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采购标准

2024-06-17

绿色采购标准(精选7篇)

绿色采购标准 篇1

1992年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后,森林可持续经营思想逐渐为世界各国政府所接受,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全球范围内,森林资源减少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环境继续恶化。人们普遍认为引起森林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政策失误、市场失灵和机构不健全。在政府采购“绿化”运动的背景下,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荷兰、丹麦、法国和德国开始运用政府公共采购政策,要求政府部门优先采购那些经独立认证的“可持续的”木材制品,即实施所谓的“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1]。研究发达国家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内涵及衡量标准,有利于我们加强对这一新兴工具的认识。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也称为“木材公共采购”,本文指同一意思。

1 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实施背景

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发挥着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止风沙、净化空气等多种重要的生态功能。但是,过去人类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和支撑作用,对森林进行了长期大规模的破坏和利用:农业革命的兴起,大面积森林被开垦成农田;工业革命的兴起,大面积森林又变成了工业原材料;今天的林地开垦、采伐森林仍是许多国家维持国计民生的重要手段。

最近一百多年,人类对森林的破坏达到了十分惊人的程度。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1年的报告,全球森林1990—2000年每年消失的森林达近千万公顷,虽然1990—2000年人工林年均增加了310万hm2,但热带和非热带天然林却年均减少1250万hm2。仅巴西一国就占有世界热带森林的30%,该国每年丧失的森林高达230万hm2,仅2000年就生产了原木1.03亿m3。中部非洲拥有全球森林的8%、全球热带森林的16%,1990年森林总面积达3.3亿hm2,2000年森林总面积3.11亿hm2,10年间年均减少了190万hm2。东南亚拥有世界热带森林的10%,1990年森林面积为2.35亿hm2,2000年森林面积为2.12亿hm2,10年间年均减少面积233万hm2,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该地区的森林资源消失速度更快。

森林资源减少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人口增加、当地环境因素、政府发展农业开发土地的政策等。此外,森林火灾损失亦不可低估,但导致森林资源减少最主要的因素则是开发森林生产木材及林产品[2]。木材非法采伐和贸易、不适当的森林经营所造成的林地退化、大面积皆伐和林地转为他用等诸多因素制约着林业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一些原始林富集区域愈演愈烈的木材非法采伐以及与之相关的贸易问题已经成为环境和生物多样保护的重要威胁因素之一。对天然林的非法采伐,一般认为主要发生在亚洲的印尼、缅甸,非洲的喀麦隆、赞比亚、刚果,北美的墨西哥和欧洲的俄罗斯等国家,比例十分巨大。非法采伐引起食物短缺、水资源供给告急,进一步削弱了当地经济发展,在许多国家已造成严重后果。在印度尼西亚,由于非法采伐屡禁不止已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果破坏森林的情况得不到有效遏制,印尼的森林只能维持15年。非法木材采伐及贸易的蔓延不仅会造成区域性的生态环境恶化,还会使全球的气候失衡,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全球森林问题、非法采伐问题已成为世界性议题,为各国所关注。1998年在英国伯明翰召开的西方八国外长峰会上,非法采伐问题首次作为国际性的问题提出来讨论;2002年加拿大卡那那斯基八国峰会决定制订阻止非法采伐的方案;2003年欧盟出台了《森林执法、施政与贸易行动计划》,提出与木材生产国结成志愿的伙伴关系以确保让合法采伐木材独立进入欧盟市场;2004年欧盟要求那些有非法采伐问题的木材供应国与木材进口国结成“自愿伙伴关系”,以共同打击木材非法采伐[3]。同时,一些国家开始实施、采纳、探讨“林产品绿色采购政策”,意在从木材消费市场入手,提高木材市场的准入门槛,采购那些合法的、可持续方式生产的木材。由于在许多国家,木材及其制品重要消费领域为政府公共部门、大型工程部门,因此如果在木材政府公共采购中实施“绿色采购”,对遏制非法采伐及贸易无疑具有较强推动作用。目前,英国、丹麦、法国、德国、荷兰、新西兰、日本、比利时等国已开始实施林产品绿色采购政策[4]。

2 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内涵

绿色政府采购是指政府采购在提高采购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从社会公共的环境利益出发,综合考虑政府采购的环境保护效果,采取优先采购与禁止采购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直接驱使企业的生产、投资和销售活动有利于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政府采购的绿色标准不但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技术标准,而且要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标准使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到废弃的全过程均符合环保要求。推行绿色政府采购是一种趋势,更是实现人与自然、环境、资源协调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政府在购买商品、服务、工程过程中重视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体现。在过去几十年中,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公共采购政策作为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种途径。

在政府采购“绿化”运动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的林产品政府采购政策便应运而生。“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是政府采购中的新兴领域,目前对于其内涵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通过分析对比目前一些国家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政策目标[5](表1),结合世界森林保护发展现状,“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政策”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在政府公共采购中,采购合法的、可持续来源的林产品。木材产品来源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是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政策实施的两大基本标准。

由表1可见,与一般“绿色采购”侧重节能、环保所不同的是,发达国家“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兴起的原因和目的是打击木材非法采伐及贸易,确保木材产品来源的合法性是其首要目标。终极目标是通过采购可持续的木材,促进世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由于可持续目标并不能在短期之内达到,一般在“合法的”和“可持续的”之间加入一个中间要素,即“合法的并朝着可持续方向努力的”。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的内涵见图1。

3 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衡量标准

虽然西方发达国家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以木材产品来源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作为政府政策实施的衡量标准,但是如何定义其合法性和可持续性,以及如何证明是最困难的工作,目前对此还没有国际公认的定义。各国对绿色采购的标准不尽相同,对何谓合法性、可持续性也有不同解释,特别是与木材非法采伐议题挂勾时,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3.1 标准定义

木材非法采伐和非法贸易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不仅仅指偷伐木材。当林产品的购买和销售触犯或逃避了国家或地区法律,非法行为便已经产生。对非法采伐定义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对其行为难以进行有效界定。世界自然基金会所定义的非法砍伐和森林犯罪包括以下行为:规模或大或小的木材偷盗,转让价格,违背税法,各种非法形式的木材供给和通过贿赂或诈骗获得特许协议等。绿色和平组织认为,如果木材的采伐、加工、运输和销售触犯了国家法律,就构成了非法采伐行为,如没有取得许可证就进行采伐、在保护区内进行采伐、超额采伐或走私木材。美国林纸协会定义非法采伐包括偷盗木材或原木;在公园、保护区或类似区域砍伐;在虽经政府批准但是通过舞弊获得的区域采伐等。欧洲委员会认为,违反相应国家法律的木材采伐活动都是非法的,这既包括了采伐措施不合规范,又包括通过腐败操作获得开采权,或未经允许擅自开采;在保护区开采或砍伐受保护的树种,开采超出协议的范围。此外,非法活动还包括运输侵权、非法加工和出口、逃税漏税等。俄罗斯最高法院认为,非法采伐行为是指没有许可证或者未经当局允许采伐树木;在有许可证、得到当局允许的情况下违反现有的采伐规定;在不恰当的区域,超出指定范围的地区采伐或者超出指定数量的砍伐;砍伐不在许可范围内的树种;在规定的采伐期之前或者之后砍伐树木等。国际上的非法木材贸易包括价格转移、压低价格和其他非法行为,而木材的非法贸易使非法采伐的问题更加恶化。

多种定义的存在表明了各机构的价值理念取向及其特定的影响因素,同时也表明了木材非法采伐的复杂性。对非法采伐定义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对其行为难以进行有效界定。与非法相对应的是合法,同样对合法性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英国对合法木材的定义是:采伐商对森林拥有合法使用权;森林经营组织与合同任一方都遵守地方和国家法律,包括与森林管理、环境、劳工及福利、卫生及安全相关的法律;已支付了所有相关的使用费和税款。

