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敏报告

2024-09-26

药敏报告(共12篇)

药敏报告 篇1

细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药敏试验) 的主要目的是预测抗菌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 检出细菌的耐药性, 为临床医生针对细菌感染问题选用药物提供依据[1]。同时监测细菌耐药性, 分析耐药菌的变迁, 为经验性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查我院2011年1月至11月细菌培养有药敏报告的病历100份, 其中男58例, 女42例, 年龄1~93岁。住院天数3~71 d。分布的科室为泌尿外科21例、骨科10例、创伤外科9例、心血管内科14例、呼吸内科16例、妇产科9例、儿科8例、康复科13例。

1.2 方法

回顾性调查与咨询法, 制作调查表, 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住院时间、临床诊断、标本来源、检出细菌、药敏结果、经验性用药、药敏报告后调整用药等, 咨询医生对药敏报告的理解和对微生物实验室的要求。分析医生根据细菌药敏报告选择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

1.3 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采用MicroScan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为质控菌株, 均由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试验方法与判定标准按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 (CLSI) 2009版的规定。对于苛养菌、临床要求补充的药敏试验及专家分析系统的提示用K-B纸片法补充。

2结果

2.1 细菌的分离情况 100例药敏报告中, 细菌鉴定情况为:因有同一患者不同来源的标本培养出不同的菌株, 因此共检出118株细菌, 各种机制的耐药菌检出率较高, 共有36株 (30.5%) , 118株检出细菌的主要分布见表1。

注:MRSA (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ESBL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 MDR (多重耐药性) , Amp C酶 (AmpCβ内酰胺酶)

2.2 抗菌药物的选择中存在的问题①未完全做到在抗菌药物使用前进行病原学培养。②抗菌药物使用和停用指征不明确, 抗菌药物常从进院用到出院。③不分析培养的细菌是否是病原菌, 就根据药敏报告选择抗菌药物。④严重感染, 多部位标本培养阳性时, 选择的抗菌药物不能全面覆盖分离的病原菌。⑤有真菌感染时, 选择广谱抗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或不进行抗真菌治疗。⑥对特殊耐药菌的治疗未系统认识, 联合用药选择不当。

3讨论

正确解读药敏报告就应了解以下几点:

3.1 药敏试验药物选择原则

随着应用于临床的抗菌药物的数目不断增多, 实验室不可能将所有的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目前我国大多数微生物室药敏试验判断标准和选药原则参照CLSI标准文件, 所选择的药物一般具有代表性和预报性, 对抗菌药物使用或耐药机制有提示作用。

3.2 微生物分析系统中专家系统在细菌鉴定及药敏报告中的作用

专家系统包括3个等级:一级是对报告中极不可能或从未出现过的表型的警告。如药敏结果中出现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二级是对报告中罕见表型的提示。如当洋葱伯克霍德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和亚胺培南敏感 (应为天然耐药) , 这两种情况仪器均要求重复鉴定或药敏试验;三级是利用一种耐药表型推断另外一些药物的耐药性。如肠杆菌对环丙沙星耐药, 则一般对其他喹诺酮抗菌药物也耐药。操作人员要熟悉专家系统的相关提示并采取相应措施, 这样才能规范药敏试验, 向临床报告正确的检测结果。

3.3 特殊耐药机制的解读及抗菌药物的选择

常见特殊耐药表型有:ESBLs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 MRS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 BL (产β内酰胺酶) , PBP2a (青霉素结合蛋白2a) , VRE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 AMPC酶 (AmpCβ内酰胺酶) 。下面通过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鉴定药敏板上的主要药敏组合对以上特殊耐药机制进行解读和抗菌药物的选择。

3.3.1 肠杆菌科细菌主要的药敏模式及抗菌药物的选择见表2。

3.3.2 革兰氏阳性球菌主要的药敏模式及抗菌药物的选择见表3。

注:±:联合或不联合用药, ★:尿路感染可以选择呋喃妥因、复方磺胺、环丙沙星

3.3.3 关于非发酵菌感染

非发酵菌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最多见, 其次有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固有 (intrinsic) 与获得性 (acquired) 多药耐药, 且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耐药性, 所以治疗3~4 d后需重新分离细菌做药敏。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方案有:三代或四代头孢 (以头孢他啶最好) 或亚胺培南联合氨基糖苷类。不动杆菌在医院可引起严重的感染, 常表现为高度耐药和多重耐药, 细菌耐药性监测提示可选择多黏菌素B、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此类细菌的感染。

3.4 阴性报告结果的解读

现阶段大多数医院只做需氧菌培养, 苛养菌及特殊病原体常不能检出。标本采集不合要求 (口水痰) 或送检条件不当 (淋病奈瑟菌要保温、保湿及时送检) 都可能使培养结果阴性。医生对培养阴性但仍考虑细菌感染的病例, 应查明原因, 与微生物室沟通, 正确采集标本, 适当增加培养次数。原始标本直接涂片结果也可以解释部分培养阴性报告:如涂片有细菌而培养阴性时, 有可能是厌氧菌 (脓液、无菌体液多见) 和在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取材 (细菌死亡或处于抑制状态) 。微生物室是对培养的优势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培养阳性的细菌不一定全是致病菌, 医生可结合培养与涂片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综合判断是否是致病菌, 只有找到真正的致病菌, 药敏实验才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综上所述, 正确应用药敏报告结果, 实验室应与临床密切配合, 临床送检合格的培养标本, 实验室才能提供致病菌的药敏报告, 才可为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提供依据。医生应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 (PK/PD) 、患者的基础状态, 再参考经济学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使用抗菌药物。

摘要:目的 加强临床与实验室间的沟通, 协助医生正确解读细菌培养和药敏报告, 为医生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和经验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咨询的方法, 随机抽查分析2011年1月至11月细菌培养有药敏报告的病历100份, 咨询临床医生对微生物实验室在细菌药敏报告方面存在的疑问。结果 实验室与临床间缺少必要的沟通, 部分医生存在不能正确解读细菌药敏报告, 从而导致不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的现象。结论 加强实验室与临床间合作, 实验室规范细菌培养和药敏报告, 协助医生正确解读细菌药敏报告, 共同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关键词:细菌培养,药敏报告,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苏建荣.细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分析和临床应用.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7, 6 (11) :696-697.

