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的财务特征

2025-01-25

创业板的财务特征(精选11篇)

创业板的财务特征 篇1

一、财务特征界定及描述

(一) 财务特征界定

特征是指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特属性, 本文的财务特征是指通过对公司财务数据的综合研究, 从而得到创业板上市公司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情况等各方面的综合评述, 从中寻找创业板上市公司所具有的共同特性。具体而言, 本文综合市场及公司特性等方面的考虑, 主要从公司的成长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偿债能力等方面对公司的财务特征进行探究。

(二) 财务特征指标体系

财务特征分析主要以公司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以及成长能力四大方面为主, 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可以反映公司实际情况的财务指标作为研究对象, 综合分析公司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情况等情况。本文参考诸多文献所述, 并综合考虑指标的代表性, 从而选取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特征指标体系, 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二、财务特征分析采用方法

对财务特征的分析有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两种, 本文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以使结果更加科学直观。

因子分析法是用较少的相互独立的因子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设有p个变量x1, x2, x3, …, xp, 且变量标准差为1, 均值为0。每个原有变量有k (k

也可用矩阵公式表示为:X=AF+ε。其中:F为因子, 因其出现在每个变量的线性表达式中, 因而F又称公共因子。A为因子载荷矩阵, aij (i=1, 2, …, p;j=1, 2, …, k) 为因子载荷, 即第i个原有变量在第j个因子上的负荷。ε为特殊因子, 表示原有变量不能被因子解释的部分, 同变量一样, 其均值也为0, 又可看做残差。

因子分析法主要包括四个步骤, 即前提条件、提取因子、因子命名以及计算因子得分。本文主要采用KMO检验及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在因子提取时, 主要运用基于主成分分析模型的主成分分析法, 同时选取正交旋转方式进行因子命名。

三、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特征实证分析

(一) 数据处理

本文依据数据有效性及数据可得性原则, 选取了19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11年相关财务指标数据作为原始数据, 其中部分指标数据因不符合数据统计要求而未采用。同时, 为确保数据一致性和可比性, 本文将原始数据中的负向指标取正, 并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及标准化处理。

(二) KMO及巴特利特球度检验

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 对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KMO检验, 测定所有原始变量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在巴特利特球度检验中, 统计量的观测值为3510.004, 且其对应的概率值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 (显著性水平为0.05) , 则应拒绝原假设, 可以认定相关矩阵不大可能是单位矩阵, 此外, 在KMO检测中, 度量值为0.857, 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 此度量值符合因子分析的要求,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 变量间相关性较强, 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三) 因子提取

首先对所有变量进行尝试性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对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提取其特征根值大于1的特征根, 使用SPSS v17.0软件所得到的特征根提取及其方差贡献率, 具体见表2所示:

表2中第一组数据是初始因子解的情况, 其中:第一个因子的特征根为4.982, 可以累计解释原有变量的35.583%, 第二个因子的特征根为3.725, 可以累计解释原有变量的62.192%, 第三个特征根为1.948, 可以累计解释原有变量的76.105%, 第四个特征根为1.012, 可以累计解释原有变量的83.333, 在初始因子提取中, 总共提取了14个因子, 因而变量总方差累计达到了100%。

表2中第二组数据为提取4个因子的方差累计情况, 其中, 只有前四个因子符合特征根大于1的条件, 而且前四个因子对于所有因子的解释率达到了83.333%, 原有变量丢失信息较少, 因此因子提取结果较满意。

表2中第三组数据为最终因子提取的情况, 因子旋转后没有影响原有因子的提取, 也没有影响到方差累计情况, 不过因子旋转后, 改变了各个因子各自的方差贡献, 优化了原有因子额解释度。

从图1碎石图可以更加直观的观测到因子的提取情况, 及其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度。从图1中可以看到, 前四个因子对于原有变量的解释贡献最大, 其中又以第一个因子的贡献为最大, 而除了前四个因子之外的其他因子对于原有变量解释的贡献都很小, 基本可以忽略。

(四) 因子命名

根据本文所选取的数据及原始变量, 选用方差最大法进行正交旋转, 结果如表3所示:

经过5次迭代后得出的因子载荷矩阵显示:因子1对股东权益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现金比率、速冻比率的解释度较高, 可以命名为营运及偿债因子。营运及偿债因子主要反映公司资产的运营状况及偿债能力的强弱;因子2主要解释了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股本报酬率, 可以命名为盈利因子。盈利因子综合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 是企业保证良好运营的前提条件;因子3主要解释了所有者权益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指标, 可以命名为资产增值因子。资产增值因子主要反映公司资产增值能力;因子4主要解释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两个指标, 可以命名为经营因子。经营因子主要反映公司经营的效果和能力。

(五) 截止至2011年底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综合评价

根据旋转后因子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情况, 可以计算得到4个因子对于原有变量总方差的累积贡献率, 如图2所示:

因此, 创业板上市公司综合评价得分公式为:

其中, F1=34.38%, F2=22.89%, F3=15.53%, F4=10.52%。由此可以得到各个上市公司综合评价排名。由于选取的公司比较多, 排名表太长, 因此, 本文在此只选取排名前10名、中间10名、最后10名的公司, 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见表4、表5、表6。

(六) 实证结果分析具体为:

(1) 总和排名居前的上市公司分析。由表4可以看出, 在19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11年综合评价得分排名中, 排名合在前10名的分别为汤臣倍健、华策影视、舒泰神、铁汉生态、东方国信、银河磁体、汇川技术、乐普医疗、信维通信和沃森生物。其中排名第一的汤臣倍健总得分为123.0295, 比第二名华策影视的总得分78.5006高出44.5289分, 其主要的分因子为资产增值因子 (即因子3) , 说明该公司资产增值能力强, 其次是经营因子 (即因子4) 得分也较高, 说明其核心经营能力较强, 再是盈利因子, 说明公司有一定的盈利能力, 但公司的营运及偿债因子 (即因子1) 得分最低, 说明公司资产运营及偿债能力略有不足, 这说明较高的资产增值能力中有非盈利因素影响, 这必然影响公司未来发展。在排名前五名的公司中, 只有华策影视是因为其盈利因子得分较高而综合排名第二, 其他公司均为资产增值因子得分较高而排名居前, 而且前五名公司的营运及偿债因子均得分较低, 其中铁汉生态为负。在排名六到九位的四家公司中, 其综合得分较高是因为盈利因子 (即因子2) 得分高, 只有排名第十的沃森生物因资产增值因子得分较高而居前。

纵观综合排名在前50名的公司, 有40%的公司因盈利因子得分较高而排名居前, 有36%的公司因资产增值因子得分高而居前, 22%的公司因其经营因子得分较高而居前, 仅有2%的公司因其营运及偿债因子得分高而排名居前。而且这些公司的各项指标均表现较好, 四个因子中必有一项是表现突出的。

(2) 总合排名居中的上市公司分析。由表5可以看出, 在综合排名居中的10家上市公司中 (公司综合得分在0分到4分之间) , 一般仅有一项或者两项综合指标表现比较优秀, 其余指标表现均不能令人满意。每个公司的四个因子得分相差不大, 四个方面的表现较为平均, 基本不存在因子得分十分突出的情况, 仅有吉峰农机、永清环保、三维丝三家公司各有一项因子得分超过1.5分。

纵观综合排名居中50名的公司, 有52%的公司其四个因子中仅有一个因子得分为正, 44%的公司有两个因子得分为正, 仅有4%的公司有三个因子得分为正。而这50家公司的正向得分指标中, 有38%的公司资产增值因子得分最多, 32%的公司经营因子得分最多, 有18%的公司盈利因子得分居多, 有12%的公司营运及偿债因子得分贡献最大。

(3) 总合排名居后的上市公司分析。由表6可以看出, 在综合排名后10名的10家公司中 (公司综合得分在-40分到-70分之间) , 有6家公司最高得分因子为营运及偿债能因子, 有4家是资产增殖因子。这与排名前10名的公司状况基本相反。综合排名最后2名的当升科技和恒信移动公司的四项因子得分均为负值, 而且盈利因子和经营因子两项得分最低, 是造成其排名靠后的主要因素。

纵观综合排名后50名公司, 大部分公司四个因子得分均不令人满意。40%的公司四个因子得分均为负, 46%的公司有一项因子得分为正, 只有14%的公司有两项因子得分为正。仅有个别公司有得分相对较高的因子, 但其四项因子得分两级分化严重, 造成综合得分仍然很低, 排名仍然靠后。而且这些排名靠后的50家公司中, 52%的公司最高得分因子为营运及偿债能力因子, 26%的公司最高得分因子为经营因子, 18%的公司最高得分因子为资产增值因子, 仅有4%的公司最高得分因子为盈利因子。

