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理由及解决措施

2024-09-28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理由及解决措施(精选11篇)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理由及解决措施 篇1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成就十分显著。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和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逐步完善, 在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 民营企业由于其特殊的经济形态及成长方式, 有着许多亟待破解的问题, 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如何通过加强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遏制民营企业的衰退态势成为我们必须考虑和面对的问题。

1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探析

1.1 部分民营企业对财务管理的职能定位、作用发挥认识不清。

现实生活中, 很多民营企业之所以出现财务管理混乱、账目不清的状况, 固然与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等因素有关, 但思想观念方面存在误区是第一位的因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变革的先导。据业内人士统计,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负责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认识不清, 对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长期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估计不足。因之, 在财务管理这个问题上不但没有予以重视和支持, 反而采取了一系列错误的财务管理举措, 给企业带来了不应有的财务风险和可能的损失。另外, 我国许多民营企业都是脱胎于家族企业, 家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色彩有增无减, 更在较大程度和范围内制约了财务管理职能的正常发挥。同时, 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对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受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束缚, 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实质上成为了企业管理决策的附庸, 其发展完全受制于企业管理层决策的正确与否。如此一来,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非但要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 而且对企业决策的纠错和主动作用也无从谈起了, 财务管理工作的处境十分尴尬。

1.2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主体财务观念淡薄, 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十分严峻。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不绝如缕, 但是, 整体水平的落后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我国民营企业由于脱胎于家族企业, 家族色彩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受传统的“业主产权论”的影响, 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很多人所忽视。同时, 我国民营企业中很多经营管理者文化素质不高, 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严重匮乏。有的人虽然对技术十分熟稔但是对于管理还是摸不着门道, 缺乏财务管理的意识的状况十分普遍, 不依法建账、兼职做账、突击做账、以票代账的现象司空见惯。最为严重的是, 民营企业的财务部门负责人很多也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 造成企业财务管理的无章、无序和混乱状态,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失真, 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2 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若干对策

2.1 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科学制定财务管理规划。

目前存在于民营企业中的主流观点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无非就是实现企业理论的最大化。更有甚者, 有的人甚至认为企业财务管理就是算算账这么简单, 不用投入太多的精力和资本, 只要保证不出大问题就可以了。这种观点不但存在于那些中小型的民营企业, 就是那些大型的民营企业也持此种观点, 一味追逐利润最大化。笔者认为, 企业作为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 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 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追逐利润的最大化无可厚非。但是, 忽视财务管理工作的倾向是完全错误的, 同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 民营企业要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 结合自身的实际, 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企业要确立明确的目标体系, 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制定发展战略, 强化使命、目标、责任意识;要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政策, 研究切实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 确保企业战略决策落到实处。另外,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规划要考虑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是财务管理的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和保证, 是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础保证。为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 关键的控制措施是:加强发票等原始单证的管理工作, 整顿其管理秩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支持会计人员工作;对会计信息系统本身而言, 只能是加强制度建设, 健全制度;从外部审计来讲, 企业应主动邀请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核心的社会监督力量来帮助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当局而言应当建立对主要领导的有效处罚机制, 促使其会计信息的高质量。

2.2 强化财务管理意识, 不断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

解决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必须首先解决财务管理理论滞后的问题。长期以来,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始终存在着“财务”同“会计”不分, 财务管理成为会计工作附庸的现象, 财务管理的内容、作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同时, 民营企业中的专门财务人员主要由企业主的亲属充任, 他们满足于自己的优越地位而往往忽视了财务管理理论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更新, 导致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发展中的职能缺位或者错位。实际上, 在财务管理已然取代生产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核心的当下, 这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和举措必须迅速实现转变。民营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财务预算和营运资金管理工作, 加强财务控制的分析和研究;要着眼大局把握企业经营, 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 在思想上端正对新形势下财务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凸显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同时, 民营企业的财务部门及相关人员要吸收借鉴一切先进的财务管理理论, 加大向财务人员灌输现代战略财务管理理论的工作力度, 注意教育培训方法, 讲求工作实效。具体说来, 有以下几点。其一, 要加强法规政策教育, 让财务管理人员熟悉国家以及业内相关的财经法规和政策, 加强对经济法、税法等相关法律的学习。其二, 要加大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力度, 及时更新知识结构, 加大定期的岗位培训力度。其三, 要贯彻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固然重要, 但是职业道德对于人更具有根本性意义, 要着眼于提高从业人员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 选择那些真正负责任有能力的人才放到该岗位上来。

2.3 做好民营企业融资工作, 着力推进财务管理预算化。

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严重滞后, 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30%的大型私营企业认为金融问题是阻碍企业发展的严峻问题, 有接近一半的中小民营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是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管理科学化的欠缺以及体制上的原因, 一直面临着融资难的难题。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血液”, 没有资金对企业来说简直是举步维艰。因此, 民营企业要注意信用体系的构建, 不断提高信用等级, 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保证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在法制轨道上运转。同时, 要创造性开展工作积极推动融资渠道拓展工作, 可以借助大企业的力量获得银行贷款。同时, 要保持与金融机构的密切联系, 靠良好的工作业绩以及及时的交流沟通赢得金融机构的信任。除此之外, 民营企业还要不遗余力做好财务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工作, 围绕财务战略的贯彻实施推动财务管理预算工作科学化;要围绕财务预算目标加强财务管理, 定期检查考评, 形成以财务制度为主对经济行为的定性约束, 以财务预算为主对经济行为进行定量约束的格局。

参考文献

[1]刘志远.张玉利.中小企业财务战略与控制.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

[2]邹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五期.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理由及解决措施 篇2

关键词:电力企业;政工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0.引言

在当今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里,网络也更加发达,因此,在当今的网络时代里,电力部门的企业政工也应该抛开传统的那些欠发达的方法,在工作中应采用信息化、网络化的技术应用到工作中,这样既可以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同时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下面将对我国电力企业政工干部的工作改进进行一些分析。

1.政工干部在电力企业中的重要性

1.1 政工干部可以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

当今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构,而电力企业的发展也要比以前相对来说更加的困难,那么一个企业要想在如此大的激烈竞争市场下而获得生命力,仅仅靠领导在企业的管理方面狠抓,这是远远不够的,甚至还会产生一些反作用。相比之下,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工作、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觉悟和素质更加的重要。思想工作是解决领导和员工之间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做好了员工的思想工作,企业才的员工、领导之间才会具有很强的凝聚力,那么在工作中企业遇到问题,职员们也会轻而易举的解决它们,所以,这就要求企业的员工需要明白自己的职责,了解自己的特长,把企业当做自己家一样对待,踏踏实实的工作。

1.2 电力企业政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子

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形势下,政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工作中日益体现的淋淋尽致,那么如何才能尽可能的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去改变员工的传统的固有思想,提高思想意识,进而来推动企业的长期、稳定以及持续的发展。对此,领导们一定要大力支持员工们的日常工作,以及在日常工作中自己也要起到表率作用,领导们应该尝试使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去引导员工们,去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进而实现他们自身的人生价值和职业价值。