由于世界森林问题的严重性和各国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认同,因此定义所谓“可持续性”比“合法性”更容易,其主要依据在国际上和区域内有比较公认的可持续森林经营标准或者指标。根据《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指:“森林资源与林地应当可持续地管理以满足当代和后代的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和精神的需求。这些需求包括森林产品与服务,如木材与木材产品、水、粮食、饲料、医药、燃料、居住、就业、休闲、野生动物栖憩地、景观多样性、碳沉积与碳库,以及其他森林产品等方面。”该概念得到了广泛认同。如何来评价和评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目前国际上有9个生态区域的标准与指标行动和进程:①热带木材组织进程——热带木材组织中的生产和消费国的行动,解决热带湿润森林的可持续经营问题;②蒙特利尔进程——制定除欧洲以外的温带和北方森林保护和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③赫尔辛基进程也称泛欧进程——欧洲森林的可持续经营问题;④塔拉波托(TARAPOTO)倡议——亚马逊缔约国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⑤非洲干旱地区进程——29个非洲干旱区国家参与的标准与指标进程;⑥莱帕塔瑞克进程(Lepaterique)也称中美洲进程——中美洲的7个国家参与其中;⑦近东进程——近东地区国家的干旱地区森林经营;⑧非洲木材组织进程——参加的国家是非洲西部和中部的国家;⑨亚洲干旱森林进程——参加的国家有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印度、蒙古、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和泰国。世界上有近150个国家参与了标准与指标的国际进程[6]。在这些国际区域指标指导下,各国建立了自己的可持续木材评价标准。如英国的“可持续木材”定义是建立在一整套涉及经济、环境和社会利益领域的国际原则上。在实践中,它指的是森林经营应尽可能确保维持林地生产力、生态系统健康、活力和生物多样性。对那些依靠森林为生的人的权利及当地风俗能多大程度得到保护目前仍在研究中,并没有包含在英国政府合同的“可持续木材”定义之中。其他国家对“可持续性”的定义和英国几乎大同小异。

关于“合法性”和“可持续性”界定,目前欧盟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供采购商借鉴,但一些成员国制定了各自国家的标准。目前,欧盟内部对于“合法性”和“可持续性”的认识正趋于统一,这对于消除各成员国在制定林产品政府采购政策中的一些不确定性和困惑将会起到积极作用,但还需要各国对具体技术指标做进一步理解和说明,而且还有赖于林产品供应商的合作和支持。另有观点认为,可持续发展有三大支柱,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应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目标结合,社会标准应当体现在采购过程中。由于在林产品采购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社会问题,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考虑社会问题,如采伐原木时劳动力的健康和安全标准,土地所有者的权利等。对木材供应商来说,重要的是要知道政府政策,以实现经济效益与合法采购的最佳组合,使整个生命周期成本和质量满足用户的要求,并且适用于整个采购过程。政府部门应尽快确定采购政策,在确定政策以前应全面考虑社会问题。因此,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基本内涵应包括三大标准:合法性、可持续性和社会性。

在实践中,丹麦、德国和荷兰鼓励或者允许社会标准的使用。丹麦的可持续森林经营必须包括社会议题,例如工人权利、土地权利和使用者权利等。欧盟现行政府采购指令涵盖了货物、工程和服务,在新的政府采购指令中,明确要求将社会和环境问题考虑在内,并且贯穿于采购过程中的各阶段。荷兰和比利时政策草案认为应符合欧盟新指令,所有的木材来源都应涵盖社会标准。法国未采用任何社会标准,英国要求在定义可持续性方面不能包括社会标准,但是认为应该对此予以关注。所以,要明确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衡量标准并不容易,还未达成共识,存在广泛的争议,但对于合法性和可持续性的采购要求基本达成共识。

3.2 标准执行实践

从各国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的实践可以看出,“合法性”和“可持续性”主要验证标准就是供应商所提供的林产品是否通过了相关的认证,是否进行认证是供应商产品能否进入政府采购市场的首要门槛。目前这些认证主要有:森林管理委员会 (FSC)、森林认证认可计划(PEFC)、加拿大标准协会(CSA)、马来西亚木材认证协会(MTCC)、美国可持续林业倡议(SFI)、美国林场体系(ATFS)、印尼生态标签研究所(LEI)、日本绿色循环认证会议(SGEC)、澳大利亚森林标准(AFS)、巴西森林认证(CERFLOR)、其他生态标签等。

但是各国对于认证体系中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要求解释也不一样。有的仅满足合法性检验,有的仅满足可持续性检验,有的两者要求都满足。对于合法性要求,具体也不尽相同,虽然各国认为通过认证就表明通过了合法性检验,但是对“是否有监管体系追查其来源”,FSC、PEFC、CSA有明确的来源监管追查体系,而其他认证体系却没有。对“是否有监督未经认证的资源体系”,FSC具备了相关体系,而PEFC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标准,德国的PEFC具有监督未经认证的资源体系,而英国、瑞典、芬兰的PEFC却没有,其他国家的国别认证体系尚不具备。

英国是最早实施木材采购政策的国家。早在1997年,英国制定了“自愿指导方针”,建议政府部门应该寻求购买可持续性、合法的木材和木制品。在2000年,英国环境委员会发表了关于政府采购的声明,要求中央政府部门积极采购可持续的、合法的木材及木制品。2003年的年度评估报告中认为有些部门在贯彻政府木材政府采购政策上已经取得显著的进步,指出所购买木材的66%已经得到了证实,其中99%的木材具有可持续性来源的证明[7]。英国最早使用的是FSC认证或同等效力文件,作为合法性和可持续性的标准。2005年8月,英国“木材采购专家中心”(CPET)对不同认证体系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要求做了进一步明确(表2),规定了本国所承认的各认证体系的实施效力[8]。

在一些国家,供应商木材产品虽然没有获得相关的森林认证,但提供了相关同等效力文件后,产品来源也被认为是合法的。例如法国的木材采购政策规定,供应商只要提供以下证明文件中的一种即认为符合合法性要求:由独立机构或采伐所在国出具的木材源于合法采伐的证明,且这些证明都必须按照相关的国际公约予以核实;由当地政府提供评估森林经营规划的文件,并且文件实施要经过具有森林经营经验的独立第三方的核实;能够证明森林经营者或所有者遵守“良好行为守则”的文件,包括合法的、可持续的森林经营承诺,并且定期由独立第三方审核;能够证明供应方遵守“良好行为守则”,只购买来源合法的和可持续经营的木材,并且将接受独立第三方的定期检验[9]。

由此看来,在实践中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评估标准虽然以森林认证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但是各国在具体操作中通常根据本国国情采取灵活有效的应对措施和策略,形成森林认证文件、证明文件、同等效力文件共存的局面。

4 结论及讨论

绿色采购有利于促进绿色消费,有助于引导企业经营行为。绿色采购的消费主体有政府、企业和普通消费者,其中政府是重要的消费团体,也是实施绿色采购的关键领域。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旨在从木材消费市场入手,提高木材市场准入门槛,采购那些合法的、可持续生产的木材,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市场导向作用,为促进世界森林可持续经营,有效保护人类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这个方面来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源于打击木材非法采伐和贸易,这种初衷值得怀疑。对木材国际贸易和森林资源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试图给出更多的结论是困难的,甚至是轻率的。林产品国际贸易不是影响全球森林资源的主要因素,多数研究持此结论。在许多国家,毁林最主要的原因是农业补贴、工业开发、腐败、人口压力、缺乏可靠的土地所有和占有安排、国内木材采伐和消费需求、缺乏森林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尽管在某些出口国家,林产品贸易对环境的影响较显著,但是林产品国际贸易不是影响全球森林资源和管理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对合法性的解释还值得商榷。定义何谓合法,何谓不合法,表面上简单而实际非常复杂。由于每个国家法律不同,没有全球通用的标准。各个国家的森林法是历史,社会和文化影响的综合反映。这是相当复杂的,涉及多个方面甚至是互相矛盾的。而且作为主权国家,其国内法律应该得到尊重,不能用他国所谓“先进”的法律体系来衡量,否则就是干涉内政。