四、结论

通过对样本上市公司综合得分的排名, 可以直观的看出各个公司发展的强项和弱项, 从而综合考虑整个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诸多共性和差异。通过对公司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价各个公司的表现, 由特殊到普遍, 分析总结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状况, 由此分析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存在优势及不足, 有利于政府及投资者及时做出恰当的决策。文中数据均来自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 通过使用SPSS v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得出的最终综合排名具有科学性、有效性的特点。同时, 通过实践检验, 证明排名具有可行性, 整个计算过程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决定了结果的正确性, 最终结果让政府和投资者等各方从财务角度对创业板市场留下更加直观的印象。

参考文献

[1]李香才:《2011年创业板股东高管共套现96.27亿元》, 《中国证券报》2012年。[1]李香才:《2011年创业板股东高管共套现96.27亿元》, 《中国证券报》2012年。

[2]王浩娇:《创业板超募比例持续下滑》, 《新京报》2011年。[2]王浩娇:《创业板超募比例持续下滑》, 《新京报》2011年。

[3]周楚卿、孙璐:《创业板两年套现圈钱现象严重过度投机会毁掉市场》, 《新华网》2011年。[3]周楚卿、孙璐:《创业板两年套现圈钱现象严重过度投机会毁掉市场》, 《新华网》2011年。

[4]刘夏、吴敏:《创业板上演造富传奇最高发行价屡破新高》, 《新京报》2011年。[4]刘夏、吴敏:《创业板上演造富传奇最高发行价屡破新高》, 《新京报》2011年。

[5]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创业板的财务特征 篇2

赚钱需要智慧和眼光!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在赚钱创富的道路上,有两点很重要:选择和努力!哪一个更重要答案是两个都重要!只是一先一后而已!首先一定要在选择上下功夫!如果在一开始的选择上犯了错误,再多的努力都是在浪费,努力越多离目标就越远,甚至会演变成痛苦的挣扎,越挣扎陷得越深!有经验的生意人都会认同这个道理!只是很多很多的人,当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那么,如何选一个好项目呢一般来讲,主要考查以下八个方面的特征,一旦符合,就要果断决策,立即行动,全力以赴!

产品好不好卖

产品卖出去,把钱收回来!这就是赚钱的生意!如果产品不好卖,再多的投入,再大的努力都没有用,想赚钱,根本没戏!

市场够不够大

市场不够大,没有想象的空间,没有折腾的余地,项目一开始就没了底气!没了冲劲!根本做不大。

利润空间要大

利润空间不够大,毛利太薄,很难赚到钱!搞不好,辛苦做了一年,年底一算帐,不但赔钱还要贴人工进去。

趋势特征明显

把握趋势,追赶潮流也要踩好步点,赶早了,钱不好赚,开发市场成本太高;赶晚了,钱已经被别人赚走了!而且会越做越衰,越做越赔!

收入持续保障

看中眼前利益的短频快项目很难让一个人真正赚到钱!真正赚钱的好项目是持续收益的,一年比一年轻松,一年比一年多赚!

业务模式要好

赚钱要靠系统,赚钱要有套路!单靠个人的蛮力打拼和胡乱折腾,是难以出成效的!业务模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赚钱的多少。

品牌效应突出

做生意要懂得借力借势,红顶商人胡雪岩经商的秘诀是六个字:布局、造势、摆平!选项目看品牌已经是妇孺皆知的道理了,关键还要选中非常有潜力的品牌,这就更需要敏锐的判断和独到的眼光,富人和穷人在这一点上的差距尤为明显。

培训支持到位

成功创业者的心理特征 篇3

自信——他们普遍都有很强的自信心,有时有咄咄逼人的感觉。

急迫感——他们通常急地想见到事物的成果,因此会给别人带来许多压力。他们信仰“时间就是金钱”,不喜欢也不会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琐碎的无聊事情上。

脚踏实地——做事实在,不会为了使自己舒服一点而马虎从事。

崇高的理想——为了实现个人理想,他们不会计较虚名。他们生活简单朴实,必要时常常身兼数职。

情绪稳定——他们通常不喜形于色,也很少在人前抱怨、发牢骚。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坚韧不拔地去突破困境。

喜欢迎接挑战——喜欢承担风险,但并不是盲目地冒险。他们乐于接受挑战,并从克服困难中获得无穷乐趣。

控制及指挥的欲望——他们通常非常执意于自己的决策,不习惯只听命于人。如果你在公司里是一个唯唯诺诺、不吭一声的人,或只是一个“虽不喜欢公司的环境,但又没有勇气辞职自创前途”的人,要成为创业者还有一段距离。

健康的身体——他们通常必须在“不寻常的时间”料理事物,如果你有某种宿疾,那么你的创业之路必定满布荆棘、困难重重。

广泛的知识——几乎大事小事无所不知。他们既能掌握事情全盘的来龙去脉,又能明察秋毫。

创业板的财务特征 篇4

私募股权 (Private Equity, 简称PE) 投资, 是指投资于非上市股权或者上市公司非公开交易股权的一种投资方式。广义上的PE投资涵盖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前各阶段的权益投资, 即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展期、成熟期和PRE-IPO各个时期进行的创业投资、发展资本、并购基金、夹层资本、重振资本、Pre-IPO资本以及其他上市后私募投资、不良债权和不动产投资等。本文所指的PE为广义上的PE, 主要指在公司未上市前, 成为公司股东的投资机构, 国内典型的PE代表为鼎晖创业投资中心、红杉资本、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弘毅投资等。2009年10月30日, 创业板首批28家企业在深圳交易所集体上市, 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显示:33家私募股权机构参与了其中20家的资本运营, 按照被投企业的发行价计算, 获得了5.76倍的平均投资回报率。PE的参与和介入在为企业解决资金瓶颈, 提升管理绩效, 带动企业发展并推动其上市进程等各方面显现出积极的影响和效应, 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市场地位和作用。

二、PE参与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特征分析

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具有三个特征:第一、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员的比例和研究开发的投入往往较高, 但固定资产、生产能力、从业人数和销售额等主要指标都处于较低水平;第二、企业盈利不确定性大, 面临较大风险;第三、企业组织结构尚不完善, 信息披露要求低于主板市场, 股票的抛售压力也大于主板市场。本文选取的研究样本主要为在我国深交所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确立有无PE参与的标准主要为公司上市公告书中所披露的前十大股东中, 是否有PE性质机构。为凸显PE参与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采用对比研究为主要方式, 样本选取如表1所示。将有PE参与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称为A样本, 无PE参与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称为B样本。

(一) 财务分析指标选取与数据获取

在财务分析指标的选择上, 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可得性和敏感性五个基本原则, 结合国内外企业运营监测机构高频使用的参考指标体系, 确立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特征指标等5大类一级指标和净资产收益、主营业务收入等12个二级指标, 如表2所示。数据获取主要通过创业板上市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及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网站年度报告为基础, 综合企业年度报告的信息特征及其他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二) 创业板上市公司AB样本的财务特征对比

运用EXCEL分别计算样本A和样本B的均值、中值及两者差异, 如表3所示:

结合表3中数据, 分析可知: (1) PE参与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更强。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反映样本A均值和中值均高于样本B。PE在选择参与对象时, 会自发选择盈利能力初始水平更高的企业, 在提升企业主营业务规模的同时客观上会因为股本规模稀释了企业的每股收益. (2) PE参与的上市公司运营流动性强, 但现金周转状况不佳。在流动资产中, 存货所占比重较大, 存货的流动性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流动比率。样本A的存货周转率均值要远大于样本B的均值。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公司收账速度快, 平均收账期短, 坏账损失少。样本A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均值大大低于样本B, 这说明PE参与下的上市公司现金周转能力不强。充分反映样本A企业在追求市场占有率和主营业务规模的同时承担了较大财务风险。 (3) PE参与的上市公司的负债规模较大, 偿债能力差, 风险大。样本A的资产负债率的均值要比样本B多2.97个百分点,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均值也低于样本B。反映出PE的参与会带来上市公司负债规模增高, 不确定性风险增加。 (4) PE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不存在明显的积极影响。成长型指标上样本A与样本B无明显的差距。

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PE参与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以样本A企业统计数据为基础, 剔除无形资产占比指标, 借助SPSS软件,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揭示其财务风险。运用SPSS软件进行KMO and Bartlet检验, 结果为0.511, 大于0.5, 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

(一) 主成分确定

根据SPSS软件分析得到总方差分解, 如表5所示。从表4中可以看出前四个因子已经可以解释77.062%的方差, 也满足特征根值大于1的要求。

(二) 因子成分矩阵及权重确定具体如下:

(1) 因子成分矩阵。SPSS软件主成分分解中, 同时输出因子成分矩阵, 如表5所示。

(2) 权重的确定。SPSS中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是合二为一的, 因此表6中的因子成分矩阵中的数值还不能作为主成分的权重值。每个主成分除以相对应的特征根的平方根才是主成分的权重。通过计算后得出结果如表6所示:

经过标准化处理的数据乘以相对应的主成分的权重值, 就可以得到每个主成分的得分。企业的总得分由各个主成分乘以对应特征根的加权值, 计算方程如下:

(三) 计算结果与成因

经过EXCEL计算主成分得分和企业总得分, 便于直观表述企业之间的差异, 将得分绘制成为折线图, 如图1所示, 横轴表示企业, 纵轴表示得分的结果。

企业的总得分越高, 表示企业的安全状态越好, 潜在的风险程度越低;反之, 得分越低, 企业的安全状态越差, 风险系数也越高。上图反映PE参与下的上市公司总得分大多在0线附近上下小幅浮动, 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普遍存在。

得分最高的为吉峰农机。自2010年以来, 国家连续七次下发关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相关文件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农机产品购机国家补贴力度加大, 形成利好。吉峰农机也大力实施扩张战略, 通过“并购重组”与“新设整合”等方式, 增大企业规模提升整体增长能力。在这一阶段, 新增门店71家, 发展代理经销商814家, 形成以农机、农用汽车、工程机械、通用机电四大业务体系为支撑的发展格局, 营收较上年增长122.76%。

得分最低的为新宁物流。公司以电子元器件保税仓储为核心, 并为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中的原料供应、采购与生产环节提供第三方综合物流服务, 主要包括进出口货物保税仓储管理、配送方案设计与实施, 及与之相关的货运代理、进出口通关等。公司主营业务发展相对稳定, 自上市以来募投项目整体建设进度低于预期。原定于2010年6月份达到使用状态项目, 但截至去年9月末, 投资进度仅为58.20%。公司整体募投项目建设进程缓慢, 未能适时为公司主业扩张增添驱动。仓储业务毛利率的下滑和管理费用的大幅增加导致盈利大幅降低。

四、结论

本文在对比分析有无PE参与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特征基础上, 结合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发展特征, 构建了我国PE参与下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通过数据处理和模型测算, 得到相关企业风险状况排名。从研究角度而言, 在有无PE参与的确定性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只选取了用于评价上市公司的12个指标, 指标的选取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机性, 不能完全客观, 后续研究中, 将逐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晓峰:《浅析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趋势及面临风险》, 《特区经济》2011年第4期。

创业家心理特征 篇5

美国曾经对75位取得成功的创业家做过研究,并归纳出了“企业家的心理特征”,这些特征成为很多创业者的座右铭。

1、自信

他们普遍都有很强的自信心,有时有咄咄逼人的感觉。

2、急迫感

创业家通常很急切地想见到事物的成果,因此会给别人带来很多的压力。他们信仰“时间就是金钱”,不喜欢也不会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聊琐碎的事情上。

3、广泛的知识

几乎大事小事无所不知,他们既能掌握事情全盘的来龙去脉,又能明察秋毫。

4、脚踏实地

做事实在,不会仅仅为了使自己舒服一点就马虎从事。

5、超人的能力

他们能够从杂乱无章的事物中,整理出一套逻辑的构架,有时候他们作决策时会全凭感觉。

6、崇高的理想

为了达到个人理想,他们不会计较虚名;他们生活简单务实,必要时常常不顾劳碌而身兼数职。

7、客观的人际关系态度

他们为了事业往往是“冷酷无情”、“不顾面子”,给人以“大公无私”“就事论事”的感觉。

8、情绪稳定

他们通常不喜形于色,也很少在人前抱怨、发牢骚;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坚韧不拔,突破困难。

9、迎接挑战

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征分析 篇6

关键词:资本结构;创业板;公司绩效

一、引言

资本结构是指公司的长期资本(负债、优先股、普通股)的构成及比例关系,主要是公司债权与股权在公司总资产中占比情况,资本结构的选择问题实质是企业融资策略的决定。只有合理的符合企业发展水平的资本结构才能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调节作用,使得公司利益最大化。本文主要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了我国深圳创业板的企业资本结构特征,为改善我国创业板企业资本结构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特征

我国创业板自2009年10月开启到现在已经有355家上市公司,但都是中小企业,其资本结构明显区别于成熟的大型企业。该部分以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了我国创业板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的特征。

(一)长期资本结构分析

长期资本结构是指债权资本与股权资本在公司总权益中的构成比例,本文中以资产负债率作为分析指标,用来衡量长期资本结构。

我国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后,纷纷利用创业板进行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的比例远低于我国主板市场上市企业,更低于权衡资本结构理论上的最佳负债水平。创业板企业低资产负债率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中小企业在银行获得贷款的门槛较高,信用额度有限;(2)债券市场发展不完善,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的成本过高(3)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水平低,不敢举债投资。

(二)从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的对比分析

迈尔斯(1984)提出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公司筹资顺序:第一,内部筹资,如留存收益,折旧资本,公司内部积累的资本使用成本低,不会给外界带来错误的信号。第二,负债筹资,债务有抵押担保,信息不对称对于负债筹资影响较小。第三,股票筹资,股票投资传递的信号是股价被高估,公司前景黯淡。2010年-2012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內源融资平均水平在15%左右,而外源融资都在80%以上。而迈尔斯所研究的美国公司內源融资可以占到总资本的60%左右。我国创业板企业过分偏重外源融资的原因在与以下几个方面:(1)创业板都是中小企业,发展历史短,自身积累能力差,留存收益总量不足。(2)股权融资比例大,企业利润中用于支付股息的比例大,导致留存收益数量不足。

(三)债务内部结构分析

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不仅长期资本结构不合理,而且债务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长期负债比率非常低,很多企业甚至长期负债为零。深圳创业板企业的流动比率奇高,流动资产是流动负债的近十倍,有些企业高达六十倍。短期负债在创业板上市公司总负债中占到90%左右,一方面出于短期筹资具有的速度快、成本低等有点;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银行市场主要服务与大型国企,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长期借款的机会小。

(四)短期债务内部结构分析

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短期筹资所占总负债比例很高,非自然筹资在短期筹资中的比例非常低,而由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以及预收账款构成的商业信用占据了短期筹资60%以上。虽然短期银行贷款的成本远低于商业信用的筹资成本,但是在我国创业板中小企中商业贷款占据短期筹资的绝大部分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银行信贷门槛高,中小企业信用额度低,很难获得银行贷款。(2)商业信用易于取得,无需担保,且自主权大。(3)信息不对称。银行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前景等没有十分明晰的定位。而商业信用一般源于生产的上下游环节,包括与供应商以及客户,由于同处一个产业链上,再加上长期的合作使得他们清楚对方的信誉以及企业经营发展能力。

三、造成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的原因

经过上述分析后可以总结出我国深圳创业板中小企资本结构的特征如下:(1)我国创业板企业自上市之后多以外源性融资为主,外源融资比例高达80%以上。(2)外源性融资,其中债权与股权融资比例也非常不均衡,严重依赖股权融资,资产负债率水平低,平均水平在20%左右。(3)债务融资结构不合理,长期负债比例很低,流期负债比例平均达到90%左右,短期负债太高,企业偿债风险大。(4)短期负债结构不合理,以银行信用为代表的自然筹资比例很低,短期负债大部分是有应付账款、预收账款以及应付票据等商业信用构成。

四、对于完善我国创业板资本结构的建议

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利用资本市场获得股权融资后,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资本结构的调整与完善,因为随着中小企业的规模扩张,尤其是进入成熟期之后,企业盈利趋于稳定,负债的税盾作用会月来越明显,资本结构要伴随企业的发展进行不间断的调整。

(一)宏观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和结构双重转型时期,国家的金融政策和资金流向绝大多数用于支持大中型企业发展和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和建设之中,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而且金融体系发育不健全,融资渠道过于狭窄、单一,审批门槛过高,审批手续烦琐、时间长,成本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设立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银行,鼓励城商行的发展。我国银行业准入门槛高,以国家控股的大型商业银行为主,受到政府干预程度大,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门槛高,审批难度大;放松中小企业在债券市场进行融资的门槛,为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债券市场可以放低发行企业债的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手续。

(二)企业微观建议

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发展历史短、公司治理水平不高、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对于企业资本结构的改善,企业自身是内因,需要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完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首先,加强公司治理、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再次,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资产负债率,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调节作用。企业成功上市后,随着企业发展,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提高,公司的知名度提高,进行债务融资的条件逐渐成熟之后,要对当前的资本结构进行调整,改善过度利用股权融资的现状。最后,提高长期负债比重,减少流动负债。对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发展部成熟,盈利能力不稳定,现金流出现问题时企业随时面临很高的偿债风险。因此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要调整债务结构,债务筹资中向长期筹资倾斜。(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1日.

[2]肖作平.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互动关系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5年6月第3期:16-22.

[3]刘明,袁国良.债务融资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J].金融研究,1999年第7期:34-39.

