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障碍及成因

2024-09-21

健康障碍及成因(精选12篇)

健康障碍及成因 篇1

高中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然而,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因此,研究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对于增强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

一方面,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基础)或不能觉察到学生的思维困难之处,而是任由教师按自己的思路或知识逻辑进行灌输式教学,则到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当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时或者新旧知识中间缺乏必要的“媒介点”时,这些新知识就会被排斥或经“校正”后吸收。因此,如果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如果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其新旧数学知识不能顺利“交接”,那么这就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障碍,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

由于高中数学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思维习惯、方法也都有所区别,所以,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表现各异,具体的可以概括为:

1.数学思维的肤浅性: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深刻地去理解,一般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由此而产生的后果:(1)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只顺着事物的发展过程去思考问题,注重由因到果的思维习惯,不注重变换思维的方式,缺乏沿着多方面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2)缺乏足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往往善于处理一些直观的或熟悉的数学问题,而对那些不具体的、抽象的数学问题常常不能抓住其本质,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模型或过程去分析解决。

2.数学思维的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偏颇。这样,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大注意挖掘所研究问题中的隐含条件,抓不住问题中的确定条件,影响问题的解决。

3.数学思维定式的消极性。由于高中学生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解题经验,因此,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很难使其放弃一些陈旧的解题经验,思维陷入僵化状态,不能根据新的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常常阻抑更合理有效的思维甚至造成歪曲的认识。

由此可见,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重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突破

1.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灶,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摘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培养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它既不是对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也不是对应用能力的评价,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至于做得好坏,当属技能问题,有时一些技能问题不是学生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做才合理,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那个公式,模仿那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所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是突破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一个重要环节。

3.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消除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应是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而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包括结论、例证、推论等对于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前,素质教育已经向我们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己任,则势必会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教学质量,摆脱题海战术,真正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从而为提高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作出我们数学教师应有的贡献。

摘要:数学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研究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对于增强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思维障碍,成因,突破

健康障碍及成因 篇2

思维障碍是高中学生数学学习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本文以教育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为指导,概括出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表象,分析了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作 者:向永淼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顺县第一中学,湖南,永顺,416700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高中学生   数学学习  思维障碍   对策  

★ 移动电子商务发展障碍分析及对策

★ 浅谈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 沥青路面不平整现象的综合分析及成因和对策

★ 浅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 浅析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成因及对策

★ 有关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对策研讨

★ 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 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 大跨连续箱梁桥腹板裂缝设计成因分析及对策

健康障碍及成因 篇3

一、阅读已成为学习语文障碍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1.心理上的轻视。社会上大多数人认为在母语环境里学习语文是件很容易的事,天天与其打交道,不必花大力气去学,所以对学语文失去了新鲜感,以为自己已有的语文功底就是语文的全部。另外一部分人认为语文成绩在短期内很难提高,即使花大力气去学也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成绩,于是对语文学习重视不够。

2.应试代替审美。语文是最具有情感性和审美性的科目,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当下,人们很难从审美角度看待语文,而总是以急功进利式的态度来对待语文。以怎样提高成绩这种理性的原则来对待语文,不能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语文,学生自然会觉得语文乏味。

(二)家庭原因

1.阅读习惯养成不足。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影响到语文学习的效果,甚至也会影响到一生的事业与成就。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主要依靠家庭的熏陶和学校的培养,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更为关键,但这一点从家长到学生似乎都认识不足。家长一味地反对孩子看“闲书”,动不动没收处罚,从而限制了孩子阅读的视野。由于急功近利,学生也认为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那些与提高成绩关联不大的“闲书”价值不大从而不去阅读。

2.家庭经济能力的局限。要提高阅读量必须有大量的书籍可供阅读,但大多数农村家庭由于经济能力的限制,无力给孩子买大量的读物以供阅读。学生的阅读来源仅靠学校阅览室或校外的书店提供,而这又有时间上的局限性。因此,阅读课外书籍甚至成了农村孩子可望不可及的事情。阅读量的限制成为学习语文的一大障碍。

