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防疫体系

2024-10-07

综合防疫体系(精选8篇)

综合防疫体系 篇1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畜牧业养殖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畜牧业快速发展,促进了饲养方式由原来的一家一户的散养方式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方式转变。规模化养殖提供的畜禽及其产品量占据整个畜禽养殖总量的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向社会提供畜禽及其产品的主要力量。因此,搞好规模养殖场的动物防疫工作,做好规模养殖场的监管工作,已成为提高养殖效益,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工作。笔者,自1990年来一直在基层动物防疫部门专门从事规模养殖场的动物防疫及日常监管工作。本人就规模养殖场在综合防疫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形成的误区进行罗列,针对性地提出对应措施及建议,供参考。

1 存在的问题

1.1 养殖场设计、选址、布局不合理、不科学

1.1.1 设计方面。

(1)凭主观臆断设计,甚至请风水先生设计。(2)盲目套用,照搬照抄他人设计图纸。(3)请非专业建筑设计部门设计。

1.1.2 选址方面的问题。

(1)过分强调交通方便。有建在主干公路线旁的;有建在院落中央、人口密集地的;有利用破旧厂房,旧厩舍改造而立马上阵的。(2)过分强调生物安全。将养殖场选址于极端偏僻处,“三通”(指通水、通电、通路)带来了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3)忽视化学污染、噪音影响。选址于工业园区内或化工厂下游(下风口)及采石场等噪音较大的区域。导致畜禽应激严重或急慢性中毒,导致生产性能受阻。(4)忽视通风换气,选址于低洼地带。导致畜禽常年性生活在高温高湿或寒冷潮湿的环境中,生产性能受阻。

1.1.3 布局方面的问题。

(1)没有按照以分娩舍为中心,保育室靠近分娩舍,幼畜舍靠近保育肥舍,育肥舍靠近幼畜舍,妊娠舍靠近分娩舍的方式布局,造成转群距离拉长,管理不便、疫病防控难度加大。(2)生产区、饲料加工贮存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功能区不严格分开。

1.2 防疫措施存在误区

1.2.1 动物防疫制度不健全。

一些规模场没有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制订该场的动物防疫制度;有的制度不结合本场实际而是直接抄袭他人养殖场的;有的制度不齐全;有的虽有制度,但制度不上墙;有的有制度,但是动物防疫工作人员没有按照制度要求从事本场的动物防疫工作;或者不执行药物的休药期,影响畜禽产品产量安全。1.2.2动物防疫制度执行不严,随意性大。对人流、物流、车流消毒不到位。绝大多数规模场对人流、物流、车流要求比较严格。但对本场人员,如兽医、管理人员、技术员等要求较轻,甚至出进自由。特别是对兽药、饲料经销商、贩运商的控制更难要求。

1.2.3 动物防疫设施不全。

(1)追求满负荷生产,不愿闲置每一间畜舍。没有建设配套隔离场,畜禽舍场内也没有设计隔离舍。调入的畜禽无法实施隔离观察,被迫实施合群饲养。一旦调入畜禽染疫,往往导致疫病扩散,甚至全场发病,损失惨重。平时,场内有个别畜禽发病,由于缺乏隔离条件,无法对病畜禽和同群畜禽实施隔离治疗,往往导致病疫延长,损失增大,药费增加的后果。(2)防疫消毒设施不合理:一是车辆消毒池未做到与门同宽,长度不够或深度不当,人员沿池边进入,部分车辆消毒不到位或深陷池中。二是人员消毒通道没有设消毒池,也没有喷雾消毒设备,甚至无紫外灯,难以发挥应有的消毒效能。三是在车辆消毒池和人员消毒同道留有通道,导致工作人员由此出入,人员消毒同道成为外来人员行走的专用通道。(3)没有修建从生产区直抵场外销售畜禽专用通道,缺少这个通道,病原、微生物便可畜禽销售之机入侵场内。(4)缺乏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没有专用掩埋点或焚化炉等无害化处理设备设施,无法对病死动物进行有效的无害处理。(5)缺乏往饮水中添加药物的设施设备,导致无法通过饮水添加药物防治畜禽疫病,使畜禽疫病防治,少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渠道。

1.3 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诸多养殖场的消毒和消毒池等消毒设施形同虚设,门卫执行消毒制度不严,环境消毒走过程,栏舍消毒不彻底,人员、车辆、用具消毒更是流于形式,具体有以下问题。

1.3.1 消毒药品选择不当。

(1)消毒药品的浓度配比不合理:在消毒药的配置过程中不称量,不适用固定容积的容器,凭直觉、凭感观导致消毒药浓度要么高、要么低的现象发生,从而影响消毒效果。(2)消毒不全面、不彻底:消毒流于形式,走过程、走捷径,消毒速度过快、喷洒不均匀,留有死角。(3)各畜(禽)舍之间消毒不同步:各畜(禽)舍之间消毒不同步进行,有的分期分车间进行消毒,有的只在病疫流行时同时进行,有的甚至在疫病流行时只消毒发病的畜(禽)舍等。(4)消毒池的利用不合理:如消毒池消毒液的浓度不够,不定期更换消毒药液、消毒池消毒药液不干净,外来人员及员工不走消毒池等现象普遍存在。

1.4 疫病免疫存在误区

1.4.1 免疫程序不合理。

没有切实掌握本场实际及当地疫情的发展规律有针对性的制订免疫程序,而是凭个人经验或盲从疫苗经商及所谓的“专家”推荐的免疫程序,甚至套用他场免疫程序。

1.4.2不建立免疫档案,或免疫档案记录不完整,免疫情况掌握不完整、不全面。

1.4.3 疫苗质量不过关。

由于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疫苗很多,同一个种类的疫苗就多个生产厂家,其质量参差不齐,甚至会出现假冒伪劣产品,一些养殖场一味考虑疫苗的成本,不到动物防疫部门或有经销动物药品资质的企业购置疫苗及其它生物制品。