[4]徐向艺,张立达.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关系研究——一个分组检验的结果[J].中国工业经济,2008,(4):102-109.

创业板的财务特征 篇7

如果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我国的创业板市场, 一点都不夸张。早在1999年, 当美国纳斯达克市场 (NASDAQ) 在新经济浪潮中锋芒毕露的时候, 深圳证券交易所就已经开始筹备创业板, 然而, 直到2009年3月31日, 证监会才正式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 随着办法自5月1日起实施, 中国的创业板市场正式建立。2009年10月30日, 首批30家创业板公司集中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备受市场关注的创业板市场于该日正式开市交易。首批创业板上市之初, 各路资金争先购入, 一路创出多个涨停。然而创业板满月之内, 频频爆出有关创业板股东减持的新闻, 通过多方资料收集, 可将有关创业板股东减持的方式和形式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 股权质押:2009年11月底, 一些创业板股东开始四下联系私募投资机构, 通过合同协议的股权质押方式实现变相减持, 以高低不等的优惠折扣“甩卖”锁定期分别为一年到三年的限售股票, 折扣最低逼近三折。股权质押顾名思义, 就是股权买卖双方沟通后, 先做一份借款、股权质押的协议。假设股权转让款是1800万元的话, 协议就写“卖方向买方借1800万元, 以卖方所持股份进行质押”, 等到一年的锁定期结束后, 再通过假仲裁的形式将股权过户给买方。这是业内目前比较通用的转让股权的具体做法。采取股权质押的企业有:华星创业、华谊兄弟、银江股份。 (2) 机构减持:2009年11月上旬, 遭机构净卖出的创业板个股有16只, 占比接近六成。其中包括:华谊兄弟、爱尔眼科、安科生物、网宿科技、特锐德、银江股份、北陆药业、乐普医疗、金亚科技、新宁物流、中元华电、南风股份、华星创业、莱美药业、吉峰农机以及汉威电子。

上述这种风起云涌的减持现象发生在我国创业板刚刚上市后的一个月内。究竟是什么原因驱使着创业板在股票限售期内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减持套现, 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16家创业板出现机构减持的现象呢?本文通过研究创业板公司特征, 包括公司的财务特征和公司股权治理结构两方面与创业板公司股东减持的关系, 结论对于监管层和投资者都具有一定的启示。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在股价高涨的情况下, 股东做出减持套现的反应与决策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 但是创业板在仅仅上市的一月内就出现了大幅的机构减持与股权质押, 隐藏在单纯减持套现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深思, 现提出以下其假设:

芦璐、陆勇成、安宝华 (2007) , 楼瑛、姚铮 (2008) 指出股东减持与公司绩效成相关性, 现金净流量指标能更准确和真实地反映公司的盈利状况, 不易受到公司内部的利润操纵。一般而言, 如果股东了解到公司的现金流量指标偏低的话, 应该会做出减持的决策, 为了更好地衡量公司经营活动的盈利水平, 本文选取了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指标。基于上述分析, 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

H1:创业板股东减持与公司持有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正相关

Berle和Means (1932) 认为由于股权的分散, 股东则不能对公司管理层进行有效制约, 管理层就有可能在实际经营公司的过程中损害公司股东的利益, 减少公司价值, 因此, 股权分散化会降低公司的价值。Zeckhouser和Pound (1990) 发现, 股票价格与公司盈余的比率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而增长。值得一提的是, 在实证研究方面, 国内外学者采用不同的样本, 对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结论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有些研究表明两者有显著相关关系, 但有的研究表明不存在显著性关系 (许芳, 2006) 。由于第一个假设中提出股东减持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相关性, 且从理论上看, 大多数学者认为股权分散化会对公司的绩效产生负效应, 从而可能影响到股东减持决策。所以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H2:创业板股东减持与股权集中度正相关

独立董事具有独立性与专业性的特点, 其作用在于维护公司整体利益, 尤其是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监督董事会的决策是否有损于中小股东的权益;监督经理层的经营行为 (尤其是关联交易) 是否有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对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监督等。独立董事有助于保持公司内部与外部信息流动的对称性和信息公开的透明度, 由于并没有文献针对独立董事比重与股东减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但是分析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积极作用, 现提出第三个假设:

H3:创业板股东减持与公司独立董事比例负相关

(二) 样本选择与变量选取具体包括:

(1) 样本选择。

2010年1月初, 本文选取了我国3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的数据与信息主要包括相关财务绩效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产总额) ;股权集中度 (第一大股东所占总数的比重与第二大股东所占总数比重的比值) ;公司控股股东的性质 (国有、其他) ;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总数的比重;公司所处行业;是否出现股东减持。研究数据来源于和讯网、巨潮资讯网、同花顺、网易财经、中国新闻网、高端财经。

表1的简单描述显示30家上市创业板中有56.67%的企业属于制造业, 16.67%属于信息技术业, 有4家国有控股企业, 26家非国有控股企业;16家公司出现股东减持, 占创业板总数的53.33%, 其中包含2家国有控股企业, 14家非国有控股企业。鉴于在30家创业板中, 有超过一半的企业属于制造业, 样本行业分布相对集中, 所以没有将公司所属行业作为控制变量。

(2) 变量定义。

具体如下:

第一, 被解释变量——创业板公司是否出现股东减持 (股权质押和机构减持) 。出现股东减持的用“0”表示;未出现该现象的用“1”表示。

第二, 解释变量——因为净资产收益率 (ROE) 是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 (IPO) 的考核指标, 国内外学者大多采用净资产收益率评价公司业绩指标, 但是公司对ROE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比较多, 如果单纯地采用此指标很难真正地反映实际情况, 于是本文在采用了净资产收益率 (ROE) 后, 更客观和合理地选择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因为现金流量指标不易受到公司的操纵、不易被处理, 即使被操作,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师也容易识别。在2006年到2008年的审计报告中, 28家上市公司皆为“标准无保留意见”, 这也加大了现金流量在衡量财务指标中的可信度, 为了更直接地评价公司的盈利能力, 本文统计了三年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为了分析股权结构与股东减持的相关性, 本文选取了2009控股股东性质、2009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2009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总数的比重作为解释计量。

第三, 控制变量——公司的资产总额。为了控制公司资产规模对公司绩效指标以及股权结构的影响, 引入了该控制变量。因为资产的绝对值相对较大, 本文统一取其自然对数。各变量的释义如表2所示:

三、实证分析及结果

(一) 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如表3所示。首先, 从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三年平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来看, 均值分别为33.894%、2320.635万, 最小值为16.83%、-647.61万, 最大值为92.21%、10275.9万, 表明净资产收益率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在样本间的分布差别较大。其次, 从控股股东的性质来看, 平均值约为0.87, 根据“0”为国家控股, “1”为其他控股, 可见创业板中民营企业居多。再次, 从第一股东与第二股东的比值来看, 平均值在2.67, 最小值为1, 最大值为7.75, 可见股权集中度在研究样本中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最后, 通过对三年平均总资产取自然对数后, 该变量作为控制变量的均值为9.59, 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8.59和10.7, 样本间相对差异幅度不大。

(二) 回归结果分析

为了找出影响创业板股东减持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并检验上述假设, 本文设计了如下Logistic回归模型:

Logistic (Reduction) =α+β1×treroe+β2×tremaincashn+β3×holding+β4×indepenrate+β5×sharerate+β6×threlog+ε

因为treroe、tremaincashn不符合正态分布, 所以在回归分析中, 将这两个指标作了开方的处理 (汉米尔顿, 2005) 。

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结果显示:模型总体的解释能力较强。 (1) 净资产收益率与股东减持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在统计上不显著, 可见由于净资产收益率的指标容易受到公司内部盈余管理的影响, 所以在衡量公司真正的盈利能力方面, 有一定的失真性, 并不能很好地预测股东是否会有减持行为, 进而减持的16家公司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 有待进一步研究。 (2)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股东减持成正相关, 且有10%水平的显著性, 即当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越大时, 公司越不容易股东减持, 减持的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指标偏低。可见, 该指标作为现金流量指标的一种, 因为其很难被公司造假的特点, 在预测公司是否股东减持方面, 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决策价值;控股股东的性质与股东减持没有相关性, 表明在创业板中, 公司是否会减持与控股股东性质的影响较小。 (3) 独立董事数与董事总人数的比值与股东减持成负相关, 且有10%的显著性。可见该指标越高, 股东越容易减持, 表明独董比例越高, 公司相对外部股东或者中小股东的透明度也就越高, 股东也越容易因为市场的信息反映而做出相应的增减持决策。 (4) 股权集中度与股东减持正相关, 表明股东集中度相对于股东分散化而言, 前者更不容易减持, 股东集中度越大, 股东越不容易减持。分析原因是因为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 随着管理者所有权要求的减少, 勇于进行管理创新的动力就会减少, 其结果会导致公司价值的下降, 从而易出现股东减持。反过来说, 随着控股股东比例的增加, 因经营不善而被接管的可能性也会降低, 而接管难度的增加反过来会增强股东监控动力的同时, 也不易产生股东减持。