运用森林认证来作为衡量合法性和可持续性的标准,从森林认证的初衷来说,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但是通过森林认证就认为是通过合法性检验,这一点并没有严格的科学依据,也难以令人信服。其次,目前森林面积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的实施促进了森林认证的发展,但同时也为发达国家木材占领世界市场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环境条件,因此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客观上成为发达国家新兴木材贸易壁垒。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作为新事物,只有对此加以详细了解,才能对其有更好的认识。

摘要: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是世界森林保护的新兴议题,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实施。分析了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的内涵、合法性和可持续性标准的定义,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方法,认为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虽然为解决森林可持续经营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在实践中却可能导致负面效应,客观上成为发达国家新的木材贸易壁垒。

关键词: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合法性,可持续性,森林认证

参考文献

[1]李小勇,侯方淼,温亚利,等.发达国家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政策兴起及发展趋势分析[J].林业经济,2008,(8)∶78-80.

[2]周生贤.全球生态危机与中国林业跨越式发展[J].中国林业,2001,(6)∶3-9.

[3]Duncan Brack and Associate Fellow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gram,Submissiontothe Environmental Audit Committee of the House of Commons:Public Procurement of Timber EUMember State Initiativesfor Sourcing Legaland Sustainable Timber[R].Chatham House,2005.

[4]李小勇,陈晓倩,侯方淼.发达国家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政策评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34-138.

[5]Markku Simula,FAO.Public Procurement Policies for Forest Products andTheir Impacts[R].2006∶8.

[6]姜春前,徐庆,朱永军,等.世界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发展的现状与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2004,(3)∶1-5.

[7]Emily Fripp.Submissiontothe Environmental Audit Committee of the Houseof Commons:UK Government’s Timber Procurement Policy What have theimpacts Been[R].Chatham House,2005.

[8]UK Government Timber Procurement Policy Assessment of Five Forest Certifi-cation Schemes[R].CPETPhase 1 Final Report,2004∶11.

[9]Rémy Risser.French Policyon Public Procurement of Timber[R].SustainableDevelopment Department:Ecology&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inistry ofFrance,2005.

[10]缪东玲,张民照,党风兰.林产品贸易与环境实证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04,(4)∶37-41.

绿色采购标准 篇2

一、国奥会政策与北京百年绿色奥运的内涵

国际奥委会政策导向为申办国在申办、组织、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以及在受奥运会直接影响的举办奥运会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能与人类社会协调发展。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绿色、环境绿色、物质绿色和意识绿色等几大方面。2008北京百年奥运三大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要求把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标准和系统的保障制度;广泛采用环保技术和手段,大规模多方位地推进环境治理、城乡绿化美化和环保产业发展;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鼓励公众自觉选择绿色消费,积极参与各项改善生态环境的活动,大幅度提高首都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

二、北京绿色奥运中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北京奥组委在北京奥运行动规划当中提出2008年奥运会要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要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并要求奥运的组织工作高效、创新。北京奥运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奥运三大理念的重要体现和竞赛工作的重要保障。我国在奥运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还相对的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我们又没有举办奥运会的经验,因此我们借鉴国外的经验,优化2008年北京奥运物流系统配置,制定供应链和采购绿色化管理规划。

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绿色供应链管理(环境意识供应链管理)是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考虑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环境问题,注重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其目的是使产品从原料获取、加工、包装、存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从而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防止企业因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大量消耗人类社会的有限资源,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确切定义,目前理论界对此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但总的观点是指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把“无废无污”和“无任何不良成分”及“无任何副作用”贯穿整个供应链中,这就是绿色供应链管理。因此,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当今时代与绿色奥运的迫切要求。

2.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包括: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的选择、绿色制造工艺、绿色包装(环保包装)、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绿色回收。绿色设计:称环境设计、生态设计。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及其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绿色材料的选择:是指具有良好使用性能,在制造、加工、使用乃至报废后回收处理的生命周期全过程中能耗少、资源利用率高、对环境无污染且易回收处理的材料。可以选用可回收重用材料、可再生材料、可降解材料、易处理材料、分类设计材料、生物降解材料、无毒材料等。绿色制造工艺:绿色工艺规划就是要根据制造系统的实际,尽量规划和采用物料和能源消耗少、废弃物少、对环境污染小的工艺方案和工艺路线。绿色包装(环保包装):是指在商品包装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突出考虑了环境保护问题的包装,一切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商品包装,都可称做绿色包装。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其主要包括消费无污染的产品;消费过程中尽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自觉抵制和不消费那些破坏环境的产品。绿色回收: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生命周期结束之后,若不回收处理,将造成资源浪费导致环境污染;绿色产品回收要考虑产品及零部件的回收处理成本与回收价值,确定最佳的回收处理方案,获得最高的回收价值。

3. 北京绿色奥运中供应与采购的特性

据专家预测:2008年奥运会直接相关的物流量约为417.2亿元;间接相关的商品物流量为4.91亿元;直接相关的废弃物物流量为10.8亿元;3项相加,预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关的商品、废弃物的物流总量约为432亿元。为国外游客提供的旅游服务,能够引发3500万美元的餐饮和购物消费,每天要为这些游客提供450吨的食物和10万吨的生活用品,奥运会期间每天在奥运村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垃圾是30吨,总共有600~900吨的废弃物需要处理等。

奥运物流内容不确定性强:奥运物流不仅量大,不确定性也强。在奥运会举行期间有许多与物流有关的意外事件发生,而且这些事件发展迅速,需要尽快解决。因此物流管理者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计划失灵的各种情况及采取应急措施。在储存方面的不确定性更为明显。据研究,一般奥运会举行期间,40%的仓库用来储存比赛器材,60%的仓库用来储存未知的物品。由于需求不确定性,物流管理者必须不断调整仓库物品的摆放以适应新的存储需求。

三、2008北京绿色奥运中供应链和采购绿色管理的基本对策

1. 科学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完善奥运绿色采购机制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运用管理学及经济学的原理,运用物流运作管理的方法,研究北京市奥运物流系统的运营主体选择、运营所遵循的原则、运营目标。供应企业应从承载能力和实际出发分析自身的状况,结合绿色奥运的特点,明确认识实施目标。科学规划绿色供应链管理完善绿色采购机制。

2. 成立综合物流指挥中心将业务流程重组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有机结合

业务流程重组(B P R)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其核心是从本质上重新思考、设计和改变按职能部门进行运作和考核的机制,有效地建立跨越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变按职能部门划分进行“内部横向型任务管理”的机制,为“跨职能部门的纵向型任务流程管理”。降低由于环保不达标而导致的供应链中断或延误的风险,减少企业的损失,完善绿色供应链管理。因此,北京奥委会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成立一个有组织协调能力的综合物流指挥中心,确保奥运物流绿色通畅。

3. 注重奥运中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制定完善的采购计划

北京奥组委要保证比赛期间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需要改变企业的管理理念;奥运期间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在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中,应寻找资信度高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企业内管理专家和业务骨干人员共同组成总体规划组,对企业的领导和员工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培训,提供新的管理模型,提高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的成功率。制定出相应的采购计划,确保比赛顺利进行。

从国际奥委会政策导向和2008北京奥运理念可见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管理的全新理念,是全球管理的新趋势。绿色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体育赛事也要树立绿色管理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绿色管理思想、制定绿色管理策略,为绿色奥运成功举办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余华.绿色供应链的管理[J].天地文化,2002,(11):86-87.