2.目前我国电力企业政工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电力企业在当今社会中属于一项公共事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现实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渐渐地开始了追求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企业工作内容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有上进心,责任心也在逐渐地淡薄,觉悟逐渐降低,抱着一种混时间的心理,甚至有着一种对这种职业可有可无的心理。那么当今我国电力企业政工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只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绩效难评价

企业政工和电力企业的销售有很大的差别,电力企业销售会有很明确的数据,而电力政工工作人员的工作却没有明确的数据以及一些图表,导致没有办法看到政工人员的成绩以及工作效率,同时也没办法看到政工人员的工作质量的高低,因此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标来衡量这些,进而导致政工干部的工作绩效难以评价。

2.2 职位价值难以体现

政工干部从事的工作和电力企业生产大致相同,政工干部所从事的工作是一个企业的精神上的工作,他们是设法通过工作的方法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人员,来改变工作人员传统的思想觉悟,改变他们固有的态度。达到了这些目的,那么一个企业的政工才算得上合格,虽然有很多的人目前思想还比较滞后,但是在政工干部的带领下,来改变了这些比较落后的思想,但是,虽然政工改变了员工的工作态度,甚至思想觉悟,但是这些都只能在企业员工的身上能体现出来,并不能把企业政工干部的价值完全的体现出来。

2.3 待遇很难到位

任何的工作待遇都是一个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政工干部的工资其实和与他相同级别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差不多,但是,主要问题是政工干部的平时奖励的奖金却很少,并不能像技术人员那样能够获得很好的贡献奖金,也就是说政工人员的奖励体系并没有技术人员那么丰厚。比如,当一项相当大的工程完成后,由于政工人员一直都处于幕后工作人员,当企业发奖金的时候,那么这些政工人员经常被企业所忽视,一般情况下,他们很难拿到奖励。再加上公司的其他的一些福利,比如在公司的晋升,医疗保险五险一金等各方面也经常没有得到重视,因此导致了政工人员与其同等级别的技术人员的待遇有了很大的差别。

2.4 政工队伍难以吸收到新的人才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提升,因此在当今,电力企业对政工的工作上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电力企业的政工们的工资却没有看到有多大的长进,我们都知道,政工人员的工作时间长,工作所涉及到的的范围比较广,工作的强度以及压力都相当的大,所以久而久之,他们对工作也会产生一种疲劳感,再加上工资也不是那么的丰厚,奖励也没有同等技术人员好,因此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了很多的人员不愿意从事这个职业,还有应聘这些政工人员的素质也不是像其他工作人员的那么高,这些导致了目前政工行业局面的难堪,对整个电力企业来说,这也是相当危险的。

3.新时代背景下政工师干部工作的思考

面对上面的所叙述的种种问题,那么在当今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才能使网络与政工干部们传统的工作方式完美的相结合起来,使政工人员能够重新拥有新的工作态度,新的思想觉悟,在电力企业中真正的去实现自身的价值,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这些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做出思考。

3.1 创新管理理念

在新时期下,以人为本是各个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的主题,当然电力企业部门也不能例外,这就要求我们的电力企业中的管理层的领导们对政工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能够意识到员工在企业发展中所扮演的必不可少的角色,要能够真实地承认和评定员工的工作所创造的价值,学会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相结合起来,政工管理人员需要对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合理的协调,定期的对员工开展一些活动以及一些教育培训,努力的实现企业与企业里的员工共同发展。当有出现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发生矛盾时,需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尽量的做到一切员工利益至上,管理人员也要学会与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保持平等的地位关系,加大对员工的感情投入,懂得以情服人,同时也要给工作人员一個合理的作息时间。总之要保证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发展。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政工管理人员应该要意思到工作人员思想的变化,从而在管理他们的方法上也要做出适当的调整,政工管理人员也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先进的指导思想,跟上员工们的思想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一个企业只有做到员工、管理人员、上层领导之间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发展的更加迅速,发展的更加强大。

3.2 转变工作机制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部门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各个部门的工作机制也做出了相应的变化。之前政工干部们都是采取会议的形式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析,同样以会议的形式来纠正错误,那么现在就要求政工干部能够学习新的思想方法,对一些事情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对事件的发生要有预见性。另外,对员工工资的差异企业也要做出合理的调整,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就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还存在着种种的问题,当然要想解决政工管理的问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这些问题呢渗透于企业的生产的各个环节。当然,这些问题也不是说不能解决的,它完全可以通过一些有力的措施不断地改善以至于解决,同时政工干部也要认清自己的职责,协助企业的领导改善薪资差距等等问题,进而推动整个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洪庆.加强电力企业政工工作管理[J].华章,2013(10):15-16

[2]李峰海.企业政工管理问题的探讨[J].2013(14):53-54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理由及解决措施 篇3

一、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意义

工商管理培训是指通过学习金融、财务、营销、经济法、国际商务等知识,并提高管理人员在其岗位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手段,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能力。企业在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方面的主要途径是靠实现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企业之间管理水平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管理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竞争。提高管理水平则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这就需要依靠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来实现。而在我国市场经济深入推广的环境下,工商管理培训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工商管理培训是实现企业干部和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管理素质偏低,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管理专业非科班出身,大多以半路出家的方式走马上任,根本没有具备专业的工商管理技能。虽然在管理技能实际实践中原有的管理人员具备独到的管理能力,但不具备深远的管理专业技能,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不仅可以弥补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空缺,还可以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管理能力。其次,工商管理培训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面临更大的挑战。面对这样的环境转变,不断加强工商管理培训,培训出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才可能不断地更新能力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形势,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

二、目前工商管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不少企业在管理发展中并没有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重视,受到近期企业经济效益的左右,企业高层往往忽略了企业管理培训的重要性,而且认为进行工商企业管理培训没有必要性,从而使培训得不到很好地发展。

(二)培训中相对落后的师资

受到历史发展原因和经济方面的制约,当前我国不少企业在工商管理培训师资力量这一环节得不到重视和加强,主要表现在教师学历低、教师相对缺少企业实践经验、业务素质低等。

(三)单一的培训方式

对于工商管理培训来说,不仅仅是工商企业管理方面素质的直接培训,而是通过各种能力素质的综合培训达到相关工商企业管理类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而当前工商管理培训仍然以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开展,形式、内容单一,培训难以取得良好成效。

三、加强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

(一)转变理念,加强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

强化管理培训力度,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强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培训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工商企业管理的质量。要实现工商管理培训的全面进行就得先从企业领导干部阶层抓起,只有实现企业高层对企业工商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端正企业高层人员的发展态度,才能使企业迎来更大的发展契机。才能在企业内部实现全面培训的发展目标。从根本上不断改变企业高层领导的企业管理观念,实现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发展,对领导阶层通过宣传、教育、绩效考核,能力激励,从经济和政策两个方面实现企业高层和员工的全面培训,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用成绩和实际培训效果驳回以往的`“培训无效益”的观念,从投资方面和长远发展方面实现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投资,不断发展和挖掘工商管理人才,深挖企业员工管理潜能,从而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要增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水平的提高是实现共商管理培训的重要保证。提高培训师资质量,首要任务是要建立严格的工商管理教师资格的认证体系。对申请工商管理教师资格必须有一个严格的认证过程。应从思想政治、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查评估。对已取得资格认证的培训教师,也要对其展开有计划的培训学习工作,使教师在了解时代管理动态与最新成果的前提下,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从而探讨出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新思路。

(三)深化改革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

相对来说,工商管理培训层次高、内容复杂且任务重,培训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改革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是必要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培训要求培训方式向多元化与现代化实现转变。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工商管理培训也应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把培训工作现代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工商管理培训的不断加强,有效地为企业提供更强大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它不仅能够实现企业强劲的人才后劲,同时满足现阶段企业人才需要的需求。在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它还可以实现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综合竞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宪民,韩立,张凤都.开展工商管理培训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与人事,,(03).