(三)学校原因

1.教学成绩的压力。当代的学生有中考高考的双重压力,学校和老师急功近利,一味地搞强化训练,几乎完全剥夺了学生阅读的自主空间。而阅读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环节,现在的初中语文课本改革后加大了阅读教学模块,目的就在于提高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但在追求成绩这个功利因素的驱使下,阅读教学常常被忽视。教师只知道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增加学生的知识,而忽视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的阅读量也就成了不可实现的空中楼阁。

2.课程开设的不平衡。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课程的开设以考试科目为主,阅读课被忽视,甚至没有空堂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很小,每天的日程被安排的满满的,没有时间去阅读。

(四)学生自身原因

不爱课外阅读,不做读书笔记。学语文一定要养成勤写笔记、日记的习惯,阅读时也要动手圈点、批注,这是阅读最起码的要求。而今天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阅读与动笔的重要性,更没有养成爱读爱记的好习惯,这不利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

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凸显阅读教学的有效作用

(一)创造课堂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欲望。

要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投入自己的感情进行阅读,这就需要老师创造课堂氛围,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通过创造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到要阅读的篇目中去,感受感悟作品的主题思想,从而与之产生共鸣。这既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开设阅读课程,扩大阅读量

阅读教学的提高还可以通过开设阅读课来实现阅读量。在上阅读课之前,老师可以从学校的图书馆提前给学生借好需要阅读的书籍。这样,阅读课堂上学生就可以集中精力进行阅读。阅读课的开设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阅读量的增加可以夯实他们的语文基础,从而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

(三)转变思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要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不单单是老师和学生的事情,社会、家庭都应该重视。诸如家长认为孩子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的表现,这种思想要从根本上摒弃。相反,只要是正确的、思想健康的书籍,特别是一些中外名著家长要积极地鼓励孩子们多阅读。通过阅读,学生从书里可以感悟生活的酸甜苦辣,激发创作灵感,并帮他们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广大语文老师重视阅读教学,突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结合实际教学任务对阅读课进行改进,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本论文是2014年平凉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农村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学习障碍及对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是:〔2014〕PLZY001)

参考文献:

[1]曽祥芹.古代阅读论[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2.

[2]王漫.当代中小学教师研修教材·语文新课程教学与教师成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高中学生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 篇4

一、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

根据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 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 在这个课程中, 个体的学习总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 对“从外到内”的输入信息进行整理加工, 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储存, 也就是说学生能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效的旧知识来吸纳新知识, 即找到新旧知识的“媒介点”, 这样, 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导致原有知识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 使学生获得新知识.但是这个过程并非总是一次性成功的.一方面,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 (即基础) 或不能觉察到学生的思维困难之处, 而是任由教师按自己的思路或知识逻辑进行灌输式教学, 则到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 当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时或者新旧知识中间缺乏必要的“媒介点”时, 这些新知识就会被排斥或经“校正”后吸收.因此, 如果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 如果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 其新旧数学知识不能顺利“交接”, 那么这时就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 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障碍, 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突破

1.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 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 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 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 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 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灶, 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材施教, 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 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 就能摸到桃”的感觉, 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 它既不是对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 也不是对应用能力的评价, 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该做什么及怎么做, 至于做得好坏, 当属技能问题, 有时一些技能问题不是学生不懂, 而是不知怎么做才合理, 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 首先想到的是套哪个公式, 模仿哪道做过的题目求解, 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 无法解决, 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 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 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 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 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

3.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 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我们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应是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而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 包括结论、例证、推论等对于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使学生暴露观点的方法很多.例如, 教师可以与学生谈心, 可以用精心设计的诊断性题目, 事先了解学生可能产生的错误想法, 要运用延迟评价的原则, 即待所有学生的观点充分暴露后, 再提出矛盾, 以免暴露不完全, 解决不彻底.有时也可以设置疑难, 展开讨论, 疑难问题引人深思, 选择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 不能正确运用的知识或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从错误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而且通过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能消除消极的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影响.当然, 为了消除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只会“按部就班”的倾向, 在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方法, 不满足于用常规方法取得正确答案, 而是多尝试、探索最简单、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发展思维的创造性也是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一条有效途径.

