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重庆

2024-10-23

数字重庆(共7篇)

数字重庆 篇1

2007年5月31日, 重庆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重庆有线”) BOSS (业务运营支撑) 系统正式上线。重庆有线运营的有线网络覆盖全市40个区县 (自治县、市) 、拥有860MHz为主体的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络, 具备开展视频、语音、数据等综合信息业务的能力。全市有线电视用户已达400余万户。另据了解, 2007年底, 重庆主城区双向网用户率达到80%以上, 2008年主城区双向网用户率将达到100%。

作为一个拥有百万级用户的重庆有线电视而言, 重庆有线应用BOSS系统的背景是什么?在业务规划与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做出了哪些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BOSS创新发展的需要

当前广电行业正处于向数字电视迈进的过渡时期, 模拟电视、数字电视和数据专线、宽带接入等多种业务并存, 由此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业务运营, 原来模拟电视时代的单一业务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业务运营的需要, 广电运营商亟需完成全面的业务转型, 并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 规范内部业务流程, 实现内部业务流程和外部业务流程的顺畅和统一。

目前广电行业发展的这种现状、背景与当年的电信行业极其相似, 而电信行业在短时间内发展的如此快, 重庆有线总经理左曙光认为, 电信当时迈出的“最为明智而且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那就是建设起一套BOSS系统, 整合业务开通、业务保障和计费三大功能, 全方位应对电信网络的运营需求。

左曙光的这一论点也得到了该公司副总经理刘雪雁的极大认同, “电信行业的发展历程表明, BOSS系统快速响应了客户的需求, 很好地适应了电信网络技术和业务发展的发展需求, 有力地推动了电信行业的迅猛发展。BOSS系统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信息资源共享、业务运营和管理一体化的核心系统, 为其提供一个综合的业务营运和管理平台, 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并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成功案例。”

据介绍, 重庆有线之所以在经过多方考证后选择诚毅的Maywide BOSS, 是看重诚毅软件在广电和电信行业都有非常丰富的集成和运营经验。

BOSS=运营管理思想的体现

“我个人理解, BOSS系统就是一种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的体现, 是管理思想的模块化设计。重庆有线在建这个系统之前对综合营帐系统业务规范、技术规范进行整体规划。BOSS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计算机系统, 它包括承载在系统之中的业务规则、业务流程和关键业务数据, 且包括了一系列与之协同作业的企业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及系统自身管理作业流程。”刘雪雁表示, 重庆有线当初要建BOSS系统, 就是为了面向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面向市场快速开发和部署业务, 面向企业提高运营水平。

重庆有线在构建BOSS系统的前期参照了国际电信管理论坛的e TOM (扩展电信运营图) 模型, 广电行业没有太多的积累, 只有去借鉴电信行业的经验, 但我们更注重结合我们的实际, 进行了很多管理和业务上的创新。BOSS的建设应在一个体系基础上逐步建设, 仅BOSS业务支撑这一块, 先把呼叫中心建立起来, 然后再建综合营帐系统, 下一步即会启动重庆有线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设, 最后建经营决策分析系统。

在这种情况下, 最主要的就是一定要把企业经营理念、管理思想作为建设前提, 并进行整体规划;其次再做业务规范详细设计及流程梳理。业务运营管理、客户服务流程管理和系统监控管理三者有机结合, 实现业务支撑科学管理和规范维护。

“重庆有线建设BOSS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端到端的运营管理, 综合营帐系统实现了客户资源整合化管理、业务处理流程化的可控管理、运营级账务管理、全业务营销支持管理。面对客户提供‘一台清一单结’的综合业务受理模式, 面对市场提供快速的产品开发与部署、灵活的业务策略、多种计费策略、渠道管理、客户细分与信控等营销支持, 面向企业提供账务管理、业务流程与工单管理、‘日清月结’的业务资源管理, 并实现‘钱、票、帐’相统一、应收与实收核算、实时的营业与业务发展统计管理模式。”刘雪雁介绍, 客户会在一个营业台上办完所有业务, 一张账单就能结清所有的业务。而在此之前, 不同的业务要到不同的柜台去办理, 根本就不能给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

“我们的BOSS系统一期共计12个功能模块、200多个业务功能点, 包括客户信息管理、集团客户管理、工单管理、业务受理、业务资源管理、渠道与合作伙伴管理、计费管理、产品管理、统计分析、账务管理、系统管理等。我们建综合营帐系统的初衷, 就是想通过这些功能模块构建, 来提高我们的运营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目前重庆有线每天都会出营业报表、各种业务发展情况、各种业务资源的报表, 这些都会反应企业真实的运营情况, 让管理者能实时了解公司经营状况。

对于营帐系统, 重庆有线构建了八大业务流程——模拟电视业务规范和流程、数字电视业务规范和流程、数据业务规范和流程、客服信息管理流程、重庆有线产品管理规范和流程、账务管理、业务资源管理规范流程等。

流程和业务规则是密切相关的, 流程又和岗位是密切相关的。在建BOSS当中, 首先就把面向市场、客户、企业内部运营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模块化体现;接着就是业务规则详细设计与流程优化同时进行, 但还要保证系统高效的运转。我们为综合营帐系统设计了19种岗位, 并对这19种岗位制定关键考核指标, 要它高效运行, 绩效管理必须跟进, 考核到每个岗位上去, 这实际上带来了业务创新、管理创新、绩效管理创新, 从而保证了企业的高效运行。”刘雪雁同时表示, 综合营帐系统的运行将为重庆有线电子渠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BOSS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完善的营销体系和与之相应的业务支撑能力, 是广电网络能否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业务支撑系统是与网络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 是形成对抗未来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Maywide BOSS根据重庆有线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 全面优化其运营流程,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 力求将系统优势转化为业务优势和管理优势, 提高其管理和服务水平, 帮助重庆有线成长为全国一流的广电信息提供商。

书讯

《现代广播技术》21世纪广播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传统的模拟技术全面向数字技术转换, 省级以上广播电台的广播中心制播设备基本上实现了数字化。传统的中波和调频发射机也被数字式发射机所取代。广播人在调幅数字广播DRM和数字音频广播D A B、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近几年,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在广播走向数字化、网络化的进程中, 不断探索, 不断创新, 经历了播出、录制、数字音频工作站编播、信号传输、办公自动化、广播网站以及中波和调频发射等诸多方面的技术方案的设计论证、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积累了很多经验, 已建成了一座全新的现代广播电台, 全面实现了制作、播出、传输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以及办公的自动化, 这主要包括:数字化网络化播控系统、数字音频工作站制作播出系统、综合业务网系统和广播网站。