药敏报告 篇2

1 资料与策略

1. 1 一般资料 本次共收集65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尿液样本, 其中男性样本315例, 女性样本335例, 患者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40.5±8.8)岁, 患者病程最短2 d, 最长16 d,平均病程(6.9±2.6)d。所有患者均要求选取中段尿放于无菌容器中, 并于采集后的1 h内将尿液标本送检。

1. 2 培养策略 收集到标本后, 立即接种于血平板和麦康凯平板培养基, 在35℃条件下进行分离培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 药敏试验评价标准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制定的标准。

1. 3 质控标准参考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等菌株均购自原卫生部(现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 1次/周对所有菌株进行室内质控。

2 结果

2. 1 病原菌分布 在培养的650例尿液标本中共分离出247株细菌, 检出率为38.0%。其中大肠埃希菌81株, 占全部病原菌的32.8%;金黄色葡萄球菌45株, 占18.2%;粪肠球菌38株, 占15.4%。具体分布见表1。

2. 2 药敏试验 将检出率较高的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临床常用的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了分析, 详见表2 。81株大肠埃希菌中, 敏感性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氨芐青霉素/舒巴坦(84.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5.3%)、阿米卡星(69.1%);4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 敏感性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万古霉素(91.1%)、头孢他啶(66.7%)、氨苄西林(55.6%)。

3 讨论

细菌性尿路感染临床中是指由病菌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 进而引起的一种尿路炎症, 本病多发于女性患者, 属于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2]。但关于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以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特点, 不同的文献报道并不一致, 这可能与菌种变异以及不同医院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不同导致菌群发生较大变化密切相关, 同时也可能与不同的地域特点有着一定的关系[3]。

8种发酵床常用菌种的药敏试验 篇3

关键词:发酵床;抗生素;药敏试验:敏感性

发酵床养猪是利用发酵床专用菌种,按一定比例混合锯末、稻壳等农林生产下脚料,通过发酵床的分解发酵,使猪粪、尿中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从而将猪舍垫料发酵床演变成微生态饲料加丁厂,创造一种零排放、兀污染的生态养猪模式。因此发酵床养殖最重要的是其中的活性微生物,即益生菌。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发酵床养猪法猪舍内不能使用化学消毒药品和抗生素类药物,否则将杀灭和抑制益生菌,或抑制其繁殖,使得微生物的活性降低。如杨景辉等在富源县应用发酵床养猪过程中,开展了饲喂含抗生素和不含抗生素饲料、抗生素治疗病猪、发酵床表面消毒、猪群疫苗接种等对发酵床猪舍温度影响,结果发现含抗生素饲料以及用抗生素治疗发病猪会对发酵床床体产生影响,但疫苗免疫对其没有影响。敖梅英等也认为某些抗生素对对垫料中主要益生微生物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减少甚至停止使用抗生素作为饲料的添加剂。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抗生素作为疾病治疗剂和动物生长促进剂,发挥了重大作用。虽然发酵床养猪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却也不能保证绝不发病,如不使用抗生素及时治疗,也会产生一定的损失。为了解各种抗生素对发酵床益生菌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纸片扩散法研究8种发酵床常用的益生菌对50种常用抗生素对的敏感性,为发酵床养猪的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所用8种菌株(纳豆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凝结芽胞杆菌、假卑孢菌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由江苏省农科院畜牧所提供。

1.1.2 主要药敏片所用药敏试纸片购自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规格:直径6mm,执行标准:WS/T125-1999。

1.1.3 主要试剂及仪器LB液体培养基及LB固体培养基由实验室自配。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

1.2 方法

1.2.1 细菌培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所提供上述8益生菌,LB培养基复苏后,每种菌株挑取若干克隆配成0.5麦氏单位浓度的悬浊液,以500μL/块平板(直径90mm)的量均匀涂布LB琼脂平板。同时,取上述8种0.5麦氏单位浓度的菌液各3mL,混合均匀成一个混合菌,再按500μL/块平板涂布LB琼脂平板作为混合菌样本。

1.2.2 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细菌涂布好后,立即将纸片置于单独接种上述8种芽孢杆菌以及接种混合菌的LB琼脂平板上,每个培养皿中放五个药敏片,置于37℃温箱中培养。24h后,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量取抑菌圈的直径,根据药敏试验判断标准书,确定该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程度。如有些抑菌圈过大,无法量取抑菌圈大小,则重复上述实验,但将培养皿中的药敏片降为1个。

2 结果

2.1 8 种益生菌及其混合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采用50种抗生素对8种益生菌株進行药敏试验,测量抑菌圈直径,计算平均值。结果表明见表1。由表1可知,多数益生菌对多数抗生素(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及大环内酯类)高度及中度敏感,但对青霉素类,头孢类以及林可霉素低敏感性或不敏感。

2.2 抗生素对8种益生菌敏感数统计

按敏感性统计各抗生素,发现混合培养菌对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强力霉素,克林霉素高敏感;对四环素、美满霉素、林可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肟低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多黏霉素B、青霉素、头孢克肟、头孢吡肟、头孢噻吩不敏感(表2)。

3 讨论

据发酵床的微生物作用原理,有益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有益因子,在猪拱掘采食后,改善猪肠道菌群,大大降低肠道疾病的发病率。且由于发酵床养殖猪舍由于发酵床体中有益菌群发酵粪便,抑制了腐败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和有害气体的产生,从而减少空气中气载微生物的含量,对猪舍内空气环境的改善有一定积极的影响,但是仍然有潜在的危险,仍需要加强对某些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的防控。所以抗生素的使用成为发酵床养猪法的争论的主要焦点之一。何鑫等利用益生菌高敏感的泰乐菌素和氟苯尼考,进行抗生素预防和治疗用量对发酵床床体的影响,发现在发酵床养殖过程中不是绝对不能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而是要看其使用量是否合适。适当的药物使用是可行的,但如果猪群本身健康状况较差,则不一定适合在发酵床上进行长期用药治疗。说明发酵床益生菌敏感抗生素的使用需要把握药量,但该研究中的药物种类较少,也没有筛选出益生菌不敏感或低敏感的药物。本研究通过纸片扩散法研究8种发酵床中常用的益生菌对50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发现这些益生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及多黏霉素B的敏感性较低,甚至不敏感,适合于发酵床应用,在用药方案制定中可不考虑对床体益生菌的影响,但其余敏感药物并不是一定不能用于发酵床,而是要注意用药方案的把握,尤其是用药量及用药过程的控制,避免药物影响益生菌的生长繁殖。此外曾艳等发现一些中药如蒲公英、茵陈、鱼腥草等对枯草芽孢杆菌、高温放线菌及产朊假丝酵母均无抑制作用,可选择这些中草药防治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