[2]郑军.开展工商管理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01).

[3]李淑华.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12).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理由及解决措施 篇4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企业开展工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为工资体系凌乱、工作形式得不到统一,以及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其次重点介绍提升工资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提出开展动态管理、制定有效的管理目标,建立内部考核制度。

【关键词】企业工资;工资管理;管理措施

一、企业现有工资问题的具体分析

1.工资体系凌乱,缺乏理性

工资管理是企业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的重点工作内容,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有力的制度支出,发生管理行还是过于混乱的问题。对人力资源进行分配时,是根据工作能力来进行的,但在工资分配上并没有体现出这一性质,一些技能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由于达不到理想的薪资水平,便会离开工作岗位,选择工资更客观的企业继续发展。没有稳定的人力资源保障,会加大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深入探讨引发问题的原因,可以总结为工资分配制度不合理。

2.企业工资管理缺乏科学系统性

工资管理并不是一味的减少成本支出,而是通过积极有效的方法,满足企业运转所需资金,也能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工资管理在企业开展时间短,尚未形成严谨的工作体系,缺乏有效的管理形式,对于企业运行期间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只是通过大量招聘来解决。并没有通过加强工资管理来稳定员工,降低员工离职率。工资标准的制定缺乏科学性,大部分企业是根据工作时间来制定提升幅度的,新员工即使工作能力强,工资增长情况依然是由工作时间来决定的。技能水平在其中并没有发挥作用,造成员工工作积极性降低,不能在岗位中创新突破。工资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会影响基层员工的团结性,长期处于该种环境下,容易引发员工消极心理,做出损坏企业集体利益的行为。

3.工资制度安排缺少人本主义的精神

工资管理制度具有威严性,但并不意味着不可以调动。一些企业在运行期间不能正确的调节工资制度与市场经济变化之间的关系,工资体系长时间得不到更新,已经落后于同行业的平均薪资水平。企业将制度约束作为不提升工资水平的幌子,管理开展形式更是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领导干部对于工作任务划分不合理,通常情况下是管理层进行工资控制体系的制定,基层员工所提出的建议并没有被采纳。工资与奖金之间也没能有效划分,工作期间内发生的问题缺少处罚措施,企业想要提升市场竞争力,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是很难进行的。

二、企业工资管理的应对措施

1.制定具有人本主义特征的动态工资管理体系

企业对于工资的管理应采用动态形式来进行,分析传统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出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结合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需求来进行,打破传统的管理制度,在工资水平划分阶段加入技能考核,无论员工工作时间的长短,只有通过了相应的技能考核,才能提升工资标准。这样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竞争意识,基层员工之间的薪资水平也变得透明公开化,不会再出现因个人因素而破坏集体利益的应为。工作质量也可以成为工资管理的衡量标准,能够促进企业向更科学公平的方面发展,市场竞争力也有明显提升。

2.引进人力资本,以解决企业中的人力资本产权相关问题

管理工作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深入基层了解员工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对企业发展阶段的财务管理形式重新做出规划,着重解决资金分配问题。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要从加强管理来进行,不能单方面的减少员工工资支出。工资管理方式还要结合市场经济体现变化做出创新,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要位置。科学的开展工资管理,还能够提升人力资源利用率,帮助企业稳定技术型人才。

3.分离企业的产权和经营权,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当前企业的发展潮流是根据清晰且明确的产权关系完成经营绩效的目标。这对于管理者控制经营权、推动实现企业的发展打造了坚实的基础与机制。这样看来,企业在制度上最大的创新点就是考核经理人设定的经营目标以及如何控制和激励工资的发放。将经营权给予经理人的同时,将权利与责任、收益与风险也给予经理人,这样既可以保障所有权的安全,也有效解决了经营者对于企业的贡献和报酬,对于整个企业来说,经营运作全部通过绩效考核进行设计,此类创新的制度并不是一种新观点,而是比较成熟的代理制度,其核心要素包括激励和监督,而关键之处在于有效落实。

4.设定工资管理的目标,实行工资决策管理

工资管理的目标包含了工资体系、工资水平以及工资结构三项决策。工资体系是根据员工的工作时间与效率来得出的基本工资水平,受到职位、技能以及资历等因素的影响;工资水平则是一个企业发放工资的平均数,它能够反映出企业的外部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工资结构是一个企业中不同的职位等级间存在的差异关系,使企业工资形成竞争机制。这对于企业的工资构成、特殊群体的工资数量和工资管理政策等具有直接影响。

三、小结

企业的工资管理制度对于企业内部的职工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必须格外重视。所以,作为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的工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使员工在企业安心工作,共同发展和进步,凝聚成企业的精神文化,使企业提高整体工作效率,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增加砝码。

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理由及解决措施 篇5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出现了大量配电工程.这些配电建设项目有工程量大、施工时间长、参与人员多等特点,相应地出现了新的变化和新的安全问题.为有效地解决这些安全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探讨配电工程安全实务管理的应用.作 者:谢娟 杨俊保 郭志军 郭完义 作者单位:谢娟,郭志军,郭完义(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03)

杨俊保(晋城供电分公司,山西,晋城,048000)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理由及解决措施 篇6

企业财务风险是关系到企业发展与生存的一个重要课题, 财务风险频发必然会限制企业的健康发展。从某种层面上而言, 企业财务风险属于企业制度问题, 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是企业各个环节诸如管理、经营和生产中的问题, 继而体现在企业的财务工作中。应当明确的是, 企业财务风险是无法避免和消除的, 企业要想得以不断发展, 那么就必须对一定的风险予以承担, 而要想将企业财务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减少, 那么就必须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最大限度的控制财务风险, 以便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经济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 规范企业财会制度建设, 推动企业的蓬勃发展。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及成因

1、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点

其一, 企业财务风险具备着损益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 企业的收益与风险所呈现的关系是正相关, 风险不仅是企业收益不可或缺的基础, 并且还是企业危险的反应;其二, 企业财务风险具备着客观性特点。众所周知, 企业财务风险并非会随着人的意志为转移、变化,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财务风险是无法避免的, 其存在于企业的投资、经营、改造和生产等各项经济活动中;其三, 企业财务风险具备着不确定性特点。通常企业财务风险为随机出现的, 没有任何规律性可言, 不同的影响因素所造成的企业财务风险也是不尽相同的;其四, 企业财务风险具备着复杂性特征。企业财务风险有着多种多样的来源, 投资性风险、经营性风险、市场风险和企业内部风险等普遍存在, 在特定的条件下, 企业财务风险会综合性的展现出来, 对企业的顺利运转产生严重的影响。