结合工作实践, 撰写了专业性和使用较强的技术论文, 现收集汇编成书。本书分为广播中心技术、广播覆盖技术和计算机在广播电台的应用三个部分。希望有关专家、学者以及广播同行多提宝贵意见。本书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于2005年9月出版。邮购价:55元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信息所

电话: (010) 86092040-816查询:http://www.gbds.com.cn资料中心

数字重庆 篇2

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为加快推进重庆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区县、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和服务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实现我市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力争用5年时间,完善我市教育信息化“五大体系”建设,即建立覆盖全市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学校及社会的教育网络互通体系,建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相互融通的资源共享体系,建立面向现代化教育、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的各类应用服务体系,建立有利于教育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的运行保障体系,建立加快我市IT产业发展的教育信息化人才支撑体系。力争到2015年,教育信息化主要指标达到国内一流、西部领先水平,使我市成为西部教育信息枢纽、优质教育资源输出地。最终将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成为“数字校园”。

(二)具体目标

到2012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合格率达到85%以上,并实现以下目标:

——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成市级教育骨干网和各区县教育城域网,95%的学校接入教育骨干网;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达到70%,中职学校校园网建设达到90%,高校校园网建设达到100%;中小学“班班通”和职业学校“室室通”建设率达到80%;学校上网率达到95%;学生与计算机比中小学校达到12:1,中职学校达到6:1,高等学校达到5:1。

——资源库建设。初步建成基础教育、中职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和教师教育五大资源库,教学资源对学校的覆盖率达 100%,教学资源对学科的覆盖率达80%,其中优质资源占30%,资源库的使用率达95%以上,并与市图书馆等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互联互通,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教学应用水平。建设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多种教学模式的数字化自主学习环境等各类教育教学应用系统,使各级各类学校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率达到95%。——信息化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师生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率达到100%,全市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达100%,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合格率达到95%,培养造就一大批信息化人才,为我市IT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管理与服务水平。建立市区(县)两级教育数据中心,实现市区(县)和各级各类学校间管理信息分级共享;建立教育政务系统和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电子政务平台覆盖学校率达95%,学校实现电子校务管理达90%。基本实现教育系统信息化管理和教育信息化服务。

到2015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数字校园”合格率达到100%。并实现以下目标:

——基础设施国内一流。建成连接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教育城域网,学校上网率达到100%;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齐备,高校、中职、中小学校学生与计算机比均达到东部地区学校平均水平,校园网建设达到100%,中小学“班班通”和职业学校“室室通”建设率达到100%;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达到西部领先水平。

——优质资源西部一流。建立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开发一批高水平的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基础教育优质数字化教学和学生学习资源,打造重庆数字化学习资源软件开发产业,实现全市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并向西部地区辐射、推广。——信息化应用西部一流。引进、开发一批教育教学和管理应用系统,使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应用率达到100%,教育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信息化应用水平达到西部一流。

——管理服务国内一流。建设全市教育系统电子政务和电子校务管理系统,实现全市教育行政管理、校务管理信息化;搭建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打造政府为民服务的网上窗口,实现教育信息化服务。

——信息化人才质量一流。加强师生信息素质培养和教育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探索并实施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教育培训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努力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我市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使我市教师、学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名列西部前列。

三、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是实现“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教育管理、教育服务、校园信息安全”五个一体化建设。

(一)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构建覆盖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的城域网,使信息资源通畅到达管理和教学终端。包括:市区(县)教育城域网建设,学校校园网建设,学校“班班通”、“室室通”建设,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模拟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建设,市区(县)数据中心建设,社区数字学习港建设等。

(二)教育资源一体化建设

建设全市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社区及继续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虚拟实验室,虚拟博物馆、虚拟艺术馆、教育动漫建设等。

(三)教育管理一体化建设

建设覆盖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的统一电子政务平台和电子校务平台,包括教育机构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以及其他教育业务管理等;建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继续教育的网络教学支撑系统。

(四)校园信息安全一体化建设

以市级“校安系统”为基础,构建覆盖市区(县)和学校统一的应急反应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和校园监控系统。

(五)教育服务一体化建设

建设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建设在校学生数字化学习系统;建设市区(县)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网络服务系统。

四、创建规划

我市“数字校园”建设将用5年时间逐步完成,初步规划是:

——2010年:在渝本科院校、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市教委直属中小学,主城9区的市级重点中学、教师进修学院(校)和30%的其它中小学,其它区县10%的中小学建成“数字校园”;

——2011年:全市95%的高校、70%中等职业学校、90%市级重点中学、90%教师进修学院(校)、主城9区70%的中小学和和其它区县50%的中小学建成“数字校园”;

——2012年:全市所有高校、90%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市级重点中学和教师进修学院(校)、主城9区95%的中小学和和其它地区80%中小学建成“数字校园”;

——2013年:主城9区所有中小学和和其它地区85%的中小学建成“数字校园”;

——2014年:主城9区以外的其它地区90%的中小学建成“数字校园”;

——2015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部建设成为“数字校园”。

五、评估验收

重庆市“数字校园”评估验收实行市区(县)两级验收制度,市级部门负责对高校、国家重点中职、直属中小学、市级重点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实施评估验收;区县负责对本辖区内的中小学、非重点中职、幼儿园实施评估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市级部门备案,市级部门根据区县验收结果实施抽查。验收工作每年举行一次,验收合格的学校由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联合授予“重庆市数字校园合格学校”称号,并在合格学校的基础上,评选全市10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每三年对合格学校和示范学校进行一次复查验收,复查不合格的,根据情况分别给予黄、红牌警告直至摘牌(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重庆市“数字校园”考评指标体系分高等学校、普通高中、教师进修学院、中等职业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幼儿园六大类,考评内容包括组织机构与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资源库与资源建设、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师生信息素养培养、教育电子政务及管理信息化水平六个方面,总分值为100分,学校得分在80分以上认定为重庆市“数字校园”合格学校。