药敏报告 篇4

1 材料准备

1.1 培养基

按试验要求选用不同的培养基。若做禽大肠杆菌药敏试验宜选择普通琼脂或麦康凯培养基;若做沙门氏菌药敏试验宜选择SS培养基;若做禽巴氏杆菌药敏试验可选择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另外使用磺胺药物做药敏试验则应选用无蛋白胨肉汤琼脂平板培养基等。

1.2 药敏试纸

选择质量好的定量滤纸以备制作药敏纸片。

1.3 细菌

选自具有典型症状病鸡的病变部位提取病料。如肝脏、心脏、脾脏等脏器。

1.4 其它设备

接种环、酒精灯、打孔器、牛津杯、移液器、滴头等。

2 试验准备

2.1 药敏片的准备

2.1.1 药敏片的制备

取定量滤纸, 用打孔器打成直径为6mm的圆形纸片, 取50~100片圆纸片放入清洁干燥的青霉素空瓶中, 瓶口以单层牛皮纸包扎, 经15磅15~20min高压消毒后, 放在37℃温箱或烘箱中数天, 使之完全干燥, 并在60℃的条件下烘干备用。

2.2.2 药液的制备

根据经验, 按兽药说明书 (或标签) 上标明的治疗量的10~20倍比例配制药液。如某药品100g兑水100kg, 表明该药治疗量为1g兑水1L, 配制药液时就是1g加50~100ml水或1L水加10~20g药品, 即为配制药敏片所用的药液浓度。

2.2 药敏片的制作

将含有50~100片纸片的青霉素瓶内加入配制好的药液适量, 并翻动纸片, 使各纸片充分浸透药液, 轻轻翻动纸片以免将纸片捣烂。同时在瓶口上记录药物名称, 放37℃温箱内过夜, 干燥后即密封, 切勿受潮, 置阴暗干燥处存放备用 (一般有效期3~6个月) 。

3 试验操作方法

3.1 药敏片法

3.1.1 涂布

在超净台或自制无菌操作台中, 用经火焰灭菌 (酒精灯) 的接种环从病料中挑取适量细菌培养物, 分别在平皿边缘相对4点涂菌, 以每点开始划线涂菌至平皿的1/2, 然后找到第2点划线至平皿的1/2, 依次划线, 直至细菌均匀密布于平皿。 (另:可将待试细菌于少量生理盐水中制成细菌混悬液, 将少量混悬液倒入平皿培养基上, 轻晃平皿使铺匀, 放置5~10min) 。

3.1.2 贴片

将镊子于酒精灯火焰灭菌后略停, 取已制好的干燥药敏片分别贴到平皿培养基表面。为了使药敏片与培养基紧密相贴, 可用镊子轻按几下药敏片。若使观察结果更准确, 要求药敏片能有规律的分布于平皿培养基上, 一般可在平皿中央贴一片, 外周可等距离贴若干片。一般9cm直径的平皿可同时贴6~9片, 同时标明各种药敏片的名称。最后将平皿培养基底部向上 (倒置) 放于37℃温箱中培养12~24h。

4 结果观察与判断

取出培养12~24h后的培养皿进行观察。在涂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 抗菌药物在琼脂内向四周扩散, 其浓度呈梯度递减, 因此在纸片周围一定距离内的细菌生长受到抑制。过夜培养后形成一个抑菌圈, 抑菌圈越大, 说明该菌对此药敏感性越大, 反之越小, 若无抑菌圈, 则说明该菌对此药具有耐药性。其直径大小与药物浓度、划线细菌浓度有直接关系。按抑菌圈直径大小作为判定敏感度高低的标准, 抑菌圈直径20mm以上敏感度为极敏、15~20mm敏感度为高敏、10~14mm敏感度为中敏、10mm以下敏感度为低敏、0mm敏感度为不敏。

5 药物的选择与应用

5.1 影响药敏结果的因素

5.1.1 培养基

应根据试验菌的营养需要进行配制。倾注平板时, 厚度合适 (约5~6mm) , 不可太薄, 一般直径为9cm的培养皿, 倾注培养基以18~20ml为宜。培养基内应尽量避免有抗菌药物的拮抗物质, 如钙、镁离子能减低氨基糖苷类的抗菌活性, 胸腺嘧啶核苷和对氨苯甲酸 (PABA) 能拮抗磺胺药和TMP的活性。

5.1.2 细菌接种量

细菌接种量应恒定, 如太多, 抑菌圈变小, 能产酶的菌株更可破坏药物的抗菌活性。

5.1.3 药物浓度

药物的浓度和总量直接影响抑菌试验的结果, 需精确配制。药液配制时特别注意:目前兽药厂家生产的兽药多为复方药物, 其用量实际上是该药中实际主要成分的治疗量 (说明书或标签中一般未标出) , 有时不是说明书 (或标签) 中标明的药物成分, 要特别注意区分。另外, 按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规定:说明书 (或标签) 中的用量即为治疗量, 说明书 (或标签) 中一般不能写预防量。

5.1.4 培养温度和时间

一般培养温度和时间为37℃12~24h, 有些抗菌药扩散慢如多粘菌素, 可将已放好抗菌药的平板培养基, 先置4℃冰箱内2~4h, 使抗菌药预扩散, 然后再放37℃温箱中培养, 可以推迟细菌的生长, 而得到较大的抑菌圈。

5.2 药物选择

兽医临床上药物的选择至少应具备以下条件:

5.2.1 敏感性要高

敏感性越高的药物杀菌作用也越强。因此, 药物敏感试验后, 首先应考虑选择高敏药物, 也可考虑选用两种药物协助使用, 以减少耐药菌株。

5.2.2 药物在体内吸收状况与所治疗疾病的发病机制相符

在选择高敏药物的同时还要考虑药物的吸收途径以及在体内的吸收、转化状况。因为药敏试验是药液直接和细菌接触, 而在给禽用药的时候, 必须通过机体的吸收并达到感染部位才能使药物达到一定的效果。譬如禽大肠杆菌病, 如果是败血性型禽大肠杆菌病, 那么选择的药物就应该既敏感性高又易于吸收才适合, 如果敏感性高但吸收不佳, 其治疗效果是不会好的。

药敏报告 篇5

重庆养鸭场雏鸭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对重庆市部分县养鸭场雏鸭所发疾病进行调查,根据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大肠杆菌病.从部分养鸭场分离出的细菌通过形态染色特征、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得到15株大肠杆菌强毒株.对15株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多数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素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等不敏感.