注:“*”、“**”、“***”表示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性分别在10%、5%、1%水平上显著。

四、结论及启示

创业板上市可以说是我国股票市场上的一件大事, 自从首批公司上市以来, 一直备受股民、学者等各方的关注。然而, 创业板上市不久就出现了股东减持现象,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论如下:净资产收益率与股东减持的相关性不大, 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股东减持显著性的正相关, 即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越差的公司, 越容易出现股东减持行为。另外, 独立董事数与董事总人数的比值与股东减持显著性的负相关, 可见, 该指标越高, 股东越容易减持。再次, 股权集中度与股东减持正相关, 表明股东集中度越大, 股东越不容易减持。可见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独立董事比例、股权集中度是估值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的重要指标, 尤其特别注意所投资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指标, 因为该指标越低, 投资风险相对越大, 越容易遭到股东减持。

参考文献

[1]Finnerty, Joseph E, 1976, Insiders and Market Efficiency[j].Journal of Finance (September) , pp.1141-48

[2]GivoIy, D.PaImon, Insider Trading and the Exploitation of Insider Information:some empirical evidence[J]Journal of Business, 1985, Vol58, 69-85

[3]Lorie, James H and niederhoffer, victor, 1968, Predictive and1d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Insider Trading[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April) , pp.35-53

[4]Maug, E, 1998“.Large Shareholders as Monitors:Is There a Trade-Off between Liquidity and Control?”Journal of Finance, Vol.Ⅷ, pp.65-98

[5]Parigi, B.and Pelizzon, L., 2008.“Diversification and Ownership Concentration.”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32, pp.1743-1753

[6]万国华:《铁腕监管上市公司特殊股东减持》, 《法制》2009年第10期。

[7]楼瑛、姚铮:《财务绩效与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关系实证研究》, 《经济工作》2008年第12期。

[8]张学平:《股权结构设计与调整——以高科技企业为例》,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

浅谈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征及评价 篇8

1. 多层次的证券市场

根据金融工具的风险特征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同,证券市场若想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就必须分为多个有递进和互补关系的子市场。其主线为金融工具的风险特征。在具体操作中分为三个维度。一是在证券交易组织方式的选择上,分为集中交易和场外交易;二是在空间维度上,分为全球性市场、全国性市场及区域性市场;三是同一个市场内部也可以根据金融工具集合中的不同板块进行市场分层。

2. 创业板市场的形成

创业板市场是现代场外交易发展到高级阶段,与成熟的主板市场相对应,并且作为证券市场的补充而出现的。随着主板市场的迅猛发展,20世纪60,70年代,证券场外交易市场开始重新焕发生机,但是其低成本同时带来了交易条件的简陋,市场被操纵的事情时有发生。1961年,针对证券市场出现的违规行为,美国国会要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 E C)展开对整个证券市场的研究,以期改善证券业的监管。1963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详细研究报告,建议通过市场自动化来避免人为操纵市场的发生,并责成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 Inc.)组织实施。1968年,全美证券交易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正式开始,并定名为“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 System,简称N A S D A Q)”,这就是创业板市场的始祖——纳斯达克市场的雏形。

二、创业板市场概述

创业板市场又称二板市场、中小企业市场或小盘股市场,是与主板市场(Main Board,或称一板市场)相对应的概念,特指主板市场以外的专门为新兴公司和高成长性的企业提供筹资渠道的新型资本市场。

目前,欧美国家的创业板市场主要有: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自动报价市场(NASDAQ),英国替代(另项)投资市场(AIM)和欧洲新市场(EURO.NM)等。亚洲主要创业板市场有:日本JASDAQ市场,中国台湾场外证券市场(ROSE),新加坡证券交易及自动报价系统市场(SESDAQ),马来西亚证券交易及自动报价场外证券市场(M E S D A Q),泰国曼谷股票交易中心和中国香港创业板市场(HKGEM)等,以及最近2009年10月23日开启的中国创业板。

三、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征

1.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总体特征

创业板市场所希望的上市公司有如下几个特点:

(1)高新技术产业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首选群体

2000年9月,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中分门别类的列出了11个领域共2056中产品,其中涉及到电子信息、软件、航空航天、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新材料、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保护、地球空间与海洋、核应用技术及农业等产业领域。这个目录所涵盖的产业领域,无疑正是创业板市场所面对,所欢迎的重点行业。另外,像传媒、娱乐、旅游、教育、商业保险等具有的特性的行业,由于其所固有的潜在增长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应成为创业板青睐的对象。此外,创业板市场也应该欢迎具有成长潜力与发展前景的传统行业上市。

(2)创业板上市公司要求其主业突出,技术上独特,产品市场潜力较大

创业板上市公司不能重蹈主板的覆辙,主业强则企业强,企业强则市场旺,从而创业板市场才能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核心技术具有独创性也是企业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要求。一些企业具有独创性的领先技术,产品的关键技术有较大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等,都将受到创业板市场的欢迎。此外,产品市场潜力大的公司也受到创业板市场的追捧。如具有实体经济的企业,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企业,以及产品目前正处于生长期或成熟期的,有较好经济社会效益的企业等。

(3)企业无所有制限制

创业板市场应该特别欢迎成长性强的民营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的民营企业挂牌上市,而不是对上市公司的所有制属性进行限制。

(4)企业无规模限制

美国NASDAQ的经验告诉我们,创业板市场不仅要接纳众多的中小型创业企业,还要吸收更多成长性强,发展潜力大的大型企业。这样能尽快树立其高成长科技股的形象,奠定一个较为厚实的交易平台。

2.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具体特征

(1)经营状况

创业板市场以企业的成长潜力作为上市对象选择的基本标准,而不是按照最初监管部门拟定的思路那样,以高科技企业作为上市公司的选择对象,是一种重大进步。创业企业应该具有实质性的盈利模式。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企业的主要产品或业务已经完成,或者至少基本完成了完整的供、产、销循环。

②企业的产品或业务达到一个基本的量。

③企业的销售或业务收入达到一个基本的水平。

④企业的销售或业务收入具有相当的增长速度。

理想状态下的创业板上市企业,其增长速度应该已达到现有条件下的最高限,只有再追加投资,扩大规模,才能获得进一步提高。这样的企业有足够的理由在创业板上市,并会收到各个投资人的青睐。

(2)股票全流通

创业板市场一个重要规则就是按照股权平等、同股同权的要求,改变主板市场发起人股份不可流通的状况,实行股份全流通。创业板设立的目的在于激励全社会的创业投资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创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人才智力投入,因此,需要承认高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以及营销人才的人力资本价值,通常条件下,一个极为重要的机制就是将这些人力资本价值转化为其持有的股份。如果自然人股份不可流通,那么实行股票期权制度便没有什么意义。同时,也避免了主板市场国有股、法人股不可流通引致的一系列问题。最后,在股票全流通的前提下,对部分股权也要适当给予一定时限的流通限制。

(3)股权结构

创业板市场是以民营企业上市为主要特征的股市。由于大批民营企业在创立伊始只有少数几个发起人,因此,股权带有极度集中的特点。由于大股东持有大量股权,股东之间便失去了相互制衡的作用,形成大股东对公司的完全控制,也就很难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中小股东所持的股票很少,所以更倾向于“搭便车”,对公司的经营政策并不关心。公司管理层的价值取向倾向于大股东权益最大化,而并非全体股东权益最大化。

反之,“一股独大”利弊兼有,不可一概而论。民营企业是原始股东们克服重重困难,努力经营发展起来的,因此对企业经营发展极为熟悉且极为关心,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后,从选任高管人员的成本角度上说,继续由这些人来经营成本是最低的。而且“一股独大”的发展也有以下几个机制来制约,如配股或增发新股,股票期权制度及股份出售。

四、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评价

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稳定成长是检验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最基本也是最客观的标准。通过对企业成长性的评价,企业的管理层可以根据评价的结果了解企业经营状况;投资者也可以利用评价结果,决定是否对其投资。

现代企业决定其成长性的核心要素除传统意义上的劳动、资本、土地及企业能力等,更多的依赖于企业对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运用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技术变革能力和无形资产运作水平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展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建立企业内部的学习机制,这是企业长期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1)企业家优良的综合素质和凝聚团体的领导魅力。

(2)稳健的理财观念和有效的企业组织结构。

(3)较强的领导需求和开发市场的能力。

(4)企业所属的良好的产业特性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5)团结进取的企业文化氛围和浓厚的企业凝聚力。

摘要:本文通过对创业板市场及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征详细阐述,描绘了如何评定一个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的方法。在我国的创业板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来说,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创业板,创业板市场,成长性评价,上市公司