六、工作措施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市级信息化建设、区县信息化建设和学校信息化建设三个层面,涉及基础设施、信息资源、重大应用、标准规范、法律法规、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国际交流等各个方面,渗透各级各类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影响和决定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与走向。为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超常规的发展思路予以推进,才能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等有关部门将联合成立“重庆市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和“重庆市数字校园建设专家指导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委,负责制订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开展检查指导,组织评估验收等工作。“专家指导组”负责数字校园建设的技术指导、咨询服务和人员培训工作,参与“数字校园”评估验收工作。“数字校园”建设日常工作由市技装中心负责。

各区县、高校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专家团队,切实把“数字校园”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强统筹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扎实有效推进。区县教委主要领导和学校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层层目标工作责任制,切实担当起本地区、本部门教育信息化和“数字校园”建设任务。

(二)加大投入,保障建设需要

积极争取国家对重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并逐步加大“数字校园”建设资金投入力度。设立“数字校园”专项资金,重点实施教育城域网及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工程、教育电子政务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中小学“班班通”和中职学校“室室通”工程、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网络教育及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校安工程、重大技术攻关工程等八大工程,加快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各区县、高校应将“数字校园”建设、维护和运行经费,纳入教育事业预算,并设立“数字校园”建设专项资金。各地(校)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采取政府投入、银行贷款、市场运作、社会捐赠、单位自筹、设备租赁等多种方式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机制,通过体制、机制、手段和政策的创新,“以市场换资金”、“以政策换投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拓展融资渠道。

(三)强化管理,保证建设质量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多,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需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必须加强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工程建设质量,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或超标准盲目建设造成浪费。为此,各区县、高校在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时,要建立“重大项目建设决策制度”、“学校信息化项目立项、监理、初验、终验的全过程项目监管制度”、“招投标及纪律制度”、“目标责任制度”和“表彰奖励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

各区县、高校每年“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重大项目建设方案、工作计划,需报“重庆市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并接受市级部门检查、指导。辖区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方案由区县技术管理部门和学校共同制定,并由区县技术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团队评审通过,区县教委(教育局)立项建设。

(四)加强培训,打造人才队伍

“数字校园”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人。各区县、高校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干部、教师、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工作,要将人员的培训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之中,纳入评优评选和职称评定之中,用制度促进人才成长。各地(校)要特别重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要出台优惠政策,吸纳优秀大中专毕业生、高级管理维护人员进入教育系统。同时,要妥善解决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待遇,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确保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各区县应为学校配备必要的专职专业技术人员,原则上,每个区县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应有3-6名高级管理人员,每所学校有1-5名高水平信息技术人员。

(五)强化责任,建立奖惩机制

“数字校园”建设实行目标责任制。每年制定目标任务,对区县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和市教委直属学校实行目标考核,对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表彰奖励,并在项目上给予优先支持,对连续两年未完成目标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当评优评先资格。

数字重庆 篇3

安全播出是电视播出机构的生命,搞好安全播出工作,提高广播电视播出质量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生存发展的基础。

重庆市江津区广播电视台现有三个自办频道。配置三套硬盘播出系统,播出周边设备配置不齐,一旦播出设备故障或损坏,极易造成安全播出事故。

2 系统设计原则

安全性:重庆市江津区广播电视台担负着3个频道的节目播出系统,可靠性、可控性、可管性和使用上的安全性有着较高的要求。本系统改造方案从“系统设计、硬件选择和设备备份”三个方面确保满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二级保障。

先进性:系统改造时严格控制主要设备、辅助器件质量及工艺标准,使系统设备器件组合达、节目整体流程环节达到最大化的合理,确保播出指标达到国家广播级要求的整体系统指标。

经济性:作为区县级电视台资金投入有限,系统改造采用国内同类产品中性能价格比最优的设备配置方案,并通过采取各种先进技术来保障整体安全性能指标,在网络架构方面做到最大程度的优化,从而较大幅度的降低整体系统的造价和成本。

3 播出系统总体设计

总体功能设计:全面达到国家广电总局出于对电视台安全播出的二级保障要求,规范台内制度流程,并确保播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备很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3.1 播出二级存储

设计播出系统二级存储,设计容量12TB,按照存储8Mbit/s播出文件计算,可存储1500h的自办节目和电视剧等素材。满足3个频道播出所需节目存储要求。

3.2 播出系统

系统设计3个频道硬盘播出系统,充分考虑了安全播出流程的各个环节,确保播出的安全稳定性。播出系统与制作系统通过千兆防火墙隔离,系统采用主备单通道播出服务器,采用主备播出数据库服务器,通过双通道数字键混机叠加字幕台标,设计有播出二级存储,播出服务器和播出控制工作站分离,要有播出主备自动倒换功能,主备播出都出问题时自动倒换到第三信号源,信号切换不能有抖动、黑场等安全问题。

3.3 网络管理

系统设计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可同时对播出系统的所有人员进行统一的权限管理;可根据栏目、部门,细分上载、审片、编单、管理等各级人员的权限。系统可以对网内所有操作人员的重要信息进行记录,便于事后通过记录的事件日志查询功能。

3.4 播出系统拓扑结构

该系统采用千兆以太网作为基础网络架构,在逻辑结构上数据库服务器及存储系统承担了系统的核心数据交换,制作系统和播出系统通过以太网通路成为一个整体,两者之间通过千兆防火墙隔离。

3.5 播出系统硬件配置

根据安全播出系统设计要求需配置:核心设备、播出周边设备、辅助设备。包括数据库/迁移应用服务器、单通道播出服务器、播出二级存储、播出控制工作站、台标字幕、切换系统、同步系统等。

3.6 播出系统软件功能

①播出标清文件格式采用MPEG-2IBP 8Mb;②播出服务器采用索贝AMFS(advance Midea File System)磁盘管理技术保证双节点数据互备,存储无单点故障;③系统具备完善、严格的系统管理功能,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网络工作流程,能实现基于个人的用户管理、设备管理、素材管理、日志管理、存储空间管理等功能;④系统具有较强的升级扩容能力,在网络结构基本不变、现有设备基本无须替换的情况下具有大规模的存储扩充和站点扩展能力,并预留其它业务互联互通连接的扩容接口。

4 系统安全设计

电视台的系统要求完善的安全设计,尽最大可能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4.1 网络安全