1.4.4 疫苗的运输、包存不科学、不合理。

(1)贮藏方式不当,低温与冷冻保存的疫苗不严格分开,既不能保存在规定的冷藏条件下。(2)断电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疫苗冷链中断。(3)疫苗、食物混装,导致疫苗被污染。(4)物流运输、冷链保存难以保障。

1.4.5 疫苗免疫过程中操作不规范。

(1)没有按说明书进行严格稀释或在稀释过程中受消毒液污染。(2)针头的大小、长度不适合。(3)疫苗没有防晒、保温,稀释后没有在规定时间内使用。(4)疫苗使用前未充分摇匀。(5)注射部位不准确、注射深度不标准,接种剂量不足。(6)打飞针、漏针、不一畜一针。(7)病畜(禽)、瘦弱畜(禽)同步进行。

1.5 疫病检测不及时,不到位

规模场对开展本地区(本场)、本季节可能爆发和流行严重的传染病的检测工作认识不够,意识不强,就每年动物防疫站开展的抗体检测工作也不乐于接受,甚至阻拦。

1.6 疫病发生后隔离不当

有些规模场隔离条件不完善,没有专用的隔离舍,有的虽有隔离圈,但与健康圈同居一舍,起不了隔离作用。

1.7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不当

1.7.1 没有专门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所。

1.7.2 没有专门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实施、设备。

1.7.3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方式简单、粗放、达不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1.7.4 病死动物乱丢、乱失现象严重。

1.8 畜(禽)排泄物处理不当

畜(禽)场没有专用的粪尿处理设施,其排泄物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周围环境中,严重造成水、土壤污染,影响居民生产和生活。

2 应对措施

针对规模养殖场在动物防疫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提出以下建议。

2.1 选址、设计、布局方面

应该做到科学选址、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场地要选择在地势高、干燥、排水良好、避风向阳(即坐北朝南),既要交通方便又要远离居民区及其它畜禽场;布局要合理,做到生产区、饲料加工区、生活区、办公区等功能分开,同时场舍四周要有围墙,各功能区要用围墙或用其它方式隔离开,并在大门出入口出和各功能区入口处设置消毒池;畜(禽)舍幢与幢之间保持一定距离(8m以上)。

2.2 动物防疫措施方面

2.2.1 制订严格的动物防疫制度。

从养殖场的设计、选址、布局开始,就要着手考虑符合动物防疫审核条件,并严格按动物防疫条件各条款实施、执行。

2.2.2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消毒制度。对人流、物流、车流严格消毒到位。尤其是对本场人员如兽医、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特别是对兽药、饲料经销商、贩运商更应该从严从实执行到位。

2.3 消毒工作方面

消毒必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全面、彻底不留任何卫生死角、空白,养殖场入口处和生产区入口处须建有消毒池,且长期坚持,定期换药,每周2次以上;畜(禽)舍空栏时,一定要把墙壁、门窗、通道、下水道、栏舍、饲槽、用具等清洗干净后彻底消毒,并空栏一周以上才能饲养畜禽;若发疫病流行或周边疫情严重时,禁止从外引进畜禽,且要带畜(禽)消毒。

2.4 疫苗免疫的管理、使用方面

2.4.1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以当地疫情的发展情况和结合本场畜禽群的健康状况为依据科学地制定本场的免疫程序。

2.4.2 健全免疫档案。

建立免疫档案,同时保证免疫档案记录完整、真实,以便准确掌握全场的免疫情况。

2.4.3 疫苗的选择养殖场在选择疫苗时必须谨慎,应选择到动物防疫部门或有经销动物生物药品资质的企业购买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剂。

2.4.4 疫苗的运输、保存。

购买疫苗时需注意疫苗名称,有效期、批文批号。贮藏方式(冷藏与冷冻)、用途、用量与用法,并按说明书的要求贮藏与使用。

2.4.5 规范疫苗的免疫操作。

养殖场应根据本场的免疫程序,由专业人员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免疫注射。

2.5 疫病检测方面

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疫病检测工作的重要性,经常性地开展疫病检测工作,以便及时对本场内的免疫质量、疫病净化水平进行监控,准确和深入了解本场疫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同时也为本场的防疫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2.6 发病动物的隔离方面

养殖场疑似传染病发生时,必须及时隔离,尽早诊断。病因不明或不能确诊的,及时采集病样送有关部门检测。如确诊为传染病时,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对全场进行封锁、消毒,病畜禽及时隔离治疗或屠宰或打杀,健康畜禽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或药物保健,并对污染的场地、用具、环境及其污染物进行彻底消毒,以免延误最佳的防疫和治疗时机,造成疫情扩散和蔓延,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养殖场在修造时,必须要配备一定量的隔离舍。

2.7 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

2.7.1 规范选址。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置)设施建设的选择要兼顾人居安全和动物防疫安全。要远离居民集中居住区、学校、企业、饮用水源,交通干道;要远离办公区、生产区、生活区、仓库等区域,确保选址的无害化。

2.7.2 规范运输。

无论是场内的短距离运输还是外部的远距离运输,病死动物都必须用密闭、防渗漏、易于清扫消毒的专用车辆运输,确保运输过程中的无害化。

2.7.3 规范处置。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置的方式大致有火化、焚烧深埋、发酵池、高温高压等方式,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以达到生态化处置的原则。