作 者:程方俊 周廷宣 田晋红 沙莎 CHENG Fang-jun ZHOU Ting-xuan TIAN Jin-hong SHA Sha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重庆,荣昌,402460刊 名: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年,卷(期):28(6)分类号:S858.32关键词:雏鸭 大肠杆菌病 分离 药敏试验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药敏分析 篇6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的药敏情况。方法:主要采用支原体培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2年12月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334,对这334例支原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并作出药敏分析。结果:在这334例支原体患者中呈现出阳性的患者有154例,阳性率为46.1%。经试验,其中UU为98例(29.34%),MH为13例(3.89%),UU+MH为43例(12.87%)。结论:生殖道支原体患者主要以UU为主,因此以后在实际的治疗中要根据此次药敏试验结果选取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关键词】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药敏分析

支原体是目前已经调查证明的可以活动的最小的生物,支原体的特征是相对病毒大但又比细菌小,是一种无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也是导致泌尿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感染的一种很常见的病原体。本文通过观察探讨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的具体情况,阳性率及对药敏情况,对生殖道支原体患者进行如下药敏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334例患者,并且全部符合此次试验的标准[1],男有113例,女有221例,年龄在33-56岁,平均年龄为42岁。并且对于患者要进行定期的观察与记录。

1.2 采取标本 在常规的消毒处,男性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采用无菌棉插入尿道口采取分泌物。对于女性患者需要专业妇科医生用无菌棉在宫颈管一至两厘米处采取样本。样本采取完之后需要马上拿到培养处进行接种,等待检查。

2 结果

在这334例支原体患者中呈现出阳性的患者有154例,阳性率为46.1%。经统计学分析,男性113例,女性221例,经试验,其中UU为98例(29.34%),MH为13例(3.89%),UU+MH为43例(12.87%)。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本次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通过对以上来我院就诊的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患者进行试验与调查,分析阳性支原体患者药敏反应[2],单纯的解脲支原体感染应该首选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其次选择克拉霉素。解脲支原体合并人型支原体感染的患者需要首选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其它药物的耐药率极高,而且有12个标本全部耐药。单纯人型支原体感染首选强力霉素和克拉霉素,其中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耐药率极高,交沙霉素次选,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和司帕沙星耐药率也较高。由上述表格可以得知,支原体感染对于一些常见的抗生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率,而且很多耐药率较高,且针对每种抗生素的敏感度各不相同。因此应该加大对抗生素的试验与研究,有效地治愈患者。

综上所述,支原体感染耐药率极高,每个地区的耐药率都不一样,这与医生的滥用抗生素息息相关,而且在现代医学上年存在很多治疗的误区,相关症状很容易被误诊,而且相关感染的并发症不易被发现。故此,平时患者应该积极地锻炼身体[3],讲究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应该进行一系列的药物预防,一旦发现病情需要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认真用药。

参考文献

[1] 龙小山,罗健留,张宇平.泌尿生殖道感染标本1752例的支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06).

[2] 潘日兴,苏方华,李亚才.351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0(16).

药敏报告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528例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血液样品, 经美国Bac T9050型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 细菌鉴定时所使用的API鉴定板条。其他仪器及试剂包括:细菌鉴定、药敏综合板、药敏纸片以、MH干粉、血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无菌拭子及一次性无菌注射器。

1.2 方法

1.2.1 直接药敏试验

取出全自动血培养阳性样本后以无菌注射器抽取并注入无菌试管内, 置入1500r/min离心机内进行细菌分离5min。然后收集试管上层清液置入3000r/min离心机内, 15min后取沉淀物进行0.9%氯化钠溶液洗涤2次, 收集均细胞黏液行涂片革兰染色, 观察细菌形态。如为一般菌则接种与MH平板上, 无菌拭子涂抹均匀并贴上药敏纸片。如为革兰阳性球菌 (G+) 呈链状, 则以MH+羊血平板进行初步药敏试验, 并据结果选择适当酶试验, 调整菌液浓度为6.2×102cfu/L至综合板上行药敏试验及细菌鉴定。

1.2.2 常规药敏试验

取阳性样本接种于不同平板, 于温度为35℃空气质量为5%CO2下孵育18~24h后进行革兰染色。据检测结果选择酶试验。

1.3 纸片选择

革兰阴性杆菌 (G-) 多选择头孢类抗生素, G+多选择β-内酰胺类、部分大环内酯类及万古霉素。

1.4 统计学方法

建立Excel数据库,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28例血液样品经生化培养检出430例阳性样本, 其中直接法检出356例, 常规法检出430例, 符合率为82.79%。其中G-检出369株, G+检出61株。两种检测方法G-总符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26.51, P>0.05) 。两种检测方法G+总符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33.05, P>0.05, 见表1) 。

3 讨论

随着抗生素临床应用增多, 不合理抗生素使用率明显增高, 细菌多重耐药感染患者比例也明显增高, 易诱发全身感染性疾病, 甚至菌血症、败血症等, 严重危及患者生命。故快速、高效细菌鉴定和耐药性试验成为临床急需方法, 以此快速控制感染, 提高治愈率[2]。

目前, 临床以常规药敏试验为最常用方法。其原理为定性试验, 通过抑菌环直径与抗生素抑菌浓度负相关设计。由于条件要求较高, 使临床广泛应用具有局限性;其次检测时间较长, 通常为2~3d获得结果[3], 得到结果前, 只能依靠临床医生经验判断治疗, 对于多重耐药性细菌疗效往往较差, 导致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加重病情;再有误差率偏高, 据相关文献报道, 误差约±2mm, 忽略误差后准确率约>95%[4]。种种条件均限制常规药敏试验快速、高效检验。

直接药敏试验为1973年首次提出, 逐渐引起各界学者重视, 于1986年美国学者Fincgold再次提出这一说法, 认为直接对临床血液标本进行检验, 可达到快速、高效检验目的[5]。本院通过研究发现, 其对G+及G-检验与常规药敏试验总符合率对比, 无明显差异, 而直接药敏试验结果却高于常规法。说明运用直接药敏试验可提高检出率。其次, 直接药敏试验平均检测时间约10h左右, 大大缩短检验时间;耗材少及操作步骤简单, 使各级医疗系统均可应用。

综上所述, 直接药敏试验与传统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具有快速确定病原菌和药敏结果, 从而减少盲目用药, 达到降低临床并发症及提高治愈率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528例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血液样品, 经美国BacT9050型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培养后, 通过之间药敏试验与直接药敏试验检验, 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的效果。结果 528例血液样品经生化培养检出430例阳性样本, 其中直接法检出356例, 常规法检出430例, 符合率为82.79%。其中革兰阴性杆菌 (G-) 检出369株, 革兰阳性球菌 (G+) 检出61株。两种检测方法G-总符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26.51, P>0.05) 。两种检测方法G+总符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33.05, P>0.05) 。结论 直接药敏试验与传统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具有快速确定病原菌和药敏结果, 从而减少盲目用药, 达到降低临床并发症及提高治愈率作用。

关键词:药敏试验,细菌,检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参考文献

[1] 佟青, 张一兵, 刘阳.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的临床调查与药敏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14) :3166-3168.