使用千兆防火墙隔离制作系统和播出系统;播出服务器采用专有安全文件系统,防止使用人员通过播出系统内其他设备直接访问播出服务器。

4.2 数据安全性

播出数据库/迁移应用服务器内部采用磁盘容错技术,冗余、可热插拔的电源、风扇、应用来确保主机可靠安全。确保7×24小时不间断运行能力。

4.3 设备安全性

计算机、服务器选用专业计算机生产厂家制造的设备;播出服务器采用索贝AMFS专有文件系统,确保网络传输的稳定性、高效率。

4.4 应用软件安全

生产厂家提供的软件必须为严格按照ISO9001、ISO14001、ISO20000规范研发的软件,系统软件均为正版软件,支持所运行操作系统的补丁更新和升级。

4.5 用户权限安全

系统内有统一的网络管理软件,可通过全台统一认证和授权平台实现对用户集中管理和统一授权,建立相应的权限列表;当统一认证平台失效时,只影响认证信息的同步,应用系统仍可通过本地权限列表认证,以保证用户继续使用应用系统。

4.6 计算机终端安全

在整个网络系统中,计算机终端是整个网络系统中直接面对用户的站点,被操作使用的比较频繁,通过以下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加强这些终端的安全性:所有播出系统内的计算机终端都通过系统策略进行管理,限制除规定软件外的所有其它软件的安装;去除所有计算机终端的光驱和软驱,并禁用USB接口,防止操作人员通过这些方式拷贝文件。

4.7 防病毒管理

使用千兆隔离墙隔离将播出系统和制作系统等其他系统隔离开,确保播出系统的安全性。

5 系统建设完成情况

数字重庆 篇4

—以重庆自然博物馆为例

摘要:重庆自然博物馆作为重庆仅有的几所大型博物馆之一,同时,也是一所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相比,它通过数字化与实体化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的给观众展示了大自然的奥秘。本文通过举例重庆自然博物馆的数字化,形象生动地阐释了数字博物馆在博物馆教育、文化传播、展览中的优势,关键词:数字博物馆;传统博物馆;自然博物馆;数字化

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 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祖辈为后辈留下了众多宝贵的财富,这些财富或是文物或是遗迹,为后世子孙瞻仰先祖,学习传统文化留下宝贵资料。博物馆是人类记忆和传承文明的重要方式,通过展示藏品,博物馆体现了一种文化财产属于全社会的概念。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博物馆中的文物藏品是以实物形式收藏和陈列的。博物馆建筑是供搜集、保管、研究、陈列有关自然、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的实物与标本的公共建筑。近十年来,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深刻变革。随着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数字博物馆应运而生,数字博物馆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博物馆教育和服务的方式与手段,让博物馆在展览、教育、文化传播等方面更加迅捷和全面。

一、传统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

现在人们实际见到的博物馆称为传统博物馆,作为实际存在的形式供观众参观学习或从事其他活动,而数字博物馆主要以虚拟化、数字化的形式承担博物馆的传播、教育等职能。传统的博物馆都是以物为基础的, 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物的真实存在和发展,博物馆的历史, 越来越走向大众的历史, 就以物的各种形式弘扬历史文化的。而数字博物馆可以代替它的部分功能和传播功能,但是不能代替传统博物馆对历史文化遗存的收藏、保护和研究。网络不能完全替代真实物品的所有, 物永远是博物馆的核心。

数字博物馆是以数字形式对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的各方面信息进行收藏、管理、展示和处理, 并可以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数字化的展示、教育和研究等各种服务, 是计算机科学、传播学以及博物馆学相结合的信息服务系统。

数字博物馆除了提供传统博物馆收藏、研究、展示及教育等功能外, 并通过互联网络将其所累积的知识宝库及文化资产传送到世界各地,强化了传统博物馆知识分享及教育传播的功能。

二、重庆自然博物馆的现状

重庆自然博物馆是中国综合性自然历史博物馆,旧馆位于重庆市枇杷山,新馆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文星湾。前身是中国西部科学院,1944年成立中国西部博物馆,1949年以后,先后改建为西南人民科学馆、西南博物院自然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自然部。1981年改为现名。

该馆藏有地质矿产、古生物、动物、植物、土壤和旧石器等标本近7万件,模式标本和其他珍稀标本100余件。四川地区不同门类、不同时代的代表性恐龙化石标本都有收藏,已装架展出的骨架标本有8具,同时还收藏有100余件恐龙足印化石标本。此外,馆藏维氏中国古鳖(晚侏罗世)是世界最早发现的鳖类化石之一;蛇颈龟标本是除欧洲之外少有发现的珍品;成渝龟是中国已知最早龟类的代表,在同类的世界记录中也属罕见,其化石对研究早期龟类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动物标本有国家保护动物大熊猫、牛羚、金丝猴、小熊猫、雪豹、毛冠鹿、绿尾虹雉、大鲵(娃娃鱼)等标本。植物标本包括221科、1500余属、2400余种,有不少是珍稀植物标本。该馆办有“四川恐龙化石陈列”、“四川脊椎动物陈列”、“生物进化展览”、“恐龙化石对外展出回国汇报展览”等。此外,还辟有动、植物教学参考室和其他临时展览。该馆主要展厅有:地球奥秘(地球厅)、生命激流(进化厅)、恐龙世界(恐龙厅)、万象(生物厅)、万象(生物厅)、生态家园(环境厅)、西部富源(西部厅)、山水重庆(重庆厅)。

该馆现有数字化形式除展馆内各类数字化展示方式外,还有官网、微信、微博等网络展示方式。该馆为今年新建成博物馆,数字化程度较高,其各展厅具有数字化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该馆在数字化方面的建设成效显著。

三、重庆自然博物馆数字化的优点

重庆最自然博物馆,作为一座新建成的数字博物馆,它在数字化方面的成绩也是可圈可点。

1.扩大了服务对象

由于重庆自然博物馆地处主城较偏远地区,对于距离较远的人们参观学习不便,微信、微博博物馆则免去了人们舟车劳顿之苦,摆脱时空限制,通过手机将各展厅的展出物品数字化,以数字化信息的形式呈现给人们。如恐龙世界(恐龙厅)以四川盆地(重庆、四川)出土的各类恐龙及其共生动植物化石为主,现场展示了其他地区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恐龙属种的标本模型,重现了“恐龙盛世”辉煌。虽然数字博物馆没有现场参观那么壮观,但人们可以通过微信页面浏览20-30具大型恐龙骨架和数百件恐龙骨骼、牙齿、蛋及蛋巢、脚印化石标本图片,同样可以全面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