参考文献

[1]朱和平:《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评价研究》.科学出版社,2005年

[2]吴文军:《创业板上市公司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3]张育军:《深交所新使命》——创业板市场探索.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创业板的财务特征 篇9

一、引言

在学术界, 关于创业的研究仍处于刚刚发展的状态, 而其中以女性创业者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成果还比较少。就国内外研究现状来说, 已有不少学者从女性创业者的个体层面进行研究, 其中广泛借鉴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 并从经济环境、企业组织和管理风格等方面, 借助严谨的实证工具进行研究, 无论在研究广度还是深度上, 都持续拓宽和加深。而在国内, 目前针对中国女企业家创业活动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将以美国创业学家Gartner提出的创业研究分析框架为基础, 即创业的三个关键部分———个体、组织和环境, 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总结分析具体指出我国女性创业家的创业特性, 可以为我们认识女性创业现象, 帮助我国女性成功创业提供一些参考。

二、个体层面

1. 人口特征

(1) 女性创业者的人口统计特征。所谓的人口统计特征是指女性创业家的背景特征, 主要包括创业年龄、学历、职业背景、婚姻状况、父辈的影响以及配偶的支持等。在创业年龄上, 中年女性是女性创业的主力军, 超过半数的女性创业者年龄在40-50岁, 值得一提的是, 统计数据显示这个年龄层正在逐渐升高。在学历方面, 女性创业者中16.7%为高中学历, 33.3%为大专学历, 38.9%为本科学历, 6.7%为研究生学历。女性创业者的学历分布表明, 良好的教育背景是女性创业者的一大特征。在职业背景上, 有约60%的女性创业者拥有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经历, 这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下海”浪潮是分不开的。在婚姻状况上, 大多数女性创业者都是已婚女性, 但有过离婚经历的女性创业者比例较高达16.7%。值得一提的是, 72.5%的女性创业者认为在创业过程中, 家庭给自己的帮助和支持最多, 而其中有65.5%的帮助来自于配偶。这说明, 中国女性创业者仍然比较重视家庭, 并且仍然从家庭中获得创业的动力。

(2) 女性创业者的心理特质。女性的性别特征使其在商业社会中区别于男性, 这可能会带来一些经营和管理上的不足, 如管理控制不足、行动力欠缺及创造性不足等。但女性本身具备的心理特征又会使其在商业社会中独树一帜。例如, 女性创业者往往更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这种特征使得由女性管理的创业型企业内部氛围更加和谐, 从而增强企业凝聚力;又如, 女性创业者通常比男性更加细心、敏感, 这使得女性创业者女性创业者可以更加敏锐地发现商机, 获得创业过程中的先发优势。此外, 部分学者的研究还显示, 我国女性创业者往往会表现出与男性一样心理特征, 如充满自信、勇于冒险、渴望成功和富有主见等, 这些心理特征对女性创业者在商业上的成功有重要意义。

2. 创业动机

拥有怎样的创业动机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走向和是否能取得成功。创业动机有很多种, 例如失业、原来工作出现挫折、对财富的需求或渴望、灵活的工作时间、经济独立带来的自我满足感、社会地位和权利等等。根据Neider的归类, 创业动机包括“个人危机”和“个人满足”两类。就女性创业者的这一群体来说, “个人满足”的创业动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女性创业者身上。首先, 多数女性是为了解决工作和生活之间的矛盾, 尤其是解决工作时间缺乏自主性这一问题而选择创业的, 这属于典型的“个人满足”型动机。其次, 一般来说女性较男性而言, 功利心相对更弱, 创业一般并非她们职业生涯的第一选择, 之所以创业, 更多的是为了获得自身价值的实现和获得更多控制力。第三, 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创业的女性占女性创业者的大部分, 她们更关注于客户的体验, 关注于对社会的贡献, 以及自己的“与众不同”。反观“个人危机”的创业动机, 在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中, 女性长期以来处在次级劳动市场, 被主流的商业社会边缘化。一部分女性在失业后不得不选择创业来维持生计, 但因为中国经济改革和转型时期的特殊性, 女性创业者面临的困难更多, 压力更大, 更多女性愿意通过降低标准或回归家庭。

三、组织层面

1. 资源获取

(1) 人力资本。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女性创业者在受教育程度上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拥有大专及以上教育背景的女性创业者占大多数, 主修技术学科的女性创业者也占相当的比例。因此, 女性创业者普遍拥有较高的人力资本, 这是她们创业道路上的一项重要资源。

(2) 社会资本。我国女性创业者的社会资本网络规模相对较小。一般来说, 人的社会资本有三种形态, 一是由配偶或家人形成的家庭关系网络;二是由朋友、同事及生意伙伴等形成的交际关系网络;三是由商会、乡团等形成的社团关系网络。对我国女性创业者来说, 家庭关系网络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类社会资本。多数女性创业者都认为, 配偶是自己创业事业最重要的帮助者。朋友和同事等形成的交际关系网络的关系网络也很重要, 为第二位的社会资本来源。社团关系网络对女性创业者而言重要性较低。我国女性创业者的这种社会资本形态分布具有相当高的同质性。

(3) 金融资本。我国女性创业者利用金融资本创业的意愿不强, 创业资本主要来源于自己的积蓄。据对我国女性创业者起始资本来源的统计显示, 业主自己占53%, 家人占17.7%, 亲戚占6.6%, 朋友占22.7%。这种创业起始资本特征对女性领导的创业企业发展可能起到一定制约作用。

2. 企业特征

我国女性创业者多选择第三产业或传统服务业作为创业行业选择。根据费涓洪对897名在上海闵行区登记注册的私企女业主的统计显示, 有约36.2%的女性创业集中在商贸餐饮业, 集中度排在各种行业之首。次之的还有传统制造业34.2%, 社会服务业27.5%等。从企业规模上看, 女性创业者所领导的企业多数规模较小, 约60%的女性创业企业雇佣10人以下的员工。女性创业企业性质以家庭企业为主, 女性创业者一般既是公司所有人, 也是实际管理人。

3. 组织管理

在企业的管理模式上, 我国女性创业型企业盛行夫妻拍档。较为流行的做法是, 丈夫负责技术管控及营销等方面工作, 妻子则更多地参与财务管理和企业内部业务管理。夫妻合作、家庭式管理是我国女性创业者的一个明显特点。在管理风格上, 女性创业者通常善于把女性管理家庭的素质和人格力量展示在职业角色之中, 注重“情感式管理”, 主要采取“注重培养员工与企业的感情”和“与员工协商办事的态度”的管理方式。女性创业者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她们天生具有理解他人、关爱他人的母性特征, 在创业过程中, 她们也能将这种人格力量转移到工作伙伴身上, 称为组织管理的有效手段。此外, 她们经常会通过如借钱给员工看病、帮助员工解决家庭困难等方式, 从生活上对员工加以关爱, 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四、创业环境

创业环境主要指的是政治、文化和宏观经济环境, 主要包括政策导向、金融支持、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政策环境方面, 随着《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等一系列文件的颁发和其他各级政府发布的一系列关于促进妇女发展、加大培养女性人才的有关政策出台, 我国女性创业者正越来越多地位国家政策所重视, 也越来越公平地参与到经济生活中来。宏观经济环境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经济自由度不断提高, 这些趋势使我国女性的创业渠道不断拓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还使许多新兴产业问世, 这些新兴产业孕育着大量机会, 吸引着许多女性创业者投身其中。在这些新型经济形态中, 女性不再因“体力”的不足而使事业发展受到制约, 反而会在柔性管理等方面获得优势。社会文化环境方面, 我国传统中女性“无才便是德”等传统思想和习惯一直制约着女性走出家门、开拓事业, 但随着全球化进程和外来文化冲击, 这些思想正逐步降低了影响力。“女强人”、“知性女人”等身份特征也越来越多地为社会认可。

虽然我国创业环境的变化为女性创业者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 但不能否认, 创业环境中依然存在着不少不利于女性创业的因素。例如:“女性以家庭角色为主, 男性以社会角色为主”、“女子以治家为本, 男子以立业为本”等传统观念依然有很大影响力;社会中还存在大量对于女性的性别歧视;支持女性创业的各类政策缺乏操作性等等。

五、研究展望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 女性创业研究不仅在研究成果的数量还是研究方法上, 都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 尚未形成关于女性创业者的标准研究范式, 大多数文献还集中在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关于女性创业的文章主要还是基于中国企业家协会和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公布的调查数据所作的分析和评述。这显然与我国女性创业者的规模、在创业群体中的重要性和女性创业发展需要不相匹配。相信随着女性创业者群体的发展, 相关领域的研究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 实证研究将会越来越多, 数据搜集的详实度、数据挖掘的深入度也都将显著提高。另外, 传统农业社会中, 女性一直是通过家庭生活来实现自身价值, 传统文化一直以家庭角色的胜任度来评价女性成员。在这种传统下, “事业”往往是男性的代名词。而在城市化进程中, 农村女性的角色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们的城市生活不再仅仅停留于家庭这个狭小的范围内, 她们的职业路径, 尤其是创业路径与一般的创业者有着许多不同, 但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处于空白阶段, 相信也将成为重要的一块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费涓洪.社会资本与女性创业——上海30位私营企业女性业主的个案调查[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5, (2) :51~56.