2.8 排泄物的处理方面

2.8.1 畜禽生产污水的处理。

在畜禽养殖场规划设计开始,要周密计划与畜禽场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排泄物的排放方式、处理设施、处理方法,且污水污物处理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污水污物处理设施主要是雨污分离排放设施,各级沉淀、过滤、消毒设施,污水经过沉淀池、化粪池、沼气池和过滤池处理后,达到安全利用、安全排放的标准。

2.8.2 加强对畜禽排泄物的管理和利用。

(1)应用环保饲料技术,从源头上进行治理,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降低畜禽粪便中氮的污染,采用生态营养技术,加强酶制剂及活菌制剂的应用,减少氮磷的摄入量,减少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泄量。(2)合理贮存粪便,减少污染。采用干湿分离排放法,修建远离水源和居民区防渗漏的粪便贮存场或干粪棚,防止粪便贮存过程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3)粪便的充分利用。第一,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为日常生活所用;第二,通过厌氧发酵生产有机肥供农业生产用肥所用;第三,循环利用,粪便经处理后用作饲料,减少粪便污染,降低饲养成本,如用鸡粪喂猪、猪粪喂牛、羊和鱼等。

总之,规模养殖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不断完善和不断修正的过程,防疫体系内的诸多环节只有一环扣一环,节节相连,步步到位,回避存在的误区,才能充分发挥综合防疫体系的作用,才能保障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

综合防疫体系 篇2

加强植物检疫防疫体系建设

1 世纪之交,我国植物检疫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经济、社会、环境问题中国当前基本国情:一是人口从多,农村人口中还有4000多万没有脱贫.二是资源相对贫乏.三是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全国每年施用的25万t农药中,高毒农药占的比重大,而利用率只有40%,其余飘流、流失,污染土壤、水等自然环境.四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仅靠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全球22%的人口,发展农业生产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全球安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我国的基本国情看,植物检疫面临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十分重要的任务.

作 者:王春林 作者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北京 100026刊 名:植保技术与推广 PKU英文刊名:PLANT PROTECTION TECHNOLOGY AND EXTENSION年,卷(期):19(5)分类号:F3关键词:

综合防疫体系 篇3

动物防疫体系是政府公共卫生安全和动物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 同样也是政府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曾经出现过病鸡流入食品市场的事件, 给广大群众造成了严重的健康问题。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 促进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要从源头做起, 搞好动物防疫工作。确保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动物防疫体系。

1 动物防疫体系的重要性

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也促进了养殖业的迅猛发展, 国家间的动物源性食品交易也在不断地扩大, 一旦动物疫情扩大, 会对我国的经济和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破坏。动物防疫体系的建立, 具有重大的作用:这一体系的建立是社会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管理的需要。在2005年, 我国出现了禽流感疫情, 造成了全国性的恐慌, 不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损害, 对养殖业的损害也非常的大, 根据研究, 乙型脑炎、结核病等都与动物疫病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需要建立动物防疫体系;当前畜牧养殖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生产方式也正在向集约型转变。但是动物疫病的存在极大的限制了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据统计, 我国每年因为动物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害达到了500亿以上, 为了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应该建立动物防疫体系;畜牧养殖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建立动物防疫体系, 是保障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是促进我国这一产业转型的重要基础[1]。

2 动物防疫体系的建立

即使是在发达国家, 也经历了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也走了很多的弯路, 不能妄自菲薄, 要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 对问题有所警醒, 建立适合我国发展的动物防疫体系, 搞好动物防疫工作。

要保证资金的充足, 如果动物疫情给人们造成了上千亿的损失, 投入上百亿的资金也是合理的。我国目前对于动物防疫公益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 人员队伍极其的不稳定, 工作缺乏积极性。在动物防疫的第一线, 体现得特别明显, 乡镇的畜牧兽医院收入低, 待遇差, 很难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针对这一情况, 我国各级政府应该确保资金的落实情况, 保证各层畜牧兽医机构的稳定运行, 可以把畜牧兽医单位列入到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同时可以招收编制人员, 加强兽医队伍的稳定性, 并开展多方面的技术服务工作。目前, 正值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时期, 可以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到这一改革进程, 加强对于这一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

要建全方位的疫情报告和监督制度。要明确各层防疫机构的具体责任, 把防疫员的职责落到实处, 可以由县级防疫机构带头, 与乡镇、村等单位共同划分防疫职责和目标, 并签订目标责任书, 把防疫工作纳入到基层工作的年终评价和考核机制中。防疫工作可以建立分片包干制度, 由乡镇级的动物防疫员负责所在地区的动物防疫工作的组织, 具体的工作交给村一级的防疫员, 并接受上级单位的监督。防疫机构要定期向上一级做工作汇报, 加强上下之间的互动, 实现政府对疫情的掌控;政府部门还应该提供防疫的检验设备和设施, 完善防疫检疫的科技服务条件, 并制定具体的防疫服务工作, 推广防疫知识;要建立重大疫情的预警预案系统, 建立相应的物资和技术储备制度, 当疫情发生后, 能把疫情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2]。

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防疫工作的信息管理系统, 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要素进行优化整合, 是人员、资金、物资等都处于最佳的配置状态。这一系统可以应用在疫情报告、食品卫生、计划免疫、卫生检验、档案管理等诸多方面。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建议各国的公务防疫工作实行垂直官方兽医制度, 国家设立最高兽医行政机构, 统一管理全国的兽医工作, 各级政府的防疫机构成员由国家统一任命。当前我国的防疫机构存在权利分散、部门重叠、多头管理的问题, 这一体制的实现将有力的改变这一状况。所以, 应该统一机构, 集中管理, 形成独立的、国家级的动物疫情监督管理机构, 自上而下的建立垂直动物防疫体系, 对现有的畜牧兽医机构进行整合, 形成省、市、县、乡的4级防疫体系。

3 结语

只有建立完整、完善的动物防疫体系, 才能从根本上搞好我国的动物防疫工作。需要做的就是落实资金、整改机构、加强服务, 建立一个具有预警、监督、管理、服务能力的, 适合我国国情的动物防疫体系。

摘要:动物防疫工作不仅关系到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也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问题。非典、口蹄疫、疯牛病、禽流感等都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根据这一情况, 本文探讨建立动物防疫体系, 搞好动物的防疫工作, 不仅保护我国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同样给人类的生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动物防疫体系,动物防疫工作

参考文献

[1]杨生海, 赵平, 张国俊, 任三秀, 吴亚文.浅淡有效发挥动物防疫工作的职能作用[J].中国动物保健, 2006 (12) :63, 67.