[2]汪应洛,王能民,孙林岩.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J].中国工程科学,2003,(11):83-87.

[3]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8-19.

[4]白震.北京奥运物流系统规划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6):19-21.

绿色采购标准 篇3

随着社会的发展, 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世界各国的关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推行绿色消费、绿色采购,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绿色采购是指采购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产品。其消费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普通消费者。政府绿色采购是指在政府采购中着意选购那些无污染、有利于健康及循环经济发展的产品和服务, 以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政府绿色采购的意义主要是:首先, 政府绿色采购, 着意选择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有益健康的“绿色”标准的产品和服务, 可以作为调整宏观经济, 促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其次, 政府绿色采购能调动企业生产节能减排的绿色产品的积极性, 促进和推动企业加强和改善环境管理, 不仅能节约资源能源的消耗, 也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带动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建立, 促进生态产业化, 对于带动绿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引导作用。再次, 政府率先垂范, 从自身做起实行政府绿色采购能起到促进可持续发展, 推进绿色采购的示范性作用, 也有助于树立政府良好的社会形象, 同时可以促进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加快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

二、我国绿色采购制度的发展和现存的问题

我国于2003实施《政府采购法》, 其中第9条明确规定了政府采购的环境保护目标, 一些单行法和地方性法规已涉及到政府绿色采购的内容, 实际运作也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2006年11月国家环保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首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2007年1月1日起在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和省级 (含计划单列市) 预算单位首先实行, 2008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北京奥组委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 在奥运会的整个筹办、举办过程中开展绿色采购。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筹办、举办及赛后利用的过程中。可见, 政府绿色采购在我国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尽管如此, 我国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仍然存在一些“瓶颈”。

1. 缺乏对政府绿色采购的法律支持。

世界各国都在逐渐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我国对政府采购的法律体系中就缺乏对绿色采购的明确规定, 这样在执行过程中难免缺乏制度约束和政策导向, 《政府采购法》第九条的规定也没有对政府绿色采购的实施条例和细则做详细规定和说明, 缺乏法律依据和效力。由财政部制定的《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管理办法》中也没明确提出对政府绿色采购的管理办法和要求。

2. 节能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政府采购人员的节能环保意识不强, 对环保知识不甚了解, 长期以来的采购习惯和观念使政府绿色采购推行受阻。另外, 我国政府的绿色采购往往只注意到末端的产品, 忽视了产品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的全过程均需符合环保节能要求, 没有对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实行绿色标准。

3.“绿色清单”中政府绿色采购的对象有限。

政府采购中没有明确规定对绿色产品采购的优惠措施。绿色清单也很难把所有绿色产品和服务囊括在内, 这样就使政府绿色采购缺乏依据。

二、完善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建议

针对我国政府绿色采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借鉴国外政府绿色采购经验的基础上, 完善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对政府绿色采购的立法。许多国家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都有坚强的法律做后盾。例如, 日本颁布了《绿色采购法》, 韩国制定了《鼓励采购环境友好型产品法》, 美国除《政府采购法》外, 还颁布了《环境友好型产品采购指南》等。我国应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的同时, 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绿色采购相关法律, 对我国已颁布实施的政府采购法进行修订, 使其日臻完善, 并在法律框架下, 有条不紊地推行我国政府绿色采购。

2.提高全社会绿色消费的意识, 引导公众绿色消费。市场经济的主体包括政府、厂商和消费者。政府应在绿色采购同时加大宣传力度, 培养公众的绿色消费观念, 并积极引导厂商和消费者, 为构建政府绿色采购制度营造良好的环境, 逐渐营造全社会的绿色消费氛围。

3.建立绿色采购标准, 增强“绿色清单”的可操作性。“绿色清单”能够反映政府的政策意向, 使采购机构的绿色采购有了明确的根据。由此, “绿色清单”应扩大范围, 尽量涵盖所有政府采购的对象。此外, “绿色清单”应具备可操作性、指导性的特点, 与国际标准接轨, 便于认证、执行和推广。

4. 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增加绿色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由于绿色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中要考虑到环保、节能、安全等因素, 因此绿色产品的成本相对较高。为调动厂商的生产积极性, 保证绿色产品的供给充足,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财税政策和加大政府绿色采购来引导、激励厂商生产绿色产品。

5. 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信息公开与反馈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

政府绿色采购的信息公开机制能增加透明度, 良好的信息反馈能加强厂商与政府的沟通, 便于信息的交流和搜集, 同时也加大了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对政府绿色采购的监督。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也是加强对政府绿色采购人员和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保证绿色采购制度充分的落实在实际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1]马海涛 姜爱华: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

[2]王军 岳思羽 汤大伟:对于我国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的思考[J].中国发展, 2007 (3)

绿色采购标准 篇4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它包括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从物流作业环节来看,包括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从物流管理过程来看,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目标出发,改进物流体系,既要考虑正向物流环节的绿色化,又要考虑供应链上的逆向物流体系的绿色化[1]。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实现该目标的准则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因此,绿色物流也是一种能抑制物流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等作业流程的物流活动。

物流采购是指包括原材料等一切生产物资的采购、进货运输、仓储、库存管理、用料管理和供应管理,也称为原材料采购物流,如图1所示。它是生产物流系统中相对独立性较强的系统,并且和生产系统、财务系统等生产企业各部门以及企业外部的资源市场、运输部门有密切的联系。采购物流是企业为保证生产节奏,不断组织原材料、零部件、燃料、辅助材料供应的物流活动,这种活动对企业生产的正常、高效率进行发挥着保障作用[2]。企业采购物流不仅要实现保证供应的目标,而且要在低成本、少消耗、高可靠性的限制条件下来组织采购物流活动,因此难度较大。现代物流是基于非短缺商品市场这样一个宏观环境来研究物流活动,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供应在数量上的保障是容易做到,企业在采购物流领域的竞争关键在于:如何降低这一物流过程的成本,同时有一个使用户(在企业中是下一道工序或下一个生产部门)满意的服务水平。

2 绿色物流采购平台的提出

传统采购关注的核心是如何降低采购成本。为使采购成本最低,企业往往忽略了采购过程中物流对环境的污染,甚至有时候还采用一些行为进一步加剧环境污染,如采用不环保而价格低廉的材料,仓储过程中忽视了对环境的影响。基于绿色物流的采购与传统采购有着本质的不同。从目的看,基于绿色物流的采购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的损害最少。此外,绿色物流可以培养扶植一大批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有效地促进绿色产业和清洁技术的发展,进而形成国民经济的可持续生产体系。此外,也可以引导人们改变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倡导合理的消费模式和适度的消费规模,减少因不合理消费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进而有效地促进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

因此,建立科学、系统、有效的物流采购管理操作平台,可有效指导、规范、改善和实施绿色物流的采购运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懈动力。

3 绿色物流环境下采购平台的构建

建立现代绿色物流采购管理平台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强化管理,理顺职能;明确职责,规范业务;杜绝浪费,降低污染;高效运作,注重生态[3]。绿色物流环境下采购平台应包括绿色采购的规划与预算系统、绿色信息的搜集系统、供应商的绿色管理系统、绿色物流采购系统、绿色运输与仓储系统及物流采购的绿色评价系统。