浅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篇5

浅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障碍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有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克服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有: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消除心理压力、培养社交能力、开设心理咨询课程等.

作 者:郑伟  作者单位:徐州教育学院医务室,221006 刊 名: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UZHOU EDUCATION COLLEGE 年,卷(期): 17(2) 分类号:B84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障碍   成因   对策  

健康障碍及成因 篇6

一、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

根据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学习总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从外到内”的输入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储存,也就是说学生能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效的旧知识来吸纳新知识,即找到新旧知识的“媒介点”,这样,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导致原有知识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使学生获得新知识。但是这个过程并非总是一次性成功的。一方面,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基础)或不能觉察到学生的思维困难之处,而是任由教师按自己的思路或知识逻辑进行灌输式教学,则到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当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时或者新旧知识中间缺乏必要的“媒介点”时,这些新知识就会被排斥或经“校正”后吸收。因此,如果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如果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其新旧数学知识不能顺利“交接”,那么这时就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障碍,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

由于高中数学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思维习惯、方法也都有所区别,所以,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表现各异,具体的可以概括为:

数学思维的肤浅性: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深刻地去理解,一般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由此而产生的后果: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只顺着事物的发展过程去思考问题,注重由因到果的思维习惯,不注重变换思维的方式,缺乏沿着多方面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数学思维的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偏颇。这样,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方面不大注意挖掘所研究问题中的隐含条件,抓不住问题中的确定条件,影响问题的解决。如非负实数x,y满足x+2y=1,求x2+y2的最大、最小值。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如对x、y的范围没有足够的认识(0≤x≤1,0≤y≤1/2),那么就容易产生错误。另一方面学生不知道用所学的数学概念、方法为依据进行分析推理,对一些问题中的结论缺乏多角度的分析和判断,缺乏对自我思维进程的调控,从而造成障碍。如函数y=f(x)满足f(2+x)f(2-x)对任意实数x都成立,证明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2对称。对于这个问题,一些基础好的同学都不大会做(主要反映写不清楚),我就动员学生看书,在函数这一章节中找相关的内容看,待看完奇、偶函数、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图象对称性之后,学生也就能较顺利地解决这一问题了。

数学思维定势的消极性:由于高中学生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解题经验,因此,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很难使其放弃一些陈旧的解题经验,思维陷入僵化状态,不能根据新的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常常阻抑更合理有效的思维甚至造成歪曲的认识。如:z∈c,则复数方程所表示的轨迹是什么?可能会有不少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是椭圆,理由是根据椭圆的定义。又如刚学立体几何时,一提到两直线垂直,学生马上意识到这两直线必相交,从而造成错误的认识。由此可见,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重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突破

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灶,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它既不是对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也不是对应用能力的评价,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该做什么及怎么做,至于做得好坏,当属技能问题,有时一些技能问题不是学生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做才合理,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哪个公式,模仿哪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

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应是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而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包括结论、例证、推论等对于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使学生暴露观点的方法很多。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谈心的方法,可以用精心设计的诊断性题目,事先了解学生可能产生的错误想法,要运用延迟评价的原则,即待所有学生的观点充分暴露后,再提出矛盾,以免暴露不完全,解决不彻底。有时也可以设置疑难,展开讨论,疑难问题引人深思,选择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不能正确运用的知识或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从错误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而且通过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能消除消极的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影响。当然,为了消除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只会“按部就班”的倾向,在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方法,不满足于用常规方法取得正确答案,而是多尝试、探索最简单、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也是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一条有效途径。

当前,素质教育已经向我们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己任,则势必会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教学质量,摆脱题海战术,真正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从而为提高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作出我们数学教师应有的贡献。

