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设计与实施(精选12篇)
考试设计与实施 篇1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管的一项全国性考试, 为顺应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 2004年3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项目, 对考试内容、计分体制和成绩报告、考试管理体制几方面进行了改革。 高校英语考试的组织者如何加强管理, 积极推进大学英语考试改革的顺利进行, 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笔者结合几年来的工作经验和学校实际情况, 就四六级考试考务工作的实施与完善措施与各位同仁进行探讨。
一、考试报名阶段
考试报名阶段主要的目标就是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都能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报名且确保信息正确。 在报名工作流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 学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在报名阶段可能遇到的状况, 尽可能找到预防的措施及解决方法。 首先, 报名通知阶段做到多渠道、全方位, 利用网站通知、飞信通知、微信通知、班会通知, 让学生对报名的了解不留死角。 目前我校的四六级考试报名在正方教务系统进行, 这样在报名过程中, 负责报名的老师可以从后台掌握学生报名情况, 遇到某一学院或班级还有学生未报名的情况, 及时联系学院负责人进行提醒。 报名交费我校采取了校园卡划卡的方式扣款, 这样避免了大量现金在手头的流通, 由财务统一划款统一转账, 减少了各级老师的工作量。
二、考试的准备阶段
考试的准备阶段基本上都是事务性的工作, 多数由主管考务的老师组织各相关部门人员负责。 本阶段的工作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面向学生
考试准备阶段, 考务管理人员面向学生的主要工作是做好考前宣传。 在学校大屏幕上滚动播出能激励学生信心的标语, 同时对考风考纪进行宣传。 号召学院在考前举行主题班会, 从思想上加强学生对于考试作弊违纪行为和后果的认识。为减少准考证发放环节的工作量, 我校考务管理技术人员开发了准考证打印系统, 改变了传统的准考证样式, 将考生承诺书作为准考证的附件版式排在一起同页打印, 让学生在签署承诺书的同时, 对考试纪律加深印象, 对作弊行为进行初次防范。 在国家级考试中有严格的要求, 针对“三证缺一不可”的要求, 学校提前给学院下发关于补办证件的通知, 同时在考试当天安排专人给学生开具具有准考证同等效力的 “入门条”, 确保学生证件齐全, 顺利参加考试。
2.面向学校其他职能部门
四六级考试是全校的工作, 为确保四六级考试的顺利进行, 我校成立的总考务组包括学校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按照职责制定细则, 做到了统一思想、相互协调配合, 确保了考试的顺利进行。 考前一周, 学校会召开主管校长主持的考前协调会, 安排考试当天的放音、纪检、保卫、车辆、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工作和考试之前的硬件检查工作。 考试之前, 教室、动力、保洁各小组对考场环境进行彻底清查, 保证考场的舒适整洁和空调、照明、热水等各设施的正常运转。 为确保考试不发生组织上的漏洞, 考试当天安排网络中心断开考区无线网, 安排基建处停止施工, 确保考生在良好的考试环境下以良好的心态参加考试。 当然, 为确保万无一失, 学校在加强考前、试卷取送及保管、考试实施等环节的管理基础上, 制订总的应急处理预案, 对停电事件、听力放音故障、保密室监控故障、考试期间紧急情况学生疏散等多种情况做出详细的应对办法, 对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害程度, 确保英语四六级考试正常顺利进行。
3.面向巡考和监考老师
巡考老师和监考老师是考试实施过程中的中坚力量。 巡视人员在考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考场和考务办公室的联系桥梁。 他们不但要关注考场的情况, 处理一些随时发生的状况, 而且要在监考老师万一有特殊情况的时候, 毫不犹豫地顶上去, 完成监考老师的任务。 考试的成败关键在“人”, 在这个群体中, 监考员占据非常大的比例, 而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监考队伍, 成为考务工作不断完善的重要措施。 目前, 我校做到了加强人员调配, 把一些素质高、业务精、作风正且对监考这件大事非常上心的老师集合在一起, 作为监考的主要力量。 即使是这样, 考务组考前还要组织监考员培训会, 由副主考对责任意识、工作职责、岗位职责上进行重点强调, 对监考员操作步骤流程和重要工作点进行讲解, 确保监考员在思想上强化依法管考、从严管考、照章办事的观念, 在操作中逐步提高监考水平和操作能力, 确保考试各项工作达标。
三、考试实施阶段
考试实施阶断主要有四个环节, 这几个环节学校主要以学生为本制订实施方案。 第一便是“考生入场”环节, 这个环节证件的检查, 尤其是金属探测仪的检查对在校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产生紧张感。 我校学生入场证件检查由学生学院的领导、保安组成, 学生看到熟悉的老师能稍微缓解紧张的情绪, 有利于保持考场的良好心态。 第二, 针对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比如听力故障、某考生情绪激动等情形, 要求监考人员特别注意观察和安抚所有考生的情绪, 将影响降到最低。 第三, 要求监考老师为保证考场良好的秩序, 杜绝出现不规范行为, 比如应答学生声音要缓和、监考不能穿高跟鞋等。 最后, 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准考证填涂、条形码粘贴、答题卡损坏等情况, 这些情况如果不能及时处理, 学生可能就无法获得有效成绩, 这对考生来说是巨大的遗憾。 针对这些情况, 学校不但要求监考老师每一项工作都尽职尽责, 而且要求指导监考老师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给予学生最大的帮助。
四、考试结束
考试结束并不是考务工作的结束, 在做好上报材料的录入和审核的同时, 考务管理人员应该趁热打铁, 把本次考试的情况包括更好地为考生服务、更合理地组织利用资源、更充分地调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等作总结, 便于在下一次的考试组织过程中扬长避短, 不断改进, 让每一次工作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仇华兴.浅谈考试的人性化管理[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 (4) .
考试设计与实施 篇2
二、答题时间
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大家分配好答题时间,满120分钟系统将强制收卷)
一、单选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校本研究”立足学校,因此应该(A)
A、以学生为本 B、以老师为本 C、以学校为本 D、以教材为本
2、就社会发展而言,真正的第一资源是(A)A、人才 B、金属 C、资本 D、土地
3、教师以为学生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因而对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其他学生更快的发展,这就是(A)
A、罗森塔尔效应
B、高原效应 C、马太效应 D、蝴蝶效应
4、教给学生怎样做才是对的,这是一种(C)
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静态知识
5、利用教师之章的专长或经验,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观察与回馈,达到教师共同成长的目的,这就是一种(B)
A、自我反思 B、同伴互助
C、专业引领 D、少数有准
6、现实中教育教学法课题产生的途径多半是(B)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由此及彼 D、由表及里
7、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这就是(D)A、程度 B、效果 C、效度 D、信度
8、教师专业化发展,重点在于(C)
A、提高身体素质 B、培养敬业精神 C、提高专业能力
D、学习专业知识
9、真正的第一生产力是(A)
A、教育 B、科技 C、文化 D、信念
10、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A)
A、提出问题 B、设计方案 C、搜集资料 D、制定假设
11、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应该是(B)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法
12、教学研究中经常反思,就通产生一种盘旋上升的(C)A、螺旋效用 B、马太效用 C、蝴蝶效用 D、互动效应
13、专业化要求,教师培养实现(A)A、多元化 B、封闭型
C、终结性培养模式 D、划一培养模式
14、专业化教师的首要突出特征是(B)A、接受研究性教育 B、具有专业职称 C、经验丰富
D、从教历史悠久
15、教育的最终目标是(C)A、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B、提高学生理解技巧 C、促进学生发展
D、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16、给我一打体形健全的婴儿,让我用一个专门的环境培养他们,我保证他们之中的任意一个,都能被培训成为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当然还有乞丐和小偷,不论他们的才能、爱好、能力、秉性如何,也不管他们祖先是什么种族。是谁说的(D)A、卢梭 B、斯金纲 C、裴斯泰洛奇 D、华生
17、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学生的(C)A、上级行政命令 B、教育行政法规 C、学生的成长 D、教师的教学
18、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是(C)A、华生 B、罗索 C、加德纳 D、斯宾赛
19、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以谁为中心(B)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校长
20、当前,我国教师最突出的问题是(B)A、“量”的问题 B、“质”的问题
C、学历高低的问题 D、队伍稳定性的问题
21、教师课堂上观察研究的载体是(C)A、“课” B、“师” C、“生” D、教材
22、在早期师资培训机构,培训以哪种方式为主(B)A、函授制 B、班级制 C、学徒制 D、探究制
23、最好的学习方式是(B)A、授人以鱼
B、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C、授人以渔
D、教师指定学习范围和内容
24、教师以合理的方式解决自己要教学或其他场所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按自己遇到的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叙述出来,这是一种怎样的校本研究方式。(C)A、授受法 B、档案法 C、教育叙事 D、实验教学
25、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特点(B)A、遵循连续教师教法 B、将生活纳入教材范围 C、遵循传统学生学法 D、改变教育体制
26、学生学习方式改革基本前提(B)A、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B、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 C、教师教学方式变革 D、教师学历的普遍提高
27、在教学研究中,使教师受益最大的环节是(D)A、提出问题 B、方案设计 C、落实方案 D、自我反思
28、重复操作引起的对外部活动称(D)A、思维 B、习惯 C、跳跃 D、定势
29、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教学法实践形成的教学法方法(D)A、自我反思 B、教学法原创 C、教学方法 D、教学模式
30、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作用是(B)A、灌 B、导 C、浇 D、挤
二、多选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31、关于教师角色说法正确的是(CD)A、教师只能是蜡烛 B、教师只能是春蚕 C、教学方法的探索者 D、教学方法的创新者
32、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BCD)A、二者同等到重要
B、为了学生教师必须放弃自己的发展 C、通过教师发展来促进学生发展
D、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不断发展
33、一个好教师的三个主要评价标准(ABC)A、受到学生的热爱
B、让学生对所教学科感兴趣,爱学习C、通让学生有成就感
D、与学校领导处理好关系
34、学校校本教研的主体应该包括()A、教育专家 B、教研人员 C、大学研究人员 D、学校骨干教师
35、新课程主张建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ABC)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
36、哪两种情况会对”经验性”教学的教师“日常性教学”构成“难题”(BC)A、教师的经验被其他教师否定
B、按照经验解决问题,最后发现,没有完全解决问题
C、经验再丰富的教师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借助“他人的经验” D、家长为教师出难题
