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卫生防疫

2024-09-19

动物卫生防疫(共12篇)

动物卫生防疫 篇1

动物防疫员要加强对本地区畜禽养殖种类和数量的调查了解, 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掌握, 了解掌握国内外的疫情动态和发展趋势, 做到更新知识, 熟悉业务, 防疫于未然。

1 非防疫季节

动物防疫员要了解本地区各种牲畜存栏量、养殖特点、养殖趋势等, 为防疫和其他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同时, 熟练掌握各种重大动物疫病和本地区常见多发动物疫病的病原、主要症状、流行特点、防控措施等, 保证一旦发生疑似疫情, 能在第一时间上报和处理。动物防疫员还要了解国内外新发动物疫情动态、流行特点等, 为潜在的疫情控制做好准备。动物防疫员还要学习掌握各种常用疫苗运输、保管、贮存、使用方法等, 使负责的动物防疫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动物防疫员还要学习掌握国家动物疫病防控法律法规, 做到依法防疫, 依法制疫。动物防疫员还要做好上级安排的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等, 动物防疫员还要对本地区防控各种动物疫病所需的各种疫苗、防疫物质的需要量做出计划, 保证工作有效开展和节约资源、避免浪费。

2 防疫季节

在防疫季节动物防疫员要做好疫苗和防疫用品的准备, 熟悉防疫程序, 提高业务水平, 保证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有效进行。

2.1 防疫前准备

(1) 疫苗、稀释液、注射器、消毒过的针头 (至少准备100个) 、个人防护用品 (手套、口罩、防护服或工作服、靴子等) 、消毒药、抗过敏药物、保定器具等。

(2) 在进行动物免疫时要求畜主必须在场。一是便于了解免疫动物的健康状况是否适合免疫;二是畜主可以对免疫操作提供帮助;三是可对免疫后的动物状态随时进行观察, 保证一旦出现不良状况时能及时得到处理。

(3) 请村领导提前通知养殖户, 保证在防疫时所有的应免疫动物都能接受免疫, 对本地区全部养殖的动物进行免疫接种。

(4) 掌握本地区传染病流行情况, 针对某些传染病在流行季节之前进行预防。

(5) 应了解当前当地有无动物疫情, 有疫情时不宜进行免疫工作。

(6) 详细了解被注射动物的健康状态。凡瘦弱、有慢性病、怀孕后期或饲养管理不良畜 (禽) 不宜免疫。

(7) 认真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 明确容积装量、稀释液、稀释度、免疫剂量、使用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

(8) 了解本次防疫所使用疫苗的生产日期、失效日期, 特别注意疫苗在保管储运过程中是否遭遇高温、日晒、冻结、长霉、过期等有相关情况。凡玻璃瓶有裂纹、瓶塞松动以及药品色泽、物理性状与说明书等不一致的药品不得使用。

2.2 防疫

(1) 防疫步骤。保定畜类, 稀释疫苗, 吸取疫苗, 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 消毒注射部位, 免疫注射。

(2) 注射器使用前应洗净, 煮沸消毒, 针头应逐头更换。使用过的针头煮沸消毒后才能再使用。注射部位应剪毛消毒, 否则可能引起感染事故。

(3) 液体疫苗使用前应充分摇匀, 每次吸苗前再充分振摇, 必须全部溶解, 方可使用。免疫后的疫苗空瓶及用具要销毁不能乱丢。

(4) 弱毒活疫苗 (巴氏杆菌、新城疫、猪丹毒、猪瘟等) , 一般均具有残余毒力, 能引起一定的免疫反应, 在全面开展防疫之前应对每批苗进行约30头畜禽的安全试验, 并观察14 d, 确认安全后, 方可全面展开防疫。

(5) 雏禽及未断奶幼畜, 免疫机制尚不健全, 仍具有母源抗体的作用, 如无特殊情况应在断奶后实行免疫注射。

(6) 通知畜主免疫弱毒菌苗前后10 d不得使用抗生素及磺胺类等抗生药物。

3 防疫后

防疫员在注苗后应详细观察免疫动物10~15 min, 以后安排畜主观察24 h。如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 应立即以肾上腺素等药物脱敏, 以免导致死亡;对免疫过的牲畜加戴国家统一印制并统一下发的免疫标识;填写好免疫记录:填写免疫卡、免疫档案, 免疫卡和免疫档案填写项目一定要全, 尤其是注射时间、注射部位、注射剂量、疫苗生产厂家、生产批号, 并请畜主在免疫档案上签字;本村畜禽防疫工作全部结束后上报防疫报表和总结。

动物卫生防疫 篇2

湖北省畜牧兽医局

近年来,湖北在农业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依法治牧,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积极修订完善了《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着力构建了新型兽医服务体系,稳定激发了基层兽医队伍活力,在推进兽医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中取得了新突破、新成绩。

一、加强法制建设,出台新动物防疫条例

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加强动物防疫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2011年8月3日审议通过了《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1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进一步明确了畜牧兽医部门重要职能,创新和完善了动物防疫管理一系列规定,为破解我省动物防疫难点、推动动物防疫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主要特点如下:

(一)细化了政府的防控职责。《条例》在按照新《动物防疫法》“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动物防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计划,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建立完善动物防疫体系”规定的政府职责基础上,进一 1 步强调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结合我省实际,对《动物防疫法》关于“乡级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群众协助做好本辖区域内的动物疫病与控制工作”的规定予以细化,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动物疫病防控需要,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公共服务体系,配备动物防疫公益性服务人员,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社区、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督促、引导村(居)民依法履行动物防疫义务”。

(二)依法依规强化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在基层,在养殖业第一线,湖北出台的新《条例》还从法制上对基层防疫体系建设作了明确规定:一是健全体系。《条例》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动物疫病防控需要,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公共服务体系,配备动物防疫公益性服务人员;二是落实经费。《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监测、可追溯体系建设,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动物和动物产品违禁物监测,基层防疫队伍培训等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三是稳定队伍。《条例》规定省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和落实基层动物防疫人才引进、培养及生活待遇保障等制度,对长期在基层服务的动物防疫人员在聘用及职称评审、晋升中予以政策倾斜。每年安排资金用于乡镇、村动物防疫人员的实用技术培训。