健康障碍及成因 篇7

1 棚室蔬菜连作障碍的成因

a.土壤酸化。随着棚室蔬菜生产中化肥尤其是生理酸性肥料如硫酸钾、氯化钾等的大量使用, 导致耕层土壤的pH值降低, 致使棚室蔬菜容易发生铝中毒和钙、镁元素的缺乏。土壤酸化可直接危害蔬菜, 同时还抑制了P、Ca、Mg等元素的吸收。

b.土壤次生盐渍化。其一是棚室中长期盲目地大量施肥;其二是棚室中的自然降水受到阻隔, 土壤受自然降水自上而下的淋溶作用丧失, 使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不能被淋洗到地下;其三是棚室内的温度较高, 蔬菜生长旺盛, 土壤水分自下而上的蒸发和蔬菜的蒸腾作用比露地强, 根据“盐随水走”的规律, 也加速了土壤表层盐分的积聚。土壤盐分浓度高, 使蔬菜吸水困难, 根系生长不良, 蔬菜作物抗逆性减弱, 病菌侵袭引起各种病害。

c.营养失调。每种蔬菜都会按着自身的需要, 对土壤中的离子进行选择性地吸收。而重茬会导致片面消耗某些营养元素, 从而使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呈现生理性的不平衡。如氮肥和磷肥超量, 而速效钾明显降低, 速效锌、硼的含量成倍减少。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的比例失调, 造成肥料的浪费, 增加土壤污染, 导致蔬菜的抗病性、产量和品质下降。

d.过量施肥。施肥不平衡是重茬病害的最主要原因, 比自毒、土传病害和线虫危害更加严重。氮过剩会降低肥料的利用率、硝酸盐超标、土壤盐渍化、土壤酸化、硝酸盐的淋失及对地表水体造成污染、营养失衡、加重病害。磷过剩的情况下, 含磷的肥料施入土壤后, 很快就有80%左右磷肥与土壤里的中微量元素 (如钙、镁、铁、锌、锰、铜等) 结合在一起, 固定在土壤中, 当施入有机肥和生物菌后, 这些固定的磷还会再释放出来, 但测土仪器却测不出这些固定的磷, 只能测定可溶性的速效磷。若按测定结果施磷极易导致磷过量, 而过量的磷必然将中微量元素固定, 从而产生多种缺素症, 同时病菌也会趁虚而入, 导致各种病害严重发生, 所以磷不宜多施。另一方面, 部分磷肥中含镉等重金属, 会污染蔬菜产品和水体。

e.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一方面是菜农不注重有机肥料的施入, 另一方面棚室中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旺盛, 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土壤有机质的降低, 使得土壤的缓冲性能降低, 土壤也易板结。

2 连作障碍的防控对策

a.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可减少土壤中的盐分积累。大力提倡重施有机肥、水肥药一体化、平衡施肥。将有机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氮磷钾肥与中微量元素肥料配合使用, 协调养分的释放速度, 为蔬菜提供长期有效的均衡营养。

b.合理灌溉 通过合理灌溉, 可以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量, 有利于防止土壤表层盐分积聚。首先应将传统的沟中大水漫灌的方式, 改为小水浇灌, 或滴灌、微灌等形式;其次, 应该明水灌溉为暗水灌溉, 即膜下沟灌、膜下滴灌、膜下交替隔沟灌溉等;其三, 尽量实行“微灌-追肥-根部用药”一体化。

c.增施有机肥 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 提高土壤的温度, 改良和修复土壤, 保蓄肥水, 而且还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繁殖, 将已经固定的磷、钾和中微量元素再次释放出来。

d.轮作换茬 蔬菜的根系分泌物是土壤微生物的营养源, 利用蔬菜的多样性, 来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 进而控制土壤病原菌的滋生, 是防范连作障碍的最佳措施。可参照不同蔬菜的连作年限, 并尽量考虑到不同蔬菜的科属类型、根系深浅、吸肥特点以及分泌物的酸碱性等进行合理轮作。

e.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比传统栽培方法节水、节肥、产量高、品质好、无污染、无公害、生产快、效益好, 可从根本上解决连作障碍的问题, 而且特别适合于工厂化生产, 并不受地域限制。无土栽培广泛应用于多种蔬菜的生产, 但技术要求比较严格。

f.生物防治 将有益微生物制剂接种到土壤中, 可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防控土传病害。如目前推广的秸秆反应堆技术, 不但能提高地温, 增加CO2, 还能改良土壤。

浅谈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 篇8

一、数学思维障碍及成因

由于高中数学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 作为主体的学生思维习惯、方法也都有所区别, 因此, 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表现各异。具体可以概括为:

1. 数学思维的肤浅性

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深刻地去理解。一般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 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 自然也就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由此产生的后果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时, 往往只顺着事物的发展过程去思考, 注重由因到果的思维习惯, 不注重变换思维的方式, 缺乏从多方面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 数学思维的差异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 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 因此不同学生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认识、感受也不会相同, 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生偏差。这样,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 一方面不大注意挖掘所研究问题中的隐含条件, 抓不住问题中的确定条件, 影响了问题的解决。

3. 数学思维定式的消极性

由于高中学生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解题经验, 因此, 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 很难放弃一些陈旧的解题经验, 思维陷入僵化状态, 不能根据具体问题作出灵活的反应, 常常阻碍更合理有效的思维发展, 甚至造成歪曲的认识。

二、数学思维障碍的突破方法

解决上述问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2) 进行相关例题的讲解, 包括问题的分析、突破口、相关知识的串联; (3) 典型题做后反思, 进行发散性思维联系, 把知识能力归纳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 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

健康障碍及成因 篇9

一、高中数学起始教学的主要障碍

(一) 教材因素

初中的课改新教材与全省的苏教版高中教材不接轨, 教材内容有明显“脱节”.如立方和公式、立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等内容初中已删去不讲, 而高中却还在用.和初中数学相比, 高中数学的内容多, 抽象性、理论性强, 因此不少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

(二) 学生因素

1. 学生心理

进入高一后有不少学生开始出现松懈麻痹心理, 对高中数学学习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殊不知, 第一, 现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安排是用两年的时间学完三年的课程, 高三一年总复习, 教学进度排得很紧;第二, 高中数学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内容放在高一年级学, 这些内容一旦没学好, 整个高中数学就很难再学好, 因此一开始就得抓紧, 即使在潜意识里稍有松懈的念头, 都会削弱学习的毅力, 影响学习效果.

2. 学生思维

初中学生思维单一、解题缺乏严密的逻辑性, 推理能力差, 尤其对代数中字母的可变性缺乏理解, 分类讨论的纯粹性, 完备性把握不够.高中数学比起初中数学内容大不一样, 抽象程度有较大提高, 理论系统性大大增强, 特别是高一年级起始课即第一、第二章, 在学习时要求思维能力爬一个陡坡, 即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与提高.

3. 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内容多, 难度大, 教材的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 步步深入, 要求学生的学习方法随着学习内容和要求而变化, 单纯地听, 机械地记, 盲目地练, 不能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加强自主学习, 能够举一反三, 从典型例题中悟出一般解题规律, 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解题技能.

(三) 教师因素

高中数学教师往往对初中数学教材、教学方法缺乏应有的了解, 不清楚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 造成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不当;而高一数学任课教师也往往是刚送走高三毕业班的数学教师, 高考的“惯性”使教师从一开始就对学生“从难从严”, 标准向高考靠拢, 追求“一步到位”, 造成学生“吃不掉, 咽不下, 消化不良”, 人为设置使他们难以逾越的障碍, 其结果是学生厌学,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 直接影响数学的学习.

二、克服高中数学起始教学障碍的措施

(一) 针对初高中教材内容差异, 由市教研室组织编

写一本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并对何时补充什么内容作了安排.通过“衔接教材”的使用, 既使学生对初中基础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又增强了高中教材的适应力.

(二) 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 有助于克服学习数学的困难.

教师应遵循兴趣发展的规律,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和培养兴趣的形式和方法是多样的:课内通过演示实验、挂图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尽可能变抽象平淡为形象生动;课后可以举办“数学与生活”讲座和开展“数学小制作”的活动;结合教学内容可经常介绍有关数学学史、数学故事和最新数学研究成果, 不仅可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开阔学生的眼界等.

(三) 对于高一新生,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 宜适当放慢教学进度.

刚开始可对学生在初中应掌握的数学知识查漏补缺, 对学生的水平要深入了解, 并简要介绍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和高考要求.在教学中, 要注意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 使学生能顺利地利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 降低初高中数学知识的台阶;而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数学新知识学习中, 应及时“顺应”新知识, 更新认知结构.