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初探 篇4

1 石固乡概况

1.1 自然条件

石固乡位于石阡县城东部,距县城38 km,南与青阳乡相连,西与枫香乡、花桥镇、坪地场乡毗邻,东与江口县闵孝镇、官和乡接壤,北与印江县洋溪镇相邻。全乡地势较高,起伏较大,最高点为东部大顶山(海拔1 562.3 m),最低点为凯峡河(海拔548 m),岩层以砂页岩、石灰岩为主,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森林资源丰富,有银杏、珙桐、华山松等珍稀树种,森林覆盖率达75%。全乡3 385户计14 423人,居住仡佬族、侗族、苗族、土家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

1.2 畜牧业发展状况

石固乡的三大支柱产业是“烟、畜、茶”,其中畜牧业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2011年全乡存栏大牲畜12 011头,其中牛3 785头,猪11 600头,山羊1 500只;有规模猪场4个(其中省级标准化示范场1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1个),养猪小区4个(其中生物发酵床养猪小区1个),存栏100头的肉牛养殖场1个,存栏200头的肉牛养殖场2个,肉牛养殖小区3个,养羊小区1个。

1.3 动物防疫体系状况

石固乡设有农业服务中心1个,在编畜牧兽医技术干部3名,包括副主任1名和技术人员2名,但除副主任专职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外,2名技术干部常年在其他工作岗位工作。石固乡有14个自然村,每村配有1名村防疫员,没有专门的村兽医室,防疫设备只有简单的防疫器械和冷藏包,村防疫员每月补助200元,每年工作仅限于春秋两防,平时基本没有参与乡畜牧产业发展的相关工作。

2 石固乡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2.1 成立村级兽医体制系建设领导小组

通过认真筹备,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副组长,乡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为成员的石固乡村级兽医体制系建设领导小组。

2.2 开展畜禽养殖情况调查,确定防疫员服务范围

对石固乡畜禽养殖总量、规模养殖场数量、养殖农户数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根据畜禽养殖分布情况,实行常年免疫后防疫员工作量和有效服务半径,确定每名防疫员服务范围为500~600农户,15天可完成1次服务。

2.3 提高防疫员素质,加大补助力度

对年纪偏大、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14名原聘用村防疫员进行一次性安抚,解除聘用关系;公开招聘40岁以下、畜牧兽医专业中专学历以上的村防疫员6名,每月补助400元,并由乡农业服务中心统一为村防疫员缴纳意外人身伤害保险。

2.4 建立免疫档案,实现应免必免

为全乡3 000多家养殖户建立免疫档案,发放明白卡,明确片区防疫员姓名,公布举报电话,做到认认真真服务,明明白白免疫,实现应免必免。

2.5 完善村级防疫设施,实施合理免疫方案

建立完善6个村防疫室,配备冰箱、冷藏包、消毒喷雾器、防疫药品、治疗药品及相应的器械和设备,实现防疫药品从运输到保存到注射的全程冷链保管,确保生物制品效价;根据石固乡广大养殖户养殖习惯,结合当地疫病发生规律,制定石固乡畜禽常年与集中免疫方案,同种疫苗免疫间隔缩短到4个月,提高免疫质量。

2.6 纳入低保,解除村防疫员后顾之忧

对历任的防疫员建立工作档案,并在乡政府和县农牧科技局进行了备案,将连续工作10年或累计工作15年以上的防疫员作为重点管理对象,在其年满60周岁后,在国家没有其他支持政策的情况下,纳入三类低保,解决防疫员离任后养老金问题。

3 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体会

3.1 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试点工作得以推行的关键

石固乡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一经提出,就得到了铜仁市畜牧兽医局、石阡县农牧科技局和石固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市畜牧兽医局、县农牧科技局在技术、人员、设备、设施和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乡党委、政府出台了《石阡县石固乡村级防疫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乡党委书记、乡长亲自参与协调组织工作,有力地推进了该项工作顺利进行。

3.2 精心准备,深入调查,科学规划,是试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

石固乡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从思路的提出到具体工作方案的出台、实施,历时整整1年。在借鉴其他省、市和地区开展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和成果的同时,结合该乡实际,根据畜禽的饲养总量及总体分布情况,防疫员工作强度,提出了防疫员的设置、工资报酬的组成、防疫员的管理和考核办法等具体方案,并征求了地区和县畜牧兽医局的意见后,以乡正式文件下发执行。

3.3 耐心工作,争得理解,妥善安置,是试点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

在工作一线的村级防疫员中,相当一部分人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安排到公社工作至今的老防疫员,按照国家农业部1982年颁布的《公社畜牧兽医工作站管理试行条例》,这部分人属于集体性质,对原来畜牧站的建设,对畜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对这部分人的安置、解聘是否顺利,直接影响到试点工作能否开展。通过反复做工作、说道理、讲政策,得到了这部分老同志的认可和支持,同时也对他们提出的合理化意见进行了解决。乡里以会议纪要的形式专门出台了政策,对年满60周岁连续在防疫员岗位上工作10年以上,或累计工作满15年以上的同志,纳入乡里三类低保户管理(每人每年解决约800元),适当解决离任防疫员的养老问题,为其他解聘村防疫员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档案,待年满60周岁后开始享受待遇。石固乡现已把4名年满60周岁的离任防疫员纳入三类低保户,有效化解了一直以来存在的村防疫员身份确认等突出问题,有效维护了安定团结的工作局面。