3.1 绿色采购的规划与预算系统

采购预算是采购部门在一定计划期间(年度、季度或月度)编制的材料采购的用款计划,包括产品品种、数量)对所需求的原料、物料、零件等数量及成本做详实的估计,以利于整个企业目标的实现。采购计划与预算是企业年度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以年度生产计划、用料清单和存量管制卡为依据,设定物料标准成本指标体系和监控价格涨跌变化之规律,针对现实状况进行必要调整,实行动态滚动管理方法,提高采购计划与预算系统在实际过程中的准确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促使企业经营的预算规划与管理也愈来愈受到重视,如何制定企业的采购预算并合理计划,无疑是企业决策者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3.2 绿色信息的搜集系统

采购不仅是商品空间的转移,也包括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和利用。绿色信息搜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资料数据库存、业务操作系统、业务管理系统、决策支援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采购信息系统的全面导入不仅提升采购效能,更为重要的是给采购部门及整个组织管理带来明显的收益,使企业获得更多、更新、更全面、更精确、更及时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拓展企业的采购视野,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作业流程。在绿色物流背景下,绿色信息搜集和管理也是企业实施采购管理战略的依据。绿色信息的搜集包括绿色消费信息、绿色科技信息、绿色资源和产品开发信息、绿色组织信息、绿色竞争信息、绿色市场规模信息等。面对大量的绿色商机,企业应从市场需求出发,搜集相关的绿色信息,并结合自身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深入研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行性。绿色物流要求搜集、整理储存的都是各种绿色信息,并且要能结合采购管理的需要,筛选有利信息,排除无用信息,及时运用到采购管理中,以促进采购管理的进一步绿色化。

3.3 供应商的绿色管理系统

供应商是直接向零售商提供商品及相应服务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个体工商户,包括制造商、经销商和其他中介商。供应商管理是供应链采购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在实现准时化采购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是物流采购工作成功的关键。根据《供应商评价制度》,从品质、成本、价格、服务水平、交货周期、履行合约的承诺与能力等得分高低重新划分调整,进行动态管理,没有终身制,把供应商开发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采购环境的最佳选择。

传统的采购管理选择供应商的标准有很多,一般认为比较重要的有供应商的技术水平、提供产品的质量、产品价格、售后服务、交货准确率等。建立互惠互利的合同是巩固和发展供需合作关系的根本保证,互惠互利包括了双方的承诺、信任、持久性,这与绿色物流的观念是不谋而同的。绿色物流会积极影响供应商,供应商为了赢得客户,肯定会采取积极措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尽可能地节约资源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因此,绿色物流环境下的供应商选择,除要考虑传统的上述标准外,还需考察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是否有环保认证,采购人员还要注重原材料与产品的绿色化,减少采购难以处理或对生态系统有害的材料,提高材料的再循环和再使用,减少不必要的包装和更多使用可降解或可回收的包装等等措施。

3.4 绿色物流采购系统

采购物流是包括原材料等一切生产物资的采购、进货运输、仓储、库存管理、用料管理和供应管理,保证生产节奏,不断组织原材料、零部件、燃料、辅助材料供应的物流活动,这种活动对企业生产的正常、高效率进行发挥着保障作用。绿色采购物流系统包括任何物品从卖方(供应商)到买方场所(公司)进行的转移活动,包括包装、装卸、运输、存储、配送、信息、管理等方面,在执行这些活动的过程中,绿色物流观念贯穿始终[4]。需设计一个有效的物流采购系统,使之运作成效。优化采购物流系统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即送货计划性强,批量规模采购合理,协作配送效率高,物流路径最优,信息电子网络化管理,最终建立企业采购供应链模式,从而使之快捷高效运作。

3.5 绿色运输与仓储系统

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是物流活动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打造绿色物流,首先要对运输线路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通过缩短运输路线,提高车辆装载率等措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另外,还要注重对运输车辆的养护,使用清洁燃料,减少能耗及尾气排放。绿色仓储一方面要求仓库选址要合理,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仓储布局要科学,使仓库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仓储面积利用的最大化,减少仓储成本[5]。绿色包装是物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绿色包装可以提高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率,有效控制资源消耗,避免环境污染。

3.6 物流采购的绿色评价系统

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部门确定的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所进行的综合性评价。采购的绿色评价即为对绿色物流采购对环境及成员影响结果的评价。采购的绿色评价系统包括采购部门目标绩效考评制度、采购人员绩效考评制度、供应商绩效考评制度等。在建立采购绩效评价系统时,要正确设定和选择最能反映和代表采购绩效的指标体系,明确考评的目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合理选定考评人员,科学设置考评机构,认真搞好考评工作,保证考评指标定量化、考评手段科学化、考评结果客观化。此外,还应建立部门绩效系统,并持续进行评价,就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改善的措施和解决的方案,确保采购目标的实现和绩效的提升。

以绿色物流环境为背景,本文提出建立科学、系统、有效的物流采购管理操作平台,如绿色采购的规划与预算系统、绿色信息的搜集系统、供应商的绿色管理系统、绿色物流采购系统、绿色运输与仓储系统及物流采购的绿色评价系统,以此来指导、改善和实施绿色物流的采购运作,为我国制造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不懈动力。

参考文献

[1]曹翠珍.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物流体系构建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8):21-23.

[2]熊巍.对建立现代企业物流采购平台的思考[J].新疆社科研究,2005,(5):54-56.

[3]何静.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物流模式探讨[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7):44-46.

[4]许敏.基于绿色物流的采购管理研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42-46.

施工企业的绿色材料采购管理研究 篇5

近几年绿色材料的发展速度迅猛, 为当今社会的节能降耗提供了巨大的贡献。同时绿色材料的发展对建筑业的改革创新来说是一个机会, 但是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在对绿色材料的采购上却是一个沉重的挑战。传统的材料采购管理技术已不能满足节能环保社会对绿色材料采购的需求。因此, 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探索出一个适应新时代建筑业发展的绿色材料采购管理系统已经成为施工企业迫切的需求。

在现代建筑发展中, 尊重环境, 与自然和谐融洽的建筑实践活动一直在进行。绿色材料是在人类环境问题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建筑材料概念相结合的时代新概念。纵观世界发展, 绿色材料是建筑材料发展的必由之路, 将是中国建筑材料未来发展的主流, 与经济发展互为推动力, 是未来建筑消费的趋势。

2 绿色材料采购管理的现状

2.1 绿色材料的概述

1992年, 国际学术界明确提出绿色材料的定义为:绿色材料是指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环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材料。

绿色材料较确切的称谓应是生态建筑材料, 也有叫健康材料、环保材料等, 通俗叫法为“绿色材料”, 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的总称。

2.2 绿色材料采购的现状

我国建筑业起步较晚, 但发展速度太快, 相关的建筑管理标准还未明确完善的建立, 以至于我国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还较为传统, 无法满足当今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要求, 存在着相当多的缺点。施工企业在材料采购上的问题较为突出, 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隐患。

2.3 绿色材料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3.1 绿色材料采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绿色材料采购中, 主要存在六个问题:

第一, 概念误区。在采购的过程中只认准“绿色”概念, 或认为“绿色”就一定是高科技的、高价格的, 对于不同的绿色材料的质量标准不清晰, 易造成买错或买贵的情况。

第二, 信赖产品检测报告。目前市场上许多所谓“绿色材料”的检测报告并不可靠。往往在采购过程中认为有检测报告标识, 或是有“合格”标识的材料就是可购买的。

第三, 商家错误指引。很多材料供应商会用“绿色”为噱头, 吸引采购者购买, 但实际上那些所谓的“绿色”材料, 并不全都是真正的绿色材料。

第四, 采购计划不明确。在面对功能各异, 品种繁多的绿色材料的采购方面, 施工企业往往都是有需要才购买, 或是一次性大量的购买, 并未根据施工进度制定一个合理的采购计划。