(三)延伸了法规的覆盖面。《条例》规定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应当开展违禁物自检,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 2 行监督检查和抽检;屠宰企业应当开展违禁物检测,并接受驻场官方兽医的监督;从事动物收购、贩卖、运输的企业(合作社、经纪人),应当在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备案,并设置了相应的处罚条款。《条例》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集体伙食单位以及从事肉食品加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使用经检疫合格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并接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违法使用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动物和动物产品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将受重罚。

我省出台的《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除了上述特点外,在遵循和细化上位法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动物防疫工作的具体实践,还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养殖主体的防疫责任、动物检疫工作新机制等一系列有创新、有特色、有亮点的规定,体现了湖北特色,是一部立法质量很高的地方性法规。

二、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动物防疫新体系

为了面对兽医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切实解决基层单位“人浮于事、机构臃肿”的问题,早在2004年,湖北就按照国务院、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政策规定和要求,率先在全国启动了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改革和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地探索和推进工作。

湖北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国发【2005】15号、鄂政发【2007】3号文件的要求,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坚持“强化公益性职能,放开搞活经营性职能,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分离”,着力构建以“县为基础,强化监 3 督,防检统一,治疗放开”的新型基层动物防疫管理体系。主要做法如下:

(一)建立健全基层兽医管理机构,确保有人管事。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基层。湖北在改革中,十分注重基层兽医组织机构的设置和配备,结合全省各地的实际情况,目前基层兽医组织管理机构大致有三种设置形式:一是独立的公益性乡镇畜牧兽医站。主要分布在乡镇站改革基本到位、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比较明确的地方;二是经营服务型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主要分布在改革中人员分流较好的地方;三是公益性和经营型合署办公。这种机构形式基本上是在原乡镇畜牧兽医站整体转制下更名和整合的,既设有畜牧兽医站,又建有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且两者合一办公。目前,全省现有行政乡镇1198个,乡镇设有畜牧兽医组织机构1169个,占行政乡镇数的97.57%。另外,有少数乡镇既无畜牧兽医站,也无经营性服务组织,是在乡镇政府内设有动物防疫办公室。通过改革,各级政府对兽医工作的领导和重视程度明显增强,兽医机构队伍稳定有序。

(二)组建“两支队伍”,确保有人干事。根据改革的要求,湖北各乡镇均组建了防检监督员和村级防疫员两支队伍。防检监督员队伍按照每个乡镇2~3人定编,实行编制在县,服务在乡的管理模式,专门从事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等公益性服务工作。村级防疫员由乡镇政府根据动物防疫工作需要,通过统一组织考试招聘,实行一年一聘、绩效考核、末位淘汰、签订合同、报酬与业绩挂钩等动态管理模式。目 4 前,省乡镇共有畜牧兽医从业人员21460人,县市实际派驻乡镇防检监督员2280人,乡镇招聘村级防疫员达14449人,从事动物诊疗的兽医服务人员10223人。

(三)公益性服务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有钱办事。根据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公益性服务的试行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全省基层畜牧兽医公益性服务实行“政府买单”,将公益性服务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一是绝大部分县(市、区)按照省委、省政府文件规定,按每个农户不低于2元的标准,将公益性服务资金列入县级地方财政预算;二是省财政动物防疫公益补助经费,按每个农业人口20元的标准,由财政部门采取国库直接支付的办法直达给承担服务的主体。2011年,各级财政拨付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经费超过2亿元,人平达1.32万元;三是建立乡镇兽医从业人员养老和意外伤害保险机制。自2005年以来,全省各地按照购买养老保险分摊比例规定,逐年为乡镇兽医从业人员购买养老保险。2011年,全省乡镇兽医从业人员应参保17732人,实际参保14570人,实交保险费6235.91万元,其中,单位上缴人平0.43万元,人平个人承担1504.28元。另外,湖北还积极与人保公司协调沟通,按照每人100元的标准,要求全省各地为所有一线动物防疫人员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保障了乡村防疫员在工作一线的人身安全。

三、加强兽医管理,基层兽医焕发新生机

(一)切实加强基层兽医医政管理。近年来,我省在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和规范管理方面,开展了一些卓有成 5 效的工作,对全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起到了保障作用。一是围绕农业部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配套法规,在多次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几易其稿,制定并印发了《湖北省动物诊疗许可证管理办法》,作为我省动物诊疗许可证管理指导性文件;二是按照农业部《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湖北省动物诊疗许可证管理办法》;三是认真组织开展乡村兽医登记。按照农业部《》,目前,湖北已完成注册登记乡村兽医21460名,其中,大专以上1874名,中专及高中10522名,初中及以下9064名,分别占8.7%、49.1%、42.2%;四是认真组织开展执业兽医考试工作。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举办以来,我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2010、2011年我省参加的有效考生为6158人,取得职业兽医师资格782人;取得职业助理兽医师资格877人,总通过率为26.84%,远远高于全国15%的通过率,为全面推行执业兽医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切实加强基层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湖北十分注重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国家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全面实施了全省所有乡镇兽医站的改扩建,部分乡镇兽医站还新建的办公楼,配备兽医实验室专用设备。同时,省级加大对防疫冷链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截止“十二五”末期,湖北省级财政积极支持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省级财政投资5000万以上,给地市级配备了20台疫苗冷藏车,在各县(市区)建设了150个低温冷库,在各乡镇兽医服务中心(站)配备了低温冷柜,给每个防疫员配备保温箱,6 实现了地市有专业大型冷库和专业配送车,县级有中型低温冷库,乡镇有冷柜,防疫员有保温箱,保证了疫苗质量。

(三)树立典型激发基层兽医工作热情。为了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广大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热情,湖北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了全省百名先进村级动物防疫员评选表彰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防疫员,予以公开隆重表彰,并利用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优秀防疫员先进事迹,还组织先进村级动物防疫员到外地进行了考察学习。宜昌、襄樊等地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优秀乡村防疫员评选活动,不断提高乡村防疫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今年,我省将继续组织开展先进村级动物防疫员评选表彰活动,继续对优秀乡村防疫员予以重奖,并按照分期分批分片的原则,将所有乡村防疫员进行一次轮训,努力提高的业务能力水平和素质。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通过改革,建立新型兽医服务和动物防疫体系,逐步提高其经济和政治待遇,使基层兽医人员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使基层防疫工作从无人、无钱防疫转变到“有人防疫、有钱防疫”的新局面。