[2] 张茂海.两种细菌鉴定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31 (12) :3-4, 7.

[3] 李慧.两种细菌鉴定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9) :1705-1706.

[4] 陈欢欢, 文怡, 刘根, 等.焰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细菌鉴定和药敏中应用分离胶试管的方法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15) :156-157.

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分析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一般资料

本试验样本病例来自于大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科, 市第二人民医院, 龙凤区、萨尔图区、让胡路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科2010年-2012年门诊有低热、倦怠、食欲不振、咳嗽、咯痰及少量咯血等症状[1], 胸透X线摄片显示肺结核征象、两次痰标本涂片镜检抗酸杆菌阳性[2]。包括初治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和复治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在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之前, 采集清晨第一口深咳痰盛无菌痰盒内送检[3]。

1.1.2 试剂

酸性罗氏培养基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结核分枝杆菌药敏培养基 (比例法) 由广州凯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2 方法

1.2.1 培养

取确诊肺结核患者的深咳痰1 ml加2%氢氧化钠2~4 ml, 室温30 min, 其间振荡2~3次, 促痰液化, 将液化后的痰液混匀, 用来菌的刻度毛细吸管取0.1 ml缓缓均匀地接种在酸性罗氏培养基斜面上, 每份痰液标本接种二次培养基, 接种完毕置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

1.2.2 药敏试验

将所有培养出的阳性标本待测菌液制备成10~2 g/L和10~4 g/L菌悬液, 分别用22SWG标准接种环蘸取1环 (即0.01 ml) 的菌液, 用划线法将10~2 g/L菌悬液均匀接种分别含异烟肼 (INH) 、利福平 (RFP) 、链霉素 (SM) 、吡嗪酰胺 (PZA) 、乙胺丁醇 (EMB) 、对氨基水杨酸 (PAS) 、丙硫异烟胺 (1321TH) 、卡那霉素 (KM) 、卷曲霉素 (CPM) 药敏培养基表面, 将10~4 g/L菌悬液接种于对照培养基表面, 应注意是菌液尽可能均匀分散于培养基斜面。接种后培养基置于37℃培养, 4周后读菌落数, 计算耐药百分比, ≤1%为敏感, >1%为耐药。

耐药率 (%) =含药培养基上菌落数/对照培养基上菌落数×100%

2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 在总共分离培养出的96株结核分枝杆菌中, 共有41株产生耐药, 来自初治肺结核患者的菌株为7株, 占17%, 来自复治肺病人的菌株为34株, 占82.9%, 结核病人总耐药率为42.7%, 其中耐多药菌株为29例, 占30.2%, 具体内容见表1。

3讨论

结核分枝杆菌本引起慢性传染性疾病, 可以累及全身各个器官, 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 首先要积极开展对未受感染的新生儿、儿童和青少年 进行卡介苗接种。此外对结核病患者进行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的科学抗结核治疗是唯一的原则。合理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结核病, 痰中带菌转阴性, 从而消除传染源。目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耐药结核病 (DR-TB) 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 (MDR-TB) 的流行严重, 正在使搞结核治疗面临新的挑战。通过本次实验, 在筛选出的96株结核分枝杆菌对9种常规抗结核药物 (INH、RFP、SM、PZA、EMB、PAS、1321TH、KM、CPM) 总耐药率为42.7%, 其中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占30.2%。从结果看出, 在国家防痨规划的抗结核治疗药物中RFP+INH占20.7%, RFP+INH+PZA占13.8%, EMB+RFP+INH+PZA占10.3%, SM +RFP+INH +PZA占6.9%, TH+INH占20.7%, EMB+INH占13.8%, SM+INH+ PZA占13.8%。

本试验结果显示, 在本市结核分枝杆菌对国家方案几种药物 (INH、RFP、 SM、EB、PAZ等) 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 并有逐渐向多耐药发展趋势。产生耐药情况的原因很复杂, 既有生物因素, 也存在着人为因素。在我们调查中发现, 在复治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中, 大部分人都有未严格按照医嘱的要求坚持服药的情况, 主要原因是, 对药物的副作用耐受性差, 或惧怕药物的副作用, 不肯坚持足量足疗程, 在临床症状稍稳定时中断了服药, 或阶段性中断服药。所以在抗结核病治疗过程中, 做好宣传和监督作用, 让患者遵从医嘱的要求进行抗结核化疗是非常重要的。

摘要:目的 了解本市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状况, 为选择更为有效、科学、合理的抗结核病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市区筛选初诊疼涂片阳性的患者, 在抗结核治疗前, 取经液化痰液接种于酸性罗氏培养基培养分离结核分枝杆菌, 然后接种于结核分枝杆菌药敏培养基 (比例法) 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96例药敏试验中, 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菌株为41例, 总耐药率为42.7%, 其中耐多药菌株29株, 耐药率为30.2%。结论 本市结核患者已出现耐药趋势, 且有向耐多药发展, 而在没有出现更有效新药替代已产生耐药的药物前, 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的抗结核病药物治疗原则, 从而减少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复治。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抗结核病治疗,耐多药菌株

参考文献

[1]陆再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性肺结核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7-1995.

药敏报告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 3年6—12月经Phoen ix-1 00系统鉴定的265株葡萄球菌 (剔除重复菌株) ,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83株,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2株。

1.2 检测方法

D-试验: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 2004年版推荐的方法进行操作。在MH琼脂平板 (法国梅里埃公司) 上, 分别贴红霉素 (15μg/片) 和克林霉素 (2μg/片) 纸片。两种纸片距离分别选用15mm、26mm, 35℃培养16~18小时。若靠近红霉素纸片处克林霉素纸片抑菌圈缩小或呈“D”形状, 则显示为诱导型耐药。β内酰胺酶检测用Nilrocefin法, 按操作说明进行, 颜色变红为阳性。β内酰胺酶纸片、红霉素 (E) 纸片、克林霉素 (CC) 纸片 (均购自Oxoid公司) , Phoen ix-100及其配套的鉴定药敏卡 (美国BD公司) 。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质控最低抑菌浓度 (MIC) 测定结果均落在允许范围之内。