2、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成因

一方面, 企业内部缺乏管理财务风险的意识, 尤其是在家族式企业以及民营资本企业当中, 把企业资金控制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相等同, 该现象在绝大多数的企业中屡见不鲜;另一方面, 企业资本结构缺乏合理性。我国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有着较高的负债资金比率, 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尤为沉重的负担, 极大的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流动。与此同时, 许多企业尚且未将与财务风险防范相适合的体系建立起来, 缺乏体系化建设便无法对日益复杂的文化、资源、经济、市场及投资环境加以面对, 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对能力大大降低。另外,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非常混乱, 没有切实的管理好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 导致企业资金的严重浪费, 有效的管的责权分析体系无法形成, 对资金的安全与资金的使用效率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1、融资风险转移

正是因为高额的且不正规的融资存在, 企业融资会在把风险向财务上转移, 因为普遍存在的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融资额度不当、融资费用较高以及融资方式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必将使得日后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出现更为复杂的问题, 极易引发财务危机和财务风险, 不仅会大大的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而且还会严重的制约企业的发展。

2、投资风险加大

其一, 企业财务风险会使得企业投资效率降低, 无法通过资金的合理利用达到理想的投资成效;其二, 企业财务风险会造成企业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 导致企业错误的分配宝贵的资金, 将不必要的损失带给企业;其三, 企业所存在的财务风险会造成企业不合理的利润分配, 无法在企业的正常发展中投入更多的利润, 只能对高额融资费用加以支付;其四, 企业财务风险会使得企业发展出现短期行为, 造成企业对长期利益的忽视, 无法实现长远的企业发展目标。

3、融资受限引发财务危机

现阶段, 我国许多企业的融资基本上均是借助于借贷、股票和债券等方式加以展开, 然而, 这仅仅是在知名度较高的独资企业、合资企业以及大型国企集中, 绝大多数的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却只能借助于私人借贷、抵押等方式筹措所急需的资金, 而由于私人贷款和抵押有着非常之高的风险程度, 所以, 会明显的以指数形式提高企业财务分析, 即使通过正规方式诸如借贷、股票和债券等, 在经营风险面前, 企业还是会遇到财务风险。

四、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

目前, 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不足和问题, 由此引发了诸多的财务风险, 这些财务风险的存在是无法避免的, 而且严重的影响着企业的顺利发展和有序运转, 所以, 企业应当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以便于推动企业的健康运行。以下从几个方面提出了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1、加强负债经营的合理性

企业应当对合理的资金结构加以设计, 尽可能将资金成本降低, 并且将企业的负债经营正确的把握好, 在负债经营决策的过程中, 应当首先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举债规模。具体而言, 应当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其一, 在企业的资金结构当中, 如果存在着过大的负债比例, 也就是出现过度负债经营问题, 那么就表明对外界因素有着过多的依赖, 使得企业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加大, 使得经营生产环节出现脱节问题, 使得回收资金不及时, 大幅度增加资金成本, 削弱了企业的活力, 减少了企业的经营利润;其二, 由于财务风险加大, 负债率增高, 企业的筹资能力便会大大降低, 企业的承受能力也会大大减弱, 但凡企业出现产品积压和坏账状况, 则势必将财务危机带给企业。所以, 企业应当切实的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 合理的选择负债经营, 真正的做到综合考虑及审时度势, 严格的控制举债规模, 在利用负债对借入资本决策加以制定时, 应当对增加的风险与预期的利润进行充分的估计, 权衡得失利害于两者之间, 以便于将正确的决策做出。

2、加强财务控制力度

在企业发展中, 我们要把持好现金的持有量, 提高现金的利用率。还要加强收账款的力度, 不要因为不必要的资金延迟而影响企业的全面发展, 对于一些信用额度较低的客户要实行实时交易, 避免利益冲突。还有对于存货管理方面, 要既达到销售要求, 又减少库存积压, 这样才能最大提高资金利用率。

3、科学的财务决策, 避免决策失误所导致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正确与否, 会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产生直接的影响, 并且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会大大的增加决策失误的发生几率。为了有效的对企业财务风险加以防范, 企业应当采取科学正确的决策手段, 在实际的决策过程当中, 要对影响决策的各类因素予以充分考虑, 尽可能采取定量分析与定量计算的方法, 并且采取科学的决策模型, 以此展开决策工作。要认真的评价分析各类可行方案, 从中将最优的决策方案选择出来, 切勿个人的主观臆断。以投资举例而言, 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 来计算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内含报酬率、投资报酬率以及投资回收期等诸多指标, 并且综合性的评价计算结果, 在对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的前提下, 将最理想的投资方案选择出来。根据上述方法进行决策, 便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失误产生的可能性, 进而有效的防止因财务决策失误所导致的财务风险。

4、提高风险应变能力, 分析研究环境变化

通过将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化以及宏观环境认清, 促进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提高。即便是宏观的财务管理环境实在企业之外存在, 企业不能对宏观环境施加影响, 但是并非意味着企业对环境变化无能为力。企业应当认真的研究分析变化多端的宏观财务管理环境, 对高效率的财务管理环境予以设置, 切实的将其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把握好, 以便于将环境变化所导致的财务风险降低。与此同时, 企业还应当将多样化的应变措施制定出来, 适时适当的改变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政策。首先, 通过风险防范教育以及专业培训, 将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 强化企业的理财能力, 从而更好的适应外部宏观环境的改变;其次, 应当将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与高校的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起来, 为企业因无法适应环境变化所导致的财务风险加以防范, 加强各项财务管理基础工作。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 企业应当尽可能加快自身财务工作、管理以及运行的完善步伐, 借助于财务管理制度的构建, 有效的减少和防范潜在的各种财务风险, 经受市场的考验, 并且将企业既定的发展目标实现。所以, 企业的财务工作者、管理者和决策者, 应当将财务风险意识牢固的树立起来, 深刻的意识到财务风险的所带来的影响, 通过财务工作者、管理者和决策者专业技能的提高, 强化企业日常的财务管理, 从而为企业稳定、快速且持续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摘要:企业出现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管理、生产等有关制度问题出现于财会工作上的一种总反应, 企业财务风险是不可回避、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 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对相应的风险加以承担。所以, 有必要研究与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应当详细的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概念和成因, 并且结合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及防范的要点提出, 以便于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所带来的影响。本文针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简要的分析了企业财务风险防范问题, 并且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希望有助于企业财务工作的完善及企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问题,防范

参考文献

[1]陈华.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4 (6) :10-11

[2]郝海荣.试论现金流量下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J].水利水电技术, 2011, 4 (5) :13-14