动物的公共卫生意识 篇3

比如,动物有一种被人们忽略的既是有效的自我保健方式,又是使群体更好生存的策略:它们在死亡时,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去把自身的尸体埋葬掉。能够这样做的最为著名的动物是大象。但是,其他动物也有这样的行为,比如獾、大猩猩等。以前人们对动物的这种做法有很多解释,比较能认同的一种解释是:动物有灵性,知道自己将死,不愿给群体带来负担,而且不愿引起其他同伴的悲伤。但是多年来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发现,动物这么做的最大作用不仅是对自我群体的保健,也是对自己生存环境的保护。因为即使用泥土浅浅地埋掉或遮盖住尸体,也可以极大地减少尸体的腐败和苍蝇传播疾病的机会。

另一些鲜为人知的事实是,一些动物利用自己周围环境的独特物质,在自己死后,为群体创造较好的公共卫生条件,使得整个群体能健康地生活。蜜蜂的死亡就是这种行为的最典型表现。一般情况下,蜜蜂死亡如同人一样,“寿终正寝”,死在自己的巢穴里。但是,如果死亡后不做任何处理,其尸体就会腐烂,病菌丛生,从而造成其他蜜蜂的生病和死亡。

动物卫生防疫 篇4

动物防疫体系是政府公共卫生安全和动物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 同样也是政府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曾经出现过病鸡流入食品市场的事件, 给广大群众造成了严重的健康问题。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 促进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要从源头做起, 搞好动物防疫工作。确保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动物防疫体系。

1 动物防疫体系的重要性

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也促进了养殖业的迅猛发展, 国家间的动物源性食品交易也在不断地扩大, 一旦动物疫情扩大, 会对我国的经济和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破坏。动物防疫体系的建立, 具有重大的作用:这一体系的建立是社会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管理的需要。在2005年, 我国出现了禽流感疫情, 造成了全国性的恐慌, 不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损害, 对养殖业的损害也非常的大, 根据研究, 乙型脑炎、结核病等都与动物疫病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需要建立动物防疫体系;当前畜牧养殖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生产方式也正在向集约型转变。但是动物疫病的存在极大的限制了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据统计, 我国每年因为动物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害达到了500亿以上, 为了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应该建立动物防疫体系;畜牧养殖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建立动物防疫体系, 是保障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是促进我国这一产业转型的重要基础[1]。

2 动物防疫体系的建立

即使是在发达国家, 也经历了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也走了很多的弯路, 不能妄自菲薄, 要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 对问题有所警醒, 建立适合我国发展的动物防疫体系, 搞好动物防疫工作。

要保证资金的充足, 如果动物疫情给人们造成了上千亿的损失, 投入上百亿的资金也是合理的。我国目前对于动物防疫公益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 人员队伍极其的不稳定, 工作缺乏积极性。在动物防疫的第一线, 体现得特别明显, 乡镇的畜牧兽医院收入低, 待遇差, 很难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针对这一情况, 我国各级政府应该确保资金的落实情况, 保证各层畜牧兽医机构的稳定运行, 可以把畜牧兽医单位列入到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同时可以招收编制人员, 加强兽医队伍的稳定性, 并开展多方面的技术服务工作。目前, 正值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时期, 可以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到这一改革进程, 加强对于这一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

要建全方位的疫情报告和监督制度。要明确各层防疫机构的具体责任, 把防疫员的职责落到实处, 可以由县级防疫机构带头, 与乡镇、村等单位共同划分防疫职责和目标, 并签订目标责任书, 把防疫工作纳入到基层工作的年终评价和考核机制中。防疫工作可以建立分片包干制度, 由乡镇级的动物防疫员负责所在地区的动物防疫工作的组织, 具体的工作交给村一级的防疫员, 并接受上级单位的监督。防疫机构要定期向上一级做工作汇报, 加强上下之间的互动, 实现政府对疫情的掌控;政府部门还应该提供防疫的检验设备和设施, 完善防疫检疫的科技服务条件, 并制定具体的防疫服务工作, 推广防疫知识;要建立重大疫情的预警预案系统, 建立相应的物资和技术储备制度, 当疫情发生后, 能把疫情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2]。

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防疫工作的信息管理系统, 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要素进行优化整合, 是人员、资金、物资等都处于最佳的配置状态。这一系统可以应用在疫情报告、食品卫生、计划免疫、卫生检验、档案管理等诸多方面。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建议各国的公务防疫工作实行垂直官方兽医制度, 国家设立最高兽医行政机构, 统一管理全国的兽医工作, 各级政府的防疫机构成员由国家统一任命。当前我国的防疫机构存在权利分散、部门重叠、多头管理的问题, 这一体制的实现将有力的改变这一状况。所以, 应该统一机构, 集中管理, 形成独立的、国家级的动物疫情监督管理机构, 自上而下的建立垂直动物防疫体系, 对现有的畜牧兽医机构进行整合, 形成省、市、县、乡的4级防疫体系。

3 结语

只有建立完整、完善的动物防疫体系, 才能从根本上搞好我国的动物防疫工作。需要做的就是落实资金、整改机构、加强服务, 建立一个具有预警、监督、管理、服务能力的, 适合我国国情的动物防疫体系。

摘要:动物防疫工作不仅关系到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也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问题。非典、口蹄疫、疯牛病、禽流感等都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根据这一情况, 本文探讨建立动物防疫体系, 搞好动物的防疫工作, 不仅保护我国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同样给人类的生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动物防疫体系,动物防疫工作

参考文献

[1]杨生海, 赵平, 张国俊, 任三秀, 吴亚文.浅淡有效发挥动物防疫工作的职能作用[J].中国动物保健, 2006 (12) :63, 67.