[2]费涓洪.女性创业动因浅析——上海私营企业30位女性业主的个案调查[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5, (2) :81~86.

[3]胡怀敏, 范倘.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女性创业[J].经济论坛, 2006, (21) :56~58.

[4]莫寰.研究述评:女性特征对女性创业活动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 2007, (6) :23~27.

创业板的财务特征 篇10

创业板, 又称二板市场, 是专门为暂时无法在主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 是对主板市场的重要补充, 在资本市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创业板企业大多为新经济企业和中小企业, 成长空间大, 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股权结构 (主要指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程度) 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鲜有学者使用创业板数据作为样本研究股权结构特点与公司成长性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 公司绩效只反映企业短期的发展情况, 作为中小企业, 更值得关注其可持续发展和成长空间, 而创业板企业在成长性方面具有显著的代表性。

二、文献回顾

目前, 国内学者对于股权集中度和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较为集中, 除了无关论以外, 大多数学者认为两者存在相关性,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正相关、负相关、正U型、倒U型关系。除此以外, 不少学者有着更深入的研究。黄洁、王宗军 (2007) 认为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 公司经营业绩经历了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四个阶段。而Xiaozhou, Xiong;Jin, Li;Hong, Wang学者 (2008) 则发现两者呈现立方关系, 随着股权的集中, 公司绩效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

在股权制衡程度方面, 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 股权分散时, 小股东对管理层和大股东的监督既缺乏动力又缺乏能力, 导致管理层利用信息不对称等优势侵占股东利益, 或是大股东利用较大的股权优势侵害小股东利益。同时, 也有另一部分学者认为股权制衡程度有益于降低代理成本, 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促进公司绩效。

可以看出, 无论是股权集中度还是股权制衡程度, 相关研究结论并不统一, 这主要是由于各个研究在指标选择、样本选择、研究方法以及样本数据的准确性上存在差异。

三、研究假设

(一) 股权集中度对创业板企业成长性的影响

一般认为, 股权集中时, 大股东对于监督和约束管理层的行为有较强的动力, 对公司发展有利。但是, 由于本文研究对象为创业板企业, 故必须考虑创业板企业的特点———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 有一定的盈利空间, 但常常受制于成立时间短、风险高等原因, 使得股东对于创业板的投资十分谨慎。集中的股权不利于股东分担风险, 可能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创业板企业的成长性。此外, 股权的集中使得大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权增加, 其他股东控制权以及对大股东的约束都减小, 大股东容易侵害小股东利益, 形成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因此, 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

股权集中度与创业板企业成长性存在负相关关系。

(二) 股权制衡度对创业板企业成长性的影响

股权的分散有益于股东分担投资的风险, 分散的风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股东的投资热情, 这对于以高科技业务为主的创业板企业十分重要。除此以外, 股权的相互制衡还有利于其他股东对于大股东行为的监督, 提高了小股东监督的动力和能力, 对公司的长远发展较为有利。因此, 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股权制衡程度与创业板企业成长性存在正相关关系。

四、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2年符合研究条件的285家创业板上市企业为样本, 验证在我国创业板市场上股权集中度以及股权制衡程度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研究所用原始数据来源于锐思金融数据库 (www.resset.cn) , 数据处理所用软件为SPSS19.0以及Excel2010。

(二) 研究变量定义

1. 被解释变量。

目前, 国内学者大多采用ROE增长率作为企业成长性的衡量指标, 但是, ROE的增长只反映企业成长性的一部分, 为了考察相对全面的成长性, 本文选择每股收益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利润总额增长率、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 (摊薄) 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以及可持续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 (本期净利润/期初股东权益) ×本期收益留存率×100%]作为企业成长性评价的重要指标,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多个指标进行分析, 计算出成长性得分, 作为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

第一步, 对因子分析的适合性进行判断。对10个初始指标进行KMO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 KMO值为0.655, 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的显著性小于0.001, 说明数据能够进行主成分分析 (见表1) 。

第二步, 提取主成分。根据主成分提取原则, 提取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的三个主成分来代替原来的10个指标, 由累积方差贡献率81.854%可知, 三个主成分可以较大程度地解释原来的10个指标 (见表2) 。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

第三步, 计算成长性得分。根据成分得分系数, 计算企业在每个成分上的得分。再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所有主成分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为权重, 计算企业的成长性得分, 计算公式为:Growth=0.5148F1+0.3367F2+0.1484F3。

2. 解释变量。

(1) 股权集中度的衡量指标。纵观国内学者的研究, 一般使用CRn指标作为股权集中度的衡量指标, CRn表示公司前n大股东控股比例之和, 常用的有第一大股东持股, 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结合创业板控股股东现状, 本文选择第一大股东、前五以及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 即CR1、CR5和CR10作为股权集中度的衡量。该指标越高, 说明股权越集中。 (2) 股权制衡程度的衡量指标。根据现有研究, 一般使用Z指数作为股权制衡程度的衡量指标, Z指数表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该指数越大, 表明股东力量的差异越大。本文使用的指标为Z指数的延伸指标Z2-5和Z2-10, 意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以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

3. 控制变量。

包括: (1) 公司规模 (C-Size) :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2) 公司资本结构 (Dar) :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3) 股东规模 (B-Size) :股东人数的自然对数。

(三) 模型建立

1. 为了验证股权集中度对于企业成长性的作用, 本文建立以下模型:

将CR1、CR5、CR10分别替换模型中的CRn, 建立模型1.1、1.2以及1.3 (见下页表4) 。

2. 为了研究股权制衡程度对于公司成长性的影响, 本文建立以下模型:

将Z2-5和Z2-10分别替换模型中的Zn, 建立模型2.1以及2.2 (见下页表4) 。

本文之所以将四个变量分别引入模型而不是建立统一的线性回归模型, 主要是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由于CR1、CR5和CR10的相关性较强, Z2-5、Z2-10的相关性也较强, 若同时引入一个模型, 则会引起回归的失效, 故分别引入五个模型, 增强研究的准确度。

五、实证结果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表3表明, 从股权集中度看来,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近35%, 前五大以及前十大股东持股均值均超过60%, 反映了目前创业板企业股权集中程度较强。而前五大股东持股与前十大股东持股均值之差并不大, 说明了创业板企业股份主要集中在前五大股东手中, 前五之外的股东影响较小。从股权制衡程度来看, 由于股权制衡度Z指数是指第一大股东持股与剩余股东持股之比, 所以Z越小, 代表其余股东对于大股东的制约作用越强, 其中, 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比第二至第五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有更强的制约作用。

(二) 实证回归分析

由下页表4中模型1.1、1.2以及1.3可知, 衡量股权集中度的指标的回归系数均为负数, 说明股权集中度对于企业成长性有着负面影响。同时也可以观察到, 除了CR1之外, CR5和CR10的回归系数均在10%的水平下显著, 其中CR10的回归系数达到了5%的显著性, 表明这种负相关关系是显著的, 验证了本文的第一个假设。其原因是集中的股权使得大股东的投资风险上升, 相对削弱了投资力度, 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与扩张。

由表4中模型2.1和2.2可以看出, 衡量股权制衡程度的回归系数均为正数, 表明股权制衡有利于企业的成长, 但是这种正相关关系并不十分显著。公司股权的相互制衡, 不仅有利于分担风险, 达到较优的企业资源配置, 还可以对大股东的行为起到监督、制约作用, 防止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害。笔者认为, 创业板数据分析结果并不显著的原因可能在于, 其他股东对于大股东的制衡作用并不明显, 股权没有真正分散, 也就意味着风险没有真正分散, 资源没有得到最优配置。从数据上看, 从CR5到CR10, 持股比例均值并没有得到显著增加, Z2-5和Z2-10的均值都大于1, 说明股权相当集中,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较大。

从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可以看出, 创业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以及股东规模与企业成长性有着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也表明, 创业板企业在成长过程中, 需要适当降低资产负债率, 控制股东人数。

六、研究结论

本文以2012年创业板的相关数据为样本, 观察股权集中度与制衡程度对创业板企业成长性的影响。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就创业板企业而言, 股权集中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成长性, 而股权制衡程度的增加能够提高企业的成长性, 但是这种正相关关系目前并不显著。这个结论对于创业板企业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企业想要获得较高的成长性, 需要考虑降低股权集中程度, 注重大小股东的相互制衡, 另外, 控制资产负债率和股东规模也值得关注。

注:其中*、**、***分别表示在10%、5%以及1%的水平上显著, 括号中的数据表示该系数的t值。

参考文献

[1] .Xiaozhou, Xiong;Jin, Li;Hong, 等.Stock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IPO Companies in China[J].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Review, 2008, 4 (2) :37-47.