3.4 提高素质,增加报酬,稳定队伍,是试点工作得以正常推进的保证

根据石固乡实际情况,考虑到每个防疫员的工作量,将原有的14个村级防疫区域划分为6个防疫片区,原有14个村级防疫员编制减少到6个。通过笔试和技能考核,并经乡党委政府审查后,新招聘了年龄在40岁以下、畜牧兽专业中专(含中职)毕业的村级防疫员6名。每个防疫员服务500~600户养殖户,一次单项防疫约需15天,每名防疫员报酬从原有的每月200元提高到每月400元,同时设立每人1 000元年终考核奖,加上防疫员销售兽药、饲料等,每月收入高的到2 000~3 000元,低的也有1 000元左右。当前,防疫员队伍稳定,工作尽心尽责,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良好。

4 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建议

4.1 建议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出台兽药、饲料经营点建设规划,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建立连锁经营,减少恶性竞争,最大限度保障广大养殖户权利。尽可能安排村级防疫员从事兽药、饲料经营,多渠道增加防疫员的收入,同时能有效从源头上控制劣质、违禁兽药饲料的泛滥应用,从根本上解决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控制点问题。

4.2 加大村防疫员的培训力度,不仅要从专业技能上强化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更要从法律和思想政治上加强教育,提高广大防疫员的从业道德。建议通过培训、考核,可给予村防疫员一定的授权,如乡村兽医、产地检疫员、市场检疫员等,授予他们在其工作的区域内行使一定的权利,这样就可弥补基层检疫员不足的现状,增加畜禽产地检疫和市场检疫的量和面问题,真正实现产地检疫和市场检疫达到100%。

4.3 在发展养殖项目上,优先考虑安排给村防疫员,这不仅能有效提高他们的经济实力,同时也能保证养殖项目能够得到较好地实施。农户开展畜牧养殖项目,首先要征求片区防疫员的意见,一是可充分了解农户的经济实力,二是可增加村防疫员在广大养殖户中的威信,有利于其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

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探析 篇5

1 认清形势, 选准工作突破口, 明确动物防疫是社会公益性事业

近年来, 昭平县面对国内外日趋严峻的疫情形势, 借势、造势启动领导, 以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为契机, 以健全完善县乡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为重点,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取得历史性突破。到2008年底, 全县县、乡两级动物疫病防控、防疫监督管理和渔牧兽医站全部落实了“三定”工作, 全部定性为全额事业单位, 国家和自治区对基层站办公场所建设的资金投入逐步到位, 部分乡镇站已建成使用, 行政村的动物防治员其防疫工作报酬也得到财政补贴, 从而保障了昭平县动物防疫队伍的稳定, 改变了基层动物防疫站的形象。全县现有国家在编在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75人, 其中高级兽医 (畜牧) 师2人, 中级兽医 (畜牧) 师17人, 每个行政村均有1名动物防治员, 协助县乡科技人员开展动物防疫、检疫和疫情测报服务工作, 动物防疫工作有较健全的动物防疫机构和一定的技术力量作保证。但目前正值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岗位设置管理) 改革, 建议县委、县人民政府应按照“强化动物防疫公益性职能, 放开搞活经营服务职能”的原则, 在稳定县、乡、村渔牧兽医站 (村) , 保证人员工资 (补贴) 由财政拨付的同时, 要不断充实加强动物防疫、检疫和监督等专业技术力量, 全面提高一线防控能力, 确保县乡防疫工作有机构、有能力、有队伍实施各项防疫措施, 从而有力保护动物健康和畜牧业发展, 并进而保护人类健康与安全[1]。

2 集中资金, 完善防疫基础设施、设备, 增强预报、诊断、控制动物疫情能力

目前昭平县动物防疫、检疫等疫情测报控制体系和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 仪器设备不完善, 防疫人员诊断技术落后, 县局兽医实验室连常规项目的检 (化) 验工作都无法开展, 乡镇、村的兽医至今仍靠肉眼、体温表、临床经验诊断病症, 这些是当前昭平县动物防疫工作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 渔牧兽医主管局要坚持科学规划、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 在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 通过项目积极向国家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争取资金, 以县级兽医实验室为重点, 加强动物疫情监控体系的实验室建设, 建成集动物疫病诊断、疫情信息处理、预警预报、动物及其产品安全追溯, 重大疫情扑灭协调为一体的县级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体系, 增强预报、诊断控制动物疫情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实验室高精尖仪器的使用技术培训, 落实标准化的诊断试剂与诊断方法, 为及时有效地做好动物的防疫灭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供组织机构、人员、设施设备和技术保障, 确保对国家规定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种中在县内主要流行的病种基本能进行感染症状的监测、免疫抗体检测和实验室诊断, 并可对常用的药物、重金属等添加剂在畜产品中的残留及国家禁用的“瘦肉精”等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检测, 保证动物疫情的及时预防控制和畜产品的质量安全[2]。