2.提高了展出率

传统博物馆只能展出实际存在的实物,但是通过数字化媒体可以将无法制作成实物的展出对象向人们展示。如地球奥秘(地球厅)以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标本为主,辅以部分模型、景箱、多媒体、景观图片等,重点展示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的运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以及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同时,运用影视手段的表现方法,设置放映厅,放映该类题材的影视片,以弥补实物模具的不足。

3.提高了服务质量

数字博物馆使得观众的参观由被动化转为主动化,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需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参观。重庆自然博物馆每天设置参观人数限制,极大地影响了部分观众的参观需求,微信、微博博物馆的建立使得人们可以不用担忧人数限制而去排队,可以根据的时间在网上进行浏览参观。

4.改善了展示效果

运用数码摄像、3D建模、扫描等技术对展品进行数字化,对观众提供3 D、互动式的全方位的信息展示。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缩短了展示的距离感。重庆自然博物馆生态家园(环境厅)分“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两大部分。“生态保护”部分采大型场景手法表现了西部地区主要的、典型的原生态类型,通过互动式的全方位的信息展示了西南地区典型的生态环境。

5.延伸了展示主题

由于没有空间的限制,展览可以就以架构好的主题资源扩充延伸,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较具扩展性与延伸性。重庆自然博物馆通过微博丰富了展览主题,除去实体博物馆展出内容外,增加了其他无法展示的内容。通过微博留言增强了观众的参与力度。

6.提高了对展品文物的保护

将年代久远的收藏品以及易受损的文物进行数字化永久保存,利用仿真的绘制技术可以预先展示文物修复的影像,检验修复技术的可行性。重庆自然博物馆万象(生物厅)以各类高等植物、脊椎动物、蝴蝶、甲虫等的标本为主,重点展示包括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在内的长江上游地区丰富多样的生物物种资源,突出西部特色,张扬长江个性。对于昆虫和植物标本这样不易长期保存的展品,通过数字化媒体的展示使得这些标本的展览可以长期化,且最大力度的保护了该展品。

四、结语

数字博物馆丰富了现代博物馆的功能,重庆自然博物馆作为新建的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相比,增加了更多的数字化元素,增强了该馆在博物馆展览、教育、文化传播中效率。随着社会发展,数字博物馆的迅速兴起,博物馆的作用也更加完善,数字博物馆的优势也越发明显,从重庆自然博物馆的成功便可以看出未来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再次证明了数字博物馆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 杨向明 :数字图书馆概论[M].中国致公出版社,200l.

数字重庆 篇5

近日,同方数字城市成功签约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监管大楼智能化工程,为其量身打造绿色智能建筑解决方案,该智能化工程包括楼宇自控、智能灯光、综合布线、电话交换机、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视频监控、电子巡更、停车场、会议、机房工程、系统防雷与接地等十多个子系统。经过精心策划与准备,目前已进入工程实施阶段。

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监管大楼是集办公、会议中心及报关和综合办证大厅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高层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该工程系统建筑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部分区域已完成吊顶及二次装修,且点位多,工程工期短,前后只有100天。作为地标型综合高层建筑,该建筑对行业特殊功能需求要求严格,智能化系统不仅要求系统的安全稳定性、灵活先进性,还要具备高度的信息资源整合、通讯方便快捷多样化、系统成本合理实用等要求。

同方数字城市综合考虑该智能化系统的独特性、整体性和延续性,在建筑物内建立了一个由计算机系统统一管理的集成系统,组建了高效、安全、舒适、节能的综合智能管理体系。该智能化系统将显著提升西永综合保税区监管大楼的综合服务功能,帮助其更方便、快捷、高效地服务进出通关监管,并显著提高建筑内办公生活环境,大幅节约运行和维护成本。

数字重庆 篇6

近几年来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投入,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学校基本完成了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同时实现了一些基础的网络应用, 如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一卡通、设备资产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视频会议等系统, 部分实现了教学、教研、管理的数字化。学校高度重视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 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加强对数字校园建设的领导和规划实施, 制定了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 并且学校还将数字化校园作为特色项目纳入了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 于2012年7月正式开始实施。

2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

构造能够满足数字校园应用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 通过这一稳定、可扩展的应用框架为应用系统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服务。该应用框架将充分支持学校现有的应用需求和未来五年的发展需求, 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思路, 辅以成熟的、主流的、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 运用现代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规范标准, 科学合理的进行建设, 建成专业教学资源共享中心。总体规划如下。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数字校园建设的要求, 加强校园网基础设施及安全保障措施建设, 主要包括校园网核心万兆升级、网络主机房改造、数据中心建设、无线校园网、室室通建设。

2) 加强数字校园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一个标准规范体系, 建立一个共享数据库, 建立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信息发布平台, 建设校园管理中心、校园资源中心、校园服务中心。

3 建设思路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目的, 开展数字校园建设。一要加强领导, 统筹规划, 制定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案, 坚持规范先行, 分步分层推进, 确保规范有序;二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多方筹措资金, 加大投入, 确保资金到位;三要突出重点, 以教学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 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 重在应用;四要完善制度, 制定并执行项目建设实施管理办法和经费管理实施细则, 以管理体制机制为保障;五要精心组织, 落实目标考核责任制度, 做到机构落实、方案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资金落实、奖惩落实, 以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

4 建设内容

按照“分期实施”的原则, 在统筹考虑的基础上, 先实施重点系统, 再逐步深化推广。至2014年7月陆续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校园软硬件平台建设、校园应用系统等内容。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4.1 基础设施建设

4.1.1 校园网核心设备升级及机房改造

1) 核心设备升级万兆。购置一台支持IPv6的万兆核心三层交换机, 实现校园骨干万兆速度。扩充接入端口, 满足现有及新建网络的接入需求。

2) 网络主机房改造。网络主机房位于学校办公大楼608房间, 面积30平方米左右。主机房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机房强电改造、机房弱电改造、机房环境改造、机房管理改造。