[2] .陈德萍, 陈永圣.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 2011, (1) :38-43.

创业板的财务特征 篇11

1创业机会的界定

在现有的研究中, 对创业机会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Schumpeter认为机会是作为一个创造性的破坏过程而出现的, 企业家不能发现机会;相反, 他们能够利用技术变化, 经济中出现的创新来创造机会。一方面, Schumpeter强调创业机会源于经济, 是一个自我变革过程的结果, 驱动要素是一个创新型的“企业家英雄”。另一方面, Schumpeter强调企业家个人特质和动机的重要性。总体而言, Schumpeter关于机会识别的观点认为机会是创造出来而非发现的。

Kirzner认为创业机会是一系列的市场不完全, 与Schumpeter相反, Kirzner强调创业敏感性和机会发现的理论, 关注于了解某些个体如何基于人们在市场中的知识和信息缺陷而获得利润。Kirzner认为企业家通过在市场中扮演获利之人或价格调整者发现机会, 在知识或信息不对称基础上获得资本。

Casson等对创业机会的定义是:“那些新产品、服务、原材料和管理能够被应用或出售而获得高于其成本的情况”。Timmons 认为一个创业机会“其特征是具有吸引力、持久性和适时性, 并且伴随着可以为购买者或者使用者创造或增加使用价值的产品或服务”。Hulber等认为机会实际上是一种亟待满足的市场需求;Ardichvili等认为, 从获取预期消费者的角度来看, 机会事实上意味着创业者探寻到的潜在价值。

应该讲, Schumpeter认识到了创业机会的存在, 但是他更多地强调企业家个人特质的重要性, 强调机会更容易被企业家创造出来, 而不是被企业家发现, 也就是说Schumpeter忽略了机会的客观存在性;Kirzner更多地从市场本身的角度来考虑创业机会;而其他一些学者主要从创业机会自身的属性以及创业机会存在及其意义角度来进行阐述。综合上述几种观点, 我们认为创业机会是客观存在的, 其产生的根源在于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 创业者的自身条件在机会发现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创业机会的特征

2.1风险性与盈利性并存

由我们对创业机会的界定得知, 其主要特征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性和盈利性, 两者并存。创业机会的风险性是由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决定的, 而盈利性则是创业机会存在的根本前提, 只有当机会存在的盈利性大于风险性时, 创业者针对创业机会所采取的活动才会有意义, 创业者才会利用手中的资源去开发创业机会。实际上, 这也是创业者在创业之前进行可行性分析的原因所在, 任何创业活动, 创业者都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伴随着盈利的风险性的大小, 这样才能够提高创业的成功可能性。

2.2顾客依赖性

创业机会在被创业者发现的同时, 它必须能够吸引顾客, 也就是说创业者针对该种创业机会所采取的行动必须能够满足顾客的某种潜在需求。这也是创业机会产生的根源, 即在于满足那些没有被满足的市场需求。马云在开创阿里巴巴时, 就是深刻地认识到了将来互联网在电子商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认识到了B2B网站在贸易中广泛的市场基础, 他才毅然决然地进入这个行业并最终取得成功的。

2.3环境适应性

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创业者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创业者必须清楚地认识这一点并准确预测环境的变化, 并且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换句话讲, 创业者所面临的环境必须能够满足创业机会变成现实的所有条件, 能够使创业者在该环境中获得预期的收益, 只有当创业机会所面临的环境和创业者的战略相吻合时, 创业者的创业活动才有可能延续下去。

2.4时间有效性

所谓的时间有效性是指创业机会必须在机会之窗存续的时间内被发现并利用。而机会之窗则是指商业想法推广到市场上所花费的时间, 若竞争对手已经有了同样的思想, 并已把产品推向市场, 那么机会之窗也就关闭了。也就是说, 越早发现创业机会并采取措施将机会付诸实施, 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2.5资源可获得性

创业者必须有充足的资源 (人、财、物、信息和时间) , 才能利用创业机会并迅速盈利。这是由创业者个人的特质所决定的。当创业机会的客观因素——市场、环境、时间等都具备时, 还必须要考虑到创业者自身的条件这一主观因素, 主要从创业团队、创业所必需的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加以考虑。

在识别创业机会时, 以上几种特征缺一不可。其中风险性和盈利性是从机会存在的意义以及开发创业机会的目的等方面来考虑的, 强调了机会存在的根本;顾客依赖性、环境适应性以及时间的有限性主要从客观方面来对创业机会进行限定, 强调了创业机会存在的客观环境;而资源的可获得性则是从创业者自身的主观方面来界定创业机会的, 尤其是强调了创业者作为机会发现的主体, 其必须具备的一些特质。只有当上述几种特征全部具备时, 创业者才能识别出创业机会并将机会转化成现实。

3创业机会识别模型

通过上述对创业机会的界定和对创业机会特征的分析, 我们认识到了合适的创业机会必须要以市场为基础, 以产品或服务为依托, 以创业者的个人特质为实现机会的必然条件;只有当市场、产品/服务、创业者个人的特质三者协调一致时, 才能够将机会转化成现实。因此, 我们在对创业机会所存在的市场环境、创业者针对机会所推出的产品/服务以及创业者自身的特质等主要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如下机会识别模型 (见图1) :

3.1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因素属于创业机会的自然属性, 它不依赖于创业者或创业机会的其它特征而存在。创业者在最初选择创业机会时必须敏锐的洞察到市场结构的变化, 充分考虑当前市场的竞争态势以及对未来市场成长的预期, 并以财务指标的形式来反映市场预期收益;创立新企业后还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经营战略。

作为机会识别模型的一种自然属性, 市场环境因素在创业机会识别过程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尤为重要的是, 市场环境是客观存在的, 不依赖于创业者的主观判断而存在, 所以在识别创业机会的过程中, 创业者首先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在市场环境因素中, 对市场结构变化及市场竞争状况的判断, 可以直接决定创业者对创业机会存在与否的判断;而对市场预期成长及预期收益的判断, 则可以直接决定创业者对机会的取舍。因此, 正确分析市场环境因素对机会的识别以及后续工作的开展极其重要。

3.2产品/服务属性

所谓产品/服务属性就是创业者将机会转化成现实的一种载体。创业者在针对创业机会推出产品或服务时, 要考虑到产品或者服务是否有一定的创新性, 是否能满足一定的市场需求, 是否具有独特的价值等;另外, 创业者还要根据市场环境来分析该种产品或服务被顾客接受的可能性大小。创业者只有在所推出的产品或服务能够恰如其分地满足市场需求时, 创业机会才能转化成现实。

3.3创业者

创业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所有的事物都不可能由一个人来完成, 必须通过组建分工明确的创业团队来完成;然后这个创业团队还必须有足够的创业资源, 包括人、财、物和信息等来完成创业活动;还有就是创业模式的选择, 一个好的创业模式可以使创业者的创业活动迅速产生利润。

以上的各种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市场环境决定了创业者所要推出的产品或服务的属性, 而产品属性又可以潜在地影响市场环境;创业者的特质也可以作用于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创业者不但可以被市场环境所吸引, 最重要的是创业者可以反作用于市场环境, 创业者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改变现有的市场环境, 甚至创造新的市场环境。

成立于2001年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的创业经历就很好地验证了我们所提出的创业机会识别模型。2001年, 国内的太阳能光伏市场还处于萌芽状态之时, 尚德董事长施正荣博士就清醒地认识到了该行业未来发展的潜力, 并在创业初期克服种种困难, 积极争取到无锡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创造了民营高科技企业短时间内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奇迹。尚德之所以创业成功, 归纳起来就是一个好的创业者利用自身所能获得的最大资源推出了一个新兴市场所需要的产品, 这和我们的机会识别模型中提到的市场、产品以及创业者等核心要素之间的关联是一致的。

4结语

在创业机会的识别过程中, 我们着重考虑了市场、产品/服务以及创业者等核心要素, 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机会的识别模型。创业机会识别模型的构建可以帮助创业者认清创业机会的核心要素, 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正确地识别创业机会, 并利用手中的创业资源将机会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1]Eckhardt J T.Shane S A.Opportunities and Entrepreneurship[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3, 29 (3) :333-349.

[2]Shans, Venkataramans.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 25 (1) :217-226.

[3]Ardichvili A, Cardozob R, Ray S.A Theo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 (18) :105-123.

[4]姜彦福, 邱琼.创业机会评价重要指标序列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4, 22, (1) :59-63.

上一篇:积累习惯下一篇:钢琴奏鸣曲