动物卫生防疫领导小组管理制度 篇5

一、管理体制

公司的动物防疫工作由公司动物卫生防疫领导小组负责,实行动物卫生防疫由各部门防疫员实施制度。

二、工作职责

(一)动物卫生防疫领导小组组长职责

1、负责公司动物卫生防疫具体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2、负责按照规定和要求选拔推荐各部门动物防疫人员;

3、负责申报防疫物资计划,领取、保管和分发防疫物资;

4、负责组织、监管、督办、考核各部门动物防疫工作;

5、负责公司内动物疫情监测与报告,协助扑灭动物疫情;

6、负责做好动物防疫等情况的统计和填报工作;

7、负责公司动物防疫员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工作;

10、完成动物卫生防疫领导小组安排的其他动物防疫工作。

三、小组成员职责

1、协助小组组长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和日常工作;

2、积极学习动物卫生防疫知识,熟知疫情特征,做好疫情前期的防护和监测;

3、负责疫情监测的及时上报工作;

4、完成领导小组组长安排的其他工作。

四、奖励与惩罚

1、发现疫情并及时上报为公司避免损失的人员给予奖金奖励;

2、对于防疫工作漫不经心,不重视的人员,予以通报评批;

3、因工作疏忽或其他任何原因造成疫情蔓延,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的,扣发奖金、绩效,造成重大损失的,予以开除并列入黑名单。

XXXX有限公司

农村散养户的动物防疫措施 篇6

关键词:散养户;动物疫情;防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S858.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0-0059-01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村散养户的畜禽存栏量将在养殖业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因此,搞好农村散养户的动物防疫对促进农民增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稳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畜禽因交易的流通愈加频繁,给畜禽疫病的流行带来许多可趁之机,尤其是重大动物疫病的传播。而广大农村动物防疫队伍技术水平低下,力量薄弱,防疫任务重,防疫经费短缺。散养户对动物疫病的自控能力较差,防疫意识谈薄等,导致动物疫病,尤其是重大动物疫病在不断地散发,甚至造成较大面积流行,给养畜户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搞好散养户的动物防疫尤为重要。针对当前农村散养户的特点和防疫队伍的状况,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1 加大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

首先,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村级兽医室的建设,把村级兽医室的建设当作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机构的头等大事来抓,保证村级兽医室的办公用房,彻底告别设备因频繁搬迁而无“家”可归,经常丢失、损毁的现象。

其次,要稳定村级兽医队伍。把选好培训好用好村级兽医当成建设村级兽医队伍的头等大事来抓。现有村级兽医低微的工资补助与工作量大而艰苦的村级动物防疫日工作形成极大的反差,队伍人心焕散,频繁换人,“旧人”成“油条”,“新人”难以培养入门等被动局面不容忽视。应把队伍建设的加强、稳定和提高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畜牧行政管理部门的首要大事来抓。

再次,政府应提高村级防疫员的待遇,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把防疫工作列入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

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让散养户明白防疫的重要意义,变被动防疫为主动防疫,自觉抵御疫情的入侵,主动配合在村委会班子领导下所开展的防疫工作。平时主动防疫,畜禽出栏前主动报检,开展动物疫情的群防群治工作。

3 加大对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投入

首先应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投入。对边远落后的乡镇,除了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外,还应从现行的“绩效工资”给予倾斜,给予职称评定的优惠等。鼓励有志之士发挥特长,自告奋勇到各种自然条件相对较落后的地方开展防疫和相关的管理工作。

动物卫生防疫 篇7

1. 广泛宣传, 正确引导广大动物和动物产品养殖经营者树立自觉报检的意识

宣传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建立动物检疫报检制度必须向全社会特别是养殖者、运输经营动物及动物产品经纪人、经销人进行广泛宣传, 引导广大动物和动物产品养殖经营者树立自觉报检的意识。

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 采取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 在养殖区张贴标语, 发放“动物和动物产品经营者明白纸”“运输动物及其产品经营者明白纸”“动物养殖生产者明白纸”, 也可对规模养殖场下发“报检通知书”等方式, 告知广大养殖生产经营者报检是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报检方式、电话等。

二是要加强培训, 对养殖户、动物及动物产品经纪人, 动物产品经营者进行培训, 讲解有关法律知识。要告知并公示管理相对人报检的环节, 促使其依法报检、主动报检。明确其在动物离开饲养地之前, 动物到达肉联厂、定点屠宰场 (厂) 、动物中转场之前, 动物屠宰时, 动物产品离开肉联厂、定点屠宰场之前, 动物离开动物中转场之前, 参赛、参展和演出的动物在启运之前由货主或厂 (场) 负责人在当地的场地交易报检点或驻场检疫室报检;合法捕获的野生动物, 货主必须到捕获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检;跨省、市、县、乡镇引进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 到达输入地后, 向输入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检;出县回到产地后, 动物及其产品运载工具的承运人要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再次加强车辆的消毒;外县的动物及其产品运载工具到产地收购动物, 必须到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车辆消毒合格后方可承运动物, 严防车辆带毒。严把每一个关键环节, 以确保动物及其产品的安全。

三是要逐步建立动物产品报检登记制度和管理相对人备案制度。对经营动物及动物产品经营、运输、仓储等的管理相对人, 区乡两级实行管理相对人登记备案制, 记录其一年之内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经营情况, 并作为动物防疫条件审核重要的依据, 具备动物防疫条件的, 纳入动物及产品经营的范畴。

2. 科学布局, 建立方便于民的动物和动物产品报检点

动物和动物产品报检点是受理动物检疫的窗口, 因此, 建立报检制度, 必须科学合理建立报检点。按照有利生产、促进流通、方便群众、便于检疫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原则, 科学设立报检点。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合理规划本辖区的动物和动物产品报检点, 并加强报检点的建设, 组织开展报检点的各项工作。报检点应按照农业部“动物卫生监督证章标志使用规范”的规定悬挂标志, 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报检电话。报检点应上墙公示报检程序、报检电话、动物检疫员姓名与证号、检疫制度、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等。同时, 报检点应建立规范的检疫记录、消毒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证章领用记录等。

3. 严格检疫, 确保染疫动物和动物产品不进入流通环节

建立动物检疫报检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落实动物检疫措施。因此, 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其派出人员必须严格实施检疫, 这就要求一是要尽快提高检疫人员素质。动物检疫人员的素质到位是动物检疫的基础, 加强法律和业务知识的学习, 掌握各项检疫措施和程序, 为保证动物卫生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要具有敬业精神。对工作认真负责并对检疫结果负责。三是要严格按照动物检疫程序实施检疫。四是要严格检疫处理, 严禁染疫动物和动物产品进入流通环节。五是要统一检疫合格标志。制定统一检疫操作规程, 对报检的动物和畜产品凡有检疫合格证明和标志的一律放行;凡未经检疫的一律补检, 检疫合格的加盖或加封检疫标志, 对检出的病害肉一律无害化处理。