[3]张险峰.浅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策略[J].价值工程, 2012, 4 (19) :12-13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理由及解决措施 篇7

国网冀北大城县供电有限公司 065900

摘要:档案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其作用的大小,价值的体现和地位的高低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对企业档案认识的不断深化而不断提高。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利用是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是电力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的有力保证。本文就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做分析介绍。

关键词: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具体措施

一、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意义

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电力档案包含着许多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档案是企业成长、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涵盖着丰富的科技资源和知识信息,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档案管理是保证电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转变思想,以科学创新的理念加快企业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构建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为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

二、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工作硬件投入不足

随着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步伐的加快,原有档案用房过于狭小,档案管理设备陈旧,已不符合档案保管的标准。从总体情况看,普遍存在投入不足、档案管理的硬件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硬件建设已成为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瓶颈。档案综合管理的要求无法實现,成为空中楼阁。由于重视不够,不能达到档案管理的要求,仍然使用非标准档案柜,大多数档案库房缺少防高温、防潮湿、防虫措施,不少未按要求安装防盗设施。档案室专用微机、打印机、刻录机几乎未能完全到位,从而导致档案管理系统、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势必影响了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严重制约了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2、档案资料收集不全面

当前对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往往仅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有较高的要求,而对档案管理、档案资料的收集却很忽视。导致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投入不够,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处于被动的局面,只能依靠手工操作和凭经验进行管理,从而严重了档案功能的发挥,与当前电力工程日益增多的工作需要极不适应。再有,多数档案归档不及时,没有从签订合同准备开工就开始,而是等到工程接近完工时,才加班加点进行档案归档,导致部分文件资料遗失,有的甚至依靠回忆补记录等方法进行整理,从而使归档文件材料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3、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

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目前,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够;相关政策、制度、标准不健全,实际开展过程中缺乏具体的措施和依据;很多企业虽然配备了相关的数字化硬件设施,但利用率很低;企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未能实现资源共享;专业人才匮乏,制约了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4、对档案管理认识不足

“电”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中国电力的大发展也就近几十年时间,一直以来,电力企业只注重加快电力工程的建设,而忽视了企业的档案建设。再加上部分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就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工作责任心不强,直接导致原有一些档案资料的缺失,电力企业库藏档案资源不够丰富,影响了日后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档案服务和工作支持,使企业对于档案的需求和对档案的利用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三、提高电力档案管理的措施

1、配备必要的档案设备

档案改革的硬件是必不可少的条件,那就是档案的基础设施。档案现代化管理体制自然要配以现代化的设施。现代社会是网络信息化的时代,人们都借助网络信息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档案管理工作也就必然要借助网络向人们传递它的讯息,提供它的利用价值。从而原始的传统的人工的档案工作方式、方法已经限制了档案工作的发展,使档案工作变得死气沉沉,严重阻碍了电力企业的向前发展。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地广泛运用。因而企业就要为档案工作开发或购买必要的档案管理软件,改造或新建档案库房,将铁柜换成现代化的密集架,购置现代化管理所需的计算机、复印机、服务器、扫描仪、光盘刻录机、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光盘库等。

2、加强档案的信息开发利用

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目的就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企业经济建设服务。企业档案工作的服务由过去的封闭型转换为开放型,改变了以往重视管理,忽视开发利用工作的弊端。增强了信息的开发意识,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真正体现档案的实际价值,为企业发展和建设提供及时、准确、系统、全面的服务。企业档案打破传统服务方式,更新观念、转变作风、主动出击,把握市场动态、预测企业要求,了解捕捉市场经济和企业所需的档案,从而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企业档案部门要及时了解企业各阶段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扩大充实档案资料的信息量,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觉悟

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着档案工作的质量和结果。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项业务性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服务性工作。档案人员除了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还要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增强工作责任感。档案管理人员应明确自身的职责,规范各类档案资料的管理,保证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保密性,同时,还要对档案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发展。因此,首先要让管理人员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中转变过来,明白数字信息化档案管理、声像档案管理等的重要性,认识到档案管理基础设施、人员配备等的重要性;其次,可以通过检查等方式,使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等从思想上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管理能力

在新形势下,要想将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做好,就必须建立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的档案干部队伍。要对他们进行定期的教育培训,不断地激发和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其工作能力。其中岗位培训是提高其管理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培训的方式要因人、因地而异,不可一概而论。但现场培训是一个较为普遍和有效的方式,它可以将培训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是受训人员更能较快的掌握。另外,加大招考力度也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招聘那些懂法律、会外语、精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改变目前档案管理部门所显现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老化的状况。最后,还可以通过加强业务研究,来积极探索新的档案管理方法,以便适应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结语

电力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21世纪新时代的要求。要树立与时俱进、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时代理念。全面加强对电力档案的收集、整理、保护、开发与利用,不但要为电力事业的今后发展留下宝贵的档案资料,还要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档案的编研能力,争取为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媛.试论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20期

[2]周慧.电力客户档案实现仓储管理策略研究及应用[J].广东电力.2011年07期

[3]潘经华.利用档案资源.助推供电企业创一流[A].齐鲁档案论坛——山东省档案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会刊[C].2008年.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理由及解决措施 篇8

摘要:土地资源作为一种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进行开发和管理时尤其要注意资源有效配置和利用。在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着农村土地承包工作混乱,宅基地审批建设中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等现象,部分基层政府组织擅自转移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和使用方式,损害农民的合法利益;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着土地资源紧张且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的情况。同时,土地流转市场管理也存在着一定的自发性和非法性。政府管理部门要从制度上入手,落实国家关于土地资源的相关规定,才能真正解决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土地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在城市和农村的土地管理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所造成的问题也在渐渐暴露出来。要解决这类问题,一方面需要健全监督和管理体系,使相关行政机构合理履行职责,既要规范市场,又要防止过度违规干预;同时应加强相关的法治宣传工作,提高基层行政人员和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也有益于保护民众的合法权益。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理由及解决措施 篇9

1 当前企业能源计量待解决的问题

1.1 立法的缺失

主要体现在现行的能源计量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对能 源计量的定位不准确。目前,我国涉及能源计量的法律法规有 《计量法》和《节约能源法》两部法律,行政法规和技术法规 100 多件。但从法律法规的内容和可操作性上看,没有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系统的、比较全面的、有利于推进节能工作的能源计量法律法规体系。主要缺乏对计量数据的管理和应用的法 制要求。能源计量技术标 准 中,2006 年颁布的 GB17167 -2006 《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虽然对用能单位计量器具管理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要求,但也缺少对能源计量数据的应用要求。

1.2计量设备普遍配备不足,精度不符合要求

不少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普遍存在配备率不足、精度不符合要求及检修不及时的问题。用能单位对电力的计量设备配备率较高,但是对生产用水等普遍存在计量不足。对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不能及时更新,导致计量不准。

1.3 能源管理部门人员配置不合理,自动化程度低

用能单位未能配置相关专业的能源管理人员。有些单位的能源管理人员缺少系统的能源计量知识和专业化的管理经验。

很多用能单位的计量还处于人工抄表阶段,浪费人力物力,频频出现漏记、错记等问题。

1.4 器具不达标

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检定率尚不符合国家能源计 量标准的要求,有些能源计量器具老化、落后,导致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明显降低。