37、关于教师专业化论述正确的有()A、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B、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C、在我国已完成
D、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已高于其他任何行业
38、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BCD)A、竞争者 B、促进者 C、参与者 D、合作者
39、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点包括(BCD)A、有一个主题
B、叙事形成的报告成为标准规范的论文
C、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记录生活,而是观察与思考生活
D、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教育论文” 40、校本研究的内容应该涵盖(ABCD)A、校本课程开发 B、校本教学研究 C、校本管理研究 D、校本培训研究
三、判断题(共20题,每题0.5分,共10分)
41、有效教学只能是探索教学。(N)
42、所谓“集体听课”就是去挑其他教师上课的毛病,让教师人人自危。(N)
43、教和学是教师自身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矛盾统一体(N)
44、教学经验并不会自然地成为学习资源,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是教师的自我财富。(Y)
45、教学是否有效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而不是教师讲了多少。(Y)
46、新课程降低了对知识点的要求,提高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那么学生考试成绩将降低,综合素质必然提高。(Y)
47、校本研究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必须积极参与,每个人都要提出一个课题。(N)
48、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促进教师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Y)
49、人的心灵深处,教师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Y)
50、制度化校本教研比非制度化校本教研重要的多。(N)
51、校本教研强调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三者的整全,是校本研究活动中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Y)
52、我们提倡“人人有课题,个个在研究”,所以每个教师都必须作为一个或数个课题的第一责任人。(N)
53、真正意义上的课题,不能过分注重“级别”,教师遇到的“问题”就可以成为研究的“课题”。(Y)
54、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保持他的注意。(Y)
55、中小学教育科研正在由原来的“自上而下”,转为“自下而上”。(Y)
56、专业化只是对部分行业而言的,对绝大部分行业来说,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任何人都可以从事这些行业。(N)
57、教师一旦追踪某个问题,或者教师借助“他人经验”来解决,某个问题,我们就说,教师就有了“研究”状态。(Y)
58、把教师熟知的“备课”改为“教学设计”,无非是弄点概念和文字游戏。(N)
59、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各科教师只要把新课程标,好好读读,就会对新的要求烂熟于心了。(N)
60、有效校本教研制度化形式之外,还有非制度化形式。(Y)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2、A
3、A
4、C
5、B
6、B
7、D
8、C
9、A
10、A
11、B
12、C
13、A
14、B
15、C
16、D
17、C
18、C
19、B 20、B
21、C
22、B
23、B
24、C
25、B
26、B
27、D
28、D
29、D 30、B
二、多选题
31、CD
32、BCD
33、abc
34、BD
35、ABC
36、BC
37、AB
38、BCD
39、BCD 40、ABCD
三、判断题
41、错
42、错
43、对
44、对
45、对
46、错
47、错
48、对
49、对 50、错
51、对
52、错
53、对
54、对
55、对
56、错
57、对
58、错
59、错 60、对
河北省《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考试答案(一)
内容简介:„„新问题,实际是“人类知识的再发现”,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强调探究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知识。
3、情境教学策略:利用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和求知需要的策略。
4、职业价值观: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
三、简答题
1、有效教学中教师的五种关键行为是什么? A清晰授课 B多样化教 „„ 河北省《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考试答案要点
一、填空:
1、教学的
2、内容性提问、程序性提问
3、教师为中心、学生的
4、具有奖励性物质
5、顿悟
6、人本性、科学性、明确性
7、识别行为、收集基本情况、制定矫正计划、收集表明变化的证据
8、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
9、提问、等待、请学生回答
10、地位的改善和实践的改进。
二、名词解释
1、有效学习: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有效行为。
2、发现学习:它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再发现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的基本过程是学生从各种事例中归纳出结论并用以解决新问题,实际是“人类知识的再发现”,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强调探究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知识。
3、情境教学策略:利用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和求知需要的策略。
4、职业价值观: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
三、简答题
1、有效教学中教师的五种关键行为是什么? A清晰授课 B多样化教学 C任务导向
D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E确保学生成功率
2、自主探究法的价值是什么?
A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 B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丰富其对学习的体验; C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 D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E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F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G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唤起教师的创造性
3、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A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 B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C提供适用的课堂内部环境 D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
4、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主体确证策略? A创设和谐情境,实现师生合作学习B引导学生学习,鼓励积极参与 C关注自身发展,加强自我监控
5、通过什么途径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A进行有效说课
B合理利用课堂教学评价的手段 C进行有效教学的反思 D撰写课堂教学案例 E编写教学档案袋 F利用思维导图工具
四、论述题
1、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说说你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哪几种?他们存在哪些优势与局限?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试验法
5.实习作业法 6.练习法 7.参观法)。
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即主导讲授法、互动讨论法、自主探究法。(任选其一进行回答即可)(1)主导讲授法的优势与局限
①主导讲授法的优势
主导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主导讲授法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得到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主导讲授法是其他方法的工具,教师只有讲得好,其他各种方法的有效运用才有了前提;使用主导讲授法,教育成本低,教师讲课能较快较多地传授相关知识,而且对教育设备和设施的要求也较低。
②主导讲授法的局限性
教师单纯运用主导讲授法,往往阻碍师生的课堂对话与交流。
主导讲授法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从而导致知识与能力的脱节。
单独用主导讲授法无法满足学生实践能力生成的多样化需求。
(2)互动讨论法
①互动讨论法的优势
第一,互动讨论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从中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行为来看,互动讨论法是进行教学的有效方法。
第三,互动讨论法有利于集中大家的智慧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第四,互动讨论法有利于发掘事物的内在逻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问题的能力。
②互动讨论法的局限
第一,互动讨论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不恰当使用往往使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第二,互动讨论法是一种比讲授法更具难度的教学法,它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三,互动讨论法不可随意滥用。
(3)自主探究法
①自主探究法的特点及其价值
特点: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过程的自主参与性;学习成果的创造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价值: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丰富其对学习的体验;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唤起教师的创造性。
②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自主探究法的原因、原则及方法 A自主探究法应用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原因
将自主探究法应用于课堂教学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将自主探究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将自主探究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能破除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定势,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探究中“共同发展”。
B自主探究法引入课堂教学过程的原则
.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强调自主探究法的多样化设计模式。在不同学习阶段,对探究的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
.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应面向生活,面向社会。
.自主探究法应面向全体学生,并注意关照个别差异。
.给自主探究法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
.在探究中要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探究中既要强调动手,更要强调动脑。
.探究过程中要重视并正确处理学生已有的个人知识和原始概念,引导学生积极反思。
.自主探究法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C自主探究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四步法”——激趣导入;析疑点拨;触类旁通;激励评价。
2、结合实际谈谈不应对学生体罚的原因有哪些?