(四) 学习方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教师一开始就要强调应从数学意义的角度掌握公式和定理, 而不是死记硬背, 并逐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学到一定程度之后, 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进行单元总结, 画出知识结构图, 对典型例题进行归类分析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克服遗忘, 而且可以将知识点连成线, 结成网形成知识结构.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加强.

(五) 针对高一新生学习数学时存在松懈麻痹、自卑

健康障碍及成因 篇10

一、高中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

认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过程首先必须通过以获取的知识即内部认知结构, 对新获取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 并以自己的理解形式和方式加以存储。所以要帮助学生提高认知能力, 形成流畅的思维, 就必须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出发, 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媒介点”, 逐步获取新知识。但实际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忽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没有准确把握基础性知识的重要作用, 按自己的思路或知识逻辑进行灌输式教学, 一味强调新知识认识过程, 缺乏一定的知识基础, 这样学生获取知识就比较困难。同时, 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或者新旧知识中间缺乏必要的“媒介点”时, 这些新知识就不利于学生吸收。因此, 教师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找到新旧知识的切入点, 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突破思维障碍,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高中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

1.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差异较大。高中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分化比较严重, 加之数学学习基础也各不相同, 他们思维方式各有特点, 这些众多原因导致了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差异较大。他们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理解、应用、解决等思维活动不同, 对数学知识理解深度也各不相同。

2.部分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时不够深入。在数学学习活动中, 很多高中生受到初中数学思维习惯的影响, 他们往往对一些高中数学概念或原理的形成、发展过程没有深刻地去体会, 只是限于表层理解。解决问题时, 采取惯用看题得答案的思维方式, 没有准确把握对概念、定理的本质理解, 缺乏深层次思维的过程。

3.数学思维定式。客观上说, 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他们具有丰富的解题经验, 有时往往对自己的解题方法比较自信, 对于变化多端的解题方法会消极抵制, 思维僵化。比如:刚学习立体几何时, 一提到两直线垂直, 学生由于思维定式认为这两直线必相交, 从而造成错误的认识。

三、高中生数学思维障碍的突破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多高中生对数学学习有畏难情绪, 他们害怕上数学课, 缺乏自信。为此, 教师首先应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灵活设计有一定梯度的练习, 逐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 教师还应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 因材施教, 分类指导, 课外作业的设计应能让学生“跳一跳, 就能摸到桃”, 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2.重视数学意识和思想方法的总结,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精髓和核心, 是在一定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总结得到的, 当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并运用其分析、解决问题时, 数学学习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同样也很重要。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时, 他们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就知道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逐步学会从哪方面入手, 寻求问题的突破口。但教学中, 很多学生遇到问题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套用哪个公式, 模仿教材中的例题求解, 对于遇到的新问题, 他们就束手无策, 这是数学意识不强和数学思想方法落后的表现。为此,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 需要通过典型例题的解决, 帮助学生总结出数学思想方法, 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加强数学意识培养,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 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将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

3.暴露思维过程, 消除思维定式。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 对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 无论是对基础题还是能力题, 都要将学生想、做、说等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并给予恰当评价, 同时让其他学生学会批判性接受相关的解题方法。当然, 使学生暴露思维的方法很多。例如, 精心设计诊断性题目, 了解学生可能产生的错误想法;运用延迟评价, 让其他学生评价分析。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典型错误设疑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让学生从错误中获得正确的结论, 提升思维的深度;同时通过暴露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 消除思维定式。在教学中,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 不满足于用常规方法取得正确答案, 而是多尝试、探索最简单、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

健康障碍及成因 篇11

【关键词】数学思维;数学思维障碍

然而,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同学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这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来自于学生中存在的非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因此,研究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对于增强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

根据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个课程中,个体的学习总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从外到内”的输入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储存,也就是说学生能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效的旧知识来吸纳新知识,即找到新旧知识的“媒介点”,这样,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导致原有知识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使学生获得新知识。但是这个过程并非总是一次性成功的。一方面,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基础)或不能觉察到学生的思维困难之处,而是任由教师按自己的思路或知识逻辑进行灌输式教学,则到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当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时或者新旧知识中间缺乏必要的“媒介点”时,这些新知识就会被排斥或经"校正"后吸收。因此,如果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如果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其新旧数学知识不能顺利“交接”,那么这时就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障碍,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