4. 强化监督, 促进报检制度的全面落实

动物防疫中动物福利的现状与对策 篇8

1 动物防疫中动物福利的现状与问题

1.1 认识偏差

在动物防疫实际工作中, 绝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存在重视疫苗质量、操作技术、工作效率、免疫效果等方面, 而对实施免疫时如何改善动物福利、减少动物痛苦、降低动物应激程度不予重视, 甚者视若无睹。其实加强动物福利, 可规避或减轻动物免疫中所受刺激、有效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应答能力、提高动物免疫质量。

1.2 过度应激

在免疫中, 人们往往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时、降低成本为出发点, 无意或有意地采取种种方式, 对动物造成过度应激, 其现象主要有下列几种。

1) 粗暴驱赶。

免疫过程中, 人们为了将动物个体从群体中分离出来免疫注射, 尤其是对散养、群养及放牧动物, 如猪、牛、羊、肉鸡、蛋鸭等。常采用粗暴驱赶方法, 轻者粗声吆喝、惊吓, 重者甚至棍棒相加。对散养及放牧在户外或牧场的动物, 防疫人员为节约时间, 常常因急速驱赶动物造成其运动剧烈, 赶回后, 未让动物休息片刻便急促予以免疫注射。粗暴驱赶畜禽, 不仅影响其防疫质量, 且易造成动物外伤、跛行, 并给动物日常生长发育和生产造成影响。

2) 野蛮抓捕、保定。

如在抓捕鸡、鸭等家禽及仔猪、兔等小动物时, 用力强猛, 注射后猛力抛放;在对牛、猪、羊等大中型家畜保定时, 粗暴对待动物, 恐吓、棍棒抽打、强力拴系、猛力拉引等现象极为普遍。

3) 注射力度过强。

防疫人员不按规范要求, 在进行免疫注射时, 常发生针头过大, 注射力度过强, 注射深度过深等现象。不仅加剧了畜禽疼痛, 而且增加了免疫应激反应。轻者, 可导致动物尤其是禽类伤残, 重者可引发免疫应激死亡。

4) 剂量过度。

由于少数防疫员存在“注射剂量越多, 免疫效果越好”的错误认识, 在进行免疫注射时常超量注射。不仅造成疫苗浪费, 而且还易造成动物机体反应过度和局部刺激过大。

5) 佩标刺激。

少数防疫员在卡耳佩标时, 由于操作不当, 卡标部位不准确, 造成动物痛感加剧或耳部大量出血;更有甚者, 由于用力过猛或操作不当, 造成耳部损伤、耳廓撕裂。

1.3 操作不当

因受免疫操作技能、工作责任或实践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施免疫注射、卡耳佩标等工作中, 操作不规范或违规操作, 常会导致过度刺激动物, 引发其机体不适、疼痛、损伤等。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工作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重进度轻质量、技术不熟练、缺乏经验等, 尤其在农村村级防疫员基层队伍中表现较为突出。

1.4 机体差异

动物因性别、发情、怀孕、哺乳、患病等, 机体存在差异。种公畜一般性格暴烈;发情期动物易烦躁不安、冲动;孕期、哺乳期动物因处于特殊时期, 护仔性强、防袭性强, 需安静环境;患病动物性情浮躁不安。因此, 在防疫中, 如不考虑其差异, 粗暴对待, 强行注射, 极易引起以上处于特殊时期内动物的不安并导致应激。

2 改善动物防疫中动物福利的对策

改善动物防疫中的动物福利, 可减轻或避免动物免疫应激反应, 防止动物免疫副作用和应激死亡, 降低动物正常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因免疫受到的影响, 提高动物免疫质量与效果。因此, 切实加强免疫动物的福利工作, 不断改善动物防疫中的动物福利, 是广大动物防疫管理工作者及免疫工作者必须重视的观念。笔者认为, 要做到免疫质量与动物福利双兼顾, 实现动物防疫质量和动物福利双提高, 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2.1 加强动物福利宣传, 树立动物福利观念

导致各种违反动物福利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 是动物防疫管理工作者及免疫工作者动物福利观念淡薄、缺乏动物福利知识。因此, 各级动物防疫机构在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时, 应将动物福利知识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培训内容, 大力普及动物福利知识, 牢固树立其动物福利观念;并逐步制定并建立动物免疫中有关动物福利的技术标准、操作规范, 在促进动物免疫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 更加关注动物福利。

2.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强化防疫工作者责任心

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是保证动物防疫工作扎实开展的基石。因此, 大力加强各级动物防疫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广大动物防疫工作者的责任心显得尤为重要。一要持之以恒地抓好职业道德教育, 并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二要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者的职责、考核与奖惩, 对违反职业道德, 发生责任事故的工作人员, 要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对工作责任心强, 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工作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 要给予表扬与奖励。

2.3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着力提升动物防疫队伍业务素质

切实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尤其是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 不断提升各级动物防疫队伍业务素质, 是保障动物防疫工作科学防疫、规范操作, 确保动物防疫中动物福利的关键所在。重点应抓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把入关口, 即实行“逢进必考”办法, 择优录用, 严格用人标准, 确保队伍素质;二是强化技能培训, 在全面加强理论业务知识教育的同时, 应采取多种方式, 利用各种途径, 强化其专业技能培训, 做到业务精通、技能娴熟;三是抓好考核关, 各地在加强防疫队伍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同时, 应不断修订完善考核手段、方法和内容, 并要把动物福利纳入考核内容, 使考核更全面、更科学。

2.4 加大科技攻关力度, 不断提升动物防疫手段

以科技改善动物免疫中的动物福利, 加强科技攻关, 尤其是疫苗研制、标识改进、免疫方式改革等。笔者认为, 改革现行的动物免疫技术与手段, 是改善动物福利、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动物免疫质量的根本出路。一是应大力研发复合、多联、长效的免疫疫苗, 尽量降低动物免疫注射频率, 减少应激与刺激;二是改进动物免疫标识佩戴方法, 力求简便易行、无污染、无刺激、易识别;三是大力开发、探索动物免疫标识和佩戴方式, 力求免疫可追溯、信息齐全, 减轻佩标刺激。