2 结果

2.1 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

Phoen ix-1 00系统检测结果:对青霉素表现为高度耐药250株 (94.3%) ;对青霉素敏感仅15株 (5.7%) ,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 (7.1%, 13/183)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株 (2.4%, 2/82) 。1 5株对青霉素敏感菌株进行β内酰胺酶测定, 并对β内酰胺酶阳性结果进行修饰, 结果产酶株1株。

2.2 D-试验结果

Phoen ix-1 00系统检测结果: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菌株122株 (46.0%) , 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7株 (57.3%, 47/82) , 金黄色葡萄球菌7 5株 (4 1.0%, 7 5/1 8 3) 。1 2 2株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菌株进行D-试验, 阳性51株 (41.8%) ,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 (40.0%, 30/75)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 1株 (4 4.7%, 2 1/4 7) 。

3 结论

Phoen ix-1 00系统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 (药敏系统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 在葡萄球菌药敏判断中存在局限性, 不能对所有药敏结果做出准确判断。青霉素敏感时, 仪器无法正确识别是否产β内酰胺酶, 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时, 同样不能准确判断其药敏结果, 造成临床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结果可能出现误判、迟判, 影响临床用药。

青霉素是临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葡萄球菌的耐药率达90%以上。当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敏感时, 可预测对其他青霉素类、头孢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也敏感;一旦对青霉素耐药, 则对所有青霉素酶不稳定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需要检测其对苯唑西林的敏感性。如对苯唑西林耐药, 为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菌株, 提示该菌株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感染需要用万古霉素等药物治疗。如对苯唑西林敏感, 提示感染可选用对酶稳定的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1]。根据2013年CLSI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 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敏感时, 必须进行诱导β内酰胺酶测定, 如为阳性青霉素应修饰为耐药。本文结果显示, 265株葡萄球菌中有15株青霉素敏感, 敏感率为5.7%, 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具体原因尚未明确, 其中1株β内酰胺酶检测阳性, 需要将青霉素结果修饰为耐药, 阳性率虽不高也要谨慎对待。因此, 对青霉素敏感菌株应得到充分关注, 是否其真正敏感, 应慎重报告, 否则将误导临床。

克林霉素为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过敏者的常规替代药品。随着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大量使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呈现较高耐药性, 且红霉素具有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作用[2]。诱导型耐药是指红霉素作为诱导剂可通过衰减机制诱导erm的表达而产生克林霉素耐药, 其表型为对红霉素耐药对克林霉素敏感, 诱导型耐药用常规药敏试验会造成漏检, 导致临床上的治疗失败[3]。因此, 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应做D-试验检测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 以保证克林霉素耐药检出的准确性。本文结果显示, 26 5株葡萄球菌中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菌株1 22株, 发生率46.0%, 其中D-试验阳性率41.8%, 发现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 需引起关注, 并对D-试验阳性结果进行修饰。

综上所述, Phoen ix-100系统鉴定葡萄球菌药敏时存在局限性, 在青霉素敏感、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时不能给出准确报告, 临床应根据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D-试验结果进行修饰,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田月如, 王艳艳, 陈晓耘, 等.纸片法头孢西丁敏感的青霉素耐药葡萄球菌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0, 33 (12) :1150.

[2]关幼华, 周金凤, 陈梅, 等.葡萄球菌属中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检测[J].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1, 36 (7) :540.

烧伤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篇10

关键词:烧伤创面,细菌培养,耐药分析

创面感染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烧伤的常见并发症。为配合临床进一步探讨烧伤创面抗感染治疗措施,为全身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创面感染提供依据,笔者对烧伤科住院患者112例(标本212份)烧伤创面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并行细菌药物敏感和细菌耐药试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烧伤住院患者112例(创面渗出物送检标本212份),患者男89例(79.46%),女23例(20.54%);其中≤12岁患儿12例(10.71%),>12岁患者100例(89.29%);采取标本1次者25例,2次者45例,3次者28例,4次者14例;烧伤面积1%~93%,平均32.24%。

1.2 药敏试验纸片

苯唑青霉素(OX)、头孢唑啉(CZ)、头孢噻肟(CTX)、头孢曲松(CRO)、头孢哌酮(CPZ)、头孢他啶(CAZ)、阿米卡星(AM)、去甲万古霉素(VN)和环丙沙星(CIP)纸片由中国药品和生物制品鉴定所提供;头孢哌酮/舒巴坦(SCF)和伊米配能(IMP)纸片分别由辉瑞公司和默沙东公司提供。

1.3 方法

1.3.1 创面细菌培养:

烧伤后第1、7、14、21天,用无菌棉签取创面下方分泌物,范围约3mm×3mm,在渗出物最多处采集标本,将标本接种在血琼脂平板(麦康凯平板)上,培养24~48h。有细菌生长的标本按细菌鉴定操作规程进行分离鉴定,同时作药敏试验。根据烧伤面积、深度,每例患者一般行细菌培养1~4次,深二度创面行细菌培养3次,深二度以上创面行细菌培养4次。

1.3.2 药物敏感试验:

按Kirby-Bauer纸片法程序进行。采集烧伤创面细菌生长阳性标本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孵育16~18h,稀释至1.5×108cfu/ml,用无菌棉签浸润菌液,均匀涂于平皿培养基上,置于37℃温箱10min,后将抗菌药物纸片贴于平皿培养基表面,每个平皿贴6种纸片,置于37℃温箱6~12h,后观察结果。

2 结 果

2.1 创面细菌检出种类及构成比

112例患者212份标本中细菌生长阳性138份(65.09%),阴性74份(34.91%)。烧伤创面局部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7.54%)和铜绿假单胞菌(24.64%)为主。见表1。

2.2 细菌药物敏感和耐药试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CTX敏感性最高(54.4%),铜绿假单胞菌对AM敏感性最高(70.2%)。见表2。