3 加强农村动物疫情监控, 设立村级动物防疫协检员, 实现县、乡、村动物疫情信息报送及时畅通

在昭平县农村, 动物多数为散养, 数量少, 每户最多10头 (只) 左右, 如果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动物不明死亡, 损失不大, 农民们都不报告, 也不请兽医诊治;甚至在部分养殖场里, 也曾出现动物批量死亡现象, 因数量不是很大, 也没有得到诊治和报告。因此, 在农村散养动物方面, 其疫情监控报告还存在一些问题。作为县级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必须转变观念, 变被动为主动, 设立村级动物防疫协检员 (主要由村级动物防治员兼任) , 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进行培训、考核和管理, 协检员要按照巡视、检疫规程实施工作, 要对所负责村里的所有农户散养的动物进行登记备案;对重大动物疫病, 要采取突击防疫与常年防疫相结合的办法, 按计划尽可能进行全面免疫, 建立相应的免疫档案, 实现100%监测;对新购入、新生、宰杀、销售的动物要及时入册;对异常死亡的动物要追查去向, 防止染疫动物被擅自处理, 扩大疫情[3]。当协检员发现有农户散养的动物出现异常死亡、批量死亡、失踪等现象时, 应给予高度关注, 谨慎调查、诊断。当初步怀疑为传染性动物疫病时, 应立即向当地乡镇渔牧兽医站报告, 再由乡镇渔牧兽医站上报县级动物防疫监督部门, 并及时做好相关的隔离、防护措施, 保证疫情的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和及时处置。

4 实行兽医竞争上岗目标制, 切实提高基层队伍素质, 多渠道加强畜牧兽医人员专业培训

乡村畜牧兽医人员素质是决定动物防疫工作质量的标志。针对目前昭平村级动物防治员队伍年龄老化、知识陈旧、青黄不接的状况, 渔牧兽医局要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是确保事业稳步发展重要保证的思想, 通过竞争上岗制, 让有能力、有技术的年轻人员尽快纳入村级动物防疫队伍中来, 淘汰不能胜任这项工作的部分村医。此外, 还要加大专业技术培训力度, 有条不紊、分门别类的进行培训, 鼓励村级兽医员参加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广播学校的资格学历学习, 逐步提高素质, 从而建立一支人员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运转畅通、保障有力、适应当前新时期畜牧业发展需要的充满活力、有战斗力、有朝气的村级动物防疫队伍[4]。同时, 要采取“送出去, 请进来”等方式, 各有侧重地加强对县乡两级动物防疫、检疫、畜产品安全检测和监督执法等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提高其业务水平, 为动物疫病诊断、预警预报、畜产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高效开展培养高素质的人员, 在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时, 能够及时、快速、高效、有效地到位进行应急处理。

5 建立动物防疫长效机制, 确保各项动物防疫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县乡两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动物疫病控制目标管理责任制、领导责任追究制和防疫工作经费, 坚持“政府保密度, 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原则, 对动物免疫做到应免尽免, 不留空档, 建立有效免疫屏障;要以防疫、检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措施为重点, 扎实抓好国家扶农、惠农、强农政策的全面落实, 扎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的检测、预报、控制措施的全面落实, 确保各项动物防疫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解决好农户养殖生产中疫病风险和畜产品安全问题, 为动物疫病防治的长效机制的完善, 确保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建立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郑泽红, 杨明轩, 潘钦惠, 等.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新模式的研究[J].中国动物检疫, 2009 (11) :20-21.

[2]吕良西.做好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8 (5) :59.

[3]章晔.基层动物防疫经验交流[J].中国动物保健, 2009 (10) :78-79.

浅谈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 篇6

1 目前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设施和设备比较落后

由于国家投入有限, 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基础设施设备落后, 条件非常简陋, 没有相应的疫病监测诊断设备, 只能凭借动物的临床症状与自身经验来诊断疫病, 无法保证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工作的需要。

1.2 基层动物防疫队伍体系不健全

目前, 乡镇兽医站和村级防疫员是基层动物防疫的主体。乡镇兽医站的职工大多是中专学历, 且年龄偏大, 而村级防疫员承担了动物免疫的主要工作, 他们大多数文化程度偏低, 业务技术水平不高, 防疫意识不强, 其报酬较低, 工作任务繁重, 随着就业机会增多, 很多年轻的村级防疫员外出务工, 致使基层动物防疫人员数量呈锐减趋势, 动物防疫员队伍不稳定, 使得防疫工作很难落到实处。

1.3 防疫经费不足

当前, 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由政府来主导, 但由于部分乡镇财政困难, 很难保证防疫经费的投入。 (1) 由于村级防疫员付出的劳动和得到的报酬反差太大, 以致大部分防疫员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 对免疫工作应付了事, 导致免疫密度和质量得不到保障, 从而挫伤了群众接种免疫的积极性, 也给防疫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2) 由于经费不足, 部分乡镇的疫苗保存、运输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 致使无效疫苗的使用情况常常发生。 (3) 由于经费和人力等多方面原因的制约, 对农村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往往只集中在春秋二季集中进行免疫, 对新补栏动物的免疫未进行有效监管和及时补免, 以致存在疫情发生的风险。

1.4 动物防疫意识不强

(1) 部分养殖户的动物防疫意识淡薄, 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认为接种疫苗反而会导致动物生病甚至死亡, 因此, 不但不积极主动的配合动物防疫工作, 还阻挠动物防疫工作的进行。 (2) 部分养殖户意识到了动物免疫的重要性, 但是误认为接种疫苗的量越多越好, 越能较好的起到防控作用, 于是随意的加大疫苗的使用剂量, 以致造成免疫耐受, 影响免疫效果, 剂量过大还容易出现接种反应。 (3) 部分动物防疫员责任意识不强, 只顾接种, 而不向畜主讲解动物防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部分防疫员不按操作规程进行免疫, 注射部位不准确、免疫剂量不足或过多等, 这些都会影响免疫效果。 (4) 一些养殖户缺乏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意识, 在疫病发生后, 隐瞒疫情, 将病死动物的尸体随意丢弃于河里、道路、荒地等处, 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2 建设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议