2 企业能源计量问题的解决方案

鉴于企业在能源计量上的诸多问题,需要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改进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系统。

2.1 完善管理机构,成立能源管理中心

2009年10月14日,财政部、工信部下发《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9]647号),明确提出:“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提高工业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在工业领域开展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工作,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对示范项目给予适当支持。”

能源中心应该是代表公司统一进行能源调度、能源管理和节能的部门,其核心任务应该是:(1)管辖和管理公司范围内的能源活动;(2)信息流和能源流的集中监控;(3)计划值为先导的集中一贯制能源管理;(4)环境经营与能源活动相结合;(5)集中化、扁平化的调度管理和生产组织。

2.2 建立和实施能源计量技术体系

建立和实施能源计量技术体系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能源技术的发展奠定“先行”的计量技术基础;二是为用能单位及用能设备完善程度评价提供科学公允的保证;三是为社会、企业、能源用户的合理配给、正确厘定、公平交易提供计量技术条件;四是为政府制定节能政策和节能宏观控制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科学的依据。

2.3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

根据企业自身用能特点,严格按照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节约能源法》和《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对长度(L)、热学(T)、力学(F)、电磁(E)、化学(S)五类进行细分,合理配备仪表,安装准确到位。

2.4 提升能源计量人员管理和技术水平

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能源计量专业知识培训,切实提高综合素质,真正承担起能源计量工作责任,满足现代能源计量管理的需要。计量人员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计量管理,对原始计量数据的归档、对计量器具的定期检修都要细致认真,确保计量数值准确,能源中心可以实时掌握企业能源情况。

2.5改进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管理流程

依据GB/T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依托企业能源中心,识别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用能工艺,分析计量过程要素,及时从能源中心数据平台反馈计量器具和计量数据情况,分析数据异常变化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 结束语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理由及解决措施 篇10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问题,解决措施

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关系

(一) 企业中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目前, 很多企业内部领导班子财务管理意识薄弱, 不是通过健全的公司规章制度、会计规范、开源节流等措施而是通过偷税漏税、隐瞒收入等措施来增加公司的利润。导致经营者精力受限, 财务管理理念差。企业内部岗位设置不合理, 岗位职责不明确, 在这样的环境中,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成本缺乏监控体系使企业在同行业中不能保持强大的竞争力。从长期而言, 只有不断增大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才能在兼顾长期利益的前提下, 力求短期利益最大化。

(二) 成本控制是现代财务管理的进一步延伸。

成本控制是把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全方位地引入到企业管理中去,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包括产品成本, 人力成本、融资成本等等。在现代企业发展战略中, 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人力成本是企业成本重要的组成部分, 伴随着员工平均文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是工资水平越来越高, 教育成本日益增加, 消费水平日益增加, 能否控制好人力成本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影响很大。材料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且不易控制, 材料成本的控制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此同时, 融资成本的提高增大了企业融资的难度, 给企业的发展壮大增加阻碍。

二、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现存的财务管理论与实践体系不能适应经济及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伴随着金融全球化, 中国企业便融入世界,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使得全世界范围的企业相互关联, 企业不再是独立的。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在给企业带来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与挑战, 财务管理帮助企业掌握着这把剑, 财务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其利弊。然而当前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不能同步跟进经济发展, 国内传统财务软件币种单一、语言单一, 财务报告只能在会计期间结束后才能获得, 财务数据反应迟钝, 不能支持高度信息化的电子商务。企业类型丰富多样, 对财务软件的功能需求也各不相同, 比如零售企业有很多明细分类的库存, 酒店行业需要很强的账款管理及单据管理, 软件的种类不能满足。传统企业中, 企业的资金规模、生产线水平等硬件设施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后劲、投资前景及利润水平等, 现如今电子产品方兴未艾, 人力资源水平成为其支柱力量, 传统财务管理系统无法对人力资源进行适当的管理与评估。同时, 全球化下国内很多大型公司希望能够在国外上市, 然而与国际会计制度不相统一的会计制度使得会计信息缺乏国际可比性, 限制了企业发展的步伐。

2、成本的影响因素范围扩展使得成本控制执行难度增大。在传统的制造企业中, 产品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依据产量等分配到产品中的制造费用, 其他的费用则放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 作为期间费用, 不增加产品生产成本, 与产品的生产无关。这在其他费用所占比例比较小的时候比较适用, 然而如今的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开拓以及产品促销中需要大量资金, 管理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的比重越来越大, 只以产品的生产成本作为决策的依据会造成企业投资及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所以现代成本影响因素应以成本动因为依据, 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 还包括开发设计以及销售过程中的。产品的成本是贯穿其生产周期的所有成本。成本范围的扩大使得成本控制不那么集中, 直接增大了成本控制执行难度。

3、成本控制不当, 利润管理能力不足, 成本费用管理水平低, 成本控制不严。中小企业内部缺乏科学有效的成本费用控制体系, 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成本费用控制下仍处于事后算账的阶段, 定额标准、信息反馈、责任制度等都不健全, 事前和事中控制能力较低。大多中小企业没有真止理解营业收入增长并不一定获利的道理, 欠缺合适的利润管理机制, 不能充分利用产品营销组合产生的现金流去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力度, 不善于开发产品的新用户以及对新细分市场的挖掘, 以致做出错误的营销决策。

三、加强成本控制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应采取的措施

1、企业要进一步重视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加强成本监控体系。企业要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领导者必须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 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 让企业的领导层、管理层都把财务管理工作放到日常工作日程中。要使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 必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地财务管理体系, 明确划分财务人员的职责权限, 形成互相制衡的管理机制。当前经济发展使得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已经不再适应, 企业要紧跟经济发展, 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先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 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 依据这个目标确定前进的方向, 进而确定前进的具体方法, 来促进整个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在成本控制上要严格, 加强利润管理能力和成本费用管理水平低企业管理层要给员工树立榜样, 让成本控制成为企业每一个员工的事情, 从点滴入手, 控制成本, 小则让员工形成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好习惯;大则让成本控制理念根深蒂固, 从成本控制到成本避免, 杜绝浪费, 完成成本控制目标。

企业在执行成本控制时, 必须做好产品成本的全程控制工作。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要站在战略的高度, 从产品的技术开发即着手进行, 控制成本动因, 转被动为主动。成本控制工作最终要落实到人力成本、材料成本以及融资成本的控制工作上。企业要对生产流程、工作岗位进行整合, 减少不必要的分工, 撤销不必要的岗位, 精简机构, 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高经营效率。在生产车间实行材料浪费惩罚机制, 在限定额度外则要进行罚款, 从而让车间员工都动员起来, 减少材料浪费, 控制材料成本。在进行融资时, 根据企业资金需要量适当融资, 避免大量资金闲置, 徒增融资成本的情况。因此, 从产品生产的全程对成本进行控制使得成本控制范围扩大、成本更具有可控性。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理由及解决措施 篇1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某企业培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姓 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某企业培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姓名:徐莉君