3 讨 论

皮肤烧伤破坏了机体的天然屏障,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易发生包括非致病菌在内的各种细菌的严重感染,从烧伤开始至晚期残留创面修复为止,均存在感染的可能[1]。全身感染是烧伤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本文在烧伤治疗过程中,于不同时期进行创面细菌培养,细菌生长阳性率为65.0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8株(27.54%),铜绿假单胞菌34株(24.64%)。说明细菌的感染率较高,耐药菌株所占比例增加,因此必须针对感染菌种,早期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必要时联用2种以上抗生素控制感染,应用时间≥7d。同时也提示,在全身应用高效多联抗生素时间不宜过长。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最常见的化脓菌之一,在烧伤创面感染中,所占比率也最高,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万古霉素是惟一理想的药物[2]。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丁胺卡那、CPZ较敏感外,对其他多种抗生素均有耐药,提示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已非常严重。铜绿假单胞菌在创面感染中所占比率较高,已成为机会感染与院内感染的主要菌群之一,其抗菌作用较强的抗生素是AM、诺氟沙星、CIP及氧氟沙星。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伤情较重,免疫功能低下,入院不久原有的正常菌群被病房中耐药菌株所替代[3],虽局部创面使用磺胺嘧啶银霜,有保护创面、抗感染作用,但应根据病情,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在感染的早期,特别是高危患者应使用高效抗生素,并采用抗生素联合和阶梯治疗,有效防治细菌耐药性,使临床抗生素使用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敏感抗生素控制创面和全身感染。在未出细菌培养结果前,临床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以第3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联合使用较为有效。临床实验室应正确、及时将各种细菌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为临床用药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邓津菊,魏莲花,邹凤梅,等.烧伤病房728株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烧伤杂志,2007,23(6):420-421.

[2]许伟石.对烧伤感染的认识[J].中华烧伤杂志,2008,24(6):164-165.

药敏报告 篇11

【关键词】感染;细菌;药敏试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应多采用现代化的全自动分析仪器,节约患者等待病情确诊的时间,保证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应重视感染细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从而合理地使用抗生素,而不能按照经验乱用、滥用抗生素。细菌培养结果表明,开放性创伤感染性疾病的致病菌已发生变化,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率明显上升,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率下降,与刘尚才氏资料相符。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采集 选取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133例开放性创伤患者的伤口脓液和分泌物,送往我院检验科细菌室。患者受伤部位包括上臂、前臂、手、股部、小腿和足。收集标本时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其他外来细菌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1.2 细菌培养 将标本用生理盐水稀释为一定浓度的菌群,配制琼脂培养基,然后置入BACTEC9120全自动培养仪(BD,USA)进行细菌培养。

1.3 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将培养分离得到的菌株用Micro Scan Walkaway96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Siemens,German)及其配套的试剂(鉴定与药敏复合板)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

1.4 质量控制 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作质控标准参考菌株。

2 结果

从133例标本中共分离出114株细菌,阳性率高,达85.7%;其中革兰阳性菌65株(57%),革兰阴性菌44株(38.6%),真菌5株(0.4%)。通过Micro Scan W/A96仪器软件分析,我们发现分离率占前6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金黄色葡萄球菌(SA)、甲种溶血性链球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百分比分别为28.5%、19.3%、15.8%、10.5%、6.1%、4.8%。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80.23%;而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30.60%;除此之外,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其38.67%和46.21%。从药敏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可能与青霉素开发早,应用多有关,而其对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耐药率最低。结果提示在临床上选用抗生素时,不应随意使用青毒素和氨苄西林这些广谱抗生素,而应针对具体感染选用特殊的抗生素。

3 讨论

本实验采用自动化仪器完成了对创伤感染细菌的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实验结果和大部分研究报道结果相同[ 1 ],证明自动化仪器不仅操作方便简单,而且实验结果稳定可靠。大肠埃希菌是人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其致病物质之一是血浆凝固酶,因此其在大多数感染中都是最主要的病原菌,如尿路感染、血液感染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在大量头孢菌素和免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后才成为医源性感染的常见病原菌,特别是MRCNS,其检出率和多重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感染后症状不典型,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通过Micro Scan W/A96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可准确鉴定MRCNS,合理使用抗生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革兰阳性球菌的代表,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最早用青霉素治疗SA感染,但由于MRSA逐渐增多,现临床上不使用青霉素,而用红霉素、庆大霉素或万古霉素代替;这和我们的药敏实验结果相一致,我们的研究发现SA對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最低,只有13.2%。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主要由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生,这类菌株对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胞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以及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曲南)耐药,并且ESBLs由质粒介导,容易在细菌中传播,因此快速地筛选出ESBLs菌对治疗感染有重要作用。Micro Scan W/A96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可以快速准确的鉴定并检出ESBLs菌,帮助抑制创伤感染,使患者创伤得以早日恢复。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细菌变异的频发,使细菌对广谱抗生素的耐药性越来越高,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对开放性创伤感染伤口的脓液和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明确创伤感染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菌株其耐药性有明显的不同,常用的抗生素已不能满足抗感染治疗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应多采用现代化的全自动分析仪器,节约患者等待病情确诊的时间,保证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应重视感染细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从而合理地使用抗生素,而不能按照经验乱用、滥用抗生素。对于外伤后感染的处理,仅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不够的,更要强调清创术中操作的无菌观念,充分清洗消毒,切除失活组织,合并骨折时要合理使用固定物,尽量选用外固定器固定骨折,创面要充分引流,对于污染严重、受伤时间超过8h、难以彻底清创的病例创口应延迟闭合。如外伤术后发生感染,应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合理用药,同时应行感染病灶的清除,清除坏死组织与炎性肉芽组织异物,彻底引流或采用闭式冲洗疗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2]。

参考文献

[1] 徐修礼,刘家云.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的某些进展[J].国外医学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2,23(2):83-85.

鸡霉形体的分离与药敏试验 篇12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病鸡

疑似患霉形体感染的病鸡取我区32各中、小型鸡场,20~35日龄左右的商品肉鸡,每场抽取2例,共计62只。

1.1.2 主要试剂

(1)培养基制备试剂:霉形体肉汤基础培养基、猪血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I)、盐酸半胱氨酸、琼脂粉、青霉素、制霉菌素、去离子水(自制)。(2)普通化学试剂:氢氧化钠、盐酸、酚红。

1.1.3 鸡霉形体标准抗原、阴性血清和阳性血清

鸡毒霉形体平板凝集试验抗原,鸡阴性血清,MG-鸡毒支原体阳性血清。

1.1.4 药敏试验药敏试纸片。

1.1.5 试验仪器

UPWS-IV-120D超纯水器、SW-WJ-LCU洁净工作台、PHS-3C精密PH计、FA2004N电子天平、电热鼓风干燥箱、420型电热恒温培养箱、YXQG02型电热式蒸汽消毒器、SA300PL普通光学显微镜、干燥器等。