2.1 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体系建设, 提高基层队伍素质

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该每年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 有计划的对基层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应该涉及兽医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的操作技能、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等, 通过培训, 使其熟练掌握各项动物疫病防疫规程和防疫技能, 不断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 增强防疫人员的责任心, 提高动物防疫的科技含量, 确保防疫工作科学规范, 确保防疫工作质量。

2.2 增加防疫投入, 确保防疫经费到位

动物防疫经费包括疫 (菌) 苗的经费、防疫人员工资、免疫反应用药物、死亡赔偿等, 应该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并确保经费到位, 专款专用。 (1) 可以根据当地动物疫病流行情况, 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动物疫病免疫计划, 并购置相应疫 (菌) 苗, 统一免疫。 (2) 可以适当增加村级防疫员的报酬, 解决村级防疫员的养老、保险等问题, 从而保证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全面实施。 (3) 应落实免疫反应死亡补偿经费, 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并在最短时间内兑现给养殖户, 以免激化养殖户与防疫员的关系, 造成阻扰免疫的事件发生。 (4) 可以加强冷链设施投入, 确保各类疫 (菌) 苗的运输、保存条件符合规定。

2.3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动物防疫意识和防疫能力

动物防疫是阻碍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 针对大多数养殖户动物防疫意识淡薄, “重养轻防, 轻防重治”思想严重, 县、乡兽医管理部门应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科技宣传栏、会议、专业技术人员和村防疫员进村入户等多种渠道向养殖场 (户) 大力宣传动物防疫的重要性和动物免疫计划的内容, 进一步引导养殖户更新观念, 走现代养殖之路。同时, 为了提高动物防疫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 县畜牧兽医局还对动物防疫员和乡村兽医开展系统的理论和技术培训, 使其熟练掌握各项动物疫病防疫规程和防疫技能。

2.4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方案, 健全动物免疫档案管理体系

科学合理的免疫室防治动物疫病的重要举措, 不合理的免疫会造成不良影响。应该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 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动物疫病免疫计划, 按统一的免疫程序在每年春秋两季集中防疫期间, 以村级防疫员保质量、政府部门保密度, 与平时村级防疫员对新补家畜及时进行免疫相结合, 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 确实提高生猪免疫密度。同时, 还要做好免疫档案记录工作, 做到有案可查, 确保每一个养殖户畜禽都建立免疫档案, 做到针针有记录, 户户有档案。

2.5 加强动物检疫, 抓好以检促防

要加强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完善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制度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制。 (1) 切实加强畜禽及其产品的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 进一步扩大检疫开展面和提高检疫率。 (2) 加强畜禽及其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 加强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屠宰、经营、运输、储藏等环节的监督检查, 加大对屠宰、加工、贩运、销售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等违法行为的打击查处力度, 对病死畜禽严格实行“四不准一处理”, 坚决防止病害肉流入市场。 (3) 全面落实动物、动物产品全程监管, 完善动物卫生证章标志管理, 稳步开展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对违法案件要严加惩处, 从而达到以检促防, 防检结合的目的, 促进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2.6 做好动物疫情预警预报

舍饲肉羊养殖防疫体系的主要措施 篇7

1 舍饲肉羊高效健康养殖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国肉羊养殖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养殖户数量明显增多,养殖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引进肉羊的数量逐年增多,其对养殖环境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有所下降,探讨建立舍饲肉羊高效健康养殖防疫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为鼓励发展肉羊养殖,各地区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肉羊养殖企业及养殖场随之增多,这些企业负责人或养殖场主对舍饲肉羊养殖不够了解,且动物免疫及防疫知识缺乏,难以适应现代肉羊防疫要求。有的企业或养殖场虽然聘请了职业兽医,但从整体上来看,兽医人数偏少,且技术水平不高,相关经验缺乏,无法满足当前养殖场的防疫要求。进一步推广集约化养殖模式之后,当前疫病发生呈现出新常态,动物传染病和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动物防疫监管部门对动物防疫监管不力,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消毒;部分养殖场进出肉羊未按规定履行申报制度,也未及时隔离;未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对人畜共患病定期采样抽检和检测。此外,有些养殖场的设计不够合理,环境控制上存在较多问题,导致肉羊生长速度减慢,体形瘦弱,羔羊死亡率较高,传染病多发。

2 建立高效健康养殖防疫体系的主要措施

2.1 坚持自繁自育并与引种相结合

养殖场应坚持自繁自育,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引入或扩群调入肉羊时,须按照规定做好针对引进肉羊的异地检疫工作。同时根据养殖场所处区域的实际情况做好疾病的免疫工作。通常须隔离观察半个月后方可调入肉羊,引进后还应在养殖场隔离观察3周以上,经执业兽医检查确定无病后才可混入养殖场正常饲养。

2.2 从细节上着手,做好日常防疫管理

从圈舍环境管理着手,保持圈舍干燥、通风,及时清除污物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养殖场和圈舍入口设立消毒室和消毒池,人员和车辆出入时必须进行消毒,每7d应更换消毒药1~2次。圈舍地面每天应清扫一次,每周进行喷洒消毒。

2.3 实施强制性免疫接种,制定防疫程序

对我国目前已公布的绵羊疫病应实施强制性免疫接种,针对本地区、本养殖场的寄生虫病和流行性传染病制定防疫程序,做到不留死角,确保防疫密度达到100%。肉羊活体检验中如发现羊快疫、炭疽病、布氏菌病、羊痘病、反刍兽疫、羊肠毒血和蓝舌病时应依据动物防疫法及相关规程进行处理。