第五, 信息化程度低。当前的绿色材料采购模式对信息化的利用率不高, 这就造成了施工企业不能对材料的需求变化做出快速正确的反应, 也不利于施工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材料采购交流, 严重阻碍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时代高效生产的进程。

第六, 缺乏对供应商的管理。与传统的采购模式一样, 绿色材料采购的重点依旧是放在如何与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 通过价格的比对来选择需要的供应商, 而对于材料的质量、交货日期、服务的质量却较少要求, 供需双方容易产生纠纷, 施工企业也无法保证施工的进度与建筑的质量。

2.3.2 绿色材料采购存在的问题分析

材料采购管理是项目采购管理的重中之重, 是耗用资金最多、成本管理失控、产生寻租和滋生腐败的重要环节, 材料采购管理的优与劣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成本管理的成败, 也是项目管理盈亏的关键所在。因此, 施工企业应该加大对材料采购的管理, 提高对材料采购的重视度。现就目前绿色建筑材料采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归结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国家政策不完善。我国至今还没有成立专门的绿色产品管理部门, 没有专门的行政机构负责制定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 绿色材料市场尚未形成一个完善、规范的管理体制, 造成绿色产业和绿色市场处于无序状态, 假冒绿色产品充斥市场。

2) 绿色材料观念不清晰。绿色材料在我国的发展只有十几年, 大多数人对于绿色材料的涵义和作用还不是很了解, 只要看到材料上标有“绿色”“环保”“节能”等字样的材料都认为是绿色材料。

3) 材料市场管理混乱。一方面, 因为一些商家打出“绿色环保”概念只是为了迎合消费者, 打出虚假广告而已, 实际并不环保;另一方面, 在一些材料专卖店, 只有部分产品达到了国家环保标准, 但商家却以点代面, 把店里的所有产品宣传成“绿色环保”。

4) 绿色材料的种类繁多。目前绿色建筑材料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各个结构中, 不同功能的绿色材料对工程项目具有不同的作用, 相同作用的材料又有不同类型的绿色材料, 因此在面对品种繁多, 功能复杂的多样化绿色材料的采购时采购方往往力不从心, 应接不暇, 不能从众多的材料信息中准确的找出所需的最优绿色材料。

3 建立计算机统筹采购模式

随着Internet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打破了传统建筑材料人工采购的管理模式, 也为绿色材料釆购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完全消除了地域限制, 实现了由传统经济向虚拟网络经济模式的转变。

3.1 计算机采购环境下的绿色材料采购———统筹采购

建筑施工企业的统筹采购就是指将现行的几个项目各自的绿色材料需求汇总, 然后统筹起来通过计算机采购平台集中采购, 这样可以通过集中批量采购获得较低的釆购单价。

在计算机釆购系统中, 供应商将自己的产品信息 (产品的介绍、图片、支付方式、送货形式等) 发布到网络或者计算机采购平台上, 形成像纸张目录一样的计算机产品目录。施工企业的釆购人员可以使用网页浏览器或者计算机采购平台查看各供应商的产品计算机目录, 按需发出订购信息。服务器将来自供需双方的各种信息转发给对方。收到信息的企业根据信息来制定自己的需求计划或者是生产供货计划。服务器依据供需双方发出的需求计划或生产供货计划计算出整个供应链的资源需求与供应情况, 从而实现决策的优化。

3.2 计算机采购环境下的统筹采购对施工企业的优势与挑战

1) 计算机釆购下的统筹采购对施工企业的优势如下:a.降低了施工企业的采购成本。利用经济订货批量的规模效益来获取低价高质的绿色材料。由于制造业的生产较为稳定, 一旦确定了经济订货量, 便可依据这一数量进行实施。b.优化施工企业采购制度。施工企业采购计算进统筹采购可以减少人员需求、缩短采购周期、降低库存水平、有效控制并提高施工企业透明度、加强采购过程中各成员间的沟通与协作, 以及改善采购决策的质量。c.增进施工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在这个计算机采购平台中, 施工企业通过筛选确定适合的供应商, 供应商依据计算机平台上的采购量组织生产, 这样既不会造成施工企业买高价, 也不会令供应商盲目生产。通过计算机采购的模式施工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

2) 计算机采购环境下的统筹采购对施工企业的挑战如下:a.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使用e-mail、网络、网络服务等形式的计算机技术将会产生大量的数据, 甚至会导致信息数据的超负荷传递。来自多方面的海量信息, 很可能是片段式地集合到一起, 等需要确切具体的信息时是十分困难和耗时的, 且低效率的信息管理将不能充分体现使用计算机采购平台的优势。b.企业与企业文化:在组织中引入电子采购平台这个新的系统对组织的运行影响将是十分明显的, 需要对原有企业部门和管理进行更新, 这种更新将会影响企业内部的核心部分, 包括企业组织管理和员工管理, 例如目标、技术、方针政策、文化与战略型等等。c.培训与知识共享:建筑企业的计算机釆购平台系统不同于普通制造型企业, 因为建筑产品在生产与交易上有很强的重叠性和交互性, 所以在软件开发上就需要专门研制和开发, 故对建筑相关行业员工的培训及知识共孕就迫在眉睫。

4 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施工企业中的绿色材料采购管理研究, 首先对绿色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发现当前绿色材料采购存在的问题;其次对施工中所涉及的绿色材料的采购策略进行介绍;最后把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思想运用于材料采购中, 为施工企业创建了适合绿色材料的计算机统筹材料采购管理系统。

绿色材料采购管理逐渐成为施工企业关注的重点, 同时也是施工企业关注的难点, 所以对于绿色材料采购的管理需要不断地进步与完善。希望绿色材料采购管理体系能够在不久的将来走上正轨。

摘要:依据绿色材料采购管理现状, 分析了绿色材料在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针对绿色材料的采购策略, 并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思想运用于材料采购中, 为施工企业创建了适合绿色材料的计算机统筹材料采购管理系统。

绿色采购标准 篇6

采购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基本环节,从供应市场获取产品或服务以保证企业的生产及经营活动正常开展。加拿大采购管理协会阿尔伯特学院的行政执行官Core S.Crisostomo女士认为:“采购对于国家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采购中每省下1美元,相对于销售来说有时可以创造近100美金的利润。”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强企业采购成本管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以往的采购决策通常是以企业采购的产品、服务等的采购价格为标准选择供应商,这是一种以“价格”为导向的采购成本管理观念。这种观念存在两方面的缺陷:①缺乏“环境管理”的理念。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逐渐被供应链竞争所代替,同时由于公众、法规以及环境标准的压力,环境管理已成为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企业采购过程中一定会对环境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在采购决策时企业应当考虑这方面的成本影响;②缺乏“全面成本”的理念。传统采购成本管理理念过分强调局部和短期的利益,没有立足于全局考虑对成本的影响。

二、绿色采购和所有权总成本

针对传统采购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以及由于供应链和战略管理思想的发展,本文引入绿色采购(Green Purchasing)和所有权总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TCO)相关理念,尝试将TCO理念运用于绿色采购成本管理过程。

(一)绿色采购

1. 绿色采购的涵义

所谓绿色采购,就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协商决策,在采购行为中考虑环境因素,通过减少材料使用成本、末端处理成本、保护资源和提高企业声誉等方式提高企业绩效。具体讲就是,企业内部加大采购部门与产品设计部门、生产部门和营销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决定采用何种材料和零部件以及选择哪家供应商,同时包括与供应商合作方式的选择,通过减少采购那些难以处理或对生态系统有害的材料提高材料的再循环和再使用、减少不必要的包装、更多使用可分解或可回收的包装等等措施,控制材料和零部件的购买成本、降低末端环境治理成本、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如生产获得权威认证的绿色产品)、改善企业内部环境状况,最终提高企业绩效(主要是指财务绩效,同时包括环境绩效、企业声誉等等)。