单位名称:中粮生化(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的意识到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建立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机制,保持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并把培训转化为企业的优势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本文试通过对某企业的基本情况、培训现状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其中主要从培训组织机构、师资力量、培训流程体系等几个方面来介绍某企业的培训现状,并根据培训现状分析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改进培训工作的解决对策。从而使某企业的培训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战略需要,使员工与企业同步发展,真正达到培训目标,为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培训管理 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体系

一、某企业的基本情况及人员现状

(一)某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某企业坐落于安徽省蚌埠市高新科技园区,是一家以粮食深加工为主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直接控股企业十三家,参股企业两家,主要分布在蚌埠、马鞍山、宿州、砀山、香港、荷兰等地,拥有一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职工总数约8000人,农产品加工能力为260万吨/年。主要产品有:燃料乙醇、柠檬酸、氨基酸、L-乳酸、玉米蛋白粉、DDGS饲料等,是国家仅有的5家燃料乙醇指定生产企业之一,主要产品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及占有率。该企业长期坚持“建体系、带队伍、抓培训”的管理思想,并多年获得蚌埠市利税大户、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

(二)某企业的人员现状

某企业现有职工总数约8000人,现有专业研究人员216人,专业技术人员1138人。员工队伍中年龄结构比较的合理,员工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数占一半左右,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比较的快,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同时30—40岁之间的员工

他们是企业发展的中间力量,并且这部分员工在企业的时间比较长,对企业的忠诚度比较高。而40岁以上的员工总数比例不到五分之一。

企业整体学历较低,在操作人员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占总的操作人员七成多,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都需要尽快得到提高。

二、某企业培训管理的现状

某企业培训是由人力资源部发起并组织展开的,培训大部分是走过场,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将某企业的培训现状进行分析。

(一)培训组织机构

某企业的培训组织机构较不完善,虽然有“三级(公司、分厂、车间)培训流程”,公司也设有专门的培训人员,但整体来说培训力量仍然较为薄弱,培训管理能力有待于提高。

(二)师资力量

某企业是一家粮食深加工企业,员工整体学历较低,主要是操作工类,较为注重技能培训。培训讲师主要是公司资深的老员工或者是部门骨干,熟悉业务并具备一定的授课技巧,由于某企业的生产任务紧,公司内够资格的员工很难抽出时间对员工进行培训,所以不定时间会邀请职业教育中心的老师来给员工讲解生物、化工、机械知识。

(三)培训流程体系 1.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既是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规划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是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培训需求分析一般包括组织分析、人员分析和任务分析三个层面。某企业培训很少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只是根据各单位各自制定的培训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培训,因此,对培训决策的个人色彩比较浓厚,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导致培训与战略脱节,培训缺乏战略的指导。使培训工作出现“讲的都是对的,但对员工是没有用的”局面。2.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培训计划是根据企业的近、中、远期发展目标,对企业培训需求进行预测,然后制定培训活动方案的过程。某企业的培训计划只是简单

主要分为新员工入职培训、入职三个月、入职一年的培训。某企业的培训只是根据培训计划机械的在执行,培训课程基本上都是由培训师来负责,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培训安排(教材、时间、场地、设施)培训记录的收集以及培训报告的上报。公司普遍认为培训只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培训效果的好与坏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中层管理人员对培训的参与程度很低。3.培训效果的评估

培训效果的评估师一个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程序,从培训项目中收集数据,并将其与整个组织的需求和目标联系起来,以确定培训项目的优势、价值和质量的过程。某企业的培训效果评估很简单,主要体现在学习层面,反应层、行为层和结果层的评估基本没有。学习层的评估也主要是侧重于用试卷来考核受训员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技能方面是否得到提升并没有相关的评估手段进行评估。

(四)培训内容及形式 1.新员工入职培训

一般是在新员工体检合格后的一周时间里,人力资源部会安排新员工进行三方面的培训。首先是由人力资源部门对新员工进行认知培训,这里面主要包括企业概况、企业文化的介绍、企业规章制度、员工行为规范的宣讲。培训的方式主要是以讲授为主。其次是由公司的分厂生产部、安全环保部人员对新入职的工人进行生产基础知识、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培训。这里面主要包括生产基本知识、车间环境及危险区域、要害部位和应急措施、车间常用设备的使用。培训的方式主要也是以讲授为主,但在培训期间会带新员工进入车间观看车间设备,以及让新员工进行实际的操作。最后是结合新员工即将上任的工作岗位而进行的专业技能培训即由技能熟练的老员工对相应岗位的新员工进行指导。培训的地点主要是新工人所任职的生产车间。在车间内的培训主要是以“传、帮、带”的形式展开的。由于车间内老员工的技术水平不大一致且没有相应的培训计划,因此,对新工人技能培训的内容可能大不相同,从而造成培训效果的大打折扣。2.在职培训

对其进行以岗位和专业为主的培训。这一类的培训目前仍以授课为主,重理论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课堂的单向教学方法,难以达到互动,同时,此类的培训多数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并且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评估手段,使某企业在职培训只是走个过场,造成培训与否一个样的结果。

三、某企业培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某企业经过六年来的发展,虽然也实施了好多次的大型培训,但总的来说,培训的主动性不强,没有形成真正的适合本企业的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不是偶然的现象也不是在短期内形成的。归纳起来,某企业的培训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训组织体系设计不科学,职能不清晰

整个公司都觉得培训工作仅仅只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绝大多数的部门主管认为培训与自己无关,员工只要完成了培训就可以直接上岗。如果生产业绩不好,是培训的工作没有做好,完全地把自己置身事外,并没有意识到培训效果的好坏、培训成果能否成功的转化,员工的工作绩效能否得到提高,员工直属领导的参与、监督、促进、反馈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二)缺乏战略指导,培训需求分析不完善

由于某企业在制定培训计划的时候仅仅是各部门经理提出的培训想法,并不是深入基层进行培训需求的调查,使得培训与员工的个人发展需要、个人绩效的提高不匹配,无法激发员工对培训的兴趣。尽管制定培训计划的时候有征求分管副总的意见,但是由于缺乏对培训需求的评估能力,在总结草拟培训计划的时候更多的是大杂烩,培训计划几乎都是对短期需求的应急措施,缺乏长期培训需求的规划,导致最后培训计划的制定个人色彩比较浓厚,变得培训工作只有形式,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

(三)培训的内容及形式过于单一

某企业的培训形式偏重课堂教学,常以讲授为主,培训活动多是“一只粉笔一张嘴,从头讲到尾”,缺乏培训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培训内容单调、陈旧,都是以满足眼前需要的生产基本知识、车间环境及危

时培训的课程具有重复性,缺乏创新,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最主要的是,培训工作缺乏对车间一线操作工人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规划和安排。岗位技能培训特点不突出,特色不鲜明,并且在培训中以理论为主,实际操作为辅,没有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没有做到学以致用。调查其原因主要是:公司的决策层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培训的课程只能满足眼前的需要。