4.1.2 校园无线网络建设

允许运营商投资建设各自独立的校内无线网络, 但必须实现与校园网的链接, 建成为学校校园网的延伸, 师生既可以选择通过校园认证成为校园网用户, 接受校园网管理、访问校园网资源、通过学校出口访问Internet资源;也可以选择通过运营商的认证成为其用户, 接受运营商管理、通过运营商出口访问Internet资源, 运营商必须按照学校网络安全管理规定进行安全管理, 对这部分用户的信息安全管理负责。

4.1.3 室室通建设

在现有多媒体教室的基础上, 对学校50间教室及实训室按照“室室通标准”进行建设。每间教室配备≥2500流明的投影仪、100寸慕布、扩音系统等设备。全部教室通过校园网接入互联网, 并能访问共享的教学资源库, 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网络化, 提高教学质量。

4.2 数字校园平台建设

4.2.1 信息标准体系建设

在遵循国家、教育部标准的基础上改进和完善标准内容, 制定学校信息编码标准, 统一数据交换标准, 形成一套完整的、符合学校现状及未来发展要求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避免信息标准混乱, 信息不能交流和共享。

4.2.2 数字校园数据中心建设

数据中心建设是为满足支撑平台、教学平台, 人事、教研和资产等管理系统及服务类应用系统运行的硬件基础, 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备份设备。在设备选型上既要考虑设备的性能、稳定性和扩展性, 同时也要重视合理分配资源, 最大限度的提高设备利用率。因此选择虚拟化数据校园系统集群解决方案。

4.2.3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能解决不同的网络应用系统用户名和口令不统一的问题, 提供统一的授权机制及一套方便、安全的口令认证方法, 让用户只要一套用户名和口令就可以使用校园网络上他有权使用的所有应用系统。

4.3 应用系统建设

4.3.1 校园一卡通系统升级

现有一卡通系统升级主要包括一卡通核心平台升级、终端硬件设备升级、线缆升级等内容, 并实现与数字校园平台的无缝连接。实现校园消费、图书馆、宿舍管理、机房、人员签到、会议签到、宿舍电控、洗浴、门禁等功能的一卡通用, 并与银行相连实现圈存。主要设置在学校大门、学生宿舍进出口、教师办公室等。图书馆图书借阅、机房收费管理等也实现一卡通用。后期将新生报到、注册、交费、宿舍分配、学生离校等功能纳入其中。圈存机实现学生从银行向校园卡划拨资金。

4.3.2 网络平台建设

通过教学信息化建设, 为广大师生、各级管理者提供教学、综合管理、校园文化等服务功能, 提高工作效率。具体表现在:

1)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节约日常管理、教学等方面的运营成本;

2) 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 对教学工作的流程、数据、内容、应用系统全面整合, 进而提高管理、教学等工作效率;

3) 避免各部门因业务方面的条块分割, 给广大师生日常工作、学习及管理工作带来的不便, 做到全面的信息共享及提升管理决策能力;

4)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在学校中的推广、普及工作。

4.3.3 其它应用系统建设

学校积极参与教育部共建共享计划, 拟在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3个重点建设专业参与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工作。拟共享学校教务管理平台、学校行政管理平台、校企合作管理平台、教研科研管理平台、素材库管理平台和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建筑工程施工、酒店服务与管理、模具制造技术、会计电算化、物流服务与管理和计算机平面设计9个专业精品课程资源。

4.4 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

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关键环节, 将职业教育师资的信息化培训作为师资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抓, 制定年均信息化应用师资、网络管理人员和信息教学资源开发专业团队的专项培训指标。首先, 要制定师资培养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两年计划培训信息教学资源开发专家团队人员3名, 网络管理人员3名, 全校教师都能进行多媒体教学, 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培训的信息化教师2人, 市级培训3人, 企业培训10人。其次, 学校建立教师培训培养考评制度, 将教师的培训培养与评优、奖、罚、升、降挂钩。再次, 加大培训力度, 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 实行国家级培训、省市级培训和校本培训、企业顶岗培训四位一体的培训模式。最后, 学校每年聘请3~5名合作企业专家来校兼职指导, 以他们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团结协作的企业精神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4.5 制度建设

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和制度, 制定并执行《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制度, 明确经费投入、设施配备和队伍建设等要求, 建立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建立信息化建设工作组, 充分发挥信息中心功能, 完善《数字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建立健全《信息网络管理制度》《信息中心职责》《网络安全制度》《信息安全制度》和《网络入网用户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

数字重庆 篇7

EFP (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 即电子现场制作, 是一种通用的节目制作形式。它是在演播室之外, 通过多台便携式摄像机同步拍摄, 经过现场选择切换而形成的对现场内容的多角度、多方式的记录方式。电子现场制作被大量应用在现场节目录制和现场实况转播中。例如各种晚会、庆典、大型会议、教学课程、婚庆现场等。在这种制作模式下, 节目内容的录制与播出过程与事件发生、发展过程同步。

传统的EFP制作除了具有多台演播室功能的摄像机外, 还包括视频切换单元、录音录像单元、内部协调通话单元、遥控单元、监视信号单元、信号提示单元、同步信号单元等。在现场录制过程中, 这些设备必须同时协调完成各项工作。一般只有专业的电视台使用转播车才能完成这个系统的工程, 一般中小型电视台、学校、企业等单位, 难以承担转播车购置和租用费用。

近几年, 便携式移动EFP数字导播系统设备大量涌现, 它将传统构成EFP制作系统的各个单元集成为一体, 箱载式设计, 具有演播室的功能且方便移动。节目制作时只需将多台摄像机采集到的信号连接到移动EFP数字导播系统上, 便可以开始工作, 大大缩短了搭建EFP系统的时间和, 同时也免去了制作人员的繁琐操作。这样就打破了EFP节目制作形式只能由电视台或大型影视制作机构制作的局面。一些中小型的影视公司、影视工作室、学校、有影视节目制作需求的企 (事) 业单位, 都可以用移动EFP设备制作自己的电视节目。

在重庆师范大学建校60华诞之际, 学校本着节俭办晚会的原则, 推出了《一生伴随我》文艺演出。该晚会的影像录制工作提出要达到电视台高清播出要求, 这次任务交给了重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这对学院来说来既是一次考验, 也是一次展示二十年影视制作专业教育的成果汇报。