2.5 加快动物福利法制建设步伐

动物防疫工作探讨 篇9

关键词:动物防疫,免疫程序,免疫效果

动物免疫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如疫苗储运条件、稀释方法、免疫途径、操作方法等,为提高动物免疫效果,需选择质量好的疫苗,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执行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使用真苗,做到真打。动物疫病防控是保障畜禽生产安全的基础工作,做到“真苗、真打、真有效”是防疫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最终目的。现总结动物防疫工作经验,以供参考。

1 选择质量好的疫苗,保证“真苗”

1.1 建立完善的疫苗保存制度,确保疫苗来源可靠

严格把关疫苗生产企业的资质认证,确保疫苗生产有证可查。不用无证企业生产的疫苗,不用价格低廉、质量难以保证的疫苗。饲料经销商免费为养殖业主供应的生物制品质量可能难以保障,因为其生物制品没有冷藏体系保证。

1.2 严格按规定储运疫苗

疫苗种类不同,运输贮存要求也不同。如冻干苗,应低温保存,湿苗应在约4℃条件下运输和储藏。疫苗应严防日晒及高温。疫苗运输的路途越短越好,运输次数越少越好。此外,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等稀释液及油乳剂苗不能冻结[1]。

1.3 做好疫苗检查

疫苗使用前,应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仔细检查疫苗包装情况。忌用瓶子有裂纹、瓶塞松动及疫苗色泽、物理形状等与说明书不一致的疫苗。不用过期疫苗或上批未用完的疫苗。

2 掌握正确的方法,保证“真打”

2.1 选择合适的器械

注射用具要做到一畜一个针头,家禽一户一个针头。注射用针头大小要依据注苗畜、禽而定,不能过大,以防疫苗回流,导致注射剂量不足,也不能过短,导致进针深度不当,会导致免疫失败。给畜注苗一般使用10~12号针头,给禽注苗一般使用6~7号针头;皮下打针不要用粗针头,特别是给仔鸡注射要用细针头,打油性药液可用略粗一点的针头[2]。

2.2 正确配制疫苗

疫苗现用现配,配制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稀释液应该按说明要求进行选择。疫苗用前应充分摇匀。在最短时间内接种完毕。避免阳光直射、高温、冰冻等环境。已稀释或打开的疫苗必须3 h内用完,如注射时间逾3 h,应将疫苗暂时贮存在疫苗冷藏箱或4℃冰箱内。

2.3 找准准确的部位

注射方式要正确,注射部位分皮下、肌肉、胸腔、交巢穴注射,要根据不同的疫苗和畜禽种类按要求进行,不能一律采取肌肉注射。注射角度要正确,注射针头由上向下斜上方45℃注入,不能打飞针使疫苗液溢出造成剂量不准。在给禽腿部打针不要打内侧,因为禽类腿部的主要血管、神经都分布在腿内侧;胸部打针不能垂直刺,仔禽、雏禽肌肉薄,垂直刺容易穿透胸膛,导致药液打入胸腔,引起死亡。注苗时,防止伤及内脏。

2.4 做好规范的消毒

免疫接种前,采取高压灭菌或煮沸消毒注射器及针头等所需器械。稀释疫苗前,用70%~75%酒精消毒疫苗瓶盖、稀释液的瓶盖后,再将注射器的针头插入稀释,用2%~5%碘酊消毒注射部位,再用70%~75%酒精脱碘后方可接种。用专用针头吸取疫苗,不得用使用过的针头。注苗部位不能存留向下流淌的消毒液,避免消毒液随针头流进皮下或肌肉影响免疫效果。

2.5 注射合适的剂量

不能为了减少过敏反应而随意降低注射剂量,避免因注射剂量不足造成免疫失败;也不可为了追求免疫效果而随意加大剂量。严格按说明书规定的用量注射即可达到最为理想的免疫效果。生产实践中确需加大疫苗的剂量,也应经过抗体效价的检测后方可进行,不能盲目[3,4]。

3 执行科学的程序,保证“真有效”

3.1 加强接种畜禽的科学管理

注苗前后加强被注苗畜禽的科学饲养管理,使其有一个舒适的环境,以保证抗体的产生。“三不打”家畜应详细登记其发病、怀孕、断奶时间,为补打奠定好基础。减少应激反应,防疫员要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等,对接种动物过敏进行救治。

3.2 科学制订免疫时间

避免多种疫苗同时使用。2种病毒性活疫苗的使用要间隔7~10 d。科学制订首免时间,按时按规定免疫,尽量在最佳免疫期免疫。首免后,应按程序对畜禽进行2~3次加强免疫。在使用细菌或病毒性弱毒苗接种前后1周禁止使用抗菌素、磺胺类药物、抗病毒药或有此类药物的饲料添加剂。

3.3 认真对待抗体检测

采血避免采用一头(只)多份的做法,若遇所采畜禽免疫效果差,会影响整体抗体水平,不能正确反映实际免疫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胜昌,杨建业,徐爱友.动物免疫存在的问题及免疫证明在动物防疫中的应用[J].山东畜牧兽医,2013(1):67-68.

[2]李文元.磨黑镇村级兽医员动物防疫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畜牧兽医,2013(1):68-69.