课堂管理中不应采取体罚的具体原因:
(1)体罚会造成“用威权和暴力屈服别人”的不良示范
(2)体罚无法培养理性沟通、分辨是非的能力
(3)体罚容易使老师忽略学生偏差行为背后的原因
(4)体罚可能会导致师生的情绪失控
(5)体罚并不是有效的管教方法
(6)还有许多比体罚更有效更专业的教育方法(教师可以剥夺学生的下课权、自由权、写悔过书、罚劳动服务等;多鼓励多赞美)
(7)体罚是一种违法行为
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计算机技术取代传统的手工考试方式,是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传统的基于纸和笔的考试存在诸多弊端:工作量大、周期长、反馈能力弱。这种方法的考试只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不能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尤其是计算机课程,它不同于其他专业课,它是一门直观性、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采用传统的考试方法显然不能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实际水平。
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和网络的传输特性,从而实现高效、准确和科学的网上考试将成为现代教育方式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出卷方便快捷:通过题库系统,只要输入考卷的难度级别、试卷的题型比例分配等相关参数,教师就可以很容易的组织出符合要求的试卷;
☆阅卷准确快速:通过计算机阅卷,可以大大减轻教师阅卷的工作量,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同时大幅度提高阅卷的准确性;
☆成绩分析统计科学直观:成绩分析统计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可以方便地进行学生成绩的查询、打印、统计和分析等处理。
本系统针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主要考查学生上机编程的实践能力,所支持的题型定为如下三种,即程序填空题,程序改错题和编程题。在操作上分为学生和教师两部分,分别实现网上考试功能和网上考试管理功能。在功能上,应当具备灵活的试卷生成方法,因为要从根本上防止作弊的话,不同的考生根据同一参数设置,随机实时生成试卷是最好的办法。
二、系统的软件结构设计
整个网上考试系统分为学生端考试和教师端管理两个子系统,分别实现网上考试功能和网上考试管理功能。整个系统的软件层次结构见图。
学生端考试子系统主要完成用户身份验证,科目选择,试题的发布和试卷的提交。学生要参加考试首先要进行身份验证,之后通过准考证号系统自动识别其要参加考试的科目。试题的发布是从试题库中按照一定的组卷规则,随机生成试卷并发布给学生。在考试时间内学生可以随时提交试卷,考试时间结束时系统强行终止考试并提示学生提交试卷。
教师端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题库管理、试卷管理、自动评卷、成绩管理、考生管理和用户管理模块。题库管理模块主要完成试题的录入与维护(包括增、删、改),教师可以在平时有效地收集试题,不断充实试题库。试卷管理模块提供试卷查询功能和自动组卷功能,自动评卷模块可以实现系统所支持的各种题型的白动阅卷功能,并将考试成绩自动写到相应的数据表中。成绩管理模块提供成绩查询功能,并能够对考试情况做基本的分析。用户管理模块包括新用户注册、用户维护、权限设置和密码修改四个子模块,用于实现教师用户的管理功能。
3系统数据库设计
考试系统的数据独立地存放于数据库中,包括考生信息表、教师信息表,参数表,课程代码表,考场设置表,IP地址表,、程序填空表,程序改错表,编程表等基本表。数据库的结构如图2所示,具体数据描述如下:
考生信息表:除了存放学生的准考证号、学号、姓名、班级、口令、考场等基本信息外,还用于存放学生参加考试后提交的各种题型的答案及每道题的成绩和考试的总成绩。此外,还包括字段“cxlb”,用来标识该考生参加考试的程序类别;字段“Tth”,用来标识考生随机抽取的试题在题库中的题号,以便出现二次登录时,不再随机抽题,而是抽取考过的试题;字段“Kssj”和“Zhtjsj”用来记录考生开始考试的时间和最后提交试卷的时间,通过这两个字段来控制是否允许考生二次登录。
教师信息表:用于存放教师姓名、口令等基本信息,用来标识教师用户。字段“QuanX”用来控制教师用户的权限,包括管理、维护和浏览,用户权限不同对系统功能的使用范围也不相同,通过此字段,可防止用户越权访问系统。
参数表:包括参数说明和参数两个字段,考试时,可以设置本次考试的考试时间、考试的课程名称、各种题型的分数等参数。
课程代码表:包括课程代码和课程名称两个字段。
考场设置表:用来存放考场名称,考试时间、地点,考生人数,考试的课程名称等基本信息。
1P地址表:用于存放考场名称、机器IP地址、机器名称等信息,通过此表可以防止考场外的机器登录系统。
程序填空表:用于存放程序填空题的基本情况。
程序改错表:用于存放程序改错题的基本情况。
编程表:用于存放编程题的基本情况。
以上的试题表是根据实际情况,由教师掌握试题的难易程度,每种题型出一定数量的试题供随机组卷考试使用。此外系统还针对智能组卷算法设计了题库。
题库的设计在参照国家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基础上,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能准确、清晰地反映出题目的内容。
对于如何准确地描述一个题目的内容,已经超出了本文的讨论范围。但在题库设计时必须为出题人留出足够的描述空间。该描述空间不仅仅是指字段的宽度,还要考虑不同题型所需的描述方式。如填空题的描述方式为题目内容与填空数目的组合,而编程题则只有题目内容。
题型应以客观题为主,适当考虑主观题型。
便于分类管理使用。
题库的设计应考虑多种分类方式,如按课程、按难度、按题目类型、按知识点等,既便于组卷,也便于对题库进行维护和分析。
应包含评分所需的相关信息。
网上考试的优势之一就是自动评分。为实现这一功能,在题库设计时必须考虑把足够多的信息包含进去,如标准答案。
能处理一些特殊信息。
有些问题可能用普通文字描述不太方便,必须借助于图形信息进行描述,如数学公式等。对于这些有特殊要求的问题在题库设计时也应能够处理。
试题编号:每道试题有唯一的试题编号,试题编号不参与智能组卷中的运算,而仅仅作为参与运算的数据结构的不变分量。试题编号具有与每一道试题一一对应的性质。
试题内容:对题目的信息进行详细的描述,若为填空题,需要把填空的位置直接写到题目内容中。不参与组卷运算的过程。
试题难度:在试卷命题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考试对象,不同阶段的考试,命题难度也不同,所以应在数据库中增加难度系数,这也是几乎每一个试题数据库所要考虑的结构。根据出题要求,对难度系数进行判断,以符合试卷的单独要求。难度系数的划分不易太细(划分太细增加维护的难度),但也不能太粗。为方便管理,将难度系数划分为五个级别,取值为1—5。
分值系数:指在百分试卷中题目的建议分值。
出题教师:存放出题教师姓名,该字段即用于统计查询,也用于题库维护时的权限检查。只有出题人和管理员才能对题目进行修改和删除。
使用次数:为了更好地用于智能组卷,应加一字段表明该试题在组卷时被使用的次数,以此决定此题再出的概率,这一结构对出题的影响是结构中的值越大,再出的概率越小,提高命题质量。
知识点:这道试题在这个学科的教学大纲中所属的知识点,它是教师用来确定考试范围的重要依据之一。
认知分类:教育目标的分类方法,一般是采用布卢姆的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类。但是在实际应用当中,不同地域,不同学科,教师或教育研究人员也可以提出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分类标准。只要试题属性和组卷参数对它的定义一致,那对组卷策略就没有太大的影响。
上次使用时间:题目的使用总次数和上次使用时间两个参数可以用来控制题目的曝光度。为了试卷的保密性、公平性和安全性起见,在抽取题目组成试卷的时候,需要控制题目的曝光度。控制曝光度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如果题目在规定的日期范围之后被使用过,本次就不再使用;二是如果有几个同时都满足条件的题目可供选择,那么在抽取试题的时候应该选择使用次数少的题目,以达到使用上的平衡和控制曝光度的目的。
系统安全
在系统设计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系统安全防范:
用户必须登录进入,才可以使用系统的各项功能。用户只有使用正确的注册用户名和口令才可以登录。
用户对任一功能界面的访问均需获得相应的权限,不同身份的用户只能访问与其身份相符的界面。
为了防止用户账号被盗用,用户可以经常修改自己的口令,只有用户本人才有权修改用户资料。
对敏感数据(如用户口令、考试试题等)进行加密,以加强系统的保密功能,为此自定义了加密和解密函数。
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基于C/S模式的辅助教学系统中网上考试系统的开发设计过程和实现的技术细节。该系统己经实现了基于C/S模式的辅助教学系统的基本功能,可以较好的工作,并可以比较方便的进行系统扩充。但是这个系统还不是十分的完善,许多地方有待于改进。比如,在系统安全上,对于敏感数据的加密可以采用先进的加密算法,如DES, RSA, DSA, MD5等;在网上考试系统目前的题库设置中,每道试题只和一个知识点关联,但实际情况中,一道题目往往涉及到多个知识点,只是每个知识点的权重不同。因此,在抽取试题时,应该既考虑主要知识点的试题分布,应该还要兼顾次要知识点、甚至第三知识点的权值,使试卷试题的覆盖面更趋合理。
网络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篇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应用和校园网的普及为网络考试系统的实现提供了硬件平台, 该模式今后必将是考试模式改革的必然。这是因为现行考试大都以纸质试卷作为考试的凭证, 为保护环境、节约用纸, 施行无纸化考试模式已经被社会所重视。其二, 常规方式的考试组织一次至少要经过人工出题、试卷印制、考生考试、人工阅卷、成绩统计上报等步骤, 随着考试类型、考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及考试要求的不断提高, 组织考试的工作量越来越大, 既易出错, 又烦琐。其三, 现行考试大都采用一卷统考的模式, 其弊端:试题相同、学生互相抄袭, 没有起到恒量学生真实水平的目的。因此, 无纸化随机抽题考试系统是真实考核每个学生学习掌握程度的最有效手段, 既可减轻考试组织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使考试趋于更公证、更客观, 又可减少纸张浪费, 保护森林资源。
2 开发环境、模式及通讯协议 (Developmentenvironment, mode and communicationprotocol)
开发环境:Visual Basic.NET、VB.NET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 能把复杂的程序设计问题分解为一个个能够完成独立功能的相对简单的对象集合。
运行环境:WindowsXP及以上操作系统。
开发模式:C/S模式, 其特点之一是能够减少网络流量, 提高事物处理速度。
通讯协议:TCP/IP协议, TCP/IP协议是Internet网最重要的协议, 将VB提供的Winsock控件用在TCP/IP的基础上进行网络通信, 在开始数据传输之前, 用户必须先建立TCP连接, 可以方便快捷地与远程计算机建立连接, 进行数据的传输[1,2,3]。
3 系 统 设 计 与 数 据 库 实 现 ( D e s i g n a n dimplementation of database systems)
3.1 系统整体设计
整个考试系统包括两个子系统 (图1) , 主控端、被控端, 数据在两个子系统之间流转 (图2) 。学生端主要是学生用来输入基本信息、抽题、答题、发送答案;主控端主要用于答案回收、考务管理、档案生成、大部分数据通过机房局域网传送, 方便、安全、准确、高效。