2 文艺演出电视现场录播的系统组建

文艺演出电视现场录播系统, 如图1所示。

2.1 信号源系统 (信号采集系统)

电视节目制作已进入高清时代, 因而这次晚会要求节目应是高清格式, 于是在节目采集这个环节中就必须使用高清晰度摄像机。

摄像机由传统大型昂贵的系统慢慢向低廉化、平民化、体积小型化方向发展。同时, 电视摄像机厂商越来越重视EFP的现场节目制作功能, 所以很多新研发的摄像机都设计了EFP功能, 以达到一机多用的目的。ENG与EFP的结合变得更加简单, 与移动EFP系统的结合也成为了一种可能, 这样大大降低了在节目的制作中的信号源采集成本。同时设备的连接也非常简单, 便于节目制作。

在重师大建校60周年文艺演出中, 电视现场录制为了使图像的亮度、色度、色调、信噪比保持一致, 统一采用了6台佳能新一代低成本, 超小型专业数码摄像机XF105。该摄像机的便携EFP系统, 通过专业的HD/SD-SDI、GENLOCK/TC接口, 输出视频符合SMPTE292M标准, 达到1080/50i。时间码为VITC/LTC, 符合广电SMPTE 12M标准。将这样的输出视频送达切换台, 足以满足EFP制作系统的要求, 满足低成本视频制作对高性价比现场晚会的电视信号制作系统的需要。因为每一个机位都需要录制, 以免切换台的素材有问题, 摄像机中还有素材备份, XF105的双CF卡课长时间记录素材, 这样的录制方式为晚会节目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素材保障。

此外, 该机器镜头驱动部分的防抖机构中, 搭载了可应对步行拍摄抖动的“动态模式”和减轻远摄拍摄抖动的“强力防抖”, 在缺少重型脚架的条件下, 对文艺演出的远距离近景拍摄和稳定画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信号切换系统 (兼录制系统)

当多路高清摄像机的HD-SDI信号传回到播控台后, 移动便携式支持高清格式的EFP切换台系统在低成本高质量节目制作中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体积小、重量轻、低功耗、连接电缆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 使高校自行进行大型文艺演出现场录制成为可能。

在本次文艺演出的现场录制中, 我们采用了大洋的移动式6通道Studio Box-HD EFP录制系统, 这种系统以IT的解决方案替代了传统EFP录制的各种一体式设备。该系统视频切换台全部采用了数字HD-SDI接口, 能将各通道的信号都独立采集为视音频文件, 为晚会的素材多了一层安全保障, 另外, 可根据后期编辑环境, 设定采集的视音频文件格式。由于帧精度同步采集技术的使用, 各摄像机与切换台之间不必进行同步连接, 这样既降低了摄像机的同步功能, 也使电缆的连接更加简洁方便。

移动切换台的PVW (节目预备) 监看、PGM (节目输出) 监看以及所有输入信号源, 都通过画面分割器显示在一个高清专业显示器上, 节省使用空间, 运输简单, 使整体工作方式简捷化, 减少了系统所需高清监视器的成本。

在存储节目录制的文件时, 格式选中系统也提供了多种与后期播出条件相匹配的方式。在本次录制中, 由于要满足后期电视台的播出和以高清蓝光盘的形式发行, 因此在格式上选择了DYHQ编码技术的MPEG-2, 在100M码率上可实现高质量视频压缩与其它压缩格式相比, 为达到相同峰值信噪比, DYHQ所需要的码率最低。

2.3 电缆系统

演出现场的制作标准是数字高清信号, 在信号的传输效果上要比以往的标清信号更加严格, 视频电缆的选择直接关系整个文艺演出节目的录制质量。

摄像机前端提供了HD-SDI高清数字信号1080/50i的输出, 电缆传输系统对同轴线缆的选择要求很高。在模拟电视制作系统中, 模拟信号的传输带宽为6Mbps, 对阻抗特性为75Ω的传输电缆要求不高, 降低线缆的规格仅会影响视频的清晰度。在HD-SDI高速数字串行高清视频传输系统中, 传输带宽高达1.485Gbps, 降低线缆规格带来的问题将更为严重:视频不稳定, 不断出现黑屏, 或接收端根本接收不到视频。

一般在选择高清视频传输电缆时需考虑三个基本因素:中心导体、绝缘层和屏蔽层。重师大建校60周年文艺演出现场, 经过实地测量最远距离都在100米以内, 属于中远距离传输, 一般以铜丝编织网作为屏蔽层的同轴电缆极易受到电磁干扰, 进而影像系统正常工作。在此距离的传输中, HD-SDI线缆中心导体选择了实心导体和具有更小的衰减和更低的介电常数“高发泡”材料的BNC同轴线缆。在屏蔽层的选择上, 采用了编织加铝箔屏蔽的同轴线缆。重师校庆文艺演出选择的是常用5CFB和1694A规格电缆, 可以满足信号传输100米以内SMPTE292M的HD-SDI (1.5Gbps) 的信号传输要求。

2.4 内部通讯系统

现场节目录制离不开制作人员内部的通讯系统, 导播需要时时和不同机位的摄影师沟通, 每一台摄像机机位的状况, 画面的调整等, 都需要对讲系统来完成。

一套专业的EFP现场通话系统一般都在万元以上, 在学校低成本制作的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我们在节目录制前期与摄像人员充分沟通, 达到在录制时只需单向通讯的熟练程度, 也就是说, 在录制时, 摄像人员只需要听到导播的指令进行操作, 不需要对讲。我们采用了调频广播技术, 购置了一套3W调频发射系统CZE-7C和6副学生听英语用的调频无线接收耳机。将调频发射系统摆放在现场, 设置调频段位FM99赫兹, 导播通过话筒发出指令信号送进调频发射机, 现场的摄像人员只需通过带在头上的耳机就可清楚地听到导播的指令, 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同时, 在演出过程中, 我们给每一台摄像机备用了民用泉盛TG-UV2对讲机系统, 对讲机在近距离靠近录制设备可能会产生干扰, 所以这个对讲系统只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2.5 电源系统