2. 绿色采购的特点

绿色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绿色采购与传统的采购相比,主要的不同在于“绿色”,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绿色采购应当着眼于采购行为与整个绿色供应链系统的协调。

(1)绿色采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少

采购与供应活动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传统的治理方式是当采购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形成以后,再采取各种补救和治理措施。绿色采购则是要预见到可能的情况,进行源头治理。

(2)绿色采购强调考察产品整个生命周期

绿色采购的目标,要求在现有的采购体系中引入环境标准、评价方法和实施程序,确保采购符合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要求的产品,鼓励采购者选择那些具有尽可能多的生命循环阶段的产品和服务。在做出有利于环境的采购决策时,建议采购者在那些同类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之中比较它们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严重性,同时考虑它们的复合的环境属性,诸如在生命周期每一个阶段能源效率的增加、毒性的减少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减少等。也就是说,不能采购制造环境不合格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也不能采购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产品。

(3)绿色采购同时关注公平和效率

传统采购比较注重经济效率、关注采购成本的压缩,而绿色采购同时关注效率与公平。绿色采购要把企业的采购过程纳入生态环境之中,接受生态环境对生产、交换和消费的约束,使之与自然系统协调、和谐。在从事采购活动中,在肯定采购活动要有一定效率的同时,也强调公平。不仅要做到代际公平,即当代人的采购活动不应当损害下一代的利益,而且要代内公正,即同一代中一部分人的采购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同时,绿色采购也应当是一种效率更高的采购。绿色采购倡导运用更加透明、公正的方式合理选择供应商和商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全面提高采购的品质和效率。将传统的采购方式与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更多采购业务各环节的在线操作,在线订购、订单的电子化处理大大提高了采购业务处理的速度和准确度。采供双方信息的共享、建立完备的供应商库、商品信息库、交易资料库等,全面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管理成本、提高效率,也可以抑制采购中可能的腐败行为。

(二)所有权总成本

就我国企业的现实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在制定采购决策时过多地关注价格,没有考虑价格以外的其他一系列成本。这很容易导致企业在采购产品或服务时走入误区,如企业往往在购买上减少10%的成本,却在使用过程中以及环境恢复中增加了20%的成本,这一减一加反而增加了总体成本。

1993年,Ellram将TCO (Total Cost of Ownership,所有权总成本)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提出,定义为与采购商品或服务相关的所有活动及这些活动发生所带来的成本。TCO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理念,考虑了价格以外影响采购成本的其它重要因素,旨在了解与供应商发生产品和服务交易的真实成本。

从字面上理解TCO,这种方法要求企业管理者在进行采购决策时,要考虑与所采购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所有成本,不仅要考虑采购时所发生的支出,还要考虑采购前和采购后所发生的各种与之相关的支出。

三、TCO理念下绿色采购成本因子分析

在绿色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绿色采购中的采购主体不再是将关注的重点只放在原材料的价格上,而是重点考虑与采购相关的所有成本,即除了传统采购考虑的订购成本、采购管理成本、储存成本外,还有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环境成本以及后期的回收和最终处理成本等。绿色采购不仅仅局限于供应链内部资源的充分利用,还要更充分考虑在供应过程中所选择的方案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产生何种影响、是否合理利用资源、是否节约能源、废弃物和排放物如何处理与回收、环境影响是否做出评价等等,是一种绿色的总成本观念。本文引入TCO理念,让我们对采购成本的关注焦点从采购价格转向总成本。利用TCO方法分析,我们能真正了解到与绿色采购相关的所有成本。

绿色采购所有权总成本TCO构成具体如图1所示。

从绿色采购所有权总成本的构成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绿色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绿色采购成本额外考虑了环境因素涉及的成本(环境成本、回收处理成本等),而环境效益是现代企业关注的焦点,这也是探析绿色采购成本管理的意义所在。TCO要求供应链上每个采购企业在采购过程中考虑导致成本发生的所有活动,这里当然还包括采购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分析每个过程中的采购流程及活动成本,提出改进措施。

四、所有权总成本净现值法

TCO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采购成本管理方法。采购方在采购决策时考虑到绿色供应链中所有与采购决策有关的成本,但是由于这些成本的支付具有时间差异,故而引入净现值的理念,在提高有效性的同时降低总成本。

所有权总成本净现值法就是将与某一采购决策相关的现金流折现到决策日,来协助采购决策。其公式如下:

其中C1i表示传统采购成本下的第i项成本,C2i表示绿色成本下的第i项成本,PV是其现值。

TCO在绿色采购中的应用不仅完善了传统采购成本的成本因子,同时考虑了成本支付的时间价值。基于TCO的绿色采购成本管理方法从采购的角度提供了一种管理采购成本的方法,同时从持续改善的角度,聚焦环境因素,为企业进行采购成本管理提供了更全面的考虑视角。通过对绿色采购成本进行分析,可以揭示企业绿色采购各项成本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从而可以对企业的绿色采购成本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价。

五、结论

面对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要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就应该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考虑环境效益,转变传统观念,引入“绿色”理念。实施绿色采购是适合市场环境变化的发展趋势。同时,成本领先作为企业竞争的战略之一,我们也应该关注,应寻找恰当的环境管理切入点,有效促进企业实施绿色采购,提升企业绿色竞争力。

绿色采购是通过源头控制,在整条供应链中贯彻防止环境污染、节约能源的意识。另外,绿色采购能够满足公众对环保产品的需求,同时又可以从整体上降低成本,所以绿色采购的方针和实践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在绿色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实施绿色采购,应加强对绿色采购成本的管理。

首先,绿色采购成本观念要发生转变。观念上的转变不仅仅涉及采购部门和采购人员,还需要得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其他部门以及其他企业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因为TCO分析方法的运用关键在于调整好单纯的采购和绿色采购的关系,调整好单纯的采购成本与绿色采购所有权总成本之间的比例。以往采购部门在采购决策时考虑的成本项目可能不会涉及到其他部门的运作以及由于采购产生的环境成本和回收处理成本,但实施绿色采购所有权总成本后,所有权总成本的概念会渗透到企业的其他部门,这就必须要让其他的职能部门一同参与到采购部门的采购决策中,使整条绿色供应链紧密协作、有序运转。

绿色采购标准 篇7

关键词:制造企业,绿色采购,五要素支持体系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 相关国家、组织与机构分别制定了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这些新规则的产生一方面保护了脆弱的生态环境, 同时也促进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 形成了国际贸易中新的摩擦。绿色壁垒主要以美、日、欧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体系构建, 以欧盟为典型代表, 如其实施的有关电子电气产品有害物质检测的Ro HS指令及涉及电子产品回收的WEEE指令, 对许多出口到欧盟地区的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 极大地促进了“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绿色溢价”对企业也产生了有效的吸引作用。在压力因素与动力因素的双重促进下, 许多企业开展了环境经营的相关探索, 实施绿色采购是途径之一、也是提高环境绩效的方式。本文在对绿色采购理论及相关案例研究基础上, 简要总结了适合制造型企业开展全面绿色采购管理的五要素支持体系 (组织结构-绿色技术-绿色流程-绿色标准体系-绿色文化) 。