由于高中数学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思维习惯、方法也都有所区别,所以,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表现各异,具体的可以概括为:

(1)数学思维的肤浅性: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深刻的去理解,一般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由此而产生的后果:

第一、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只顺着事物的发展过程去思考问题,注重由因到果的思维习惯,不注重变换思维的方式,缺乏沿着多方面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例如在课堂上我曾要求学生证明:如|a|≤1,|b|≤1,则让学生思考片刻后提问,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是通过三角代换来证明的(设a=cosα,b=sinα),理由是|a|≤1,|b|≤1(事后统计这样的同学占到近20%)。这恰好反映了学生在思维上的肤浅,把两个毫不相干的量(a,b)建立了具体的联系。

第二、缺乏足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往往善于处理一些直观的或熟悉的数学问题,而对那些不具体的、抽象的数学问题常常不能抓住其本质,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模型或过程去分析解决。

(2)数学思维的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偏颇。这样,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方面不大注意挖掘所研究问题中的隐含条件,抓不住问题中的确定条件,影响问题的解决。如非负实数x,y满足x+2y=1,求x2+y2的最大、最小值。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如对x、y的范围没有足够的认识(0≤x≤1,0≤y≤1/2),那么就容易产生错误。另一方面学生不知道用所学的数学概念、方法为依据进行分析推理,对一些问题中的结论缺乏多角度的分析和判断,缺乏对自我思维进程的调控,从而造成障碍。

(3)数学思维定势的消极性:由于高中学生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解题经验,因此,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很难使其放弃一些陈旧的解题经验,思维陷入僵化状态,不能根据新的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常常阻抑更合理有效的思维甚至造成歪曲的认识。如:z∈c,则复数方程所表示的轨迹是什么?可能会有不少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是椭圆,理由是根据椭圆的定义。又如刚学立体几何时,一提到两直线垂直,学生马上意识到这两直线必相交,从而造成错误的认识。

由此可见,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重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突破

(1)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灶,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它既不是对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也不是对应用能力的评价,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该做什么及怎么做,至于做得好坏,当属技能问题,有时一些技能问题不是学生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做才合理,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那个公式,模仿那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如:设x2+y2=25,求u=的取值范围。

(3)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应是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而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包括结论、例证、推论等对于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健康障碍及成因 篇12

1 草莓连作障碍发生原因

连作障碍是指在同一块土壤中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或近亲缘作物,即使在正常的栽培管理条件下也会出现生长势变弱、病虫害加剧、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等现象。通过对草莓连作障碍的研究,归纳为以下几种原因。

1.1 土壤元素平衡被破坏

设施草莓多年生长在同一位置,破坏了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平衡。草莓属于浅根性作物,对土壤表层营养元素吸收较多,而且对营养元素吸收有选择性,在同一地点长时间单一连续种植草莓,必然造成某一种或某一类营养元素的亏缺,而另一类营养元素的堆积,造成草莓近根所需营养元素逐年减少,不选择的元素逐年累积,根际周围营养失衡,影响根系生长。

1.2 土壤次生盐渍化

设施栽培的突出问题是土壤盐分积累。在设施栽培中,盐渍化是引起连作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查显示,设施栽培土壤盐渍化现象很普遍,日渐严重。露地含盐量一般在0.06%~0.09%,而设施栽培土地含盐量一般是露地的2~6倍。土壤含盐量与大棚使用年限和化肥施用量成正相关。造成土壤盐类积聚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盲目大量施肥。种植户为了追求产量和效益,往往每茬都要施用大量的化肥,施肥量一般是露地菜园的1~2倍,甚至更多,远远超出了作物本身的吸收量。因此,引起设施土壤盐类积聚的直接原因便是肥料使用过多,特别是化肥和偏高氮肥。二是缺少雨水淋洗量。由于降雨对棚内土壤的自然淋洗作用明显降低,而土壤蒸发却又比露地显著增强,从而引起盐分在表层的积累。