在EFP电视现场录制或直播时, 电力的供给是确保整个工作顺利进行的重中之重, 所有电气设备使用的总功率要与电源功率匹配, 同时还要考虑电源波动及电源干扰问题。EFP电视现场录制信号系统的设备工作电源一定要增设交流稳压器稳定电压, 消除干扰脉冲, 防止设备受到损坏和信号受到干扰。重师建校60周年文艺演出在设备选择上, 我们使用了具有稳压系统可靠的信号切换系统、监视系统和录制设备。

小型化摄像机极为省电, 因此我们采用大容量电池供电方式, 两块电池足以满足三个小时以内的节目录制。这样就避免了每台摄像机再使用一条电缆供电, 提高了节目录制的安全性。

同时, 在配电过程中, EFP电视现场录制信号采集系统、信号切换系统、监视系统的电源必都须与现场舞台灯光用电以及电缆的走线分开, 以免使录制受灯光可控硅的干扰。为了避免噪声电平现象, 每种设备必须接地, 并做好信号线的接头, 保证信号线的屏蔽层接地良好。

3 演出设备安装与调试

3.1 设备安装

重师大建校60周年文艺演出的地点在学校篮球馆, 节目内容以演唱、舞蹈、朗诵和人物讲述为主。拍摄的主角从一人到数十人都有, 因此, 节目内容变化较大, 如果不了解节目内容中人物的主次, 就会造成画面紊乱。各机位的责任区分配是否妥当, 切换画面时拍摄点是否在节奏点上, 舞台上的细节与场面是否能适时呈现在画面上, 这些都是决定整个演出录制的重要因素。

3.1.1 摄像机的位置安装

节目录制前要观察节目彩排, 了解每个节目的内容及走位路线。只有掌握了节目的内容和进程, 才能合理安排各机位置及划分拍摄责任区, 事先拟定分镜机位, 才不会临场手忙脚乱。根据学校篮球馆的地形和舞台搭建方式, 我们设计了6个摄像机位进入移动EFP切换台, 进行现场切换, 2个摄像机位拍摄观众反应镜头, 供后期编辑用。拍摄机位具体位置及分工如图2和表1所示。

3.1.2 移动切换台位置选择

根据学校篮球馆的结构, 将移动切换台设置在面对舞台的观众看台上靠偏一侧的位置, 这样便于与各机位通过无线调频的方式联系, 而且方便铺设各种音视频电缆, 并且远离舞台音响设备和舞台灯光供电电缆, 以免干扰通话和影响摄像机的视频信号。

3.2 设备的调试

首先, 统一调整摄像机。演出现场的光线成分比较复杂, 多台摄像机的色彩平衡统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演出现场的基础灯光色温为3200K, 背景灯、效果灯以及追光灯的色温是5600K, 甚至有6500K的色温。为了兼顾复杂多变的光线, 在开场前, 灯光师开亮所有的基础光进行调校。鉴于没有专业的CCU和矢量波形示波器等设备, 摄像人员主要通过主观评价的方法, 以摄像机对所有基础光的手动调整白平衡为参考依据, 仔细对比每一台摄像机的亮度、色度、黑电平, 通过同一个监视器调整摄像机的色温值和色彩平衡菜单, 从而达到每台摄像机的色彩统一。这种经济简便的方法比较适合低成本的制作模式。

其次, 调试移动EFP切换台。在其系统配置文件中, 以高清摄像机输入信号的格式为准进行视频格式调整, 这次演出的视频格式主要以1080/50i的方式传输信号。由于需要全部启用6迅道, 在切换台的面板通道设置上, 移动EFP切换台中的两张视频板卡可以同时使用。视频录制的参数设置为目前电视台的播出指标:视频类型MPEG-2 IBP、子类型为MPEG2 HQ、颜色格式为YUVP-420、扫描格式为First Field Top、录制尺寸为1920×1080、视频码率为50MB/S。

4 移动EFP切换系统低成本制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4.1 勘察场地确保电源的可靠性

现场电源的对EFP现场录制节目非常重要, 首先, 保证外接电源的来源稳定。其次, 电源电缆传输安全牢固, 在保证电源电缆不出问题的情况下, 每种设备的连接插头一定要接牢, 必要时用胶带固定每个插头上。如果有条件可以使用UPS电源, 外接电源供电正常时, 它充当稳压电源的作用, 在外电瞬间意外断电时 (例如供电电缆被现场观众无意踢断) , 它仍可持续向设备供电, 保证节目录制不中断。

4.2 做好连接各种设备的连接头抗干扰屏蔽手段

在保证视音频信号畅通时, 一定要注意连接头的情况。各种设备的连接头可以看做是有缝隙的一段电缆绝缘体, 外部电磁场可以通过缝隙透入电缆内部。连接器往往具有接触表面的接触电阻所引起的集中阻抗, 因此流经连接头的电流在此阻抗上将引起电压降, 并引起透入内导体的磁场, 从而对同轴电缆内的数字视频信号产生干扰影响。手机信号也会影响切换台的干扰。如果采用焊接头的BNC方式, 要检查是否发生氧化、焊点是否虚焊等, 如果有条件最好采用抗干扰能力更强的密实压制型镀金BNC头, 在接头外壳包裹铝制外套, 并尽可能减少视频信号传输中连接点的数量。

最后, 必须检查是否有开路或短路的情况, 要用万用表进行检查, 确定没有开路或短路的情况后, 才正式进行节目录制。

4.3 各个工种的协调

现场录制节目涉及多个部门的调度, 在录制开始前, 导播要做好各个工种之间的协调工作, 除了录制部门的相关工种, 如摄像、录音、切换导播等, 还要注意整个舞台的灯光部门和舞台音控部门。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才能顺利完成录制工作。

5 结语

这次采用移动EFP切换系统为基础的现场节目制作系统, 圆满完成了重庆师范大学60周年校庆文艺演出的电视现场录制工作。在实际应用中, 这种系统的架构显示了非常大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它与小型转播车的功能非常接近, 但成本却大大降低了。再加上便携式小型摄像机的搭配使用, 大大提高了整个系统的使用率和通用性。对非电视台的影视制作机构, 根据不同节目的具体要求, 采用此种的架构模式, 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完成高质量录制任务。这种独具特色的现场节目录制方式必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灏, 孟群.电视制作技术.[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9.

[2]谢力健.电视节目导播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4.

上一篇:有效点拨下一篇:注重过程 抓实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