(四)培训效果评估活动流于形式

某企业的培训效果评估仅仅依赖于一张“培训评估表”来收集员工的反应层信息,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是很多员工不注重培训评估,填写时随意性很大,在培训尚未结束的情况下就已经将培训评估表填写完毕上交。由于没有强制性的要求每次培训后收取评估表,在绝大多数日常的培训中甚至根本就不会使用。即使是收集来了培训评估表,也没有对其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同时在某企业员工培训的考核主要通过培训完毕后的考查知识类的测试题,在考核结束后并没有对培训表现优秀的员工的奖励制度,没有将结果与员工报酬、职务晋升、职业生涯紧密的联系起来,而这些也会影响到员工的成长,同时打击了员工自我开发的积极性,使培训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这也是某企业近几年内人员流失的重要原因。

四、某企业培训管理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目前某企业正处在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应该通过丰富员工专业知识,增强员工业务技能,提高员工个人素质;通过培训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减少缺勤、浪费等现象的发生;同时企业通过培训,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减少人员的流失。基于以上的原因,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对解决某企业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转变培训观念,加大培训投入

某企业如果想发展就一定要树立“培训是企业生命”的观念,要把企业全员培训和终身教育作为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把培训工作纳入到企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从员工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并完善培训制度,高度重视,并给予人、财、物的支持。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的培训方式。企业的培训也要与企业的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相适应,既不能超前与企业的发展,也不能等到企业发现问题再培训,更不能把培训当作一劳永逸、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的事情。

(二)明确培训目的,进行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的任务就是判断是否需要培训及确定培训内容。通过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需求,也就是要了解员工培训的必要性,确定哪些员工参加培训以及需要何种培训。只有同时兼顾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培训才能取得成效。因此,某企业在培训之前首先要明确培训的目的,、培训的目标其次区分员工所要培训的课程内容,涉及知识、态度、技能等方面,随之进行需求分析。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按需施教”和“学以致用”使培训的效果达到最佳。往往员工想参加的培训和企业所提供的培训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时,员工会更多地考虑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不会过多地关注工作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要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要把员工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培训,不仅使员工个人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员工也会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使员工更愿意留在公司,减少了人员的流动率。

(三)科学的选择课程、灵活确定培训方式

要想提高培训的效率与效益,应从培训内容的时效性和创新性做起。对于某企业的培训课程一定不要盲目的追求时尚、流行的课题。需要深入考虑哪些培训课程对企业业绩的提升起关键的作用。尤其在资金缺乏的时候,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因此,某企业应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不同职能部门的员工设计出能满足不同需求的培训内容,而不是“一视同仁”例如,某企业的高层应该在如何实施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加强资本运作,增强企业核心价值的培训。这类培训方式主要是以研讨交流、案例分析为主;中层则要注意培养中层领导的执行力,主要培训方式为轮岗、角色扮演或者在岗前进行综合;基层员工要注意结合本部门工作,重点进行知识、技能、态度方面的培训,尤其要注意一线操作工人的实际动手能力。这类的培训

确的培训才可以提高培训的效率,而不是“眉毛胡子一起抓”。

(四)利用企业内部的培训资源,建立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培训资源,建立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无论采取何种培训方式,培训的实施总要由培训师来完成,因此培训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培训效果的好坏。培训师来源基本上有两种途径:一是外部聘请;二是企业内部讲师。一套完善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培训的开发体系,从其构架来讲,内部培训师队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尽可能利用各种方式在内部挖掘培训资源,做到人尽其才。企业应充分发掘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员工,使其经过适当培训后,成为在这一领域的培训师,为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这样的培训师对企业的工作非常了解,讲课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这样既可以降低培训成本,又可以挖掘出员工的潜能和一些潜在的人才,还可以结合企业内部的技术、管理等实际情况开发出有的放矢的培训教材,从而真正能够有效提高培训效果。

(五)完善培训制度的建设

培训制度为培训活动提供了一种制度性的框架和依据,是培训管理实施并形成良好运行机制的基础。完善某企业的培训制度建设主要从培训激励制度、培训考核评估制度、培训奖惩制度几个方面谈起。1.培训激励制度(1)对员工的激励

培训必须制造前有引力,后有推力,自身有动力的氛围机制,建立培训——使用——考核——奖惩的配套制度,使培训与员工的考核、工资、晋级、职务晋升与参加培训的情况集合起来,形成以目标激励为导向,竞争激励为核心,利益激励为后盾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2)对部门及其主管的激励

建立岗位责任制,把培训任务完成情况与各级领导的责、权、利挂钩,使得培训通过责任制的形式渗透在领导的目标管理中,使培训不再只是人力资源部的事,而是每一个部门,每一级领导和每一位管理人员的事。

2.培训考核评估制度

同时也为培训奖励制度的确立提供依据,而且还是规范培训相关人员行为的重要途径。值得强调的是,培训评估考核必须严格按制度进行,并且标准要一致,评估考核过程也应公开、公正、公平,方可达到培训评估考核的目的。3.培训奖惩制度

奖励制度是保障前几项培训管理制度得以顺利执行的关键,如果参与培训与否、培训考核评估好与差没有区别,相信谁也不会对培训本身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非常有必要设立、执行培训奖惩制度,结合现有的培训档案管理制度,给培训活动顺利进行提供全方位的制度支持。

(六)切实落实培训效果评估

某企业的培训效果评估侧重于学习层面,流于形式,不全面。根据柯氏的培训评估效果评估模型,培训效果评估分为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行为层和结果层评估是一个操作性非常强而且开展起来非常复杂、困难的工作,针对某企业目前的情况,公司的培训评估系统建设,应当充分利用柯克帕特里克模型,先从反应层、学习层入手,建立科学、细致的评估工具,加强对培训评估环节的管理。反应层的评估主观性比较大,对反应层的评估不仅使用简单的问卷调查方式,同时应该配合使用其他的方法来强调评估的重要性。例如鼓励员工对每一次培训写出自己的培训心得体会,以及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调查问卷、面谈、座谈等方式得出评估的结果。学习层的评估只针对知识类的培训进行测试卷评估,评估形式单一。在进行测试卷评估的时候还可以灵活组合运用其他方法,例如技能操练、工作模拟以及角色扮演等方式。最主要的是,这一评估可以与人力资源部配合,通过笔试绩效考核等方法来了解受训人员在培训前后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否有所提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真正解决某企业培训上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要转变观念、立足实际,完善符合本企业的培训管理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在建立培训体系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公司的整体战略,培

训体系必须配合公司各项政策的运行。其次,要根据公司的政策来制定培训政策,培训工作是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存在的。再次,根据公司各阶段的战略建立培训结构,根据培训结构制定培训计划,进而根据计划编制培训预算,最后才实施培训并进行有效的评估。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有相应的激励制度来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潜能,实现员工自身的价值,最终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使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某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柳青.如何搞好企业培训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 [2]刘向兵,邓新华.培训管理[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12 [3]罗杰.中国民营企业培训误区[J].现代企业,2012.(12)

上一篇: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500字-南昌下一篇:施工人员技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