2.4 制定免疫程序

考虑到繁育因素,舍饲肉羊养殖场进行防疫时不能盲目照搬春秋两季统一防疫模式,要根据繁育计划并结合疫苗免疫保护制定行之有效的免疫程序。疫苗的购入渠道应统一规范,在保存、运输和注射剂量等方面应严格执行相关要求。疫苗新投入使用时应先进行小群试验,确定其安全有效之后再大面积推广。

2.5 采取措施提高养殖场养殖人员的综合素质

可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对养殖场经营人员和饲养员进行培训,努力提高上述人员的养殖技术及养殖专业水平,增强其对养殖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规范饲养及免疫操作程序,对养殖场实施人性化管理,提高养殖场的整体管理水平。

2.6 执行指令休药期制度

关于洪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思考 篇8

1 洪泽县畜牧业基本情况

2008年全县肉类总产45378t, 生猪存栏8.6万头, 肥猪出栏11.4万头;牛存栏78头, 出栏56头;羊存栏6.3万只, 出栏11.2只, 家禽年末存栏320万只, 出栏1480万只。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饲养规模的扩大, 高密度集约化的饲养方式和调运的频繁使畜禽更易发生群发性的疫病。据调查, 本县2008年猪的残废率约为3%左右, 由此推算, 一年因畜禽残废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64万元。

2 动物防疫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动物防疫体系现状

(1) 县、乡、村动物防疫机构设置、人员情况和管理现状:县兽医站是1978年成立的, 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的机制。现有在职人员45人, 其中副高级职称5人, 中级职称12人, 初级职称21人, 技术工人7人。2002年8月, 全区20个乡 (镇) 成立农业科技推广中心, 乡 (镇) 畜牧兽医站归并中心管理, 在编人员24人。其中:中职6人, 助师10人, 技术人员8人。2008年全县12个乡镇共聘用村级防疫防疫人员84人参与防疫工作, 由于是临时聘用、工资收入较低, 平均仅3000元左右, 防疫人员变动大、防疫质量不稳定, 基础防疫工作面临较大的难题。

(2) 县、乡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现状:县畜牧兽医站现有42m3单温控冷库1座, 210L单温控冰柜5个, 210L双温双控冰柜2WH, 背式喷雾消毒机1台, 立式消毒机2台, 视频显微镜一台, 普通显微镜3台。乡 (镇) 兽医站 (农技中心) 现有仪器设备计60台 (套) , 村级仪器设备基本没有。

2.2 存在问题

(1) 动物疫病防疫体系不健全, 工作开展难度大。近年来, 一是还有部份地方村级动物防疫网络还未建立健全, 成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薄弱环节, 村级防疫工作条件差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难于保证常年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防疫人员都部分是临时聘用的, 防疫队伍不稳定。

(2) 群众动物防疫意识淡薄, 主动配合性差。由于当地部分群众的文化水平低, 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 有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大户不很积极配合动物防疫工作, 不按免疫程序进行科学免疫。

(3) 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不利于防疫工作开展。洪泽县12个乡镇, 有6个乡镇畜牧站无办公用房, 其他乡镇畜牧站的办公条件也很差, 乡镇畜牧站的防疫、检疫、诊断等设施简陋, 缺乏必要的器械。工作手段普遍落后, 制约着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4) 动物防疫监管难以到位, 综合防治效果较低。由于村级防疫队伍还未健全, 对分散的饲养户缺乏有效的约束力, 平时补针工作难度大, 使免疫接种密度在非集中免疫期间难以达到规定指标, 从而使综合防治效果降低, 个别边远地区甚至出现免疫死角, 成为动物疫病发生的潜在隐患。

2.3 进一步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对策

2.3.1 加强行政管理

动物防疫工作的最终目标不仅是保护动物健康和畜牧业发展, 而且是保护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动物防疫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防疫观念, 并以此为准则确立动物防疫工作的地位和目标。各级政府和畜牧部门必须高度重视, 并将其纳入行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目标管理, 严格考核, 奖惩兑现。

2.3.2 建立完善机制

各地应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 完善动物防疫监测预警体系、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动物防疫物资保障体系, 强化对乡镇和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提高动物防疫人员的专业技能。要加强现有动物防疫机构建设,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防疫工作理念, 逐步健全完善县、乡 (镇) 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 切实解决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努力改善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工作环境, 积极提升乡镇动物防疫站业务能力。

2.3.3 广泛宣传发动

动物防疫必须依靠广大群众, 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实行“群防群控”、“联防联控”。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提高人民群众的动物防疫法律意识,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 组成完善的疫情监测网络体系, 提高疫情快速反应和处置的能力。

2.3.4 搞好防疫监管

要继续采取“五强制” (强制免疫、强制隔离、强制封锁、强制消毒、强制检疫) 措施, 切实加强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要健全完善疫情监测报告网络, 加强以口蹄疫、禽流感为主的动物疫情调查和监测工作, 进一步改善工作手段, 做到及时、准确地报告疫情。各级政府要建立一支反应迅速的动物疫情应急队伍, 一旦发生重大疫情、立即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快速处置, 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3.5 坚持依法防疫

动物防疫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 做好动物疫病的免疫、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要确保3个100%。做好畜禽免疫和耳标标识的佩戴工作。春秋两防 (最好形成常年防疫、按科学免疫程序防疫) 工作结束后, 应加强督促检查、查漏补缺, 对免疫指标达不到要求的要限期整改, 力争使畜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 耳标配戴率达到100%, 对新补栏畜禽、怀孕畜、仔畜、漏免畜及因病缓免畜要及时补针, 做到动物防疫密度常年保持100%, 以全面提高畜禽抗疫病风险的能力。

2.3.6 加强检疫监督

上一篇:《良友》下一篇:机械课程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