[3]毛志忠.乡村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甘肃畜牧兽医,2013(1):28-29.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探讨 篇10

1. 基层防疫队伍力量薄弱, 年龄偏大, 技术水平低

基层畜牧兽医站人员大部分是原基层兽医人员经过进修后招聘而来的, 知识老化, 思想保守, 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难以掌握, 不能适应新科技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时, 由于本行业社会地位低, 很多专业学校毕业生也不愿意去从事基层畜牧兽医工作, 造成基层畜牧兽医人员新旧交替困难。面对新的形势, 新的疫病出现, 需要更新知识, 强化学习。

2. 村级动物防疫员待遇低, 流动性大, 给基层防疫带来影响

村级防疫员在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下, 在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指导下, 村级防疫员在其所负责的区域内主要承担以下工作职责:协助做好动物防疫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防疫知识宣传工作;负责本区域的动物免疫工作, 并建立动物养殖和免疫档案;负责对本区域的动物饲养及发病情况进行巡查, 做好疫情观察和报告工作, 协助开展疫情巡查、流行病学调查和消毒等防疫活动;掌握本村动物出栏、补栏情况, 熟知本村饲养环境, 了解本地动物多发病、常见病, 协助做好本区域的动物产地检疫及其他监管工作;参与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和扑灭等应急工作;做好当地政府和动物防疫机构安排的其他动物防疫工作任务。

村级防疫员是动物防疫的主力军, 但由于工资每月才200元, 有的地方才100元, 而且没有任何养老、医疗保险等保障, 导致许多村级防疫员流动性大, 难以一直干这个工作, 使得每年培训出来的新防疫员得不断培训学习, 防疫工作难度增大, 进度缓慢。

3. 部分群众对动物防疫的认识不够, 畜产品价格高低对防疫工作也有影响

虽然开展动物防疫工作已几十年, 但是仍有相当部分群众思想认识跟不上, 对新的疫苗接种存有侥幸心理, 不愿意给畜禽打防疫针, 即使同意也不与防疫员配合, 这样就增加了防疫工作的劳动强度, 挫伤了基层防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由于畜禽疫病种类繁多, 有些群众认为只要打了防疫针就可“防百病”, 一旦发病, 就对防疫工作产生了怀疑, 以后不再接受防疫。由于畜禽个体差异, 个别畜禽对某些疫苗产生过敏等不良反应, 有时发生注射部位肿胀、疼痛、甚至死亡的现象, 养殖户找基层防疫人员的麻烦, 并向周围群众做反面宣传, 造成负面影响, 许多群众对防疫产生抵触情绪。面对起伏的畜产品价格, 有的养殖户, 市场好, 接受防疫, 市场不好, 则拒绝防疫, 给当地防疫工作带来不良的影响和严重的安全隐患。

4. 动物防疫机构的公益性职能严重弱化, 难以应对突发疫情

近年来, 国家只招考公务员和乡、村卫生医务人员, 没有重视基层畜牧兽医人员, 基层畜牧兽医站防疫人员严重老化, 防疫队伍力量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 无法承担起基层的防疫工作, 导致公益性工作职能弱化。如疫苗种类的增多, 疫情报告的时效性、疫病防治知识得不到推广, 不利于动物防疫整体水平的提高, 尤其不利于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尽管规模饲养场和专业户自主免疫, 对基层畜牧兽医站防疫工作量有所减轻, 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千家万户散养方式仍占有相当大比重, 因此, 落实对散养户畜禽的强制免疫, 实施对规模饲养场和专业户的防疫监督, 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疫情, 任务更加艰巨, 责任更加重大。基层防疫队伍得不到充实, 没有一支专业综合能力强的乡、村动物防疫队伍, 一旦暴发重大动物疫情, 就会措手不及, 难以控制和扑灭疫情, 引起严重后果。

5. 加大检疫力度, 做好区域监管

以往的疫情大都由外调引发, 发布与畜禽及其产品流通的矛盾无法得到合理解决, 如果一户或一小范围发生了重大动物疫情, 一旦公布就要进行封锁, 可能造成所在县、市的畜禽及其产品的滞销, 增加了疫情公布给地方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压力, 不利于调动地方及时发现报告疫情的积极性。区域交流和监管不倒位, 引发疫情, 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一些地方认为防疫是业务部门的事, 一旦某地发生动物疫情对其业务部门工作全盘否定, 甚至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并会造成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这样就会造成瞒报疫情现象的发生。其实疫情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应重在及时发现疫情, 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 防止传播和蔓延。因此, 加大检疫力度, 做好监管尤其重要。

6. 加大防疫经费的投入, 提高人员素质, 加大学习培训力度

动物防疫工作是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保障畜产品安全和人身健康的重要措施。因此, 应当加大基层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 每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每年至少有3万元的工作经费, 改善办公条件, 增加仪器设备的购置, 特别是常规化验器材、消毒药品和疫苗贮存等设备应配备完善。同时, 应保障村级防疫人员的报酬, 根据目前山西省最低工资标准, 人均每年报酬不得低于6 000元, 以解决他们的顾虑,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使他们集中精力投身于防疫工作, 需要把乡村防疫员报酬和工作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我省出台了《山西省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实施方案》 (晋农财发[2011]249号) , 明确了中央财政安排我省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的补助内容、对象及补助拨付, 要求补助经费主要用于村级动物防疫员承担防疫任务的劳务补贴。各市、县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由于畜牧兽医工作社会地位低, 许多专业学校毕业生不愿意从事本行业, 不愿意到基层去工作, 因此, 政府应当给从事本行业的人员给予优惠政策, 从工资、职称、福利等待遇方面予以特殊照顾, 鼓励专业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畜牧兽医站去工作。同时, 政府根据乡 (镇) 畜禽饲养量配置4~6人的编制, 进行补充, 每个村确定1名防疫员, 这样才能建立一支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队伍。

乡、村动物防疫是动物防疫的主力军, 但他们的文化层次普遍偏低, 知识更新缓慢, 应加强对他们的强化培训, 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提高他们快速识别以及应急处置疫情的能力, 对于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十分重要。因此, 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每年至少举办1~2期强化培训班, 从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业务、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 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7. 领导重视是关键, 政策落实是保障

浅议养殖小区及其动物防疫监督 篇11

【摘要】近年来,养殖小区建设在各地方兴未艾,这一全新养殖模式推动了养殖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但是,养殖小区由于规模化养殖,动物防疫要求比一般分散养殖严格。当前小区选址的不合理、小区内的布局达不到动物防疫条件规定以及防疫程序、消毒制度不健全等,对养殖小区长期的健康稳定发展是一个极大的隐患。目前养殖小区动物防疫管理关系到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在养殖小区的发展建设中,逐渐显露出了在动物防疫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养殖小区的动物防疫监督模式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养殖小区 动物防疫 监督模式