3.2 系统数据库的实现
本网络考试系统基于C/S模式, 整个系统通讯采用Winsock技术, 其后台数据库为由Access建立的关系型数据库格式。如果考生多、信息量大、要求高效的数据处理, 可将Access数据库升级到SQL数据库系统中, 以增强数据库访问效率和安全性。
3.2.1 关系型数据库的实现
Access就是关系数据库开发工具, 数据库能汇集各种信息以供查询、存储和检索。其优点在于它能使用数据表示图或自定义窗体收集信息。数据表示图提供了一种类似于Excel的电子表格, 可以使数据库一目了然。另外, Access允许创建自定义报表用于打印或输出数据库中的信息。Access作为关系数据库开发, 可以在一个数据包中同时拥有桌面数据库的便利和关系数据库的强大功能;可以提供了数据存储库, 可以使用桌面数据库文件把数据库文件置于网络文件服务器, 与其他网络用户共享数据库。
3.2.2 系统用ODBC连接数据库 (图3)
由于该系统采用了较好的服务器/客户机模式, 利用计算机上的ODBC (开放式数据库互联,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数据库访问标准) 。配置和管理的工具, 就可以定制使用ODBC来连接数据库, 其连接过程为: (1) VB程序指定DSN名称; (2) ODBC数据源解析DSN名称; (3) 客户机解析数据库服务器名称; (4) 数据库服务器验证DSN中的用户名和密码。
3.3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及关键技术实现
3.3.1 系统模块
本考试系统主要有: (1) 用户基本信息管理模块:主要记录学生及教务人员的代号、姓名、班级等基本信息; (2) 试卷管理模块:系统记录考生抽到试卷的题目、题数及考生答案及试卷评阅、试题得分等信息; (3) 数据库管理模块:由基本信息库、试卷信息库、成绩库、教务库组成; (4) 抽题模块:有固定抽取套题、随机产生套题、恢复上一次考试套题等多种方式; (5) 用户管理、权限设置模块:为学生、考务人员、管理员等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使用权限; (6) 网络通信模块:利用Winsock控件进行通信, 测试当前网络状态, 主控端接收由学生端发出的数据库; (7) 学生答题模块:学生对所抽到的套题进行解答; (8) 阅卷模块:分主观题、客观题评阅, 客观题评阅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并同时建立相应数据库, 主控端评分由考务人员辅助完成; (9) 报表生成模块:系统最后生成含有基本信息、试卷信息、成绩信息组成的报表, 可打印、存档; (10) 时间控制模块:为整个考试过程提供规定的时间计时器, 学生在考试时间用完时尚未交卷者将激活强制交卷程序; (11) 档案生成模块:将所有考试信息存档, 以备参考与检查、成绩录入、档案生成。
3.3.2 主要功能的实现
(1) 系统主控端组成
(2) 试卷及题库管理模块功能的实现
“申请试卷”按钮代码
Dim sql$
On Error GoTo netyn
If Text1.Text = "" Then
Text1.Text = ""
Text1.SetFocus
MsgBox "您提交的查询值不合法, 请重新输入!请检查是否为空值。"
Exit Sub
End If
Data1.DatabaseName = ("U:ksxt_ksjhksxt_ksjh_a1_97_mi.mdb") '读数据库
Data1.Connect = ";pwd=" & "visualc#2006"
sql = "Select * From datadb1 Where准考证号= '" & Trim (Text1.Text) & "'"
Data1.RecordSource = sql
Data1.Refresh
If Data1.Recordset.EOF Then
xx1 = MsgBox ("数据库查询失败。你的身份不合法, 不能参加本次考试。", 64, "申请考试")
Data1.RecordSource = "datadb1"
Data1.Refresh
Exit Su
End If
s () = Split (Text8.Text, ".")
Text10.Text = s (0) & s (1) & s (2)
' Me.Hide
' Form8.Show
'Unload Me
'MsgBox "成功"
Me.Hide
frmdd.Show
frmdd.Label2.Caption = "1"
frmdd.label1.Caption = "您提交的数据正发送至考试系统主控端以验证身份, 请稍后... ..."
Exit Sub
netyn: MsgBox "考试系统主控端考试计划文件在网络上未找到, 请检查, 是否:a.网络连通, 网内计算机可互访;b.主控端打开;c.考试文件存在并合法;d.数据库被加密。"
End Sub
(3) 网络通信模块功能实现
测试当前网络状态, 主控端接收由学生端发出的数据库。利用Winsock控件进行通信。只需要通过设置Winsock控件的属性并调用其方法就可以轻易连接到另外一台机器上去, 并且还可进行双向数据交换。在TCP应用中, 为了建立一个网络连接实例 (Instance) 的服务器端, 只需设置本地服务端口号, 然后服务器调用方法Listen进入阻塞状态, 等待来自客户的连接请求。于此对应的客户端不但要将Winsock的属性RemoteHost置为服务器的名称 (IP地址或网络代号) , 还应设置服务器所监听的相应服务的端口号 (RemotePort) , 然后调用方法Winsock, Connect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接收到客户请求时, 事件ConnectionRequest将被触发。如服务器愿意提供服务, 则可调用Accept方法接受连接。一旦连接建立, 两端均可使用SendData或GetData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事件DataArrival将在另一端数据准备就绪时被触发[4]。
(4) 时间控制模块功能模块实现[5]
为整个考试过程提供规定的时间计时器。学生在考试时间用完时尚未交卷者将激活强制交卷程序。系统日期的显示是通过对标签的CAPTION属性赋予日期函数实现的, 相关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Form_Load ()
Text1 (0) .Text=""
Text1 (1) .Text=""
Label18.Caption=Date
a=100
End Sub
系统时间是通过一个计时器控件timer1和一个保存时间的全局变量a实现的, a初始化为考试所用分钟数, 即上述代码中的a=100, 计时器控件的interval属性设置成60000, 每分钟计时一次。实现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
a=a-1;
Text1.Text=a;
If a=5 Then
MsgBox "只剩余5分钟, 请准备交卷"
If a=1 Then MsgBox "考试时间到请马上交卷"
If a=0 Then End
End If
End Sub
4 结论 (Conclusion)
通过采用这几个模块, 基本上可以控制考试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 可以达到考试系统的智能特性。最大可能的利用程序来完成考试过程中需要人工来完成的工作, 真正的解决传统考试模式所带来的弊端。达到设计时的目的, 实现了考试信息化、高效化、经济化、科学化。这种考试方法不仅实现了无纸化, 还使学生增加了上机练习与模拟的机会, 提高了计算机应用能力。
摘要:本文分析介绍了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以Visual Basic.NET为开发环境, 整个系统通讯采用Winsock技术, 以Access为后台数据库格式, 构建了基于C/S (客户端/服务器) 模式的计算机类课程通用网络考试系统。利用该系统可进行考生信息管理、试卷生成及回收、考务管理及档案生成, 实现每人一卷的网络化考试功能。
关键词:Winsock控件,C/S模式,网络考试系统,报表生成
参考文献
[1]谭浩强, 等.Visual Basi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邓绯, 涂晓英.使用Winsock控件构建基于C/S模式的网络考试系统[J].福建电脑, 2010, (9) ;158-159.
[3]邓绯, 陈印.使用开发服务器/客户端程序[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4 (4) :105-107.
[4]龚安.基于VB的Winsock控件实现C/S网络通信[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 6 (10) :1447-1449.
考试设计与实施 篇5
一、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的实施意见 根据秦教[2010]108号秦皇岛市初中毕业与升学有关专门性发展素质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查工作的精神,对2010年的此项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参考学生的范围 2010年参加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的初中毕业生。
(二)考查的内容及范围考查的范围限制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现行教材范围内容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主要检验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验探究动手能力,达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组织与实施1.试题及评分标准专门性发展素质考查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的试题及评分标准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提供,各校不得随意更改、删减。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的试题每科四套,每位考生以抽签的形式分别抽取每科中的一套作为考查试题。2.成绩的呈现与使用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专门性发展素质考查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的满分为7分、7分、6分,实行等级制的评价办法。根据初中毕业与升学专门性发展素质评定考查记分表中的评定标准将分数转换成等级。由学校根据招生部门的要求录入考生信息中。3.组织机构各校应成立考务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设立以教务主任为组长的考务工作小组。4.考场的要求及设置各校要准备独立的实验室分别作为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场,同一所学校使用的教学仪器、器材、和药品必须标准统一,数量充足。各科要有备用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各考场的点名处、抽签处、第几考场都应有醒目标志。准备好与试题号相对应的签号供学生抽签用。每个实验操作台上标出试题号,写明考试的题目、试题说明及实验器材。准备充足的实验记录单。每个考场中可以摆放同一学科的四个不同考题(或摆放三个学科的各一个考题)。每个考场设主考一名,协调场内各种事宜,负责控制考试时间、按考生号由小到大的顺序整理实验记录单、登记缺考的考生名单、填写本场考查考场报告单等。每个考场设监考四名(或三名),每位监考负责监考一个考题,每次监考一名考生,负责记录素质评定考查记分表中的等级并签字。每个考场应设实验教师,负责实验仪器、药品的补充、更换。5.考生每科考试的时间为10分钟。6.认真确定和培训考务人员监考人员应由相应学科的任课教师担任,各校应按照海港区实施方案的精神及学科考试的评分标准,对有关人员做好严格的培训,确保考查工作的公平、公正。7.考试时间全区统一定为