一、企业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企业运行的框架依托, 企业需要建立适应绿色采购管理的组织结构、恰当设置环境管理单元, 并不断提升环境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位置和作用, 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需要不同行业的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环境特点进行设计和创新。随企业经营中环境风险增加及市场需求的变化, 企业应综合定义经济、社会和环境绩效目标, 并对这些目标分配相应的管理权责, 在企业原有经济目标基础上, 增加了社会和环境目标, 并为实现这些目标, 选择具备知识及道德意识的管理人员, 进行常规的环境管理和控制。环境监管部门涉及的工作内容一般应包括:获取企业环境数据并形成书面文件、阐述环境标准、评估环境指标及相关法规的遵守情况、获取环境专家的技术支持、发布相关的环境技术、评估供应商产品及环境状况等。其中涉及供应商环节的评估对企业的绿色采购有直接影响, 采购企业对供应商的产品能否做出适宜的检测和评价, 决定了企业绿色采购的效果和效率。对于具有经济及管理实力的制造企业, 可以积极建设全面的环境管理型组织;对于中小规模的制造企业来说, 由于规模和成本限制, 盲目设立全面的企业环境管理部门不切实际, 企业可以从设置辅助采购部门的环境管理单元入手, 在企业利润指标呈现增长趋势下, 逐渐向企业全面环境管理过度, 并对组织结构不断进行优化, 提升环境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话语权、决策权, 使环境经营上升为企业战略层面。

二、绿色生产技术研发

企业研发绿色生产技术是采取全面、系统绿色采购的必要准备。绿色技术包括生产主体技术和相关支持技术, 在生产主体技术方面:企业对于采购材料或设备采取了绿色指标限制, 在生产过程中对绿色材料与对非绿色材料的处理方式存在差异, 生产的环节和流程需要改变, 有些甚至需要全面改进或更新, 如采购环保物料后, 材料在强度、耐用性等物理属性上发生变化, 现有的加工技术或工艺可能存在不适应性, 需要企业做出调整;在生产支持技术方面:企业可以对绿色采购环节应用数据库技术, 建立动态的采购监管系统, 将采购的环境标准通过信息化管理提高其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性, 注重提升管理效率。在制造企业中, 生产的主体技术是企业日常经营所关注的核心, 现有的流水线已经基本成型且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 生产参数已经适应现有的采购物料生产, 欲实施绿色采购的企业需要提前考察绿色物资与现有生产技术的匹配性, 对于需要调整的环节, 开展相关技术改进研究, 这种研究并非需要大量的投入, 应该把握好一线生产员工的参与, 采取灵活改进的原则, 争取较小投入下的最优产出。

三、绿色流程建设

企业的采购流程管理影响采购过程的环境绩效, 采购的物流过程往往被忽视, 造成对外界环境的负效应。物流环节在形式和利益上, 在采购方和供应方之间产生一定的分割, 导致了过度环节的真空管理。对于绿色流程管理主要从供应方的产品包装开始, 经过散装、集装、运输、配送过程到达采购企业, 采购企业再经过物资处理路线设计对可用资源采取逆向物流或分流的方式流通到其他生产部门, 而非直接排放到外界, 这种过程的设计通常需要同供应商配合完成。对于绿色流程建设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包装:包装是运输过程中产生废弃物品较高的环节, 企业对企业的物流过程需要简单、实用、可以循环使用的包装, 在包装环节的节约可以为双方企业带来环境与经济效益。二是第三方物流:现代制造企业多采用物流外包经营模式,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利益与管理目标方面同供应企业、需求企业存在分隔, 易造成环境管理方面的疏忽, 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应采取一定的显性及隐性激励机制以促使其改善产品流通中的环境绩效。三是危险品流通:某些制造企业采购涉及危险品的流通, 需要有专业的运输设备及专业的管理方式, 运输过程中的任何疏忽都会造成严重的环境安全问题, 对于这类中间产品, 在采购运输过程中需要有专业机构参与或外包给专业的物流企业, 采购企业也需建立相应的风险应急机制。四是管理信息系统: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到企业绿色流程建设中, 通过数字化的信息记录对绿色管理流程进行动态的监管, 以提高企业环境经营的及时性、准确性, 增强环境管理的效率。

四、多层次绿色标准体系

企业实施绿色采购管理需要采用或制定环境管理的标准体系, 在管理中做到有的放矢。制造企业绿色标准体系的完善程度及限制高度可以说明一个企业在环境管理中的层次水平。目前的标准在应用层面一般可分为以下层次。

(一) 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一般由受到普遍认可的国际组织通过会议形式通过, 并在国际范围内采用, 其实施需要依靠相关国际贸易法规及地区市场的法律法规保障。如ISO14000系列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第207技术委员会从1993年开始制定的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 目的在于统一世界范围内的工商企业及政府组织在环境改善方面的标准, 涉及内容包括:环境管理体系 (EMS) 、环境行为评价 (EPE) 、生命周期评估 (LCA) 、环境管理 (EM) 、产品环境因素 (EAPS) 等主要方面。具体条款包括: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规范;ISO14004环境管理体系原理、体系与支持技术通用指南;ISO14010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ISO14011环境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ISO14012环境管理审核员的资格要求。

(二) 区域性及组织标准

区域性标准主要指某一国或某一地区的标准;组织标准指区域性机构标准或行业性标准。较具代表性的标准如下:一是CERES环保责任经济联盟, 拥有80多个网络组织, 包括环境团体、投资商、顾问、分析家、社区团体。CERES已经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环境组织, 促进公司环境报告标准化和企业内部环境管理, 并通过同进步环境组织和投资者合作, 倡导用创新、有效的方法实施企业环境管理。二是美国环境标志Green Seal, 其特点有:重视再生产品的使用及包装的节约、对服务业发放绿色认证标志、不断拓展环境管理范围, Green Seal认证在美国已经延伸至州及地方政府。三是德国“蓝色天使”认证, 在世界拥有机构700多家, “蓝色天使”认证是企业能够获得便捷、廉价的环境认可文件, 并对消费者提供清晰的产品环境信息、产生宣传作用, 使企业产品在市场提升竞争力。

(三) 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由企业根据自身环境经营的压力与目标制定, 在企业内强制实施, 企业级标准一般高于国际标准、区域性及组织标准, 高标准能体现企业在行业经营中环境管理的领先性, 但也会造成企业经营的高成本。

制造企业在采用绿色标准体系时应遵循国际标准、参考目标市场的区域性标准并结合企业生产状况及企业经营中的差异化定位, 制定适度的企业级标准, 利用标准体系对绿色采购进行管理。

五、绿色企业文化

企业绿色文化的形成能够对绿色采购带来促进效应。企业绿色文化的形成首先需要高层管理人员对环境问题加以重视, 并通过企业内的信息沟通渠道对中层与基层员工进行宣传, 绿色文化的建设应该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 企业绿色文化的形成对绿色采购乃至绿色供应链管理都有积极作用, 从高层管理人员对公司经营策略及产品的定位, 设计人员对产品的环境性设计, 制造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管理, 采购人员在供应商的选择及材料采购方面选择, 绿色意识在这些环节的渗透能够促进企业内产生自发性的环境改善动力。企业绿色文化构建不是短期行为, 也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需要企业成员长期努力, 绿色文化的形成需要建立在以上所讨论的组织结构、绿色技术、绿色流程、绿色标准基础上, 良好绿色文化的形成同时又可以促进以上各方面的发展, 绿色企业文化是企业全面实施绿色采购管理的催化剂和融合剂。

六、小结

制造企业改善环境经营、实施绿色采购是适合市场环境变化的发展趋势, 企业应较早对以上提到的五要素支持体系展开应用方面的实践, 寻找恰当的环境管理切入点, 有效促进企业实施绿色采购, 提升企业绿色竞争力, 进而形成产业链的绿化。

参考文献

[1]、朱庆华.绿色供应链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付磊, 海鹰, 孙承志.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 2008 (3) .

[3]、马丽丽, 姚嘉, 韩平.绿色采购战略对我国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 (2) .

[4]、张娅.绿色采购向“中国制造”再敲警钟[J].商务周刊, 2004 (5) .

上一篇:提升审计质量内部审计下一篇:信息查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