一、目前养殖小区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推进的进程中, 党中央、国务院强化“三农”发展战略,构建了畜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政策支撑;大力发展养殖小区和公司化养殖,走“大群体大规模”的路子,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规模养殖特别是养殖小区发展迅猛,在畜牧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于规模养殖特别是养殖小区是国家政策扶持对象,很多地方在监督管理上存在顾虑,怕破坏经济环境,不敢管,管不严,造成规模养殖特别是养殖小区在发展中出现一些问题。如地址选择不合理、规划设计不科学、生产管理不统一、防疫制度、防疫消毒制度不健全。一些小区不注重防疫消毒和卫生,消毒卫生制度流于形式,养殖场大门口、生产区门口无消毒池(间),非生产人员随便进出饲养区,圈舍内、外环境和公共场所无定期消毒措施,有的随意丢弃病死畜禽,甚至将病死畜禽出售给不法商贩,有的没有建立相应的防疫消毒制度,极易造成疫病的扩散;滥用抗菌素药物影响动物防疫效果和产品质量。个别养殖小区在养殖过程中,滥用对抗菌素药物。一是饲料中滥加,长期使用;二是治疗滥用,大剂量使用;三是防疫注射反应抢救时,首选使用大剂量抗菌素药物,这些抗菌素药物虽然对抢救有一定的疗效,但同时也抑杀了疫(菌)苗中有益活菌群,影响疫(菌)苗的效力。长期大剂量使用抗菌素药物,致使抗菌素药物在动物体内长期大量残留,防疫注射时影响疫(菌)苗的效力,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畜禽产品的质量。重建设轻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滞后。近年来,各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宣传、鼓励发展养殖小区建设和规模饲养,但绝大部分养殖小区建成后,饲养管理、疫病预防、诊疗等技术服务滞后,影响养殖小区的规模效益和质量。

二、养殖小区的动物防疫监督

一是在选址建设。养殖小区设立前应加强调查研究,结合环保、动物防疫等要求,对养殖小区的防疫、生产布局等方面统一规划要求,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对小区的选址、规模、生产、生活区的布局等进行多方面论证,做到环保和防疫条件审查先行,对不符合环保、动物防疫要求的及时给予纠正;

二是提高小区自我管理能力。为养殖小区的广大养殖户(场)举办养殖技术、疫病防治技术培训、观摩学习等,切实提高养殖小区的科学饲养管理水平和疫病风险防范意识;

三是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规范养殖管理,明晰政府、部门、企业的职责,实现国家政策的扶持、科学养殖模式与规范的监督管理有机结合,很有必要。既可以避免规模养殖小区发展少走弯路,不走弯路,保持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又可以实现源头管理,从根本上防控动物疫病,保障畜产品安全;

四是制定规模养殖动物防疫监督管理体系和养殖小区的监督管理体系。主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动物防疫行政许可监督管理体系、动物防疫监督管理体系、动物检疫监督管理体系、动物疫病监测监督管理体系。养殖小区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是防疫,重点是动物养殖档案的建设,关键是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管理,保障是动物防疫行政许可,动力是国家的扶持政策。四个体系既纵向独立自成一体,又横向联系相互制约;

五是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和疫病预防控制部门要加强对养殖小区的监督指导。督促其建立健全防疫制度、消毒制度、病死动物及粪便污物无害化处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等。通过对规模养殖场的规范管理,实施严格的防疫、消毒等制度,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规模养殖场的疫病防治水平,保证向社会提供的畜禽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

六是规范动物保健药品的使用。无论是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制剂还是生化制剂类动物保健药品,无论是消毒类药还是抗生素类药,虽能防病治病对动物起保健作用,但均能在动物体内残留,直接影响动物的防疫效果和产品质量。因此,必须按使用剂量、休药期规定规范使用,淘汰、禁用药品坚决不用。

结论

养殖小区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须着力培育。作为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动物防疫工作是养殖小区技术工作关键所在,直接关系到养殖小区的生死存亡。只有建立成熟的防疫监督模式,养殖小区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其优势,体现出养殖生产方式的进步性。

焦胜利 (1969.9—),男,陕西西安人 ,助理畜牧师,现任西安市临潼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科科长,从事动物防疫工作。

动物卫生防疫 篇12

1 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可解决技术水平落后问题

“乡村兽医”是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主力军, 随着畜禽养殖技术的不断推广, 养殖方式逐步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 科技含量逐步提高, 养殖户对“乡村兽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相当部分“乡村兽医”是自学成才或子承父业, 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兽医专业技术的学习与培训, 技术水平普遍较低, 其技术储备已不能有效解决养殖户遇到的新问题。只有通过系统的专业培训, 在理论和实践上使防疫员的知识储备和实际操作技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才能适应现阶段乡村动物防疫的需要。

2 注重培养年轻防疫人员从事动物防疫工作

选拔一批年轻的农村青年, 从事村级动物防疫工作, 这些年轻的有知识的农民, 他们学习劲头高, 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强, 又是土生土长的当地农民, 与当地养殖户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 有利于防疫工作的开展。

3 通过村级防疫员的培训, 可增强养殖户的防疫意识

参加的培训的学员不仅是防疫员, 也是宣传员, 他们来自于农村, 是真正的农民, 培训回去后, 把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传播到乡村的每个角落, 不仅为乡村防疫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也是一次很好的动物养殖、动物防疫知识的科学普及工作。

4 为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基层防疫队伍奠定基础

经过系统的培训后, 通过考试验收的合格学员发给结业证。培训方法可以通过鼓励防疫员参加函授或自考;有条件的县 (市) 可以有针对性地选送部分防疫员脱产学习深造;或者结合“阳光工程”、“春风工程”以及各地集中授课等各种方法进行培训。同时经常派出有经验有技术的专业人员深入基层现场辅导, 进行传帮带等多渠道、多层次的学习提高。从技术和职业道德教育上同时培训, 让他们热爱本职、增强责任感。深入农户进行防疫工作的防疫员必须持证上岗。这样, 不仅增强了防疫员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养殖户的认可程度。确保了动物防疫工作的科学规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5 全面提升防疫效果

通过加强培训, 增强基层防疫技术力量, 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防疫工作的战斗力, 可全面提升动物免疫率和效果, 有效地保护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6 建议

上一篇:生产科技文化下一篇:外部质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