(四)其他事项1.凡因病、因事确实不能参加实验操作的考生,可由考生所在学校另行安排补考时间,因残疾确实不能完成实验操作的考生,经学校认真审核后,每科实验操作考查可按C等级记入毕业或升学成绩。2.各校将考查工作领导小组及考务安排具体写明5月几日周几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务必在5月17下午5:00前发到进修学校仪器站邮箱,(地址为:hgqyqz123@163.com),有关部门将安排检查、巡视。
(五)进修学校仪器站邮箱内所附有关2010年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的资料如下:附:
1、实验操作物理试题一、二、三、四
2、实验操作化学试题一、二、三、四
3、实验操作生物试题一、二、三、四
4、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查工作领导小组及考务安排
5、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查成绩汇总表
6、物理实验操作考查记分表7.化学实验操作考查记分表8.生物实验操作考查记分表
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6
关键词:在线考试系统;B/S;C/S
一、系统分析
(一)在线考试系统一般需求分析
本系统是一个JSP与数据库结合的典型系统,该系统下考生所答的试卷就是一份虚拟试卷。一份考卷就是由若干题型、每个题型包括若干个题组成的,每个题型都有从易到难的层次梯度。
从不同身份权限角度来给系统分块,本系统由管理员和用户两个模块组成,所以本系统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管理员(或者教员)对题库和考生进行管理,对试题进行增加、删除、改题,对考生信息进行管理。要注意的是,鉴于考试环境一般为机房,考试者之间的距离很近,为了使在线考试更规范,对于每个应试者来说,试卷的试题和题量都应是相同的,但试题并不相同。
用户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信息管理,该功能下,考生可以对个人的基本信息进行修改;在线考试,该功能下,考生对虚拟试卷进行答题;成绩查询,该功能下,考生可以查询自己的成绩。
(二)系统功能模块
1.服务器端
生成试题:负责从题库中随机产生当场考试的相应试题。
考生监控:负责在考试期间管理监控各考生的考试状态和答题时间。
试卷回收:负责在考试结束后,将考生提交的答案上传到数据库服务器中。
试卷评分:负责自动评出提交试卷的分数(客观题)。
2.客户端
登录服务:负责用户的登录输入,与服务器端的验证,如果是重登录的,需要输入重登录密码。
题目下载:负责从数据库中读取试题数据,并下载到客户端。
用户答题:负责在客户的浏览器中显示下载的相关题目,供用户答题。
答案上传:负责将客户所答题目的答案上传到服务器端。
数据库连接服务:负责从各共性服务层模块接收相关数据库连接、查询、修改等服务并返回相关数据。
数据访问层异常管理:负责数据库连接服务出现的异常。
二、系统设计
(一)在线考试模块设计
1.考生登录模块
在客户层中,考生通过主登陆页面输入用户名与密码。
在Web层中,将从用户输入处得到的用户名和密码与从业务层返回的相应用户名和密码作字符串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进入考试界面,否则做出错处理,重新登录。
2.答题模块
(1)选择题:
在客户层、浏览器中显示每个考生所对应的考试题目,要求考生输入考试答案。
在Web层,JSP负责从业务层中获得题目,并将题目组织在一起显示在客户端上。
在业务层中,获得与数据库的连接并取出选择题的题目。
在企业信息系统层(EIS)中,对应的是数据库中choose表格。
(2)word题:
在客户层、浏览器中applet的textarea区域显示word题的要求,利用applet的数字签名技术,并且突破访问本地文件系统的限制,打开word答题。
在Web层,利用servlet的文件上传和下载技术,将读出的word文档下载到本地磁盘中。
在业务层中,获得与数据库的连接,并且取出word题目,word题以二进制流的方式将word文件存入数据库中。
在企业信息系统层(EIS)中,与之相对应的是数据库中的word表格。
3.答案上传模块
在客户层、在浏览器中点击提交按钮,将答案提交到相应的页面。
在Web层中,将考生提交的答案提交到相应的javabean组件,并且在客户端显示提示信息。
在业务层中,将提交的答案存放到相对应的数据库中。
在企业信息系统层(EIS)及数据库中的students表格中,有两个相对应字段用来存放该用户所对应的提交的答案。
(二)在线考试数据库设计
由于目前市场上存在许多的数据库产品,较流行的有oracle,SQL Server,Mysql,Access等,oracle数据库多用于大企业中,稳定性最好,但价格也较高,且系统要求也较高,而Access数据库不支持网络功能,一般只对个人或小型的系统适用,而对于本系统来说,采用SQL Server则是一个较为合适的选择,SQL Server是微软网络数据库的主打产品,支持网络功能、日志记录等多种方便的服务,并且有着较为稳定的性能和可靠的管理。
(三)在线考试数据流程
考生首先进入登录页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系统将该用户名和密码与数据库中考生表的用户名和密码一一核对,如果存在该考生且登录,则弹出一个考试的主页面正常进入考试,并将该考生置为考试状态,否则跳到出错页面并要求考生重新登录。
三、系统实现
在实现的过程中,由于考虑到不同角色的目的和操作不同,所以设计各界面时,充分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如何更好地用简洁的界面完成复杂的工作,设计了较简单的菜单选项但基本覆盖了所有的功能。由于采用B/S开发模式,所以只要能够联网,就可以使用本系统。由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对管理员和用户的使用和操作更方便。
目前,网络应用软件主要有两类运行模式:Client/Server模式,Browser/Server模式。但是Client/Server模式升级麻烦、难于维护,Browser/Server模式是最近随着Internet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它与Client/Server类似,客户端是一个标准的浏览器,Web Server在服务器端,而Web Server与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的结合紧密,它已不再局限于网络查询,甚至很多部门的业务管理都使用这种模式。
此外,在线考试系统的软件也会经常更新升级,软件产品本身就是一个要经过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耿祥义,张跃平.jsp实用教程,2版.北京:华大学出版社,2007.
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7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静态HTML技术已无法完全满足企业和用户的需求, 更多的是要求动态和交互式的网络技术。继通用网关接口之后, 微软推出的IIS+ASP的解决方案作为一种典型的服务器端网页设计技术, 被广泛应用在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网上调查、网上查询、BBS、搜索引擎等各种互联网应用中。而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是一个功能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与Windows操作系统无缝结合, 操作简便易行, 应用十分广泛。所以本考试系统采用的是IIS+ASP+SQL SERVER 2000方案。通过网络考试系统实现及时在线考试和评阅, 只要有局域网环境的存在, 通过浏览器访问服务端, 就能够参与在线考试、及时评分、成绩查询、成绩统计和分析等。
2 网络考试系统的组卷方案
网络考试系统一般利用随机抽取法或回溯试探法作为组卷策略来完成试题的智能组卷。
其中, 随机抽取法根据实际需求由随机函数生成某一随机数, 将生成随机数的试题抽取出来组合成符合组题参数要求的试卷即可, 但是随机抽取法当随机抽取试题的范围过大时, 会进行大量反复无效的抽取操作, 这种操作很可能导致抽取操作进入死循环, 而无法完成组卷目的, 所以用随机抽取法作为组卷策略的话更适用于约束条件少, 且试题数量不多的试题库系统的组卷。同样, 回溯试探法的组卷性能取决于试题的状态类型和试题总量, 虽然组卷的成功率会比较高, 但整个抽取试题的过程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来完成, 由于网络考试系统的日趋成熟或广泛的应用, 试题库的容量日益增加, 题型充足、题量不断扩展, 所以回溯试探法也无法满足现代网络考试的实际需求。
综合以上分析, 必须寻求一种新的组卷算法, 即能克服以上两种组卷算法的缺点, 又能满足具备全局寻优和快速收敛的的网络考试系统的需求。
遗传算法作为一种随机的搜索和快速收敛算法具有鲜明的特点:
1) 遗传算法的搜索轨迹是并行的, 通过这种并行计算方式可以在大规模的试题库下大大提高试题搜索速度。
2) 遗传算法根据适应函数来确定选择的依据, 不受其他辅助信息和先决条件的影响, 具有较强的通用性。3)
3) 遗传算法是通过多个参数来搜索最优解, 这种方式能有效的避免出现局部最优解的现象。
4) 遗传算法的随机转换机制有利于保持种群的多样性。
5) 遗传算法在符合条件的种群目标中进行高效搜索, 避免出现盲目穷举或完全随机的搜索。
6) 遗传算法的计算简单, 功能强大, 更适合于规模大且问题复杂的优化求解过程。
遗传算法的实现过程如下:
1) 选定编码方案:遗传算法一般不直接在解空间上进行问题的求解, 而是利用解的某种编码来表示。
2) 确定适应函数:适应函数式对解的一种描述, 适应值是对解的选择依据, 也是对解的一种质量度量。
3) 确定选择策略:选择策略决定了解的质量, 遗传算法的优胜劣汰选择机制能确保适应值有较高存活率。
4) 选择控制参数:遗传算法的控制参数主要有种群规模的大小、算法执行的迭代次数、执行遗传操作概率和其他辅助性的参数。
5) 算子的设计:主要包括杂交、变异和再生过程的算子。
6) 确定算法的终止准则。
3 系统实现
3.1 ASP访问数据库连接
在ASP脚本中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访问数据库:IDC (Internet Database Connector) 方式、ADO (Active X Data Objects) 方式和RDS (Re⁃mote Data Service) 方式。ADO易于使用、访问速度快, 内存需要小, 在本系统中, 使用ADO方式访问后台数据库, 具体实现文件如下:
其中str Connection String为GLOBAL.ASA中定义, 其定义如下
3.2 用户登录模块
该模块主要针对系统用户登录时的身份验证。当用户输入的账号和密码通过了身份验证时, 则根据用户角色的权限分别进入到网络考试系统的用户各自的界面, 如果验证不通过, 则显示由弹出错误信息并返回到用户登录界面。
用户登录模块的N-S图如下图1所示。
3.3 自动组卷模块
自动组卷模块由系统管理员根据题库信息选择题库, 设置试卷参数来生成需要进行网络考试的试卷。试卷生成模块流程图如下图2所示。
管理员选择对应的题库和题型进行浏览或维护, 对考试时涉及到而没有试题可以手工的添加, 对现有的试题可以进行编辑或删除, 保存试题维护信息。在试卷生成前选择相关内容并设置相关参数, 如题库选择、试题类型、各题型的试题数量、各小题的分值、考试日期、考试时间、难度系统等。
3.4 考生参加考试及成绩查询模块
该模块在试卷自动配置成功的前提下执行。学生登录系统浏览考试信息, 进入考试页面, 选择参加考试的科目开始正式考试, 考试结束后如试卷均是标准试题则可立即查询考试成绩, 否则须教师手动评分后再进行考试成绩查询。学生参加考试及成绩查询流程图如下图3所示。
参考文献
[1]韦群锋.基于ASP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5, 17 (2) :106-108.
