会认知的偏差与不良社会文化。在现阶段,受就业难、滥招生以及乡村大学生收入低下甚至不如外出打工等“冷酷”现实的影响,“读书无用论”在乡村普遍存在。这些世俗观念影响了大部分农村学生甚至是家长的思想,引发学生厌学情绪。
二、农村学生厌学对策思考
农村学生的厌学状况若不加以疏导,势必影响整体素质的提升,影响新农村建设,进而阻碍国民素质的提高。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应从乡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措施加以疏导,以期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1.提高教师个人素质与育人水平
为人师者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努力做到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从心底尊重、热爱学生,无论在学业上或是在心灵上都要对学生进行呵护,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是有道理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厌学情绪干预要及時、科学
学校应制定相应的预案机制,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干预,以充分体现教育中“爱与责任”的理念。在尊重学生感情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心理状况。对于已经发现的有厌学心理的学生,教师要分情况进行心理干预:既要关注细微之处,找出厌学根源;又要实施硬性管理,从情感上激起自我教育的欲望;同时帮助学生制订具体的教育计划,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及时改正。
3.家校互联,形成合力
学生厌学,学校、家庭要联手,在教育观念上达成一致,形成合力。学校班级管理,要经常与家长沟通,充分发挥合力。利用成功案例,与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与教育经验,扭转“读书无用”的短视观念,树立为孩子计长远的育人观念,形成“一切为了孩子”的良好氛围。
总之,解决农村学生的厌学问题不能一蹴而就,消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的任务,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作为教师,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应该多想、多分析,找出学生厌学情绪的根源,结合现有条件对症下药,定能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
成因分析及防控 篇11
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 要想控制解决混凝土中裂缝问题, 还是需要从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入手, 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及处理方法。
1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1.1 混凝土材料的因素
首先, 不同种类和不同用量的水泥拌制的砂浆干缩性变化很大。一般来说, 其水灰比不变, 水泥用量越多, 混凝土的收缩率越大。其次, 粗细骨料含泥量过大会降低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力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骨料颗粒级配不良都会降低混凝土的密实度, 从而诱导裂缝的发生。
1.2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混凝土中80%水分要蒸发, 约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必需的。而最初失去的30%自由水分几乎不引起收缩, 随着混凝土的陆续干燥而使20%的吸附水逸出, 就会出现干燥收缩, 而表面干燥收缩快, 中心干燥收缩慢。由于表面的收缩受到中心部位混凝土的约束, 因而表面产生拉应力而出现裂缝。
1.3 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 当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时, 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混凝土越厚, 水泥用量越大, 内部温度越高, 内外温差就越大, 就越容易开裂。
1.4 沉陷裂缝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 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 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特别是在冬季, 模板支撑在冻土上, 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 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此类裂缝多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
1.5 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
碱骨料反应裂缝和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的由于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裂缝。混凝土拌和后会产生一些碱性离子, 这些离子与某些活性骨料产生化学反应并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而体积增大, 造成混凝土酥松、膨胀开裂。这种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结构使用期间, 一旦出现很难补救。
1.6 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常受外界气温的影响。混凝土内部温度是由水泥水化热引起的绝热温度、浇筑温度和散热温度三者的叠加, 当气温下降, 会大大增加外层混凝土和内部混凝土的温度梯度, 产生温差和温度应力, 使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
2 混凝土裂缝的防控措施
2.1 科学用料, 合理调配
严格控制集料的级配及其含泥量。如果含泥量大的话, 不仅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 而且会引起混凝土抗拉强度的降低, 对混凝土抗裂不利。
掺用外加剂。掺用合适的缓凝、减水等外加剂, 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减小水分蒸发引起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的优质粉煤灰。不但能代替部分水泥, 而且粉煤灰颗粒呈球状具有滚动效应, 起到润滑作用, 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掺优质粉煤灰的混凝土后期强度高, 在一定范围内60天比28天强度均可增长20%左右。
减少水泥用量及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选用水化热较低的3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 其早期的水化与同龄期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 3天的水化热约低30%。大体积混凝土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 使混凝土早期升温和后期降温产生内部和表面温差。合理地选用水泥是控制温度裂缝的有效措施。
2.2 优化浇捣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采用分层、分段的方法进行浇筑, 并且适当降低浇筑速度。根据当地中长期天气预报, 选择最佳天气条件进行浇筑, 应尽量安排在低温时段浇筑, 以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的初凝温度。振捣时重点控制两点, 即混凝土流淌的最近点和最远点, 振动点振动时不能漏振, 尽可能采用两次振捣工艺, 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2.3 加强后期养护
养护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 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以便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 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及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 应尽可能多养护一段时间, 拆模后立即回土或覆盖保护, 同时预防近期骤冷气候影响, 以控制内外温差, 防止混凝土早期和中期裂缝。养护用水的温度应与现场测得的混凝土表面温度接近, 以免人为造成混凝土表面产生温度梯度, 进而出现裂缝。在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温度控制应遵循以下几点: (1) 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0℃。 (2) 保温法是在结构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 (如草袋、锯木、湿砂等) , 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 使混凝土获得必要的强度。 (3) 大体积混凝土表层布设抗裂钢筋网片, 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 防止混凝土收缩时产生干裂。
3 混凝土表面缺陷的修补
(1) 面积较小、数量不多的蜂窝、麻面、缺棱掉角、裂缝或露石的混凝土表面先用钢丝刷或加压水冲洗基层, 再用1∶2~1∶2.5的水泥砂浆填满、抹平, 并加强养护。
(2) 面积较大的蜂窝、露筋和露石, 应按全部深度凿去薄弱的混凝土层和个别突出的骨料颗粒, 然后用钢丝刷或用压力水冲洗表面, 再用细石混凝土 (比原标号提高一级) 填充, 并仔细捣实, 加强养护。
4 结语
【成因分析及防控】推荐阅读:
成因分析及处治05-26
工作状况及成因分析09-26
员工离职成因及对策分析09-11
欠税现状调查、成因及措施分析11-04
公路沥青路面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07-23
目前我国农民收入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10-02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成因分析及处理05-20
出国留学低龄化热成因及利弊分析10-06
新乐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05-29
雅思阅读速度慢4大成因分析及解决办法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