1.3 根系分泌物的自毒作用

化感作用每种植物都有,草莓也不例外。植物的化感作用是指植物(含微生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到环境中,而产生的对其他植物(含微生物)直接或间接的有害作用。通常通过根、茎、叶向空气或土壤中挥发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对周围植物的生长和成熟起着促进或抑制作用。草莓生长过程中,根系会分泌对自身生长有抑制作用的物质,生产中连年种植,土壤中根系分泌物也会逐年积累从而越积越多,对草莓生长产生自毒作用,影响着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

1.4 土壤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变化

长期种植同一草莓品种(系)会导致肥料分解过程障碍,土壤病菌蔓延,这是因为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使硝化细菌、氨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受到抑制,而有害微生物大量发生,使土壤微生物的自然平衡受到了破坏。研究表明,温室大棚土壤中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数量明显高于露地。随着保护地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害真菌的种类和数量也明显增加。这些有害真菌会对草莓根系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根部病害的发生,是草莓连作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

2 设施草莓连作障碍防治对策

2.1 合理轮作

克服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是将草莓与不同种作物间进行轮作换茬种植。草莓采收完毕后进行深耕,在深耕时注意施用有机肥或锯末,改良土壤,增加种植畦高度,以提高土壤保水性与透气性,从而加深根系活动的有效土层。将草莓和一些蔬菜进行轮作,效果十分突出。不同作物之间的轮作既能通过换茬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又能吸收土壤中养分。此外,可在夏季闲暇时栽培田菁等绿肥作物,8月中旬翻入土中,对提高地力、改良土壤理化结构也非常有利。

2.2 更换土壤表土

在前茬种植草莓的温室内,先把30 cm厚的表层土挖出来,然后换上一些无菌的新土在里面,对于有效防治和克服草莓连作引起的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3 补充微量元素

针对连年种植草莓,导致草莓对某种元素的“嗜好”和土壤缺素情况,可以用补充中微量元素的方法。通过对连年种植草莓的地块进行实地考察、采样检测以及土壤养分分析,大部分土壤缺钾和钙,经过根施和叶面追施钾肥与钙肥,连作障碍明显减轻。一般于草莓现蕾期、结果前期、采收期视土壤养分与植株生长情况追肥3~5次,每次追施磷酸二氢钾与磷酸钙各75~150 kg/hm2。

2.4 施用有机改良剂

用有机改良剂处理土壤,如几丁质粉末、植物残体、稻草、饼肥、绿肥、堆肥和粪肥、蚯蚓粪等,能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微生物的营养条件,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降解产生挥发性物质,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另外还可以添加一些辅助物质,如酸碱缓冲试剂,一方面可以缓和土壤的酸化情况,另一方面土壤的p H值偏高可以抑制根系自毒物质的活性,有效降低有害物质毒性。

2.5 利用阳光高温消毒

每年的七八月利用太阳能进行消毒处理,效果较好,因为那时阳光照射充足,气温高,辐射能量大,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首先田块中的杂草杂物要清理掉,翻耕后做畦,高温天气时,在畦沟内灌水。灌水量以土壤处于饱和水分状态是最好的,这样使土壤处于缺氧状态,有利于消灭土壤中的病原菌。灌水后将大棚密闭,使土壤温度达40℃以上累积时间240~360 h,撤除覆盖物,这段时间则利用七八月高温季节提高土壤温度。

2.6 应用药剂熏蒸

防止土壤病菌蔓延要利用土壤消毒剂进行土壤消毒,具有良好作用。目前二甲基臻、溴化甲基熏蒸剂等是应用较多的土壤消毒剂。应用土壤消毒剂应注意单独一种消毒剂不能长期使用,否则,会导致土壤病害的抗药性,使消毒剂的药效大幅降低。

摘要:通过对草莓连作障碍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土壤元素失衡、土壤次生盐渍化、根系的自毒作用、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是导致草莓连作障碍出现的主要原因,结合大量的生产实践,提出了对草莓连作障碍的防治对策。

上一篇:环卫职工下一篇:发动机排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