[2]胡正红.基于asp的网上考试系统功能实现[J].山西电子技术, 2007, (2) :32-33.
[3]徐凯.基于ASP技术的网上考试系统的研究[J].内江科技, 2006, 23 (5) :49-51.
随堂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篇8
随堂考试系统是一种面向具体教学过程的常态化考试系统,能够在课堂花费较少的时间成本,高效准确测验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1]。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更重视教学过程而不是单一的教学结果。许多院校都会在最终结业考试成绩上,增加一定比例的 平时成绩。平时成绩 主要由课 堂表现、出勤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组成,具体分值不好测量,往往依靠教师对学生 的主观印 象打分,缺乏严谨 性和科学 性,而随堂考试系统可以弥补这个环节的缺失。
传统的随堂考试多为纸介质试卷,考试过程分为发放试卷、学生作答、回收试卷、批改试卷、成绩分析等环节,整个过程周期长、任务重、时间成本高,不便于随堂进行。另外,随堂考试是任课教师自己组织的,缺少正规考试实施的排座位、编考号、验身份等防舞弊处理环节。在学生座位紧密相邻的情况下,不能保证考试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以这样的成绩为依据来修正教学过程是不科学的。因此,改变传统随堂考试为在线随堂考试具有现实意义。
2随堂考试系统设计思路
为了提高考试效率,降低考试成本,考虑到准备时间、 测试场地、人员调配等因素,兼顾随堂考试规模小、内容单一化等特点,在设计随堂考试系统时,重点增强系统的便捷性和易用性,削弱大型考试系统固有的题库设计和组卷策略功能。
在考试准备阶段,任课教师根据课程进度安排,将试题和答案按照Excel试卷模板 格式要求,输入到相 应位置,然后导入随堂考试系统中,系统通过检索试题文件中的标志位,对试题和答案整理归类,完成电子试卷的创建, 整个过程简单便捷,只要具备计算机初步知识,就能完成试卷创建。创建完成后,教师可以随时进入系统进行试卷编辑、考试过程设定等操作;在考试实施阶段,系统执行随机函数对试题打乱题号和选项等防舞弊处理,这样,同一套试卷呈现到每位学生面前的都不一样,从而增加成绩的真实性。考试时,学生在浏览器中登录随堂考试系统,点击开始考试后,系统即刻计时,整个过程系统会实时保存答案,减少由于意外事件发生而造成的数据损失风险。系统还支持提前交卷、计时交卷、人工阅卷、错题反馈等功能;在考试数据处理阶段,随堂考试系统能够汇总出成绩数据和每道试题的正确率,这些统计结果能够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随堂考试系统设计
3.1系统开发平台
随堂考试系统采用B/S(Browse/Server)模式,由浏览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构成。通过浏览器 调用Web服务器上的考试系统,完成对数据库的数据处理,这种“零客户端”方式,配置和操作简单高效,降低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 本和工作 量[2]。开发平台 采用ASP.NET架构,这是一种服务器Web应用开发技术,用来在服务器端构建Web应用程序,具有更高的开发效率、更强的应用功能、更快的执行速度、更容易配置管理和更高的安全性等特点。开发语言 采用VBA(Visual Basic Application) 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软件,专门用于Office的各应用程序开发。
3.2系统模块设计
系统设计采用客户端浏览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三层体系结构,三层之间彼此独立,任何一层的改变不影响其它层的功能,便于维护和升级[3],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3.3数据库设计
随堂考试系统中的试卷、答案、图表等数据都存放到数据库中,考虑到实施考试的教师并非计算机专业人员, 对复杂数据库不熟悉,兼顾随堂考试系统小数据的特点, 选择Microsoft Office系列的Access数据库。该数据库具有规模小、好配置,与Excel数据表兼容性强等优势。数据库设计时,创建随堂考试数据库Exam.mdb,其中包含用户表Users、试题表Test、作答表Result,通过用户UserID、题号QID字段进行唯一性约束。
3.4考试系统业务流程
根据考试系统内用户、试卷、考试之间的作业顺序和信息流向,依照实际考试的各个具体环节,设计随堂考试系统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1)用户登录模块。系统分为教师端登录和学生端登录两种。教师进入后 台管理页 面登陆,可以完成 用户管理、试题管理和成绩分析操作;学生登陆后进入计时考试页面,进行答题、查分、错题反馈操作。
(2)用户管理模块。在后台管理页面,教师能够增删用户,授予用户不同权限,支持批量导入学生信息。由于国家实行统一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学生的班级、专业、学号、姓名、性别等基本信息都能导出为Excel学籍表,Excel学籍表数据能够直接 导入到Exam.mdb数据库中,这部分学生可以直接登录学生端进行考试。但是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对新生进行摸底测试,这些学生还没有采集电子学籍信息,为此,系统设计了学生注册模块,学生可以独立注册班级、专业、学号、姓名、性别等基本信息,注册成功后即可登陆到考试系统。
(3)试题管理模块。随堂考试系统支持Excel和Access格式数据导入,教师可以提前将试题、答案、题型和分值数据输入到Excel试题模板 文件中,然后直接 导入到Access数据库,试卷数据将存储在Exam.mdb的Test表中。导入后教师就可以查看整套试卷,需要更改时,可以在试题管理页面对试题进行编辑和调整。
(4)在线考试。学生登录成功后,阅读考试的相关规定,点击开始考试按钮进入计时考试页面。试卷呈现给学生之前,由Random程序将试卷试题和选项顺序打乱,以防作弊。学生需要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作答和提交,学生作答的结果存入Exam.mdb的Result表中。考试过程中允许学生回翻到前面的试题进行修改和保存。提交试卷后可以直接显示客观题成绩和标准答案,便于学生作自我检查。试卷会在系统中保留,只要登录系统,就能找到以前所有的考试试卷。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试卷档案,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复习和巩固。
(5)成绩分析模块。考试结束后,对于客观题部分, 系统将对比学生作答结果和标准答案,依据试题分值进行累加计算,得出客观题分数。对于主观题部分,要由教师在成绩分析页面进行逐题阅卷,手工将该题得分输入分值项,然后由系统计算,最后得出该生的实际成绩。成绩分析模块能够统计出每道试题的正确率和错误率,帮助教师找到学生知识薄弱点,便于下一步有的放矢讲解。
(6)异常情况处理。系统支持考试过程中实时保存考生答卷、考试时间等状态,一旦计算机和网络出现故障, 或者出现停电等突发情况,可以在故障排除后再次登录, 直接从考试断点处作答,完成试卷后补交。
4结语
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9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在普通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成为非计算机专业低年级学生的必修课。随着高校扩招,在校生数量的增加,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变得非常繁重,每次考试都非常耗费人力物力。目前所接触的网上联机考试系统主要是一些认证考试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而这些考试系统主要起到的是考试的作用,根本无法和教育教学工作相挂钩。考试目的性、专业性强,以及应用面窄,阻碍了它在现实教学中的发展,因此难以实现教学与考试的完美结合。同时,在现有的考试中,手工方式的测验或考试存在诸多弊病:工作量大、周期长、反馈能力弱。试题选择随意性大,对成绩的分析停留在平均分、及格率等表面层次上,难以统计出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因此不能对症下药。而所要开发研究的网上考试系统应以准确、高速、网络化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实现练习、测验过程各环节的高度自动化、科学化和对教学反馈信息的深度挖掘。
2 系统开发模式
目前,网络应用软件运行的模式主要有两类:C/S模式和B/S模式。前者主要的缺点是维护、升级较麻烦,后者是近几年伴随Internet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客户端是一个标准的浏览器,服务器端是Web Server,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目前这种模式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有很多部门的业务系统、企业的MIS系统纷纷采用这种模式,它的主要优点是便于扩充应用、升级维护简便。
考试系统的软件及题库需要不断的更新与扩充、维护的开发模式,运用B/S模式来开发考试系统比较合适,服务器端采用SQL数据库系统和ASP组件来构成考试的Web及数据库应用服务系统;客户端采用浏览器来完成考试全过程,同时提供远程系统维护和管理。
3 网上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功能与结构设计
系统开发是为了适应无纸化考试的需要,实现具备网络化、自动化、通用化的题库管理、试题生成、网络考试、考试监控、自动阅卷、成绩管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通用题库考试系统,由高校信息中心管理面向全院学生使用。系统具有的主要功能为:考生可以在装有IE 5.0以上版本浏览器的任何一台具有合法IP地址的联网计算机上利用本人考试账号登录网上考试系统,选择需要参加的考试科目或查询本人的考试成绩,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并提交。考试系统应检查客户端IP地址的合法性,验证考生身份,并自动计时。当倒计时结束时,如果考生仍未提交试卷,系统应自动收卷、计算考生成绩并将结果返回到客户端。另外,系统管理员可根据要求对相应试题库进行更新,管理参加该科目考试的考生信息,对该科目考试进行相关设置并查阅参加该门考试的所有考生成绩。
根据上述功能需求,综合考虑系统安全性与易用性等因素,采用三级管理模型对网上考试系统进行设计。最高级别是系统管理员,拥有整个考试系统的绝对权限,可以对教师信息、学生信息、试题、考试及组卷进行管理,负责整个考试系统的正常运行;第二级是教师用户,拥有考试监考、阅卷和成绩处理等权限;权限最低的一级是考生,只被允许参加考试和查询成绩。这样的一种系统结构满足了不同对象的功能需求,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也保证了网上考试系统的正常运行与管理分工明确。网上考试系统的主要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
3.2 系统组成
3.2.1 运行环境
服务器端: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2003 Advance Server版,核心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3。客户端:只需要能连上局域网的Microsoft Windows系列产品,浏览器建议为IE5.0以上的版本即可。
3.2.2 开发环境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2003,这是Microsoft公司已经正式发布的最新的系统平台及开发工具,对Windows全系列产品具有良好的支持。
3.2.3 开发语言
C#,ASP.NET,C#继承了丰富的编程遗产,它直接从世界上最成功的计算机语言C和C++继承而来,又与Java紧密相关,直接支持组件的构造元素,如属性、方法和事件;ASP.NET是从ASP发展而来,但它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可用的.NET编程语言。所以本系统选用有众多优势的C#和ASP.NET相结合。
3.3 数据库访问
系统利用SQL Server 2003建立共享、高效的后台数据库作为题库,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满足大型考试的需要。使用ADO.NET技术连接访问SQL Server 2003所建立的题库,ADO.NET是一组包括在.NET框架中的库,包含了可与数据源连接、提交查询并处理结果的类。数据库的访问示意图如图2所示。
系统数据库包含用户表(Users)、考生表(Exam2inees)、试题表(Questions)、试题答案表(Answers)、试卷表(Papers)和图片表(Pictures)。用户表用来存储用户基本信息;考生表用来存储参加考试的考生的信息;试题表用来存储系统题库的试题;试题答案表用来存储各试题的答案,不把它放入试题表中是为了编程的方便;试卷表用来存储各次考试的试卷;图片表是用来存储一些试题中用到的图片。
4 结语
如今网上考试系统的种类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完善。本系统基于B/S结构开发,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客户端零维护。
网络化教育代表了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特征,并对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推动力。通过Internet/Intranet来实现网上考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具体实现,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华,张琴.ASP.NET动态网页制作基础培训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尹晶海,穆振东,胡剑锋.基于.NET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广场,2007.