1.2 试验方法

1.2.1 制备鸡霉形体固体和液体培养基[2,3]按规程操作。

1.2.2鸡霉形体的分离培养及初步鉴定(1)平板凝集试验[8]:采集疑似患鸡毒霉形体病的鸡血液。在鸡的翅静脉采血约2 ml左右放入离心管中,直立凝血后,经1000r/min离心20min制得血清;取一块干净的玻板,划出3cm×3cm的方块,在每个方块滴一滴鸡毒霉形体平板凝集试验抗原,然后在抗原边滴一滴等量的待检鸡血清,用牙签将抗原与被检鸡血清充分混匀。同时设鸡毒霉形体阴性血清和鸡毒霉形体阳性血清对照。混合物在室温下2分中内出现凝集块者为阳性反应;无凝集块者为阴性反应。(2)鸡霉形体的分离培养:在超净工作台上剖检鸡毒霉形体平板凝集试验阳性的病鸡,用接种环钩取病变的气囊和支气管内容物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同时直接接种于固体培养基,采用烛缸法进行培养。每天观察液体培养基的变色情况,观察培养液变色情况和浑浊度,有杂菌生长者弃去,无变化者每隔3d自传1代。当培养物中酚红变为橘黄色时,将变色后的液体培养基再划线接种到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分离。接种完毕后,在皿底用记号笔作好序号和日期标记,平皿倒扣,放入干燥器中,点燃蜡烛,密封缸盖,置于恒温箱中37℃培养3~5d,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直接接种的固体培养基也要每天观察菌落(显微镜4×10),3d移植1次,病料至少培养观察20d,有杂菌生长的弃去。(3)分离纯化:将初步判定有霉形体生长的液体培养物划线接种到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培养3~5d,挑取显微镜下观察菌落呈“油煎蛋样”的单个菌落再次移植到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即可获得霉形体的纯培养物。否则重复分离培养,直至获得纯培养物。(4)分离菌鉴定:取霉形体48h液体培养物以2000r/min离心30min,弃上清,用生理盐水按100倍稀释菌体,作为抗原原液。取两滴自制抗原于载玻片上,一滴加鸡毒霉形体阴性血清做对照,另滴加一滴鸡毒霉形体阳性血清,充分混匀后判定结果,液滴中出现明显的粗颗粒者为阳性。

1.3 药敏试验

本试验采用药物纸片琼脂扩散法(纸片法)[5]。

1.3.1 菌液的配制

用接种环挑取纯化的鸡毒霉形体菌落1~2个,与5ml灭菌去离子水充分混合制成霉形体悬液。

1.3.2菌液的涂布取霉形体固体培养基平板,用灭菌的棉拭子蘸取菌液,在管壁上旋转挤压几次,去掉过多的菌液。然后用拭子涂布整个培养基表面,反复几次,每次平板旋60度,最后沿平皿四周绕两圈,保证涂布均匀。

1.3.3 贴药敏纸片

待平板上的水分被琼脂完全吸收后开始贴药敏纸片。用灭菌的眼科镊子取供试药敏纸片贴于琼脂平板表面,用镊尖轻压,使其贴平。纸片一旦贴上就不能再移动,纸片间距大于24mm,纸片中心距平皿边缘大于15mm。每贴完一张药敏纸片后镊子均在酒精灯上烧灼灭菌和破坏残留的抗菌药物。

1.3.4 培养将贴有药敏片的平皿放入烛缸中。37℃恒温培养4~5d以上,观察抑菌直径。

1.3.5 结果判定标准

培养4~5d后取出平板,测量抑菌圈的直径大小。抑菌圈的边缘以肉眼看不到菌菌落明显生长为限。按照抑菌圈直径的大小判断鸡霉形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如表1)。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鸡霉形体菌落形态

从鸡场采集的62只病鸡中,经分离获得鸡毒霉形体12株(如表2所示,同一患病鸡群分离的按一株计)。有鸡毒霉形体生长的培养基由红色变成淡黄色,培养4~5d的菌落肉眼观察白色呈露滴状,生长极为缓慢。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圆形“煎荷包蛋”样菌落,光滑、边缘整齐、具有一个颜色较深致密突起的中心,成乳头状,直径在0.2~0.3mm之间。

2.2 鸡霉形体药物敏感性

对分离获得的12株鸡毒霉形体分别用盐酸多西环素、硫酸庆大霉素、硫酸丁胺卡那霉素、酒石酸泰乐菌素、阿齐霉素、硫氰酸红霉素、磷酸替米考星、乳酸环丙沙星、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乳酸恩诺沙星、盐酸林可霉素和氟苯尼考进行药敏试验。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对10株鸡毒霉形体的抑菌直径多在21~25mm之间,其高敏率达83.3%,中度敏感率为16.7%,无一株耐药;阿齐霉素对8株鸡毒霉形体的抑菌直径在12~18mm,即鸡毒霉形体对其中度敏感,敏感率为66.7%,耐药率为33.3%。乳酸恩诺沙星对9株鸡毒霉形体的抑菌直径在12~17mm,即鸡毒霉形体对其中度敏感,敏感率为75%,耐药率为25%。盐酸林可霉素、硫氰酸红霉素、酒石酸泰乐菌素、磷酸替米考星、盐酸多西环素、硫酸庆大霉素、硫酸丁胺卡那霉素、乳酸环丙沙星和氟苯尼考对12株鸡毒霉形体的抑菌直径多在0~12mm之间,即鸡毒霉形体对盐酸林可霉素、硫氰酸红霉素、酒石酸泰乐菌素、磷酸替米考星、盐酸多西环素、硫酸庆大霉素、硫酸丁胺卡那霉素、乳酸环丙沙星和氟苯尼考耐药。其抑菌结果见表3。

3 结论

(1)本试验采用青霉素和制霉菌素代替醋酸铊的鸡霉形体肉汤培养基成功分离培养出了鸡毒霉形体。(2)从鸡毒霉形体药物敏感性试验测定的结果看,岱岳区分离的12株鸡毒霉形体,对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高度敏感,且高敏率达83.3%;对阿齐霉素和乳酸恩诺沙星中度敏感,敏感率分别为66.7%和75%;对盐酸林可霉素、硫氰酸红霉素、酒石酸泰乐菌素、磷酸替米考星、盐酸多西环素、硫酸庆大霉素、硫酸丁胺卡那霉素、乳酸环丙沙星和氟苯尼考耐药。

参考文献

[1]丁银巧,乌尼,郝永清等.内蒙古地区鸡源霉形体的分离和鉴定[J].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8(1):36-41.

[2]姚火春.兽医微生物试验指导(第2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9-21.

[3]郭锐.鸡毒霉形体的分离鉴定及其16S/23Sr RNA基因间隔区、TM-1基因序列差异分析[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6:35-42.

[4]李凯伦,崔玉苍.猪鸡疫病免疫诊断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485-486.

上一篇:现金流量财务预警下一篇:药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