[3]王轶,林家薇.远程教育考试系统设计的方法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7.
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篇10
现代的教学模式是基于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传统的考试方式不能适应现代考试系统的需求,考试机构应该利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采用计算机网络考试,实现考试的无纸化,这样使考试资源得到从分的利用。为了适应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学校对自己的教学体制也是在不断地改进,在考试科目中计算机类的考试比如计算机基础考试是应用网络考试系统进行考试,其他的好多科目还是应用传统的纸质考试方式,对试卷的处理还是人工的方式进行操作,传统的手工方式优越性体现在对主观试卷进行评阅,但是从整个考试的过程上来看还是存在好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试卷考试题不能随机出题,试卷主要是由老师手工出题,这样在考试的时候学生的试卷都是相同的,容易造成学生考试作弊和试卷考题的泄漏。出题老师和阅卷老师的工作量大,在出题的时候老师要查看课程学习的重点和要点进行出题,这些都要手工操作,阅卷的时候老师要对试卷一张一张进行评分,工作量大效率低。在安排考场的时候,一般都是考相同科目的学生在同一个教室,而且要安排至少两名老师监考,这样对人力和物力是一个极大的浪费。相比传统考试方式,那么现代的网络在线考试方式对各科考试科目的信息可以做到动态管理,建立足够大的试题库,老师可以应用计算机算法技术从试题库中选题组卷出卷,对考试题要求进行设置,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考试,在考试安排时间上比较自由,传统考试的繁重的考务工作将减少,减少人为因素对考试的影响,网上考试系统的阅卷工作也比较简便,节省时间,可以快速计算出学生的考试成绩,大大减轻了老师的阅卷负担。
2 网络考试系统设计要求
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我们要充分考虑到系统的设计要求,系统的安全性要保证,对访问系统的人员我们要设置访问权限,有登录账号和密码的才可以对系统进行登陆访问,防止非法人员对系统进行登陆,对考试题库中的考试题要严格保密,考试信息不能泄露,保证考试题在传输和存储的过程中不被破坏,保证试题的完整性,对考试系统在考试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监控管理。通过网络考试系统,学生可以对自己的考试安排,考试成绩进行查询,老师也可以查询学生和班级的成绩的信息,管理人员可以对考试科目,考试人员的信息进行修改,考试信息在经过领导审核后就可以进行考试了,系统在考试的时候可以自动生成考试试卷,网络考试系统的无纸化考试可以适用于各科考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实现系统的功能主要遵循以下几方面,对考试试题的题库进行数字化管理,把老师精心编写考试题进行集中整理,对考试题进行分类保存,便于对考试题进行查找,建立一个完整全面的考试系统题库,网络考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试题题库。按照老师的考试要求,在试题数据库中按照设置的组卷功能,把试题从题库中提取出来组成试卷。老师可以管理学生的成绩,学生也可以查看自己的考试成绩,并且可以设置老师对试题题库进行查看、修改、添加的权限。
3 网络考试系统设计采用技术
网络考试系统有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和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两种,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用户在客户端电脑上只要安装一个WEB浏览器就可以对后台数据库资源进行访问,对系统的工作量大大降低,也减少了系统的维护成本。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用户需要在客户端的电脑上安装考试应用软件,对后台数据库要进行配置才可以应用,这样造成服务器维护成本高,维护难度大。本文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主要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并结合ASP.NET和SQL Server技术,建立一套功能完整的网络考试系统。
3.1 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
SQL Server主要是组建考试系统的后台数据库的,SQL Server是微软开发的强大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与软件的兼容性比较好,SQL Server支持数据库的建立、维护、数据复制移动等,SQL Server服务器是当今数据库服务器的主流,是为客户机服务器设置的,提供强大的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功能,数据库程序的高性能和可用性可以用SQL Server数据库构建,安全性高,保证数据库之间数据的安全,在考试系统的数据库中对考试题信息进行检索的时候,可以采用简单查询和基于内容的检索方式等SQL语句查询功能。
3.2 ADO.NET技术
ADO.NET技术可以保证XML和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源的访问的一致性,使用ADO.NET技术保证考试系统的数据库资源在共享环境下可以把数据源和数据库应用程序连接到一起,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更新,查询检索等,ADO.NE技术可以使文件数据存储和服务器数据存储在管理上更容易
3.3 ASP.NET技术
ASP.NET技术是服务器端技术,ASP.NET技术功能强大,应用灵活,在动态WEB页面创建的时候主要用ASP.NET技术,对WEB应用程序的创建ASP.NET技术的应用语言都可以应用,ASP.NET技术与高级的汇编语言相比,在服务器运行期间可以使用完整的服务器端对象模型,WEB页面上的控件可以再ASP.NET环境下作为对象进行访问,把服务器的其他的.NET类集成起来使用,用ASP.NET技术生成的HTML内容可以作为WEB窗体。ASP.NET技术与以往的WEB开发模型相比在好多功能上都得到提高,在传统的ASP页中两种代码是混合在一起被使用的,开发人员在对系统的维护和对系统进行修改的时候非常不方便,ASP.NET技术把应用程序和HTML进行了分离,从而系统的前台和后台进行了分离,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开发者可以应用ASP.NET技术开发出快速而且可靠的动态WEB页面,ASP.NET在本身的设计上也是经过改进,与ASP和WEB相比效率得到提高。
4 网络考试系统设计体系结构及模块功能
4.1 系统体系结构
网络考试系统的体系结构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体系结构,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体系结构中分表示层、应用层、会话层三层子层结构,客户端安装WEB浏览器主要是在表示层,位于服务器端的事务处理功能是在应用层,应用程序扩展的WEB服务器也是在应用层,提供数据库服务的在数据层。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工作原理,用户通过客户端电脑上安装的WEB浏览器对WEB服务器进行访问,提出数据访问请求,WEB服务器在接收到浏览器端发来的请求后首先验证用户的身份权限,然后建立数据库和应用程序的连接,通过SQL语句向服务器发出查询数据库信息的请求,查询到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后,WEB服务器将用户查询的结果返回给用户端的浏览器,完成这个的工作流程。
4.2 系统功能模块
网络考试系统的功能模块分为管理员模块、学生模块和老师模块三个功能模块。管理员功能模块的功能主要是管理员登陆系统的验证权限,对考试信息系统的管理,对考试科目修改等管理功能,对用户的权限和用户信息管理,对题型以管理员身份进行操作管理。学生模块的功能是学生身份登录系统时的身份权限验证,在线考试的权限,对考试科目的选择,按照考试时间抽取自己的在线考试试题,在考试的时候做到客户端和服务器同步进行,也就是说,考生在答完题后,直接把题传到服务器,考试结束后,系统自动关闭考试系统,成绩出来后,学生可以自己上网查看自己的成绩。老师模块功能以老师身份登陆系统的验证,对考试题库的管理权限,对学生信息的管理,试卷抽题、组卷、阅卷管理等。
5 总结
网络考试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取代传统的考试方式,采用网络无纸化考试,节约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老师的工作效率,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适应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是未来考试的主要形式。
参考文献
[1]仇明.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组卷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09(10).
[2]杨青.基于遗传算法的试题库自动组卷问题的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2004(9).
任务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篇11
关键词:任务 任务型语言教学 设计原则 教学事例
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更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的学习心理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国家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是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
一、任务型教学设计的原则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为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每一节英语课的任务设计和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所设计的任务应以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
2.言语,情景真实实际:任务的设计应从实际应用为出发点,提供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
3.阶梯型任务链:任务的设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由数个微型任务(mini-task)构成任务链。
4.融合情感教育,渗透人文素养: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完成具体任务来学习语言,实施特定语言行动从而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
二、任务型教学设计的步骤
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任务型教学要以任务为中心,其焦点是解决某个问题。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包括:
Leading-in/Warming-up
Pre-task(呈现和学习和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While-task(设计若干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以学生个人、伙伴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
Post-task(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
Check(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
Homework(根据课堂任务内容,以个人或小组形式作相关项目)
三、任务型教学在英语课堂的实施
对于高中英语课堂来讲,任务型课堂的教学设计就是在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分析所需的前提知识,设计具体任务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教学和学生的实际进行调整。笔者以“Marty's Story”(SEFC Book7 Unit 1)为例来说明任务型教学的实施。
该课的任务目标是:
1.运用所学语言通过给出有关信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相关体裁文章的能力。
2.通过阅读Marty's Story了解“残疾”、理解残疾人,提高主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意识,同时激发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以乐观的态度、顽强的毅力面对人生。
▲Leading-in教师找准插入口,导入课文。首先通过daily conversation 自然过渡,引导学生谈论:
Do you know anyone with a mental or physical disability?
在给予学生一些真实的、与他们有关的或熟知、了解的残疾人后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1)What their disability might be?
2)Does their disability make it difficult for them to do some things?
3)What have they tried to do to overcome these difficulties?
这个环节的任务意在引导学生谈论对“残疾”这一话题的看法,培养他们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Pre-task 通过多媒体展出一组图,让学生了解一些残疾人士所取得的成就,引出本单元的主题“身残志不残”。
▲While-task教师设计了四个Mini-task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伙伴或小组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
第一个Mini-task要求学生阅读故事,完成设计表格填出马蒂·菲尔丁的疾病给生活带来的困难和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第二个Mini-task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阅读材料中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总结马蒂·菲尔丁是怎样的人,他具有哪些品德?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1)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Marty is?
2)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difficult thing that Marty has to deal with in his life?
3)What should we learn from Marty in our lives?
第三个Mini -task是拓展性联系,让学生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得了马蒂·菲尔丁那样的病,又会怎么样?
——How would your life change if you were to develop a muscle disease like Marty's ?
第四个Mini-task是个开发性的任务。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思考像马蒂·菲尔丁这样的残疾人应怎么样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改善其生活。
——What can other people do to help Marty and others like him living a good life?
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并充分发挥想象力。
围绕阅读材料而设计的各个任务活动(activities)中,教师应保证活动的真实性,学生学习技能的获得和运用。在此过程中,学生是交际者,具有学习的主动性,为促使学生成为交际者,教师应充当组织者(organizer)和监控者(monitor),有时也可以加入活动中担任学生的“伙伴”(partner)。
▲Post- task
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汇总,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Homework
根据阅读内容所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认知感受,分小组用英语写一封寄给马丁的信。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深化和补充。
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牢记教学是人的活动,人的因素应当成为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学生的任务型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还能增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运用意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与此同时,任务型教学活动倡导学生积极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周春敏.谈谈高中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5).
考试设计与实施 篇12
一、农村中学初三英语听力、口语现状
在人机对话听力训练过程中, 往往是通过教师反复播放录音, 学生听完后答题来训练听力。由于听力内容深浅不一,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他们理解句子和听力材料的速度存在时间差。而在听力播放过程中, 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监督, 很难及时发现学生听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导致不少学生“掉队”, 对听力失去兴趣甚至开始反感。
口语方面, 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农村教师自身口语水平的局限, 又担心学生听不懂, 课堂上多以英文中夹杂着中文的方式进行授课, 平时对口语的训练力度不够, 大部分学生口语发音不准, 说话不流利。加上多数农村学生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平时很少甚至从不跟读录音, “开口难”成了农村学生的一大难题。
二、人机对话对现行农村英语教学提出的挑战
第一, 教师自身英语素质有待提高。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英语老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用英语来组织教学, 用英语教英语应当成为英语课堂教学要求之一。这对英语教师, 尤其是农村或偏远地区的教师来说, 自身的素质是否过硬, 能否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语音、语调是否准确优美, 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点上, 作为青年教师的我在口语方面是有优势的, 我每堂课尽量用英语讲课, 每天课前进行热身对话, 把学生带入轻松活跃的教学活动中, 让学生远离了怕开口的毛病。刚开始学生不太适应, 但坚持下来后, 学生的听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逐渐增强。这点我深有感触,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 学生的听力口语成绩平均比其他两个班高了一分。
第二, 对学生适应能力的挑战。人机对话虽可以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打分的偏差, 非常公平客观, 但是这也会给考生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 在测试过程中如果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 错过或没有看清、听清就会给自身造成更大的压力。而在以前的“人人对话”口试中, 学生对老师的语音、语调、语速是非常熟悉的, 即便没听清, 也可以请老师重复一遍。突然要换一个环境, 戴上耳麦, 对着电脑屏幕做题、说话、录音等, 都是一种全新的适应。农村学校设备不如城市齐全, 学生缺乏适应性训练, 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克服这些困难, 农村学生得从自身方面努力, 多听录音, 熟悉机器播放时的语音语调, 培养注意力, 避免人机对话时因听不懂而手足无措。
三、人机对话实施策略
(一) “听”的策略
第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基于学生对人机对话的恐惧心理, 教师要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引导他们明白人机对话和人人对话性质相同, 只是转变了形式。我明确告诉学生, 听是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 听力理解虽然有一定困难, 但只要正视它, 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是可以克服的, 以此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提高他们对听力训练的积极性。
第二, 对常见的答题技巧、线索进行说明。比如, 碍于听力水平的局限性, 农村的学生经常会一听到某个单词或者某句句子就开始沾沾自喜, 以为听到了答案, 便开始答题, 却不知根本是所答非所问。因此, 我指导他们在听前快速浏览, 对题目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也能降低在听力过程中出现慌乱的可能性。
第三, 打好词汇基础, 很多学生因为记不住词汇而错过了听力中的关键信息, 听得出单词却不知其意, 结果只能在听力选项中瞎蒙一个。词汇教学过程中, 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 进行优差生互助学习。我班共有45人, 根据学生的成绩和能力, 我把学生分成了A、B、C三组。A组16人, 学习成绩较好, 学习主动性较强;B组19人, 学习成绩一般, 能按时完成任务;C组10人, 学习能力较差, 自控能力也较差。然后把各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小组, 使每个组都有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最后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内互相督促, 各小组间互相监督, 每周一次评比出“词汇默写优胜组”, 每月总结出“当月明星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C组学生词汇量明显增长。
(二) “说”的策略
第一, 要培养学生完整的语言表达习惯。在教学实践中, 我经常会遇到学生在表达时“卡壳”的情况。此时如果立即救助, 常常会使其产生依赖心理, 导致学生无法独立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 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前提下, 采取问题的方式, 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 给予他们时间将自己的思维完整地表达出来。
第二, 结合多种方法训练。
1. 以话题为基础的训练。《江苏省初中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纲要 (试行) 》 (以下简称《纲要》) 中提供的二十个话题都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密切相关的。有些教师会采取默写的方式要求学生强行记住, 这种方法一方面内容量大, 学生靠死记硬背得来的记忆是短暂的, 很快便会遗忘, 另一方面有违人机对话中口语考查的初衷, 不利于学生动口表达。事实证明, 很多默写全对的学生, 说起来却是错漏百出, 一点都不流畅。对此, 我要求学生根据话题, 首先在脑海里积累相关词汇。如话题五简述“饮食Diet”, 学生随即会想到vegetable、fruit、fish、bread、hamburger、coke等与食物相关的词汇以及unhealthy、improve等与diet搭配的词汇。如此一来, 学生再根据中文要点进行英语口述会顺畅很多。
2. 注重早读, 加大朗读力度。一日之计在于晨, 清晨的朗读不仅高效, 这朗朗读书声也在不经意间营造了校园浓厚的英语学习气氛。《纲要》中的30篇短文基本来源于牛津英语教材中和模块, 学生已有一定的熟悉度, 通过对个别难读生词的强化训练, 加之录音播放跟读, 学生读起来更是朗朗上口。如今, 我校早晨英语朗读已成了一种无法丢弃的好习惯。
3. 课前问答。人机对话口语中有情景问答环节, 学生在10秒钟之后听到两个问题, 根据情景提示的内容用英语进行回答。针对这一环节, 我没有刻意向学生说明要跟他们进行该题型的训练。相反, 我将训练穿插在每日的课前热身交流中。我制造的话题基本与生活密切相关, 比如, 有一次课前我对学生说:“昨天我妈妈给我买了一条新的连衣裙, 但是我没穿。”学生马上问:“Why?”我答:“Because it’s too short.”在这样一个情景中, 人机对话考试中电脑屏幕上的提示基本会是这一行字:“昨天××的妈妈给她买了一条新连衣裙, 但××没穿, 因为裙子太短了。”而耳机里将听到的问题之一很可能和学生的提问一致, 即“Why doesn’t××wear the newdress?”如此一来, 学生无形间知道了这样一个情景中会有什么类型的问题出现。至于需要用英语回答的部分, 基本都是简单用语, 学生自然会表达。
【考试设计与实施】推荐阅读:
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01-06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考试大纲11-06
2023年注册一级建筑师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考试要点一08-24
《网页设计与制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2-30
石河子大学 信息学院 面向对象的设计与分析 OOAD考试总结06-14
教师资格证考试 完整的教学设计(初中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12-23
安徽省2017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过程设计考试试题11-29
设计美学考试07-03
教师资格考试教学设计(考试用)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